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5: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六步教学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自:《智鸟教师网》
以多元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理论认为,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这种能力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与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是一致的。我校“六步循环教学法”中的提问探究,大大地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笔者探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问题体系 ”。这个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方法”为中介,以“探究过程”为结果,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问题,称为“问题体系”。
1、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和“方法”师生均知,“答案”教师知学生未知,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中设置好一装置,使三个种子分别处于三种环境中,请学生猜测它们可能的变化。”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类提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最小,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提问。
2、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师生已知,而“方法”却对学生隐蔽,要求他们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大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例如在学生认为阳光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提出如何设置实验方案证明。
3、第三个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多元的。这类提问通过方法的拓展,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由一系列的方法,产生一系列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线性向非线性的多元方向发展。两届诺贝尔奖得主鲍林先生认为,“获得一个好主意的最佳方法是先得到许多的主意”。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举措。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时,发散出种子被虫子注了会有什么结果?(也许萌发也许不萌发,视情况而定)种皮去除会萌发吗?种子煮熟后会萌发吗?种子未发育成熟时会萌发吗?等等。
4、第四个层次的问题是要求方法和答案均是开放的。例如猜测种子萌发的可能条件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等……不同资质、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类练习使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使他们有机会对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选择,促进他们形成宽容开放的心态。又如提供实验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如何展示种子萌发过程?
为了改革“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启动我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初期实验研究工作。1998年9月被立项为县级科研课题,后又被批准立项为安徽省1999年教育科研课题,下达文号是“安徽省教育教委会文件教科研(1999)01号。”我们组成了30多人的课题组,组织了近百名中学语文教师,历时三年,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主要步骤是:拟订实验研究“子课题”44个,供教师自由选择研究;确定实验校、实验班和实验教师;课题设计者巡回作本课题的讲座,并将其撰写的研究论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印发至各校;每年召开一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交流和总结各地在实验研究中的新做法和新经验;举行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一台戏’观摩教学”活动,举行“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示范课’教学”活动等,使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展开。根据本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安排,实验研究定于2001年8月结题。
二、方法
(一)启动。1997年下半年课题设计者提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课题后,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支持,随即深入学校进行广泛的宣传,所到学校的老师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进行实验探索,笔者又将该课题的目的、意义和设想,结合实验教师教学实际,形成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发至各校。老师们对课题的目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纷纷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他们在探索中越发 认识了它的价值,积极性越发高涨。为了引导该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 展,便于教师从小处着手,笔者又拟订了30个研究“子课题(后来增加到44个),让老师们在综合实验的同时,侧重研究一两个“子课题”或作老师撰写时的选题参考。由于“子课题”系单项或微观命题,教师难以孤立地深入地研究,且缺乏操作性,又无法测量,故不鼓励教师申报“子课题”作为实验课题。同时,一开始还有这样的考虑:因为我们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尽管实验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也有失败的可能,一旦“点”上的综合实验失败,那木“面”上的“子课题”实验就失去了依托,就会造成损失。为了指导面上的实验操作,笔者又撰写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再探》、《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探》,提出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回答了老师在实验提出的问题。至此面上的实验便在较为完整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为了使实验有组织地进行,我们还成立了三十几位教师组成课题组。
(二)发展。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
题。笔者深入到十几个乡镇和多所中学听评实验课,作本课题的讲座等。1999年10月被确立为省级科研课后,我们立即以科学的力法指导和规范实验工作。先后确立了严桥初中、旭光初中、赫店初中、苏塘初中、三溪初中为实验校,还在无为中学、汤沟中学、六洲中学、严桥中学确定了实验班。实验教师周可学、肖晓、丁少国、王开东、汤金玉、汪精平、马启群、丁•传铎、邢杨荣等老师,三年来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实验,取得可喜的成果。同时面上的实验也//.3-间断。为了及时总结课题实验的实践经验和阶段性的成果,理清本课题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思路,进一步深化其理论研究和交流实验经验,我县分别于1998年12月、1999年11月和2000年12月召开了三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无城、石涧、严桥、白茆、太平’、二坝、泥汊、牛埠、赫店等乡镇和学校也分别举行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公开教学”和研讨会。全县绝大部分中学都把本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纽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列入了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三)深化。为了引导老师们的研究和探索沿着预期的目标锲而不
舍、扎实有效地进行下去,我县将“点”上实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和在
省、市、县获奖的部分论文和优秀教案编印成册,供老师们内部交流, 1999年11月13日我县在旭光初中,举行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一台戏‘观摩教学’和说课活动”;20阗年11月28日在无为中学举行了“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示范课’教学”活动。以示范引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该教法引入了我县中学语文教师们的课堂。
(四)策略。一是我县中学语文教师均可自愿报名参加课题,也可以自由退出,凡一学期不进行教学实验,不撰写研究论文者,视为自动退出本课题组,即不在是本课组的成员和实验教师。因为本课题的实验是“志愿者”的行为,依靠的是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无强迫约束的手段和理由,只能以“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名号的微薄诱导力量劝阻畏难者。而对长期坚持实验者,我们及时为其总结经验,并给他们提供信息和理论帮助。
