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案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3: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行政管理案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行政管理案例论文

篇(1)

二、加强业务建设

局行政许可科建立健全了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移交等制度,该科档案员注重从教育行政许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基础工作抓起,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规范操作,以“零失误”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强业务建设。首先,根据市行政审批中心和市法制办有关规定,局行政许可科档案员在平时就积极做好收集工作,确保教育行政许可档案的齐全完整、登记序号连续。具体的归档范围为:

(1)教育局在履行行政许可职责过程中产生形成并处理完毕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各类文件材料和申请者递交的申请材料、图表、照片等材料原件。

(2)教育局出具的受理(或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书面凭证、窗口承诺件通知书、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行政许可文书送达回证、行政处罚决定书、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等办理文书原件。

(3)教育局颁发的许可证复印件和存根原件。

(4)其他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

其次,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工作规则(试行)及相关文书的通知》规定:“实行行政许可档案管理制度。经办人员应当在作出许可决定后五日内将行政许可的全部材料按一事一档原则装订归档。”局行政许可科档案员在综合档案室档案员的指导下,在平时就及时将办理完毕的教育行政许可档案按一事一档的原则进行整理并装订归档。一个审查决定(包括申请审批的全套文件材料)组成一个档案卷盒,文件多的可组成多个档案卷盒。行政许可档案卷内文件以“件”为单位编制卷内文件目录并编件号和页号(已装订成册的可不编号)。一份完整的审查决定(审核意见)视为一件,一个检查评估报告为一件,一份考试或考核材料为一件,一份许可证为一件,一项设计为一件,一张图纸、照片各为一件。行政许可档案卷内文件排列顺序为:行政许可决定(批复与结论性文件)在前,各种许可证在前,申请材料在后;文字性申请材料在前,申请人所填的表格、图纸、照片(含文字说明)在后。行政许可档案整理完毕,应以每个具体行政许可事项为立档单位装入档案盒保存,档案盒规格采用国家档案局标准卷盒,统一由局综合档案室发放。再次,根据有关规定,局行政许可科档案员于每年年底前将全部已整理完毕的行政许可档案移交局综合档案室,并造具移交清册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自留备查。局综合档案室在接收档案时严格把关,认真审查,对不完善的待完善后再移交。综合档案室在接收行政许可档案后再进行分类、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同时,将所有的教育行政许可档案扫描后保存为电子档案,再刻录成光盘备份保存。局行政许可科以外人员需查阅教育行政许可档案的,应经局领导同意后,办理查阅登记手续。由于行政许可电子档案查阅快速、方便,能极大地提高利用效率。

篇(2)

(二)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根据河南省水政监察总队对河南省24个支队和154个大队的调查结果显示:水政监察大队的人员(3832人)中,中专以上学历为2017,占总人数的52.6%;大专以上学历为1497人,占总人数的39.1%;本科以上学历为318,占总人数的8.4%。从学历结构看,本科以上学历人数较少,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也不足50%,学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有的大队虽然引进了文书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但在案卷的整理和法律文书方面的知识还不足,需要展开专门的培训。

(三)经验交流欠缺档案利用不足要想提高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各个水政监察大队之间就要不断地进行经验交流,只有通过经常性的经验交流才能找出本单位在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也才能总结出本单位在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通过经验交流会促进各个水政监察大队在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另外,只有不断利用水行政执法档案,才能提高领导同志对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加大对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二、加强现代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的办法及措施

(一)强化责任,提高认识要加大对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视力度。各级各类水行政监察机构要把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和利用工作提升到重要的办事日程上来。明确各个水行政监察机构的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责任,经常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通报。对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不力、不善的要责令整改,并对整改方案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严格执行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规定要想使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的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水行政执法工作,就要严格执行档案资料管理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水行政执法文书档案管理办法》中对水行政执法文书档案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要对各种档案资料立卷归档进行严格的要求,认真收集、积累、整理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归档,使所有的水行政执法资料都达到统一格式、统一标准。

(三)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整理应按章有序进行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整理与分类应按照水行政执法档案形成规律和特点,将水行政执法档案分成一定的类别和属类。保持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的有机联系,使其有系统、有条理地反映执法活动的历史面貌。划分类别和属类的标准要一致,层次要清楚,条理要明晰,不按年度分类,只按项目分类。

