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3: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人文教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人文教育论文

篇(1)

二、关注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作表现,任何美术作品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而在我们实验小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有“百草园”“时光隧道”“三味书屋”“双桥”……这些都可成为我们的美术语言:一亩花田的想象、一个蟋蟀在唱歌、一片飘飞水面的花瓣……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我们的美术课堂。法国文学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我们的美术课就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并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

三、合作探究,激发思维的碰撞

在教学中我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有时来的比讲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欢肖伯纳的那句话:“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我们可设计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点燃学生发现,研究,探索之火,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美术“童话城堡”一课时,我结合我校开展的“住在童话城堡里”的主题活动,导入时我绘声绘色地讲《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假如女孩子是白雪公主,男孩子是王子,你居住的城堡会是什么样子。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丰富时期,于是非常踊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孩子们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了,回答真是异彩纷呈、奇异古怪。接着让孩子们用各种形式去表现梦幻中的城堡就顺理成章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了……接着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再来进行探究,看看你的城堡里还缺了什么,我的城堡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改造,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你们认为最美的城堡,最后选出最棒的一组做成立体的城堡。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在合作与交流中,孩子们灵性的火花在闪烁、思维在碰撞、情感在升华。课堂因之而涌动着生命的活力,人文精神随之而展现。通过这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智慧和美感。”

篇(2)

二、科学探究莫浮于表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孩子们与生俱来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在课堂上,老师放手让孩子们进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后各实验小组汇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很满意,学生也很满意,于是一堂课圆满的结束。学生有探究吗?有,但是是浅层次的,充其量是体验后所得的认知。事实上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只是满足于表面的“探究”体验,而没有个性的研究。当然,我们对低年级学生的探究要求是放低的。追求“一英里深”的探究,是科学教育提出的又一新的要求。对学生而言,只有人文教育的前提保障,深刻的体验基础,才会有更深入的探究。对教师而言,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能够抓住深入探究的切入点。比如,我要求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准备蚯蚓并观察其喜欢的土壤,学生在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对它的生活环境有了感性认识。就在实验课快结束时,一个同学皱着眉头提出疑问:为什么他家房后的一块土地也是阴暗、潮湿的,可是却一条蚯蚓也没有?底下几位同学也提出了类似问题。捕捉到这个信息后,我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组建小组继续深入研究,并无偿提供给学生实验仪器、药品的帮助,根据分析、检测,发现:原来蚯蚓喜欢生活在PH4.5-8.5的土壤中,有些同学家屋后的土壤碱性太重而不适于蚯蚓生活。也许这是学生不经意的流露,但老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让更多的孩子愿意想方设法深入研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阻力,但是我们要扬起信心的风帆,激流勇进。

篇(3)

2人文教育在体教专业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2.1人文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师具有主导地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用忽视,更应该重视。在传统的体教专业田径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处于绝对的话语权,教师教什么,以及安排学生怎么样学习基本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听从地位,主体地位基本没有得到重视与体现。人文教育则强调在教育中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应该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通过人文教育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2人文教育有利于丰富田径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多大变化。总体来讲,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以及乏味。田径教学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是现代大学体育中田径项目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在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生活,更加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以及个性培养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通过人文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单调无味的田径教学内容生活化。

2.3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通过在体教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学内容丰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内在因素。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便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学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使学生更愿意学习田径,将极大地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2.4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田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田径教育长久以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了害怕甚至恐惧心理。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根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但人文教育的融入将有效改善这种状态。因为人文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将学生田径的技能达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在田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学生的态度与进度等方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田径,从而将大大提高学生田径的兴趣。

2.5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善田径课堂气氛

在体育项目中,大部分人对田径教学的观点都是枯燥无味,田径课堂单调、累人以及压力大,课堂气氛紧张。但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在田径教学中不再强调技术技能的唯一性,而改变为关注学生情感、个性、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将田径技术技能教育与学生的人的发展因素紧密联系,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

