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1: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级职称没有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接下来是其它的要求:
1.通常来说,高级职称对期刊的要求比评中级职称的期刊要高。期刊的级别高了肯定论文的质量也会提高的。据我所知一般评高级职称的话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浅谈建筑行业新型材料在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项目开发中进行合理应用,并使其转换为建筑企业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既分析了建筑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也考虑到了建筑新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多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经历,谈谈如果加快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思路。
1.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做大做强,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光导纤维,太阳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领地,大大促进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实践中,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1化学制品类新型建材
化学建材产品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自重轻、施工方便、生产能耗低等特点,是由高聚物加工或用高聚物对传统材料改性所制成的建筑材料的统称。随着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及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塑料管材发展迅猛。旧的建筑材料正在被逐步淘汰,现以大量了采用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复合上下水管、塑料电线护管、无机和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2新型高强度水泥
目前国内已进行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5类。不过,水泥新材料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随着建筑结构物的增多,混凝土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大,但混凝土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水泥混凝土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1.3墙体新型材料
发展新型内外墙建筑涂料,以及新型承重或非承重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墙体材料是住宅的主要材料,以往我国的建筑墙体主要是实心粘土砖。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工程建设已经开始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另外,一些新型墙体材料如石膏与玻纤配制的石膏空心墙板等也逐步被应用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
1.4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产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健康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实践中,绿色建材已经开始应用到个别工程中,相信未来不久,绿色建材将成为建筑材料中的主导。
1.5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般是指以最佳条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且按这种变化显示自己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作出瞬时主动响应,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和寿命预报以及靠自身驱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智能材料
将成为每个 建筑必备的建筑材料新军。
2.项目开发中 应用建筑新型材料的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以土建工程计算),建筑材料储备占流动资金60%以上。可见,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新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但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总体看,我国建筑业仍处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较低的 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主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动力,众多工程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艺和技术。因此,要真正使新材料得到应用,必须考虑解决好相关的影响因素。(1)推广应用新技术必须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必要 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认真进行策划、编制详细的 计划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岗位培训,抓好各个环节,并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推动新材料的应用。(2)建筑新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企业经营效益决定的。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 工作组织 管理水平来支撑来实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雄厚的企业 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如果一个施工企业连应用正常建筑材料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谈不上应用新的材料了。(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到了建筑新材料的发挥。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类型繁多,规模各不相同,施工作业是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的过程,在这些生产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整体规划,进保证施工正常有次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强 社会 信誉。只要上述几个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企业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新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对策
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必须符合各种建筑体系的质量需求。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必须与建筑体系的变革相适应。因此,新型建材的应用需要一个可供建筑专家与材料专家、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展示场所,促进新型建材与建筑革新的同步发展。为了构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详细的建筑新材料应用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认真编制建筑新材料的应用计划和实施措施,使计划、措施、实施对策、优化办法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样既保证了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又能使新技术得到应用,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