(四)强化水行政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水行政监察执法人员中有些人未经过专项培训,监察执法队伍中即懂专业又懂法律的人才比较缺乏,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法律知识掌握不够,业务不熟悉,造成执法水平较低。一些案例告诉我们,因对执法证据收集程序、步骤的不熟悉,造成执法过程不规范,不能把案件办成铁案。因此,必须经常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水行政监察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应建立“案件首问负责制”和“案卷档案调用管理制度”对每一起违法案件都要明确主要经办人员,经办人员同时负责案卷、证据的整理,并负责及时将案卷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案卷档案的调用和管理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并有专门场所保管案卷,做好调卷记录,要做到“专人、专柜、专室”。

篇(3)

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够使得资料在短时间内归档,在需要利用时能够及时提供。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角度出发,由于企业管理的对象表较多,人员流动性大,比如职工的人职、离职、调动、退休等,要想能够动态的了解这些情况,并做好准确地统计,按照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必须要将档案进行归档后才能查询。而如今,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通过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了解当前的动态情况,而且在查询方面能够快速的将要查的资料准确地查询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搜查率。档案信息具有超时空流动的特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实现了由以往单方面的保存文件信息到如今提供信息的巨大转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

(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基本都是以纸质作为载体的形式存放在档案保管室及档案管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档案的保管,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档案数量较多,一旦需要紧急使用档案时,将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从而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新时期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档案,从而大大消除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树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识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紧跟信息时展的步伐,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摒弃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档案管理观念,采取新的档案管理手段,树立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以自身扎实的专业技能,来做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和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管理的自身特点,从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单位办公并与单位需求相符的档案管理机制,因此,这便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档案的工作制度、档案的保密机制、档案安全机制及档案使用机制做充分的了解并把它们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可行性的档案管理体系。

(三)实现文书及档案处理的数字化

文书作为一项基本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直接与文书管理的执行力度及文书工作的质量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经常要对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行处理,有时在收发文件的过程中还必须借助于网络,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亲自让拟稿人输人所需的稿件,然后依次经过工作流程进行,从而节省文书归档所需的时间,最大程度的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工作量和劳动负荷强度。

(四)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程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档案的信息及重要的数据在特殊时刻对于单位和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在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管理人员应该立足实际,多角度、全方位的做好电脑软件的更新杀毒、重要数据及档案的备份、后续防火墙的设置访问等工作,从而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在我们的档案中,多多少少会涉及到我们的隐私。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应该有效预防黑客的攻击,减少文件破损的发生几率,从而来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程度。

篇(4)

当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何正确行使行政处罚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但我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存在着处罚缺乏透明度,告知程序存在不规范,陈述申辩制度缺乏有力保障,处罚过程重处罚轻教育等问题,文中仅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处罚缺乏透明度

《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公开、公正原则是依法执法的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涉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的一些词语:“偷拍”、“钓鱼执法”1 、“养鱼执法”2等等。这些词语在网上炒得很热。无论是“偷拍”、“钓鱼执法”其实都是违背公开公正原则的现实表现,其所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十分容易因非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而宣告无效。交通执法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特别指出要在警务中全面公开的项目,在执行交通安全的警务活动中,用躲在角落或树丛后偷拍的秘密执法手段,于法无据,所获的证据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二、告知程序存在不规范

《行政处罚法》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的规定向行政相对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但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执法实践中 ,往往忽视告知程序,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告知时机不合法。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过程中,有些交警在案件调查结束后,未经核审和审批就超前告知,还有甚至是在送达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的事后告知,这种违反法定程序的做法在无形中剥夺了当事人的权利。

告知的内容不具体。有些交警在行使行政管理处罚权过程中往往在告知中拟作出处罚决定的内容时,只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处罚的上下线,这使得行政相对人不能知晓将要受到行政处罚的具体内容,不愿陈述,也不敢申辩。有的交警甚至不告知拟作出的处罚种类和罚没款的具体金额,只告诉相对人一个罚款的幅度。

告知送达未遵循法定顺序。有些交警在行使行政处罚权过程中,其告知文书送达并未按照按照规定的先后顺序执行,尽最大可能送达到当事人手中。即能直接送达或委托送达的不邮寄送达,能邮寄送达的不公告送达。有的直接夹着车辆的玻璃上,也不考虑行政相对人是否切实收到,知晓自己受处罚的事实。

