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规划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9 18:59: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商业规划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商业规划设计

篇(1)

自2000年开始,我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我国商业模式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商业街发展到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越来越多大中型房产公司的重视。万达地产、宝龙地产、华润置地、世茂地产等近十几年来一直以商业地产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业务进行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万科、保利、中海、中粮、金地、富力、凯德置地多年来以住宅开发为主业的房产巨头,其总部纷纷通过不同渠道表示,2010年将进军商业地产领域。然而要做好商业地产,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招商管理是重点。

然而,规划设计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设计本身。项目所处位置周边环境、配套设施、政府规划部门对地块的控制性条件、区域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当地政策、开发商整体实力等对项目设计有着极大的影响。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不同于住宅项目开发,不能沿用住宅项目开发的操作模式,机械的照搬设计住宅项目的理念和流程对商业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商业地产项目无论业态定位,还是设施的规划都要考虑其商业属性,商业属性是项目开发的根本点,贯穿项目开发、设计、建设、运营的每个过程与环节。

投资开发阶段,在进行项目立地选项过程中,需要通过详细而周密的市场调查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综合定位。可行性分析研究是确定项目进行投资决策、融资、制定项目初步设计、项目立项以及政府规划调控的依据,这就需要严格规范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制度,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和足够的深度。

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项目商业属性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功能布局、业态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实事求是的进行科学分析。

项目定位是在项目市调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回答项目“是什么、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要对项目科学定位,首先要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项目自身及资源条件,主要方式是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完成分析后,对项目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定位:

1、项目业态定位——明确项目的业态,回答项目是什么的问题。

2、项目功能定位——明确项目的基本服务功能,回答项目可以做什么的问题。

3、项目主题定位——明确项目的主题,回答项目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4、项目形象定位——明确项目的形象,回答项目的经营特色、差异化策略、宣传推广原则的问题。

5、项目目标客户定位——明确项目资源优势,回答项目如何整合资源,提升项目商业价值的问题。

6、项目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明确项目为谁服务,回答项目生存、发展的问题。

7、项目战略定位——确定项目整体开发规划思路与目的,回答项目运营模式的问题。

在项目七个方面的定位中,项目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作为开发商,是很难把握的。要准确的进行项目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必须由商业专业人士来完成。商业项目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作保障,没有消费者的消费,项目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失败的。明确了项目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才能设置项目的功能组合。

概念性方案设计阶段,有了投资开发阶段扎实的基础工作,建设单位可结合规划条件、相关法律法规、项目定位、商家资源等对各种业态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寻找经济效益最大、符合市场需求的业态布置方案。城市综合体模式已成为一种大型商用物业开发的标准模式。通常城市综合体项目涵盖住宅、酒店式公寓、写字楼、商业街和购物中心各类建筑。只有建设单位对产品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并经充分论证取得一致意见后,才能委托设计单位从建筑整体风格、日照分析、交通流线、环境评价、规划指标、建设单位要求等方面着手,构思项目的两、三种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评分选择评分最高的方案为最终的概念方案,作为后续设计的基础。

概念方案一旦确定,即可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在进行建设方案设计时,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1、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2、城市未来规划发展趋势。

3、项目主要主力店和主要功能区基本物业需求,主要是电力、消防、安防、通风、给排水、暖通、弱电、电梯等。

4、商业功能的通用性设计,不可按照某一个商业机构的个性需求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重点是对总平面布置及地下室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明确规划红线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场地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建筑单体相互位置关系、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以及完成建筑单体的平面布置、外立面造型、外立面材料确定。从满足产品标准、政府各部门审批要求等角度进行审核,确保在满足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方案能满足建设单位目标成本和政府审批要求。

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统筹建设单位资源,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形成初步设计委托书,委托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依据,项目准予建设的批文,经过科研取得的建设条件的技术资料,环境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评价书,人防工程部门的批示,建设工程的名称、功能、规模和有关的技术数据和条件,各单位工程的详细使用要求,批准的相应地勘报告,科研报告,自然环境资料,测量资料等。设计单位根据委托书展开初步设计工作,初步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做法,外立面设计满足节能要求,机电系统设计深度满足施工图设计的准备工作要求。

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建设单位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并不得违反初步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案。如确实需要更改初步设计文件时,建设单位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详实的论证后实施。施工图是对设备、设施、建筑物、管线等工程对象物的尺寸、布置、选材、构造、相互关系、施工及安装质量要求的详细图纸和说明,是指导施工的直接依据,从而也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重点。建设单位拿到施工图后,首先要审核施工图纸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其次审核工程施工设计的总布置图和总目录。各专业图纸是否存在无法合理规避,相互碰撞现象,以及设计是否违反专业规范或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施工图首先由设计单位自身审核,建设单位应要求设计单位提供审核意见,以便核实设计单位内部审核流程完整;建设单位在设计单位自审完成后,组织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集中审核,从建设单位角度提出审核意见;设计单位根据审核意见对图纸进行完善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将施工图报第三方图纸审查、政府相关部门审核。

施工图完成后,进入设计交底及变更管理阶段。设计单位应充分准备,将各专业的重点、难点在交底时向建设方、施工、监理单位交待清楚,并形成书面纪要。设计变更有可能节约成本,产品功能更加符合建设方要求,也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导致费用增加,影响工程进度。要想减少设计变更次数,关键是将设计变更的风险前移,也就是将设计变更的可能性尽可能在设计管理阶段提出来,予以解决。概括来说,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编制好设计任务书、加强过程控制与沟通、做好设计评审工作。

参考文献:

[1]尹青. 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中图分类号:TU113.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社区商业起因于居民油盐酱醋茶式的日常消费需求,而又拔高至健康、体育、文化、娱乐、品牌等高层面的消费需求。这是一种有明确定位的消费群体的商业经营。在现代社会人们消费观念和对生活享乐要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对居住的整体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结果之一就是大型居住社区的服务社会化趋向越来越明显。人们的婚、育、寿、丧等聚会,购物、健身、娱乐、会友等活动被逐渐转移到社区空间内进行。也就是说,社区商业场所的整体规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了社区居民消费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促进邻里交往和社区生活氛围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生机勃勃的社区商业又必将是都市商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1、居住社区商业规划设计原则