(2)组织新技术培训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使新技术项目得到顺利的应用,建筑单位应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新技术的施工方法、质保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规范,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新材料应用质量新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上。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是保证新材料应用后工程质量的关键。具体在开发项目中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针对性地确保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成功。在具体施工中,将各施工工序、技术环节对操作人员详细交底,对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保证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4.结语
广泛应用建筑新材料是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建筑企业来说,通过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能够给自己积累丰富的 经验,从而更能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申报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水平,这里不再敷述。另外还需要达到学历的基本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一般定为本科以上学历。如为专科,或相当于专科学历,甚至更低学历,申报评审会比较困难,除非在从业资历和工作实绩方面特别突出,才有机会获取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申报高级会计师应附资料:(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不得用复印件、打印件);(2)《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式30份,由推荐单位填报,要求统一使用“A3”复印纸并打印;(3)破格晋升人员要填写《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两份;(4)获得中级职称之后的个人业务工作总结一份;(5)学历、专业工龄证明、资格证书及文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书、获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及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证书的复印件各一份;(6)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复印件一式2份。如职称外语考试不及格,应填写《外语成绩审定表》一式2份,并附准考证原件;如属计算机免试者,应填写《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一式2份,并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7)获中级职称以来的专业论著、译作、论文和反映工作业绩的总结、调研报告、经济可行性研究或复核报告、起草的规章制度等原件或复印件各l份。(8)近三年的专业技术职务历年任期考核材料各1份。(9)二寸彩色近照一张,照片背后用铅笔注明姓名。(10)所有送审材料的清单1份。所有材料必须真实、可信,各种复印件证明材料应经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和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审核确认;有关的证明复印件经与原件核对后要签署“与原件相符”的意见,由原件核对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高级会计师考试内容
(一)外语(也包括日语等小语种) 主要考核语种是英语――职称综合英语B级。其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相当于四级,但不考听力,也不考写作,只有选择题。考题大多为阅读题,只有少量的语法题。如果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经过较好的准备,通过该测试一般不太困难。试卷上有一定比例的考题是辅导教材曾出现过的内容(约40%左右),考试的时候还可以查字典。考试及格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合格率将近70%。
(二)计算机(A级) 计算机能力测试共可选考三个内容(模块),大部分考生选择《Word》,《网络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其中《会计电算化》是必选模块。该项考试只要充分准备就可以通过,可以说比较简单,通过率较高。
(三)高级会计实务考试 该考试是新设考试科目,主要是针对高级会计师评审中,主观评判的份量过重,而考试考核的内容占比较轻,受到大量的质疑而采取一项举措。2003年在浙江和湖北两省试点,2004年扩大至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6个地区进行试点,现已全面实施。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公司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从考试的内容看,难度适中。对于平时重视学习,尤其是参加过CPA考试的人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通过。
三、其他形式考试
各地也可以组织申报高级会计师评审的人员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试,如上海进行人机对话测试,该测试没有规定范围,所以也无法专门准备。评高级会计师除了各个科目考试外,更重要的是论文和资质。可以说,考试、论文和资质是评判高级会计师的三大要素。
(一)论文要求 高级会计师评审有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学术水平。学术水平主要参考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于平时不做研究,很少动笔写文章的人而言,这的确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即便是写出文章,也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发表。全国财会类核心刊物有限,其不仅要满足财经院校研究生毕业的需要,还需刊登其他财务执业人员的文章。对一般的财会人员而言,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刊登是不容易的。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33-02
随着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以及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级职称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与巨大的报名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惊人。结合财政部每年公布的实考相关数据及笔者的观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不只需要坚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笔者已通过考试,以下是在复习备考方面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 定目标、排时间
中级职称考试包括三门课程:《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2010年度各们课程的考试大纲和教材都有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试大纲和教材。新的大纲和教材对很多章节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一次升级,并且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大有朝CPA考试看齐的趋势。比如《中级会计实务》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等内容。《财务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考试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给老考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新考生面对砖头厚的教材、习题册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中级职称考试要求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三门课程,但“长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过。从报名到考试有七个月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时间,能真正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复习要早做准备,尽量不要等到已经报名了,才开始复习,要早些从心理、时间、考试资讯等方面做准备,协调好工作、家庭与复习备考的关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报名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都具备若干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给自己设定必过、一次性过三门等目标。但能做到始终朝着目标努力,不轻易放弃并不容易。复习备考贯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专门的复习时间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试太难、懒于复习等原因半途而废,甚至缺考。因此,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随便放弃,而是要积极通过网络答疑、向周围人请教等渠道攻克重难点知识。
