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4: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艺术教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以上镜头,即为当今农村学校教师读书之概况。不知自何时起,也不知责任人是谁,在学校读教育专著的罕见,专心看教育报刊的也不在多数。教师忙的是应试教育。追求的是“方法”,是成绩,教学艺术无暇顾及。领导忙的是文山会海,各种表格,更“没空”读书。有个学校的校会令人瞠目:校长慷慨陈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育论文《我把教育当艺术》。学习好可以光宗耀祖,父母沾光,乡亲得益,开轿车回家比骑自行车回家要荣耀许多……”听后真让人怀疑自己回到了1949年以前,他是否静下心来读过几天书?新的教育理念怎么这样与他无缘。有人说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羊能战胜羊率领的一群狮子。领头“羊”既然如此,他身后即使有“狮子”,又能猛吼几声呢?
在本课题中,课余艺术教育是指除普通中小学艺术课程教育和专业艺术院校全日制专业艺术教育之外的由社会力量利用中小学生课余时间举办的旨在针对中小学生艺术特长和兴趣提升艺术技能的教育。由含义可以看出,本概念不包含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艺术类学校及非全日制高考、中考艺术技能提升短期教育。
1.2课题指标选择
本课题主要指标为:课余艺术教育机构数量,艺术门类设置,师资状况,学生数量,学生流向,教学质量,现存主要问题等。
2统计分析方法及问卷数量
本课题对石家庄市的长安、裕华、桥东、桥西、新华等五个主要辖区(为方便调查,没有按照新辖区划分调查,居住人口较少的辖区也未列为调查区域)就课余艺术教育机构师资状况、学生流向、教学质量、现存主要问题等几方面以问卷方式分别调查教育机构及学生(家长)双方。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采取了分类统计,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共面向教育机构及学生(家长)发出调查问卷各100份,回收教育机构问卷95份,学生(家长)问卷100份,回收率为97.5%,有效率为100%。
3现状分析
3.1取得的成绩
3.1.1弥补了中小学课堂艺术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技能。
在笔者参与的另一民生调研课题中,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艺术课时总数达标率偏低,艺术课程类型陈旧且偏少,课外艺术活动偏少,学生对所在学校的艺术课程安排满意率低。可见,学生及家长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很强烈,而学校做不到的,只能转求于社会,社会的课余艺术教育正好弥补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不足,这在客观上扩展了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3.1.2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活跃了社会教育市场,为社会教育市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调查结果显示,每门课余艺术教育课程一般收费为5000元/生/年,而一般艺术教育机构学生保有量在50人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石家庄市现有课余艺术教育机构数量为210个左右,这样,每年课余艺术教育机构最低产值为5250万元。虽然,对于河北省的整体生产总值来说这个数字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要看到,这只是一个最低估算值,况且它的发展潜力是无法估算的。
3.1.3对于艺术技能的传承、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绝大多数艺术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为赢利,但只有做大做强,才能达到最大产值,为了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艺术教育机构会在师资艺术水平、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等方面殚精竭虑,不断创新,在客观上,这些对于艺术技能的传承、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1.4不断发掘艺术新苗,正成为艺术人才的摇篮。
课余艺术教育立足于中小学生,将发掘学生的艺术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作为首要任务。可以说,课余艺术教育机构对于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对于有艺术天赋和潜力的中小学生的开发和培养起到了伯乐的作用。据课题组调查,许多艺术教育机构当年的尖子生已到国家级专业艺术院校深造,有的毕业后已从事专业艺术表演或创作,而且,不少学生小学毕业或中学毕业就直接考入了省内外专业艺术院校从事专业艺术学习。由此可见,课余艺术教育机构也正在成为专业艺术院校的重要涵养生源基地。
3.2存在的问题
3.2.1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
石家庄市的课余艺术教育机构构成比较复杂,经过调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经过正规注册的艺术教育机构。这类机构整个石家庄市共有210家左右。第二,由青少年宫等国家群众文化管理机构举办的青少年艺术教育班。这类机构数量极少,它的优点是国家机构举办,场地固定,师资稳定,管理正规。第三,专业艺术院校的业余培训班。这类机构数量很少,但它的优点很突出,除具备与第二类相似的优点外,还有数量足够、力量雄厚的专业教学师资团队支撑教学,有专业教学研究团队支撑艺术创新,它的缺点是由于灵活性差,艺术门类设置不全面。第四,从事艺术行业的专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举办的艺术辅导班。第五,由琴行、画室、工作室等形式兼营的艺术培训机构,这类机构管理难度也较大,因为有些涉及超范围经营,做的很隐秘,因此,监管起来难度自然很大。
3.2.2教育机构规模小,艺术教学门类单一,专业发展不平衡。
调查发现许多教育机构规模较小,学生量保有只有50人左右,且教学门类单一,75%的教育机构只开设1门艺术课程,21%的教育机构开设2门课程,开设3门以上课程的只占4%。在开设课程中,主要集中在舞蹈、乐器、美术三类,其中舞蹈类占45.2%,乐器类占18.1%,美术类占13.8%。而令人不解的是演唱类只占2%,比戏剧类还低1个百分点。经过座谈及定性分析,归纳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教、学双方成本投入高;②学习目的不明确及见到学习效果时间长;③师资来源是不充足。
3.2.3社会力量举办的艺术教育机构发展缓慢,成员更新频繁。
艺术教育机构大多数发展不快,75%以上注册年限为5年以下,而5年以上的机构中有70%左右承认进步不大,部分声称勉强维持,在所有被调查的教育机构中有10%左右有转行或停业的想法。经过分析,发展缓慢、更新频繁的原因主要有:艺术教育为长线教育,投入大,见效慢,许多艺术教育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追加投资,只能无奈退出;社会的功利性决定了学生和家长的功利性,多数人选择投入少,见效快的专业,使乐器类、演唱类等传统艺术专业教育逐步萎缩;优秀师资缺乏导致一些新专业无法开办,旧专业无法吸引生源。
