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1: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流发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物流发展论文

篇(1)

中国的汽车物流业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随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迅速膨胀,尤其是在某些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汽车消费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这种惊人且持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无数物流企业,无论是随着汽车行业成长起来的物流新锐,还是国内外物流巨头都纷纷登场,欲在中国汽车物流大舞台上进行角逐。

从总体上分析计算物流市场规模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非常复杂,物流活动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决定了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物流规模结果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果。现代汽车物流发展的过程是从物流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发展到服务中心、最终发展成为战略中心的过程模式。从目前我国汽车物流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看,运输、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物流服务的收益85%来自于这些基础、增值服务。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相应的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业务来说,主要是①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备、基础设施、技术、IT人才等)②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效率提高、作业流程优化、标准化、稳定性提高、过程透明化、可控化),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可视化,最终实现提高资产运作效率,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汽车物流管理企业,是我国汽车物流企业今后3-5年的发展战略方向。我国的物流产值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GDP的增长趋势大体相同,自1995年以来已超过GDP的增长率,预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产值仍将持续快速增长。

(二)汽车物流市场主体变化

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管理给中国汽车物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随着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剧,汽车厂商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物流企业自身内部对现代物流运作的渴望与迫切,这一切的一切均使得目前中国的汽车物流企业无论从物流运作的规模化、网络化还是服务功能和范围、综合实力上都得到了质的提升。随着中国汽车物流市场这块大蛋糕的迅速膨胀,一些传统实力较强的非汽车物流企业也开始酝酿进入。目前,中国汽车物流企业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从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变来的;二是从汽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的;三是伴随市场崛起的民营企业;四是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虽然企业体制及性质相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念的认识在加深,在完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尤其是那些仅依靠自身的物流管理经验,通过管理物流储运企业为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管理型汽车物流企业和以自身拥有的物流储运资源为厂商提供物流服务的实力型企业通过市场的磨练,已从众多的汽车物流企业中脱颖而出,占据了中国汽车物流业务的半壁江山。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看出,在现代物流理念的指引下,具备物流供应链系统策划能力和物流管理能力的汽车物流企业才是汽车物流市场的真正的主流。

(三)汽车物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体制/区域壁垒:中国各品牌汽车集团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区域保护政策而引发的市场的公开度和竞争度还不强。很多汽车企业都没有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来采购物流服务,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任何一块业务都背靠着或这或那的体制/区域壁垒,而非单纯的以竞争实力为标榜。

二是有效价格体系尚未形成。各大主要物流企业各自为战,信息保密思想较浓,未能进行有效合作。而社会闲置资源拥有者通常会抛出单程运价甚至更低的报价来获取业务,这样对原有的价格体系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内部的竞争,客观造成了各汽车发包方的运输价格相差较大的现实。

三是物流服务形态需改进。相当多的汽车物流企业主要靠自己组织,这是造成整个汽车物流总体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虽然已有较多的汽车物流公司开展了物流资源共享与合作,但这种合作只是为了缓解短时期内的物流资源不足,而非抱着持续改进,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就必须用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综合化及个性化塑造先进的物流服务形态。

四是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目前,汽车物流标准化工作滞后于整个汽车工业的生产总量的增长及汽车物流的发展。物流企业管理、服务规范及运输工具均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当整个供应链环节出现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物流行业一致呼吁标准化的同时,标准化工作的推行势在必行。

如果单从中国汽车物流目前的业务总量来说,物流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汽车物流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如果从整个汽车物流行业运作的成熟程度来衡量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汽车物流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即孩提时代。虽然,近年来汽车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但大部分充其量只是一些传统的运输服务,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汽车物流服务的标准。

(四)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能力介绍

上海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和荷兰TPG集团属下TNT物流控股有限公司各出资50%组建而成的国内首家汽车物流合资企业,TPG是全球邮递、快递和物流领域的领头羊之一,TNT物流是TPG属下成长最快的业务板块,TNT物流全球年平均收入为2533百万欧元,业务遍及26个国家,拥有392个仓库、4500万平方米仓库面积、7500辆专用车辆。而安吉汽车物流(合资方)是中国整车物流的最大供应商之一,主要业务整车分拨,年吞吐量500000万辆,9500万欧元收入,90000平方米仓储面积分布在全国各地,拥有大型的网络资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12日,是一家专业化运作(集物流策划、物流技术咨询、规划、管理、培训等服务于一身),能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技术化、网络化、可靠的、独特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供应商。

众所周知,发展战略在一个企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吉天地之所以能在竞争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完全得益于企业的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并具有超前的战略方针:

1.管理领先战略:

“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是安吉天地向每一位客户作出的承诺。基于这样的理论,安吉天地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用户满意工程”,在企业中导入CS理念。积极开发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的综合管理平台,并以6西格玛为工具,BPD目视墙为监控手段,采用平衡记分卡使安吉天地的管理透明化,可视化。

2.信息技术战略

安吉天地深知现代汽车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不断升级现有技术才能不断满足、超越顾客需求。调度系统、仓储系统、OA系统、分供方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Callcenter系统的建立确保了安吉天地的服务质量,使安吉天地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3.服务创新战略:

安吉天地物流在整车物流的基础上,其业务触角将向零部件入厂及售后市场板块进行拓展,并最终成为集整车、零部件入厂及售后物流业务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的重新设计的汽车物流供应商。

4.运输网络完善战略

运输体系方面,安吉天地与安吉物流在整车运输领域结成战略联盟关系,从而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整车运输网络。就全国范围内而言,具有公路、水路、铁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流企业只有上海安吉物流一家。完善的运输网络使安吉天地能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合资后,安吉天地更是凭借自身在物流理念、管理、仓储和运输资源、物流策划和开发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已开始运作技术含量极高的零部件供应和生产物流、售后零部件物流过程。其中有来自于TNT的6人专家小组开展业务支持,已启动上海大众3个主要项目。至此,安吉天地已完全涉足汽车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因此,合资公司的战略意义在于登陆亚洲广阔市场,获得潜在客户,在不成熟的物流市场中孕育强大的商机,取得与整车生产商合作管理,成为中国市场的开拓者。

二、2004中国汽车物流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汽车产业环境分析

2003对于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应该是成功的一年,大发展的一年。就全国范围内来讲,运力供给基本上与物流需求相持平。而2004年对于中国的汽车物流业务将是最具挑战的一年:从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周期进入上升期,WTO的进入将进一步推动景气;对于汽车物流的产业环境而言,汽车物流无疑已是朝阳产业。从微观经济分析,各汽车物流采购方随着自身产量的快速上升,对物流的需求也快速上升。跨国公司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物流动能降低供应链成本,国内现代制造业企业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更加关注自身高核心竞争力,而增加物流外包的需求,必将大大刺激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

(二)汽车物流发展的主流

近年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已经在各大企业中得到了推广,众多的汽车物流发包方一方面期望能进一步下降物流费用,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另一方面又想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以满足销售的需要。2004年,我们该如何来“降本增效”呢?

