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2: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休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关于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笔者曾专门撰文分析,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造成:(1)社会因素。权威失范、社会主导价值混乱、角色失范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有关的三方面失范状态,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同样归咎于这三种失范状态。(2)高校因素。在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驱使下,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渐行渐远,即使是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地出现了功利化和商品化的倾向,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以职业培训为主的雇佣机构,成为制造社会文化工具和技术工具的“加工厂”。教育在人文关怀上的不够,使得高校的休闲教育存在着先天不足。(3)家庭因素。因家长在对子女、对高等教育、对休闲认识的偏差,以及不当的家庭休闲方式,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和正确地开展休闲活动。(4)大学生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期的“震荡”和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此外,休闲观念也是导致休闲道德失范的决定性因素。[3]
2.有关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分析。一些学者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的大学生休闲教育道德状况更令人堪忧。徐智辉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了休闲学课程。我国高职生休闲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数处于自发状态,根本没有列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围,领导无休闲教育观念,学校无休闲教育计划,教师无休闲教育任务。许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只负责高职生在校上课时间的管理和教育,对学生休闲时间放任自流。过去,学校实行六天工作制,休闲时间少,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单休日改成双休日,高职教师和学生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而高职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者却很少考虑休闲教育。高职生从中学到大学后,还不完全适应,对节假日不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在大量休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有的学生不分白天黑夜,没完没了地上网、玩游戏机,甚至出入不适合学生的休闲场所,致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受到严重影响。”[4]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总体状况,徐智辉分析认为:休闲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淡薄;休闲思想道德教育组织涣散;休闲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呆板;休闲思想道德教育投入不足。[5]
3.有关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对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学界一是从休闲的本质出发,对休闲与道德及与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进行阐述,基本结论认为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休闲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他们认为休闲的本质是自由,其本身内蕴的道德属性和对追求人性真善美的要求,休闲生活应是道德的生活。闲暇生活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无拘束或无视一个人在闲暇中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负的责任。二是从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对其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心理断乳期”,期间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道德能力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受西方思潮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渴望成为有个性的社会人,但行为的自我控制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渴望社会交往,但待人接物的水平不高,容易紧跟没有道德高度的时尚;渴望休闲的生活,但“玩”的基本技能不高,容易随波逐流。总之,学界从大学生休闲道德现状出发,归纳了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分析了导致问题的原因,而对应的休闲道德教育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学界总体上是按照“什么是休闲或闲暇———什么是休闲道德———什么是大学生休闲———什么是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轨迹予以分析并概括。其中对于大学生休闲(或闲暇)的界定,可以概括为:除去学习包括实习、生理需要和课外作业等之外自由时间里由大学生自行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对休闲道德(闲暇道德)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个人在休闲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是发展人的心智和兴趣,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对高等学校休闲道德教育,学界总体上是从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范畴、目的等六个层面加以概括。由此,本文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指以高校师生实施为主,社会、家庭实施为辅,面向在校大学生,以休闲价值观、休闲道德能力、休闲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依托校内外多种德育载体而开展的自主性德育活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具体展开。
2.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特点。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总体上有三层表述:一是基于教育的方式;二是基于教育的要素;三是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基于教育方式,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导性、渗透性、差异性、实践性、发展性。[6]基于教育要素,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具有教育时空的变化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等特点”[7]。“在时间上,是在学生完成功课的闲暇时间进行;在方式上,表现为在体育、音乐、舞蹈、美术、写作、旅游、武术、集邮等闲暇活动中进行;在内容上,依然坚持的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点的时代精神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8]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邓清华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新模式,与传统高校道德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从时空维度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适用时空更广、更为复杂、更符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道德教育的实际,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主要适用于大学这一特定时期和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空间;从载体或形式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型道德教育活动,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则主要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活动和自我修养为辅的认知型道德教育模式;从自主性、主体性程度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自主性道德教育,传统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尚不是很明显。[9]
3.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价值。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价值的描述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可适应时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可以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二是个体价值———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休闲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文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
