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4: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豆栽培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中耕松土,保墒促生长
中耕是大田作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其不仅可以疏松土壤,流通空气,防除杂草,改善营养条件,促进生长,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水分,防旱保墒。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至少要做到三次中耕,第一次中耕就在出苗到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为宜,做到浅锄破板结不培土;第二次在距第一次中耕10天左右,大豆苗高10cm左右进行,深9cm左右;第三次在第二次中耕后约半个月左右,要在大豆封垄前完成,培土要达到第一复叶节。总之,在大豆生育期间通过中耕培土,能使地表形成条沟状或钵状,以利纳雨蓄墒。
3增施肥料,注意氮磷配合
大豆生长发育的氮素来源有两个,即根瘤所固定的氮和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一般大在大豆幼苗期出现第一片复叶时,根瘤已形成,但固氮能力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大豆开花结荚期固氮能力虽然很强,但仍满足不了需求,也需从土壤中吸收补充。因此,增施氮肥是大豆丰产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大豆在整个生育期间都需要较高的磷素水平,所以在增施肥料时应注意氮磷配合。据资料显示,吕梁山区坡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0.45%,全氮含量0.04%,速效磷含量在5mg/kg以下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0%左右,土地瘠薄再加上传统的种植大豆不施肥习惯,使大豆田间养分严重不足。所以,以增施化肥起步,实现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相结合,是夺取大豆丰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4合理密植,发挥植株群体增产优势
目前,旱作区大豆种植密度一般偏低,大多数密度约5000株/667m2。密度低,植株封垄不严,叶面积系数小,光合面积小,有机物质积累少,蒸发量却较大,浪费了光、热、水资源,导致产量水平低。根据实验资料,旱地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000~12000株/667m2,大豆种植密度提高后,单株结荚数和粒数虽然稍有减少,但是由于株数的增加而使结荚数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大豆最忌连作,连作大豆,一是病虫蔓延,如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等危害加重;二是使土壤中磷钾元素过分消耗,因而使大豆营养比例失调,发育不良;三是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其本身根系生长有毒害作用,因而连作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根瘤数减少,固氮能力下降。应尽量做到大豆与大豆隔2茬以上轮作为好。
2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上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我县夏大豆可选用和推广早熟、高产大豆良种,生育期为90~100d为宜,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有中黄13、徐豆9号、徐豆12等品种。同时要剔除杂种子,并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达到85%以上才能做种子用。
3精细播种
温度是决定播期的主导因素。一般温度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我县一般在4月中下旬,夏大豆在6月上中旬,一般不能迟过夏至,否则将严重影响大豆产量。播种有条播、穴播、点播3种方法。目前采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是机械条播,一般行距在20cm左右。
4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籽粒大小、发芽率高低、留苗密度、播种期早晚、土壤肥力高低及土壤墒情来确定。夏大豆合理种植的幅度在18.0~37.5万株/hm2。一般原则是分枝多的品种播稀些,反之密些;早熟品种密些,晚熟播稀些;高肥力地块稀些,瘠薄地块密些。
5合理施肥
据试验,每生产100kg的大豆籽粒,需纯氮5.3kg,有效磷1kg,氧化钾1.3kg,还需要一定量的钙及微量元素硼、锰、钼、锌等。大豆除了根瘤菌提供所需30%~50%的氮外,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磷肥对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效果更明显,施磷可以使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苗期施钾可以加速营养生长,鼓粒成熟期施钾能促进干物质转移到籽粒中,有利于增产。
(1)重施基肥。大豆要重施基肥,由于大豆抢时早播,往往来不及施有机肥,所以前茬要重施农家肥作基肥,以保证大豆高产稳产。大豆喜磷好钾,施用磷钾肥除为大豆提供磷钾营养外,还能促进根瘤菌固氮,增强植株抗病、抗旱和抗倒伏能力,而且对后茬作物也有增产作用。一般施磷肥375kg/hm2、钾肥105~120kg/hm2,与有机肥混合同时施入作底肥。在播种前施尿素150kg/hm2作基肥。
(2)巧追肥。大豆宜在花荚期追肥,此期追肥对增花保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尿素60~75kg/hm2,于大豆侧根5cm处开沟施入,氮磷钾配合效果更佳。也可遇雨撒施。如土壤肥力较高又施足底肥,种肥也可不施,以免造成徒长引起倒伏。
