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心理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1: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孩心理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孩心理学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37-02

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生理、心理和认知方面的很大优势,如何利用儿童的记忆、思维、认知特点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使得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的光荣使命。研究发现,儿童语言教育必须抓紧7-9岁这个关键时期,从8岁开始进行第二语言的教育才是最为合理的,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

一、儿童在记忆、思维、认知方面的优势是进行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1.儿童的大脑特点

新生儿的脑重为成人脑重的25%左右,6、7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12岁时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量。在儿童期,大脑体积增大最为明显的皮层部分是额叶。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额叶与人类的记忆、抑制、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儿童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神经纤维,在6岁末时几乎都已经髓鞘化,这时的神经传导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在小学阶段,神经纤维还从不同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深入到皮层各层,在长度上也有较大的增长。除了神经纤维的发展,小学儿童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体积也在增大,突触的数量日益增多,它们的发展共同决定了小学儿童大脑机能的完善(百度百科 2011)。平均脑重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智力指标,这个指标在儿童7-8岁的时候已经接近成年人,说明儿童在这个时期思维能力开始向复杂方面发展。

2.儿童的认知阶段

皮亚杰在经过大量试验后认为7岁是逻辑思维的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小学儿童具有的是具体运算思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守恒性和群集运算。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性的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而具体过渡时间也是在儿童7岁以后。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是质变。在这个过渡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这个转折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对于这个关键年龄在什么时候出现,心理学上没有定论,大致在四年级前后(7-9岁),确切的说应该在三年级至五年级(孙云晓 董文文,2011)。

对小学儿童语言能力的研究发现,到5、6岁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小孩已经掌握了他们母语的基本语法和发音,但是离成人的熟练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学龄儿童期,小学儿童开始学习如何保持一个谈话主题,如何生成有准确含义的句子,如何表达的有礼貌或有说服力。6-12岁,小学儿童的生词学习速度是非常迅速的。根据美国的研究,6-12岁的儿童平均每年掌握5000-10000个新单词。在8、9岁的时候,儿童对语言结构的理解进入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开始掌握比如形容词和副词(happy vs. happily),形容词和名词(happy vs. happieness)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组全新的词汇。中国对小学儿童字词概念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四年级上学期是小学儿童掌握字词概念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孙云晓 董文,2011)。

3.儿童的记忆特点

1984年,上海师范大学的洪德厚教授在全国15个心理学专家的配合下对全国1187个3-6岁儿童和2324个7-14岁儿童进行了记忆广度、识记速度、图片再认、长时记忆四个项目的测试。结果表明:第一:记忆广度在3岁就已经接近最大,在3岁到8岁都维持在高水平(80左右),8岁以后开始下降,到了14岁下降到49,只有8岁儿童的40%。第二,记忆速度三岁已经比较高,达到了77,从3岁到8岁呈现增长趋势,7-8岁达到110,8岁以后开始下降,到14岁下降到59,下降幅度接近峰值一半。第三,图片再认能力3岁的时候较低(67),但是迅速增高,到了7岁时图片再认能力已经达到110,8岁以后逐渐下降,到了14岁只有59。第四,长时记忆能力在3岁的时候为67,到了8岁时长时记忆能力达到91,9岁以后逐渐下降,到了14岁只有29。第五,记忆总成绩是从3岁的57分,到7岁时增加到70,然后逐渐下降,到了14岁记忆总成绩只有29分。这个结论由于参与的人多,测试的项目合理,所以我们认为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儿童的记忆能力从开始认知的2岁起迅速提高,7――8岁的时候综合记忆能力达到顶峰,然后记忆能力逐渐下降,到了14岁记忆能力已经不再具有优势。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分析,儿童学习第二外语的最佳起始年龄应该是7-8岁。

二、根据以上规律,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步骤应该是:

1.把英语教学的开始阶段定在小学三年级

这个时期正好是儿童7-9岁的时候,这个时期大脑脑容量基本接近成人,认知阶段也到了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已经基本学会了形象思维,这个时期记忆能力也最为强大,尤其是机械记忆力很强。还有一个很好的方面就是孩子的母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巩固,母语学习经历了听、说、写三个阶段,孩子能够使用母语思维和表达。所以从此时开始第二语言学习恰逢时期。

70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都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据我们调查,这批学生最后熟练掌握英语的很少,就是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也很差。而80后和90后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间提早,他们的水平普遍较高。

2.单词记忆的重点放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小学生在7-9岁综合记忆能力最好,那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阶段来提高记忆能力。我们发现中国人记忆一个生字的时间只有几秒钟,但是记忆一个英语单词的时间往往要好几分钟。我们认为是大脑记忆区域没有英语区的原因,所以记忆不仅是能够记住的问题,而且是记忆能力的问题。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有利于大脑中英语语言区的形成,也就为将来熟练掌握英语提高功能区域的能力。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量应该达到5000-6000个。

3.在小学阶段大量使用图文并茂的形象化教材,在中学大量使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分量,在大学里逐步加进议论文分量

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都是从具体开始的,然后才逐步引申到引申意,最后才引申到抽象概念。所以学习记叙文非常有利于对单词原意的理解,只有对原意的深入理解才能进一步学习。记叙文的另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它能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单词单数复数、介词,连词和各种语态,时态的用法,这种优势是议论文所不及的,而这恰恰是写作翻译的难点。第三个好处是记叙文中有浓浓的感情,所以非常有助于调动读者的七情六欲,理解单词的感彩,进而有助于理解单词的引申义,加深记忆和理解。这和直接学习议论文的效果截然不同。那么议论文有什么缺点和特点呢?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议论文中的单词许多是抽象概念,中国人用汉语去理解也有一定困难,何况是用英语。第二,议论文的思维跳跃性太强。这也与民族特点和个人思维特点有关系。第三,议论文往往有比较强的专业性,非专业人员对它的理解难度就很大。第四,议论文的文化差异是不能以议论文为教学基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文化差异集中地体现在宗教理念、生产组织方式、家庭婚姻观念、政治体制等方面。第五,作者的思维高度和深度不同,写作作风不同,以及它们与读者在以上内容的差异也是造成议论文不好理解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开这些产生歧义和难于理解的东西,否则只能是没有学习效果,甚至反效果。