一是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协会由“设想”到“实施”。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全国目前有实力的汽车物流企业,共同订立相关的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等规范,结束目前行业“各自为政”局面,为各汽车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可衡量的平台。对内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外则由协会统一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系;形成汽车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行业协会的成立将会有力的推动“协作物流”的进程。在中国,汽车销售的大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六大区域,这种格局非常有利于区域间物流对流的形成。此外迫于价格竞争的压力,个别具有现代物流意识的汽车物流企业已在2003年进行了尝试,与同行进行了初期的合作,如安吉物流与华航物流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因此,我们要在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运力资源整合交易平台,将各个区域的运力资源共享,实现优化配置资源,这将会最大限度的提高回程业务的稳定性,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通过优化整条供应链实现降本的目的。行业协会的建立将为采购物流服务提供一个可衡量的依据。由行业协会负责对各物流服务企业实行考核分级制度,针对实际物流服务质量、现行价格标准及其他各项考评标准,以第三方的名义对会员给出综合评分。而当采购方需采购物流服务时,只需将采购要求提供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负责推荐合适的物流承包方供选择,这样有利于促进行业内的良性竞争,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质量。

二是物流外包运作的升级。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汽车物流成本同其他行业的物流成本一样,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因为随着企业通过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断追求,必然会对物流系统注入更大的投资,从而提高了物流成本。各汽车物流企业的老总均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企业的资产投资回报率并不一定是随着资产的增加而增加,而衡量一个物流公司的标准也决不是它有无实际的物流资产。一方面企业即不想追加投资,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提高服务,获取高利润,那么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将物流业务外包。但中国的汽车物流业绝大部分是从传统的仓储、运输业转化而来,本身拥有大量的仓储运输资源,唯有当现有资源不能满足不断上升的汽车运输业务量时,才会采用外包的方法来满足需求。而对于企业来说,只要对分供方进行管理而无需增加额外的投资,作业的灵活性得到加强。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04年,汽车物流外包的现象将愈发普遍,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有资源缺乏,但物流管理经营丰富,进入中国汽车物流业的先进的国外企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管理、仓储与运输势必会剥离,但对于中国的汽车物流企业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服务质量竞争。当价格竞争趋于相对稳定且合理的前提下,企业的发展战略必然会转向物流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服务质量,通过服务质量在整个汽车物流行业中的提升来创建企业自身的物流品牌。如果物流企业能以相同的价格而提供高于或略高于同行业水准的服务,那么它的竞争优势就会完全的显现出来;同样,如果企业以同样的价格而提供低于同行业水准的服务,那么在这个领域里只能步履维艰,迫使企业进行优化组合或重组,那么对于整个汽车物流行业的优化也会是“百利而无一害”。

篇(2)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物流业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滞后,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这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

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150万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物流在日本的广泛由此可见。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其主要特点是:

1.运输系统现代化。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1958-1968年10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27.8%,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公路货运量由1960年的14.9%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仓储系统现代化。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这些仓库的建设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装标准化。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才能够条码识别物。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5.信息处理现代化。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总控室设有总机,与各工厂、商店、批发商社、用户以及物流中心的各个分机系统都连成了网络,形成自动处理与传输的信息系统。

二、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经验

1.重视物流业的学习和研究。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是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50年代中期的日本,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在考察美国工厂的运输情况,如搬运设备、搬运方法、库存物资的堆垛方式与厂内运输有关的工厂总体布局和搬运技术的状况之后,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在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和物流需求的推动下,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之他们非常重视物流的研究与组织管理,从而在进入70年代后,日本在物流技术和管理的探索上,开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日本物流业除了积极向他人学习借鉴之外,还非常重视自身的科学研究。他们成立了物流研究所、物流学会等机构,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物流工作者,对共同关心的物流问题进行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研究。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他们召开全国乃至国际会议,即积极提高物流业的战略地位,又提高物流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日本重视物流科学研究还体现在肯花大力气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上。除了在有关的大专院校设有物流课程,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外,还有群众学术团体为社会培养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日本物流管理学会和日本物资流通协会,分别举办定期的物流大型讲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物流管理人才。

2.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日本物流业发展无论是在规划布局、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开发、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需求展开的,有的甚至超前一步,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日本政府推进物流发展主要是积极加快建立物流基地:首先,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结合部、内环线之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选择合适的地块作为建设物流基地的选址。其次,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个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负责此项工作。协会成员的出资额可多可少,不足部分政府还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再次,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基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基地的地价升值,使投资者能得到回报。最后,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则根据当前本行业的实际需求在物流基地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管理。协会中出资的会员都可以按照自己业务的大小相专业公司承租物资设施,并可享受相同的优惠价格。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协会中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协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使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3.重视物流业信息化。为提高物流效率,适应流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据1988年的日本政府颁布的《运输白皮书》报告,80%的运输业者已经各种程度利用了计算机,特别是路线卡车的使用率达到了91%,航空运输业达到了91%,外航海运业为85%,仓库业77%,路线卡车货运业的联网率达到了63%,以其他公司的联网率带到了50%,仓库业的联网率也超过了50%。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随着世界性的信息化浪潮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流通业务将准时生产制引入商品流通中,生产者和销售者采用准时制生产、准时流通的运营方式,加快了物流业信息化的步伐。通过信息化,物流企业在出入货统计与验证、库存管理联网、配送信息管理、载货明细表编制、货物追踪情报、运输车辆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效率化。

三、日本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转变观念,学习国际惯例,积极借鉴他国物流发展经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学习国外经验,积极从创造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角度,调整不适应物流发展的行业、地区、部门政策,为物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积极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并赋予规划应有的法律地位,使物流业的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同时,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国际规则,从观念上理解并适应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化竞争后对物流业的影响。物流从业人员也应加强学习,熟悉国际惯例和新兴物流技术,跟上国外先进水平,促进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2.整合传统物流企业,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逐步推进现有物流服务资源的整合,比如在“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应当在开始时就贯彻整合的原则,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再比如现行的6个物流系统包括海运物流系统、物资储运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口岸城市物流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和外资物流系统等,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以至跨国的物流服务的整合,也是我

国物流企业构建供应链策略联盟,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3.物流产业要信息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信息化是现代化物流的灵魂,通过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特别是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专用设备和技术,是各物流企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节约服务成本的一个主要手段。而在我国,这方面差距较大,计算机普及也仅是近几年才开始,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以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

4.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日通”是日本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业绩在同行中排名第一,居世界第五位,其主要原因是“日通”公司的员工队伍业务技术都很精通,敬业精神很强,而我们在这方面远不如人,员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领导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尤其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让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提高素质,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东贤.日本现代流通产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何明珂.物流管理与配送中心规划[M].北京:北京锐迪流通经济研究所,2000.

