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4: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参与式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参与式教学论文

篇(1)

二、中职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燕里论依据是建立在心理学中的内在与外在激励的相互关系的论断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心理学的论述,我们的需求分为外在和内在胜需求。其中内在胜需求的动力是激励和满足我们自身所从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可通过学习或工作,从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一些因素而获得i茜足。而外在胜需求则是指诱激物或目标,是我们自身无法控制,从而受到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胜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

参与式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学生内在激励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胜和自觉性。同时因为内在激励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目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提升兴趣。在参与式教学法中,通过教师的褒奖和鼓励,也使相应的外在激励增强。在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均得到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均会得到显著提高。弗洛姆期望理论也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行为方案的决策者,我们通过对各种供选行为方案进行选择,以选择对我们自身最为有利的行为方案。当然,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智力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选择有利性和自己认知能力范围内的行为方案。因此可以说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设计,依照自身的兴趣拓展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身解决问题和J患考问题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同样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学生积极参与是重要学习环节和主要学习过程,教学目的在于大范围提升教学效果。促成和引导教学的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最终主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通过教学设计了一套科学的学习与实践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形成相应技能。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参与式教学结合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鳄朔刁立用基础》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也就是刻币在参与式教学z前,首先必须清楚中等职业学校计鳄朔几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把学生自醒自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侧获甲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计鳄朔几应用基础》教学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鳄朔刁立用基础矢口识,提高学生计鳄朔几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鳄朔几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剥才罕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务夔和团队协作意识。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翰正、知识、智力水平和先前经验等来进行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相关基础知识薄弱,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着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的宗旨,制定相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根据教学条件和环境因地制宜:参与式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物质条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拥有目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机房,能实现网络同传和医学机能学、医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确保了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物质条件。

4参与式教学过程:要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技能,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的途径来实现。在教师指导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做出统一而明确操作指示,一方面教学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会使学生觉得这样的参与学习很麻烦,也很枯燥,从而降低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操作练习上的多样性,也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不必详细罗列所有的操作细节。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教学方法。例如:我在讲授。玉ce办公系统中的PPT演示文稿软件时,先用多样化的示例展示给学生。紧接着讲授如何利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演示文稿的输人、排版、动作、特效等处理。在讲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首先按照示例进行模拟化操作,然后逐步进行个性化处理,从而让学生迅速掌握有关演示文稿应用技巧。这种教学方式比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效果要好很多。接着按照学校教学机房设备条件,我校机房是60台计算机,学生人数在55至60人z间。将学生随机分组进行实践练习,一般8至10人为一组,指定每组负责的同学,以确保课堂秩序和对每组学生学习进度的掌控。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选取学习、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如班级介绍、个人求职、汇报演讲等多媒体演示文稿,这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演示文稿不仅可以在投影仪或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同时还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如上传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流。这些丰富的实际效果展示,必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学习的积极胜。在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操作练习后,由每组负责的同学将本组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最后分类进行解答和纠正。

四、中职参与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参与式教学班级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50人为宜,便于分组。在进行教学分组时应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情之兄,在分组时应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尽量使每组学生水平保持基本一致,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隋之兄。

篇(2)

二、调动积累、大胆表现

学生投入生活,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获得的感受,需要再现,需要交流,这时我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并设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自然地讲出真实的生活感受。

首先,打破框框,大胆讲述。为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注意:第一,不要限制太死,更不要限制中心、材料、提纲。第二,要有取舍,引导学生分析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选材训练。第三,在学生口述时,不轻易打断他们的描述,特别是当学生说得兴奋、激动的时候,因为这时正是他们心智开启,创新意识萌动最激烈的时刻,一定要让他们说出最富情趣、最有新意和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

其次,结合实际,大胆选择。由于没有心理压力,没有框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最熟悉的生活中撷取自己喜爱的题材。如写一座建筑物,取材于学校的有“小小传达室”、“老师的宿舍”等,取材于社会的有“理发店”、“小卖铺”等;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取材于玩耍中的有“钓鱼”、“野炊”、“探险”,取材于劳动中的有“钉纽扣”、“刷鞋”、“大米焖焦以后”等。有时我还鼓励学生从书报杂志中自选漫画作为说话写话的材料,学生自己选词造句、组句成段,生活中的新鲜事给学生带来作文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心口一致,说写一致,用笔说话,乐于作文。