4.英语学习的内容迅速展开,难度逐渐加大,学习强度在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稳定在较高水平,时间把握好

学习强度就是相同或者相近内容的东西不断练习的次数,简单说就是重复练习。大的学习强度在学习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孩子们重复的练习写字、听说,手、脑、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联合运动,实际上在强化潜意识文字反映能力,是把感觉神经、中央神经和运动神经三种神经兴奋集约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后就可以做到手脑耳眼同时反应,使同学们能够做到“望文生意,听音遂心,书写自由”。简单说实际上是“形成和扩展大脑中汉语语言区的过程”。实际上这项工作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都必须做,包括学习英语。把英语学习的内容迅速展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日常生活开始,到非常熟悉的事物,再到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展现给孩子们丰富的世界。

5.要善用“题海”战术,用大量的篇幅、大量的词汇来刺激学习,但是用更低的及格标准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为语言是天天用,时时用的一种工具,所以实际上语言是不断学习、不断使用、不断熟悉,不断体会的过程,既然是这样,就完全有必要一开始就把英语的全貌展现在学习者面前。而展现全貌的最好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掌握全部的常用单词。我们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掌握大量单词,并不是说在短时间内掌握,可以分阶段要求深度。比如初中一年级要求记忆2000个单词,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认识”,考察方法是单词和汉语意思连线,“连线”题大量出现,初二我们用“单词翻译”,看见英语单词写汉语,初三我们要求他们“听写”,听见就能写出单词,高中阶段我们要求他们能“汉译英”,这样四步走,到高一阶段学生完全记住了初一要求得2000个单词,同样他们在高二完全记住初二要求的2000单词,高三完全掌握初三要求的2000单词。到高三,学生就基本能熟练阅读一般的英语文章了。加大题量会考察得更全面,起到全面督促的作用。

6.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学习特点设置课程及教学方法。比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不适合少年儿童,但是特别适合于成年人。所以一定要设计出符合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特点和个人天赋特点的对应的教学方式来教学,这些方法对儿童而言简单讲就是“命令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兴趣教学法”“非翻译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叫孩子演话剧,做讲演,读课文,用英语描述图画等。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J].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 心理 人性化温暖情感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A

在人类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今天,设计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和影响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在我的此次论文中我所找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涉及到的是人性情感,从大众心理角度出发的。大众的心理人性化设计不仅体现在精神上,更体现在对人的关怀关心上,设计物在日趋完善的功能中,渗透着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和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和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真情。

作品(一)盲文电器插头标签

作者对残疾人的关怀心理

照顾残疾人自身的自尊心理

日常生活中,残疾人因为身体的种种不便,需要别人的引领和帮助才能操作电器或其他什么的等,一些专为残疾人设计电器设备等, 就可以让其独立操作。以这个为设计宗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人对残疾人提供帮助,这样的话既方便了他人又充分的考虑到了残疾人的自尊心理。

作为未来的设计师的我们更应该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不仅要用我们的智慧,更多的是我们的情感,要善于从别人的心理出发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盲文电器插头标签,设计师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敬佩的学长,陈书文。他是我们学校07级工业设计的,盲文电源插头标签也是2011年红点设计概念奖的得主!我曾经采访过他对于这个设计的创意想法,他当时淡淡的一笑,只说了一句话:呵呵,我只是带着对他人的关怀在做设计而已,关键是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抓住他人的心,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很有爱的小玩意就可以了,其实没什么的.

作品(二) 心理互动艺术再创造艺术街头艺术

主题:快乐的童年,留在斑驳的墙上(期待你的加入)

最近马来西亚槟城州乔治市的一幅街头绘画作品在网络中异常火爆,Ernest Zacharevic通过独特创作方式将街头艺术与过往的人们产生了很好的互动作用。

设计中加强人文关怀,似乎成了现代每个设计师的责设!

(心理学融入):对呀,当你漫步在马来西亚的街头,或许某个不经意的转角就会令人眼前一亮:墙壁上绘着两个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小孩儿,姐姐骑在自行车上带着弟弟,弟弟坐在后座揽着姐姐的腰,一脸又兴奋又害怕的表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仔细一看,噢,原来只有那辆自行车是真的,两个小孩是画在墙上的图画而已。创作方式独特,而且可以与路过的观众产生互动。画与实物的结合,整个3D效果相当逼真。呈现在普通的街头,普通的墙壁。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做出了个各种有趣表情拍照留念。在这些抓拍的照片中,有的扮演了被车撞倒,有的撅起小孩子的耳朵,有的使用图样编辑软件加入了有趣的文字的描述和各种生动的配色。这样的作品如果被我们发现了怎能不让人好奇,让人心动呢。

其实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当他们在街头看到这个壁画的时候,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诠释,完成了艺术的二次创作。” 满足了大家强烈的愉悦心理!

这是一个可不断生长、可万千变化的艺术设计,每个人都是创作者。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个不断开花结果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用最柔软的方式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感动这份柔软的关怀啊!这就是艺术家们巧用心理的妙处!

作品(三) 1)Pouring Light Lamp2)被上帝打翻的奶茶杯(牛奶倒灯)

“倾倒温暖”

有没有搞错 ,竟然还有动的光,光还会像水一样倒出来么?