二是分阶段实施,即“先死后活再创新提高”。第一阶段一律运用“四阶六步”进行阅读教学,先在“必然王国”里运作。这就象新战士学打枪要“左眼闭,右眼睁,缺口对中心”一样,先掌握要领,练好基本功。第二阶段,因在第一阶段“死”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而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寻找解决“四阶六步”在不同课文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逐步使教师依照本教法的要义及其操作要领,灵活运用“四阶六步”,即可以单独使用某“阶”某“步”,又可以综合、变序、交叉使用。第三阶段在深入实践,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各自异步推进教学的实际需要,再创编其变式,既可以不断丰富本教法的内涵,又可以在体现本教法的共性特点的同时,充分展示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第四阶段,逐步使本教法达到前瞻性和适应性的统一,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灵活性和操作性的统一,逐步进入异步推进教学的“自由王国”,达成锻炼和提高教师,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是点面结合。我县既有实验校,也有实验班,也有许多志愿兵在当“无名英雄”。因此要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让“点”上的教师严格按程序操作,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让其出“纯品”,然后在“点”上进行“观摩教学”“示范教学”,介绍经验展示“正宗套路,’,让“面”上的教师听、评、学;同时让“点”上教师听到“面”上教师的意见,并学习“面”上教师在“自然环境”中实验的经验。同时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既推广“点”上的经验,又捕捉“面”上的“闪光点”。还编辑本课题的论文集供内部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这样不仅丰富了本课实验研究的内涵,活跃研究气氛,而且还兼顾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反映学习语文循序渐进认知规律的教学程序和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步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将课题设计者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推向各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接受检验,及时修正错误,并在广泛的实践中丰富、改造、创新、完善。如《初探》中编制的教学程序操作性不强,且与分层教学没有区别,我们就忍痛割爱,最终确定了老师们乐于接受的“四阶六步”作为
本教法的基本模式,深受实验教师们的欢迎。
五是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研究的信度。
三、结果
(一)构建了基本教学模式。经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反复验证,最后确定了本教法的基本模式——“四阶六步”。“四阶”
即:“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一课外练习”。这每“阶”每“步”都贯彻了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每“阶”每“步”都有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分层启动方法:都溶进了学法的指导和习得。因此,这“四阶六步”既是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的系统体现,又是分层教学和点拨教学的有效载体。(详见:安徽无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介绍,《语文教学通讯》2(》01年第6期)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模式成功地将全班的、分组的、分层的、个别的教学方法融汇贯通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异步推进,而且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异步推进,它把层次教学和点拨教学的理念溶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有序地展开。形成了依“序”而“活”,“活”中有“序”的教学特点。本模式还充分顾及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教学常规和习惯?就是每“阶”每“步’’的名称也采用了大家常用的术语,使老师们感到亲切和顺手。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老师们乐于运用的教学模式。
(二-健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机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机制。它打破了“—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教学目标更为分化具体,教学内容更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更具有立体交叉性,为课堂开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机制。它根治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先生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满堂灌”的陋习。因为“异步推进”的课堂是容不得“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自然成了“犯规”的行为。同时教师也没有时间给每一个学生来一个“一讲到底”。教师只能用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进行“精讲”,学生相对有了充裕的时间“多练”了。三是教学的内控机制。在“四阶六步’’中,“四阶”是学生学习语文循序渐进的四个认知阶段,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异步推进; “六步”中的每一“步”都是面向全体、分类指导, 旨在推动全班学生异步前进。同时“四阶”是“六步”的目标系统,“六步”是“四阶”的操作系统。如“指导预习”的目的与任务是“引读感知”,“同步教学”是“启读”,“组织讨论”,“异步训练”和“课堂小结”是“演读演练”,“课外练习”是“运用迁移”等。这样每“步”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就会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级而上,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与系统效应,可有效地防止负迁移。
(三)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因课题实验的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理沦,研究教法;并主动地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教改经验。县教委每年举行一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他们要登台发言,全县每年进行本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他们要撰写论文、实验报告、总结和教学设计等。各乡镇学校还举行了多次课题研讨会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他们都要一展身手。我县实验教师周可学同志代表本课题组在巢湖市20m年教科研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省市教科研部门专家的好评。目前全县已有几十篇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论文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在省、市教科研沦文评选中获奖。
2000年我县举行了第二届“教坛新星”评选活动,共有几十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平,而只有8名教师经学校、乡镇教办室和教研片的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参加了县级复评,而这8人都是本课题的实验教师。经过县评,有6人被评为县级‘墩坛新秀”,2人被评为县级“教坛新星”。这2人又评为市级“教坛新星”。可见在本课题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增长了才干,练就了高超的教学技艺,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促进了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以其指导思想明确,操作方法方便,赢得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并激发了老师们的教改热情。三年来,我县已有近百名教师成功地将该教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变了原来教学中的无“法”无“序”状态。有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天天喊教改,但总觉得教改离我们还很遥远。现在通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教改已走进了自己的课堂”。大家知道,在农村推动教改难,坚持教改更难。而本教法有有形的模式和制约的机制,有明确的目标和浅近的理论,使教改永驻农村课堂成为可能。在高职评审或在平时的教学调研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些偏远的深山区和深圩区学校的老师们备教批都采用了本教法,就连一些年近花甲的老先生也将本教法运用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我县许多语文教师已初步尝到了本教法的“甜头”,现已形成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
(五)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实验三年多来,各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采用抽样的办法,将以下实验斑有关实验数据列表(或叙述)如下:
表一:严桥初中四个班初一入学成绩
表一:严桥初中四个班初一入学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一(1)6070.940%0 实验班
一(2)6268.937%0 对照班
一(3)6370.239.70%0 对照班
一(4)6268.635.50%0 对照班
表二:严桥初中1997—1998学年度参加巢湖市初一学年末统一考试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一(1)6080.863.30%17% 实验班
一(2)62 73入42%0 对照班
一(3)6372.441%0 对照班
一(4)6269.638.7%0 对照班
表三:严桥初中1998-1999学年度初二学年末考试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二(1)6086.780.20%3.4 实验班
二(2)6075.750%0 对照班
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科学学科教学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科学教学活动不只局限在课堂教学时间里,要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出课堂,走向更大、更远的学习空间。开展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摆脱课堂上教学材料单一的束缚,让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更全方位的研究。这样的探究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科学探究的本质得到充分体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呢?