(3)根外追肥。花荚期叶面喷施尿素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有显著增产效果。在大豆生长后期(一般在花荚期)用尿素3.75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硼砂375g/hm2对水750kg,喷施叶面。根外追肥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隔7d后再喷施1次,遇雨需重喷。在生产上,根外喷肥一般与防治病虫害结合进行。
6田间管理
大豆是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又处在较高的温度下生长,生长速度快,因此加强大豆田间管理,有利于大豆高产。
(1)破除板结。大豆播种后如遇大雨,表土形成了板结层,会使子叶出土困难,轻者缺苗断垄,重者毁掉重种,若及时破除板结大豆仍可正常出苗。破除板结的时间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时进行,太干太湿都不好;破除板结的方法一是耧耙,二是用耙破除。(2)查苗补缺。大豆出苗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应及时检查,采取补苗和补种措施。主要是移稠补稀或育苗移栽。一般在2片叶时补苗为宜,可结合间苗进行补栽。缺苗严重的地块采取补种或育苗移栽进行补种。
(3)间苗定苗。间苗是保证苗匀、苗壮实现合理密植的有效措施。间苗时间宜早不宜晚,从子叶展开至对生叶片出现进行间苗为宜,间苗、定苗最好一次完成。
(4)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灭杂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也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明显。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苗高15~17cm时进行第2次中耕,开花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以浅-深-浅为原则,最后一次中耕结合培土进行,有利于保护豆苗、防止倒伏和清除杂草。另外,也可用除草剂进行化除。
(5)灌溉。大豆的一生有4个时期需要灌水,即幼苗水、分枝水、花荚水和鼓粒水。具体要求是苗水要轻,分枝水要小,花荚水要足,鼓荚水要巧。大豆苗期一般不需灌水,而应蹲苗。花荚期需水最多,要勤浇细灌,对防止大量落花落荚、增粒增重极为重要。
(6)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重点做好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认真做好食心虫、豆荚螟及蚜虫的防治,可选用毒死蜱、阿维菌素、吡虫啉、Bt等药剂进行防治。
1良种选用
我县宜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强的中早熟高产优质品种,如中黄13、徐豆9号、徐豆12号等。目标产量为2400kg/hm2,产量构成:18.0~22.5万株/hm2,45~55粒/株,百粒重24~26g。
2精细施肥与播种
播前施土杂肥15.0~22.5t/hm2。一般播时施二铵225kg/hm2、钾肥150kg/hm2作基肥。种子精选时需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和杂质,使种子达到大豆一级良种的指标,即:纯度高于98%、净度高于97%、发芽率高于90%、含水量为13%。用微量元素作种肥,大豆注重钼肥和锌肥的施用,可用钼酸铵5g,硫酸锌15~20g对水200g拌种5kg,还可再加200g根瘤菌剂拌种。拌种后的豆种要严防日晒,并要在24h内播种,以防菌种失去活性。我地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播90kg/hm2左右。大面积生产上推广机械条播,不仅效率高,进度快,有利于抢时抢墒,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利于苗全、苗壮、苗齐、苗匀,播深以5cm左右为宜。一般采用宽窄行条播,宽行60cm,窄行20cm,株距12~14cm,留苗18.0~22.5万株/hm2。
3加强田间管理
(1)破除板结。大豆播种后如遇暴雨,表土已形成板结层,会使子叶出土困难,轻者缺苗断垄,重者要毁掉重种,若能及时破除板结,大豆仍有望正常出苗。破除板结的时间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时进行,太干太湿效果都不好。方法:一是人工锄,二是用耙破除。
(2)查苗补种,间苗定苗。大豆出苗后,应逐行查苗。断垄25cm以内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断垄25cm以上者,应补苗或补种。补苗越早越好,最好将子叶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应于下午4时后进行,移栽后及时浇水。补种也应及早进行,可浸种催芽后补种。在全苗的基础上,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根系、根瘤发育,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合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间定苗时拔去弱苗、病苗、小苗、密集成堆的苗和杂株,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除杂草,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显著。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苗高15~17cm进行第2次,开花前进行第3次。深度以第1次浅、第2次深、第3次再浅为原则。除草还可以用化学除草剂:①播后芽前除草剂。可使用乙草胺,使用时严格掌握药量和用水量,土壤墒情好可适当减少水量;如墒情较差,比较干旱,一定要加大水量,但药量不需增加,一般用水600~900kg/hm2。②苗后除草剂。15%的稳杀得750~900mL/hm2除单子叶杂草,25%苯达松水剂4500mL/hm2除双子叶杂草,防除菟丝子及单子叶杂草可使用48%的地乐胺乳油3375~3750mL/hm2对水450~750kg喷雾。
(4)肥水调控。大豆开花结荚期酌情追施尿素75kg/hm2,同时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可起到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豆开花鼓豆期遇旱浇水,雨多时注意防水排水。苗期如雨水较多,开花前用20%的多效唑450~600mL/hm2对水600kg,适当化控防徒长。
