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3: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印刷工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印刷工艺论文

篇(1)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刻出来的板子通过线条的表现给人不同的感觉,包括单是衣褶,据了解就有十多种的表达方式,针对如此众多的线条表现。在古代的版画中,尤其是单色雕版画,线条是最主要的图像表现语言。从最早的唐代《精钢般若波罗蜜经》到明代的《十竹斋画谱》等等,几乎所有的古代版画都是线条构成的,线条不仅是造型语言,也是版画审美精神传递的重要媒介。古代版画水墨的精彩表现主要体现在多版套色作品中。中国的水墨画有“墨分五彩”或“墨分六彩”之说。随着状物的发展,色彩越来越丰富,浅浅的“水墨为上”成了中国绘画色泽标准。在很多的中国版画中也运用了这些,将版画中的水墨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不难看出,线条和水墨是古代版画鲜明的图像语言特征,这一特征源于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

西方的绘画表现语言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法国蚀版画家勃拉克芒善于用精细丰富的蚀刻线来制作肖像,他曾受沙龙委托,复制得过小贺尔拜因的油画名作《伊拉斯谟像》,以准确的形象,工整的蚀线,十分成功的传达了原作的精神,当时一个画商看来这个话后惊奇的认为,复制版画再不能让铜雕版技师独占,它将让位给画家的铜蚀版了。版画与绘画原作乱真的印刷效果是复制版画追求的最高境界,版画的表现语言自然会不自觉的像绘画语言靠拢。中西古代版画的绘画语言均来自各自的绘画表现手法。在版画创作中,绘画语言是通过印刷而实现的,因此,在版画中的绘画语言和直接绘制出来的不同,它必须和印刷方式、印刷技术、印刷材料有机结合,才能准确传递精神信息或思想内涵。任何方面的瑕疵都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所以,绘画语言在版画创作中的运用,需要建在对印刷技术原理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2印刷技术语言

印痕和印迹是印刷语言的显现结果,是版画艺术特有的语言标记。它一方面是印刷过程中画家理念物态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画家刻意追求的印刷效果。在印刷过程中,颜料通过印版转移到纸面上形成印迹,同时由于压力的作用,也将印版凹凸不平的机理压印在纸上形成立体印痕,是谓版铭。立体印痕能敏感地反映出印版的肌理质感,往往给人以坚硬、柔软、粗糙、光滑等触感联想,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情感想象。印痕和印迹的物理特征往往取决于印刷方式和材料运用,不同的印刷方式和材料,会产生不同性格特征的印痕印迹。它们由各种形态的点、线、面构成,具有丰富的绘画表现力。既有铜板线雕排线清晰地美感,又有石版恣意奔放的笔触;既有黑白木刻的简约概括,又有美柔细腻丰富的色调;既有水印版画的韵律,又有油印版画的沉稳;既有凭证洁净的色块,既有斑驳陆离的肌理。总之,它们汇集了多种视觉元素,通过次序的组合幻化为版画特有的表现语言,在构成艺术形象的同时,又彰显了自身特有的精神气质。

篇(2)

印刷工艺课程因为牵涉到许多技术原理,理论讲授必不可少,但很多教材照搬印刷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老师的讲解也照本宣科,文科类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无法也没必要理解过于艰深的印刷原理,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缺乏个案实践教学

真实案例的讲解以及软件的实操能让学生眼见为实的学习如何选择印刷材料和工艺,如何进行印前输出设定,这是课程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专业教师因为很少参与设计实践,对印刷工艺也是一知半解,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导致这一教学环节严重缺失。

3.忽视学生作品的完整度

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对于课程作业,没有持续鼓励和深入指导学生努力完成最终印刷成品。学生作业最后往往以简单的彩色打印稿交付了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主干课程横向打通不够

印刷工艺结课后,书籍装帧、包装设计、VI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也会陆续展开,但这些课程的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谈设计创意,很少在相应的主题设计中指导学生结合印刷工艺来进行设计实践,这也影响了印刷工艺课程的后续效果。教学硬件设备和实训基地的缺失对绝大多数院校而言,为视觉传达专业配置动则几百万的印刷设备来进行教学实践不太现实。但是,印刷实训基地比较容易实现,现在很多院校也有长期联系的印刷厂供学生考察,但仅限于参观而已,对于印刷工艺流程的了解走马观花。

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明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

印刷工艺课程在不同的院校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印刷材料与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工艺基础》《印刷品设计与工艺》等,叫法颇多。课程名称各异,也从某个侧面体现了各院校对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笔者看来,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可以明确为: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印刷品的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流程,从而掌握印刷设计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即能迅速进入设计师状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实践来谈理论,也不能脱离设计来谈工艺。而过于注重印刷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讲授、忽视设计实践与设计创意的引导正是目前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教师应该积极提炼出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注重结合设计创意来谈印刷工艺,加大印刷设计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切切实实提升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策略,注重范例教学

教学策略决定了把课程内容转换成何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印刷工艺教学如果仅仅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使用罗列大量文字和图片的PPT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会导致教学过程枯燥而拖沓,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转化课程内容最典型的教学策略当属苏联学者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纲要信号”是指在上课时用一种直观图表,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用文字、符号或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笔者通过数年教学实践,结合“纲要信号”图示法,建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范例教学为中心,所有理论和技术讲解都围绕范例展开,利用图表归纳简化理论,结合印刷成品展示、印刷输出文件分解演示、分色菲林打样实物讲解,印刷材料工艺成本实物核算等形式来展开案例剖析,抽丝剥茧,有的放矢。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充满趣味的案例和教学上的互动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印刷工艺,学生往往也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印刷品设计作业的实践中去。

3.细化印前输出指导,完善上机实践

印前输出指导和上机实践是印刷工艺课程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往往因为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问题而把这一课程内容人为简化了。教师亲自上机操作印前输出,同时结合学生印前电子文件进行指导,这是印刷工艺知识落地式实践的重要步骤。笔者把印前细化输出指导分为三个层面,在具体教学中层层递进,相互穿插。第一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工艺印前输出指导。包括专色印刷、特种材料印刷、印后加工的烫金、UV、模切等工艺在软件里的具体设置,都逐一实操演示。第二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品印前输出指导。如包装、书籍、报纸、海报等印刷品类型。这一层面强调解决各类型文件如何设置出血位和扣刀位,如何拼版,如何处理陷印和挂网等方面的问题,也须用软件具体操作演示。第三个层面是细化主流设计软件印前输出指导。这一层面强调对主流设计软件的优劣和异同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根据不同设计要求来挑选软件。笔者通常也会介绍一两款适合学生自学的拼版软件或插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学习,作为技术层面的补充。

4.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

印刷的整个过程就是把原稿(一般为电子文件)制成印版,以油墨为着色物质,把印版上的图文大量地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过程。印刷的最终产品称为印刷品。2也就是说,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应该包含设定印前电子输出稿到印刷出成品的整个过程。很多院校没有印刷打样设备,而印刷达不到一定数量印刷厂一般又不给开机,即使允许开机打样,费用也过高。于是,很多学生的作业形式往往就是一套没有任何特色的彩喷稿,印前输出电子稿也没有作为作业的一部分上交。严格来说,这其实没有完成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的整个流程。针对这种困境,笔者对印刷作业提出了“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的指导方针。一方面,强调用实验性观念做指导,以设计创意为中心,对印刷材料和工艺做极致性的探索和实践。在作业的具体要求上,笔者往往提供两个主题,要求在设计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承印材料和特殊工艺,学生任选一个主题,尽情发挥,设计一本富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小册子。另一方面,强调印制和手工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各种手段,尽力实现创作初衷,完成印刷成品。在笔者的详细指导和持续激励下,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展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承印物的选择上,学生积极寻找各类特种纸,甚至使用布料、皮革、木材、金属等与纸张混搭;在印刷方式的选择上,学生广泛采用数码快印和艺术微喷等接近印刷效果的方式来模拟印刷,找创意礼品店用热转印烫画机在布料、金属、木材等特殊承印物上实现印制等等;在特种工艺的实现上,学生更是集思广益,用指甲油模仿UV光油效果,用金粉和银粉手工上色模拟金银专色,找店家用烫金机进行烫印加工,用刻刀实现镂空效果等等。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充满激情,印刷成品的效果非常不错。通过这样行之有效的实践,学生充分认识了设计、材料、工艺三者间的关系,明白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既要有高超的设计创意能力,又要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印刷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加工流程,把设计和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篇(3)

