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5: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食品市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预测法由于航空配餐业依赖于航空运输业,特别依赖于客运的周转量。每个机场在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都规划了目标年的客运及货运的吞吐能力及未来的机型、航班和航线的发展情况。根据旅客吞吐能力、航班、航段及时间的不同,可考虑预留5%的余量,确定供应餐食的种类、数量及日均配餐份数。在整个分析预测中还要考虑周转航班的配餐提供情况,综合考虑从而最终得到目标年航空食品配餐的市场分析及发展预测。但此种分析预测方法是基于机场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对客运周转量、机型、航班、航线等情况进行了总体说明这样的前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模型分析预测法
2.1计量经济法
航空发展是全球贸易的一部分,与世界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联系。地区航空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而航空业的发展中客运吞吐量的数值直接影响着航空食品的需求量,从而影响着航空配餐楼的工程设计。因此,我们通常会建立航空配餐量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线性相关模型,即计量经济法预测。计量经济法是基于航空配餐量的发展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在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发展因素与配餐量之间的定量因素,并辅以对配餐量有重要影响的变量,然后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最后得出配餐量的预测方法。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可参考地方统计局数据,然后再总结近年来的配餐量,并对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获得相关模型,一般要求相关系数为大于0.9并小于1,其相关性比较好,并要求进行F验证。例如:某计量经济法建立的相关模型y=0.013x2+0.66x+3.56R2=0.97式中,y为目标年的配餐量;x为对应年份的国民生产总值;R2为相关系数。
2.2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是利用航空配餐量历年统计值的统计资料来研究其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方法。其假设基础在于:假定历史上对配餐量的影响因素在未来预测年份中不变或变化不大,经济相对平稳发展、政策较为稳定。配餐供应量在未来不会有跳跃性变化。以年份为自变量,建立航空配餐量与年份之间的关系。拟合其相关模型进行分析预测。例如:某趋势外推法建立的相关模型y=9.1559e0.1366xR2=0.987其中:y为目标年的配餐量;x为目标年份;R2为相关系数。
2.3专家分析预测法
专家分析预测法是全面分析影响航空配餐量的各种因素,整体分析考虑,给出综合增长比例,从而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作为一种辅证。
二工程设计方案
比选航空食品配餐属于特殊食品,从选料、库存到加工都非常严格,食品经过生产、速冻、冷藏等过程后,首先需要保证安全,还要保证营养,因此,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航空食品配餐工程设计首先要考虑正确的选址,应考虑航空配餐中心周围的环境卫生状况,周围无昆虫且不属于其大量滋生的潜在场所,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污染源和其他扩散性污染物,无可能导致食品受到微生物或毒物污染的因素;航空食品配餐通常设置在上风口,同时,要有良好的上下水设施,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对于工程设计方案来说,功能是首要的出发点。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可划分为食品与非食品两大部分,其中食品部分包括食品的加工、存放、包装、组合等环节;非食品部分包括机供品的填补、配发,配餐用品的清洗、原料存储、纺织品的清洗、食品的检验等环节。整个方案设计要考虑完成以上所有功能。
1工程设计方案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1)布置以及流程组织、区域划分严格贯彻国家航空配餐相关行业规范,满足中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卫生等有关规定等,确保食品生产卫生要求。
2)工序过程严格执行食品冷链,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一般要求热加工保证加热温度≥80℃;冷加工保证温度≤15℃,发货存储时间保证大于4h。
3)设备和生产环境配置确保配餐生产需求;工艺分区清晰、流程合理、顺畅。食品加工洁、污功能分区明确。食品加工采用直线式流程,避免由于工艺路线迂回等造成交叉污染的机会。
4)要求生产车间配置清洁、消毒设施,对操作人员设置更衣、清洁、洗手、消毒等措施,车间设置清洁走廊,垃圾通道单独设置等。
2工程设计方案
比选航空食品配餐工程设计方案比选,主要包含总体布局比较、能源方案比较,这里主要从总体布局比较方面进行介绍,工程设计方案比选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3食品与非食品布局
为保证食品加工安全,要求食品与非食品区域相对隔离,互不交叉,避免造成污染。
4远期扩建可行性比较
对于航空食品配餐楼建筑远期的扩建方案考虑有多种:(1)内涵扩建;(2)加层(空间预留);(3)政体复制;(4)外延扩建,方案前期的设计阶段一定要考虑与后期的接驳,尽量做到改动小,且不影响项目前期的正常运营。同时,在项目工程方案的比选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是否充分利用了地势;能源机房的布局是否布置在不影响生产的地方;各种能源利用是否合理等,力求做到最优化。
大型市场一般每天交易额达5~10万元,中型市场1~5万元,小型市场1万元以下,其中小型市场占绝对比例。
1.2市场专业化程度有高有低
专业化程度高的市场有如下特征:有专门的场地和配套设施;有专门的经纪人、中介人;有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交易收费比较固定;交易量大,辐射面积广;非专业化市场一般在村头、路边、集镇一隅,划地为市,交易量和交易额小,硬件不具备,软件基本没有,靠经纪人运作,管理不规范。
1.3交易方式以传统为主
交易全过程由经纪人操作,口头讨价还价,采用“现款、现货”的结算交易方式。
2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2.1市场普遍存在着“小、乱、散、简”等突出问题,缺少
大型畜产品交易龙头带动企业经调查,在全县34家畜产品交易市场中,年交易额达200~500万元的市场只有5个,仅占市场总数的14%,这些市场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中的26个地方,且交易设施简陋,卫生环境条件较差,严重制约了全县畜产品交易流通市场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2市场规划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规划等方面原因,沾益县大部分交易市场建设缺乏全面发展与统筹考虑,导致了布局规划的缺陷,如:市场网点较为分散,建设地点与地方发展规划相冲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部分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尴尬局面。
2.3市场主营方向雷同,经营结构单一
沾益县所建市场在主营方向基本上都是以生猪交易为主,其它畜产品专业市场几乎是个空白,与之相关联的产业无人开发,市场仅仅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赚取点管理费而已,从而导致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部分市场出现了有场无市的空壳,有的市场日渐萎缩,常年亏损,不得不转向经营。
3加快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3.1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投资方式促进市场建设
第1,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出台土地、金融、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扶持交易市场建设;第2,地方政府和部门要加大投入,积极融资建设市场;第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牵头筹措资金;第4,鼓励能人,在政府监管下投资建设市场。
3.2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做优市场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建设畜产品交易市场的保证和前提,任何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都必须要经过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核,做出科学的评估以后方可筹建。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成规模的、有效益的市场,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拓展发展空间,增强辐射能力;对部分市场已建好,还未成“市”,或已成“市”,而前景暗淡的市场,要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对着眼规划中的市场,起点要高、质量要好、品牌要优,全方位,多层次的做大、做强、做优畜产品交易市场。
3.3加强市场建设管理,提升交易市场规范化服务水平
市场交易讲求公正、平等竞争。要以法治市,依法收费,多服务,少设障。对经纪人要考核发证,凭资格上岗。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对交易收费要制定合理标准,取缔不合理收费。同时各有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相应的文件法规,加强市场管理,促进市场规范化建设。
4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
4.1发展目标