大豆(俗称黄豆)属豆科作物,其根系上有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因此,在大豆生产上,化学氮肥一般比其他作物施用得要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随着世界油料资源的紧缺,其价格不断上涨,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势在必行。凤阳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1年2熟耕作区,大豆是凤阳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当地大豆油消费在植物油消费中占有重要位置,因而研究夏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尤为重要。现将大豆夏茬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如巨丰、中黄13号、皖豆24、豫豆25号、中豆20号等。巨丰大豆在江淮丘陵地区已种植多年,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耐水肥,生育期比其他大豆品种略长,茎杆粗壮,高抗倒伏;荚果饱满紧凑,皮色微黄透明,种脐色淡,商品性较好,作为夏大豆种植产量一般为2625~3375kg/hm2。中黄13号也是较好的夏大豆品种之一,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也较高,可以在我地扩大种植。
2科学施基肥
播种前结合整地,做到普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氮肥,一般大豆产量3000~3750kg/hm2,要求施土杂肥30.0~37.5t/hm2。大豆虽然属豆科作物,但要高产还应在苗期补充适量的氮素肥料,生产上一般施磷酸二铵150kg/hm2、钾肥150kg/hm2、硫酸锌15kg/hm2、硼肥15kg/hm2作基肥。播种前1kg种子用1~2g钼酸铵拌种或用0.05%~0.10%钼酸铵溶液在苗期至开花前喷施。
3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适播期易受干旱或连阴雨天气影响,往往不能按时播种下地。因此,前茬收获后要尽快整地、施肥、播种下地,干旱时要抗旱抢种,连阴雨天气抓住降雨间隙抢种,争取6月上旬一播全苗,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4合理密植
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采取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方式均可,密度为4.50~5.25万株/hm2左右,播种量45~60kg/hm2左右。做到科学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温度、光照资源,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势。
5田间管理
5.1苗期田间管理
大豆播种后,墒情较好田块,用90%乙草胺1200~1500mL/hm2,对水450kg/hm2,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对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效果很好,大豆三叶期后中耕灭茬不影响其效果。在大豆苗期,如连阴雨天气多,土壤湿度较大,田间还有杂草,禾本科杂草可用10.8%的高效盖草能或5%的精喹禾灵等进行处理;阔叶杂草可用氟璜胺草醚、克莠灵等防除。苗期及时间苗、补苗、匀苗、定苗,是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技术。大豆2~3片复叶时,要及时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按4.50~5.25万株/hm2定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在下午4时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
5.2中后期田间管理
夏大豆在中后期生长阶段,要重点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抗旱和排涝等工作。大豆害虫主要有豆荚螟、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蚜虫、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芫青、蛴螬等,地下害虫应该在苗期以辛硫磷、毒死蜱毒土或直接土壤处理为好;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螟根据病虫情报掌握在1~2龄幼虫盛期用甲维盐加吡虫啉效果较好。大豆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锈病、病毒病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可于苗期或发病初期用代森锌加水灌根;锈病、丝黑菌病在发病初期用己唑醇加水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好蚜虫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钝化治疗。同时,做好抗旱和排涝工作。夏大豆开花、鼓粒期,需水量最多,如发生旱情,必须及时浇水,后期遇雨水较多,应该做到排水顺畅,雨停田干。中后期,为了养根保叶,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期,要进行叶面喷肥,一般喷1%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氢钾1~2次,以夺取大豆的丰产丰收。
6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还可以提高品质,使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最佳收获期为大部分叶片脱落时。收获后,晒干储藏,及时腾茬,以安排下茬作物。
参考文献
[1]马志武,裴德明.夏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20.
