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5: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行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本文以某通信公司的业务报表系统开发为例,讨论了软件需求分析工具与方法的选用。我们认为,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一步,直接关系到后继工程的进行以及最终的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整个工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采用适当的工具,有可能显著减少需求阶段的错误,也可大幅度提高需求分析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当然工具的选用应当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充分地发挥工具的作用。本文结合我们工作的实际经历,简要讨论了开发系统时所选用的工具及其应用,选用时所考虑的原则以及所碰到的问题。在文中也结合多种开发方法(即传统的瀑布法、信息工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的比较,指出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说明我们所采用的工具对软件需求分析所起的作用,以及相应产生的效果。
【正文】
我在某市一家通信公司工作,作为一名技术骨于,受领导委托,参与了开发本公司的业务报表系统,我担任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部分代码的编写工作。
我所在的企业作为一家通信运营公司,分为总部、省级公司和地市级分公司三级,各级公司之间都有数据报表的要求。但是,每一个地市分公司因所处的地方不同,经营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据报表(除地市分公司向省公司汇报的之外)。公司又分设了许多部门,这些部门也都会需要数据,作为分析决策的依据。因此,了解各个部门的需求就成了业务报表系统的关键。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选用了一种工具叫Play CASE,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有很强的功能。下面就介绍一下,在需求分析阶段,我是如何使用这一工具的。
第一步,了解业务组织结构。公司内部的数据实际上是在部门之间流动的。业务部门需要知道在本地覆盖区内各基站的话务量、当天的话务量(即话务量的时空分布)。财务部门需要知道本月各类用户的话费收入、预交款收入、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的网间结算等。计划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分析数据。计费部门需要提供本月的账革统计数据、话单统计数据分布(比如分别按照基站分布、时段分布以及按用户类别分布)、预交款统计数据、当前的欠费总额分布、催缴情况等等。这些部门时常为了数据而产生了大量无谓的争议。在使用Play CASE工具时,先要将这些部门录入到Play CASE的“业务部门”中.构成了一个信息源的接收点(或发送点);而Play CASE通过图示表示了这些部门的关系,并转换成了相应的软件结构。实际上,这是一种系统建模的方法,即把业务系统中的各个组织转变为软件功能中的各个结构。这样,在需求分析阶段,明确哪些部门需要数据,从而保证了需求分析对整个公司的全面性,而不会忽略掉某一个部门,导致需求分析的不完整。
第二步,了解各个业务部门中的业务流程,使之通过Play CASE转换成软件的运行过程,这是一种动态建模的方法。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追踪各个部门的行为,录入到Play CASE中,并以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各过程。对于复杂的过程,该工具还提供了进一步细化的方法,并且形成了业务流程图和业务状态图。根据这些流程图、状态图与实际业务部门的业务相结合比较,还是较为吻合的。在此步的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动态建模技术,使各部门业务流程的情况在软件的运行过程反映出来,从而保证了需求分析阶段中运行过程的描述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防止在后继的程序编写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发生的一类情况:程序员因为没有理解业务流程而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软件的功能角度上保证了软件的正确性。
第三步,将业务数据转变为软件数据,这一步工作实际上就是收集各部门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各部门需要的数据都有哪些;以及数据是如何转换的,这可以归入“功能建模”的范畴。将这些相应数据录入到Play CASE中,选定所属的部门。这时就自动地建立了DFD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省去了人工建立时的很大麻烦。
第四步,将业务上的数据关系转变成软件中的数据关系。这里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把业务部门所需要的数据看作一个实体,部门间的数据关系就是实体之间的关系。比如:经营部门所需要的用户资料、用户话费,实际上就是用户这一实体与账单这一实体间的关系。Play CASE提供了构件(不过我觉得是部件更为合适一些),来表示对应的数据,并提供了三种构件的表示关系即组装关系、分类关系与相连关系。这三类关系基本上反映出了现实世界中的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例如现实世界中的用户资料与用户话费,在Play CASE中,可将用户构件与账单构件用相连关系表示。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借鉴了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中的类、聚集、继承、封装等概念,能较好地反映出现实中的业务;同时,这一步的工作也为总体设计中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设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经历了上述四个步骤以后,利用Play CASE工具自动生成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初步的DFD图和业务流程图,为下一步的总体设计打好了基础。
使用Play CASE工具,使需求分析既能继承传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又能吸收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优点。比如能把业务流程转变成为运行过程,业务组织转变成了软件的结构等都体现了这一点。而在运行过程中,对复杂过程的细分以及追踪则反映了传统方法中的自上到下分解的分析思想,这对于解决复杂系统的分析是很有帮助的。