2013年初我们在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随着“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实行,我们尝试将该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在引导学生的科学探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一谈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六步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探究的流程
“六步教学法”是:第一步: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大胆猜想,合理假设;第三步:设计实验,制定计划;第四步:合作探究,开展实验;第五步:深入研讨,获得结论;第六步:解决问题,拓展应用。“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更是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探究的一种模式。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谓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认识过程;科学课中的探究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假设等。而“六步教学法”正是指引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这样的科学探究过程,课下学生在探究时也会按照这样的探究过程进行探究,从而学会课外科学探究。
二、以问题发现为引导,是“六步教学法”关键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科学学科探究的起点。教师要将学科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诱发问题,便于学生作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出实验,评析方案可行性。教师在课堂上要细心观察他们在做什么,分析他们在想什么,预测他们会朝哪个方向进展。掌握信息越多,教师就越贴近学生的想法,从而发现学生在课堂探究中的闪光点。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们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自觉成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探究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学习《电磁铁的磁力》时,对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很多研究对象:电池的电量、线圈的粗细、铁芯的长短、铁芯的粗细、线圈的圈数、线圈离铁芯的距离・・・・・・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么多的研究对象,我引导学生先对“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电量”进行研究。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了结论,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课下设计实验研究其他因素,学生的兴趣很高。
孩子们的心灵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他们对许多东西都感到好奇,都想把它弄清楚,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总是能够寻求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引领学生热爱课外科学探究活动。
三、创设探究环境,是“六步教学法”的有效保障
对于学生的探究,教师要及时给予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其次要及时的给予帮助,必要时参与到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中去。学生在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和解答。有的孩子就是因为碰到了难题而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最后丧失了信心。学生课外探究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查资料缺少电脑和书籍,做实验缺少器具,家长不够支持担心影响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学校图书馆可以定时开放,给学生提供一些科普知识类的书籍;学校实验室可以借出一定的实验器具;学生合作,共享自己的资源;教师时常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消除对科学的“成见”, 并积极配合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
(1)职业教育理论讲座。即由职业教育理论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兼职教师对学员集中进行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学员的自学奠定基础。
(2)专业知识提升。即由基地专业教师对学员进行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的培训。让学员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动向,掌握该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理解、消化专业知识。
(3)技能操作训练。即学员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能力,由专业教师指导,在实训中心进行操作、加工,做出合格的产品,并进行分析、展示,把理论用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该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做到一师双能。
(4)企业实践走岗。即学员带着问题走向企业,通过企业实践走岗,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工艺和技术、生产流程、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向产教融合迈进,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5)教学研讨演练。即学员以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运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说课、讲课,并相互进行评判,掌握该专业所涉及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师教学艺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培训成果展示。即以多种形式展示学员在培训期间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培训工作总结、教案、公开示范课、论文、作品和企业实习报告。
二、“六步四法”模式结构中的“四种”教学方法为使上述六步教学环节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在培训操作过程中主要采用四种教学方法,即讲授法、理实一体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1)讲授法。讲授法即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念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员。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职业教育专题讲座和专业基础知识讲解。
(2)理实一体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3)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员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员自己负责,学员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员唱“主角”,教师为“配角”。
(4)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员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三、“六步四法”模式结构中的“四种”学习形式为使“六步四法”模式达到最佳培训效果,可采用四种学习形式,即“他助”“互助”“网助”和“自助”。
(1)“他助”,即借助多方力量进行学习的形式。主要用于专家讲座、专业知识传授等。
(2)“互助”,即学员之间互相帮助、彼此交流切磋。可在培训多种环节中运用。
一、课程定位
推销技术是以提高学生实际销售技能,更好的做好营销工作为依据设置的实践技能教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推销概述、推销理论与模式、推销礼仪、寻找识别有效顾客、推销接近、推销洽谈、处理顾客异议、电话推销、店堂推销、 推销管理等内容。该课程是市场营销入门、市场营销调查与实务、销售心理学、公共关系等后续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理论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推销的基本概述、推销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应掌握的基本职业能力、正确掌握推销礼仪并做好推销前期的准备工作、善于查找顾客、掌握推销接近、正确约访客户、熟练掌握推销洽谈的相关流程、正确处理顾客成交的异议、善于识别顾客成交的信号、知晓正确的电话营销流程、掌握推销人员管理的相关内容。
(二)实践技能目标
通过相关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基本熟练针对不同客户的类型开展推销工作,初步具备寻找、接近准客户的实践能力。会准确根据商品特点和客户的性格及时完善推销服务,基本具备一名优秀推销人员的素质、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推销技术课程按照任务驱动为导向、项目实施为基础、团队合作为工具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强调点、线、面相结合,即以零散理论知识为点,以相关具体职能操作为线,以具体核心问题为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纲挈领、举一反三。
(一)任务驱动为导向
课程中由教师首先布置课堂阶段完成的任务,以学生实际参与为主,教师咨询指导为辅,以案例为介引条件,鼓励学生思考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二)项目实施为基础
按推销一线岗位工作业务流程,分六个工作过程(推销准备——说服沟通——推销面谈——异议处理——成交与售后服务——推销实战)来组织教学。
(三)团队合作为工具
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每个阶段项目任务以团队合作的小组形式完成任务,任课教师不单纯对完成的工作质量给分,同时对团队的沟通、合作默契程度分别与以分值,重点培养学生今后走向职场中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先设计“工作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再进行若干“工作任务设计”。
(一)工作过程之一:推销准备
项目1:顾客心理研究。任务1:比较顾客心理的类型与特征。任务2:分析不同顾客心理下的推销说服策略。
(二)工作过程之二:说服沟通
项目2:演讲论说。任务1:演讲口才训练。任务2:论说的要点把握。
项目3:倾听询问。任务1:以一仿真任务引导进行情境模拟,以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任务2:设计询问提纲。
(三)工作过程之三:推销面谈
项目4:模拟谈判。任务1:组建团队。任务2:选择谈判主题及内容。任务3:组织进行模拟谈判。
(四)工作过程之四:异议处理
项目5:异议分析处理。任务1:以一仿真任务引导进行情境模拟,以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任务2:针对顾客异议进行口头总结或书面分析报告。任务3:处理意见报告书。
(五)工作过程之五:成交与售后服务
项目6:成交技巧。任务1:以案例导入进行对比分析。任务2: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捕捉成交信号。任务3:成交方法的运用。
项目7:客户维护。任务1:客户售后回访。任务2:客户投诉处理。
(六)工作过程之六:推销实战
项目8:实物推销演练。任务1:组建团队。任务2:选择推销主题及实物。任务3:利用跳蚤市场组织进行商品推销活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六步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1.六步教学法。将教学组织分为明确任务、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六步。六步教学法为本课程主要的课程教学组织方法,每个完整的学习子情境的教学均要采用六步教学法进行课堂组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教学。
2.角色扮演法。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指定不同人员分别扮演顾客和消费者角色,通过设置情境的教学方式,将推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启发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办理为例讲解现实中推销的业务流程,使学生及时挖掘自身的能力,弥补不足,善于对疑难问题进行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心理压力大耐受性。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子课件、投影、音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音频教学;师生互动、课堂展示等教学环节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2.网络教学手段。教师进行情镜设计及学生进行商品推销时借鉴其他院校精品课程网站资源。
六、检查评价
以项目为导向,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平时作业、业务操作、实训报告、实际业绩等方式的考核形成重要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依据,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的项目主要由团队项目业绩及团队项目的个人考核和个人平时表现部分构成。其中个人平时表现占10%,团队项目整体业绩及团队项目组内的个人考核占90%。
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结合形成性评价,构筑起完整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作者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之一,陈俊是该项目负责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科研,2006(3):34—3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93-03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指出:“高职英语是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设计项目的名称、主要内容和成果展示;学生设计具体的项目实施的步骤,如收集信息、实施方案、评价方式。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论文统计发现,有些论文涉及任务型教学法,有些论文涉及分层次教学,有些论文涉及ESP教学,但是,涉及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论文仅有10多篇。这说明英语项目化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具有公开价值的成果尚少。但是,鉴于项目化教学具有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优点,“项目化教学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国首批高职院校示范校之一,我院近几年开展了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实验,在通用英语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立足于如何结合项目化教学“六步法”,开发符合我院的机电英语“六步法”。
