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2: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世界科技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回答说:在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际入选的科学技术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申请全球专利的国际申请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件,居世界第六位。还有其他一些数据,比如研究经费占GDP的比例,科技人员的从业数,科技论文的引用数,世界顶尖的刊物刊登的中国科学家论文的数目等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我国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没有像论文数这些标志的那样居于世界前列。
徐冠华说,对我们国家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分析,还有几个方面有待于我们改进和提高。
以下公布2015年07(下)的获奖论文名单,并由衷地对获奖的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专家点评(合议):
一等奖:《从到英雄: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对“茶花女”形象的改造》
陈 瑜(华南师范大学)
清末民初的中国,正经历着中西文化激荡融合的重要转折点,各种新事物、新思潮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与思维。然而,西方文化在影响中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受到时代风气的“雕琢”,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倾向。本文对这种“本土化”现象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把握中西文化的异同以及文化融合的内在脉络。
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形象,而在清末民初,“茶花女”的形象同样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得到了全新的演绎,这一改编过程同样体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本土化”现象。本文即对这一改编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参考文献详实丰富、考据思路清晰严谨、论证精辟入理,为展示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演变,提供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范例,既形象直观又入木三分。此外,本文还揭示出这一改编过程对于中国传统伦常秩序的自觉皈依,以及对于当时民族救亡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可以说,陈瑜老师的选题准确地抓住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时代缩影,并能够在充分解读现象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体现了作者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经过改编,“茶花女”从一个追求爱情的,变成了助夫杀敌的“巾帼雄杰”,甚至化身为亲上战场荣立战功的“女英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这一改编是“奇异”的,蕴含着独特的道德意蕴、折射出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状况。实际上,“新茶花”的“新”字,即表明了改编者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忠实于原著的改编意图。可以说,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除了女主角的身份以及爱情元素以外,几乎不见原著的影子。两次改编虽有所不同,但目的均在于宣扬男女平等、唤起国民的尚武精神,体现出当时的戏曲从业者引领时代精神的担当与情怀。而这一大胆改编深受当时观众的欢迎,更值得当今的戏曲人深思――传统戏曲要在当下获得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或许不在于究竟是要坚守传统还是要迎合市场;时至今日,我们的戏曲人是否还能如先辈一样,拥有引领时代潮流的雄心与能力?在心浮气躁急于“迎合”的当下,是否应当停下来思考:也许“引领”会比“迎合”更有力量?――而这,也是陈瑜老师的论文所带给我们的另一种特别思考。
二等奖:《传统藏戏作品的戏剧冲突及其审美内涵》
刘玉丽(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养育了一方的戏剧。少数民族戏剧更是以独特的民族风情,诠释着一方民众的精神信仰、承载着当地群众对于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少数民族戏剧不仅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的绚丽花朵,更为我们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活化石,其价值不容忽视。
本文以《苏吉尼玛》《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智美更登》等经典藏戏为例,以精微睿智的笔触,为我们了解藏族戏剧打开了一扇明澈的窗,更像是展开了一幅幅瑰丽而圣洁的精神画卷,其中有着藏民族以善为美的心灵世界,更有着对于生命诞生的赞颂,以及对于死亡的达观;不仅展示了藏民族独特的生命意识,而且深刻地揭示了藏戏与佛教的深厚渊源,彰显了作者在理论研究以及心灵体验上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论文,不仅能够让读者增长见识,更可令人得到心灵上的涤荡,既有学术价值,又兼具精神高度。
二等奖:《话剧〈我爱桃花〉“戏中戏”结构分析》
潘睿杰(云南艺术学院)
话剧《我爱桃花》是著名编剧邹静之的代表作之一,十余年来常演不衰。该剧采用了“戏中戏”的创作手法,为观众呈现出一个迷离交错的时空,展现了古今如一的人类情感困惑,具有被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本文着眼于《我爱桃花》的“戏中戏”结构,通过反复深入的观看与阅读,对该剧的剧情发展脉络进行了解读,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了该剧独到的叙事结构,并恰到好处地阐明了其中的戏剧冲突所蕴含的思想张力。作者思路清晰,思想颇具深度,具备良好的学术潜力。
可以说,戏剧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而高明的剧作家不仅知道该“讲什么”(主题立意),更懂得该“怎么讲”(叙事技巧)。本文不仅准确把握了《我爱桃花》的主题立意,也让我们更为深入地看到了《我爱桃花》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叙事思路,对于广大的戏剧创作者而言,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等奖:《浅析关汉卿〈救风尘〉中的批判与反抗精神》
赵培贝(广西大学)
在元代戏曲大家关汉卿的笔下,有着众多经典鲜活的文学形象,值得人们反复品鉴、深入解读。经典的魅力在于其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因而是常读常新的。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有效地占有和支配科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也不再是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一种个人监督和促进行为,它已成为政府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复杂度的大幅提高,科学活动的成本不断上涨。要想进行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不能承受。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对于国家投资开展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高质量的评估,达到确保有限科技资源用于完成最符合国家利益的科研活动的目的。