倒牛奶的动作让人想起温暖,尤其是大约在冬季。

这是韩国设计师Yeongwoo Kim~带来的一款灯具设计,打翻的茶杯灯 (Pouring Light Lamp)——上帝在云端偷看世博的时候,一不小心打翻了奶茶杯,而仙界的奶水毕竟不同于凡间,竟然凝固而晶莹剔透起变成了可爱的台灯~采用LED光源,造型就是打翻的奶茶杯

模仿了用杯子倾倒牛奶的动作,杯体就是灯罩,倒出的牛奶形就是灯座。流淌的奶茶水变成了台灯架开关则隐蔽杯子的底部

颜色:灯体通体奶白色 LED灯可选用不同颜色的光源,开关茶包也可

光源为LED灯,另外,灯座采用荧光材料做成,熄灯之后依然可以发射出微弱的灯光

生理上来感受:大家的生活经验都知道倒牛奶的动作让人想起温暖,尤其是大约冬季。

心理上来感受:Yeongwoo Kim这款“倾倒灯”把浓浓而又温暖的感情融入产品设计中,就像它倾倒出来的不是什么光也不是什么奶而是是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周围人无限的关怀和温暖。

还可以提炼一个概念 ,就是光也可以向水一样倾倒出来,仿佛此时你站在旁边,倒下来的光都可以“沾湿”你的衣服。

亦可让人想象温柔地倾倒时光。

“牛奶倾倒灯” 或叫被上帝“打翻的奶茶杯”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说此设计就是传递瞬间优美与幽默还有温暖的一个化身。

产品在设计结构上完成了非常有创意的转化,杯体转化成了灯罩,倒出的牛奶形转化成灯座。流淌的奶茶水转化成台灯架,开关则隐蔽杯子的底部,奶茶包转化成开关的拉环,合乎情理、物理、的转化。

此作品就如上帝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到奶茶水的时候调皮的把时间定格了,就给人间了呈现了这瞬间的美作。让瞬间得美成为永恒。

此设计作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光”竟然可以像“水”一样流动,所以又可名“流动的光”。

“温暖”似乎也被倾倒出来了,似乎也在蔓延。不得不让人心里暖暖的。

经验:利用了敏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还有心理经验。

说它是巧夺天工的设计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抓住了人心需要温暖的那一瞬。

只要你我有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因此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着心理学设计,这种人情味的设计体现在这每根线条上,每种鲜艳的颜色上,每个可爱的造型上,更是深入的游离在了每个童真的孩子的心间。当然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很巧妙的销售手段。

工业设计不再是冷冰冰的了!

产品的设计融合客观规律的科学之真、为人目的技术之善、赏心悦目的情趣之美与一体,开拓了真 、善、美相结合的新产品设计!

只要有了社会心理学,只要你我有心生活的每一处拐角都有温情与乐趣,你也就掌握了当代艺术的动脉.......

因为设计中有了心理学,所以你才能在洗衣服很累的时候,在晾衣服的那一刻,休息片刻时,静静的看着干净的衣服,欣赏可爱的马戏表演,享受满足的同时,也能感受这份乐趣。笑一笑,十年少么!

在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一些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与设计,或让你爱不释手,或让你思绪飞扬,有时候你觉得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有时又被简单有效的操作征服,它们简单美丽,但是又深入人心,感官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等这些小而美、触动我心的设计在现代总是与人性心理紧紧相联系!

篇(3)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的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

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学内容

鉴于传统的发展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过度抽象化、理论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我们在发展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改革上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注重基础性知识,兼顾辅内容。发展心理学的课时只有54学时,而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教材中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解决课时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我们采取了提炼基础性知识和兼顾辅内容的方法。即一方面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结构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把大量繁琐的、细节性的知识放在课后,通过布置课后阅读作业并批阅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经过两轮的教学,我们发现,这一做法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阅读能力,掌握了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较好。

2.注重吸收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于发展心理学的教材知识较陈旧,我们通过读研究生、外出进修、大量阅读研究性论文、自己做研究性课题等方式,不断吸取新知识,吸收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理论上我们把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依恋理论和神经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引进课堂;在实际应用方面,把科学的育儿方法、早期智力开发、儿童个性培养、不同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亲社会行为养成、现代大众传媒对个体发展提出的挑战等内容带入课堂讨论。这些研究成果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含金量。

3.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过去的发展心理学教学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对概念、原理进行哲学式的阐述多,对概念、原理的操作性阐述少;对一般意义的儿童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教育活动中儿童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控制的操作性知识少;要求学生对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原理进行阐述多,要求学生运用发展心理学原理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践问题的技能训练少。这种现象使得有些学生发现:学了发展心理学,连自己的心理特点都不了解;一些家长提出的青少年的发展性问题,自己没法回答;甚至有的学生自己生了小孩,搜遍自己所学到的发展心理学知识,竟然无法解释婴儿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发展心理学的教学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通过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看录像和多媒体光盘等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操作把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变成灵活的、可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性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发展心理学知识解决未来教育和教学中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死板、陈旧。首先,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第三,不利于师生交流和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第四,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发展心理学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未来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去。在发展心理学教学中,在某些内容上,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活动教学。除常规的讲授法以外,还增加了读写故事、自我白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通过让学生读写故事,自我白描学生的心态,发现困扰学生的问题,以确定讲课的重点及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团体活动,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进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而,发展心理学课程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变单纯的理论传授为参与式教学,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组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幼儿园、儿童心理干预中心(如早教中心、学习障碍指导中心、注意力培训中心、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心)、小学、中学等场所,让学生深入实际,观察幼儿或中小学生在活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分析、总结出个性特点或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写出观察报告,并组织一次报告会,进行全班交流,以巩固观察成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

有效的教学,需要科学的考核。为了使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改革科学有效,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授课、作业、考试外,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调查与实践等方面进行考核。理论知识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占60分。教学实践采取开卷方式,占40分,主要包括:

篇(4)

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认知、语言、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期儿童的身体和思维都还处于人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认知思维和语言能力都还处于一种不完善的状态,以怎样的方式来开展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游戏能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既给学前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又能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快乐,激发其自信心、幸福感、成就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心理。