3.2.4高水平师资和管理人员缺乏,教学的规范性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课余艺术教育机构的举办者多为艺术类毕业生和艺术院校的教师、管理人员,他们或者具有某一门类专业背景,或者根本没有专业背景,而艺术类高水平师资的聘用费用相对较高,普通文化类教师的课时费为75元左右,而艺术类师资的课时费在100-200元不等,而学生的收费标准却相差不大,这就大大增加了艺术教育机构的办学成本,为降低成本,只能聘用一些专业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但课时费相对较低的在校学生和新毕业生任课。
3.2.5缺乏行政监管和行业监管,导致许多行业问题的出现。
由于门槛不高,课余艺术教育机构数量庞大,无论是否具备足够条件,都想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许多教育机构名为文化课辅导,实际也参与到艺术教育中来;许多机构不办理任何手续,租间民房就办班;许多个人因为从事的艺术工作或艺术教育工作,多年在家收徒上课。由于缺乏行政监管,地下艺术教育机构数量可能远远高于公开注册的艺术教育机构数量,他们灵活的授课时间,随意的收费标准给正规的艺术教育机构带来巨大冲击。由于缺乏行业监管,他们在教学上各行其是,自己学错的或理解错的东西再一直错下去,导致整个行业内的错错相传。
4参考对策
4.1行政层面: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逐步规范课余艺术教育市场
对于行政管理机关来说,管理艺术教育机构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构成的复杂性、地点的隐蔽性、时间的随意性,都为监督、查处增加了难度,但所有事情不能因为难就不办或不好好办,而更应该想方设法办好,办好就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建议先易后难,先从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入手,把能把控的先规范起来,然后集中力量,多部门联合,重点查处不规范的课余艺术教育行为,采用引导、强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规范课余艺术教育市场。4.2社会层面:成立课余艺术教育行业协会或艺术教育集团,制定行业规范,形成行业合力建议由掌握优质资源的专业艺术教育单位或发展规模较大的课余艺术教育机构树立大旗,像其他行业一样,成立起行业协会或艺术教育集团,行业协会或艺术教育集团承担起组织、规范、协调、交流的重任,力争做到:规范共守,难题共攻,资源共享,红利共分。这样,就能够做到通过修炼内功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笔者刚刚听到一个可喜的消息,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已经着手申请成立河北省艺术教育集团,集团成立后将制定河北省艺术教育的规范及标准,这无论对于河北省课余艺术教育市场,还是对于河北省文化教育事业都将是一个令人得欣喜的举措。
4.3专业层面: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每个行业都应该有每个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课余艺术教育市场也不例外,评价指标体系完备才能考核出机构的教学实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现在河北省课余艺术教育市场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行业管理机构,更谈不上行业评价指标体系,社会、个人对于艺术教育机构的认识只能是盲人瞎马。建议由文化艺术、教育管理部门牵头,由艺术研究单位、艺术教育单位、行业协会等共同制定课余艺术分门类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再佐以教育部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一样的行业评估,从教学、师资、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对课余艺术教育机构予以督查、指导。
4.4个人层面:家长与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慎重选择课余艺术门类和艺术教育机构
艺术学习本身是唯美的超脱于现实社会的,不应该带有任何的功利性。但我国的社会现状、教育现状和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使艺术学习演化成了一部分人逃避社会竞争和高考竞争而走上成名、成功的捷径,这就为艺术学习带来了超强的社会功利性。于是,家长和孩子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明星梦”,为了那些触手可及的“大学梦”,纷纷投入了艺术学习的大军当中,创造出了让世界瞠目结舌的“艺考热”。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引入风格淳朴的民间传统艺术,其本质并非让学生片面、生硬地追求与模仿艺术形象上的原始与荒蛮,而是通过强化这一方面的学习来实现对其内涵的理解和精髓的升华,借以充实自我艺术创造,使民间传统艺术在创新中与现代意识发生碰撞,达到审美层面上的互补和统一,焕发非一般的光彩。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延续。
民间传统艺术在历史车轮碾过后,雄健的底蕴越发显现出来了,其将思想理性有机融合到鲜活的艺术形象中,用以宣扬正面历史人物形象、进行道德教育。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价值理想,决定着民间传统艺术家肩负着启蒙教育的责任,而民间传统艺术那一股“寓教于乐”的独特方式与亲和力,不时启迪着人们的道德理念、人生价值和审美情趣,这便是民间传统艺术隐于艺术形象下的潜在价值,也是现代艺术教育中得以突围的亮点所在。
二、民间传统艺术对高校
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1.教育模式--灵活创新。
为实现民间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课程的高度结合,可一面组建以兴趣爱好为基点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剪纸、陶艺等民间传统技艺,再将这些学习成果带入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互相促进学习,拓展课堂范围;另一面还可邀请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人走入课堂,为学生演示传统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讲述技艺的发展历程,也可借机向学生传达一些民间传统艺术正面临失传的现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投身于传统艺术事业。此外,还可尽量挖掘本地民间传统艺术教育资源,利用乡土文化来感染学生,增加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2.教育思路--广泛拓展。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成就了高校教育形式的深刻变革,足不出户也可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媒体元素与文字一起带入高校美术课堂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来引入入胜,同理,民间传统艺术的形成过程、传统艺术作品的制作工艺等也都能在一方屏幕上得以生动呈现。不难发现,生活的周遭尽是可以取材的传统艺术素材,民间传统艺术的气息早已弥漫大街小巷,悄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只要用心发现,有意识搜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唾手可得,当艺术走下高不可攀的神台,紧密结合到生活点滴中,才能真正对人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产生引导作用,才能在生活这一不竭源泉的滋养下获得更为鲜活的生命,焕发更为绚丽的光彩,这对高校艺术教育思路拓展大有裨益。