通过使用,我觉得这个工具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它实际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了:软件、业务、开发人员和用户。对于用户而言,Play CASE用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业务流程,使用户了解业务在软件中的运行过程,提供了将来验收软件时的依据。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使开发人员能更清楚地了解业务流程,不会再发生“因为不理解用户的需求而出现的闭门造车情况,从而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用户需要”的现象。因此,Play CASE所自动提供的需求说明书能够很好地沟通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理解,使他们都能对需求有共同的理解。
通信技术是当今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具,主要包括光通信技术以及电通信技术等。其中,电通信技术又涵盖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通信技术有着高效的数据传输功能,能有效获取手机信号及卫星通信信号,然而该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运行周期小、成本高以及维护耗费时间长等。而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凭借射频辨识模块、GPS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件以及激光扫描部件等技术及部件,将互联网与任意物品相连,进而达到实现网络信息高速通信的目的。另外,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智能识别信号,并物联网进行全面的分析,是当今相关领域研究学者研究的热点所在。
1.2通信行业中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首先,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多媒体形式的信息传输。该技术以二值信号为重要基础,完成语言、声音以及图片等信息的传呼,与此同时,还完成了传输与处理过程中的监管工作。其次,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效率较高。一般情况下,一条语言模拟数据的传输能达到每秒2400比特,换句话来说,一分钟传输的字符数为18000个;而在数字信息传播模式中,每秒传输的字符数可达每秒64000比特,既一分钟传达480000字符。可见,数字信息传输模式的速度是模拟信息的数据传输速度无法比拟的。再次,计算机通信的呼叫持续时间较短。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仅有少部分的计算机通信是在一秒内就可完成的,大多数计算机通信都需要在5s内才能完成。在传统通信模式的信息传递中,即电话的信息传输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持续三到五分钟。然而在计算机通信中,建立信息传播方和信息接收方的联系的时间通常都短于一分三十秒。
2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2.1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多。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选择了通过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方式,来将信息处理及管理系统进行不断完善,进而到到提升企、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效率的目的。具体来说,既是在通过上级业务单位合理引导的基础上,以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重要依据,完成从办公室自动化到远程自动化的转变,进而推动终端设备得到切实有效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有效应用不仅缓解、减轻了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保障了企业的业务质量,与此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各企、事业单位的通信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信息传输系统在功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需要具备专项计费功能等。然而事实上,计费工作大多都是由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专门的计算机利用性能强大且储存着大量信息的计费模板,来根据顾客的实际需要进行计费系统的规划与完善,在提升计费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计费的需要[3]。例如,我国的三大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以及电信,其经营运作便运用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信计费系统,利用其统一性的通信计费方式来完成高效、便捷、合理的计算收费工作。另外,该系统还具有实现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计算费用功能,还能扩展计算机通信计费系统的兼容性,有利于计费的灵活性。
2.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数据管理和数据查号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对传统查号方式的有效改良,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查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为客户提供统计、数据更新以及修改用户密码等功能,大大促进了数据查号和数据管理的效率,其具体应用如公用网的长途电话局、短途电话局等。除此之外,需要强调的是,在设计该系统之前,就需要考虑到要在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查号时对相关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障系统的有效性。
从行业周期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监理行业还处于成长期,在这一时期竞争不断升级,于是乎,行业中的每个个体都在不断地抢占市场份额,争夺“蛋糕”,所以更多的注意力都被放在了业务的发展上,很多管理人员也没有财务核算的概念,更提不上建立会计核算的体系,有的管理人员甚至认为谈下业务才是事关存亡,至于会计核算只是流于形式的“数字游戏”罢了,一个项目收入如何确认、成本如何核算更为准确,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提上议程,也得不到恰当的回答。与此同时,监理单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受托对施工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委托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委托的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质,现在监理行业涉及的领域包括了房地产、市政建设、电力、水利、天然气、化工等等行业,再加上建设期长、延期可能性大的情况,导致了监理单位收入和成本的复杂化。收入的确认和相应的成本核算一直都是会计核算中争论的热点问题,监理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目前并没有一个健全而又准确的会计制度来进行规范,无据可依反过来又加剧了监理单位对会计核算的随意性。
