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投资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4: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资本投资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资本投资论文

篇(1)

将期权理论引入资本投资决策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国内学者大多否认以NPV法为核心的传统投资决策方法,而从其他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近年来国外学者却并不完全否认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而是将其与期权理论结合,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解决资本投资决策问题。这种改进方法的关键是确定基于期权理论的资本投资决策准则。本文将利用资本投资决策的期权特性来对投资决策重新进行评估,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1现阶段投资决策的特征分析

1.1投资的不可逆性

所谓投资不可逆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不可能在不遭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专有性是造成投资不可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资本所形成的资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专有性,而专有性资产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较差。换言之,这些具有某个企业或行业特性的资产很难为其他企业或行业使用,投资后很难收回而变为沉没成本。现阶段投资的不可逆性更加突出,每个企业都想开发出具有市场独占性的产品,以获得超额利润。这种产品往往是以前是市场从未出现的,对其的投资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新产品的开发一旦失败,其投资不可收回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银根紧缩可能使国内外投资者无法出售资产以收回他们的资金。

1.2投资的可推迟性

所谓投资的可推迟性是指投资项目在一段不很长的时间内可以被推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投资机会是可以选择的。多数投资选择并不是那种“nowornever”的机遇,即“要么现在投资,要么永远不投资”。这是说投资者在投资时机上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投资者可以推迟行动以获得有关未来的更多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某项投资存在可推迟性,则在面临外生风险的情况下,企业就可能通过推迟现在的投资以期获得更多的收益。

1.3资本的未来回报是不确定的

理论上,确定性是指投资者知道其投资在将来的所得回报或收益的概率为1的情况。因此,在严格确定的概率意义上,不确定性是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可能发生的价值状态的联合。一般地,不确定性有两个方面:“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就不确定性变量的性质角度而言,可把不确定性分为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经济上的不确定性与经济的总体运行(产业价格、运行成本)相互关联。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与经济行业的总体运行不存在相互关联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由决策过程内生的。不确定性主要产生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在作投资决策时,对投资回报的任何估计总是不精确的。投资的这种不确定性与期权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一般来讲,投资的不确定性越大,期权的价值就越大。

2投资决策的期权特性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最核心的特点是,期权持有人有选择买或卖的权利,而并非义务。换言之:期权最后是否被执行,完全取决于持有人,如果最后不执行,其最大损失仅以付出的权利金为限。公司得到一个投资机会如同拥有一种购入期权,它拥有可选择在未来某个时间购入一项资产的权利(但不是义务),以求从项目中获得利润流的权利。因而,投资决策权类似于金融市场中的期权。其中,企业为获取某一投资机会,需先期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资本投入等,这相当于支付的期权费。企业在已获得这一投资机会后,就拥有了选择投资或放弃投资的权利,即相当于拥有了买方期权。企业可以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投资,即相当于行使期权,此时投资机会具有的价值就丧失,转化为投资的成本,而最终获取的投资收益则可能很大。企业也可以在不利的条件下不进行投资,即相当于放弃期权,损失的也只是已支付的期权费。

3基于期权理论的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理念的比较分析

传统投资决策方法是指以净现值(NPV)法为核心、根据NPV大小判断一项投资计划是否可行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它是目前国内外投资决策所普遍采用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一旦NPV非负,项目即可投资;反之,则投资不可行。

举例说明:假设一个投资项目投资额为110万元,1年后,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有两种可能性:市场向好为180万元,若不景气为60万元,以后一直保持不变。从目前测算,其现金流为100万元。项目的寿命为1年。再假定市场向好、向坏的概率各为50%,无风险利率为8%。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估算出的资金成本为20%。

由传统的NPV法则,可求出:

NPV=E(C1)/(1+k)-I0

=(0.5×180+0.5×60)/(1+0.2)-110

=-10

因为NPV=-10<0,故应拒绝该项目。

由期权理论,可以用二项式定价模型求出其价值。因为该项目相当于一个看涨期权,当现金流上升并超过执行价I1时,便执行,否则放弃。在第0年决策时,现金流为100万元,小于I0=110万元,故放弃并等待。1年后,若市场看好,现金流为180万元,则投资,收入为E+=180-I1=180-110×(1.08)=61.2万元;而向坏时,现金流为60万元,放弃投资,E-=0;S+=180/100=1.8,S-=60/100=0.6。在不严格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连续复利。由二项式期权定价理论可得:

P=[(1+r)-S-]/(S+-S-)

=[(1+0.08)-0.6]/(1.8-0.6)=0.4

项目价值为:

C=[PE++(1-P)E-]/(1+r)

=(0.4×61.2+0.6×2)/1.08=22.67(万元)

项目价值C>0,故该项目不能拒绝。

具体做法是期初不能投资,但也不能否决这项目,而应保留该项目的投资权。或者,应该以C=22.67万元的价值出让该项目的投资权。启示:由上分析可见,以NPV法为核心的传统决策方法忽视了投资的不可逆性和可推迟性,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缺陷。而将期权理论引入资本投资决策,可弥补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不考虑投资不可逆性和可推迟性的缺陷。资本投资大多具有不可逆性和可推迟性。这十分类似美式看涨期权的特性。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推迟资本投资的权利就是一种期权——可称为资本投资期权。当一个企业进行一项不可逆的投资时,它就执行了投资期权,也就放弃了等待新的信息的机会,而新信息可能会影响投资效果的好坏和投资时间的选择。这也意味着即使市场条件发生逆转,该企业也不能不投资。这种期权价值的损失是一种机会成本,应作为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即是:对一项不可逆的、同时是可推迟的投资而言,推迟投资的权利就是投资期权,且这种期权具有的价值必须在投资决策中予以考虑。

4对传统资本投资决策准则的改进

4.1项目的价值构成

任何项目的价值来自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来自项目的盈利价值(in-the-money-value),该值仅为现在(t=0)投资时项目的NPV;其次,来自项目本身所形成的内含的期权价值,如信誉、市场地位等;最后,因资本成本和价格运动所带来的期权的价值。因此,在评估投资期权价值和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投资期权的价值。