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引发的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它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对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人自身所固有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运用这些积极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及积极教育思想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它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转型,应该重视全体学生,并全面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不是象以往只注重个别学生及其心理问题。除了以积极视角、主动态度之外,还要用积极的途径、思想来培养受教育者的积极心灵,最终实现积极健康心理教育目标。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给学前儿童播下了积极心理的种子

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思维、语言、动作、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重视儿童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儿童其实也是有烦恼、有忧愁的,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而且童年期的心理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主动、预防,所以对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重要。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在学前期得到重视,如果在学前期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理念的指导下给学前儿童播下积极心理的种子、注入健康心理的疫苗,将会对个体的整个人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在游戏中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3.1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注意力方面,虽然幼儿神经系统在学前末期已经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其大脑皮质机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发展到完全成熟相比,他们的皮质抑制机能还是较弱,因而是不宜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抑制要求的。认知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只是初步发展。儿童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使得儿童在认识和把握事物时主要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即表象来进行的,很少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因此要幼儿凭借概念、判断或推理来认识、把握事物是很有难度的。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在枯燥抽象的事物上,而其认知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这些心理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对幼儿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宜用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去简单传授。能有效开展幼儿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就游戏,幼儿好奇、充满想象和想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周围环境去实现某种意愿的冲动等等都让幼儿对游戏特别青睐,而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又能帮助他们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健康人格。

3.2 学前儿童青睐的游戏

作为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许多教育家就曾肯定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夸美纽斯指出游戏可以使儿童自寻其乐,并可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各种肢体的敏捷;罗素也曾经提出要使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幼儿是以游戏为第二生命的。

学前期幼儿的运动和言语能力发展迅速,他们已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做各种运动,还能说一些连贯的较准确的言语。但他们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虽然渴望参加一些成人活动,却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束缚,而游戏恰好为幼儿的这种渴望创造出一个不受约束的可以供其体验的世界。体验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对待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幼儿正是在游戏中用体验来认识、理解和把握外界事物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着自由性、体验着愉悦性、体验着创造性,感受到兴奋、幸福、无拘无束。

3.3 游戏与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弗洛伊德就认为游戏是幼儿发泄情感,避免损伤的出口。游戏能使幼儿摆脱现实环境及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时,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避免造成心理矛盾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在主观上实现欲望、避免抑郁。而埃里克森从新精神的角度分析游戏的作用,也认为游戏是幼儿情感发泄和思想表现的健康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他们的精神创伤。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选用游戏的方式符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求,孟万金教授在《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游戏正是一种有着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它不是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儿童的自我参与,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其中的喜、怒、哀、乐幼儿都是以一种愉快、乐意的心态去体验、去感受的。

幼儿在游戏中有着“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体验着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游戏是令幼儿体验到自由、愉悦、创造与自我力量的活动:在游戏的王国里,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完全忘却了外在的强制与压力,融自己的全部身心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自由表现,自如发挥;他们在游戏中无论是兴奋、激动还是严肃、愤怒,都毫无例外地感受到愉悦;摆弄游戏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与伙伴的积极活动及相互的影响,都使幼儿体会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创造的体验。健康、积极的游戏不仅能发展儿童语言、动作、表达、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篇(5)

>> 藏品研究对提升博物馆水平的作用和意义 论博物馆本土题材藏品征集和展览的意义及途径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 利用藏品提升博物馆公众吸引力 参观美国的儿童博物馆(上) 对我国中小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工作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民间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几点认识 基层博物馆现代藏品征集的途径 试述县级博物馆收藏品的防霉 浅析博物馆典藏品入藏的条件 藏品与博物馆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博物馆青少年观众讲解及博物馆教育的研究 现代音乐博物馆征集藏品 浅谈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美国的音乐博物馆 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义 对博物馆安全风险及防范的思考 关于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研究 试析美国儿童博物馆存在于社区的教育意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张海水:《美国儿童博物馆研究》,硕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7] .

[8]罗家英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

[9]穆宪主编:《当代幼儿教育实用大全》,海洋出版社,1990年。

[10]小巫:《给小孩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

[11]珍妮特・冈萨雷斯一米纳著,徐韵、周红等译:《多元化社会中的早期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12] http://.

[13][14]http:// bostonchild /exhbits-programs/collections.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46-02

由于当代社会的竞争激烈,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将面临着与综合型大学的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冲击,那么该如何突出师范专业的优势?如何更好提高师范专业普通心理学教学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将来的教学实践?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普通心理学进行教学探讨。

1 普通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意义和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它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普通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是一门涵盖面广、抽象性和理论性强的学科,它为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未来的教师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健全自身人格。

作为一门心理学导论课,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一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二是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心理学的知识,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形成对心理学的科学认识,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与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2 普通心理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普通心理学对于师范生来说意义重大,然而现实教学却不容乐观。作者曾对一所师范院校上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师范生进行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反映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偏向理论

国内师范院校现行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主要有孟昭兰编写的《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希庭编写的《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叶奕乾编写的《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梁宁建编写的《基础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这些教材内容体系基本上都比较全面、系统,涵盖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等。但是内容全却不够生动有趣,心理学概念和专业术语太多,理论性较强,案例较少,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2 认为心理学应该有用,却不知道如何用

在学习心理学之前她们对心理学抱着美好的愿望,认为心理学应该对于为人处事、自我心理调节、将来的教育教学都有实际作用,但学完心理学之后,她们却觉得很迷惑,只是记住了一些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当中去,理论仿佛很难结合实际。

2.3 心理学教学基本上是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

由于师范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心理学课程,她们不具有心理学系统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法,但是学生不是对心理学一无所知,她们也具有朴素的心理学经验和思考,她们对于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都有一种朴素的解释,而形成一种生活的常识,或者是一种习惯化的表达和理解。这些常识和理解有些是符合科学心理学的认识,但也有些是错误的。因此在普通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有参与互动的需求,也想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互动来证实以前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科学。

