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16:53: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教师与领导)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素质教育或接受素质教育。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因此,lnternet网巨大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共同具备的友好的人机交互能力,为创建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术上的支持。
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双主”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
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我们已跨迸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简单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1)对特定集团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2)使与自己集团对立的教育观念解体;(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中各尽其能;(4)赋予教育者以使命感。教育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行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是大势所趋。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即使运用了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就现代化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计算机已成为基础课程,但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考核,仍然用笔答试卷进行,仍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教师与领导)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素质教育或接受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教育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当前,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新的世纪强烈地呼唤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全民范围内(尤其在教育部门内部)普及素质教育观念,使素质教育深入民心,是加速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二、素质教育要求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中的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情境创设”协商会话”、“信息资源提供”。因此,lnternet网巨大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及它们所共同具备的友好的人机交互能力,为创建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术上的支持。
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双主”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无论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还是“双主”教学模式,都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到底应采用哪种形式,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如前所述,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中做”、“应用”)培养。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正在发生改变,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基本文化,信息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可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2.招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一、主论坛之高屋建瓴
从总揽全局的角度,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乔玉全处长作了题为《新形势 新机遇 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报告,他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校教育装备配置的要求―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服务于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专题研究。乔处长同时指出,2013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尤其是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
对于教育装备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提出了“技术提供动力、形式改变行为、装备推动发展”“用技术与形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技术装备方法论。后主任从教改着眼,通过案例举证,剖析了现代教育装备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共鸣。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张庆所长介绍了他们通过教育装备工程建设、建立多层面联动机制,在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要求下装备工作的轮廓与路线图;太原市教育装备中心许原芝主任介绍了通过加强行政管理、实验教师、任课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来逐步提高教育装备发展水平的做法。
除各级教育装备部门的主题报告外,主论坛还深入到了校级层面,由知名校长进行经验交流。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作了题为《学校转型下的资源配置》的报告,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了走班制学校教育装备配置的经验与做法。上海市市西中学的林勤副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思维广场”的建设情况,以及如何把先进的电子设备、各种形式的交流探讨活动引入课堂,同样在打破班级制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思维训练途径的装备配置新思路。作为特邀嘉宾,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韩长泽先生作了题为《资讯科技装备在高中以下学校之配置与应用》的报告,通过生动翔实的视频资料为大家展现了海峡对岸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别样视角。
二、分论坛之各抒高见
为充分了解“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两方面的教育装备工作现状,本届论坛还分设了与之相关的两个分论坛。
“信息化建设”分论坛的专题报告从校园信息化的整体系统构建到终端应用优化,全面详尽地介绍了“智慧校园”建设中一批可圈可点的案例。成都市龙泉区教育局从创优网络应用环境入手,引领学习空间人人通达;宁波市实验小学以信息整合展现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沈阳市新民高级中学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建设高中历史专用教室;成都市成华区依托“微格”理念,实行全域录播创新实践……这些案例无一不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实验教学”分论坛主要是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相关领导和学校校长从实验教学与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向与会嘉宾作报告,这些报告既有来自职能部门的管理性指导方针,又有来自学校方面的特色化装备配置汇报。如,都江堰教育局吴介才副局长作的题为《夯实技术装备基础 开启素质教育新篇》的报告,针对都江堰地区学校在遭受“5・12”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教育局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契合行动的科学做法,带领受灾学校师生走出了灾难的阴霾,踏上了一条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特色新兴之路;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肖松副校长介绍了学校通过国学馆来弘扬国学文化魅力,滋润每一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徜徉在“诗意人生”中;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瞿泓副校长作的题为《以课程为载体,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报告,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角度出发,阐述了该校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的新理念、新做法,给教育装备同仁很多启发。
三、论文案例之精华撷英
除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外,本届论坛还有一个亮点:征文活动和学校装备精品案例评选活动。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496篇,经专家委员会公正评审,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陈庆同志的《学前教育机构玩教具装备的探究》等10篇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另有40篇论文获鼓励奖。
