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讨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2: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育研讨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育研讨论文

篇(1)

学校无琐事,事事皆育人。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细节,尽管细小,却往往能折射出整个教育世界,能导致事情、事业的成败。教育事件、教育情境都是由很多的细节组合起来的,因此学校应关注教育中的细节,从教育中的细节处着眼,以此管窥教育真谛,提升教育智慧,最终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效益。

如今学校里大都是90后的一群孩子,相对而言,这一代的成长是平稳而幸福的,独生子女、小皇帝是属于他们的称谓;经济改革带给全社会的财富,使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不再像祖辈和父辈那样坎坷,使他们的生活看上去富足而充满希望,这也养成了他们目空一切、心浮气躁的不良心态。他们对于责任、道德这些基本的做人准则并不重视,而做老师的正是要教会、引导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作为庄桥中心小学校长,我在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体会到:责任感、道德观不仅是课堂上的事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的课堂。

一、细节使德育充实具体

反思学校的德育,为什么主观上如此重视。花费的精力也不少,收效却不好?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意识、人格素质总是遭到质疑,这与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没有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操作性的定义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只有赋予目标很强、很明确的操作性,才能从目标着手;否则只能留下美丽的希望或只是一些陈词滥调而已。《弟子规》、《三字经》就是这样的可操作语言的范本,诸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孩子们不能只会背诵这些条条,更重要的是要落实于具体的行为,对其进行实际的评价。尊敬师长、爱护环境、遵守秩序等都要有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语言进行界定,不能空喊口号。

庄桥小学是排球项目的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班际排球赛,以往都是两个球队上来就打,打完了赢的欢呼,输的垂着头离开。自从学校提出“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口号后,参赛者关注了比赛中的细节,融和谐教育与体育比赛之中,真正体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增加了比赛进场退场时双方队员握手交流的仪式等。比赛是激烈的,赛前赛后的气氛是那样的友好融洽,培育了队员以及观赛学生的美好情感,提升了他们团结、互助的意识。这不能不说是德育渗透在细节中所产生的精彩。

又如,我们平时上课常见的师生问候形式一般是:老师走上讲台喊“上课”,学生起立,齐喊“老师好”,之后老师回答,极少有老师会发现这一行为中所隐藏的教育意义。学校某位老师却敏锐地发现并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细节,将其转化成为一次良好的德育契机。在走上讲台后,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喊“上课”,而是微笑着说:“同学们好!”学生则坐着喊:“老师好!”然后,他立正站好,先向学生标准地鞠了一躬,再喊“上课”,这时学生自觉地起立、鞠躬,然后端正地坐好。他随即问学生:“刚才老师先向大家问好、鞠躬,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出:要想人敬我,我必先敬人。于可观、可感的细节之中,学生自觉地明白了道理。

二、细节促习惯潜移默化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直是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我们也总是看到并感慨:学生在学校不乱扔纸屑,可一出校门,包装袋、餐巾纸就随处乱丢;离校时一边在彬彬有礼地鞠躬说着“老师再见”,一边趾高气扬地冲着奶奶把书包扔到老人手中。是孩子们的行为认识不够,是家校的教育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还是我们社会成员尤其是家长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这些都可能是原因,但需要学校迫切落实的还在于提出习惯的要求,在细节的示范和强化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老师看到教室地板上的垃圾,拣起来,学生也会跟着这样做,这比反复强调要学生捡起地上的垃圾的效果好多了。如:在门口值岗或学生集会出操时,旁边的地上有小纸屑,我便会走过去随手拾起来,放进垃圾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要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文明习惯。现在令人欣慰的是:常常在我弯腰的时候,会有学生跑过来抢着捡起,或者会有学生在另一边捡起更小的碎片。

我们有时看到国外的课堂,学生坐姿自由松散,师生关系融洽,其实他们在某些细节上却有很严格的规定。比如:德国学生的课堂,学生要发言一定要先举手;美国的教室里学生可以有各种样子,但是有严格的一条“不准打搅别人”,学生没有提意见老师不管,学生若提出受到了别人的影响,老师必须得管。在相对自由的地方有更严格的细节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也造就了高素质的群体。

在管理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时,老师不妨向获得迪斯尼美国优秀老师奖的克拉克先生学两招。他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其中有几条是这样的: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嘴巴,然后说“对不起”;有人掉了东西,如果你离得近,要帮他捡起来;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你也应该说“对不起”;全班一起念课文时,要看着正在念的一字一句。每一个人都是由细节构成的,细节折射出人的涵养和品格,细节做好了,良好的习惯还会没有吗?三、细节助教学活力灵动

课堂不仅赋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种品格。作为老师,我亦深感教学无小事。例如:每道例题的分析、板书的顺序,看似小事,却能在循序渐进中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性。曾教过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一个技术员,从校办厂转过来教书的,但是他的教学清晰严谨,板书工整流畅,总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开始写,分成三四栏,一节课下来往往正好写满一黑板,好像一页数学杂志,就从那时起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做笔记、算题目,渐渐地养成了认真、严谨学数学的习惯,学生时代的数学学习很顺利、也很享受。

