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2: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材料工程师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材料工程师论文

篇(1)

2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

大量调研表明,多数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教学模式表现为“灌输式”,实验性质基本为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和研究类实验较少,具体表现如下:1)开展形式:多以分组。高校本科学生基数较大,实验教学多为分组进行。2)指导模式:授课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较多,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3)实验项目: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一般只限于教材中规定的特定实验,其中验证类实验所占比例过大,而设计类和启发类实验相对较少;且考虑到实验学时的设置,实验过程较复杂、耗时较长且耗资较大的实验,实验教学尽量不涉及。4)实验教材: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指导书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要求、所用仪器设备进行相关实验即可。5)实验报告:近似或者雷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实验项目相同,做相同的实验,得到近似的实验结果,一组或一个班写出基本相同的实验报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塔式”实验教学模式

基于兄弟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现有实验室的条件,遵循层次化、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分三阶段逐步提升的“塔式”方式:基础设计阶段、对比分析阶段与后期处理阶段。1)基础设计阶段:将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分组后,要求其根据与本次实验项目相关的多种工程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且将设计方案在实验之前上交给实验教师审批,待审批合格后方可安排实验。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对比分析阶段:同一批次实验结束后,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汇报实验设计方案与实验现象、结果,要求学生分析不同小组的结果并找到原因,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后期处理阶段:待同一个实验项目全部结束后,实验教师将本年度所有批次的实验方案与结果公布后,要求每个同学对本项目进行总结,并以此作为实验部分的考核。下面以“胶凝材料(水泥)的基本性质”为例,详细说明一下“塔式”教学模式。1)根据理论课进程,实验室要及时备好不同标号的水泥。实验教师通知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每个小组选用不同胶凝材料设计方案。根据已经审核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指导书,严格按照实验操作逐步完成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与水泥胶砂强度等实验内容,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2)同一批次实验全部结束后,各小组通报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实验结果,要求每小组成员做好记录,并引导学生回顾理论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胶凝材料的性质,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叙述性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所有班级本实验项目结束后,实验老师将所有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总并向学生公布,要求每人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法对统计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知识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做好自己科研的支撑。

篇(2)

逐步深入加大科研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各有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对企业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开展课题研究,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达到研究创新和企业自身发展双赢的局面。百色学院紧密围绕广西14+10产业中的有色金属工业、新材料产业需求组建科研团队并开展研究工作,联合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平果铝合金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质量大幅提高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大量的实验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及真实的就业环境,为专业学生开展以专业技能知识方面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专业领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考及动手能力,并接受岗位实践能力培训,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专业见习、实习活动,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观、熟悉设备运转情况,产品生产过程、并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与思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工程实际和生产领域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3.交流合作互惠互利

每年利用暑假时间,选派数名年轻教师进驻企业学习锻炼,深入企业内部,与技术工程师进行交流探讨,参与企业生产技术攻关,将自己所学知识与企业现状进行共享,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教师也加深对行业的了解,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同时,积极邀请企业、行业专家、管理者参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制订,邀请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到校兼课,做专题报告,将行业知识、企业文化、科技前沿等带入学校,形成校企合作、教产融合的互利互惠局面。

4.学生就业合作有所突破

基于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百色学院与贺州桂海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双方的协议约定,在百色学院举办了联合培养人才的“桂海班”。培训的内容针对性强,充分结合生产实践,紧紧围绕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设备相关信息,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的生产知识有了较深的认识。培训结束,即有74位同学顺利通过测试并与桂海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篇(3)

(二)功能分析

在选购钢筋方面,即应当注重运费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还应当将钢筋质量视为重中之重,因为它对工程的好坏造成直接的影响,另外,厂家的声誉对于材料的购买选择,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决策作用。所以,对材料购买的选择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即:运费、价格、声誉以及质量等等。(l)各因素的相关权重的计算针对四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相关负责的专家编号分别是1到5,对这四大因素分别评分,同时计算出各个因素所占的权重系数。(2)计算相关的功能系数

