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3: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数据精准营销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105-02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未来学大师及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便预言大数据(big data)将成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上至国家的重大决策,下至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信息均被数字化,并得到有效的储存。迈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它强调信息技术的重点由“技术”转变为“信息”。因此,在以信息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大数据势必引发其组织决策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而为学术研究服务的科技期刊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中,又将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或海量资料;其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繁多的数据资料构成的数据集合,是以“云计算”为基础技术支持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模式。大数据技术是通过集成共享数据,将分散的数据资源转变为集中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研究机构Garter定义“大数据”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简而言之,从各种类型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特征通常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的4V特征,也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的显著特征。
二、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期刊面临的机遇
1.出版形态的多样化。大数据时代,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环境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已悄然向大数据平台、多媒介及全媒体模式转型。科技期刊数据化集群建设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推广,随着大数据平台技术的建立,科技期刊实现了内容的自主优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以及出版发行模式的多元化,科技期刊将向着在线投稿及评议系统、编辑管理系统和增值服务系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期刊平台的构建将通过期刊内容推荐系统、流计算、期刊数据库和期刊信息整合与治理四大功能板块完成[1]。大多数科技期刊所采用的纸质媒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网络、无线、手持阅读器的全媒体出版要求凸显。传统纸质科技期刊传播媒介将呈多样化、全媒体的发展态势,物联网、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平台,都已成为科技期刊传播的重要媒介。科技期刊利用数字化、多媒介、全媒体的出版模式,在为读者提供平面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全新视听阅读感受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途径和更深层次的推广效果。
2.业务流程的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使得任何复杂的数据都可以实现定量化分析[2]。因此,导致编辑工作流程中的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等过程的智能化成为可能。科技期刊编辑的目标是将知识差大,且读者或该领域从业人员感兴趣的论文从众多稿件中挑选出来,体现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就是组稿策划和审稿过程[3]。而过去这一编辑流程基本依靠编辑人员的经验、价值观或学术专家提出的建议完成。而现在大数据技术将科技期刊历史出版物数据化,将全社会、全行业的科技成果数据化,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中获得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学术信息,从而为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及审稿提供依据。可以想象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学术信息下,那些“一稿多投”或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问题稿件,将无处遁形。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将过去编辑流程中,因编辑习惯不同或各期刊要求各异,而无统一标准的编辑规则模式转化为统一、有序的编辑规则模式。在这种编辑规则模式下,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或软件,有可能实现稿件的计算机“预编辑”。从而减少编辑的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提升编辑质量和编辑效率。
3.评价规则的多元化。目前,对科技期刊及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的评估,普遍采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评价体系,如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然而,由于模拟数据时代采集的数据样本量小、种类少,导致科技期刊界对定性或定量评价的优劣争议不断[4]。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文本分析、语义分析、专家印象评估及同行评估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的定性评价。通过期刊影响因子动态跟踪、论文被引动态跟踪、论文浏览及下载量动态跟踪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的动态评价。通过专家反馈信息采集、同行引用反馈信息采集、读者反馈与推荐信息采集、厂商应用效果市场反馈信息采集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客观评价。因此,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科技期刊及论文评估是定性与定量、历史与现代、静态与动态、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性科学评价机制[5]。
4.营销模式以品牌营销为主。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营销模式是将文化价值、创新价值、版权价值和广告价值融为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文化价值即科技期刊的学术品牌,是科技期刊建设的最主要目标,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及艺术价值的品牌形象,不仅保证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更是吸引读者的关键,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创新价值即是以创新为突破口的跨媒介融合出版,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受众群体的核心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市场动向,并及时提出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是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印刷时代建立的传统版权原则和制度,在大数据时代受到了根本性动摇,传统版权规则所确立的利益观、价值观,以及商业模式也被逐渐解构,特别是随着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版权资源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价值被重新挖掘和开发。版权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版权资源成为争夺主战场,版权资源的价值亟须重塑[6]。大数据时代,出版载体已向跨行业全媒体模式转变,出版形态也更加丰富,广告形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期刊投放的平面广告,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形式的广告将有效地与科技期刊的主题报道内容相结合,读者在阅读杂志内容的同时,也反复接受了产品的展示与推广,加强了品牌宣传效果,真正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
5.出版编辑理念面临的机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从传统的文字编辑加工,转变为全媒体新出版语境下的数字编辑。数字编辑的定义是:在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数字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音像制品、手机出版等出版过程中,从事选题策划、组织稿件、审核把关和加工整理的专业技术人员[7]。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首先从思想上树立数字编辑理念,深刻理解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工作不断追求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的要求。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编辑在推广重要学术成果、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促进科技期刊发展进程中,不仅是实现期刊全媒体化的先行军,更是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开拓者。数字出版编辑应顺应数字出版的潮流,更新数字化出版的编辑理念,主动参与文化、科技成果的数据化,并积极实现数字信息的加工与传播。在读者服务方面,编辑也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精准信息,实现对目标消费群体的个体化信息推送,提供更为精准服务。数字出版编辑要不断适应数字理念的创新,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不断深化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输入内容智能化的趋势[8]。
三、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
1.信息透明化导致期刊生存环境竞争激烈。通过大数据技术,所有科技期刊都将在一个更为透明的环境中生存。所有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都将作为公共信息,而被公之于众。例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都会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收录期刊的主要计量指标,如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即年指标等,以引证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大众。在这些细化和量化的数据信息面前,科技期刊的优劣势一目了然。这必将造成优秀期刊的良性发展和劣质期刊的自我淘汰。这种数据公开机制,有可能导致某些优质期刊或优势学科领域的期刊获得更多的读者和作者资源,而对于新创办的期刊和某些弱势学科领域的期刊将进入一个更为不利的生存态势之中。
2.对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大数据理念深入人心,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化出版必将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出版形式[9]。因此,数字化编辑也将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新要求。编辑工作者不仅应具备组稿策划、文字编辑加工能力外,还应具备内容扩展、内容研究、内容创作等能力,以适应科技期刊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化发展。
3.传统的盈利模式不再满足期刊的发展需求。在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中,科技期刊文章无偿向全社会提供阅读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依靠纸质发行、有偿下载阅读的传统盈利模式,已不能满足期刊的发展要求。然而,在将来期刊出版社或编辑部是否能成为数据运营的主体,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数据库运营商有可能通过与科技期刊共同建立和运行数字化出版平台,或开发数字化产品,来分享杂志的发行和广告收入。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期刊的从业者,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迎接挑战,完成科技期刊的完美转型,尽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期刊集群化。
参考文献:
[1] 丁田.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未来形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
[2] 贾晓青,王萍,陈清莲.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思维拓展[J].出版科学,2014(6).