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一段教学中,使课堂闪动灵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预先精心的设计,而是师生的课堂智慧和细节。有时,老师善于依托学生生活中的细节,于细节处巧妙设计活动,将教育教学渗透其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次,一个小女生因为不忍心夺去蚂蚁的食物而没有扫掉地上的鸡骨头,结果自己所在班的卫生分被扣掉了。发现这件事后,我有意依托“小女孩不忍心扫垃圾”这样一处细节,在全班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女孩和蚂蚁”童话故事征集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围绕“女孩手拿扫帚,她的面前是一群蚂蚁正在忙碌地搬着一根鸡骨头……”这一情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灵气和智慧编织成一个童话故事。结果,学生们个个都变成了面对鸡骨头不断进行“思想斗争”的“小女孩”,完全和弱小的蚂蚁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生命场”“情感场”。依托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征集活动,学生学会了关爱生命,同情他人,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依托这样一个细节,学校将德育的目标与要求深深地融入学生内心世界,由此而获得的教育效果会因为教育的“及时、入境”而更加长久。

关注教学评价中的细节,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体现人性的关怀、更有效度。学校语文测试里经常出现“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写下来”这样的题目,这真能反映出学生喜欢这首诗的情感吗?学生往往是挑好写的写。可见,评价中,学校既要关注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要考察活动的非期望效应。再如,“与父母说说自己心里的秘密”之类的题目,情境不合适就不能体现教育中的公平,还有可能产生潜在的伤害。

四、细节令管理和谐温馨

一次,庄桥中心小学几位领导去参观一个寄宿学校,看了学生宿舍后,很有感触,他们的学生宿舍很干净、很整齐,床上、床下、窗台、壁挂,处处渗透着一种温馨、一种素质,特别是宿舍文化,让人感到教育真是无处不在。该校领导说:“宿舍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地方。为此,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宿舍的管理。”是啊,学校管理本身就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庄桥中心小学从来都不进行上班签到之类的。有的老师偶尔迟到几分钟,也肯定是确有特殊情况,我从来不过问,甚至遇见了也尽量避开走,免得老师难堪。有一段时间,有几位老师上班经常迟到,我就在全校老师例会上说:“最近由于我工作失职,没有很好地抓考勤工作,所以有老师就用‘实际行动’向我提出警告。在此,我认真接受大家的批评,重申校纪,每位老师要自觉遵守学校作息制度。”这样一番幽默风趣的批评不仅展现了自身的内涵、素养,也充分照顾到了老师的体面,更易使老师从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迅速改正,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学校开展的“教育温馨提示卡”活动,让老师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教育问题及时地提出来,上交给校长室;学校根据实际问题区别对待,有的在集会时进行教育,有的在每周例会上布置,有的进行个别沟通等。这样,观察与反省学校管理细节的眼睛一下子变成了五六十双,人人参与管理,学校的管理向细节深处发展。两年来,学校形成了人人关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人人敢于对学校工作论优议劣、人人勇于为学校献计献策的好风气。

在学校管理上,管理者既要重视硬细节的建设,也要关注那些软细节。比如学校的门卫文化。门卫是一个学校的窗口,除了要营造好简洁合理的门卫环境外,还应该注重新时期所需要的软内容。毕竟,传达室工作不再是简单的看看门、关关门、扫扫地、分分报,除了应该具备的敬业尽职和勤劳热情,更包涵了形象、礼仪、交际、修养等文化在里面。正如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所说:传达室应该是一种“舒服的文化”。

班级管理方面,学校要关注教室细节,让学生成为教室的主人,让教室成为育人的阵地。本学期,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全校25个班级各显神通,充分显示班级个性特点的同时融入学校特色文化。全校营造出一个个有形有色、有品位、有内涵的学习环境: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龙的传人”;有展示学生特长的“我型我秀”;有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有新颖美观的板报阵地;有体现良好行为的“卫生角”“图书角”“生物角”;有体现温馨互动的“心情树”“策略墙”;更有展示学校特色文化的“诗露花语”“排球小将”“书法天地”……通过这次活动,学校不但提高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爱班爱校的热情,使他们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浸润中涵养大气、完善自我。

五、细节让老师细腻美丽

优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细节的,把每个细节都精心打造成光环,环环相扣,就构成了生命的彩虹。有一位班主任看到给学校垒墙的民工中午吃饭,他们的手是那样粗糙,吃的是煎饼和咸菜,却吃得那样香,就让吃厌了大鱼大肉的学生们悄悄路过民工旁边,看看这些风吹日晒的大人在吃什么?回到教室后,他告诉学生:你们每天穿得暖,吃得好,可是想没想过,你们的很多家长,也是这样辛苦和节俭。学生们的心灵受到很深的触动,有的眼里含了泪花。优秀的老师都是细心人,能及时抓住身边各种生动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唤醒。