(三)功能评价

(l)成本系数c的计算.对于钢筋的购买量,是通过采购部门以月进度计划为依据进行计算所得到的,在本次,所购买的钢材数量具体地见下:100吨圆钢(Ф16-25),200吨螺纹钢(Ф18-25)。五个供应商所提供的运输费用以及材料单价如表7所示。对于钢筋的装卸,则通过35T吊机来实现,共3个台班,总的装卸费约为7500元。(2)相关价值系数的计算(3)供应商的选择由表8得知,供应商A的价值是最高的,然而,它的价值系数高达1.291,这一数据表明,它的功能存在过剩的情况,并不作为购买钢材的最好选择。对于C、D以及E家的供应商而言,其价值系数都比1低,特别是E供应商,尽管它的购买总费用是最低的,但其信誉上以及质量上的功能均不是很好,因此,总的价值系数是最低的,因此得知,在材料购买的时候,费用不作为最为重要的要素,为了确保工程的质,应当既要选择声誉较好的供应商,还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其中,供应商B的价值是最为合理的,它的价值系数是1.084,这表明,它的功能与成本的相关匹配性是最好的,而且在运费、价格、声誉以及质量上的综合条件也是比较好的,因此,在本次购买钢材的过程当中,最好应当选在供应商B。

篇(4)

1.培养模式不利于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

专业硕士要求毕业后能够承担生产、研发、技术服务等的一线工作,与传统的纯学术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高校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上更着重于联合企业生产研发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因此,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就要求增多实践实习类教学。以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为例,他们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工厂或企业中度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必然会减少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时间和能力。

2.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虽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但课程主要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及内容,学生只能学到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缺乏基础载体,对于给定的研究对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还是无从知晓。而且,高校在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方面结合得还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实践成果如实验数据等归纳整理到科技论文中去。

3.学生写作能力差,主动性不强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写作水平较低,面对科技论文感到压力很大,往往带着强烈的排斥情绪去完成写作,更提不上主动地开展科学问题研究。不少研究生对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毕业设计都采取应付的态度,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还存在实践过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能很好地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等问题。

4.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进行科技论文的创作,需要大量的写作经验和素材。科技论文写作活动的开展,如开放高水平科研平台资源,开展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定期开展课题组科研报告,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做学术交流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够锻炼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并分析科研资源和综合运用科研知识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主要停留在理论课程方面,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二、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其知识构成既要专业又要全面。加强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笔者从专业硕士的特点入手,针对这个新生的研究生群体探索和归纳了如下几点提高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举措:

1.提高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视

首先,我国现有的针对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校各级领导和老师应从制度上重视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采取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管理和监督机制来保证论文写作质量。其次,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导师在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此,各高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打造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增强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使命感,聘请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老师授课。最后,高校应重视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注重写作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优化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

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主要在理论层面,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可以通过结合写作理论课和写作实践课来达到优化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内容、要求和创作思路外,还应做到:(1)向学生介绍和演示常用的论文检索方法。例如对材料工程硕士而言,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ISIWebofScience、EI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学术搜索等检索资源查询文献。(2)向学生介绍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专业词汇和关键词,以利于学生检索和阅读文献。(3)教会学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现场演示,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感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软件的实际操作。(4)举例说明写作过程,在学生心中确立参照,激发其写作的动力。(5)实时以作业强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进行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以撰写综述类论文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3.建设科研平台、举办科研活动

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有力手段。为此,各高校应注重科研平台的建设,如开设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成立专项创新基金用于学生科技立项及科学研究,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实验,以及通过校企结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创新平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论文写作条件。学生在各种科研平台的有力推动下可以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项目内容撰写科技论文。同时,高校应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科技发展的学术研讨氛围,利用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强化研究生课外训练,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科研竞赛等,使学生掌握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充实专业知识。此外,高校应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可设立科研基金对研究生科技论文等科研成果给予奖励,转化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4.联合实践教学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