2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实践总结
2.1重视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前提
制度化是当前国际科技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科技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估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以法律,有的以部门法规,有的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来进行制度建设。但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和努力,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使科技评估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行为,成为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科技大国,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上世纪初,美国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所进行的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可以认为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然而,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的大范围开展是在二战以后。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根据GPRA的规定,科技评估的概念与制度、美国国会一级的有关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确定。此外,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和《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南》(1997)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日本科技评估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规定,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不能启动。法国议会评价局、国家研究评估委员会,前者通过法律创建,后者由部长会议通过政令任命,评估委员会的任期,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报告的公布,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规定,凡开展科技计划评估活动,均需依据有关法律设立机构,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出具评估结论和向有关单位反馈结果。
xx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从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立足于学习、研究有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着眼于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实现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是坚持以认识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认识这一方法论的具体应用。
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实践总结,是谋求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尽管我们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是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不科学、不符合发展、影响和制约我们进步的理念和行为。从全国大范围来看,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以付出环境、能源和生态的高昂代价,走高能耗、高投入、粗放式、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尚未完全突破,而且在某些地方,在不正确的政绩观的诱导下,还有盲目上演的苗头;从发展理念看,全局和长远的发展眼光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盲目冒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还大量存在;当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也日益凸显,社会管理的压力增大,维护稳定、实现和谐还任重道远。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只有通过科学发展观来得到有效解决。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就学习讲学习而不讲解决实际问题、就学习谈不足而不谈谋划发展举措,其核心目标是提高主观认识,集中精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解决问题,是在求索的过程中发现病情、诊断病因的前提下开出药方、驱除病情,是用实质性举措来革旧出新的攻坚过程,是以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来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过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不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不是哄人骗人的“花拳绣腿”,更不是口若悬河、纸上谈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员干部受教育”,但不是需要唱工好的干部,而是需要真学实干的“练家子”。只喊学而不动手改、不敢触及矛盾的根本甚至主动漠视、回避、掩盖矛盾,这样的学习实践无异于因循守旧,遵规蹈矩的守旧主义,与求一时相安无事,图一时“盛世”安详,本分地做晨钟暮鼓的“和尚”并无差别。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要敢于在矛盾的要害处下、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症结位置上寻求突破口。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改革每深入一步,触动的是更深层次、更多领域、更多社会群体的利益,若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潜在的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加以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于形式的秀场,而是养虎为患,遗患长远的严重问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拖延和掩盖不仅不会使问题消失,而且还使矛盾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积累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性质激化。不在、不敢于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只在表面上动小手术,无疑于讳疾忌医,最终必将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以学习指导实践,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眼下,在金融危机寒潮的影响下,促就业、扩内需、保发展等一系列难题使我们在原有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雪上加霜,只有下大力度解决矛盾,将其从阴暗的角落中晾晒在阳光之下,对其进行恰当合理的分析、整改,消除其阻碍发展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一种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才能实现将科学认识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以科学发展理念指导实际工作的初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才能使科学发展观从书面、口头上落在实处,使学习调研、分析检查的问题不至于成为形式主义代名词,使落实整改从“方案”变为行动。