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创业问题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有效构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措施与途径
2.1加强高等院校师生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惯切落实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是当代严峻的就业形势所需,是开展教育深化改造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增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大学生认识“适者生存、如何生存”的重要渠道。而开展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深高等院校全体师生对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创业教学项目,让师生正确地了解到创业与学业、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在根本上消除创业误区。再者,高等院校应当制定与完善创业激励制度,让广大师生积极地投身到创业队伍中去,并且要对在创业教育实践项目落实的过程中表现突出、具备较强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大学生进行适当地奖励与表彰,在行动上支持创业,在认识上理解创业。值得各高等院校注意的一点是,为了全面构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就务必要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师对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至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业知识,并将自身所积累以及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能力素养有效地融入到创业课程教学课堂当中,不断地鼓动与感染学生,从而将创业教育、创业素养培养工作全面地落实到高等院校日常教学项目当中。
2.2制定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的创业教学方法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当代教师依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创业教学方法,并将创新元素有效地融入到教学方案当中,以新颖有趣、新奇创新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力,有效提高他们参与创业课堂的积极性。首先创业课程教师应当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规划各项创业课程的实际课时,从而确保部分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课程具有足够的实践时长,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业实践机会。其次,创业课程教师务必要精心制定创业课堂的落实流程与教学内容,绝不能够让创业课程充满随意性。再者,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强调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坚决抵制无指导无组织的创业项目,此外教师还应当始终坚持“走出校门”的创业形式,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创业实践机会与落实渠道,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当代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性、目的性、效益性、全面性的认识。
2.3努力打造良好的体育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落实环境各高等院校能够通过定期举办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的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创业知识交流会等一系列创业教育实践项目,与此同时还能够定期邀请具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前往学校给广大体育专业大学生亲身讲解自身的创业之路,分析可能导致创业项目失败或者成功的因素,为广大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有力的借鉴依据。而且高等院校还能够开设创业培训班,为更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与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以外,高等院校可以加大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投资力度,在行动上重视与支持创业教育,且加强与相关体育部门的沟通联系,尽可能地将学生创业活动和体育部门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让大学生的创业成果具备一定的产业化、适应化、经济化。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现状
1.政府政策方面
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河北省人事厅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1)大学毕业生做个体户一年免五项收费。(2)大学生自主创业免费存档2年。(4)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5)低息贷款。(6)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存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7)“彩虹工程”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头人。(8)申请《自主创业证》将提供三大优惠政策:即优先受理,优先办照并简化登记手续;申请从事小规模私营企业的,实行试办期制,试办期间,免收注册登记费、变更手续费、年检费;减免企业所得税。此外还享受贷款担保,贷款金额一般在2万元左右。此证在三年内有效。(9)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
2.高校方面
目前,各地方高校积极号召、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精神,优化服务功能,努力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在服务大学生创业方面狠下工夫。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创业课程,努力进行创业指导并且积极举办各种创业赛事,比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高校采取了开设专门的创业项目培训班,成立创业创新协会,建立创业项目园区等措施为地方高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
三、地方高校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走访石家庄、唐山、衡水等地,了解河北省的创业服务体系。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从政府、高校教育方面看,本省的创业服务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并不高,能真正受益于创业政策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在具体落实中存在很多现实困难。
1.政府方面
(1)优惠政策普及率不高,政府政策宣传力度低。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大学生对于国家政策无从了解,只能通过政府来积极宣传,将信息传达给大学生。然而,部分地方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并不高,导致信息阻断,大学生对国家及河北省颁发的优惠政策知之甚少。(2)审批步骤繁琐,耗时较长。根据2013年针对河北省唐山市进行的一项调研可知,大学生在创业筹备过程中申请创业优惠政策时,审批步骤复杂,从开始提交申请到最后拨款,都要经过层层筛选,有的大学生创业者在申请创业资助金时手续长达几个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由于步骤复杂,耗时较长使得能够享受创业优惠政策的大学生甚少。(3)创业服务体系内各子系统之间缺乏联系,政策实施不到位。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然而政策的具体落实却不尽人意。比如,一些新的优惠政策,并没有相应的部门去履行和实施;此外,这些新的政策由于没有先例,具体落实部门不知从何下手;加之,即便是落实了政策,但由于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政策落实不全面,收效甚微,许多大学生都不能真正地享受到国家制定的优惠政策。
2.高校方面
(1)虽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近年,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校园内创业机构逐步建立及完善。然而,在教学培养过程中,教师缺乏创业和实践精神,知识结构死板单一,并没有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这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学生少之又少。(2)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没有全面铺开,大学生创业能力缺乏通过走访与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开展的创业系列课程不够完善,理论的知识仅仅教会了他们纸上谈兵的能力,一旦真枪实弹的去实践,就会发现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综合创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还差很多。因此,大学生实践能力需要高校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培养及提高。
四、创新完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以政府为主体的政策保障体系、以学校为主体的理论教育体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创业园区实践体系、以个人观念提升为主体的个人奋斗体系等。为了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应从政府、高校、市场以及个人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服务。
1、以政府为主体的政策保障体系