科研实验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旨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把课内教学、课外科学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较快地承担起企业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等的实际一线工作,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要高于传统的研究生教学。针对专业硕士的这一特点,应强化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系统地构建联合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来提高专业硕士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容和实现方法。首先,需要学校重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结合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利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来推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需要强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增强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用科技论文的创作思维去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也能将实践中的收获运用到科技论文的创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校目前和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硕士,学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培养模式上实行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已与华益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铝业(重庆)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永红机械公司、成量集团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课程体系上,学校为突出专业硕士特色,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开设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纳米材料与器件和薄膜材料四个研究方向。学校还实施专项基金,设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既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基于以上优势并通过研究生的写作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我校专业硕士近两年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科技论文十余篇,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篇(5)

①因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改革初期,可尝试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还是常规实验,给有能力的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效果好可推广到全部学生;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可用老师指定的材料,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实际学习生活中接触的材料进行实验。这样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且让学生感觉到实验的实用性,而不是对一个毫不相干的零件或材料进行测量;

③时间自由。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在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在人数允许的情况下,预约实验时间,而不是按规定批次进行实验。第一次实验不成功或者对结果不满意可以重复进行,没有时间限制。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强化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更新,满足就业需求,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体为首先学生从多个不同的任务书中任选一份,然后运用理论课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行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加工流程,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并要求学生亲自独立完成热处理操作、硬度检测、金相试样制备、组织观察与分析等过程。这种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实验改革的具体场所,实验改革的实施应该与实验室建设同步进行。具体为:

①师资方面: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必须要有高层次综合性人才的师资队伍,应具备教学、实验、科研的综合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可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到实验室工作;二是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养以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及高水平性。通过多种方式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师资队伍高标准的要求。

②设备条件:改革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条件,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室设备条件的建设。一是必须增加设备台套数,保证每个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二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加,因此设备的可靠性、性能、规格必须更高;三是紧跟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设备,让学生了解到本学科的前沿。

(4)网络化教学

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首先是学生选择题目,预约时间等,这些可以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②实验室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场所,因此要求实验室必须实行开放。因为整个实验过程时间长,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的方式进行。因此可在实验室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比如增加投影仪。学生可自行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比如开放性实验的管理规定,实验任务书,铁碳合金金相电子图,硬度测量的换算表,各类仪器的结构及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老师的演示操作录像等。

③学生在实验室可通过网络显微互动实验设备仪器进行实验数据或照片采集、存储和粘帖至电子文档实验报告中,同时可把自己的结果与标准结果进行对比等。最终形成电子文稿实验报告提交给指导老师。中间也可与在线的其他同学或实验老师交流,对比实验结果,探讨实验过程所涉及到的问题等。

篇(6)

2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体现了作为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服务于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究到运行改良的全过程所需拥有的基本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存在局限在理论层次,难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材料科学的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工程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CDIO采用了12条标准作为教学改革和评估实施CDIO的基准。其中有两条明确提出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1)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在学习经历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及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方面提高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求在提供综合学习经验,运用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方法以及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方面提高教师的能力。

3.1工程实践能力要求

CDIO工程教育要求教师在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方面提高能力。材料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陶瓷、玻璃、水泥等工厂生产一线进行管理操作的技术人才,需要操作师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能够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产故障,具有全局生产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材料专业青年教师掌握材料生产工艺,能够对生产故障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自动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水泥生产,需要青年教师从原料车间、熟料车间、水泥车间生产全局要有整体思维构建的能力,不仅熟悉生产现场操作技术还要掌握远程生产控制室的生产操作。青年教师具备了这些工程实践能力,会在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朝着工程人才方向发展。

3.2教学能力要求

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工作是教好学。CDIO工程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在进行传统授课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立体性评估。随着企业生产竞争压力加大及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行研发生产,企业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勇于创新的工作能力。