如何合理安排三门课程复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熟悉的课程应适当多安排些时间。一般而言,根据难度,安排时间最多的应当是《中级会计实务》,其次是《财务管理》,最少的应当是《经济法》。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随心所欲、顾此失彼:简单的内容愿意学,复杂的内容连碰也不愿碰。中级职称考试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对知识点的涵盖非常广泛,越难的内容越容易出大题。
2 析内容、确难点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时才着手复习,有些为时过晚。尽管有可能赶上考试大纲做调整,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应尽早下手,分析考试内容,明确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大多数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会计实践工作,用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侧重核算,对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等较抽象、较难的内容接触的不多,而且《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容量是最大的。《财务管理》很多观点都是来自欧美会计学者的专著、论文,用到了数列、极限、概率分布等数学方法。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是重难点,也是分数聚集点。对《经济法》的复习是最轻松的,既不需要会计核算,又不需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大多是需记忆的内容。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内容无论是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还是对复习备考,都是重难点。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努力坚持
受报名条件所限,报考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多为在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况且还需面对三门课程。建议可采用“零碎时间+大块时间”的学习模式。由于《经济法》各章之间没有太大联系,知识点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遗忘是正常的,对于数字较多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关股东大会的召开条件等,要多重复背诵,不要混淆。《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适合利用晚上、双休日、小长假等大块时间进行学习。这两门的知识是块状的,并且各章之间的联系较紧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复习,贵在坚持,高得惊人的缺考率即印证了这一点。
3.2 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1 前言
在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从总体上来研究我国体科所科研工作发展的问题,《中国体育报》2002年1月10日第7版已有报道,但以人才问题为视角,专门研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论文却尚未见诸报道。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的重要方面军,与高校体育院系教师所组成的科研队伍不同的是,它是一支专门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中的专职队伍。本研究拟结合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状况,从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展开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如今,其内在的涵义已得到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学者们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一种辩证的发展观。在对人才资源的看法上,该发展观注重人才资源与人才成长环境、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发展、科技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具体到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则指伴随体育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当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要走优化结构之路,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推进体育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作为重要使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科研人员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更要注重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共有36所体育科学研究所。虽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逐渐壮大,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不可否认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还没有严格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去实施,科研工作与运动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与科技创新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欲建设好这支队伍,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优化队伍的结构,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并努力营造有利于这支队伍茁壮成长的环境。只有科研人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预定目标,才能促使体科所的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进而提高这支队伍对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贡献率。因而,对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发展状况的问题有必要作深入研究,对其作出合理规划。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国体育科学研究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将其科研人员(专职)作为调研对象,共计178人。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读了我国体科所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了解了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状况;从INTERNET网上浏览了朝鲜、韩国、德国体科所科研人员若干方面的情况;参阅了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专著,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论文。
(2)抽样调查法。从全国体科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科所,通过函调的方式,了解这些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承担课题研究的状况,为探讨如何优化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作好准备。调查从2002年10月中旬开始,至2003年元月上旬结束。