告知复核未及时。在法定的陈述、申辩期限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对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内容和复核情况要有详细记录。行政相对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办案机构应予以采纳。只有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陈述、申辩权,才视为放弃此权利,才可以按程序下发处罚决定书。但现实中,有些交警在行使处罚权过程中,很少耐心地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诉,更有甚至直接不告知行政相对人拥有这项权利,更无法谈上说有陈述、申辩权了。

三、陈诉申辩制度缺乏有力的保障

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有利于督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正确运用行政处罚手段,减少和防止错误的行政处罚决定,充分保障和维护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伴随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沟通能力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如行政告知内容增加“证据、自由裁量的主要因素和拟定的具体法律责任”等内容;允许行政相对人既可以向案件处理人陈述和申辩,也可以向处理案件的行政机关法制部门陈述和申辩。但在现实执法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权利受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侵犯确基于未能提供足够便利的程序而无法行使该项权利。如:我们常了解到,行政相对人在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后,由于维权成本高、或者嫌麻烦等原因很少有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其陈述、申辩权在因复杂而被迫放弃。

四、处罚过程重处罚轻视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 3 条:“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采取“沉默执法”的方式,其实这也是 “养鱼执法”一种表现,导致许多人在车辆年检或驾驶证年审时才得知有违章记录,且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加处滞纳金,累积金额让其难以承受。曾轰动一时的事件有北京“杜宝良”一案。3在这一案例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明知其违章上百次却不予告知,而是采取守株待兔,不教而诛,一罚了之的做法,最后导致天价罚款,无疑为社会矛盾的激化埋下了隐患。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罚代管的做法也备受质疑,没有做到“依法执法”,更没有做到“执法为民”,更无法体现行政处罚的预防和教育作用,违背执法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极大地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吉光,程峰.公安交通非现场执法模式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年第2期

[2]于春全.公安交通行政执法中的几个问题[J].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

[3]刘轶.论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程序的法律适用[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

[4]武塑.交通管理中公安部门非现场执法问题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杨杭.对完善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模式的思考[J].公安学刊,2005年第6期

注释: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与经济改革,目前形势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实践教学就是要通过实践来达到优化教学成果的目的。知识作为教学当中的核心内容,本就源自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实践得以完善。所以教学离不开实践,实践也是达成教学目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辅助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能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通过现阶段的教学实践发现,可以通过实习、实验、案例教学、论文与设计等手段来进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1 实习

实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习是最直接而且最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也是实践教学达到教学目的的首要途径。学生在校园内外参加实习,师从实际经验丰富的工作者或是老师,直接参与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当中亦可体验到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到的知识加以验证。在不断感受与验证当中知识获得补充与修正,使理论知识直接转换为经验和能力。实践作为认识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认识发展主要的动力源泉,实践是检验认知的最终标准。目前我国高校很多专业都设有实习环节,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开展,应特别落实以下工作:

首先就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政府机构和社会企业输送更多的行政管理人才。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可以选择在各企事业单位或是政府相关职能机构中建立实训基地,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以及食宿问题以后,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实习基地需要合理持续运作保持稳定,避免学校因苦于无稳定实习基地而每年都要在实习单位的寻找上疲于奔命。稳定的实习基地既能减少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工作量,同时也能保障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的实习基地建设中仍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实习单位(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绝大部分都不太乐意接纳学生在其单位实习。行政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去这些机构实习,基本什么忙也帮不上,有时候还帮倒忙,无形之中给这些实习单位增加了工作量。所以造成了当前实习单位比较难联系,实习基地的建设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很多高校解决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大多是靠政府摊派或是靠私人关系:依靠自己有领导职务的 MPA 学员或在职研究生或学生家长政府部门领导或其他单位的领导,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一时困难,但由于学生的流动性较大,这毕竟不是实习基地的建设的良好途径,实习基地的不稳定也影响了实习质量。解决高校实习基地的问题还应从实习单位自身做起,政府机构从中协调,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意识到帮助高校学生实习也是一种义务,并主动将这个义务纳入到自己的责任范围。教育主管单位也应从中积极协调,发挥自身的主导优势,在校外实习基地难寻的现状下,积极拓展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就行政管理专业而言,校内的行政工作与社会上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行政工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看起来学生仍未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使得学生自身感觉环境相对熟悉,所以在校内实习时就会忽略了实习机遇的把握。然而实际上,虽然学生生活在校园之中,但是并非对校园内所有的行政管理事务非常了解。所以在校内实习时,只要加强学生在校内行政管理部门实习时的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的校内实习,也可以达到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同样的效果,同时校园内的食宿、安保问题本来就有保障,这样也能节省实习成本,这也是校内实习基地的优势所在。