[3] 张小强,张苹,吕赛英.从信息传播角度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及其优化[J].编辑学报,2007(3).
[4] 朱剑.量化指标:学术期刊不能承受之轻――评《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5] 柴英,马婧.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功能的变革[J].编辑之友,2014(6).
[6] 张勤.试论大数据时代版权资源的价值重塑[J].中国出版, 2015(11).
早在198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就预言大数据的发展未来。但大数据研究真正成为热点是从2012年3月22日开始的,美国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进行大数据的研究与发展计划,从此不少国家都兴起了大数据研究热潮。在国内,2013年前后“大数据”在政府、媒体、研究机构和学者中间被广泛提及。
1.海量信息。互联网每天产生的数据信息,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数据量,这些数据多以PB、EB以上的单位来计量。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总量(200PB)。①
2.高渗透性。不管是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还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站,都不断生成着各种数据。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消费或浏览行为,构成了大数据的基础,并且真实反映出当前的消费、需求情况和价值观念,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
3.精准传播。大数据让互联网精准传播成为可能,利用网民网页浏览、消费购物、IP定位的基础数据,可以根据受众的浏览记录进行信息的精准推送,实现个性化服务与精准传播,预测网民的需求,并推荐关联销售。
专业期刊的发展
专业期刊的发行对象较为集中,内容专业性强。目前国内9851种期刊中专业期刊高达7000多种,数量庞大,但专业期刊的发展状况与之并不匹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办刊理念上的因素,也有专业期刊体制上的问题。
1.专业性强,受众少。专业期刊由于专业性和学科性强,其受众范围窄,所刊载的内容大多数以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为主。正是因为专业期刊的专业性,所以受众范围较为集中,具有明显的分众性,能够为专业期刊的大数据营销奠定基础。
2.数字出版的冲击。随着数字传播的普及,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专业期刊的重要出版方式,国内一些专业期刊已经不再依赖传统的出版模式,专业期刊仅进行少量的纸质印刷。国内发行量大的纸质专业期刊少,一些纸质版只是用于赠阅读者和交流发行。
3.市场化程度较低。国内专业期刊大多是由各级学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主办,资金来源依靠主办单位的拨款,以发挥专业研究的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不太重视专业期刊的经营,造成专业期刊市场化程度低,大多数专业期刊无法依靠广告收入维持日常运营。
4.内容传播方式单一。移动互联时代,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播的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多数专业期刊依旧以纸质出版为主、数字出版为辅,部分专业期刊虽开通了微博、微信,但效果不佳。
大数据时代专业期刊的读者
在网络和数字传播时代,读者对专业期刊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期刊不仅要刊登专业的内容,还要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专业期刊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1.目标受众的分众化。专业期刊的专业性定位决定了所刊登内容以所在学科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研究成果为主,所针对的目标受众是分众人群。专业期刊的目标受众具有相似的专业研究领域,专业内容需求,职业、学历等人口统计学特征。
2.受众媒体接触行为的变化。专业期刊的部分读者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新媒体发展较为敏感,是最早体验和使用新媒体的用户群体。他们已经减少了传统媒体的接触,更多采用网络媒体、智能手机终端。读者是大数据的生产者,也是使用者,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利。
3.专业期刊使用方式的变化。研究者通过数字出版平台获取专业文献是科研和工作的需要,通过及时了解行业与专业资讯,增强指导科研与工作的能力。目前,学术期刊的读者需要的是学术信息,并不一定是某种具体刊物。读者将从订购某种刊物转向订购相关的文章,甚至是文章中的某个部分。②及时、准确地了解读者的数据需求,能够指导编辑的选题策划。
4.数据获得的方便性。长期以来,研究者除了主动阅读纸质期刊外,更多的是利用数字出版平台进行数据检索,了解最新的行业资讯与专业研究趋势,这种被动的检索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大数据时代,专业期刊要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根据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方向、专业领域的热点,主动推送相关资讯给目标人群。
专业期刊的大数据经营策略
专业期刊经营的核心是期刊的内容策划、发行策略和营销模式,要改变专业期刊的困境,需要对海量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行业需求,掌握行业研究趋势,增强专业期刊的市场竞争力。
1.大数据的期刊编辑策略。第一,选题策划保持前沿性。大数据能够帮助编辑更好地进行选题策划,专业期刊编辑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研究,如CiteSpace文献引文网络分析软件,通过多元、分时、动态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该学科或知识领域最新的研究趋势与动向,③从而及时了解和把握专业期刊选题的前沿性。此外,期刊编辑还可以关注知网最新数字出版文献,以及专业性的网站、论坛,及时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第二,获得稳定的专业稿源。期刊编辑可以根据选题策划,引导专家、作者撰稿,打造期刊品牌栏目,增强专业期刊的品牌影响力。通过编辑与行业专家学者的有效沟通,可以获得固定、稳定、高质量的稿源,从而改变当前专业期刊被动等待作者投稿的局面。
第三,建立作者与研究机构数据库。大数据分析能准确发现该专业领域权威的研究机构,以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专家,建立约稿专家信息库,确保专业期刊刊登内容的专业性和前沿性。同时,利用大数据专业期刊能够掌握该领域内主要研究者的研究趋势,通过关注权威专家的研究方向,为期刊选题策划提供参考。
2.大数据的发行模式。专业期刊应重视受控发行(Controlled Circulation)模式,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专业期刊必须建立读者和研究机构数据库,遴选该领域专业的研究学者、行业专家、研究机构进行免费直投,通过有限的发行数量精确直达核心读者。④受控发行还需到达专业期刊的潜在或者直接广告客户,通过每期精确直达广告客户,能够影响广告主关注该期刊的广告传播效果,为专业期刊的广告销售创造条件。
专业期刊要继续加强数字出版发行。数字出版是专业期刊最主要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其传播优势明显,读者可以通过数字出版平台快捷、方便地获取内容。专业期刊应尽可能增加被收入数据库的数量,力争收入国内外知名的数字出版平台,通过数字出版能够提升专业期刊的关注度,增强专业期刊的影响力。
除了传统的纸质版,专业期刊还应该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开发新的形式。杂志社可以同步推出电子杂志版、电子书版的期刊,免费为注册用户提供下载和订阅,方便读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信息。新增用户注册数据,扩大目标发行对象的数据库。
3.大数据的营销策略。专业期刊应重视大数据时代的品牌营销。期刊的三次售卖分别是发行、广告和品牌营销。随着纸质版印量减少和目标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专业期刊的纸质印刷数量减少,其发行量直接影响到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效果,因此,大多数的专业期刊发行和广告收入较低。专业期刊应利用大数据的优势,重点从期刊的品牌营销切入,利用专业期刊的专业性优势举办学术会议,开展技术培训,提供专业论证与技术认证服务,提高专业期刊的品牌知名度,增强其学术影响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专业期刊的跨媒介经营是大势所趋。在网络传播背景下,专业期刊可以利用其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建立专业网站,开通微信、微博等,根据目标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建立跨媒体的传播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信息整合优势,利用专业期刊建立的跨媒体平台进行广告营销,发挥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综合互补的优势,扩大杂志和新媒体平台的读者群。