3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

篇(4)

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懂得更多的思想内容,使语文这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能够发挥它的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适应生活并学会生活。

(二)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和语文学习潜能,加深学生对人性化意识的重视,形成一定的体验感悟。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人文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中出现了太多的物质诱惑和思想诱惑,使人易于产生浮躁的心理情绪,使人陷入思想的迷途。当前我国很多高中学生对肯德基、麦当劳、香奈儿等内容较为熟悉,而不能清晰地说出我国优秀思想哲学家孔子的理论。大部分学生属于独身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学生缺乏良好的奉献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自我意识强烈。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应用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作品或者名言,使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沁园春·长沙》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学习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深入感受当时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恰同学少年》等相关电视剧的视频片段,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的直观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引入杜甫的《春望》,温故而知新,引领学生对古代诗人爱国思想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设计人文情景,引发人文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创建情景模式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的掌握知识并提升自我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的方式,感受当时马丁·路德·金的慷慨情绪。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朗读的形式,使这首文章能够更加富含魅力和趣味性,加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深入领悟当时马丁·路德·金渴望黑人自由、权力平等的愿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坚定意识和对梦想的不断付出。

(三)应用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真切检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动的实验活动方式,在学生进行愉快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不断丰富自我语文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学生进行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并加强团队之间的配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实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小组内明确的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教材《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活动,在学生对课本内容完成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本篇文章共有多少个偏义复词?”“这首诗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负责深入思考一个小问题或者小部分,从而形成完整的答案整合,加快学习的效率并能够保证质量。在不断的小组协作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5)

在学习More insects and plants》时,教学要点在于使学生能够听懂、说出并认读以下有关昆虫的单词:ladybird,bee,butterfly,fly及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head,body,leg;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正确运用句型:Lookat...Ithas...等。最后,要让学生对常见昆虫的外貌特征有所了解,让他们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昆虫,其中有益虫也有害虫,我们要保护益虫,抑制害虫,以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为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我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和自然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同时,也让他们对这些昆虫与植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外,我会有意识地渗透语言教学,让学生借助如下语言模板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Look at the__.It’s__.(big/small)It has___.It has___.It can___.I(don’t) like the___.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下学生都显得非常兴奋,不少学生都有着各种发现,大家在口语表达中也加深了对教学要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活动很好地渗透了人文教育,在与自然环境展开亲密接触的同时深化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文教育的另一个要点在于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构建。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课堂教学的基石,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在学习《Touching and feeling》时,本单元的单词是关于感官的形容词,所以需要用一些教具来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因为这会有助于教学。例如,soft—hard可以让学生摸桌子和自己的衣服,rough—smooth可以让学生摸橡皮和书的表面,hot—cold,可以让学生摸暖气和冰冷的墙面,通过触觉的直接感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单词的意思。教学中我会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让大家能够“动起来”,通过直观感受来加强学生对这些单词的理解,这对深化记忆很有帮助。不仅如此,我还会组织学生展开趣味性的课堂小游戏,并和他们一起参与。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拉近师生关系,而且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更有效地渗透人文教育。

篇(6)