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很少,系统阐述的则更少,其中黎海燕认为:“作为当今学术界讨论较多的一种新的学校德育模式,闲暇德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具体而言,大学生的闲暇德育包括以下内容:闲暇学习活动,闲暇文化活动,闲暇心理教育,闲暇道德实践,闲暇生活自律”。[10]陈红媛认为:“高职生的闲暇德育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教给学生最核心的内容———阐释休闲的自由、创造理念。高职院校的闲暇德育作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高职院校实施闲暇道德教育应从正确的闲暇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健康文明闲暇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的闲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闲暇道德实践、立志成才的闲暇生活道德自律五方面展开”。[11]
(四)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
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问题,学界总体论述较多,角度也较广。
1.有关实施原则的分析。陈红媛认为,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针对高职生闲暇生活而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遵循导向性、整合性、自主性和指导性、渗透性、前瞻性、科学性等六条原则。[12]杨双、祝国超认为,实施休闲道德教育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13]邓清华则将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原则概括为:自主性、与课堂道德教育相结合和科学性。[14]
2.有关实施策略的分析。杨双、祝国超建议在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找准三个支点”———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点,以学生闲暇形式为切入点,以公民闲暇道德教育为助推点;“要坚持三个突出”———闲暇道德教育活动要突出一个“稳”字,闲暇道德教育载体突出一个“广”字,闲暇道德教育方法突出一个“重”字;要做好“三个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家庭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课堂行为相结合。[15]
3.有关实施途径的分析。要切实保障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成效,学界着眼于高校的看法包括:一是要加强“三观”教育和休闲观教育;二是要营造健康的休闲道德氛围;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四是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休闲场所;五是要发挥同辈群体的功能;六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激励监督机制。着眼于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多主体,邓清华认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保障其实施。作为与大学生闲暇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有义务来保障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高校作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家庭方面,父母的管教方式与家庭的生活经验会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社会在保障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发挥“净”、课题博览“建”、“导”的作用。[16]
4.有关教育保障的分析。杨双、祝国超认为要把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这一教育举措落到实处,保障出成效,则应依据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主要方式、活动时空以及活动的特点,构建起以“三化”为主要内容的闲暇道德教育有效机制,一是课程化,二是活动化,三是环境化。要保证“三化”的实现,就必须有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舆论保障。[17]还有其他学者提出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包括政府在内的有关主体要加大对这项教育的投入,努力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具体措施如培训专门师资,实施课程开发,加大后勤保障,加大研究力度等。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现状评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一方面,起步虽很晚,但已有所突破,也取得一些成果,这为深化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还很不够深入,缺少系统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专项研究成果少,研究缺乏系统性
专题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闲暇道德)教育问题的论文仅19篇,专著尚未问世。研究的问题如上所述,主要是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必要性,教育的内容、实施原则、机制和方法进行探讨。总体上,目前学界研究点零散,不成体系。此外,研究点专注度不够,有泛化倾向,如有学者把课余德育活动等同于休闲道德教育活动,有学者把德育的渗透教育等同于这项应该有更多形式的专项教育。
(二)基础研究底子薄,理论说服力不够
鉴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同时国内有关休闲研究、休闲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还不是很厚,这使得起步很晚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根基较薄,对问题的理论说服力显然不够,一些结论尚待廓清。如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在课余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里开展的德育活动,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结合课内外一切德育活动所进行的德育形式;一些学者在强调教育的“自主性”问题时,并没有阐述高校及其教师与大学生在这一教育中是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些学者承认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特色应如何呈现并没有做深入论述;还如有关教学的内容,其排序问题并没有给予合理的理论解释;有关高校的教育义务,到底如何落实,谁来具体落实,没有合理阐述等。
(三)实证研究稀缺,操作性成果少
尽管不少学者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社会调查,但从目前可查的文献资料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仍缺少实证研究,基本上没有从教育实践(实验)出发来加以总结归纳或验证的成果。就是在已有的成果当中,原则性描述较多,大多不具有可操作性,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几篇论文基本上只是对其作了概括和重要性的阐述,而具体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没有充分展开;又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途径之休闲文化氛围的营造,到底如何营造,应该营造什么氛围,论文当中都没有涉及到;再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保障机制之激励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如何激励与监督,这种激励与监督是否与这项教育的“自主性”发生冲突等,这些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释。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趋势
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针对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德育实践的研究。因此,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人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要增强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切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加以突破。
(一)理论维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化问题研究
一是要加强学理研究,应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分析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核心问题;应加强比较研究,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一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及可发扬处,研究基于中国高校文化特征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国外此类教育的差别和可借鉴处;应基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普通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之间如何实现融通。二是要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全新的研究领域,当前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以及中国高校文化与西方国家高校文化的差异,使得这项研究既充满机会也具更多挑战。所以,应继续加大对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教育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给予充分调查研究,既调查分析现实问题,也调查分析预期问题;应积极开展教育实验工作,注意在实践中佐证假设、积累经验和总结规律。三是加强个案研究,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的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离不开高校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各类条件,离不开高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条件,离不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专业实际、家庭实际、性别实际等,所以,应针对这些实际开展个案研究,形成针对一所学校、一个区域、一类大学生、一类休闲活动等方面个性化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成果。
