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1: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精细化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精细化学论文

篇(1)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矗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园满地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科及正确答好高考化学试题的必备素质。1995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考查。

可见,要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应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既要抓住题目“题眼”作为思维突破点,又要选点准确,使思路畅通,问题解决显得“敏捷而迅速”。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深刻性的另一方面,也可在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体现出来,高考第二大题单项与多项选择混和,其目的是增加试题难度,降低随机猜测得分率。而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等因素影响,往往对概念理解不透,记忆不深或仅凭印象进行机械推理,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不细致,不深入,或产生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少选,漏眩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经常有意识地漏选选项,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复杂的比较隐蔽的或带假象的选项时,能去伪存真,正确选择,以达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之目的。

二、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令人无懈可击。解题时,运用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奇妙效果。

三、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高考试题大多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只有善于应变,触类旁通,方能越关夺隘,攻克难题。所谓难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迁移试题,另一类是计算题。它们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的其它品质高度发展的结果,它表现在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维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渐进,而是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以最诀的速度攻克未知。高考化学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全面扎实地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取头脑中贮存的有关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不少考生答题时感到时间紧,不能答完卷,乃因解题速度慢之故。

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加快对信息的吸收、筛选和运用。例如,高考题第27题,内容繁杂,解题时应首先理顺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每一步推理均要紧紧抓住反应过程中消耗和剩余的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则产生现象的原因不点自明,反应的方程式也能轻而易举地写出。

巧用守恒(如质量守恒、体积守恒、浓度守恒、电荷守恒等)出奇制胜,是提高解题速度的重要捷径。

例如高考试题第17题据电量守垣,第18题巧用得失电子数相等,第24题利用质量守恒,第25题巧用浓度守恒。计算题第30题也可以质量守恒关系为基础进行计算,守恒关系的灵活运用也可使解题速度加快。

为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日常教学中必须定时定量训练,并鼓励学生解题时敢于打破常规,锐意创新,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对思路闭塞的学生积极引导,帮助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五、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创造才能在竞争中生存,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当今时代最为重要、最可贵的一种品质。1995年高考化学试题充分注意了这一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可以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它不“超纲”,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在复习教学中,不能丢开书本,花大精力,耗费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既浪费了精力,又增加了学生负担。重在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现场自学”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

易受传统解题方法的约束,不能接受那些违反“常规”的解题捷径,也是缺乏思维独创性的表现。计算题教学中若把计算为主,推理为辅,转化为推理为主,计算为辅,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高考题第36题的各种巧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思维功能高效率的基础是思维结构的高度完善,促进学生形成最佳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创造。而善于构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各种类型的题目、解法均有繁简之别。许多学生满足于做出来,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面作深入探讨、致使解题速度缓慢,这是广大考生的弱点,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在解题中多留神各种解法,多启发诱导,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捷明快的解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如果照本宣科,照析例题,硬套公式,题愈做愈死,越学越怕,思路越走越窄。故此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

篇(2)

    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财政科学化管理是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管理财政资金,使公共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配置。

    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管理财政资金,并建立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绩效评价,财政监督检查。

    二、县级财政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财政尤其是财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收入总量轻收入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度攀升,纵向看确实来之不易,令人欣慰,但收入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是税收收入中中央税所占比重较大,地方新增可用财力较少,另一方面是非税收入(尤其是行政收费)占收入比重较大。

    (二)对支出期望值高对收入关注度低。由于收入总量逐年增长,有些部门、乡镇以及少数财政干部,或多或少地认为财政收入盘子大,多支出没有关系,存在着浪费现象,至于收入那就是收入征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财政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且预算追加频繁,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专项资金切块管理较多,财政部门往往牵制于相关业务部门,财政性资金使用不够规范。

    三、县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一是在编制形式上,把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所有收支预算编在一本预算中,由财政统一审核和批复。二是在编制内容上,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改变过去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做法,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三是在编制方法上,实行“零基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专项支出实行项目管理。以各部门人员配备、履行的职责和发展目标等因素为依据,结合财力情况,分轻重缓急,测算安排各部门预算。四是在预算编制程序上,实行“二上二下”,即由财政局提出年度预算控制数下达各单位,各单位申报预算,预算科审核后提出建议,经局长办公会审核后,下发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各单位正式编列预算报财政局,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由市财政局向各部门批复下达预算,并向社会公开预算情况。

    (二)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

    预算经一经批准下达后,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下达资金,不能随意调整预算收支,做到无预算不拨款,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

篇(3)

为社会所强烈关注的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最后以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其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而告一段落。①针对此事,教育部部长周济痛心疾首地说:“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②为此,教育部还首次专门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虽然发生在医药学研究领域,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显露出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问题的严重性。换句话说,对任何学科研究领域来说,学术规范问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问题。

就新闻学研究领域而言,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但迄今却一直没有成熟的解决办法,致使其成为愈演愈烈的棘手难题。