开放社区商业空间在规划的初期,就要考虑其周边的商业环境,以及地理位置与城市的关系,对其进行前期的调研,使其在服务居民的同时,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结合,合理利用城市中已有和规划中的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和周边的商业系统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开放社区商业空间中的餐饮、娱乐、休闲、教育等设施的设置,都应着眼于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以及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这样不但使城市商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而且使社区商业获得充分的客源保证。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及满足、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需要,这些服务具有综合性和便利性的特点。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层次。相对于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而言,社区商业在规模大小、提供的商品类型、服务的商圈范围等各方面都介于区域性商业和邻里型商业之间。

2、居住社区商业规划设计

位于市区内的居住社区由于用地比较紧张,规模一般不可能很大,且紧邻城市干道,因此多会选择沿街底商式的布局。另外,多数的高层住宅由于“住得高,看得远”的优势,其底部楼层相对会比较难卖出,因此住宅底层作为商业用途,也可以避免因卖不出去而造成建设资源的浪费。很多高层住宅社区,将裙楼部份整个作为商业使用,这样获得的空间就相对提高了底商式布局的功能适应性。

如位于广州中山大道与天府路交接路口的东方都会广场就是采用底层商场的形式。东方都会广场整体俨然一堵色彩鲜艳的漫画围墙,如出庸笔下的“粉红女郎”,手持红酒,风姿绰约,悠然自得,小资情调。它的商业部分立面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与上面住宅时尚、个性风格的配合,采用步调一致的鲜明色彩和张扬形态达到了整个建筑语言的和谐,无形中加深了人们对该居住社区的印象。“上街”的宣传口号更强化了该楼盘所针对的销售对尚的年青一代,锁定的目标消费群体非常明确,也就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居住社区特点。

3、居住区商业空间设计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般指由建筑实体如墙、屋顶、柱等结构构件围合而成的空间,既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也包括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内庭院、内街市等,这种空间有一定的封闭性。外部空间则相对与内部空间而言,由建筑实体分隔出来的室外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

3.1内部空间设计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灵活隔断的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比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用活动隔墙或隔断进行灵活分隔:推开来、打通后,是一个连成一气的整体空间;迭起来、收拢去,又成了各自独立的几个空间等等,并通过隔断的高度和宽度及闭合关系的变化来适应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时的心理变化。

还可以通过室内活动部件、设施和家具来进行灵活分隔。另外,居住区商业室内设计应尽量缩小陈列面积,利用管材、板材和透明材料制作道具,在物理空间和视觉空间方面均强调其通透性、灵活性。为了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居住区商业建筑应该在满足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空间的限定度小一些,创造活泼、通透、开敞的效果。

3.2竖向高差的变化

高差的设置是处理空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高差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领域,地面标高的变化能突出及改变空间的特征,标明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在大空间内创造二次空间,但在视觉上和空间上保持其连续性。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高差设计手法来实现内部空间的二次划分,达到特殊空间效果。如利用台阶处理地面高低变化,连接高低不同的空间,创造出动人的线造型。还可以讲台阶作为休息设施,特别是在多功能空间和空间有限的地方。还可以利用坡道连接高差不同界面,坡道的优点是更人性化不仅满足无障碍设计也可减缓居民购物的疲劳感,不足之处就是占据空间较大,在居住区集中式商业建筑中要慎用。

3.3外部空间设计

(1)设置商业广场

商业建筑如果位于道路的交汇边沿,那么人流的集结与疏散、车流的导入与疏出、行车的交汇视距与交通安垒,要有适当的缓冲地段。可以利用地面的坡度、抬升或下降,结合人口空间形成入口商业广场。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集散,也是商业活动的舞台,其气氛轻松、形式活泼自由,可以举行娱乐活动,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功能而成为吸引顾客、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

(2)沿街设计

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商业建筑可在沿街的边缘地带平行街道退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块状或线状空间,它是达成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联系的中介环境,同时也是由公共转入“私有”的过渡性空间。

(3)庭院和屋项花园的设计

还可以在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室外布置绿化庭院,为居民提供空间尺度亲切宜人、景观富有吸引力的空间场所,能吸引并留住顾客。屋顶花园位于裙房或地下部分的屋顶、天台及露台,作为开敞空间和活动场地,创造独特的外部空间景观。人们可以在此欣赏景色,进行消费和休闲活动,同时还可以增加大量的绿化景观。

4、居住社区商业场所发展的必要性

社区商业是综合消费的有效载体。随着城市功能形态的变化和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市场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形态、市民消费心理和消费结构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等级的提升带动消费观念的变化,在当代消费文化的大力鼓吹下,以物质消费为主的传统消费观逐渐转变为现代的综合消费观,以家庭为载体的休闲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服务消费将成为生活主流,并逐渐向体验消费发展。“消费就是享受生活”的观念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社区内解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就必须有新的商业形式来承接,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推动综合型居住消费的发展。

纵观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不管是从消费需求的层次递进,还是从地产开发的理念发展,都清晰地表明了一条循着“卖房子卖家居卖社区环境卖生活、生活方式”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脉络。对于大多集中于市郊的大盘,完善社区商业尤其重要。楼盘规模如此之大,而且又离城区有一定距离, 因此一定要有十分齐全的商业配套,通过社区商业便捷的服务能力、先进的业态组合、优美的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质,才能成为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载体,才能有力地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5、结语

目前,对于社区商业场所的研究有在商业操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探讨,有具体的场所规划与设计方法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如何通过项目的整体策划,通过规划和设计来实现社区商业的健康发展,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观念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如何与居住环境及居民行为形成良好的互动等问题,需要设计师们的共同努力,对社区商业场所建设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将居住区商业设计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planning design, for example, from commercial street and the concept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ion,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commercial street.

Key words: commercial street, the historical block, the design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街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就如同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市容市貌中最繁华绚丽、最引人瞩目的一道景观。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因而,商业街的设计不只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给人的心理感受,既要突出历史文化在街区的主导地位,又要使其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创造商业街建筑的统一、连续,使市民从整体而有韵律的物质形象中去感受城市文化的气质和精神,从而达到一个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空间与购物空间的效果。

江门市某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方案,正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一座城市中心商业街。项目用地位于繁华路段,生活社区成熟,配套设施完善;西望40米宽天沙河水景;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陈白沙先生纪念馆紧挨着本项目用地的北面,为街区带来浓郁的人文气息。

一、设计原则: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非轴线非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岭南古镇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同时,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与陈白沙纪念馆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

2、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

3、普通商业街平直单调,长而枯燥的感觉;

4、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

二、构思基础:

从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模式——古镇的街空间,将其融合到设计中去,使其不仅具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街,是随着人们交换产生与贸易发展而逐渐生长的,它是由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商业形态。