二、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般认为,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
项目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项目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均强调活动建构性,强调师生应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项目化教学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提供真实的或虚拟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动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并结合亲身经历,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通过“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并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
项目化教学是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所为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采用混元方式参与活动,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与教师、同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工作能力。
笔者认为,建立在以上三种理论之上的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情境、实用、合作,要体现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具体性特点。
三、高职英语项目化设计案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国内学者从工作过程、市场需求、工学结合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特征,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如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六步法”。同时,还有“五步法”和“七步法”。综合来看,三种方法均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汇报三个阶段。此外,国内学者提供了具体案例,如金融保险项目化英语教学案例。
我院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英语项目化整体设计、项目化单元设计等内容,如机电英语项目化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均渗透了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见表1。知识目标主要和英语词汇、句法、翻译技巧有关,技能目标主要和运用英语词汇、句法、翻译技巧的能力有关,素质目标主要和基本职业素养、积累技术资料、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关。
根据多次走访发现,我院机电装备制造类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目标大多是一线机床操作员工。因此,教师根据现有的加工设备,结合英语项目化教学整体目标,进行了单元项目化设计,见表2。具体包括技能训练项目名称、技能目标、主要支撑知识和训练方式。
1.分组收集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的20~30个词汇和简单句和较复杂句句型;分组收集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的词义的选择、增词、数量、倍数技巧等5个例句
2.分组总结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的100个词汇和简单句和较复杂句句型;分组总结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的词义的选择、增词、数量、倍数技巧等共10个例句
3_通过看图解说、看实物解说等方式介绍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
在项目化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信息收集、实施方案设计和评价方式设计。以单元设计为例,学生也提供了具体的六步实施方案,见表3。
五、结论
语文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好语文既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
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 “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现在还不能说,我们语文教学已经做到了“因材施教”。自1978年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以来,语文教改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活跃了语文教师思想,丰富了语文教改理论,探明了语文教改的方向,培养了一大批语文教学新秀,其功不可没。但无庸讳言,一些新教法或忽视了中差生的困难,或操作方法零碎繁琐,没有规律可循等,无法适应农村语文教学实际,在农村实际教学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至今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 “高分低能”的现象仍在继续。笔者遵循“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了近二十多年来语文教改的成功经验,在长期的教改实验中,形成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构想。我们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研究,试图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吸取前人的成果,再有所创新,构建一种比较符合农村教学实际的语文教育策略。我们明白:一切新生事物、“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最杰出的创意者总是专心于新的组合。”(摘自《学习的革命》)我们对“旧成分”的新组合,必须是系统论意义上的,“1+1>2”的组合,椒必须是教学论意义上的、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组合。我们期望这种理论上和操作方法上的“新组合”能使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育理念溶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切实,具体、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是笔者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自1997年下半年起,以笔者撰写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作为理论假设,组织了部分教师进行实验验证。1999年10月经安徽省教育规划办公室和省教科所批准,立项为省级教育科研课题,从此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实验缘起
(一)语文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义务教育是年限教育,小学生免试升入初中,既不允许留级,又不允许学校分快慢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切齐”“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要么只顾优生抛弃大多数,要么从平均情况出发,使优生不优,差生更差。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强烈要求改革这种教学方法。
(二)素质教育的呼唤。传统的“-•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教学表面上看是面向全班同学,其实只面向 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了大多数中差生,煮的是一锅“夹 生饭’。就是对“尖子”生也只是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读写听说能力,思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他们“高分低 能”。这种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农村教学改革的需要。许多新的教法因脱离了农村语文教学的 实际,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实际利用率不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方法仍然充彻农村学校的课堂。即使有的教师想进行教改,也只是这里 学一招,那里学一式,东一榔头西一棒,浅尝辄止,很难形成气候。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及相关假设都植 根于农村语文教学实际的土壤之中.本课题的实验可以使教师研究有目标,教学有模式,操作有“抓手”,评价有标准,会激发大家教改的积极性。因此开展本课题实验,是推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农村教师谁也不愿意常年在老经验上“原地踏步’,一生在少慢差费的圈子里“打转转”。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学习、研究,实验适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新教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本课题立项后,教师的实验,有领导重视,有舆论支持,有机制激励,有专人指导。他们要学习理论,研究教法,要上“实验课”、“公开课”、“示范课”,撰写研究论文,设计教学方案,参加研讨交流等,这些都会有力促进实验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依据
(一)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一是哲学依据。教学法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应该符合具体学生的实际,应该是学生发展需要的产物和反映。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对充满发展潜力的学生,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他们,弄清他们各自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确定异步推进的层次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二是教育心理学依据。各国教育家几乎一致认为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行能力分组是发掘和培养人才的良好途径之一。他们还认为分组后,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一批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而是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这样,教学就比较容易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就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异步推进教学法’吸取了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和成功经验,又克服了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形式低效的弱点,把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和课外的教学形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阶六步’,既符合学生家长的愿望,又符合时代的要求。全面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启发性、民主性、整体性,积极性的教育原则,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谈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学语文》2000年第1期)。三是教学论依据。异步推进教学法落实了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落实了听说读写思全面训练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二)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实验成果显著,为我们“异步推进教学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古代私塾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早巳采取了某些照顾差异性的做法,如课堂提问,板演时,将浅显,简单、容易的问题让成绩差的做,将深奥,复杂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做等,为我们 “异步推进教学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农村复式班教学也为我们“异步推进教学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可能的。一般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学好语文的潜能。因为他们自小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在与周围人接触和交往中,习得了丰富的伙伴语言,且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正如张志公先生说的那样:“学生生活在语言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所谓媒体散布的语文,如果不仅仅是规范化的,并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尤其是中学生,他们不仅习得了丰富的伙伴语言,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目标语言。初中生经过小学学习,一般已掌握了2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基本上渡过了识字难关,只要教法得当,只要语文教师走近他们,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只要我们善于判断学情,及时拾遗补缺,减少学生的错误积累和知识缺陷,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那么,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完全可能的。