目前,新闻界对涉及新闻学学术规范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新闻学研究是否需要学术规范、新闻传播学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学术规范体系等尚存在争论,本文拟对这些问题阐述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对于新闻学研究是否需要学术规范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其实,这一争论的焦点根源于对学术研究是否有规范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学术规范“是通过专业认可的‘入场券’”,即“一套‘做活’的规矩,而且必须与学术界当下的认可结合”。另一种观点认为,“‘规范’虽则对建立学术秩序、发展常规研究有意义;但毕竟是一种束缚(尽管是必要的束缚),故成熟的学者往往部分逾越‘规范’。”③

面临整个学界的质疑和争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对于规范是否有存在必要的争论。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对“规范”的最朴素的表达。尽管在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不足以成为使学术研究抛弃规范的理由,新闻学学术规范的存在是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的。

首先,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理论依据是规范论。

关于规范与自由的关系,历史上有过很多论述。托克维尔在探讨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时,曾说过“既要自由也要法律”。他认为得到前者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于后者,“自由和顺从并不互相抵触;正相反,自由包括对自己所立法律的服从。”?④这里托克维尔所指的“法律”更多地是具有与“自由”相对的“规范”的含义。涂尔干也说过,“正因为规范可以教会我们约束和控制我们自己,所以规范也是解放和自由的工具。”⑤这些论述都认为“规范”是“自由”的基础,二者不是绝然对立的。

正在此基础之上,规范论得以发展起来,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规范、规则以及制度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有人提出规范“是调控人们行为的、由某种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来支持的、具有不同程度之普适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⑥也有人提出:“规范是集体共有的行为准则。”⑦这些定义其实都设定了一个前提,即规范是社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对于新闻学研究来说,学术规范同样是必需的,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通过合理的框架设定和制度体系来保证新闻学研究在“轨道”内进行的规范,看似是具有限制性的规范,但却是学术对话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新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其次,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现实依据是学术失范现象的客观存在。

目前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同其他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一样,也还存在不少失范现象,如重复发表、抄袭剽窃、忽视学术积累、缺乏学术批评、引文及注释失范、学术评价标准不一,以及低水平重复和“泡沫化”倾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制约了新闻学研究的深化,同时也大大损害了新闻学的学术声誉,影响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

例如,“新闻无学论”的产生和影响的扩大与新闻学研究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屡有发生就有很大关系。由于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不强,导致新闻学论文的独创性较低、书籍内容重复较多,所以尽管近些年新闻传播学科已被列为一级学科,曾经甚嚣尘上的“新闻无学论”的影响也已大幅减弱,但是“新闻无学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不但许多新闻从业者不大认可新闻有学,就连一些新闻领域的研究者也对新闻学的学术性产生怀疑,更不用说其他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新闻传播学科的科学性表示质疑了。

正因为如此,阐释新闻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学术规范,以及探求新闻学实现学术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路径与策略,应当是当前的一个急需破题的工作。

二、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其中包括一些认识上的障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新闻学学术失范研究取代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统观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成果,有相当部分是对学术失范现象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要继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但是,究竟何为学术规范?新闻学学术规范的内容是什么?学术规范的保障机制何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反而没有得到回答。或者说,新闻学学术失范首先要有“范”可“失”,然而,目前的研究却避开这个较难回答的问题,直接进入对学术失范的研究,这在研究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第二,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缺乏宏观视野,陷入细节研究。新闻学学术规范并非只是那些简单的“规定”、“规则”、“条例”,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但是对这一点,现有的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并未体现出来。其实,新闻学学术失范中的一些问题的确可以通过操作层面的规范进行约束,例如“抄袭剽窃”、“注释规范”、“一稿多投”等,然而,有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是通过某个环节的细节研究就可以解决的,因为新闻学学术规范不仅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有理念、道德、结构、保障等各层面的问题,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研究,而不仅仅是对技术操作细节的研究。同时,也需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缺乏宏观视野,使得研究者的思维产生了某种惯性,即将学术规范研究局囿于表面的技术研究,甚至仅仅将学术规范看作是对学术论文的格式规定。

第三,缺乏将英美学术规范研究经验与我国现实状况的有机结合。英美的学术活动被加以规范的历史比较长,其所积累的经验可以给我国的学术规范研究提供借鉴,但是有的研究一味地以英美学术规范为标准,却不考虑我国政治、经济现实以及学术活动的现状,因此,基于此探讨我国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往往缺乏实用性,难以实际应用。所以,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需要以西方为参照,同时也要以我国学术界的现实为基础。

第四,缺少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特有问题的针对性。美国哲学科学家库恩说过,如果你得出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门科学就不能发展了,因此就不能叫做科学了。⑧同理,新闻学研究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色之处,这也决定了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不能仅仅取得与人文社会其他学科的共通点,而且需要着眼于新闻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能对改善学术规范现状有所作用。

