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4: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工素质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要内容明确,保证时间,方法得当
职工教育的结构和条理需要有明确界定,不但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更要符合单位的生产实际,兼顾职工的个人素质和企业的建设取向等方方面面,应划分成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等学习板块,有计划性的组织开展。时事性的教育要在基本教育达标后补学补考,增长职工见识,但绝不能侵占基本教育时间。保证时间专指开展职工教育时的工学矛盾而言,因为大量的生产任务需要完成,而职工休息的时间又极其有限,如果把学习的时间强加在职工休息时间内,就容易使职工产生抵触的情绪,破坏职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需要在工时内给学习培训提供一个充足的时间。在保证时间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见,认为学习培训与生产无关,然而事实证明,接受良好培训的职工却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保证学习时间,也是保证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方法得当,是指办学形式要适应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班制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办学习班、岗位练兵、师徒合同、技术表演、小型函授、技术讲座、抽签问答等。
(二)要提高认识,深化教育,电化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师、素质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美术教师的素质就表现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开发意识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拥有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环境的行之有效的课程素材,才能更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趣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势在必行。结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大脑的机能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为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体育运动中优美的动作、高难度的技巧、多变的队形等,在一定时间、空间上使健、力、美和谐统一,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运动之美,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好,可以使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一名优秀的大学体育教师,应该认清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把公共体育课教学作为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利用特有的方式,把素质教育直接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现状分析
1.重学分、轻实践。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只注重体育课考试内容的学习,为了挣学分,“只要不挂科就好了”,而忽视体育课内容的锻炼、实践和应用。表现在一些学生为了拿到“高绩点”,在练习时只强调考试内容,对老师教授的介绍内容和普及内容置之不理;另外一些学生提前“考察”到哪些项目容易及格、不会太累,在选课的时候就报哪个项目。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自我锻炼能力低下,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漠视体育锻炼。
2.意志品质薄弱。
当代大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第一,怕苦怕累。在测试身体素质练习前,总会讲“保存实力”,不认真做准备活动,稍加剧烈运动就能躲就躲,或者应付了事,只有在老师的“逼迫”之下才会勉强跟着做。一些量大的复习内容,也是能偷懒就偷懒,找不同借口休息。第二,团结协作意识较差,集体观念淡薄。在体育课上,即使老师让同学们分组练习,经常也可以看见有些同学独自一人练习,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练习;在集体项目活动中,一些学生更多的重视个人技术的“展示”,缺乏协作配合的战术;在比赛中一旦本队其他同学失误,便大加指责,怨声载道,缺乏鼓励的言语和激励的肢体语言。第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不敢跟水平高的人一齐练习、比赛;学习新动作的时候一些学生明明没有学会也不敢向老师请教,怕老师说他“笨”,其他同学取笑自己;对待比赛的输赢认识不足,常有“输不起”的现象,不是在技术上找原因,总会找各种各样的其他理由掩盖自己做得不足,很少能冷静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三、在体育课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利用体育课的理论教学,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体育之中。
体育课的理论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既要讲大纲规定的内容,又要有针对性地选好有关素质教育的专题进行讲授。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体育运动员们成功的事例,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树立勇敢顽强、热爱祖国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战胜自我的能力。第二,通过体育生理、心理的理论分析,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和体育运动中的酸甜苦辣,让学生明白不亲身体验体育运动中的“苦”,自己不付出,是永远无法体验到运动所带给自己的“甜”,强调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够培养出不畏艰险的思想品质和坚强毅力,更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满足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经过自己的刻苦锻炼,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长此坚持下去将会终身受益。
2.改革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意识。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堂体育课的开始,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通过准备活动的教学组织,一方面可充分热身,避免受伤;另一方面也可为学生适应课程基本部分作好生理、心理的准备,使学生尽快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一般的准备活动是由体育教师或体育委员带做,这样的教学活动比较容易统一,动作也规范、到位,但每节课都如此进行,学生会日渐乏味,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为此,可在每学期2~3节课之后将准备活动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具体是这样,每个班约42人分成7组,老师提前将基本要求(如时间、运动量、参与度等)交代给小组长,各小组长根据要求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规定的时间里带领全班做准备活动,规定时间一到,教师便点评(以表扬优点、鼓励创新为主,出现的问题共同学习),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丰富了准备活动的形式,避免枯燥无味的常规热身,又给了学生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他们敢于竞争、勇于创新提供了条件,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3.发挥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班一般是由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一个新集体,如何在这个新集体中组织好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这就需要通过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实施。