篇(3)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物流业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滞后,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这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

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150万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物流在日本的广泛由此可见。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其主要特点是:

1.运输系统现代化。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1958-1968年10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27.8%,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公路货运量由1960年的14.9%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仓储系统现代化。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这些仓库的建设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装标准化。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才能够条码识别物。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5.信息处理现代化。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总控室设有总机,与各工厂、商店、批发商社、用户以及物流中心的各个分机系统都连成了网络,形成自动处理与传输的信息系统。

二、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经验

1.重视物流业的学习和研究。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是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50年代中期的日本,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在考察美国工厂的运输情况,如搬运设备、搬运方法、库存物资的堆垛方式与厂内运输有关的工厂总体布局和搬运技术的状况之后,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在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和物流需求的推动下,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之他们非常重视物流的研究与组织管理,从而在进入70年代后,日本在物流技术和管理的探索上,开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日本物流业除了积极向他人学习借鉴之外,还非常重视自身的科学研究。他们成立了物流研究所、物流学会等机构,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物流工作者,对共同关心的物流问题进行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研究。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他们召开全国乃至国际会议,即积极提高物流业的战略地位,又提高物流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日本重视物流科学研究还体现在肯花大力气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上。除了在有关的大专院校设有物流课程,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外,还有群众学术团体为社会培养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日本物流管理学会和日本物资流通协会,分别举办定期的物流大型讲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物流管理人才。

2.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日本物流业发展无论是在规划布局、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开发、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需求展开的,有的甚至超前一步,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日本政府推进物流发展主要是积极加快建立物流基地:首先,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结合部、内环线之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选择合适的地块作为建设物流基地的选址。其次,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个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负责此项工作。协会成员的出资额可多可少,不足部分政府还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再次,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基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基地的地价升值,使投资者能得到回报。最后,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则根据当前本行业的实际需求在物流基地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管理。协会中出资的会员都可以按照自己业务的大小相专业公司承租物资设施,并可享受相同的优惠价格。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协会中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协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使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3.重视物流业信息化。为提高物流效率,适应流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据1988年的日本政府颁布的《运输白皮书》报告,80%的运输业者已经各种程度利用了计算机,特别是路线卡车的使用率达到了91%,航空运输业达到了91%,外航海运业为85%,仓库业77%,路线卡车货运业的联网率达到了63%,以其他公司的联网率带到了50%,仓库业的联网率也超过了50%。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随着世界性的信息化浪潮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流通业务将准时生产制引入商品流通中,生产者和销售者采用准时制生产、准时流通的运营方式,加快了物流业信息化的步伐。通过信息化,物流企业在出入货统计与验证、库存管理联网、配送信息管理、载货明细表编制、货物追踪情报、运输车辆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效率化。

三、日本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转变观念,学习国际惯例,积极借鉴他国物流发展经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学习国外经验,积极从创造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角度,调整不适应物流发展的行业、地区、部门政策,为物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积极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并赋予规划应有的法律地位,使物流业的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同时,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国际规则,从观念上理解并适应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化竞争后对物流业的影响。物流从业人员也应加强学习,熟悉国际惯例和新兴物流技术,跟上国外先进水平,促进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2.整合传统物流企业,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逐步推进现有物流服务资源的整合,比如在“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应当在开始时就贯彻整合的原则,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再比如现行的6个物流系统包括海运物流系统、物资储运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口岸城市物流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和外资物流系统等,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以至跨国的物流服务的整合,也是我国物流企业构建供应链策略联盟,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3.物流产业要信息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信息化是现代化物流的灵魂,通过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特别是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专用设备和技术,是各物流企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节约服务成本的一个主要手段。而在我国,这方面差距较大,计算机普及也仅是近几年才开始,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以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

4.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日通”是日本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业绩在同行中排名第一,居世界第五位,其主要原因是“日通”公司的员工队伍业务技术都很精通,敬业精神很强,而我们在这方面远不如人,员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领导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尤其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让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提高素质,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东贤.日本现代流通产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何明珂.物流管理与配送中心规划[M].北京:北京锐迪流通经济研究所,2000.

篇(4)

(一)物流对企业占领市场的影响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客户服务。作为为顾客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物流服务,则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消除生产和消费之间沟通的障碍,是企业迅速出击、抢占市场的捷径。物流服务各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物流服务水平。因此,物流企业要快速发展,开拓并占领市场,要把握市场对企业物流的本质需求,并逐步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以提升企业物流服务能力和品质。

(二)物流对企业获取信息的影响

传统物流的信息获取途径单一、滞后,严重制约了物流信息的及时获得和传递。现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谁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面市场的信息,谁就占领了制高点。因此,企业为了谋求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迅速传递和处理物流信息的管理系统,这是支持物流服务的中枢和保障,使物流全过程的动态协调、控制完全实现从网络前端到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才确保障企业物流的顺畅通达。

(三)物流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现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销售就是物流,物流就是销售。物流不仅是企业后勤服务的保障系统,而且更是企业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只有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才能确保赢得客户的青睐。帮助用户满足其需要,也就是使企业自身也寻求到与客户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途径,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良好局面,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规模小、落后、粗放、物流市场不成熟

我国GDP指标占物流成本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我国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20*年仍为21.3%。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反映了我国物流的粗放与落后。少数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质量和效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

(二)供需不平衡,社会物流粗放

经权威机构调查数据表明,20*年我国的货运总量为161亿吨,货物价值总额为38.4万亿元,货运平均价值为2384元人民币/吨,只有美国的40%。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公司繁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而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涌向运输领域,造成我国运输能力,特别公路运输能力极为分散,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运价过低,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影响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