篇(2)

一、明确教育站点的主题内容

教育站点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站点,其主题应明确地面向新时代的教育。新时代的人才应具备新型知识结构,强调个性、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社会的发展、知识的频繁更新造就了大批需要继续学习的群体,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更先进、更全面。因此,教育站点的主题应紧跟形势发展的需求,本着以下几方面来确立:

1.选择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最需求的主题,例如:家庭教育、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等,确保站点具有特定的服务群体、行业范围和既定目标。

2.选择站主自身熟知的学科和领域,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学科划分较细。因此针对某一学科建立站点将有助于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学习与培训。由于站主自身具有本学科较高的学术水平,可以使站点内容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依托一个大的科研机构或院校,随时获取详实的学习资源和最新研究成果。例如: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普博览”网站(http://),内容包括天文、湖泊、植物、水生物博物馆。

二、选择站点的合适位置

目前建立教育站点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专线建立自己的网络服务器;二是能过虚拟主机服务建立虚拟站点。前者需要自备服务器、路由器、基带Modem等网络硬件设备并向当地电信部门申请一条专线,造价较高。但对于已建成校园网的院校来说,利用本单位的入网主机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是一种便捷的专线入网方式。后者利用现有Internet骨干节点提供虚拟主机服务在虚拟主机上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这种方法不但省却了建站所需的软硬件,而且免去了站主对网站的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等许多烦琐工作。

此外,选择站点位置还应充分考虑用户群体。如果建立面向高等学校的教育站点最好选择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上;如果是面向成人教育、行业培训类的站点,则选择建立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上为宜。这样可使用户访问更加方便快捷。三、站点设计

现在有许多站点追求“大而全”,其内容缺乏学科的严谨和创新,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站点的建立应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和高效率的原则,从知识结构、内容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

1.站点结构设计。传统的书本教材常采用层次结构来组织学习资料。即依据学科的教学大纲,按照某种章节顺序展开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多为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的同步学习,很难体现个性化特点。而网站信息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Web结构),该结构具有一个唯一的主页,主页能够通过各种链接关系链接到其他网页上,各网页之间又有许多相关链接,共同构成了具有特定教学意义的知识网络。学生的学习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沿链访问的过程。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然而在这种知识网络中学习也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习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偏离学科主题、迷失方向或在需要某一概念时不易快捷地找到等。需要设计者为他们提供方便的措施。包括:(1)提供完整的课程学习导览图,使学生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2)在主学习流程上设置关键节点,每一页面都设置与关键节点的链接,使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地返回关键点;(3)提供在线索引,学生可通过关键字检索到所需内容;(4)提供教师在线帮助,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路径完成学习。

2.站点内容设计。传统的书本教材常从编者的角度来组织学习内容。无论是教师备课、授课,还是学生自学、复习都使用同一本教材,而网站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就灵活得多,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学科内容划分成面向教师部分、面向学生部分、面向家长部分等。

面向教师的内容以辅助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为主。包括教学大纲、资料数据、教案库、试题库、归新学术论文和学科成果以及用于辅助课堂授课的部分重点、难点的多媒体教学资料片段。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方便地利用资料库组成教案,在授课途中方便地调用资料片段进行演示讲解,通过试题库进行连机考试等。

面向学生的内容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组织。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将知识划分成不同的专题,每个专题下再分成各类子题目,各相关题目间设置链接。例如:“中国科普博览”网站天文博物馆将内容分为“太阳与太阳系”、“恒星与银河系”、“星系与宇宙”等专题,在“太阳与太阳系”中又分别介绍九大行星、彗星等内容。这样可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学习切入点和学习路径。

面向家长的内容应着重于学生的家庭教育。让每一位家长都参与到子女教育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篇(3)

二、教育外事翻译的种类

教育外事翻译同其他翻译一样,就翻译方式来说,有汉语译成外语(简称“汉译外”)和外语译成汉语(简称“外译汉”);就其工作方式来说,有口头传译(简称“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头翻译(简称“笔译”,Translation)。口译运用于讲演、会谈、合作谈判、参观访问、游览、宴请、购物及日常生活等;笔译内容包括对外信函、传真、合作协议、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行为规范条例、针对外籍教师和专家工作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学校对外宣传材料、外文网页等。

(一)教育外事口译

口译,又称口头传译,是现场翻译,包括交替传译(简称“交传”,Consecutive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Interpretation)。一般情况下,在校际会谈、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联谊会、游览等场合通常采用交传方式;在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论坛,如亚太大学联盟(APAU)校长论坛,采用的则是同传。口译较笔译而言,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选词简明易懂,目的是使受话者当场理解和掌握所要传达的信息。口译一般不宜采用晦涩难懂的词语和冗长的句子结构。根据场合的不同,口译分为正式场合的口译和非正式场合的口译。