体育课比起其他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们面对面、最直接地交流,在学期开始上课之初,组织学生彼此介绍、相互认识、明确纪律、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良好风尚。体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项目繁多,且具有群众性、集体性和竞争性,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学活动中的练习部分,进行灵活多样的安排,多组织学生们集体练习,如在学习羽毛球高远球练习时,可以以组为单位每人接一次球的接力赛;在健美操复习动作的时候可以以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创编队形,再进行表演,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体育课教学,每位同学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的学习任务时,也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近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实施教学相长的原则,提倡能者为师,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正。老师也应该及时表扬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注意发现进步学生,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通过实践证明,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任课班级,都已经初步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明白只有在好的合作的集体中,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成绩。
钙是一种根重要的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生理活动中,既起着结构成分的作用,也具有酶的辅助因素功能,它能维持细胞壁、细胞膜及膜结合蛋白的稳定性,参与细胞内各种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由于钙在土壤中含量比较丰富,一向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钙调素的发现与研究的深入,钙与园林植物的生理关系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钙素在园林植物生理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钙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植物从氯化钙等盐类中吸收钙离子,钙离子无色、无磁性,并且不参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钙在细胞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当细胞中的钙含量在0.1-10mmol/L时,可分为游离钙、结合钙和贮存钙。不同形态的钙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钙主要存在于叶子或老的器官和组织中,它是一个比较不易移动的元素。
二、钙在植物体内的功能
(一)钙对细胞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3种多糖组成,电镜观察证实钙与细胞壁中果胶酸形成果胶酸钙,保护细胞中胶层结构。当钙在树体内以果胶酸钙形态存在时,是细胞壁和细胞间层的组成部分,它使相邻细胞相互联结,增大细胞的坚韧性。大量研究表明,钙在维持植物细胞的结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
(二)钙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钙可维持细胞膜的完整与稳定。细胞膜和液胞膜均是蛋白质和脂肪构成,而钙又能影响膜磷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内表面的排布,进而维持了膜结构的稳定性。钙还能减低膜的透性,改变膜对离子的选择性和亲和性,对一些破坏膜完整性的因素有拮抗作用。细胞中钙可分为几个钙库,处于动态平衡中,它们调节细胞外的离子环境与质膜结构和功能,当钙库平衡失调时,则会发生代谢失调,引起生理病害。
(三)钙对细胞内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在植物细胞内,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与钙调素结合形成ca2+一钙调素复合物,可活化NA激酶、环式核苷磷酸脂酶和Ca-ATP酶等;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其机理为:当植物体细胞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可引起细胞质游离ca2+的增加,随后ca2+便与CaM结合而活化,作用于一些生理生化反应的位点上,将刺激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生化反应。缺钙会造成果实对各种体外刺激反应迟钝,导致生理病害的发生。
三、钙对植物激素作用的影响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十分广泛,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都有调节控制作用。经研究表明,植物激素的这些作用与钙素有关。钙对植物内源激素的调节功能起着修饰作用,钙对激素的反应不仅有放大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方面也有缩小作用。目前已知,外源高浓度ca2+抑制乙烯生成,延缓衰老:胞质内ca2+增加,促成乙烯生成,加速衰老。钙对乙烯的生成影响较为复杂,这可能与乙的生成遭受的影响因素复杂有关。钙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体现在生长素的结合位点上,第一结合位点位于细胞膜上,这个结合位点可被其它二价阳离子所替代,而第二结合位点直接参与生长素的分泌,可能引起第二信使的使用。这个结合位点对钙具有专一性。其它植物激素与钙关系也根密切。如苹果喷施激动索可促使ca向成熟叶片中移动。其作用机制有人认为可能是延迟了叶片衰老,或提高了叶片的蒸腾强度。
四、钙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钙是决定果实品质的一种重要矿质营养元素。果实中的钙有两种存在形式,即非原生质体钙和原生质体钙,前者与果实的强度有关,在细胞中起骨架作用:后者与细胞膜的韧性有关。
(一)钙与果实采后生理病害。许多果实的生理失调症状与缺钙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缺钙时,细胞的功能减弱,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透性发生改变,中胶层中钙与果胶的连结被破坏,进而影响细胞之间的黏结性,使组织衰老或坏死。许多果实采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成熟度会提高,而细胞壁的果胶会降解,水溶性钙含量提高,这样就使细胞壁上结合的钙大量减少,以致细胞壁区域与细胞质内的浓度差受到破坏,这对维持细胞功能和延缓衰老非常不利,导致缺钙产生的病害加剧。
采前或采后钙处理对防止或是减轻生理病害的发生起到良好的作用,钙提高果实抵抗力的机理可能是:(1)钙促进伤口木栓化。(2)钙离子与细胞壁中的果胶结合,维持细胞膜结构,减少细胞壁的透性,防止果实软化,从而提高果实抗性。
(二)钙与果实的储藏关系。钙对果实成熟衰老的调控作用已有相关研究。许多试验表明,果实组织中维持较高的钙素水平,可以保持果实硬度,降低呼吸速率,抑制乙烯的生成,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提高果实的品质。用cac12处理采后荔枝表明,一定浓度中的钙果实中果胶酶,多聚半乳糖酸活性发生作用,推迟这种酶活性高峰的来临,从而延迟果实的衰老。经钙处理的梨和水蜜桃、柑橘、杨梅、猕猴桃、苹果均能改善果实品质,延长贮藏期。
二、调查的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选择位于天津市近郊区条件中等的**民工聚集区域,随机选择4名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年2月至3月,调查人孙颖。
(二)调查方法
对4名民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民工个人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工作区域、工作地域、工作单位、税后月收入),民工个人的学习需求情况(是否愿意继续学习,学历层次、学习科类,学习方式、学习学校或机构),民工个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民工再学习的希望和要求等。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被调查民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大都是农业户口,文化水平在初中及高中毕业就外出工作的群体。他们大多集中在26—35岁的男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大多在高中及大专,少数在初中。都是农业户口,家庭成员较多,多数在4—5人,少数在5人以上,90%的人都还未结婚。调查对象均为在北京工作的农民工。他们工作在一些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及其他一些企业,工资水平较低,税后平均月工资集中在500—1500元,女性平均工资水平较男性低。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绝大多数人都要工作12小时或更多,只有少数人工作在8小时左右,并且,工作环境较恶劣,安全保障也较低。