(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当前,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既存在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硬约束”,更有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的“软约束”。一是体制性约束。20*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二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现存的地方保护、暗箱操作、恶性竞争等问题,更由于行业诚信体制不健全,造成物流效率低下。

(四)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物流粗放也明显地表现在物流市场不成熟。我国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一些新兴的物流业务外包比重很低。从物流费用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3.8%的水平。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

水平都有待提高。

三、加块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途径

从我国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状况看,企业物流发展的根本要从产品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就要通过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达到降低物流成本;以超强的技术规模,加强企业物流的现代化管理和人才培养,降低生产销售总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一)从生产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上。现代企业必须对市场做出正确预测,许多企业之所以发展迟缓,很大程度是由于对市场需求的转化反应缓慢,最根本的还是企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渠道不畅通。产品要以动态、经济型、品牌意识为导向,提高产品发送的速度,保证准时送货,方便顾客产品的实物配送,要考虑到顾客随时能买到所需的产品,通过市场的需求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物流的流通效率,增加产品的透明度,以合理的营销渠道带动企业物流活动,充分认识销售和物流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物流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激活沟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企业快速反应,迅速出击抢占市场的捷径。

(二)加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未来物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网络的竞争,现代物流要求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区域内的物流任务,因此在整个物流业务过程中,通过网络保持信息沟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通过对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全过程,提高顾客服务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实现网络化经营所带来的规模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采取各种各样的网络促销手段,如电子商务促销、广告、宣传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快节奏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

-

和加强客户感染力。现代物流企业必须主动发掘市场需求,并对市场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加强市场开发能力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建立客户的服务窗口,以树立现代物流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户具有终极话语权。因此,企业要保证其市场地位,就必须尽可能满足客户服务要求。显然,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过程还受到企业投入资源的能力制约。所以企业必须在物流服务成本和客户服务要求之间进行技术经济权衡。

(三)企业物流现代化的管理和人才培养

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就是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管理的社会化趋势,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专门的物流中心提供,已实现少库存与零库存;最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要着力培养一些既懂经营,又有掌握现代物流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篇(5)

一、从自营物流到第四方物流

随着现代综合物流的开展,传统的物流方式逐渐被人们否定,物流本身的发展速度和形式变化之快已超出了预料。从自营物流发展到买方自己解决所需物资的物流问题,企业逐渐意识到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复杂化,由互联网兴起带来的透明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已不合算,国际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委托第三方物流,我国也不例外。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代表了企业现代化的趋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物流体系,对我国各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过分地重视业务技能,物流外包市场上充斥着不和谐,企业外包的比例、意愿,以及满意度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物流外包市场实际效果差。有调查显示,有38%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清楚客户对他们提供的物流服务是否满意,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凸现。

同时,伴随着企业开始把着眼点放开到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供应链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求物流企业有强大的开发设计和运作管理能力,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公司合作和联盟成为趋势,物流业务的分离整合不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和供应商的交易成本,还能以最小的资金占用和最少的人力投入实现供应、生产和分销体系的物流运作。传统的物流方式显得无能为力,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

二、第四方物流的优势

第四方物流是指从事物流服务业务的社会组织不需要独自直接具备承担物资物理移动的能力,而是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和实现物流的充分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并加上对于物流运作胜人一筹的理解所开展的物流服务。这种业务与现有的货运业务十分相象,故称为物流业务。第四方物流的产生,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高度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第四方物流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成本及交易费用低。第四物流自己不投入任何的固定资产,而是对买卖双方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资产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管理,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存货和现金流转次数减少,资产利用率提高物流业务的分离整合协调了物流环节各参与方的利益冲突,有效降低了企业和供应商的交易费用。当交易成本和寻找成本降低时,交易效率提高,交易中的透明度增强,市场信息更为准确,物流业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2.供应链“共赢”。在第三方物流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外包商不确定,企业为维持外包物流服务的稳定与可靠会增加相应的监察、协调、集成等管理费用,执行外包合约的交易费用随之上升。供应链并不能皆从中受益。而第四方物流关注的不是仓储或运输单方面的效益而是整条供应链的效益,整条供应链外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流程一体化建设、改善供应使运营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降低,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利益会因此而增加。

3.管理“软”、“硬”分离。第四方物流专门提供物流方案和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物流服务提供者或参与者不再依托或者不完全依托物流硬件设施设备,而是为所服务的企业制定完整的物流方案,然后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实现方案。与第三方物流相比,它是变拥有物流硬件为控制物流硬件。物流产业内“软”的管理设计与“硬”的设施设备相分离,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加速了市场发育和产业升级。

4.人本服务。发展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而关于服务模式的创新,需要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尽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第四方物流的特点是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问题,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和技术系统一体化,把人的因素和业务规范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供应链规划和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5.知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仿真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是第四方物流的源泉,EDI、POS、GIS、GPS、ITS、MIT、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电子拣选系统、高架立体仓库、虚拟库存、电子支付的使用为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第四方物流中,HSE管理体系融入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把HSE观念从单纯的生产安全扩展到生活、生存安全和环境领域,把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使物流告别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时代,迈进一个崭新的知识型时代。

6.客观上适应商品流通新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表现为高频率、大范围,从而也要求现代物流向高速、多层次、大范围的运行趋势进行变革。传统的物流方式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在高频率、大范围的商品流通面前,显得有点无能为力。而第四方物流时间上和空间上更有效率,适应了商品流通新趋势。

三、第四方物流的展望

尽管第四方物流有很多优点,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但严格来说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这主要是因为,第四方物流产生的最经济可行的途径是从第三方物流中剥离出来,它的产生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高度发展,一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正通过与领先的物流供应商、管理咨询公司、信息技术实施公司合作,来再造业务流程,逐渐具有了分析、设计、制定、实施、运作全面供应链集成方案的能力,国内的中外运、中远、中储、中邮物流和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由于具有很好的资源,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有很好的客户基础,在人才、技术、系统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第四方物流最有可能从这些公司中首先剥离出来,适应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雨蓉: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J].综合运输,2007,(1):36~38

[2]周林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第四方物流[J].金山企业管理,2006,(2):46~48

[3]忻霞芬: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时代经贸,2008,(3):118~119

篇(6)