其次,在实习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工作。行政管理专业目前重理论、轻实践是现状使得学生对于实习的观念重视程度本来就不高。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关注的也都是学生的安全、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少惹麻烦就是万事大吉。对于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如何进行实习、在实习中有困惑如何解决、实习结束后的收获等问题,实习指导老师往往会忽略掉。学生实习结束后写出的日记、总结等等,指导老师批阅往往也都是流于形式,写个大同小异、笼统抽象的评语就算了事。这样的实习过程在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心目中而言,也就是走一走过场,致使实习过程也就收效甚微。学校应当对这种现象尽早处理,既然意识到实习复合型对于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就应当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工作。在实习前的动员时,除了强调实习学生在校外遵纪守法、服从安排、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还应对整个实习过程中需要怎么做、做什么,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注重实习的感受和体验,在实习过程中也要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验证专业知识,及时补充课堂学不到的知识理念等。如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时,注重对实习单位的行政职能与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同时要对单位内的各项人事制度以及法制规则等有个基本的理解,并在日常的实习过程中关注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体现的公平公正性与行政价值的一致性,把工作中细枝末节联系到行政管理的整体目标等。实习导师在实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指导纠正专业上的失误与难点,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的疑问。实习结束后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并完成实习报告,要求在报告中不能仅仅是应付式的流水账描述与感叹,必须体现行政管理的理念与专业性思考。理论结合实践,真正在实践中有所收获。

第三,为保证实习质量,就必须对实习成果严格考核。考核的目的是承前启后,对已经完成的实习效果进行巩固,同时对下一次实习也能起到指导作用。实习的考核不仅仅是对学生实习效果的检阅,同时也是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一种鞭策。师生在实习过程当中都能认真严肃地对待,才能真正保障实习的效果。实习考核的方式目前还有待商榷,既要对实习师生的出勤状况、守纪态度、尽职尽责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同时也要考核学生在实习时对实习地的认知了解,考核对于专业理念和技能的领悟与应用能力。成绩评定时,既要参考单位给的评价、教师给的印象,同时也要结合学生自己的总结,侧重于定性评价,辅之以量化分析。

2 实验

实验就是通过实践方法来检验理论和假设。实验一般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的实践,这种实践方法不能全过程地模拟社会性实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电子政务,其二是情景模拟。

2.1 电子政务实验

电子政务实验就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突破时空及部门的局限性,建成一个廉洁高效、精简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全方位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电子政务实验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共享、实时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等。电子政务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政府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帮助学生了解政府如何通过网络对社会进行管理等。

2.2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主要被用在招聘考试的面试工作中。通过提供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情境,要求应聘者完成应聘岗位时可能需要面临的特定的典型任务,分析工作质量。情景模拟经过长期实践已形成了一些特色,如今已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行政管理专业。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进行角色扮演处理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获得参与感,实践性较强。

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具体案例研讨来进行实践教的方法。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各案例的成败经验,带动学生自己的思维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案例教学重点在于内容上的实践性,案例中故事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思考分析,设身处地地认知行政管理专业。

虽然案例教学看上去是一种没有学生现场参与、实际动手的实践方式,但是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决策分析的过程,在案例分析中其实也有学生自己思维的转变过程,这个动脑的过程就是对实践的模拟和重复,所以案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话也是通过实践来实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现场案例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现场讲座、专业教师挂职讲解等多种形式。

现场教学主要就是组织学生通过实地查看,在案例现场由导师讲解,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看、听、想,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样的实践感觉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强烈。

行政管理人员现场讲座不像职业教师在概念上讲究严谨,他们主要通过给学生讲述自身行政管理事务中所经历的实例,在讲座中可以绘声绘色地去联系实际案例,让学生获得更真实且强烈的实践感受。