(二)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状况
在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农民工学习需求的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1、在竞争越来越激励,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没有知识、技能是很难在今天生活的,而农民工大多工作较低、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地点较偏远落后,不仅不能让他们好好学习,也给他们增加了负担,使得他们工作、学习都不能保证。
2、大多农民工缺乏一些很基本的知识、技能,使得大多数农民工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遍的有必须的领域,如计算机的简单应用、美容美发、餐饮服务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只有少数人选择较高领域,如数控技术、机电技术等。
(三)对象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四位被调查者外最关心的问题是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签定劳动合同及就业服务和培训。其中有两位被访对象选择了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
(四)对象目前希望和要求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除了具有一般产品的质量特性外,还具有其特殊的质量特点,其质量内涵为公路工程项目的实体质量,包括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项工程质量以及工序质量。功能和使用价值,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质量、与环境的协调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对于不同的业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工作质量,包括社会工作质量、生产过程工作质量等。公路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随着工程的进展而形成综合的工程质量包括:可行性研究质量、醒目决策质量、项目设计质量、项目施工质量、项目竣工验收质量。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协调的进行活动,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改进几个方面。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通过将项目实施结果和预先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1.2质量管理的原则和特点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的原则。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特点表现为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每条路的建设地点不同,各地的地质、气相条件不同,业主对每项高速公路项目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工程的工序交接多,质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建成以后不能再像其他产品一样拆卸检查,终捡局限性大,以检验批作为质量检验的基础,评定方法具有特殊性。
2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2.1质量控制内容和过程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含了生产过程控制、投入资源和条件控制,完成产品的质量检验等,所以在全过程系统控制中要将影响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几项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包括人、机、物、法、环五大因素。通过将五大因素在施工阶段进行展开,明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职能,采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方法,建立完善的工作项目体系,从而完成质量控制任务。根据施工项目工序的不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以及整个建设项目质量,通过的PDCA循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循环经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过程,不停的运转,每运转一次质量就更加接近质量目标。
2.2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目标控制
质量目标控制包括主动控制、被动控制一级动态控制。在高速公路质量控制中,控制对象会随着施工进度不断的发生变化,需要随时的进行目标跟踪,以不断的调整控制计划和方法,纠正发生的偏差,也即是动态的管理。动态控制的流程可以分为生产、转换、反馈、偏差和纠正五个环节。主动控制指先确定目标,组织人员进行控制和协调,确保质量实现,是一种针对未来的控制,降低偏差发生的概率和偏差严重程度。被动控制则是对发生目标发生偏离时通过误差分析,确定采取的纠正措施,虽然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可以减少偏差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事后处理办法。
2.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审核有关的技术性文件、报表,包括资质证明文件、开工报告、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材料和半成品的质检报告、工序质量动态统计资料、设计变更、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现场的技术签证等。现场检查时,开工前要检查是否具有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够保证连续正常的施工。工序交接时对重要的工序要在施工方自检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关键工序签认完工后,关键工序要保留图像资料,未经签认不能进行下道工序,隐蔽工程监理工程师要重点检查。停工后复工,要经监理工程师确认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要有监理工程师签字才能进行下一项工程施工。完工后的部分工程要检查成品的保护措施是否可靠。现场的检查方法可以采用目测法、实验法、试验法三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和完工后的总体质量,采用的方法一般为旁站、巡视、测量、试验、指令文件、计算机管理等几个方面。
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对策
3.1组织对策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设立总监办、驻地监理和二级建立组织,组织模式可以采用直线职能式,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专业监理工程师初查、监理处审查、总监办职能部门进行审核,总监审批,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组织。在监理处成立相应的质量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实行严格的质量登记卡制度,将管理责任到人,每一项工程开工前,都将施工、监理的责任人登记入责任卡,从而提高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总监办中心试验室、驻地监理处工地试验室和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三级项目试验室管理制,确保全线工地试验室满足临时资质要求。
3.2技术对策
质量控制要从工程开始到结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链,严格把好分项工程开工关,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到位,设备、材料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把好施工过程关,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对原材料加大抽检力度,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雅阁把好纠正预防关,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隐患,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纠正,保证质量出于受控状态。