无论从大的国家改革还是小的单位改革,在每一次改革风暴后,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中总有一些角落死灰复燃,究其原因就是当时也摸清了病灶要害,做出了手术方案,拿起了手术刀,然而就是在一环一环、一步一步的“救治”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漠视了矛盾主体的存在,忽略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真”功夫,致使“落实”一词在时间的流逝中转移出了人们的注意力,被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只是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才能跳出隔靴搔痒、就活动搞活动的误区;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真正做到着眼于利泽长远;才能求得一剂使之不再旧病复发的良方根治形式主义这颗“毒瘤”,为今后发展构建服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一种发展理念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在实际工作中使科学发展观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是学习实践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 民群众得实惠”。发展成果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实绩、结出硕果。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二、因字而异,灵活处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总结出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应该说是各有千秋的。因而,我们不能以“音、形、义”三步走这一方法来完成取代其它的方法。有些生字在课题之中,在解决字音后,即可进行字义教学,以便缩短学生的认识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内容。如第三册《补丁》这课的“补”字就是一个生字,而“补丁”也是一个生词。在揭题时,可以“音、形、义”同步走,让学生掌握字音,理解字义,初步分析字形(因为“补”字是形声字,分析字形,有助于理解字义)。然后,让学生带着“文章写谁的衣服打补丁,为什么要打补丁”等问题去初读课文,就比较容易把握内容。如果一定要把“补”的字义放在讲读中完成,就有“舍近求远”之感觉。有些生字属名词术语,其意思与上下文并无多大的关系,如《补丁》中的“沙发”、“香山”,《喝墨水》中的“芝麻酱”,《诚实的孩子》中的“作客”等。在讲读之前,集中突破,可扫清阅读的障碍,提高讲读的效果,免得讲读时,要时而停下来讲这些词语,把课文上得支离破碎。还有一些会意字、形声字,字形与字义有密切的联系,在解决读音时,不妨就字形进行分析。如:《美丽的公鸡》中的“病”、“粮”、“鸣”,《初冬》中的“雾”,《狐狸和乌鸦》中的“露”等。如果都要机械地分“音、形、义”三步走,课堂教学效益就会受影响。
三、因文而异,分步突破
为了安排复习巩固环节,应根据课文的长短,生字量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方式。而“分课时突破”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所谓“分课时突破”,即在因字而异,灵活处理的前提下,以课时为单位,完成生字的音、形、义教学。例如《补丁》一课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课时:解题初读,集中解决字音,理解:“沙发”、“警卫员”、“香山”、“接见”、“外宾”等词的意思。讲读第一段。进行“俭朴”、“补丁”、“袜子”4个带点生字字形教学,完成课堂练习。
小学英语教学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是授新课和复习课。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会更倾向于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到授新课中,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对于复习课,不少教师忽略了,其实复习课也是一个挖掘学生本体价值和潜在优势的重要类型。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智力的开发阶段,此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发展也是一个相对鼎盛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重视复习课程,重视夯实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以后深层次的学习有着关键作用。可见,复习课是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类型,有效的复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
一、小学英语复习课常见问题分析
1.教学设计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对于复习课,多数教师给予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复习课缺乏设计授新课时的严谨和投入。授新课教师可能会精心准备,设计多样的互动形势,但是复习课有了更多的随意和现场达成。复习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活动形式选择方面都缺乏零号的计划性。另外,系统性不强也是小学英语复习课程常见的问题之一。复习课需要精心梳理和分类,不同阶段的复习课之间要注重衔接,但正是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中比较缺乏的。没有制定一个系统的复习计划,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学习状况推行和修正复习教学计划,教学的系统性不足,复习课的教学效果自然所有折扣。
2.教学方法单一。复习课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题海练习。这种固定的复习课模式让不少学生心生排斥。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劳心劳力,不断讲解和分析题型,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学生渴望的并非这种题海式的复习方法,而是更倾向于多元式的复习方法。题海训练属于机械操练,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让所学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但是当需要提取所学知识点时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实现长时记忆的顺利提取,必须积极促成学生有意义的主动建构和知识同化。
3.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改进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单纯从教学过程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利用教学评价做好反馈工作。教学评价保罗了教师对课堂的评价,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传统复习课的授课模式下,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拟定和研究题海式教学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很多时候都是是或者否,这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过分地看重了学生的答案,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反馈和鼓励太少,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当前小学英语复习课效率的主要对策分析
