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0: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拓展训练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拓展训练是一项集求生、惊险、刺激、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极限运动。现在这项运动已经被许多国家的各级学校所喜爱,并有了专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对在校青少年进行针对性的求生意志、信念、欲望的训练,帮助受训者克服恐惧心理、坚定求生信念、建立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以无畏精神更好地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拓展训练给学校体育改革以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在野外生存训练受到很大限制的情况下更具意义。它借助于身体练习达到促进心理发展的目标,使身体练习原有的隐“显形化”,其效果显而易见,而这一点正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要求之一。正在试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心理健康”这一学习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等。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很好实现体育课程在心理健康领域制定的学习目标,深刻认识和理解拓展训练在促进心理发展方面的特殊价值和实现这种价值的条件,具备设计、创编拓展训练方式、方法和内容的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Northetal,1990)。因此,本文认为,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危险度、合作度、趣味度是引起心理负荷的主要外部条件。训练对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协同等认知活动积极参与竞争,接受挑战,从而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正如Sonstrotm所说:“锻炼可以提高自信心,降低焦虑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参与者能够胜任某中任务。”这一观点与班杜拉的自定效能理论是一致的。班杜拉认为,人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是较为困难的任务时,其自定效能水平就会提高。对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锻炼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他们能够使自己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种感受将有助于打破抑郁、焦虑以及与其他消极心境状态相关联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认为,有一定困难和危险的拓展训练手段,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和有趣的训练方式能引起较强的心理反应,能对训练对象在动机、情绪、意志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只有在承受负荷的情况下才能逐渐成熟并得到发展。如果训练对象在心理上无任何负荷,无法引起较为强列的心理体验,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动作,那么,这种练习就失去了其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二、拓展训练对促进心理发展的价值
从上述拓展训练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可以看出,没有一点困难和危险,不需要合作和缺乏趣味的练习,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身体发展的作用,但促进心理发展的价值却不会太高。身体练习只有具备适宜的困难度、危险度、合作度和趣味度,才能引发心理负荷,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1.拓展训练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自觉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意志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人们的意志具有不同的品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应指向与进步的方向和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意志品质应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组成: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以及精力与毅力。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的程度,有一定困难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训练具有较好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功效,可增强训练对象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但如果难度太大,超出了练习者的能力所及,就会挫伤练习者的自信和积极性。因而,只有练习的难度略高于练习者的现有水平,才可获得较好的参加内心理发展的效果。2.拓展训练可以培养训练者的勇敢精神。训练的危险度是指训练对象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脱手、跌落等危险性的程度,它对训练对象的勇敢精神是一种挑战[1]。拓展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往往需要克服各种器械或其他障碍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容易产生恐惧感,这就要求必须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现出勇敢精神。但训练者战胜恐惧,完成了一个具有危险性的动作时,他会有信心倍增、重塑自我的感觉,有危险的动作还可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当然,选择和设计具有危险度的练习一定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练习有危险性但却不会产生危害。
3.拓展训练可以培养训练者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来说,自信心是最为宝贵的,它是个体获取成功和不懈努力的基本保证。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现为害怕失败、消极对待、怀疑自己。真正的自信心不仅仅表现在认为自己是一个胜利者,也不是只有在成功时才具有,在失败时自信心是最宝贵的。真实的、稳定的自信心就是在这种成功和失败中培养和形成的。拓展训练以其独有的形式,使训练者互相鼓励、互相影响,从而使训练者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从而使他们建立在从事任何事时都要始终充满自信的坚定信念。
4.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团队协同精神。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令人愉快的社会交往,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人际交往离不开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的精神。拓展训练的大部分项目如直体后倒、攀天梯、互相攀岩等都强调互相协作、互相信任的团队精神。在训练过程中,团队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都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使自己的活动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这样就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活动感到满意,并彼此产生好感进而互相信任。因此拓展训练对协调人际关系,培养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良好作用。练习者会在集体中享受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与合作的愉快并增强相互信任感。
三、怎样开发和设计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在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维学习目标上是有差异性的,并非所有的拓展训练内容都具有等效的价值。如果我们有侧重地确定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心理健康领域的内容,我们就应该有侧重地选择那些有一定困难度、危险度、合法度和趣味度的拓展训练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创编具有促进心理发展价值的拓展训练内容。
1.创设合作情景。拓展训练多以集体形式进行,人际关系呈群体多向性,这种群体多向性的人际交往和互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在创编拓展训练的内容时,对训练者提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动作的要求,创设合作练习的情景,可以有效提高练习的合作度。如要求全组同学相互配合用自体或器材组成某种图形,在特定的约束下共同通过一段距离;两人一组在合作下完成某种动作等。
2.增加情景暗示。有些拓展训练只要增加一些情景暗示,会使训练者充满兴趣或产生某种新奇感觉,从而使训练更为惊险刺激。如进行攀天梯或互助攀岩以及在平梯上作悬垂行进等内容的训练时,训练者暗示训练对象:你们现在是在通过万丈深渊,一旦失手就会粉身碎骨。此时,训练对象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训练所具有的心理负荷会有所提高。
