时间:2023-03-22 17:30: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钢琴演奏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钢琴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身体僵硬,头颈一点也不动,身体重心不作丝毫的移动,只是手指在机械地弹奏,弹出苍白无味、毫无光泽的声音;有的学生动作僵硬,手肘上下抖动,手肘紧靠身体,手指几乎没有上下动作等等,这都表明学生演奏不够放松。
实际上,在钢琴演奏中,放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有学会了放松,特别掌握了手臂的重量,才会掌握正确弹奏方法和钢琴的各种技巧,才能弹奏出快速、清晰、准确的琴声,才能奏出优美,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可以说,放松是通向钢琴演奏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实现放松地演奏钢琴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手臂放松的基本训练
1.将一只手臂高举至头上,然后放松,它将被地心引力而自然下垂,在身边前后自由摆动,如果手臂下降后是紧贴身体而没有自由地前后摆动,就说明手肘没有放松,这就不可能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因此,要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关键是放松手肘和手腕,同时,从指尖到肩关节应有整体感,先练好一只手臂,再练另一只手臂,然后双臂交换练,最后双手同时练。
2.双臂自然而放松地垂在身边,上身向前鞠躬,这时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个手臂——从肩关节到指尖的血脉都在往下流,这就是手臂的重量感觉。
3.将前两个练习所获得的重量感觉,放在桌子上练习:手在桌上成圆弧形,五个手指均成圆滑形。手腕微提,手臂从肩关节处抬起至肩平,这时大脑所发出的命令是“控制”住手臂,不让它掉下去,当已经感觉到臂在空中的重量时(前提是腕、肘放松),大脑将“撤销控制”改为“坠落”的命令,这时要能清楚地想到:手肘不要太紧张,不要加力,不要故意做僵硬的下降动作,手指不改变其圆形,整个手臂就会从肩关节处自然下落,手臂的重量正好落到指尖上并放到键底。
练习要领:
A.手和手指保持圆状感,各指间略分开;B.腕和肘放松而有控制;C.手臂上提和下降时都必须用很慢的速度练习,以训练其对手臂的控制能力。上提时五个手指犹如“牵了五根线”的感觉,在向上或向下的过程中,都有不使“线”被折断的小心翼翼的心理,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上,肘部的紧张度就减少了,直至消失。当手臂缓慢地下降接近桌面时,五根手指尖主动往下放在桌面上,请注意:手指永远是积极主动的。当手指放在桌面上时,指尖紧紧抓住桌面,保持住,再体会从肩到指尖的贯通感觉。训练动作应从极缓慢的速度开始,才能训练大脑对手臂和指尖的控制能力,如果一开始就快速地上下,必然会造成肘部紧张的僵硬状态。
4.在琴上练习:将桌上练习所获得的放松动作和感觉移在钢琴上练习,但手指不弹下琴键,只在空中练习。
方法:将手成半圆状,轻放在键盘上,从手腕处微向上提后控制,手指凭感觉往上牵,直至与肩平。在上提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大臂肌肉的运动而牵动了肩关节的活动。臂缓慢地往下放,将五个手指轻而慢地放在键盘上。此动作先在原位练数次,再转向左边和右边练数次。同时,头、颈、上身及眼的视线必须做到放松、自然、协调和舒适,身体重心应随手臂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并放在指尖上。
二、手指放松的动作训练
手臂放在琴盖或桌面上,这时腕臂就会处于松弛状态,然后抬高手指,用指尖模仿敲锣动作,每敲一下立即松开,恢复到原状。通过反复练习后,再移到琴上去弹,如仍能追求这种松弛的感觉,手指抬动就很容易了。我们还可以在琴键上模仿走路,一指抬起来,另一指支撑着全臂的重量,一指落下去支撑重量,重心随之转移,另一指又抬起,这时整个手臂就会高度放松,不弹琴的手指也会保持自然形状。经过反复练习,我们就会体会到手指轮流抬动,移动重心,正如两只脚在琴上走路一样,灵活自如,也有弹性,再也不会出现互相牵制的现象,手指的独立能力也随之加强。匈牙利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说:“开始就在琴上练习,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是初学,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动作上,而不是集中在发音上。这在日后弹奏乐曲时,会给正确的神经支配造成困难。”这是放松弹琴的有效途径。三、轻弹慢练
轻弹时肌肉不会过分用力,不容易引起身心的紧张,慢练可以给大脑留有记忆乐谱,进行心理实践的时间,并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弹奏要领上,细心领会肌肉活动的松弛感,放松的解决,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学一个新技术,都会带来新的放松紧张因素。学习钢琴的过程,也是同紧张作斗争、放松的过程。慢练是放松弹奏的基础,什么时候忽视了慢练,紧张的因素就会乘机而入,因此,慢练是放松弹奏的最好方法。
四、处理好用力和放松的辩证关系
在钢琴弹奏中,放松和用力是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放松”是条件、前提,弹奏是目的,而弹奏是要用力的。所以“用力”是主要的、绝对的,“放松”却是相对的。放松是为用力做好准备,是为了更好更巧的用力。用力后必须立即放松,才能重新发力(即弹奏),只有会放松的人,才会用力,也只有会用力的人才会懂得和做到有控制的“放松”。放松主要是指用力下键的瞬间之后立即放松,放松和用力要间隔进行,这样我们就能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下演奏,获得饱满、丰富而又有变化的音色。
总之,现代钢琴的演奏是运用整个手、整个胳膊、整个身体的总体感觉来进行弹奏的,手腕的放松是弹奏的关键。要弹奏出响亮丰满的声音,关键在于对重量能自如地协调,手臂好像是键盘的延长,而键盘又好似手臂的延长。这样,钢琴就会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利用好手臂的力量感,手指花最小的力气就会获得既圆滑、悦耳,又集中、干净、清晰的美妙琴声。
参考文献:
[1]邵智贤.钢琴的音色与触键[J].音乐艺术.1995.1.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第2位大师。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是他创作中重要领域,主要钢琴作品,有20多部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20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和幻想曲等。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甚至那些轻捷绮丽的华彩经过句,也都是发自心底的歌唱。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典雅,精致,纤巧,细腻而著称于世。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第十一钢琴奏鸣化曲》创作于1778年。1772年莫扎特结束旅行演出后,回到家乡萨尔斯堡任当地大主教宫廷乐长,为了摆脱大主教专横、粗暴、野蛮的压制,希望到别的宫廷谋求职位,于1778年随母亲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可是这位当年红极一时的“神童”,如今在巴黎上层社会却受到冷遇,谋求职位落空了,母亲在巴黎又去世了,尽管遭到这种种不幸,但他仍写下了5首优秀巴黎钢琴奏鸣曲,这些乐曲情感内容深刻,大都乐观、明朗,带有一种启蒙时期特有的自信和乐观,然而乐曲中却不时流露出悲哀的阴影笼罩着。这5首钢琴奏鸣曲也标志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完全成熟。
《A大调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首乐曲,而上述莫扎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其特征,也充分体现在这首奏鸣曲中。《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由“主题和6个变奏曲目组成的变奏套曲”。主题:带有再现二部曲式主题的体裁风格,近似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民谣特性,旋律朴实,明朗富有歌唱性。在性格_L更为内在而抒情,音乐的安详情绪接近了莫扎特的精神,而表现出温暖情感的深度是空前的。主题优美的行板,6/8节拍,A大调,附点的节奏,音乐时值基本上一拍一音,旋律有意简化,同音反复也为后面变奏留有余地。在主题的4个乐句中,前半段为8小节,后半段为10小节:每句前半旋律流畅抒情,每句后半音响加厚是和弦式陈述。而每乐句开始都以西西里舞曲特性节奏开始。主题的呈示部分与再现部分是歌唱性,中间部分主要是舞蹈性。整个主题是歌唱性与舞蹈性相互渗透各有侧重。从总的来看“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不能同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抗衡,尤其不能同悲枪,月光,热情比肩。但是在今天世界成千上万架钢琴,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永远是放在一起的,肯定还要继续到下个世纪,只要人还是人,保有基本的人性……”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曲子总是互补的,就像大阳和月亮、树林和飞鸟、天空和大海、永远是互补的那样。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哪里摆着钢琴,哪里就一定有两位作家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放在琴上,这叫做不朽。