用3~5年时间,对现有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升级改造,规范发展,使其初步具有现代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功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建2~3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专业化程度较高,辐射范围广的大型畜产品交易市场,整个畜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值达一亿元以上,全县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呈现出布局合理,规模大,效益好,档次高,品牌响的良好发展格局,成为滇东北地区有影响力的畜产品交易集散地。
4.2主要任务
一是做好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的调查摸底工作,彻底摸清市场家底,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组织相关人员编制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工作;二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加快交易市场建设步伐;三是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对天生桥1000万畜禽综合交易市场建设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和指导,全力以赴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努力为投资方创造一个高效、务实的服务环境。
4.3保障措施
4.3.1加强领导
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沾益县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领导小组,设置畜产品市场体系办公室,负责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的规划,整合,监管,指导,服务等工作,定期召开部门联系会议,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组织领导,为市场发展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帮助协调解决市场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3.2增加投入
想方设法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沾益县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建设,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场建设的信贷支持,鼓励个人、民营资本、省内外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交易市场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市场建设与发展。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从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至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多美元,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新的自主性的经济增长周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批受过良好教育、收入稳定的中产阶层在社会生活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中产阶层具有品牌消费意识,是品牌消费的主体
品牌消费者与普通产品消费者有很大的不同。当消费能力一定时,品牌的消费、购买行为发生的最关键的因素来自于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观念主要以生活质量要求与消费素质作为基础。缺乏消费素质作为条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将变得空洞而盲目。消费素质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水平和选择能力。对于一个购买力强的消费者,如果其消费素质低,则选择能力受限,他可能不会成为品牌消费者,所以,购买力在品牌消费过程中不是必要条件。品牌产品与服务一般表现为时代文化、科技、新消费观念的集合体,要求消费者具备时尚意识和学知能力,即具备一定的消费素质。学知能力是影响消费观念形成的最基本要素,是品牌消费构成要素中的必要条件和主要矛盾。中产阶层作为经济上主要的创业者,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商业诚信、成就动机、家庭伦理、素质提升、文化品味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向整个社会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道德水平和社会声望较高,作为一种身份的“区隔”,往往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更富理性和可持续性,是当之无愧的品牌消费的主体。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中产阶层的年龄较低。在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人通常是中年人。例如在美国,高收入的人通常在45岁~54岁之间。但是在中国,最富裕的消费者来自25岁~45岁的年龄层。
二、品牌将是市场购买的主体
品牌产品由于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品质优良、形象良好、特征鲜明、审美水平高以及定位准确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伴随着品牌成为市场购买的主体这一过程,品牌也就同步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构成了市场经济的主体与竞争的主体,成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集中反映。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个别行业(如计算机软件)超过90%。品牌不仅仅代表着产品的品质,还是一种偶像,一种社会地位。成功的品牌总是牢牢地把握住消费者,引导他们由对品牌完全缺乏认知到开始购买,再促使他们攀上忠诚的阶梯,并对品牌完全支持。
目前,以名牌为纽带,构建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体系,把名牌作为控制和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手段,利用名牌抢占和控制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经营策略和竞争战略。国内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并预测到未来消费者储蓄和支出方式的变化,但在服务于新崛起的中产阶层时,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国内不乏一些产品品质优良的企业,然而一个追求在市场上独领、长期发展的企业不仅要不断向顾客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更要拥有自己成功的品牌。由于没有把品质与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企业在营销中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更为沉痛的是有的企业把一个好不容易创立起来的知名品牌拱手让给外商,而外商却把它打入冷宫,推广自己的品牌。我国企业应当觉醒,认清阶层变迁带来的消费趋势的新变化,将迅速变化的中产阶层视为重要的服务对象,要了解他们的品牌消费特点以及他们的巨大的消费需求,极力从实践、观念、情感、思想等方面满足他们的要求。通过品牌形象塑造、宣传和对其所依附的产品创新等营销手段的应用,千方百计创立全国知名品牌乃至世界名牌,才能真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即便是在自己的市场上也将无法立足。三、提高品牌忠诚度的实践
如果把顾客满意看作是一种价值判断,顾客忠诚则是顾客满意的行为化,表现为顾客对某一企业、某一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认同和信赖,是顾客满意不断强化的结果。与顾客满意倾向于感性感觉不同,顾客忠诚是顾客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肯定、认同和信赖。
1、倾心沟通
伴随市场上各种类型的产品一应俱全,市场已经进入饱和状态,研制畅销商品变得越来越困难,多数企业采取了对现有产品更新换代和开展促销的市场策略。优秀的公司不仅在服务、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产品发展战略上表现突出,同时更是顾客的最佳听众,从中找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灵感。倾听不仅可以唤起顾客的好感、优越感,同时可以真正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在科学仪器工业创新中,85%的产品改良归功于使用者的构想。如果企业找不到愿意与之合作开发新产品的顾客,他将面临失败的考验。
2、营销的精髓在于创造价值
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指出:“现代竞争的关键,并不在于各家公司在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它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什么内容―诸如包装、服务、广告、用户咨询、融资信贷、及时送货以及人们所重视的其他价值。每一个公司应寻求有效的途径,为其产品提供附加价值。”客户价值的精髓就在于比竞争对手满足了客户一些新的需求。营销的精髓在于创造价值。美国为了消费者存取款业务,原本每年需要20万名出纳员;而在ATM出现之后,这些便由消费者的无偿劳动代替了,更何况,随着用ATM进行跨行取款业务和自助缴费、外币兑换等业务的拓展,银行还获得了新的赢利点。3、推行忠诚度回报计划
