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1: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学学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药学学历论文

篇(1)

1.2“补气补血”的物质基础[34]气血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气血本质至今尚未被科学揭示。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模型系统,研发了相关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基于ADME虚拟筛选,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学建模,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气血的本质,阐明了人参等补气中药、当归等补血中药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思路如图3所示。研究结果主要有:1)发现了人参、甘草、黄芪、西洋参、党参、山药、太子参和白术等与补气有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异甘草素、党参苷I、罂粟碱、麦角固醇、白术内酯II等。同时,分析了与补血有关的当归,白芍,陈皮,地黄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白芍苷、阿魏酸和地黄苷A。2)建立了补气补血分子预测模型,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如下:D=0662×MlogP-0156×Mor27m+0982×VEA1-0046×H-046-0966×HATSOe-4644Ntr=908,Nte=302,Qcv=833%,Qex=822%,SEqi=825%,SPqi=157%,SEblood=843%,SPblood=175%其中,Ntr和Nte分别是内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中化合物的数目;Qcv和Qex分别是内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的分类精度,敏感性SE和精确性SP验证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式中,MlogP、VEA1与补气相关,Mor27m、H和HATSOe与补血相关,这个公式表明补气分子具有更强的亲脂性,而补血分子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3)通过系统药理学分析,揭示了补气中药可用于炎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NervousSystem,CNS)等治疗中。而补血中药通过调控骨髓生长因子、骨髓基质细胞,从而发挥补血功能。基于网络的中药药理学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补气补血中药的本质,同时对中药的补气补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阐明中药作用机制

2.1饮片:甘草[40]甘草是一味古老的传统草药,被用作止咳、抗炎、抗溃疡、免疫调节、抗血小板凝结、抗病毒和解毒剂。我们从系统水平阐明甘草如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和肾脏疾病,也阐明了其为什么被尊称为“国老”,如何“除百毒调和诸药”[40]。甘草中有22个靶标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其中ADRB1,ADRB2,CALM1,PDE4B,PDE4D,HSP90AA1,HSP90AB1,PPARG,THRB和哮喘有关;MMP12和PDE4D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关。甘草素、甘草查尔酮B、柚皮素、山奈酚等作用于靶标ESR1,MMP12和PPARG以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异甘草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黄酮类通过调控HTR2A,PTGS2,F2,CHEK1和PTPN1治疗血栓;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异黄酮作用于靶标HTR1A,OPRD1,GSK3B,HRH1,MAPK10,F2,ADRA2A,AChE治疗心肌缺血,从网络水平揭示了甘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甘草是一种重要解毒药物,其中的甘草次酸结构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能够减少毒物吸收,增强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PPARG,DPP4,GSK3等能够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抗炎,免疫功能;甘草苷和甘草查尔酮G作用于金属弹性蛋白酶,从而激活巨噬细胞抵抗外物侵袭。此外,甘草作用很多蛋白与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如HTR2A和AKR1B1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MAOB,DRD2,DRD3和MAPK10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CDK2,ESR2,PPARG,PTGS2和CHEK1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而AKR1B1,PDE4D,OPRD1,OPRK1,CHRM2,CHRM4,OPRM1和PTGS2与疼痛相关。这些发现无疑为进一步探究甘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2.2复方:复方丹参方[35]复方丹参方是一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典型方剂,由丹参、三七和冰片三味中药组成。我们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复方丹参方进行了研究,方法如图5所示,结果发现:1)复方丹参方中101个活性化合物,其中56个来自君药丹参,丹酚酸B、丹参酮I、丹参素A是主要有效成分。臣药三七中有29个活性分子,有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素和槲皮素等。而佐药冰片中仅有9个活性化合物,包括D冰片、L冰片和异冰片。2)复方丹参方通过靶标eNOS,CYP2C9,HSP90s,PPARalpha,gamma和MIF抑制发炎并阻止炎症因子对血管和心肌的损伤。与血管收缩有关的靶标血浆肾素,ACE,胃促胰酶,VDR和VEGFR2的调节可以降低血压。Caspase3,MMP9,MR,TGFβ1R,Ang,AR,PDE4D和sPLA2II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复方丹参方通过调节这些靶点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化合物和通路的网络表明,糖皮质激素和炎症信号通路、L精氨酸/NO信号通路分别与58、56个化合物相互作用。其中35个化合物能扰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通路,31个化合物作用于血小板聚集信号通路。由于这些信号通路与炎症、凝血功能等紧密相关,因此复方丹参方可能通过扰动这些信号通路治疗心血管疾病。4)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复方丹参方疗效的多样性。其中,复方丹参方通过调节与代谢相关的靶点,如醛糖还原酶,LXRs,PPARs等发挥药效。我们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复方丹参方的治疗机理和“君臣佐使”理论[48],为复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3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11]热毒宁注射液处方源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由青蒿、金银花和栀子三味草药组成。目前注射液形式的ADME性质的研究陷入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于中药复杂体系。因此,我们重点解决了如下问题:1)将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组学数据耦合进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组学技术的ADME评价;2)首次提出半衰期评价模型PreDHL,使ADME评价模型更加完整准确;3)开发适合中药特点的ADME评价技术,开展系统水平的药动学、药效学验证技术。最大限度的耦合了重要的ADME性质,包括logS,logP,PPB,Pgp,P450酶代谢产物(2C6,2D9,3A4)和药物半衰期Y(t1/2),筛选出热毒宁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如图6所示。同时这也是首次耦合ADME性质应用于注射液物质基础的研究。本研究也揭示抗病毒的机制,即当感冒病毒入侵后,一方面,热毒宁活性分子通过刺激人体各种免疫通路(如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Tcell受体信号通路等)以增强人体的自主免疫力;另一方面,热毒宁活性分子通过调控免疫因子或促炎介质(像IL6,IL8,TNFα,COX2等)来治疗炎症。目前,已证实了免疫在病毒感染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41]以及抗炎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42],因此,利用草药的免疫应答作用和抗炎作用能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良好的思路和线索。