教师挂职主要是让教师参加到实际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这样既能帮助教师提升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同时也能更有效生动地将实践经验传达给学生,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另外,教师挂职还能充实教学内容,用自身经历的案例来阐释一些抽象的理论与概念,缩短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4 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其目标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践当中提出的问题。

论文的写作过程,首先就应选择要解决在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完成好论文首先得关注实践,深入实践进行调研工作,才能真正提出真的问题。提出问题后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这就更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实践来论证,再由实践来进行检验可行性。完成论文的写作工作还有对概念和理论进行考证,收集相关资料,开拓解决问题思路,创新思维等,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42页)实践。所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的写作也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此外,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也是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其中也能暴露出当今行政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致使论文的理论性强而真正的可行性较弱,而设计的实践性更强、更直接。

5 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把实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海燕.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篇(6)

2.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公众服务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行,服务型政府、企业的建设步伐加快,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服务业意识都有较大的改善,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而实践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行政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更是要把这类基本理论内化为进行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实践的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如何在职场中言行得当,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举止得体,能够为公共管理事业尽职尽责,只有形成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才能在行政管理岗位上摆脱“官僚”意识,向合格的管理人员角色转变,并实现由传统的“行政”向现代的“管理”、“治理”角色转换,才能符合服务型政府、企业的要求,满足群众的愿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培养具备行政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作为地方民办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目的是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不仅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大门类学科,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策划组织、协调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综合能力要求较强。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传授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真实工作场合中体会,才会清楚自身缺点,发现问题才能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真正去解决问题。

二、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的教学过程,优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坚持两条腿走路: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交流;设立四个实践教学板块:专业实践、课堂实验、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采用六种实践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科研课题、基地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1.教学。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模拟重现典型事件的场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讲解、启发、归纳总结,让学生讲所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实现学以致用,并从实际的案例中获得启发,学会归纳总结基本的知识规律,得以把行政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化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于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在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应当做好做足课前的功课。同时,要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包括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对案例的探讨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表现,善于表达。

2.实验。实验室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来检验某种理论和假设。实验教学主要在限定的条件下进行模拟,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实验、情景模拟实验。电子政府实验主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模拟政府结构组织和工作流程,形成精简的政府运作平台,帮助学生了解电子环境中政府组织的基本结构和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政府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实现的基本职能和工作方式,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充分利用所学的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身临其境,或者担任模拟情境中的某个角色,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情景模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篇(7)

如前文所述,当前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结构和就业结构上发生了根本转变,而现实专业建设中对这种变化却反应迟缓,导致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矛盾逐渐显现。

(一)学用脱节导致“纸上谈兵”

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课程设置体系逐渐完善,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第一,教学实践环节单一重复,缺乏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第二,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情景演练的方法与现实行政管理实际工作脱节,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学生从课堂难以获得实际能力的提高,导致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一旦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所学的知识在企业工作无用武之地,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导致企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感到不满意,认为行政管理工作不是专业性工作,其他专业人才一样可以胜任。由此可见,学用脱节导致企业用人单位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不满意,学生也感到难以适应企业环境,人才培养的供需技能矛盾突出。

(二)“官本位”思想导致“杂念丛生”

一直以来,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针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这就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偏向行政部门,而行政领导则成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追求目标,加之传统文化和现实体制因素“,官本位”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依然根深蒂固。根据近三年对安徽工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统计分析,75%的毕业生在企业单位就业,10%左右的毕业生通过公开招考考取各类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还有15%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可见,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主要去向是各类企业。这些到企业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怀揣各种心思,从根本上对企业工作岗位心理认同感较低,因而导致“杂念丛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根据对近三年安徽工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有50%的毕业生在一年内跳槽;近70%的毕业生表示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或考研;有近80%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工作难以安心或兴趣不大。由此可见,“官本位”思想导致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带着诸多“杂念”在企业参加工作,他们更多的只是把这一工作当做临时“跳板”,职业归属感较低。长此以往,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不安心、不投入、不进取、不认真等行为表现越发突出,用人单位也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对企业缺乏认同感等,导致人才培养的供需理念矛盾越发突出。