(1)为大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创业氛围。政府应加强自身服务职能,特别是针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政府应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并努力营造适合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同时改善创业环境。由于大学生首次创业,缺乏经验,在创业过程中出现某些不规范的情况时,政府应予以理解和照顾,给大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比如采取“首违免罚”的政策,即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首次违规额情况,仅给予警告,不给予处分或罚款。(2)切实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门槛较高、地域限制等问题,使学生难以真正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因此,政府应合理降低政策门槛,督促相关部门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加强监督监管力度,使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真正惠及大学生创业者。(3)创办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基金会。大多数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因此政府应积极创办创业资助基金会来支持大学生创业,解决创业者资金短缺的问题。此外,政府也可以采取减税免税的优惠政策,节约创业者资金;也可以引导号召大企业、战略投资者以股权投资的形式,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帮助。(4)创办特别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除了资金问题,创业场所的选择也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难题。为了缓解大学生创业压力,政府可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给大学生提供固定创业场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享有政府的特殊优惠政策及照顾,政府给予固定投资,并对其统筹管理,是大学生创业者更直接的享受政府优惠政策。
2、以学校为主体的理论教育体系
(1)改革创业教育模式高校教学是大学生接触创业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主要课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过于封闭、死板,这种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冒险的精神,导致大学生毕业后仍旧循规蹈矩的考研或者工作。由此可见,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急需创新与改革,高校教育应以实践为主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大学生创业教学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与实战能力,培养真正的创业优秀人才。(2)丰富高校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增加创业教育活动,比如对本地成功创业者进行专访,获取创业经验;参观本地优秀创业企业,了解其企业运作模式,为感兴趣的学生和有创业天赋的学生提供展现和发现自我特长的平台,培养学生市场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精神,营造高校创业气氛。(3)建设创业实践锻炼基地。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实践,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锻炼的基地是势在必行的趋势。高校可以与本地企业联手创建实践基地,搭建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使其设身处地的感受创业过程。(4)开设创业指导服务平台以及创业政策咨询平台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到国家优惠政策,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收集国家及地方出台的系列优惠配套政策,并及时通告传达到学生群体中,并且为创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同时,服务机构及平台应加强与本地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的联系,积极拓展校外关系,便于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3、以市场为主体的创业园区实践体系
(1)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指导与经验。在市场层面上,本地各企业可以派出专家以及优秀员工义务为园区企业提供指导与帮助,为大学生创业者毫无保留地辅导,甚至把大学生创业者带入本企业进行实践与参观。此外,社会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也应为其提供帮助,如将本企业的产品附加到创业企业的产品上进行销售,提高新企业的市场知名度,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2)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缺少是个主要问题,因此社会市场的资金帮助也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可以成立一些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公益组织,为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进行募捐活动。
二、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1.健全融资政策,解决创业资金需求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为向大学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府贴息扶持及创业资金等方面。但由于贷款申请审批手续复杂,政府贴息扶持也仅面向微利项目,因此,实际获得贷款的人数并不多,资金规模也不大。至于申请创业资金,我国大多数各地政府都根据中央文件的要求设立了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基金,但由于各地财政支持力度并不高,与资金的实际需求相比差距较大。以吉林省为例,2009年吉林省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引导资金项目,当年共有38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提出申请,但通过审核的只有19个。尽管自2009年以来,吉林省已累计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174万元,省政府于2011年专门设立了创业专项资金8000万元,2010年用于支持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创业资金3800万元,但这对于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资金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为解决此问题,除了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降低大学毕业生申报项目的门槛,力争将更多的毕业生全部纳入扶持范围。此外,还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探求更多的资金支持方式。可以考虑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民间风险资本参与大学生创业。如2009年,徐州市成立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徐州市风险投资公司”首期,资金额度为5000万元其中市财政局投入2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投入风险资金。
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在现有税收优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所得税的减免额度,延长税收减免年限的同时拓宽税收减免惠及的行业范围。税收的优惠可以从企业所得税延伸至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此外,也可以借鉴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促进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国家在鼓励创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主要以所得税为主,具体优惠形式往往不局限于一种或两种,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通常以间接优惠为主,同时辅之以直接优惠。直接优惠方式表现为定期减免所得税、采用低税率等;间接优惠方式通常包括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亏损结转、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等。
3.强化政策的连续性,将各类优惠贯穿于创业的始终创业活动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系统性过程,而针对创业的各类优惠政策,都仅服务于创业初期,这使得各类政策在执行中严重缺乏长效性。企业在设立之初会面对很多困难,但是随着经营活动的开展,企业在成熟和壮大期间也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风险。对于缺乏管理经营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更需要能够贯穿创业活动始终的扶持政策。这类政策应当包括新企业经营风险保障、新企业发展再投入优惠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2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以创业促就业”的今天,自主创业开始日渐成为高校女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学校教育及自身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女大学生却面临着创业机会的不平等。本文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分析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女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历年大学毕业生数量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3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9年为610万,2010年为631万,与此同时,女大学生的比例更呈现递增趋势。作为特殊群体,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大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了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应聘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公平、就业质量偏低等状况,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根据2009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持委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的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于是,不想遭遇“毕业=失业”的女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一股“创业热”便在大学校园中悄然兴起。可以说,正是日益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催生了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二、女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因素