通过将街切割、打碎,寻找适宜的尺度;

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再造,营造生长出来的街;

通过各种古镇元素,阁楼、牌坊、铺地、水池、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标识性。

结合以上设计原则和构思基础,我们进行了本商业街规划设计的工作,并由此总结出以下几点现代商业街规划的设计要点,作为日后设计工作的指导并以供探讨:

1、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从而决定了其设计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空间尺度应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横向关注范围一般在10-20米之间。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被“广场”的感觉取代,行人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因此,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第三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购物行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度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本商业街基本为两侧都是店铺,尺度都控制在12-14m。在商业建筑临街一面约15m宽的范围内,满足停车、行车、步行的功能。内部的步行街尺度定为3m宽。根据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高低错落(主要为两层,局部三层)的建筑体形成古镇建筑群落的景观序列。

2、空间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方案以一端的仿古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一端以一座相对较高的建筑既作为结束,也标示着街区的中心。两端的标志确立了商业街的空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超过20米宽的街道就难有近人的尺度。而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不等于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舒适度是必须考虑的,商业街空间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

在首层与二层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的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3、风格色彩

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由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多元化而达到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

由于本商业街定位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风格色彩方面,设计重点考虑:

(1)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把握好历史街区的建筑文脉,确定历史街区新建筑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中力求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采用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构成,建筑造型由功能、空间确定,从文脉环境中挖掘有益合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象征表达出一定文脉环境中建筑的内涵和意义,以此来完成新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对话。

(2)体量的统一协调:历史街区的新建筑,在体量上应把握好各自在广场中的位次关系,和谐的建筑体量可以使广场界面既突出重点又具有连续而有韵律的感觉,设计中对体量过大的建筑,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将其进行纵向及横向的双重分解,使其成为两栋毗邻的尺度适宜的小体量建筑,从而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

(3)细部设计的统一协调: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是维护景观整体协调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相互呼应的细部设计手法达到与历史建筑整体形态的协调,如统一口部线形、细部的艺术装饰(包括檐部、壁柱、线脚)等。

(4)材料、色彩的统一:融合项目毗邻的“陈白沙纪念馆”的文化气质,设计将商业街建筑的色彩进行了统一,以突出历史建筑在空间中的形象。

4、面材的软化与精化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外观设计应考虑改造外装的可能,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修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框架的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修的精度来做商业街立面设计。换句话说,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很室内化。

5、重视非建筑元素

篇(4)

商业街道及商业街区是城乡商业经济往来最为繁华的场所,因此商业街能够直接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特征,从特定角度来说,一个成熟的商业街,从其布局、空间特点、环境特征等方面可以直观的了解城市文化品位及特色风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商业街对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全国各地不断建设并改造商业街,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在商业街设计中融入文化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1.文化商业街运营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城市广场的承建方为政府,城市广场建设是政府行为,因此,城市广场在建成后很少会遗留后遗症,而城市文化商业街则不同,文化商业街的建设涉及内容较为宽泛,具体运营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假设商业街的建设是政府推动下的市场行为,那么开发商的利益模式在哪里,随着城市人口激增、消费水平不断提升,那么哪种规模的商业街才能适合消费群体需求呢,开发商应该以哪种管理方式经营等都是文化商业街在设计阶段需要加以考虑的因素。

2.文化商业街发展的方向

商业街是什么?所谓商业街就是提供多种服务、零售等行业的有机组合,即能满足人们对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需求。截至目前,我国商业街大多是由政府规划建设的,或者是由于历史等因素、自然聚集而形成的,比如首都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等都是著名的商业街,不同商业街不仅可以展现特定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色彩。

3.文化在商业街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历史沉淀,是一种自然景观、人文文化的有机组合,它不仅存在于当地的自然景观中,而且存在于代表性建筑里,存在于当地民俗历史文化中。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民俗,这是建设优秀文化商业街的前提。只有当设计师充分了解当时、当地的文化历史、区域设计定位、居民生活习性等多种因素,寻找内在精神文化与外在表现形式的联系,才能将文化真正融入到商业街的设计当中,设计出的商业街才具有文化神韵。

4.文化在商业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当地自然景观、代表性地域建筑、文化等内容中提取相应设计元素,并结合当地自然气候、居民生活习惯、本地建材等客观因素综合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居民对商业街的功能及审美需求,综合商业效益、商业服务人群等多方面因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综合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将文化有机的融合到城市商业街建设设计当中。对于商业街设计而言,应当考了的文化因素有:传统低于建筑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三方面,具体运用如下:

4.1传统建筑文化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的沉降,不同区域的建筑形成自由风格,独具地域性建筑文化特色。城市商业街的建筑形式以及建筑空间形式相对简单,商业街中间大多以步行街道为主要道路,道路两旁分布不同形式的商业店铺,而店铺的建筑形式是最能体现商业街道整体建筑风格的建筑。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临街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当地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运用。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商业街不同定位加以考虑。传统商业街是随着城市发展而自然聚集形成的商业街区,这些街区的建筑风貌是这个城市形象的标志与代表之一,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与商业资源,老商业街的上街价值具有独特定与不可复制性, 这也商业界存在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改造传统商业街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建筑进行大拆大建,要尽量保留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特征,注重当地商业建筑形象,尊重当地居民对原有商业街道的认知感与亲切感,使传统商业街同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共同发展。

4.2自然景观文化因素在商业街设计中的运用

在城市文化商业街的设计过程中,融入自然景观文化元素是设计中的一大两两点。在设计当中应适当复制、提取、抽象、重构具有地域特色的山体、水景等自然文化元素。在商业街的整体设计中,浓郁的地域气息能够提升商业街的整体形象特征。设计商业街公共环境设施过程中,应采用自然元素符号化等设计手法,体现商业街中公共设施中地域自然文化性。以桂林城市商业街为例,街道指示牌是辖区内著名风景点的抽象化、符号化,既体现了区域自然文化特征,又起到提供指示信息的标示,这样的设计体系既能满足人们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能然使用者展开联想与想象,深刻反应街道自然文化底蕴。

4.3康巴什新区吉劳庆文化公园案例分析

吉劳庆文化公园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规划面积约22万平方米,位于吉劳庆河东侧,有优越的天然水岸资源。总体布局为“五区、三轴、两街、公园”,其中两条文化商业街区为以水乡情愫为主题的文化里坊区和以古玩字画为主题的文化街巷区。示例图