(三)企业重视不够导致“自暴自弃”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不仅体现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在企业方面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偏见也导致人才浪费。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的神经中枢,是推动和保证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技术研发等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协调的关键,是企业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企业活动中由于行政管理工作不直接产生效益,不像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直接涉及企业效益,这就导致当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普遍不重视,因而对行政管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滞后。在企业管理中负责生产、销售以及研发的部门受到重视,业绩也容易量化考核,这些部门的管理者晋升机会也较多,而负责企业行政工作的部门往往围绕生产和营销部门开展工作,为企业一线开展服务工作,加之企业行政工作绩效难以量化考核,导致企业行政工作往往不受重视,负责企业行政工作的员工难以获得晋升机会,因此,在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要么希望转到企业其他部门,要么“自暴自弃”无所作为。由此可见,由于企业对行政工作的不重视,使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没有职业归属感,难以施展才能,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供需双方职业规划矛盾突出。

面向企业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如前文所述,由于企业与公共部门性质不同,双方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双方产生诸多矛盾,这既是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也是人才供需双方必须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以“客户”为导向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管

理体系流程再造面对各类企业需求,行政管理专业必须从“公共行政”向“企业行政”转型,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上进行培养流程再造。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是由Hammer和Chapy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速度、质量、成本和服务等衡量企业业绩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流程再造的关键点在于:(1)坚持以客户为导向,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是流程再造的核心和考核的准则;(2)强调打破部门界限,以流程为工作单位,将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和整合,重新构建工作及组织结构;(3)流程改进后绩效有明显提高,通过对原有的作业流程进行改革和整合,简化工作程序,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4)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是流程改造的重要手段,这能够突破时间及空间限制获取和使用信息,使流程中的信息流及物流迅速地传达到目标客户[2]。高校应该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1.打破校企割裂,建立校企信息共享机制。高校与企业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信息阻塞,缺乏沟通是当前人才供需矛盾的症结所在。然而流程再造理论要求必须要打破部门界限,以客户为导向,最大化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具体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必须意识到“客户”———企业需求的重要性,主动打破校企割裂的现状,积极建立校企信息共享机制,为此,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见图1):第一,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首先把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信息发送给企业,这里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信息;第二,由企业结合自身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发送给高校相关人才需求信息,进而提出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方面的改进方案;第三,做好信息及时准确的反馈。对企业和高校间人才培养和需求信息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准确反馈显得格外重要。校企间可以通过定期座谈、调研以及其他形式活动,保证信息沟通,促进信息共享。

2.校企资源共享,建立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机制。以“客户”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流程再造,除了需要建立信息共享的管理机制外,校企资源共享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如前文所述,信息的流转在校企之间不断往复,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和输出等环节无不涉及校企资源的调整和整合,而资源共享正是打破校企界限的关键。由此可见(见图1),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建立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机制对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流程再造至关重要。校企应为资源共享分别进行内部组织管理设计:第一,高校应积极发挥知识资源优势,为企业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或解决方案,诸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企业薪酬管理、供应商(销售商)管理、管理层级设置以及行政效率提高问题等,从而使高校知识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资源;第二,企业应积极利用实践平台资源,一方面为高校提供教学实践的资源,另一方面,把企业的行政管理经验或困难转化为高校的教学案例资源,从而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二)以“企业行政”为重心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业务流程再造

前文所述以“客户”为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流程再造在宏观上为提高人才培养的绩效提供了组织管理保障,然而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企业需求,必须在微观上以“企业行政”为重心在具体教学实践业务方面进行流程再造。

1.课程体系设置围绕“企业行政管理”整合。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秉持什么样的思想对课程体系设置至关重要。许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依然偏重政治学理论,缺乏管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必须转变观念,紧紧围绕“企业行政管理”重新整合现有课程体系。为适应企业行政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应逐步减少政治学方面的课程设置,稳步增加管理学和经济学方面课程。另外,在师资配置方面,由行政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主讲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概论、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等;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主讲实践技能类课程,例如人力资源规划、市场营销与策划等。

篇(8)

(一)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锻造成应用型人才

实践性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特征,也是行政管理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如果不能从行政管理实践中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行政管理学科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因此,系统深入地解析行政管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的心理氛围中把握学科的理论及其应用,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有助于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用人单位在招聘行政管理人才时,往往会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青睐选择那些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这种注重实际技能、要求一专多能的发展趋势,对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切实遵循教学规律,以创新为着力点培养复合型的实践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欢迎的行政管理大学毕业生的重要途径。