但是,艺术教育又是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艺术教育在进行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现实中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不乏存在不按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教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比如:教育者忽视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只注意幼儿艺术教育的普遍性目的,而不注意艺术教育所担负的特殊任务;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幼儿艺术才能的培养,为孩子创造条件,但只注意幼儿某种艺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幼儿其它能力方面发展的促进。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纲要》的内容,而且要把《纲要》的内容落到实处,充分运用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师应该有时刻关注最新教育理念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以便把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还幼儿艺术教育本义:“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按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以大胆、自由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的美育功能。”
另外,教师应该有角色转变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孩子,形成“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格局,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遵循规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及方式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观察、了解幼儿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如春天来了,幼儿对满街的柳树非常喜爱,教师就完全可以带领所有的幼儿走出园门,到大自然中去尽情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萌发自由表现“大自然的美”的愿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充分、大胆地表达对大自然的爱,而不是将幼儿关在园内“闭门造车”。这种切实从幼儿角度出发的方式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累积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类似的艺术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勤于思考,让幼儿在玩中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作画或者舞蹈等是孩子自由表达和宣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辅以游戏开展,其活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春天孩子爱在户外玩,偶然发现地上的影子,有的孩子就会相互追逐影子玩,有的则长时间站在那儿“顾影自赏”。此时,脆引导幼儿开展了“发现影子——踩影子——玩影子——画影子——创编添画影子——欣赏作品”的活动。整个活动兴趣盎然,合作愉快,教师的指导没有传统的交待、讲解、示范,只是三言两语的引导,却产生了“挥之即去,呼之即来”的效果,幼儿积极表现,教师也感到十分轻松,这就是游戏在艺术创造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四、做好家园合作
2风景素描
风景素描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工作和生活中用途较广。风景素描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且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符合艺术教育专业特点。在风景素描课堂练习中,教师采取讲解、示范、指导练习等方法,并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使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练习,多写生,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同时向学生推荐美学、艺术史、美术鉴赏等书籍,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逐步提高艺术修养和个性。(1)表现手法。风景素描的种类比较广,在表现形式上大体分为:以单色线为主的风景素描;以明暗为主的风景素描;用线与明暗相结合的风景素描。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素描基础课程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以明暗为主的风景素描,一般是运用线条的密集排列形成不同色彩的明暗度,在技法上要求相应较高,对于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显然有一定难度,可以选择以单色线为主的画法,这种画法能迅速、明确的表现景物的形态与位置,画面干净明快,易于掌握。也可选择线与明暗相结合的画法,这种画法集合了线与明暗的优点,用线造型,用明暗给其以补充,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重点掌握其一。(2)练习方法。对于艺术教育专业来讲,风景素描的练习方法也应和美术类专业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的讲解示范更加详细、具体。首先是进行风景单体元素的临摹,临摹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快提高学生绘画技法的有效方法。临摹风景画中的主要构成要素,如植物、建筑、山石、河流、桥路等。在临摹的过程中,学习各类树木、花草等植物、建筑、河流、山石等的画法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元素的内在特质,并在自己的笔下表现出来。这些要素是构成风景画的根基,是风景画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是风景画中的活体元素,能给画面增加勃勃生机,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摹完单体要素后,再临摹完整的风景素描作品,学习优秀作品的构图方法、景观布局、造型、空间层次的处理等表现方法。