正式场合的口译。正式场合的口译一般应用于双方领导会谈、宴会致辞、合作谈判等。一般而言,这类交谈的主题严肃,内容具有一定政策性且对双方来说都比较敏感,所面对的听众具有较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鉴于这些特点,从事外事口译的工作人员在事前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对一些名称对应的外文要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各专业、院系的名称翻译要前后一致,符合西方的表达习惯。例如:①I’dliketointroduce,Mr·JohnSmith,directorofInterna-tionalProgramsoftheUniversityofWollongong,Australia·我很高兴介绍约翰·史密斯先生,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国际部主任。

这里“directorofInternationalPrograms”是指负责国际项目联络的官员、主任,相当于我国院校的“directorofForeignAffairsOffice”(外事办公室主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高校外事部门的称谓也在不断变革,也出现了类似“InternationalAffairs”“InternationalCooperationandExchangesDepartment”等。这也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需要。不过,“ForeignAffairsOffice”这一颇具中国特色(ChineseCharacteristics)的称谓也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外同行所接受。②我谨代表河南省教育厅,预祝中国郑州轻工业学院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圆满成功!I,onbehalfofHenanProvincialEducationDepartment,wishagreatsuccessofthejointprogrambetweenZULI,P·R·ChinaandUOW,Australia·“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有的地方译为“Chinese-foreignCooperativePrograminrunningschools”。这种译法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不能完全照搬国内现成译法。要根据口译的简明特点和实际语境的需要,用简明易懂的译法来解决问题,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里就可直接译为“jointprogram”。③TheFacultyofInformaticssignedagreementswithtwomajoruniversitiesinChinalastyear·去年,信息科学学院与中国的两所重点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里的“Faculty”意思是“大学的系、科或学院”。与澳洲大学不同,我们通常把“学院”翻译成“College”或“Depart-ment”。

非正式场合的口译。这类场合主要指与学校聘请的外国专家、教师、招收的外国留学生在工作及生活上的接触,陪同外宾参观游览、购物也视为非正式场合。此时说话者往往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蕴涵丰富的本民族文化信息,翻译时既要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又要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例如,时下在湘菜馆有“毛氏红烧肉”。中国人一看就知道这菜名的意思是同志在世时喜欢吃的红烧肉。“红烧肉”的英语翻译通常是“braisedporkwithbrownsauce”,而这样翻译对外国人而言,此菜中的文化信息就遗失了。所以我们不妨再多加解释一点:“akindofporkfavoredbyChair-manMaoZedong,thefounderoftheP·R·China·”

(二)教育外事笔译

由于外事笔译的对象通常是一些信函、传真、校际协议、演讲稿等,所以在遵循一般笔译的翻译要求即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外,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外事具有政治敏感性,对重要的涉及国家方针政策的词句必须把握好分寸。如:④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TheChinesegovernmenthasresumedtheexerciseofsovereigntyoverHongKong,andTaiwanisapartofthesacredterritoryofourcountry·其中“行使”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否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一直对香港拥有的历史事实;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inalienable)一部分,是对“”言论的严正否定。这些关键语言点无论在任何外事交往中都要始终正确使用。

第二,要注意教育行业专业术语的区分与掌握。⑤建校25年来,郑州轻工业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为主,文、理、经、管、艺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Sinceitsestablishment25yearsago,ZhengzhouInstituteofLightIndustryhasdevelopedintoamulti-disciplineduniversitywithengineeringasthemainstayandothersubjectssuchasart,science,economics,management,design·这里把“郑州轻工业学院”翻译为“ZhengzhouInstituteofLightIndustry”就是一种旧的译法的沿袭,不太准确。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作的一位外籍教师曾对此译法提出过疑义。当初双方通过电子邮件商谈该外籍教师赴郑州轻工业学院任教事宜的过程中,他就因校名中的“Institute”(指一个很小很小、只有几间房子、单一学科的专科学校)而产生了动摇。在他浏览郑州轻工业学院的网页、查看学校给他发送的材料后,觉得学校好像不仅仅是一个“Institute”,应该是个“University”,所以他又通过邮件加以确认。当他到郑州轻工业学院后,才明白学校的情况确实不是“Institute”所能涵盖的。他即对郑州轻工业学院名称的译法提出了批评,认为“Institute”不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应该改称“University”。由此可见,翻译的准确性对学校的对外交往是何等重要。

随着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中外学生交流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走出国门,赴海外求学。大学校际间的学生互换也成为一种新的合作交流方式。一些较之汉语所谓的新名词也随之出现,如学分转移(CreditTransfer)、国际预科课程(InternationalFoundationprogram)、基础年级(FoundationYear)、迎新介绍(Orientation)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交往中多与国外同行交流。