学校装备精品案例评选分为六大主题:书香校园、特色课程装备、体验中心建设、专用教室装备、数字校园建设、系统平台建设。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选送了生命科学、物理、地理、音乐等学科的4个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最终,徐汇中学的“生命科学创新实验中心”获得了优秀案例奖。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罗一华主任在点评时指出:“多样化”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需要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创新装备来助推、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成功的案例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用实验引导创新,具有充沛的教育教学活力,是创新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区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立脚点在学校,因此,如何服务学校是各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无论工作职责与内容如何发展,各个学校的“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始终是区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三大重点。这“三大校园”建设的实质正是“教育信息化”“图书装备”“实验装备”等三大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近年来,镇海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发展中寻求转型的过程,也是主要围绕这三大校园建设展开的,并逐渐形成了区域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四点思路。
1 弱化采购操作,强化规划指导
县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主要工作是什么?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设施设备采购。教育设施设备采购的确是各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但是,随着我国政府采购的不断发展,教育设备的政府采购正在改变着原有的教学仪器的供配模式。2004—2007年,宁波市镇海区教育技术装备的政府采购工作根据镇海区财政局有关要求,实施了四年的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教学设施设备的部门集中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根据镇海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要求,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工作职能从教育技术管理部门统一到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形式再次发生了转变,并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促进了教育技术管理部门从器物型装备向技术型装备的转型[3]。
想要改变基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的形象,就要从采购环节入手。政府采购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备政府采购交由专业的政府采购操作机构,这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也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转型的内在需要。如此,县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可以更多地担负起指导学校做好教育技术的装备规划与建设,做好年度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与分配的职责。
2 注重树立典型,工作由点到面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很多工作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工作主题也逐渐从“推进应用”走向“融合创新”,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树立典型、由点到面”。例如“数字校园”建设方面,镇海区出现了骆驼中心学校、镇海区骆驼中学两个典型起到了引领区内小学、初中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在镇海区中心学校、镇海区立人中学等一批学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3 适时搭建平台,组织交流研讨
做好基层教育技术装备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学校、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交流展示平台,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可持续发展。
以镇海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实验项目为例,2010年10月—2012年8月,镇海区共组织了7项区域层面上的主题活动。这些区域性的活动既有学习培训,又有研讨活动;既有课程观摩,又有高峰论坛。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与学的实验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对于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班的教师与学生来说,经常性地关注他们,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从而更有利于区域数字化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4]。
4 注重积累提炼,提升专业水平
工作日记 坚持不懈记工作笔记,记工作笔记除了有利于日事日清,还可以更详细地做好每个月的工作小结,有利于总结经验,提升水平。
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 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每个单位(部门)基本都在做。但是,把这项内容公开,就会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的“每月工作小结与下月主要工作”在镇海区教育系统各单位中的公开记录应该是最早的,现在在网上(镇海教育信息网)可查到的,是2005年1月开始的数据。把月工作计划与小结公开,对工作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
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 注重平时积累,到一定阶段进行总结、提炼,将其进行系列化的跟踪、对比研究,这或许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课题素材。教育技术快速地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精力投入,有了课题和论文,可以减少职业倦怠,增强职业的成就感。
区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需要广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默默付出。以上“四点思路”只是个人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尹恩德.教育装备管理要找准定位:宁波市镇海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组织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3):57-61.
(二)、组织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施的征订、采购工作;
(三)、组织了小学科学、初高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工作,完成实验操作、信息技术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四)、开展了中小学实验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评选活动;
(五)、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自制教具的发明创造评选活动;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全面完成合格校实验室、功能室设施配备工作
认真做好我县中小学仪器设施的配备工作,完成合格学校13个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完善28个功能室的器材设施,及时跟进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
(二)、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
1、组织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学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及理科教师的实验素养。
2、继续加强实验教学及仪器管理工作的督查力度,深入基层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实验室规程》和《XX县实验教学专项评估检查细则》,对学校实验教学与仪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评估,争取对薄弱学校及验收过的合格学校进行一次以上督查。
(三)、加强实验教学和仪器管理的科研工作
1、以教研活动为契机,促进全县实验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不断深入。认真组织理科教师参加省市实验创新大赛,以活动为载体,促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2、抓好《XX省中小学生实验能力评价与测试研究》课题研究,探索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好实验教学及仪器管理工作,以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效率。通过课题研究,传输新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3、继续组织好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科研论文的撰写与评审活动,进一步加强理科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
(四)、做好全县年终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工作。
组织教育技术装备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统计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统计网络上报水平,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
(五)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好迎接年终检查的充分准备,争取本站的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场博士论文答辩会,在几位博士研究生的答辩报告中,多次出现了“境脉”一词,我不甚理解,便在提问时向答辩者问道,“境脉”的英文原文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的?