演奏他的作品必须把握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音乐风格。具体地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旋律性极强。莫扎特的作品主旋律往往是简单而极富歌唱性的。弹奏时,应清晰突出,不能草草了事,每一个音符都必须弹得透而不燥,实而不硬,富有一定的韵味。
2.要弹出晶莹透亮的音乐。在指触上要以nonLegato为主,用指尖触键,快速而不生硬,奏出均匀清晰的音粒。
3.注重乐句的处理,强弱的对比。莫扎特的作品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却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作品中很少出现f-PPP的强烈变化,但乐句与乐句之间却经常出现前后照应,强弱对比。有如对话一般,一问一答,错落有致。有时,短短的两个乐句,要弹好都并不容易。首先,每个乐句本身必须要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其次,句与句之间,必须形成强弱对比。如第一乐句可以演奏得稍微弱一点儿,像是在提出间题。第二乐句,可以演奏得较第一乐句稍强,以达到回答问题的效果。当然,还有其它的处理方法,但都必须有所变化,形成前后力度和强弱的对比。: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生于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几乎所有键盘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或“羽管键琴”所作。巴洛克原指一种建筑风格,特点是细致的雕琢,精心的装饰。音乐上也反映这一特点,作品有讲究的装饰音,复杂的声部。我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时,要把握好纵横两方面的关系。横向的要点是声部清晰、连贯、特征鲜明与自然歌唱。纵向的要点是不协和与协和之间的矛盾、对比和解决。
巴赫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而巴赫也被人成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非常多。对于他的复调作品,评论家们这样评论:“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涵着的那种用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若想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关键是掌握好巴赫的作品风格。具体的说,有以下八个方面:
1.巴洛克的速度,相对的缓慢:它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平均律中速度应当和当时乐器(古钢琴等)相吻合,与当时的时期(巴洛克时期)想吻合。十八世纪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如果我们在钢琴上把这套曲目弹的很快,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平均律的弹奏应当是相对较缓慢的。
2.严谨的节奏,适当的自由:巴赫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由于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时慢时快的节奏。巴赫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于一个基本节奏之中。但严格的说,在巴赫的作品中有严格节拍与自由节拍的两种不同形态。严格的节拍需要自始自终的统一律动。不能忽快忽慢。另一种则是自由而即兴性的部分,这部分音乐因突出其炫技的性质,因此需要适当的自由速度。
3.存在的线条,自然的流动:这是巴赫作品中又一极为重要的特点。在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前,我们应该对线条在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使其自然而流动。当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线条起伏不能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线条起伏那么大,但它一定是存在的。正确的使用渐快与渐慢往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滥用则会另人厌烦。
4.清晰的声部,条理的展现:平均律属于复调作品,也就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我们要通过这些曲目的训练使手指控制声部和耳朵辨别声部的能力得到大的提高。在学习中,要强调保持声部层次的清晰,主题声部要尤为突出,而其他各声部要让位于主题声部,手指要做适当的控制。
5.不同的触键,相同的典雅:钢琴的触键方法有许多不同,但在弹奏平均律时,触键应和巴赫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在快速乐曲中,用非连奏法或手指断奏来模仿古钢琴上的清脆效果比较合适。而在缓慢的抒情歌唱性乐曲中,则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手腕平稳,音与音的连贯要均匀,贴键出声,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这样才能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
6.分层次的力度,细致的变化:总的来说,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于平稳。但是这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另外,巴赫作品的力度应在按照乐曲的内容、结构来改变的同时,也要把力度总体放轻。著名德国钢琴家吉泽金说:“所有的巴赫作品的力度记号都要按比例降低一级,绝不要超过中强,因为当时的乐器与现在是大不相同的……”无论如何,强弱分明的格式决不能用到所有的前奏曲与赋格曲上去。
7.柔和的装饰,自由的表现:巴赫的装饰音种类繁多,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他们各有自己特殊的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判断,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每种装饰音往往可以用好几种方法来弹,而且都是正确的,可以被接受的。巴洛克时期演奏家们在弹奏所标出的装饰音时必须有一定的自由来发挥想象。今天我们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也可以根据前人总结出的规则在一定范围有所变化,这取决于我们对特定时期的演奏风格和装饰音运用方面的知识,以及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适合于古钢琴轻巧、柔和音色的装饰音,并不一定适合现代钢琴上较厚实的声音,所以,巴赫的装饰音切不可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
8.节约的踏板,恰当的使用:一般来说,巴赫的作品中很少用踏板,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踏板在巴赫的作品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事实上极为重要而且极难把握的,由于踏板没用好而导致演奏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巴赫的作品中,踏板用的多了,会使声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会使声音干涩无味,这两个极端都有损于巴赫的风格。我认识踏板的运用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来决定。著名前苏联钢琴家捏高兹就认为:“弹奏巴赫音乐时应该运用踏板,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当然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宜用踏板的。但是,如果再我们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作品而完全不用踏板,那么比起羽管键琴来,钢琴在声音方面多么贫乏啊!”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弹奏中遇到手难以连接或慢乐曲中需要延长的地方等,是可以使用踏板的,但我们要用耳朵仔细的倾听,然后小心的进行。:
掌握好以上八点,我想,对我们弹好巴赫作品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在我们学习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过程中,无论在速度、节奏还是触键等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巴赫的风格来学习,在每一首曲子中都要通过刻苦、严谨、细致的训练。一定可以演奏出好的作品。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与学习,我所知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深入的研究,定会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先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晓生.时空重组.上海音乐出版社.