(3)比较研究法。为了研究的便利,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大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系、三峡大学体育系等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均系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状况。将研究对象即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与上述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同类情况进行比较,于比较中评价其队伍结构之优劣。
(4)统计分析法。运用SPSS10.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众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科研人员的数量状况
1985年,我国共有2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共计729人。至2000年,体育科学研究所增至36所,科研人员则增至1700人,见图1。
附图
图1 科研人员的数量统计图
3.2 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状况
3.2.1 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学历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1可知,8所体科所中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有38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21.4%;学历为本科的有92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51.7%;学历为专科的有35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9.6%;学历为中专以下的有13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7.3%。本科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共占73.1%,居主体地位,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与科研出成果需要较高比例的高学历人员的趋势不甚相符。中专以下学历的科研人员虽只占7.3%,但这部分人员学历太低,难以适应科研上水平的要求。从总体上看,科研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基本上合理,但远不够理想。
表1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结构(人)
硕士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中专以下
总局体科所
24
11
7
5
山东体科所
3
20
8
2
福建体科所
1
11
1
山西体科所
4
19
6
广西体科所
2
4
1
湖北体科所
1
7
3
5
河北体科所
1
10
1
1
辽宁体科所
2
10
8
3.2.2 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职称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2可知,拥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76人,占42.7%;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76人,占42.7%;初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26人,占14.6%。显然,高级职称人员与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持平,略显稍高;而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则略显偏低。这种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从有利于科研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搭配宜为1.5:2:1,即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稍大于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约为初级职称人员的2倍。
表2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职称结构(人)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总局体科所
“当时,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只有一人获得了高级职称。”蒋德才心里明白,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2015年7月,《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正式实施,为基层全科医生的职称评聘,点亮了另一盏“灯”。
通过这次职称改革,蒋德才获得了副高职称。
“这项职称改革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基层全科医生看到了希望。”蒋德才笑了。
扎根
蒋德才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从小,他就跟着父亲四处出诊。
病人的痛苦和医生的重要,成为蒋德才眼里揉不碎的记忆。
高中快毕业时,蒋德才告诉父亲想学医。
这也正合父亲的心意。
随后,蒋德才考入涪陵地区卫生学校(今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学习西医专业。199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南川市(今南川区)鸣玉镇中心卫生院。
“办公楼是间土木结构的屋子,人在楼上走动,楼下不停掉灰,苦得很。”蒋德才记忆深刻。
尽管如此,蒋德才还是坚持了下来,很快在卫生院独当一面。
1999年,蒋德才得到一个到南川市(今南川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的机会,进修时间为半年。后来,他又多次外出进修。
“到外面去学习,才晓得我们和大医院的差距有多大!”蒋德才说,以前,基层卫生院不仅设施设备不齐、落后,医务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次,卫生院有位病人的治疗效果一直不好,有医生让蒋德才去看一看。
“血糖高得连血糖仪都测不出!”蒋德才说,当时的医生没有提前了解病人的病史,因此没有对症下药。
“要规范医生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技术和意识。”蒋德才常把年轻医生召集起来,将其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逐渐提高了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22年来,蒋德才在南川的三个乡镇卫生院待过,除了救死扶伤,他也不断规范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年轻医生。
坚守
在同级毕业生中,蒋德才是唯一一个留在乡下工作的。
“这些年,对我真是一个大磨练。”蒋德才说。
年轻的时候,蒋德才也想去更大的舞台发展,机会并不是没有。
1999年,蒋德才在南川市(今南川区)人民医院进修时,医院普外科就想留他,卫生院却不愿放他走。
蒋德才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次机会,因为卫生院还有许多病人在等着他。
但蒋德才却在不断目睹身边的同事离开。
南川区南平中心卫生院的赵正明,是蒋德才的师兄。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蒋德才听说赵正明去重庆主城发展了。
“好几个都走了。”蒋德才说,他的校友陈彦,在南川区中医院上班,待遇比他好,但也辞职去了赵正明所在的医院。
这不免让人内心失落。
但失落也只是一时的,面对病人,蒋德才始终初心不改。
2013年,蒋德才已调至民主乡卫生院担任院长。一天,他接到一位村民电话,对方家人因为胆道结石,在区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肝衰竭,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我们已经要求放弃治疗,把他拉回家来了,但看他还有口气,想再试一试。”村民说。
蒋德才想了想,说:“你先把他送到卫生院来。”
在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后,蒋德才决定给病人做手术。
“这怎么行,病得这么重,治不好怎么办!”卫生院有人反对。
“这是我们的应尽之责。病人的情况并没有家属说的那么严重,而且家属很配合,我对病情有把握。”蒋德才说服了大家,顺利完成了手术。
直到现在,这个村民都还很健康。
在这样的磨练中,蒋德才逐渐成长为基层医疗机构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然而,在他以及其他基层医疗人才面前,却横亘着一道门槛。
门槛
2008年,蒋德才通过了主治医师中级职称考试。没多久,有人建议他再去考考高级职称。
“太难了。”蒋德才连连摆手。