在临摹学习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感受风景画的空间布局、景物的层次表达、透视关系的表现等。在学生临摹有一定的基础后,进行风景素描写生。在写生过程中,可对现实中的景物有取舍的进行描绘,对现实景观元素进行美化表现,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联想,注重感觉并升华感觉,使画面达到构图合理,内容丰富,意境优美,在升华感觉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观察能力不断提升,真正的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内涵。风景素描写生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使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室外风景的素描写生技法,提高学生的素描表现能力,抒发学生对自然的艺术情感,并拓展了审美感受空间,使教学理念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绘画热情,开阔他们的思路。
2中文经典与影视艺术的一致性
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而影视艺术又是离文学较近的一种艺术。二者在宏观与微观方面都有诸多一致之处,这些都是二者可以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地方。
2.1中文经典的过去性与影视艺术的再现性无论所言的“中文经典”指的是任何题材或形式的作品,其都肯定是叙事以及因事而抒情,而这都是对已发生的事件的一个描述和感叹。小说可以虚构出一个个精彩震撼的故事,散文可以记录小事并赋予意义等等;而影视艺术中的诸多体裁同样如此,故事电影中可以再现真实或杜撰桥段,纪录片可以真实再现事情发生的全过程等等。
2.2中文经典的综合性与影视艺术的广泛性中文经典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在时间上,它的创作背景可以涵盖古往今来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在空间上,其也横跨人类发展的各个地区;在内容上,其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军事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文学具有广阔的创作天地;同样,作为影视艺术来说,其也具有相当的广泛性,目前相当大的创作量也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2.3中文经典的情感性与影视艺术的魅力性无论作者在作品中将情感隐晦地表达还是直白地吐露,我们都难以否认中文经典是有情感的,而影视艺术说到底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而在中文经典阅读的过程中,情感的抒发和获知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地位并不次于中文经典的认知功能,二者相比甚至情感的抒发和获知更为重要。而近年来的一些优秀影视艺术作品也具有相当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能大大增加作品在情感方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影视艺术教育中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是有着上述的几种一致性,中文经典阅读才会对影视艺术教育具有直接的作用效果,以下进行简要分析与说明。
3中文经典阅读对影视艺术教育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从小是由电视、电影甚至网络视频伴随成长的,它们迷恋于直白的观看而厌烦于枯燥的想象和思考,而进行中文经典阅读便是如此———阅读密密麻麻的文字印刷的纸质文本对他们来说毫无美感,阅读的过程并不能像影像可以带给他们那种顺畅、轻松、色彩和感官刺激,因此他们并不倾向于读书。而一些中文经典之作都主要是由文字组成的印刷文本,是奉献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时代的流逝,灿若星辰的文学作品被逐渐地筛选更替,留下的则是经典中的经典,依旧保持着当日的光彩,但是目前中文经典的关注度已经大不如前。文字印刷的中文经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影视艺术教育中如果丢失这一块,便会整体降低影视艺术的水准。中文经典阅读对于影视艺术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一部分中文经典是影视艺术的脚本,进行中文经典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拿几位经典名家来说,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他们的一系列作品如《阿Q正传》、《祝福》、《伤逝》、《药》、《孔乙己》、《林家铺子》、《子夜》、《家》、《春》、《秋》、《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雷雨》、《日出》等,目前均已被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它们与原作精髓一般并未有大的改变,但是叙事容量已经明显不同,如果阅读原著,想必在影视作品的情节遴选、人物设置、叙事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新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一定是高过只观片,不阅读其文学文本的。再如,2014年张艺谋的新片《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如果未读原著而走进电影院,你看到的就是张艺谋平心静气的一种苦难叙事———陆焉识受“”的迫害多年离家,“”结束后回到家乡,自己的爱妻冯婉瑜(电影中作“瑜”,小说中作“喻”)却意外地丧失记忆,只盼其归却不认识自己。影片中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全都是为了这个过程而服务,导致被人批驳情节过于简单。但是作为电影艺术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第一,电影的叙事容量有限,两个小时想要表达清楚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本来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故而张艺谋聪明地选择了原著小说中的情节作为影片叙事的重点,使得电影看起来更加清楚明了,感情也更为充沛。第二,电影作为一种投入、生产、发行均为快节奏、商业化的产品,其流水线的工作让一般的商业片无法追求难以达到的艺术水准。笔者也认为,这是《归来》在一些人看来过于简单粗鄙的原因所在。第三,作为再创作者的张艺谋以及其庞大的电影制作团队,很难达到小说的原创者严歌苓对于此故事的理解和掌控。详究此本小说,其故事不只局限于“”后的“归来”,而是详尽地描写了主人公陆焉识盛年时期在美国、上海的浪子生活以及后半生被流放到西北大荒凉的整个人生,从其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残酷的动荡年代下,一个知识分子命运的多舛,这可以带给我们对历史时代的思考、对人生机遇以及精神世界的思考、对文学作品笔触多变的思考,这都是电影作品难以带给我们的。可以说,对于这个小说和电影来说,小说是电影极好的补充和延伸。近年来,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已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大的原因当然是岁月遴选下来的文学精品足够经典,但反观之,也有影视创意匮乏之嫌。但如果我们能够在影视艺术教育之时,充分把握中文经典阅读的比重,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创意,对于影视艺术教育大有裨益。