[2]林华.我爱巴赫.上海音乐出版社.
[3]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一、把握和分析作品的演奏风格。深刻领略作品内涵
弹奏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演奏风格。克劳迪奥,阿劳说过:“每个作曲家所需的音质都不相同。艺术家对每个作曲家要求的音质要处理正确。……声音是为解释曲子服务的。”良好的音色能够拨动人们的心弦,唤起潜藏于心中的某种情愫。多样的音色在体现钢琴音乐作品风格与特色方面,在展示不同音乐流派与不同钢琴艺术特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作品的风格。必须了解中、外音乐史,了解音乐发展史中各个时期各种流派、以及各个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创作思想的特点等等。
在外国音乐发展史中,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乐派钢琴音乐结构严谨、典雅清秀、音色要求晶莹透亮、明澈清纯。其代表人物巴赫的作品被誉为音乐史上旧约全书的48首《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与赋格,要求主题突出。对其不同声部、不同手指弹奏的声音应做到既变化又统一。声部间你追我赶、错落有致,以形成不同旋律线条的流动与整体的和谐。莫扎特的20首钢琴奏鸣曲要求声音颗粒均匀、干净明丽、象纯净的水晶、清澈的泉水。以表现其自然流畅、轻松典雅的气质特点。而弹奏贝多芬的作品——被誉为音乐史上新约全书的32首钢琴鸣曲时,音色应明亮辉煌、气势磅礴,因为他的作品具有交响化,有庞大的交响乐队效果。浪漫乐派钢琴音乐情真意切、起伏连绵,音色要求丰富多彩、层次精细。如肖邦的作品《夜曲》等要求声音柔和绵长、优美生动、以展示其细致入微、幽雅圣洁的艺术韵味。而李斯特的作品如《匈牙利狂想曲》则要求声音辉煌雄浑、坚实明亮,以渲染其恢宏的气势,倾泻其澎湃的激情。印象乐派钢琴音乐特点注重意境的描绘、丰富而迅速的色彩变幻和音色对比。如德彪西的作品《月光》要求声音迷离中不失圆润,轻淡中不失柔和,以呈现寂静的夜晚如银的明月,整首乐曲要弹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仿佛进入到梦幻世界。现代乐派钢琴音乐大多数节奏多变、和声复杂、奏法独特,音色要求或尖锐生硬、或暗淡模糊。巴托克的作品《野蛮的快板》则将钢琴作为打击乐器使用,只有狂暴猛烈的敲击方可达到作品本身的风格与情绪的要求。
中国钢琴音乐自解放初期以来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作品,其中不少成功之作系由民族器乐曲改编而来。弹奏时模仿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表现中国音乐的民族神韵成为弹奏者必须着力注意的问题。弹奏储望华根据华彦钧的二胡曲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要想到二胡的连绵柔和、曲调的幽柔、凄怨、愤懑。如泣如诉;弹奏王建中根据民间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则要想到唢呐的粗犷嘹亮、热烈欢快。弹奏运用民间音调改编或创作的钢琴曲,必须展示东方音乐的民族特色与地方风味。如我国早期的钢琴作品瞿维的《花鼓》,丁善德的儿童组曲中的《节日舞》,弹奏时要联想到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贺渌汀的《牧童短笛》,则应充分展示竹笛那明亮圆润、怡然自得的歌唱。
因而,要掌握获取理想音色的有效方法,首先应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风格特点,深刻领略作品内涵,探索产生不同音色的关键性因素,这是获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掌握科学的触键方法,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躯体变化是良好声音的基础和保证
优秀的、或者说“专业”钢琴演奏。首先区别在每个音的发声是否建立在良好的触键之上。有良好集中的“音点”,就会产生良好的音质。用手指尖端“点”上去的音。象芭蕾舞的足尖触地,指尖与键盘基本成直角状。手指微勾的触键法,发声透明而单薄、适宜弹跳跃性强、颗粒感强的作品。而用手指面多肉指垫部位,自第二关节以下与键盘基本成锐角状的触键法,发声柔和而丰富,适宜弹奏抒情、浪漫的乐曲。力量较大的触键法音响强烈,力量较小的触键法音响微弱;抬指较高的触键法音响洪亮,较低的触键法音响或明晰或轻柔。往往一首乐曲要用以上多种触键法来表现乐曲的色彩。而不是孤立使用。例如德彪西的作品《月光》前段在和弦转换的基础上用和弦外音的方法构成旋律,并逐步扩展开来,这时手指触键低,感觉极细腻,音色要很纯净。紧接着双手和弦的这一段力度比前段稍强,双手像拍皮球似的,慢慢移动,同时手指触键高度也比前段稍高,产生的音色也就不同,表现此时的月光比开始要明朗些,中间段落速度稍快,织体变成分解和弦的流动,旋律也有较大的起伏,宁静的画面仿佛轻轻地摇曳起来,左手琶音要弹得很连贯,触键时手指力量跟着走,最后用较轻的力度,轻柔触键法再现第一段的音乐。所谓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躯体的变化,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进而是指身体部分对手臂重量的补充和结合。在弹奏中不会使用重量弹奏,声音必然就会单薄、浮浅和缺乏表现力。例如由黎英海根据中国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萧鼓》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前奏第1乐句由慢而快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弹奏时全身力量放在指尖,象重锤击鼓似的扣人心弦。特别是第二段“月上东山”时,只有手臂自然重量下沉,运坩通达的重量弹奏才能弹出那种气韵。由于此曲原是琵琶独奏曲,所以曲中有些地方模仿琵琶的音色,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依靠手指横向跑动。使每个音都像一颗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珍珠,运用内心气息。以意调气来弹奏出晶莹纯净、颗粒清晰的声音效果。弹奏巴赫声部复杂的赋格曲、莫扎特轻快优美的奏鸣曲,身体与大臂过分的动作显然是多此一举。此类作品身体的动作较小,主要运用指尖触键,声音透亮清晰。弹奏冼星海《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气势磅礴的双手八度和弦,则要注意身体与大臂动作协调并用,充分运用重量弹奏,将力量汇聚到手臂和指尖,弹出明亮坚实、浑厚辉煌的声音和庞大的气势,把乐曲推向。
由此看来,科学的触键方法,自然重量的运用和躯体的协调变化,直接影响到音色,是获得理想音色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发挥钢琴之所长。正确巧妙地运用踏板的艺术功能