彼时,在南川区所有乡镇卫生院里,只有大观镇中心卫生院的庹小刚获得了高级职称,还只是副高。
蒋德才曾和庹小刚交流过。
“对于想评高级职称的基层全科医生来说,计算机、英语和论文是短板。”庹小刚说。
蒋德才心里也清楚,英语和计算机自己几乎没什么基础,全靠自学,论文更没时间弄。
而这些,几乎是所有基层全科医生评聘高级职称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重庆市人社局也留意到了。
“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相对较低,外语、科研等能力相对较弱,但不能因为外语不好就拦住那些医术高明的人,评价标准还是要接地气。”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杨锐说。
2015年7月,《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正式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不作科研和论文要求。
去年夏天,蒋德才看到了这个消息,于是研读政策,积极申请,顺利获得了副高职称。
去年,在重庆开展的基层全科医生高级职称评审中,共有111人申请,57人得以通过。
激励
获得副高职称后,蒋德才接到了许多咨询电话。
“都是其他医生打来的。”蒋德才说,这次职称改革,实实在在激励了基层医生。
“《办法》将全科医生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作为职称考核内容的重要标准,这对基层全科医生提出了量化要求,促使我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蒋德才说。
扎根基层22年,蒋德才深知基层环境就像把“双刃剑”――它能把一些医生磨砺得越来越好,亦能让一些医生安于现状,医疗技术不断退步。
“虽说是在基层,你也必须得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蒋德才说,职称评聘的门槛虽然降低了,但是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医疗水平,你也跨不过这道槛。
2009年3月,在鸣玉镇中心卫生院,蒋德才几乎已经是那个“爬到顶端”的人,但他却做了一件令人咋舌的事。
1.1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年龄结构分析
调研结果发现,省队教练员全部为中年,这阶段的教练员有带队比赛经验和训练经验,但应注重年轻教练员的培养。市体校有40%的教练员在20―29岁,50%在30―39岁,40―49岁的占10%,因此,市体校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而馆校教练员85%的教练员在20-29岁,15%的教练员在30―39岁,40岁以上的没有。可见馆校的教练员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结构不合理。
1.2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学历结构分析
我省省队教练员均为本科学历;市体校教练员中有60%是大专学历,有40%是本科学历。馆校教练员中有77%是中专学历,15%是大专学历,大学学历占8%,馆校教练员的学历较低;可见市体校教练员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馆校教练员学历结构不合理。
1.3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职称结构分析
职称是衡量教练员综合素质的尺度之一,也是反映教练员队伍训练执教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省省队教练员职称都在中级以上,并有1名教练员是高级职称。市体校教练员中有40%为中级职称,60%为初级职称,职称结构合理;馆校教练员中只有1名取得中级职称占8%,初级职称占52%,41%无职称,因此得出,馆校教练员的职称普遍较低,应该注重馆校教练员职称的培养。
2 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运动等级分析
教练员的运动等级反映了教练员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的成绩和拥有的专业技术水平。教练员自身的运动经历和专项能力使其能对所带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负荷变化,技战术运用和心理压力有更好的把握,从而正确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
我省省队教练员运动等级有1名武英级别,占33%,2名健将级别,占67%;馆校教练员中,有1名武英级别,只占5%,一级有5名占25%,14名二级级别占70%,二级为多数;市体校教练员中5名一级级别,占50%,4名二级级别,占40%,二级以下的有1名,占10%,说明市体校教练员的运动级别主要集中在一级,其次是二级。
3 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来源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省队3名教练员都是运动员退役后直接任教,有丰富的运动实战经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市体校教练员中有2名是运动员退役后进体育院校学习毕业后任教,占调查人数的20%,这是教练员来源的最佳途径,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有5人是退役后直接任教,占被调查市体校教练员人数的50%。还存在3人没运动经历而任教;馆校教练员只有3人是运动员退役后进体育院校学习毕业后任教,占被调查的馆校教练员的15%,剩下的17人都是退役后直接任教,占85%,说明馆校教练员主要来源是运动员退役直接任教,同样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4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执教年限分析
执教年限是指从事教练员工作的年限,它主要反映教练员的资历和经验。
经调查,省队有2名教练员执教年限为10年,1名教练员执教年限为20年,这说明我省队散打教练员都有丰富的训练经验和较高的资质。市体校教练员有4名执教年限不足5年,执教年限在6―10年的也有4名,11―15年的有2名,没有15年以上的。这说明市体校的教练员有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员占大多数。馆校教练员中有17名教练员的执教年限不足5年,这部分教练员都刚走上工作岗位,处于经验积累的时期,执教年限在6―10年的只有两名,执教年限在10年以上的没有。
5 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科研现状分析
经调查,我省教练员科研论文成果很少。省队教练员3名中有2名教练员发表过4篇论文,市体校教练员中只有1名教练员发表了2篇论文,馆校教练员没有发表过论文,可见虽然我省竞技散打教练员科研水平低,研究成果很少。
6 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的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分析
教练员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是现代竞技体育的需要。它是教练员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同时可以使教练员以最直接、最迅捷的方式了解最新国际上运动训练的科研成果和信息。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教练员外语水平差,这严重阻碍了教练员获取国外先进训练理念、训练方法、科研成果等等。在计算机方面,大多数教练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一般,经访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且经常应用网络系统获取资料的少之又少,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教练员对电脑的占有率低,另外教练员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查阅并获取资料。
(一)集体和改制企业职称评审管理情况在集体和改制企业成立初期,由于员工素质普遍较差,集体和改制企业及员工本身并无职称评审的要求;随着企业和员工忧患意识的增强,企业开展培训和员工自发求学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拥有职称评审资格的员工越来越多,同时,企业每年又有新增大中专院校招聘员工,为有效配置人力资源,集体和改制企业及员工本身都有职称评审的愿望。但是,由于企业疲于生存压力,没有能力协调组织开展职称评审工作,职称评审工作的缺位已成为制约集体和改制企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
(二)职称评审对集体和改制企业发展的影响由于集体和改制企业没有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导致企业无法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员工感到其自身能力未能获得企业认可,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人才流失又进一步削弱了集体和改制企业的综合实力,导致其只能开展简单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建立集体和改制企业职称评审管理制度