3新药开发

系统药理学为中药活性物质发现,新药组方提供了重要技术。

3.1活性物质发现[23]系统药理学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发现中药中的活性分子,推进新药开发。首先,作者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和靶点-靶点网络寻找多靶药物的潜在靶点。其次,作者重建了天然草药的化合物数据库,通过虚拟筛选多靶化合物。继而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筛选出的化合物和靶点的可靠性,从而验证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的可靠性,为复杂疾病的多靶药物开发和活性物质发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23]。

3.2新方:红山丹[32]作者首先构建了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网络,靶点-靶点网络和药物-药物网络,进而结合ADME筛选药物和反向药物靶点筛选,构建了与心血管相关的药物分子和药理学数据库。从中筛选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味中药丹参,根据丹参的相关通路,最终选择了红花、山楂作为辅药,形成新的药物组合-红山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为新药开发提供指导。具体研究思路如图7所示。新药组合红山丹中,红花和山楂对应了丹参的10条通路,表明他们有潜在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分析表明,红山丹中有56个与心血管相关的靶点,大多数靶点高度相连,为了进一步证实靶点之间的关联性,我们选取A5L,B1AR,CDK2等10个蛋白进行研究。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探究红山丹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注射红山丹的小鼠,其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率维持的更好。通过RtPCR测定蛋白的表达,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注射红山丹后A5L,B1AR,CDK2,MAPK14,NOSE,PPAR和PGS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红山丹的信号通路中,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被证实和心血管相关。此外,网络中多靶标共享相同的信号通路,揭示了红山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协同作用。通过红山丹的研究,我们验证了基于药物-靶点相关通路的药物组合的协同机制[38],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篇(2)

    二、教案设计如下

篇(3)

选择2013年~2014年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阶段。其中2014年药剂学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2013年采用常规教学方法。随机抽取两阶段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入选标准:完成药剂学学习,缺课时间在4课时以下,既往没有接受过药剂学学习。对照阶段100名,男54名,女46名,年龄平均为21.01±0.55岁;实验阶段100名,男57名,女43名,年龄平均为21.64±0.86岁;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阶段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阶段使用积极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实际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阿司匹林时,可以将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了解两种药物的区别,并有更深刻的认识;再比如讲解不同剂型时,可以着重分析抗生素静脉滴注、抗生素肌肉注射与抗生素口服几种药物的特点,并比较其优势,如口服药物患者的依从性更高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学效果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案例教学组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篇(4)

2因药而异的个体化

用药抗生素以及其他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现为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用药的同时,微生物自身也在不断变异,对药物产生抗性。同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感染的微生物可能有不同的耐药突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以临床治疗时针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耐药性进行个体化用药。肺结核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导致的疾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普遍存在耐药性,仅用单药无法将其杀灭,因此目前用短程化疗及多药物联用的方式治疗肺结核。常用于药物联用的异烟肼、利福平等一线化学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多药联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发生肝损害。而不同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不同,这就意味着,传统治疗多药联用时,并非每种药都发挥出了其治疗作用,却徒增不良反应及治疗花费,甚至还会诱导新的耐药菌产生。因此,细菌的耐药情况需要得到及早的测定,以指导肺结核的用药。近年来,分子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分子药敏实验利用测序、基因芯片等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操作简便且快捷,通常仅需1d即可得到结果。医生可根据检测结果指导用药,提高用药准确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真正实现用药的个体化。个体化用药检测未普遍推行,阻碍了感染性疾病个体化用药的开展,并且诱发很多伦理问题的出现。在耐药性未知的情况下,用多种抗微生物药物将徒增治疗费用,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无效用药使耐药微生物反复感染,导致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这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使患者产生悲观厌世、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