为了提高英语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更好地改善目前的复习课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做好复习题材的提取、整理。复习课绝对不能单单局限于一般的题海训练。复习题材必须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取和整理,复习课需要立足课本,结合课本的同时,要注意有所拓展。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积极整合教学单元和系统的知识,制定长期的复习计划。要有计划地扩大复习课容量,要有层次地推进复习计划。要特别注意不同阶段复习课程的衔接力求层次迭起,提高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2.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想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尝试引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活课堂、吸引学生。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将竞争引入到复习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展开小组竞赛。就拿做练习题来说。做练习是我们复习课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埋头苦做,教师最后统一的答疑,那么教学效果就比较普通。如果将同学们分成小组,比赛哪个小组答题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哪个小组讲解的最为细致到位。一个小组讲解自己答题过程的同时,其他小组认真听取并找出讲解不对之处。分别针对表现出众的小组进行加分,最后评比。这个过程的竞争性就比较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大为提高,竞赛使得英语的复习课课堂充满活力。
3.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评价和反馈,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复习课上如果一味依靠教师的总结和提炼,依靠教师的耳提面命,学生所能吸收和掌握的知识就会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归纳。这个总结和归纳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他们可能会有胆怯等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性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要毫不吝啬赞美和鼓励,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复习课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没有练习课的成功感。作为教师,要不断开拓和尝试,要正视目前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农机培训工作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主要的业务职能之一,其与农机管理,监理,推广构成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机培训工作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丞待分析、研究和解决。
一、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中的问题
1、政府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1)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机学习培训的财力支持不够,大多数乡镇农机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资建设的,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落后,缺乏先进的电教化教学设备,缺乏高文化学历,高素质的培训老师等,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才能使农机学习跟上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的需要。(2)农机管理部门本身不健全,从省、市(地)、县(市)3级农机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农机推广部门还是农机监理部门从县(市)到省都有相对应的直属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而农机培训学校都设有相对应的直接的上级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由此易导致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上下不协调,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缺乏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对下级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管、指导与支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和影响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教职工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农机教学培训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例如,有的是接班顶替人员;有的文化程度水平不高;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转业军人安置等,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由于农机培训学校无上级业务直接对口领导部门,广大教职工每年不能定期参加新技能培训、接受新知识,影响了其业务知识的更新。
3、领导和农机手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认识不够。大多数人都认为农机是在农田操作,作业环境不复杂,驾驶操作简单容易,只要会开就行,农机手没必要参加培训,认为培训只是个形式而已,无关紧要。
4、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不够。例如农机部门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劳动部门的关系,农机系统内部学校与农机监理、推广的关系,这些协作关系处理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自信心。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等促进法,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和农机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农机科技培训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加上中央及各地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这些都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增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自信心,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推动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步上新的台阶。
2、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实用技术培训班、技能竞赛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宣传农机化科技培训的作用和成效,进而提高农机科技培训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农业机械的科技培训良好社会氛围。