文化商业街的整体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以仿古建筑和院落形成文化商业街的环境基调,并将吉劳庆河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形成中央水景。通过将中国传统民俗中戏剧表演、茶艺表演,水神庙祈福和具有蒙古当地特色的内蒙大餐、摔跤表演和各地小吃等将民俗、旅游、古玩、商务、购物、文化各元素融入其中,成

为整个文化公园的灵魂区域和精髓所在。

康巴什新区吉劳庆文化公园不仅将传统文化建筑、自然景观和文化完美融合,更为鄂尔多斯平添光彩,成为文化商业街的典范。

5.结束语

文化商业街更具有生命体,同时也更能体现商业街的商业价值,并满足当地居民的地域情感等双重需要,从而进一步的展示文化商业街的文化特征。在文化商业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运用地域建筑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中充分融入区域文对此加以提炼及运用,突出商业街的文化特征,增强人们对文化商业街的认同感,使商业街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篇(5)

城市商业综合体以大型综合性商业购物中心为主体,包含多种商业业态的综合性建筑群体。该类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商业核心地段或新兴规划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土地开发强度高、交通方便、人流量集中等特点。商业配套设施给周边人群带来巨大的生活便利,往往会使综合体中的其它物业随之增值,但要注意避免购物中心与其他物业类型的相互干扰。它涵盖了丰富而全面的业态,通过对不同业态的整合,从而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发挥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以下就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

1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种类及特点

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可以塑造城市的新形象,同时需要认清区域经济环境、项目规划定位、开发商的能力、后期运营等因素,才能保障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开发。

1.1单栋综合体建筑。单栋综合体建筑从外形上来看属于内封闭建筑形态,出入口处仅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城市道路相连,入口较大,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常以此来彰显标志性外观;可以将单栋综合体建筑看成是开放性内街空间郡空间形态为线性空间或具有节点型的中庭空间;空间结构是由回游式、穿越式和网络式组成的;商场交通常以扶梯为主其是结合坡道、室内景观电梯等元素而进行设计的。

1.2多栋综合体建筑。多栋综合体建筑常应用于旧城区改造中,一般位于原本就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设计时常以原有的街道空间尺度为依托对商业、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进行整合为购物者创造自然、亲切的氛围;该综合体会以一个片区街道为主轴,同时包括各种高档专卖店、普通综合性商店、步行街及相关体育设施等。

2 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

我国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上跟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理念。希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工作,营造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需要把握以下方面:

2.1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且建筑面积巨大,为人提供的居住休闲工作娱乐的空间,所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要本着“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并以人们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全方位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2.2与周边建筑谐性的规划设计分析.和谐性是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1)相似和谐。新建筑和旧建筑所呈现的风格要相一致,同时追求新建筑与旧建筑逻辑上的协调,主要做法是在颜色细部轮廓上使之发生联系,建立统一的面貌。(2)对比和谐。新风格建筑和旧风格建筑之间可以形成明显的对比,以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统一。具体有垂直与水平、颜色的反差、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几何造型的对比、结构形式的对比、古典与高科技的对比等。(3)渐变和谐。在新建筑和旧建筑中可以使用中性元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促进和谐统一。那么,这类中性元素不仅能起到建筑的延接作用,还能开敞空间、绿化、自然的水面、地势,达到环境连续性的效果。

2.3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空间有较大的影响力也是那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都是位于一个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就其本身渲染力而言,主要是由平面、立面、自然环境和环境等构成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协调好交通空间和城市的建筑环境,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建筑和地理环境;在环境上要协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形态上要协调功能与空间风格特色;在功能上必须以建筑为主体,构建城市内外相联系的空间;在地理环境上则与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

2.4使用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不同的功能空间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价值互补的依存关系,并与城市景观和交通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复合、高效、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当下,城市商业综合体从产品形式上一般有五种:酒店、写字楼、商业、公寓和住宅。建筑师在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按照目的地、多样性、参与性三个基本思路,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通过公共空间将人流最大限度引导到商业空间,实现商业增值的目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大于单个功能房间的设计,只有通过公共空间的良好设计才能富有变化的吸引流动人员。开发策划时,做出的不同产品物业组合的最佳比例(比如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写字楼和公寓的面积比例),能够使整个综合体内部各功能紧密相关,相互作用。鉴于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在设计中通常采用整体设计,其中任何一项功能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建筑师应在空间组合的过程中,考虑其结构形式、防火要求与所需空间的尺度要求,进行有机的组合,使之达到最高的经济技术指标。

2.5经济性的分析。城市开发与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以商业利益为主的经济体系在城市发展当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规划设计当中,尤其是在交通空间设计中时更需要对其经济适用性进行深入评估。交通空间作为是城市综合体的辅助空间,虽交通空间不具备收利功能,但是交通空间对商业建筑经营有直接的影响,它能确保每个商铺都能拥有最大的临客流界面,来以吸引更多的人、客流。

2.6交通流线的引导。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需要良好的交通,使人流在巨大的体量当中,快键的到达任何一个内部空间。整个建筑的各出入口的数量要合理,位置要与客流流线相匹配。也可通过外部的天桥等连接,形成双首层设计。在建筑外部及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地下层与外部街道等紧密连接;在建筑内部,通过中庭天桥等实现内部交通的连接,竖向则通过扶梯、电梯、货梯等设施来实现,最终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商业地产的发展,商业形态从单个独立形态向综合化形态转变,逐渐出现了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及城市商业综合体。近年来,空间巨型化、功能集约化和价值复合化的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大中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综合体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塑造城市新形象,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商业综合体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娱乐休闲等更高层次需求,符合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建等.浅论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发展及其要点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刘罡.某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

篇(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人们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集聚地的城市,在当前的功能分区与发展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其中城市商业区的规划与发展是推动城市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繁华的重要体现。另外,商业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在城市人们眼中被形象的成为城市对外的“窗口”。但是,在当前的商业区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所以必须充分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与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对商业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现代城市商业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商业区的规划设计与发展方向。由于改革开放的的不断你深入,现代文明在发展中与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而且在城市的发展与规划中得到了最为明显的体现。现代文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文化风貌的变动,旧的商业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发展需要,因此不得不对其进行规划与改造。现代城市的商业区在城市人们的休闲娱乐、消费生活方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城市与人们的需求,设计建设者们必须对商业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现代城市商业区规划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充分结合市场的发展