3.设计的训练内容应具有非常规性。所谓非常规性动作就是不符合人们日常动作习惯的动作,如手倒立等。非常规的身体练习会使训练对象产生恐惧、刺激的感觉,从而对训练对象的勇敢精神和自信心发展产生影响[2]。如在单杠上做“挂膝倒悬垂”、“跪撑”,在跳箱上做“跪跳起向前跳下”以及“拓展练习”中“向后背摔”等。需要注意的是,非常规动作并不一定难度很大,“向背后摔”一点也不难,却能引起练习者强烈的担心和疑虑,产生较好的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4.变换训练的形式。变换训练形式可使训练对象产生兴趣。人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容易产生探求的欲望,有兴趣可以使练习者注意集中,情绪高涨,产生愉悦的心情。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队形变换、跑步的路线、徒手操的动作、练习器械的特征、游戏的规则等。变化可以出新,出新才有魅力,一成不变的训练是不会让训练对象有兴趣的。
拓展训练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客户以企业为主,企业管理层期望于借助这种新型的培训方式,以提升企业团队的合作精神,从而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文化。经过众多企业的尝试,拓展训练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拓展训练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已拥有较为成熟的训练模式,训练项目也较为丰富,因此在众多领域都可以对其进行借鉴,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
二、将拓展训练引入中职体育教育的分析
由于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在多个方面具有共通性,如主要活动场所都是在户外;都是以体验式的项目为主;对于学员深层次的培养目标即精神目标类似等。因此,在现阶段中职体育教育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现实情况下,将拓展训练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创新体育教育的新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变体育教育不理想的现状,达到中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
(一)通过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学习自信心,长此以往对其他事情也缺少自信。拓展训练的游戏项目都是以胜利作为最后的结束,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得到周围伙伴的认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体会到胜利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通过拓展训练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由于长期受到轻视,中职学生普遍自控能力较差。拓展训练将参与学生分成若干小团体,以小团体为单位参与游戏竞争,为了得到集体的胜利,成员们都要全力以赴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游戏过程中强调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获得极强的团队荣誉感。学生在拓展过程中,为了团队集体的利益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控能力。
(三)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能力
部分中职学生由于成绩差而自卑,性格偏于内向,不善交流。当今社会是一个团体协作的社会,不论工作与生活都面临着与他人的和谐交流,因此那些缺乏社会协作能力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很难融入社会生活。拓展训练的游戏项目以集体协作为主,在活动过程中充满了交流与协同动作,学生自然而然形成了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与能力。
(四)通过拓展训提高养学生的道德水准
许多中职学生由于成绩差无法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不得已进入中职学校求学,加之社会认识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这些学生往往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充满了不满情绪。拓展项目拖过游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获得的支持来自于他人的帮助,让其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对父母、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充满了感恩之情,并学会回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
1.2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学生参与经过老师指导后的体育项目,去获得一种实践体验,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是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将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实现密切结合,让学生与学校、社会、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打破长期以来高校教学的封闭局面,也能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创建符合高校课程发展体系,建立现代高校课程教学系统,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提升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2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具体措施
2.1训练项目实用化,积极发展学校资源高校拓展训练的内容、项目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要呈现出一定的灵活性。高校需要给学生提供流行、实用性强的项目,除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外,还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就业的需要出发,在野外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等基础上再对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进行细化,选择有一些创新性的内容。比如“信任背摔”要求一名学生依次站到离地面1.7m背摔台,然后背对其他学生,小组内的成员在背后使用双手来进行保护,第一时间将台上倒下的学生接住。这是心理素质拓展方面的内容,这样利于队员彼此间建立信任关系,锻炼队员心理素质,有效克服恐惧。
2.2开设拓展训练方面的课程,做好教学工作拓展训练属于新兴、时尚的体育运动引进到高校内的,得到诸多高校师生的关注,然而,在开展拓展训练重点是依靠学生自我组织来训练,这样就缺少规范性与安全性,特别是当前有些高校开设了拓展训练方面的课程,诸多高校也努力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引入与发展相关的课程。然而,拓展训练作为是一项体育课程,是将技能、应用和生存结合在一起的体育过程,在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内容、教学组织模式以及标准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之处。
2.2.1科学安排教学计划科学的教学计划是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是进行高校教学必要条件。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受指导者经验、参加者的个人动机、运动场地环境等多个方面不稳定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学生在接受训练项目的难度、体验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对大学生来讲,需要从专业、性别、年龄等多个方面出发,安排适合的拓展训练课程,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训练活动,这样能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制定高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考虑到个体的能力,根据拓展训练的内容及特点,从易到难分段、分层次安排体育教学。比如,高空断桥,需要在离地8m地方搭建独木桥,但是该桥的中间断块,桥之间的间距在1.2~1.4m,学生在爬上8m高空后,开始在原路实现往返,这是挑战性较高的项目,需要学生具有生存与适应方面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潜能。但是这一拓展训练涉及到的难度大,更适合男生来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需要经验丰富的教练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参与者能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2.2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拓展训练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存在差异,拓展训练注重在教学组织、师生关系、参加形式等存在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但是在拓展训练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注重集体参与性,将班级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开展活动中不断展开交流与合作,彼此间相互分享,在拓展训练中教师承担的是指导者的角色。拓展训练所使用的团队教学模式,是为学生能更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人山人海”是通过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序列,然后彼此站成一排,高低循环起伏。在“人山人海”中,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每一个小组内的队员全力以赴,彼此协作配合,达到提升信心培养的目标。