尽管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选择了创业并且有所成就。但整体来看,女大学生的创业实际参与率并不高。具体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传统观念束缚严重,创业环境欠佳。由于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德才观、尊卑观、贤良观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性别偏见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模式深深地根植于许多人的头脑中,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人们对女性事业的期待值较低,认可度不高,女性创业的整体社会氛围比较薄弱,女性创业者往往被看作“女强人”,或者被认为是“不安分的女人”,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女性创业的弱势心理。而女大学生在创业中也遭遇社会的性别歧视,特别是在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如经营、融资和税收等方面,创业的女大学生几乎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因此,创业之路对女大学生来说是异常艰难的。
2.从学校角度来说,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属空白。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教育部门开始日渐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教育部近十年的针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文件中,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字字数占文件全文的比例,总体上明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常识教育。众多研究表明:女性在创业的动机、创业的行业选择、企业规模等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却往往忽视男女两性在创业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通常是用研究男性创业的方法来研究女性创业,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于空白状态,这就导致女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对创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尽管当前一些女大学生有创业的意识,但单凭其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实践,难以使创业形成规模,而且一旦遭受挫折,便将放弃创业。
3.从女大学生自身来看,女性主体意识欠缺,创业意识淡薄。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女孩的期望值和女孩对自己的期望值一般比男孩低,所以,尽管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女大学生将女性的价值局限在“贤妻良母”的家庭范围之内,很多女生热衷于化妆、服饰、喜欢织毛衣、学烹饪。有些女生认为“学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迫切地希望过上家庭式的生活,她们不太关心政治,对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更不热心,这就导致她们在就业态度上缺乏自立自强的主动性,创业意识淡薄,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更多的是消极被动地依赖父母,等待用人单位的录用。
三、促进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应对措施
从人力资源发展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是优秀的人力资源之一,因此,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仅是为了摆脫就业困境,更多的是,其能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能量。这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这一特殊群体的潜能和可持续性创新能力。
1.政府及各级组织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政府应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同时完善原有的优惠政策,并将其落到实处,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优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支持和帮助女大学生创业。比如,建立适合女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库,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对接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风险融资等服务;构建女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实训平台,提供小企业创业初期所需的配套服务,为女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条件;对有志于创业的女大学生提供培训、项目咨询、开业指导、经营顾问等服务;为女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规避法律纠纷等。此外,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大学生在面对创业失败及由此而导致的发展乃至生存危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基本保障。
2.学校应加强女性创业教育。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时就提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的创业教育很少会考虑到女性的性别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女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应该开设适合女性性别特征的课程,比如“性别与发展”、“女子教育史”、“女性学”、“女性心理学”、“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陶冶”、“女性与创业”等选修课程,使女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女性的发展史,帮助女大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树立主体意识,通过传授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引导她们正确对待人生。此外,学校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鼓励女大学生成立创业社团组织,邀请有实力、有经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女企业家组成创业导师团,开设“女大学生创业大讲堂”,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为女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提供市场分析、项目论证、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3.女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女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需要外在环境、机会,更需要创业者通过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创业能力。这就要求女大学生在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同时,努力学习学校的创业课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心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以增强创业的适应力。此外,女大学生应该仔细审视自身特点,比如同男性相比,女性往往喜欢凭直觉办事,把一些重大决策用细微处体现的道理来化解。这种直觉效果往往比理论更为有效。做生意需要与人沟通,少不了语言能力,而从生理特征的角度讲,女性的语言能力天生要比男性强一些。女性一般过日子比较节省,会注重实惠性。这种特性用在经商上,当然是最合适不过了。此外,善于合作、引导和善解人意是女性的共同特点,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个人修养好,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女大学生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这些优势,在适合女性的相关领域努力发掘市场的空白,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参考文献:
[1]徐杰玲,徐朝亮.女大学生创业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6):105—109.
