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5: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就高中阶段多数化学实验而言,在正式实验之前,我们就会相应了解其实验内容、目的、所用器具以及相关实验原理等内容,教师也会对我们的实验流程进行讲解和指导。部分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表现较为兴奋,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流程及技巧后,即开始动手实验,相应忽略了对于实验基础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导致实验连续性、完整性差,较难达到自身所期望的化学实验学习目标。就笔者自身的化学实验学习经历而言,无论是简单或复杂的化学实验,均是由不同数量的基础知识组成的,只有真正掌握实验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实际理解实验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验证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化学实验是很严谨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于操作规范性、连续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我们完全掌握实验操作基础知识,才能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得到实验应有的效果。
三、关注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
实验是化学科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探究性和验证性。因此,在实际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给自己制定相应的实验探究目标和计划,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不是仅满足于简单的化学实验流程操作学习,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就笔者而言,化学实验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丰富新奇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探究得出理想结果的喜悦。因此,笔者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习惯暂时忘记教师的指导和书本上的标准流程,从实验课题出发逆向思考“如果这个实验由我自主设计会如何操作”这一问题,然后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器具和试剂,以及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几个方面入手,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再与教师和书本上的标准实验进行对比,以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身实验设计、提高个人能力。事实上,许多实验都有多种实验验证方法,我们实际操作的实验,多数是操作较为简单且安全的实验,按照老师和课本的指导,我们可以较好地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但这并不与探究式实验学习相冲突,笔者在两者的对比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同时化学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实际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对高中化学扩展学习给予强化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科学,生活中许多现象均与化学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化学实验内容,应积极探索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因素,以不断提高个人化学能力。受生活条件限制,我们可能无法进行过于复杂的实验操作,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练习,提高个人化学实验动手操作技能,以及对于化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如“钠在水中的反应观察实验”实验操作简单且原料易获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钠作为活泼金属的种种特性,包括存储方式、与水的燃烧反应等,同时加强对于燃烧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再比如,酸碱性是高中化学实验经常涉及的一种观察性质,而对酸碱性的判定是使用pH试纸完成的。pH试纸是一种较容易获得的实验材料,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酸碱性检查,可以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于酸碱性强弱的直观认识。除上述生活实验操作之外,高中化学实验知识还可用于解决一些生活难题,包括化学方法去除生活污渍、化学防腐等,通过这样的化学生活实验应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重视高中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高中化学实验作为一项探究性的学习过程,除了在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用品自己尝试进行。对焰色反应来讲,尽管有学生亲手制作一些烟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学生应该有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学习的意识,寻找自己生活化实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用的材料。另外,学生还应该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化学实验的事例,并对其中包含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养成从化学实验的角度进行生活经验的思考,比如,在日常生活做饭的过程中,我们不小心将食盐撒在了煤气灶的火焰上,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明显的黄色,这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生活现象,却也是一种化学实验现象,如果你知道这是钠离子在灼烧时呈现的颜色,无疑会加深对焰色反应的理解。
六、结束语
笔者结合自身化学实验学习经验,从化学实验基础学习、化学实验探索性学习以及化学实验生活化学习等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方法,可以总结为基础知识、探索精神和生活实践三点内容,笔者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三点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实验学习技能,进而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闵锐 单位:东营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经研究发现,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且实验教学的现状也非常令人担忧,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开设的课程内容及目标、考核评价该学科的标准、学校本身的管理以及化学教师滋生的实验技能及专业素养。本文在论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而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解决策略和措施:一是设立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满足开设的新需求;二是反思化学实验的考核过程和学科的评价体系;三是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软件与硬件的配备;四是深化建设实验所需的资源以及教师的专业培训。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及现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也更为突出。就目前化学实验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学校只把化学实验当成高考内容的一部分,因而只重视理论学习。另外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因而缺乏了实事求是的探索科学的精神。例如在化学实验的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数据以及条件等都没有记录,因而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或者是错误时,也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只是借鉴前人的经验进行研究和重复,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很难学到新的了理论知识。再加上化学实验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化学的性质及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养成严谨规范的作分,这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从而有效的发挥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及作用。