优质高产广石绿大豆1号是黑龙江省克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克山绿大豆为母本,绿仁黑大豆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97年F6代决选,品系代号为广97-468,1998~2002年进行所内鉴定试验,2003~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示范,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主要在黑龙江省克山县、九三分局、讷河、内蒙古等地种植,市场前景广阔。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无限结荚习性,白花、尖叶、灰色茸毛。株高90cm,籽粒大小均匀,百粒重20g。病虫粒率低,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19.78%,品质优良,在适应区生育天数113d,需活动积温2 180℃,适宜黑龙江省第3~4积温带种植,是一个早熟、高产、优质、特用型绿大豆品种。
2产量表现
1998~2002年所内鉴定平均产量2 848.4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1.2%。2003~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示范,2003年产量2 899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1.4%;2004年产量2 653.1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0.0%;2005年产量2 866.4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2.9%,不但高产,而且稳产性也好。
3栽培技术
3.1选茬整地
选不重不迎的麦茬或玉米茬为好。有深翻基础的麦茬或玉米茬,及时用重耙(耙深12~15cm)耙碎、耙平,每耕层直径5~10cm土块不超过5块/m2。没有深翻的麦茬或玉米茬,要在上年秋天进行伏秋深翻20cm以上,翻垡要严,耕幅耕深一致,不重不漏,耕堑要直,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按要求全部秋起垄,垄向要直,50m垄长直线度误差不超过±5cm,垄距误差不超过1cm,垄幅结合线误差不超过±3cm,起垄后及时镇压1次。
3.2施肥
3.2.1底肥。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 500kg/hm2,结合整地一次施入,也可破垄夹肥。
3.2.2种肥。化肥做种肥,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45 kg/hm2、硫酸钾30kg/hm2。种肥分层施,距种子5cm处施总施肥量的1/3,距种子10cm处施总施肥量的2/3,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3.2.3追肥。大豆生长较弱时,结合铲2遍地追尿素75 kg/hm2,也可在大豆初花期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500kg/hm2叶面喷施。
3.3播种
3.3.1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在适应区5月5~10日播种。
3.3.2播法与密度。采用“垄三”栽培法,保苗25万株/hm2左右。
3.3.3播种深度。播深镇压后达到3~4cm。
3.4田间管理
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者深趟一犁不上土(也叫拉墒沟)。
做到三铲四趟,后期拔1遍大草。
3.5化学除草
3.5.1土壤处理。在大豆播后出苗前,用90%乙草胺乳油2 000~2 500mL/hm2+氯嘧磺隆80~100g/hm2对水450kg/hm2喷雾。
3.5.2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二至四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50mL/hm2或12.5%拿扑净机油乳剂1 250~1 50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25%虎威水剂1 000~1 500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
3.6病虫害防治
3.6.1灰斑病。花荚期使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kg/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治。
3.6.2大豆食心虫。封垄好的地块用敌敌畏熏蒸,封垄差的地块用功夫或氯氰菊酯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姚卫华.机械化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大豆通报,2007(5):9-11.
[2] 姚卫华.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黑河科技,2001(3):10-15.
[3] 姚卫华.优质大豆寒地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7(6):41-42.