所谓忠诚度回报计划,是指向顾客提供一种积极的激励,使其为了将来的可能回报而选择留在公司身边,继续光顾该公司。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一下电信业的做法,他们经常有回报计划,如发放金卡、银卡。MCI通信公司推出的“亲友长途电话计划”,请顾客向公司提供经常被呼叫的亲友姓名和电话号码,如果亲友成为公司的新顾客,作为回报,他们拨打这些电话号码时将获得20%的价格优惠。凭借这一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在22个月里公司就获得了1000万人注册使用。卓有成效的常客营销计划使得消费者每次购买商品将赢得累积奖励,为消费者带来较大节省从而留住高价值客户并吸引新客户,因而各行各业普遍愿意把它作为留住顾客的首选方法。企业可以在这方面不断的创新和超越传统的常客计划来赢得顾客。
4、积极开展情感渗透
真正伟大的品牌不仅要使消费者因其功能上的优势而尊敬它,还要诉诸爱和情感纽带。这就要求企业除提供给消费者高品质产品、购买便利和优秀服务使消费者满意之外,还要十分注意在品牌形象宣传过程中进行情感渗透。宝洁现在在中国作的广告与10年前的广告片相比,你会发现其中的显著变化。现在的广告大多诉诸强烈的情感纽带。比如帮宝适(Pampers)产品强调孩子们只有夜里睡得好,才能健康成长,而没有停留在说帮宝适比竞争对手的品牌更干爽的层面上;舒肤佳(Safeguard)的广告让中国的妈妈们将其与美好的家庭生活、特别是孩子们的健康联系起来。如何超越功能性诉求,上升到情感共鸣的层面成为宝洁这样的大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营销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伴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是金融机构自身经营与发展的需要。由于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要把握市场变化的脉络,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市场营销作为市场分析、预测、设计和控制的全方位经营管理过程,对准确地作出经营决策和协调内部组织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优化经营决策和组织体系,就必须推行市场营销管理。二是增强金融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伴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金融体系形成了多元化格局,除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外,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合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不断建立,国外金融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也逐渐增多,而且银行传统的分工格局被打破,相互间的业务交叉和竞争加剧。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力争使业务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必须重视市场状况和环境变化,依据变化了的环境不断改善服务手段和经营策略,以良好的信誉,高质量的服务,灵活的策略措施来拓展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增强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实力。三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金融产品消费比重也在加速上升。居民个人会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出发,选择购买银行产品还是投资于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工具,因此,银行必须紧紧围绕顾客需求展开业务,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了解顾客的心理、行为特征,不断调整服务形式和内容,以期达到巩固原有阵地,抢占新的市场制高点的目的。
当前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一是市场营销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组织和系统的规划,整体营销意识不强。近年来,为适应金融竞争的需要,诸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纷纷进行了一些营销创新,并采用了一些促销手段,开发了某些新产品,但总体而言,对西方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运用,经营上还较大程度地停留在过去的一些习惯思维和做法上,没有把市场营销提高到总揽业务经营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大多数金融机构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管理机构和配置专事市场营销管理的人员,使市场营销还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是营销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乏特色定位。这几年,不少金融机构在负债业务方面,开办了有奖储蓄、爱心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大额可转让存单、信用卡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在资产业务方面,贷款种类和方式日趋翻新,开办了特种贷款、委托贷款、贷款、押汇放款、信用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等,并有不少机构相继开办了保管箱等业务,使产品形式和内容更趋丰富。但具体考察这些产品却不难发现具有各行自身特色的产品开发较少,许多产品开发相互模仿,产品内容雷同,形不成竞争优势。新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相互关联和配套,自动化率也不高,许多环节仍需手工操作,导致产品创新成本高,利润率低,创新速度赶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增长。三是市场促销策略不够规范和统一。从广告看,普遍存在着广告频率较低,高档次广告较少,上下级行之间在广告宣传的时机和方式选择上缺少协调统一等问题。从人员推销看,推销内容单调,覆盖面较小,相对成本较高。从营业推广看,公共关系涉及的范围较窄,力度较小,难以使顾客对本行产品长期看好。而且,几种促销方式的组合运用更显欠缺,综合促销效果不甚令人满意。
面对这样的局面,首先应该强化市场营销意识。针对当前银行经营观念落后、营销意识不强的状况,必须对市场竞争有清醒的认识,加强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营销意识,制定出市场营销的长远战略,对市场营销进行统一规划和布置。要正确划分各业务部门的营销职责,增强职工对市场营销管理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市场营销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营销管理。其次是增加花色品种。在办好已有存、贷业务、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顺应顾客消费高层次多样化的发展取向,提高服务质量,挖掘服务内涵,开辟新的金融工具,建立全方位、系统化、配套化的产品服务体系,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产品的持续开发。第三是提高促销效率。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顾客传递理念性和情感性的产品形象和个性。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同业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的交往,密切与各方的感情交流,使顾客对银行产生一种无形的寄托和信任感。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形象创意和服务企划,借助参与举办各种大型会议知识竞赛、社会公益事业等来营造良好的营业环境,扩大产品的辐射面和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面对当前分支机构重叠,网点单产低,效能不佳的状况,应积极调整网点布局,优化网点结构,该撤并的撤并,该扩充的扩充。随着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极的逐步形成,金融机构设备也应变按行政区划设置为按经济区域设置,要着力加快间接分销渠道的建设,下大力气发展电话银行、电脑银行、销售点终端机和自动柜员机等电子化分销渠道,在保持其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产品销售既方便又畅通无阻。
一、国内外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
保健行业是指事前对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保健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研究有效的保健食品,通过食品预防疾病、调节人体功能,可以减少社会巨大的医药费用,是利国利民的有效办法。
在全世界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保健食品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其中,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目前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增长了32倍,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共体各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作为一个亟须培育的行业,保健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之大实在诱人。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就多达3000多家,品种4000多个,年销售额一度突破300亿大关。
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秩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2001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