[2]王静.高职院校女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82—84.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社会群体的关注,从国家部属到各地方政府、各高校均鼓励有志青年创业并给予一定培养扶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热潮中,而创业本身也成为一条重要的就业和发展之路。然而,由于创业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完善、学校教育的缺失、市场经济的制约等许多因素,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诸如价值观片面、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等弊端,既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积极性,也对社会发展存有隐患,形成对大学生创业的不信任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出现德育层面的难题。本文基于伦理观视角,挖掘对于创业教育中伦理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实践层面,伦理为道德的外化,表现在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规范性、道德性和品质化过程中,采用伦理观视角来剖析创业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是价值判断的客观呈现,透过系列现实问题,探寻隐含要素,科学有效分析论证,探究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的途径,并对高校及社会教育机构有所启示。
一大学生创业德育问题现状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2010届到2014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变化趋势,五年中从0.9%到2.0%不断攀升,根据麦克斯调查研究,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2.9%。以教育部2014年的全国大学毕业生727万测算,2014年时有约21万大学生做出创业选择。大学生创业趋势渐高,在数量与质量的联动提升要求下,开展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长效促进机制的实现需要越发迫切,除社会客观因素外,立足大学生创业个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诚信思想缺失
理论深刻阐述了价值观在指导人们行动上的重要地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为追求利益,放弃原则,抛弃品行,将财富汲取等同于社会地位和他人尊敬的共性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品行以及对社会的崇高责任感、民族荣誉感被分阶段、分层次的忽略,个人价值的实现出现狭隘化和极端化特征。诚实守信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市场经济中的良好信誉是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根本。
(二)法制观念淡薄
市场经济虽有其独特的自我调控机制,但法律约束必不可少。刚刚走出校门的创业者绝大部分是没有受过完善的法律教育,法制观念还没有根植于其思想之中,准备不足便踏上战场,一旦使用不正当竞争方式,损害他人利益,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结果则无法挽回;而当自身利益受到非法侵犯时,也会因为不懂法知法,而没有使用法律途径进行自身权益的维护,法制观念的淡薄使大学生创业者易陷入单兵作战的困顿之中。
(三)心理问题涌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热议问题。很多创业者在学生时代未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便匆匆走上创业的艰辛道路。大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心理危机问题,学校专项人力、物力帮扶机制会积极开展疏导工作,但进入社会,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多数需靠自我梳理和调节解决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和应激性等心理问题,自我调控成为创业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疏导方式,不健全的人格和尚显稚嫩的心理素质将会在此过程中反复出现,影响创业成效。
二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自全国各高校实施全面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学生超量,岗位有限,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发展需求逐年增加。自主创业不仅事关大学生自身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全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立足国家高度来看,创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显得更为重要。针对上述大学生创业德育现状,本文从伦理观的视角进行了三点分析:
(一)创业德育教育力度不足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均有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优惠的明文政策,但多侧重场地的优惠、项目的竞选、多次的座谈等方面,而针对创业者德育开展教育方面,却没有被提上重要的实践层面。教育者多看到创业所需的理论和行动配备,高校常邀请社会名流给大学生们做创业讲座或报告,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而高涨的热情对于创业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理念、创业精神才是创业教育之源头、之根本。
(二)创业德育教育深度不够
高校课程开设层面,国内较多高校开始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方式主要围绕商学选修课、单设“精英班”等模式,多数难以真正覆盖全体学生,更无法将创业精神、品质与法制深入其中,更无法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无法覆盖,则很多有志青年无法接触创业德育教育;不能深入,则学习者无法获得最深刻的感悟;不成体系,则有志者无法获得完整的创业德育指导。社会创业绩效侧重层面,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涨的热情作用在大学生身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急于求成,而急于求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这又不得不归根于创业基础德育教育的不完善甚至是缺失。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路径
完善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创业科学化之路,有利于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学生创业教育(enierpriseeducation),是培养大学生进取、开拓、冒险等精神的事业型教育,是以挖掘和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发展性教育,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从属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包括对创业者个人品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为完善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各高校可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一)立足专业德育教育,形成系统课程体系
高校应围绕专业教学开展配套的专业德育教育,对选拔出的专业德育教学的教师团队开展专项培训,在知识传输的同时讲授专业领域职业道德、素质品质等德育要求,使在校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则意识、法制观念与行业责任感。高校应着力于建设自己的特色创业德育教育模式,全面深入的对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系统、深入的培养,不停留在公选课之类的撒网式教育上。
(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弘扬文明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不能简单的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感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业大学生更加重要。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重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的开展创业实践。高校可经常模拟创业项目运作、商务谈判等环节场景,让大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体会为人处事的艺术魅力。
(三)完善心理健康,培养抗压能力
作者简介:汪玉敏(1988-),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吴冬梅(1988-),女,安徽合肥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40-02
我国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理念,至此我国学者开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到2013年,经过短短十多年研究,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从1999年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举行到2002年9所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再到2013年大学创业园的蓬勃兴起、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力建设,充分表明国家、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能力培养。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唯有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概况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很早就开始创业教育了,其创业教育发展较早且趋于成熟。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在我国发展较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我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无论从发表的论文数量、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从相关的文献数量来看,与创业能力有关的期刊大约1200篇,其中优秀的硕士、博士论文近百篇。对中国知网五大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篇名检索,发现从1992~2013年总计1077篇,其中1992~2001年29篇,2002~2006年214篇,2007~2013年923篇,其中优秀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论文36篇。可以看到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2007以来数量迅猛发展。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集中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有些学者尝试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研究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新的视角。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范围较宽泛,但集中于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理论(包括内涵、意义、作用、模式、关系、原则)、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1077篇论文中85%为上述内容的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占15%。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业能力概念研究