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和所长。钢琴的踏板是音色和音响的调节器。踏板的运用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一般的钢琴都有三种踏板,各有不同的作用。右踏板即强音踏板,亦称延音踏板。它在立式钢琴与三角钢琴上的功能和机制原理是完全相同的。都起着保留、延续声音更丰满的作用。左踏板即弱音踏板,亦称柔音踏板。它在三角钢琴和立式琴中的功能相同而结构不相同,其作用是不仅能减轻音量,同时还能改变音质,使声音变得更柔和。暗淡。中踏板即钢琴中间的踏板,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的功能与结构却完全不同。中踏板在三角钢琴上称“延音踏板”。但在立式琴上不起保留音的作用,只起大幅度减弱音量的作用。踏板的使用是钢琴演奏中一种高难度技巧,正确巧妙地运用踏板可使弹奏增加丰富的音响色彩。使用延音踏板,产生连贯的、浓厚的、洪亮的声音;使用弱音踏板,产生朦胧的、暗淡的、轻柔的声音。踏板踩下的深浅对音色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乐曲对音色、力度的具体要求,可采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全踏板及抖动踏板。德彪西的《月光》自始至终结合使用弱音踏板与延音踏板维妙维肖地描画出月光笼罩的幽静朦胧的自然景色。李斯特的《狂想曲》大量使用延音踏板,浓墨重彩地宣染出管弦交响的壮阔声势。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恰当地使用抖动踏板,较好地解决了一方面必须大量使用延音踏板以求获得一定的音响洪亮度,另一方面又须避免浑浊以求获得音响清晰度的难题。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踏板的使用一定要合理慎重,不可滥用,用得合理时会使乐曲增辉添彩,用得不好时会弄巧成拙,造成音色浑浊、脏乱。在弹奏时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正确巧妙地使用,方可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
四、从练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内心歌唱。耳朵聆听
二、演奏过程中的意外状况影响演奏状态
很多演奏者因为在演奏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往往就会导致出现大脑空白,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而影响到钢琴的演奏。在意外状况条件下,钢琴演奏者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影响自身的演奏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演奏过程中的意外状况会给演奏者带来巨大的考验。例如钢琴音色的情况发生偏差,舞台与观众的噪音或评分误差等都会影响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发挥。如果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强可以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和灵活改变自身的演奏状态,而对于一些舞台经验较少的演奏者,这无疑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导致他们不能进行正常思维,甚至忘记具体演奏过程,形成高度紧张的状态,而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钢琴演奏的效果。
三、提高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措施
(一)适度放松克服紧张情绪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紧张是由多种复杂的原因造成的,但主要的问题是心理素质方面,这将大大影响演奏者的心理活动,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受到心理干预,并且会影响正常的演奏活动,要提高钢琴演奏者的技术水平,演奏者应该在演出过程中应适当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明确演奏目标。在演奏过程中,只要有信心,不自我怀疑,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创造一个好成绩就会正常发挥自身演奏水平。如果一个演奏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集中精力进行演奏,他在演奏过程中就能表现得随心所欲,最终就可以达到美和技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应建立在通常的高标准严格的实践上,经过许多艺术实践锻炼,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仔细的准备,再抱以完全客观的信心,才能真正实现演奏的理想状态。
(二)加强舞台实践经验积累
在正式演奏前,演奏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平复自己的心情,比如可以和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加强交流和沟通。同时,演奏者必须先了解音乐厅,对于观众的数量多少,座位的位置,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及时感受钢琴的具体情况,对钢琴的距离,尤其是声反射条件和光的亮度等内环境进行适应。要适应新的钢琴,熟悉具体琴键的音色,检查键盘间距是否均匀,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请相关人员进行调整。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怯场,尤其是心理素质较弱的演奏者,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演奏者在进行钢琴演奏之前需要注意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准备,加强自我激励的表现,及时发挥情感的培养方法,加强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平时训练,模拟舞台表演,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整。
(三)帮助演奏者建立良好心理预期
指导教师应该帮助演奏者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预期,要积极与演奏者进行沟通,为他们做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演奏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知道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成功需要反复的尝试和努力。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演奏者往往会在一两次的失败后就会对未来的演奏过程缺乏信心,使得他们没有信心,产生情绪障碍,从而导致演奏水平的发挥失常。对于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演奏者,指导教师必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鼓励他们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自己的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预期,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只有让演奏者养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建立良好的心理预期,才能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同时如果比赛前感到紧张,可以用深呼吸的方式减少紧张情绪,不断增加自身演奏过程中的轻松感,也可以在演奏过程中加强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放弃消极的态度。提高演奏效果的好方法就是避免紧张感的出现,演奏者要不断提醒自己冷静和勇敢,加强自我心理暗示就可以克服演奏过程中产生的恐惧和害怕。