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部分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七有七少”,“七有”为有理念、有开发、有情境、有老师、有实验室、有活动、有考核;“七少”为少行动、少应用、少建构、少实验员、少实验品、少实验专题。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管理不当造成的。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从而忽视了其重要性和意义,另外对于化学实验中的过程以及实验的内容存在敷衍心理,导致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不能有效的仅此能够和完成。其次就是学生对于其做实验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大部分学生把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看成是玩乐的课程,因而没有对实验的课程进行提前预习和了解,也没有对实验的目的、操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认识和了解,导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说操作顺序混乱、操作不规范或者是不严谨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把其当成是放松心理的一种途径,因而没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监督和纠正,也没有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和解决,因而使得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未学到任何东西。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特结合实验的案例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案例:改进C2H5OH制备C2H4实验
实验演示:在烧瓶中加入高浓度的H2SO4与C2H5OH混合液体,其体积之比为1:3,然后在烧瓶内加入沸石,用大火加热至170摄氏度,然后用NaOH去除其中的杂质,再在溶液内通入MnO4溶液和CCl4溶液,然后观察实验的现象并将其变化记录下来。
在这个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高浓度的H2SO4的主要作用就是加速实验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进行并除去一定的水分。在大火加热的状态下,高浓度的H2SO4能够将C2H5OH进行碳化,另外再加上其强烈的氧化还原的性质,因此就会产生硫酸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并与C2H4混合。尽管这个过程使用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杂质的去除,但是其副产物硫酸气体还是会使得MnO4溶液和CCl4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因而使得结果产生的气体也有可能是硫酸气体。
经过这样的理论分析发现,硫酸气体是直接干扰到了检验气体的过程,而产生硫酸气体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高浓度的H2SO4的存在,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能否使用其他的物质进行替代。在经过一些实验验证后发现,硫酸亚铁和C2H5OH在加热的过程中,也会生成C2H4气体,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成分不会发生碳化,也不会产生干扰性的气体。
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改进的方面为:
在C2H5OH制备C2H4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的催化剂H2SO4替换成硫酸亚铁,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从而保证实验中的现象以及数据结果都能更加准确。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比例,针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化学老师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化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针对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及时讨论并解决,同时化学老师也要注意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化学实验,并从中学到新知识,努力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工作岗位,选择实验课程内容
打破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的传统教学内容的安排,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将实践课程融入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在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结合工作岗位,选择典型实验,例如针对主要岗位群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我们开设药物的氧化变质反应,药物溶解度和熔点测定,抗生素性质的实验,甾体药物的性质实验,维生素的性质,解热镇痛药物的性质实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扑热息痛的制备,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每个实验项目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结合工作岗位由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到综合实验技能训练项目的顺序进行编排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验课程内容设计强调所学知识与职业岗位同步,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学生在完成真实或虚拟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实现能力和知识体系的构建[2]。
三、以行动为导向,改进教学方法
(一)创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教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室的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创新,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器材及场地的作用,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诚实守信及节约的职业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讨论式学习,竞争学习,研究学习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业余时间,可以安排相关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开放性学习活动。
(二)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
基于制药专业一线的工作过程,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辅助药物化学改革,例如,工作任务单、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视频素材、工学结合教材等。同时开发网络课程,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综合技能。
(三)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教学
教学活动与企业工作运行模式相融合,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设计的“任务书”和“工作单”等来引导教学,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法,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
1)咨询。教师下发“实验任务书”,帮助学生明确任务和理解工作要求。依据任务要求,教师提出几个引导性问题,在寻找问题答案过程中,例如,“药物的氧化变质反应”实验项目任务书中,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如下:影响药物氧化变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药物结构中哪些官能团易被氧化;可采用哪些措施防止药物氧化变质。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任务内容的完成情况,对于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教师通过详细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计划。学生以小组(2~3人)为单位,制订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工作内容、仪器、分工、采用的组织方式等。