上述四个问题是当前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不得不正视的,需要我们调整研究思路,能够从固有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

三、建立结构严密的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开展学术规范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学取得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这其中,建立结构严密的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是破题之道,也是促进新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要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为基础,建立新闻学学术规范结构严密的体系。新闻学科只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在学术规范上具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问题,许多学术失范的现象也并非新闻学所独有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借鉴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可以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提供捷径。

同时,目前,我国关于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和肤浅,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对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的研究非常欠缺,而这些恰是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体现学科特点。新闻学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相应地,在学术规范研究上也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中的针对性应该更强一些。例如,“一稿多投”的问题在新闻学研究领域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一稿多投”毫无疑问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但是,由于新闻学是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研究领域,而不少论文都是用新闻理论来分析即时发生的新闻报道事件的,这些论文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具有时效性的,而现在期刊普遍的审稿期都在两个月以上,所以,一些作者不得已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来保证论文可以更快地刊出。这种做法虽然是有违学术道德的,但是就新闻学领域而言,这种现象的发生却是充满无奈的,因此,在“一稿多投”问题的讨论上,新闻学学术规范应当体现出自身学科的特点,寻找更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体现学科特点,建立适合新闻学研究现实的学术规范体系。

总之,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现状迫切要求在理论研究上能够有所突破,不断深入,能够透彻地研究学术规范体系的内容与机制,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体系,并且通过完善的学术规范管理和保障制度,提高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提升新闻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以促进新闻学学科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为了对新闻学学术规范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将“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一个重大课题立项,本文就是该课题项目研究最初的成果之一。今后,课题组将就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系统和规范的研究,也期望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予以关注和积极投入,共同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出力献策。

[注释]

1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3月16日。

2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3月16日。

3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提炼自学术界对学术规范的讨论。参见邓正来主编:《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269-279页。

4[美]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82页。

篇(4)

随着与河北医科大学非隶属附属关系的建立,我院临床医生教学意识和技能也在逐年提高,虽然每学年开学前各教研室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和师资培训,但无论是理论授课,还是见习带教,仍然存在对教学大纲理解程度和教材内容取舍不一,实践教学时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遴选和指导比较随意,见习带教教师每学年都由低年资主治医师轮流担任,造成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再提高的问题。因此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细分教学管理单元,加强临床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院的教学工作重点。我院2011年以内科教研室为主开始研究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建立,逐渐形成教师易于掌握使用的教学素材型模块,2012年开始采用并鼓励教师使用,并在使用中进一步完善。

2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设计管理

2.1运用临床案例教学法(TBL),根据内科学教材和课程、见(实)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搜集、筛选、整理内科学各三级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并按系统归类形成“案例模块”。

2.2运用问题教学法(PBL),对临床诊治过程分阶段编排并提出临床问题,编写“问题模块”。

2.3编写教师在撰写教案过程中,引导、补充、评价和总结应遵循的标准,形成“指导模块”。

2.4编写实践考核方案、教学评价体系。

2.5利用网页制作软件逐个生成上述模块的网页课件,其内容包括:典型病例分析、理论课教学讲义、问题解答、考试考核等单元。

2.6将网页课件按照疾病系统分类组合成内科学临床教学资料库,生成本地网站。

2.7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与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在临床教学中动态实时调用病历资料,提高教学质量。

2.8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网页课件教授,由教师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在设计过程中,探寻精细化管理模式与内科学教学管理的关系,对临床案例教学法(TBL)和问题教学法(PBL)与规范临床教学过程和完善实践考核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入选典型案(病)例的标准以及问题模块、指导模块、考核方案和教学评估的方法学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3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评估与教学质量管理

3.1学生考核管理

见习阶段的结课考试试卷,基础知识客观题占70%,病例分析为主的主观题占30%;实习阶段的出科考核,问诊查体病历书写占50%,诊疗操作占10%,理论考核(以病例分析选择题为主)占30%,思想表现和出勤占10%。考试结束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对考核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采集病史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程度等方面的自评结果形成考试总结。

3.2师资培训与备课管理

每学年对新担任内科学见习、实习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相关职责制度规范、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各模块的使用、网页课件制作教案讲义的方法等。由内科教研室组织培训并考核,通过后方能担任本学年带教任务。为了避免受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个人临床经验、诊治水平和表述能力不同的影响,内科教研室要求各三级专业学科授课前要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行总体和单元备课,法和学法。

篇(5)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能仅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系统来传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除了教授英语的基础知识,还应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来传授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语言的这种文化载体特征决定了英语学习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所学语言的文化。在教学中,即将所学教材内容包括句子、语篇、日常交际方式与文化背景知识综合地导入。

一、英语学习者所学文化背景知识的表现

学习者学习英语时,经常说出一些使英美国家的人难以理解的中国式英语,这是因为他们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套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则。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用汉语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是不正确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遇到的实例,可以体现出他们需要注意英语背景知识。