纵观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城市是在集市的不断发展下而逐渐形成的,集市在何时、何地兴起往往不受到人的意志的决定与转移,通常是由其相对特殊的环境与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这也就是古人说的“市兴后以城守之”。地理位置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了市场发展的规模与程度,而市场又关系到了商业区的规划与建设。所以在商业区的规划中要尽可能的与市场进行有机的结合,考虑地理环境与位置,并顺应时展的要求,做好前瞻的设计规划,近最大程度的利用地理优势,发挥商业区的作用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能提高,相应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因此商业区的功能要进行全面性的规划,以应对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当前的一些城市中的商业区虽进行了严格的规划设计,但是在选址上的不恰当或时机的不成熟导致商业区在建成后并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功能作用。

2.规模要适应城市特点与市场容量

在实际生活中,每一座现代城市都具有其相对固定的功能与性质,即便是同一性质的城市,但由于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的不同,也会存在着不同的特色。现代城市商业区正处于日趋完善的过程之中,并不断的提高着其服务质量与水平。商业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与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规划与设计商业区时,应该从目前城市整体的发展水平、特色与市场容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明确商业区的规模与功能分区的设置。同时,还要根据城市的独特性质,对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满足人们在商业区的日常的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等活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

3.相关人才与配套设施的发展

城市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技术与人才的支撑。同样,现代城市的商业区设计与建设工作也需要相应的先进设备与高质量人才的支撑。现代化的商业区,是从原本的商店发展到了集消费购物、娱乐休闲等诸多功能的商业区,是从简单的经济活动逐步演变到了今天的高技术产业。在经济行为的发展下,相应的基础设施也应该随之进行更新与换代,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商业区基础设施规划与安排上,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高质量的人才,尽快满足人们自身的日常需求,推动商业区的发展与繁荣,让人们与社会共享商业区发展带来的益处。

4.重视规划中的信息、金融等商业活动

从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金融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依托。只有在城市的所有经济职能有序连接下,才能实现商务活动信息的交流与城市商业区经济的更好发展。所以,在进行现代城市商业区的建设与规划是,要充分考虑商业区的周边经济情况,合理进行商业区各功能区的划分,设置相应的规模与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了解现代成商务活动与金融的发展状况,能够更好的对商业区的设计与建造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在环境与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下,提高商业区的设计与建造,也是完善商业区建设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建设商业区,对现代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城市商业区设计发展思路

1. 注重“人本”思想

现代城市的商业区建设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在进行商业区的设计规划上,人本理念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刻遵循人们身心规律,注重人的本性、特性与共性,满足人们在身体与心理上的不同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对象与消费的年龄阶层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商业区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性别、年龄、背景的市民消费群体,以消费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划分与设置,进而配置相关的先进基础设施与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人才保障商业区的长效运作。

2. 体现城市印象与记忆

记忆是人们生活与认知环境的关键部分,如果一个商业区缺失了记忆,也就失去了与城市的联系,这样的商业区也就得不到市民的接受与理解认同。所以,在商业区的设计上,要应对性的进行观赏性或文化资源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主体提升其记忆,获得市民的认同,例如,地域性、文化性、历史性、娱乐性等主题设计。一个具有特色主题的商业区,能够使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商业区的主题氛围,加深其印象与记忆。

3. 注重生态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商业区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空间布局的丰富多样,还要构建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景观,使人们在更舒适的商业区中进行消费与娱乐休闲。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鲜明的景观布局,是商业区功能设计的又一出发点。在商业区中进行绿色景观的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商业区的小环境,还能为市民在消费娱乐之余有一休憩的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享受。注重生态因素的商业区设计,会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强烈记忆,促使更加“和谐、绿色、自然”的商业区建设。

四、总结

总之,伴随着城市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消费模式的多元化,传统的商业区已无法满足当前与未来的需要,今后商业区的建设与功能区的划分上将进一步得到完善,逐步将商业区建设成为居住、购物与娱乐的综合性区域,提高城市的吸引力,推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靖方.浅析现代城市商业区规划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2012,12(06):267-268

[2]张耀.浅析现代城市商业区规划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12):65-75

篇(7)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居住区的环境景观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今,居住区内建设商业街的热潮正在兴起,商业街是看似平常,实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论是景观、环境、功能、建筑外立面、空间尺度、功能分区、景观小品或是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都应该统筹规划,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更具文化与居住区风格特色的景观小品,都成为商业街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规模适度的规划设计

规模适度原则是指居住区商业街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营业面积都要适度,不能超越界限无限发展。

1、从一般观察角度看,商业街的“有效长度”大多为300米到600米。在一些城市中,城市商业街的道路总长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但商业的繁华也和一首乐曲一样,不可能全曲从头到尾盈漫,而是有最热点、次热点。一般商业街有短暂的非商业区段夹杂其间,其商业兴奋点段落一般在300米至600米。

2、商业街的建筑不宜过高,一般在2层楼高,个别大商场可到4层。一是逛商店谁也不喜欢爬楼,就是有电梯,人们也不喜欢上上下下地来回折腾;二是过高的建筑会产生压抑感,影响人们逛商店的心境;三是通道狭窄,两边建筑物过高,会产生高楼效应,令顾客无法在街头驻足。

3、商业街的宽度应在20米至30米,不宜过宽。因为人们逛商业街行走规律是走“之”字形折线,即先在一侧走上一段距离,再穿行到另一侧,走一段后又折向另一边。如果街道过宽,会使人们在街两边往来体力耗费过大,抑制观赏、购物的欲望。

4、商业街的营业面积也不应过大。从一般消费者的反映看,一条商业街有20万米的商业营业面积可能是人们体力、心理所能接受的最高值了。一定要考虑人们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业街变成走马拉松。

总而言之,居住区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基于商业街的店铺特色,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根据调查,一般商业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2m左右,而这又是针对两侧都是店铺的商业街,又考虑到车行对人流的影响,利用竖向高差的变化将其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在根据建筑的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种植坛形成景观序列,根据建筑的收放控制台阶的收放。

二.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居住区商业街确定适当距离的关键不仅是实际的自然距离,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单调平直呆板的街道虽然很短,人的心理感受距离却很长。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由益处的。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到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枝末节,令人赏心悦目。台阶是打断步行节奏的破坏元素,我们采用平缓的坡道替代。