真实NPV(TheTrueNPV)=项目的基本NPV(TheBasicNPV)+(内含的)期权价值+(因资本成本和价格运动所带来的)期权价值

4.2可推迟项目的价值构成

我们知道,考虑投资时间期权的价值(TheValueoftheInvestment-TimingOption,ITOV),推迟投资将增加投资项目的价值。基本NPV按现行(t=0)折现率对项目的所有现金流折现后计算而得。真实NPV与基本NPV之间的差值即为投资时间期权的价值。一个可推迟项目的真实NPV等于考虑了投资时间期权的NPV(TheOptionAdjustedNPV,OANPV),而OANPV可按美式看涨期权来估价。可用公式表示如下:OANPV=NPV+ITOV。

4.3基于期权理论的投资决策准则的确定

由于项目推迟的不确定性,则无论利率多大,OANPV总不为零。当利率等于OAIRR(TheOptionAdjustedIRR)时,期权的价值为零,因为此时期权充分盈利,即为了保持期权而推迟投资所得正好抵消了未立即执行期权并实现正的NPV在价值上的损失。例如:如果当商品市场价格等于约定价格时,期权的价值为0,此时期权已充分盈利。保持期权而推迟购买所得正好抵消了未立即购买而消费商品而有的损失。也就是说如果OAIRR小于IRR(内部收益率)可保证随时执行期权有足够的价值。

这样,对于现行的短期利率r,有OAIRR准则:若rOAIRR,则推迟投资。注意,这一决策准则实际上是执行美式看涨期权的标准准则。当ITOV=0时,OANPV=NPV,这时对于给定的现行短期利率来说,该项目的NPV达到了它的最高值。此时,如果拥有投资时间期权(ITO)的企业投资该项目,那么该企业就能充分利用项目中隐含的所有期权的价值。这种情况发生在OANPV=NPV时,而此时在ITO的寿命期间内可能不止存在一个利率。这就定义了该项目接受域,即OANPV=NPV时所对应的利率范围。由此,可得到OANPV准则:若ITOV=0,则进行投资;若ITOV>0,则推迟投资。

总之,在给定现行短期利率的基础上,投资项目的NPV能达到了它的最高值,期权能充分盈利,则进行投资;否则推迟投资。

5改进的投资决策准则的意义

改进的投资决策准则,有助于识别更多的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改进的投资决策准则中包含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定价和对增长期权的分析,它通过给不确定性赋值,将那些灵活性价值大于投资现金净损失的项目识别出来,为企业和国家找到了更多的有效投资机会,拉动了有效投资需求。

改进的投资决策准则,有助于弥补传统投资决策工具的不足,为项目评枯、决策及经营管理提供更客观有效的分析结果。

总之,期权理论应用于投资决策,不是对传统方法的否定,而是在保留传统投资分析方法合理内核(货币时间价值等)的基础上,对传统方法固有局限性(忽视投资的不可逆性和可推迟性)的重大突破,增加了投资决策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篇(2)

随着饭店业的迅猛发展,饭店业内竞争加剧。虽然竞争还多表现为产品、服务方式、质量等方面的竞争,但竞争市场的日益完善和体制改革的深入,饭店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员工整体素质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饭店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较量。饭店业内人士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培训,也日益重视。但整个饭店业培训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培训政策、培训师资、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有饭店本身的原因,也有饭店管理部门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对培训与饭店的经济效益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没有把培训当作一种投资。所以本文引入人力资本概念,把培训当作一种投资,使培训与饭店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从投资的角度,从饭店全局和整个饭店业的角度来看待培训。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的,是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由资本投资费用转化而来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是本世纪60年代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他认为,通过教育、改进营养和健康以及人力资源的流动等各种提高劳动者质量的支出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本积累过程,能靠它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和收入。另一位人力资本理论的著名研究者加雷·贝克尔认为:用于增加人的价值含量即有用能力并影响未来消费和货币收入的投资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他在其著名的《人力资本》一书中明确指出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提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对饭店来讲,它需要通过教育投资使员工原有人力资本得以增值。这种增值,越来越成为饭店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既然饭店员工是饭店拥有的人力资本,培训是饭店的一种投资,那么就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就收益来看,通过培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可以降低损耗、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员工流动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饭店培训需要投入,这种投入是饭店经营的成本之一,但这种成本是一种投资成本,有收益并且这种收益与投资的力度、方式方法、投资者的观念以及由这种观念形成的培训政策等有直接关系。在每年或每月的收益分析中,把这种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从其他经营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中剥离出来,就会发现这种培训成本带来的收益是丰厚的。根据美国饭店协会对纽约州饭店业的统计,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饭店业的一些研究中还发现,未受过培训的员工所造成的事故数量是受过培训员工的3倍,受过培训员工的流动率是未受过培训员工的一半。培训可以降低损耗和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有些培训体现不出收益,但能从客人的满意中得到体现。如果一次成本投入的培训,没有一定的收益,饭店不应否认培训本身的作用,而应从培训的力度、方式方法,从饭店本身或员工身上去寻找原因,不断改善培训计划以提高培训的绩效。

二、饭店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1.投资形式分析

贝克尔在分析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时,着重剖析了在职培训的方式、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职工通过在生产中或工作中学习新技术,能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对职工的在职培训,则更能增加职工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对职工和提供培训的企业都是有利的。贝克尔把在职培训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职工得到由在职培训带来全部收益的培训,也称为一般培训,职工接受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也有用;第二种是企业得到由在职培训带来的全部收益的培训;第三种是企业和职工都得到在职培训带来收益的培训。后两种培训称为特殊培训,即接受培训的职工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只对本企业有用而对其他企业用途很少或根本无用。