(一)制定职称评审方案在与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总部公司制定了集体和改制企业职称评审方案,明确了集体和改制企业职称评审管理机构、相关职责及评审程序,获得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具体方案如下:集体和改制企业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纳入当地政府相关高评会代评审,经统会审高级职称评审经当地政府工信局、统计局、会计局、审计局等相关高评会代评审,政工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经当地政府宣传部政工高评会代评审。集体和改制企业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由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授权总部公司评委会代评审,经统会中初级职称通过参加地方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任职资格,政工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经当地政府宣传部评委会代评或授权总部公司代评审。
(二)组织实施职称评审在获得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代评审授权后,总部公司专门成立了集体和改制企业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开展了2011年度集体和改制企业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经过资格审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程序,集体和改制企业35名员工获得了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其中:中级7人,助理级20人,员级8人。
(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了彻底解决集体和改制企业相关职称的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专业技术人才退休后的待遇,经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同意,采取旧证换新证的措施,将集体和改制企业职称管理完全纳入属地化管理。为此,总部公司开展了集体和改制企业职称清理摸底工作,召开专门会议,明确清理摸底工作要求,严禁工程系列和政工系列所申报材料弄虚作假,审查工作必须实事求是。集体和改制企业先后报送审查材料180余份,经严格审核、清理,最终有142人符合申报换证条件,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43人,初级职称79人。
三、集体和改制企业职称评审工作要求
职称评审管理制度是关系到集体和改制企业及员工的大事,在代评审过程中,总部公司应坚持评审原则、规范评审程序、提高评审质量,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为集体和改制企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打好基础。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情况
根据集团实际施工情况和发展需要,08年度,技术中心共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约389份,现场技术监督与指导约395人次,协助各项经部 或直属项目部解决各类施工难题约35次,组织或参加各类专项方案评审会约28次。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一起由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安全事故。在经营配合工作中,编制技术标书51份,其中轨道交通工程11份;市政公路工程30份;房屋建筑工程10份,成功协助公司开展自主经营与外地市场的开拓。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公司已部署的网络平台,主要从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安全及制度保障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
xx年度,公司开始运用宏润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技术中心作为其中一部分版块,充分利用宏润OA平台。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标电子版文件上传,实现公司内部信息的交流,达成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中心已在公司网站上设立了单独的板块,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分别设立:中心简介、科技要闻、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研发动态、培训研讨、论文专著、工程实例、案例分析、交流论坛等内容。
三、企业在技术中心人才策略方面的情况
1、人才储备方面
另外,在技术中心的带领下,集团2008年度城建建工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通过评审人数68人,高级职称人数9人。
至此,技术中心中专5人;大专9人;本科33人;硕士: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研究员:2人 ;中级职称:8人 ;初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占中心职工人数总数的43.4%。
2、人才培养方面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42-02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全国2305所普通高校中,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普通高校共计111所,其余的2194所普通高校为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18%。作为高校力量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科研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虽然大多数地方高校的职能不以科学研究为主,但地方高校仍须重视科研工作。
伴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校现有专任教师1295248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608928人,占47.01%。由于地方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低于部属高校,很多地方高校的教师是硕士甚至本科毕业就任教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比重。因此,青年教师的科研在地方高校科研工作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地方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而绩效是决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则是提高组织绩效,通过实施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管理,能够帮助地方高校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从而促进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1.科研能力
一般认为,能力是影响绩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影响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天赋、智力、经历、教育、培训等。汪晓春(2009)研究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学历及受教育层次因素对其科研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博士后层次的教师科研绩效水平是最高的,其次为博士学历的教师科研绩效水平,本科学历层次和硕士学历层次的教师科研绩效水平基本上是一样的。可见,科研能力强的高校青年教师应该能够取得更高的科研业绩。
2.科研态度
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变量。Vigado(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工作投入会影响其工作结果,即对工作绩效会有所影响。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态度也是影响其科研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以及忍受枯燥,因此,只有对科研有着发自内心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其中的人,才能取得良好的科研绩效。
(二)客观因素
1.职称评审条件
龙飞鹏、丁强(2006)对云南省几个州市的几所高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一次科研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目的中,高校教师的职责和晋升职称职务排序位列前两名。徐璟等(2009)将实施职称量化考核后通过正、副高级职称评审教师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发现:各项科研绩效在实施量化评估之后均呈现出正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见,很多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做科研是为了达到职称评审条件,职称评审条件可以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行为产生引导作用进而影响其科研绩效。