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2004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保健品年消费支出已突破500亿元,成为新世纪我国工业的新兴增长点之一。可见,我国保健品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预计2010年将达1000亿元。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也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我国,保健品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健康消费新潮流。
二、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产业政策发展
我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1995年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保健品行业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与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
为了规范保健品市场,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当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管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后几年的清理整顿,使保健产品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有了规范的标准,并迎来了行业的新发展。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保健行业居高不下的暴利、夸大其词的广告等现象非常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于2005年7月新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严格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新的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提供详细科研报告,将不能被最终审批,同时生产时必须符合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这将迫使生产企业下血本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还首次取消了保健食品注册终身制,开始实行五年一审批的动态管理,这不仅将提高新进者的门槛,还将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局面,对现有批号产品加强审核。
为了对广告中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进行打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7月同时还出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要求保健食品广告在之前必须通过审查。该规定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保健食品广告的工作程序和对广告内容进行技术审查的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完善统一的审查标准。这份法规规定,今后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的内容宣传再也不得任意扩大范围,不能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能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或者使用公众难以理解及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将保健食品的功能神秘化。《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作为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最全面的规定,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纳入了国家行政审批范围,加强了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有利于保健食品广告的逐步规范和完善。
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直销方式也逐渐收到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的青睐,按我国入世承诺,我国应在入世三周年时开放直销领域,因此,国务院于2005年9月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公布后,首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利益,也清理了目的不纯的企业,为保健品直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从此直销有规可循,也维护和保障了消费者和直销从业人员的利益。”《直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日趋成熟。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和《直销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保健品法规得以完善,市场也逐渐趋于规范化、法制化,新型的保健产业正在稳健地形成,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三、我国保健品市场消费对象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日趋加强,对保健品需求持续增强,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前景喜人。保健品的消费区域已由城市扩大到广阔的农村,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儿童及患病后康复为主,扩大到妇女、中年和少年。具体来说,保健品的消费对象包括: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也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为了抵抗衰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并且,“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购买力非常强。
(二)中年人
中年人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下。近年来,由于饮食过度和过量的脂肪摄入,肥胖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在中年人群中逐年上升,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受到了中年消费者的欢迎。另外,近年来,美容保健、滋阴壮阳类保健品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已成为拉动保健品成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年人保健品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三)少年儿童
据统计,我国85万所中、小学校中的1.76亿在校学生中,其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的摄取普遍不足,缺铁性贫血比例高达30%-40%。另外,少年儿童对健脑益智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另一类不可忽视的保健品是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元素。
四、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特点
目前我国生产的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减肥美容、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剂(补充维生素)等功能板块上。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抗疲劳3项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由产品功能分布可见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现象屡有发生。而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纯天然、绿色环保型保健品具有更大市场空间,将成为未来保健品消费的主流。据预测,未来中国市场保健品的发展,产品功能将逐步分散,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具体来讲,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目前保健品企业二元化结构明显
目前,我国共有保健品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500多亿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企业仍旧较少。在目前市场上除无锡健特生物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老山牌蜂王浆有限公司、南京中脉科技集团公司、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大的企业,其他更多的是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企业,甚至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生产能力,仅以委托加工、销售为主,并且这些企业大部分出于维持生存状态。
(二)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
在目前的保健品市场中知名品牌少,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在目前的保健品企业中,除部分品牌企业是自我研发、自我生产外,绝大多数中小(约占95%以上)企业走的都是产品或自行设计商标委托代加工的运行模式。故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差,品牌式规划发展少。