四、实验目标
(一)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从教材、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既符合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汉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理念,又便于教师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教学模式。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不是靠一二节课周游历国,而是形成思想,钻研理论,把教学问题想深一些,想透一些,想远一些,想实一些。惟其如此,青年教师才有发展后劲。”“有的教师为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受某些‘公开课’、 ‘表演课’舆论的误导,满足于一招一式的追求与设计,最后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教书匠”(上海陈军语)我们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实验措施
(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具有强烈的教改愿
望,当“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这一研究课题确定后,我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表现出了巨大的教改热情,全县有近百名教师主动参与实验,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但为了有效地操纵实验中的各种因子,我们只确定了严桥初中、赫店初中、旭光初中、苏塘初中、三溪初中为实验学校,在无为中学、汤沟中学,六洲中学,严桥中学等学校确定了实验班。在严桥初中进行了同年级四个班级的等组实验。其中一个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一个班用“三主四式”教学法,一个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前三者为对照班。四个班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完全一样。教师素质基本相同,都是教学骨干,其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老师,长期在重点班任教,是全校的骨干教师;用“三主四式”教学法的是一位教改意识很强的青年教师,经常进行全镇的“观摩教学’,是大家公认的后起之秀;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是一位语文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全镇语文界德高望重;实验班教师周可学老师在进行实验前,教学能力与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这四位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实验班的实验变量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个对照班用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入学成绩、,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基本相同,并用随机化抽签的力法,随朝,分派任教班级。汤沟中学为了控制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由王开东一人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因为苏塘初中所有的老师都主动进行实验,实验变量相同,只能以学校为单位,以单组实验的程序设计。其他实验学校或实验班与上述三个学校的方法基本相同。
(二)控制无关变量,1,用“平衡法”使一些无关变量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的影响基本相同。如严桥初中等学校实验班与对照班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完全相同,学生数、学生成绩、智力及学习态度基本相同,教师素质相当,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其无关变量的影响基本保持平衡。2、运用纳入法减少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些无关变量是无法排除的,如进行本教法实验,教师必然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同时还将预习和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纳入了教学过程。因此单组实验,我们将其纳入实验之中,作为多变量实验。而在严桥初中,赫店初中和旭光初中等校,则鼓励对照班教师也重视预习和课外教学活动。这样尽量减少无关变量,有利于研究多变量的交-互作用,对处理好实验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使各要素处于最佳结构状态之中,这对获得最优效果有特别重要意义。3、把变量变为常量。如在汤沟中学,由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以控制教师教学水平产生的差异。
(三)运用“准实验,,法,鼓励非实验教师进行“原生态”试验,全‘县运用本教法的教师近百人,课题组其实只有笔者—•人负责,其他成员均为各校的实验教师,因此无法刘‘所有教师的实验实施全程、全面、有效的操纵。但又不能不让他们•。“实验”,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实验’。于是就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研讨会请他们参加,讲座请他们听,“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请他们听评•,研究论文鼓励他们撰写,笔者还定期深入他们课堂调研指导等.但对其实验的无关变量不作严格控制,让实验变量“回归自然”,使其“实验”基本上在“原生态”环境中进行,以了解它的适应性、生命力和效果.实验成绩以其所在乡镇或市县统考和各种竞赛成绩与其他来进行实验的,条件相当的学校或班级进行比较。这样“实验”的内在效度虽然比较差,但却为我们研究其外在效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同时“实验”教师众多,形成了“横向重复”的格局,我们能及时从中求同寻异,比较分析,研究其“循环重复”的可能性,及时辨识其研究信度。
(四)注意实验的代表性.我们在实验点,被试的选择,实验教师的配备等环节上,确保它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代表性.被确立的实验学校,除无为中学外,全部都是普通乡镇初中和普通农村完全中学,坚持在普通学校,普通敷师、普通学生。普通教材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不仅使实验获得普遍意义,而且为我们将实验校,班的成绩和实验范围外的校,班成绩比较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可比性。
(五)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以用几句话采概括:“严控重点,全面铺开,点面结合,统筹安排。”“点上攻关又示范,面上伤用亦探研,理论实际结合紧,开会交流解疑团。”(详见本人撰写的“结题报告,)
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往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学,授受式教学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构建证据,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研究试图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有关本课题的论文及会议文献,课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有关的专著,为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教学实验法
①教学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检验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实验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选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生96人。按教学分班进行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为6-10班52人,对照班为1-5班44人。
③施加因素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法,对实验组施加的因素是探究教学法。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的起点,分析为达到目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a.呈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b.教师讲授新课中的认知领域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c.提出问题或给出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技能领域目标中的问题。
d.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e.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的结果,然后点评。
f.教师给出解题策略指导。然后,学生再次讨论前面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g.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后作业,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探究结果,在下节课要进行讨论和评价。
④实验条件的控制
a.分组前先调查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尽量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起点相同。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是同一人,教学条件相同。
c.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人进行统计处理。
⑤效应指标
a.认知领域的指标:以《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考试为手段,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b.技能领域的指标:以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为手段,检验学生结合实际运用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以验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3)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和 Spss13.0 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结合体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结构的内在学习顺序,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功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①确定领域目标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而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不同,每一领域又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亚目标。
②确定重点领域目标的依据
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结合《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时重点在于认知领域目标和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且在技能性领域目标达成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一定的情感态度。
③根据教学单元特点调整各领域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各章节中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在选择时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执行相同的教学时数,以一次课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及特点,难度适中,存在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遵循规范性、操作性和具体性要求。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决定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分析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结果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从起点能力达到终点目标所需要的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第一步要通过复习或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具备的起点能力;第二步要呈现教学目标,并根据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要进行的探究问题或解决实例问题;第三步学生采用独自或合作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第四步教师提供解题策略,学生对刚才探究的结果进行再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第五步探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作业;第六步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进入下一目标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环节见图1。
(3)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该领域目标中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正确结果,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把相关知识融入试卷中的问题进行考核。
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策略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结合给定的相关关键词“××参加××体育活动××调查”,完成一个调查报告。
2.运用探究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质量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整体质量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的情况(P