三、教育外事译员的素质

同所有外事翻译一样,教育外事翻译者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翻译道德,严肃认真,严守机密,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其次,教育外事翻译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作为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与沟通的纽带,教育外事翻译的内容极其广泛,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还有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所以,外事翻译工作者必须大量阅读各方面的书籍,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翁凤翔·实用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也使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发展趋势。而艺术设计作为热门学科,全国艺术设计类考生逐年攀升,全国兴起了艺术设计的热潮。然而,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历史。由于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上这几年的扩招,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较陈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所以,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艺术设计理论,研究艺术设计教育。

笔者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十多年,目睹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巨大影响,以及艺术设计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反作用,以自己切身体验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顺应市场需求,转变教学思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让市场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学校也被逐步推向市场,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转化,这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下完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由原来的国家包培养、包分配,逐步转向交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订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选择。我国的艺术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艺术设计在中国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割不断的联系。

因此,面向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再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在教育实践上引起巨大的变革,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构造并树立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高校要扎扎实实地办学,不懈地努力,应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紧贴市场需求的人才。要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并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从而造就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英才。同时,在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后,逐步控制学校的规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上面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破文理界限,培养宽口径人才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纯美术教育,原来只在艺术院校和轻工院校里设置,现在综合大学、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中也纷纷开设设计专业。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这一点可以从开设的不同的课程上明显看出来。这两种教育模式本来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但因为现存的教育管理体制,如一些综合性大学隶属教育部门,一些专业美术院校隶属文化部门,一些工科院校隶属各产业主管部门。我国的高校招生,历来分文理两大类,演变到今天,这种体制已经波及到基础教育的中学分科问题。而艺术设计学科,也因为这个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这个问题早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上,即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反映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可否转变一下思维方式,打破文理科界限,把艺术设计教育统一起来,不论其设在什么学校,工科也好,文科也好,都用一个标准确定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这样既能避免学生接受知识上的偏差,也能衡定各类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来源得到合理配置。现在,由于实行“三加X”考试,这一点在招生上基本上没有障碍,主要是思想再解放一点,把这种选择学生的方式再向前推进一步,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的差异性越来越大。高校已经成为一个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平台,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一现象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提倡学科合并交叉,培养适应多项工作的宽口径人才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三、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积极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始终是制约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高校要有计划地引进或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充实艺术设计的师资力量,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软硬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高等院校为了要办出质量和特色,以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的高级人才,使出了浑身解数,以致有些高校因为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而债台高筑。短时间内,仅仅依靠高校自身力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艺术设计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我们要把设计教育从大学的课堂里解放出来,交给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武器,交给民众,成为生活的必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坚持多样化办学,拓展以学养学,滚动发展之路,最终变“学校办社会”为“社会办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需要。令人欣慰的是,许多高校已经先行一步,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将企业变成了高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学校解决了实验场地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四、校企联手,促进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历来都是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连年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一高是指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二高是指待就业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已经达到了79万。一低是指毕业生签约率低:据教育部的统计,2005年应届毕业的338万普通高校学生中,在毕业时的签约率仅为33%,即使到了2005年末,仍有近1/4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

篇(5)

古希腊时代,音乐与算术、几何、天文一同被称为高级学科。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乐教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位置。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音乐教育不只是教育的一个门类,不是一种可有可无、无关大局的细微末节,而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教育的精神”。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们生活不能分割。音乐教育因其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的教学方式与多维的教学内容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促使个体情绪情感的协调

音乐是用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声音的媒介产生情感的表现,引起欣赏者的情绪反应,对人的情绪起调节、激发的作用,这一点已被情感工学的科学实验所证明。科学家按照功率谱高度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分类,发现唯有处于“白色波动”与“布朗波动”两种之间的—1/f波动能够令人感到舒服和谐。人的听觉对每秒6-8赫兹的颤音感到舒服,而那些世界名曲的功率谱密度恰恰都接近1/f波动曲线1。

优美的音乐滋润和抚慰人的心灵,激烈的音乐使烦恶的情绪得到宣泄,内心保持平和的状态。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带给人最直接的影响,产生强烈、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流动着的听觉艺术可不受时空的限制,直视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乌克兰有一句格言,“一个人手里抓住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①正是因为音乐以情动人,使人感到净化和平衡。在人的心理方面,音乐以其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声响结构体系给人以美的享受、滋润、陶冶和联想。优美的音乐使人能够以审美的姿态感悟人类的生活本质,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越功利的情感体验。经常聆听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促使人的精神境界高雅,心情振奋。

二、音乐教育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④。逻辑(理性)思维和形象(非理性)思维的素质和能力是一切伟大发明和创造的基石,音乐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思维和能力两方面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它可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是突破单项思维的最佳途径。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脑主管人体的右半部,是数理中枢,善于以推理为特征的抽象思维,与此相适应,右手与推理、秩序、数学、法律、道德等理性形态相关;右脑主管人体的左半部,是情感中枢,善于以想象为特征的直觉思维,左手与情感、想象、审美、幽默、艺术相关。