再次,结合教学,大胆作文。当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起来时,教师应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揭示出的一些浅显的组句成段的规律,如总分式、并列式、承结式、因果式、转折式、递进式和作文的开头法、结尾法等,让学生大胆作文,掌握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的技巧。

三、开动脑筋,参与评改

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要让他们投身生活,大胆表现,还必须让他们积极参与评改自己的习作。

1.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强调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篇(3)

1.参与式教学的定义

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参与式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已是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将面临的新的课题。

2.语文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参与学习的特点参与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2.1 参与式学习中有下列几项:

2.1.1 平等、互助、合作。

2.1.2 尊重多元、形式多样。

2.1.3 期望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已有经验,主动构建知识。

2.1.4 重视过程,促成变化。

2.1.5 语文课堂的参与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合作性、互动性,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鲁班和鲁板》教学时,引导学生模仿鸭子用脚蹼滑水的动作,并将阅读和美术结合,叫学生画下鲁板,读读画画,使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化为形象的图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2 语文参与式学习的方法

2.2.1 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是首要条件。参与式学习中,教师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一名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习者及反思者,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参与式学习中师生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解放感”,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勤于动口、勤于动手、勤于动脑、。

2.2.2 精心设计参与式环节、问题,是重中之重

课堂参与式学习活动操作环节。在大班制的前提下,语文参与式学习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参与式为基本形式,参与式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2.2.3 课堂参与式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课堂参与式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也可归结为四点:①教师设计语文参与式内容,确定参与式目标;②指导各参与式小组开展活动;③学生小组汇报与反馈;④师生点评、评价、归纳。

2.2.4 设计参与式学习内容要合理。在参与式学习教学中,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参与式学习内容,呈现参与式学习目标。开展小组活动一定要找准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的放矢的开展,为了使参与式学习真正富有成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需深入理解教材,精心设计适宜于小组参与式的语文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梯度,讨论题设计应遵循“难度系数大于个个能力,而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有如下几点适合用于参与式讨论。

①个人操作难以独立完成的问题;

②实践题,有多种解题途径时;

③面对的提问是规律性问题时;

④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⑤问题的解决涉及知识点多或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或难以独立分析完成的;

讨论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式学习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的问题,必须要有自己一定的语文知识作为基础。只有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程度再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2.2.5 构建合理参与式小组,是关键一环

构建合理的参与式学习小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参与式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探究问题的效果,从而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一般按照“组内差异性,组间相类似”的原则进行分组,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与语文基础较弱的同学混搭。同时,也可根据学生兴趣倾向、学习能力、守纪情况等进行小组成员合理搭配,组成一个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活动中的一员,真正体验参与式学习一员。

2.2.6 建立实效评价方案,是参与式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参与式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重视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不能只凭语文成绩来一味评价学生。

参与式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参与式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才能使真正的参与式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参与式教学的实践,能大大增强班集体的内聚力,使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参与式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参与式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语文知识和技能、发展了语言文字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将来步入社会与人参与式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2003(8).

篇(4)

在课程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地学习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与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指在课程运行中教师允许相互交谈,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内在自由指学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就必须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内在自由。自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课程主体,他们应该有自主性参与课程的权力。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他们自主性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同时,学生在课程运行中要主动参与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没有自,就不会产生主动参与;没有责任,主动参与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的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主动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动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动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课程实践的一种态度与方式。主动参与是对活动的创造、运演,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建构性。参与是前提,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参与是过程,决定着活动的质量。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动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师生关系民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1 营造氛围,激起主动参与的兴趣

坚持教学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如在“迎接中考”的复习教学中,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首先提出合作学习方法,即看到一个“短文阅读”可以就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逐个讲解,先组内互问互答,再让每一个小组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提出一个问题给下一组同学回答。这样小组成员就能积极合作,圆满完成了复习的任务,激起了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

2 优化组合,增强主动参与的信心

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既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建组原则,还应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通常4~6人为妥,组长宜实行轮换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建组后,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友好,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参与合作的自信心。

3 精心设计,激发主动参与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主体参与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投入探索活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实践活动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4 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篇(5)

采用自由组合、抽签等方式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以4~8人为宜,结合组员的性别、能力、个性等情况进行角色分工,包括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确保每个组员均承担一定的任务。根据实际需要,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进行调整。