其次,中文经典阅读可以提高读者品位,增加他们的艺术感受力,从而对影视也会有更高的审美品位。这就好比许多高校在中文系或一些影视专业开设了“影视文学”这门课程,一些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具有相对深刻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这门课程不同于影视专业课程,不以研究影视相关知识、理论作为主要内容;也不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虽然也立足文学,但是并非以传统的方式,即文本文字对事物加以呈现,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形象、直观的方式———影像。由于影视具有独特的不同于传统文本的性质和特点,使得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文学必有其独特之处。而文学经典这种平面的表达方式,更方便直观地让受众有充分时间去思考,从而提高对故事的整体感悟能力。
再次,中文经典阅读可以与影视艺术教育在多方面互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上文提到的高校开设“影视文学”课程,无论是教学生如何去鉴赏或是评价,其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影视的大旨、思想或艺术等方面的传授。但是这就只看到了文学和影视的一致性,却忽略了它们的差异性。这两种作品形式,它们当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文也论证过它们的一致性,但是它们却有本质方面的不同。美国电影理论家乔治•普鲁斯东曾经指出:“小说与电影像两条相交叉的直线,在某一点重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交叉的那一点上,小说和电影几乎没有区别,可是当两条线分开后,它们就不仅不能彼此转换,而且失去了一切相似之点。”文学和电影的相似之处很多,还可以概括为:如它们都是时间艺术,都是在时间的流动中表现人物、展开情节、叙述故事的;叙事手段经常采用戏剧化冲突的方式等等……但是二者的本质区别亦非常明显。这种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二者的叙事语言上,中文经典的语言是文字,是静态的,一字一句饱含作者体悟;影视的语言是影像和声音的结合,是视听语言,这是影视的一个基本特性。两种叙事语言的截然不同就决定了它们在鉴赏时的本质是不同的,故而要区别对待。通过中文经典阅读,学生可以体会到通过影视艺术获取不到的感受,在进行影视艺术教育的时候,注重中文经典阅读,便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情趣。
二、让我们的民族艺术成为我们不竭的创作源泉
清代纪昀说过:“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充分体现了这样的内涵。“金玉良缘”,中国人讲究缘字。中国人欣赏金子和玉石,它吉祥、富贵、辟邪,本身就渗透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应该说这是中国民间美术意义化造型的典范。它的设计成功借鉴传统形和色,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理念融会起来,借鉴民族色彩中的精华,有效地运用到现代构成理念中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教育的内涵。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传统的色彩和那些过去他们曾熟视无睹的民族艺术,唤起他们对民族的地域特色的感知,帮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规律。中国传统典范(如建筑彩画、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以及中国服饰、京剧脸谱等等)是今天用以当代设计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它给人们以许多的启迪和广泛的内涵。这些典范凝聚着人类对色彩规律研究的智慧与经验,是我们学习民族风格的极好途径。而民族风格仍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课题,可以提升我国现代色彩设计中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艺术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创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中职卫校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薄弱,成绩较差,他们贪玩、厌学、容易受外界不良习气的影响,加上外界传统观念对中职学生的歧视态度,也容易让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中职卫校为社会培养医药卫生类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医药知识,更加要有对病人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有句话说的是“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从这不难看出,艺术教育对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2.艺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中职学生某些促进理想人格形成的因素,如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表演能力,对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等,这些因素最终将影响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
3.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人脑的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具有语言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右脑主管形象思维,与知觉和空间判断有关,具有音乐的、图像的几何空间鉴别能力,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远远优于左脑。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右脑发展。同时,人脑是一个有机的个体,右脑的发展势必也会带动左脑的提高。中职卫校开设的课程多与分析、计算、语言有关,主要集中在左脑的工作上。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艺术教育,不仅能让左脑得到适度的休息放松,更好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和工作,还能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4.