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走访工作经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3 06:21: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贫困生走访工作经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贫困生走访工作经验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逐渐加大。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已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多种措施并存的资助政策体系,每年资助约45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学生超过4000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而实施这些资助措施的基础便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因此,及时、准确、公平、合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并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行了规范,也对认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各高校依据此文件制定了相应的认定工作办法,至今已实施三年。总结这段时间工作情况,找出不足,建立有效、可操作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对于当前和以后高校资助工作的健康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不良因素

(一)认定材料作为衡量标准有待商榷

1.家庭情况调查表失信

家庭情况调查表存在真伪难辨的问题,这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生源地民政部门在贫困生认定中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且没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较差。

2.参考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以下二个方面:

第一,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这一指标虽可作为家庭经济总体情况的观测口,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不具有横向比较性。

第二,家庭状况。如父母双亡、单亲和变故等情况,或者是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这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二)认定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各高校的做法虽不尽相同,但基本模式是:学生申请——评议小组评定——辅导员审核——学院审批——学校审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把关不严

在认定程序的各个环节中,评议小组评定是关键,基本是由班级或年级的学生组成(申请认定的学生除外)。大家都比较熟,弄不好会影响同学关系,为了简便和逃避责任,多数采取组织学生投票的方式来确定。而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又很多,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中。此外,个别辅导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的调查,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评议小组报上来的名单,大多只能是听之任之。学院审批、学校审批也基本尊重基层的意见。

2.指标分配

为操作方便,许多高校采取按各学院学生的人数或以班级为单位分配指标的办法,而不是依照各院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分配,这就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平。有的学院或班级贫困生人数较多,但由于名额的限制,一部分贫困生就享受不了资助。有的学院或班级名额相对较多,为完成指标,只能放宽对贫困生认定的标准,致使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也享受了资助,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认定工作的目的。

3.人为因素影响

在评议过程中,虽然要求评议小组的同学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评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参与评议的学生影响较大。有的同学利用各种关系及手段使自己披上“贫困生”的外衣,混入受资助的行列,致使评定工作随意性较大,导致有限的资源“轮流享受”或“平均享受”的现象。

(三)认定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对于贫困生的界定主要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校平均消费水平

如果学生在校的月平均生活费低于全校学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可初步定为贫困生,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但由于个人消费观念、水平和个人修养水平的差异,可依据性并不是很高。

2.家庭收入对比

以学生提供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家庭人均收入与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对比来确定贫困生,但由于学生在提供家庭收入支出证明时,难免存在提供虚假信息现象,使我们在认定过程中无法可靠地获取学生家庭真实情况。

3.综合素质对比

实际生活中,贫困生的综合技能一般比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偏低,而在年度各项评优和评奖时,主要依据综合测评成绩,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参与各种活动中,会尽所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假贫困生往往会暴露出来,此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

4.心理特征对比

贫困生由于其特定的生活环境,一般存在自卑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缺陷。在现实生活中胆怯畏惧,行为上过分保护自己,又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不愿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回避集体活动等。我们可根据贫困生表现出来的共性来避免传统认定方法所带来的弊端,可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忙,很难静下心来观察贫困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致使这些心理表现往往被忽视或不被发现。

二、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有效机制

为克服以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认真研究、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势在必行。

(一)落实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应重视此项工作,按要求足额配备人员,资金、设备到位,做到职责明确。认定过程从个人申请、诚信承诺、家庭情况调查表、集体民主评议、公示审核以及动态跟踪调查等多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主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改革认定方法,构建困难程度评价模型

学校对困难学生认定的标准、机构、程序应有明确规定,积极探索“量化测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建立“学生困难程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教育支出、家庭人口、个人消费水平、综合素质、个人心理特征等多项指标,来确定学生的困难程度。这种指标化的管理方式,将客观条件与主观认定相结合,可大幅提高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

(三)全程监控,动态管理

首先,要先从源头抓起。家庭情况调查表是高校认定贫困生的首要条件和主要依据,在当前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尽快建立全国认证和信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明确地方政府民政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许多乡、县级的具体工作人员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应开展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了解他们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大对提供虚假材料的惩罚和追究力度,以保证地方民政部门提供的学生家庭情况真实、有效。

第二,对认定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合理、科学地界定贫困生。高校贫困生问题表面上反映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其实质则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中下阶层利益保护问题,该群体的贫困问题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阶层间的有效的融合。从社会学角度看,高校贫困生的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匮乏,其更是机会和能力的被剥夺。应根据各院贫困生实际认定人数,同时结合专业的特殊情况,合理分配名额。强化认定程序,尽力做到公开、公平、科学、合理。不断改进评定办法,提高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三,检验评定结果,实行动态调整。检验评定结果准确与否的有效方法就是家庭走访。因此,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深入困难学生家庭,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和学生发展的建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调查情况对我们的评定方法进行改进,对评定结果进行调整。当然,这需要人力和经费,只由学校资助部门的人来做会相当困难。可以将这项工作推向各个学院,包括学校领导及普通教职员工,使他们了解走访贫困生家庭对于做好学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只要有出差机会如:开会、学习、探亲、旅游等,就近就便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同时设计出科学、简捷及操作性强的调研提纲,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2)

   学校按照师市教委、总场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财务处、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两家,温暖 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马晓宇10名学生扶贫帮困教育金发放对象,在为贫困学生送校服,为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具,为民族学生送学习用具,看望贫困教师,为总场季节工送衣物等亲自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在班级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切实斑竹贫困学生。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是是郊区大队交警帮助贫困学生,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班级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