(三)产品的销售区域性特征明显
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中,弱化全国性开发运营,而利用区域优势,集中人、财、物优势,做深、做透区域市场的运营模式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区域的运作中,几家大的区域性知名企业的业绩都不错。例如昂立在上海的年销售额在2.3-2.5亿,青春宝在浙江省的年销售额在4亿,老山牌蜂王浆在南京的销售额在8000万,九块九牌减肥茶在江苏的年销售额8000多万。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凭借产品在区域的优势公共关系、渠道网络、媒体等地区的资源优势,精耕细作、做深、做细区域市场。除“黄金搭档”凭借脑白金强大的广告和品牌影响及网络优势强行铺开的全国市场之外,很少再出现全国性的产品。
(四)保健品营销模式发生明显变化
我国保健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罗氏、惠氏、安利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带动下,保健品营销模式已从发展初期的单纯概念营销模式发展到目前的传统广告、终端营销、会议营销、与客户面对面的直复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并存的营销模式。保健品企业已从针对消费者简单的广告推广教育模式发展到针对消费者长久的养生教育和对消费者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而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也十分关注产品的保健功能和品牌信誉。知名品牌的产品销路明显比一般品牌的品种热俏。国内市场中,不到20%的名牌品种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二、重庆商品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商品交易市场总体规划
当前重庆商品交易市场总体建设规模偏大,投资速度过快,这与商品交易市场缺少总体规划不相协调。在协调如此庞大的建设规模,与日益稀缺紧张,成本不断攀升的土地供应、市场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培育、以及消费需求的增长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
(二)市场定位不清晰,专业程度相对较低
重庆商品交易市场类型以专业市场为主,但是专业市场比重相对较小,专业市场作用发挥有限。2006年,重庆专业市场52个,占总数的68.42%;到2012年重庆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占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68.42%,与2006年相比没有相对变动。同时商品交易市场专业细分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市场不多,经营商品雷同化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地区追求大而全的综合商品交易市场,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市场,原来的市场正在被占地更大的市场所替代,这些市场投资忽视了市场细分,给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风险。通过计算重庆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指数发现,重庆市场专业化指数远低于商品交易市场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
(三)市场建设以硬件为主,软实力建设不足
1、加工冷藏技术落后。
农副产品市场一直在重庆商品交易市场中占据着比较大的份额,市场发展不仅要完成从规模和数量扩张到质量转变,食品加工技术也应该同步提升。
2、网络技术建设滞后。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形成的流通信息网络,渗透到流通的各个环节,直到企业营销环境,营销手段,交易方式等。而重庆商品交易市场在网络技术建设方面仍发展滞后。
三、重庆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规划与政策扶持,促进市场外迁进程
重庆商品交易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这就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的参与,加强宏观调控与整个地区的统一规划,加快重庆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通过政府统一规划,争取打破行政区划上的界限,合理布局规划,避免商品市场的重复建设,以免造成资源空间的浪费,提高摊位的利用率等等。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商品市场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商品市场功能的最大化。
(二)推动市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市场贡献率
商品交易市场中工业品市场最薄弱的环节是专业批发,由于重庆的轻工业发展水平不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质地,款式,价格缺乏竞争力,加上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资金条件有限,引进外埠产品批发有困难等,其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从而提高了商品批发市场的集中采购成本。这就是需要加快轻工业生产的发展,创名优产品,创拳头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提供越来越好的产品投放批发市场,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通信业,仓储业,餐饮业的基础上,为专业批发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鼓励个体,私营,集体从事专业批发产业,并在信贷方面给予适当的扶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二手资料法、深入访谈法等方法实现对研究理论及研究内容的支撑,具体研究方法如下:一是二手资料法,二手资料是指特定的调查者按照原来的目的收集、整理的各种现成的资料,又称次级资料,如年鉴、报告、文件、期刊、文集、数据库、报表等。在一手资料难以获取的情况下,二手资料构成本研究信息、数据获取的重要来源。这些数据为本研究的后续开展,即SL公司纺织品国际营销方案的制定打下研究基础,同时也节省了调研时间和调研成本。二是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法是指研究者与受访者一对一透过访谈以获得分析资料的研究方法,属于质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研究者直接面对面与受访者互动,透过提问以交换所需讯息。深度访谈法是本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研究方法,访谈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SL公司纺织品在国际细分市场上的发展情况,及SL公司纺织品国际营销现状分析。依据二手资料搜集整理及后续待研究问题拟定访谈大纲,为了获取信息的最大弹性,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请访谈对象在既定的访谈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提出,对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回答的记录,访谈时的外部环境等,没有严格限制,以充分调动访谈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透过访谈对象的实务经验与观点,了解当前SL公司纺织品各个国际细分市场的整体行业发展情况、SL公司纺织品在这些细分市场上的发展情况、SL公司纺织品国际营销的现状,为后续SL公司纺织品国际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奠定依据。
三、结果分析
从1988年到2014年,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总额增速基本稳定,呈现良好市场发展态势。从1987至2012历年国内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情况,可以看出从1987年到2012年,除少数几年外,中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增长的。另外,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2014年1至10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484.2亿美元,增幅扩大至6.3%。此外,中国加大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力度,也有效提高了纺织品货物的通关效率。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对欧盟、美国出口恢复较快,而对东盟地区出口增速回落较快。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额为460.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7%,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0.31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额为352.78亿美元,同比增长7.01%,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0.89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额为260.3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91%,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38.83个百分点。中国现有的自主服装品牌很少,同时,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平远远不及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中国也没有国际知名的优秀服装设计师,大多数企业都是仿造国外品牌设计,没有自己的风格,这就使得企业只能跟着国外服装企业,走不出自己的路。