关键词 高校 乒乓球 大学生 休闲
21世纪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休闲时间,那些习惯了工业时代忙碌的人们却表现出“消极休闲”和“在休闲时间里的放任自流”[1]。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体育休闲方式的健康与否关系到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休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也是人们身心健康的保证。休闲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感和身心、智力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休闲竟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活动[2]。体育休闲作为一种休闲的形式,已在校园悄然兴起。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极强的吸收借鉴能力以及善于创造的能力,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领导社会潮流的特殊群体,代表着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开发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新内容,新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作为走在时代前例的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更是未来社会精英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作为高校大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具有大学生的所有特征,更有体育人的特殊身份,正因为特殊,他们业余休闲活动也就体现了较大的独特性,他们的业余休闲与娱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建设[4]。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活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业余休闲方式更是受到同学们和老师们的重视,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对自身和其他同学都将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本课题调查与研究为新疆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自身约束和教练员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新疆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的乒乓球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含二级)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有关硕士论文和期刊。
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0份。
3.数理统计分析法.将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业余休闲活动内容的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业余休闲活动内容选择整体是积极向上的,那些负面的休闲活动较少。但是,睡觉、看录像、闲逛、拍拖等消遣性休闲活动比例较高。追求自我完善的业余休闲活动比例偏少,如图书馆阅读,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等(其比例之和仅20%)。
(二)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课外阅读内容与差异性
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的课外阅读内容,体育专业学生阅读前三名是娱乐消遣类,专业体育类、人文社科类,后三名是实用技术类书籍、教育类书籍、科普类书籍。说明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对休闲类书籍选择的比较较高,其次是专业体育类,而对于科技类、教育类、实用技术类书籍选择比较较低,说明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的知识面较窄,有待于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三)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上网内容与差异性
从表3可以看到,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上网主要内容是看电影、聊天,男女生由于性别的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性:男生比较喜欢玩游戏(33.3%),女生喜欢网上购物(40%)和聊天(40%)。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沟通途径,应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一些重要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要进行一些适度的健康的娱乐,比如看新闻。而要防止的是过于沉迷网络游戏等一些不良网络行为。
(四)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主要休闲场所的差异性
表4可以看出,男生选择前三项的休闲场所是寝室、校内运动场、校外运动场(40%、26.7%、20%);女生选择前三项的休闲场所是寝室、校内运动场和茶吧(40%、33.3%、20%),说明寝室是主要的休闲场所,差异不大。男生愿意运动(校内外之和高于女学生),而女生更愿意户外休闲(占到20%)。
三、讨论与分析
纳什[5]认为按照人们在休闲时间内所从事活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可把休闲分为六个水平层次。层次价值特征描述:第一层次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负价值),第二层次纯官能享受性活动(零价值),第三层次被动消极观看活动(价值为1),第四层次情感投入观看活动(价值为2),第五层次积极地参与活动本身(价值为3),第六层次创造性地参与活动(价值为4)。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同时也存在男女性别的差异性,休闲内容比较健康,但休闲层次较低。
2.休闲知识和技能都较为匮乏。
3.在休闲主体上,以个人休闲活动主,主动休闲意识不高,休闲盲目性较强。
4.在休闲内容上,娱乐为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娱乐性,突出的特征是对教育专业类和科普类书籍兴趣不高。
5.在休闲场所的选择方面,学生喜欢校内运动场和寝室,男女生也存在差异性。
(二)建议
1.建立新疆高校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管理组织体系专门负责大学生休闲活动。并进行定期的抽查与评估。
2.构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参考内容与目标。认识休闲活动的各种类型、了解各种休闲活动的方式、过程和发展方向。加深休闲理论知识的认知。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以达到增强休闲意识。
3.积极引导大学生投入健康的运动休闲活动。结合自己专项特点,鼓励学生进入社区进行休闲活动,带动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健身休闲,提高自身的休闲意识和层次。
参考文献:
[1] 黄聚云.对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24-25.
[2] 潘卫红.岳阳市大学生体育休闲方式及休闲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云梦学刊.2012.33(5).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50-04
作者简介:[HTK]高天野(1974―),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调查与能力培养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13DTQ020。[FQ)][HT]
阅读是大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大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增强综合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在其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理清大学生“为什么阅读”“应该阅读什么”和“如何阅读”等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正确阅读与高效阅读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阅读倾向研究是读者阅读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解决读者阅读正确性与效率问题的起点,是大学生阅读倾向引导与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设计的基本前提,也是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机制改革的基本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拟在全面剖析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现状的前提下,系统解读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的形成机制,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功能完善和服务创新提供借鉴。
[BT3]1研究对象与方法
[3]笔者以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问题为研究对象,查阅了沈阳体院的图书馆藏书,并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了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为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内容奠定基础。此外,笔者选择辽宁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医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刑警学院等10所高校四个年级的5,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4,560份,计4,25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3.2%。调查内容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行为等核心要素。最后,笔者根据实证调查结果,通过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辽宁省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阅读倾向。