2、项目资金管理不当,成本提供不及时监理服务
通常贯穿于一个施工项目的始终,一年以上的服务期是常有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导致了监理单位在项目资金进行管理时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监理费用的收取时间与金额难以准确预计,一般来说,监理收入包括了预付款、固定监理费、质保金、考核费、奖励金、违约金等,其中预付款在签订合同收收取,占监理费的10%~15%左右,固定监理费是最主要的部分,占比约为80%,是监理公司在提供服务后按照进度向委托人申请付款,一般都是按季度进行,并扣除质保金和考核费,对于监理单位来说,施工的进度是无法掌控的,单位实际付款情况也是无法掌握的,这就导致了监理单位无法对项目的收入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服务时也会有一定的成本支出,由于服务期长,同时监理公司也无法预计是否会遭遇延期的情况,监理单位无法确定费用开支的金额和时间,若是工程的地点较为偏僻,信息沟通不畅,监理单位更是无法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加上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虚增费用的情况也并不罕见。此外,监理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直接成本,其核算依赖于监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专项费用(如差旅费、住宿费等)的支出、实际人工费用的支出等,而监理人员可能局限于客观条件,也可能习惯于在项目结束后一齐进行费用的报销,导致监理单位无法及时获得与项目直接成本有关的信息。
3、项目预计总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
大监理行业也是一个以盈利性为目的的行业,在进行业务拓展和承接时,监理单位都会就收入和成本进行简单的预计分析,监理成本包括监理人员的工资、专项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住宿费、补贴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支出等直接成本和管理人员工资、业务拓展费等间接成本,监理成本的构成具有复杂性,加上监理服务期、服务量的变化无可预计,以及市场价格的波动、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的薪资水平浮动等因素,实际成本往往都不同于预计成本,直接减少了监理单位获得的合理利润,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过低的成本又将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级,这同样是危害企业长期发展的。从长远看来,如果预计总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过大,监理单位在进行业务承接和人员分配时将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显然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时效性的主要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针对监理行业的行业特性建立一套健全的会计制度迫在眉睫,会计核算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与企业经营最息息相关的当属收入、成本和费用的核算。例如,针对收入确认方法不一的问题,需明确监理行业的收入确认准则,根据相关规定,监理行业的收入确认适用于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准则,应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然而目前我国监理行业在收入确认上存在着诸多不恰当的做法,譬如按照收款的金额确认收入、按照开具发票的金额确认收入或者在完工时确认全部收入和成本,这些都是有违准则的,所以明确正确的收入准则十分必要;此外,针对监理成本问题,要明确配比原则的重要性,项目成本的发生与收入密切相关,配比的收入和成本才能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制十分重要。
2、提高对于项目资金管控
对监理单位来说,虽然无法控制收入的资金,但是监理单位可以针对项目资金支出建立一套制度进行控制。首先,在现金的使用上,单位同样需明确现金的开支范围,针对监理行业对备用金需求较大的特质,监理单位要明确备用金的支用范围、授权权限,建立事后报销制度,并明确使用者的责任,针对不同的项目根据地区、工期时间等确定备用金额,如果要增加金额需进行申请;其次,在费用报销上,监理单位要建立报销流程,只有真实、合法合规的原始凭证才能进行报销,对于一定金额以上的费用要对其经济内容进行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报销、虚增费用的情况,对于成本确实有较大增加的,必须要求相关责任人进行合理解释,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监理单位应当要求监理人员及时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避免出现跨期或集中报销的情况,例如,监理单位可以确定费用报销期间,要求员工必须完成费用的报销,针对偏远地区可考虑适当延长期限,以及时进行成本的归集。
3、提高预计总成本编制准确度
虽然在实际中,预计总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较大,但是预计总成本仍然在监理单位的经济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监理单位应该着手提高预计总成本的准确度。一般说来,当前监理行业的成本中,直接成本占比大约为监理收入的60%~75%,间接成本占比大约为15%~30%,其成本的构成各有不同,所以,监理单位在进行预计总成本的编制时,首先要对各部分成本的占比有一定的了解,项目经理和财务负责人都要参与预计总成本的编制,其中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一线管理人员,对实际成本的开支最为了解,所以一定要鼓励项目经理参与预计总成本编制的积极性,要求其根据以往经验就人员开支、差旅费用、住宿费用等进行准确估计;其次,为提高费用预计的准确性,监理单位可制定相应的人员工资、差旅费、住宿费、差旅补贴等费用标准和报销规则,例如何种类型的项目适用于什么样的差旅标准和住宿标准,适合分配多少人员提供服务,以此来进行相关费用的估算,提高成本预计的准确度;最后,就成本预计中占比最大的人工支出,监理单位可以建立制度对监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效率进行监控,这样可以获得监理人员完成一个项目所要耗费的时间,以及完成该类型项目的普遍效率,这样有利于监理单位就人员的分配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也可以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薪酬制度挂钩,有利于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工作拖沓导致成本无意义地增加;最后,对于预计总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较大的情况,监理单位要建立审查制度,分析哪一部分的成本估计错误,是由于实际成本控制不力,还是由于编制不够合理,对于成本控制不当的情况,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赏罚分明才能使得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若是编制不够合理,企业要及时进行调整,这样一步步完善,才能逐步提高编制预计总成本的准确性。此外,编制准确的预计总成本还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的记录,更是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编制财务报表后,财务人员可进一步就取得的财务信息进行成本的波动分析,从一个宏观的层面来看待成本问题,有利于对总成本大趋势的把握,这样,监理单位才能进一步地提高预计总成本编制的准确性。