3)决策。各组通过制作幻灯片或选择喜欢的展现方式,简要汇报实验方案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共同完成计划方案的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4)实施。学生按方案完成任务,详细记录工作过程与结果,合理分析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监控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5)检查。该环节渗透于其他各个工作环节中。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查、小组互查,教师在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检查,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幻灯片,口头汇报,书面汇报等形式接受检查。
6)评价反馈。学生工作成绩由学生自我评价,组员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各个环节尽可能做到客观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与进步。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情感思维独立的个体,在学习生活中都有着优于成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塑性极强。因此,在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特别要注重与学生的共创共生,热情地对每个学生给予关心、帮助、理解和信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创新“共同体”。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价值和目标时,两者在化学实验学习上也就越发趋近于朋友关系,整个课堂的氛围也就由紧张逐渐转向平等、和谐、民主。学生在获得尊重和理解的同时,其对知识获取的渴望性也就越高,对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理解也就越牢靠。除了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能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产生影响外,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也是促进探究式教学方式的一个必要的运用实施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化学实验仪器、化学实验教学视频、图书馆资料等等,或者将学生呢过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在近距离观察实验的同时,提升合作探究性教学中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也要多加肯定和赞扬,促进学生学习和实验的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所思、自己所想,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实验氛围。
三、改进创新探究式化学实验过程
将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向探究式形式进行转变,就必须要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体系流程,并参与及时的实施。下面将以“硫酸亚铁铰的制备”为例来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构建来进行说明解释:首先是要提出化学实验的探究主题,让学生准确把握实验的目的和完成的意义。教师还要对实验的相关注意事项、操作技巧进行说明解释,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目的实现的高效率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相关问题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系性,以提升学生实验参与的热情。教师可以在“硫酸亚铁铰的制备”课堂实验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收集资料并提出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如为防止2价铁氧化和水解,制备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怎样确定制备实验所需的硫酸铵的用量?等等。在围绕探究主题的同时及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实验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尤其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先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的化学实验用品和物质材料,在与学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统一的实验方案。为防止2价铁氧化和水解,可以进行一系列对比性实验探究,根据Fe+H2SO4=FeSO4+H2↑的化学方程式得出硫酸添加要过量,反应的pH要始终保持在1~2。而在确定硫酸铵的用量上,则可以进行1:0.75、1:0.80、1:0.88、1:1的四种方式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得出相应的数据结论。最后便是对实验探究的归纳、思考。一方面可以形成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回顾,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成学生形成全新问题和思考的生成。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通常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同时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平台。探究实验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发现化学领域中的问题,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最终让学生自主完成化学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的学习过程。
(二)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的顺序进行的。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阶段,由于一部分学生只把目光局限于化学课程或化学课本中,所以很难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将目光范围扩大,从生活中、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出发,帮助学生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在提出实验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的阶段,学生会对已经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进一步引发学生对问题提出实验假设,借助教学工具书、互联网等手段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并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适当地补充,最终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在验证实验假设和得出实验结论的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自行完成实验,认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高中化学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实验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策略性问题。教师可以明确高中化学课本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完成化学探究实验。②理论性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探究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原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③实事性问题。由于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化学课堂“生活化”,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
(二)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种类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种类通常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高中化学的操作性探究实验,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实验设备完成实验,达到熟悉和巩固化学知识的目的。第二类是高中化学的知识性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第三类是高中化学的能力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类是高中化学的创新性实验,主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步骤或实验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对新的实验步骤或实验方法进行探索,进一步针对实验结果分析研究,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转变为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从而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的因素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重点突出了对实验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很多的实验却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失去了实验原有的价值。影响化学实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对实验的重视不够,大多的时间用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上,教师更多的是“讲实验”“看实验”,大多情况只是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来对实验进行理解,使得“化学实验基础”和“实验化学”两大模块,以及“必修1”和“必修2”中的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实验栏目,形同虚设,失去了实验应发挥出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不能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缺少了学生对实验的体验和触摸,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的策略