[BT3]2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分析
2.1辽宁省10所高校馆藏数字资源构成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10所高校图书馆都根据自身实际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并根据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自建了反应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的数据库,馆藏数字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是,综合性大学的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明显优于单科性院校,且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见表1)。
2.2辽宁省大学生馆藏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分析
2.2.1阅读动机倾向。调查结果表明,休闲娱乐、完成作业、获取信息和撰写论文(设计)构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动机体系。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动机呈现出一定差异:大一和大二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完成作业和获取信息为主;大三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撰写论文(设计)和完成作业为主;大四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撰写论文和获取信息为主(见表2)。
2.2.2阅读对象选择倾向。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图书类、音频视频类和期刊论文类数字资源是大学生主要阅读对象,四个年级大学生在对象选择方面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数据库建设的质量问题,高校自建的反应学科专业特点的数据库较少有学生关注(见表3)。
2.2.3阅读行为倾向。首先,阅读途径和地点的实证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倾向于通过电脑网络阅读,不同年级之间基本没有差异;66%以上的大学生只要图书馆有座位就会选择在图书馆进行阅读,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阅读地点选择上也不存在差异(见表4)。
其次,阅读时间段与时间长短的实证调查结果还表明:①90%的大学生在非双休日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不同年级的比例没有差别。总体而言,在阅读时间分布方面,每天阅读在2小时以内的占36.7%,3~4小时的占46.9%,大于等于5小时的占16.4%。另外,在阅读时间长短上,不同年级呈现出明显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阅读时间明显延长。②86%的大学生在双休日进行阅读,不同年级没有差别。总体而言,每天阅读在2小时以内的占13.9%,3~4小时的占34.0%,大于等于5小时的占62.1%。阅读时间明显高于非双休日阅读时间,但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见表5)。
2.3影响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形成的因素分析
[3]笔者对影响大学生阅读倾向的21项原因的因子分析发现: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所学专业和所在年级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自身素质因子”;馆藏资源类型、馆藏资源数量和馆藏阅读平台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馆藏资源因子”;阅读动机引导、阅读行为指导、阅读能力培训和阅读效果评价之间的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阅读服务因子”;社会环境、学校氛围、家庭背景和宿舍文化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背景环境因子”(见表6)。
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阅读倾向的形成受自身素质、馆藏资源、阅读服务和背景环境等4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动机倾向主要受自身素质和阅读服务的影响;阅读行为倾向主要受馆藏资源和阅读服务的影响;阅读内容选择倾向主要受自身素质、馆藏资源、阅读服务和背景环境的影响(见表7)。
[3]2.4基于大学生阅读倾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设想
2.4.1引导阅读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的强弱与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阅读的方向性和实效性,因此对大学生阅读动机的正确引导是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动机引导的活动体系,针对大学生以休闲娱乐为首要动机的现状开展系列讲座和竞赛活动,以实际活动促进大学生以主动获取知识、信息为主的阅读动机的形成。
2.4.2提升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阅读能力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环节,阅读能力提升能够有效克服阅读障碍。①图书馆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最新的文献检索能力、计算机检索能力和网上信息资源检索能力,最终使大学生掌握高效获取信息的技能。为此,图书馆应组织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网络读书报告会、网络信息资源查询与分析竞赛、数字资源阅读培训会等,促进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②图书馆要针对各专业和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系统的培训与竞赛活动,充分利用馆藏数字资源和网络在线数字资源的优势,布置相关的作业,督促学生提高数字资源阅读能力,提升数字资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3规范阅读行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重点在于加强对大学生课余阅读时间、双休日阅读时间的控制,通过建立图书馆、辅导员工作联动机制,共同限制学生阅读时间。同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图书馆要制定系统的方案,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选择对自己专业学习、生活、就业有意义的阅读内容,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搜集信息、提升专业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
2.4.4建立综合阅读服务平台。①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做好需求调研,加大投入,购置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数据库,完善反映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自建数据库。②进一步优化馆藏数字资源的功能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馆藏数字资源目录,为大学生提供系统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③在校园网上提供常用的分类数据库网址,及时更新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资讯、权威论文、图书和报纸等目录,向大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目录通报服务,避免大学生盲目阅读,提高阅读效率。④建立图书馆开馆阅读和闭馆阅读的综合服务平台,将实境阅读和网络阅读结合起来。如建立网络阅读兴趣小组,开展网络书评、网络征文活动。⑤充分利用校内相关媒体和学生各社团等阵地,通过采访报道、交流对话等形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阅读帮助,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使社团活动与阅读指导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HTK]
[1][ZK(#]黄晓斌.数字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2):53-56.
[2]武彬.大学生阅读倾向的调查分析及其引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73-74.
[3]张秀芳.试析素质教育对当前大学生阅读倾向的相关影响.现代情报,2002(2):87-88.
[4]耿华.信息时代高校学生读者阅读需求的的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5):80-82.
本课题对桌游产业模式管理的研究,对照着桌游的发展历史,比较桌游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的不同之处,研究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其对大学生的观念和现状的改变,找到桌游和大学生活的契合点。为研究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休闲娱乐观念做出贡献[1][2]。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专著、论文、期刊、报纸等文献,了解桌面游戏。桌游的发展对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影响。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26篇文章,其中有论文、期刊、杂志、等。
1.2 访谈法
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就影响大学生休息娱乐的影响,访谈有关专家、老师和部分同学,获得相关资料。访问了一些问题例如(1)对桌面游戏了解有多少?(2)桌面游戏在学校开展有没有好处;(3)桌面游戏是否可以让大学生放松心情?(4)桌面游戏是否有助大学生不迷恋网络?