(三)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学生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看法,可以充分了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分布情况,知识结构层次及他们的发展前景,从而认清形势、摆正自己的合理位置。这样就抛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恐慌心理,踏下心来认真学习,积极准备,找准位置,尽早规划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从而能以一种客观、理性的心态面对市场竞争和进行择业选择。

就业能力培育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反思

(一)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是行政管理教学的基本模式。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理论教学被认为是体现学术性的教学活动,而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人们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这些都导致很多高校相关院系并不热衷于进行实践教学,往往避重就轻,走走形势,甚至根本不搞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课程不多

通过对国内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分析,我们发现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均高达80%以上,有的甚至占90%以上,社会实践教学则普遍缺乏。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类的课程所占比例为50%-60%,明显偏大,而培养学生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方面的专门化知识技能课程不到20%,明显偏小。[3]高校行政管理课程设置呈现应用能力培养主线不明的特点,往往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培养,概论性、原理性的内容偏多,操作技能、操作方法培养方面的教学内容较少,课程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5.9%的学生认为实践与实习时间安排太短,即使安排了实践与实习,51%的学生也认为对实践与实习的指导是不够。[4]

(三)实践教学师资不强

随着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点、硕士点的增设,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老师投身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来,行政管理教研队伍的实力得到逐步增强。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一部分教师不具备实践教学的意识,不能主动地、敏锐地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和研究问题,不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感染力。更为严重的是,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尤其是年轻教师更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运用、转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教学技能和策略也比较欠缺。

(四)实践教学制度不全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规范程度还不高。如在评价制度上,不少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价落实不到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时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明确的目的,更没有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和考试制度,评定成绩没有标准,学生很容易过关;在在实习制度上,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也存在着虚大于实、形式大于实质的问题,并没有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等等。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与策略

(一)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第一,深化案例教学改革。首先,加强案例库的建设。要广辟案例信息来源,从各个途径充实案例库。这些途径包括:公开出版的公共管理教材等教学资源;国内高校网站公布的行政管理、MPA教研案例;国内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有关行政管理的事件和现象;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类、专业类学术刊物;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搜集的案例资料;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搜集的案例资料;有关学术会议的交流论文、资料等。[5]国家还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案例库以方便各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其次,加大案例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加大对案例教学相关硬件的投入,如建立一些专用的案例教学教室、行政管理案例库、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等。再次,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案例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担当课堂教学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仅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第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可以根据行政管理课程设置来设立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档案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危机决策实验室、领导艺术实验室等专题性质的实验室。其次,要加强实验软件建设。实验教学离不开相关的实验软件支持,因此,要加大实验软件的投入,购买必需的成熟软件,如电子政务系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国际流行的统计学软件包EVIEWS和SPSS等,让学生能熟练地应用这些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决策,从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锻炼和提升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能力。最后,要在教学政策上鼓励教师积极从事实验教学,发动广大教师组成联合攻关组,大力开发实验中心实验软件、实验项目、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第三,深化实习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实习教学模式。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一种“强制集中式”实习模式,即学校统一安排院系所有学生到一个单位进行实习。这种模式具有规范统一、管理方便、节约经费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泯灭个性、承接单位难找等缺点。而分散自由式实习模式恰恰可以弥补强制集中式模式的缺点。分散式实习模式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锻炼,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而选择更有针对性的实习场所。当然,分散自由式实习模式也存在管理不便、监督不力、实习质量难以评估等问题。未来学习模式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强制性集中实习与分散自由式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其次,合理调度实习教学的时间。当前实习教学主要是指毕业生实习教学。毕业生实习教学往往安排在第六至第八个学期之间,而这段实践恰恰是学生考研、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在就业和升学双重压力下,毕业生实习常常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而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要在适当增加实习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实习教学时间,可以在暑假、寒假安排一些实习教学,也可以在正常教学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提供机会,如参与课题研究等等。再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受种种因素制约,现在很多行政管理实习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经常是一年一个地方。这种流转的实习基地很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无法保证实习的质量。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联系实习基地,争取建立几个稳定的实习基地,这样有利于推进实习教学的开展。当然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必须和实习基地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篇(9)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经济较为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现状掣肘了当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业环境的优化,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学习群体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和落后,在填报志愿时甚至开学就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清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或者家长填报志愿才就读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就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学生学习较为盲目,学习热情也不高。