同时,国内也缺乏培养优秀服装设计师的环境,没有完善的培养机制,许多有才华的设计师都选择自己创业而不愿意留在服装企业打工,所以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设计水平一直偏低。缺乏专业人才是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通病,制约着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高端发展。亚洲市场是中国纺织品的重要出口基地,又分为东亚市场和西亚市场。东亚市场主要以香港、日本韩国为主,东南亚等国也是中国的主要市场。日本和韩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纺织品贸易的重要市场,贸易额在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国家中名列前茅,这两个国家经济比较发达,居民整体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市场的总体购买力较强,而且近几年来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纺织品贸易额不断攀升,但是这两个市场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相对较高,绿色技术壁垒等限制措施很多。欧盟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一直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中国又是纺织品出口欧盟最多的国家,一方面欧盟内部市场对中国纺织品形成了依赖,另一方面欧盟又担心中国廉价而又优质的纺织品的涌入会对其自身纺织品产业造成冲击,首先带来的就是就业问题,所以中欧纺织品贸易一直在矛盾中曲折前行。欧盟已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欧洲地区居民生活及消费水平都很高,购买力强,尤其是对高质量的纺织品需求量较大,另外,欧洲地区执行的纺织品技术标准相对于中国来说更高一些,国内企业要想在欧洲市场取得一席之地,需在产品设计和质量上有所提高。北美主要是加拿大和美国,更以美国为主,这两个国家都很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所以北美市场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纺织品贸易公司必争之地,而美国更是重中之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美国对纺织品的需求量巨大,而且对纺织品的需求比较多样化和个性化。尽管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有所限制,但是总体上在不断增长。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开始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中美《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结束,中美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发展开始,中美纺织品进出口额迅速增长。由于美国的纺织品贸易逆差十分严重,出于对本国纺织品行业的保护,目前美国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壁垒一直很多,反倾销调查也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对美纺织品贸易限制较大。结合SL公司的情况,公司缺乏优秀的、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在设计方面无法和国际知名大公司匹敌,所以应该避免与大公司在设计上竞争,产品应该以绿色纯天然的原料为主,面料市场营销采用天然纤维面料,以棉、丝绸、麻为主,舒适、自然、透气,以回归自然为主题,款式则以简单合理、个性较强。以自然的环保色作基本色系,配以流行亮点作为点缀,且不拘于流行,总体印象以自然界为基调,同时结合国内的手工艺产品,融入中国元素,走出一条自己的服装品牌道路。SL公司在国际细分上具有如下经营优势:一方面是管理理念新潮、服务意识超前。公司一直坚信顾客就是公司的衣食父母,所以承诺以最优质的产品和最真诚的服务给客户。SL公司从上到下,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人人都有使命感,管理人员兢兢业业做好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业务人员更是不辞劳苦,积极努力地开拓市场,发展新客户,同时经常跟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顾客的购买意向,提供给顾客他们想要的产品。第二方面是人才优势。历经七年发展,SL公司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销售人才,公司多次邀请国内外有名的企业家和销售大师讲课培训,并且公费派遣多名企业职工出国学习,参加国外的各种展会,学习不同国家的服装文化、了解不同国家客户的需求。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批有着先进管理理念的中高层企业管理者和一批拥有丰富销售经验和沟通技巧的业务人员。第三方面是优质产品以及稳定的客户资源。产品质量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司对产品质量的把关一刻也不放松,在国内有着稳定、优质的货源的同时,承诺以优质的产品回馈客户。依靠优质的产品和公司的营销团队,SL公司在国内外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这些老客户是公司业务和订单的主要来源。对供货商,公司承诺双方合作共赢,从不或者极少拖欠货款。因此在采购、销售环节均得到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无论是在客户还是供货商中,公司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客户心中建立起良好的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这十分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四方面是地理位置良好。SL公司地处宁波市,宁波是国家规划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单位。而且宁波市是一个港口城市,航运业发达,2011年中国港口排行榜中,宁波-舟山港以6.91亿吨的吞吐量成为中国第一大港,目前宁波拥有航运企业124家,航运业发达。所以SL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宁波市的航运优势发展对外的纺织品贸易。除了政策支持和进口关税的降低,SL公司在产品国际细分市场上的机会还包括:一是经济环境好、技术水平提高。近几年尽管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但是中国的经济仍然取得了高速增长,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另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的投资环境逐渐好转和投资领域的开放,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纺织工业技术,预期未来几年,中国的纺织业技术有望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国际市场对纺织品需求旺盛。随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市场复苏,国际纺织品市场对中国的纺织品需求会逐渐增多,SL公司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在保持老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客户。三是跨国文化交流及互联网的普及。国际贸易本身也是跨文化的交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深,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这也促进了服装贸易的发展,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网络成为了一个十分便利的促销渠道。
2试制试验现场信息化管理思路
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科学有效提高核查水平和审评质量,开展对试制试验现场实时数据收集分析以供审评决策参考,结合实际要求,笔者认为,要构建一个流程清晰、操作简便、信息共享的电子系统,以下几个事项在建设中需予以重点关注。
2.1做好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工作一方面,申请人需依据时间顺序,及时完整填写保健食品试制、试验信息,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除此之外,还应对信息数据的唯一性做出限制,同一数据不得反复修改;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依据申请人填报的信息辅助完成试制及试验现场的核查工作,对信息负有保密责任。最后,系统中还可增加“填报时间”项,可自动生成信息填报时间,以此监督申请人是否及时填报生产信息。
2.2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根据试制现场实际情况能够确定生产过程的重点,因此,需要填报: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期间许可证许可范围及许可期限、原辅料生产企业、批号及数量、原辅料入库时间、原辅料检验项目及时间、生产起止时间、生产的批次信息、成品检验项目和时间、成品入出库数量及时间、注册检验抽样信息(时间、批次、数量)。根据试验现场实际情况能够确定试验过程的重点,因此,需要填报:检验机构送检信息(产品名称、检验机构名称、送检时间、受理编号、受理日期、批次、试验项目、数量、变更信息)、报告签发时间。
2.3强化便捷有效、准确查询、统计和信息公开功能在保证数据及时收集的同时,还应做到对填报信息进行汇总、分类、筛选及简单的统计工作,有利于对申请人、生产企业、试验机构、产品信息等方面进行分类监管。根据实际需要,还应当增加监管部门与申请人之间的互动,可包含简单的信息及消息反馈收集等工作。
在传统的经济学里,市场一般指私人品交易的市场。公共品由政府供给,政府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供给公共品不存在交易问题,因而不存在公共品“市场”。本文研究指出,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样由一个特别的“市场”来决定,同样有其本身的运行规则和秩序。