饭店业内培训也包含这三种培训。一般培训包括厨师技能培训、员工一般性的素质培训如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一般的服务要求培训等,这些培训的成本投入者为员工本人,作为他进入饭店的资本。这种一般培训应主要由饭店服务行业组织,成本由个人负担。在这些一般性培训中,我国目前缺乏的是饭店服务员(包括前台、餐厅、客房等服务人员)、主管、经理人员的上岗培训,这种培训不是补救性的、针对饭店业内现存人员的培训,而是面向社会的,是饭店各类人员的后备培训。这种培训的目的,一是减少饭店培训成本投入,提高饭店培训的积极性;二是为饭店准备就业队伍,既提高饭店经营发展能力,又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员,提高社会就业能力。这批后备人员对在岗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是一种鞭策,对饭店发展是一种促进。目前我国饭店业组织的一般培训还相当缺乏,无形中削弱了饭店办培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限制了饭店业人力资本总量的发展,对我国饭店的集团化和跨国经营是一种障碍。饭店也要提供一部分一般性培训,比如与本饭店计算机系统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管理人员的交流学习等,但组织这些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与本饭店相关的技能和素质,主要为本企业服务。特殊培训毫无疑问主要由饭店提供,比如本饭店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各种规章制度,特殊要求的技能等培训。这种培训要紧扣工作分析,以达到改善饭店现有经营服务状况的目的。对于特殊培训,饭店培训的积极性比较高,培训效果也比较好。

2.投资困境

饭店在进行培训投资时,除了本身因素外,还存在许多单个饭店不可抗的外界因素。

(1)饭店员工流动频繁。饭店员工流动分为饭店业内横向流动和跨行业流动两种。第一种流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之一,合理流动有利于行业内劳动力的调剂,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优势。第二种流动,不仅对饭店而且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损失。频繁的流动,饭店人力资本中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就转化为沉没成本,减少了投资收益,削弱饭店办培训的积极性。饭店一般培训由行业提供,成本个人负担,是减少饭店损失的一种方法。

(2)培训师资力量不足。这也是困扰饭店培训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饭店的培训师资队伍有三类:一类是大专院校的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理论知识较丰富,但缺乏实践的结合;第二类是饭店中的管理者和业务能手,有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第三类是既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我国现状是一、二类师资不少,第三类师资相对缺乏。比较理想的状况是,由第一类师资对第二类人员进行理论提高和教学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第三类人,并通过行业的选拔形成一批专业师资队伍,持证上岗,拓展饭店员工的发展道路,同时留住行业人才。

(3)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是饭店引入人力资本概念的难题。有投资就要有收益,饭店培训总体缺乏科学的投入产出量化指标,这淡化了培训的效果。而饭店间的激烈竞争,日益成熟和不断变化的客源市场,对个性化服务要求越来越多,对饭店业的员工素质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培训从技能型转化为技能、素质并重,但培训带来素质提高产生的经济效益更难以经济指标测定。

3.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1)严格培训管理。人力资本投资要获得回报,培训管理是关键。目前我国饭店缺少严密的培训组织,往往只由人事部的某个人负责临时抓一下,既不能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建设和发展课程,更没有人和精力来做培训市场开发工作,因而培训工作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这是饭店培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对一个饭店集团来讲,尤其是饭店管理集团,建立一个健全的培训组织,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对培训过程进行规范化和严格管理是保证培训效果所必须的。在这方面,一些进入我国的跨国饭店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2)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饭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多、层次复杂,把他们揉合成一个整体,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饭店人力资本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是创建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同时,饭店多以班组的形式进行工作,还要特别注重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建设,这又基于企业经营理念的建立和大力宣传,使之得到员工的认同、遵守并最终转化为内在信念,使员工建立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深厚的感情。这是饭店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获得理想培训效果,使员工人力资本得以增值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

三、与饭店人力资本有关的几个认识误区

1.由于员工流动,培训得不偿失

在目前劳动用工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确实存在这种问题。饭店培养出来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给饭店造成的不仅是沉没成本的增加,若这位人员流入竞争对手的饭店,战略意图和竞争理念的带走,会给饭店造成更大的损害。但这并不能否定培训。人员流失可以通过体制的健全和企业文化的建立来进行控制,而对培训的否定必然限制企业的发展,由此使企业员工队伍更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损失才是巨大的。而实际上,行业研究表明,受过培训的员工队伍更稳定。

2.招收有经验的员工

篇(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低水平生活导致健身观念淡薄

按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家庭的尺度,企业职工均在60%以上,属于贫困线,属于体育低消费群体。研究表明,收入与消费关系十分密切。(见表1、2)

统计结果证明,企业职工收入与体育锻炼的内容、目的、地点、时间、次数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与锻炼目的、锻炼次数非常相关。体育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特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优越,体育消费的投入的比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除此之外,人们的体育习惯、生活节奏、余暇时间、体育观念、社会环境等都与体育消费有关。应该说,体育消费行为既是生活水平的缩影,又是人们体育健身观的折射。

2.不良心态影响健身观念形成

调查显示,企业职工有矛盾心理占15.5%,压抑心理占18.4%,挫折心理占6.4%,消沉心理10.6%,疑虑心理5.1%,其他心理状态的365人,占43.6%。

体育作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安全阀”“社会竞争缩影”,改革开放带来社会体制、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变化,同时也产生许多矛盾。据社会学专家研究,除了必要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外,体育可以起到缓解、宣泄、减少下岗浪潮带来的社会震荡和各种矛盾的作用。

三、结论与对策

1.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再就业劳动者素质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因素和能动因素,发展体育运动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体育锻炼要占用一定的时间,之所以强调体育健身的作用,是因为可以理解为体育是一种旨在追求未来效用的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从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角度,体育锻炼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它投资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从人力资本配置的需要寻找合适的物质资本,最大限度的优化实现自身的价值,较好把握从新配置人力资本的再就业机会。

2.调整不良心态,拓宽人力资本运营的空间

现代企业职工压力大,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态,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由于种种不良的心境,导致无形中缩小就业的渠道,缩小人力资本运营的空间。体育的社会情感功能是与人的社会心理稳定性直接有关的,通过体育服务工程进行情感解困工作,调整不良心态,使之产生和形成与社会一致的心理。因此,企业职工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把就业看成是一场智力、体力、心理上的竞争,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挖掘潜能,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3.树立健康观念,加速人力资本投资