专业期刊要发挥公关策划优势,根据目标企业营销的需求,利用事件营销推出主题性的公共活动策划。专业期刊的事件营销主要采取借势和造势两种策略。通过突发热点事件借势营销,专业期刊可以根据广告主的营销需要,进行主题性活动策划,巧妙植入广告主的营销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关注。专业期刊还可以主动为企业营销造势,营造行业关注热点,比如结合行业热点,联合相关领域的企业召开研讨会、论坛,进行评奖等。
专业期刊要利用大数据开发衍生产品。利用大数据整合与分析的优势,专业期刊能够准确地掌握该专业领域的研究趋势与前沿动态,可以策划出版专业书籍、著作,还可以整理已经出版的专业研究文献,推出主题性策划的集刊,发挥专业期刊的专业优势、作者资源、发行渠道等综合优势,通过衍生产品提高专业期刊的经济收益。如《广告人》杂志利用其在广告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编辑资源优势,通过对国内广告教育需求的数据分析,与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了一批广告专业书籍,图书出版成为《广告人》杂志重要的收入来源。⑤
注释:
①周小华:《“大数据”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机遇》[J],《科技与出版》,2014年第4期,第102~104页
②喻国明 宋美杰:《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场域分析――基于共词分析与词频分析方法的探索》[J],《文化与传播》,2012年第2期,第1~11页
③周华清:《学术期刊的受控发行模式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第3期,第64~67页
[ 2 ] 江洪,钟永恒.国际科学数据共享研究[J].现代情报,2008(11):56-58.
[ 3 ] 黄鼎城,郭增艳.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
[ 4 ] 黄鼎城,郭增艳.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0-140.
[ 5 ]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Neelie Kroes:希望每个欧洲人都
参与数字化[EB/OL].[2013-10-11].http://.cn/5f00653e83b753d652a86001/20125e74/46708/6b2776df59d454584f1a526f4e3b5e2dneelie-kroes-5e0c671b6bcf4e2a6b276d324eba90fd53c24e0e-65705b575316.
[ 6 ] 刘润达,赵辉,李大玲.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之数据联盟模式初探[J].中国基础科学,2010(6):27-32.
[ 7 ]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EB/OL].[2013-10-11].http:///policy/gxbf.htm.
[ 8 ] 浙江建成全国首家省级地理空间数据平台[EB/OL].[2013-10-11].http://.cn/html/2013-02/22/content_21927.htm.
Web2.0革命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重要社会动力,如果仍旧停留在广告1.0时代的营销人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此类的广告营销特点在于一年进行几次回顾,将销量与几十个变量关联到一起,但是这种营销手段作为一种陈旧的商业模式,正在被粉碎和瓦解。
根据市场2.0的特点,《社交网络改变世界》一书为其做出以下定义:“第一,这一价值链当中的传统把关人的脱媒现象;第二,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变,通过用户产生内容创造出新的增值业务模型”,随着市场特点的变化, 广告2.0时代,整合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新型分析模型等等,在广告市场回报方面为公司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MySpace和Facebook到Flicker和Twitter,社交网络正在一步一步渗入我们的生活,用户通过分享等来刺激销售。随之而来的是广告投入方式的巨大变革。
一、大数据时代广告的精准投放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4V特点:数据量(volume)、时效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可疑性(veracity)。
Web2.0 时代的来临导致广告营销环境出现两个深刻的变化: 一是受众接触信息的行为发生了变化; 二是广告媒体的商业模式也在悄然变动。受众接触信息行为的变化表现在 Web2.0 更新了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和身份。一方面受众信息接收方式从选择不同媒体以接收信息, 变成了可以直接选择想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受众的身份不再固定不变传播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 一个人可以既是传播者, 又是受众。受众不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能够主动地掌握和控制信息、甚至参与信息的传播了。广告营销媒体商业模式转变表现在由以传统大众媒体为主逐渐向互联网等媒体融合或转移。这两大变化要求广告营销人员放弃传统的媒介模式, 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市场作出新的思考和运作。
二、Google等国外搜索引擎的网络广告投放
Google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板块:搜索技术授权和网络广告。
目前,google的2/3收入来自广告,google的网络广告主要分为AdWords和AdSense。AdWords即广告客户在google上注册关键字,企业网站链接广告将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收费原则是点击收费,不点击不付费,默认点击在中国和波兰最低0.15元/次,在全球其他区域是最低5美分/次。
Ask Jeeves,,Inktomi,Looksmart和雅虎等搜索引擎的收费方式还有两种:其一是列表付费,客户需要付费才能把自己公司的名字加到列表中去;另一种是位次收费,客户需要付费才能让自己公司的名次靠前。
三、我国网络广告的精准投放
目前活跃在我国网络上的精准广告的多种多样, 包括“搜索引擎广告”、“窄告”、“富媒体广告”、“分类广告”, “博客广告”、“话告”等。搜索引擎广告是指广告主只需输入一个目标关键词, 例如“洗衣机”, 便可以在消费者查询“洗衣机”的结果页排个好位置, 以此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据艾瑞调研数据显示, 2005 年我国搜索引擎运营商收入规模达10. 4 亿元, 同比增长了 81. 9%。搜索引擎的收入来源是网络竞价排名。而诞生于 2004 年的我国十大广告媒体之一的“窄告”, 迄今为止, 已覆盖新浪、网易、人民网、新华网等4000 家强势媒体, 并以按效果付费、每点击最低 0. 2 元的价格策略, 吸引了众广告主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关注。
四、从大数据时代走向社交网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精准广告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仅仅把精准作为其带给网络广告的全部,已远远不够。互联网将从空间模式转向时间模式: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很快都将变成基于时间的结构,从静态到动态的,一直在流动。
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根据cookies等用户的上网痕迹推测用户的喜好,从而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但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广告投入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Facebook 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 SNS 社交网站。国内的微博的建立,曾被认为是中国的 Myspace 模式佼佼者。社交网络广告传播的优势主要有:1、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层面的价值优势。2、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受众层面的价值优势。
五、占据社交网络广告投放的制高点
(一)植入隐性广告
植入隐性广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企业直接注册社交网络账号,主动融入目标受众的网络人际圈建立品牌效应。这需要进行社交网络的注册,并通过一定的高点击率的信息来吸引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注意,从而建立起社交网络中的社交关系网,来辐射出更大的信息传播范围。
(二)整合营销
国际公关公司顾问袁东来指出,线上虚拟世界的趣味游戏和线下具体产物的销售相渗透才是数码平台营销的未来演进趋势,但这一演进漫长而复杂。例如,在麦当劳和人人网推出的“老朋友见面吧”主题活动中,所有邀请好友见面的用户都可以下载麦当劳优惠券以及限时半价优惠,促使消费者到店消费。据尼尔森的跟踪调研报告,人人网上参与麦当劳“见面吧”活动的用户中有超过50%的人到麦当劳店内进行了消费,直接参与活动的用户对麦当劳品牌好感度提升了33%。这次尝试,将成为社交网络广告传播的发展趋势,让网络与现实更加紧密的结合,使得广告的单向传递更好地转换为受众的互动。