人车分流是必要的。同时,要各主要人流入口安排了必要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位。车行路与步行街交路口实行步行优先原则,尽量保证步行街的连续性,货流与人流分流,互不交叉。 具体的措施如下: (1)车行流线布置在商业街及建筑背面避开主要人流,在部分地段采用尽端式道路,便于卸货与工作性人流出入的需要。机动车流尽量控制在商业街入口附近,减少对步行的干扰。 (2)自行车停车在入口处设集中停放处,沿街结合花坛分组设置部分小型停放处。 (3)为使步行系统连续化,通过地下商场,二层过街道连廊加强不同层面的行为连续。(4)货运:大量集中货运可通过地下层解决,少量常规货运可通过与步行街垂直的支路解决。

三.空间组织与环境规划设计 居住区商业街的布局以线性的步行系统为主,同时与大型公共空间,庭院,以及广场绿化相结合,形成人性化的现代购物空间。

商业街空间的组织又可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几大景观区,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通过轴线的控制来实现,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分区的过渡功能,人们交流休息思考冥想的静态活动功能。

街区的空间景观轴线与整个居住区景观相结合,统一风格特色,将居住区绿带引入街区,构成有机的形态。根据美国经验,好的商业街不仅能吸引顾客,也能引来商家,根据经验,他们愿出高于平均价格20-25%的租金来租用这些零售空间。步行街属于在一根轴线上水平展开的空间,拟在步行轴线上选择若干节点,将空间局部放大形成小型广场,打破线性空间的单调,有节奏地营造出空间的点。通过不同形式和气氛的广场,营造丰富变化的外部空间。沿街店铺形成尺度宜人、符合购物心理的商业空间。

四.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停留区域与心理学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使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我们在商业街设置休息的座椅,给人们提供驻足,停留,停下来与人交谈,停留一段时间的动作诱因。爱德华・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指出处于边缘或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是人们安全心理的需求所致。我们要紧两创造多层的边缘。人的活动是从内部和朝向公共空间的的中心的边界发展起来的,通过孩子们总是现在门前聚集一会,然后在开始游戏并占有整个空间。

据测算,一般消费者连续逛街购物的疲劳时间最多为2小时(可逛1万平方米左右的营业面积的商场),中老年顾客还要低于这个水平,而只有休闲、娱乐、餐饮等才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滞留时间。因此,应注重商业街休闲功能的完善与改进。要注重广场和座椅的设计,增加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场所,处处为逛街的顾客提供休息、娱乐方便,必然会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增加商业街的活力。

商业街服务对象是人,居住区商业街是为整个居住区业主服务。所以居住区商业街的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行为、心理、视觉出发,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空间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注意环境空间的组织和环境设施的安排;以人的视觉、触觉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感受为参照,在功能、样式、质感、色彩等方面,强调精品意识,创造优质的商业购物环境,突出景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如在街道两旁和建筑主体种植树木花草或摆放盆栽,创造轻松、惬意的视觉效果。

篇(8)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商业综合体概述

1.1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建筑是一个公共、开放、充满多样性的城市要素,也是地区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交通问题和城市人口对高品质商业配套设施的需要,都要求商业建筑具备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性,在这一背景下,集购物、酒店、办公、会所、公寓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

1.2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原则与规划顺序

在设计原则上,首先,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都位于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担负着疏导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等任务;其次,规模大、功能类型复杂的商业综合体要求充分表现出不同功能的各种价值诉求,设计中对各方需求加以协调,使建筑能够发挥出引导城市经济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的巨大潜力。

在规划顺序上,一般首先要分散安排百货、超市等主力店,将人流吸引到各个楼层,再将餐饮店集中布置于某一楼层中。现代餐饮场所需要较高的环境质量,因此将设计景观布置于餐饮区域可以提升对顾客建筑整体的好感度。为避免营业时间等问题的影响,娱乐设施常与其他商业功能分区设置,但目前也有将其布置各层共享空间的趋势,以便于营造体验式氛围,提升建筑的整体商业价值。

2、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城市综合体是将多种生活功能空间进行高效的组合,形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随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城市综合体也需要融入更多的发展理念,使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多样化的生活能够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将商业策划思想融入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规划思想中,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更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行情。

2.1正确的规划布局思想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强,导致人流和车流多且杂,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规划时,应把步行者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准则,使步行者容易接触公共活动区间或商业店面。规划布局应该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观念,尽量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昼夜营业带来的声、汽车流对居民区的干扰、光污染等。

2.2完善的停车组织和交通系统

2.2.1停车组织

停车组织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和运作效率,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停车组织的规划就是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涉及有关土地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间严重不满足停车要求和土地昂贵的情况下,常常选用建筑内部结构停车,但是其造价高于地面停车。合理的规划设计,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车空间从而大大减少停车空间。

2.3.2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组织形式的选用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的交通状况和地势特征确定,主要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交通组织形式适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间比较开阔且流线简单的地区。以人流和车流为基础,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方式:

(1)人车混行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由于空间上的干扰性强,不安全因素多。为了限制车行速度,设计中常利用曲折的边界和粗糙质感的铺地材料。

(2)人车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车流通过相对独立的入口和流线进入基地。其优点是流线十分清晰,交通相对干扰少。缺点是流线比较长,为了保证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车流的通行。立体交通组织将人流和车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间高度,大幅度地减少了不同交通之间的干扰, 起到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间。立体交通组织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间,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在我国城市已有较多应用。

3、案例分析

3.1包头市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

万达集团携第三代商业地产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式登陆包头,将会打破包头原有格局,势必为包头带来全新的生活模式,从而诞生包头城市新价值中心。

项目地处包头市商务区核心位置,紧邻钢铁大街与民族东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独享银河广场,比肩香格里拉酒店,利于塑造高端形象。

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0.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功能上涵盖了包括具有万达特色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公寓以及高档住宅等多种业态,是集购物、娱乐、休闲、文化、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

由于项目周边现状的限制,没有一个理想的远视角度,所以商业立面更多考虑近人尺度的设计,及细节的控制。而四栋百米高的塔楼则是此项目远视的聚焦中心及地标性建筑,立面风格更注重其整体性,力求简单、时尚以减少对场地周边的环境形成压抑感。万达广场这片建筑群,无论从体量还是高度都将成为包头市的一处新地标。

(图为包头市万达广场远景透视图)

3.2包头市时代广场城市综合体

项目位于昆区东南稀土高新区核心区域,紧邻阿尔丁大街与黄河大街两条主要景观轴线,总占地面积431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该项目由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写字楼、公寓、酒吧、休闲广场、停车场等组成的大型商业集群。是包头及周边地区目前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鼎居包头CBD核心。