4青年教师能力培养对策

4.1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大都是直接从其他高等院校引进的硕博研究生。他们没有企业生产工作经历,缺乏对产品的生产管理经验。在企业实践的内容包括现场学习、参加企业技术培训、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几部分。

(1)现场学习

青年教师要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来到生产现场,向现场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艺原理及相关的操作技术要领。通过现场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找自身的差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学习之后,由企业工程师现场进行考核,给出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学习目的。经过现场观摩学习,合格者进行上岗操作。上岗操作能够深刻领悟学习到企业的岗位操作规程、用人标准和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知识。参与到材料生产的各个环节,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全面了解专业课程知识在生产运行中的运用,对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有明显效果。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在企业学习目的是培养青年教师掌握实际水泥、陶瓷、玻璃等产品生产流程、生产管理制度,拓展他们的建筑材料工程研究视野。经过企业实践,青年教师会对材料专业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参加企业技术培训

材料新技术发展迅速,应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行新技术讲座交流。培训后组织专业教师对新技术进行交流学习,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通过新技术培训,使青年教师掌握材料专业技术前沿技术,培养其工程创新建构能力。青年教师到企业去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拜企业的工程师作为生产实践导师对自己生产实践能力进行辅导。青年教师不但能够丰富了自己生产工艺知识,获得企业专家的帮助,还能及时与导师沟通获得第一手生产技术资料,积累了较多的生产案例,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青年教师还要去企业的研发中心,了解该企业的最新生产技术、最新的产品研发结果,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动态。与企业合作承担技术服务项目。通过对企业技术服务支持可以深入学习掌握行业的技术前沿,同时能够将实验室的实验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技术研究能力。参与企业项目,不仅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技术水平,同时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了解行业的最近发展,最新的研究热点。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工程技术能力、提高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

4.2教学能力

(1)开发课程项目。

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与教学要求,开发相应的课程项目。比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开发了“预热器结皮堵塞生产故障处理”、“回转窑红窑分析”、“煤粉燃烧器火焰调节”等项目。树人先树己,承担项目教学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娴熟的项目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做出工程师的榜样。提高项目教学能力。通过课程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

(2)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每位青年教师配一名副教授以上导师。导师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写教案和教学日历、协助指导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导师应深入到课堂听取青年教师课程,课后要有交流并记录。培养结束后,由督导组进行听课验收。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生产案例进行教学;在课程设计等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以实际工程设计项目作为题目进行设计;在创新实验的指导过程中,可以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出发,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可以结合工厂生产实际进行对接,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

4.3职业道德修养

大学的职能不仅仅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一名合格的工程高级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那么这就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具有同样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进行工作和生活,给学生做好表率示范。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其教学风格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篇(7)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掌握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要求

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有合同条款、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监理工作中材料的质量控制必须符合其相应的要求。

1.1合同条款各项工程材料质量的保证责任、处理程序和费用支付等均应符合合同的规定。1.2设计文件全部工程材料应与设计图纸符合,并符合项目业主批准的变更与修改的要求。

1.3技术规范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设施、设备及施工工艺,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1.4质量标准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的质量均应符合合同文件中列明的质量标准。除以上4个方面外,材料还要符合有关产品的试验方法标准和质量证明书的规定。对新型建筑材料,还要求有技术检验部门关于其技术性能的鉴定书。

2熟悉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方法

施工中监理工作的材料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落实监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方式来实现的。具体的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2.1检查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订货、采购、包装、运输、堆放、储存、保管及加工、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产品质量。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落实,总监理工程师不能签发开工令。

2.2落实监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各自承担的职责。

2.3注重每个分部工程及主要分项工程,制定《原材料质量控制一览表》,表中列出工程名称,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每批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进场日期、数量、使用部位,合格证,检验报告及认证证书资料、验收人员等。在每批材料验收后,及时输入计算机材料报验台帐,每月输出一次。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一分部或分项工程原材料质量控制在规格、数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避免实际使用和已核验的原材料在规格、数量上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避免部分原材料质量失控的情况。