(三)口碑传播模式
现在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智且精明,对广告反感、对促销不盲从,取而代之的是开始依赖亲朋好友的推荐、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购买决策。根据尼尔森最新研究报告结果,全球有高达九成以上的消费者信任口碑及家人朋友的建议,高于其他所有广告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称,48%的受访者称与电视相比,他们更相信在线获得的信息。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参考他人的意见,社交网络渠道就会在产品的成功销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将给广告主带来更好的投放效果。
(四)精准定位模式
社交网络另一个突出的传播特性是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建立在用户注册的真实性,也建立在用户关系的真实性。在现有的豆瓣网中已经较为成功地运用了聚合群体,有效地增强了社交网络的互动性。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上增加社交网络用户间的交互性,另一方面,可以便于社交网络广告的精准定位,使得广告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精准的目标人群。真正地做到广告投放的目的、目标范围、产品理念等与用户的特征、需求喜好、价值取向等相结合。
六、未来广告投放的兵家必争之地
伴随谷歌公司即将的智能眼镜 Google glass,由苹果和三星研发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应声而起,一场由智能消费终端引发的物联网变革正在酝酿。
2013年5月由《华尔街日报》旗下媒体所举办的D11数字峰会中,可穿戴设备成为热点。 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未来2~3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2013年7月15日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以“可穿戴”为主题词检索得到5852条结果。其中,美国发表的论文最多,占29.8%,其次为日本,中国已跻身世界5强。
如果说在大数据时代和网络时代更加注重广告的传播方式和用户,而未来的广告的投放对于媒介以及设备的关注度将会不断地提高。随着广告与人们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保护人们的隐私?如何提高广告的真实性?将成为又一个要攻克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加]马修・弗雷泽,[印]苏米特拉・杜塔.《社交网络改变世界》.谈冠华,郭小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远昌.《搜主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成英玲,甲鲁平.Web2.0 时代广告精准营销探析.新闻界,2008.1
[4]迟林晨.社交网络的广告传播模式.新闻界,2012.20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逐渐广泛化,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具有了自己的数据种类,这就致使大量的数据在互联网的服务中产生。软件服务工程会产生密集型数据,其中包括流式密集型的数据以及历史密集型的数据。如世界最大的电信数据仓库中心目前已经建立超过1200TB的数据;中国移动通信的业务流程超过8190个,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程序设计思想为传统软件工程的管理思想模式,集程序的运行过程就是数据结构的组织与算法的问题,这种模式将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忽视,而将重点放在了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性,在很大程度上把程序的生命周期缩短。纵观软件理论的漫长发展史,诸多学者一致认为详细的文档和完整的程序构成了软件,其中完善的文档信息为软件的核心部分,包括工程数据、文档以及通用规范等等,把整个软件的设计重点放在了文档是否质量合格以及开发模式是否具备标准化上面。由此,推动了软件设计的标准化,从整体上把软件的质量有效提升[1]。
随着系统业务的扩容和用户的使用,对软件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更加重视软件服务中的历史密集型数据和流式密集型数据,将大数据分析作为服务,更加注重从用户的体验上进行数据的收集。大数据背景下,行业逐渐加大了数据的处理难度,使得处理数据更具精细化,对技术的标准要求也更为严格。当前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的研究课题为,如何更好的把大数据平台作为服务,把大数据的分析作为服务、把数据的价值作为服务[2]。要从软件发展创新模式来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PaaS服务平台、服务提供方以及服务消费者三方,会产生海量离线密集型数据和线上流式数据。各项级别的用户在进行交流或者进行操作以及各项系统日志数据等,其通常对软件的有效开发、运行、管理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另外,大数据还对软件服务的具体周期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根本上讲,只是在规模和量上来进行数据的衡量,对其的研究没有标识,尤其是比较缺乏语义化的处理。因此,要对研究思维及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以此对相关数据实施组织与处理,并形成具有领域性的智能主体。通过对大数据的有效创新,将知识作为载体,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平台,从而确保以大数据为中心来进行现代软件工程管理的创新[3]。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软件工程管理模式
软件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典的CS模式-BS模式-软件服务工程。其中产生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以服务为基础,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应用和共享服务的构建,对于分布式程序的开发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这种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把应用服务化,资源虚拟化,将外界服务接口统一化,有效解决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的一系列问题。这种软件服务工程设计模式广泛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项目管理是受到进度、费用以及品质的影响,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进行的活动规划、指导和监督。其中项目控制与系统工程为项目管理两个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二者有交叉重叠部分,项目控制主要负责输入进度、规划和费用,而系统工程蛀牙负责技术层面的输入。通过文档的形式来体现工程的管理,其中包括系统工程管理计划和系统文档树[4]。
系统文档树通过树形结构来描述项目所需要的,以系统工程为对象的各个系统工程文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提案阶段,由系统工程师根据合同数据需求清单和工作说明书来进行系统文档树的准备,从而为根据后续的进度和成本来进行文本化任务的确定提供便利的条件。由项目经理进行系统文档树的批准,并更新维护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而系统工程管理计划主要用于描述系统工程的进度与任务的,在提案过程中,由系统工程师根据合同数据需求清单和工作说明书来进行系统工程过程的描述,以及如何有效计划、组织、集成、测量系统工程需求。项目管理计划同样由项目经理进行批准,并更新维护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系统工程管理计划主要由软件系统工程过程、开发项目规划与控制,以及软件工程专业集成三类关键要素构成,其中开发项目规划与控制为必须要实现的系统工程任务[5]。
3、总结
综上所述,面临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其促使软件的更新速度相应加快,大数据背景下通常对软件的自身安全及性能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打造一个健壮、高效且安全的软件工程,不仅仅要加大技术的支持力度,还需要不断创新软件工程管理办法,形成一套科学的配套理论以及技术标准。当前规模较大的软件重用技术不断发展,并实现了应用,再加上大量积累的软件资源,未来软件的集约化生产以及软件数据的挖掘将会变的至关重要。传统化的软件工程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生活的相关需要,大数据环境背景下探究新型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宇航.大数据系统中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3):93-94.