时代广场六大建设核心理念作为项目的灵魂,以未来城市为基准;以第六代综合体定位;以一站式购物为目标;以连廊系统构筑室内大都市;以汽车时代为契机将生活,工作,娱乐全线贯通有机组合,在城市南端,形成区域新商圈;以低碳环保为主旨,接力城市绿肺,全面实现最可持续发展。从外观来看,时代广场没有古典的元素,有的只是现代化的绚丽,追求的就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种高端生活的奢华品质。 (图为包头市时代广场整体鸟瞰图)

4、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展望

4.1多元化、差异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日益开放和发展,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和居民消费倾向等的多元化、差异化趋势明显。

4.2体验式消费方式兴起

体验式购物中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概念。在满足人们一站式购物需求的同时进行升级,增加了体验式消费。它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四大功能于一体,其中运动、娱乐、休闲占相当重要的比重,体验式购物中心既是购物中心,也是休闲中心,同时还是社交中心。

5、结语

大型城市综合体是一个比较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里面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关系处理,其中,规划布局是一个重要命题,不仅仅关系到城市空间的合理性,也关系到项目的商业利润和社会价值。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逐渐加快,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交通、环境等时代新问题,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成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9)

(一)城市商业中心建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购物消费场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购物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娱乐休闲为导向的体验因个人需求而生也代表了一种社会价值观,开始进入商业活动,体验式消费应运而生。商业中心是指担负一定区域的商业活动中心职能的城市,或一个城市内部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商业服务业网点分布,一般符合中心地学说阐述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而形成区域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的商业中心区。担负区域商业中心职能的城市,按其规模有全国性商业中心和地方性商业中心的等级差别,它们一般都是由中、小城镇逐渐成长起来的,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易于成为商品集散中心的优良的地理位置。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主要有: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一般来说,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通常也是商业活动繁荣的地区,因为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专业化的农业区域,可以为商业提供日趋丰富的商品货源。而商业作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又是各土产部门货畅其流的桥梁和纽带。2、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发展的先行官,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要求。所以,便利的交通运输既是发展社会生产,又是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形成商业中心的首要条件。(三)人口因素是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因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对商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起决定的作用,即人口密度高、人口数量多的地区所需的消费品数量多、品种杂,需要相应设立各种商业生产企业和商业经营管理部门。由于社会分工及专业化生产以及各地区的差异性,使得必须加强商品交换以及与周围经济区域的经济联系,从而使人口密度高、人口数量多的地区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所以人口因素是形成商业中心的重要条件。4、其他因素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军事因素等,它们对商业中心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城市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

相同客流规模的不同地区,因客流的目的、速度、时间不同,对选址条件有不同差别。商业设施选址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项长期性的投资,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是零售企业贯彻以消费者为中心观点的重要体现,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所以,城市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在商业集中的繁华地区客流目的一般是以购买商品为主流,或是与购买商品有联系的观光浏览,为以后购买作准备,这类地区的客流特点一般是速度缓慢,停留时间较长,流动时间相对分散。有些时候,除了人口的密度因素之外,人口的职业分布、收入状况、年龄也是影响购买能力、购买习惯的主要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前者可以作为商业规模的主要参考指标,后者则除影响规模之外,还决定了商业的特色和内容。2、选择店址需要调查分析街道两侧的客流量规模,选择客流较多的街道一侧。选择店址要分析街道特点与客流规模的关系,街道交叉路口客流最多,是选址的最好位置。3、对于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除了被动适应客流规律之外,还可以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加以改善开发,选择有开发前景的区域,开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统,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载体。因此,它是制约商业聚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商业活动的经济原则要求有尽可能大的吸引范围,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方便地到达商店。因此商业设施的选址必须是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地点。在商业的追求最大货物销售范围的原则下,选址应使交通费用达到最小。所以商业中心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实质是:所有购物出行者到达中心的出行时间总和最小。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当然不会去逛上面提到的结构单一的商业区,而是希望到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一般大商场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设置的,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4、商业环境选择店址应考虑设店地点附近的商店的规模和数量,如果在同一地区内已有过多的同行业商店,势必影响商店的经营效果,此为趋异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顾客希望就近广泛地比较选择商品,以及希望一次购足所需的商品,有些商店又有集中趋势,相邻而庙,此为趋同性。商店依赖于为其他原因而来的顾客,如商业中心区的小型商店设于大型商店附近,主要经营小商品,以品种齐全而取得优势。或开办大商场不能提供的小型服务业,有的经营连带消费商品的商店相互邻拦,互为补充,便利顾客。

(三)商业中心的基本作用

城市商业活动是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的的,这是商业设计选址与布局的经济原则。同时,顾客是商业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之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形态密切相关。 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综合作用的产物,按其相互作用的规模和范围的层次来分,可分为宏观的社会经济影响,中观的空间区位条件和微观的空间模式三个不同的层次。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劳动地域分工不同,使商品生产在地区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商业中心必须具备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较强,经济活动集中,劳动生产率高,文教、科技水平先进,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发展的特征。商业中心具有较强的聚集性。是指商业中心交通方便,通信发达,商情信息灵通,货源流畅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商业中心通过在周围经济区设置各类批发站、零售部、服务设施,交流货物、交流市场信息,对周围的各市场和经济地区形成较强的辐射面,从而使商业中心联系范围愈广,吞吐、集散作用愈大,规模愈大。商业中心在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1、促进各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商业中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商业中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商业中心不仅负责组织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而且通过组织本地区或跨地区的商品交换、市场活动,直接促进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2、促进生产,引导生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通过商业中心组织区域内或区域间的商业经济活动,能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经济优势,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区域内的经济迅速发展。3、促进商品交换,强化商品流通,推动经济联合。在进行建立商业中心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搜集资料,具体分析研究,了解建店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不仅要考虑现状,还要了解未来的发展变化,尤其要了解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如所选地区的街道、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居民住宅及其它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规划,有的地点从当前分析是优越条件,而随着城市的改造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不适合设店。反之,从当前分析不适合设店但从规划前景看又有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this project by Zheshang investment, is the southern economy culture and Guizhou local culture conflict and blend. We will be building cultural feature abstraction sublimate becomes a kind of abstract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awareness, and put it into Guizhou this piece of pristine land. Guizhou Jiangnan and the delicate atmosphere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form Cheng Hui. In the continuation of Guizhou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constant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Keywords:Plan Design Overall layout