2.组织激励政策
心理学对于创造的研究表明,如果组织对新思想和创新行为进行支持和鼓励,人们产生创新性思想的可能性更大(Parnes,1964;Parnes & Meadow,1959)。组织对创造的奖励和认可有助于创造的产生(Abbey & Dickson,1983;Paolillo&Brown,1978)。张伶、张正堂(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内在激励因素通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知识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类知识型员工,其从事的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其科研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组织激励政策的影响。
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的提升对策
(一)提供支持与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首先,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学历较低,科研能力较弱,因此,地方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更高级别的学位,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分批赴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校进修学习,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
其次,代文彬、纪巍(2008)对天津、上海、广东、湖北、江苏五省共31所高校192位青年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44.7%的青年教师认为目前科研工作中最待解决的问题是“缺少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点”,因此,地方高校应为青年教师配备科研导师,让本校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中老年教师在科研方法、科研课题申报技巧上对青年教师给予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第三,地方高校在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进行个体培养的同时,还应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和倾斜性的经费投入,进行科研团队建设,将高学历青年教师凝聚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方向上,通过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帮、传、带,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而地方高校之间也应寻求合作,因为每个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得到共同提高。
(二)进行价值观教育,端正青年教师的科研态度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涌现出了众多能带来丰厚物质报酬和精神满足的岗位,这对高校教师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我国很多高校错误地将科研与工资待遇挂钩的做法更是抹煞了高校教师创新的灵感,促使其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的产生。好论文需要好科研,好科研需要好思想,好思想需要好动机。如果没有向广大同行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希望他们从中有所收获的愿望,没有为创造科学知识、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类文明作贡献的理想,只想尽快凑足职称晋升等所需的论文数量,把开展科研、当作提高身价、满足虚荣并获取利益的手段,势必就难以坚持付出艰苦的努力去想出好思想,做出好科研,写出好论文。因此,要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绩效,必须改变他们的浮躁心理,端正其科研态度。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价值观的影响。青年教师的可塑性强,对他们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端正其科研态度。学校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树立榜样、完善奖惩机制、营造健康学术环境等措施,加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发扬脚踏实地、甘于寂寞、追求真理、坚持不懈、锐意开拓的精神,在科研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制定科学的职称评审条件,发挥职称评审的引导作用
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与职称挂钩,因此职称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高校教师做科研就是为了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因此,要提高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绩效水平,省级职称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条件,以更好地发挥职称评审的引导作用。
目前,很多地方的职称评审条件不甚合理。如某省的职称评审条件规定,申报讲师任职资格者,在学历和任职年限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在科研业绩方面要求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同时规定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实行任职年限破格。上述职称评审条件对科研业绩要求偏低,不允许中级职称实行任职年限破格,不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如果适当提高中级职称的科研业绩评审条件,同时设置较高的中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有利于促使青年教师更多地投入科研工作,鼓励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制定适当的科研激励政策,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资历浅、职称低,难以获得科研资助,科研经费缺乏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高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为了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设立了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但是资助面窄、额度小。郭淑兰、邬开俊(2009)对西部地区8所高校260名青年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科研需求方面,60%的教师希望得到科研经费资助。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大对青年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用于扩大学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面,提高资助额度,报销青年教师的部分费用,对科研成果突出的青年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同时,学术交流对青年教师来说,既是对外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过程,也是分享同行科学研究经验的过程。地方高校应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组织校内学术交流活动,让青年教师在交流中获得启示,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创新水平。此外,教学任务繁重也是很多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高校应对青年科研骨干和有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适当减免教学工作量,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在校工作时间达到四年以上的青年教师,提供一学期的学术休假,使青年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