通过学生确定的调查报告题目来看,由于时间和无经费的限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确定的选题范围处于适中和偏小的多些,选题难度不是很大;选题依据的表述基本清楚,两班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从选题新颖性方面,实验班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认为确定论文题目较容易的学生占35.50%,较难的占到16.15%,对照班分别为15.38% 和27.76%,从数据看来,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感觉难易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学生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或观察法为主,实验班71.24%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20.75%学生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对照班为50.36%和45.82%。对照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少于实验班,而采用访问调查的较多。实验班学生运用搜集资料和经验事实材料方法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60%,而对照班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46.66%;实验班学生不太熟练和不熟练运用方法的共占到20%,对照班占到30% 。
从研究成果表达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来分析,较差方面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表述,图表的规范性和得出的研究结论三方面。72.16%的学生对摘要内容的表述不够全面,有的缺少目的。图表的规范性主要因为学生平时缺乏实际操作,对统计图表的使用条件和格式不清楚,实验班操作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研究结论的表述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从实验结果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效果,或是其中的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学生考试分数整体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各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79分,不及格率很低,学生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实验班学生70-79分和80-89分的学生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的情况。
从学生回答卷面问题情况分析,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看,即反映在填空题和简答题方面,从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学生总体失分情况无大的差异。
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和评价层次方面的得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即在辨析题和应用题回答方面,学生的失分情况相差较大,试验班学生得分率要好于对照班,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结论及建议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程序,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运用探究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适当增加《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开课时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授课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有一定的衔接性,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63.
[2]崔相录,曾天山主编.中小学探究教学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皮连生等.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8.
[4]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
[5]杨光翠.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49-50.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法律人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由于我国传统法学教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法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改革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育,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需求乃大势所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育的改革应当以培养生态文明法律新型人才为目标,为我国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目标奠定基础。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模式反思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1997年被列为法学二级学科以来,已有二十年,教育部于2007年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增列为法学核心课程。“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环境法治理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法无可比拟、也无法替代的。目前我国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方面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亦是近年来法学界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也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三江学院法律与知识产权学院为本科生独立开设2个学分32个课时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选修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许多原则、制度和专业术语与宪法、法理、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多个法学学科紧密联系,其内容更体现出与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跨一级学科的交叉制式。与传统部门法相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这门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并不是很强,但是该课程呈现出整体的理论体系比较分散的特点。笔者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多年,深知传统教学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法学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讲授式教学法
如果仅仅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学生对知识的了解限于教材和教师的灌输,对知识点的掌握靠强行记忆,会导致缺乏学习热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无法达到对学生解决实际环境纠纷能力的培养。如何对现有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法学教育尤其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这样一门具有强烈专业特色的学科教学中的瓶颈。法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其是作为解决社会问题之利剑应运而生,是实践推动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建立和完善,其实践性、应用性更加明显,且环境要素本身体现出高度的社会性,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价值追求,此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意味着其必须反映自然科学规律,在理念上吸收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出相应的法律规范即较强的技术性。因此从根本上说,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对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状况的了解,是单一的教师中心型教学方法无法完成的。加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内容较为庞杂、课时较少,若教师细致讲解,会导致填鸭式教学,反而影响教学效果,若教师不讲,会导致学生只能了解教材上的知识,所学有限视野狭窄。
(二)案例教学法
在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性等,当然,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也体现出它的局限性:第一,如何保证高质量案例作为素材。第二,学生愿意深入思考案例而不是仅仅“听故事”。
(三)模拟法庭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内容包括了总论、自然资源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国际环境法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法理、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基础学科的功底,且需了解环境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其他跨学科的基本原理,知识跨度大,科技性强。这使得在32个课时的条件下,不宜选择模拟法庭等特别费时耗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否则可能会导致因教学基本信息量不足,致使学生无法较好应用,反而影响教学效果。较之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目前尚不处于“显学”地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内容在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所占分值极少,这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降低;同时,现实的就业压力促使学生更加现实,多数学生在四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准备研究生考试或准备司法考试,无心在课程学习中投入过多精力。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改革思路
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思维包括:一是发现问题、二是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造性。
(一)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变过去以讲述为主,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师生共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设置若干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出参与教学过程的充分条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师主导作用,在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提升,促进教学目标整体性实现,实现教学效果多维度拓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次教学改革实践,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式专题讨论”来实现。专题讨论由教师事先准备讨论内容,共设计14个选题,主要涉及实案讨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检察院诉宁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廉兴中污染环境案等,案例为2017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的10起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典型案例,(其他4起案例也较新颖并具有代表性)以此作为教学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多样性,且与时俱进,及时跟踪最新立法和法律实施进展情况。这10起典型案例均为获评首届全国法院环境资源优秀裁判文书的案件,案件涉及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大气、海洋、渔业资源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处罚等纠纷,涵盖大气、水、渔业、野生动物等环境要素和自然资源,类型包括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类案件。所涉案件能够反映出最前沿的问题,如湖南省岳阳楼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何建强等非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法院在认定七名被告人均具有在自然保护区内投毒杀害野生候鸟主观犯意前提下,正确区分各自的客观行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和共同犯罪理论区分主从犯予以裁判,既体现了从严惩治环境资源犯罪的基本取向,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倪旭龙诉丹东海洋红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案系因风力发电产生的噪声、光影及电磁造成养殖损害的新类型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人民法院在确定三种可致环境污染因素的基础上,依法认定了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体现了环境污染损害因果关系认定的特殊性。中华环保联合会诉谭耀洪、方运双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系由社会组织作为原告、检察机关支持,弥补了个体受害者诉讼能力的不足,无论对个人权益还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都非常必要和及时。