要树立健身观念,消除健康投资是一种简单的消费支出的旧观念,主动积极的进行健康投资,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要主动锻炼、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丰富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创业储备本领。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增加企业职工的健康存量、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存量的增加,意味着“生病时间”的减少和“健康时间”的增加,意味着创业的基础储备增加,从而有利于产出增加,个人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因此,这种投入是有效的投入,也是一种成本性投入。企业职工自身还应从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素质的需求,来提高对健康投资的认识。

4.发挥体育的健身作用,开展“体育服务工程”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以体育作纽带和桥梁促进创业工程实施,吸引广大企业职工参与,以达到关心引导、交流情感、开阔渠道、稳定大局的目的。“体育服务工程”的内容包括:体育进万家活动;与企业职工联手健身活动;多帮一、多带一健身活动;健身广场活动;健身小区活动;健身家庭活动;社区体育竞赛等项健身活动。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体育服务工程”对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融合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管理世界(京),1998

[2]倪同云: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

[3]吴国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篇(4)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并能够为其带来长期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化了的人力资源。马克思曾指出,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人力资本既然属于资本化形态,当然就不例外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希望能在将来获得回。

本文主要讨论通过正规教育形成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问题。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而有必要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下图显示了学校教育投资的可能分析。一个人面临两种选择:需要S年全日制学校教育,在完成后假如就业,会有年收Ws,直到退休年龄,比如65岁。更一般地说,年龄T。学校教育有直接成本如学费、书本费等K。另一选择是不接受学校教育,直接工作,可赚得工资W0,。

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没有能力限制,没有退学风险,收入在整个工作年限内不变。工作经验与决策无关,没有失业风险。

假设投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K和机会成本W0。而放弃的收益即机会成本是成本中较大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方案中整个生命周期贴现收入,选择贴现收入较高的方案。我们还可以将不接受学校教育的收入从接受教育的收入中减去,假如结果为正,可以猜测该个体会选择投资于学校教育。在第一个S年,每年的差距为-K-W0,

该个体必须付出学费和书本费等K,并且不能享有收入W0,因此,每年的W0为机会成本,即由于选择了教育而放弃的收入。W0K为每年的投资成本。从整个生命周期看,贴现后收入为图中的BC,在S年之后,两种收入流改变:获取Ws。差额Ws-W0为教育带来的利得。较高的年收入是由于学校教育。同样考虑折现,可以发现贡献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收益差额为A。

假如由教育决策带来的终生净收入为正数,或所得利益大于投资成本,那么该个体会选择学校教育。假如人们可以以市场同期利率进行借贷,则该市场利率为折现率。

这个非常简单的模型有以下几个结论:假如符合以下条件,则参加学校教育的人数会增加:未来收益增加,即工资奖金对那些已经完成其学校教育的人来说增加了。直接教育成本减少,比如学校降低学费或政府增加教育补贴。贴现率降低。由于未来工资收益相对于以前工作阶段中的成本增加了,或者说对那些着眼于未来利益而非当前利益的人来说,贴现率较低会使人们倾向于学校教育。教育筹资变得轻易。如银行更愿意贷款并且降低利率甚至提供免费的奖学金。

进一步分析,假如给定受教育的年数,与工资增加Ws-W0相对应的年回率是投资决策中必须知道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每增加一年的教育会产生一定收入百分比的增长,这个增长的百分比则是教育的回。为了计算它,理论上必须知道某人实现的收入并等到退休。

关于是否投资教育或继续投资教育已经有许多公式化研究,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恩格尔曼认为,人力投资的时间比较长,难以根据已知的投资期限来计算投入量与收入量,为此,他把投资期限限定在一个时期,而把收益扩展到其他时期带来的收入,用来分析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公式为式中,C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的直接费用,W0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而放弃的收入,Xi表示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收入,Yi表示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收入,n表示受了13年教育之后可以赚取收入的总年数,r表示第13年教育的收益率,i表示观察的年份。根据这个公式,利用所要求的资料可以计算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个人就可根据对投资与收益的分析,做出是否继续投资教育的决策。决策基本原则是,预期收益流量之和不能小于人力资本投资流量之和,否则,人们就不愿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不能低于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否则,人们只进行12年教育投资,而不选择13年教育投资。

最佳投资的决策:

由于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有的个体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学校教育,在做出最佳投资决策时,我们必须分析学校教育的最佳长度。受教育每增加一年,就会增加生命周期的收入,但并不稳定。在最初的几年,假如一个人继续增加教育年份,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长幅度会增加,但以后年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投入学校教育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YoramBen-Porah公式化了教育投资过程并描述了其主要决定因素。在他的模型中,个人通过已有的人力资本和他自己的时间、其他市场资源相结合来达到产出的增加。Yoram最佳资本积累的模型是个人人力资本生产函数:Qt表示个人在时期t人力资本的总投资;Kt表示个人在时期t初始人力资本存量;St表示个人在时期t内贡献于存量Q的时间;Xt表示积累人力资本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假如初始人力资本较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首先会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是说,全部时间都花在学校教育上。在完成全日制教育后,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他的在职培训。参数B是由Becker在1975年运用同一生产函数时增加上去的,它表示“有限的个人体力和智力”,使Yoram的规模酬递减的假设合理化。原因是随着个人在增加其人力资本累计的过程中,成本增加。个人生命是有限的,随着受教育时间的不断付出,工作年限会缩短,这减少了获得利益的时间,结果最终是收益的增长幅度减少。而且个人继续延长其受教育时间,增加的教育年限的成本是增加的,一个简单的原因是:机会成本增加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越长,在同等教育水平下获得的工资越高,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花费。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假如学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边际收益会下降而边际成本会上升。受教育的最佳年限出现在边际成本线与边际收益线相交的那一点。假如教育年限超过S,则产生的额外成本要大于额外的收益,此时再选择学校教育从经济上来看是不理性的。