1.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根据研究需要,在我各个年级的不同专业的学生问卷调查,随即发放了调查卷500份,收集有效调查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0%。
1.4 数理统计法
通过其对原始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获得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其得到的统计值可作为其它评价方法的基础资料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桌面游戏在大学生群体内的开展状况
2.1.1 大学生对桌面游戏的认识调查
对赣南师范学院各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55.9%的被调查者曾玩过桌面游戏,得知参与桌面游戏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分别是67.5%和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p<0.01)。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17.6%的调查对象迷恋桌面游戏。在调查中我们还可以知道88.2%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接触过游戏,其中男生91.3%,女生77.3%。由于过早接触游戏,没有正确的指导,很容易让桌面游戏对我们大学生有一定的反作用。导致学习不认真[3]。
2.1.2 桌面游戏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22.1%的调查对象认为桌面游戏对自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中男生(24.4%)高于女生(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1);还有81.4%的同学认为桌面游戏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尤其是对于男生,高达85.0%,女生为68.2%。这部分同学一旦缺乏对桌面游戏的正确认识,就会有反作用,陷入其中,使学生的成绩下降,不但没有起到桌面游戏对我们的影响,还会使自己的成绩下降,对事物的过问减少[4]。
2.2 桌面游戏对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影响分析
2.2.1 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
根据赣南师范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得知有60%的受调查者玩桌面游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桌游可以让我们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定的解放,得到放松[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享受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大学生的压力,负担也越来越重,承受能力必须要好,还需要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调节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而桌面游戏恰好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一种好方法。
2.2.2 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
通过游戏提高参与者的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使游戏者认识到各种科学理论的应用和为求达到目标所必须制定出的策略和全盘计划。
桌面游戏可以使玩家们通过大脑思维来扭转游戏的输赢,例如“三国杀”如果玩家们不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随便出牌,那么他肯定是被对手打败的,不可能成为赢家的。如果玩家们都会动用自己的大脑去想怎么样才有机会成为赢家打败对方的话,那么就有一场游戏下来就会变得更加精彩。桌面游戏动员了玩家们去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玩这场游戏。
2.2.3 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个企业仅靠个人的能力显然难以生存,唯有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其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一个优秀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才具有战无不胜的竞争力。团队精神已经成为一个人乃至一个企业立足当今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游戏总是提供一些需要,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任务或者是活动,在此期间玩家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与他人互相合作,互相配合,使得玩家们可以感觉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合作,团结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2.2.4 有利于培养善于沟通的能力
通过桌面游戏,玩家们可以和各种各样的人,以游戏为话题来进行交流进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还可以结交到好朋友。游戏还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与他人交往时轻松自如,不会畏惧,不会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与他人的交流。桌面游戏的玩家们一般都比较聪明机智,对文化有一点掌握。这对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文志君.英国桌游拼图玩具出新夺失地[J].中外玩具制造,2011(07)107.
[2]胡林B.将桌游“三国杀”引入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35-36.
[3]西祠胡同.《桌面游戏的发源于发展》[J].中外玩具制造,2012(09)45-46.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1.
[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82一84.
[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207.
[1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11]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1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1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1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1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3]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4]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5]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6]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473-474.
[7]袭金红.服务场景中的“其他顾客”.商场现代化,2009(34),27-28.
[8]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9]兰龙耀.邮轮旅游体验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3),77-78.
[10]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杜,2002,320-378.
[11]李晓琴.旅游体验影响因素与动态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609-611.
[12]李祗辉,白讳,马琪,等.体验经济视角下服务场景对顾客满意影响的实证.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97-200.
[13]金立印.服务接触中的员工沟通行为与顾客响应一一情绪感染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18),28-35.
[14]倏静,张丽华.旅游体验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过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43.
奥运资讯,指大众传媒传播的有关奥运新闻、奥运知识、奥运动态、奥运人物等信息,也称媒介奥运资讯。北京2008年奥运的相关宣传通过不同媒介传播并向受众施加某种影响,是人们通过奥运资讯传播而进行的社会互动过程。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是最活跃的体育群体,是申办和参与举办奥运会的主流人群,奥运会的准备和举办过程将对他们丰富奥运知识和参与体育发生多方面的影响。
本研究对象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媒介宣传和北京大学生。对大学生的调查方法采用的主要是“概率抽样”中的“多段抽样”,即先抽出6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大学、北京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然后再从中抽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样本。本项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3份,有效回收率为89.13%。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通过媒介接触,对接受奥运会宣传的态度积极主动,具有更为独立的现代意识,显示出相当明显的批判精神。但是,我们也看到,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言,媒介同大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
大学生依赖媒介提供的奥运资讯
1、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媒体介入
现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因素之一,是迅速发展、广泛普及的大众传媒。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介入程度。
在对大学生“除了您必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间之外,您每天的休闲时间大约是多少?”的调查中发现,40,3%的大学生每天的休闲时间大约在3—4小时;5—6小时的占19.1%;1—2小b时的占16.2%。在对大学生利用休闲时间接触媒体方式的调查中,上互联网是第一位选择的有64.4%,38.4%的大学生选择了“看电视”,有51.1%的大学生选择了“读书”,“看报纸杂志”得到了44.6%大学生的青睐。由此可见,对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的接触在北京大学生业余生活方式中占重要的地位。
2、北京大学生接触媒体奥运资讯的动机
调查发现,对于大学生休闲时间接触网络中关于奥运资讯方面,“关注体育明星、体育名人”占32.4%,“增加体育的新知见闻”占28.5%,“关注中国举办奥运的成功”占27.2%等。对于电视媒介,大学生为“增加体育的新知见闻”占55.5%,“了解体育赛事”占54.6%,“关注中国举办奥运的成功”占53.9%。对于报纸媒介,大学生为“与朋友、家人共享余暇”占51.1%,“了解中国在奥运筹备工作情况”占32.7%,“增加体育的新知见闻”占28.4%。对于杂志媒介,大学生选择“关注体育明星、体育名人”占21.3%。对于广播媒介,所有动机的选择未超过1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通过不同的媒体接触奥运资讯的动机不同,大学生接触媒体奥运资讯多是积极主动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需要,当这些需要指向媒介时,形成了一定的媒介期待,这一媒介期待将促使大学生去接近某种媒介或某种媒介体育信息的内容,并引导大学生进行信息加工,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或其他无意的结果。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大学生的主动性。可以看出,这一过程并不仅仅是认知或获取知识的过程,当大学生从娱乐目的出发,接近媒介,达到娱乐方面的满足,这一过程可能所付出的心智努力相当少,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是主动的。