一、公共品的涵义
公共品的英文名为publicgoods,在国内被译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公共益品、公共货物、公共财产、公共商品等。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概念为公共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译法容易给人以Publicgoods是有形物品的误解,而事实上Pubicgoods在较多的情况下是劳务(服务),是无形态的产品,较少的情况才表现为实物形态。故“公共品”的译法较合乎其本身的经济含义。
公共品是与私人品(privategoods)相对应的概念,其严格定义首先由萨谬尔森于1954年提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这是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之一,用数学语言可表达为:
n
X=Xi=∑Xi(i=1,2,3,…,n)
i=1
X为某一公共品的消费量,Xi为某人i消费这一公共品的消费量,即任意消费者i的消费量与所有消费者(包括消费者i)加总的消费量相等。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公共品的边际消费成本等于零。
而对私人品来说,消费是具有竞争性的,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消费量具有累加性。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X=∑Xi≠Xi或X=∑XiЭXi(i=1,2,3,…,n)
i=1
即对任一群体的消费者,其消费私人品的消费量是各自消费量的加总。
公共品的另一基本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或称“消费的难排它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没有购买者排除在消费的范围之外;或是技术上可行,但由于排除成本高于排除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可行。而对私人品来说,通常其消费是严格排他的。私人品也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存在这种特征的私人品常称为“准公共品”(quasi-publicgoods)或是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的私人品(见下分析)。
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效用的不变使得公共品的所有者成员缺乏排除外来者的激励。“消费的非竞争性”主要来自消费品自身因素,即本身的消费容量。消费容量的决定来自消费品的规模和特性,一般物质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如国防设施;能量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和特性,如广播、电视决定于其覆盖面(特性),而电力决定于其规模;信息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特性,如法律法规、知识、技术,其消费容量趋于无限大。
公共品的“消费非竞争性”特性来自其消费容量对共同消费群体来说充分大,以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并没有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即使再增加部分的外来消费者,每个人消费效用水平仍然不变。理论上,具有这种足够大消费容量的产品称为纯公共品。现实中,纯公共品常见于信息类产品,如法规、政策、推广技术、新闻等,物质、能量类的纯公共品较少见,仅有国防、航灯、广播、电视等少数产品。
相对于纯公共品,如果一个产品的消费容量有限,并仅供一个人消费时其效用水平才最大和不变,则该物品为纯私人品。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消费容量处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之间,这部分产品随着消费者的增多,容量会满载而出现拥挤,消费者的效用将出现递减。这类产品常称为拥挤性公共品或俱乐部产品(clubgoods),如高速公路、公园、学校、社区游泳池等。
公共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既来自自身的因素,也来自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方面,是产品主体(个体或集体)无法控制产品的消费流量或范围,原因是产品在消费时呈现效用外散效应,而这种效用又不可分割。如航灯,当其闪亮时,其灯光照便布满了所服务的海域,使得航灯的所有者很难把没交费的船只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效用散发型的外部性导致的“消费非排他性”。此外,还有一种毗邻效应的外部性导致的“生产消费非排他性”,即某一产品在生产或消费时,会引发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效用,这种效用可正可负,却又无法避免。如某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果树,目的是收获果子,同时对周围的生态无形中贡献出一份绿化;又如某人喷自感良好的香水,却引起周围人的恶心。对效用散发型外部效应,不仅公共品有这一特性,部分私人品也有这种特性,如某人在自家门口栽花,其“美化”却无偿与周围的邻居分享。同样,对效用毗邻型的外部效应,公共品和私人品都存在,只是私人品存在的情况较多。无论哪种外部性,如果其外部性覆盖面是全局的,并且具有以外溢效用为主、外溢效用不可分割的特征,便为纯公共品,反之,则称为准公共品或纯私人品(外溢效用忽略不计)。
俱乐部产品和外部性产品虽然在性质上有相异之处,但两者都具备‘稍费效用不可分割“的公共品共同特征,都可称为准公共品。准公共品按消费人群可分为地方公共品、城市公共品、社区公共品、公司(集体)公共品、家庭公共品等类。纯公共品的提供者是政府,准公共品的提供者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市场里的经营法人、自然人。公共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品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出发定义公共品,广义的公共品从提高公共福利的高度上定义公共品。”按广义公共品定义,政府的所有服务均列入广义公共品的范畴,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社会基础条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条件、提供社会发展条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
二、公共品市场
公共品供求理论属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范畴,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其核心。在公共选择理论里,布次南通过研究政治投票与公共收支的关系,推出公共选择所依据的“政治市场”理论。公共品市场在国内外文献中是个空白的概念,因为一般认为,公共品是政府或集体团体供给的产品,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因而就无所谓市场的存在。对此观点,国内理论主流持赞同态度。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认识,如吴俊培1994年提出Publicgoods应译为公共商品,刘心一1999年提出“公共商品满足公欲,私人商品满足私欲,市场是两类商品的综合体”的见解,倡导公共品存在市场的学术观。
公共品是否存在市场,应从市场的构成、运行规则、产权特征等方面来考察。何谓市场,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广泛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通过多种交易形式达到交易的市场。现代市场随着交易形式的扩展,已形成多样化的市场体系,对市场的理解应上升到交易总和的高度上来理解,只要存在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便会形成一个市场。当然,市场有规范市场、残缺市场,公开市场、地下市场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应指完善规范的市场,这种市场的构造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有完全产权的市场主体。这里的完全产权,指产权主体具有独立排他的所有权,能自由交换所有权派生权能和获得产权交易的剩余;(2)有合法的交易对象,即有产权被社会保护的可交换的商品;(3)交易遵守市场一般运行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自由原则、自愿交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4)违反市场规则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即进入市场的主体的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产权角度,市场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产权主体在法律保护和市场运行规则框架下能够自由地交换产权。从交易的本质上来说,商品的交易首先要完成产权的交易,然后才有商品的完全交换或部分交换。如农户甲用一只羊交换农户乙一袋米,这种交换过程首先发生在两者同意完全交换各自的所有权;如果农户甲把一只羊租给农户乙,每月收取1公斤米的租金,则这种交换是部分交换,即所有权派生权能束中的使用权交换。这两种交换都是交易双方先订立契约(产权交易),后才付诸交易行动,实行实物交换或使用权租借。
市场里的产权主体,既有独立的自然人,又有各种形式的组织(法人),如家庭、企业、各种赢利和非赢利机构。应注意的是,各种组织是通过独立自然人的产权市场交易,才以共同产权主体的形式“法人”进入市场的。如企业便是以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契约代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瞬间契约而形成产权共同体(企业法人)。市场里产权共同体存在的原因是通过较固定的产权交易形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市场效率;或是共同产权增加的收益大于组织的交易费用。