[4] 姚卫华.浅谈大豆持续高产稳产的几点做法[J].上海农业科技,2007(4):85-86.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 739 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 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 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 288.5kg/hm2。
(2)抗性强。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 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 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 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为20~25cm。播种前可喷洒具有选择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
2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节间短,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如新大豆1号、新大豆7号、中黄35等。
3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若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宽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压实,减少断条。
4田间管理
4.1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按密度要求间苗,去弱苗、高脚苗、病苗,留壮苗。膜下滴灌田,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以避免烂种、烂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术是大豆有机栽培的首选灌溉方式。大豆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运用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以实现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总灌水定额为3 500~4 500m3/hm2。出苗水: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以保证一播全苗,灌水定额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灌水定额为225~300m3/hm2。花荚期: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因此,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适当缩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鼓粒期: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额225~300m3/hm2左右。
4.4 施肥
有机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于犁地前深翻经科学发酵的有机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可根据作物需要,运用滴灌技术随水滴施液态生物肥或液化有机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带病种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特别是菌核病多发区,要避免重迎茬或与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连作或间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扩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药剂或其他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5.2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种植区,虫害以叶螨为主,种植前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虫源。有虫情危害时,可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是利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3草害防治
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6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可在大豆黄熟70%~80%、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收获,当豆叶基本落净、豆粒满圆、豆荚全干时进行。在收获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必须单独收获、脱粒、运输及储藏。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
成污染。储藏前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卫生、除虫及消毒等处理。
参考文献
[1] 杜广平.春大豆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4(4):42-43.
重迎茬对大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株高降低,茎粗变细,节间加长,分枝减少,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减少。开花期以后,光合效率降低,根系活力降低,使得吸收能力减弱,不利于干物质积累。二是对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茬平均减产6.1%~31.5%,迎茬平均减产10.7%。重迎茬1年减产15.9%,重茬2年减产21.4%,重茬3年减产31.1%。三是对品质的影响,重茬1年脂肪降低0.29个百分点,重茬3年降低1.29个百分点,百粒重迎茬降低2.7%,重茬降低3.7%,病粒率、虫食率迎茬和重茬分别增加39.7%、41.6%,导致逊克县大豆单产低,总产上不去。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大力气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1选择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农业生产中种子的贡献率为23.8%,根据试验及在逊克县范围内对大豆品种的筛选,逊克县第4积温带应以黑河43号、黑河8号、黑03-3559为主栽品种。第5积温带应以黑河31号、垦鉴豆27号为主栽品种。第6积温带应选择黑河35号、黑河33号为主栽品种。在同一积温带,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轮流更换使用增产10%~15%,发挥品种增产优
势。
2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改春整地为秋整地,秋整地能将秋季雨水贮存在土壤中,保墒保苗,且能延长土壤熟化时间,提高土壤肥力,既解决了春整地大豆缺苗断垄问题,又提高了产量。经调查,在相同条件下,秋整地大豆保苗率达98%以上,而春整地保苗率只在70%左右。由于整地时间不同,产量也不一样,秋整地比春整地增产12.5%左右。改年年耕、深翻为浅翻、深松(据有关专家测定,深松的深度每增加1cm,可增加蓄水量600 t/hm2),可增加作物产量