学校公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地方。在学生公寓内,由于缺少了课堂纪律的约束和任课老师的监督,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所表现出来的也是最真实的面貌,各种思想情感就会尽情地流露出来。并且,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开大会、作演说、搞辩论,开主题班会,教师个别谈话,学生个人写文章等等。这些形式,从理论上或者从一定的思想高度上传播了大道理,提高了同学的认识,解决了学生“知”的问题,收到了一定的德育实效。但是,德育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德育具有广泛性,它覆盖人一生的全过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时每刻,每事每处,都离不开“德”的引导;德育具有渗透性,它深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细胞,每根神经,学生的言行举动都受德的支配;德育又具有实践性,它必须通过“知”和“行”的统一来实施“教”和“育”,没有实践的德育是空洞的,它只能培养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德育不是模块,不可以整齐划一。因此德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教室、会议室里的大小会议、集体活动,德育要渗透到学生的公寓生活中。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普遍使用的是说服教育,不可否认道理要灌输,要说深说透。但是道理,教师从幼儿园一直说到大学,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学生已经懂得了,他们写起作文来,做起演说来,一套一套的,但是要他落实到行动中去,面对一次劳动,一次集体活动,捐一元钱,捡一张纸,帮一次人这些道德底线,他们大脑中贮存的大道理早已苍白无力了。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滋生并不断膨胀,认识上真、善、美与假、恶、丑逐渐被金钱左右,“口头道德”、“行为缺德”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而这种人格缺陷在教室往往不容易暴露,只有回到学生公寓,卸下了人人都有的那种伪装,他的真实的人性才容易完全显露出来。所以学生公寓为我们提供了实施行为规范教育的良好场所,为我们老师了解学生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窗口,在学生公寓中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班主任在学生公寓中对学生起重要引导作用

学生公寓是学生进大学之后的“家”,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这里也需要和谐,需要温暖,需要快乐,因此班主任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环境,使他们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在这个“家”里享受到集体温暖,接受人文关怀,感受真情也回报真情,在感受真情中提升自己道德水平,唯其如此,教育才算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如果说教室是教学生专业求知的殿堂,那么学生公寓则是我们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演练场。确切地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心理状况,行为习惯及其品质操守,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把德育工作做实做到位,学生公寓的人文型教育得以完成。

3班主任要努力创建人文型公寓

在公寓人文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过去思想的影响,观念上存在一种误区,认为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就是负责学生公寓区安全、卫生,不出乱子。“等事办”的思想在一些班主任身上仍有体现,对学生重课堂轻服务,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对公寓工作中的人文教育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职业院校学生公寓人文教育工作,决不是简单的看门、扫地,有大量繁杂的思想教育、服务育人和公寓文化建设等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管理者、班主任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思想素质,还必须特别注重对工作细节的研究,并适时地把它落到实处。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教师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

二学生公寓是人文教育的好场所

1可以培养自主人文意识

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离开了教室,也就离开了班主任的督促,离开了班干部的管理,这时就成了“自由电子”,这时正是职业院校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好时机,在学生公寓人文教育中我们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心,做一个管得住自己的理智人。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督促,相互沟通,生活指导老师给学生充分的信任,适当的提醒,可以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高度的自觉意识。

2可以培养“善与人处”的品质

学生回到了学生公寓,学生在经过紧张的学习之后回到学生公寓,紧张的情绪会松弛下来,兴趣、爱好、习惯都会表现出来,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自然会有矛盾产生。这时正是对他们实施“协调人际关系,创造良好氛围”教育的时机。要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影响,如何善与人处,是一门学问,当同学间发生矛盾,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养成他们宽容的胸怀,谦让的品质,必要时可以就事论事,教他们一些善与人处的小绝招。

3可以培养集体意识、主人公意识

学生公寓是几个兄弟的“家”,每个人是“家庭”的成员,学校可利用这个特定的条件,培养集体观念,让学生明白,个人与集体互相制约,大家只有先维护集体的利益,才有可能维护个人利益,要有主人公责任感,久而久之,一个爱集体爱民族爱国家的意识就养成了。

4可以培养竞争意识

学生公寓是多学生公寓的集合,学校开展“星级文明学生公寓”评比,既促进学校人文,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评比的过程中,“家”看“家”,“户”看“户”,容易养成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

5可以培养合作互助意识

住校学生远离家庭,生活上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会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发动大家伸出友谊之手,今天你帮他,明天他帮你,帮来帮去,一种合作互助的意识就养成了。

6可以培养节约意识

在学生公寓里要求学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生活用品,历来是老师们着力的一个重点,它不仅为学校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的学生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根本不懂节约,如果不趁早养成节约的习惯,我们祖国的未来接班人何以能担当大任。所以,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是关系到我们的民族能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