因此,S为最佳投资点。在此点上,投资者可获得最高的收益率,即内部收益率,是投资成本现值与投资收益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也就是说图1中面积A=B时的贴现率。这个模型也可得出几个猜测:

边际成本曲线较低的人选择更多的学校教育投资。如较易获得贷款的人,资金成本较低。如图中A曲线。

边际收益曲线较高的人会选择更多的学校教育投资。比如由于家庭关系网络、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或智商很高而学校教育恰好能与之互补等原因较易在接受教育后找到工作的人。如图中B曲线。三、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因素简单的模型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却轻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风险,下面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较少被论及。但事实上,有投资就会有风险。与证券市场相同,人力资本市场包含许多资产,即各种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回不仅与受教育的时间长度有关,而且与所受教育的种类有关。每个人选择与其未来收入的风险和回相匹配的资产来获得最优选择。与证券市场不同的是,教育资产市场有几个重要的限制:首先,多样化不可能。第二,任意调整不可能。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套利来调整投资。投资于教育是不可撤回的,一旦你持有某种教育,你就不能再出售它。加之投资收益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场环境等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些投资风险概括起来说,有市场风险和个别风险。

、市场风险:影响整个市场上或一个受教育群体内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回的不确定因素。

1.未来人力资本市场供需变化

假设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能力获得在任何教育水平的期望回,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投资者,只关心生命周期收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选择有最高净收益的教育。则我们只需观察接受每一种教育的人群。在一种教育下,每个人的净收益都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可以通过弹性工资来建立。假如太多的人选择同一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下降。相反,假如只有少数人接受这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短缺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上升。只有当工资产生的终生收益相等时才会出现均衡的态势。

2.市场分割

YumingFu和StuartGabriel研究得出结论:教育投资在私人部门的回要高于在国有单位的回。另外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着较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而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并不会自然保值,假如就业时选择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将逐渐贬值。因此,投资回中包含了失业风险和由于就业于不利的行业或部门而导致的低收入风险。

此外,还有市场平均工资、流动限制等风险因素。

、个别风险:只影响个体或群体中少数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率的因素。个体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比如智力能力、动机、爱好等。这些因素使教育回的估计变得不是很准确。受更多教育者获得较高工资不仅因为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由于他们的能力及其他特征。具体地,个别风险有以下:

自身熟悉的不确定性:

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面临几种不确定性。首先,人力投资者对其所选择的教育本身的信息了解并不充分。比如,许多教育系统在学生步入大学教育之前向学生展示越来越多的选项。而潜在的学生并不知道哪种学科对自己来说是必要的,以及喜欢与否,能否达到学科的要求。第二,在完成学科后,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样面临不确定性。即便是接受过职业或专业教育,他仍可能缺乏职业所需的能力或其他要求。而个人并不能明确地知道他相对于职业的真实能力。AdamSmith早在1776年就清醒地熟悉到这一点,他说:“任何特定的个体永远拥有资格于他的工作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行业中有很大的不同。让你的儿子去当鞋匠的学徒,几乎毫无疑问他会做出一双鞋;但假如送他去学法律,精通法律的可能性与他会在此行业中站得住脚的可能性相比,至少为20比5。”

生命风险。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的人是有生命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将会下降,人力资本受益期也将随之缩短,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则必须在更短的时期内得到补偿。因此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也随着主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极端地说,人力资本投资也会随着一个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丧失而全部损失掉。

此外,还有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中个人承担的份额、个人已有的人力资本存量、时间的投入、机会成本、经验等。

总之,我们在进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需要进行是否继续进行教育投资的决策以及最佳投资的决策,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风险,能够帮助投资主体做出更客观准确和相关的决策。文章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如何进一步将风险因素量化,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更加完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研究。参考文献:

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雅各布明塞尔,张凤林译.人力资本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

郭丛斌.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3

篇(5)

二、需要对人力资本投资形式的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行为,从广义而言也是一种行为。知识经济是知识、技术的生产、交换与分配的经济,而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是人,其核心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和积累的。它表现为人们所具有和运用的文化知识、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专门的职业技能、健康等等。与物质资本相似,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而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的行为都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多方面的。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把人力资本投资归纳为投资、培训投资、劳动力流动投资、卫生保健投资等形式。“对卫生和营养的投资可以改善人的健康状况;对个人进行培训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技能;接受正规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并有助于能力的增强;而对和开发的投资可通过外部的效果来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1]。这些投资方式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和社会不同层次的各种需要。

需要决定人的动机,动机决定人的行为,行为产生绩效。人的行为效果是导致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当然,这包括个体的行为也包括群体的互动行为(群体内部的个体与个体的互动行为以及群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需要的影响。因此人的行为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掌握和了解人类的各种不同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投资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满足人的正常的生理需要,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可以根据人的精神状态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满足人的需要可以丰富人的知识技能,启迪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本质上就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所以对人的投资可以分为生理性投资、精神投资、教育投资和社交投资等形式。

生理性投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投资,是保证人具有健康的体魄,从而能够发挥人的正常的社会功能的基本投资。这类投资又包括饮食营养方面的投资、健康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按照投资主体分为家庭生理性投资和社会生理性投资。在基本生活需要未达到满足平衡点之前,每满足一些这方面的需要就能提高一些人力资本存量。关于饮食营养方面的满足有人在塞拉里昂针对农户劳动力做过一项调查,农户劳动力摄取的卡路里水平每提高10%,家庭农产品量就增加3.3%。[2]另一项对斯里兰卡涉及营养水平与工资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显示,对于男性劳动力来说,卡路里摄取量每增加10%,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就提高2%。[3]有人估计,卡路里摄取量从1500千卡提高到4000千卡,对于人力资本的效果,相当于从文盲进步到高中毕业的水平。[4]另外,疾病对人力资本的提高,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世界银行1991年对9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秘鲁平均每个成年工人每个月要生病4.5天,并误工1天;加纳平均为3.6天和1.3天;美国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工人平均每月损失1/4个工作日。8个发展家因疾病原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相当于全年收入的2.1%~6.5%。[5]。