大学生媒介奥运资讯的接触渠道
对于北京大学生与媒介奥运资讯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大众媒介奥运资讯的综合影响力,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生经常接触媒体种类的顺序是:网络20.2%、电视18.8%、报纸12.4%、广播10.4%、图书7.6%。大学生接触不同媒体奥运资讯时间的选择均值顺序是:网络—电视—报纸—广播一图书。从这里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总体上的媒介奥运资讯接触频率和时间结构基本合理。从标准差来看,北京大学生群体接触不同媒介奥运资讯时间的差别从小到大依次为广播(标准差1.1605)、图书(标准差1.1995)、报纸(标准差1.2277)、电视(标准差1.3750)、网络(标准差1.4715)。北京大学生接触网络奥运资讯的接触率和时间都是居于首位,接触其他传媒的总时间量明显减少,这与网络媒体的崛起直接有关,显示了网络功能的多样性、丰富性。
一、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环境中,一切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只有真正了解消费群体,挖掘其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才能开发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市场营销计划与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据优势地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其消费行为仍遵循普遍的消费行为规律。消费者理论是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在该理论框架下,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消费者出于理性的考虑,消费行为转化为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说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权衡与选择。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功能的一种主观评价。而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当某种物品的消费成本既定时,消费者从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效用越大,或者是消费者对消费的效用评价既定,而消费成本较低时,消费欲望较强。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成本和所得效用的对比,即边际效用原理。要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效用,一方面要增加其享受服务的效用,一方面要减少其使用的不便利因素。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使产品拥有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度,就要分析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其偏好,并善于把握消费发展趋势。提高服务质量和层次,减少消费不便利因素,开发新的服务领域,也有助于产品的营销。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探究
1.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大学生是商家的重要消费客户,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消费者群体市场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消费观念鲜明、时尚。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
(2)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并在构成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消费支出水平高。当前,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学生每月的支出额400元~500元的占35.5%,处于第一位,支出额为500元~600元的占28.9%,这两部分占的比例高达64.4%。600元以上、300元以下分别占12%、6.2%。
(4)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大学生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风格。
(5)消费的冲动性和情绪化。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情绪左右,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喜欢尝试新品牌,受促销的影响较大。购买前,缺乏明确购买目标;购物时,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虑和比较就冲动购买,随意性较强。
2.大学生消费发展趋势
(1)教育培训消费异军突起,将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的一大亮点。由于高校的扩招,就业竞争加剧,大量的毕业生被推向人才市场。为了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培训。
(2)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特点。当代大学生追求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并受时尚前沿的影响,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 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旺盛的需求。他们追求新颖、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日渐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流方式。进入新世纪, 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并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 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3)电子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索取,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为了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大学生对信息的消费将大大增长。可以预见,电子产品市场必将随着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断发展。而大学生会成为这个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4)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心理日趋明显。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蛊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商品的吸引,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在消费市场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但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易于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有利于商家更好的开拓大学生市场。
参考文献: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其他 社会 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多数大学生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主权,其消费行为对家庭、学校、企业、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容、特点,研究其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内容的特点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1.基本生活消费
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 经济 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2.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 英语 和 计算机 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2)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高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 投资 ,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3)电脑消费。好多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 成本 的方式购买电脑;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大学生自己拥有电脑。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沟通方式也多了起来。QQ、MSN、BOLOGE因其互动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交流经验、增长知识的新途径。同时, 计算机网络 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也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3.休闲及娱乐消费
(1)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 文学 作品、书法、 音乐 、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研究,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听名师讲座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
(2)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相当可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等。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3)时尚信息消费。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
(4) 旅游 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公共 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热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数。
4.人际交往消费