[2]杨淼.面向商业模式的大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梁峰.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电力公司营销数据分析梳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63-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他指出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中国30多年以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而创新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变革的发生,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变革,在变革中总结,才能实现创新,国家才能走向发展富强之路。谈到创业,我们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马云,就是阿里巴巴,可以说马云开启了中国的电商行业,也是从那时起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网络营销成为了主流。这一变化使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爆炸,数据冗余的环境。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出现了,即“大数据”。大数据可以说是IT时代的产物,如果没有IT时代,我们无法想象数据的丰富度与复杂度,尤其是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马云也曾在演讲中提到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时代,可见数据科技的重要性。大数据的精髓不在于“大”,而在于“有用”,即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企业制胜的关键在于挖掘和分析海量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科学性的有力数据。云技术为我们计算、分析、存储数据提供了条件,首先它可以容纳海量数据,其次通过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删除掉无用信息,分析得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及未来的消费倾向,最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存储。“互联网+”的到来可以看作是使原来所有行业的翻倍,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也可以看作是原来所有行业的改变,钉在了互联网上。总而言之,它强有力度地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更需要我们在大数据的世界中,抓住那些无价的数据,这些信息可能是一些企业的救命稻草。以下将传统模式下的营销管理与可视化模式下的营销管理进行对比,进行变革研究,找出变革的原因及变革的意义,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变革提供依据。
一、传统营销管理
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是由迈卡锡教授提出的4P组合,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这种理论只关注企业当前的利润,即利润是重中之重,企业对于未来的营销策略没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规划,暂时的获利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无法从今天的成功中得出一些可以沿用的方法,因为顾客的数量是有限的,企业也没有深入了解顾客,不知道顾客内心真正想要的,即不知道顾客的真实需求。
传统的营销方式多为店铺营销、电话营销、上门营销,以及电视营销等。巨额的广告费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产品成本,收视率越高广告费越高。这时广告的植入就像是竞价拍卖一样,因为广告的时间是有限的,商家都想通过这一途径去吸引消费者,大多数的商家把精力和资产都用在了广告上。广告主要是传播品牌理念和产品卖点,可以影响顾客购买的潜意识,未必能马上引发顾客的购买行为。其实事实可能是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出的精美广告所带来的利润不及对产品做基本的宣传加一点修饰且其成本在可控范围之内所带来的利润丰厚。一般来说,产品制造初期企业对于产品成本有一个预算,广告费用比例的增加必然导致产品生产成本投入的减少,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实物与广告描述差距过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企业信誉大大降低,而我们都知道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含义。这时大多数企业就会加大广告影响恢复其声誉,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物即产品本身,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企业走向灭亡。上门营销本质上还是产品本身对于顾客吸引程度的大小,但实际上却是营销人员对于顾客心理的一种暗示,一种强加,因为营销人员的工作绩效与顾客息息相关。这种营销方式所拥有的顾客其实是很多小的顾客群,大部分顾客会因为营销人员而会对整个企业做出评价,所以对于营销人员的培训成本不可忽视。店铺营销由于位置固定,顾客群也相对固定,所以营销有限。同样,顾客因为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购买行为受到限制,这样无形中很多产品也失去了远距离的潜在客户。而且店铺的外观与内部装饰也同样重要,有些顾客可能因为店铺的外表而对于里面商品的评价有所影响,店铺的翻新成本也比较高,翻新也需要时间,这段时间也会影响销售。
传统营销模式下,制造商生产出成品后往往通过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营销渠道对外销售产品,产品一般需要经过好几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每个环节的卖方都要有利可图,所以每个环节产品价格都会增值,最后出售给消费者时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产品本身的价值,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一段时间就会趋于平衡,一些产品的价格国家也会进行干预,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上就会降低产品成本,产品的质量就会难以保证。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大多数的数据资料,文件档案都是纸质的,容易丢失,容易篡改,容易毁损,而且长时间上面的内容可能会不清楚,总结工作量大,难以及时反映近期的销售情况,没有对比,没有结论,管理者难以做出决策,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规模小,市场区域集中,企业通常采用高度集权的集中式营销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规模随之扩大,连锁行业的兴起,跨公司的建立,使得集中式管理陷入了想管管不好甚至是管不了的尴尬境地,从而出现了分布式管理,即分权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上下层级鲜明,使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下降,创新能力下降,不利于团队的发展。
二、基于可视化管理的营销管理
以舒尔兹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提出了4C的市场营销理论,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成本、便利和沟通。营销管理实则为需求管理,消费者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对产品价格的需求,对产品服务的需求。企业也不例外,其最终需求当然是盈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有对顾客群的需求,有对资金的需求。
可视化营销即为看得见的营销,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利用各种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挖掘出有效信息,实现管理的透明化和可视化。视觉是人类的第一觉,我们在评价一个厨师时,色香味是最基本的标准,而色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通过可视化,不是像广告那样在产品的描述上大做文章,而是让顾客亲眼看到感受到产品的魅力,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的。记得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先拿出一个文件袋,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大家都在想一个文件袋能装些什么呢。在观众的期待中,从中取出MacBook Air,那一刻观众为之疯狂,就好像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MacBook Air。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强调它有多薄吗,乔布斯这个营销的成本大概就是一个文件袋吧。
网络营销的兴起,网购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不光可以看到买家秀,也可以看到更多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我们不只是在购物网站上看到商品的信息,平时我们在微信、微博、论坛等等都可以看到。企业通过和这些平台的合作,有时通过名人或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人转发消息,这样通过二级传播,企业从中获得更多的顾客,而且宣传速度得到提升。而且可视化的营销使得买卖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没有了冗长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稳定了价格。