医疗保健投资是保证人力资源优良的体质所进行的投资,分家庭性和社会生理投资。它包括个人、家庭、地区、组织和社会等为此所付出的投资。具体地说,有个人影响着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力和精力的费用,国家建立、疗养院以及购置医疗设备和建立疾病(流行病)控制中心,培养医务人员等的费用等等。

安全投资是社团等支付的医疗保险、保健及工作安全、养老保险等费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生理性投资的总体水平上升,但是占GDP的比例会有所减少。这可以从不同国家的居民生活的基尼系数可以推出。

以上是人的物质需要方面的投资。除此之外,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投资,即对人交流、理解、教育发展和成就需要等方面的投资都是精神投资。它可以分为有形的精神投资和无形的精神投资,它主要包括教育投资、文化娱乐投资、信息交流与社会交往等投资形式。其中教育投资是精神投资中最主要的投资。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教育投资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之所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是由于它是人类社会化的基本行为改造过程。人类和其他动物本质的不同就在于人类有良好的有目的教育活动,人的社会性是通过教育达到的。没有教育我们的祖先也是在原始森林里和其他的动物同处一处。人力资本指的是人们的知识、技能、体力等方面素质的总和。教育促使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根据萨卡罗普洛斯的估算亚洲国家个人投资教育私人收益率初等教育为31%,中等教育为15%,高等教育为18%,远大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6]读书与文化娱乐需要方面的投资,也能使人寓教于乐,拓展视野,扩大交流。

社会交往投资与群体交流投资既不能在数量上进行统计,也无法用货币所以也称无形精神投资。如工作中人际环境的投资、社会风气的投资等等。社会交往投资也会增加人力资本是因为人际关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人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人生观、个性心理、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认知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所谓“物以类聚”,说明人际关系网中的各个成员具有某些共性,他们所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中有一些不成文的规范,制约着每一位成员。学校中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教师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学校教育的主流文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人际关系影响着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向和投资效果,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际关系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网中各成员人力资本差异的缩小。人际关系可以减少迁移、流动成本,促使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际关系会出现人力资本投资的“马太效应”,即好者更好,坏者更坏。[7]

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群体中人际关系交往中的信息交流对人力资本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及各地发生的事,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量;通过信息交流,获取各自感兴趣的信息线索,减少信息搜索成本;通过信息交流,相互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技巧,增强各自的学习能力,提高接收与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关系网中成员的信息交流具有很强的信息搜索功能。只要一个成员提出感兴趣的信息要求,其他成员就会在自动检索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库后,直接提供相关的信息内容。而其他的信息库大多要读者自己去检索信息。随着交流的增多,信息交流程序会逐步简化,容易直接切入感兴趣的内容,增强信息交流功能。

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交流为组织提供免费的人力资本存量。组织内部非正式群体成员会讨论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交流一些与工作有关的经验。尤其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更会增强这种交流的气氛,相互之间提供经验、献计献策,集众人的智慧,往往给工作带来良好的效果,增强了组织的人力资本,这样就无形中形成学习化的组织。任何组织都要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建设好组织文化,使组织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优势,以便在组织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非正式群体的交流对人力资本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三、需要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向与特点

需要决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持续性。无论是从组织、社会还是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全过程。

首先,人的生命健康保健和人的生命相依存;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健康需要的投资会和人的生命相始终。人生对健康需要的投资呈倒U型趋势,越是年少或年老的时候健康保健的投资越多。少不更事时,是父母对其进行健康投资;年轻时精力旺盛,常常缺少健康意识但是锻炼身体等必要的保健投资是不可缺少的;到老年时感觉生命有限,健康被提到生活日程,这时是自己主动对健康投资。

其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也使人的教育或学习持续一生。1972年UNESCO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正式确认了终身教育理论。我们面对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从广义而言,教育将是终身教育,即学习包括人的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有句名言“未来唯一的竞争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知识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劳动由体力变为智力,由教育投资为核心形成的人力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竞争加速教育的发展,竞争加速学习化社会的形成。竞争主体为了不被淘汰,就不断地追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出现高等教育逐渐升温需要,学历追求不断攀高的需要。个体终身学习化强调学习者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张扬。在学习内容上,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塑造经世致用的改造社会的竞争性人才。学习终身化显著表现在家庭对教育投资逐渐成为各种投资的首选。

再次,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交往、联系的持续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人是社会的成员有各种社会需要,更重要的是人在改造自己、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必然要和他人发生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与时俱进的,并随着社会性质的变革而转移的。它也伴随着生命相始终,具有时间广度上的持续性。

不同的社会导向性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偏向。个人的需要因社会制度和社会地理环境的变迁而变化。不同的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从而导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重心不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也不同。集权制国家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需要服从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成为个人需要的导向。西方国家讲究自由、民主、博爱,强调个人主义,个人的需要成为社会需要的导向。但是西方社会也吸收了东方的集权治理机制,加强了国家的集中权力,也倡导个人需要服从国家需要。集权制国家在民主的浪潮中,也加强了民主的进程,在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允许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

个人需要的层次不同,人力资本具有个人投资偏好的选择性。有人曾经作过“钱该怎么花?”的专题调查,结果是钱多和钱少选择大不一样;有钱人投资方式也不一样。有人挣钱投资房产,有人储蓄养老,有人投资股票,有人投资教育,不同的人根据个人的需要有不同的投资偏好。根据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要具有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递进规律。大多数人只是满足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越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的人越少,只有极少数人会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氏认为只有像爱恩斯坦那样的才是追求最高层次的需要。所以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呈现金字塔型。大多数人选择物质需要的投资和心理需要的投资,少数人选择精神需要的投资。这就形成了纷繁复杂而又五彩缤纷的世界。

总之,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有满足人的需要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双重功能。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就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了解人的不同需要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开发与管理、培养与投资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对人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投资,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愉悦精神;对人的教育需要的投资可以提高知识技能,形成直接生产力。:

