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2: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会工作行政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显现,社会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不仅开始走向现实,而且开始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如,很多地方的党委和政府专门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2004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高校大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考试顺利推进,等等。这些举措在现实社会中初步起到了明显作用,为社会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我国恢复社会工作的时间较短,社会环境和背景又十分复杂,因而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社会认知度较低
在不少发达国家当中,社会工作者有着很高的职业威望和社会地位。每一千人拥有多少社会工作者往往被看作是一个社会是否现代化的标志。尽管近年来国内十分重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但是人们对于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理解依然十分模糊,有的将社会工作等同于民政工作或是社会兼职,有的将社会工作者等同于义工。
社会工作之所以认知度低,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工作没有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国家尚未为社会工作专业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岗位定位不够明确。其次,以社会工作为热点的社会舆论也相对比较少,这使得公众对于社会工作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作用了解很少。再次,国内的社会工作者多局限在基层行政部门从事工作,而在社会工作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其他领域,如司法系统、企业、学校和医院等,由于人们对社会工作所知甚少,分类化的社会工作尚未大规模展开,社会工作还难以介入。
二、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过于紧密。缺乏相对独立性
在中国,社会工作机构长期以来是政府的附属部门,就是现在社会工作也是过多依附于政府。这在一个时期当中是社会工作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同时也为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政府主导能使社会工作的发展推广比较顺利,能够为社会工作提供主要的社会资源和网络,能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比较固定的资金和岗位。另一方面,政府包揽了太多本应由民间组织承担的职能,如志愿者活动、慈善活动等等,形成了“强政府弱社会”的局面,进而不利于社会工作的顺利发展。如。政府开展的一些社会工作服务比较政治化,难以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需求;政府过多的主导,容易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利于志愿精神的形成,也使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变得单一;社会工作过多地依附于政府也影响了社会工作服务的灵活性和效率,不利于社会非营利组织的成长。
在大多数社会工作发展相对比较完善的国家,社会工作并不依赖于政府,而是由一些民间组织、企业、个人和政府等多种主体来共同承担。这样不但可以更加有效灵活地开展社会工作活动,贴近民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提供具体周到的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还会吸纳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社会工作的专业队伍,取得社会公众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和认同。
三、社会工作者的待遇较差
目前,中国多数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知识更新缓慢,并且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巧。而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待遇则普遍较低。不少毕业后想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当他们发现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所得到的薪酬不但低于该地区毕业生的平均标准,甚至难以维持个人的正常生活时,只得放弃社会工作职业,转而选择薪酬相对较高的职业。笔者通过访谈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得知,居委会工作繁杂,很需要人手,但是因为工资低,不够支付北京现阶段的生活费用,对大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有大学生来应聘工作,也往往是没多久就辞职另谋出路了。
从国际上看,“一般而言,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处于中上水平。2004年,美国的国民平均年收入是48020美元,其中50%的社会工作者年收入在30350~51530美元,最高的社会工作者年收入高于62720美元,占10%。在香港,社会工作者工资与公务员薪级表挂钩。”(《社会工作岗位薪酬体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网,2009年4月16日)。在我国,尽管人事部、民政部已经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但是薪酬标准指导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并未建立起来,各地社工的薪酬整体处于该地区社会成员收入的中下水平,而且上升空间十分有限,社会工作者的“人才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
“据悉,北京大学社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前沿社工的学生不到10%。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比率还高一点。社工毕业生考研、出国、流向其他行业的较多,流失率不小于40%。2006年上海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比2005年减少了近4成。其中“社工人才”比较集中的复旦大学2006年毕业22名大学生,但真正从事社工行业的只有2人,从事相关行业的有3人。”(林霞:《探讨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海淀走读大学学》2003年第3期)从一定意义上讲,怎样的待遇,决定着怎样素质的社会工作者队伍。较低的待遇显示出社会工作者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偏低。降低了更多的人来学习和从事社会工作的热情,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大大减缓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的整体进程。
四、社会工作的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社会工作属于国内高校近年来开办的新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社会工作的学科背景,多是从别的学科诸如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专业转来的,缺乏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了解。而且在授课时多少会受到之前学科研究方法的影响,教学效果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