2结果与讨论

2.1煅烧土壁纸印刷工艺条件的确定

煅烧土壁纸的试验方案及结果。为了明确各因素的显著性,提高论证的可靠性,对实地密度和色差结果进行极差分析,从极差R可知,对实地密度指标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为B(刮板角度)﹥A(印刷压力)﹥C(网距);对色差指标影响的主次因素为A(印刷压力)﹥C(网距)﹥B(刮板角度)。由表3可知,在对实地密度的影响中,随着刮板角度的增加,实地密度减小,即墨层厚度减小。这是由于刮板角度越大,透墨量越小,因而,实地密度随着刮板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最优解为A2,B2和C1,即印刷压力为0.4MPa,刮板角度为75°,网距为6mm。由表3可知,在对色差指标的影响中,当印刷压力最大为0.5MPa时,色差最小。这是由于在印刷过程中,墨层厚度的变化会引起色差的变化,而当印刷压力不足时,接触面积不能充分接触,则油墨转移不充分,特别是对于表面平滑度低的纸张,转移区油墨少甚至露白,因此油墨的覆盖力差、色差大。然而,随着印刷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印刷密度不断增加,墨层厚度增加,色差减小。在实际印刷中色差越小越好,因此,优化后得到的最优解为A3,B2和C2,即印刷压力为0.5MPa,刮板角度为75°,网距为7mm。由实地密度的极差分析发现,A2与A3,C1与C2对实地密度的影响程度相似,因此,煅烧土壁纸印刷工艺参数的最佳方案为A3,B2,C1,即印刷压力为0.5MPa,刮板角度为75°,网距为7mm。为了更一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对实地密度和色差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5。观察表4—5,根据实地密度的方差分析可知,3个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A,C。即B的影响最为显著,而A,C有一定影响;根据色差的方差分析可知,3个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C,B。即A的影响最为显著,而B,C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通过实地密度和色差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可知,硅藻土壁纸丝网印刷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印刷压力0.5MPa,刮板角度75°,网距为7mm。

2.2煅烧硅藻土壁纸的阶调复制曲线

用正交试验确定的丝网印刷最佳工艺参数印刷煅烧硅藻土壁纸,得到的样品效果。印刷壁纸样品可以看出,印刷图案清晰、颜色鲜艳、着墨均匀,印刷效果比较理想。阶调复制是指以原稿为基础,通过色调的分解、传递和合成过程,即将原稿的阶调复制成印刷品的阶调的全过程。阶调复制曲线即原稿图像阶调数值与印刷品阶调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用来评价印品的质量。理想的阶调复制曲线是过原点斜率为1的直线。理想曲线和胶版纸、煅烧土壁纸的阶调复制曲线。,煅烧土壁纸和胶版纸的阶调复制曲线呈“S”形,没有明显波动,整体在曲线附近。在亮调和暗调部分,煅烧土壁纸的阶调再现性稍稍差于胶版纸,可能会出现网点印迹不全。而在网点面积40%~60%处,煅烧土壁纸的阶调再现性强,接近理想曲线。结果表明,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煅烧土壁纸印品的重复精度较好,网点扩大较小,印刷品质量好。

篇(4)

半枝莲、95%乙醇、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蒸馏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试剂

仪器:

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数据超声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机、PH计、加热板、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实验方法:

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实验、生物碱的鉴定方法

实验步骤:

一、药品、仪器的准备

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推算出回归方程

三、样液的制备

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

1、单因素实验

(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酸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碱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4)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

由单因素温度、酸度、碱度和料液比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

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半仿生法中最优的提取条件

五、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生物碱: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

1、单因素实验

(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酒精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

由单因素温度、提取次数、酒精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优条件

六、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下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

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碱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生物碱的量及产率。

八、生物碱的鉴定:

生物碱沉淀反应

1、碘化铋钾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红色者为阳性反应在。

2、碘-碘化钾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3、硅钨酸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生成淡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实验方案设计范文二一、【实验题目】:

印刷条件对预涂膜覆膜质量影响探究

二、【实验设计思路】:

影响覆膜质量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即覆膜工艺的影响和印刷条件的影响。覆膜工艺的影响无疑是覆膜的温度、速度、压力三种因素。往往现在对于覆膜质量影响因素大多是考虑到覆膜工艺(温度、速度、压力)的影响因素如出现:打皱、起泡、卷曲、出膜、亏膜、搭边痕的质量因素。而很少考虑印刷条件对覆膜质量的影响。而往往有些时候就是由于印刷条件的因素才影响了覆膜的质量。基于如此这次试验研究的方向就是在规定一定的覆膜条件,通过改变样张印刷所需条件进行打样并将其做预涂膜处理。最终的实验结果是为了探讨印刷条件是如何影响预涂膜质量,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最后以此为依据确定印刷品覆膜所适宜的最佳印刷条件。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IGT印刷适性仪、预涂膜覆膜机、剥离强度仪;

(2)油墨、铜版纸(确定规格,ph值)、BOPP预涂膜。

四、 【实验准备】:

在IGT印刷适性仪进行试验打样,确定一般印刷打样的印刷条件范围。(温度、速度、压力大致范围)。

五、 【实验原理及步骤】:

(1)采用覆合强度指标考察覆膜质量, 覆合强度的测量参考GB2T2790-1995标准进行测量。对于每个试样, 从剥离力和剥离长度的关系曲线上测定平均剥离力, 以N为单位, 记录下至少100mm剥离长度内的剥离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并计算相应的剥离强度值。

计算公式如下:

180 = F /B

式中: 180 为剥离强度(N/mm); F为剥离力(N); B为试样宽度(mm)。 利用上式, 计算所有试验试样的平均剥离强度、最小剥离强度和最大剥离强度, 以及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2)利用IGT印刷适性仪在铜版纸上面进行打样。

1、在一定的墨层厚度、印刷速度、印刷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印刷实地打样,打样后将样条放在正常的印刷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时间受纸张、温度、湿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印刷时间间隔(0.5h、1h、1.5h、2h、2.5h、3h、3.5h、4h、4.5h、5h、5.5h、6h、6.5h、7h)的样条在预涂膜覆膜机上面进行覆膜( 覆膜的压力在6. 8mPa, 温度为90 e, 覆膜速度为100r/min)。然后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最佳覆膜时间间隔。

2、在第一步所确定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的条件下,印刷压力、印刷速度一定,改变印刷墨层厚度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墨层厚度(0.5-4.0Lm)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处理,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覆膜的最佳墨层厚度。

3、在前两步所得到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和最佳印刷墨层厚度的情况下,控制印刷压力一定,改变印刷速度(0.1、0.2、0.3、0.4、0.5、0.6、0.7、0.8、0.9、1.0m/s)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印刷速度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处理,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最佳的印刷速度。

4、根据前三步的实验所得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最佳印刷墨层厚度、最佳印刷速度的情况下,改变印刷压力(200-800N)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印刷压力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

六、【数据处理】:

七、【实验结果】:

八、【参考文献】:

齐晓堃, 印刷材料及适性北京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xx.1(普通高等教育印刷工程本科规划教材)

许文才,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xx.8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冯瑞乾,印刷原理及工艺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1999-4 (高等学校印刷工程类教材)