   除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 。

   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以来,省监狱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中,与新郑市镇村结成对子,双方在上级党政组织的关怀与支持下,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礼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监狱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陈峰亮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管行政后勤工作的监狱领导主抓此项工作,监狱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驻村后,为吃透状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透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状况,与农民应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将结对帮扶活动与监狱开展的“讲、树、促”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透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监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活动。用心为20户特困户送去米面油及救济金等2万余元,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用心扶持村图书室建设。为村里捐赠图书100多册,包含农业科技、儿童读物、百科知识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精心组织,坚持做好精神礼貌帮扶

   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忙,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忙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1、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资料的学习。三是利用各种培训形式。如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政策法规培训和法规法纪、科技文化培训以及精神礼貌培训。

   2、实行村务政务公开,健全民主治理制度。一是健全民主理财小组。由各生产组推选代表,支部主要成员参加,主要职责是核查村组帐务收支状况,并定期张榜公布,加强村组财务治理。二是健全村民议事代表小组。代表由各村民组推举产生,主要职责是监督和决定村重大活动和投资建设事宜,用心协助做好村务工作。三是实行了计划生育系列工作、宅基地审批修建、财务收支“三公开”,每半年张榜公布一次,理解全村干部群众监督。

   3、突出抓好礼貌建设工作。今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我们用心配合村支部,全面加强了农村礼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标语、专栏、会议、座谈等方式方法,宣传礼貌建设的重大好处,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村民进行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教育,努力克服消除礼貌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不良现象,取得较好效果。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虽然我们在三里岗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不少问题: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二是基层村组群众力量和经济薄弱,资金困难,想为群众多办实事,但无经济实力。

   今后,我们将以巩固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动力,以改善结对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善工作方法,努力为村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使“社会主义礼貌建设”在农村开花结果。

   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市妇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承担了××区××乡××村的帮扶工作任务,一年来,我们市妇联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帮扶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倾心倾力为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办实事。多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帮扶村实际困难和进一步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协调,促进了当地建设,推动帮扶村经济发展。

   一、以强化领导为手段,抓好帮扶措施的落实

   接到帮扶工作任务后,市妇联党组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立即召开会议商量工作对策,成立了领导小组,责成一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副处级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且尽快地做到了和帮扶村进行工作对接,详细的了解帮扶村的自然状况,根据了解到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共同商讨拿出了帮扶工作方案。市妇联主席办公会议还多次专题研究这项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的工作目标之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结合帮扶村实际和经济发展目标,与帮扶村领导面对面的共商帮扶措施,为帮扶村解决困难,推动经济发展。市妇联主席××先后3次亲自到帮扶村实地了解情况,访贫问苦。副主席××5次深入帮扶村抓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注重实效,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走访慰问帮扶村,年初,我们对口的乡镇是××县××镇××村××副主席带队一行5人,走访慰问帮扶村××县××镇××村,将20xx0元扶贫款送到村书记的手中,为20名贫困儿童送去了羽绒服和书包,为20户贫困户送去了豆油和面粉,同时带去机关干部为这20户贫困户捐献的衣物,并为30余名贫困妇女进行了免费体检,受到了农村妇女的欢迎。这次走访慰问活动共为××村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

   3月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我们的结对单位调整到××市××乡××村,我们及时进行了对接。为了全面推进帮扶工作,市妇联结合工作职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作为帮扶的重点任务之一,努力为贫困孩子办实事。在××年5月27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市妇联××主席亲自带队,由市妇联机关干部、市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和爱心企业家组成爱心帮扶队伍,开展爱心帮扶农村贫困学生活动。

   田主席带队,由市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和爱心企业家组成爱心帮扶队伍,到帮扶村小学,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为10名特困女学生,提供了每年240元生活补助。协调××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村的孩子们爱心捐赠了90个崭新的大号书包,全新的运动服套装和篮球、羽毛球拍、彩笔和跳绳学习体育用品。7月初,到帮扶村开展帮扶活动。为10名贫困学生,提供了每年240元生活补助。送去学习用品、图书近千册,衣物500余件。

   同时,市妇联发动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献爱心,成立的专门针对贫困学生的“爱心超市”,也在××市××乡××村小学“开业”,30多名贫困学生成为超市的首批顾客,他们都领到了急需的学习生活用品。

   三、协助引进项目,发展劳务输出,帮助帮扶村调整产业结构

   依据帮扶村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目标,我们着重协助帮扶村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市妇联还把“引项目,办实事”做为帮扶村重要内容。我们帮助指导连丰村建立了妇女养牛扶贫联合体,并纳入了××年的市妇联扶贫联合体的帮扶计划。针对帮扶的××市××乡××村缺乏抗旱机井的实际困难,我们协调相关部门为连丰村解决了5万元的打井资金。我们还协调××市政府,为村里争取了2万元的资金,将村小学前100米的土路全部硬化。我们积极牵线搭桥,开展了“巾帼文明岗”和企业家的入村对接活动,××村和××建材制品结成了对子,通过人才、项目、文化对接,通过岗村联动、企村联动结对共建模式,充分利用“岗”、“企”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把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村企合作共建工业项目和生产资料基地、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双方发展的融合与共赢。组织“岗”、“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广泛开展农村社区家庭文化交流,促进农村文化迈上新台阶,为创建和谐家园搭建平台。向企业家介绍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帮扶村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帮扶工作常年化

   我们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将帮扶工作融入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开展的农业专家顾问团订单培训,在双城的培训,协助村里组织20多人参加,和省扶贫办省妇联举办的带头人免费,都为村里预留名额。培训在开展的在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农民有急于外出打工的迫切需求,就立即协调市妇女培训中心和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为妇女提供了免费介绍工作和提供酒店服务员上岗前培训后包找工作等服务,为她们外出打工,提供工作岗位需求信息,帮助多名农民和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市妇联的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在连丰村创建巾帼示范村,按照市级巾帼示范村的创建要求,组织妇女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篇(3)

2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有很多,笔者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发现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个消极心理、家庭教育失衡、学校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