1.衣食住行。

快餐店在英语国家极为普遍,走到哪都会看到超级市场、火车站、娱乐场所、商业区、大学校园,在快餐店一般不必付小费,衣着趋向简单随便。但在许多场合有规矩可循,在正式的场合要求穿戴白领结的夜礼服,一般是在正式的舞会或特殊的宴会。付小费的风气在英语国家服务行业很流行。美国人喜欢庭院售物,每隔几年要处理一次家中多余的物品,为了方便买主,主人都用标签注明物品的价钱。

2.社交往来。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很大,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用“大哥”、“大妈”、“大爷”之类。这些称呼不适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他们通常在问候时问及天气,有时只需通过点头微笑或挥手致意等面部表情或体态动作。就称赞的内容来说,话题很多,包括人的才智、表现、技能、仪表、装饰、家具等。英语国家中,客人一提出告别便马上离开显得唐突,如是宴请活动,客人吃完饭后马上告别更是不礼貌的。

3.非语言交际。

比如女士优先;外国人礼貌式的亲吻或拥抱;英语国家的人常用扬头动作招呼人过来;他们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围观”会使他们感到反感;在中英交往中,他们感到很不习惯中国人往往采取沉默态度;有戴戒指的习俗,等等。另外,中国人到英语国家后,总是感到人员稀少、地域空广,而他们在我国会感到住宅拥挤,他们非常注重领地观念,维护自己的隐私。

4.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他们把“龙”视为罪恶的象征,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在西方文化中,“狮子”(lion)被尊为百兽之王,“猫头鹰”(owl)却是表示智慧的鸟;在欧洲,“蝙蝠”(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与罪恶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肥胖”(fat,stout),在我国,人们认为是富态、发福,但在西方,人们认为肥胖是不可取的,所以,肥胖作为形容词在英语中含有明显的贬义,在交往中应注意避免。

5.文学典故。

例如: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来源于《圣经》,是令人向往的乐土;阿基利斯脚肿(Achilles’heel)来源于希腊神话,指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致命弱点;希腊神话中有希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大力无比的英雄形象;戈尔迪结(Gordian knot)也是希腊传说,在英语中是棘手问题的意思;扑剑而亡(to fall on one’s sword)来源于罗马,古罗马人尚武,一旦斗争失败,很多人就触剑而死,现在比喻某人在灾难来临之时,勇于承担全部责任的意思;在希腊语中,尤利卡(Eureka)一词表示与创造发明者有关的事物,现在西方人仍喜欢使用此词;挪亚方舟(Noah’s ark)故事源于《圣经・旧约全书》,现在指避难所。当在教学中遇到这些典故,教师应该查阅资料,丰富授课内容,在讲解时有必要告诉学生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学“活”,而不是死记硬背。

以上几点是在英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够以一定的方式传达西方文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章。

二、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教、学双向交流的每一个步骤,精心设计活动,这样,教师就会对班级的情况一目了然,对学生的差异心中也会有数。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计划一堂课应该进行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

教师本人应注重提高个人的西方文化知识的素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素养;要把教学活动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有机地相结合;以及要更新拓宽知识体系,扩展教学视野,扩充信息储存量,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必须掌握所教课程的相关知识,及时洞悉新信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文化背景知识分门别类,围绕教学核心内容授课。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几大类。衣食住行方面,包括:用餐、租房、吃饭礼仪、交通、学校、衣着、购物等;社会交际方面,包括:问候、介绍、致谢、宴请、送礼、约会、告别、交友等;节日庆祝方面、有文化内涵的词汇、非语言交际方面等也可以给学生作总结,使学生在习得背景知识时具有目的性。

3.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与共有知识的互动。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学生需要重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借助共有知识的帮助,而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可以通过母语的积极介入发挥作用。当最初见到一个句子时,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工具书、翻阅有关参考资料等,背景知识的习得是学生所接触课本时必然碰到且必须掌握的知识,这就要培养学生有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能够借助已有的英语知识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

4.教师在授课时应寓教于乐。

学习英语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英语,而在我国学习英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英语氛围,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加强记忆。我们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几人对话、歌舞表演、英语竞赛、看英语录像、猜词句游戏、模仿名人演讲、学习西方成语、谚语、文学典故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气氛,使学生能够感到他们的确处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之中,能够尽量在此环境中用英文进行思考、学习。营造文化背景知识氛围包括外部氛围和活动内的语言氛围两方面。外部氛围包括在教室内外张贴英美学生的照片、外国风景画,经常放英文歌曲,常让学生观看外国人生活及活动的影碟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学生与本校学生进行联欢。活动内的语言氛围,包括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可以让他们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确实”在扮演外国学生;在安排英语活动时,充分考虑英国、美国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更多地、大胆地、流利地使用英语。