GB- T2790- 1995,胶粘剂180b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S]

实验方案设计范文三一、实训目标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并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善调查、懂研究、能说会写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论文设计指导小组

组长:徐先海、鲁伦文

组员:唐娟、李向萍、温晓琼、邓君瑞、卜剑莉

三、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 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2、 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创性;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4、 毕业论文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参见系部统一格式),正文字数要求10000-15000字。

四、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1、组织动员

时间:20xx年4月27日

地点:二教(501)

对象:国贸08级全体同学

方式:集体动员会

班主任(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2、学生报名分组

毕业论文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11届毕业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报名申请。根据报名情况对其进行分组。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原则上每组不超过18人。

3、指导教师聘任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对口专业,具有本科学历,且实践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来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的职责有:

(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

(2)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签署评阅意见;

评阅意见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准确、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性是否合理等。

(3)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及时与老师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导教师须将指导意见记录在工作纪录本上;

(5)指导教师对每学生的论文指导时间不低于5学时/周。

4、学生设计(撰写)论文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选题。选题要求:

(1)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应结合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4)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

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解决学生在设计(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须写出符合整个论文设计过程情况的初评成绩与评语。

5、时间安排(共5周)

布置动员、确定选题阶段:4月27-5月10日;

拟定论文大纲阶段:5月10-24日;

设计(撰写)论文初稿阶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阶段: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

提交论文及论文成绩初评、答辩阶段:20XX年6月底-7月。

五、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百分制体现,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90分以上)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2)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2)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证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通顺。

3、及格(60-7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

(2)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经济工作;

(3)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均为不及格。

篇(5)

关键词: 科技期刊;印刷工艺;印制成本

Key words: technical journal;printing process;printing cost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82-04

0 引言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将成本活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中,旨在减少成本浪费,提高生产利润。而大部分成本消耗主要取决于印刷工艺设计,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调整与把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在印刷出版科技期刊的整套生产流程中,印刷工艺是出版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期刊进行“三校一读”的校对环节,有的单位采取人机配合的工作模式,既能保证准确率,又可适当减少一个较次,从而节省一部分校对成本。在印刷过程中,可通过印刷工艺的优化调整,适当精简冗余环节,以缩短印刷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1 印刷企业印刷产品的成本组成分析

印刷业与服务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几乎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印刷品,其市场需求量相当大,因此印刷厂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合理区间内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是所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延续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在竞争激烈的印刷行业,企业如何在保证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印刷成本,提高生产利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印刷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由印刷车间的印刷工艺和过程控制决定,非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管理费用。

1.1 生产部门成本

从印刷工艺来区分,印刷生产主要分为印前车间、印刷车间、印后加工车间。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流程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主要是根据各车间的生产流程制定成本计划,按人工、材料、机械等类别对总成本进行细分,并监督落实成本计划。

①人工成本。电脑制作和制版工作由印前车间承担。电脑制作主要是图片扫描、文字录入、排版输出等;制版主要是拼版、晒蓝图纸、晒版、跟版、改版等等。

②材料成本。电脑制作环节用到的纸张、胶片、打样墨水,制版环节用到的PS版、PS版显影液、清版液、消版膏、蓝图纸、白电油、各种笔等,都应计入材料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电脑制作环节所用的工具软件、传真机、打样机、苹果机、照排机、空调机、密度计和电子分色扫描设备,制版环节用到的空调机、手工打孔机、拼版台、PS版显影机、PS版打孔机、晒版机、软片复片机、软片存放柜等,其使用和维护费用全部计入机器折旧成本项。

④费用成本。 制版成本主要是制版、晒版人员的薪资。选定基月,将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中,费用项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费用成本=车间月费用/基月产量

产品费用成本=产量×单位产品费用成本

⑤对印前车间的分析。电脑制作环节大部分工作靠人工操作,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该环节的生产周期和人力成本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电脑操作人员的工龄越长经验越丰富,操作就越熟练,出错率低,成本浪费量更少。印刷企业应该对这部分员工给予丰厚的工资待遇,尽全力留住技术骨干,在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鼓励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提高整个车间的技术水平。

1.2 印刷车间成本

印刷车间主要从事领纸、调墨、装版等工作。印刷前要切纸,印刷后要检查印张质量。为了便于统筹计算车间生产成本,切纸和印张检查所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印刷车间成本项。

①人工成本。印刷车间的工作主要分为切纸、印刷和印张检查三个环节,人工成本可根据生产环节逐项计算。印刷前,施工单中已明确版面和相应纸张的类别、数目、印刷色数等参数,各工序的计件单价只需根据纸数量和印刷色数选择计算。

②材料成本。印刷车间所用材料主要是纸张、油墨、喷粉、辅料酒精和洗车水。纸张成本和辅料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项,油墨成本要根据印刷的专色面积和油墨用量,逐项分摊至基月各产品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印刷车间的机械设备主要是空调机、切纸机、印刷机等。切纸操作大多在物控部、装订部的切纸机上进行,这些切纸机同时进行印后加工操作。

1.3 印后加工车间部分

印后加工是将印刷完毕的承印物加工成客户要求的样式,主要包括书刊装订和印刷品表面整饰两道工序,成本方面也按上述流程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

2 印刷工艺设计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印刷机操作员在机台操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工况:活件已备齐,但纸张、印版未到位;印刷工单中常常插入临时活件,打乱了原定的工序;印后加工跟不上生产进度,拖延交货时间。这些问题都是印刷工艺设计不合理所致。

印刷工艺对于整套印刷生产流程具有指导作用。工艺设计要科学地调配色彩、纸张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工艺设计就是基于企业现有设备和生产水平,设定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工艺参数,合理调配人员、工序、材料、机械设备等各部分资源,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生产状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实现盈利。印刷品成品的质量、成本和印刷效率主要取决于工艺设计。本文现针对行业要求和企业实际,对工艺设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工艺设计人员编制施工单时,应结合印刷和装订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尽可能剔除冗杂项,使工单简单明了,防止操作时因工序混乱耽误生产进度。

②在印刷工单中,印量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工单印量均为1万~2万,按印量从大到小印刷,中间改单不必清洗压印滚筒。另外,车间配有多台印刷机,同等规格的活件应该放在同一台印刷机上完成这样就节省了工时。

③油墨的控制应该按照“小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若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的,印刷工单应按照墨量由小到大安排。如果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量的,只能停机卷墨,待墨量减少至符合小墨量工单要求时再开机印刷,这样非常浪费工时。

④胶版纸与铜版纸应该分开安排。如果用同一台机子先印胶版纸再印铜版纸,中间必须停机更换红、青两块橡皮布,如果先印完铜版纸再印胶版纸,为避免橡胶皮布报废,也必须停机更换橡皮布。频繁的更换橡胶皮布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⑤印刷时可能出现“鬼影”现象,其原因是版面设计不合理。版面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质量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因此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⑥针对来样稿是小样的特殊印品,比如无页码标记的书页,时常出现暗码顺序错乱、正反面颠倒等问题,印刷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工艺审核,以免出错。从机台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只需在小样上标注序号和部分内容摘要,就能缩短印刷准备时间,从而提高印刷效率。

⑦贴色标:这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若是操作不当,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联锁影响。

具体来讲,贴色标操作不当的情况主要有:色标贴的太靠近成品无法裁切掉,贴得太靠外超出了印刷范围,不利于印品检验,操作员不得不放缓印刷速度逐一进行检验。另外笔者要指出一点:合理的工艺设计仅仅是保证印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流程控制和过程监管,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3 针对不同图书,合理确定印刷工艺

在图书印制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针对具体图书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印制成本。

第一,用720mm×1000mm规格纸黑白印刷的图书,选用全开机对开印刷,可节省30%的印刷费用。

第二,系列套书,通常情况下印数相同,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封面尺寸,尽量做到几本书的封面拼成一个版面套印,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使封面颜色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图书质量和美观程度。