2.1个人消极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困难原因主要有:孤儿、单亲、残疾、军烈属、重病、父母离异。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学生,生活历经过磨难,有的甚至非常不幸,如果在进入大学之前心理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有些同学会产生自卑、自傲、偏激、冷漠、多疑、仇富等消极心理,这些不良的情绪都会影响到大学贫困生知恩、感恩、报恩的健康心理。

2.2家庭教育失衡: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大多形成于家庭。在贫困大学生家庭中有几种情况较为常见:(1)父母为生计忙碌奔波,有的还在外地务工,父母与子女沟通较少,关系较为陌生。子女体会不到父母工作的辛劳,对父母的付出不能知恩。(2)父母本身的生活态度就存在着问题,不能以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将生活的不如意都归结为社会的不公,政府的不作为。存在着仇富心理,认为自己的贫穷是外界原因所致。(3)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子女的身心发展。中国父母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对孩子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一味的疼爱甚至是娇惯孩子,从不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付出和生活的艰辛,更不指望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形成了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感恩的意识。

2.3学校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各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困难生认定、发放补助的种类和形式上,有的高校还利用校友资源为在校贫困大学生争取到了更多的资助。然而,物质资助并不是万能的,经济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贫困,资助的真正目的是要达到育人的目标。经济资助只是基础,是开展精神资助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的支持,精神资助只能是空中楼阁。高校有关负责人不去给学生讲解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由来以及资助目标,一味地去追求受助学生的数量,受助学生获得的金额,导致贫困大学生觉得获得所有资助都是理所应当,进而弱化了感恩意识的培养。

3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多路径探析

鉴于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的单位来重点探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在资助工作中不仅重物质资助,而且更加重视精神资助,在精神资助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根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最终实现贫困大学生物质与精神的双脱贫,促进其健康成长。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在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上,进行了很多有意以的探索,笔者根据自身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了简单梳理,并结合个人的思考归纳如下,希望能对兄弟院校提供一些有效路径略做参考。

3.1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由于经济的贫困以及家庭的变故致使一些贫困大学生产生了自卑、自傲、偏激、冷漠、多疑、仇富等消极心理。要唤起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和带班辅导员们用真爱善行来唤起贫困大学生内心沉睡的意识。辅导员老师通过走访困难生、约谈困难生、和困难生交朋友等行动在精神和心理上给予他们应有的平等与支持。“用真心来换真情”,学校老师通过人文关怀,使困难生放平心态,克服自卑心理,乐观面对生活,逐步培养起感恩意识。老师们用心与贫困大学生交流,讲解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使学生逐渐体会到来自父母、国家、学校、社会、同学的各种恩情,这样就会使贫困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最终使之内化为个人的健全人格。针对贫困大学生脆弱自卑的心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每位贫困生建立了心理档案,经常为贫困大学生举办心理讲座,对重点学生进行摸排,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发展。

篇(4)

一、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认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表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条件,确保贫困资格认定的真实性、贫困程度的准确性是合理高效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础。然而,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诚信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失真。有些民政部门对学生持有的《高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核实不深入,把关不严,导致少数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学生也具有所在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使得原始贫困证明材料失去了真实性及权威性,严重冲击了贫困资格认定的公平性。2.评议过程中弄虚作假,拉帮结派。有些学生为了能被认定为贫困生,利用人际关系到处拉票,导致少数被认定的贫困生贫困等级有误差,甚至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也被认定为贫困生。看似民主公正的认定程序,因为部分学生的不诚信而影响了本应公平的认定结果。3.调整过程中恶意隐瞒,编造事实。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对认定的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其出发点是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贫困生家庭经济变化状况,以便集中有限资源高效地开展帮困工作,并对新近致贫的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帮扶资助。但是调查发现,学生一旦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并成功建档,几乎没有人愿意自动撤档,多数建档贫困生刻意隐瞒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事实,以便可以继续享受国家、学校给予的各项资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大批非贫困生看到贫困生每年都有多少不等的好处,便利用贫困生调整这一机会,通过各种手段伪造贫困证明,编造着各种理由,申请增补为贫困生。直接导致贫困档案的准确性,严重影响了调档工作的可操作性,使得学生贫困档案的动态管理陷于困境,阻碍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受资助后诚信缺失的表现

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奖助学金是各级政府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学费、生活费压力而划拨的专项资助。部分贫困生在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和高校奖助学金的情况下,有些行为不免让人非议。1.不当使用所得资助。有些学生获得贷款、助学款后,并未把这些款项用在正常的学习上、必要的生活上,而是用于购买电子产品、高档服装、请客吃饭等,甚至有学生拿这些款项进行投资,攀比消费、随意挥霍。2.蓄意拖欠助学贷款。部分学生不按合同约定归还助学贷款本息、还款违约,甚至还有恶意逃避还贷的行为,导致金融机构、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了质疑。3.消极对待勤工助学。为鼓励困难学生自主、自强、自立,大多高校都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为困难学生提供一些有偿的工作机会,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生活压力。但是,有些贫困生根本不珍惜这种机会,对安排的岗位挑三拣四,嫌苦怕累,经常以种种理由为托词减少工作时间。甚至个别同学表现出对工作无所谓的态度,不履行助学岗位合同单方离岗辞职,连书面申请都不交,导致社会、高校等用工单位对勤工助学学生存在负面看法。[1]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审核程序不严谨、界定标准不明晰

首先,生源地民政部门提供的贫困证明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调查不深入、审查不严格、把关不严谨,导致少数不诚信学生有机可乘。而高校受到人力、物力限制无法完全核实,进而为不诚信学生提供了一条开具假证明、伪造假材料的途径。其次,在贫困等级评定过程中,界定标准可操作性不强。评定依据的申报材料失真,没有严格、明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又不能在学生中间横向比较,导致贫困等级界定存在太多的主观因素,往往需要资助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和班级学生的普遍反应结合申报材料确定,导致少数学生钻空子,不能保证贫困等级绝对公平与公正。因此,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急需加强和完善。