3 基于教学实践的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对策。

3.1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详略得当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梁宁建编写的《基础心理学》为例,本教材内容详实,不仅包括了心理现象的全部过程(意识、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表象、想象、言语、情绪、意志、动机、气质、性格和能力),还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理论学派、心理学的生理基础,以及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等。如果要在两个学期的时间内按照先后顺序把这本书面面俱到地讲授完,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非心理学专业的师范生减负,摒弃教材中过难、过深的理论,毕竟她们学习普通心理学不是为了去深入研究心理学,而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以及帮助解决将来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心理学的生理基础、言语一章、注意的理论、记忆的生理机制、智力理论等都内容可以适当删减或略讲,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对心理学的流派、思维、气质和性格等内容则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精讲。

3.2 利用案例和故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来自实践,心理学的很多原理大都也来自生活,教师运用生动的生活事例或小故事导入和讲解,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讲述希腊神话故事以及《简爱》等小说里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恋父恋母情结,用一群狐狸吃葡萄的故事来解释自我防御机制。在讲到心理学的生理基础时,可以用建筑工人盖吉的头骨来引入说明心理的生理基础不是心脏,而是大脑。讲到感觉的适应时可以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和“小孩不觉糖甜,老病号不觉药苦”来解释。

在每章结束后,可以再设计一些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张飞审瓜、庞统判案、人怎么就变成了狼、珍珠翡翠白玉汤、毛地黄花治心脏病、长生不死酒的故事、难道他们有遁身术、张飞大战长坂桥、浴盆里的阿基米德定律”等。这些案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原理、理论方能解决,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3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来展示心理原理和心理现象等内容。心理学的很多理论都来自经典实验,但现实条件不允许都重复做这些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心理学经典实验视频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讲到华生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时,可以让学生看“小阿尔伯特的故事”;讲到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时,可以播放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实验视频;在讲到感觉的作用时,可以播放“感觉剥夺实验”的视频片段;在讲到睡眠与梦时,可以给学生观看“说梦解梦”的视频片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解梦;在讲到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裂脑人的实验时,可以采用图解的形式进行解释;在讲到性格的解释时,可以播放“性格色彩解析”的视频来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性格的分类等。这些实验视频和图片具有直观形象性,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同时看这些实验视频也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者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治学的精神,对于将来走上教育岗位的师范生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3.4 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互动的心理游戏和现场实验中

例如在讲到记忆时,可以现场做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测验来测短时记忆的容量以及长时记忆的特点;讲到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时,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做这方面的趣味测试,让学生自己找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不同点和特点;讲到感觉后像时,可以现场做正后像和负后像的实验,让同学在头脑中产生直观图象;讲到思维的解决策略时,可以用“河内塔”实验进行现场演示;在讲到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如何培养时,可以采用几个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培养的方法让学生现场体验;在讲到想象的作用时,可以教学生现场做一个想象放松的练习等。这些心理游戏和模拟实验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心理学规律的来源,增强了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普通心理学学习的自觉性。

3.5 结合心理学知识点做相关的心理测验,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了解自己

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观念很强,经常会在网上寻找一些心理测验来了解自己。但由于网络心理测验良莠不齐,有的心理测验不够准确,甚至有的测验结果会误导学生。因此,在专业的心理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所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专业的心理测验,如情绪测验、情商测验、气质测验、内向型外向型人格测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测验等。这些测验可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某项心理特质及个体差异,增强心理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的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

3.6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引出要讲授的内容,如以“为什么女生爱减肥?”来引出动机的主题;以“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该从几个方面去了解呢?”引出性格的特征;以“日久生情符合科学原理么?”引出情绪和认知过程的关系等;如为了使学生熟练地理解知觉的特征,可以设计一串实例提问:乒乓球台桌面为什么漆成墨绿色?变色龙为什么要变?为什么老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记号?教师为什么都是用红墨水改作业?有经验的老师讲到重难点时,为什么要加强音量、提高嗓门?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可以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欲望,促使其对问题情境的领悟,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7 通过课前提问、课后布置练习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在对上课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后,很多同学都会被课堂内容所深深吸引,深刻理解了心理学的知识点,但也会有部分同学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和背诵,所以要经常在下次课前让学生回忆复述上节课的内容,每章讲完后及时小结并布置课后思考与练习或小论文等形式来加强巩固。同时对课堂提问和练习等环节计入平时成绩当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复习的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在师范生的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既要注意教师的教,又要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提高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耽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丽秋.让《普通心理学》轻松地映入学生的心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179-181.

[3] 田浩.普通心理学教学反思与实践[J].河西学院学报,2011,27(3):87-90.

篇(7)

在小小的期待和不甘的心情中,我正式成为了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上专业课,写论文,参加学校的策划大赛,暑假和同学去湖南省的14个州、市进行社会调查,去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实习……在这过程中,我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我曾顶着烈日去街头采访行人,也有过在公交车上睡过站的迨拢还因为看到福利院孤独无依的小孩而偷偷抹眼泪。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来对了学校。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大学生涯中,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社会工作,最终选择报考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决定要为自己选择未来的道路。

大学时光让我逐渐认识到,简单的一个选择决定不了所有的事情,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当我们真正尝试着融入一个环境的时候,就一定能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从高中毕业开始,我们就走向了一个更广阔的新世界,一个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的大学世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纠结我们的某一个选择或决定是否万全,而是做好准备去迎接挑战和惊喜。

篇(8)

生涯角色扮演是生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是被动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涯情境,“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各种生涯角色,从而习得生涯知识、技能与方法,改变生涯信念,实现生涯发展。例如,为了体会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在一次生涯课堂教学中,把生涯角色的体验作为一个项目,采用了生涯角色扮演法授课。