第三,科技图书一般印量较少,可根据印数的多少选择不同的印刷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下的宜选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上、1000册以下的宜选用轻印刷的方式。这样可以规避用大机器印刷起印量不足带来的拼版费用和印装费用。

4 确定工艺和机器

科技期刊的印刷量一般较少,用大机器印刷时往往浪费设备资源,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有的企业会根据图书的印量合理选择印刷方式,以节省拼版费。选择方案详见表1。

在印刷过程中,开本尺寸不合理将引起边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纸张的有效利用面积。如短行较多的科技辞典书,用787×1092/32开本,其切口和订口有许多空白区域,存在纸张浪费的情况。假设用狭长形的720×1000,不仅能减少空白,而且适用于全开机印刷,至少能降低30%的印刷费用。科技期刊一般有很多彩色插页,刊印量少,封面和8面以下的可采用四开机印刷,印刷成本就至少能降低25%。另外,合理设计插页位置能够降低装订成本。比如套书可进行封面拼版印刷,根据封面开数和印刷机的型号、印量等参数设计好封面数量,以提高版面利用率,缩减印制成本。

5 案例分析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约220千字的博士论文专著。正文开本为大32开,封面勒口有作者简介,正文排5号字,正文用纸为70克合资胶版纸单色印刷,封面用纸为200克铜版纸,覆光膜,印数为1000册(经测算直接成本约为9720元)。对成本进行分析,并对可控制成本进行控制。

5.1 进行工艺设计降低图书成本

该书作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打印原稿和一份电子稿。该稿先由作者进行一校,再由出版社进行终校加计算机校对。校对费用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终校加计算机校对”的稿件,在保证校对准确率的同时,减少了7.7%的校对成本,约为748元。

经过排版,该书正文为246面,辅文为6面,该书的正文印张为7.876。本书稿不是整印张,印刷、装订时流程繁琐,成本较高。增加4面(8×32-7.876×32=4),调整为8印张,以降低成本。

该书把版权放在文后(增加两面),同时在文前加一白页(两面)。通过表4看出:印张化零为整后,图书工序操作更为便捷,印制周期大大缩短,印制成本降低了6.2%。,约为600元。

从表4可以看出:该书封面转为小机器印刷后,纸张和印制两项成本降低了4%,约为392元。

综上所述,通过工艺设计图书成本共减少1740元,减幅达17.9%。

5.2 总结

通过印刷工艺设计的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讲,提高了产品质量,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费用),如废品率降低,次品减少,但是,加强了产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会相应增加质量管理、控制的费用,即质量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质量成本一味去追求质量,也不能只考虑质量成本而放弃质量,而应该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之间选择产品的高质量(如若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的印刷加工工价的政策,那是另当别论了)。

6 建议措施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有效降低图书印制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是提升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提出一些建议:

6.1 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强化图书印制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出版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出版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模式粗放,甚至忽略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日趋完善,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业,虽然其产品――图书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但同样具备一般商品的商业特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出版企业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牢固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印制成本控制,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6.2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

当前,国内印刷业发展迅猛,印刷企业相对较多,这无疑给出版企业选择承印厂带来较为宽松的选择空间,但印刷企业层次大多参差不齐。一本书如果选择层次较低的印厂承印,价格肯定较低,但质量难以保证;如果选择层次较高的印刷企业承印,质量容易保证,但价格无疑偏高。要实现“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的和谐统一,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印制成本。换句话说,降低印制成本绝不能以牺牲印装质量为代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是寻求“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和谐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排印装工价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通常参照所在地区印刷行业的平均工价水平,结合出版企业自生实际,确定合理的工价标准。工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定点印刷企业的选择一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为了确保图书的印装质量,参与投标的印刷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资质和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信程度好、管理规范、工艺水平高”等条件。投标的标的就是排印装工价。出版企业在愿意以排印装工价承印的印刷企业中按照“资质、规模、资信、管理、工艺水平”等条件择优选择印刷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定点印刷企业。

定点印刷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采用“末位淘汰制”对定点印厂实施考核,以形成竞争的格局,考核周期通常为一年。出版企业的印制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所有定点印厂一年的资信档案,详细记录定点厂的“承印质量、承印周期、服务意识以及发展后劲”等考核要素。年末对所有定点印厂实施考核,排名最后的淘汰。

6.3 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合理安排图书设计

图书印制成本的高低与图书的规格尺寸和版面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对图书的尺寸规格及版面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

首先,编辑要合理确定开本,要尽量使用常规开本,避免异形开本。常规开本不但能提高纸张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纸张浪费,而且还利于机器折页,减少手工劳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第二,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可根据开本尺寸,对书稿内容做适当删减,进行恰当的技术处理,尽量避免出现类似0.125、0.375……的零印张数,造成没必要的成本负担。这就要求编辑从一开始就要具备成本意识。

第三,封面设计人员,要根据图书的成品尺寸和书脊厚度合理设计封面的勒口大小,特别要注意纸张的开数,尽量将勒口的范围控制在合适的纸张规格范围内,防止因为几毫米的勒口差距不得不放大封面的纸张规格,导致封面纸张材料费、印刷费及覆膜费的不必要增加。

第四,设计人员要合理设计和安排插页位置。由于插页通常需要单独印刷,后期装订也极不方便,基本上属于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质量,又增加印装成本。如果必须要做插页,设计人员最好根据插页内容的印刷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正文用纸,连同正文按代设计,降低后期的装订难度,以确保图书的装订质量。

第五,系列套书的封面设计尽量避免采用不同专色反白的形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封面的设计费用,但提高了后期的封面印刷费用,甚至费用比四色印刷还要高,因为专色每本书都需单独印刷,而套书封面可以拼版套印,这样印几本书的封面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印刷费。

7 结束语

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的企业化进程已全面铺开,大型出版集团不断重组,出版航母纷纷面世。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谋求生成和发展,是摆在每位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在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前提下,将图书印制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降低印制成本”与“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和谐统一,寻求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出能力本位,开发设计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笔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视野,对高职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一是“三段式”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内本专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模式并进行压缩复制,此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理念,但仍沿用学科本位的形式。二是理论与实践分立的“二元”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以廓清技能体系为特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但课程体系的变革仍停留在简单的课程组合,没有实现能力本位的深层重构,学科本位痕迹依然很重。三是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设计课程,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即在课程设计方法上,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为起点的课程。这次课改可以说真正显示了高职课程从学科本位课程突围的姿态,但由于没能形成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与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流于形式,在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四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为特征,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本位,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由于急于摆脱知识本位的束缚,对“能力”这一泊来概念的理解不免矫枉过正,很多情况下将“能力”单纯地理解为“岗位能力”,即满足学生当下就业需要的能力,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唯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通过系统化、整体性思维观照,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对高职课程能力本位的独特理解。