2.教师确定讨论题目,要求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教师提前将学习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思考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分解为教学目标。将思考题、案例分析题以小组分发,每组学生可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标,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教师可根据每组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提出相应的问题,充分了解并记录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同时提业经济学习网站的网址、产业经济学期刊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录。每个学习小组可选择一类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本组的学习目标;课后针对所选内容及问题进行讨论,将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在产业结构理论的学习中,可结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讨论我国的产业结构演进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产业关联理论的学习中,结合所学的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可选取某一地区进行简单的投入产出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方法。在产业布局理论的学习中,可结合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分析产业集群的基本构成单位、特征、种类以及我国现阶段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学习中,可以根据SCP框架的具体内容,即市场结构中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与退出壁垒,市场行为中的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以及市场绩效中的各项指标等,选取具体某一产业讨论分析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3.在师生相互讨论沟通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方案初稿

通过师生讨论、建议书或头脑风暴等方法,学生和教师均可通过相互取长补短来修改完善个人的见解。教师需要同等看待每位学生提出的见解,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阐述想法的机会。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各小组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根据设想由学习小组拿出教学方案初稿,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初稿提出意见与建议,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教学方案,并形成教学方案定稿。这一阶段要求师生间的通力协作,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应切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比如,在学习“产业结构演进模式之雁行发展模式”时,学习小组可以首先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例介绍“雁行模式”;再联系中国实际,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类似于早期日本推行“雁行模式”时东亚各国经济发展状况“;雁行模式”在中国可以有一个创新性发展,介绍并引导学生思考“珠三角”、“泛珠三角”以及“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中,河南正面临的众多机遇和挑战。

4.要求学生登台汇报讲解,引导全体学生独立自主思考

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教学方案进行汇报,并对疑难问题进行着重分析讲解,启发全体学生对该组内容的思考,全体学生亦可作补充或质疑提问。教师需对关键问题及时提示,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思考。各组汇报后,对于学生有价值的见解和看法,指导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肯定;对于有新意但尚欠成熟的认识,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帮助;对于一些不恰当的想法,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能轻率否定,应予以尊重的基础上分析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我矫正。

5.进行考核评价与归纳总结

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完善建议。当然,他组同学也可以向汇报的同学提出问题,自由讨论等。最终由教师根据公平公正原则对该组汇报的内容打分,所打分数即是该组每位同学的分数。在此过程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知识的把握与理解更为牢固。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对教师的要求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对授课教师的知识储备水平、课堂调控与组织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好参与式教学的应用设计,需要教师进行积极进行角色转换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即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同时还应以职业和专业的敏感,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了解和研究本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热点,以保持教学内容的鲜活性。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种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理念与模式,参与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节和优化师生关系,形成“教”“学”共振,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教师在具体设计与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与学习的讨论。

2.具备调控课堂节奏的能力,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参与式教学过程虽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是不需要备课,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确定具体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提供适合教学活动的材料案例;教师在课中要恰当引导,调控教学围绕目标开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课前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时间,在课中调控好课堂汇报的节奏,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和“协助者”,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鼓励,同他们相互讨论、分享观点,认可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结论,这将给予他们极大的自信。特别是当好学生讨论在最激烈、最高涨的时候,要关注学困生、不善表达和发言的学生,在保护自尊心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参与到小组讨论活动中。通过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式的空洞说教,选择恰当有效的活动形式,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式,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有效引导参与式教学模式深入实施和应用,还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模式实施的空间,进行考试方式的配套改革,建立新型考评体系,即打破传统机械记忆、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变“终结性考核”为“形成型考核”。

篇(6)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初中语文是参与性极强的课程,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相对较小。首先,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和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导致教学价值观主体性缺失和学生主体性缺失。其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常常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发展,学生缺乏参与性,难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参与式教学法正好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新理念找到了实践突破口。

一、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定程度的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和发展自身主动性的过程。它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皇帝的新装》时,为避免“学生说说笑笑,课堂热热闹闹,要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则茫茫然”的现象,我事先在学生中组织了两个备课小组,不给任何资料,完全由学生去理解;为把握课堂真实情况,确保课堂纪律,还安排了4个学生进行记录(其中包括两个好动的学生)。从同学的记录、课后作业、学生“老师”的反映以及学习心得交流的情况来看,这一堂课非常成功,学生们不仅自主解决了字词,正确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做人不能虚伪,要诚实),了解了安徒生的一生,而且对课文进行了延伸,由文本走入了现实,就“骗子为何能行骗成功”“皇帝为什么要穿‘衣服’游行”“当时你若在场,你会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讲了历史上的一些以假为真的故事。