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同志曾经提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不论是普通中学教育还是中职教育都在鼓励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而大部分中职卫校试图从强化专业教育方面入手,其实专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后的产物,仅仅依靠逻辑思维的提高是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让人的想象力得到解放,创造力得到提高。大量事实证明,有艺术修养的、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此外,根据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工作情况来看,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明显优于一般的学生。例如,医院在招聘相关医护人员时,就会优先选择那些有舞蹈、书画等才能的,因为医院内也会经常性地举办某些晚会和活动,而具备这些才能的学生自然成为了“香饽饽”。
5.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时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是企事业单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事业单位不仅需要高素质、懂技能、会操作的技术工人,而且需要员工之间的和谐分工、倾力配合,才能促使整个单位发挥整体合力,在大竞争中取得胜利。中职学生在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单位工作,且现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眼高手低,常常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其他人则满身缺点,这种想法和行为往往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阻碍事业的成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也很难通过课本和教师传授来发展,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大合唱、集体舞、朗诵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形成。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在理解、谦让、合作中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团结的集体,参与的学生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既定的规则和约束,也会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艺术教育对于中职卫校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缺失比较严重,艺术教育形同虚设,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在中职卫校中如何有效开展艺术教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中职卫校艺术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正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艺术教育处于如此尴尬的地位都是由于各方面没有正确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价值。因此,要顺利开展艺术教育,首先要让教育行政机构的领导者、教师、家长和学生摆正观念。充分认识到中职卫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艺术教育不仅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以本校为例,专门设立的校团委就经常性地组织相关艺术文化活动,如文化晚会、诗歌朗诵、大合唱、书法大赛等,还有每年的艺术文化月,这些都是在学校层面上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与推广。
(二)建立有利于艺术教育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却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不能为考试而考试。中职卫校的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考试也主要是围绕国家相关资格证展开。这些资格证的考取与颁发并没有体现出艺术教育的身影,因此,教师与学生自然将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大大忽略了艺术课程的存在。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平时的考核中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完成一定量的艺术课程,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将它作为升学毕业的其中一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以班级为单位,营造艺术氛围
班级是学校的个体,是个人的集体,因此,要在学校范围内形成艺术教育的氛围,就必须以班级为载体,从班级出发。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因此,要开展艺术教育,形成良性竞争应该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班主任或学生干部等可为班级设定一定的艺术方向,并努力将本班朝该方向进行打造。例如某护理班女生较多,且喜欢舞蹈,那么就可以引导将该班级重点打造为“舞蹈班”,让少数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在全班范围内形成学舞、跳舞的艺术氛围,进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同类型艺术活动的良性竞争,带动全校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
(四)提供“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艺术教育资料
现行的艺术教育课程是为全体中职学校服务的,专业特色并没有体现,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需要学校在以下几点多加考虑:其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引入并重视艺术专业人才,同时将艺术师资素质的发展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统一考虑。其二,充实、更新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问没有符合艺术专业特征及需求的音响设施,又如何要求学生学会欣赏高雅音乐呢?其三,根据专业特色编写艺术教材。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每个专业其实都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与表现形式,想用一本书上完三百六十行是不现实的。例如护理专业多为女生,且今后从事的主要为医疗服务工作,因此,在艺术教育上应多选择柔美、积极、阳光的表现形式,在音乐欣赏方面可以多选择一些医院常放的轻音乐等。