2.2.3做好教学的客观评价工作拓展训练看重的是训练效果,并不关注技能,还包含心理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是加强体育活动,将其作为一个发展平台。注重学生采用体验式学习,来不断提升个体的素质,主要是因为项目与原来水平存在差异,评价标准不能太客观。科学有效的拓展训练课程是评价应该包含学生的体能水平、心理素养、生存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也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根据课程进度与实际情况,建立系统、科学的标准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展开客观考核。
3推动社团发展,支持多形式的参与模式
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过程中,要组织成立拓展训练社团,让其发展成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主力军。高校内社团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社团除了做好拓展高校课堂内容以及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扩展训练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再者,高校也可以把开展拓展训练,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这是高校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最后,各大高校还需要支持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参与模式。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成立俱乐部,比如“攀岩俱乐部”、“定向越野俱乐部”、“真人CS俱乐部”等,让学生之间彼此促进了解,加深彼此之间情感交流,做到课堂上、课外参与的班级活动是拓展训练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之间学会团体互助、帮助别人,进一步增加参与拓展训练项目的机会,提升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俱乐部也可以采用单项拓展训练项目,采用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比如攀岩、定向越野等项目,这些需要的技巧特别强,尤其是攀岩,除了对体能方面的要求较高外,还对攀岩者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最终攀爬到顶点才是目标,在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要确保有教练进行必要的指导。
4加强素质拓展训练师资的建设工作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教师专门进行拓展训练方面的培训,通过借鉴拓展训练方面的经验,让教师能在短期内掌握拓展训练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其次,加强拓展训练专业教师的引进工作。拓展训练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较多,再加上高校从事拓展训练的教师是兼职的,因此,很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引进工作,充实拓展训练教师队伍,培养广大教师的使命感与集体荣誉感,让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拓展训练方面的指导工作,促进拓展训练社团的良性发展。最后,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让更多的拓展训练方面的专家到高校内进行授课,或者是聘请外校的教师到高校进行兼职授课,还要鼓励高校教师去参与拓展训练方面的比赛,通过比赛不断提升个人的拓展训练水平,以期更好地在传授学生拓展训练知识时,有所突破,提升学生拓展训练综合水平,也就是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拓展训练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学生通过必要的指导,掌握拓展训练的技能与防护措施,更好享受拓展训练带来的乐趣。
对于心理行为意义的理解必须以社会文化为参照的语境。这一“心理具有文化属性”观点的提出,让人们认识到在高校中,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校园文化,其文化环境存在的教育性、引领性、传承性和创新性,都是其他社会亚文化所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外力,对群体心理产生影响。通过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奋进、健康的大环境来影响、引导大学生群体,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终目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对环境也提出了要求,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学生适应和改善环境的动机和方式,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以及思维、行为模式。拓展训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承载了心理的校园文化属性。因此,拓展训练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活动形式,在高校广泛开展。
2.拓展训练的校园文化价值和作用
校园文化承载着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校园文化的特点具有教育性、引领性、传承性、创新性,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包含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而拓展训练突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具有主体性、互动性、启发性的特色,强调通过参与者的实践与体验,挖掘自身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内驱力,感悟生命与成长的意义。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对校园文化的教育、引领、传承、创新起到了方式、方法的丰富和补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开阔了参与者的视野,实现了思维与理念的更新与改革。其作用如下:
(1)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用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的实践活动,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拓展训练中,注重教育引导和情感体验的力度,突出爱的教育,并把活动内容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同时,由于拓展训练具有新颖的方式、活跃的气氛、立体的互动、深刻的体悟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能够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持久性。
(2)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融入校园文化的拓展训练,借助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训练的活动方式营造团结共进、合作共赢、尊重接纳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团队建设,将个体融入到团队中,寻求其在团队中的定位与支持系统,通过协商与配合,参与和互助,让个体体验到融入团队的和谐文化以及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感悟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内涵,营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氛围。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在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坚持学生亲自体验,独立完成,自主分享。这种方式即有利于启发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身边的人和事,还有利于引导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会客观认识事物,消除抱怨、不平、无奈等负面情绪,学会向他人学习,并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做一个人格健康发展的有为青年。
二、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思路与策略
1.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具体思路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具有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的亚文化群体,根据这一群体特点,让校园文化充满时代的气息和适应学生求新的心理需要是我们丰富校园文化方式、手段的思路,即探索与实践以拓展训练为活动载体,促进各类教育之间、各专业之间、各系之间、各班级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资源整合,推动校园文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优化。
2.校园文化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策略拓展训练具备典型的“先行后知”的特点,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以学生自身体验和经历为起点、以学生成长为目标、透过把每个体验内化为生命动力的这种富有创造、探索理念的活动,推进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进程,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坚持“一核心”坚持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以感受性活动为方式,以学生领悟内省为提升,促进学生内驱力的形成,探索和实践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