(四)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钢琴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需要不断注重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心理素质。训练模式需要针对不同的演奏状况进行技巧培训。在具体训练中,不仅要求演奏者针对不同的要求完成演奏效果,还可以设置一些意外情况,如突然的噪声和人群的干扰等,进而可以考验演奏者的心理调节能力。在日常训练中,演奏者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培养耐心,通过不断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实现演奏效果的提高。注重培养演奏者的良好心理状态,加强对演奏者的意志和冷静进行控制训练,培养演奏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同时由于器乐演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演奏者必须结合自身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学会表达音乐内容,并且要学会再创造,才能更好的提高心理素质。
专业技术是每一位钢琴演奏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钢琴教育家应诗真曾指出:“钢琴演奏技术是从属于音乐表现的,是手段;但同时它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想完美地表现音乐形象就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技术既从属于音乐,又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清晰、明朗、均匀、快速的弹奏,还是歌唱性的弹奏,都是手指和琴键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技术发挥的结果。比如,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流畅细腻,则需要均匀透亮的声音;巴赫的作品宽广浑厚,具有管风琴效果,则需要演奏者手指具有弹性和独立能力;贝多芬的作品热情洋溢,充满了情感的冲动,则需要排山倒海般雄伟的气势。伟大的前苏联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涅高兹曾说过:“有多少音乐就有多少技术问题”。可见,钢琴技术种类繁多。不管音乐表现的是光明、黑暗、斗争、胜利、喜悦、柔情等错综复杂的情景和情感,必须是在克服相关技术的情况下,才能演奏出好的效果来。
音乐技能的掌握对钢琴演奏则起着更实际、更明确的作用。音乐比其他艺术形态更具有严密的内部结构,这就要求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作品了解得愈全面,分析得愈深刻,演奏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如曲式、和声、织体、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我们学习一首钢琴作品时,它的音响的组织形式所包含的对比、矛盾、逻辑、统一等等的原则;紧张、舒缓、收束、开放的情绪特点;旋律、和声、节奏等等的风格特点;音响发展的力度起伏、速度变化以及声部之间的音色力度对比等等的表情要求,都是指导我们使用相应技术手段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在学习奏鸣曲、赋格曲等所谓纯音乐作品时,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是起绝对作用的。
钢琴演奏的文化修养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和运用多少的程度。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着人,所以,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说到钢琴,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产物,钢琴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须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要具有专业的技能技术修养外,主要来源于演奏者的文化修养。
首先,钢琴作品的作曲家就是生活着的生命个体,他的作品是他整个生命活动的一种结果,是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体验。演奏者要理解作品,就必须像作曲家那样去深刻地认识世界,去深切地体验人生。比如,肖邦的钢琴艺术闪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可如果我们没有对肖邦所处的时代和背景的了解,没有对肖邦的那种爱国主义的生命体验的认同,没有对肖邦作为一个特定时代中的特定的人的文化把握,那么我们就无法进入肖邦钢琴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那么说到钢琴演奏,我们也可以说“琴如其人”。这是因为钢琴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钢琴演奏是演奏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所以,从钢琴上流淌出来的声音,带有强烈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韵味。这正如钢琴大师李斯特说的一样:“钢琴就是我的自我”。所以,我们要想让琴声打动人,震撼人的灵魂,就必须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这依然离不开文化的修养。当我们凭借着文化修养真正的成为“美”的人了,那么我们的琴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们的心灵。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钢琴大师的身上得到印证。在钢琴史上出现过众多钢琴艺术大师,巴洛克古典时期的巴赫、亨德尔;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的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肖邦、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柴科夫斯基;印象主义风格时期的德彪西、拉威尔等,他们的钢琴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代表了钢琴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顶峰,当然有娴熟超人的技术作强大的后盾,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汲取了人类文化的营养,对音乐、对社会、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思考、体验和渴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精神的人。比如巴赫,这位钢琴艺术的巨人有着丰富广博的音乐修养,而且受过哲学、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崇尚理性,热爱和平生活,憎恶现实的黑暗,一直没有停止用音乐追求真善美,追求内心世界的自由,这些就使得巴赫成为一个非凡的人,也就使得他能在钢琴艺术的王国里有惊人的突破和创新,成为一个时代钢琴艺术的代表人物。
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思想崇高、气魄宏大;肖邦的钢琴作品中充满革命激情和民族情感;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诗人气质和民族精神等等。我们从所有的钢琴大师身上都可以看到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历程。