5.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

激发兴趣有助于培养良好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学英语时,大多数学生出于新鲜好奇,对这门课颇感兴趣,愿意了解很多国外的新鲜事物,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幻灯、多媒体、实物、影片等作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教唱英语歌曲、讲解西方文学典故的小故事,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使学生觉得英语不是完全靠死记硬背,则教学效果显著。

东西方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使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学会用英语来思考问题,把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有效结合,互相联系、彼此促进,以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综上所述,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为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观念等,把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与自身文化中的相应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李建夫.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的互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篇(6)

从教育部列的招生计划来看,独立学院招生计划实行单列,各省分数线由招生部门统一划定,考生的志愿也是统一填报,独立学院大多数在本科第三批次进行招生录取,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的平均分数是远低于一本、二本的学生,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还是相对较弱的,同时这些学生在求知的欲望和进取精神方面也存在不足。当然,在独立学院也存在部分学生因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被其录取,这些学生也有一定基础、学习目标和自身规划明确、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强、同时也有很好的上进心。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各方面分化明显,学生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就很难全方位的覆盖。同时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1.2从独立学院学生自身来看,多数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

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的就是学生管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据笔者近三年对本地区两所独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近5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仅有大概的想法,约3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盲目地随大流,约15%的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且在大学期间会注重锻炼自己。所以,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自身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上缺乏思考,这些势必影响独立学院在学生管理、教学质量和就业等方面工作。

1.3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来看,其岗位流动性大且人员不稳定

目前,从独立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及其所招聘的人员来看,大部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其中包括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从整体上来看,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且管理经验相对缺乏,专业性不强,在必要的管理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同时与公办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管理模式及教育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辅导员工作具有特殊性,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要求高且意外事件多,使得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和广度大大增加。更有一些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对这一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再加上独立学院在其人事聘用制度等方面较之公办院校,其更缺乏足够的动力与吸引力,以上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学生工作队伍流动性大且不稳定,从而造成独立学院在学生工作开展方面缺乏有效性和连续性。另外,辅导员队伍较薄弱,专职辅导员较少,兼职多,且流动大,不少辅导员中途流动到别的岗位上去了,能够带满一届学生的辅导员较少,这样的变动学生不适应,辅导员也难于掌握学生思想情况,在总结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上就更无从谈起了。

2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独立学院目前在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方面,最主要就是强化对学生的个体化服务、全过程管理及全员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其中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辅导员要做到管理育人、行政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注重发挥独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并发挥积极作用,要切实做到在教职工的教育视野里注意每一位学生,加强家校互动和学生们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重视引导和教育,确保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方位与深层次的教育和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创新为保障,构建多方位的交流平台,牢记职责和使命,使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更加规范、合理、职责明确,为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管理方式。

2.1强化学生个体化服务意识

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因素的制约,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就应该针对每一位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管理策略,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辅导员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份详细的档案记录,包括学习情况、日常行为规范、谈话记录、心得体会等等,真正做到熟悉每一位学生面孔、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掌握每一位学生思想动态、了解每一位学生情况,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的个体化服务,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努力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参与育人过程

从目前来看,独立学院在管理上更加注重务实、高效和创新,其学生工作管理的成效更需要全体教职工智慧和力量的发挥。管理人员、教师及辅导员都是经常与学生接触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时候,我们的教职工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和涵养,会使学生们在对事物的认识、情感的认知以及个人言行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中来,对学生的需求非常明确,真正做到以每一位学生为中心,努力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整个育人的过程,进而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真正为我们的学生在全面发展和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切实为之提供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空间。全员育人首先是构建“五位一体”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行政人员、专职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五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育人模式。比如说在学风建设方面,课堂教学的管控,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就可以与辅导员加强沟通和联系;辅导员严抓学生出勤,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做到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务、学工加强检查、协调和促进各院系教学秩序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各系成立学生学风检查小组,主动引导学生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由学生进行组织自查自纠。查出问题的学生,辅导员与家长保持信息畅通,达到家校互动的效果。实践证明,“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抓学风建设、教学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真正立体式、全方位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3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保证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方面。独立学院在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方面要做出实效,就必须要制定出适合自身学生特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比如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制度、进课堂听课制度、进学生宿舍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学生干部例会制度、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等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辅导员和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会得到增强,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刚进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要从刚进校的第一堂课开始就杜绝旷课、迟到、夜不归宿等现象,同时要在新生中推行早晚自习制度,并要求辅导员每天到教室进行监督和管理,坚决阻止不良习惯的形成和蔓延。

篇(7)

记得有人曾说过:小学段不能太功利,要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们提出了未来几年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愿景,即让全区小学生览海量群书、写一手好字、练一副口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管理和评价上做了积极探讨。通过过程中到校抽查、纳入年终督导评价、期末监测适当体现等,让这些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我们小学生主动阅读经典已不成问题;在书法教育上,所有学校都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起色,校校都开展了习字一刻钟、我是书法小明星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逐步养成了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为人人拥有一手好字打下了基础。在学生口才培养上,各学校启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接受训练,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我们也有信心让更多的学生在我们的精细化管理中得到实惠、脱颖而出。