海南桑德水务有限公司诉海南省儋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局环境行政处罚纠纷案,涉及对环保部门环境监测程序合法性的认定,明确了不能证明取样程序合法的监测报告,不能单独作为认定被处罚人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主要证据的裁判规则。通过专题讨论可以真正体现学生参与,弥补传统单一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单向信息传输和“听故事”等局限性,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如锻炼学生的资料整合才能、案例分析才能、研究才能、授课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团队合作才能等。全班学生通过抽签组成学习小组,各组推选1名组长,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每一小组专题讨论的参与者,可以通过一个案例熟悉多部法律,如一个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环境资源案例,可能涉及到《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诉讼法等,以及了解司法是如何将若干法律运用于实践当中解决问题。小组各成员基于他们的各自分工不同,又可以得到不同的能力培养。如讨论需要完成六步分工合作,第一步,课后收集、整合资料,在中国知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网站获取讨论详细内容;第二步,案情简介;第三步,判决结果简介;第四步,本案适用法律梳理;第五步,该案启示等;第六步,需要学生制作课堂演讲PPT。以上六步分别由六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互相配合、相互监督,每个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小组团队总任务的完成。其他小组学生可以通过专题讨论参与者制作的PPT和演讲,了解多个领域。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各学生间存在差异,通过参与,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使得各参与主体思想相互碰撞、启发、互补,从而达到拓展学习的目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更新课程内容
不断更新、完善授课内容,结合最新教材及法律,讲授内容涵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基本理论和该领域前沿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件一套习题、形成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相关学习资料体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读写议材料”一套,教学视频素材文件50余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读写议材料”第一部分推荐网站,如中国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知网、环保部官网、及各高校、科研院所网站等;第二部分环保知识,如臭氧层被破坏造成的危害等;第三部分实例讨论,如最新案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检察院诉宁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廉兴中污染环境案”等;第四部分实例阅读,选取“最高人民法院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如江苏省泰州市环保联合会诉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等水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以及在环境执法方面选取“环境保护部公布12起新《环境保护法》执行典型案件”等;第五部分习题;第六部分法律法规汇编。
(三)完善考核方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为考查课,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不拘泥于传统考试方式,期末考试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课程论文不少于3000字(由教师选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理论前沿问题作为选题),评分标准为:论文写作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30分;论文结构的合理性、论文观点正确性、内容翔实表达准确为30分;论文的创新性为30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工作态度为10分,共计100分。环境纠纷反映出新型化、复杂化等特点,我们必须夯实环境法治基础知识的传授,加强环境法治基础知识的“通识教育”以回应社会需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专注于我校“应用性复合型”全方位人才培养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参与式教学法”为突破口,改革教学方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教学质量,实现由传统教学方式向全方位综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提升,教学目标整体性实现,教学效果多维度拓展。随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的继续深入,将使学生获得更新、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文轩,王灿发.我国环境法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J].当代法学,2009,23(2).
[2]陈海嵩.《环境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1(4).
[3]舒展,东,李玉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4]林云飞.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视域中的法学专业课程改革———以分类教学为视角[J].高教学刊,2016(03):139-140.
[5]黄卫东.完善案例分类教学机制[J].高教学刊,2016(15):107+109.
二、研究范围和对象
王立非,李琳提出,商务英语的研究方向应以交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为主,包括商务应用语言学,国际商务文化学,商务翻译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和国际商务国情学。其中商务应用语言学应主要研究商务语言,商务英语教育学和商务话语研究三个方面。商务外语教育研究包括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商务英语测试研究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3]11。从国际上看,王立非,李琳对ElseverScienceDirectSSCI期刊数据库的论文检索,发现在18篇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中,有56%的论文主题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为发现和把握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情况,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12年间发表在5种主要外语核心期刊上的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并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这五种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以免疏漏。这五种主要外语期刊包括《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界》和《外语电化教学》,共统计出该领域研究论文33篇(见表1)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及特点
回顾国内过去15年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可以发现:
(一)研究趋势
从总体上看(见表1),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比较平均的变化趋势,的总量不大,仅在2005和2009年分别达到6篇,2005至2009年间共20篇,占该领域总数的60%多。刘法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在2007年,教育部首次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使得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学科首次被承认,迎来对商务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1]11。
(二)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看(见表2),可以概括为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占总数的4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占21%),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27%),商务英语教学理据和学科建设(24%)为主;其中前三个方面大多从微观角度出发,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来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这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是分不开的,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4]70。另外,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学科内涵,发展路径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等宏观层面研究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瓶颈,在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使此前的研究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见表3),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占64%,实证研究在最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后有稳步的增长,说明实证研究方法应逐步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者所接纳和采用。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渐趋于理性化,从早年的以理论研究为主发展到近几年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论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本文统计的33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过去15年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中一半是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多媒体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主流。张海森分析了WebQues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0。谷志忠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教学模式,即:基础知识铺垫,前期任务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讨论,真实语料点评和书面汇报总结[6]。雷春林阐述了内容教学法(CBI)的五种主要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应用[7]。柳青军在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3P口译教学模式,即Preparing(译前准备)、Performing(现场口译)和Packaging(译后总结)三个阶段[8]78。周芹芹探讨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9]25。申相德,李国俊探讨了一种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电子商务英语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10]。赵学旻提出建立项目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尝试营建一种虚拟商务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商务能力,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可了这种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11]36。赵淑容从需求分析的视角发现,情景教学方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对目的需求和学习需求的满足均有较大贡献[12]71。王林海,孙宁认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实语篇习得商务英语体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行动研究进行了验证[13]42。王立非,李琳建议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应将专业内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形成全新的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群建设[3]14。同年,王立非和黄湘琪将这种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中[14]。徐珺,史兴松以《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建设为例,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教学效果[15]70。从以上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有二个特点:其一,重实践,重应用;以内容教学法,行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真实语料和任务教学法为研究对象,这充分说明了商务英语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的特点;其二,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反映了商务英语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把语言与商务有机结合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商务英语已逐步替代科技英语,成为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ESP教学研究已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进入了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为中心的研究阶段[16]。但是,从上述主要的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内容中,除赵淑容外,应用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数量,仍然不多。