国内现在对创业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表述不一,因此关于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也不统一。
郁义鸿、李能志总结的创业教育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①
高桂娟、苏洋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所拥有的利于创业成功和创业企业成长的技能和能力的综合”。②
徐兴海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者能根据市场规律和现代生产、服务活动的规律,自主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和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综合能力。包括认识市场的能力、现代管理经营能力、自主创业能力”。③
2.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及作用研究
学者们分别从国家角度、高等教育角度、高校角度、大学生角度阐述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刘颖在《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中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以及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杨金焱、费世淼在《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中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高教改革的新目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提出的模式研究较抽象,操作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段美、欢佩俊、赵亮亮在《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中提出了“四方位包围循环模式”,“四方位”即个人和家庭、高校、政府、社会四个主体,其中个人和家庭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基础系统,高校是指导系统,政府是支持系统,社会环境是协助系统,这四个主体相互循环作用。这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徐晋、杨燕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构建研究——基于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中提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的构建。“方桌”模型构建的理念是现代创业教育,为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实施这一模型的过程中将构成“方桌”的创业课程、创业环境、创业联盟、创业孵化四个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4.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大学生、高校、社会、国家角度分析问题。
杨晓慧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中认为当前在我国广谱式培养大学创业容易,开展专项性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也容易,将高校内部创业能力培养自成体系也容易,但问题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个性化培养难,将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难,将创业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难,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匹配更难。
曹娟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中提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的局限和教学的滞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社会认同的缺失、国家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方面使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培养陷入困境。
5.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学者们主要从高校角度、大学生高度、社会角度及政府角度来探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李蕊、郑炳章、赵磊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中认为可通过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刘艳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中详细阐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并且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一靠创业教育,二靠创业实践。刘艳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创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二是深化创业教学改革,优化创业教学环境,具体措施有加大课改力度、培养师资队伍等;三是利用社会资源,重视创业实践。
6.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方面,目前较少研究。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实证研究更具针对性,可与当地创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联系,极具研究价值。
任婧在《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中对山西省高校1200 名在校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运用SPSS对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出了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创业的意愿,进一步分析现状原因,提出对策。
陈华强的《基于Timmons模型广州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研究》也是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广州高校大学生,以Timmons 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团队管理三个维度总结创业能力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三、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述评
近几年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文章数量颇多,但是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足。
1.概念界定不明晰
对创业能力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学者们对创业能力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没有统一的说法,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没有深入探究。
2.研究的内容过于狭窄,并且理论研究偏多,实证研究少,典型性研究几乎没有
过去的研究集中于创业能力的理论阐述,缺少体系的研究,如最重要的资金支持体系、政府支持体系、环境支持体系、高校支持体系、家庭支持体系等的研究。实证研究非常少,期刊网上仅有少数几篇为实证研究,东部实证研究较多,中西部实证研究更少。另外,几乎没有典型性研究。大学生即使对创业有极大的兴趣却无从下手。另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往往与社会对高等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成效。
3.专题性的研究少
目前仅有的专题性研究几乎是空白,只有少数几篇从女大学生创业能力、高职生创业能力、地方高校大学创业能力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题研究。
4.研究角度比较单一
大学生创业能力视角集中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领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创业能力的概念,从多学科多视角阐述创业能力的内涵、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开拓创业能力研究的范围和体系,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既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也可以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探讨,或者全面结合探讨,加强专题性的研究,注重实证研究,为高校、政府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全面系统的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建议。
注释:
①郁义鸿,李志能.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②高桂娟,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
③徐兴海.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业能力[J].职教通讯,1999,(5).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2]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
[3]段美,欢佩俊,赵亮亮.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9).
[4]徐晋,杨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构建研究——基于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5]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6]曹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7]李蕊,郑炳章,赵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
[8]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9]任婧.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1]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本文转自:dylw.net]
[2]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
[3]李精明.创业大学生社会服务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本文转自:dylw.net]
[4]陈英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J].高校教育管理,2013.