2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长株潭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其主要的交通骨架由高速公路、铁路、湘江航道和通达国内外的航线组成,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长株潭区域物流业发展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长株潭区域内各种物流节点建设取得较大成果,大批先进的规模较大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已经投入使用,长沙的一力物流园区、金霞物流园区,湘潭的九华物流园区,株洲的石峰物流园区,长沙的空港物流园区等都在不断完善当中。另外,2013年,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就包括建设湖南金霞粮食物流园和长沙大河西商贸物流中心。同时,在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指导下,长株潭地区也在积极响应低碳物流。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长株潭地区资源分散,物流业协调性差

长株潭地区物流业相对来说发展落后,三市各地区各管一块,各搞各的物流建设,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物流管理模式。使得长株潭地区物流过程分割,物流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地区间物流资源严重分散和浪费,无法实现区域内资源配置最优化。发展低碳物流是一个系统化的活动,需要区域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发展起来。而长株潭地区区域间协调性较差,长沙以其地理、资源、政策环境等优势,物流业发展最好,发展低碳物流也迅速,但是,其缺乏与株洲和湘潭地区的交流和沟通,缺乏协调发展的意识。所以,长株潭地区间物流发展效率不一致,使得整个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发展效率低下。

2.2长株潭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问题突出

目前,长株潭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技术化与标准化程度低;服务方式较为简单;缺乏先进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长株潭三市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协调性、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功能互补性差,仓储中心资源分散。而且,公路运输还是长株潭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对长株潭地区空气和地表都会造成很大的污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间低碳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2.3长株潭地区物流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

长株潭地区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还局限在仓储、搬运、运输等方面,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对降低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到位。发展现代物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长株潭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明显不够,金融机构对物流业发展也缺乏支持。区域内还未形成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也没有明确作出发展区域内现代物流体系的总体规划。另外,长株潭地区缺少一个协调机制来统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使得各区域各自为政,都从自身出发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物流政策。使得同类物流项目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进而各类物流业务难以全面投入运作。长株潭地区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资源分配效率低下,形成了物流市场分割和保护壁垒格局,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不断增加。

3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发展的障碍

3.1对低碳物流的思想意识薄弱

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第一,长株潭政府以及物流企业并没有转变观念,没有形成低碳物流指导思想。各市在发展物流过程中,也是从“本位主义”出发做出相应决策。第二,对发展低碳物流所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都不了解低碳物流,对如何来实现低碳物流更是无从知晓。

3.2配套政策不到位

要实现区域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需要物流经营企业以及相关的物流管理部门相互协作,协调一致、统一政策。而目前,在长株潭地区,无论是物流经营企业还是相关管理部门都存在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物流业整合难度较大。另外,针对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则以及资格认定,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明确界定,使得较多的物流企业无法顺利注册登记,而且也制约了具体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发展低碳物流,需要政府积极倡导,需要政府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发展生态环保事业,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令和政策来引导物流企业的低碳行为,需要政府成立相应的机构来监督物流企业低碳工作开展,需要各地方政府为发展区域内低碳物流而进行合理布局。虽然长株潭各地方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物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针对物流行业的法令条款并不多。相关法规及政策的缺乏,使得长株潭低碳物流发展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3.3长株潭低碳物流技术水平落后

要发展低碳物流,必须要有先进的低碳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作为支撑。但是目前长株潭地区物流技术发展较为滞后,除了广泛运用的条形码技术和POS技术外,在低碳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较少,无法满足低碳化物流发展要求。长株潭地区在物流基础设施、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物流设备的标准和规范方面并不统一,例如,长株潭地区物流中心基础设施配套性、环保性、兼容性差,物流企业效率低下;物流企业采取的包装材料大多是一次性的、不可降解的,这与低碳物流倡导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处理差异较大;物流中心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较低,不能形成规模优势;物流园区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这些使得区域内物流业作业程序多,物流业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上升等都极大地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的发展。

3.4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粗放式经营

长株潭地区现有的运输公司、快递公司普遍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少、经营管理不规范,这些公司并不属于现代物流企业。他们是以盈利为基本目标,大部分运输和快递公司的管理者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对生态环保和低碳经济的认识。长株潭地区规划了系列的现代物流园区,例如,长沙的金霞物流园区和大河西商贸物流中心、株洲的石峰物流园区以及湘潭的九华物流园区等,很多物流园区自创立以来门庭若市、企业林立,但是这些物流园区规划用途、功能区分以及辐射半径等方面的设计仍然存在着不足,物流资源建设严重重复、明显交叉,使得长株潭区域内物流园区资源耗费较大,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3.5长株潭地区对第三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为集中力量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把企业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建立联系,进而实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会根据物流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强、个性化以及特色化的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提高物流市场的竞争能力。另外,第三方物流不断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进而促进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的提高。而目前长株潭地区企业和管理部门对第三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制约长株潭地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般企业实行单一的生产管理,经营范围封闭,企业储运方式传统,缺乏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第二,长株潭地区大部分企业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化物流发展需求;第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组织经营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第四,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知识构成不合理,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创新能力。

3.6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物流企业的成本上涨较快,加上物流企业加大对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的投资,而相应物流价格无法随之迅速调整,使得长株潭地区出现了物流业务扩张,物流成本反而上升的现象。物流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无法顺利获得资金支持。长株潭地区大部分物流企业是由原来的物资公司或者是经由原来国有企业的运输队重组改制而来,资金积累不足,大部分物流企业资产状况较差。另外,长株潭地区传统的物流企业很多,很多物流企业是在传统的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长沙商业储运物流公司、长沙联合运输物流公司、湖南中邮物流公司等,而且大多新的物流企业为私营物流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物流服务不强,服务范围较狭窄,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重点扶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一个较大的瓶颈就是物流企业无法顺利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

3.7缺乏复合型低碳物流人才

目前,长株潭地区从事物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内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在长株潭地区从事物流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比较少,即使有一些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设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等相关物流专业,但是这些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一般都选择转向东部沿海地区择业,使得本区域内的专业物流人才匮乏。另外,虽然在长株潭地区有部分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了对物流的研究和投入,但是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研究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所以,真正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实用型的物流人才缺乏,掌握低碳物流以及低碳经济知识和理念的复合型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和综合性人才更是紧缺,这些都是制约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4促进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发展的对策

4.1树立低碳物流观念

观念是人类活动的指南,能够反映特定的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和思维品质。很多物流企业、消费者以及相关部门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些往往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一方面物流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对社会也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所以,全社会应该要树立低碳物流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低碳、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准则。为了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必须要在全社会推广低碳物流理念,让消费者了解实施低碳物流的好处。通过低碳消费引导物流企业实施低碳物流管理,通过倡导低碳物流观念来呼吁政府实施低碳物流管理。