(二)缺少监督和惩罚机制、监管制度落后

诚信行为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合理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也是促进贫困大学生诚实守信必要手段。少数学生之所以敢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骗取贫困生资助金,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是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享受资助的在校贫困大学生,老师、同学的监督尚能起到一定作用,对于毕业离校的学生,社会监督几乎不存在。目前,受到电子商务等影响,部分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辅导员老师和同学监督也越来越困难。况且高校即使发现少数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往往多做“批评教育”工作,充其量也就是纪律处分,几乎没有更为严格的处罚。严重缺失惩戒机制,使得少数学生在弄虚作假方面有恃无恐。

(三)部分贫困生自立精神不足,感恩教育缺失

国家和学校仅凭贫困证明就为贫困生提供无偿性资助,使学生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思想,被动的等待各种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导致责任感不强,进取心不足,不利于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也正是这一因素,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抵抗无偿资助的诱惑,进而伪造各种贫困证明,“冒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的无偿资助。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感恩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学生没有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资助帮扶政策的实质,把国家的资助当成理所当然的福利,心安理得地享受资助政策带来的“免费午餐”,缺乏对社会、国家和高校感恩意识,严重助长了不诚信行为的风气,使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

三、解决贫困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完善贫困生认定方法,健全贫困生管理制度

贫困生认定不能仅依据贫困证明做出简单判断,而应在定性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合理可行的资格认定标准。如在众多提供贫困证明的申请者中,有无孤儿、单亲,是否同时提供低保证明、残疾证、下岗证、重大疾病诊断书等证明材料,再结合学生的日常消费习惯:是否使用高档手机、是否有高消费等进行量化评估,以此为依据对贫困生进行认定、分档。同时,要对家庭经济情况材料加大力度予以调查核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学校周边的区县实地了解当地申请贫困认定的学生的家庭情况。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生活,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宿舍,通过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班级建立民主测评方案,让同学们行使监管的权利,对受助学生经济困难不真实的情况进行举报,建立起“宿舍―班级―院系―学校”的层级认定体系。最后,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对各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统计和更新。

(二)建立贫困生诚信档案及奖惩机制

建立在校大学生诚信档案,重点考核评估学生在考试、申请助学贷款、学杂费缴纳方面的诚信行为,把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资助建档重要依据。同时,建立高校“贫困生诚信评价平台”,延至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单位,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教育的桥梁。学校严谨、慎重地对学生的诚信进行科学的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资助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诚信评价结果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提高补贴、发放证书、进行表彰、记录档案等;对于诚信评价结果低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按照不诚信等级进行不同的惩罚,如按量减少补助,甚至停止一切补助,在各项评优评先活动中取消资格,取消入党资格,并且记录档案等。以此来提高受资助贫困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得更多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资助,也使得高校的资助工作能更加有效的进行。

(三)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有偿资助模式

近些年的高校资助工作经验证明,无偿资助模式确实解决了部分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为贫困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这种资助模式仅仅具有“输血”功能,停留在暂时的“济困”阶段,难以起到“造血”功能,不能使贫困学生长久的远离经济困境。通过建立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有偿资助模式,可以有效避免无偿资助模式的缺陷,实现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高校等资助单位应该适当调整奖助比例,把大部分无偿资助款项逐步转移到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上,引导贫困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报酬,以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其次,高校应该积极推动大学生“助研计划”,鼓励学业优秀、动手能力强的贫困学子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资助单位单独设置与科研教师相配套的助研经费。学生在助研的过程中既能得到相应的资助,又能锻炼科研素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每项公益活动设定相应的积分,把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分值作为资助档次的重要依据。通过上述三种措施,可以避免贫困学生对“无偿资助”的过度依赖,大幅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资助工作的可持续性。

篇(5)

经过高考的洗礼,广大学子抱着对“象牙塔”的憧憬与渴望,来到这期盼已久而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校园,让很多第一次离开亲人的新生们感到茫然。如何让这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们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辅导员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基础。

一、大一刚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再加上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还有边远山区的;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样一个陌生而又崭新的环境。

2.自理能力差,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数逐年增加,他们有的在家里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高中时期,虽然部分学生也寄宿在学校,但是家长们会经常性的去学校问寒问暖,学生也经常回家享受“皇帝”或“公主”般的待遇。进入大学校园后,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自己做,自己去想办法,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矛盾和反差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念和留恋,导致他们对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3.学习方法不适应。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虽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都采用了灌输式的教育,完全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相对比较自由,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讲授也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课后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大量资料,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熟练的基本技能。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的学生,面对这一教学方式转变,部分大一新生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往往表现为课前不知如何下手,课后无所适从,毫无头绪。这一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导致了部分高中时优秀的学生,期末考试好几门不及格。

4.突然间没有了目标和方向。“金榜题名”是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秉烛夜读、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一旦他们实现了目标,跨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门,拨开了“象牙塔”上那层神秘的面纱,往往有一种大学生活不过如此的感觉,有些同学就此止步不前。根据我们对大一新生的调查,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方向,学习缺乏动力。有些同学感觉十年寒窗苦读太辛苦了,现在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他们一踏进大学的校门,就对自身的要求放松了,就像断了弦的发条无论如何也绷紧不起来,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突然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针对上述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二、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1.充分做好迎新前的准备工作。我把迎新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放在了阅读新生的档案。阅读学生的档档一定要认真、仔细,最好是把他们的特点特长都记录下来,把他们的家乡、家人等情况也一一记录下来,便于分班,便于分配宿舍,也便于今后对学生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迎接新生,要做到“三个第一”。(1)要见好“第一”面。报道的第一天,应该是学生最难忘的一天,新生进入校园见到的第一个人,遇到的第一件事,都有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辅导员的第一印象,更是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见好学生第一面,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特别注意,要争取给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在报到当天,辅导员第一面就能叫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能关切地提及其家人、家乡、旅途等话题。这样的交流不但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辅导员就是他们在这个陌生环境中的唯一亲人。总之,辅导员与新生的第一次见面,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开端,作为辅导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2)要“第一”时间走访学生宿舍。报道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到学生宿舍走访。了解他们的住宿情况,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并和他们亲切的交谈,嘱咐他们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结交新朋友。并告知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人、财、物的安全。这样的走访会让学生感到很温暖,有家的感觉,同事也让学生对辅导员更加信任。(3)要开好“第一次”级队会。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二天,辅导员集全体新生召开第一次级队会。这是辅导员和学生最正式的第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级队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切记不要一味的说教,这样会让学生反感,要做到既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