[5]陈鑫,鲁泽鹏.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3.
[6]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
[7]孙江丽.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网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李炳安.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朱峰博.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成因分析[J].实践与探索,2011.
[10]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
[11]周劲波,陈丽超.我国创业政策类型及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
[12]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67-69.
[2]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党元一.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5(2):117.
[4]包玉花,宋建伟,谭江.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3(10):70.
[5]陈敏毓.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2):253-254.
参考文献:
[1]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2]吴晓俊.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3).
[3]储珩.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4,(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教育研究,2011,(3).
参考文献:
[1]罗晨,魏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4):30~32.
[2]郭昱铄,张秀娥.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6,(11):125,12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financing risk;risk identification;risk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28-02
1 引言
随着大学毕业生日渐增多,加之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开始涌现,大学生创业逐渐兴起。创业必须要有资金,没有资金创业无法进行下去。创业资金的筹集有多种方式,在创业资金筹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尤其应当引起关注,如何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估,是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2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识别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存在风险因素多,因此创业者在融资时需要对融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对融资风险的识别,可以从中知道创业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2.1 识别方法
2.1.1 问卷调查法
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将风险项目列入调查问卷中,请问卷填写着对每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分,将其回收后进行汇总,某项风险分数越高,则说明该项风险越大,按照分数高低对风险类别进行排序,识别出创业融资风险。
2.1.2 头脑风暴法
当创业者定下创业项目以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通过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对融资风险的看法,进而识别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
2.1.3 实地考察法与谈话法
通过实地考察创业项目,获取融资风险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发现在创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
2.2 融资风险类别
2.2.1 融资渠道受限
在创业融资风险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自己的资金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而吸引天使投资者和向银行借钱的比例极小,渠道受限就导致项目无法扩大,并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大。
2.2.2 融资成本高
银行等金融机构确定是否贷款,以及贷多少款项是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来评定的,,信誉越高,贷款越容易,贷款规模越大,并且贷款利率也越低;当信誉越低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会提高贷款利率,并且会缩减贷款规模。大学生创业者在银行贷款时,贷款规模会受到限制,而且还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
2.2.3 信用风险
大学生创业者在取得贷款后,由于经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创业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还款,造成违约,从而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
2.2.4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跟管理当局的政策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会影响政策风险的大小,大学生创业者需要高度P注国家以及当地政策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要利用好创业政策。
3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了以后,需要利用一定的程序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创业融资风险评估需要确定评估程序、明确评估方法。
3.1 融资风险评估指标
风险是不确定引起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的可能性,既然存在不确定,我们选取需要对创业融资所面临的情况进行概率估计,列出所面临的情况,并且估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概率。在创业融资过程中,我们选取以下评估指标:
3.1.1 标准差
标准差用于反映融资风险的波动情况,在确定标准差时需要将测算出融资的期望收益,融资的期望收益等于不同情况下的收益额与对应的概率相乘而得到,再估算出期望收益以后,我们将估算出每种情况下的收益与期望收益之差的平方,再与对应概率相乘得到标准差。利用标准差衡量风险时,当标准差越大,说明融资风险越高。
3.1.2 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差与期望收益之比,当标准离差率越高,说明融资风险也越高。
3.2 融资风险评估原则
3.2.1 客观性原则
根据识别出的融资风险,客观评估每项风险的来源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3.2.2 重要性原则
将识别出的风险继续评分后,按照分数高低进行重要性排序,划分为A、B、C三大类,A类属于重大风险,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应当对其进行重点评估;C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只需要一般关注即可,但是也不能忽略。
3.2.3 科学性原则
对于风险评估,一是要科学地确立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合理地评价体系;二是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是要实施科学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管理,无法对风险进行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
3.3 融资风险评估程序
3.3.1 评估前
了解评估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且制作SWOT分析图,对创业项目融资进行全面了解;为了更好地评估融资风险,可以了解同类项目,便于横向比较;确定风险评估指标。
3.3.2 评估中
按照评估指标注意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融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来源、表现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按照重要性进行评估。
3.3.3 评估后
创业成员进行讨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措施。
3.4 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3.4.1 定量分析法
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工具,测算出每类风险的大小。通常用标准差和标准差率来反映。
3.4.2 定性分析法
根据日常经验和历史资料,对融资风险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博.西部地区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2(26):304-305.
【2】任金芝,鲁凤丽,胡芳.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2012(5):232-232.
【3】徐宪红.规避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策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0):26-28.
【4】陈少楠.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及规避策略[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4):18-20.
【5】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g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25-28.