(1)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宴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2)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根据我院两年来对学生消费情况的 调查 ,05级06级学生一年的消费总额有明显增加趋势,05级学生在校一年的消费总额在6000元~9000元之间,06级学生升为7000元~13000元。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内容表明,他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讲究实用性:从相关 统计 数据中看出,大学生认同率最高的三个选项是知识、事业和健康,其次是友谊、爱情、家庭和金钱,而后才是理想、权力、地位和名誉。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对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较高,而对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较低。
2.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当代新青年表现出的时尚化和风格化,表明青年大学生 心理 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反映出当前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新的信息 传播 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手机、 银行 卡、电脑、MP3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之物,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消费现象和观念。
3.追求前卫性: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权威;二是追求新颖、时尚;三是理性消费。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 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学生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 文化 价值,更多的倾向于 心理 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如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买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要查阅价格、性能等有关资料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4.差异性:在 市场 经济 背景下,高等 教育 属于非义务教育,较高的学费和其他教育费用,对年收入人均才数百元的 农村 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尽管国家充分给予考虑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负,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同时, 社会 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
三、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发展: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质消费或生存型消费正逐步向有营养讲质量方面发展。
2.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开展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用于继续学习的费用也将日益增大。
3.健康、健身消费增加,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购买 保健 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体育健身消费在校园中渐成时尚,“花钱出汗”不再被视为可笑的事,大学生对各种美容与健康产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 预防 疾病的需求,进入更高层次。
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 电视 、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游戏机,台球和保龄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滑翔、漂流、潜水、探险、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今后会吸引众多的青年大学生。
4.人际交往消费 成本 昂贵:在校大学生渴望理解,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信息消费的最大群体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网民年龄分布的高分值在20岁~30间岁,手机、电脑等产品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大学生上网率的增长,个人电脑的畅销,也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5.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一方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几点启示
1.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费,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2. 营销 企业应把握大学生注重个性、时尚性、模仿性的消费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运用不同的销售方式,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要肩负起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社会责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山西省高校在校一至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和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大学生在注重休闲体育心理功效的同时,对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也极为看重;山西省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消费能力不能满足其对休闲体育的要求;完善休闲体育校园文化建设将对休闲体育在山西省高校的传播与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旨在正确认识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消费特征,引导其休闲体育消费行为,为促进这一特殊群体领域形成健康积极的休闲体育文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山西省 大学生 休闲体育 消费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01—04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科联2012 年重点研究项目,编号:SKLZDKT2011053。
作者简介:杨志栋(1958~),男,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 研究目的
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1]。高校体育的目标应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而休闲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举足轻重。KRAU(1984)和SKELYL 在(1996)提出:人们生活的各部分都有休闲的潜在资源[2]。这说明,判断休闲体育的标准,并不是参与者的活动方式,而是他的心态。如果参与者是以一种追求自身体验的积极心态去参加体育运动,那么,即使是再激烈的项目,对他而言也只是一种休闲。反之,如果参与者是在外因的迫使下参与活动,那么,哪怕是最轻松的体育项目,对他而言也不是休闲了。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体育与休闲的结合,是国际大众体育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它使体育不再仅仅是人们健身的一种工具,更是人们调节心理与情感的一种玩具,对于体育走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 成为人们维系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比较学业繁重的初、高中学生,大学生们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显著较多,可利用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在此情况下,如何利用健康的娱乐方式和体育活动去丰富自己的余暇生活, 使之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一个大学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部分大学体育教学存在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强调运动竞赛,许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休闲个体活动的开展,又不适应毕业后的传承。体育课外活动辅导也由于经费、场地、师资等原因很少开展,即使有也大多是体育课的直接翻版,缺乏新意,不能满足大学生健身养心、娱乐等功能,学生也没有太大兴趣参与。
本研究拟通过对山西省三所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于正确引导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消费行为,认识其体育消费特征,以及促进这一特殊群体领域形成健康的积极的休闲体育文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这三所高校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共计847 人(男生487 人,女生360 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山西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307 人,中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237 人,太原工业学院学生303 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休闲和休闲体育方面的论文及休闲理论、社会学等参考书目。
2.2.2 专家访谈法
访谈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体育学专家学者、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会长、会员以及经常参与休闲体育的普通学生。2.2.3 问卷调查法
2011 年10 月至11 月期间,在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等三所高校,发放《山西省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调查问卷》, 共计1000份, 责成专人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回收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47 份(男生487 份,女生360份),问卷有效率为84.7%。
2.2.4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1.0 计算机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采用“裂半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休闲体育消费支出
调查结果显示,每月生活费在300 至1000 元之间的大学生比例占到了调查对象总数的85.1%(见表1),而“家里提供的生活费”是62.6%的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主要经费来源,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手段挣钱来进行体育消费的比例是31.6%。这反映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来源于自己每月的生活费用。