3.3经济对策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提倡工程建设各主体创建优质工程,以劳动竞赛的方式动员广大工程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并要求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合同的履约意识,确保按照合同承诺投入人员、设备和资金,保证节点进度符合组织施工计划。对质量好、进度快的给予经济奖励,质量不符合要求,进度慢的进行经济惩罚,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效果。通过这种激励制度还能起到促进技术创新的效果。
二、推动劳模示范带动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公司把劳模示范带动工作作为提升职工素质、打造一流队伍、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举措,用劳模精神在全体职工中构建统一的价值观,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召和激励员工。同时,通过劳模带高徒等活动提升了职工技能素质,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主要做法是:
1、通过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团队带动学技术
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我公司的一大特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室有各部门的劳模高级技师、技术骨干、一线职工和部门主任等人员组成一个创新团队。在每月召开创新技术会议中,通过技术分析,讨论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研究创新课题等方式,将公司遇到的技术问题逐一化解。在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青年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公司创造了良好效益。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我公司三年中四个创新项目已获国家专利;有一个班组(劳模工作室的成员班组)的QC成果获得了全国海洋杯一等奖。另一个素材有一个部门的职工在劳模的影响下从一个一线员工成长为市级劳模。如XXX同志通过参与“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了技能比赛XXX(请据实际情况自己填写)
对“劳模创新工作室”,也要完善相关制度。要走总结、推广劳模先进集体的基本经验,带动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活动。
2、紧跟时代步伐,挖掘劳模身上精神财富
公司紧紧围绕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既重视选树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技能先进、富于创新精神的先进典型,又重视选树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职工;既重视传统品格,又重视时代精神,在此基础上提炼劳模格言,发掘精神财富,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知难而进、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劳模精神,为劳模精神赋予了崭新的时代特色。一是,建立“劳模先进座谈会”制度。职工必须与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公司每年召开一次“劳模先进座谈会”,每次座谈会可以由全体对象有劳模,先进标兵、青年职工等。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青年职工与劳模、标兵聊技术,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一批青年职工在与劳模拉近距离的同时自身的技能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加强劳模宣传。公司在自己网站上设立了《劳动者之歌》专栏,把劳模、先进标兵的事迹进行宣传。于此同时,定期组织职工听劳模演讲团的演讲。在公司领导的亲自把关系下,把劳模、先进标兵的事迹做成展板在公司各部门进行巡回展览。(此部分请自己再酌情完善)一个劳模就是一个旗帜,每个劳模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他们无时无刻不以自己先进思想和行为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
3、建立劳模激励机制,放大劳模的辐射效应。
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时代精神,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代表了职工队伍的主流,具有极强的辐射力、感染力和说服力。选树劳模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劳模精神的宣传,形成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一是大力表彰,增强劳模的荣誉感。加大劳模事迹的宣传,使劳模事迹家喻户晓,使劳模成为真正的“明星”。二是持续宣传,增强劳模的影响力。我们把宣传劳模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劳模事迹的学习宣传,让劳模的崇高精神影响和带动全体职工,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三是强化激励,增强劳模的吸引力。加大对劳模的奖励力度,使劳模们不仅获得巨大的精神荣誉,也从物质上得到肯定。
三、实施劳模示范带动工作带给我们的启示
劳模示范带动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劳模先进人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炼劳模先进核心技术和管理思想、展示劳模先进精神、放大劳模先进效应、打造劳模先进品牌,形成劳模先进文化,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公司品牌,增强公司的软实力,为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丰富的智力支撑和充足的精神动力。
1、实施劳模示范带动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劳模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为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创新奉献精神时刻影响着广大职工,在为企业的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实施劳模示范带动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生动的表现形式。
2、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培养和选树劳模,是充分重视人的价值的表现,为员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突显。
3、放大劳模效应,引领公司员工向劳模学品德学技术
通过放大劳模效应,是广大员工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劳模的价值所在,从而在工作中以更加积极地态度向劳模学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公司和员工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进一步做好劳模工作的设想
1、进一步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养机制。
培养劳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证劳模的先进性、永久性,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机制,为劳模与职工成长提供更多的机遇,从机制上为实施劳模工程创造条件。
2、提高对劳模价值的再认识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加强对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检验,这是一道最关键的质量管理程序,拒绝任何不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进场材料构件的质量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如标志牌、波形梁护栏、隔离栅等的质量隐患往往不是出现在安装过程中,而是出现在进场构件的质量上,安装的检验比较容易控制,有缺陷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但进场材料的质量问题,往往不易及时发现,通常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进场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检验十分重要;