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以己为尊,先入为主地引导学生被动接受预设中对课文的确定解释。这种“以己为尊”的教学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必然会禁锢学生的思维,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营造生机勃勃的教学氛围,就能提高教学效率。语文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合作学习以宽容的心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身心愉悦,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语文合作学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语文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互相激励,集思广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矛盾是激发一个人兴趣的最好载体,有了矛盾就有了明确的辨别方向,也就有了思考的明确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要好好利用学生观点的矛盾之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就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这样既可以“迫使”学生熟悉课文,形成看法,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又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及独立地发现问题、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资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探究学习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研读教材,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研究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调查研究,学会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如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深入调查,搜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更好、更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和实践,获得丰富的体验,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篇(7)

一场好的电影必须是主配角各司其职,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要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首先明确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

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摒弃原有的“控制课堂”的做法,确立“引导课堂”的教学观念。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教育学生树立主人公意识,使其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只有师生统一认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课堂导入艺术,在一堂课的开端就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先入为主。把课堂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解决问题收获新知。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供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认知结构是通过主体、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起来的,活动是主客体之间的联系点。要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的认知要求,就必须积极组建活动这一联系点。

课堂讨论是构建主客体联系的常用手段之一。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而且能够使其获得对知识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在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辟多元渠道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语文教师,其任务不单单是教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取具体的学习情境,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逐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1.充分利用课本,创新阅读教学

课本是课堂学习和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怎样能使这个工具发挥最大的作用,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亦是不断摸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醒教师不仅要摒弃将课本单纯作为习题集使用的错误观念,而且要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理念。要指导学生读好课本,充分掌握知识,更要充分利用课本,完成阅读能力教学。比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标注课本,指导学生查阅工具书,教导学生完善读书笔记等,使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这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勤于发问,从而融入到教学互动中。

2.加强动手锻炼,强化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强化直观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

3.尊重科学规律,倡导理解记忆

语文学习需要背诵和记忆,但是,依靠死记硬背让学生掌握知识是一种错误的教学理念,这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记忆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尊重科学规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活学活用。

四、延伸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

篇(8)

二、关注课改动态,了解学术前沿

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因为基层教研活动不仅有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还有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点评,这些都是我们检验自己课堂有效性的对照点。同时我们应通过现有的网络资源、教学杂志等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如非常贴近我们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学》杂志论坛、《中国学校体育》BBS、体育教师QQ群等,这些都集聚了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及优秀体育教师,他们会将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及方法与大家分享,同时我们可以提出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疑惑与见解,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指点和认可。《中国学校体育》的“草根争鸣”论坛,切实解决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学的疑难问题,依靠专家引领,汇聚众人智慧,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们在参加论坛提出自己见解的同时又能学到其他一线教师的一些经验。如:总57期“怎样确定体育课的观课指标?”、第62期“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等话题对于我们上好一堂公开课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在上水平二《跪跳起》公开课时,针对该水平段学生运动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简单的动作有所控制,动作的精确性、灵巧性逐渐增强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完成设计跪跳起动作教学环节,在中国学校体育读者群中抛出问题,在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群策群力下,采用图片与示范相结合,帮助与辅助相结合的方法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理论联系实际,有效落实理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不光如此,我们还要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因为学习理论知识是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上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课。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用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策略是:首先,我们要明确新课标理念下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课时要求,让自己的课堂行走在正确的航线上。处理教材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进行立体化教学。教师只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充实自己,才有可能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同时确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将教与学有机结合,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实践性教学。有了新理念,就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以实施,否则就变成纸上谈兵了,因此,学习新观念是基础,落实观念才是根本。第三,善于总结教学创新性实践经验。教学的发展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因此,要不断总结自身的创新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创新性教学经验。第四,经常总结与反思。在理论运用实践过程中,有的是成功的经验,有的是失败的教训,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成功的经验要发扬光大,失败的教训更要认真反思。第五,做好体育课堂“育人”的工作。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就是要求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笔者在上《平衡游戏》公开课的单脚平衡站立游戏中提出游戏规则,在十秒钟内单脚站立,如未到十秒就两脚落地的,即为挑战失败。游戏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两脚落地后又将脚抬起来,游戏结束时,教师表扬了失败的同学,理由是失败的同学具有诚实的精神。这种评价方式使同学们明白了诚实的可贵,从而达到社会适应领域目标要求。