4.2政府加大对低碳物流的支持

为避免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长株潭三市政府间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科学规划长株潭地区低碳物流的发展。建议成立由湖南省委直接领导的长株潭区域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整个长株潭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视低碳物流的发展,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例。要实施低碳物流,必须要政府出面进行支持和引导。长株潭政府部门应该把物流作为扶持产业,增加对低碳物流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应给以减免税优惠,减少企业遗留债务负担;在税收政策上,将交通行业也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对物流企业购进运输设备和设施实行进项税额抵扣等,降低物流成本。具体做法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方式和平台,支持低碳物流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引导物流企业进行变革创新,开展向低碳物流的转型。二是通过税收政策,对污染行为征税,对低碳环保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进行低碳经营。第三,实施低碳物流企业的补贴,建立补偿机制,为实施低碳物流的企业提供有效补偿。第四,政府采购时要优先考虑购买低碳产品和低碳物流服务,对低碳物流经营的企业进行经济刺激,使其步入良性循环。

4.3提高低碳物流的技术水平

要促进低碳物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加大先进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水平。目前,长株潭甚至我国的物流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例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物流标准化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技术、保鲜技术以及回收利用技术水平较低。长株潭地区首先应该大力发展包装减量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简化的、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要加快实现包装的模数化即包装的标准化、大型化和集装化、循环化和再生处理化;有效降低包装成本,提高包装效率。其次,有必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物流网络平台,以便更好地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降低流通费用,同时可以更好地实现逆向物流和共同配送。物流企业应该广泛地应用先进物流技术,例如GPS、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通过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实现物流企业设备现代化,使得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反应更快速,操作更规范,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效率。

4.4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物流成本

要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物流成本,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低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将供应商、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物流一体化。另外,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扩展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部门,从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长株潭区域内的物流企业还应该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合理安排各区域内物流园区的配车计划,以最佳的运送手段来实现成本最小化。

4.5长株潭区域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在长株潭区域内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通过专业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简化物流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减轻企业的负担,减轻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物流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贷、金融政策环境,并且给予相应的指导,扶持和指导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其次,随着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物流企业应该探寻发展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实现产业联动,促进第三方物流全面发展。

篇(7)

二、烟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特性分析

1.烟草物流的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烟草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成绩斐然,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以烟草为主的物流网。同时紧跟时代步伐,重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推行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行业的运行成本有所下降,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各省烟草基本上已经构筑了一个遍布全省的卷烟销售网络,使卷烟的调拨、批发、采购等流程以及实物流更为通畅。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成本高、效率低,还是一个基本以“人海战术”为主的粗放型网络。现在我国各市县都有烟草公司,各省都有烟厂,烟草产地都有收购站,存在的问题是分散的管理操作和多级法人。加入WTO后,随着关税降低和配额的取消,中国的烟草面临空前的压力,在提升中国烟草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物流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烟草公司的未来发展走势。

2.烟草物流的特性分析

当我们来观察烟草制品的物流特性时,需要使用“第三只眼”。首先是重量一体积比,烟草制品是密度较小的产品,所以其仓储和运输成本都是较高的;从价值一重量比来看,烟草制品拥有较高的价值,所以降低库存成本是首要任务;从产品的可替代性来讲,烟草制品是可替代性很强的产品,所以物流系统应当尽最应产品现货供应比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以使客户无需考虑替代产品。而烟草制品的风险特征也是明显的,其易燃性和易盗性都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因此要维护一个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没有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的支持是很难实现的。

三、中国烟草物流发展战略规划

1.从供应链角度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我国烟草应以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为基础,建设产业物流信息平台,解决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物流业务流程,运用“拉式”供应链管理,提高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效率,如图所示。

拉式供应链是以客户为中心、一切服务于客户为己任,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提高产业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先进管理模式。通过电话订货、商务网站等各种网络平台采集的零售客户要货信息,经过审核,形成订单。这种行为最终引发产品从物流配送中心仓库中发出,同时,物流中心定期汇总订单信息,运用数据模块对该时段的进、销、存电子报表进行统计分析,预测销区零售客户下一次供货的牌号、数量。再传送给各卷烟生产厂家,这样卷烟生产厂家就可以把销区的需求信息作为下一次发货的主要依据,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由此物流中心可以为零售网点下一次送货提前准备,动态调整运作功效。

2.优化我国烟草物流结构,实现效益最佳

我国烟草物流要充分利用物流中心现有的设备(车辆、仓库、分拣线、信息网络),实现最佳效益(效益的最大化和相对的低成本)。烟草公司在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发展中不能局部冒进和自目超前,只有按照系统论原则,加强各个环节的协调性、互动性、平衡性,才能发挥现代物流的最佳效益。

3.现代物流的运作——市场引导,动态调整

在现代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必须把握动态化柔性管理原则。即物流中心要在详细分析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变化(短期:节日市场、旺淡季,中长期:消费水平、卷烟需求欲望)的基础上对市场(零售客户)服务需求变化做出预测,按照系统化的原则,阶段性放大或缩小物流中心的整体运作功效,使仓储流转、分拣速率和送货频率满足零售客户的服务需求,体现出动态柔性管理的特点。

4.实行外包策略

虽然整个配送中心外包是不符合视物流能力为烟草商业核心能力这一大前提的。但是,大量的运输活动,尤其是干线运输,如果由自己来执行,回程配载很难解决,而且作为承运人的市场来讲,竞争激烈,风险较高。笔者认为,烟草商业企业与国际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经营,是能够应单一的点或区域的网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物流网络紧密结合,从大的格局去把握物流体系的真谛—以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最低,去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云:试论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3(3).

[2]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5).