1.1建设“教风”优化“学风”,适时“教改”促进“学改”
“教风”就是教师风范,是教师德与才合二为一的表现。良好的教风可以对学生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是其素质优良的美好体现。建设“教风”就是使教师具备爱生,进取,奉献的良好品德。我们可以采用绩效激励、优秀教师评比、授课试听研讨,教学经验交流等措施,调动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这样教师不再对厌学的学生不管不顾,他们会从情感上感化,思想上促进,观念上转变学生的厌学心理。“教改”就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形式适当改革,添加有实践性,操作性,趣味性的授课内容与形式,从而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建设“教风”适时“教改”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优化“学风”,使全校师生严谨治学精神,端正治学态度、探讨治学方法,从而促进“学改”,即师生思想与行动都变得积极、进取、向上了。
1.2外引内培,增加“双师型”教师,建立最优人才梯队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增加“双师型”教师,我们采取“外引内培”方案。外引是从企事业单位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作教师。内培是对不符合“双师型”的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实践培训提升其自身实践应用能力。院校应鼓励和调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积极性。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可建立最优的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提高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专业带头人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质量好,能够团结、凝聚、带动全体教师深入教学改革,分清主次,组级实验实习、课程建设与开发,传、帮、带使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1.3改变人才引进模式,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为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就必须改变人才引进模式,改变以往注重学校出身、学历、在校学习成绩随意聘用的思路。我们需明确引进人才标准:具有被社会、企业承认的实践操作能力或成功作品。只有这样的人才被引进,才能优化我们的师资队伍,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贴近“地气”,获得社会,企事业单位、家长的好评。
1.4校企联手,产教研相结合
近年来,计算机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很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跟不上步伐,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后屡屡碰壁,或根本与工作失之交臂。从此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教师质量因果相关。培训+实习+深造=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院校应该尽早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教师走出去,与企业联手。即积极安排优秀教师去有实力的信息技术企业培训、实习、实训。鼓励引导教师参与开发科研项目,在项目研究和开发实践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做到产教研相结合,从而打造出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计算机应用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
个性化教学 职业 中学生 计算机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职业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往年相比,职业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大部分职业中学生所熟悉的是计算机操作是网络游戏以及一些聊天软件,对计算机的系统知识则知之甚少。职业中学计算机课程在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技术。
一、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倾向于实践性的课程着重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建立在掌握理论基础上的实用性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当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考虑到教学计划当中。在进行打字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到教学当中,比如说让学生通过QQ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在聊天的过程中掌握打字的技巧。这样,学生就能融入到情景化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聊天中开始打字的训练,即使是一些不会打字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打字慢或者是不会打字技巧而觉得课程枯燥无聊。此外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各种操作技巧,这些顺口溜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记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操作过程。