3.做好军训期间的安抚工作。军训是大学的第一课,通过军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可以磨炼他们意志。但是对于这些娇生惯养的“90后”来说,军训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军训中退缩者不在少数,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让他们坚持军训。

4.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直接关系到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工作。班委会的成功与否在于班干部的选拔,辅导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部分任命与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重要班干部如班长和团支书可以根据辅导员所掌握的情况进行任命,其余班委成员可以通过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5.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1)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对于贫困生来说,则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告诉他们贫困不是自己的累赘,不是低人一等的条件,相反要让他们摆脱这种阴影,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我就曾经对他们说过一句话,没有生活费了来找我,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是我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你们,但是你们一定要努力上进。(2)做好单亲家庭、性格孤僻等学生的工作。一定要深入学生中摸底,掌握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等学生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及时找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及时的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

篇(6)

经过高考的洗礼,广大学子抱着对“象牙塔”的憧憬与渴望,来到这期盼已久而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校园,让很多第一次离开亲人的新生们感到茫然。如何让这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们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辅导员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基础。

一、大一刚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再加上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还有边远山区的;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样一个陌生而又崭新的环境。

2.自理能力差,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数逐年增加,他们有的在家里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高中时期,虽然部分学生也寄宿在学校,但是家长们会经常性的去学校问寒问暖,学生也经常回家享受“皇帝”或“公主”般的待遇。进入大学校园后,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自己做,自己去想办法,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矛盾和反差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念和留恋,导致他们对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3.学习方法不适应。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虽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都采用了灌输式的教育,完全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相对比较自由,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讲授也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课后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大量资料,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熟练的基本技能。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的学生,面对这一教学方式转变,部分大一新生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往往表现为课前不知如何下手,课后无所适从,毫无头绪。这一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导致了部分高中时优秀的学生,期末考试好几门不及格。

4.突然间没有了目标和方向。“金榜题名”是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秉烛夜读、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一旦他们实现了目标,跨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门,拨开了“象牙塔”上那层神秘的面纱,往往有一种大学生活不过如此的感觉,有些同学就此止步不前。根据我们对大一新生的调查,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方向,学习缺乏动力。有些同学感觉十年寒窗苦读太辛苦了,现在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他们一踏进大学的校门,就对自身的要求放松了,就像断了弦的发条无论如何也绷紧不起来,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突然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针对上述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二、做好新生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1.充分做好迎新前的准备工作。我把迎新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放在了阅读新生的档案。阅读学生的档档一定要认真、仔细,最好是把他们的特点特长都记录下来,把他们的家乡、家人等情况也一一记录下来,便于分班,便于分配宿舍,也便于今后对学生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2.迎接新生,要做到“三个第一”。(1)要见好“第一”面。报道的第一天,应该是学生最难忘的一天,新生进入校园见到的第一个人,遇到的第一件事,都有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辅导员的第一印象,更是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见好学生第一面,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特别注意,要争取给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在报到当天,辅导员第一面就能叫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能关切地提及其家人、家乡、旅途等话题。这样的交流不但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辅导员就是他们在这个陌生环境中的唯一亲人。总之,辅导员与新生的第一次见面,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开端,作为辅导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2)要“第一”时间走访学生宿舍。报道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到学生宿舍走访。了解他们的住宿情况,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并和他们亲切的交谈,嘱咐他们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结交新朋友。并告知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人、财、物的安全。这样的走访会让学生感到很温暖,有家的感觉,同事也让学生对辅导员更加信任。(3)要开好“第一次”级队会。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二天,辅导员集全体新生召开第一次级队会。这是辅导员和学生最正式的第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级队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切记不要一味的说教,这样会让学生反感,要做到既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

3.做好军训期间的安抚工作。军训是大学的第一课,通过军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可以磨炼他们意志。但是对于这些娇生惯养的“90后”来说,军训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军训中退缩者不在少数,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让他们坚持军训。

4.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直接关系到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第一届班委会的组建工作。班委会的成功与否在于班干部的选拔,辅导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部分任命与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重要班干部如班长和团支书可以根据辅导员所掌握的情况进行任命,其余班委成员可以通过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5.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1)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对于贫困生来说,则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告诉他们贫困不是自己的累赘,不是低人一等的条件,相反要让他们摆脱这种阴影,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我就曾经对他们说过一句话,没有生活费了来找我,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是我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你们,但是你们一定要努力上进。(2)做好单亲家庭、性格孤僻等学生的工作。一定要深入学生中摸底,掌握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等学生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及时找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及时的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

篇(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016-02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的比例较大,为了更进一步地帮助高职院校中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大学生的梦想,我国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从集体到个人的多元化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金、困难学生补助等。然而目前只有认定为贫困生的大学生有资格申请以上的资助,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才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所以公正科学的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成为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在实际认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家庭条件良好的大学生及其家长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提供不真实的证明材料,成功申请各类贫困补助,占用名额,使真正亟待帮助的大学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地把有限的资源发放到最有需要的同学手中,保证资助工作真正落实,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上应把好关。