[1]胡鞍钢等,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源开发,[J].第5页,2003,4-5期

[2]侯风华,人力资本形成及现状[M].第60页,转引:斯特劳斯,更好的营养能提高生产率吗?学杂志,第94卷,第2期,1986

[3]侯风华,中国人力资本形成及现状[M].第61页,转引:萨恩•阿尔德曼,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对工资的和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发展经济学杂志,第29卷,第2期,1988

[4]蔡肪,穷人经济学,第168页,湖北:武汉出版社

[5]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面临的挑战[M].第54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篇(6)

2.项目可行性研究环节的决策内容和方法

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越来越收到重视,电网公司逐步出台了《输变电项目可行性内容深度规定》,明确在可行性研究环节的主要内容和需要达到的深度要求。决策内容。电网资本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由电力系统(一次和二次)、变电站站址及工程设想、线路路径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部分内容组成,对接入系统方案等需要有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可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做相应内容的增减。其中,电力系统论证是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其重点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决策的关键点。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着重于技术的可行性:变电站布点、线路连接造成的电网结构变化、对电网容载比的影响,项目技术方案的比较分析,而对经济指标和财务评价仅做了一般性的计算,如投资估算、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决策方法和指标。在电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运用了现场调研、市场预测等方法,着力进行技术对比分析。

3.项目后评价环节的决策内容和方法

项目后评价的理论虽然已经成熟多年,但近年才逐步引入电网公司试点开展,而且第三方的评价单位或不够独立或不够熟悉电网业务,造成了后评价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决策内容。电网资本性投资项目后评价主要对项目立项、建设、运行全过程进行评价,评价项目立项程序的规范性,决策方法的科学性;项目技术方案合理性,设备选型先进性;项目组织实施规范性,建设过程是否符合资本金制、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及合同管理等相关制度;工程质量、安全和造价管理控制;项目启动、调试和运行效果。决策的关键点。电网项目后评价研究着重于程序正确,即各个环节都需要具备相应的支持性文件,项目的技术评价其次,项目的经济评价再次。决策方法和指标。在电网项目后评价报告中应用了对比分析和成功度分析法,主要指标仍沿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经济指标。

篇(7)

由于官办,国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教育经费和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由个人负担的教育成本相当于全部教育成本的1/3-1/4,于是出现了高学历热,大量资源投入价值不高的高学历教育,产生了教育深化过度的。一方面,MBA招生拥挤不堪,某校招收400人,报考的达5000人,另一方面,毕业后大材小用,高能低就。

其次,,由于户藉制度和农地制度,再加上城市政府的就业歧视政策,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不仅城乡之间是分割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和农村之间也是分割的,虽然进城农民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但其与城市劳动力市场也是分割的。由于市场分割固化了不同城市之间就业机会和未来机会之间的差异,而大城市适合高学历者就业的机会多,未来的发展机会也多,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留在大城市,而不愿离开城市,因为一旦离开,就很难再回到城市。由于有太多的大学生,城市相对而言高端市场上就出现了拥挤现象,他们只好追求更高的学历以便在众多求职者突显自己。市场分割不仅造成劳动力市场缺乏流动性,而且提高了流动成本,在劳动力市场缺乏流动性或者流动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劳动者倾向于在区域内寻找工作,于是就会出现某些地区高学历人才过剩的情况。

不仅如此,技能投资具有资产专用性,也就是说,一定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和一定的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的,人力资本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做他用,除非在转移过程中愿意蒙受巨大的价值损失或生产力损失。工人技能投资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虽然工人掌握了某种技能,但是企业内部并没有这种岗位或者这种岗位没有空缺,那么,工人的技能投资就不能提高他的边际生产力,从而提高他的劳动报酬。这就会降低工人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二是虽然工人通过技能投资提升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市场风云变幻,他所就业的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迫裁员或破产,那么工人就有可能失业。如果企业外部存在很大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那么,上述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降低。在企业内部没有空位的情况下,工人可以选择跳槽,到同一行业的类似企业就业,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技能的岗位。在企业裁员或破产的情况下,只要该企业受到的冲击不是行业性的,那么,工人可以在别的类似企业找到工作。但是,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情况可能就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城市,从事某个行业的只有一两家企业。在一家企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该地区可能就没有其他替代企业了。即使有,吸收能力也有限。因此,如果工人不能自由地跨地区流动,那么,工人的行业技能投资就会迅速贬值为零。他们要么失业,要么从非熟练工人重新做起。

篇(8)

二、平衡人力资本投资和物力资本投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之间的关键,建立起总括性的资本概念。随着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也要相应地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所占的比例也要有计划的提高。总体上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额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国际上,公共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水平为5.5%,我国交通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加强投资管理,逐步提高这一比重,要力争超越平均水平向高水平的发达国家看齐。

三、加强交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

首先,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深处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必须设置明确的分工和奖励惩罚制度。要做到对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及时奖励,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过失及时排查解决追究责任,尽可能地避免类似失误的发生。领导方式要宽严适度,要积极与员工展开沟通,要让员工感受到公平公开,要给予员工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员工才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企业组织活动的整体效果才能得到优化。其次,选才标准要统一、严谨、公开公正、与时俱进。交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整齐划一的选材标准,实行人才的竞争上岗制度。竞争制度除了要力求公开公正以外,要尽可能地客观化,采用量化测评技术,保证人才选拔有据可依有规可循。要想优选人才,交通企业就必须转变思想,要主动向市场要人才,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以吸引广大人才。对于吸纳来的人才,企业要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职工的贡献,在住房、升职、工资绩效和福利等方面给予鼓励,所有的奖励制度都要保证透明度,引导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既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奖励体制的公平公正。在人力资本开发方面,企业要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培训不能仅仅从交通企业自身需求角度出发,同时也要考虑到职工的职业规划和个人需求,还要与时俱进,考虑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人才提出的综合要求。