二、利用案例演示和练习锻炼学生的能力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案例演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揣摩自主进行操作。比如说在进行网页制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辅助教学的演示文件,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网络教程的网址,供学生自主前往观看学习。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制作网页所需要的图片素材,以及其他可能会需要的素材。在设置插入层时可以设置层的属性,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并掌握。当鼠标指向网页上的某一处图片时,在鼠标的旁边就会出现关于此图片的相关内容,以及在网页特定位置滚动播放的文字和图片。通过详细的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分层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学习往往要比一个人学习取得的效率高,合作学习能够各抒己见,将不同的想法和创意联系在一起,在合作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也能进行更好的交流,这样才能深入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强不同成员间的默契程度。例如,在学习WORD和EXCEL的时候,能够熟练操作的分在第一组,不能熟练操作但是稍微了解一些的分在第二组,一点都不懂又不会操作的分在第三组。这样对学生进行区分层次的分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在小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也可以在班内解决,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也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而且计算机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PHOTOSHAO的学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同,而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是针对一般学生,将兴趣程度比较深的分在一组能够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激发他们制作美图的兴趣。四、做好反馈工作,深入教学个性化个性化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要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化教学是给学生绝对的自由,任由学生自己玩耍。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给学生过多的自由时间,反而会激发学生玩的天分,将精力放在聊天、玩游戏、看网页等对学习没有太大帮助的东西上,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而且在学生学习之余,教师应及时的收集反馈信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如果班级内大部分人出现相同的错误,教师就应该统一讲一遍,避免学生们再出现同样的错误。而且,信息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四、总结
综上所述,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够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更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做到统筹兼顾,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当然个性化教学并不是那么简单,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创新。
作者:郭英华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邓庄职业中学校
参考文献:
2应用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评价小组
首先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判断矩阵是以上一层某一要素作为评价目标,通过对本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确定矩阵元素。
2.1建立判断矩阵胜任力模型
将“新建本校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评价”作为评价标准,对成就与服务、专业知识与技术、教学技能、个人特质、师德5个维度进行两两比较。设这5个准则层分别为A1、A2、A3、A4、A5。
2.2判断度量
依据判断的度量方法,向优秀计算机专业教师、优秀的IT技术人员、IT招聘负责人发放问卷,调研成就与服务、专业知识与技术、教学技能、个人特质、师德5个准则层及每个准则层下的指标层,进行两两比较,分层次建立数值判断矩阵A,同时根据层次分析理论得到各胜任力指标的权重。
2.3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评分
(1)评分规则。指标层各项胜任力特征分为很弱、弱、一般、较强、强5个等级,对应的分值为1.3.5.7.9。评价小组选取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10位骨干教师,根据每位教师以前的工作表现及专业测评等,对应每一个胜任特征进行评分。
(2)总分计算。对每个测试教师首先统计出各准则层得分,得分由各准则下的指标评分乘以相应权重值后累加所得,然后根据B1、B2、B3、B4、B5的得分及权重可算出总分,
3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
测量方法胜任力模型及各胜任特征的权重出来以后,就可以对现聘教师和新聘教师进行测量了。指标测量主要分两种情况来考虑专业知识、项目经验、万行标准化代码编写、演绎思维、表达能力可由专业试卷、操作、交流等来测试;现聘教师其余素质根据以往情况进行评分,新聘教师进行心理测量,应用心理测量技术,比如投射技术、自陈量表、评定量表等。为保证测量数据的质量,还应做到:
(1)专业考核试卷要做到全面、客观,项目考核要让考核者叙述项目开发过程,而代码编写能力则一定要上机测试,这样才能得出可信度较高的数据。
(2)如采用投射技术,由于测试没有客观的打分标准,因此要求测试者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做足功课。
(3)若使用自陈量表方式,则问卷质量以及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需要进行严格检查。
(4)若采用评定量表方式,则要求测试者公正公平,尽量避免评价误差,同时采用合理的方法处理数据,再进行加权综合平均。
有时由于,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意识薄弱,操作风险意识的淡化会使银行会计在结算的时候,发生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风险。在会计结算时业务之间相互制约机制得不到落实或者,出现了一些漏洞。而相关,抽调会计人员不负责任或应付了事,都会给犯罪分子有机可趁。