有关人员必须到进货的生产厂家检查和确认其生产设备能力、工艺水平及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并在供货过程中,不定期地进行巡查,以保证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合格,产品进场后,技术人员要依据规范的规定试验和检验,确认后方可用于安装,发现疑问时,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和频率。
主要手段有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和工地试验室进行抽验两种,每进一批都应严格履行该程序,必要时,应到产品加工生产厂家进行原材料及加工工艺的检查。例如成品波形梁,进入施工现场后,先检查是否有生产合格证及各项技术指标,并进行抽检,包括外观尺寸检查、厚度检查、防锈处理检查、基底钢材机械性能检查等,重点抽检波形梁钢板厚度及镀锌厚度、均匀性,因为波形梁钢板厚度每相差0.1mm,其防撞性能则大打折扣;镀锌层的厚度及均匀性则直接影响到波形梁的使用寿命。
如果发现有严重的情况,必须立即检查生产厂家的加工程序;对标志板先检查底板材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再测试其色度性能、光度性能、逆反射系数、发光强度系数、耐侯性能、耐弯曲性能以及防腐处理等。对标线主要检查标线材料的反光性能、附着性等,对隔离栅主要检查外观尺寸及防腐处理等。
(2)加强对工序流程的控制,
把好质量关,消除工程中隐含的不合格工序的发生,如波形梁钢护栏施工工序为:放样-打桩-护栏安装-护栏线形调整;防眩板施工工序为:放样-支架及防眩板安装-防眩板线形调整。隔离栅及防抛网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挖坑-浇基础、立柱安装-挂网;标志的施工工序为:基础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标志立柱安装-标志板安装;标线施工工序为:放样-清扫路面-划底漆-划标线。
(3)对专业人员的控制
专业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今天,从事交通工程的专业人员十分紧张,必须认真审核进场专业人员的资质和能力,必要时可以抽调相关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教育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创精品工程最重要的是先从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做起,认真自觉地履行监理程序,从最基本的施工要素做起,严把质量关。
(4)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都是*一个好的管理体系来支撑,依*机制来运转的,作为施工项目管理层,项目总工程师为整个项目质量的负责人,制定该工程质量的总体方针、政策,质量检验工程师及试验人员定期地对施工中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施工队立即进行整改,直到达到规范要求,才能进入下一道程序的施工,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工程师在现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横向从自建到各专业的管理体系,使工程质量得到好的保证。
2.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在于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一般交通安全设施而言,有防撞护栏、防撞护栏、标志、标线及周围环境安全等具体控制因素,因此对这些具体因素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措施是保证交通安全设施完工的必然保障,其具体措施分别如下[4]:
2.1防撞护栏
国内高速公路广泛采用的是波形梁护栏,是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恢复到正常的行驶,防止车辆冲出路面或穿越中央分隔带,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2防撞护栏
在高等级公路上,为了防止与公路无关的人和动物进入,保证车辆高速行驶的安全,防止非法占用土地等,而设置禁入隔离栅,隔离栅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隔离栅强度较差而时有被盗,不仅给管理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安全行车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加强现场的安装质量。
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放样,先从路两侧的边沟向外定出中心线,保证公路用地范围的准确性,然后再在中心线上定出立柱位置,并在每个桩位做出标志;在放样和定位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开始挖坑,平面尺寸和深度不能小于设计要求,坑底要清理干净;连接网片,先在地面上将网片用立柱连接起来(连接螺栓不能拧紧),连接完后按照每个基坑的位置竖立起来,并用临时支架进行支撑,根据设计图和现场地形进行调整,确保线形的平顺美观;隔离栅的线形经监理检查合格后,即可向坑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80%以上时方可拆除临时支撑,并拧紧螺栓;
2.3标志及标线
交通标志在整个交通安全设施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就象一座无声的广播电台,24h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引导和组织交通流,交通标志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行状况和道路使用者对道路的认识与理解[4]。
首先,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的要求进行标志基础的放样,保证标志的里程位置和净高符合设计要求;标志基础的几何尺寸及埋深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标志基础的稳定,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方可进行标志的安装;
同时为了确保标志板面的平整度,监理必须严格控制标志背面的加固,增强标志结构的整体性;在标志的安装过程中,要精确控制标志安装基准面的平行度与垂直度,这样才能为标志安装后的合格提供必需的技术保证。
对于标线,交通标线对车流的渠化、分道行驶及导流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美化道路的效果,因此标线涂划工程必须确保线形流畅,并与道路线形相一致,保证良好的昼夜视线诱导作用,同时还需做到标线几何尺寸规范,与路面有足够的附着力。
3.结论及展望
交通标线是交通安全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通安全设施与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土建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有机系统,必须通盘考虑,同步设计,一方面可避免相互干扰与矛盾,另一方面各个专业可以在总体设计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
在交通安全设施的成功工作中,一条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不得由一家施工单位来承建,而是全过程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提高承包单位的竞争性、危机感和责任心,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应将交通安全设施的内容按功能再细化,逐步走行业系统化、专业理论化的道路,成立行业专营公司;
另外,完善而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能够美化环境、协调景观、活跃视觉,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安全、快捷的服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对环境安全的宣传和控制,防止对已完路面的污染和损坏,对施工废弃物严禁乱丢乱弃,否则就会造成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遗憾,成为美中不足。
总之,交通安全设施在国内的发展尚不成熟,需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相互借鉴各自好的技术措施和经验。
参考文献:
[1]JTGB012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JTJ074294,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S]
[3]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赵伟.徐胜堂.叶罗高速公路工程的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J]交通标准化.2003(9).