大数据时代离不开云技术,我们通过对冗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进行存储,建立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数据库、信息库。我们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站上进行搜索,商家会跟踪记录我们的浏览路径,根据我们的收藏购买记录为我们推送相关类型的商品,根据所有顾客的总购买量分析顾客偏好,根据顾客评价知道产品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地改良提供建议。同时,顾客好评是对产品最好的也是成本最低的宣传,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企业的口碑也会越来越好。
可视化的管理模式下,利用数据处理系统,管理渗透到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管理等环节,且这些数据资料得以有效的保存,数据更新具有时效性,管理者随时可以根据这些有效数据做出决策。由于集中式和分布式管理模式的弊端,远程营销管理即虚拟化营销管理模式出现。它实现了信息扁平化,总部也可以实时了解到基层的情况,了解到销售现场的每个细节,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基本解决了信息传递不畅通和过度集权的问题。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可视化营销管理之所以超越甚至取代传统营销管理的原因,因为它更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能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利益。有人提出声浪传播理论,一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然后消费者才能听到你的声音;二要学会发声,学会思考;三要在互联网发声,联系群众一起发声,制造声量,营造口碑。可以说大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要努力挖掘出更快速更精准地得到有效信息的方法与技术,使营销更大程度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利用好各种资源,做好成本管控。企业努力去了解顾客的需求,激发创作灵感,消费者主动去与企业互动交流,这样双方的利益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有利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c201505018]
参考文献:
[1] 吕阳.基于视觉思维的用户界面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以商务营销数据可视化APP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孔繁任.营销变革,不忘初心[J].销售与市场,2015(1)
[3] 曹小春.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营销的挑战及营销变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4)
[4] 钟洪民.纵观营销形式变革把握营销管理走向[J].商,2013(3)
[5] 黄倩,苏傲,任逸杰.微博营销形式探究―以代表性行业为例[J].艺术科技,2013(4)
[6] 汲德群.试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及其对策[J].中国商贸,2014(28)
[7] 西铭安.新济条件下营销管理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2010(2)
[8] 刘屹.面向可视化管理的煤炭企业成本管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2013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大数据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至今尚无确切、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对于“数据”一词的定义是:“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对信息的接收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的解读。”维基百科对于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本身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也不是一种新的产品,而是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一种现象。美国IBM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种类(Variety)多、速度(Velocity)快、容量(Volume)大;国际数据咨询公司IDC则认为满足“4V”即:Variety(种类多)、Velocity(流量快)、Volume(容量大)、Value(价值高)指标的数据才可称为大数据。这些特性使得大数据区别于传统的数据概念。大数据的概念与“海量数据”不同,它不仅仅是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还更进一步指出数据的复杂形式、数据的快速时间特性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等专业化处理,最终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涂子沛先生在《大数据》一书中指出:“‘大数据’之大,不仅仅意味着数据之多,还意味着每个数据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得生命,产生智能,散发活力和光彩。”社会学教授加里?金称“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二、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市场营销学研究的是企业的营销行为,而当前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云计算、大数据、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趋势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也使得传统企业面临大转型,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的优势没有了。如果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晚会使企业走进穷途末路。因为商业模式变了,有很多营销思想、策略和手段就不奏效了,有的甚至发生了颠覆性的革命,所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做出调整。
1.企业的战略规划时间将缩短
市场营销学认为,企业要制定一个战略规划,它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是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和方向性的谋划。大数据时代企业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我们看到,今天的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就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企业在互联网大数据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一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
2.传统的促销策略将被改写
促销的实质即沟通,而沟通的方式之一――广告的力量将被大大削弱。新社交网络下的广告技术亟待革新。现在没有多少企业还会把大把的钱投向电视广告,还在以为分众的电梯广告占据了终端?那就错了,要知道,未来谁的WIFI覆盖率越高,谁就越可以占据终端用户的心。租个足够的数据流量,使人们习惯从你这里进入免费的WIFI,其广告价值将无可限量。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二维码营销的沟通手段。二维码的使用也使广告变得亲切宜人。
3.品类竞争将凸显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不断发展出新品类;而任何一个新品牌的崛起,也正是因为代表了一个品类。以互联网为例,QQ代表了即时通信,微博代表了简短共享自媒体,微信代表了免费移动社交,这些新品牌的崛起,正因为开创了主导新品类。事实上,战略上主导品类,战术上根据品类发展阶段来配置运营企业的资源(互联网是配置资源之一),才是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性、系统性思维,被称之为“品类增长战略”。今天微信已经主导了移动社交这个品类,相比之下,来往因为没有分化出新品类,无法改变顾客的选择路径,导致其所谓的创新不足,从而缺乏竞争力。
4.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内容将重整
大数据的出现,使营销决策的过程更多地从“经验”转变为“科学”。传统营销体系的市场调查基于抽样,并以抽样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然而,当社会环境处在急剧变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平台之后,既往的抽样方法面对复杂的环境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进行精准的推断和预测。于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整个营销流程中,各种相关的数据调查和数据库纷纷出现。例如索福瑞的电视收视率和广播收听率,CTR 的广告投放监测数据、消费行为调研,AC 尼尔森零售研究、新生代消费行为研究,电通和奥美的消费者深度洞察等等。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据分析的工作帮助传统的广告与营销体系实现了最高程度的科学化。
(二)市场营销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1.大数据提供新的教育平台。2012年5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就宣布,将投入6000万美元开发一个类似的平台,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同年,我国教育部向全国高校征集了系列视频公开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和共享。可以预见,这种智能学习平台将会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在网上免费获取国际、国内最好的课程资源,那么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2.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目前的课堂教学,即在固定的场所,利用简单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受到空间、时间及心理因素的限制。处于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已经大大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是课堂,他们已不满足于听任教师传统的灌输,而是追求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他们会随时利用手中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搜集来的信息做出判断,随时分享,并将个人体验的影响扩大到更大范围的群体之中。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也往往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