总之,钢琴演奏中技术和文化这两方面的修养越广博越深厚,钢琴的艺术世界就越宽阔。一个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上述两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理解力,体会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形成自己演奏的独特风格。只有充满无穷无尽的激情,才能在演奏中真正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美国民族音乐中,格什温将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的方式,代表了美国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一个方面。1898年9月6日,格什温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父母是犹太移民,他童年的生活环境并不很好,但格什温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偏好。1914年他去了纽约的叮砰巷,并在这个美国流行音乐出版的集中营做起了一名“钢琴演奏员”。而正是在叮砰巷的演奏生活进一步奠定了格什温的钢琴演奏水平和视奏能力。1917年,格什温来到了百老汇,为那里的音乐剧排练弹伴奏。然而,这里的演唱水平要远比叮砰巷的顾客高很多,不断根据复杂的演唱段落配置相应的伴奏织体,这也使格什温的钢琴伴奏水平又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这期间,他被一个百老汇剧院老板看重,被雇佣为音乐剧写音乐。直至1918年,格什温创作的音乐剧音乐《拉拉露西亚》一举成名。而后,他又写了很多音乐剧的流行歌曲,如《斯万尼》《疯狂少女》《我为你歌唱》等等。到了20年代中期,格什温又和戈德马克学习和声、对位、配器等音乐技巧,到1930年,他为音乐喜剧、讽刺歌舞剧、轻歌剧创作的音乐已达到了25部之多,其他还有一些重要的管弦乐作品《蓝色狂想曲》(1924年),《F大调钢琴协奏曲》(1925年),《第二狂想曲》(1931年),《古巴序曲》(1932年),歌剧音乐《波吉与贝丝》(1935年),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28年)等优秀作品相继问世。
很多评论家都注意到,格什温的个性与其音乐作品的联系,通过格什温的个性可以窥视到其作品的内涵。格什温是个有吸引力的男人,他身材纤细,深色的眼睛与其肤色极为相称,他的魅力微笑在其略微凸显的下巴上显得更加神秘。同时,他也是一个娴熟的运动员,很擅长高尔夫、网球、拳击、马术等运动。由于他爱好摄影和绘画,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把他的绘画与音乐进行比较。有的评论家认为,格什温绘画时深爱的颜色和调色颜料与他音乐的色调如此接近,常使用绿色、蓝色、红色、灰色、铬合金色,并把它们用不同的形式设置(换句话说,像他的“迷人的节奏”)。就如格什温的导师亨利鲍肯所说:“格什温音乐创作的具体情绪已经在其画中有所体现,重要形式和感情力量,紧凑、活跃的脉动,这些在其音乐中的特点已经在格什温绘画中占有统治地位了。”①
为了丰富自己的创作,格什温就到各种音乐门类中去挖掘创作素材,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美国黑人的爵士乐。爵士乐是一种19世纪末在美国形成20世纪初在新奥尔良兴盛,主要在黑人音乐家庭中很盛行的一种音乐。它是由非洲、欧洲和美洲多种音乐“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所含成分有非洲西部的节奏、欧洲的和声,美洲的旋律等。最初,爵士乐的演奏者大都是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极其穷困的黑人,而且主要活动在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因此,当时美国人并不认真地看待它,尤其是知识界对其很不以为然,但还是有很多作曲家尝试将爵士乐吸收到严肃音乐中来。如,早在1902年,艾夫斯就为剧场乐队创作拉格泰姆乐曲;德彪西于1908年写了《丑黑怪步态舞》;拉威尔在其小提琴奏鸣曲中使用了布鲁斯,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都受到爵士乐的影响;斯特拉文斯基作了一些拉格泰姆作品,并为伍迪·赫尔曼写了《乌木协奏曲》(1945年);欣德米拉、普朗克、魏尔、克热内克、科普兰都采用了爵士乐的特点。在爵士乐与交响乐形式之间架起桥梁的作曲家有格什温、伦纳德·伯恩斯坦、冈瑟·舒勒等,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就是他把爵士乐特点带进交响乐形式的第一首作品,这种“交响爵士乐”形式是过去美国严肃音乐中所少有的,使人耳目一新。由于从小就在黑人音乐的环境中成长,格什温在乐曲中使用的爵士乐的表现手段不是一种风格的模仿,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爵士乐因素很自然地就和交响乐的发展原则与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格什温的另一首《F大调钢琴协奏曲》与《蓝色狂想曲》乐器合奏编制尽管类似,曲趣却迥然不同。《蓝色狂想曲》是单乐章交响爵士乐的狂想曲,由各种动机材料拼凑而成,毫无章法可循。而《F大调》是古典样式的协奏曲,在结构组织上更加严谨。前者有极易讨好听众的绚烂音乐,后者则是以充实的内容和扎实的结构取胜。《F大调》有着很多材料的重复和有限的发展,但比起《蓝色狂想曲》来,材料的重复在这里有了更多的变化,音乐性也更加复杂,而且也注意了对位的使用,各种主题发展以及三个乐章的贯连性也更加注重,音乐的发展更有逻辑,更显示出结构的力量。这部作品类似套曲单章化,表面有三个乐章,各自独立,实际作曲家是当一个曲子写的。第一、第二乐章的主题,在第三乐章的回旋曲中作为副题出现,并在第一乐章主题完全再现后结束全曲,使乐曲产生美好的统一感,各个乐章紧密相关,材料融会贯通。第一乐章是快板,基本承袭了奏鸣曲形式,不是典型的双呈示部,主部主题先由钢琴奏出,再由第二钢琴(乐队)奏一遍,主部和副部主题的出现都是序奏动机材料引出,有双呈示部的意思。此乐章整个音乐有着大量的对比和突然转折,抒情性主部主题与轻快活泼的副部主题,将古典音乐的抒情性和爵士乐的幽默诙谐结合得很完美。第一乐章中音乐的素材与调性布局是自由的,只有主题之间的对比,趋向于的发展进程才使人稍稍想到奏鸣曲快板乐章特有的构思原则;第二乐章慢板——流畅的行板,二部曲式(轻快的主题A和优美舒展的主题B),并列存在,最后采用引子的材料作尾声来弥补没有再现部的不足。降D大调,4/4拍子,在引子的抒情段落中,装有弱音器小号的使用法是比较突出的。格什温这样描述他的这个慢板乐章:“第二乐章有一种诗意的、夜曲的气氛,它在情绪上可以与美国的布鲁斯相比。”第三乐章激动的快板,2/4拍子,这是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粗暴的管弦乐)以强烈对比构成的回旋曲风终曲。第三乐章就像是全曲的一个总结,这里既有新主题(主题A和副题C)呈现,又有对前面乐章的一些重要主题的回顾(副题B和D)。这个乐章是完全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之后最终在F大调上结束全曲的,而且通篇保持同一速度,具有热烈的狂欢气氛。