3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的伦理对策

篇(5)

1.1药学专业临床病理诊断中需要实施

EBM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疾病的诊断,首先要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临床下一步如何治疗。病理诊断是否正确需要经历起时间的检验及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就需要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医生正确的诊断。在WHO(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过去对于乳腺微浸润性癌浸润病灶的大小(最大直径)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多种界定值共存的局面,导致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对微浸润性癌的诊断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经过对大量实际乳腺微浸润性癌病例分析研究,新版分类对乳腺微浸润性癌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即浸润灶最大径不超过1mm(单病灶或多病灶)。过去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大汗腺癌,在新版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统一诊断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基于大汗腺分化可见于多种乳腺浸润性癌,如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现有研究也证实,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化疗、预后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类似,因此不使用大汗腺癌的病理诊断名词。这将需要经过对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新的“证据”,病理诊断标准不断改进。所以说,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EBM,寻找新的可靠方法、指标,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能够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病理学知识支持。

1.2药学专业病理诊断发展中需要实施

EBM随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诊断已不从单纯的依靠显微镜下作出诊断,现在已运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等,从形态学发展到形态学与功能相结合,不仅对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还对临床治疗、预后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例如,对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现在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ER、PR及HER-2,为临床后续化疗提供帮助。如ER、PR阳性病例,可以用内分泌药物三苯氧胺治疗;如ER、PR及HER-2/neu均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不好,预后差。目前,对一些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这些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HER-2/neu蛋白阳性病例,可以用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HER-2/neu过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于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病例,可以运用EGFR靶向抑制剂的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进行治疗。对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可以运用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进行治疗。但目前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由于各实验室检测基因靶点时,缺乏统一的实验室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判断标准,可能导致判断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间重复性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应用EBM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病理实践中,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信息(包括分子病理相关分析材料),指导临床正确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

2EBM结合临床病例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EBM理念下的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法,教师必须从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EBM结合临床病例理念下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中,实施一般包括4个步骤:

①根据临床实践病例中患者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

②通过工具书或一些网站检索相关临床资料文献;

篇(6)

2虫草素的抗肿瘤作用

虫草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一直是广大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用虫草素皮下注射接种了艾氏腹水癌的小鼠,可使小鼠中位生存期延长到60d,而对照组仅为19d[1],这说明虫草素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接种艾氏腹水癌小鼠的存活时间。还有研究表明,虫草素对人鼻咽癌KB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等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科学家推测虫草素可能有3种抑制肿瘤的机制:一是虫草素的游离羟基可以渗入瘤细胞DNA中而发生作用;二是抑制核苷或核苷酸的磷酸化而生成二磷酸盐和三磷酸盐的衍生物,从而抑制瘤细胞的核酸的合成;三是阻断黄苷酸胺化形成鸟苷酸的过程[9]。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虫草素的抗肿瘤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2.1虫草素对肿瘤细胞RNA的抑制现已证实,虫草素可掺入到RNA中,其磷酸化物3''''-ATP对L5178Y细胞中的依赖DNA的DNA多聚酶α和β的活力无影响,但对核Ploy(A)多聚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mRNA的形成[10],继而影响蛋白质合成[11]。通过对子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的研究表明:虫草素可以使完全核糖体和核糖体的前体(45S)水平显著降低,18S核糖体的前体可以从45S核糖体中分裂,但32S核糖体的前体不能从中产生;tRNA的合成也被降低,核不均一RNA的合成没有受到影响,但胞浆不均一RNA的合成轻微减少;虫草素还能抑制人子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的mRNA的转录,但对hnRNA和转运至细胞浆没有影响;通过对L1210细胞中核糖体RNA、非多聚腺苷酸核不均一RNA和多聚腺苷酸核不均一RNA的合成测定,都表明虫草素能对各种形式的RNA起抑制作用,同时2''''-脱氧柯福霉素能增强这种抑制作用。在对Novikoff肝癌细胞的研究中发现:虫草素可以阻碍45SrRNA前体的合成,其浓度与hnRNA的合成相对抗,其活性形式3''''-脱氧腺苷-5''''-三磷酸盐对主要负责hnRNA合成的RNA聚合酶Ⅱ比对主要负责rRNA前体合成的RNA聚合酶Ⅰ敏感[12],研究结果表明,虫草素通过对肿瘤细胞RNA的抑制表现出抗肿瘤作用。