一、高校贫困生的定义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需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具体问题

1.贫困证明的可信度。高校贫困生在认定过程中,贫困证明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因此高校试图通过证明材料来获取学生的贫困信息,从而判定学生家庭情况是否贫困。贫困证明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参考性,但是某些大学生利用人情关系等不正当方式获得与其家庭情况不符的贫困证明,甚至假证明,以获得资助。相反有些比较自卑的同学不愿意透漏自己家庭的真实贫困情况,隐瞒、虚报家庭信息。以上行为都会导致贫困证明有失公允,使真正应该受到帮助的大学生丧失受到资助的机会,甚至丧失继续学习的机会。

2.认定的标准。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一学年,认定工作是在对学生的整个消费情况、生活情况等方面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贫困认定就只能以学生出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说明书以及贫困生申请表作为认定依据。贫困生申请表里提到的认定标准有:孤儿、单亲、父母务农、多子女上学、家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以上标准在评定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据部分资助工作者反映,这些标准缺乏严密性及科学性,很难确定他们的贫困等级。以孤儿为例,部分孤儿已受到其所在乡镇及社会各界的丰富资助,因其特殊身份,该部分同学会在学校继续申请贫困补助。但是据其他同学反映这部分学生配备先进的电子产品,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一般家庭。但根据认定标准,孤儿一旦申请贫困补助,就会被定为是特困生。针对这个问题,目前资助工作者也是莫衷一是。再如,认定标准中有一项家庭负债情况,某同学写上家庭欠款十几万,咨询后方知该部分欠款并不是因为子女上学或者亲人疾病造成的,而是房贷、车贷等原因,显然此种情况是不应给予资助的,因此以家庭欠款作为标准是存在漏洞的。此外,每个地方对于贫困的标准存在差异,相关人员根据学生所在的整个乡镇的发展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平均水平来界定,导致某些生活水平高的乡镇出具的贫困证明水分较大,学生的家庭状况明显高于国家界定的贫困标准。另一方面,某些同学家庭状况符合国家界定的贫困标准,但因其所在乡镇整体生活水平较低,而不能通过乡镇部门的审批获得贫困证明。

3.评定时间有待完善。目前各高校存在较为完善的贫困生评定程序,一般是由学生提出申请,提供各种贫困证明,再经班级贫困鉴定小组及班主任或辅导员一起调查取证,上报学校,公示合格后评定贫困生。但对于大一新生,这种评定程序就显得很棘手。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辅导员事务繁多,对学生各方面欠深入的了解,在此情况下进行贫困的认定,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辅导员只能根据班级贫困小组的反馈意见,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手头上学生的证明材料进行贫困认定,难免会出现评定失误。

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的诚信对于贫困认定至关重要,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弄虚作假只会让有限的资源落不到实处,对真正需要帮助的大学生造成生活及心理上的伤害。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把道德教育同文化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的建设,积极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事实以及数据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最后,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奖惩机制,对弄虚作假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国家助学金及评奖评优的资格等。树立大学生诚信为学,诚信为人,尊重他人的意识,此举会对资助中的贫困生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贫困库。建立贫困生库,将贫困生的信息纳入库中,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人口、经济收入来源、贫困类型等。通过大一新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获得初始资料,后经相关工作人员长时间考察进一步完善认定,最终得出成熟的资料纳入贫困库。对于某些未纳入贫困库且突遭不幸的家庭,导致子女无法继续学,或者已纳入贫困库家庭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不符合国家资助标准,贫困库及时给予增补及删减。因此,我们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贫困生档案,进而采取时时更新地动态管理方式,可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贫困情况。

3.加强民主评议小组工作。民主评议小组一般由班委、宿舍代表、贫困生代表及辅导员组成。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调动这些成员的积极性,深入了解贫困生的真实表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进行走访活动,核实贫困生的家庭的真实情况。在评议时,始终坚持由班级贫困鉴定小组先预评,辅导员把关,院系领导复核的认定原则,反复审核,保护同学的隐私,统一意见在班级公示待认定名单,无异议后方可认定,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4.开展贫困生的社会回馈服务活动。为了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高校应积极开展贫困生的社会回馈服务活动。社会回馈服务活动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到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等地方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被认定为贫困生且身体条件允许的学生均需参加,在社会服务活动中,根据受资助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考察打分,并作为来年评定的参考,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因此,在开展资助工作中,要多贯彻权利和义务对等以及回馈社会的思想,让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在享受资助的同时也能成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秀.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认定难的问题[J].网络财富,2009,(5):8-9.

[2]桂媛.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多元化经济资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9):48-49.

篇(8)

按照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3月31日至4月1日,由河北调查总队党组成员、赴总队长贾宝群带队,赴三河市开展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工作,深入3个乡镇、7个非贫困村。入户走访50户贫困户,50户非建档立卡户,召开座谈会x次,座谈干部x名,收回问卷x份。现将考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根据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入户调查、座谈、现场检查等情况,对三河市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实地考核实际得分x分。

二、做法与成效

(一)讲政治,高站位,不让一人掉队。多年来,三河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每年达到50亿元以上,连续八年位居河北省县级首位,连续多年是全国百强县。2017年8月开展建档立卡 “回头看”工作后,三河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市的工作安排部署,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各项要求,本着“宽进严出”原则,三河市着力把好入户评估、村级评议公示、镇级审核公示、信息比对、纠错召回等“五关”,做到应纳尽纳。特别是在纠错环节上,制作了《三河市回头看数据分析汇总表》,对贫困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复查,依据家庭实际情况,实施错剔召回,最终确定贫困户685户、2071人,识别户数、人数均占廊坊市总数三分之一,真正做到贫困户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二)真重视,齐上手,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成效。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三河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市直单位、各镇、帮扶责任人共计600余人参加了会议。按照既定部署,三河市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到所包镇,亲自入村入户核查,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贫困户识别工作,亲自分析致贫原因,亲自制定帮扶措施。全市上下形成了市、镇、村齐抓共管,市直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三)重业务,准识别,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回头看”工作伊始,三河市从73个单位抽调483名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入户做好贫困户排查工作。为做到精准识别,民政部门组织了3次业务培训会,印发了《政策汇编》,人手一份,做到个个都是明白人。为便于业务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三河市建立了“精准扶贫微信工作群”,包括市镇村三级领导干部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共200多人,群里随时交流工作经验,集体研究讨论实际问题,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第一轮识别1838户5840人,经过多轮核查,共剔除1151户3752人,避免了错评、漏评问题发生,做到了信息识别精准,为脱贫工作夯实了数据基础。