对私人品来说,由于有着明确的产权边界,即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明确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能通过私人生产和市场交换来生产和消费。而对公共品来说,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私人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使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使消费者容易搭便车,不愿意生产或购买)。因此,公共品必须由公共产权主体去提供,这个产权共同体便为政府。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中国钻石市场黄金引导消费成功案例戴比尔斯玉石文化翡翠珠宝产业
中国钻石业的发展与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它经历了由形象营销一分类营销一产品营销一品牌营销的四个阶段.始终因势利导引导着钻石业走向成熟。
一.投石问路厦门试点获成功
中国的传统珠宝产业主要以黄金和翡翠为主.即使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珠宝市场黄金和翡翠仍占绝对优势.另有一小部分的红蓝宝销售而钻石几乎不为人们认识。钻石首饰零售主要在银行金店、友谊商店,侨汇商店内进行销售.从事零售的珠宝商仅存备少量的钻石首饰由于市场规模不确定、珠宝商的主要业务是黄金首饰的零售.因此钻石行业本身还谈不上有任何市场营销的概念。
当时的戴比尔斯在福建厦门进行试探性的市场营销投入.在厦门电视台投放结婚钻石首饰的广告.并在相关杂志媒体上发表公关文章介绍钻石的来源,历史等。钻石很快被那些意识超前的消费者所接受他们成为率先拥有结婚钻戒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起到了无声宣传员的作用。人们渐渐认同.钻石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饰品、非常尊贵的饰品,有着特别意义的饰品。
二、形象工程”造就钻石业基础贸易
经过厦门有效尝试.戴比尔斯于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在这一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代表整个钻石行业进行整体的市场营销目的是建立钻石的形象,提高消费者对钻石的整体需求。以结婚钻戒广告为切入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一些重要的省,市电视台播放结婚钻戒广告.并在行业杂志和大众杂志上刊登结婚钻戒的平面广告。结婚钻戒广告对整个钻石行业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成为钻石业的基础。
在向消费者传达“钻石的情感意义”的同时戴比尔斯配合1997年5月1日颁布的国家钻石分级标准.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在行业内开展行业培训l对中国主要城市珠宝商进行钻石基本知识和销售技巧的培训先后有近五千人参加了专题培训解决了钻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店内4C资料的发放、公众媒体的公关文章向消费者介绍钻石的历史、传说,评价钻石的4C基本知识及钻石首饰购买技巧等改变了钻石是“遥不可及的舶来品“的观念。
这样钻石不再是简单的珠宝首饰而是可以传情达意的爱的礼物。而国家标准的建立则树立了钻石的可信度令消费者对于钻石及钻石业有充分的信心。所有这一切.都树立了钻石“独一无二”的形象,为钻石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类营销满足不同消费群对钻石的需求
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钻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要.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别的市场营销。戴比尔斯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将中国钻石市场细分为“结婚钻戒“.“女性钻饰”和“男士钻饰“三大类别分别进行营销。
“结婚钻戒“的成功营销使”钻石是表示爱的特别礼物“的概念深入人心各主要城市的结婚钻戒拥有率逐年攀升.个别较发达城市(如上海)的拥有率已接近日本等发达市场。在结婚时赠送结婚钻戒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传统。
“女性钻饰“的营销策略以”钻石表达女性自信“为诉求将这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品位与钻石时尚的光彩相联系.鼓励她们为自己购买钻石。由于推广的范围大至今”女性钻饰“首饰销售已成为中国钻石首饰市场的主导。
而“男士钻饰“以”钻石代表男人事业的成功“为诉求.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市场未达到预想的效果.推广近两年后撤出。
四,产品营销直接引导市场销售
戴比尔斯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在中国钻石首饰零售业形成了基本格局。但是由于中国钻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钻石所占比重仍然很小几乎没有针对钻石的市场营销活动。部分珠宝商开始着手的市场营销活动,主要采取价格促销手段,远未进入真正的市场营销领域。
而消费者对于钻石的需求则远远超越了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季节性.时尚性的个性产品的营销策略呼之欲出。
1999年.戴比尔斯首次联合上海.北京两地15家珠宝商共同推出了以钻石吊坠为主打产品的”夏日引力”推广活动。以”夏日引力”为主题的系列产品.吸引年轻的都市女性购买为目的,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后来的”本色”系列女性钻饰.”都是钻石惹的祸一一煽动”系列钻石吊坠推广活动,情人节”月光”系列.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时尚产品为主要诉求的产品营销的成功案例.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推动了钻石业的进一步成熟。
五,品脾带领钻石业进入新时代
中国钻石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珠宝首饰零售队伍,在零售市场上虽已形成了一些全国性或区域性品牌,有较为广泛的市场覆盖率及市场占有率.由于历史的原因、政策的原因.这些品牌尚未有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产品定位。究其原因,有”四个缺乏”:缺乏有相当销售规模的钻石首饰品牌.目前大品牌的钻石首饰市场份额也仅在1%左右.无法组织有规模的市场营销策划。
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钻石的品质和零售价格方面的竞争,例如强调钻石的净度级别、颜色级别.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家都强调Vs_VVS净度、H-I颜色.而价格的真正打折空间也非常有限。
缺乏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员.即使有好的策略.也往往没有好的专业策划和执行。缺乏有长期全面的品牌策略。珠宝商往往忽视根本性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建设.也没有个长远的全方位的策略作保障.使得很多的活动或流于表面.或浅尝辄止.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此同时.中国这个拥有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也令世界各地的珠宝商向往。除了一些国际著名品牌,香港、台湾的珠宝商更是充分发挥其同宗、同文化的历史优势和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在大陆这片市场上充分展现。到目前为止.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知名珠宝商基本上都把战略中心向大陆地区转移。海外知名品牌的介入.一方面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另一方面.也迫使国内珠宝商认真考虑成功的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这一背景下.近几年来.不少国内品牌在扩展市场份额的同时.开始尝试各个层面的市场营销手段.从电视形象广告到主题产品推广.从统一的CI形象到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六、未来,帮助国内珠宝商树立自己的品牌
20O1年.DTC钻石贸易公司正式承担了戴比尔斯集团全球市场的钻石营销工作。作为戴比尔斯的下属公司.它的职责--简而言之一就是扶植钻石供应线的有能力的下游商家.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地”卖”钻石。DTC身份的转变,也标志着其在中国钻石业的发展中将起到新的作用:它不仅要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中国钻石零售市场的整体拓展.更将其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国内珠宝商树立自己的品牌。DTC认为.在高档奢侈品领域.品牌具有超凡的力量.如香水行业.手表行业等都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一句话.品牌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全新的.也许是”质”的飞跃。
今后.DTC钻石贸易公司在中国以品牌为主题的推广将分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阶段.实施市场细分后的个性产品促销策略。通过现成广告材料的合作使用.将其市场营销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至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与此同时,拓展现有推广品牌的外延例如在现有结婚钻戒广告、推广的基础上,将”钻石是爱的特别礼物”的概念延伸到每年的情人节礼物系列及结婚周年纪念的礼物等。在女性钻饰的范畴.则继续以钻石吊坠为主推产品.鼓励女性自己为自己购买钻石首饰,并以此带动女性钻饰市场的整体成长。
第二阶段.品牌营销策略。通过与各地重要珠宝商的合作.加强品牌建立和市场营销的改善,包括.
提供专业性的培训.为珠宝商提供专业的广告、宣传、公关的素材。
鼓励珠宝商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同时利用DTC钻石贸易公司的现成广告材料帮助珠宝商提高广告宣传效果和市场营销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