对知识的重新审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认为,高职课程反对复制知识,但不等于消灭知识、不要知识,而是重构知识。“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对“学科知识系统化”进行“有距离观察”,以解放与扩展传统的知识序列课程的视野,寻求知识关联与分离的路线,确立新的课程内容定位与支点。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知识解构与重构,高度融合知识与技能,从知识与技能如何互动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技术的理性认识不可否认,正是技术的独立性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独特品格和形态。但当把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推向极致时,就可能走向“技术主义”,变成“物的技术”,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和职业的“工具”。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借助“人的技术”将“物的技术”转换为对社会财富过程的系统把握,以强调技术与技能的不可分性,寻求工作中“物的技术”与“人的技术”的关联。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过程性技术,即以个体自身经验和策略等形式存在的技术——技能或所谓“人的技术”。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关注技术存在向技术价值的转换,从技术与技能如何转换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职业发展的人性关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反对复制技能,反对单纯技能训练,强调综合,强调思维训练,以避免单纯通过拷贝工作步骤进行课程设计的弊病,寻求职业工作的变动与应对的策略。一是通过对现实具体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把握具备具体职业特征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即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进而掌握指导完成工作过程的思维过程的六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训练,也就是从具体的个性去获取普适的共性。二是通过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掌握与迁移,去应对未来变化了的具体工作过程。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同一范畴载体的设计,在“重复”中掌握“同”的工作程序,在“类比”中习得“异”的工作特质,从行动与思维如何跃迁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开辟了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新途径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继承和创新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职业行动”这一复杂活动进行系统化分析,克服了职业能力系统化分析抽象、虚化的弊端,开辟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新途径:一是通过对知识与技能、技术与技能、行动与思维等高职课程重要概念的厘清与界定,实现了高职课程知识观、能力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课程观在高职课程理论上的内在统一,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与程序,具化为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实现高职课程理论与高职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确立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模式,在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职业学习领域,再进行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设计,实现课程体系与具体课程的内在统一。三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情境等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四是通过仿真或真实工作情境的整体化、体验式设计,解决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评价多元化问题。可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一)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高职课程设计总的思路与方法,具体到某一门课程,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层次与逻辑:一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课程模式,如学习情境课程、项目化课程、任务型课程、案例课程等;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并行式、包容式、递进式等;三是根据技能与知识的有效整合方式组织和序化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印刷技术专业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下面以印刷技术专业部分主干课程为例,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模式选择与内容设计。

以任务为载体的印刷工艺类课程印前工艺、平版印刷工艺、包装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等印刷工艺类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该类课程可根据印刷工艺的明确印刷任务、印刷准备、实施印刷、印刷质量检验等实际工作来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精品课程《平版印刷工艺》,以“精装书印刷” 单个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递进方式,并结合国家平版印刷工职业资格标准,将知识解构与重构,实现了技能与知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

以项目为载体的印刷综合实训类课程如印前综合实训、印刷机操作综合等实训课程。该类课程可以选择印刷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按照项目类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经过具体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即可较全面地掌握图像制作与处理、菲林输出、印版制作、印刷品印刷、印刷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模块组合为主的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课程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这门课,可以说既是印刷工艺等综合类课程的基础课,其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该课程可以印刷机的典型构造为基础,按照印刷机结构组成序列、难易程度、操作顺序等综合考虑,系统提取学习模块,使学生在学完各模块后整体把握印刷机结构,并能结合印刷工艺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印刷机调节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以问题为中心的印刷故障排除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涉及印刷质量故障和印刷设备故障两个类别。如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可根据故障性质、类别,以一个或几个故障问题为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将课程实施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务操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以解决、处理一个或一类故障为目标,学生完成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训练后,获得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的系统化能力。

以案例为载体的印刷业务与管理类课程如印刷成本核算、印刷企业管理等课程。该类课程在开发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作类别、工作环节等设置教学单元,以典型案例贯穿单元内容,并且在每个教学单元后安排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供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课程实施建议进行小组或团队教学,将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

(二)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7)

印刷媒体广告的编排设计要素一般包括机构及品牌名称、标识、文案、色彩规范、图像、图表、装饰纹样及参考文献资料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要素的搜集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有市场调查、设计素材库利用、互联网搜索与下载、图书文献查阅及利用等。市场调查能直接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主要方法是走访企业、市场、客户及消费者,包括谈话记录、图像收集与拍摄,以及分析整理该项目设计的相关资料,是获取第一手设计材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之一。设计素材库包括从市场购买的素材图库、设计者拍摄的图片、手绘或电脑绘画作品及其它途径收集整理的素材等,这类素材资料一般由设计者平时积累准备,是编排设计版面图像、图形及装饰要素的主要来源。互联网搜集及下载资料是网络媒体环境下一种新的途径与方法,它的速度快,成本也低,下载操作技术也十分成熟简便,但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需要认真甄别,特别是资料素材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如果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当然,图书文献资料也不能随意拿来做设计,尤其是图片、图像需要确认版权、著作权等事项,即便是在论文、出版物中引用他人已公开发表的图片或艺术作品等,也要严格按照学术论文及出版物规范严格执行,做到“凡引必注”,未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作品须经授权方可使用。在当前,设计行业的侵权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涉及的侵权内容有著作权、版权、肖像权、商标权、专利权等,这些是与印刷媒体广告最相关且容易遭到侵权的类型。刚进入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和在校学生最容易发生侵权行为,原因是这类人工作经验不够,且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相关法律知识较浅薄,或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与全社会普法教育、道德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2012年最为讽刺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当属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设计,据2012年5月底至6月份的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为该片设计海报的设计师居然是通过互联网搜集图片素材,并在未弄清作品著作权问题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许钦松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当作设计素材使用,将其变成了海报上“舌尖上的腊肉”。这是一件典型的随意下载网络图片作为设计素材的侵权案例,它属于未经许可将他人网络作品复制使用并提供给公众或传播,且未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等[2]。可见,设计师绝不可随便在互联网下载素材来做设计的,除非已确认下载内容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或者已购买了下载素材的使用权、所有权,或者获得了合法的授权,否则是禁止使用的。当然,最好的设计素材来源是自行绘制或自行拍摄,这样既不会侵权,也能很好的发挥设计师的艺术专长。在印刷媒体广告编排设计的资料搜集与使用中,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不管何种途径得来的资料素材,都要弄清其来源与使用权限,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与行业规范,切不可随意复制、盗版、与传播,以免侵犯他人的权益,并招致违法犯罪。

2编排设计要素及图文信息处理

所谓编排设计,是指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里对设计要素进行布局、调度,使之符合设计的要求与预期目标,英文译为Layout。在以前,编排设计常被称为“版面设计”或“版式设计”,其实这样的说法是缩小了编排设计的空间维度,是一种相对狭义的说法。编排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设计创意、形式创新、技术应用等部分,它虽属于印前设计工作,但与后期生产加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编排设计要素及图文信息处理是印刷媒体广告版面设计工作的核心,直接体现设计形式与表现效果。印刷媒体广告的编排要素,从种类区分来看,可以用“文”、“图”、“色”三个字来概括,从形态特征来看,可以概括为“点”、“线”、“面”三类。前三个字的概括近似于具象形态与微观视角,而后三个字的概括则近似于抽象形态与宏观视角。从前者来解析,所谓“文”,包括了文字、文案、字体等,以一个广告版面的文字要素来看,有标题、副标题、广告语、正文及说明性文字等,此外,涉及文字排版的因素还有字距、行距、段落、对齐等,以及文字的大小、形态、色彩应用等;“图”既包括识别性强的图像、图表、装饰纹样等,也包括抽象性的符号及点、线、面元素,图的表现形式有摄影照片、手绘作品、电脑绘画等;“色”是指色彩及应用,不管是文字类,还是图形类,都包含了色彩的运用,比如,各类文字分别用什么色彩,还有它们色彩的物理属性、情感因素等该如何设定,都会关乎版面设计的视觉效果与信息传达。“文”、“图”、“色”要素在编排设计中存在相互交集的关系,比如文字图形化、标识化设计,以及文字图形群组化,利用色彩进行阶调层次变化与视觉信息强弱处理等,色彩几乎贯穿所有的编排图、文要素,并影响整体的视觉识别。文、图、色的巧妙配合,能建立版面的整体形象与视觉流程,营造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心理需求、情感交流及视觉焦点,对广告媒体信息的传播和记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编排设计负有提高观众的阅读兴趣,帮助观众理解阅读的内容,形成有效长久的记忆等功能[2]。图文信息处理是编排设计中不容忽视的技术表现与工艺应用环节。在这部分,计算机软件的熟练操作及不同软件的结合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广告版面的编排合成与图文信息处理通常会涉及到多个软件的使用。比如,版面的整体合成,以及细小文字、线条版点线面元素的效果处理与印刷工艺应用等,一般选择在矢量编排软件里操作,常用的软件有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Indesign等;而摄影照片、立体图像、电脑特技效果等则一般在图像处理软件里完成,全球最为著名、使用最广的图像处理软件当属Photoshop了,图像的色彩模式、色彩调整、尺寸、分辨率、出血、修饰、特效等都适合在这个软件里完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规格较大且没有细小文字的海报,或单一的照片、绘画图像等可以选择在Photoshop里进行整体编排处理外,其它普通规格的书籍、画册、单张、折页等印刷媒体均建议在矢量编排软件里进行整体的图文版面合成,否则,印刷成品的文字清晰度、套印效果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状况,如细小文字发虚、笔画不清、文字与底色套印跑位等问题。细节决定成败,设计的技术性问题容不得半点差错与马虎,否则必将导致工作失误与经济损失。这类问题在初学者、学生中最为常见,其次常见于那些对技术与工艺管理不严格的设计团队或机构。可见,学习或从事编排设计工作,首先要对编排要素有一个宏观与微观的认识,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和处理方法去设计执行,并善于不断思考问题和总结方法。