篇(8)

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的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作为多区域合作交汇城市、中国—东盟合作前沿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圈核心城市,西南出海通道,南宁必须采取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南宁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1.缺乏物流管理机构

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还缺乏系统的组织和规划,物流的行业地位在相关经济管理部门还不明确。目前,尚未有专门机构对物流进行管理、组织、协调。在物流管理工作中,也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关系,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合作。

2.物流发展政策不完善

发展物流业政策不明。2005年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提到“2005—2007年三年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发展物流业引导资金”,但政策未落实,资金也不到位。同时与物流发展相配套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政策也不够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滞后。

3.地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与全国物流重镇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城市相比,作为物流业支撑的南宁经济基础薄弱。发达城市的物流发展迅速,一是得益于它们传统的商业氛围,二是得益于它们拥有的大量生产企业每天频繁的物资流动,营造了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比较而言,南宁既没有悠久的经商历史,也不是广西的工业重镇,辖区内大型企业较少,很难成为生产中心或销售中心。

4.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南宁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初级阶段,现有的物流企业大多是由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改名或改变部分业务发展而来,规模小,服务功能少,网络分散,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营运场地面积不足,营运地点分布不合理,设备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投人不足,与现代物流企业的标准相去甚远,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严重地阻碍物流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5.物流人才匮乏

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拥有一批精通物流业务、善于使用信息手段的物流专门人才。目前,南宁市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属于经验型人才,其比例在85%以上。由于受到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在物流管理的观念、物流策划、物流管理、实际运作等方面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的实际运作模式,无法满足物流市场中、高端客户的需求,难以达到高效益、低成本的运作。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物流发展宏观指导

设立南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管理办公室,配备相应人员编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领导、组织、协调、管理。认真落实各部门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工作责任和具体措施,用足用好现代物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对物流业发展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及时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推动南宁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2.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发展现代物流

一要根据新的要求做好物流规划工作。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等要求,尽快修改完善总体发展规划,使规划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相适应,并加快进行下一步的研究,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实施方案。二要整合和发展现有物流园区。要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打破区划利益分割和物流园区无序发展的状态。三要打破行政区划,统筹发展。积极推动与北海、钦州和防城等沿海港口群建立物流联合区和联合体。

3.加快制造业发展,增加物流需求

我们知道“有物才有流”。要增加本地物流需求,必须加快制造业发展。推动区域内制造企业物流活动延伸至中间商务环节,促进南宁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推动物流服务业供给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增强物流服务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价值。通过交通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保险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及其相互促进,加快产业之间的融合。

4.培育、壮大本土专业物流服务企业

培育、壮大本土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外贸、批发、零售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在运输型、仓储型与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中,择优扶持,逐步培育一批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

5.加快物流人才引进与培养

加快南宁物流发展,必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化物流服务理念、懂得现代管理模式的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时,还必须采取鼓励措施,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合当地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鼓励通过短期培训、考察、跟班作业等不同方式和途径,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

6.优化物流发展政策环境

一是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将物流服务作为招商引资的前置服务,在项目进驻前期为本地物流企业牵线搭桥促成与外商的合作,做好投资软环境工作。三是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按照《南宁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规定》对南宁市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税收的优惠。四是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

篇(9)

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一)企业愿景与使命愿景———做天津快递业的领导者,物流业的领军者,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快递与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使命———建百年邮政,服务国家,奉献社会,造福员工,追求卓越。(二)战略定位1.市场定位。立足国内,着眼全球,全力开拓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国际快递市场,巩固扩大国内快递市场。开发以世界500强和专业领域领军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重点锁定IT电子、汽配、快销品、医药、机械设备五个行业的合同物流。2.业务定位。快递业务以国内国际标准化和定制化、个性化信件包裹为龙头,物流业务以一体化合同物流为重点,同时整合金融物流业务及海运口岸业务,把握时机开展冷链业务。塑造百年邮政和EMS知名品牌。3.核心资源定位。打造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全球范围高水平的邮政物流网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平的快递和物流专业营销管理团队。(三)企业总目标三到五年内,实现快递业务在天津市场保持国内业务第一,合同物流成为全国同领域的领军者。到2015年,形成以快递业为核心业务,与物流业务共同发展的大型快递物流综合公司,实现年销售额12亿元。企业年经济增长速度达22%,其中快递业务年增长率为20%,物流业务年增长率为25%,利润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举措选择

篇(10)

首先近年来我国物流有了快速发展:经济各界开始重视物流发展: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联合召开了"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会上吴邦国同志指出:"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物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后中央六个部委先后了一些文件,各省也都有相应的文件出台。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的若干意见"。2001年6月中央六部委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物流工作座谈会。很多省市把发展物流提到了政府议事日程,成立机构,制定规划,加快发展。

再有物流政策法规环境有了初步改善: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始修订、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为物流发展创造条件。如物流企业准入、外资进入、融资贴息等。国家经贸委委托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于2002年7月完成了《我国物流发展政策研究》的研究报告,并以此为重要参考拟定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一政策将很快颁布。地方政府也在制定政策、法规,促进本地区物流发展;如用地政策、投资政策等。

第三是物流基础设施有了较快发展: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如运输线路、港口、机场、各种货运设施等有了很大发展;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储设施等各地都有了一定发展;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如电信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化都有了较快发展。

第四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开始把物流从主业中拨离出来,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如:海尔集团;青啤;小天鹅和中远国际货运在广州合租安泰达物流公司;上海联华。

第五物流企业有了较快发展:由运输、仓储和货代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外运物流、大通空运、中邮物流、中储物流、中集物流等;新兴的专业物流企业,如宝供物流、大田物流、大连锦程物流;国外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DHL等;IT企业开始介入物流,如IBM、快步易杰、杰合伟业等。

第六物流信息化开始起步:不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信息化在行业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七物流技术开发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如真空搬运机、数码化拣货系统、自动识别技术、GPS自动定位系统等。

第八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正在形成:除了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外,注册物流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在中国出现。由国家计委批准,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签署协议,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权威的注册物流与运输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一年来,已培训认证近千人。2003年又再次引进了美国运输与物流学会(AST&L)的注册物流与运输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

虽然这些年我们的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不看到,和发达国家物流相比,我们的物流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物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要求;缺少一个宏观的管理协调机构;还没有形成有利于物流发展和运作的政策法规环境;缺少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需求市场亟待开发;物流企业服务供应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所以相对于国外物流水平而言,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评价是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

1、中国物流发展面临的国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仅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更多数量的流动,同时企业间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中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这一趋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科技进步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来新的产品、新的产业的不断涌现,不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要求加快生产与供应,以及对订单处理的市场快速反应,要求我国物流系统与之适应;随着后工业化时期的到来,工业化、后工业化地区范围扩大,人们的富裕程度提高,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个性化需求加强,大规模"量体裁衣"式生产方式涌现,要求高质量的物流系统为之服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不仅要求节约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要求更好的物流系统实现上述要求和降低物流费用;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为物流管理实现高效全球范围的运作提供了可能性。