三、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进策略
(一)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
高达6亿用户群体的微信平台,对传统营销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相比其他宣传渠道,微信公众号创业具有以下优势。(1)传播有效性高。不同于博客、微博等社交平台,微信是从熟人朋友中发展起来的社交平台,其最初的传播模式是一种熟人传播。这样一种基于信任的小众传播发展起来的用户群,具有极高的信赖度和有效性,是传统媒介无法做到的。2016年,微信进入20时代,微信社交关系从熟人社交逐渐演变为半熟人社交,通过微信这一平成“六度人脉”销售网络的建设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1]一对多的公众号传播模式,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达到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2)便捷的商家用户沟通渠道。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与用户留言这一功能,让商家可以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调整销售模式。微信公众号的推出开放了微信对外接口,实现了第三方平台的接入,让微信公众号营运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实现了微信会员卡、微信商城、微信团购等营销功能。同时商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活跃度、用户消费特点,调整销售策略,贴近用户需求。[2](3)成本低门槛容错率高。微信创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草根性”。申请微信公众号手续非常简单———有效身份证件与一个未绑定微信的电子邮箱,任何怀揣创业梦想的人都能在这一平台上开设自己的公众号。早期公众号的运营,几乎不需要创业者的资金成本,这样几乎“无门槛”的准入形式和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容错率极高,非常适合早期创业的大学生团队。
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探索
(1)做好公众平台的精准定位。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首先做好平台的精准定位。公众号是准备面向本校“精耕细”做好推广工作,还是面向整个大学生群体实施“广撒网”策略,都值得创业者认真思量。公众号的名称和头像要符合自己的微信定位,能够直接体现定位,简介一定要清晰明了,同时能够吸引粉丝关注。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势,才能在众多的公众号推送中脱颖而出。(2)公众号服务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的咨询、实用便捷的服务是吸引大学生关注的最好方法。大学生创业公众号若能抓住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将极大提高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者可以立足在校生群体需求,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提供订餐、购物、查询等功能,满足用户群体需求。最常见的大学生微信平台服务功能有:校内便捷服务(校内失物招领、课表查询、校内通知等)、公交线路查询等服务。[3]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五个大三学生敏锐抓住学校毕业生论文修改苦不堪言,毕业生论文打印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创建毕业生论文服务公众号,面向本校毕业生提供论文格式修改工作和论文打印工作,因其紧贴学生需求、价格低廉、送货上门等服务,通过微信裂变式传播,让这小小的创业团队在2017年毕业季挣到创业的第一桶金。(3)做好线上线下推广工作。首先做好线上推广工作。除了利用朋友圈熟人链接推广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相关网站、贴吧、论坛等发帖推广,班级QQ群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方式。除了线上推广工作外,线下活动推广的效果也不可小觑。例如与校园社团合作,帮忙校内社团招募通知、社团勤工助学宣传、社团活动推广等,做到社团推广与公众号推广双赢。线下推广活动还可以考虑通过有奖活动的方式,例如扫码抽水果,关注就送棒棒糖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公众号的粉丝数。(4)微信平台与等级培训挂钩。大学生对各类技术等级证书培训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学生创业团队若能与校外优质培训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培训考试攻略,为培训机构提供广告推广业务,将是一条营销新途径。
三、结语
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度与依赖度极大,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具有天然的受众优势,加之微信公众号创业起点低,商家用户互动较好,利用熟人和半熟人社交圈传播的有效度较高等特点,做好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缪经纬 张永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近年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消费者、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整个移动互联行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络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移动即时通讯、移动社交网站、移动购物以及移动支付等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级移动应用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特色服务,比如顾客通过手机软件即可快速方便地参与到企业开展的促销活动、活动游戏中,获得礼品和乐趣,也可以提前了解到产品信息,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客户粘度。此外,我国的微信、微博等大的移动应用平台已日渐成熟,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中小企业无须自主研发,即可低成本打开企业营销的蓝海新市场,这对于中小企业建立以移动应用为核心的营销体系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比较优势
(1)移动便捷性。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用户对于在手机上能操作网上银行、网上商城等优质的传统INTERNET应用的需求进一步迫切。用户可以采用多种便携式终端随时随地的连接网络。移动互联网使用户利用模式识别、语义理解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手势即可便捷的完成网络交流的操作。
(2)个性化。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服务器终端会检测到用户的手机号,并以此作为用户的账号予以登录,并且在后台服务器中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掌握用户的行为习惯,为用户提供符合用户个人习惯的精准化个。
(3)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它同时实现了空间定位、社会信息联网、信息查询三项功能,目前企业已将位置信息服务运用到车载导航、个性化照片导航、人性化天气预报、各地酒店、景点最新资讯等方面,为移动终端用户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捷和趣味性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所衍生出的产品具有高体验性、高定制性以及高时效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移动互联网企业要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精准定位,深入研究产品开发与用户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移动互联网行业具有较强的用户需求引导特性。
二、中小企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环境适应性强,决策灵活等特点,但目前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因而所采取的一系列营销策略还都停留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策略。
(1)移动互联网营销缺乏与消费者的互动。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单纯视为信息的平台,信息产品的内容多侧重于企业产品和形象,缺少与消费者的营销互动。这使得营销效果与消费者需求产生偏差,无法真正契合消费者的兴趣,从而主动加入与企业品牌和产品的互动口碑传播中。
在移动终端进行广告投放忽视了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商家大批涌向电子商务平台,用户更愿意在网上购买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投放移动信息更为直接,成本也更低,进而在移动终端的广告投放频率不断增加。但作为信息受众的消费者在接受信息服务时,使用流量所产生的费用也在增加,这势必会使消费者面对海量营销信息时变得会更加慎重。