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缘故,形成以右手为优势手的生产劳动,促进左脑进化为优势脑,加上以往教育的缺欠,助长了左右脑及其思维发展的不平衡。实验证明,右脑的信息容量(人格,欲望、情感、趣味、气质、性格、图像、音响等)是左脑的100万倍,对于创造或发明来说,右脑的直觉思维作用决不逊于左脑的抽象思维。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表演等都是具有实践性的左、右手并用的活动,并无优势手与劣势手之分,左、右脑“对话”,开发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情感对话,也首先是旋律的高低明暗、强弱长短、音乐的情绪、音乐的形象和风格诉诸于右脑的运动,进而与左脑协调,从初步感知、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开发大脑潜能⑤。

音乐教育对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视唱练耳、声乐学习、动作模仿能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知能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等感性认识更加敏锐、协调,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科学发明之母。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音乐语言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和非具象性,这为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声乐的演唱、器乐的演奏等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如依曲填词、依词谱曲、舞蹈创编等都需要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并反馈出来,动用多向思维,协调多种感官和神经系统才能创造出美的声音、旋律、动作,在创作和表演的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转

三、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审美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疾恶扬善追求真理,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③

舒伯特的《摇篮曲》学生会唱只是第一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情。夜已安静,妈妈在柔和的灯光下轻轻地摇着摇篮,口中轻声地哼着摇篮曲,脸上充满温馨爱意,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宝贝。教师在学生感受到这种温柔安静的情绪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出这种情绪,歌唱的气息必须平稳、柔和、连贯,声音位置统一,音色要柔和。然后再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气氛与音乐中使用四四拍子以及旋律中音程跳动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不仅学会如何挖掘歌曲中的美,还能知道不同美是如何被表现的,知其然也知道其所以然。

四、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

由于音乐作品本身包含丰富的社会伦理内容,更由于音乐作品的特殊表现形式,从而使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现代社会伦理教育中更具特色和功效。华彦钧的《二泉映月》,采用单一形式的变奏曲式,借景抒情,富情于景,深刻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反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沉重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同时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以号召性的音调和果敢的节奏,概括出人民群众负于典型意义的、呐喊等语调特点,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英勇抗争的革命精神;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歌声中受到陶冶,在歌声中聆听到民族的心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伟大的民族。音乐表达着对祖国、民族、家乡和生活的热爱,对人世间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对一切假、恶、丑的愤懑、排斥与鞭挞,还不断地丰富、创造着进步的文化,不断地建设、推动着健康向上的社会伦理,不断地改变、塑造着人的心智和心灵。

总之,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所具备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实现我国新世纪所确立的科教兴国、培养新型人才的宏伟目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深入探索音乐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功效,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人文感化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贾清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05年6月,26卷,第二期

②陈彤《音乐教育的价值分析》,《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3月,第23卷,第2期

篇(6)

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优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应克服以下几个传统的教学“误区”:

1.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复和一题多用.

2.重结果,轻过程数学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诚然,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上述做法可能对暂时的考试成绩有用,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却留下了后遗症.有不少学生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最值时,都熟知结果:当x=-b/(2a)时,y有最值(4ac-b2)/(4a).但却不会配方法,到高中继续学习三角函数最值时发生了困难.这都是因为只重结果,不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带来的结果.

3.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

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其结果导致了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在素质教育下,应教会学生知识系统的总结.实践证明,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能系统地说出学过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问题.

4.重知识的传授,轻教学的灵活多变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他们错误地认为教法的革新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将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讲述得情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诸如学得不好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运用情感手段强化自我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地表扬鼓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

2.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顺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潮流,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材在内容选娶编写体例上较原有教材都有较大变化: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增加可读性,在加强双基的同时,也注意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上述潜在功能,指导学生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篇(7)

一、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类型及其优势与缺陷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是以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价为基础,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组织同行专家对高等教育机构或者是专业进行质量审计和评估活动”。亦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也就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以高等学校的自我评价为基础,由高等教育保障机构组织同行专家对高等学校及其专业教育质量进行审查与评估的活动”。还有学者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念具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层含义,一是实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二是高等质量保障具有连续性,追求质量达标,达标后又改进标准,不断进步;三是质量保障手段方式具有多样性”。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可以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界定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评价与质量控制活动的进一步深化与系统化,是在两者的基础上,促进高校达成教育质量目标,满足相关群体的利益的过程。