(2)把握“两结合”①自愿参加与协商安排相结合。充分发挥拓展活动项目本身所包含的奇、险、有难度、具挑战和群体学习等元素的吸引力,满足学生历奇和勇于接受挑战的需要,吸引学生自愿参加拓展训练活动。而对于需要特殊辅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用协商的办法,以尝试性的活动巧妙地激励这部分学生参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全员成长理念。②自主成长与教育引导相结合。通过开放式、探索性的活动,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体会“尝试错误”中主观与客观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成长。同时,适时的建议,平等民主的交换意见以及活动整合阶段中活动目的的阐述、导向性的感悟和理解等教师引导环节,促进学生将感悟体验升华为人生成长的经验,从而实现预期的活动目的。
(3)遵守“三原则”一是多元化的内容体系原则。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计上包含着各类对象和团队的内容,包括针对学生、辅导员、新教职员工等个人成长要求的拓展方案;针对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团队精神培养的训练方案;还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构建的大一至大三学生心理训练方案。例如:针对大一新生的“相逢是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主题训练,针对大二学生的“我是最棒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主题训练,针对大三学生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压力弹簧”职涯规划和就业压力管理训练等。二是多层次的人际互动方式。在项目实施中贯穿着多角度、多层面的互动体验,例如“我是谁”、“自画像”等个人项目鼓励学生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通过“罐头鞋”、“有轨电车”、“穿越电网”等团体合作项目为“个性独立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与同龄人相处、交流和体验的机会,培养团队意识。三是多角度的人格提升。在项目效果上以促进学生突破自我,挖掘潜能,挑战极限,融入团队等内心成长为目标,帮助学生将包容理解、接纳合作等心理素质升华为全局意识,完善人格。例如“空中抓杆”要求学生独立爬上9米高25厘米的圆盘上跃起去抓住横在空中的单杠,为学生提供了充满信念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冷静、果断、坚韧的良好品质。
三、拓展训练引入校园文化的启示
1.制定“接地气”的拓展训练实施方案
拓展训练最初是作为企业管理、社会培训、军事训练等领域的培训方式引进的,当它作为校园文化活动出现时,应根据校园文化内涵以及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制定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接地气”的实施方案。
2.加强专业教师培养让“软实力”不软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宏观视野 研究动态
拓展训练在1995年引入到中国内地以后,最初以企业经营的模式在企业培训、公司绩效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期,因为拓展训练因为将户外活动、身体锻炼和情感高峰体验良好地结合起来在社会人群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而备受人们的关注,逐渐被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团队培训、旅游开发等领域引入。拓展训练在中国内地近20年的短暂发展,拓展训练在社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研究对象
表1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以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540篇,占总数的70%;以企、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目为190篇,占总数的24%;其他50篇,占总数的6%。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是拓展训练理论研究对象中的重点,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必要研究、拓展训练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拓展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及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都是研究的重点。而以企、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集中在拓展训练对员工的心理效应等方面,其他的研究是拓展训练对集体运动项目成员的凝聚力以及初高中学生开展训练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行为科学包括体育运动心理学,其研究工作是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的即:描述性研究、关系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2]。而实验性研究方法又分为真实验研究设计和准实验研究设计[3]。
表2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研究方法为主,共计320篇,占到所有论文的41%,描述性研究为构建拓展训练的理论结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关系性研究是拓展训练研究方法中的辅研究,共计300篇,占到37%,关系型研究解释了拓展训练与身体及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其中也包含有实验性研究,但是所占比例是三种研究方法中较低的,共计160篇,占总量的21%。
三、研究对象分布地域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中对城市级别的标准是研究对象分布地域的主要参考标准[4]。
表3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一线城市是研究对象的主要分布区域,占到了所有理论研究对象地域分布的53%,其中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天津为主要典型。二线城市占到研究对象分布地域的26%,主要为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等。作为一线城市是拓展训练对象主要地域的分布地带,这是因为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人群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去参与拓展训练。另外一方面,一线城市成员具备较好地接受新事物的环境,较快地接受了这种新型的体验式训练模式,来为个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基础。第三方面,一线城市中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优秀高校相对集中,具备拓展训练理论科研的主力军,同时也具备有较多的研究对象,所以是拓展训练研究对象分布区域较高的地方。二线和三线城市中通过对拓展训练引入,也具有了一定的拓展训练理论研究的规模,拓展训练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较大的规模。
参考文献:
[1] 钱永健.拓展训练——挑战自我熔炼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17-124.
初中第六册教材前三个单元安排的都是议论文的篇目,安排如此多的篇目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议论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以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提炼观点,分析论据,掌握论证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很快读懂议论文文章,解决相关问题,为后面议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等相关评论报道
笔者每天布置学生回家听广播、看报纸;观看电视评论报道,并利用晨读时间把自己看过的内容进行评议。学生刚开始评议时不能切中要害,只是泛泛而谈。经过多次指导,长时间训练,学生对社会生活及周围一切开始留心关注,部分学生针对相关报道能发表深刻的见解。这项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交流,共同话题也逐渐多起来,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开展讲演会、辩论会,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关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笔者又趁热打铁,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熟悉的校园现象、社会现象开展讲演会、辩论会。如“树立正气”“谈节约”“开卷是否有益”等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搜集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大量的材料,缺乏材料,文章就会空洞无物,显得苍白无力。那么,材料从哪来呢?需要积累。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布置学生每天从课本、课外书以及网上相关资料中搜集名人故事、名言警句进行评议写出感悟。经过训练,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逐渐加强,认识水平逐步提高。
五、指导写作,加强训练
关键词:科研训练;学生需求;循序渐进
一、引言