2.2虫草素对肿瘤细胞DNA的抑制通过虫草素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2],DNA的荧光光谱先是增强然后减弱,最终伴随轻微的蓝移,这表明了虫草素可能插人DNA双螺旋碱基对间;同时,磷酸盐的淬灭作用说明虫草素与DNA的磷酸基团也能发生作用,最后通过Scatchard方程做图证明:虫草素与DNA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方式,即插入方式和与DNA的磷酸基团结合。虫草素对肿瘤细胞DNA的抑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3虫草素对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经过研究发现,以黑素细胞刺激激素(a-MSH)处理S-91鼠黑色素瘤细胞6d,可引起酪氨酸激酶(TPK)活性升高90倍,此酶信号传导途径的紊乱可以促使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说明虫草素可以通过抑制此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的形成[12]。另外,虫草素可在肿瘤增殖过程中抑制血管新生而呈现其抗癌作用[13],还可以通过激发肿瘤细胞中腺嘌呤核苷A3受体,从而抑制小鼠B16-BL6黑素瘤细胞和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14]。开展虫草素对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的研究将为攻克癌症打开又一个新的突破口。

3虫草素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虫草素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它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猪出血性败血症杆菌及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生长。此外,虫草素对石膏样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须疮癣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1]以及枯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4]。Sugar证明了虫草素具有非常强的抗真菌活性[1]。

虫草素也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研究发现,虫草素有抗疱疹病毒DeJulian-Ortiz和抑制脑炎病毒的功能,对人体免疫缺陷型病毒HIV-I型的侵染及其反转录酶的活性亦有抑制作用[15]。深入研究发现,虫草素可抑制C型RNA致肿瘤病毒的复制,还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mRNA和多聚腺苷酸的合成,可以阻碍由5-I-2''''-脱氧尿苷诱导的BALB/3T3和BALB/K-3T3细胞产生的鼠白血病病毒[12]。

4虫草素的抗炎作用

经研究发现,虫草素可以拮抗NO产物的生成,这一机制是通过对NO合酶和COX-2基因表达负调控以及对NF-kB活性、AKT和p38磷酸化的抑制来实现的[16]。由此,虫草素很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由炎症引起的相关紊乱的药物。

5虫草素的抗白血病作用

通过体内实验研究发现,虫草素作为一种腺苷脱氨酶抑制剂,对末端脱氧核苷酸阳性白血病细胞(TdT+)的抑制大于对末端脱氧核苷酸阴性白血病细胞(TdT-)的抑制。经过分析其抗TdT+白血病的机理。结果表明,3''''-dATP不是3''''-dA抗白血病的主要原因,而TdT的活性才是主要原因,并且发现PBM对3''''-dA的细胞毒性作用不敏感[17]。其他研究发现虫草素对TdT+的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与提高蛋白激酶A(PK-A)活性密切相关[18],并且经虫草素处理L1210白血病细胞,可显著抑制RNA的甲基化[12]。

6虫草素其它药理活性

研究人员对虫草素其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发现虫草素能增加肝脏中SOD酶的活性,抑制膜油脂中超氧化合物的形成,增强大脑中一元胺氧化酶的活性[19],这说明虫草素具有抗衰老作用;虫草素还可以增加脾脏重量、加速肝脏核酸和蛋白质更新速度,具有抗缺氧、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及降低血清胆固醇和β酯蛋白的作用[20],能刺激糖酵解导致ATP合成增加,增强肝脏功能和肌肉中CPK的活性,对由于激素失调引起的损伤有修复作用,还能明显增加犬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脑及血管阻力[21]。

另有研究发现,虫草素对尖音库蚊、埃及伊蚊和另一种伊蚊的幼虫有明显致死作用;对小菜蛾也有很强的杀虫活性[22];此外,虫草素和腺苷脱氨基酶抑制剂联用对患有锥虫病的小鼠表现出很好的治疗效果[23];通过对白纹伊蚊进行组织培养的结果表明,虫草素的作用机制是引起核变性和细胞质崩解[4]。

还有资料显示,虫草素与5-氟尿嘧啶或IFN-α合用能使耐受化疗药的K562细胞对凋亡敏感[24],这使其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化疗药物耐受性疾病的辅助用药;虫草素还可以增强环磷酞胺的抗癌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辅助药[25]。