而在“你是否愿意花钱去进行休闲体育活动”这个问题上,选择“否”与“不确定”的学生占到了66%的比例(见表2),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学生一则不愿意花钱从事体育休闲活动,二则对花钱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态度很犹豫。
在“多久参与一次休闲体育活动的消费”选择上,“一个月消费一次”、“几个月消费一次”以及“很久才消费一次”的比例占到了近80%,这直接表明了大学生对休闲体育需要花钱进行消费的真实态度,那就是消费极少或者几乎不消费(见表3)。每个月用于休闲体育消费的金额,“几乎没有”与“100 元以下”的选择人数也占到了80%以上,对于那些父母所给生活费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讲,休闲体育消费的支出显然是有些奢侈。
在如何看待和认识休闲体育上,“舒缓压力的好途径” 是大学生们的第一选择,这也证明了在大学生看来,休闲体育对其心理健康促进具有良好的影响(见表4)。国外学者Bedar 和Ragheb 的研究表明,休闲时人们期望获得的体验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层面:(1)心理上的:自由感、享受、参与、挑战;(2)教育性的:智力挑战及获取知识;(3)社交性的:与他人的良好关系;(4)放松性的:从压力及疲劳中解脱;(5)生理性的:健康、健美、体重控制与康乐;(6)审美性的:对优秀作品及自然景色的反映[3]。而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表明, 休闲体育具有有助于减少负面情绪,促进人的正面情绪效应、有助于获得精神层面的自由感和解放感、有助于增进“我们关系”,改善人际交往关系,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等六大功能[4]。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 面对学业以及就业压力,心理负担较重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群体对渴望参与休闲体育的心理需要程度完全符合本次调查研究的预期。
而在题目“休闲体育消费后的感受”问题选择上,“心理轻松愉快”、“身体舒服”、“忘记烦恼”这三点是大学生们的主要选择,在证明大学生更看重休闲体育对心理有积极良好影响的同时,也表明大学生非常认可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见表5)。体育本身的健身功能普为人知, 进行适当的锻炼会让自己的身体感到比较舒适, 而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太多的竞争性与对抗性, 所以运动者基本会以比较适中的运动量进行锻炼。
目前,我国法定的节假日大约有114 天,而在校高校大学生再加上寒假、暑假,大概有170 多天的假期,由于他们学习时间具有很大的机动性, 因此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将会更多,在拥有了比较充裕的业余时间之后,大学生如果能比较长时间的坚持进行休闲体育, 身体机能和体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显然可以预见。
3.2 休闲体育消费项目与场所从“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项目”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支付体育活动费用或门票、购买运动服装、购买运动器械(见表6)。这个研究结果与先前学者们关于大学生学校休闲体育的众多研究结果颇为相似。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 对某些体育项目与体育明星的迷恋可能致使他们会经常购买相关体育活动门票或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相关的运动器材。而在购买运动服装这项上,即使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也可能会消费一定数额的金钱,因为现代的体育运动服装已经并不只限于运动时穿着, 而是一种时尚休闲的标志,在大学生看来甚至是更为主要的因素。
在调查结果中也显示, 大学生最希望休闲体育场所拥有先进的设备,集各项休闲体育设施于一体,其次是能够提供免费的运动指导(见表7)。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矛盾,毕竟各学校能提供给学生免费或者低消费的休闲体育运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如果到社会上进行休闲体育消费,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还达不到。
在休闲体育场所中, 存在的最主要的几个问题是活动场地少、设施破旧、种类不够多以及服务不到位。在这个选项中,主要反映出大学生对目前学校体育设施的不满意态度,这也是“供需矛盾”的一种现实反应。由于受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山西省许多高校在校学生每年逐步增加,但是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到与学生数量应该达到的数量和标准,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陈旧、匮乏,根本无法满足在校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甚至是正常体育课教学的需要。
资料表明: 我国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有615693 个,其中隶属于学校系统的有413583 个,约占67.)17%。说明了我国学校系统体育设施拥有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而在学校体育设施中,高校拥有12762 个,仅占到3.)86%,说明了高校体育设施拥有率相当低, 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在笔者调查的三所高校中,篮球场地、足球场地、网球场地等经常在下午学生下课后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 几拨学生轮流共用一个场地进行活动的局面经常出现。
体育场馆等基础性设施是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条必备件, 一个学校硬性体育设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在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人数多少及活动的质量, 因此学校应该对体育场馆的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加大和改善体育场馆,为保证体育教学和在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3 影响休闲体育消费诸因素
在“大学生不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原因”调查中,可以看到,将近60%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或其它活动占用时间多”。可以认为,这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选择经济条件不允许和无适合场地或找不到场地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28.2%和25.7%。(见表8)
学校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与休闲体育场所, 对其认识与选择休闲体育项目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在学校形成一种休闲体育文化氛围,人人参与”和“希望学校组织更多的休闲体育活动” 这两个因素让74.1%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有效激励和促使他们参与到休闲体育中(见表9)。
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在于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平衡以及自我实现的发展,这是体育的本质和终极目标,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只有当人通过自己的意志去设计、掌握或运用某种手段和方法来使自我的身、心获得同步发展;当人们去参与一种旨在使自我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提高, 并同时满足了人的归属本能、自尊本能乃至最高级的自我实现本能需要时,我们便说:他参与了体育。他占有并实现了体育的意义和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 休闲体育是在人类满足生存需要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享受和发展需要。那么在高校中的休闲体育文化,应该是一切休闲体育现象和休闲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在休闲体育生活和休闲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 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在大学校园中如果能形成一种休闲体育文化氛围的话, 那么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的大学生将会极大地受到休闲体育文化的影响,那么自然而然地,休闲体育也将会在大学校园中兴起和不断发展。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安因素不断增多。因此大学生需要休闲娱乐来体现其自身价值,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和舒缓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而高校休闲体育的超脱的、非功利性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广大学生回归自然、释放本能的心理渴望,可以达到身心和外界环境有机融合的目的。高校休闲体育是顺应时代的变化逐渐发展起来的,为此大学体育非常有必要开展休闲体育,使在校大学生在充满喜悦、和谐的气氛中,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休闲体育纳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4 结论
(1) 山西省高校学生对学校休闲体育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较高, 普遍认为参与学校休闲体育可以对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休闲体育所具有的心理功效是其选择休闲体育最为看重的功能,其次是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
(2) 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支付各种体育活动费用、购买门票、运动服装及运动器材等方面。目前的体育场馆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们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需求, 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影响山西省高校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有经济能力不足、学习或其它活动占用时间较多以及学校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其进行休闲体育的需要。
(4) 山西省高校中目前还没有形成让学生们自觉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文化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赵瑞斌,邱萍.成都市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300-302.
[2]. Chrisotpr. R. Edginotn,etal.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M].1998:2-29,32-41.
[3]. Beard.J,C.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Journal. of.Leisure.Research.,1980(12):20-33.
[4]周毅刚,刘晖.休闲体育的心理功效[DB/OL].http://sh.xinhuanet.com/misc/.2008-11-28/content/15048838.htm.
[5]高玉敏.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