碎片化阅读使得消费者注意力被分散难以保持品牌忠诚。在碎片化的时代,海量的信息使人们的注意力被极大的分散,消费者面对的商品诱惑更多,难以做出坚定的选择。商家投放商品信息的媒体越来越被分割和细分,消费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信息,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准确分析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方式,使营销信息具备实时性的同时更具精准性和趣味性,否则,盲目地投放只会被巨大的信息潮淹没,甚至被消费者直接屏蔽掉,产生负面效应。
(4)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用户信息及财产安全仍存在隐患。移动互联网营销借助微信、微博、二维码、LBS、APP等移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消费者接触频繁,操作简单,容易赢得用户信赖及积极参与,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不法分子利用移动互联网隐蔽性的特点,滋生新的网络诈骗手段,消费者难以察觉和防范,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力度不够,这些威胁或直接针对移动互联网或间接通过攻击移动互联网。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新型营销策略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常规性营销策略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新型的营销策略方式。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不断开发和更新,为顾客提供了全新的营销体验,企业将众多传统的营销方式与全新的产品和方式相结合,将会产生使用户眼前一亮的体验。
(1)借助社会化媒体的“病毒式”营销策略。微博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即时收发等优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媒体领域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商家的青睐。病毒式传播是基于口碑传播原理之上的一种成功的网络营销手段。移动互联网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实现了营销信息的实时性传播,极大的提高了传播的效率。企业开展具有创意的营销信息和营销方式,吸引网民的关注、勾起网民分享信息的欲望,借助移动互联网将获得良好的传播和营销效果。“陈欧体”的爆红无疑是聚美优品进行“病毒式”营销策略的成功之举,其迅速持久的传播离不开社交网站和视频网站等网络媒体的力量,各方的好评和推荐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更掀起了网民在SNS网站上传播的热潮,这些都使聚美优品获得了极大地关注率,为聚美优品积累了海量的潜在客户。
(2)结合热点事件的互动营销策略。具备强大的新闻性的热点事件,往往能极大地引起媒体、专家和消费者的关注、评论。企业通过对热点事件的精心策划,巧借东风,能有效的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目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企业互动营销的主阵地,因其不仅具备开放性,更支持商家根据营销所需而进行的二次开发。机敏的商家们借助热播的影视剧,积极与消费者互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促销活动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
(3)提升用户体验的整合营销策略。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基于兴趣、位置、专业行为的集聚效应都能为商家提供巨大的商业价值。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综合协调地使用向用户免费开放的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提升用户体验的舒适度。目前部分餐饮店、咖啡厅、银行、美容美发、商场、医疗等各行各业的商家都在经营场所开放了免费的网络,同时制作了二维码张贴在店内的醒目位置,满足了商家的自己的营销需求,同时也为消费者营造了良好的网络体验环境。与消费者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信息安全保护,将极大的提升客户忠诚度,提升销售业绩。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中科院首席科学家李国杰指出:“ 人、机、物三元世界的高度融合引发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和数据模式的高度复杂化,世界已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这一被称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产业悄然升起,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1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
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近几年大数据更被频繁提及。2011 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题为《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各自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2013年在国内高校出现了数据科学,出现专门针对数据科学的专业硕士、博士,同时,有大量有关数据科学的学术论文、专著出版。但到目前为止,业界对大数据 (Big Data)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全球最权威的咨询公司Gartner就将大数据定义为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超出传统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的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概念发现,大数据的基本特点可以用4V来概括:(1)Volume,指数据量巨大,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称,数字领域存在着1.8万亿GB的数据;(2)Variety,指数据类型多样;(3)Value,指数据价值密度低;(4)Veracity,指时效性高。目前,大数据已经被视为与物质、能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涉及每一个行业,是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技术。谁掌握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谁就能够抢得先机,目前各国政府都把它上升到了战略高度,视为未来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休闲体育项目的概念与特点
休闲体育项目是在参与休闲活动同时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身心发展的一项任务,并具有目的性、独特性、时限性和制约性。休闲体育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使参与项目的人通过参与某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体验参与乐趣并促进身心发展,其目的性就是为了休闲体验;根休闲体育项目的概念和特点,开发休闲体育项目必须符合三大基础,(1)社会基础。项目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到项目本身特点,更要考虑到诸多社会因素与社会文化。(2)自然基础。项目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开发具有自然地理针对性的休闲体育项目,才能提升休闲体验。(3)物理环境基础。是指合理利用已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开发休闲体育项目,满足大众休闲体育需要。休闲体育项目开发的三大基础,对于该项目的开发和后期运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3大数据对于休闲体育项目开发的意义
3.1提高休闲体育项目开发的创新能力,提升顾客休闲体验
通过大数据分析顾客需求,得到最适合和满足顾客需求的资料,从而指导项目的设计开发。项目落地后通过持续跟踪,实时反馈,分析顾客在体验过程中的满意度,找出存在的问题,为项目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增强项目的可操作性与便利度,提升顾客休闲体验。
3.2休闲体育项目的普及推广及时精准,提供独特专属服务
通过分析顾客的需求和行为特点,筛选目标客户,匹配相应休闲项目,结合现场,网络等多渠道方式,开展基于细分需求和顾客精确定位的精细化推广。智能匹配用户需求和项目特征,根据每一位参与者的不同兴趣与偏好为他们提供专属性的休闲运动服务,提高用户满意程度。
3.3休闲体育的服务更加网络化和智能化,拓展服务时限
通过提高休闲体育项目的创新能力和营销推广智能程度,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针对不同运动水平、不同爱好的目标用户提供针对性的项目,由点及面。由一次体验拓展为多次体验,直至终身休闲体验,从而提高项目价值。
3.4打破制约,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
数据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资产,对数据的掌控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回报。大数据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可持续发展的肥沃土壤,为整合多种资源,打破休闲体育项目自身的局限提供了可能,开发优秀的休闲体育项目能促进休闲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能有力支撑休闲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4结语
数据就是事实,重视数据,就是强调用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数据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其本质就是尊重客观世界的实事求是精神,依托大数据,进行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将深化现有休闲体育产业,形成新的休闲体育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