三班主任创建人文型公寓的具体措施

1班主任要熟悉学生公寓的制度

班主任必须熟悉学生公寓的规定,以规范和教育为原则,除了文字上讲究用词、语气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补充措施、方案以及预案;在作息制度上,要考虑到节假日学生聚会或是集体活动的需要,将晚间的熄灯时间做出调整,推迟半个小时或是一小时。为了避免损坏公物或是污损墙壁,不准同学在楼内踢球、玩球、抽烟、喝酒。如果单纯作这样一个规定,学生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因为好动逆反的青年人总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规定,但是,若公寓部门为有球的学生制作一个球架,为他们统一保管,那效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晚上迟归问题,学校规定不能迟归,也不能在学生公寓内燃点蜡烛,那就应该为勤奋刻苦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或“通宵”自习室,让他们在熄灯后仍然有地方学习。如此等等,凡是学生有合理需求,公寓部门就应该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规定的有效性,同样也更完整地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特点:第一,定期到学生公寓巡视(发现———解决思想问题);关注学生在学生公寓内的行为表现,关心学生生活,加深我们师生友谊,同时支持我们生活教师(得力助手)的工作,帮其树立威信。第二,关注公寓反馈单,注意关注学生在学生公寓的表现,有问题的一定及时解决并督促完成。第三,关注星级学生公寓评比与卫生大扫除的反馈单及公寓文化节活动;学生公寓活动离不开班主任的鼎力支持,我们班主任的态度和力度决定了学生参与和重视的程度。学生公寓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实习和前奏,切实做好学生公寓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2班主任要下寝室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

篇(7)

2实现教学评估与认证

传统医学教育偏重于由表及里的讲授、由师到徒的传承,MOOC与传统教学、网络课程的显著区别在于延伸了教与学的反馈链条,评估和认证使教学富有更完整的意义。一部分MOOC平台的检测方式结合了机器评价和学生互评,对学员的作业和结业测试打分;一部分MOOC平台借助哈佛、斯坦福等国际顶尖高校的优质资源,MOOC可以在检测后向完成学习的学员授予经过官方认可的学分[11]。

3通过MOOC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设想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终极价值是医学人文价值[12]。目前,人类追逐越来越进步的医疗技术,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这其实越来越背离医学的本质。技术再强大也仅是工具,关键看为谁所用、怎样使用。对于医学教育者来说,可以借助MOOC等技术进步的成果,缩小医学人文价值与医疗技术发展的背离。

3.1规范整合资源,拓展共享内容

目前国内的MOOC平台主要有爱课程网等。爱课程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MOOC中国和网易公开课为商业网站推出的非营利性教育项目。检索国外MOOC平台,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占医学、生命科学类课程比例都很低。Udacity未搜索到相关课程,Coursera中有“生命起源”、“基因和精密医学的社会和伦理调整”、“志愿者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计划”、“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Edx中有“美国卫生政策”、“健康与社会”等课程。在爱课程、MOOC中国、网易公开课中,与医学人文相关的的公开课分别为6、1、2门,占医学类课程的5.3%、11.1%和50%。纵观国内外的这些课程,真正意义上的MOOC比例不高,尤其是国内课程大部分仅为网络教学,创新内容不多,创新教学方法有待完善。目前的MOOC课程是各高校自发推荐开设的,建议主管部门动员国内的医学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MOOC平台建设,并挑选国内医学人文领域的优秀专家,讲授科学发展观、哲学与批判性思维、伦理道德与职业精神、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培养、医学人文实践等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爱课程网等主流平台构建起完整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这既可以缓解医学生人文教育需求和部分院校相关资源不足的矛盾,也可以使优质的人文教育师资发挥出最大化效能。