这部乐曲除了古典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外,还一直充斥着爵士乐的音乐语言,它主要体现在灵活而复杂的节奏、特定的爵士乐调式与和声、打击乐器式的演奏方式和音响效果上面。其中的爵士乐因素完全是靠节奏来充分体现的。这部作品中的节奏型有三连音节奏、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不规则重音等,其中切分音节奏是最为普遍的。在古典音乐中,一般情况下它只作为“局部”的手法,用于作品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则保持并强调拍子的正常律动。但爵士乐对重音的改变是十分惊人的,几乎用于全曲,它的切分节奏是通过重音记号、连线或休止符等因素由几个声部共同配合而成,形成交错叠置的对应关系。它根据强调不同位置上的节奏重音,打乱原有正常的强弱关系,来达到切分的感觉,并且它们还通常与三连音、附点节奏同用,形成复杂的节奏织体。爵士乐的这种节奏特点是来自于非洲黑人音乐节奏,在非洲,音乐是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集体性活动,当一个人在演唱或舞蹈的时候,其他的人不约而同地分成几个组围着圈来为表演者打着不同的拍子或跺着脚助兴,像他们的集体性音乐活动一样,非洲的节奏织体具有强烈的交错叠置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节拍同时渗透在相应的音乐声部中,由强调不同的节拍落点来造成准确的切分节奏,是比较复杂的由几个声部共同配合完成的切分。
格什温乐曲中使用了布鲁斯调式,它也是爵士乐因素之一。“布鲁斯”是一种在特定的音乐组织程式上(包括歌词结构与和声序列结构)由歌手发挥即兴演唱才能创造的黑人声乐艺术。“布鲁斯”当中有特定变化音,经常使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调式作为基础,以C大调为例,会增加“降三音、降五音、降七音”,实际“布鲁斯”所要求的音高是比自然E、G、B音级要略为低一点,但是又比标准的降E、G、B音要高。由于布鲁斯调式的运用,乐曲中小三、大三、增二、减五、增四等音程及调性变化音较多,这些不协和音程在爵士音乐中已经取得了与协和音程一样的地位。作为乐曲的音响基础的七和弦最常用的有五种:大大七、小小七、减减七、大小七(属七)、减小七(导七)。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也常用。加音和弦与变和弦的运用会造成一种内在的紧张性,并且相对于持续不变的旋律音,为了寻求变化使用快速的和声转换,不断更新的和声使旋律获得了一种新奇的情调。爵士乐中不协和音响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不管怎么样的复杂,它总能以传统和弦的构成法予以解释,并直接或间接地得到解决。和弦上作上四度(或下五度)连续进行,和声也常用二度的连续进行(即可是自然音阶,也可以沿半音阶移动),二度连续进行使爵士乐有更丰富的色彩变化。爵士音乐中并没有平行五八度之类的声部进行的禁忌,但却十分重视垂直音响上的丰满。调性布局也是较为自由的,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出现,转调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通常是相差一个全音或者半音的调性,频繁的转调使主要调性的功能变得模糊。演奏这部作品时要注意多变的调性色彩及和声变化的色彩,大调色彩明亮而辉煌,而当转成小调时就有暗下来的感觉,可以处理成弱奏,通过强调演奏和弦的变化音级来体现它的不稳定性及不协和性。爵士乐钢琴的演奏技术要求,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和古典技术的要求相比较,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既有对古典的继承也有其自身的发展。继承表现在:在演奏中,爵士乐钢琴演奏有时会用古典的连奏技术,单音线条也要求纯净、集中、流畅、舒缓,就像莫扎特的作品一样;在演奏音束和弦时,弱奏用手腕,强奏用大臂,快速和弦连接运用前臂爆发性的力量。它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触键方式有手指的触键、手的触键和手臂的触键。手指的触键能获得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程度的敏捷性,手臂的触键能发出最丰富范围内的声音,手的触键是唯一能提供所有多种音质的触键,在古典作品中更注重多层次音色,尽量发出圆润饱满的声音,多用手指的触键方式。但在爵士乐作品中需要体现打击乐色彩,多数要求手臂的触键方式,这样发出的声音较为单一,更为直接。此曲的钢琴演奏是把古典音乐的抒情性和爵士乐的幽默风趣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所以在演奏时,应该根据不同主题的不同情绪来设计触键方式和触键速度等。在演奏体现爵士乐韵味的时候要制造出打击乐器和爵士乐队的演奏效果,因为爵士乐起初是兴起于美国黑人的管乐队当中,开始使用的乐器都是管乐器及打击乐器,它们要求发出明亮尖锐具有颗粒性的动感声音,所以在钢琴上演奏企图模仿爵士铜管的尖锐、硬朗的音色,体现爵士乐韵味的时候要制造出打击乐器和爵士乐队的演奏效果,它的触键音色要求明亮尖锐,演奏情绪要狂放洒脱。在演奏中等强度的和弦时,古典奏法需要把大臂的力量都放下来,声音要求浑厚、饱满,但此曲中和弦演奏力量多来源于前臂,手指的三个关节都要有力,同时必须保持坚挺,快速而垂直的触键,同时要注意每个音是否绝对整齐。在演奏连续跑动的小音符时,与古典奏法一样需要流畅、连贯,但在此曲中更注重音色的明亮度,有颗粒感而富金属色泽,柔中带刚并要有穿透力,(转第99页)(接第91页)要具有弹性。实际上,这部作品里的连奏,为了表现乐曲的爵士乐风格,近似于一种清晰而突出的要求,但不是跳音,要保持每个音的颗粒感而不宜使用慢触键和慢离键的演奏方法。乐曲中很多旋律走向是向上的,在古典作品中会处理成向上渐强,向下会渐弱,但在此作品中,作曲家用标记表明向上反倒要做渐弱,向下是渐强。通常在演奏古典音乐作品时,演奏者要通过曲式分析划分出乐句,一般是四小节一个乐句,八小节为一乐段,很方整。但在这部作品当中,由于重音的改变、连线及切分节奏等特殊因素众多,所以要根据这些特殊因素来划分乐句,它的正确划分,将影响到对整部作品内容的理解。乐谱中没有踏板标记,踏板的使用需要演奏者自己设计,在演奏过程中时刻用听觉来检验和调整踏板的应用。延音踏板的使用与否,要根据不同乐句的具体要求来设置,大部分段落,因为音的密度高,并且要求发出清晰而有颗粒感的音色,所以可以不用踏板;踏板被踩下的深浅程度要酌情考虑,基本要遵循“干净、清晰”的踏板切换原则;弱音踏板可以使用在pp的地方,达到虚幻缥缈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演奏难度较大的钢琴协奏曲,它演奏的艰难性主要来源于特定的爵士乐调式与和声、灵活而复杂的节奏、打击乐器式的演奏方式和音响效果以及钢琴与乐队(或两架钢琴之间)的配合。由于是协奏曲,配合是相当重要的,两者处在同等的地位,它们配合的关键是节奏和速度的一致以及情绪的相互感染和烘托。演奏者要抓住音乐的特性,要学会对音色变化的控制,除了众所周知的多变的触键可以产生多变的音色以及正确使用踏板可以有效的控制泛音的多与少以便丰富演奏的音响色彩外,头脑中要有较强的声音意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充分利用敏锐的听觉去检验音色变化的多少,揭示作品的内涵。同时,演奏者必须具备快速转换情绪的能力和对整部作品纯熟的驾驭能力,需要在较好地把握乐曲主题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征以及布局的基础上,掌握一系列演奏要点,巧妙地将古典音乐抒情歌唱性与爵士乐的幽默风趣相结合,然后加上钢琴与乐队(或两架钢琴)默契的配合,才能将这部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
注释:
①WilliamG.Hyland,GeorgeGershwin——ANewBiography[M].Westport.ConnecticutLondon.2002.
参考文献:
[1](前苏联)沃伦斯基著.陆敏译.格什温传[M]:世界文化名人传记译丛.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2]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EditedByStanleySadie,TheNew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M].(7).
[3]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版.