3印前设计阶段的综合应用技能

篇(8)

Keywords:Zhejiangprinting;environmentalpollution;greenprinting;developingcountermeasures

Abstract:Zhejiangprintingindustry,withgeographicadvantagesandeconomicadvantagesofYangtzeRiverDeltaregion,hasgraduallygrownintoahealthyandorderlyprintingmarketafter20years’development.However,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issueposedbyprintingshouldalsobetakenintoaccount.Inthispaper,thepresentsituationofprintingindustryofHangzhou,Ningbo,WenzhouandYiwuinZhejiangProvincehavebeenintroduced,therootofenvironmentalpollutioncausedbytheprintingproductionprocesshasbeenanalyzed,andthecorrelativemeasurestotreatthepollutionhavebeendiscussed.What’smore,theideathatgreenprintingistheinevitableway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printingindustryhasbeenputforward.

印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印刷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制造产品并为产品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该行业也毫无例外地面临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如何走环保和效益双赢的道路,已经成为一个行业长盛不衰的关键。

从2007年7月到2009年2月期间,笔者一行对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影天印务有限公司,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宁波三和印刷有限公司,宁波厚业印刷厂,宁波翰诗印刷有限公司,温州海宝印刷有限公司,温州龙港信睿印刷厂,义乌雅昌印刷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走访,并在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影天印务有限公司,宁波三和印刷有限公司,宁波翰诗印刷有限公司进行了实习。

1浙江印刷工业现状概述

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省印刷企业共有300余家,总产值约2亿元,利税约4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已有各类印刷企业20575家,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29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7666家,从事年画挂历专项印刷的企业125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5633家,复印、打印、影印企业6854家。浙江印刷企业年产值约450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从业人员36万人[1]。从《印刷经理人》最新公布的“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来看,浙江有13家企业进入排名,数量位居广东与香港特区(29家)、上海(19家)之后的第三位。其中,10家为包装印刷企业,3家为报纸及出版物印刷企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浙江印刷工业蓬勃发展的现状,而且,在温州、宁波、义乌等地,印刷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

浙江印刷行业主要以民营印刷企业为主,无论是在报刊印刷、商业印刷还是包装装潢印刷,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区域分布不匀、产业园区分散的现状,浙江印刷行业积极发挥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致力于产业区块的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壮大产业链结构。

1.1杭州以出版物为主

“亚洲包装中心”2003年3月落户杭州,这是一个集制造、科教、研发、信息、贸易、会展、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世界性产业中心。该中心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包装龙头企业的集聚,形成了集成效应和集聚辐射功能。国际资本和行业巨头也纷纷抢滩浙江,使浙江印刷业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巨大亮点,培育了一批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集中、科技领先的整体优势,带动了浙江乃至全国印刷产业的飞速发展。

2003年杭州市工业兴市大会上,市政府提出了杭州要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口号,确立了五大重点产业,印刷产业位列其中。

随着2008年浙江义务教育教材综合出版生产基地的成功建设,完善了以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书刊出版物生产基地,使杭州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出版物综合生产加工基地。同时,也造就了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杭州富春印务有限公司、杭州钱江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杭州东联印刷有限公司等众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新生代印刷企业。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浙江曙光印业有限公司、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在2006、2007两年入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

1.2宁波以文具、纸塑、扑克、邮件票据为主

目前,宁波已形成以宁波市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为四大核心区域的五大特色产业区块,即:以宁波市区、北仑、大榭、镇海区域为主,形成了纸箱包装和塑料包装印刷区块;以鄞州区、宁海县区域为主,形成了文具印刷区块;以慈溪市、宁波市区、奉化市区域为主,形成了扑克牌印刷区块;以鄞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区域为主,形成了邮件、票据印刷区块;以宁波市区为主的金属印刷区块。浙江广博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亚洲中华纸业有限公司成为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的上榜企业。

1.3温州以食品包装、商标印刷、挂历、笔记本为主

印刷产业是温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企业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全市从1998年开始在印刷企业较集中的县(市、区)建设发展印刷工业园区,并凭借“中国印刷城”提升区域品牌。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建成数个印刷园区,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企业单体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问题较多、发展周期较长和印刷业务来源不足等问题。有“中国印刷城”美誉的龙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截至2005年,包装印刷已经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4.4%,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行业结构。1997年以来,先后规划和建设了苍南县包装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城东综合工业园区和塑编工业园区。其中,包装示范印刷工业园区规划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用地560亩,19家入园企业全部建成投产;二期用地330亩已经开工建设;三期550亩,正在加快园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城东综合工业园区一期、二期、三期项目2300亩用地,正在开工建设,入园企业已达41家。小包装印刷园区用地205亩,有180多家企业已迁入生产[2]。总之,包装印刷已经成为龙港镇的第一大行业,该地区的新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成为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的上榜企业。

1.4金华义乌以年画挂历、包装装潢、文化用品、工艺品为主

伴随着中国小商品市场的稳步发展,也推动了义乌及周边县市的服装袜业包装、纸制品加工、挂历印制等印刷市场的发展。据统计,目前金华地区拥有大小包装印刷企业3000多家,包装印刷企业数量和包装印刷业产值都在逐年持续增长。无论是在平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及标识印刷,还是在数字印刷、纸业及其他特种印刷方面,发展都相当均衡。义乌目前拥有828家印刷企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达60亿元[1]。印刷产业已成为义乌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成功取得了“中国商品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称号。

2浙江印刷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印刷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许多的环境问题。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印刷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006年9月,日本印刷界率先审定绿色印刷工厂的标准,并使用绿色GP(GreenPrinting)作为绿色印刷的认定标记。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方面相对比较滞后,目前还没有形成一部专门的法律条文,来控制印刷污染物如挥发有机物等的排放。浙江印刷产业在不断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几点是笔者对浙江印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初步探讨。

2.1印刷材料污染2.1.1油墨

油墨是印刷的主要原料,油墨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目前印刷工业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目前,世界油墨年产量已达300万吨,每年由油墨引起的全球VOC污染排放可达几十万吨。我国油墨工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每年约为22万吨,居世界第4位。油墨中大量采用有毒的芳香类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释剂,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印刷作业场所VOC超标,危害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挥发到臭氧中的VOC与NOx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刺激人体肺部,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甚至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另外,残留在溶剂中的某些有毒物质会从食品包装物迁移到食品中,间接损害人体健康。

除VOC之外,油墨颜料中不溶于水和介质中的铅、铬、锡、汞等金属的毒性也不容忽视。

2.1.2胶片及显影液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企业采用了CTP(Computerto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和数字打样技术,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地区,为数众多的企业仍然在沿用传统的CTF(ComputertoFilm,胶片制版技术),照排机还是占据着印前制版的主要市场。而照排机中银盐胶片的使用必然会带来环保问题。定影液中的银离子随废液排出后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尽管业内有少数人在做定影液回收工作,但回收的总量却相当有限。显影剂中的对苯二酚等也是对人体有害的药品,长期接触容易造成毛发脱落、皮肤发红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引起眼部疾病。