7讨论

7.1延缓虫草素代谢的方法亟待解决通过对受孕小鼠行卵巢切除术并用孕酮替代维持受孕状态的研究证实,短期内重复注射虫草素可延缓小鼠胚泡植入子宫,然而12或24h后的重复注射与单剂量使用则无效[17],这说明虫草素进入体内有生物活性,但其作用短暂,并且需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因此,怎样维持虫草素在体内的浓度可能是它单独用于临床时面临的一个难题。

7.2肿瘤细胞对虫草素敏感性的差异有待明确研究人员有关虫草衍生物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虫草素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肿瘤细胞是否也会存在对虫草素敏感性的差异,由此带来的显著差异是否会对个体组织器官造成损害[17]。因此,临床试验时医生应结合个体对虫草素的耐受状况和抑制肿瘤效果确定治疗剂量,可行性标准还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为基础来获得。

7.3增强虫草素对癌细胞靶向作用的深入研究虫草素抑制癌细胞分裂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分裂也会产生抑制作用。在利用虫草素同时处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时发现,癌细胞分裂的抑制率达到55%,正常细胞分裂抑制率为1.5%[2],这表明虫草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何增强虫草素对癌细胞的靶向作用,消除或减弱虫草素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是虫草素安全应用于治疗肿瘤药物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减小虫草素的副作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东泽,陈伟,高新华,等.虫草菌素(3''''-脱氧腺苷)研究进展(综述)[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2):89.

[2]彭俊峰,凌建亚,张晗星,等.虫草素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7):858.

[3]ZhouX,MeyerCU,SchmidtkeP,etal.Effectofcordycepinoninterleukin-10productionofhuman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J].EurJPharmacol,2002,453(2-3):309.

[4]蔡友华,刘学铭,等.虫草素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中草药,2007,38(8):1269.

[5]凌建亚,孙迎杰,吕鹏,等.虫草属真菌中虫草菌素的超生波提取及毛细管电泳测定[J].菌物系统,2002,21(3):394.

[6]R.J.苏哈道尼克,谢其明,王恕蓉.核苷类抗菌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476.

[7]李婧,汪燕,马传荣,等.国产虫草素(cordycepin)抗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5):17.

[8]汪洪.虫草研究开发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农牧产品开发,1999,6:12.

[9]戴小军,柳冬梅,孟霞.冬虫夏草抗癌作用研究现状[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376.

[10]柴建萍,白兴荣,谢道燕.蛹虫草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药理功效[J].云南农业科技,2003,4:22.

[11]IoannidisP,CourtisN,HavredakiM,etal.ThePolyadenylationInhibitorCordycepin(3-dA)CauseaDeclineinc-MYCmRNALevelsWithoutEffectingc-MYCProteinLevels[J].Oncogene,1999,18(1):117.

篇(7)

2重视药物煎前的处理

仲景在临床用药时,重视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药前护理”。如桂枝茯苓丸方中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因麻黄节有止汗作用,不利于发散,用麻黄而多“去节”,且煎麻黄时上浮之沫易使人心烦,要“先煮去上沫”。对非用药部分净制,并去除影响药效的部分或成分。仲景对药物还经常使用液体进行洗涤浸渍。除用水洗涤浸渍为主之外,尚有用酒浸、醋渍之法。洗渍法可洗去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如蜀漆洗去其腥味以防引起恶心呕吐。洗渍法还可改变药性及增强药效,如《金匮要略》抵当汤中大黄酒浸后可增强其活血之力。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增加乌梅的酸性而增强效用。附子、皂荚、巴豆用炮制以减毒。为了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仲景又用釡咀、剉、切、擘、捣、杵、研等将药物破碎。这些均是根据所用药物的特点及所治疾病的需求而进行的用药前的护理内容。