(二)各种教学理论在不同商务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已有尝试,但仍有很大发展余地。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理论的引进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些教学理论大大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形式,教学互动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这些尝试已在各类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出现。陈平应用语篇体裁分析理论,提出了外贸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17]。付美榕围绕LCCI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规范,提出简便得体的结构,通俗自然的词句和平和委婉的语气是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18]。罗健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应教授如何在商务写作中体现商务英语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探讨用文体学的方法教商务英语写作这一新的途径[19]。李传芳认为交际语言测试是从交际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测试语言知识,而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上[20]。王美玲从在中国和芬兰大学生之间进行的国际电子邮件交流项目入手,探讨改革和完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有关问题[21]35。刘森林探讨了国际谈判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问题[22]。阮绩智把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视为基于知识的、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并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的基本设计框架及教学模式[23]。张海森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探讨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5]71。蔡莉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作了例析,明确了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4]。李太志提出外贸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词块在的优势,认为以词块为单位进行的产出性题型训练教学法,有助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25]。柳青军论述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应在商务环境中对语言能力培养进行的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8]78。周芹芹从建构主义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体验式学习[9]25。提出教学的基本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王菲以网络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26]37。赵淑容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按需求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情景教学如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强化学习者主体参与,拉近了商务英语教学与目标情景实际间的距离[12]71。赵学旻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以此为理据,提出了建立项目式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试图解决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11]37。王林海,孙宁依照体裁教学法,设计了阅读真实英文商务信函体裁教学法课堂活动[13]42。曾利沙利用语境参数理论,对商务英语时文翻译中概念语义嬗变的理据做出了描述研究,拓宽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27]。综上所述,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有语篇体裁分析法、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的课程类型有:写作,翻译,口语和阅读和商务技能。可以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基础包括有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应用语言学理据,功能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4]70。另外,在涉及的商务英语课程类型中,商务类写作占27%,远远超过了读说、词汇和翻译类课程,这也是未来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整理(课程目标与原则,教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测试与课程评价)有了相应的变化。商务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了在商务情景下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有商务知识的传播。所以这类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英语教学,应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梳理。从课前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原则的设定,到课设计安排和实施方法,到课后的测试和课程评价,都有一定的研究。陈焰讨论了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应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任务导向原则(task-oriented)和学生导向原则(students-oriented)[28]。蔡芸评价了浸泡式商务英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29]。陈坚林以交际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立足点,提出了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重要性和建议[30]。李传芳介绍了BEC交际口语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加强话语运用和交际策略的实践研究以提高我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20]63。阮绩智讨论了商务英语及其课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的目标和三个层次分项目标,并阐述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重视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以英语为本,注重语言基础,培养运用能力;强化语言综合能力,突出听说技能训练;注重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交际法的教学原则[31]。李郁等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并提出时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改革原则[32]。王美玲肯定了电子邮件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改进电子邮件项目实施和完善后续项目设计的方案[21]35。张海森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任务,步骤、资源和评价都有详细的说明[5]71。鲍文等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可进行适当整合,应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注重素质教育等[33]。周芹芹从商务英语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和特色[9]25。王菲指出开展基于网络连接主义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有时代特征,符合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特征,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26]38。其中,教学设计对象不是传统的教学步骤,而是一种“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具有互动、变化和多维的特征;教学设计原则应是注重学科化和集成化,创设商务英语知识节点和信息源,交互性。赵淑容通过三个国际商务英语情景教学案例,说明了情景教学的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12]71。莫再树,孙文娟分析回顾了国内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四大特点和六大问题,对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现状做了比较完整的归纳和思考[34]。徐珺、史兴松将任务教学法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步骤,以《商务沟通》为例,展示了学习任务的设立、实施和评价过程[15]71。
(四)商务英语学科体系构建和学科定位的研究为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指明了方向。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路径。目前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基础、学科定位、特点及其研究对象的研究,为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明确了方向。陈建平与聂利亚指出商务英语可定位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其学科基础是语言学,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功能主义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并涉及跨学科研究[4]70。提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运用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理论,研究对象应包括商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与教材内容与评价,以及师资培养等。王立非,李琳则认为商务外语可以分别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或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3]10。商务外语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具备理论体系、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和专门从业人员等特征。对商务外语的专业地位、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路径,二位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研读这些论文,本文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数量
商务英语教学类研究论文的数量不足,虽然最近几年在部分高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了商务英语研究学会,但在外语教学类主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量,与其他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还无法比拟。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大多还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某种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上,理论研究偏多,商务英语的本质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
完整的和成熟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大部分是片面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没有考虑到国内国情和本地化的需要,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有待商榷。
(四)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但对其他研究对象的研究不足,如高职学生,社会培训等各层次英语学习者。
(五)研究范围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延伸,研究涉及的课程主要是“英语+商务”类型,即以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为主,以商务知识学习为辅,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口译为多),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和词汇。对以英语为载体的商务课程的教学研究数量和深度严重不足。另外,不同课型所需的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以及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六、今后的研究方向
从以上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涉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研究者可以从商务英语的定位,教学理念的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尤其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以实证研究为主,但传统英语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应用也不容忽视。总之,要不断丰富研究的类型,要把应用研究、解决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