1.1强强联合型这种类型是构建以专业教育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为平台,以提升教育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为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的目的。通常是合作两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合作方式有举办双方论坛、交流会、专家讲座、开展实验班、开展师资培养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共同合作研究项目等方式。可以互派教师兼职兼课,联合组织有关技术支持项目和课题。实现专业信息转播和教学资源共享,开辟合作平台等。比如南京大学的建筑系大一构成课程与南京艺术学院结合,安排建筑系学生去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可以利用南京艺术学院的专业实验室,提升南京大学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1.2优势互补型这种类型是指教育类型不相同,专业化明显的院校与自己相关跨界学校开展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交流、学习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教学目的。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泛的专业院校。比如我校此次教改,就是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设学院。我校环境艺术专业,主要以艺术类为主,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设学院,主要以建筑为主。此次联合教学,相互可以提高自身所欠缺的部分,补充专业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3对口支援型对口支援型一般是指优秀院校对一般院校的对口支援教育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括:①派遣教师,优秀院校作为一般院校的长期师资培训基地,可以尽可能地提供给一般院校教育资源、专业信息,同时可以选择派遣一些优秀院校的教师做访问学者到普通院校作指导、讲座。②管理交流,双方不定期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管理模式交流,以提高一般院校的整体教学和管理水平。③联合办学。
2联合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
2.1提高学生素质专业水平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在普通院校,学生由于接受外来知识的渠道面窄,专业技能提升有限。学生可以通过“校校联合”这样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达到。在两校间得到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一定更加广阔,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素质。
2.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工作科研任务繁重,除了进修以外,想要了解和提高自己比较困难。通过“校校联合”这种模式,就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与相关专业的同行进行交流补充,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2.3有利于学院共同发展通过“校校联合”这种模式,可以更新传统观念,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如果将“校校联合”这种模式经营的更加专业化、系统化,也可以成为吸引生源的一个招牌,称为发展学校专业特色的一个契机。
3联合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通过上述各种模式的学术交流合作,可以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使得学校更新办学理念,提高管理、教学、培训的水平。但是面临实际操作,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二、通识教育背景下公共艺术课程的问题
1.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通识教育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高校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并没有把这种教育理念真正地广泛运用到公共艺术教育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前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有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与相关负责人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也只是运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程的安排上也没有加大重视力度,并且在进行通识教育理念的施行过程中,只会呐喊着通识教育的口号,并没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地施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禁锢打不破,从而使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培养力度达不到教育的要求。
2.公共艺术课程的选择性不强。现阶段我国开设有公共教育课程的高校对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学分要求并不高,只要2个学分就能够顺利结业,即学生只选择一门选修课程就可以了,加上学校的还有另一条选课规定,在选满2个学分之后,学生如果多选艺术课程是不计学分的,并且还失去了一次选课的机会。加上在这些选修的课程中,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程非常少,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在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这两方面提供学生选择。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很难按照自己主观意愿与兴趣爱好来进行选课,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地被降低,从而导致公共艺术教育达不到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3.缺乏高素质的教育师资队伍。从我国高校当前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看来,大部分院校都有专门的教师进行公共艺术的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都只是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相关艺术知识,专门从事公共艺术研究的专业资深教师却很少,长期从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缺乏高素质的教育师资队伍。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只注重教师的专业技能,忽略教师的综合艺术素养,进而造成公共艺术课程只能片面性与单一性的开办,导致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成了专业技能培训的课堂,让学生很难接受。