还没有等到博士研究生发言,坐在我身边的吴教授回答说,“这是我的发明。”一时间,语惊四座。
吴教授是我敬仰的年轻一代教授,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他解释说,“境脉”的英文原文是“context”,在英汉词典中的语义是指“上下文”、“语境”、“文脉”,或者指“人或事存在于其中的各种有关的情况”、来龙去脉、背景、环境等等。我将“情境”与“脉络”合并成为一个新的词汇“境脉”,即整体把握事物全部情境的意思。
在国外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个体的学习依赖于对情境的自我认知建构,境脉是学习发生的时空,因此,教育者如何为学生建构促进学习的境脉,成为学习科学研究的核心。
美国国家研究院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委员会学习科学开发项目委员会16位国际著名的学习科学专家,对人类的学习行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发表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提出了有关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新观点,认为人类的知识学习包含了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默会性等特点,提出需要从学习环境设计来考虑教学。这项研究将影响人们重新考虑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教育者从过去只是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环境设计者和助学者的角色。
研究学习科学的专家进一步指出,学习环境设计包括了学习者中心环境的设计、知识中心环境设计、评价支持学习的设计、共同体中心环境设计。从这四点来审视创感时代的教育装备和保障,有助于洞察复杂事理和决策,看到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创感时代,保障者在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时,需要用设计感和交响感来看待我们的工作:即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境脉思维能力,找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复杂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只是一件设备或一项工程,而是人、事、物的整个境脉。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应自觉地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尝试用多种方式处理问题。
有研究者针对“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提出了三类境脉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三个策略,认为学习境脉是由技术境脉、知识境脉和社会境脉构成。提出了对应技术境脉,要着力于技术支持层面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对应知识境脉,要着力于构建以主题资源为主的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对应社会境脉,要着力于依靠多主体发掘网络教育资源。
其实,在教育环境建设中,这三类境脉是不可分离的,人、技术、社会构成了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大境脉: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协调好教育境脉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近30年来的经验,我将这种教育的境脉思维归纳为三大观点:
1.生命环境观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从以“物”为中心(关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库等等),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具体说,技术和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将教育信息化的这种发展观称为“生命环境观”。“生命环境观”强调教育信息化“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站在生命的层次上研究和处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要素。
“生命环境观”是从“人-环境”境脉来观察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的主体一师生的关系,强调物为人用,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设计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2.魔术师观
1999年,笔者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组工作,这是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社会公益性项目。从2000年开始,“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已经在全国所有省市展开。迄今为止,“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已经在全国培训了120万一线教师(包括部分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掌握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总设计师、英特尔公司前CEO贝瑞特博士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这句话说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精髓,无论计算机有多么神奇,主导教学的关键还是人一教师。
“魔术师观”是从“人一技术”境脉来观察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的主体一教师的关系,强调教师是教育环境建设的主体,认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今天我们看到各地学校引进了大批新的设计和技术,诸如交互电子白板、数字实验室、宽带网络、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等,但是,归根结底,要促使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是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说,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的中国上演的一出精彩的戏剧,那么,这出戏剧境脉的主人公是教师。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教师的技术培训、观念更新、教学法改进等等,应该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核心。
3.“人-技术-社会”协调发展观
该观点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资源的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所服务的人共同来建设。当我们将视野关注到“人-技术-社会”的大境脉之中,就会自然看到,“人-技术-社会”境脉中的各种要素和各方面的“相关利益人”都是促进系统发展的动力。
传统的教育环境建设观认为,教育技术装备的事情归设备(后勤)部门的工作,后勤装备是保障者,教师是使用者(用户);建设教学资源是教师的工作,学生是使用者(用户)。“人-技术-社会”协调发展观将整个教育要素置于统一的境脉中,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建设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倡导“共建共享”,“基于设计的学习”,走向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装备和学习资源建设的理念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著,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2、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
(6)图书室、阅览室面向学生开放,开设阅览课。坚持定期补充新书,不断提高图书使用率。
(7)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管理,配备专职教师,加强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并每期考核一次,检查学生情况。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政党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中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期原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2)学校每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
(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学校对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工作按工作职责实验实行评估,计入个人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实验员和管理人员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教师同等待遇。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全面负责.