2.1.3承印材料

纸张是最主要的承印材料,目前造纸业广泛采用工业造纸法,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变差,而且需要大量采用烧碱、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液等,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近几年来,塑料包装材料的用量在不断上升,也对环境构成了威胁。

2.1.4印刷及印后加工工艺

胶印凭借在阶调层次复制方面所独有的优良性能,以及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在我国整个印刷工业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事胶印的企业需离不开相关的化学药液,环境压力日渐突出。主要的危害来自油墨、润版液、调墨剂和清洗剂等,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加上这些物质大多是专利配制的产品,其化学成分一般不会在原装容器上标明,所以对环境的污染更不容乐观。在美国,行业规定截止到2008年1月清洗剂在使用过程中挥发的有机物不能超过100g/L[3]。凹印不仅油墨挥发性强,而且塑料、装饰纸等主要的凹印产品都需要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工艺,如装饰纸的浸胶工序,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损害。丝印油墨种类繁多,有了丝印,印刷品的色彩效果可以用“惊艳”来表示,但究其制作过程,却是付出了辛酸的代价。

印后加工所使用的覆膜材料、上光油材料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2.2设备噪音污染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如印刷机、折页机、模切压痕成型机,与直接制版机相配套的空气压缩机等,都会产生噪音,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噪音有损听力,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和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目前,噪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公害,许多国家已把噪声治理列入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

2.3废品、产品回收污染

现在,消费者对印刷产品的外观装潢要求越来越高,塑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

在书刊印刷和包装印刷中,人们广泛使用覆膜工艺,来提高印刷品档次和商品附加价值。覆膜确实可以有效地提高印刷品的外观效果、表面光泽度和强度,还可起到保护作用,使之具有一定的耐高温、防水、耐磨、耐酸碱等特性,延长印刷品的使用寿命。但是,大量采用覆膜工艺造成的结果是,在废品回收处理过程中,由于无法很好地将纸张和塑料薄膜进行分离,特别是即涂型覆膜材料,造成回收困难,再生率低,加快了资源的消耗。另外,塑料不溶于水,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如果不加任何处理便直接抛弃,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废弃物就近烧毁,就会产生大量的毒性气体,造成环境恶化。

总之,与塑料相关的印刷产品基本上都是固体污染源之一,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对象。

3印刷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分析

浙江印刷产业借助经济强省、市场大省和文化大省的平台优势,以及处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有利条件,近十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但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浙江印刷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环保治理方面亦是如此。

3.1市场工价偏低,环保投入不足

浙江省的中小印刷企业数目偏多,低水平印刷能力相对过剩,高水平印刷能力相对不足,导致了低水平平台上的激烈竞争。而竞争中的主角就是价格。由于同质化现象司空见惯,差异化却因专业人才的溃乏而十分困难[4],直接导致了价格大战愈演愈烈,印刷工价越来越低,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在这种企业为了生存相互肉搏的情况下,绿色印刷的推广必定会遇到重重的困难,毕竟,为环保买单势必就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许多印刷企业为了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不断削减预算,从而导致了污染治理的投入不足。

3.2技术设备落后,污染超标普遍

浙江的众多中小型印刷企业,由于受企业规模、技术设备、生产成本、人员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未能及时引进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前沿的生产技术,技术设备落后。这些传统的、繁琐的、落后的印刷工艺,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印刷过程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排放。

3.3管理人才欠缺,资源利用率不高

中国政府提出,力争在2010年把中国建成“全球重要的印刷基地”。中国印刷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就是人才的培养。浙江印刷业同样面临着人才紧缺的严峻考验。印刷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发展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德国高技能的技术人员一般占印刷企业员工的40%,在中国却不到5%,浙江的比例尤其严重编低。相对于浙江省印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言,存在着很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在印刷行业的应用,更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5]。生产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推广困难等因素,将直接导致印刷生产工艺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生产资料的过渡浪费。

3.4企业环保理念不强,员工环保意识淡薄

一个企业的理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性质与方向,规范着企业的生产行为,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许多企业只顾着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却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将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液未经处理,就肆意地排放到江河、湖泊中,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企业长期保持这样的理念,势必会影响到员工的认知水平,使员工的环保意识淡漠,并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

3.5行业管理不到位,未发挥应有的监导作用

全省各级印刷行业管理部门,尚未颁布和实施切实有效的行业管理制度,行业协会也未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缺少对浙江印刷行业的整体化、系统化调控。由于他们对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劝导并上报环境局和政府部门,从而滋长了这些企业的侥幸心理。

4实施绿色印刷的发展对策

以上是我对浙江印刷工业中存在的诸多环境污染问题的简单探讨。那么,作为印刷的主体,印刷者应该担当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我们又应该为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呢?就这两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印刷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提供一定的参考。

4.1发展新型油墨,提高环保力度

油墨在印刷中必不可少,而且用量很大,如何减少油墨对环境的影响,关键在于开发、使用无污染的新型油墨。目前的环保油墨主要有水性油墨、辐射固化油墨、生物油墨、醇溶性油墨及其它新型环保油墨。例如,水性油墨以水和乙醇为溶剂,VOC的排放量极低,对环境污染性小,对人体健康无危害,是目前所有印刷油墨中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协会认可的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利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使油墨从液态变为固态,并成膜干燥,这种油墨的污染物排放也几乎为零,绝对是节能环保型的绿色材料。

国内的印刷企业可以借鉴美国生态印刷公司(Ecoprint)的做法。该公司在长期的探索中,通过与油墨生产商、造纸厂和其它一些材料供应商的协作,创建了自己的生态油墨生产线,从油墨中去掉了危害环境的成分,并开发了无污染的润版液替代品。

4.2推进产业进步,加大技术改造

印刷企业如何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印刷质量的同时又能兼顾环境保护,关键在于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新闻出版署制定的“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CTP、直接成像印刷、数字印刷等前沿技术。尤其是CTP技术,与传统印刷技术相比,减少了生产程序,缩短了工艺流程和作业时间,使印刷生产更加绿色化,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且,企业从现有的CTF走向印前全数字化的CTP,技术上并不困难,只要有专业人员在改造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即可。高校与企业联手,就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

4.3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循环利用

印刷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资源不合理利用(如油墨、纸张、溶剂等)的情况,某些落后的生产工艺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品废料,如何减少这些废料的数量,有效地提高重复利用率、回收再生率,有效地降低废料的处理费用,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尺度之一。无论政府或企业都应该对资源回收再利用工作给予重视,如日本为了强化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的实施,除成立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外,凡是与容器包装相关的行业和产品也都建立了协会等机构[6]。

印刷企业回收物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收使用。对于包装材料,如木箱、编织袋、纸箱、纸带、捆带、捆绳等,都可以直接加以回收利用。

2)回收后再生使用。对需要再生利用的排放物,印刷企业可以直接将其分拣、出售,由物资回收企业收购后进行统一的再生处理,重新制造原物品,也称回炉复用。比如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印品;纸张、塑料、金属等各种承印材料经裁切加工形成的切屑;使用过的印刷版材;报废的机器设备等。在日本等印刷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印刷厂的废料、废水和垃圾都得到了很好地再生和利用。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在厂内循环使用;下脚纸是100%再生使用;各种垃圾分类集中后由厂内的废品处理站进行处理。如果这些设施能够在设计工厂时就一次到位,势必会后惠无穷[7]。