为了有效打击犯罪,我国的模式在长期研究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公诉与自诉并存的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模式。作为在这一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公诉转自诉制度,其设立初衷在于对公诉机关的不裁量权的膨胀进行制约,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尽管这一初衷十分美好,但由于我国诉讼制度起步较晚,立法手段科学性欠妥,同时过于理想化而忽略具体国情的诉讼制度总是不能在实际运用中发挥有效作用,加之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这一惠及刑事被害人,有效制约公权力的刑事诉讼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基本成为纸上空文。
一、我国的公诉转自诉制度概述
公诉转自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在1996年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后确立的,我们都知道1979年《刑事诉讼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确立该制度的首要初衷就在于弥补这一不足。我国的公诉转自诉制度是指《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因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不决定不服而向法院提讼所形成的公诉案件转变为自诉案件的过程的制度的总和。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和解释,即检察院作出不决定时,如果被害人不服检察院的不决定,就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讼请求,只要该案件符合公诉转自诉案件的要求,即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的行为;被告人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了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至少现在从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现实情况是这样的。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公诉转自诉案件”这一专门的法律术语,只是在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中,我们通常把《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3款规定的刑事案件称为公诉转自诉案件。
二、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诉转自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特色。因此,无论是理论中还是实践中,该制度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主要谈一下以下几点明显的缺陷:
(一)该制度在立法上有缺陷
首先,该制度在立法的具体条文上有着明显的矛盾。比如《刑事诉讼法》第176条和第204条存在的矛盾。第176条规定的主体是检察机关,是检察机关作出的不决定案件的自诉情形,第204条规定的主体是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是公、检两机关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的自诉情形。这么来看的话,似乎这两条的规定有些重复。比如在理论层面,第176条规定的那种情况似乎就应该被第204条第3款的规定包含了,但若再细细揣度,这两条所规定的自诉条件却又不一致。即第176条除了主体必须是被害人这一限制条件以外,对不案件提起自诉没有任何限制。而第204条第3款对公安检察机关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提起自诉却有诸多限制。对同样是不提起自诉作出了迥然不同的条件限制,这在司法操作中是存在问题的,极易导致混乱。
其次,该制度下的案件的证明标准和要求设计的不科学。这点主要表现在对被害人行使自诉补救权的时候,在证据要求上显得过于严格。按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的规定来看,在对公诉转自诉案件的立案审查中,人民法院不仅要求被害人要提供被告人构成犯罪的证据,还要提供被告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证据,这显然是不利于被害人维权的,因为这是对被害人行使自诉权的一种极大的限制。首先,作为专门型收集证据的公安机关都很难收集到准确的证据来证明侵害人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犯罪,却反过来要求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没有专业性背景的被害人去收集证据证明侵害人犯罪,同时还要求被害人提供证据证明应当对侵害人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极度不合理的,完全忽视了现实的客观情况。其次,就《刑事诉讼法》第176条来看,只要被害人对检察机关的不决定不服就能够提出自诉,并没有要求他提供侵害人的侵害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或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证据。究其原因在于检察机关根据现存的证据得出了侵害人的行为要不就是不构成犯罪,要不就是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结果后,被害人很难再提供出与此截然相反的证据。因此该法规未对其作出此种证据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既然法律在此情况下如此规定,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其他情况下的证据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呢?这里的不合理性是非常明显的,从理论上讲也是存在很大缺陷的。
(二)该制度规定的不合理性
首先是该制度本身规定的不合理性。《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3款的规定与第176条的规定形成了一个悖论,即被害人如果没有收集到证据那么法院自然就无法正常依法受理,但如果被害人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以说服人民法院受理时,而此时的人民检察院再移送的相关材料常常就又失去了意义。实践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法院通常会以被害人无证据证明被告人存在犯罪行为而驳回自诉。除此之外,这种制度的应用有时又会引发一些诉讼程序上的混乱。