1.2内控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人员配备,不足或是各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得不到落实,特别是有的机构,配备的人手不足以随意抽调的,会计人员应负相关的任务。这会使各个级别之间的相互监督,流于形式的不的真正的落实。有的管理岗位的会计从业人员,对待各项检查成了例行公事,是一些内部案件,长期得不到处理。使得商业银行会计的内控风险增加。
1.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有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使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的压力,采取违规经营的方式,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的质量得到下降。同时持有的不良资产的比例再放上生。经营风险则是商业银行在应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的同时,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调控机制没有真正的建立。由于银行的经营不善导致了各种风险聚集的一种表现,不从而引发了这种资金流动,而出现的支付风险和经营风险。
2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成因
2.1票据的风险
一些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重要原因是过度竞争导致商业风险积累。票据市场交易完成由供需双方企业提供纸,是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提供资金,需求者是纸。只有商业银行仪器的要求,能完成货币供应,否则交易无法实现。
2.2一些清算风险的商业银行
现金管理、业务、人员部署,财务会计,等没有效的管理和培训,他们使用储蓄证书或单位存款开户证明欺诈。假的银行存单,例如,在其他金融机构骗取贷款承诺,或骗取企业供应。
2.3违章操作
商业银行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业务开发和市场营销,重点经营灵活、方便实用,预防风险的业务系统没有做到未雨绸缪,不仔细考虑安全管理体系,特别是在业务监管开关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
2.4不足够关注内部检查
一些商业银行由于缺乏会计人员,会计检查的相关人员通常是在办公室坐班。一些日常业务,办公室主任通常无法正确地进行监督检查。由于内部检查的频率和范围都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不能发现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险防范的措施
3.1防范清算风险
树立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方法防范的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和进一步增强,会计风险防范的责任,商业银行是社会资金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承担着全体干部职工的使命。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及时的清算中心业务运行系统的安全保证,市场的良性发展和金融业的稳定。提升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反意识到防范意识,增强其安全性。
3.2防范票据风险
对支付过程当中产生的会计结算的票据要进行检查。各部门要仔细认真的核对票据的真实性,保证无虚拟的商品交易和劳务应供应关系。对申请承诺人进行资格的审查,对客户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并要求商业银行的客户出具委托书,对,收取保证金和手续费的情况进行核查,最后还要防范票据结算的诈骗犯罪行为。
3.3防范结算操作
风险银行应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三个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设置。会计内部监督系统应当分层次建立,在基层营业机构应当建立实时控制的事中监督系统,在上级会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针对基层柜台业务的事后监督机制。银行应变革现有的风险管理系统组织结构,增加关于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方面的管理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与企业财务工作相比,有些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较简单,没必要进行过多的监督和管理,因为经费是财政供给,只要能正常开展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用计算机管理。但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与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得到和企业会计工作一样的看待,不应该有偏见,应充分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会计人员对凭证摘要填写不规范。会计人员在输入凭证过程中,由于摘要的填写依据软件提供的功能,可直接使用,这也致使不同经济业务的各行摘要相同;而在调整帐务时,对凭证摘要仅填写调账、更正等简单文字,也使得凭证很不规范。会计人员在调整时,经常随意调整,甚至有时对个别账务调整之后又调回原样。其次,往来款项错账现象较多。填制凭证时,由于会计人员在选择往来明细科目代码时经常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往来明细账与实际不符。第三,有些会计人员对账簿的打印也不规范。少数会计人员为了省事,往往直接将往来账发生额打印装订,并未依据末级科目打印往来明细账。同时,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也未能及时填制会计凭证,修改系统日期,存在集中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