二、特色—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特色,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现在又发展到了人精我特。谈到特色,我们还应该想到另一个词———人本化管理。对于人本化管理,百度词库中的解释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员工的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为己任,从而达到最佳经营效果的管理方式。我想这同样适用于我们教育。

篇(8)

二、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再造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

学校财务虽然有很多制度,但不够细,难于实施,也没有相应明确的工作流程。为了使财务制度容易实施,对学校财务制度进行重新再造,主要是制订实施细则及明确工作流程。每条制度都配工作流程,有的制度配一个工作流程,有的制度配多个工作流程。

(二)建立100个经济控制点

根据学校经济业务和管理的特点,将学校的费用支出分成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项目支出和其他支出四大经济控制点,每一大类经济控制点又分成若干小项的经济控制点,共建立100个经济控制点。这100个经济控制点落实到学校各主管副校长及其管辖各部门上,也就是说学校每一个主管副校长及各部门均按这100个经济控制点来进行控制费用开支。

(三)实行部门预算

实行部门预算,主要是为了将100个经济控制点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让每一个部门负责人参与学校的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使学校财务管理公开化、民主化,树立节约意识。主要做法是将100个经济控制点列入预算中,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各部门根据学年度本部门工作计划等情况,预计本学年度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编制。编好后上交财务部,由财务部汇总,财务部根据学校资金情况、费用支出的轻重缓急,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然后召开预算编制说明会议,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编制的预算和预算建议方案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辩论说明。学校领导听取辩论说明后再根据学校收入情况平衡各部门预算,交教代会通过后下达预算指标。财务部按部门预算严格控制支出,无预算、超预算不开支。

(四)成立预算委员会

成立预算委员会,主要是强化我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和财务决策参谋,更好地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预算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校预算的审议和修改。学校部门多,每个部门都按100个经济控制点来编制预算并以此控制支出,财务人员由于没有参与其业务开展,难免无法全面了解其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预算委员会来审议,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的监督作用,使预算编制更合理、更科学。预算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代表和教职工代表组成。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审议预算。年度预算至少每年召开一次,月份预算每月召开一次。

(五)建立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

为了更好地落实部门预算,使各部门做到支出心中有数,防止超支,建立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一是制定《部门预算实施办法》,对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和超预算支出的执行做出了规定,特别是对超预算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要求超预算的支出由部门填写《追加预算审批表》,交财务部汇总,由校长会议研究批准后方可执行;二是制定《控制点财务控制和分析制度》,对部门的各项支出编制《部门支出预警分析表》,按月发送给各部门负责人及其主管副校长,使各部门负责人及其主管副校长对支出进行有效控制。

三、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一)学校财务管理流程化和科学化

通过再造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扫除了财务管理盲区,并将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上墙张贴和挂网供教职工学习,使每一个教职工都清楚报账的流程,任何财务人员在财务的任何岗位都明白该岗位的工作方法及流程,使得财务管理清晰化和科学化。

(二)预算编制和控制更加精细化

将学校收支大项目,通过预算分解细化指标,并落实到学校各主管副校长及其管辖各部门上,通过明细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控制点,使预算编制和控制更加精细化,更具操作性。

(三)预算编制和支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费用开支降低效果明显

实行部门预算,不仅让部门负责人参与学校的财务管理,树立节约意识,同时也使预算编制和支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通过层层控制预算,费用开支浪费现象大大降低,有效降低成本。

(四)财务管理更加民主化、公开化

学校成立了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财务管理,对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和财务决策起到参谋作用,使财务管理更加民主化、公开化。

篇(9)

一、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一直片面强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将绝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误认为掌握这一形式便可在交际中得心应手,结果忽略了作为语言载体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外语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外语”等现象。究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度深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为适应冷战需要,苏联政府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严格的控制。结果严重扭曲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使我国外语学习和相关文化教学严重脱离。随后,“”“否定一切”的主张彻底排除了外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导致了外语教学的大倒退。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等级考试等指挥棒的影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应试色彩越来越浓。这使得各高校的外语教学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中,片面地强调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考试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虽能顺利通过外语等级考试,能够造出并讲出许多符合语法和规则的句子来,但是缺乏在特定场合下适当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时甚至运用本民族文化的言语交际标准来套用外语以致闹出笑话,导致交际失误。

3.教学主体自身的因素。

总体来说,我国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作为外语语言学习的主体,对于文化背景学习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缺乏相关实践性训练,导致教学过程中有失偏颇。

二、文化背景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必要性

1.是由语言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文化具有多义性。广义的文化是指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概况,以及社会背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社会意识形态等。因此,外语学习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只有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才能熟悉掌握并恰当运用外语。