大学生在科研活动过程中, 一方面总结和归纳所学领域的经验成果,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发展前景,拓展新的或交叉领域(庄军等,2004)。《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综合能力主要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英语专业毕业生学士论文的写作日益受到学者关注。孙文抗(2004)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领会论文要求、查找资料和英语表达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王崇(2004)指出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性质和特点,缺乏论文写作经历、写作者基础写作知识、语言运用能力较弱,受到求职、考学等社会因素干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高校众多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熊淑慧(2011)提出基于学术语言、学术论文的语篇及科学思维三要素构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的模型;张奕等(2009)提出“在管理体系的建立中促使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所学知识”的理念,并构建毕业论文检查、监控与评价、质量评估、控制与管理的多维立体化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系。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学习科研活动的一次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思辨性和创新性的综合教学环节。
二、构建师生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指导教师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探讨。Kuo & Chiu (2009:2) 将导师定义为“Instructors have individual conferences and meetings with students outside the class to discuss questions and problems that students were unable to resolve or clarify in the class.” Kuo (2011) 提出指导者愿意和学生会面并提供学生所需指导来完成他们的研究论文,并认为一位好的指导教师能够做到开放式沟通、有效的反馈并帮助学生在过程中成长。指导关系即是创造一种可以帮助双方成长并影响被指导者的一种关系。Cramer和 Prentice-Dunn (2007) 认为有效的导师应当意识到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学生科研活动满意程度和收获。Bruce (1995) 指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助于学生获得自主性、竞争意识和互相尊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身份感,增加学生自信心,使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和拥有更高职业期望。张玲(2012)研究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质与职责,指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经验和水平与毕业论文成功与否关系重大。融洽、信任、有效的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和科研活动顺利进行,基于信任和协作开展科研训练和论文指导。
三、基于学生需求的循序渐进式科研训练和论文指导:个案研究
1.明确指导任务和过程
毕业论文撰写是学生学习进行科研的一种过程,王崇义(2004)提出论文写作指导是从宏观指导向微观指导过渡的过程,宏观指导包括认识指导、过程指导(选题、准备书单、搜集资料)和内容框架指导(拟定提纲和完成初稿);微观指导指修改论文并定稿(局部内容调整、语言润色、格式完善)。笔者负责一名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共计21周,虽为个案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微观视角的参考。指导过程分为毕业论文准备阶段和毕业论文正式写作阶段。准备阶段涵盖选题、文献搜集和阅读、开题报告和提纲写作;正式写作阶段涵盖初稿到定稿过程,如文献归纳总结、研究方法实施、研究内容与结果的科学性和意义等。郑悦等(2007:179)指出“本科生论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做论文的各阶段技能和知识”。教师与学生对毕业论文各环节的认识应达成一致,巩固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论文写作认识不清、情绪焦虑浮躁的弱点,达到阶段性和总体性目标明确,稳步完成科研计划。
2. 了解学生需求
王崇义(2004)提出写作过程指导是帮助学生解决论文写作中由笼统到具体、由“虚”到“实”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完成论文的策略上的指导。了解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需求,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就薄弱环节重点加强训练和指导。笔者采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准备阶段调查问卷和正式写作阶段调查问卷,每个问卷各有10个问题。准备阶段调查问卷考察学生学术英语写作知识基础和对文献查阅和使用、研究选题、开题报告、任务书和提纲撰写的认识;正式写作阶段调查问卷考察学生对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论和意义、引用、参考文献、语体要求和英语表达方面的理论认识。问卷中的问题从完全不了解、初步了解、部分了解、比较了解和完全了解五个维度来获取学生对论文写作各环节的熟悉程度,保留一个开放式问题供学生反馈具体困难和所需帮助。
3.循序渐进式指导
准备阶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通过英语写作课程和指导规范手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英语写作理论前提,这对科研活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和学生互动式讨论来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是学生在毕业论文准备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希望得到指导的方面之一。学生仅初步了解选题步骤,题目契合点不易把握,或过于宽泛而无法囊括所述领域,或过于狭窄而导致研究失去了广泛应用意义。此外,关于创新的概念,导师认为“创新”常常指突破某一问题的前沿,而学生认为“创新”主要指未搬用现成的东西(郑悦等,2007)。教师要对选题进行科学引导,可以推荐10至15个题目和摘要范例供学生阅读,讨论其合理性和适宜度,帮助学生认识选题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话题列举出1至5个题目供教师评阅,教师避免直接评价题目的适宜性,而是由学生反思题目确立过程,教师给予补充或修正,从而促进学生更改或完善论文选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在择选文献来源、有效阅读文献、使用电子资源库、使用文献理论支撑话题方面迫切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主要进行宏观指导,分析每个环节困难和找到解决方法,学生亲自实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提高科研活动的有效性。
写作阶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论和意义等环节熟悉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采取恰当的指导方式。结果显示文献回顾写作和研究方法是学生正式写作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文献查找和使用与献回顾写作紧密联系,前一项是实践搜集,后一项是对搜集的文献资料的理论总结、归纳和评价,是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要求与体现。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文献回顾不是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盲目堆砌和拼凑,而需要论文写作者能够对所研究领域的重要历程和发展进行逻辑概述并给予评价。学生对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知之甚少,虽然不要求本科生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但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去分析某数据或现象,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引用和参考是学术英语写作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可能具备了学术英语写作的引用和参考意识,但对于具体要求不甚熟悉,为了避免文献来源使用不当,如省略文献来源、盲目引用文献、曲解文献原意等而造成无意抄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构建理论支架,了解文内引用、参考文献条目及学术语体特点等,然后通过示范法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思维和构建学术语篇。
四、意义
Guterman (2007,引自Kuo,Ya-Hui, 2011) 强调本科生如果和指导教师之间拥有一个强烈的关系纽带则能够从研究实践中可以获得极大学习和成长。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活动中,应建立起融洽、信任的关系纽带,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相结合,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研究话题、确立问题、撰写文献回顾、应用研究方法、思考和分析数据、总结并拓展研究结论和意义。基于学生需求开展循序渐进式指导,逐一解决科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个人自身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性、协作性、思辨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Bruce, Mary. Mentoring women doctoral students: What counselor educators can do.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J], 1995, 35(2), 139.