1、规划理念

根据对基地及周围环境的分析,结合地块的特性,本方案提出都市“岛屿”的概念,与中心区主轴线相呼应。都市 “岛屿”尊重市中心区的商业主轴线,并与中心区公园的网络相互渗透,形成有机共存的的绿色家园。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为约10万平方米的已建成专业商业市场;二期是以住宅为主的商业住宅综合体;北临规划道路与绿化广场,南接一期商城,东面隔棉纺沟绿化带与原居民区相望,西侧为浙商家具城。用地开阔,商业氛围浓厚。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既满足二期本身的功能需要,又与一期紧密衔接;由于整个地块规模较大,结合地形与开发现状,项目二期整体可以分为北区、东区、西区三大部分,其中北区包括高层住宅和商业两部分,东区包括高层住宅和物流部分,西区包括高层公寓和商业部分。三个区块在管理上相互独立,在空间与形式上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对商业和住宅的不同类型要求按地块特征进行有机合理的分配。

2、项目整体布局与交通设计

浙江商城一期的主出入口设在遵义路上,次出入口设在解放路上,在区块中心有一下沉式商业广场,一期地块的东侧已建有一段高架路,二期时可以延伸至北侧的市政规划道路,临界处有一条排污沟,未来将在此基础上设计道路及绿化景观与东侧原有居住区隔离。浙江商城二期分为北、 东、 西三个区块,在满足项目整体布局要求的前提下对区块内部的建筑布局、功能分布、景观系统和道路交通系统做了细致的设计。

北区商业部分以一条自然流畅的曲线为视觉景观主轴来控制全局,沿弧线分别设置主要次要出入口,使小区与城市绿化及商业广场完美结合,在视觉轴线与外部环境相接的部位设置了尺度适宜的下沉式广场和景观,通过自动扶梯进入地下商城,把外部景观延伸至商业街内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购物场所。小区内部景观轴线与底层商业轴线相呼应,通过流畅的水景,精心布置的绿化小品,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空中花园。

东区的物流部分的出入口设在高架路底层的道路上,与商业街分开,而住宅的出入口设在该区的南面,人流通过大台阶及自动扶梯进入到屋顶花园,穿过屋顶绿化就近入户。

西区的商业部分出入口面向商业街主入口,在其南侧设置货物及工作人员出入口,公寓入口设在西侧道路上,各个出入口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3、建筑设计与造型

该住区位于贵阳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区内,中心区的文化氛围将不断渗入该住区。本住区也应有一系统、相关、连续的文化模式与之相适应。本设计还将现代生活模式,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媒介、科技注入小区环境中,集中体现于都市“绿岛”与商业节点相结合的设计上。

在精确的规定建筑的所在与所是,通过反复推敲获得了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人之间特殊的共生和对话关系。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与现代化的居住方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设计中大面积开窗及室内空间的合理重构为现代化生活方式提供良好的适应性。

单体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以清新、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出现,独树一帜。建筑设计注重细部的处理,运用黑白两种色彩,通过精心搭配达到协调一致。大气与精致完美的融合于建筑景观之中,创造出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为了保证整个区块中一期与二期建筑的完整性,我们对一期建筑的部分功能及全部立面形式进行了改造,与二期建筑风格相协调,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前提下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4、建筑技术

当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建筑技术对不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可控性提供了可能。本方案高层生态住宅设计技术在充分考虑后做如下领域设计:

(1)住宅环境控制:主要是指建筑声学、光学、热学等问题,本方案利用生态,植被,新型建材等,以良好的隔声、防噪音能力、以充分的自然采光的应用、以高效的保温隔热效果来提升住宅的居住质量。

(2)绿色与环保型建筑材料:高层住宅受荷载、高度的影响,轻质、节能、性能好的护材料是现在高层住宅设计的趋势,本方案以框――剪结构体系为主,通过对绿色建材的开发、推广,对小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相当意义。

(3)节能建筑技术的应用:贵阳市日照充足,本方案通过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基本原理的应用,充分利用太阳能,挖掘了高层住宅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可能和长处。

5、景观设计

我们朝这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山水而来,深入地调查了解当地的风情民俗,同时体验这里的山水田园之美…设计在整体上延续了贵州舒展大气的自然景观模式,细微处则引用江南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强调人们在景观中的空间感受,移步换景,步移景异。同时我们以人轻松舒适为本,以“少就是多”为设计理念,以现代景观构图,用最少的笔墨突显小区景观的美。设计的元素使用现代主义语言,将环境的规律在清晰的空间框架中显影,路径的起伏转承体现着现代景观构图的张力。摒弃繁复的装饰,以质朴的材质,契合原生态的朴素审美趣味。

我们采用的是根植于当地环境,有生命力的环境景观;是可供人接近,游息,玩耍,沉醉其中的环境景观;是承载了当地水土风情,文化意向,并与周围建筑协调的环境景观;是江南风情与贵州山地景观文化完美的结合。

6、建筑设计消防

6.1总平面消防设计

项目二期分为三个区块,每个区块四周均有消防车道环绕,消防车可通过硬地或高架到达高层建筑的一个长边,各高层建筑均有超过四分之一周边长度或一个长边未设裙房,或设置进深不超过四米,高度不超过5米的裙房,在此范围内有直通室外的出口,且消防车可直接到达。每个区块商业与居住部分出入口各自独立。建筑间距严格执行《高层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高层与高层间距大于13米,高层与多层之间大于9米,多层与多层间距大于6米,消防车道宽度大于4米,与高层间距大于5米。

6.2建筑

项目二期为一类高层综合楼,住宅高度在100米内,耐火等级为一级,裙房部分为商业,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高层住宅每一个防火分区设一部剪刀梯和两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间均设前室,前室及各个放火分区的面积均符合规范要求。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间窗槛墙不低于0.8米,其他防火节点及构造均符合规范要求。

商业部分地上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4000m²,地下部分面积不超过2000m²均设自动报警及自动喷淋系统,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及长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北区地下车库为特大型车库,设三个双车道出入口,东区地下室为大型车库,设两个双车道出入口。地下车库的防火分区面积,疏散长度及宽度等均符合规范要求。地上与地下共用的楼梯间在首层出口处设乙级防火门隔开。

消防控制室设在东区及西区的一层,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7、小结

整个地块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已建成作为专业商业市场,并已经投入使用。二期将重点从纯商业建筑改为商业与居住结合的综合体,并以居住为重点。二期商业将与一期商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规划建筑形态上保持一致。在商业业态上,二期商业部分将主要作为综合性商铺,超市,物流进行开发并与一期业态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上一篇: 比较刑法学论文 下一篇: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