3.2优化反馈通道,实施个性教导

Coursera等较成熟的MOOC平台要求学生学习前填写学历、兴趣等信息,学习中参与和课程相关的学习社区、讨论论坛,可以借助数据采集,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推荐学习资源;Udacity甚至希望将学习信息提供给雇主,以便多方携手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建议国内的MOOC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优势,注重在课程交流区、论坛中即时搜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反馈,分析汇总出学习规律;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通过平台提供的分析报告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想法和效果,进而及时修订课程架构、调整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以医学伦理学教学为例,授课教师应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于医患矛盾的个体情绪和集体认知,帮助学生缓解执业压力、增强执业应对能力。

3.3延长学习时限,强化行为养成

目前,各类型医学人才培养大纲在人文教育方面,仅针对学历教育作了指导性规定,医务人员工作后接受此类培训的机会不多。也就是说,医务人员几十年执业中的人文素养大部分来自学校2-5年的人文教育。这一现状距离培养医德高尚医务人员的目标相差太远。所以,翻越高校“围墙”、降低学习门槛的MOOC平台,可能成为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执业操守、从业信念等终身教育的理想平台。主管部门应针对医学生、住院医师、中青年骨干医师、高年资医师等各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在MOOC平台开展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人文教育,包括从医患沟通技巧到价值观培育、医学美学、人类学等内容;强制性要求将MOOC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医护人员每年必须修够一定的人文教育学分,完成一定的MOOC人文教育课程才能晋升职称;促使完善学校阶段性成绩和职业生涯全程评价相结合的人文教育模式,通过终身化的人文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执业操守、规范执业行为。

3.4增加情景教学,强化实践运用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其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学生们在情景教学、诊疗实践中仔细揣摩,互联网教学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但MOOC平台可以将诊疗室、手术室在课堂上真实还原,大大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和针对性,弥补了书本学习较为抽象的劣势。MOOC平台应在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学等人文课程中,展示不同科室诊疗场景及可能发生的人文关怀疏失,邀请医学人文专家逐一介绍避免医患纠纷的方法,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讲授开展临终关怀、绝症安慰的实践经验,邀请癌症康复者、器官移植患者介绍患病的真实感受;在考核阶段,结合标准化机考作答和情景化面试,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交往技能予以评估,尽力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13]。比如,在分娩场景教学中,教师不停地给模拟产妇鼓劲、加油,帮忙擦汗、喂水,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真切感受医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14]。

篇(8)

2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范式

古希腊以来“认识你自己”就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鹄的。“认识你自己”的要义就是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根本性问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这样,以反省、明确意义为价值依皈的理想范式就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性的重要研究范式。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莫尔、黑格尔,或者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等近现代西方哲学,都将对人、对社会的理想设计作为重要理论旨趣。完全可以说,若抛弃了理想范式,人文社会科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就将无以栖息。而这理所当然构成了理想范式之所以成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重要范式之一的合法性依据之所在。在当下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中,众多学者从不同维度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目标、理想手段进行相对集中的探索,也使理想范式成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范式。有学者指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良好开展对医学教育、对医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更倾向于人的本性的教育,是对作为受教育者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进行人文熏陶和能力培养,以使其达到完善人格并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升华,因而在观念层面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在实践层面强化医学生的人文技能便内在的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使命[3]。还有学者指出,医学人文教育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以便能够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实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4]。还有学者从医学目的、医学发展趋势以及反思医学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层面论证了开展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5]。关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举措,研究者大多从课程建构、教学内容、教育原则、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探讨,诸如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生境界、引导医学生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中并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等[6]。可以看到,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理想范式的核心侧重于对教育目的、教育手段的理想建构倾向。问题是,现实中的理想有抽象与具体之别,因而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范式也就有抽象的理想范式与具体的理想范式之分。其中,抽象的理想范式,指的是忽视现实中的各种客观要求,以抽象的、永恒存在的原则为依据去建构教育理想目标的范式。这种教育范式虽然对个体、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价值,但往往走向宗教叙说或话语强权,现实中如科尔伯格所言的“美德袋式”教育即是证明。具体的理想范式则是指能够与其他教育范式实现有机互动,以对现实性问题的分析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为依据,在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目标、操作技术进行具体设定的范式。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理想范式的乌托邦叙述或话语强权而不至于滑向抽象?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者来说,认识到理想范式的非独立存在性进而把握好适度性是极其必要的。