一、前言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大学为平台建设孵化创业基地,培养创业人才,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浪潮中,鼓励大学生创业能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完善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创造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毕业论文怎么写,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新创企业成为能够独立运行并健康发展的企业。
我国部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模式上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我国教育部、科技部于 2001 年首批批准成立和认定了15个国家级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安徽省政府设立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创业孵化基地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科技大学等 5 家单位共同投资发起设立合肥国家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主体。
例如:江西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2007年9月成立以来,入驻学生企业32家,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作为江西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出了年营业额达100万元以上的学生企业。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09年12月18日,浙江某校学生创业实验基地正式启动,该校花园东门部分商铺已开发作为创业基地前两期用房,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免费入驻“学生创业实验基地”。
浙江某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于2009年4月启动,总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经合理规划、布局及分割,共划分了29个房间,其中一间设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站,由该校和工商局婺城分局共同提供创业指导全程服务,其余均作为学生的创业场所,免费提供给该校学生创业团队使用。
二、现状扫描
(一)良好的运营状况
1.盈利状况
盈利状况良好。在接受调查的项目当中,有9%的项目取得了每月5000元以上高收入的成绩。而且在前三期项目的调查对象中,并无团队属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的情况。较多的团队收入属于1000-3000元这个水平。但是处于“无盈利,收支持平”的团队也占了将近27.3%的比例。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前三期的创业项目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项目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在接受采访的团队中,100%的项目人员表示店里目前的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日常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但是由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考虑到自身学业等因素,相关的管理条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由此可看到该校学生的工作协调和制度管理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3.资金周转状况良好
资金周转状况属于良好的项目团队占总数的81.80%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团队在总体上在资金周转这一方面的工作处理是比较妥当的,剩下的资金周转状况一般的团队表示只是偶尔会出现紧张的状况,但是这个问题通常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4.项目之间交流情况
创新创业基地具有作为企业孵化器的功能,而在培养各个创业团队,将其引进社会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大学生的收集市场信息、资源、并且能够与人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和开拓精神。单是“各扫门前雪”的作风,并不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各个项目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值得我们去调研和探讨的。
5.创业与学业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创业活动,该行为对他们的学业所造成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调查研究的关键,下图既是项目成员们心目中“创业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程度”与他们实际的智育成绩之间的关系:在浙江某校创业孵化项目中的队伍成员里,智育成绩保持良好的学生占总数的71.40%。总体的学业成绩是令人满意的。
在班上智育成绩好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占总人数的71.40%,而在班上智育成绩一般或者是较差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都只占总人数的14.3%。可见,智育成绩不好或者较差的同学会把成绩差的因素归结到受创业的影响中来,而成绩好的同学则不会将创业和学业两者放在一起考虑。盈利状况每月在3000元以上的团队成员的智育成绩都属于较好者,这在所有智育成绩不错的学生当中占有42.9%的比例。
由此说明,项目经营状况好的成员并没有因为创业而影响或耽误学业。项目成员在创业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是能够兼顾好学业的。
(二)经营困境
1.项目团队组员选择欠妥
因小组成员构成不合理,如同学院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的情况,导致课时一致,经常无法安排人值班。能够达到每天安排人值班的项目组占总数的54.5%,其余的小组则是属于“偶尔无法开张”和“经常无法开张”的状态。
2.基地场所人气不旺
浙江某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学校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创业精神而为经过选的创业团队免费提供的创业场所(水电费自付),但是由于场地位于丽泽花园(居民住所)附近,人气低,较为冷清,因此,众多项目至今都没有比较充足的客源,宣传工作也难上加难。这个情况对前三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的运营状况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影响。
我们了解到,81.8%的项目成员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运营的影响很大或是有一定影响。仅有18.2%的成员认为该情况对项目的运营状况没有影响,所以增添基地人气也是创业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
3.对创业理解的偏差
在被调查的所有的团队中毕业论文怎么写,100%的经营者都认为学校应该尽量提供业务的机会给他们。而不是考虑去主动联系学校的各个业务主管部门,依靠自身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主动地开拓业务生意。并且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营业影响很大。这个观念显然与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初衷不相符,学校的意图是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和相应的管理和指导从而培育出“企业家”,而非商店“老板”,坐等生意。我们应该要明白到,创业团队对学校的过于依赖是不利于该项目的成功孵化并走向社会的。
4.自信心欠缺
对于本项目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自评的调查当中,有将近一半的团队表现出了自信心欠缺的弱势。在营销能力自评中,占总数46%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营销能力一般,而在项目竞争力自评中,有占总数45.5%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竞争力一般。可见,他们对项目的自信心总体上来说是有所欠缺的。
(三)项目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1.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团队项目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被访问的所有团队中,成绩最好的两个的项目(每月盈利5000元以上)里德成员都表示曾经参加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而对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6个团队中,其中的5个队伍取得了较差的成绩。在“暂时没盈利,收支持平”的盈利状况不理想的3个团队中,其中有两个团队的成员均表示没有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和培训在创业的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且是影响较大的。
2.营销方式
除了创业教育以及培训的因素,依靠主动开拓业务为经营方式的项目能够获得高收入。在所有团队中,成绩最优异的“每月可盈利5000元以上”的项目都采取的是“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但是,属于“收支持平”情况的3个项目,也是采用“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说明这种经营方式的不稳定性。而采取“靠熟人介绍”等保守、常规的经营方式,收入情况则比较稳定,每月的盈利状况均属中等水平。
3.团队成员心理状态
项目需要取得好成绩,团队成员的自信心也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不过,他们的自信心也只是建立在以往成功的经验当中的,所以不难理解,对自身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信心强的团队往往是取得高收入的项目。而对自己没有自信的团队通常是盈利状况一般或不好的情况。
4.经验总结环节