1.2分析专业教育与就业。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理念落后,政治学倾向严重,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匮乏,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等多种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际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务、机关事务等其他专业的工作,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错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财政投入、相对滞后的教育改革、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也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实施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教育论文,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理清学生的学习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等步骤来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1理清学习目标,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对学习意义,目的的认识和认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要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主要课程、培养方案,从而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就业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中心发达城市的学生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自主创业等五个方面,因而要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改革教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2.1教学观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2.2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鼓励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双讲”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换位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环境,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有所收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教育论文,这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与优化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

2.2.4教学内容。行政管理专业不仅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更加重要。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总感觉好像都学过,又好像都不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长久如此就可能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 习[3]。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二要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探索出见习、参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新路子;三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适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3.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成效

3.1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克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些教学策略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方兴未艾,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还要将学习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跨越有趣、乐趣到志趣阶段,以志向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内容激趣策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变化激趣策略。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单调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内容、问答方式、作业形式的变化等。

3.1.5活动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论文,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想象、抢答等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采风、见习、参观等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张正东教授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

3.2学习兴趣激发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尝试后,笔者对所在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随机访谈。访谈学生普遍都认为,老师们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比较有效,使学生们尽快摆脱高考后学习目的比较盲目、学习状态比较放松的局面,尽早进入新的学习战斗中;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的学习兴趣激发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对进一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结语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我们一方面是面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较欠缺且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探索属于自己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 职教论坛,2010,1.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 中国行政管理, 2005,2.

篇(10)

专题讨论法。除了典型的案例教学法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专题讨论法。教师可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列出一些与理论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们可以自行组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各个小组形成讨论稿。在教师专门安排的课堂讨论中,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阐述观点,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的课程讨论一般每门课可进行2~3次。在培养公共管理创新人才中,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知道什么”到“怎么知道”转变。我们了解到在1999至2000学年,斯坦福大学总共开设了5735门本科课程,其中21%为只有1名学生开设的课程,52%为只有8名及不到8名学生开设的课程,75%为只有15名及不到15名学生开设的课程。这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课程创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所喜欢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课程。而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小班课程常常因为教育投入和成本的原因被取消。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教育部门反思。

“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之间、客体与客体之间的换位思考。具体表现为:教学中的主客体即师生间的换位;教学客体之间即学生与行政管理者之间的换位。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着去扮演老师的角色,从实践中去体验接受知识的乐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扮演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打造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因此,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专业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国内许多高校从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的筹备、实验室的建设等各环节入手,为开展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实践环节的学分须达到总学分的30%。学生的实践教学集中在社会调查、电子政务实务、人才招聘模拟训练、大学生心理和性格测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模拟、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实习等方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借助实验平台来进行电子政务等模拟实验。由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操作、互动体验、学以致用等特点,对提高学生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处理政府事务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购买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的相关软件来实施操作。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政府电子政务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也能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给政府管理流程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倡导双循环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双循环教学方式。“走出去”是指专业教师可以到政府部门、企业、公共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生动教案,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见习、教育实习等方式参与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然后在实践中带着具体问题来学习和思考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这样会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在这一点上,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鼓励教师结合所讲授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比较政府》课程的主讲教师带学生到厦门市监察局开展调研,实地了解现实政府运作流程,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同时,有一些高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一些政府官员或者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授课,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以此来向学生传授政府组织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就目前专业培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政府、企业部门的管理者进行沟通,使学校未来培养的专业人才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组织开展适合专业需要的社会调查活动。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到实处。如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先后组织学生围绕“转型时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变”“、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等课题先后在厦门市、福建省、广东省及其他相邻省份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写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实地调研收获很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国外,无论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自称是“三无”学校———无文凭、无教材、无专职教师。该校强调为用而学,学生在2年零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更强调实践教学,其中30%在课堂内,70%在课堂外,其教学原则就是培养会做事的人。英国伯明翰大学在长期的公共行政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更强调实践导向,更注重政策实施的管理和评估,由重视知识到强化技能的特点。由此可见,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当地政府、企业的积极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理论,又能迅速把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上一篇: 工程概预算论文 下一篇: 配送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