3重视煎药用水及煎煮法

仲景对煎药用水的选择非常讲究,书中煎药除用普通水外,还选用甘澜水、潦水、清浆水、米醋以及清酒等。《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者,即以甘澜水煮药,意在取其洁净及轻清上浮之意。治疗脉结代、心悸动的炙甘草汤,以及《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防己地黄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下瘀血汤等皆用了清酒,能助药物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同时,酒又有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苦酒有敛疮消肿之功效,用于苦酒汤中,加强半夏劫涎敛疮之功。仲景还使用了人尿、猪胆汁、泽漆汁、马通汁、蜜以及浆水等增强药物的疗效。仲景对煎药时间长短、先煎后下等均有要求。煎药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的性质、主治病证的性质、服用方法及用量等密切相关。含有有毒药物的半夏汤、蜀漆汤、乌头汤等久煎是为了破坏有毒物质,减轻其毒副作用;含有补益药的炙甘草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如理中汤、麦门冬汤等久煎,则是为了有效物质的充分溶出。解表方、清热类方或质轻疏松易于溶出挥发的药物,则宜轻煎,以免有效成分丢失,如桂枝汤、小建中汤及麻黄汤、葛根汤等,以当以煮沸为度。又如白虎汤煎药时间以米熟汤成为度。仲景因为药物性质的差异以及方药配伍、病情、性味的不同而有先煎、后下、包煎、去滓再煎,以及烊化、泡服、冲服等特殊的煎法。即使同一药物的先煎与后下,其效用亦有别,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煮则熟而行缓以治上,在大承气汤中后下则生而行急以治下。麻黄先煎去上沫,则能避免过汗亡阳及心烦、呕吐。大黄黄连泻心汤渍之以麻沸汤,取其轻清寒凉之气,以清泄中焦无形邪热而消痞。大、小柴胡汤,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7方均去滓再煎,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合,以助发挥调和脏腑、和解少阳枢机之功。阿胶、饴糖在诸方中皆去滓烊化,芒硝去滓后稍煎。其他如鸡子黄、猪胆汁等用分冲兑服法。后世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曾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亦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汤药的质量,这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

4重视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仲景在服药护理方面,依据病程长短、证候缓急、病邪性质以及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服药时间主要有平旦服,饭前服,昼夜服3种。平旦服即空腹服,便于药力速行,如十枣汤宜平旦时服,以便迅速发挥峻下利水的作用。饭前服便于药物吸收。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乌梅丸安蛔止痛等,要求饭前服。昼日、昼夜服为昼日、昼夜各服若干次,以保持药效。仲景大部分方剂是采用昼日、昼夜服法。服苦酒汤、半夏汤“少少含咽”,即不分时,少量多次频服。服药次数则根据病情需要及药性不同而各有特点。药性较缓和的药物,需要持久治疗者常用一煎分多次服用,如五苓散、黄芪桂枝汤,“日三服”。亦有病情急重或病情复杂者,为使药物在体内持续作用而昼夜兼服。病情严重,病势危急之症。为求解急救逆,迅速发挥药效,宜一煎大剂顿服。如干姜附子汤主治太阳病下后复汗致阳虚阴盛,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采用顿服集中药力,急救回阳。服药的温度因病证不同也有区别。无特殊情况,一般宜温服。使用生姜半夏汤时为防寒饮固结于胸中,格拒热药则取小冷服。桂枝汤为解肌祛风之剂,药汁不宜过温、过凉,则适寒温服。服药量则因人、因病制宜。体质强而病情重者,虽加大剂量,但可加快祛邪速度,缩短病期。体虚、孕妇及病势缓者,不可大剂峻攻,以免伤及正气,加重病情。如攻泻之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大乌头煎,主药为大毒的乌头,“微量渐加,以知为度”。

5重视多途径给药及护理操作技术

仲景开创了多途径给药法,如洗身法、熏洗法、浸洗法(如治百合病的百合洗方)、药摩法(如治偏头风的头风摩散)、含咽法(如治咽喉肿痛生疮的苦参汤)等。以及矾石丸、蛇床子散作为治阴中病的坐药。再如以苦参水煎去滓,洗渍前阴,治前阴蚀烂且伴咽喉干燥之症。以雄黄置筒瓦中烧,熏肛调治蚀烂之症。《伤寒论》中治大便难的蜜煎导而通之,或用土瓜根煎汤和猪胆汁灌入直肠导便,是有记载最早的药物灌肠术,也是当时比较成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药物护理的发展水平。

6重视药后观察

服药之后,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如病不尽除则需审情度势而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病方法。主要有药后观汗、观吐、观二便、观矢气等。凡服解表药后均宜“遍身着絷絷微似有汗”,其汗不可“如水流漓”。如服大青龙汤后,“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以免过汗伤阳。桂枝汤“一服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其文中“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等进一步处理方法都须以药后对汗的观察为准。药后出现呕吐,一般是拒药之象,而服涌吐剂后出现呕吐,则为导邪外出。如瓜蒂散服后不吐者即未见效,当“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用利水渗湿药以小便通利为有效,如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服后,“小便利则愈,如不利而无效”。大小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等泻下剂以大便通畅为见效。还要观察服药后二便的特殊变化,如治百合病之百合地黄汤药后,大便当如漆;治女劳疸之硝石矾石散药后,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治肠痈之大黄牡丹汤药后,当下脓血等,都是服药后见效的正常表现。《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腹满不大便者先试之以小承气汤,观察患者服药后是否有矢气,作为能否使用攻下峻剂的依据。仲景还细致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一些貌似“不正常”的表现,如白术附子汤方“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柴胡桂姜汤方“初服微烦”,乌头桂枝汤“其知者如醉状,得呕者为中病”,治肾着之甘姜苓术汤,腰中当觉温,治风湿之防己黄芪汤,患者觉如虫行皮中,服苇茎汤后,当吐如脓等,是药后的各种正常情况,为药中病所。仲景注意服药后效果的观察,判断药物是否对证、药量是否失宜,掌握病情转机,予以相应处理,这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7重视药后调护