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项目都是对业务经常进行经验总结的团队。
我们可以看到,成绩最好的两个项目都属于“经常召开经验总结会议”的类型。事实也证明了,只有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助于该项目在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偶尔或是很少进行经验总结的项目成绩总是一般。
三、对策试探
(一)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学校为有创业意图的学生建立的一个创办企业提供服务的组织,高校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应从根本抓起,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入校起重视创业,把创业作为一个人生选择,而不是因为找工作而去创业,不得已而为之。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创业,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鼓励他们创先争优。
大学生有较好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足以做好创业项目;有实现自我价值迫切需要,但是缺乏实现的条件和能力。有效地开展该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是系统地将理论基础传授给创业的大学生们,同时也努力提高创业者创业的品位和技术含量。同时能够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增加成功比例。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适应,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系统地学习掌握创业的理论知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二)加大创业基地的资源支持
作为培育“未来企业家”的学校的目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该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二是协助孵化企业办理成立公司的相关事宜;三是提供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咨询服务等等。
因此,除了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的场所之外,浙江某校在基地建设中可考虑提供培训、管理咨询、项目申报与有关认定、投融资、对外交流等服务。也可聘请相关方面有资深指导经历的老师为专门的创业基地建设指导老师,及时为各项目指点迷津,一同探索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之路。
(三)规定项目成员的组成结构
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后为了项目的正常运作,有效解决困扰团队成员的店面值班问题,在选拔创业团队以及项目的时候,应该将团队组员的构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并且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构成的团队更加具有活力和学习能力,对团队的创业目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四)开展师生合作新模式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建设途径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在有指导有计划的实践中来完成。在当前浙江某校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当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以老师的构想为主导,学生通过实践事先规划好的方案,在比较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创业行为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也给教师们一个创业实践的机会,对师大的文化建设也可起到助推作用。
(五)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
大学园区普遍聚集了丰富的知识资本,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基地,掌握着大量的科技成果。学校也应该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作用,即为大学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大学的人力、技术等资源,形成市场化的企业孵化器。培育更多有前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提高学校人才的创新能力,最后进行企业孵化,推向社会。
师范类大学,也可利用学生“师范技能强”的优势,鼓励学生开办补习班、辅导班等发挥师范技能的项目,这样便可以将专业学习和创业理想兼顾起来。
参考文献:
[1]单晓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理论初探.辽宁教育研究,2007;
[3]何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战略模式初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一、前言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正向多元化发展,对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而中国梦提出——让每个人共享出彩机会,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将中国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创业训练中展示自我,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竞争激烈,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具有市场开拓意识和雄才大略的创业者。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摆脱大学生安于现状的心态,养成新一代大学生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
2.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变革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如果他们不能顺利地就业,就会反过来制约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不断进行变革,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变革的必然选择。
3.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前提。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使他们了解自主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包括自身素质和外部条件,使他们掌握自主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青年人是最具活力、最具创业激情、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造力、最能把握商机的群体,是创业的重点、创业的主体、创业的希望。通过创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梦”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我国与国外发相比起步较晚,提供给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较少,创业训练不多,创业意识缺乏。将中国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中国梦”强调的实干精神,也是创业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其专业优势,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创业教育为组织形式的实践群体。
四、对策建议
我国传统的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因此,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推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加快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个合理、有效,有发展潜力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创业训练营造校园内的良性创业文化,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校刊、板报和橱窗等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使创业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
2、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建立起一套较符合当前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发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通过课堂理论的学习从而在潜意识层面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
3、选拔或聘请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因此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校友会等资源聘请企业经理人为创业教育客座教师。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上课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受教育,增加创业教育的可信度。
4、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熏陶和培养出良好的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5、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硬件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要进行理论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保驾护航,可以借鉴股份制公司的做法,学校也可作为出资方给学生以物质和经济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