恰当的方法远远胜过单一的说教,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面对学生的即时生成,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就能顺利地实现实验课堂的高效性。
(一)巧用演示,灵活导入,激发兴趣
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装置、方法,借用演示实验给学生建立规范、熟练的典范,明显的现象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振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抓住实验的中心,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尝试对实验的解释理解,从而将学生内心的疑惑真实地再现出来,便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例如,在学习有关“萃取”的实验时,利用演示实验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观察分液漏斗这个有趣的仪器,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出仪器包括几部分,明白制作这个仪器的原理和目的,有助于学生对萃取的认识;进一步进入两种溶剂在这个仪器中“争夺”溶质的战争,利用演示实验中分层和颜色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建立了许多的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分层?为什么溶质会从一种溶剂进入另一种溶剂中?”使学生想象怎样才能是溶质由一种溶剂中跑到另一种溶剂中,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做了铺垫。
(二)设置探究,问题引导,灵活思维
适当的探究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活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教师要精心做好准备,深入了解学生、吃透教材,针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应该熟记于心,学会大胆舍弃,采用问题递进的方式进行推进,建立“台阶式”的递进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顺着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展开,逐渐的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氯水成分”的探究实验时,由于学生对探究性的实验接触不够,就可以先用问题进行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思考建立一定的方向性,建立问题:“比较氯气和氯水的不同?”利用对比实验来探究氯气与氯水的漂白性,诱导学生怎样来设置对比实验,在学生的讨论研究下,将氯气依次通过浸过蓝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玫瑰花,和同样处理的湿润的玫瑰花,利用这两者现象的不同,来得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而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接着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新的问题:“为什么湿润的玫瑰花先变红后褪色,而不是直接褪色呢?”学生对这一问题激发了很大的兴趣,学生进而猜想氯水里面含有酸,从而得出氯水中的成分。通过这样的探究设置,使学生能够一步步进入探究的状态,确保了探究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以生为本,突破难点
高中化学一般都是大班教学,人多空间小,因此建立小组合作式的学生实验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类进行优化组合,采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小组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突出每个学生的优势,利用集体的力量来突破实验中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导游”,积极地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探讨,佯装“不懂”“辩解”“竞争”的探讨态度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角度上,通过与学生思维碰撞来引导学生实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知识时,以“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小组合作,让学生利用锌片、铜片、稀硫酸来建立原电池,对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进行探究。教师诱导学生将电流的产生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在下组间进行讨论,使学生建立电子的定向移动的思想,来讨论铜片和锌片上电子的移动,学生很是兴奋,纷纷七嘴八舌的讨论自己的观点,学生就会自然的与物理中学过的电势差做比较,很快得出结论:锌比铜活泼,所以锌应该失去电子做负极,而铜做正极。学生心中有了定的方向,在做实验时就做到了“心中有数”,能够很好地将实验建立得巧妙、合理,顺利地突破了原电池中“电子流向”这一难点,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助力。
二、问题意识是实验探究的源泉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要首先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据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我们学习过卤族元素的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卤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容易使学生想起食盐,再根据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加碘盐提出“怎样检验碘元素的存在和含量”这一探究课题,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各组确定具体探究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再大组交流,最终确定了以下几个探究的问题:①食盐中为何加碘?②食盐中的碘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如何验证?③如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反应原理、方法)④实验方案如何设计等.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外读物、调查、实验操作等方式去探究.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之后就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发现问题.
三、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途径
在有了明确的探究问题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力,动脑筋、想方法,通过合作讨论确定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再集中起来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通过集体的讨论选择最优实验方案.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允许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例如我在介绍了硫酸的性质后,提出了一个思考题:设计方案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最后提出了许多方案:①用手掂量等体积的两份硫酸;②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后再滴入两种硫酸;③用温度计分别蘸取两种样品置于空气中,观察温度变化情况;④用两块铜片分别插入两种硫酸样品中;⑤用两块铁片分别插入两种硫酸样品中;⑥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硫酸样品于白纸上观察;⑦在白糖中分别滴入硫酸样品.这些充分表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设计步骤、记录和描述的能力,在实验前应该先让学生设计好实验报告.注意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问题讨论等.