[2] Cramer, Robert J. & Prentice-Dunn, Steven. Caring for the whole person: Guidelines for advancing undergraduate mentorship. College Student Journal[J], 2007, 41(4), 771778.
[3] Kuo,Ya-Hui. Applying a proposal guideline in mentoring 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Coaching and Mentoring[J],2011,9(1),76-82.
[4] Kuo, Ya-Hui & Chiu, Jean. Mentor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ir research proposal writing: EFL students in Taiwan. The Mentor: An Academic Advising Journal, 2009. Accessed 1 November 2013 at: http://dus.psu.edu/mentor/old/articles/091216yk.htm.
[5]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外语界[J], 2004(3): 59-64.
[7] 王崇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外语教学[J]. 2004(6).
[8] 熊淑慧,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J],2011(2):126-132.
[9] 张奕,王健,构建多维立体化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 2005(09),71-72.
[10] 张玲,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质与职责的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J],2012(4),76-77.
[11] 郑悦,张海瑛,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策略,中国成人教育[J],2007(9):179-180.
书面表达需要书写者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1]。尽管教师和学生在写作学习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英语写作仍然属于薄弱环节[2]。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学生书面表达的主要失分点仍然在于审题不慎、时态混乱、词汇贫乏、句型单一、结构失衡、表达不得体以及一些书写不规范、语法低级错误等问题[3]。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快速构思、有话可说、得体表达和一气呵成四个步骤的训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快速构思
快速构思就是根据给定的文题、要求、提示(图示或表格),快速提取相应文体图式,确定主题信息,构建支撑信息,形成文章大致框架的思维过程。
1.常见问题
(1)文体特点不清,没有相关图式的储存
高考书面表达主要考查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这些文体都有相应的成文特点,须平时归纳、运用,形成图式。有了相应图式,根据给定的文题,才能快速构思,否则,构思无依无据,思维也就会杂乱无章,没有头绪。
一些学生正是由于在头脑中没有相关图式,在构思时缺少参照,从而不知如何构思,甚至不会构思,只能乱写一通。
(2)审题不清,要求不明,结构混乱
审题就是确定文章基调,根据文题快速提取相应题材的成文方式。如果头脑中没有丰富的题材概念,误读文题,误解要求,便不能形成有效构思,结构必然混乱。
2.训练方法
(1)体裁、题材特点介绍,丰富构思图式
要想让学生形成快速构思的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议论文通常以典型的三段论模式呈现,即:problems―causes―solutions;说明文一般采用“总―分―总”结构;叙述文主要呈现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4]
例1:就“学习英语要不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展开讨论的议论文,可如下构思:
Problem:…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learning English from childhood.
Causes:Some of them think that…But others do not agree…
Solution:In my opinion,…
就“买东西三思而后行”说明事理的说明文,可如下构思:
总:…think carefully before buying anything.
分:Firstly…Secondly…Thirdly…
总:In short,…think about the needs,the quality,the price etc.before buying anything.
例2:“你目击一起交通事故,向警察报告当时所见情况”的叙述文,可如下构思:
时间、地点、人物:It was 7:10 on the morning of February 8,2012.I was walking along…when…
过程:Then I saw….The next moment….
I noticed…
结果:About two minutes later I stopped a passing car and took the old man to…
(2)利用教材的语料,变通训练快速构思能力
书面表达的构思远不止上面所介绍的那么简单,因为同一文体的不同体裁还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文体的变式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结构,模仿应用,从而提高快速构思的能力。
以下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话题为“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共有四篇文章,前两篇是给一杂志专栏写信,倾诉烦恼,寻求建议。文体为叙事类应用文。结构为:
提出问题(I feel betrayed by my friend Hannah)
陈述经过(…failed a simple math quiz…asked the friend to keep the secret…others knew it…suspected the friend…)
道出烦恼(…not forgive him…but…lose my friend…)。
后两篇分别为夹叙夹议类议论文和事理类说明文。
夹叙夹议类议论文的文题为Teanagers’ friendships,结构为“叙事引入话题:Boys and girls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friendship――分述男孩和女孩对友谊的不同态度――提供证据――得出结论:尽管……但他们看重友谊的品质都是相同的。
事理类说明文的文题为What friendship means to me,结构为:言明事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同的,而我所看重的是友谊)――分呈好处(友谊意味着:not being alone;having someone I can rely on;being committed to others)――总结推论(当我们老了,我们不会记得买过的东西,去过的地方,但会记得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
结构就是框架,是文章形成的基础和关键。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可轻松识别三大文体的变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再模仿要求,让学生仿写巩固。学生经过长期训练,便会养成快速构思的习惯,自然而然提高快速构思的能力。
二、有话可说
由于“多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着重语言能力训练、轻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5],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6],致使学生重语言形式轻语意表达,程式化语言大行其道,实质性内容干瘪乏陈。一些学生在写作时根据要求和提示完成框架型内容已属不易,再让他们顺势思维,丰富拓展,确实是勉为其难。笔者所提出的“有话可说”就是要在文章大致框架形成后,引导学生合理想象,通过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完成对主题信息的拓展和支撑信息的丰富。
1.常见问题
(1)只能根据提示信息,通过翻译完成框架内容
从整篇文章来说,一些学生只会根据提示的信息写出框架性内容,把书面表达当成翻译练习。
(2)缺乏丰富主题信息的想像力,思想表达空洞无物
从段落写作来看,学生由于缺乏指导,不知如何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不能就一个论点进行合理想象,有些学生为了拼凑字数,写出内容假、思想空的文章。
2.训练方法
(1)教会学生段落丰富的方法,学会拓展思维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直线型”,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一般都是首先直接切入主题,然后逐渐分点展开分析阐述,由主题句直接向纵深拓展。
先根据构思写出段落主题句,后进行引申分析,做到言之有据,再得出合理结论。
如:表达“反对核能源”的一个段落。第一句表达主题,然后给出支撑信息,纵深拓展主题。
However,about 40% of the net friends are opponents of nuclear energy.They point out nuclear leakage will be caused by means of nuclear waste material being improperly handled,accidents as well as earthquakes,which results in nuclear radiation.Thus,it brings a direct threat both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o the creatures around,even causing deaths.