药后调护是指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仲景非常重视药后调护,如服桂枝汤,啜稀粥以资汗源、助药力。五苓散以白饮和服,多饮暖水,补充胃气,助阳发汗。三物白散亦以白饮和服,且药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药物疗效发挥与饮食寒热相关。理中丸服后“食顷”即饮温粥,以助温中之药力。服十枣汤,得快利,糜粥自养。解表剂如桂枝汤、麻黄汤、桂麻各半汤类,药后皆当温覆助汗。服防己黄芪汤后,注意患者若出现有似虫行皮中,且从腰以下冷如冰时,应让患者坐被上,并用一被绕腰以下,以保暖促汗。此外服药后还应观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如大青龙汤服后若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以止汗,防止大汗亡阳。白术散若“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若未能如此药后调护,则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篇(8)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定远.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篇(9)

1.2抗氧化作用在tricrocin、dicrocin、α-生育酚和藏红花苦甙的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中发现,在抗氧化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它们的共同成分———藏花酸。在藏花素的提取物和分离物中,藏花酸对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是最强的,具有超强的抗氧化活性。藏花酸的这种抗氧化能力的研究为临床使用藏花酸防治AS提供依据。石磊[28]研究发现藏花酸对O2的清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地减少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体系产生的O2;显著增加LDL的氧化延迟时间(Lagtime)和达最大氧化速率时间(Tmax),明显提高LDL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血清抵抗铜离子诱导的氧化作用,有效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陈阳等[29]采用测定普通小鼠体内抗氧化指标(SOD、GPX、TAOC和MDA)的方法对藏花酸在小鼠体内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证实藏花酸能提升小鼠肝脏和肾脏SOD的活性水平和肝脏GPX活性,提升心脏和肾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性,降低血浆MDA的含量,提示藏花酸的主要活性部位可能是肝脏和肾脏。

1.3其他药理作用藏花酸可减轻CCl4和对乙酰氨基酚(AAP)造成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细胞水肿和坏死,藏花酸可抑制两者中毒引起的MDA生成增多和GSH2Px酶活力的降低[30]。Ohno等研究发现藏花酸能够有效改善门冬氨酸(NMAD)对视网膜组织上和功能上的损伤:给予一次剂量为100mg•kg-1的藏花酸,发现其对NMAD导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组织细胞的减少有改善作用,明显减少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TUNEL检测阳性凋亡细胞的数量;证明藏花酸能降低caspase-3的活性水平,有效阻止视网膜b波幅度的下降从而对视网膜起到了保护作用。藏花酸还能抑制caspase-9的活性,对视网膜的光照损害也有所改善。将大鼠翼颚动脉和颈外动脉结扎5h后放开,藏花酸对视网膜缺血后的损伤也同样具有保护作用。藏花酸能改善由脂多糖(LPS)导致的肺泡壁的增厚、肺泡内渗出和间质水肿;能抑制髓过氧化酶(MPO)的活性和增加SOD的活性;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和降低IkB磷酸化的水平,使得肺部组织炎性因子TNF-α、MCP-1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Kuratsune等做了关于藏花酸对健康志愿者睡眠影响的实验:藏花酸使入睡时间明显缩短,醒来的次数减少;志愿者也主诉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在对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后,藏花酸可以抑制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从而遏制肾纤维化的进展。有研究通过HE、Masson染色对比,藏花酸组肾间质损伤指数显著减少,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明显减少,肾小管扩张、肾小球萎缩和小囊扩张程度也明显减少,肾小球数量无明显改变。藏花酸能够抑制乙醛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胶原合成,并且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活化HSC的凋亡,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藏花酸也能够抑制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转化和胶原的合成。成文媛等[38]证实藏花酸显著减少了AngⅡ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COL-Ⅰ)mRNA的表达,降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ERK1/2信号通路有关。