(四)定政策,重实效,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指数。三河市根据上级政策,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健康脱贫、社保兜底脱贫、助残脱贫、教育脱贫、危房改造脱贫、产业就业脱贫六类实施细则,对脱贫专项行动进行了适当拓展。特别是在教育脱贫上,根据《河北省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精神,三河市制定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履行相关评选程序后,在落实国家助学金基础上,三河市自2015年起建立了“三河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基金”,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非寄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每生每年1500元生活费。对从三河市公办高中考入高等院校的应往届大学贫困生按大专3000元/生/年,本科5000元/生/年资助。系列实施细则的制定,明确了各类贫困人口脱贫解决措施,贫困户根据贫困原因可直接对号入座,寻求脱贫办法。各帮扶工作队经过业务培训,熟悉掌握了各项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制定切合实际脱贫方案,确保了脱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勤对接,多举措,帮扶阳原县尽早脱贫。三河市在积极做好本市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河北省的工作安排部署,积极与对口帮扶县张家口市阳原县对接,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六次带领有关部门到阳原县进行走访交流,对阳原县需要帮扶的具体项目进行沟通洽谈,制定了《2017年度对口帮扶阳原县实施意见》,落实帮扶资金3600余万元,解决了部分危房户改造、就业培训、产业帮扶等实际问题。2018年,三河市又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安排预算1100余万元,准备实施敬老院维修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卫生医疗、技能培训、农业产业、贫困村一对一帮扶等措施,促进阳原县能够尽早脱贫。

三、问题与不足

一是三河市扶贫攻坚工作于2017年8月才开始启动,由于有效工作时间短,识别的贫困人口多,工作任务繁重,造成部分档案资料归纳不系统、不全面。

二是三河市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人数多,缺乏劳动力;且贫困人口布局非常分散,通过产业帮扶脱贫难度较大,造成通过社保兜底脱贫的比重较高。

三是虽然三河市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会议部署,基层督导,压实责任等有效措施,但仍存在着个别村街干部思想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业务知识不熟,政策把握不准问题,造成有的政策不能及时落地,迟缓了贫困户脱贫进程。

四、意见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议3-5个。

篇(9)

1、研究思路、方法

本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问题探讨分析,旨在为当下高校加强对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层面构建一套新的研究体系和心理健康支持体系。重点围绕着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问题的所在和形成,基于此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式。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待这项问题,重点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法、分类归纳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方法。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2.1 对象、方法

本次走访调查,以本地的三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这三所学校 12级、13级、14级、15级学生。调查的方式包括走访(以教师为主)、问卷调查(学生),专业覆盖面比较广,基本涵盖了理、工、文等多个学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着学校提供的学生资料信息来进行,接受调查的对象样本共1502人,详见表1.

2.2 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对象,1502名在校学生中,包括普通学生、和经济贫困生,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关于占到19.9% 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比较,详见下述表2.

从表2中可以观察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普通学生(非经济困难学生)在人格、个性等因子指标统计比较上,在专业学习、思维创造、情感利用发挥层面上没有较大的差异,而在性格上(内向/外向、怯懦/果断),和心理健康、校园生活环境适应方面,差异显著。

3、讨论探究

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上述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并结合着工作经验和认识,简要概述总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基本表现如下:① 良好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混乱并存。自我意识是每个人共有的一种思想,简单一点讲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同时自我意识还是用来衡量个性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基本处在心理自我阶段,他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多是依据着自己所学和所见的知识,从而独自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在调查的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绝大部分都伴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混乱的现象,也就是说他们无所正确认识自己。② 在学习和生活心态上,乐观和低落的情绪共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和争强的动机较强,但压力也巨大。此次接受调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超过 80% 的学生表示自己都会选择直面困难,去克服困难,但也有近1/6的学生表示自己遇到困难时心绪混乱,很苦恼或者无奈。

3.2 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

在心理健康问题导因探讨上,应当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学生心理特点,在这里重点介绍客观因素。从社会角度来看,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中不良因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上容易造成一定的困扰,并加剧学生心理负担;二是来自于社会各方给予困难学生的经济补助(资助),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从学校角度来看,来自学生因素的影响,包括有学习生活压力大、校园人际关系压力大等。从学生家庭角度来看,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包括有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成员构成(比如兄弟姐妹等)等因素的影响。

篇(10)

爱心协会响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协会的根本宗旨。组织各分会、小组及广大会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对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构想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掌握和谐社会六项基本特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深刻内涵,讨论中会员们一致认为,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是上合天心,下合民意的战略举措,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给我们构画出了一个无限美好的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仅政府有责任,每个公民有责任,爱心协会的宗旨更是要求每个会员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大目标,提高了广大会员奉献爱心的自觉性,使爱心事业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爱心链接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逐步让爱形成人们的良好习惯,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二、播种爱心,收获快乐,爱心链接活动不断深入。