生涯角色扮演基于美国著名职业生涯专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他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后来舒伯又加入了角色理论,并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即“生涯彩虹图”。它形象地展现了一个人的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图的外圈为主要发展阶段,内圈的范围、长短不一,表示在该年龄段各种角色的分量;人在同一年龄阶段可能同时扮演数种角色,因此彼此会有所重叠,但每种角色所占比例则有所不同。根据舒伯的理论,一个人一生中要扮演许许多多的角色,如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等,他们就像彩虹同时具有的许多色带,色带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代表这种角色的历时与投入时间精力等。在生涯课上,要求学生演“一家人的一天生活”的小品,他们分别扮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孩,演绎一天中每位家庭成员的工作、学习、休闲等。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人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人生舞台,担任不同的工作,履行不同的使命,而且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思考人生生涯发展历程、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感悟各种人生角色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刻地理解人生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只有在感悟各种人生角色基础上的生涯规划,才是有生命力的规划。

二、生涯人物访谈

生涯人物访谈,是通过与职场人士交谈而获取职业信息的一种探索活动,是获取可靠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作为生涯教育的一种实践项目。生涯人物访谈以“问题”为线索,以“答案”为导向,以“发展”为目的。生涯人物访谈的一般流程包括确定访谈对象、收集访谈人物的相关信息、提炼访谈提纲、联络访谈对象。生涯人物访谈的内容一般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性质、环境、收入、福利、工作时间、就业地点、所需教育、就业机会、培训或经验、能力要求、生活形态、组织文化和发展前景等。生涯人物访谈的对象要选择具有一定年龄梯度的有代表性的职场人士。访谈前,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精心设置系列问题;访谈过程中要善于倾听与提问,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要辩证地分析访谈内容,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例如,高二年级的马舒婷(化名)同学想将来从事中学教师职业,她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下面是她与一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交谈的部分内容:

学生:老师好,请问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要做些什么?

教师:备课、讲课、批作业、写教学反思、和学生谈话等。若是年轻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参加各种比赛,做研究、写论文等。

学生: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教师:就我而言,最喜欢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如参加各种公开课、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等,还有享受寒暑假。最不喜欢的是重复性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等。

学生:您当初是如何找到这份

工作的?

教师:我们那个年代是包分配的,工作肯定有,但具体到什么学校要靠教育局安排。现在老师就业要参加教育局或学校的招聘考试了。

学生:您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将

来的变化趋势?

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教师职业应该是受人尊敬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小班化教学是趋势,因此,教师的需求量应该是稳中有增。我对教师职业未来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学生:现在应聘教师应该具备

什么条件?

教师:学历方面,现在杭州的小学一般需要本科,中学需要硕士研究生,大学需要博士研究生。至于是否师范院校毕业问题不大,但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学生:教师职业应该掌握哪些

职业技能?

教师:一般要有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等。

学生:教师职业对知识和经验

有何要求?

教师:教师职业需要具备相应

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一般就业前需要见习实习经验。

学生:教师岗位职责有无明确

的规定?

教师:教师岗位职责一般有明

确的规定,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聘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等。

学生:您感觉教师工作压力主

要有哪些?

教师:像我们中学教师的压力

主要来自升学的压力,小学与幼儿园主要来自安全的压力。

学生:您觉得教师职业的劳动

强度如何?

教师:说起来是8小时工作制,但教师很多工作在8小时之外,如晚自修、备课、改卷、家访、为学生解惑等。目前而言,教师职业工作强度还是较大的,尤其担任班主任工作就更繁琐、更累了。

学生:教师职业最大的挑战是

什么?

教师:目前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期望越来越大,教育本身处在深化改革时期,学生、知识、教育要求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教师职业的最大挑战是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

学生:教师职业报酬如何?

教师:政策上讲,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不过,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有奉献的准备,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哈哈。

学生:您感觉像我们将来希望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大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哪些能力?

教师:爱的表达与传递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互联网+技能等。

三、参观企事业单位

在生涯教育中,生涯角色扮演和人物访谈都是间接了解生涯角色,而参观企事业单位则是深入真实的情境,去观察、感悟真实的职业。但参观有些时候只能是表面的感知,其缺点是不能深层次地洞察职业内涵及工作要求。作为高中生涯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参观企事业单位是一个很好的感性认知项目。例如为了了解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及相关的职业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个参观汽车制造厂的项目。参观前,要求学生设计项目活动方案,包括确定参观的任务、活动的计划、行动的过程和参观报告的撰写等。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大量有关汽车制造业的信息,了解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发现了汽车生产的一般流程工艺――冲压工艺、焊装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和检测工艺;知道了汽车制造业对员工的学历、知识、技能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报酬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汽车生产线的高科技含量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感。通过参观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职场的真实情境,有利于作出基于真实情境的生涯规划。

四、调查专业与高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序为“一小部分”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学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占 2.1%,完全不了解占10.0%,比较了解占26.8%,不太了解占35.5%,说不清楚占25.6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北京部分高校的大一学生做过一个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笔者学校对全校高一学生进行了生涯发展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大学专业了解程度如下:完全了解占0.1 %,较了解占1.5%,一般了解占5.7%,不了解占89.6%,完全不了解占3.1%;学生对高考科目“7选3”确定程度:已经确定占的0.6%,较确定的占3.5%,不确定的占95.9%。由此可见,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对专业、高校认知和规划意识的缺失。但是新高考改革方案出来后,高一学生就面临如何选考、选专业和选高校的问题。

调查是解决选考、选专业和选高校困惑的基础。深入具体地对专业与高校进行调查,是探索专业与高校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在高一暑假,设置“高校专业调查周”的项目,要求全体高一学生深入调查不同的高校与专业,学生按照专业分组,设计调查专业与高校的项目活动方案。例如,有位学生想调查心理学专业,她找了三位喜欢相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一个探索小组,他们找了相关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各年级的大学生各两名和一些老师,以及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了解到一些信息,并撰写了专业调查报告。

调查前,他们设置了如下调查提纲:

1.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属于什么领域?有哪些分支?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研究生专业?