3、努力争取资金支持和舆论支持。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视,出台规范性的文件,突显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争取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持,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经费正式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保证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经费及时到位。与此同时,农机业务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另外,农机学校也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队伍素质建设,以优质的服务、突出的成绩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信誉和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开展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
4、切实提高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质量。一是坚持对农机培训学校教职工经常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积极鼓励教师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校应采取定期组织听课、举行教学会议等方式,不断促进和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三是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确保农机科技培训质量。
5、推行组合式培训模式。根据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对农机工具驾驶员开展培训,取得驾驶证的同时,开展农机维修、农机焊接等实用劳动技能的培训,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受训者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缓解农民就业压力。
6、加强配合协作,拓宽培训范围。农机科技培训、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管理是农机管理不可分割的整体,农机推广脱离了培训,新机型、新机具、新技术就不可能被人们了解和掌握,更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农机安全管理脱离了培训,农机的安全应用就得不到保证,更不可能消除安全隐患。因此,农机科技培训与监理、推广要密切配合,全方位发动宣传农机科技培训政策、规定、要求和好处,保障培训生源。在推广新机具及办理购机补贴手续时,必须要求办理的对象具有农机机具驾驶证,同时结合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对机手进行跟踪培训。要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加大田检路查力度,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就必须参加农机科技培训,办理驾驶证。
农机科技培训学校要适应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人才、设施和社会知名度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同专业学校和劳动部门等联合办学的力度,拓宽农机科技培训的专业范围,将培训工作延展到农机维修、电工、电气焊工等其他专业,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电科技培训上的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丽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当代农村2008(9)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学;人文教育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这决定了化学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作为基层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然而化学教学的实际现状显示,《课标》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与实际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①这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培养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往往出于各种原因忽略了这些内容。
一、教学经费问题导致的化学教学“偷工减料”
许多中学为了节省开支,对于化学实验室并不重视,许多必备的化学实验器材短缺,一些消耗性材料补充不及时,在日常使用中又疏于保养,导致器材损坏。《课标》中所要求完成的实验仅能象征性的完成其中一部分,规定应当一周一次的实验课程往往被挪作自习之用。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课标》要求的实验比如萃取实验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则因为实验反应现象不够明显或者反应速度太漫长而被选择性忽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忽视。
另一方面,中学图书馆内理科尤其是化学类书籍往往极其稀少,许多学校的图书馆甚至完全没有相关书籍。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二、高考制度导致的化学教学“唯分数至上”
《课标》中虽然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然而高考这种单一的检测方式决定了教学时只重分数的弊病。学校通常会为教师下达升学任务,有的学校更是以此设置奖惩体制,这直接导致了许多教师刻意忽视那些非考试重点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并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是更看重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标》明确地将化学教学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事实是,在化学教学中,这三部分完全被简化成“做题能力”甚至是“考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倾向于题海战术,课时安排上显现出明显的失重。而《课标》中多次提及的小组讨论、查找资料、社会调查以及撰写小论文等内容就往往被教师彻底无视。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被完全忽视了,进入大学后往往并没有合格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思维能力,成为所谓的“高分低能”。
三、教师思维误区导致的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许多教师认为人文教育的责任应当由文科来担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理科同样也肩负着人文教育的重任。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在《课标》和化学教材中都有着明显的体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却常常被忽略掉了。
教材内的许多阅读材料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料。例如通过对高一必修一教材中“白马非马”材料②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了解思辨艺术。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比其他学科要更加有说服力。这些课本中的小资料正是用来弥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缺失的人文教育部分的,应当获得教师的足够重视。