按照质量保障的主体,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类型,可分为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外部保障主要指政府保障和社会保障,内部保障指高校自我保障。政府保障主要通过教育职能部门对高校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质量督查、质量评估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并把质量检查和评估的结果与学校的利益进行挂钩的方式来保障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其主要手段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社会保障主要是通过民间机构或政府授权中介性机构,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通过对高校进行排名和评议等方式,为高校反馈意见,促使高校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是指高校自身高度重视质量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采取积极的手段和措施,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评价和反馈,从而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政府保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加之行政力量的推动,约束力很大,但由于这种保障的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容易忽视各类高校的特殊性。社会保障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公正,同时可以把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及时反馈给高校,加强用人单位与高校的联系与交流,但这种质量保障权威性不够,并且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比较专业性的民间机构,导致这种保障方式常常流于形式。高校内部保障的优点是有利于针对高校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建立比较具有操作性的机制,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当然这种保障也有不足之处,如这种保障容易造成主观性,忽视外界对高校的期望和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政府仍然高居教育质量保障金字塔的顶端,发挥主要作用,高校还主要听命于政府的指挥,直接面向社会和市场,自我约束、自主质量管理还很不够,高校作为与政府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平等保障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阎。

二、构建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意义

前面提到,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分为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外部保障主通过政府的政策、立法和管理机制和社会的评价、排名等方式实现的。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日益多样化,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对教育质量保障难免缺乏针对性,加之政府职能部门对各类高等教育的政策还处于逐步完善中,政府论证、出台和实施政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对教育质量进行保障;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出现大量不依靠政府的财政性拨款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所以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手段去激励教育质量建设的措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再者,目前虽然我国出现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通过社会评议、大学排名的方式对高校教育质量建设施加影响,但由于这些机构出现不久,专业性不强,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欠客观和公正,且不能准确地反映社对高等学校人才规格的需求。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明确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自觉主动地保障教育质量,把自身放在质量保障的主导地位上,构建以内部保障为基础的质量保障体系,并通过自我积极的努力而实现高质量的教育,从而赢得社会的赞誉和人们的信任,获得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从高等教育本质来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工商业产品质量相比,除了要求获得外部的认可外,还须具有超脱世俗的内涵。这是因为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虽然现代大学己经从象牙塔走了出来,但仍然具有学术自治的传统,所以其知识传授与创新活动依靠自我约束。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说:“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外界的压力。”体,1987年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高等教育—应付新的挑战》指出:“高等教育质量主要靠高等院校在维护与提高标准上所作的贡献,虽然政府和消费者可以建立种种体制对高等院校进行保障,但是毕竟高校自身才是质量控制的中驱,外部对高等院校的保障主要是通过制度和财政拨款等方式实现的,但这些方式并不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在国外流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中,西发达国家往往是通过将质量评价与政府的财政拨款直接挂钩的方式对高等院校的质量进行控制。但这些外部保障方式,并不是主导方面,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基本依托高等学校自身的自觉、主动的质量管理行为和措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在教育质量建设中起基础性作用,所谓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发展战略等等,是通过自我检查和监督来保证的。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自增大,国家对高等教育开始由集权管理转向宏观调控,高校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自身对教育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自觉性。实际上,外部保障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也只有在高校的积极主动的配合下才能实现,比如说,我国教学水平评估,就是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高等学校如何构建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篇(8)

一、观念落后。我国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理念深深地渗透到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重普教、轻职教”,“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文化传统,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巨大阻力。一种普遍地重视“精英”教育,而忽视大众职业教育的倾向,引发了人才市场上的“高消费”现象。一些学生家长,即使孩子分数偏低,也不愿让他上中职、高职,造成高职学校录取后,仍有不少生源流失,给人的印象是职教是普教的“回收站”,孩子实在不行了,才选择职校。这种观念在人才招聘会上,表现为许多用人单位把录取条件规定为大本以上,使职校毕业生处于被动的境地。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和做法是落伍于时代的,对孩子的前途是一种错误引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正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

二、体制不健全。首先,职业教育从体制上讲是阶段封闭的,虽然一部分中职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升高职,高职毕业生部分毕业后可以继续上普通本科,但大专层次毕竟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而且中职升高职也并非畅通无阻,当然能升到本科深造的更是少数,更不必说硕士、博士。大多数职校毕业生只能面对就业市场,因此这种教育还是主要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的教育。这种体制封闭的弊端,扼杀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压抑了一批想继续深造的学生的意志,从而限制了职业教育生源的广泛性,造成了目前职校特别是中职招生十分困难的局面。其次,受唯学历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在与其他教育类型的结合上,也缺乏灵活、顺畅的接口,使职业教育发展受限,缺乏活力,得不到社区和企业的重视和支持,限制了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职能作用,造成了教育格局中“冷热不均”的现象。第三,有些地区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有的地方把职业大学、中专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校的二级职业学院和成人高校的管理分别归属在不同的职能部门,造成了相互沟通上的困难。第四,条块分割现象较严重。一些职业学校分属不同的行业(企业)进行管理,无形中形成了“条块分割”,使得职教资源无法统一管理,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第五,政府宏观调控不利。在普高热的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受到严重冲击,这与政府宏观调控不力有着很大关系,一些地区忽视职业教育,甚至让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放任自流,各求生灭,使职业教育面临生存危机。第六、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体制也仍然不顺,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及劳动就业不能有效地衔接,劳动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些用人单位继续招聘未经职业培训的低素质劳动者,不但为生产安全带来隐患,也占用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使职校生感到上职校无用。以上这些都是导致职教办学不理想的体制原因。