15%~20%,是一项很好的增产措施。
3秸秆还田
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不仅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以地养地;而且为大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夯实了地力基础。逊克县目前有耕地面积10.56万公顷,有90%以上耕地种植大豆,从1998年开始就进行秸秆还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截至2008年全县应用小型混轮脱粒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还田,面积已达5.33万公顷,有机质连续提高1.0%~1.5%,通过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农田保水蓄水能力,从而达到了保墒节水目的,减少了黑土层流失。经调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可增收450元/hm2。
4进行种子包衣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虫害加重,逊克县大豆种植区90%以上发生根腐病,不少乡镇大豆孢囊线虫病危害严重,并且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就要杜绝白籽下地,用适乐时、生物表面活化剂进行种子包衣。经调查,使用种衣剂加适乐时进行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增产112.50kg/hm2,增加收入310元/hm2,提高产量10%~15%。
5改垄三栽培为45cm窄行密植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实现增产的一项新技术,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比常规的垄三栽培技术增产幅度达13.2%。45cm双条密植增产原因:一是增加了保苗株数,扩大了绿色面积;二是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在加大密度的条件下,由于行距缩小,加大株距,缩垄增行,增加绿色面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协调比较好,从而达到增产。经调查车陆乡10户农民应用大豆45cm双条密植技术,在2009年历史罕见的大旱之年,平均产量1 271.93kg/hm2,比逊克县大豆平均产量增产15%,比常规大豆栽培增效益564.00元/hm2。
6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
为改善微生物环境,可施用有机肥15t/hm2以上,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为解决大豆重迎茬养分消耗单一问题,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广泛应用喷浆造粒工艺生产的复合肥,增施土壤磷素活化剂,既能分解土壤中的磷、钾,又能起到固氮作用。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来确定氮、磷、钾的比例和用量,既能节本,又能增效,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目的。经过3年的测土配方工程实施,大豆平均增产幅度为8%,逊克县节省化肥投入800万元,节本增效达1 800万元。
7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进行田间管理,苗期浅趟深松,中耕除草。一定要使用既不抑制大豆生长,又能杀灭田间杂草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生育调控,进行追肥,使用既能促进大豆生长,又能防止前茬农药残留的生长调节剂——奈安叶面肥,防治病虫害,保障大豆植株健壮,以获得高产。
中图分类号:S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73-01
我国大豆的产量以及种植面积都非常的大,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大豆质量与产量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大豆高产栽培这项技术早已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笔者在下文研究了大豆高产栽培的一些技术,希望可以促进这项栽培技术稳定发展。
一、选地以及进行合理轮作
1.选地
大豆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其中土壤疏松的土壤能够促进大豆的生长,并获得较高的产量。
2.轮作
2.1轮作的主要目的
想要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就应该保证土壤具备足够的养分,因此就要进行轮作。在种植大豆之前适合种植一些浅根系的农作物,这样不同根系的农作物就会吸收到土壤不同深度处的养分,进而加快生长[1]。
2.2间作
大部分地区通常都会将大豆和玉米放在一起进行间作,间作时一定要对间作比例加强重视,如果能够合理的规划间作比例,就会增加产量,往往会使获得到的大豆产量和玉米产量都非常高。
2.3深耕整地处理
对土地进行合理的翻耕可以使地力得到提高、土壤得到熟化、蓄水量得到保障,还能够对养分进行充分利用,使大豆根系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生长发育。同时对于杂草以及病虫害还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假如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底肥,还能促使大豆产量有所提高。
二、选择优良品种以及适时播种
1.对种子的选择
在选择大豆种子的时候一定要对其生育期类型以及栽培目的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栽培的具体目的、生育期特点以及当地区域的环境特点来对种子加以选择。
2.播种
2.1拌种处理
通常情况下,拌种就是将种子与农药放在一起进行搅拌,以使大豆根部不被病虫害所伤害。我们经常对以下几种拌种方法加以应用,其一,应用根瘤菌进行拌种,此菌也为一种菌肥,在大豆的生育期能够起到固氮的作用。其二,应用钳酸铵进行拌种,通常会把水与钳酸铵按1:300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倒入种子当中进行搅拌,最后在种子干了以后再开始播种[2]。
2.2进行合理的密植
单位面积上的大豆株数与单株粒数共同决定了大豆的总产量。如果种植的较密,植株会将底部的光遮住,这样植株的底部就不能均匀的受热,甚至引发植株倒伏现象发生。所以,在种植大豆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地的土地肥力、播种方式以及气候特点加以考虑,然后再合理的进行密植。
2.3播种的时间以及方式
播种时间的早晚和大豆的产量以及品质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因此,当本地区气温回升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播种,其中当土壤下层5厘米到7厘米处的温度达到7摄氏度到8摄氏度时为播种大豆的最好时期。通常情况下我们应用条播、点播和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三、做好田间管理以及施肥工作
1.对田间进行管理
1.1促进苗茁壮成长
首先,在大豆出苗以后,要及时进行查苗,当发现有缺苗或断苗现象时,应该立即补种或者是补栽。其次,在夏季经常会下非常大的雨导致土壤出现板结层,对叶的生长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把板结层破除,通常情况下应该在雨后土壤上层开始泛白的时候实施。最后,想要使幼苗可以健康成长,一定要进行间苗处理,一般情况下在子叶期将要结束的时候进行一次间苗。