2.是由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所决定的。

语言与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包含并影响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善,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正如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所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3.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契机,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既懂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优秀人才有巨大需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国界和跨文化的交流。为了保证国际交流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传授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国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说、风土人情和社会风尚等,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文化背景导入外语教学的途径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而且随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透彻,从而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达到能够运用外语准确、熟练地进行交流的教学目标。以韩国语学习为例,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将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到韩国语教学中。

1.把握词汇、习语的文化内涵。

举例来说,在韩文学习之初,讲授韩文字母及发音时,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 ”的创制时间、原理、过程,以及创制韩文之前韩国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韩国文字的理解。再如:“ ”,直译为“喝了海带汤”,而在韩国社会生活中这句话用来表示职场退步或者考试失败。

2.注意文化差异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内容涉及韩国文化现象时,应即时投影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例如:韩国语词汇“(我们)”,韩国人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使用“ ”这个词,像“ (我们公司)”、“(我们国家)”,这些词汇在中国也比较常用,但像“(我们妈妈)”、“ (我们妻子)”可能就令人费解了。这时应借此引申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韩国人之所以喜欢用“ (我们)”,是因为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韩语中的这种“无我意识”。再如:汉语有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而在韩国语中则说“ 。(说老虎,老虎就到)”,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差异。

3.重视文化因素的分类。

根据韩国语教学的内容与需要,可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如下分类。

(1)韩国文化象征:韩国文字,太极旗,韩服,泡菜,烤肉,佛国寺,石窟庵,跆拳道,高丽人参,宗庙祭礼乐,等等。

(2)语言文字类:韩国文字,敬语系统,俗语习语,以及《三国史记》、《三国遗事》、《朝鲜王朝实录》等古典史籍。

(3)精神宗教类:儒家文化,家族文化,以及佛国寺,海印寺,梵鱼寺,明洞圣堂,天道教会馆等宗教建筑。

(4)生活节日类:衣食住行,冠婚丧祭,尤茨,跆拳道,摔跤,跳板,拔河,假面舞等传统游戏。

(5)科技、教育、艺术类:日晷,瞻星台,测雨计,现代科技;陶山书院,屏山书院,绍修书院,成均馆,高丽大学,延世大学;音乐,体育,美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等。

(6)文化遗产类:佛国寺,石窟庵,昌德宫,景福宫,瞻星台,圣德大王新钟等历史文化遗产;世宗文化会馆,艺术殿堂,现代美术馆,国立中央博物馆,世界杯赛场,乐天世界,63大厦,EXPO科学公园,奥运会赛场等现代文化遗产。

(7)著名人物类:世宗大王,李舜臣将军,李,申师任堂,李珥,丁若镛,金兴道,等等。

4.结合教材,引申相关文化知识。

在韩国语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效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化教育。如:结合日常用语向学生讲授韩国的日常礼节等;结合课文内容,投影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如饮食文化,节日风俗,传统艺术,传统游戏,影视艺术,等等。

四、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外语学习不应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还应拓宽视野,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营造外语学习文化氛围,从而启迪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恰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邱德伟.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许闽安.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福建轻纺,2003.8.

[3]张优.韩国文化对韩语话语规则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钟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篇(10)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大学生就业指导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思想,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关注的视角逐渐从职业转向人本身、从强调指导转向强调自我发展、从择业指导转向职业生涯规划,实质是通过促进个人的发展为其就业和今后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符合教育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和价值。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研究,导致大多数人认为就业指导就是毕业前的指导,就是帮助学生找工作,一味地追求就业率,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节。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及研究的深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应逐步向职业生涯规划过渡已经取得一定共识,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知识教育与人的社会化的整合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的日益丰富和不断拓展注定要有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而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不仅适应了这种需要更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网络以其快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创造了人才市场新的运作模式,网上求职和招聘正在成为个人择业的重要途径。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则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起全国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职业巾介机构各自的功能定位,发挥宏观调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作用。第二,利用网络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满足大学生就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发挥网络的交互性优势,为大学生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个性化辅导与咨询等。第三,网络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员数量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可以极大地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内容和功能,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第四,随着“全球择业和招聘”时代的到来,我国就业市场也必将面临国际化的挑战,要想有效获取全球就业市场的资源,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网络化也是题中之义。