2藏花酸的药代动力学

刘同征等首次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藏花酸的浓度。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到血浆中藏花酸的存在,说明血浆中的藏花酸是西红花苷的体内有效代谢物之一;从药代动力学参数可知,大鼠口服藏花酸后吸收快、分布广,有抗氧化活性。大鼠口服藏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西红花苷-后在血浆中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藏花酸,显示多次达峰现象,10h之内维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说明藏花酸能够快速吸收入血,消除半衰期和体内滞留时间较长,在体内呈现较稳定的血药浓度。采取肠内循环灌注的方法给予藏花素后,所测得其代谢物藏花酸在血浆中浓度与单剂量给药的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表明小鼠血浆中的藏花酸浓度不会因藏花素的反复给药而积累,并且研究证明肠道是藏花素分解为藏花酸的重要场所[41]。Umigaia等首次对健康成年人口服藏花酸后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藏花酸在体内具有吸收速度快、代谢慢的特点,4h既能达到高峰,吸收速度比其他类胡萝卜素快几倍,其原因可能与藏花酸的亲水性和分子量小有关。

篇(10)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国外高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也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并出版案例学习教材,书中收集的案例涉及临床用药和配伍,适合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国内高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也尝试了案例教学法。《药物化学-案例版》(孟繁浩著)主要提供了一些代表药物的临床应用实例,内容稍显单一,并不适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使用。下面就对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1.梳理教学内容,实行多层次案例教学

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领域多,如果不对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梳理,收集的案例资料就会难以全面反映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将药物化学的知识体系按教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①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②药物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③药物设计和新药发现的原理和途径;④新药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然后对以上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针对基础知识和理论采用“趣味性案例”,案例资料以药物发展史实例、社会热点事件等为主。例如,在抗疟药中介绍“青蒿素发现的故事”,在学习普萘洛尔时穿插介绍詹姆斯•布莱克因发明该药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料,学习麻黄碱时介绍“感冒药制毒案件”,学习抗生素时介绍“超级细菌”,学习激素药物时介绍“运动员兴奋剂事件”。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热情,增加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针对药物临床应用和生产方法采用“问题型案例”。在讲课时提出相关药物的生产或临床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学习中思考,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解热镇痛药一节,课前先提出临床应用实例:“一名3岁男孩由于误服了大约半瓶对乙酰氨基酚,被母亲送到急诊室,医生为男孩洗胃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然后提出问题:①大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产生何种毒副作用?产生的机制是什么?②医生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案?为什么?”。每个章节的药物介绍都通过类似的应用实例,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分析讨论。针对药物设计和新药发现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精选了10个新药研发案例,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案例介绍,组织学生讨论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创新药物研究的兴趣和认识。如“西咪替丁及其类似物的发现过程”“、卡托普利的发现过程”、“他汀类药物的发现过程”、“紫杉醇的发现过程”、“联苯双酯的发现过程”等。通过案例讲解和讨论,培养了学生新药创新的概念和意识。针对新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采用“研讨式案例“教学。由于药物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要及时跟踪新药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布置学生跟踪最新上市的新药,组织课堂报告和讨论,包括其中蕴含了哪些药物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哪些创新性,对我国新药研发有哪些借鉴意义等,引导学生如何从文献资料中进行信息的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收集资料。资料收集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案例资料有几个主要来源:一是参考文献和教材,如《MedicinalChemistryCaseStudyWorkbook》,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直接使用,如地西泮类镇静催眠药的临床使用案例;二是反映行业进展和动态的网上资料和文献报道。如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罗非昔布召回事件;三是上市新药的研发案例。这部分来源于文献和专利报道的近几年世界上市新药。另外参考已出版的药物化学百科丛书《新药研发案例》,从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如西咪替丁的研发过程;

(2)编写案例。对收集的原始资料及文献资料要进行整理、提炼,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编写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编写案例的关键是凝练问题,每个案例提出5个左右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案例中,可讨论问题如下:①瘦肉精为什么能增加猪的瘦肉率?②瘦肉精为什么能在猪肉中蓄积?③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为什么会引起中毒?可能的机理是什么?④瘦肉精能否用来增加运动员的肌肉?是否会产生毒性?⑤有哪些可能的方法能快速检测猪肉中的瘦肉精?

(3)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讨论的组织和调动。要将案例和问题提前布置,使学生课后主动查阅资料,思考解决方案,课堂上再分组讨论,老师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案例的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前布置很重要。由于学时有限,课堂讨论一般要控制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4)总结评价。案例教学法的最后环节就是老师的总结评价。对于很多案例的讨论结果,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重点强调学生讨论的参与程度,讨论问题的过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路等,鼓励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老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和讨论过程给出总结性评价,并计入平时平时成绩。

三、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上一篇: 英语金融论文 下一篇: 教学研讨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