以上这些问题往往并不会在学生阶段对学生造成明显的影响,却严重制约了学生未来的实际能力与人格培养。如何让《课标》更好地与实际课堂相结便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首先,高考一直都是中学教育的风向标,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改革单一的高考选拔制度。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大学的录取标准中加入每个科目的阶段性学习状况评估,而化学的评估内容则应当包括《课标》中所要求的实验完成情况、论文撰写情况以及社会实践情况等相应内容。
有了具体的要求,在教学实际中这些内容自然会得到相应的重视。当然,由于这些内容会占据学生的一些学习时间和精力,在高考试卷的难度方面也可以适当的降低一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并不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反而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能够适应未来的深入学习研究和社会生活。
其次,教师应当改变思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人文教育方面,化学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标》中所要求的化学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化学是一门需要认真思考和严密计算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潜移默化的向学生灌输相关的思想。比如在实验过程中精准认真的完成每一项示范步骤,重视学生对于资料收集与社会调查的准确度,在教学中适当加入相关的化学历史故事。
在化学教学中,德育应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可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何利用这些真实的素材来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身为化学老师必须要去思考和重视的。而如何正确利用化学知识,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更好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些也需要老师对学生做出引导和教育。
总之,《课标》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教师的化学教学工作。然而如何正确的解读和贯彻《课标》中所规定的内容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化学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了解化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是一门肩负着重任的学科。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一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理答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个人能力有一定的考验作用。在理答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实现了平等对话,完成了关于课堂内容的讨论。所以教师的理答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自己的理答能力,从容面对学生对于不同问题的不同回答,并完成对该回答的充分利用,完成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的。
一、我国当前课堂理答中存在的问题
(一)表达不清晰
在语文课堂理答活动中,许多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的评判只有两种:对的或者错的。没有完成对学生的进一步引导,即告诉他你的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正确的答案要怎么找到。只用对或错来向学生回应会使很多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错,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自发学习能力的锻炼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鼓励不积极
课堂理答的作用就是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完成交流,在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应当及时作出反应,是提出对学生答案的肯定还是对学生实施鼓励让其继续思考都要迅速的完成。教师的积极回复是保证理答顺利进行的最重要条件,能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持续增加。这种形式的赞扬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三)评价不客观
想要使课堂理答的作用完全体现出来,对于学生的答案评价要确保客观,错误的就是错误的,给予的鼓励也要是关于继续思考的,不能对学生笼统的给予肯定。对所有的回答都肯定会使学生懒得思考问题,而且还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向下展开,并对教师的威严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改进我国当前的课堂理答现状
(一)鼓励性理答——对待理答更用心
鼓励性理答指的是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对学生的表象予以评价,具相关统计表明,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表示鼓励时手段单一,在某节课中“你真棒”一词出现了16次,这说明当前教师在表达鼓励时只走了个鼓励的形式,并没有真心实意的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关注远超对其感情的满足程度的关注。
1、适量的鼓励
适量指的是,在一定时间之内鼓励的次数要适中。表扬所有人就等于谁都没表扬,这是很有道理的,过于频繁的鼓励学生不仅会造成词汇量的缺失,引起不必要的尴尬,还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那些平日都积极学习、频繁发言的同学,要少鼓励。在其真正取得大的进步是予以适当的鼓励;而那些平日内向的同学,若鼓起勇气发了言,就要大力表扬,让其今后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
2、适人的鼓励
适人指的是,对于不同性格及不同特点的同学,鼓励方式不相同。比如男生性格大都大大咧咧,我们在鼓励他们时,可采用负鼓励的方式,让其在今后学习中多一份细心;但是对于女生就不能这样,要用正激励。
3、创新的理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单一的使用一种方式的激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不再有兴趣。所以我们采取多样化的鼓励方式,例如用过语言鼓励后,可以使用动作鼓励,例如摸一下学生的头或者物质鼓励,奖励他们一个笔记本或一支笔等等。单一的鼓励方式可能与老师的个人习惯相关,但是若长期使用一种鼓励模式在一定时间之后完全会看不到成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的产生改变,激发起学习兴趣,鼓励措施才有成效。
(二)再组织理答——多使用引答
再组织理答,即在理答过程的最后时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及概述。
1、善用归纳总结
理答过程中学生的答案虽然具体内容五花八门,但是实际上也就只有那些种类,教师若予以适当的归类解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答案。
2、利用再组织理答实现问题的拓展
许多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清楚的概念,需要教师在完成课堂理答时,帮助其提出问题,提供突破口,例如在学习文章《江雪》时的教学片断: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何在,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生3: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天冷也要来钓鱼。他可能在想鸟儿都飞走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师:你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和贫穷?