二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现状综述

近年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纷纷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站,有关行业部门和一些社会人才服务机构也建有包含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内容的网站,就业信息网络正逐渐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但从内容和功能上看,多数仍局限于就业政策、传递就业信息、进行网上招聘及办理相关手续,而在就业环境预测、社会职业状况、信息服务系统、职业性向测评和网上咨询辅导等方面提供深层次服务的作用还不太显著,技术的完善和信息网络的建设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总体而言,国外整个就业市场依靠网络信息的程度较高,但做法、特色各异。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互联网就业政策和就业趋势预测,为大学生的择业和应聘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一般都配备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洽谈室,学生可以通过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查询系统和网络平台,随时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也可以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雇主。加拿大政府开发并设立的就业指导网面向学校低价出售使用权,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门从事网络技术和开发的人员,不仅为本校的毕业生提供自主开发的信息服务,而且与政府和职业服务机构设立专业网站连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学生可以获得包括招聘信息、各种职业对受教育年限要求和报酬的统计资料及各种行业职业在社会的需求状况、社会职业从业人员对本人职业的客观评价等在内的就业信息。此外,网站还为个人提供了解就业倾向的自评软件,为求职者进行自我分析提供方便。德国高校的主要做法是在互联网上提供下载课程或专业书籍来为学生提供各类培训。

日本是较早实践“生涯教育”的国家,采取的是一种以就业信息为中心内容的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网络化体现为各大学都建有自己的就业网站,并能实现与其它相关网站的超链接,就业资料室配备有电脑供学生上网查询,信息内容丰富、翔实,个性心理测试、就业综合考试、就职讲座、就业咨询及企业用人资料(按地区、行业和年份分类整理)。因此,在日本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是通过网上求职成功的。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知识和能力,获取就业情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把握就业主动权。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1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

通过网络传递就业信息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最显著的特点和最重要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就业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眼下大学生就业所需信息不足及渠道不畅的缺陷,也减少了人为的“信息壁垒”,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就业成本。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就业信息存在着一种狭义的理解,即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产生这种误解与就业指导单纯追求“就业率”的功利化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受制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和载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就业信息实际上指的是与个人职业生活有关的知识或资料,既包括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的社会职业状况方面情况的资料,也包括反映特定职业的性质、任务、要求、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包括与职业资格有关的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信息等等。因此,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就业信息的全面把握和正确应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良莠不齐、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大学生求职成功率不高甚至有被欺诈的可能。

在保证所提供的就业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作为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者从专业上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就业信息的作用和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与整理,为大学生准确、有效地利用各类信息提供便利。比如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社会职业状况等信息对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学生的择业导向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就业观念仍存在一砦误区,需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调整预期,合理地选择就业信息。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是对某种社会职业甚至具体岗位的需求,能使大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社会对该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能使他们更准确地认识自身与职业能力以及其他相关能力的差距,通过对用人信息的收集、梳理与,能够为大学生求职应聘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职业倾向测评与决策、职业资格培训和咨询等信息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为其合理地选择职业、做好职业准备与适应以及调适求职过程中的心理、情绪提供服务。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选择和应用所需就业信息的能力。这是因为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就业信息是不同的,而且每一个学生对所获得的就业信息的应用能力也不一样。在大学生人数迅速递增和就业指导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下,网络化的就业指导将选择和应用就业信息的主动权交给了大学生本人,即使经过科学、系统的整理和分类,也仍然存在信息量大且繁杂的问题,客观上就要求大学生具备根据自己的需要适时选择和应用网上信息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分析社会职业状况及其需求方面信息的能力,使之将所学的知识与市场的需求有一个直观的结合,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方向,科学地预测该职业在社会经济所处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某类职业的潜力和不足。要培养学生利用职业倾向测评、职业说明书等信息的能力,使之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目标和能力,客观地评估自己与该职业所需能力素质之间的差距,科学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并付诸行动。

2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着眼于大学生成为职业人前后的整个过程,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职业指导、信息指导、咨询指导、技巧指导四个方面,它们在信息化进程中都应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职业指导除了就业相关政策、就业趋势预测、社会职业状况、职业道德等宏观上的指导外,还需加强对某类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意义及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晋升机会、就业难易程度、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微观上的指导,甚至要能够实现就每一个人的职业兴趣测定与调查、个性心理品质与职业适应程度来进行个性化的生涯规划与咨询辅导。技巧指导包括面试面谈要领和技巧,求职函的撰写和回复,个人表格及有关资料的填写、整理与使用,仪容、礼貌、服饰、应对,就业后的心理调适等。

另外,信息化不仅表现在内容全面上,关键还在于方式上有很大创新。由于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牛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和需求不同,这就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设计。与之相适应,其在网络上的载体和方式也会互有差异。职业指导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客观地反映现实状况即可,因此要求的是信息及其分析准确、及时、有效。就职业测评而言,量表的选择和使用应尽量科学,其结果对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测评、能力素质评估、职业目标设定、生涯规划设计起着导引作用,通过网络技术不仅要实现每个人的测评记录在案,而且要与其后续的网上就业咨询、求职技巧辅导、心理情绪调适等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与课堂面授、面对面咨询相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化可以提供各类授课软件的下载和在线学习,能够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就业知识的需要,解决了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与现行教学体系在授课时间、专业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冲突,通过多媒体演示、网上招聘面试等方式也可以简化学习与求职过程,既省时又省力。

3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

上一篇: 国际贸易环境论文 下一篇: 英语金融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