(2)经常性话题展开训练,训练发散思维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写作时无话可说,主要是因为我们教学中过于重视语言形式的训练,把真正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语义表达弃至一边,导致语言空洞,千人一面。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平时训练做起,对待《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规定话题、教材中的单元话题以及书面表达给定的话题,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以Brainstorm的方式,发散思维。具体方式举例如下:
提出话题:Why should the whole society respect old people?
学生快速思考,给出原因:
They have worked for the society for their whole lives.
They have rich life experience,and can give us good advice.
We will be old.If we do not respect old people now,we ourselves will not be respected when we are old.
……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一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找到了思路,形成了习惯,丰富主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写作时自然会“有话可说”。
三、得体表达
得体表达是在丰富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时态、语体的措辞、语段的逻辑、语句的达意等方面周全酝酿,用得体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内容的自我完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知识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8]。在训练学生得体表达时,教师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比对信息,自我感悟,体验自主构建的过程。
1.常见问题
(1)时态、语态混乱
有些学生没有时态的概念,没有事实的概念和动作发生过的概念。不知道人做事是主动,事情被人做是被动。说明从一开始便缺乏对这些方面的思考,因此呈现在语言运用中,便是混乱不堪。
(2)词性、句式乱用
一些学生对不同词性的功能缺乏了解,更不要说单复数了。对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没有基本的认知,更不要说强调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了。
(3)表达不合逻辑
在有些同学的书面表达中,中式英语泛滥;连接词乱用,逻辑混乱。有的句子间的联系明显是转折语气,却非要用因果关系。这些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很普遍,这其实是一开始形成的马虎习惯,思维不缜密所导致的,须采取一定方式予以梳理和强化。
2.训练方法
(1)加强词形变化,时态、语态、句式转换和句子扩展训练
首先,在教学生词时就要重视词形变化的训练。
如:在教学“contradict v.反驳,驳斥;与…相矛盾”这一动词时,不妨把形容词和名词也教给学生。
The report contradicts what we heard yesterday.
The report is contradictory to what we heard yesterda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port and what we heard yesterday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整体识记,也有助于掌握词性运用方面的知识。长期如此,对词汇习得的自然程度便会增强。
其次,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时态、语态、句式转换的比较训练。
如:Exposed to sunlight for too much time,your skin will be hurt.
Exposing yourself to sunlight for too much time,you will get your skin hurt.
时态、语态、句式的变化往往在比较练习中能让学生更好地找到感觉,在区别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最后,通过对“主谓”结构的不断丰富,扩展句式训练。
如:I was annoyed.
I was annoyed at the boy.
I was annoyed at the boy for spoiling the toy.
I was annoyed at the boy for spoiling the toy which belongs to Joy.
I was annoyed at the boy for spoiling the boy which belongs to Joy when we played together yesterday.
(2)在语境中理清逻辑关系,训练连接、过渡性词汇的运用
解决学生语言运用中的逻辑混乱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过渡性词汇在语段中的训练,理清逻辑关系,准确表达。一些连接词汇如下表:
(3)语段优美表达范式欣赏
得体表达除了靠平时的训练外,还须不断耳濡墨染地浸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体、题材,对不同段落的一些优秀表达范式进行欣赏。
如自我介绍类表达范式:
Since my childhood,I have shown special interest in space flight and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it.Therefore,I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ubjects such as physics,computer science,English and so on,in which I have been doing very well. In addition,I am in good health,1.77 meters tall and I have an excellent mental quality and good self-control.What’s more,I show a high sense of team spirit,which I think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a pilot.
列举观点、事实类表达范式:
Several measures can be adopted to help us to relieve pressure.Firstly,a large number of physical activities can reduce anxiety.Moreover,we can make time for fun to relax ourselves,such as listening to music,etc.Lastly,we can turn to 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for help when stress does occur.All in all,our health is what counts most.
图示论述类表达范式:
The picture implies a very important rule of doing things that we always need a balance between speed and quality. In our daily life,“The faster,the better”has become a motto for us due to the fierce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our society.However,our work has no value at all if we overlook the quality of it just like the man in the picture.