自二四年开展爱心链接活动以来,社会各界及广大爱心协会会员对爱心事业更加关注,充满了信心,踊跃投身到爱心链接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以各分会、小组为单位,活跃在城乡各地、各社区。邓玉芝小组每季度要到“夕阳之家”敬老院,送去食油、蔬菜和钱款,看望那些年事已高了老人,帮助他们拆洗被褥、衣裳,送去一片孝心。韩秀芬小组定期走访社区孤寡老人,资助三个小学生免于辍学,同时还筹资请印刷厂印制了五千本《三字经》、《第子规》等典籍分送五个小学校,供孩子们诵读,以提高素质教育。第八届爱心奖获得者仇申燕、张志芳、唐永成把所得奖金计四千元捐给爱心协会,用于特困学生。一个远在广东的不露真实姓名的好心人捐衣服四十余件、书四十多本,通过爱心协会送到了___市特殊教育学校。当协会得知宽甸县长甸中心小学有特困生面临失学时,立即送去一千二百元以解燃眉之急。当得二名考上大学的特困生因筹不起学费四处求助时,协会立即协调,终于在开学前三天为两名特困生筹到学费一万元,圆了孩子们的大学梦。助人为乐已成为广大会员的自觉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各分会、小组计捐衣物一千余件、资金二十余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踊跃参与到爱心活动中来。东升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伟先生,今年为有病的大学生捐款一万元,助贫助教捐款十七万余元。锦绣集团董事长邹本刚除救助捐款五十多万元外,还安排了二百八十多名下岗职工就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东港市云鹏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资助了九名贫困学生。在奉献爱心活动中机关干部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如国税局稽查局长于化龙,他发动全局干部资助八名小学生,为了使一贫困户彻底脱贫困,他带头捐资购买了二十只绒山羊,使其逐步脱贫。东港市工商局 长吕茂功得知一贫困生考上大学正为学费发愁,立即组织工商局广大干部捐款,筹资七千多元,一年多时间里他组织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开展奉献爱心活动,资助了二百多名学生,助学款物价值一百五十多万元。

同时,还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爱心的先进集体,___市广播电视局充分利用媒体舆论,为“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大造声势,组织策划了十余次捐助活动,筹资四十余万帮助一百一十名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在全市开展的“三帮三”活动中,定期走访特困职工三十五户,送去钱、粮、物合人民币二万多元;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十年来投入公益事业赠款六百八十多万,今年又出资十万元资助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同时接收部分学生到公司就业,现在共安排残疾人职工四百九十多名;___市邮政局领导十分重视爱心活动的开展,号召职工人人参与,提倡少吸一盒烟,少买一盒化妆品,省下钱为扶贫帮困献一份爱心,一年来,全体职工捐资三万四千多元送到贫困户手中,为寒门学子捐了四千八百多元,形成了一个献爱心全体职工人人参与的局面;___市网通分公司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中,几年来,公司为特困户捐二十一万余元,捐物一万五千多件,并帮助特困生三十二人,捐助资金五万八千余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局面,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目标,爱心事业的道路越走越宽。

三、爱心家政献爱心,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

爱心协会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成立了爱心家政服务中心,本着“热情服务,诚实守信,尊重雇主,关照工人,排忧解难,奉献爱心”服务宗旨,深受雇主和求职人员信赖,工作人员满怀爱心,接待雇主热情周到,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对求职者则满腔热情,安慰鼓励他们,根据他们的工作经验、能力和个人要求,千方百计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家政服务岗位,尽量使双方满意,皆大欢喜。如一位五十多岁的独身妇女,要找一个负责吃住的雇主,家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费了许多周折才在某部干休所找到了一个家政服务岗位,并搭乘出租车亲自送到雇主家才放心。对已安排上岗的家政服务人员遇到困难,家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即走访,听雇主的反映、要求,及时提示家政服务人员应注意的事项,帮助他们与雇主沟通,搞好关系,家政服务人员受了委屈也都到服务中心“诉苦”,把服务中心当成了“家”,一年来,接待求职二百八十多人次,接待用工二百九十多人次,安排出工二百三十多人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尽职尽责,深受雇主和求职人员的好评。

四、“五洲爱心网”联五洲,让爱心事业走遍天下。

市爱心协会主办的“五洲爱心网”由海华出资支持,经五年的努力建设已成为同行业领先的主导网站,以传播爱心为已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同志关于“以科学观念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教育人。”作为网站的基本指导思想,文化包装,高雅新颖。开辟了“爱心书屋”栏目,展示“论语”、“第子规”等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典籍,同时把有代表性的名画、书法、对联输入网页,即可欣赏又实用,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网页及时更新,每月出二期爱心协会工作简报,及时把无私奉献爱心的先进人物事迹输入网站,传播爱心,弘扬传统,通过“论坛”栏目及时掌握求助信息。为加强与各地爱心慈善机构及其网站之间的合作,把社会上致力于爱心事业的组织联系起来,以弘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使爱心事业形成合力、壮大慈善爱心事业。“五洲爱心网”发出组建五洲爱心联盟的倡议,以便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资源共享,倡议一经发出,即得到了有关网站的响应,“广西爱心网”、“平原市爱心助学网”等十余个网站先后加盟,使“五洲爱心网”更有活力,不断扩大影响,每日点击率都三千次以上,成为同行业的主流网站。

五、展示___市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办好每年一度的爱心表奖大会。

在市领导和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三月五日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凤城老窖杯”爱心奖颁奖晚会。十一名对爱心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予以表彰,同时还有六个单位荣获奉献爱心先进集体称号,市领导出席了颁奖晚会并亲自为先进个人和优胜单位颁了奖,晚会自始至终洋溢着对爱心事业、对奉献爱心的先进个人和优胜单位尊敬和爱戴之情,他们帮贫济困,无私奉献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他们每一个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有很强的示范性,___市爱心协会也因此获得了___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创新奖。

六、明年工作设想。

上一篇: 五一劳动节问候语 下一篇: 移动电子商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