生4:老翁可能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师:也有这种可能。
生5:我想他非常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冷了。
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
生6:可能是他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年一看有关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师:现在你们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1:现在,我知道了柳宗元是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生2:我感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一教学部分中教师起到的作用除了利用课堂理答完成了对学生认真态度的鼓励,还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了相应的延伸,在完成课堂理答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完成自我肯定,“你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和前贫穷?”这一探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解读文本的道路上来,“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则引导孩子们将“诗境”与“心境”结合,从而帮助学生从固定意义中解放出来,利用再组织理答完成了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及提高。
3、再组织理答需要提升高度
教师对学生相关问题的再组织理答若只是将学生答案简单的汇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知识水平完成对学生问题相关内容层次的提升。在学生会给出答案时,若答案距文章中心思想还差一点点距离,就需要适时予以引导,让他一步步向慢慢发现更准确的说法。
结束语
目前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理答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课堂理答对与小学语文教学是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加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上对课堂理答的研究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一、引言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出版了《教学社会学》一书,在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这个概念;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人们相继在这个范围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本文以我校的小环境为样本进行研究,拟对海沧实验中学班级生态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建设生态化的课堂。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无论是在生态环境还是文化环境方面,社会、学校、教师都应注重班级环境建设,但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很多困惑和问题。目前有关中学班级生态环境的研究也很多,我们试着以我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知网、图书资源查询等方法,了解课题的研究情况,明确课题的必要性及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来调查、比较学生和随机人群对该课题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和差异度等。
3.实验法
通过监测仪器如测距仪、照度计等,对海沧实验中学不同楼层、朝向,选择三间教室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题研究成果
1.我校班级生态环境调查问卷
首先在我校初、高中分校区调查学生和教师对班级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我们海沧实验中学是一所完中,初中部作为老校区紧邻集市为海沧居民生活闹市区,而且设施陈旧;高中部为2009年新建投入使用,地处厦门最美道路海沧大道边上,傍山面海,占地面积广阔。
2.海沧实验中学教学环境卫生监测报告
为了获得我校各项教学环境指标更加全面、真实确切的数据,2013年9月中旬,我们特邀海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我校进行实地监测。监测对象是位于海沧大道的高中部。
(1)监测内容和依据
教室卫生监测,包含建筑设备、采光照明和课桌椅卫生三方面内容,具体监测指标为教室人均面积、照明等。
检测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和《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进行监测。
(2)评价标准
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和《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评价计分表》进行综合评价和计分,其中教学环境卫生部分分值为60分,各监测分项实际得分达到相应标准分的60%及以上者,判为分项合格。
3.监测结果与分析
(1)监测结果
(2)结果分析
从监测结果看教室人均面积、教室照明、教室采光等符合卫生标准,课桌椅分配符合率不符合卫生标准。
从监测结果看教室人均面积、教室采光、微小气候、环境噪声卫生符合率均为100%;黑板卫生指标符合率为80%;教室照明卫生指标符合率为80%;课桌椅分配符合率为50%。
在课桌椅分配符合率方面:共抽查30名学生,但是课桌椅与身高符合率为50%。
在教室照明卫生管理方面:未安装控照式灯具;在黑板卫生要求上:黑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不符合卫生标准。
4.建议
(1)教室照明
尽可能安装控照式灯具,以减少产生眩光;改善黑板灯管,使黑板照度符合卫生要求。
(2)黑板
加大黑板下缘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减轻学生的视力疲劳。
(3)课桌椅
学校要按照要求配备课桌椅,对课桌椅及时进行调节,使其与学生身高相匹配,以确保学生良好的坐姿。
5.现状及探析
(1)教室人多地少
我们在对课题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我校在建设班级生态环境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是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其次,我校初中部由于是老校,各种配套设施比较落后;班级由于面积小,几乎所有的班级都没有空余的位置搞班级绿化……
(2)噪音污染
初中部由于地处海沧居民闹市区,旁边是号称“海沧八市”的石塘村菜市场和海六路集市……这些都对初中部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高中部由于地处较为僻静的地方,但也有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高中部的教师使用便携式扩音器的人很多,那么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听力呢?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只要正确使用还是利大于弊的。
(3)粉尘污染――粉笔灰
从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师生都公认粉笔灰是班级的首要污染源。大众都普遍认为现在的教育设施和仪器非常先进,恰恰是粉笔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