[4]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力。钢琴即兴演奏作为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敏捷的思维,充分掌握和声配备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手指能力,能够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以伴奏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性思维是推动学生钢琴即兴演奏能力培养的不竭动力,是学生的精神力量,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培养钢琴即兴演奏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压力,也正是这种压力能够激发学生不断的学习与练习,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钢琴即兴演奏能力。
(3)钢琴即兴演奏应用广泛,灵活性、实用性较强。钢琴即兴演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多的,大部分都是运用于基层的社会音乐活动中,大学生如果掌握了钢琴即兴演奏能力,在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好找工作,也可以把这个作为一种技能来当教师教学生,从而把钢琴即兴演奏技能更好的传承下去。由于钢琴即兴演奏需要学生具备各种各样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学生一定要重点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好钢琴即兴演奏的灵活性,真正提高自己的钢琴即兴演奏能力。
2在大学的音乐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兴趣。钢琴即兴伴奏需要多方面的素质能力,包括:过硬的钢琴演奏基础以及较高的音乐理论水平,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因此,学校应该将钢琴即兴演奏放到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充分掌握一定的钢琴即兴演奏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的最佳动力,如果想要提升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伴奏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即兴伴奏思维方式,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合理,还要安排学生课后多多进行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钢琴即兴演奏能力并且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演奏或者是通过多媒体播放演奏来让学生对钢琴伴奏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一定的艺术想象氛围,来强化学生学习伴奏的动力。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掌握好钢琴即兴演奏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学习资料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动手去学习,还要让学生在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对笔记进行整理总结,使学生充分掌握好课堂上面所学的知识,对于课堂上不懂的问题,课后要积极的询问老师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即兴演奏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专门的音乐表演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声乐作品的内涵起到了与作品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背后必然有成功的钢琴伴奏,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是密不可分的,它参与音乐、完美音乐和升华音乐。
要完成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正确诠释,钢琴伴奏者需要了解歌曲的出处、背景和风格。这就要求伴奏者与演唱者共同研究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确立它的艺术形象,从而构成一个高度的艺术化结合。要加深理解,就必须对歌曲作品的歌词、旋律、伴奏音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把握三者结合的奥妙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者与伴奏者在舞台表演时,始终配合默契,相映生辉。
一、钢琴伴奏与演唱呼吸的配合
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很讲究呼吸的作用的;相应的,钢琴伴奏的呼吸也很重要。伴奏者要熟悉演唱者,从演唱者歌唱的状态到呼吸的气口,从他对歌曲的理解到演唱风格的把握,各个方面都要了解,这样就会有把握地控制全局,不出意外。在前奏结束即将引出歌声的刹那,双方要配合默契,丝毫不差。在演唱中,不能死板地弹伴奏而不顾演唱者,要留意演唱者气息的运用,双方要在演唱之前就达成共识,在特定的气口要协助演唱者换气,快速地偷气,达成同步,做到统一完美。在歌曲进入时,要与演唱者同时掀起;结束时要根据歌曲的情绪,该激昂时应激昂,该渐慢渐弱就要渐慢渐弱。
伴奏时,伴奏者不能只盯着伴奏的两行谱,而是要能够同时看三行,甚至多行谱,否则将很难与表演者配合好,尽到伴奏的职责。有些歌曲的乐句比较长,演唱者不能一口气唱下来,在中间会偷偷换一口气,这就需要伴奏者长期与表演者合作磨合,掌握他们的规律,以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贝多芬的《我爱你》。这首歌曲每一句都是弱起,而钢琴伴奏都是在正拍进,因此弹伴奏时要特别注意。如在第一行第二小节处,歌曲的分句在第三四拍之间,伴奏在这里的三四拍是一个完整的分解和弦音型。此时就需要伴奏者适应表演者的呼吸,将有规律的、完整的分解和弦音型分成两部分。
二、寻找恰当的触键方法,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以适应作品音乐形象的需要
钢琴的触键方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贴键式的,手指不用抬起,只需贴着键子自然落下即可,这种方法演奏是声音柔和抒情,多用于演奏抒情优美、速度较慢、旋律性强的长的连奏性的片段;另一种方法是“高举式”,这种方法是让手指的最末端与键盘垂直上下运动,把整个手指的重量甚至手部其他部分的重量最有效地集中到琴键上。这种方法演奏的音乐片段都具有颗粒感,声音相对集中,饱满而结实,适合弹奏一些情绪激昂、速度较快的音乐片段。
再有就是伴奏者要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避免喧宾夺主。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把伴奏看成是一种陪衬,消极应付。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及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托”好、“带”好,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做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提供丰富的音乐氛围与再创造的可能性。
三、伴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音乐表演艺术是需要表演者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不论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都必须高度协作,密切配合。在这种配合中,每一个参与者通过艺术的桥梁相互交流,以达到感情上、心灵上的沟通。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因为这一类的活动,演唱者与伴奏者都是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感受艺术的魅力,认识理解音乐。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唱与奏的协调,培养唱、奏者的合作意识,逐渐形成和加强协作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以做到在声乐艺术实践中,两者丝丝入扣、相得益彰,使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的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合作艺术,并从中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除了上述问题外,伴奏谱所标记的力度、速度及奏法记号都应严格按照要求弹奏出来,特别是每一个音符的时值要弹得一丝不苟。同时伴奏者需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大量曲目,要将伴奏谱视做独奏谱来研究。综上所述,一首歌曲要成为精品,靠的是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伴奏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有感情的投入。伴奏者不仅要衬托好演唱者,还要指导、帮助演唱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达成默契,最后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05-01
一、人文素养的本质含义
人文素养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它主要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一般都是靠后天培养而成的,因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文素养。在钢琴演奏中,优秀的演奏者应该具有高水平的知识、高尚的品质、高贵的艺术修养、独特的审美观、正确的价值观、丰富的阅历等。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奏者,最重要的并不是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而是应该培养自己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素养才是最首要的。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又如何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呢?又如何去了解其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呢?又如何更好地演奏该作品呢?
二、人文素养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最基本的就是知识水平,其次就是道德修养,此外还有气质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因此,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逐渐提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演奏者的知识面会不断拓宽、道德品质和气质修养都会得到提高、人生态度也会越来越乐观和积极。当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演奏上就会更有灵感和悟性,也会更加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热爱人生。
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艺术,而不是物质艺术,精神艺术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艺术,才能够在创作和演奏上更加有灵感,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否则,他演奏的只是别人的音乐,而不是自己的音乐,更算不上真正的演奏家了。
纵观世界的优秀钢琴家,他们都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如俄罗斯钢琴家叶夫盖尼・基辛,他从小就接触音乐,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即兴演奏出他所喜欢的音乐。他的确有着很好的天赋和艺术感,但是他后天也是很努力的,他求知欲强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次演奏都会给听众带来新鲜感。这也说明了他能够赢得听众的“心”,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和技巧,更多的是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提高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以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为例进行分析,如舒伯特,他的抒情歌曲是很出名的。《魔王》这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与海涅的作品的影响。此外,他的音乐也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追求真实的情感。舒伯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它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演奏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特殊能力,平时在演奏中所要求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是属于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道德品质
之所以一直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道德恶劣、兴趣低俗、气质猥琐的人弹奏钢琴,这样的琴声想必也是不堪入耳的。我们再试想,一个没有艺术感的人弹奏钢琴,那么就更加天方夜谭了。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高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三)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最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阅历的钢琴演奏家,那只算是愚昧自大的人,并不算是音乐家。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具有丰富的阅历的,而且他能够通过音乐演奏将自己的阅历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打动听众。井底之蛙是不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丰富自身知识开始,然后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此外还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眼界。当我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了,人生态度、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就会发生改变,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以情打动听众。
参考文献:
[1]冯毅.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乐感与演奏技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