2.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单、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期听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
(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4.各类实验开出率要达标。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到100%,演示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每次分组实验开出的组数要达到开组数的98%以上。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化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是利用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语音实验室和电子计算机等视听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现在,电化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是除利用常规电教手段外,主要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网络的运用,极大地延伸了教育教学空间,给平寂的电化教育平添了许多魅力。但事物都具正反两个方面,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并解决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硬件投人,无软件资源或软件资源开发的量与质不足。软件建设落后于硬件建设,资源库软件与硬件技术不匹配。
(2)现代技术设备配置不够合理,功能闲置多。要么一味求廉,要么一味求新。结果配置高的却功能闲置太多,造成大量投资浪费;或者是为了“节约”,配置低的功能不够用,须几个月就升级,造成重复建设,这也是一种投资浪费。
(3)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学校网络教室的利用率很低,只是应付外来参观和观摩教学,平时闲置在那里。
(4)计算机教学代替了现代技术教育。在工作实际中似乎出现了电化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而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搞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教育从原来电化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变成了电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2教育信息化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
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看作是发展教育信息高速公路,只有具备了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教师队伍和过程实施四个因素,才能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
(1)教育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的认识,进一步理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体制,切实转变职能,落实好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在机构改革中,以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充分论证,使设备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尽可能升级、改造大多数学校原有的电教室、语音室等,使其为现阶段的教育和教学服务,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量配备,教育装备技术水平愈来愈高。学校应充分重视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和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提高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从领导到全体教师在观念上,要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羁绊,确立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学校观和质量观。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倡导教师重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由浅人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办公的各个层面。
(3)培训、指导广大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工作实践中,遵循以下原则:
a、辅原则。不能为使用电教而用电教,也不能变“传统满堂灌”为“电教满堂灌”。“辅助”两字很重要。应该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将抽象知识和微观现象具体化、显现化。
b、科学性原则。课件的制作不可违背知识和认知的科学性,不能杜撰一些不合事实的媒体软件。
C、实验优先原则。应该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理科实验教学仪器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那些科学实用、现象直观、性能稳定可靠、能正确反映科学规律和自然现象、体现教学思想的实验仪器,决不可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替代实验仪器。在理科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和理想化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或较难实现的;实验中现象不明显的、反应过于剧烈或历时太长的;场面太大,不能去参观的(如卫星发射过程等),不做实验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机械抽象为生动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抽象和复杂的内容。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实验都要由计算机来完成。
d、注意性原则。课件的设计,除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外,最主要的是要保持有意注意。对此,制作课件时,不要过分的装饰背景、声音及对教学帮助不大的动画应尽量少出现。同时,如果不是特别重要,尽量避免四五十分钟全程计算机教学,否则学生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受。
e、实效性原则。无论什么手段和方法的选用,都须考虑实际效果,不能一味去追求“先进”或形式“多样化”,不能为电教而电教,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为此应该做到: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的优点,什么媒体效果最好,就用什么媒体。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教学技术装备,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迅速地提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制作有声课件来使教学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教具系统来实现人与物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同时,利用多感官教学,使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有乐趣。如在学习“Howdoyougettoschool?”一课时,教师通过利用手偶娃娃来展示课堂讲授、复习巩固、总结练习等环节,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趣味。将枯燥乏味的课文通过小故事形象地演绎,使学生对课文印象更加深刻,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2.应用教育技术装备,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英语口语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视野和水平。随着应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使用使得学生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从而改变了过去中国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发音的现状,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口语水平。智能语音教具能播放英语朗读材料,读音比教师更精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正确发音,矫正错误发音。通过人机对话,使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体会英语的发音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感觉,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此外,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还可以模拟口语的训练场景,通过进行实物表演等方式,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能力,听力训练和发音的评测功能对口语训练也有很大提高。例如,在“Welcometoourschool”一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智能语言教具系统范读的功能,要求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矫正发音。然后,通过实物游戏表演、角色扮演、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实现人机互动,进行对话训练,锻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语感。通过借助教育技术装备对学生进行的趣味口语训练,有助于学生在熟练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技术装备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对外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不再是一门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珊珊.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07.
[2]邱菲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学周刊,2016,17:154-155.
[3]易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J].学周刊,2016,20:200-201.
[4]李文娜,梁付民.微信辅助小学英语教学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37-38.
[5]殷景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47-48.
[6]顾诗月.也谈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