2.4坚持原材料复试见证制度,取样、送样过程中监理人员一定要在现场监督,杜绝马虎、懒惰、图省事等渎职行为,彻底避免施工现场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把住原材料见证关。

2.5主要装饰材料订货前,施工单位应提供样品和有关订货厂家情况以及单价等资料,向监理部申报,经监理人员会同设计、业主方研究同意后方可订货。

2.6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须经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监理人员在进行原材料质量认证时,重点检查以下内容:a.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原材料质量控制依据的要求,并与现场实物相对照比较。b.对于实施使用认证管理的建材产品:水泥、混凝土外加剂、建筑钢材、建筑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塑料管材管件、铝型材、建筑涂料、新型墙体材料等,检查有效的建材产品使用认证证书,证书上必须有发证机关、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盖章。c.对于进口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应全部检验。进口材料、设备,另应检查商检证明书。d.对质量不合格、资料不全、技术指标不明确、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或标准要求、实物与资料不符、包装标志不清而不能确认的材料,不予认证,并指令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单位限期将其运出现场。e.施工单位擅自使用未经监理人员认证的工程材料,或者擅自替换、变更工程材料,总监理工程师应下达停工令,责令整改。

2.7检查材料的数量,包括到货量检查和每日一次的库存量检查,有利于对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当监理人员通过检查发现,进料量和库存量与进度计划不相适应时,就可及时提醒施工单位,以保证进度计划的实现。

3重视监理试验室在材料质量控制的作用

检测与试验是监理进行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以上材料质量控制中要充分发挥监理试验室的作用。

3.1监理试验室的工作

监理试验室在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完成以下工作:①统一规定各种试验表格(包括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用试验表格),妥善管理各种试验报表及试验资料。②按规定频率进行现场试验抽查,检查承包人工地试验室及其试验仪器设备。③按合同、技术规范规定完成验证试验、标准试验、抽样试验及验收试验。④参加工程项目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重大分项工程的试验工作。

3.2原材料试验程序

监理试验室原材料试验程序如下。承包商提出开工报告后,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出厂证明及试验报告,并由驻地试验室抽样检查或取样送检。若发现原材料不合格,驻地试验室要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并通知承包商,由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意见。

3.3原材料试验注意问题

试样要有代表性,取样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如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试件的尺寸的偏差等,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取样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取样。

3.3.1钢筋:由于钢筋不可能大批量一次进货,而且货源不可能单一,品种、规格又有所不同,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必须分批、分品种和分规格堆放,并加以标识。同时,应将提供进场钢筋的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存档。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要求对每批钢筋取样检验。

3.3.2水泥:对进场的水泥,要求施工单位按分批、分品种、分标号进行贮存,不允许混仓或混放,且需防潮,同时将进场水泥的出厂合格证保存并提供给监理工程师归档。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会同监理工程师,按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做强度、安定性及凝结时间等试验。

3.3.3砂、碎石或卵石的检测,使用单位应以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采用大型工具运输的应以 400m3或600t 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运输的应以200m3或 3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应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4建立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程序

4.1材料质量重在事前控制。

原材料、设备进场时必须依照相应的程序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检查材料的规格、数量和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自检合格后,由施工单位填报《原材料、设备报验单》,并附下列资料:①材料、设备清单(材料名称、产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用途等);②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实行认证管理的建材产品须有产品使用认证证书,进口材料须有商检证明书);③材料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等检验报告。在材料进场后24 h内向监理部提出报验申请,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有效,现场实物标志和资料相符,才予以同意使用;否则,限期退场。