4.4贯彻环保理念,规范企业行为

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开始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ISO14000成为衡量外贸印刷企业取得环保水平的标准。作为印刷企业,应当深入贯彻环保理念,树立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努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积极利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来改善环境和防止污染,运用循环经济规律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论证,努力做到环境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此外,全省各级印刷相关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印刷产业管理,做好行业内的环保普查工作,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浙江天外印刷公司(以下简称“天外”)在这方面以实际行动为国内同行做出了表率。随着国内印刷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率不断降低,在这种形势下,天外一方面加强节约,在员工中倡导“节约每一滴油,每一张纸”的理念[8]。另一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技术改造降低了印刷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稳立浪头。

5结论

在浙江印刷蓬勃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索。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规划,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印刷之路。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行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瀚军,嵇俊.发展中的浙江印刷产业[J].印刷杂志,2008,(01):8-10

[2]谢尚巧.龙港工业经济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经济师,2005,(03):260-260,271

[3]JillRoth.GreenInnovation:Washingup[J].AmericanPRINTER,2009,(04)

[4]王东,卢家华,周健等.浙江省印刷市场竞争优势创造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07,(13):21-22

[5]陈梅,徐维祥.浙江印刷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06,(06):12-14

篇(9)

中图分类号: TS7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均匀混合物料基本都使用搅拌的方法,因为此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物料混合效果,但是由于物料的性质不同,尤其是对于那些高粘度,非均相流体的搅拌需要采用特殊的搅拌装置来实现均匀搅拌的效果[1]。

在现今N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就是使用银铝浆和银浆对硅片的正面和背面制作电极,将光生电子导出单晶硅电池。然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印刷浆料的粘稠度较高,在印刷过程中混合不均匀会导致印刷质量十分不理想,因此如何将高粘度、非均相的浆料混合均匀已成为国内外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本论文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款在光伏电池生产中对印刷浆料进行搅拌的专用搅拌器具,并根据印刷工序浆料使用的工艺要求,对浆料进行适当的搅拌,达到均匀混合浆料的效果,提高印刷质量,从而提高效率。

2实验原理和过程

本实验样品是由英利(中国)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N型且已经过PE工序待印刷的单晶硅片。使用的浆料为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粘稠度在190-240之间的PV3N1型银铝浆料。此浆料的主要成分是Ag+、Al3+,由于制作N型单晶电池片对外界环境要求十分的苛刻,因此在使用浆料的过程中不能混入其他的金属离子,防止浆料受到污染,影响电池参数,且浆料粘稠度比较高,因此用普通立式的浆料搅拌或手动搅拌方法[2]都很难将一桶2KG的浆料搅拌均匀,且这些方法需要将浆料桶在开盖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很容易对浆料造成不可避免的污染,为此本实验为搅拌印刷浆料制备了一个专用的搅拌器具,如图1。

图1

将圆型浆料桶横置于主动轮和辅助轮两个滚轮之上,其中主动轮由电机带动,辅助轮起支撑和辅助转动的作用,将浆料放于其上不必打开浆料桶盖即可对浆料进行搅拌。

试验中,取两桶相同粘稠度的杜邦PV3N1型银铝浆,分别使用此搅拌方法和立式搅拌方法,进行比较,观察印刷质量和电池参数。

3实验结果及分析

观察使用两种不同搅拌方法对浆料进行搅拌,搅拌一定时间后对片源进行印刷,观察表面,如图2和图3,分别为立式搅拌方法和新型搅拌方法进行浆料搅拌后,使用相应浆料进行印刷,并用显微镜观察得到的印刷效果图,通过两组图片比较可以看出,相比立式搅拌方法,使用新型搅拌方法对浆料进行搅拌可得到更好的印刷效果,印刷更加均匀。

图2 使用立式搅拌方法进行浆料搅拌,印刷后放大效果

图3 使用新型方法进行浆料搅拌,印刷后放大效果

之后,对两种不同搅拌方法进行浆料搅拌后,对均分的片源进行印刷测试对比,观察电性能,如实验一,对两种不同搅拌方法进行对比,从电池参数可以看出相比立式搅拌器,使用新型搅拌器可以增加电池参数中的填充因子(FF),说明此方法可以更好地混匀浆料。对两种不同搅拌方法进行浆料搅拌后,对大批量片源进行印刷测试对比,观察电性能,如实验二,从电性能中可以看出新型搅拌器优于立式搅拌器。

实验一 对两种不同搅拌方法进行对比

实验二 对两种不同搅拌方法分别进行大批量跟踪

4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新型搅拌器更有利于制得的N型太阳能电池片在外观和电参上达到最优状态。并且此新型搅拌设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调节辅助轮的下方的可活动的平板,即可根据浆料桶的大小调整位置,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浆料桶。因此本方法不仅可以对浆料进行均匀搅拌、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印刷工序的印刷质量,提高N型单晶电池片效率,且小巧便捷,实用性强。

篇(10)

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思路

基于包装印刷专业的教学现状,项目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发展性特征使其适用于高校的包装印刷课程教学。引入项目化教学具有必要性,其具体改革思路应从理论改革、实践改革以及教学考核改革三个方面入手。

1.改革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包装印刷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在尊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入项目化思想,以对现有的教学提供一种灵活的和必要的支撑。根据目前高校教学特点,我们将包装印刷理论课程分为三个方面。即印刷基础知识与理论、包装印刷技术基础以及包装印刷综合应用。三个方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呈递进式的发展关系。此阶段应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但依然要采用必要的项目教学法,尤其是在综合应用环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三个层面的相互组合。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包装印刷专业的核心,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其职业化水平。这环节中,教学改革要从师生之间关系的转变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此阶段,项目教学可与普通教学方法并行存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安排实验教学并获得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尽量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或者项目的某方面。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将项目教学内容有机的串联在起。导入项目教学方法的实验流程主要是从印刷要素的设计出发的,其中主要是指纸张、油墨的检测、照排版面的知识以及相关实验;图文信息处理及组版,包含版面、照排和出片的知识和相关实验。在出片环节,主要的工艺流程为胶片照排以及质量控制,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印刷工艺和印刷方式。使印刷包装专业教学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发挥教学实践的积极意义。

3.改革成绩考核机制

在传统的包装印刷教学中,由于缺乏正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能对学生正确的评价,使人才的输送受阻。因此教学改革思路应从学生的评价人手,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笔试表现、实践环节的参与度以及实验完成效果,尤其是对其所表现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总之,考核过程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提高学生的专业性,也确保评价的合理性。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1.实施方案

可将项目化教学法作为高校包装印刷课程的一个环节,使其与包装工艺保持一致。从产品选材、包装装潢、结构到包装实现的综合角度来实施包装印刷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此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法实施包括设计与项目教学具体方法的引入;将课程基础理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对相关知识进行项目设定;在实践教学环节将项目具体化,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或独立完成项目内容,掌握教学技巧,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最后对项目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实施方法

项目的实施需要多种方法的支撑,如项目题目、项目设置技术要素以及项目目标完成以及项目的考核方法。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下发每个小组的项目任务。在任务内容的选择上,最好是对知识点相似而完成的过程稍具差别。安排小组组长负责任务的组织以及成绩汇报,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组问讨论。教师在这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指导并合理控制项目完成进度。

3.实施实例

包装印刷课程教学中,凸、凹、平、孔类型印刷方式的制版工艺和具体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教学内容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使教学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过程为设计一个“制版工艺流程和应用研究”的项目。其研究要求包括制版的设备型号选择、制作原理、流程及工艺、制版质量控制、成本核算等。并将研究成果以PPT论文的方式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对PPT课程进行预习,并以凸、凹、平、孔四种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配小组以及小组成员的任务。合理设计时间节点,注意学生完成任务的节奏和效果。研究结果汇报采取集中汇报的方式,教师要做好相关的答疑工作,内容的选择要与企业之间保持一致。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加深对制版的了解,实验过程结束后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并且要加强认知。根据不同小组的汇报,也可以掌握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别,从而合理的安排下一阶段教学任务。

上一篇: 人文教育论文 下一篇: 管理学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