3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各种既存问题而新问题又不断产生的发展过程。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将“认识你自己”奉为自身圭臬,因此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而问题范式也必然成为其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范式之一。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现代,从皮浪、康德到后现代主义哲学,众多哲学家都曾以问题范式为基础对人类面临的多方面矛盾问题进行过历史与现实的展现和批判。问题范式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范式,对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而言,问题范式的鲜明特点在于可以从不同维度审视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所呈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对其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就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当代医学的重要性而言,现实中还存在着各种质疑,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当前医学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难道不可以通过医学自身的发展得到解决吗?何需人文学的鼓噪?为医学技术的成果运用设置伦理道德界限,难道不会妨碍医学的发展吗?提倡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难道不是在给医学设置、违背了“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吗[7]?针对当前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困惑以及边缘化现状,众多研究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有学者总结当下我国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8]。还有研究认为造成目前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认知错位的原因,也有环境困扰的原因,更有机制掣肘的深层原因[9]。当然,针对以上的各种质疑和问题,学者们或从观念层面予以批判论证,或提出一些颇具合理性的知识建议。可以发现,对当下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进行问题研究,使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相较于理想范式而言要充盈、丰满、具体一些。然而,当我们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本身进行理性的审视时,就会发觉现有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研究本身大多是从纯粹的知识、理念、原则出发,坚持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进行理念化、原则化的知识反思、知识拯救。而事实上,倘若这种知识反思、知识拯救仅仅驻留于观念层面且抛离了对社会规律、社会存在的正确把握则流于抽象便是其不二归宿。显然,没有对规律的正确把握,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也是存有诸多缺陷的。这也表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开展还需要规律范式这个基础性平台的强力支撑。

4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范式

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一副纷繁复杂甚至是转瞬即逝的现实图景。对此,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就不断的反思这样的问题: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是源自偶然的冲动,还是遵循着其深层次的固有规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杂乱无章而孤立存在的,还是遵循着一定规律而普遍联系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认为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是依循着“逻各斯”而有一定的次序和周期并适应着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的。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实际上就是指规律。因此,人类在对规律性问题的不懈探索以及在对规律性问题各个层面不同解答的历程中便产生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的基础性范式,即规律范式。可以说,没有对规律客观存在的哲学承诺及其自觉把握,人类是无法适应复杂的生活世界的,遑论对客观世界的有效改造。规律的存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10]。当这种规律性的知识客体主体化、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时,就外在地表现为人们在行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在规律与实践方案、操作规则的关系上,规律是实践方案、操作规则的基础,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是规律的主体反映。当人们抛开客观规律去建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时,这种建构是抽象的;而当人们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去建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时,这种建构则是具体的。因此,是否以客观规律为基础,是判断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方案、操作规则建构具体性与抽象性的重要分水岭。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而言,规律范式就是以揭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的本质性存在以及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具体规律为基础、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从具体层面进行本质把握的基础性范式。库恩曾指出,范式更新带来知识更新,知识更新以范式转换为前提。因此,在明确规律范式科学内涵的前提下,将规律范式基础性地引入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将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本质的明确、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前提。特别是在实施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各种教育规律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必将获得充分的重视。当然,规律绝不是纯粹的一般性公式,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历史性决定了规律是具体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因此,以社会存在为基础,去揭示具体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具体规律,是保证规律范式科学性、具体性的根本前提,也是具体的规律范式的必然要求。惟其如此,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在本质才能得到全面揭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科学设定的多层次性目标才能得以全面实现。