4.2 见证取样

送检每项工程的取样送检见证人,由该工程的建设单位书面授权委派本工程现场监理人员1-2名担任。建设单位应向工程受监的质量监督站和工程检测单位递交“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授权书”授权书应写明本工程现场委托的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姓名及资质等简况,以便检查核对。施工企业取样人员在现场取样和制作试件时,见证人必须在旁见证。见证人应对试样进行监护,并和施工企业取样人员一起将试样送至检测单位或采取有效的封样措施送检。检测单位在接受委托检验时,须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见证人应检验委托单上签名。检测单位应在检验报告单备注栏中注明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姓名。出现不合格项目,要及时通知工程受监质量监督站和见证单位。影响结构安全的项目,应在24 小时内报告。见证人对所见证取样检测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并分类建立台帐,统一编号。台帐内容应有:项目名称、进场日期、进场数量、取样时间、代表批量,会同取样人员,使用部位,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等。

监理人员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取样的前提下,保证所取送检材料的代表性,检测人员应对其送检材料进行仔细核对,确定其抽检数量、长度等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方法要求,并对其进行登记造册,再对其进行相关试验。

5结语

虽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很艰难,但通过监理合理的质量监控手段,原材料质量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篇(8)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是建筑用户切身安全的重要保证。长久以来,仍然存在着一些单位及个人以次充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以牟取暴利,导致“豆腐渣工程”屡禁不止,对于人们的人身安全及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建筑材料的相关质量检测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有在材料检测方面做好严格把关,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建筑市场及施工现场,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

2.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目前,我国不同的建筑材料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质量检测人员对我国现行的试验标准与程序了解不透彻,没有掌握科学的取样方法,同时在检测及材料性能评价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材料本身的特点与性能,使得检测结果不够科学缺乏准确性。下面就材料检测本身而言,对于不同材料常见的检测问题归纳如下:

2.1.钢材的检测

建筑材料中应用最广泛、作用最大的材料当属钢材,因此,钢材的检测在建筑材料的检测中要作为重点。钢材的检测主要包括对钢筋的检测以及对焊接试件的检测。钢筋的管理通常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其种类多、用量大且进货渠道复杂,还时常受到施工现场的限制等,很难对其进行批次检测。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利用废料钢筋代替定尺钢筋,由此得到的检测结果往往不具备代表性。在对焊接试件的检测中,很多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焊接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程度,也没有对即将焊接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导致了测试结果偏差较大,失去了检测的意义。

2.2.水泥的检测

水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通常的检测周期相对较长,部分施工企业为了抢进度赶时间,在检测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就已经对水泥进行生产使用。这样,如果检测发现水泥的质量性能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的话,对于工程的影响和企业的损失是不可小觑的,因此,各企业一定要对水泥的检测放在考虑的重心,切不可因小失大。另外,由于现场材料摆放的混乱,有些水泥出厂已经超过三个月了但仍没有及时进行二次检验,在某些性能已经降低的情况下仍然被当作合格水泥进行正常使用,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大量的袋装水泥如果不及时进行随机抽查使得水泥重量误差较多,这种误差不仅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也影响了材料本身的配比准确程度,从而对构件或砂浆的强度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水泥的相关检测必须要得到重视。

2.3砖

作为建筑物墙体的主体材料,砖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有些小的砖厂为了节约成本就偷工减料,技术装备落后且不重视质量问题,导致砖的尺寸缩小,不符合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另有些企业直接以次充好,直接把不合格产品应用到建筑生产中,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4砂浆

砂浆是墙体的主要材料,对于墙体的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砂浆检测的重要标准就是砂浆强度。而对砂浆强度的检测一定要严格把关,既不能贪图便宜就使用廉价黄砂,也不能为了赶工期而缩短砂浆的搅拌时间,如果砂浆质量较差会直接影响到墙面的质量,务必要做到每一步都认真严谨,必须保证工程质量。

3.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水平的措施

要提高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首先就要从质量检测着手。除了注意以上几个问题外,检测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标准严格执行,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

3.1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都会对建筑材料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对于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的拉伸试验,必须要将室温控制在23℃,误差不超过±2℃。实验表明,当环境温度升高10℃,试件抗拉强度将会降低2.85%;当环境温度降低10℃,试件抗拉强度就会升高3.55%。由此可见,温度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因此,在试验时必须要保证温度在标准范围内,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3.2合理确定检测项目