2、中国物流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对我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物流发展与之适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中国加入WTO,需要物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求物流与之同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进入农村,大量的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要求物流系统作为支撑;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相应的物流系统为之服务。

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

1、物流需求预测的目的:为确定物流服务供应系统所需能力以及建设规模提供依据,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运作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企业及相应物流作业环节服务企业、物流人才等。

2、物流需求的内容:物流的需求包括物流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两个部分。

物流的数量需求:即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的数量需求,可以以重量指标如吨、TEU等表示,也可以以"物"的流动的价值量表示。对于物流运输基础设施(港站、运输线路等)来说,由于满足按物流的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量,必须满足全社会总的物的流动量的需求,因此,要预测全社会运输需求:如货运量、港口吞吐量等等,以吨和TEU表示;对于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要预测用物流管理技术管理的物资量,以吨和TEU表示。对于仓储设施来说,要预测全社会仓储量;对于物流信息基础设施来说,要预测全社会信息量;对于物流企业供应能力,预测用物流技术管理的物流量,而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供应能力,如运输、仓储等企业,应满足全社会物资流动存储的需求,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换装量、仓储量等等。

物流的质量需求。即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的质量需求,可以以表示物流管理水平的特征和指标表示。如供应链管理的状况等。

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运输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前就有过,但是物流的战略目标以前没有做过。而对物流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就会对物流的战略目标有所不同。

1、战略目标的内涵--对物流的三种提法和三种不同的战略目标:

(1)物流是一个产业,它的目标是如何把产业做大,对社会产生更多的增加值。

(2)物流是一个服务供应系统,它的目标是提供的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全社会物流需求的程度。

(3)物流是一种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它的目标是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状况。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状况。

2、制定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与总体战略目标相适应;要与我国经济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布署相适应;既要考虑跨越式发展,又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3、战略目标的设计:战略目标选择的思路框架,包含三方面状况的影响;物流服务供应系统的状况;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企业及物流作业环节供应商的状况。

物流需求状况、政策法规环境及政府的作用,在三者的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管理状况,最后选择战略目标。

关于战略目标的设计共设计了三个方案:基准目标、高目标(即提前实现)、低目标(即推迟实现)。其中基准目标是:到2010年,在目前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全社会将有较多?quot;物"的流动,按物流的理念和物流管理技术进行管理,物流服务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物流的运作初步和国际接轨,我国的物流费用由目前的16.9%降低至12-13%。到2020年,在2010年已实现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基本上与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水平相衔接,即大部份"物"的流动由较高服务质量的、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物流服务供应系统提供服务。在这种状况下,我国的物流占GDP的比重降为10%-12%左右,有可能接近国际上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

4、战略目标的选择:选择的方法--主要因素分析法;决定发展战略目标因素的分析;物流技术装备因素等。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建设的重点

物流发展战略建设的主要内容:未来20年,实现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物流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物流服务供应系统的发展情况;物流需求的发展情况;政策法规环境及政府作用--引导、扶持、协调、监督的实施情况。

首先要加强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思想为继续加快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要和经济布局相适应、要满足物流需求的通达性、通畅性、快捷性、方便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持续发展。主要建设内容:运输通道的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港口、机场等);物流节点内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各种运输方式的联结设备、换装设备;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物流运作地点的联结设施;城市内配送道路体系。

要加快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加快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经济、运输布局相适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满足物流运作需求。建设的主要内容:物流园区、企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库等物流作业场所的建设。

其次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互联网物流信息服务供应商、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与物流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进程

还需要建设好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指物流的汇集地和物流作业的集中地。它布局的是否正确对保证物流高效、低费用的通畅运作有重要作用。

对于物流节点的分类可按在全国的作用分: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地区性的;按物资流动境内外的特征分:国际性的、国内性的。

对我国各类物流节点的布局建议方案如下:全国性的国际物流节点,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青岛、大连:地区性的国际物流节点包括:营口、烟台、连云港、宁波、温州、厦门、福州、汕头、珠海、湛江、防城。

对于国际性物流汇集不多的以国内物流为主的节点,布局方案为:全国性的国内物流节点包括:沈阳、郑州、武汉、西安、兰州、成都、重庆。

区域性的国内物流节点包括:哈尔滨、长春、太原、石家庄、济南、南京、徐州、杭州、南昌、长沙、南宁、柳州、贵阳、昆明、乌鲁木齐、包头。

还要不断提高认识,扩大物流需求:加快扩大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物流需求、加快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物流需求、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的物流需求、继续研究跨国企业物流需求的变化。提高中国的物流建设,不但要加快物流基础的设建设,还要提高认识,扩大物流的需求。这一点也很重要。

当然也要实现物流企业跨越式发展:物流企业群体建设的目标及内容--根据物流需求的预测和我国物流发展的进程,在5-10年的时间内,力争使我国物流企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即努力建成一个由各种所有制企业组成的、承担国际或国内物流服务的、大中小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配套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先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基本满足我国物流需求的物流企业群体。

加强物流企业群体战略性建设这一占也很重要:加快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建设、加快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建设、鼓励扶持民营物流企业的成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外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加强对物流各作业环节(包装、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服务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包括结构、服务质量、技术装备等。

关于加快物流企业发展的问题,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政府也正在加快物流行业的法规法律体系的建设。

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措施建议

1、全社会要继续提高对发展物流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国家、地区以及企业的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大举措;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2、明确政府在发展物流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要努力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消除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为发展物流创造宽松的运行环境和良好的体制环境。

3、建设有利于物流发展与运作的政策法规环境:市场准入方面:简化市场准入和各种经营权的审批、税收方面:降低税赋,避免重复征税,允许建立统一的利润中心、物流用地方面:明确用地性质,降低土地使用税费、车辆通行管理方面:增加城市货车通行数量,加强车辆的管理,提供运输方便、海关、检验方面:加快通关速度、制定有利于对外合资合作的政策。

4、在投融资上给予扶持:财政贴息、减少建设中的配套费用等。

5、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物流技术标准:各种机械装备、专用工具、设施、托盘、货架、条形码等;物流工作标准:包装、装卸、运输等各类工作标准;物流专业单位标准:核算和统计标准等。

6、加快物流人才的培育:学历教育、职业资质认证培训、在职人员的培训、跟班培训等。

7、加快物流技术装备工业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工业的水平。

上一篇: 地方经济论文 下一篇: 案例分析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