其次是该制度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对于检察机关决定不的刑事案件,被害人通过公诉转自诉程序寻求救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尚没有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当权益受到侵害,而国家检察机关又不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时,刑事被害人往往在经济和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申诉一般很难改变检察机关作出的决定,发起自诉又困难重重。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设置之中,刑事被害人被迫沦为了制度缺陷的受害者。
(三)缺乏相关监督程序
关于我国的检察权监督问题,理论界和司法界都改革呼声一直不断,很多学者都强烈希望将其作为我国法律体制改进的重点工程。而对于公诉转自诉案件的监督问题就是我国检察权监督缺失的一个典型。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关对检察机关的检察权进行制约监督。检察机关所做的与不决定,通常是由检察机关内部不公开决定的,即便有错误出现,在案件当事人不通过申诉或者自诉等程序进行追究的情况下,对于错误结果往往就会不了了之,还没有一个直接的程序能够对检察机关的不决定进行监督审查,这就必然导致了公诉转自诉制度问题重重。
三、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的完善
(一)要完善相关立法规定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立法规定的范围的不明确,以及证明标准不科学的问题,这两点不足都集中体现在《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3款,所以我们应该对该条款做出修改,以便在在理论上规避法律漏洞,达到合理化。
(二)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首先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该处所提到的救济,是指当被害人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情形下所产生的救济。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既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因素之一,又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要保护的中心人物。在这种情形下,被害人理应得到国家的救济。具体到刑事诉讼中,如果国家不能以追诉惩罚犯罪的方式对被害人进行救济的话,那么根据公平、合理原则,国家就应该以给予被害人一定经济补偿的方式来恢复其身心损失。
其次是强化对不权行使的事前制约。就目前而言,我国基本上是通过采取事后救济的程序来制约检察机关的不裁量权的,对于检察机关不权行使的事前制约明显不足。检察机关作出的不决定,一般是通过其内部的具体程序自行做出的,这个过程及其具体标准被害人是无从准确知悉的,这无疑就容易导致被害人心存不服,即对检察机关作出的不决定不服,提出申诉或最终转向向法院提出自诉。因而,强化对不权行使的事前制约就显得十分重要。不公开审查程序便是值得推广实行的,即检察机关对于一些疑难案件或是一些有较大争议的案件,在作出不决定时对侦查机关、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公开,被害人及犯罪嫌疑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委托律师或者人到场听证。这样就可以在尊重各方当事人知情权的基础上,听取各方意见,作出合乎法理的决定,同时也有利于对检察机关的不权的行使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只有在作出的决定能够使双方当事人都信服的情况下才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申诉、复议、复核的出现。
一、执行110快速反应工作机制的概念和内容
执行110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是指法院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征集执行线索,申请执行人、社会知情人发现被执行人行踪或财产线索,可立即打电话或通过其他方式举报。执行干警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全天候地实行接警必出、出警必速,确保法院执行力量在第一时间到达执行现场并开展执行、处置案情。
执行110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必须遵循合法、及时、便捷、协作原则,在运行模式上一般针对在执行案件中发生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果断应对,迅速处理,高效执行,最大特点是引导全社会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关注、聚焦、打击。其运行内容如下:
(一) 组织机构
执行110值班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值班人员由执行人员、司法警察、纪检监察人员等组成,负责接受举报、组织处置、上报案情、下达指令以及办理日常事务,具体为:
1、受理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的线索并作出处理;
2、组织对一般突发事件的处置并及时报告处置结果;
3、临时组织对重大、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置;
4、办理上级法院和本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工作纪律
1、坚守岗位,做到不漏岗,按时做好交接班并记录,及时处理移交的案件和未办结事项,确保值班连续性。
2、确保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报告和处理,值班电话不得用于与执行工作无关的事项。
3、非值班干警不得以非正当理由推诿执行110值班办公室下达的指令,做好随时待命准备。
4、实行首接责任制,值班人员如发生脱岗、消极、延误、、不当处理及泄密等情形,按规定追究责任。
(三)工作要求
1、全日制值班制度。节假日不休息,确保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执行干警原则上接警必出,城区紧急情况1小时赶到,其余辖>:请记住我站域名/
2、举报方式公开。执行立案时,须向申请执行人送达《执行110告知书》,备注执行110联系方式(含举报专线电话和值班人员移动电话)和法院监督电话以及上级法院执行110联系方式,并向社会公布。建议当事人根据案情的轻重缓急选择联系渠道,工作时间,应直接与承办人联系;对突然发现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可能逃逸、被执行财产可能被转移或者藏匿、暴力抗拒执行等紧急情况,可直接向执行110举报。非工作时间接到举报,由执行部门负责人甄别线索的紧急程度,并决定是否立即采取执行措施,紧急应立即出动,不紧急的也应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复。
3、举报名单公示。定期向媒体、社会公开曝光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或单位的名称、住所地以及照片等关联信息,以供全社会进行举报。建立案外人举报奖励制度,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