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的种类多且杂,所以,在对于各种材料的检测都必须按照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的规定来严格进行。例如,对在对水泥进行检测时,要根据水泥的批次来检测及安全性、强度、凝结时间以及水泥的粗细度等。对于混凝土的粗骨料也要确定其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每个项目的检查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对大于或等于C35标号的混凝土,要做相应的压碎指标检测,如果是质地疏松的骨料还要做坚固性检测,对活性骨料就要做相应的活性试验等。因此,检测项目必须确定其结果的准确性。

3.3取样试样的操作规范

对样品进行检测之前,取样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只有按标准取样,才能使样品具有代表性,从而反映出整批产品的质量水平。取样和制样都具有很强的技术要求,而且不同的样品的取样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取样前要制订好相应的取样方案。要想使取得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就必须合理安排取样点的位置并确定取样点的数量,取样点的安全总体应符合随机规律。例如,要对袋装水泥材料进行取样,就应当取生产厂家、生产时间、标号、出厂编号均相同的水泥作为同一批次进行检测,且水泥总量要小于200吨。此时取样的抽样点数量应大于20个,取得的样品总质量应大于12公斤。

3.4.试验数据的科学处理

由于建筑材料的特殊性,其检测的数据有可能出现较大的离散性,因此,对于离散性较高的数据点要进行科学的取舍。例如,在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测试中,如果三个强度中有大于平均值10%的数据,就应当将其删除,然后对另外两个数据取平均值并重新进行算,进而对其性能进行考察。所有的计算结果都应当按照GB/T8107-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处理。另外,可能产生实验误差的因素也较多,例如操作人员的实验手法、材料本身的均一性、仪器设备的误差及当时环境条件的影响等,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旦检测结果的误差超过了标准范围,就应当对材料进行重新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结语

影响材料检测的因素有很多,要想做到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无误,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其达到足够的重视。材料检测环节是确保工程材料质量的关键,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必要条件。检测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具备准确、科学、公正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材料检测流程,对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进行足够的重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不合格产品没有容身之地,为建筑品质的整体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侍爱军,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监理人员对材料的控制措施[J]. 价值工程. 2010(21)

篇(9)

关键词:双语教学;英语使用比例;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95-02

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提出了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方针政策。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双语教学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国际化的必然选择。教育国际化的另一重要形式是师生国际流动。双语教学能为学生出国留学做全方位的铺垫。因此,双语教学的意义尤为重要。

早在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国际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材料类人才,我校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采取了双语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双语教学定位

从双语教学的英文表述(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中可以看到三个关键词:学科内容、语言技能、整合学习。其中“学科内容”置于“语言技能”之前,是首要目标。“整合学习”是双语教学的精髓,体现了双语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设计上,要将学科内容和语言技能两个教学目标整合,处理好语言与学科内容之间的依存关系:语言是学科内容的学习媒介,而学科内容是语言学习的资源。“整合学习”也是双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主。在教学设计上,要创设多种有效活动,形成任务链,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努力探究、亲身体验的学习情境。

二、教学实践

1.课程性质与目标。本课程是我校为材料类宽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课程凝聚材料学科知识和应用型英语知识的精髓,使用全英文专业教材,通过中英双语授课使学生在学习材料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交流的能力。

2.教学方式与考核。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课件以英语为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每6学时布置一次课后作业,要求用英语完成。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兼顾双语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试卷的卷面采取英文题目,学生作答可以用中文。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30%(考勤+习题)和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

3.授课对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班级人数在20-40人之间。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已学的专业课有《材料科学基础》。由于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约有1/3学生通过英语4级考试。

4.教师与教材。本课程授课教师为本学院材料学R到淌ΑV鹘滩奈青岛科技大学陈克正教授编写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材。该书以国外原版教材做参考并根据国内的教学情况及材料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整合。全书共分固体材料的结构、常用工程材料结构等9章。