四、同行虚心求教,反复评课磨课

备好课是上课的前提,但它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是否安全、有创新、易操作、有实效上还必须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所以备好课后要进行磨课,并请组内老师、校外老师、教研员、校外专家听课指导。磨课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中常用的方式之一,是为了达成更佳的教学效果,围绕某个教学主题,在特定时期内通过多种教学研究形式,借个人或集团队之力反复推敲,打磨而形成好的教学方案的过程。磨课的好处主要是:首先,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其次,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材。第三,磨课能指导教师丰富教学手段。第四,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宝剑锋从磨砺出”,只要好好磨课、多次磨课,我们课堂中的疑难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如上小学灵敏素质教材的公开课,笔者在设计灵敏梯创新游戏“钻山洞”的时候,认为利用灵敏梯作为“山洞”,学生从底下穿过,是一个锻炼学生灵敏素质和合作能力很好的游戏,但由于小学生对事物好奇、好动、自控力相对较差,在实践过程发现,学生很难从灵敏梯底下穿过,学生间容易碰撞,所以利用灵敏梯游戏“钻山洞”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行的。当然,这里的“磨”要把握好“度”,有些老师为了让公开课教学结果“如愿”,避免出现冷场或难于处理的教学环节,事先在要上课的班级里反复试教,不但使课堂失去真实性而且也磨失了学生的兴趣。

篇(9)

1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基础英语(即综合英语)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还应包括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渗透。基础英语的后修课程高级英语教师反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根据几年的基础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化知识的渗透应从基础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开始。

基础英语课在一、二年级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二年级基础英语课每周6学时,周学时占基础阶段英语课46%。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基础英语教学在整个基础阶段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学生基础英语学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学习意识非常强烈,迫切希望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文化因素渗透的越多,学生对所学课文的了解就越深刻。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并且将它的含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后来,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修正了泰勒的定义,补充为“实物”的文化现象,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林纪诚,2002)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外学者纷纷对其进行阐释。Claire Kramsch (1993:1) 在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指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技能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

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讲的文化知识既包括讲英语国家的同一时代的文化,也包括不同时代的文化。

3 如何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的教学中

全国许多高校的基础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李观仪教授编写的《新编英语教程》。《新编英语教程》是一套综合性训练的英语教材,是供外语学院和其他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使用的教材,该教材侧重于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附有一定的翻译练习,再加上配套的练习册,突出了基础训练的比例。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揉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既便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又便于教师的教学指导(郭文海,2003,9)。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四册为例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将文化因素导入基础英语教学中。

3.1 政治历史参照

政治文化因各国而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背景。我们以《新编英语教程》(以下称教程)第三册的第五单元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Chunnel为例来说明政治文化对我们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写英吉利海峡在开通前英法两国人民对其的态度;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当时工程的进展。如果学生对两国关系的背景不了解的话,很难理解英法两国居民对英吉利海底隧道开凿的抵触情绪。对相当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历史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一位退休公务员说,“I’d rather England become the 51st state of the U. S. A, than get tied up to there.”为什么讲话人宁愿让英格兰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而不愿与法国连接起来。一个法国农民说,“I went to English once. Never again. All they eat is ketchup.”我去过英国一次,再也不去了。他们吃的都是番茄酱。如果我们对英法两国的历史关系作一概要的了解,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两国人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国成为威廉一世,之后,法国文化与礼仪在英国贵族中占统治地位。1154年,亨利二世夺回英国王位。1337年,英国的爱德华三世夺取了法国王位,导致了百年战争的爆发,百年战争时断时续,一直打到1453年。两国的战争在14、15世纪继续进行。1689-1815年英法之间为争夺在北美大陆的控制权不断产生矛盾,英法两国的矛盾一直持续到1818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这也是英法长期争斗的结束。了解政治文化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至关重要,倘若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整篇文章无法下手。

3.2 文学作品欣赏

篇(10)

在目前开放式教学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情况下,课堂即兴讨论既不需要挤占理论教学过多的时间,也不受学生人数的限制,可以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常规实施方式。

2.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与课堂即兴讨论不同,需要有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加以保证,一般一个专题的讨论至少需要1节课或者更长的时间。专题讨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合同法》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围绕该问题在课后完成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小组代表阐述己方观点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由小组成员进行回答。相比于短时间的课堂即兴讨论,专题讨论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授予学生理论知识,更教会其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专题讨论的重要意义。