四、实验是化学探究的最高法庭
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争论,提出许多不同的想法.其中可能有一些步骤繁杂、现象不明显甚至不合理行不通的方案.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实验中去验证,让他们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在做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时,室温下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对此,有的同学认为铜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还有的同学认为铜和浓硫酸室温下反应很慢,所以看不到明显现象.我让学生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块铜片,在加适量浓硫酸,稍等片刻,用镊子取出,用水洗净铜片表面的酸液.将铜片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片表面有白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蓝,证明了铜在浓硫酸中没有发生“钝化”现象.实验过程是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现象的过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要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确保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充分准备.例如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试剂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怎样避免学生的危险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就尽量不要再强调某些问题,这时学生正集中精力做实验,教师的讲话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反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二、尽量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反应物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释放一些污染环境的物质有时不可避免,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采取“两害取其轻”的方式,尽量选择一些对环境污染比较小的反应物。例如,氯气的制取实验,按照传统的方式,氯气产生的量很大,即使教师用装置把氯气收集起来,但最终还是会释放出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污染量尽量减少一些呢?如今,很多教师尝试着用医用高锰酸钾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P片与浓盐酸发生反应来制取氯气,由于PP片的密度很高,即使浸泡几个小时以后,PP片也不会完全溶解,这样作为固体的PP片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接触面要远远小于液体与液体的接触面,从而导致反应的强度要明显减弱,而产生的氯气量也会大大减小,使得实验过程变得相对来说更加环保。由此可见,选择恰当的反应物,是实现绿色实验的有效手段。
三、积极推广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而在我国,微型实验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所谓微型实验,不仅是在化学实验中简单的减少试剂、药品的用量,而是包括微量药品、微型实验仪器在内的一系列微型化条件下开展的实验活动。在微型条件下,运用远远低于常规用量的药品开展化学实验,不仅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同时,反应生成物的量也会大大减小,这样自然提升了实验的绿色性。当然,与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实验的反应现象往往不够明显,这就给学生的实验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等工具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这样就可以解决实验可观性的问题了。
四、努力在实验中做到废物利用
循环利用是环保理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和理念。在化学实验中,除了想办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努力做到废物的循环利用也是实现绿色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银镜反应中生成的银,通过Ag和稀HNO3进行加热反应可以得到AgNO3,这样就可以用于下一次的实验。除此以外,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废旧物品,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可以变成化学实验器具,例如,我们可以用一次性针筒来替代量筒,也可以用随处可见的塑料吸管来代替移液管等,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自制实验仪器,不仅体现了环保思维,同时,这种随处可见、随处可用的自制仪器还可以增加实验的机会和实验的便利性,并且学生在自制仪器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有效之举。
二、学生实验违规行为应对策略
1.面对错误,分析原因教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违规,贵在“疏”而不在于“堵”,在一定的范围内激励学生的这种违规,使学生的违规能够得到充分的暴露;然后通过学生的反思评价,在正误交锋中,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思考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知错、改错,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得到正确、规范的操作.例如在对“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时,在取用药品时,有的学生将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洒落实验桌;在过滤时,有的学生嫌太慢不时的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在加热蒸发时,有的学生会停止加热看看以后再继续加热,学生的动手经验不足、惧怕紧张的心理,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联系起来;加上有的学生就想看看违规操作后的结果如何.教师要能够“包容”学生的这些违规操作,及时地建立小组来讨论其中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建立规范、正确的操作.通过这样的反思,加深了学生对违规操作的认识,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控能力,帮助学生总结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做到了心中有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紧张出现的错误.