篇(9)

二、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人文与科学是人类理性的两大支柱,西欧工业革命以后,人文与科学发展都出现了较大变化,而其主要发展趋势是,科学理性逐渐凌驾于人文理性之上;二十世纪初期以来,人们对科学范畴作了更为严格的界定,如西方哲学家康德、文德尔班等将自然科学推崇为真正知识的唯一来源,将自然科学方法视作是唯一可靠的方法,而将追求人自身价值与意义的人文社会科学划入另册,不再视为知识的来源,由此形成了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对立。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的冲突,反映于中国高校教育体制当中,则是科学教育的如日中天、人文教育的衰颓低落。“现代大学的知识结构在科学的大力渗透下,越来越变成一个知性的混合体,讲学统不讲人统,大学里面已出现知识排他性倾向,即只有科学才是知识,其他不是知识。”[3]原来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也因此具有了明确的界限。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尽管界限分明,但同样也有着融合的可能,“认识和挖掘人文中体现的科学基础,科学中内含的人文精神,并以此为中介是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内容。”[4]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由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可以引申出另外两组重要的关系形式,该两组关系协调都与人文教育发展有着紧密关联。

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各自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作为学科支撑,由此引申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文理”关系,不是简单指文史哲与数理化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实际上是一个“大文科”概念,又称作哲学社会科学,其内部存在分殊化,既包括有人文学科,又包括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内部也有着不断分化的趋势,包括如理论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类别。人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具有明显界限分隔的两类教育科学形式融合在一起,开设全校性质的人文教育课程以覆盖所有的学科门类。但是,要真正做到面面俱到,那么课程如何整合、怎样搭配将变得极为复杂与琐碎。若这类课程无法照顾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方固有利益,则无法使两者形成相互的融通,人文教育便有可能流于形式。目前出现的情况是,各高校都开设了各种类型的人文教育公选课,而这些课程往往被各式各样的“概论课”所包围,知识的拓展停留在表面,讲授的内容往往“浅尝辄止”,很难达到人文教育的实在目的,其真正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审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2、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关系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又可分化出人文学科(或称人文科学)和社会学科(或称社会科学)两大类学科,学科之间也因此产生出新的关系问题。总体来说,主要承担人文教育工作任务的是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而这两类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却在学理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两者之间并非圆融无间;因此,需要我们正确的处理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关系。如社会学科通常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与综合,其主要学科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则离不开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其主要学科如历史学、文学、哲学等。高校人文教育究竟应当倚重于人文学科,还是更多的依靠社会学科?身处不同学科的学者在看待这一问题时会产生较大分歧。社会学者或许会认为人文学科没有实际用途,对现实社会没有意义;而人文学者则认为中国现有的社会学科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及创造。在如何发展人文教育的问题上,学科之间必然有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只有正确处理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关系问题,人文教育才将有所依靠,才能真正形成高校人文教育的完整概念结构。

三、高校人文教育与教育层次的关系

人文教育在高校中寻求发展,绝不能是“闭门造车”,它与中学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层次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高校人文教育与高中、中学教育的关系

今天的高等教育呈现出普及化与大众化趋势,高校教育需面向社会,走向通识化发展道路亦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然而通识化发展道路的铺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高等教育自身独立可以实行的,它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积累过程,而此种积累则需要在高校与高中、中学教育之间搭建起较好沟通的桥梁,共同致力于人文教育的发展。要做到这点,其中的关节处就在于改变目前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高考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在高中、中学阶段就能够接受到人文教育,拓宽学生知识探索的领域,打破高中阶段形成的文理分科、文理分家的固有格局。人文教育需要高校教育与高中、中学教育进行有效地衔接,达至设计系统、完整、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目的,正由于此,中国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准确定好人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与高中教育、中学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位置。