3.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可以以多种方式展开,模拟法庭、角色扮演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法。辩论是法学学科的特色所在,法学的魅力可以在辩论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几次课堂辩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意志。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给定的案例,课后查阅资料、查找论据。课堂上可以分饰各个角色,进行辩论。与专题讨论不同,在课堂辩论中,学生主要通过对抗式的交流方式力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辩论,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化,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参与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长期以来,虽然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教学方式的改革,但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还是未曾改变。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计划、教学资料、教学场地、课堂规模以及师资力量都限制了参与式教学的真正全面开展。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曾将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四点:(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2)提问式的授课方法;(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4)论文形式的考试。以此为标准,反观我们现行的教学,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限制,内容与过程基本固定化。授课方式受课时安排、课堂规模的限制,传授式的教学还是占有主导地位。在评价标准方面,基本还是采取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期末成绩在整个评分体系中还是占了过半的比例。笔者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受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离参与式教学的全面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学习的参与热情。笔者在《合同法》的讲课过程中,经常穿插相关案例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真正能热情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部分学生只是静等老师公布答案。另外,笔者也发现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搭便车”的现象比较常见。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要求比较高,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由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最后的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就给部分自主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付出努力,最后却分享了其他小组成员努力的成果。不仅自己学不到相关知识,也造成了评价结果的不公。最后,开展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了学习管理者、课堂组织者和知识创新者的角色。通过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合同法》课程中的运用实施,笔者认为,要组织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娴熟的管理技巧,这是组织一个成功的参与式教学课堂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应变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包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应变分析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课堂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

三、提高参与式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学校应该赋予教师更广泛的自,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每一门课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在开放式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限制,无法真正根据其意志来实现课堂的建设。以《合同法》为例,合同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案例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的设定及各部分内容需要的时间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限制,教师的调整权限很小。在评价机制上,虽然学校也在逐步调整平时和期末的评分比例,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但多数课程还是以期末成绩为主。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教学与评价方面赋予教师更广泛的自,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当然,笔者所主张的自的放开并非完全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放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限、逐步的放开。

2.教师应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明晰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参与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主要贡献在于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与教学能力。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是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与朋友。教师应该将课堂设置成为一个开放、宽容的讨论场所,以引导的方式代替布道式的教学,以平等友好的交流代替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慢慢探索,慢慢发现。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要不惜赞美之词,当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不论结论是否正确,均要发掘其观点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与赞扬,这种肯定和赞美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课堂主题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置一个开放、宽容的讨论环境是参与式教学成功开展的基础。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主题则是其开展的关键。教师设计的主题既要紧扣课程内容,又要结合于实践,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如笔者在《合同法》的教学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大意为某家电商店售货员由于粗心大意漏看数字,将价值2897元的商品错标成了897元,购买者见价格便宜,购买两台,导致商场损失4000元。由于买方是信用卡付款的,商店找到买方后要求其补交4000元或者退货。但买方认为买卖关系已经成立,而且错标价格是商店的行为,自己没有过错,所以坚持合同成立并生效,商店不能反悔。对于这个案例,既紧扣了合同效力部分的理论内容,又来源于实际,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笔者把学生分成两方,一方代表卖家利益,一方代表买家利益,双方展开了争论。当时,多数学生倾向于买方的观点,认为是商店营业员标错价格,与买方无关,因此卖方不能反悔。但是随着辩论的展开,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最后学生明白了这是一个由于卖方营业员对自己的行为发生重大误解而产生的合同,重大误解在我国合同法中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因此,商场主张买方补交4000元或者退货是能够得到法律支持的。案例最后的结论改变了学生对该类事项惯常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次的课堂讨论非常有意思,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个案例的讲解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多数学生接受了笔者对该案例的分析结果时,有一位学生却始终坚持“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单方面的过错承担责任”的观点。认为既然损失是由于卖方营业员错标价格所致,那么损失理应由卖方(最终由卖方营业员)承担,与买方无关。对此,笔者没有以教师的身份,以“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要论来压制学生。而是首先赞赏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承认了他观点中的合理部分,但同时也分析了我国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的理由:假设我们把案例的金额放大,这次错标价格的损失不是4000元,而是4万元甚至更多,那么营业员是否就应该为自己的一个疏忽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呢?这样的结果是否公平呢?这位学生在认真思考了笔者的提问后,意识到了是自己考虑不周,接受了笔者的解释。

上一篇: 营造技术论文 下一篇: 企业会计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