一、引言
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和人类思维的工具,它传达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确认事实,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英语作为目前世界上的最为通用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意图通过中西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探寻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以提高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职业教育的生源文化素质也在明显下降,其英语学习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为了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有一个更明确的了解,本文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测评。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薄弱,水平较差
从成绩上看,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成绩普遍较低,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相差甚大。大多数成绩集中在40~69分之间。职高生试卷虽然非常简单,但其平均成绩仍然很低,只有42.59分。个别院校的个别专业学生英语成绩更差,有的只有20~30分,及格率很低。
2.学习被动,态度消极
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许多学生是为了逃避英语而选择了非英语专业,结果还要开展英语学习,使他们内心抵触心理严重,学生态度非常消极,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3.汉语思维负向迁移影响严重
通过教师日常教学总结和期末测验,本文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极易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干扰。出现大量的“chinglish”句型,在翻译、作文和日常对话中尤为明显。汉译英中,大部分同学不会调整句式,逐字逐句翻译现象非常普遍,无法应对复杂句型和一些基本的长句。
三、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及表现
上述现象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西语言特征及其反映的文化现象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经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如果教师在中西语言文化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解释,并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的学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和语言思维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
1.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在语言层面,英汉隶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思维方式和语言构成方面有着很大不同。英语属印欧语系,擅长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名词,叙述呈静态;汉语属汉藏语系,更注重用具体形象的方法或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在语言上多用动词及其短语,叙述呈动态。通过下面的例句及翻译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别
eg: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能睡。
he was a nonsmoker and a teetotaler.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
2.英汉词汇差异
在词汇构成方面,汉语词最基本的构成方式主要是 c=a+b(即词语=种差+属性)形式。如通过“鱼( fish)”这个词语,可以产生更多的词语:鲤鱼( carp)、鳗鱼( eel) 、鲨鱼( shark),鲸鱼(whale)等。而英语则主要是靠转换、合成和缀合三种构词法构成更多的新词(连,2006)。
此外,即便是面对同一个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它的基本语义也有很大差别。如汉语中“狗”具有卑贱的、势力的含义,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等,而英语中的“dog”则是褒义词,如“a lucky dog”, “a top dog”等。
3.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句法结构方面,传统汉语句子结构以意合为主,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而英语则重形合,结构严谨,具有明显的形式标记,语义关系极其分明(马,1999)。如:英语中“if you don’t enter tiger’s lair, how can you get the tiger cub?”必须有完整的关联词语联接,而译成汉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言简意赅,不需要任何连接词。
4.英汉句子类型差异
在句子类型方面,汉语中多用主动句、被动句较多地表现不好的事物或倾向。而英语国家中对个人的隐私比较尊重,在很多句子中都不愿意或不便言明动作的施行者,而又必须有主语出现的情况下,较多的使用被动句。如在汉语中,我们会说“我们热情的欢迎马丽的到来”,而英语则表达为 “mary was given a hearty welcome”.
四、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汉英两种语言无论在句法句型以及词语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
1.使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如词汇构成、语法结构和句法类型、时态语态等的对比。
词汇的对比就是在向学生解释英汉两种语言构成的基础上,将英汉的构词方式进行对比说明。如汉语中的词组构成,和英语中的词缀、曲折和复合词的构成意义和含义等。
语法结构对比就是在汉语和英语句法的对比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掌握英语的句法和汉语句法之间的根本不同。避免出现语序上的混乱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不当,使英汉语的语法符合语法习惯。
时态语态的对比主要是让学生跳出汉语没有明确的时态标记的局限。明确英语的时态意义和构成。并通过对中西文化和思维的对比,指明两种语言之所以出现句子类型差异的原因,使学生知其然,明其所以然。
2.使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对具体知识情景的讲解,创设出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再现课文的情景表象,使学生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教师通过 “情景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情感,启迪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景,话题情景,生活情境等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英语情景中去。
语言课堂的主要活动是结构式的口语练习,而且这种练习应该是在设计好的情景下出现。英语语言情景的创设就是为了减少汉语语言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使学生尽快地适应英语表达。
话题情景和生活情景就是在对话和语篇学习的过程中再现英美国家的生活情景,在每一个不同的话题中感知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将知识学习和情景了解结合起来,加深英语学习的印象和感知。
3.实施跨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一种语言能够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诠释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每个单词在不同语言中的固有的文化意义。如之前本文介绍的汉语的“狗”和英文中的“dog”虽然都指代同一事物,但语义差别极大;类似的还有汉语中的“龙”和英语中的“dragon”,以及数量众多的颜色词和习语等(徐,2004)。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化的因素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防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出现。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差是普遍现象,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以其对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为前提的。因此,本文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社会与文化内容进行语言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语言语法的对比,情景语境的创设,以及西方文化风俗的介绍等,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全面的感知英语,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