1.2除苗以及松土处理
在大豆生长期间通常要松土3次,当苗出齐时进行第一次松土,此时只需要将杂草除掉,不用进行埋苗处理,以防止出现草荒情况[3]。当定苗以后豆苗生长到10厘米到12厘米的时候开始第二次松土。在第二次松土后的第15天以后,开始第三次松土,此次松土一定要在大豆封垄之前就完成,以防止花荚脱落对大豆产量造成影响。
2.施肥处理
根据大豆所需肥料的特点合理进行施肥,一定要注意氮、磷、钾这三种肥的使用。针对夏大豆一定要做好追肥处理。对于土壤肥力非常低的土地,在大豆初开花时期一亩地应该施加60千克到90千克的氧化钾、60千克到90千克的五氧化二磷、90千克到105千克的纯氮。而针对肥力非常高的土地,一亩地应该施加120千克到150千克的氧化钾、120千克到150千克的五氧化二磷、60千克到75千克的纯氮。最好的追肥方法就是开沟条施。大豆在结荚鼓粒之后有着非常低的吸收能力、根系慢慢的衰老,这样大豆就会因为没有充足的肥力而出现长势弱、花荚少以及叶子枯黄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根系外追肥,其中一亩地应用1.5千克的硼、375克到450克的钼酸铵、3千克的磷酸二氢钾以及7.5千克到15千克的尿素兑750千克的水,在大豆根系外共喷洒3次,其中最适合的喷洒时间为下午16:00时。
四、防治大豆病虫害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当中经常会发生大豆锈病,发病以后可以应用675克的三唑酮对1125千克的水进行喷雾处理来防治此病。大豆蚜虫以及食心虫为大豆田间经常发生的虫害,对于蚜虫的防治我们可以对乐果、抗蚜威或敌敌畏进行应用,对于食心虫我们可以应用一些喷菊酯类的农药。对大豆田间草害的防治应该在播种以后出苗之前,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在应用药剂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土壤具有一定的湿润程度,这样才能够获得到最佳的除草效果。
结语
总之,如果想要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以及良好的大豆品质,一定要做好选地、轮作、选种、播种、田间管理、肥力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文笔者对其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豆种植户提高大豆的实际产量。
参考文献
我国加入WTO后,大豆生产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质量不高、加工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为了增强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十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高脂肪、高蛋白质专用大豆品种生产,尤其在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1 种子的选用
1.1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1.2 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2 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 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板茬种豆等。
3.1 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3.2 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3 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3.4 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5 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3.6 耧播
一般在小麦收割后抓紧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实,抢墒播种。在劳力紧张、土壤干旱情况下,一般采取边收麦、边耙边灭茬,随即用耧播种。播后再耙耪1次,达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利出苗。 转贴于
3.7麦地套种
夏播大豆地区,多在小麦成熟收割前,于麦行里套种大豆。一般5月中下旬套种,用楼式镐头开沟,种子播于麦行间,随即覆土镇压。
4 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5施肥技术
4.1 增施农肥
施用农肥做底肥,营养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的机构,增强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时肥效长可适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的养分溶为易吸收的营养,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2 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肥料品种。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部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钾20~30kg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的实际用量。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用。根据施肥时间和位置可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追肥和叶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结合秋整地起垄,在土壤封冻前10天进行,不宜过早,过早容易造成肥料浪费。也可以在春季结合顶浆起垄施入垄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进行。为了满足苗期所需要的营养,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种肥,可以促进豆苗生长和根瘤的发育,为大豆中后期生长打下基础。
根际追肥:根据各地区经验证明,根际追肥对大豆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岗坡地或其它瘠薄地块,大豆苗期生长较弱,封垄有困难的情况下,在大豆分枝期或开花期进行一次追肥,对大豆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在土壤比较肥沃,而且底肥和种肥较多的情况下,大豆植株生长健壮、比较繁茂时,可以不进行追肥,以免徒长倒伏。因此大豆追肥要根据大豆植株长势、地力和施肥基础灵活掌握。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大豆幼苗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在大豆根部追施氮肥,每公顷施尿素37~74kg,在垄测开沟,距植株5-10cm,深5-10cm,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
叶面追肥: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结荚期进行。如喷1次以初花期为宜;喷2次时,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终花期至初荚期。主要的肥料有钼酸铵、尿素、硝酸铵,或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等,一般多用钼酸铵和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