三、管理方法死板。在教学管理体系上,还有许多与职业教育特色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以现在实行最普遍的学年制为例,实行学年制,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机会和条件等方面就存在欠缺,尤其在高校扩招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知识水平差距拉大的倾向,班级授课式的学年制教学难以适应新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岗位变化频繁,促使在职人员要不断接受职业教育,而学年制的管理也限制了这批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终身教育办学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办学投入不足。多年来,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全国多数省、自治区没有按要求制定职业学校学生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中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很少,各种所有制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普遍没有建立起来。全国多数地方没有落实利用银行贷款举办职业学校的政策,没有建立专项经费或利用助学贷款资助职校生。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多数职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学校实验基地和设备不适应教学工作需要,资金不足使众多职业学校陷入生存危机,导入一种恶性循环,即:缺乏投入——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差——学生就业难——影响职校声誉——难以招生——投入更少。

五、办学特色不明显。由于我国以学历规范各类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特色。职业学校无论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未能体现特色,以高职教育最为明显。高职与普通大专两者在培养目标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培养大专层次的、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是“殊途同归”;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高职与普通大专区别也不大,只不过是大学的“压缩饼干”;培养出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也未显示出多么大的优势。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还要“另起炉灶”发展高职?其实,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只是作为缓解普通高中升学压力的措施手段,属于新生事物,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尚不明显。

六、设施规模成为发展瓶颈。由于没有很好的统一规划,加之隶属关系混乱、管理层次过多、职权不明,造成了现在职业学校布局分散、难以统一管理的局面。多方办学、多头管理、布局不合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同系统和部门的学校之间争生源、争经费、争师资、争劳动指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办学规模小,规模效益难以提高,规模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瓶颈。没有完善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各类模拟实验室数量少,计算机、多功能演示屏等必备设备均数量不够等,都使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必然使学生质量不高,就业渠道不畅;而就业渠道不畅,又会影响学校声誉,造成招生人数减少,学校没钱投入,更无法扩大学校设施规模,因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篇(9)

关键词:新时期;英语教师;文化素质

一、引言

2008年北京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英语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在提高教学效益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二、培养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有效措施

1.培养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忽略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的。英语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兴趣和信心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基础,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关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息的培养,具体包括帮助他们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使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自主独立的英语学习者,自我管理英语学习,培养良好规律的英语学习习惯等。此外,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技能,主动协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2.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新课程中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级别目标,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在英语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师要从权威性的教导者,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甚至是合作者,首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体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宽宏的心胸、耐心的性情也不可缺少的。新时期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学校可以实施双语教师培训,推广双语教学和英语老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外籍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多种学习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丰富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简称CALL)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总之,使用这些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英语环境,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熟练使用电脑,能进行丰富的英语课件制作,以便更好地为英语素质教育服务。

三、总结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好坏对整个英语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教师的文化素质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新时期,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赶上教改的步伐,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和知识储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篇(10)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备课笔记和教学参考,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

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三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来教我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wewilllearntoday?

Thestudentsansweredtogetherandloudly,Unit1<MyNewTeachers>PartALet’stalk.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

Teacher:WhocanhelpmereviewthewordsinPartALet’slearn?

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学生卡片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同学猜下一张是什么?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还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和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如MyChineseteacherisstrongandkind.Wealllikeher.

师(迫不及待):Who’syourEnglishteacher?What’sshelike?Whocantellme?

Ss:MissBaoisourEnglishteacher.She’syoungandtall.She’sfunnyandkind.(异口同声)

Teacher:Whataboutyourotherteachers?TalkaboutyourMath/Science/…teacherswithyourfriends.

学生积极讨论,有的准备用对话的形式;有的准备用介绍的形式;有的准备用表演的形式,花样还挺多。

接下来的汇报让我一阵阵惊喜,也让我一次次震惊,我发现了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东西……

他竟然是位朗读高手。开学半个多月,他从未发过言,上课小动作还不断,我曾搞过突然袭击,可他总是一言不发。今天,他破天荒地举了手,我有些狐疑地叫他试试,没想到他不仅讲得正确、流利,而且还不时地模仿老师平时地动作、神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动之余,我不由一阵汗颜。教师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应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是表演的天才。

Let’stalk.课文下面准备地几幅图片都非常生动有趣。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排演成了课本剧,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赋,他们把课文中地对话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依托课本运用了课本中的语言结构,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反思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Corder,1981)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作为外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没想到,我无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课,却成了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原来,没有了教本、教案、教参,就没有了束缚。教师就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就拥有了自由,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教师无所牵挂,心中只有学生,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随机调控,灵感跌出。学生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空手进课堂的感觉真好,不过,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必须对教材钻研深刻,必须预先猜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须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空手进课堂,决非容易,功夫还在课外。

上一篇: 基础学科论文 下一篇: 培训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