四、增强投资的预见性

交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合理预见,是建立在对现有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全面分析基础上的,只有清醒全面的认知才能得出合理的预测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最终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的配置更加合理。因此,我们在注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本的同时,还要重视人力资本的运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能,以达到人力资本保值和增值的目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人力资本只有被充分利用才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离不开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还没有真正形成能够刺激人力资本投资与有效利用、合理配置的运营机制。从而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本的低度积累;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人力资本在运营中仍显现出很大的惰性,造成人力资本利用上的严重浪费。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形成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

篇(9)

2.社会知识化。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为社会创造财富。随着知识工作者在企业中的作用的增强,新型的信息沟通方式必然带来企业组织重组和人力资本政策的变迁。

3.信息网络化。电子通讯、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和其他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一个不受地理边界限制和束缚的全球工作环境和视野。因此,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对企业人力资本的要求,而且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4.竞争人本化。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因此,企业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必要性分析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资本采取的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资本为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为人力资本。一般来说,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等构成了人力资本。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新的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发现;劳动者的平均技术和劳动效率的提高;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后两项均是人力资源密切相关的,它们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不合理状况严重。一方面,长期以来都实行“注重物质资本”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从经济角度来看,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对“资本”这一概念界定的不完全,侧重于物质资本的分析,而忽略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判断,在生产要素中只计算人力资源的数量分配,而不注重人力资源的质量分析,致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注重投资的数量,而不注重投资的效率,结果导致了投资主体的单一化和人力投资的滞后。

另一方面,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资金渠道上看,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窄,方式单一,以国家投资为主,且投资数量不足。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是依赖政府的教育投资。虽然我国的教育投资总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逐年增加,但是,如果以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作为教育投资,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物质投资,与物质投资相比较,教育投资的相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

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企业为了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强烈竞争,凸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竞争策略。它是一个多方位的整体体系,它的投资内容和形式比较多样,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升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

企业与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约束机制也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在激励约束方面,要因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同的企业文化而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建立心灵契约,留住人才;优化组合,人尽其才。再次,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使他们的技术与知识的更新速度走在行业前列,以长期保持企业的人才优势,进而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最后,人力资本的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氛围平台,往往在激励人才成长等正向行为上,产生着巨大的基础作用。

2.强化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再开发

人力资本再开发的前提是人力资本载体—人力资源的身体健康。这指的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医疗保健投入。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的恶化会使员工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直接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为此,一方面企业需要为员工创造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工作的顺心;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保证员工的医疗保健。因为工作而使得员工疲惫不堪,或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是得不偿失的。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重点不仅仅是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要想保持并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则离不开对企业人力资本的再开发。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成为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而匹配合适的培训方法,则是取得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途径。

首先,对于核心人才可以采用脱产培训的形式。核心员工是企业的战略层,规划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对他们的培训成为企业的主要任务。让核心员工放下工作进入各个高校学习管理的系统知识,新观念,适时充电,对提高管理效率有良好效果。其次,对于独特人才,根据其工作的性质,安排的培训主要与项目有关。当企业承接了顾客的某个项目,继而组成项目团队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他们的培训。企业高层在项目开始之前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项目实施后,可以就某一问题请专家来指导工作,保证项目的实施。

3.对于通用人才与辅助人才,经济又实用的培训方法就是企业自行组织培训

篇(10)

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本对改善自身福利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利用目前现有的统计指标,可以把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及通讯这三类支出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从1990年到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人力资本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4.91%和16.69%。虽然城乡居民的人均人力资本投资增长都比较快,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就以1990年以来主要年份的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数据为基础展开比较分析。

一、新疆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证分析

1.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单位:(元、%)

2.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

以上两表资料均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06版,表中比例指三类人力资本投资在消费性支出中的比例

3.人力资本投资的倾向分析

根据1990~2005年主要年份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的数据。排除物价等因素,以绝对收入假设理论为基础,分别构造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倾向函数,其中城镇人力资本投资定义为URCI,农村为RRCI。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RUI,农村为RRI。

通过运用SPSS12.5软件分析得出如下函数:

城市:URCI=-416.842+0.307RUI

(-2.224)(10.079)

农村:RRCI=-153.741+0.247RRI

(-4.320)(12.600)

一元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很好,分别是0.935和0.958,并通过了T检验。从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来看,城市居民收入每增加一元钱,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将增加0.307元。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一元钱,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0.247元。

二、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呈现出以下特征:

1.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人力资本投资数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城镇低于农村(城镇19.85%,农村26.62%),可见在投资的重视程度上,农村居民一点也不比城市差。尤其是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平均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高出12.22个百分点。

2.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对差距依然很大。从2000~2005年这六年的数据来看,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总量之比达到5.077,也就是说这六年来城镇居民人均人力资本投资是农村居民的5倍多,而城乡的收入差距是3.403,从这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比例大于农村。从人力资本投资的倾向分析中也可看出城市居民投资倾向大于农村。

3.从投资结构上看,城镇投资中,增长最快的是交通通讯投资,平均增长率达到27.41%,其次是医疗保健的22.42%、文教娱乐的15.26%。农村的投资中,增长最快的也是交通通讯投资,平均增长率为27.13%,高于医疗保健的22.55%和文教娱乐的19.49%。

三、造成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原因分析

1.收入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占消费支出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城乡收入的差距。

2.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尤其是文教娱乐支出方面。

3.在交通通讯及医疗保健支出上,由于近几年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以及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乡居民的在这一领域消费增长。医疗保健投资的增长说明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增强,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也有关系。但仍需要注意的是,城乡之间的社会福利相差很大,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负担。

四、对策建议

下面就缩小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差距,逐步实现其均衡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下转第24页)

(上接第16页)

1.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同时由政府出面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引导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辅之以配套的激励措施,加快其人力资本积累速度。

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的公共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1.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增加农民的收入。如取消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等。

2.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和壮大小城镇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地发展小城镇经济,为农村居民增收创造好的经济环境。

3.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各行业人才去农村发展。人力资本的注入可以使知识和技能在农村产生传播效应,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带动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医院内部审计论文 下一篇: 工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