四、一气呵成
一气呵成要求学生在顺利完成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用工整的书写,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写作任务。
1.常见问题
(1)草草了之
草草了之主要来自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掌握足够量的单词和一些句式结构,考试时自然可拼凑成文。有的学生即使平时对书面表达也进行了训练,但只满足于在头脑中完成构思,在纸上列出提纲,结果考试时还是无话可说,表达不得体。
(2)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主要由于不良的书写习惯所导致。有些学生书写龙飞凤舞,自认为潇洒,难以辨识;有些学生书写字母时上下左右结构不均等,或歪斜过度,或出格过多;有些学生涂改较多,影响美观。
2.训练方法
(1)从开始时就进行书写规范训练
要让学生牢记,书面表达是写给别人看的,书写美观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让阅卷老师想看。英语就26个字母,书写训练比汉语要容易得多。正常情况下,只需一个月,通过四线格就能规范到位。之所以强调早训练,是因为越早,学生受汉语书写的率影响越小,越好纠正。
(2)语段完整训练
对待议论文的正反方观点、说明文的分列信息、记叙文的过程素材,需要平时训练时确定主题句后快速丰富、补全信息,以“速递”的方式,实现由脑到手的快捷体现。
(3)定期、定时完整训练
每周一作,定时完成。因为高考的书面表达通常要求在25分钟之内完成,在这一规定时间内还须考虑不漏要点、不少字数等要求。如果平时只满足于构思个大概,在考试时便会捉襟见肘。
四步骤快速成文的训练法有助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书面表达练习。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学生缜密思维的训练。从整体上看,学生从主题内涵到表达延伸所用的是发散性思维;从具象上说,学生从主题句到支撑信息的丰富中,须理清句子间的关系,此时逻辑思维显得至关重要。其次,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微技能的训练需要平时有效积累,否则,他们很难在高考紧张的氛围中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 Brabe,W.& Kaplan,R.B.Theory and Practice of Writing[M].New York: Longman,1996.
[2] 关世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意义、内容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2).
[3] 梁美珍,黄海丽. 浅谈高考前书面表达高效训练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3).
[4] 程菁华. 从挖掘教材内涵入手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5).
[5] 文秋芳,刘润清. 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2006(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阅读,是阅读主体通过与阅读对象(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以达到构建“新我”的创造过程。阅读的实质和对话教学以及学习方式的优化理解,为我们的阅读课的学习方式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行为准则。目前有的学者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中学阅读教学两方面需要,把阅读教学活动分为五种类型:即浏览性阅读、理解型阅读、鉴赏性阅读、借鉴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根据这五种类型,可以设计出五种对应的阅读课,并且将其与一定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使学习方式的优化落实到具体的不同类型的阅读教学活动中。
(1)流览性阅读——泛读课
针对这种阅读类型,我们重点是设计出泛读课,进行浏览性阅读能力训练。可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主查找资料——感知理解——观点交流汇报——价值评判等环节。
(2)理解性阅读——精读课
针对理解性阅读,我们设计出精读课,可以组织学生就文本的重点、难点、特点质疑问难,达到深入把握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目的;与这种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式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读感知——多重对话——质疑问难——自我总结。
(3)鉴赏性阅读——欣赏课
鉴赏性阅读,指为获得审美愉悦而进行的阅读。针对理解性阅读,我们设计了欣赏课,对学生进行鉴赏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可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典型作品和课外的经典名著、精美时文。教师应当加强鉴赏的方法指导,并让学生深入体验,可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主预习——诵读涵咏——情境体验——感悟交流——拓展延伸。
(4)借鉴性阅读——读写课
借鉴性阅读,指的是为提高写作能力而进行的阅读。针对借鉴性阅读,我们设计出读写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借鉴性阅读训练,可以组织学生揣摩分析范文,选定一个角度进行模仿。与这种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读指导——集体讨论——作品分析——品读促写。
(5)探究性阅读——研究课
探究性阅读,指为研究特定的问题而进行的阅读。这是一种极有发展价值的阅读。通过精思细审,参照比较,使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以至于产生创造性的见解。它可以锻炼阅读主体的才干。针对探究性阅读,我们设置研究课,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展开探究。与这种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实施可以这样优化设计:问题的提出(发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讨论心得——问题解决——书面报告。在此提供笔者的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来说明:
研究性阅读设计
研究内容:大秦兴亡之启示
取材范围:(1)文本材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苏洵《六国论》,杜牧《阿房宫赋》
苏教版语文读本二:贾谊《过秦论》,苏轼《六国论》,苏辙《过秦论》
(2)音像材料《复活的军团》
研究步骤:
一、材料解读(1周)
1.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解读教材中的有关文章,疏通文意,理解主旨。(对于文言解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阅读中标划并提出,由教师协助解决。)
2.提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想,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解读心得,通过讨论加深认识。
3.观看音像材料,拓展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积累。
二、论文选题(2课时)
1.阅读往届学生研究性论文佳作,了解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方式。教师点拨要点,作出本专题的论文选题及写作指导。
2.分析总结自己的阅读心得,确定研究的方向,报出论文题目。
3.论文选题交流。学生展示自己选定的题目,并简单介绍写作思路(或提纲)。同学共同评议,明确写作方向。
三、材料整理与搜集(1周)
1.根据选题重新阅读指定篇目,搜集整理相关的素材。
2.围绕选题拓展阅读空间,或上网搜索,或阅读相关书籍,摘录素材。
四、论文写作(1周)
整理素材,梳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