三、问题与改进

1.英语使用比例。在双语课程中,英语的使用比例到底占多少,极大地决定了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环境限制,本课程采用保留性双语教学,即部分采用双语教学。一般情况,双语教学要求英语使用比例不低于50%。在最初的教学中,因为追求英语使用比例,所以除了教材全英文外,电子课件也是全英文的,教师讲课采用中英文结合。但是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较难接受,教学效果较差。分析原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原本就比较差,再加上诸多生僻的专业词汇和科技英语长难句,使得大部分学生上课无法听懂。根据双语教学“学科内容”为首要目标的原则,结合课堂互动的观察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计划将教材更换为许并社编写的全中文教材《材料概论》,从而确保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为了实现双语教学“语言技能”目标,仍然保留了多媒体课件中较高的英文比例。

2.课前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于很多专业英语词汇甚至大学英语词汇都没掌握,造成了学生听课困难。因此提高本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另一个措施是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每节课下课前,提前告知学生下次课的学习章节,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预习准备。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会有更好的预习效果。同时注意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提供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回答,使学生都能参与。

另外,为了使学生理解英文课件内容,编写专业词汇集发给学生,使其提前掌握每一课的专业词汇,便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专业知识而不是查找单词。

3.课件制作。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从方便学生理解出发,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对英文专业词汇加以中文注解。为了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在多媒体课件中制作收集视频、动画、图片等各种教学素材,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课题或学术论文等,特别是教师科研工作中的收获或遇到的问题,相比刻板的教材理论,更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见科研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将科研引入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科研兴趣和信心。在本课程中适时适量地给学生展示写科研成果或论文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开拓学生在材料领域的眼界,从而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其今后在本专业中的工作或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4.作业与考核。由于全英文教材中没有习题,所以课后作业题为教师自拟题目。主要针对的是课程的重点知识,题型多数为简答题。为了督促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采用英文答题。但是学生反应太难,多数学生直接照搬教材相关文字,效果非常不好。后来简化为可以用中文答题,大部分学生能把教材中文字翻译为中文答题,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将互联网搜索的中文解答直接照搬。不过至少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中文答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程期末考试采取笔试闭卷,但是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经过实践反思后采取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查阅参考书和英文字典,但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等电子词典。考试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开卷后,学生的考试结果有所改善,但是学生的成绩及格率还是偏低。将试卷的大部分题目改为中文撰写,降低了试卷中的英文使用比例后,及格率提高许多。但是从学生掌握知识出发,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又将开卷考试改为了闭卷考试。经过几次考试改革后,学生考试成绩分布良好,及格率达到正常范围。

5.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总课时为32课时。采取双语教学后,要兼顾专业知识和科技英语的学习,课时量明显不够。因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英语授课,然而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某些重点难点句子,教师必须反复讲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减慢了授课进度。这就产生了课时不够的问题。为了使该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必须修改教W计划,增加总课时数到48课时,才能实现本课程采取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6.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方法单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英语教材时,注重对ppt课件或教材内容的讲解,主要采用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讲解,没有形象的描述和过多的专业阐述。这种授课方式枯燥单一,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和上课的积极性。解决方法之一在继续使用英文课件的基础上,更换教材为中文教材。方法之二是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加强师生互动。采用小组讨论等其他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作者简介:陈玉华(1979-),男,湖北武穴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焊接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黄春平(1980-),男,江西吉安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讲师。(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1YB378)、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JG-11-24)、南昌航空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11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26-02

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发展所呈现出的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具有开阔视野和广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更是受到高度重视,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因此得到广泛的提倡。[1-4]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考人数有将近50%的考生是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5]在研究生扩招之前,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源于学生的兴趣导向,或者是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不同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的生源。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就业导向所导致的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但这部分研究生在后续培养中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现。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为例,对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所存在的特殊性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上一篇: 现代民法论文 下一篇: 审计职业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