三、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方法
1.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要从艺术的具体内容以及艺术的类型特点来进行构建,某种艺术方面只能具体说明这个艺术方面的问题,不能说明整个综合艺术的问题。从艺术的内容上来说,艺术分为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戏曲、话剧、工艺制作与影视欣赏等,这些艺术虽然内容各不相同却又相容相通。从艺术的类型上来说,艺术课程同样包含着应用基础与实践创造以及拓展等方面相关联层次的类型,具体包含了艺术的理论教学、欣赏教学、创作实践、技能训练与表演实践等。从广义上来说,在未来艺术与高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公共艺术教育逐步趋向综合性的发展道路,而科学与人文艺术、形象与理论的思维意识的融合渗透,推动了公共艺术教育向其他学科扩展的发展方向,比如市场艺术学、伦理艺术学以及社会艺术学等就是艺术跟其他学科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如果对高校学生进行深入广泛、多门类相结合的公共艺术教学,将更广阔的艺术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建立健全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就能够让公共艺术教育得到更有效的实质性发展。
2.创建丰富的艺术教育课程。在普通高校中,支撑着整个艺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公共课程,其中,公共艺术的课程内容不仅仅只是琴棋书画与吹拉弹唱等技能化教育,也不仅仅是艺术概论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而是以学习艺术作为载体,通过对艺术相关文化的了解与感悟,让学生能够真正去感受生活、开阔视野、体验人生并且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学校要重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设置,是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着重创建丰富的艺术教育课程。首先,课程教育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文科和理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要满足学生的艺术爱好需求,所设置的艺术课程还要区分少数的、面向全体艺术爱好者的必修课。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公共艺术的基本教育,使学生在欣赏大量的艺术实践课程中完成个人的爱好课程选修。根据以往的艺术类课程经验,探索知名高校的办学经验,把学生的公共艺术社团活动等业余的艺术爱好正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中,从而丰富艺术教育课程,推动公共教育的发展。
3.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建设公共艺术团体。除了开设艺术类课程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与途径来展开公共艺术教育,比如,开展舞台文艺活动。多种活动形式可以活跃校园的艺术氛围,创造具有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让更多学生加入到其中,一起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鼓励在舞台中表演的学生展示自身的才华,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使得台上台下的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不同的艺术感悟。除此之外,校园的艺术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行安排组织的,活动中角色各有不同,有登台表演的、有负责导演指挥的、有舞台灯光音响与道具服装监管的。这样的活动极大调动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丰富的想象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与参与的热情,锻炼学生自身的艺术活动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去了解公共艺术的魅力。同时,艺术团体作为推动校园公共艺术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在对其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喜好与专长,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并且艺术专业人才不会再被社会埋没,不再自己单打独斗,形成一个有目标、有组织、有力量以及生命力的艺术团体。比如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各大高等院校的艺术团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参与艺术与实践艺术的新平台,艺术团体的所有成员并非全部都是艺术特长生,有一些也是来自公共艺术课堂中的普通的爱好艺术的人。此外,艺术团体也积极吸收校园内每一个热爱艺术以及具有艺术思想的学生,这就加大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范围,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4.引导学生体会艺术的多元文化。从艺术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现实社会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中世纪的西方国家是为了使贵族阶层的审美体验得到满足,在我国的古代则是实现社会规范教化与道德伦理的重要手段,或者是为宗教祭祀活动与民间交往活动渲染浓郁艺术色彩。到现在还有许多地区和现代的艺术文化与商品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商业文化,艺术在社会中一直发挥作用。通识教育理念为公共艺术教育铺设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把艺术引入一条宽大多元的文化道路,公共艺术教育事业不再仅仅局限于美育的范围中,与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产生更大的关联与互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观、人生观。把社会、民族、多元文化等元素植入公共艺术的认知理解和领悟反思中,使学生对世界公共艺术文化与民族公共艺术文化有更全面更细致的认知,同时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