2.心理学专业有哪些名校?写出具体的国内外一流的学校和院系名称及排序,并分析各名校、院系的优点与缺点。有哪些具体的名师?写出名师的具体介绍和专业成果等。

3.与心理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有

哪些?它们具体研究什么?(这样不仅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也为日后转换专业做好铺垫。)

4.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对社会和生活有什么价值?

5.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能从事哪

些职业?就业率如何?年薪多少?

6.学心理学专业的牛人、名人有哪些,成就怎样?专业领域中的牛人是怎样成功的?他们现在的成就是什么?他们在学心理学专业时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和故事?

7.心理学专业领域的权威机构

有哪些?

8.心理学专业适合什么人学?有哪些具体的素质要求?

9.如何才能学好心理学专业?包括要重点学习的专业内容,专业学习的资源,如网站、论坛以及学习的圈子等。

实践表明,通过调查,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心理学专业的信息,对心理学专业有了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为未来的专业选择与生涯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篇(9)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是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建立适应现在、着眼于未来教育要求的一种现代教育模式。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现代化教学方式,它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英语教学理论,总是趋于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教师――学生的线性单向的简单过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惟一的信息源,而学生则是客体,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授课的基本形式是:讲解、练习、提问、得到反馈,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是重复讲解、重复练习还是结束教学。

有了多媒体以后,则可以打破以往让学生所见的只是教师、黑板和几个简单的教具,实施“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从文字、图片、音响、动画、电影等多方面把静态、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声音、图像文件——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小学英语。面对的主体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小孩。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有巨大的学习英语的热情适时出现的一个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辅助他们掌握一些英语知识,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教师的教学形式只是一味地读、听录音、听写、背诵、检查等一系列环节,使学习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工具─语言,成为了一种枯燥的苦学。势必会大大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和成年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主观能动性的调控上。我们要结合小孩好奇的天性在40分钟的课堂上紧紧的“抓住”他。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教育心理学也研究指出,兴趣出自好奇。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事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创设优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容易刺激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给他们带来新鲜的惊喜,并引起他们的积极反应,有助于教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进行pep4 unit4 It is warm today教学时采用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如果一节课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任务的话,那么肯定是很成功的。所以,我在课前准备一个当下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喜洋洋和灰太狼》为题材的课件。上课时,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个动画片,学生们一听,英语课上看动画片,马上来了兴趣,我接着说:“不但要看得仔细还要用心哦”。接着,我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穿插一首简单的在有关下雨的英文歌反复出现rain这个单词,让学生边欣赏,边听歌曲,同时在课件上设计了暂停按钮。当出现视频在夏季下雨时给人的感觉是凉爽的适时引出cool这个单词.再落实到突破句子难点Can I wear my new shirt?结合动画实际让学生迅速做出判断勇于开口回答。在视觉上、听觉上达到一个协调统一。若这样长此以往地运用,多媒体以其真实感和趣味感刺激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流畅。这样就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了。当然这只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学家证实,同一件事物,如果仅用符号或文字来认识需要的时间为10秒,用图画只需要约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要1/3的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巩固复习新知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大屏幕,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火红的太阳、一棵树,树下站着一个男孩(eating ice-cream),一个happy表情和一只吐着舌头的狗。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让学生把想要说的话告诉老师,没想到学生流利地说出了很多句子: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2

1 产后抑郁症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它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等。它的病史特点是它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特别是妊娠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产后2星期内发病,产后4~6周逐渐加重,有25~50%患者可以持续产后六个月甚至更长通常有失眠,焦虑,烦躁,情绪低落,不明原因的哭泣,易怒,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我评价下降,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等心理社会功能下降的表现。还可伴有恶心,头晕头痛,胃部烧灼,呼吸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躯体症状,严重者甚至伤害婴儿及有自杀倾向。

2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内分泌的变化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分娩后雌孕激素含量迅速下降或比例失调,或因胎盘类固醇分泌量突然减少是抑郁发生的生理基础。

缺乏产前指导和孕期保健导致对待身体变化的不适应行为以及相应的心理情绪矛盾的激化,最后导致胎儿的不正常发育。由于妊娠,孕妇的生理发生变化,出现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她们情绪开始紧张害怕,不节制的性生活,造成早期阴道流血,孕囊剥脱等不良后果,加上孕妇对周围环境事物感知敏锐,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对妊娠又惊又喜,既有做母亲的喜悦,又有对体态的变化、胎儿是否发育正常、是否健康聪明的忧虑,少数孕妇还有重男轻女的偏见,甚至还有难产的恐惧感,如此复杂的心理相互夹杂,通过彼此相关的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中介机制来制约全身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直接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甚至表现为胎儿内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严重干扰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新生儿的畸形。

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医护人员太过激动的行为或不文明的言语会刺激到产妇,会延长产程或导致难产。进入分娩期的妇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有时甚至有行为的变态。与平时的意识不大一致。比如(1)期待性心理:在分娩前心情紧张,难以平静,失眠,烦躁,注意力减退,直到分娩结束才消失。(2)恐惧性心理:有些初产妇提心吊胆,一方面来到人地两生的待产室,对环境不熟悉,医护人员都是陌生的面孔,往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看到其它产妇宫缩阵痛,担心自己过不了这关,对疼痛不能忍受,担心难产。(3)忧虑性心理:面对重男轻女的观念,害怕生下女婴受到歧视,家庭不和睦,或因孕期患病用药,担心生下畸形对能否顺利分娩新生儿,是否健康考虑甚多。这些情绪夹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认知功能,加速了产妇的身心负担,能量消耗,当医务人员指导其动作时,亦不能很好完成其要求,医护矛盾产生。医务人员的大声指令又会加重产妇的紧张,由此恶性循环产生,延长了产程或最后导致难产。