4、建立投诉和绿色通道。如对执行工作不满,也可通过执行110进行投诉,接到投诉,应立即安排专人进行核查,并在相应工作日内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开辟执行110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索薪、赡养、抚养等涉民生案件,实行快立快执。
5、畅通举报渠道。在法院网站、电视、报纸刊物、微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大众媒介上设立“执行110”板块。
二、执行110快速反应工作机制的实践价值
(一) 整合社会资源,合力破解执行难。
执行难,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解决执行难,首先需要找到被执行人,找到财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强,被执行人往往居无定所;法院财产调查能力有限,财产申报制度未有效落实,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规避执行行为越演越烈,手段多样;有时即使掌握了被执行人的下落或被执行财产的线索,也会受工作时间、人员配备、程序规定等因素限制而错失执行良机,执行干警往往力不从心。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控,已成为各地法院执行工作的瓶颈。尽管各地通过不断探索执行方式、强化执行工作力度等途径,开展“执行会战”、“集中清理”等多种突击行动,但“执行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因此,司法实务中亟需一种及时发现被执行人及其名下财产并快速处置的长效机制,使得被执行人及其名下财产及时暴露在法院的视野之下。执行110是法院把有价值的举报信息依职权化作强有力的执行措施,无疑是在目前单打独斗的封闭执行环境下,法院遵循执行工作规律,挖掘社会潜能破解执行难所采取的有益举措。
(二) 实现执行参与多元化,重塑公众法治信心。
近几年来,人民法院积压的执行案件大幅度上升,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和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社会各界反映强烈。法院大量生效判决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或者只是迟到的兑现,逐渐促成了民众“空调白判”、“法律无用论”等畸形法律观,造成了司法环境的恶化,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威信。执行110既将法院执行的主动性、及时性、规范性与权利人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法院与权利人合力推进执行程序的互动氛围,又通过公众对被执行人及其名下财产的发现和举报,激发公众主动参与和监督执行的热情,同时压缩恶意逃债者的生存空间,实现了“看得见的正义”,构建了一个公开透明、易于操作的执行机制。执行110实现执行网络大参与格局,逐渐削弱民众“厌诉、耻诉”的传统法律情结,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大有裨
益。
(三) 突出治理消极执行,形成效率倒逼机制。
执行效果最大化,即要求我们执行干警尽最大可能,穷尽最优措施,最大程度地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执行工作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因执行懈怠错失良机导致“老赖”跑路或转移财产的情形时有发生。比如说被执行人名下车辆被发现,如果不立即采取扣押措施,结果很可能难觅踪影。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群众可直接举报,并要求派员处置,执行110充分贯彻了民事强制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原则,通过制度规定和程序督促,给执行干警加压,有利于整肃执行作风。事实上,执行人员无法推委拒绝,在最短的时间内须把这一信息落到实处,避免贻误执行时机,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节约了法院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三、执行110快速反应工作机制之完善
快速准确,便捷高效是执行工作的发展趋势。各级法院应以构建执行110快速反应工作机制为契机,不断加以总结、完善,推进执行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 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
针对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的现状,法院积极建立与公安对接机制,及时处理执行线索和突发事件,排除阻扰执行的违法行为,维持执行秩序,有效震慑“老赖”。首先加强执行信息对接,将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车辆等财产信息输入公安的查控信息系统进行24小时监控,及时更新。其次,现场配合,协助执行,被执行人信息一旦被法院获悉,执行110值班办公室即向就近派出所发出协助执行请求,就近民警将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锁定被执行人或财产,并通知执行110值班干警到达现场,配合执行人员采取强制措施。最后,构建长效机制,定期汇总对接执行状态,加强信息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和困难,注重反馈交流。
(二) 健全执行联动机制
依法协助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法院加强构建协助执行联动机制,积极推广“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与信息共享平台,明确相关联动部门职责分工,完善信息有效链接,充分发挥各联动单位协调作用,尝试将协助法院执行情况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共同推进执行工作中困难和问题的解决。积极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各级法院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充分利用宣传手段,扩大执行110在社会上的影响。主动邀请党委、人大以及联动成员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对重点案件联合督导。继续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社会各界参与的解决执行难的新格局,共同加强对失信惩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三) 加强内部规范管理
加强建章立制,以规章制度为依据,规范工作程序。专门出台相关具体实施规范文件,做到有文可依、有令必行,以解决具体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制度执行效果,有效保持执行队伍的执行力,加强内部纪律约束,健全问责追责制度,将执行权牢牢地“关在制度的笼子”。针对执行110的运作需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合理调配执行力量,优化执行队伍结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科学的配置方案,适当增加执行干警的加班补助和经费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