2、高校人文教育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理顺

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也关乎着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高校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取向是什么?目前许多高校未必有清楚的认识,许多高校似乎都将本科教育目标看成是培养研究生的生源,并将考取研究生数量的多寡看作是高校业绩高下的重要指标,这样的思路影响至深且巨,然而今天,这样的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却值得我们重新探讨。事实上,高校中能够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学习的本科生数量相当有限,“如果把本科培养目标看成是培养未来的研究生,就没有顾及大多数今后不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的培养”,[5]本科教育沦为了研究生教育的附庸,成为高中、中学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过渡阶段,因而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目标取向,这使得本科教育的真正目标变得模糊不清。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本科教育成为高中、中学专业教育模式的某种延续,高校将高中、中学教育推行的专业性目标转移到高校本科教育的层级,这使得高校本科教育的功能与作用类似于过去高中、中学的教育,研究生则转而成为从前的本科生,“专业主义”甚嚣尘上,无从建立起高校人文教育制度。由此可见,理顺高校人文教育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对于人文教育发展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高校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高校内部学科、专业日益分殊化,众多二级职业型院部目前存在着大量扩张的趋势,这本身具有合理性,但是,当这些职业型院部学生成为社会重要力量的同时,他们在高校四年当中受过怎样的人文教育,他们的人文基本素质如何?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关于此,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更涉及到高校大学生受何种利益驱动与人文教育预期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大环境下,众多高校大学生是以谋生和就业作为主要导向,直接以求职需要作为目标,以获取物质利益作为人生方向,人文教育在其心理预期中地位低下,社会与学生的利益需求也带动高校的急功近利,当职业型院部据有高校主要的教育资源时,势必对整个高校教育体制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高校人文教育将会不断受到来自职业院部、职业教育的冲击,在整个体制中地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正确处理高校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也成为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高校人文教育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高校人文教育发展,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人文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1、人文教育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从教育教学的内容上看,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教育内容都可以提供此种储备;然而,中国高校的人文教育却面临取用中西文化先后轻重的问题,是应该以中国文化教育为主体,还是主要借鉴西方的文化教育,亦或是强调将中西文化共同加以利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如甘阳认为,“中国一百年来之所以把中西问题作为中心性的问题,因为现代中国总的问题就是直面西方文明冲击的问题。”[5]正是由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实不断受到西方文明与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中西文明与文化之间正经历着不断地冲突与融合,中国高校人文教育发展的合理定位,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两种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使中西方优秀的文化教育资源都能够为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服务。

2、人文教育与课程形式的关系

篇(10)

2在实践中引导

2.1学会关爱

对于“医者仁心”,现在许多医学生看来,只不过是老教授口中常念叨的词语,对其中的含义早已淡化和陌生。就像没有经历过地震伤痛的人无法深刻领会身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是一种怎样绝望的处境。同理,只靠实验和书本知识的学习锻炼,医学生也不能深刻的感受到医生到底是一种怎样神圣而庄严的职业。对此,高校可将具有一定基础的医学生,通过见习的方式安排到病人的身边进行简单的日常照护,不断加强病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样,能让医学生在病人的身边进行细微的观察,补充学习到那些书本上没有的或是变动性较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医学生亲密接触到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能更加理解他们身体上的痛苦和情感的需要,在实际中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帮助患者,关爱他们。这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对培养值得病人信赖的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2.2培养医德

医德,顾名思义就是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它是调整医生和病人,医生和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正如孙思邈曾在《千金方》里提到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至想。”这也是现代医学生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之前需要掌握的精神力量。医科院校可在早期的一二年将医学生送去参加医疗咨询服务或是社区义工等实践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他们对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正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随后几年的学习中,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就可以跟随老师进入医院实习,这样的实践课程能帮助其更好的树立起“救死扶伤”的职业观念,培育自己养成学会尊重患者、一视同仁的职业操守,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准则。

上一篇: 物业经营论文 下一篇: 印刷工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