身心的疲惫,角色转换不良,婴儿的身体状况等都会增加产妇的心理负担。经历过阵痛分娩,体力消耗大,不能胜任母亲的角色,比如喂奶,不能正确看待新生儿的正常生理变化等都是消极信号不断刺激孕妇,加重其情绪的不稳定。

性格特征:性格外向者易于心理平衡,抑郁程度轻,或时间短暂,性格内向者遇到不良刺激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经济状况的不稳定:经济状况良好不会为新生儿出生后的一系列费用担心,而经济状况相对较弱的就会担忧婴儿出生后一系列的开销,担心因为经济的原因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教育问题等。

家庭支持系统的不完善,婚姻生活的不如意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产妇在孕期和产后均会有暂时的心理退化,即她们的行为变得更原始或更孩子气,情感脆弱,依赖性强。如果父母对产妇态度冷淡,对小孩不冷不热,丈夫对产妇不能体贴对待,不能分忧小孩带来的生活节奏变化,不能从心灵上给予产妇支持,相反有些时候还责骂产妇的依赖心理,这些会极大刺激产妇,把她推向抑郁的深渊。

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不能及时识别产妇的抑郁情绪,没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导致产妇走向抑郁症。对于产妇所表现的与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失眠,焦虑,烦躁易怒等不重视就会影响到抑郁症的识别,导致抑郁的发生。

其它因素的影响:高龄产妇,学历低下,单亲家庭,遗传因素,身体形象改变、职业因素等都会影响产妇情绪,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3.1 产前健康教育和孕期的定时检查

妊娠期阶段,产科的护理重点是在于提供教育和咨询服务,为孕妇讲解临床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母乳喂养等知识,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如对妊高征的患者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降低血压、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让孕妇了解宫缩规律阵痛的性质及规律,增加自然分娩的积极主动性,为迎接宝宝的出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成员要为孕妇创造一个舒适清静的休息环境和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满足孕妇的合理要求,讲解身边亲戚朋友的成功例子,不断鼓舞孕妇,让孕妇对自己充满信心。

3.2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孕妇入院后,由护士安排好床位,稳定孕妇的情绪,介绍医院环境,、陪伴制度、作息制度、床位的医生和主管护士,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3.3 分娩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和积极暗示

产程进展过程中,为消除产妇紧张情绪,护士可以通过抚摸产妇额头或者握住产妇的双手等肢体语言,以及和产妇谈论即将出生的婴儿,使产妇得到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分散其对阵痛的注意力。有些产妇待产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护士应陪伴左右,利用宫缩间歇时间,鼓励产妇进食或休息,以保证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来迎接即将来临的分娩,顺利渡过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妇要求放一些音乐。现在比较推崇导乐陪伴分娩,可以减轻产痛,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分娩,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3.4 产后患者的整体护理

(1)当胎儿娩出断脐后,应尽快告知产妇胎儿性别,让其抚摸胎儿,享受做母亲的喜悦。

(2)产妇回病房后,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且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疲劳会直接影响到产妇的情绪。家人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于激怒,尤其是敏感话题,如:产妇的身材恢复,婴儿的性别及经济问题等,都应该被避免。作为护士,我们应加强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3)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使产妇不感到孤独,每个家庭成员都在支持鼓励她,使产妇处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除了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好孕妇的一些不良心态,消除心里的烦闷。不能对生男生女有任何的抱怨。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占有同样的地位。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生活处理难处的信心,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4)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并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和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宣传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有关新生儿发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等。同时让产妇得到休息的同时对其自我能力的训练指导,内容包括生活调、会阴护理、及产后自我护理。如有哺乳障碍的产妇,要进行心理分析,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根据其症状逐步解决。指导产妇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产妇的营养和能量。

(5)鼓励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比如参加产后瘦身协会或者是育儿协会。多与人群进行交流,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愉快。现在有一种产后抑郁症患者团体人际心理疗法,在某种程度上有帮助患者走出内心的阴影。

3.5 及时识别产妇在濒临抑郁症边缘的抑郁焦虑症状,以便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

可能由于上述各种措施没能尽善尽美,最终孕妇抑郁症的前驱症状产生:失眠,头痛,对孩子不理不睬等,尤以睡眠形态紊乱最为严重。作为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业务水平,了解更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观察到患者的心理动态。

可以利用中国传统的民风民俗来关心产妇的各种身心变化。中国传统的“做月子”就可以以亲戚聚会的形式把大家的关心聚集在一起来温暖产妇的心灵。

对于担心自己身材的产妇可以鼓励其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些锻炼;对于产妇担心自己生完小孩后不能胜任工作的可以在休息期间自我充电,同事也可以适当提供讯息,帮助其在业务上的提高,同时家人要给与百分百的肯定和支持。

4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特别是对育龄知识女性尤为明显。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生理内分泌的改变、心理的恐惧、孤独、忧虑、挫败感等消极因素的刺激和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不健全等造成的。多数产后抑郁患者通过心理治疗,家庭支持或药物治疗可能完全康复,但少数病人可变成慢性状态或再次分娩时可复发。这要求家庭要做好孕育孩子的准备(包括身体的健康准备、心理状态的准备、经济状况的准备和家庭支持系统的完善)这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熟悉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能及时的识别产后抑郁的情绪,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从生理、心理上多关心和体贴产妇,使产妇顺利的渡过从怀孕、分娩到成为合格母亲的生理、心理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1] 李荣萍,闫琦,鲁扬.产后抑郁与婴儿气质的关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

[2] 许世琴,朱邦莉.产褥期抑郁症发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

[3] 颜秀英.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06.

[4] 刘文颖.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调查及护理.当代护士,2006.

[5] 王桂兰.心理护理对孕产妇早期及分娩期的影响.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

[6] 荆秀英.围产期的心理护理.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

[7] 杜艳鸿,袁秀珍.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及护理措施.现代护理,2006.

[8] 马琳,郭丽.产后抑郁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

上一篇: 资本管理论文 下一篇: 网站制作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