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电算化管理的感觉也很陌生,只习惯于以往的手工记账管理,尤其是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认识存在严重的空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经费是财政供给,政府财政较紧张,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资金对需要更新、升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升级,只有坚持维持现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节约开支,对电脑采购的数量也有限,通常是数人共用会计电算化电脑,这极易遭受病毒侵袭,从而也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4、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数据备份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清楚,缺乏管理经验,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没有及时制定,造成会计人员没能及时将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存储归档,即使已经归档,内容也不完整,从而使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甚至造成了单位会计信息的泄密。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及能力无法胜任对数据备份的工作,只能依赖电脑公司的后续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电脑公司不可能对每一家客户都能及时备份数据,这也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数据的及时备份;部分单位即使备份了,也经常无法做到双备份。因此,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领导要对会计电算化提起高度重视。首先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会计工作的深远意义,只有领导有了“认识”,其下属才能真正“认识”。因此,单位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支持,更要从人力、资金、财物上大力支持。其次,会计电算化人员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帐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重大的革命和创新,使会计人员从原来的记帐、算帐、报帐等繁杂的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评测,因而进一步深化了会计职能,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定要刻苦深入的钻研业务,真正达到精通财务软件。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实行会计电算化,就需要高素质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他不仅要具备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因此,财会人员要经常性的进行培训学习及交流。而财务人员的后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更需要更新电算化及电脑知识。只有通过财务人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学习,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财务软件及数据处理的认识,才能够使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够达到独立、及时备份数据,并实现数据双备份能力。财会人员,为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3、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一个单位要实现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必须要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否则,就是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也是不能长久实施的,甚至还会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各部门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强化规章制度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强基础工作规范管理、统一要求、并定期检查,以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范可遵守,有示范可模仿。审计部门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提出整改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调整与整改工作,防止问题一直存在并扩大,带来更大的隐患。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在当前形势下,云计算还存在诸多问题,单纯依赖SaaS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的个性化拓展管理功能需要,在云计算环境下利用PaaS平台采用业务化定制的模式,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发展一种很好的可开拓模式。
1.1.1PaaS业务化定制模式参与者
该平台模式(PaaS)的服务人员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用户与业务人员,负责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设计,这项工作群体所占的比例应当超过大概70%;另一类人员为项目专家,维护平台质量,保证平台运行平稳,构建平台运行模式。
1.1.2PaaS业务化制定的过程
第一,业务化的定制。由专业知识性较强的业务人员负责,依据云计算的整体背景重新规划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这两项流程包括构建结构模型、规划页面结构、设置规则等。第二,技术定制。该项目由系统管理人员与业务专家共同来完成,确定未来PaaS权限的配置工作,处理好数据的备份、复杂流程与规则设置工作。这些工作可通过PaaS可视化操作界面的组件拖放与参数设置功能完成,不过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第三,传统编程的开发。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业务流程个性化需求较大,但功能相对简单,通过上面两个步骤基本就可以完成。但如果想满足复杂的商业需求,就需要在PaaS提供的开发平台上进行编程开发,能够满足更加复杂的业务需要。主要包括扩展空间的开发、通过脚本实现复杂的流程设计等。
1.2转移服务的方案
云计算需将现有业务数据和已有企业内部系统全部转移到云计算平台上。这个过程中需要区分企业现有业务系统,确定企业系统中的核心业务系统与辅助支持系统。通过分析企业IT环境,明确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与辅助支持系统的构成。核心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企业的运行,需要企业严控转移过程;辅助系统可以依靠第三方来完成转移。(1)对于核心业务系统,因其涉及系统专有性和关键的特点,包含核心业务数据,具有一定风险。因此,这些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营都是由企业IT部门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主要起监督、监管作用。(2)对于次关键性的核心系统,可以将系统的开发外包,逐步转移到云计算平台上。但设计和运营维护由本企业IT部门完成,就是将IT的开发平台转移到云计算平台。(3)辅助支持的非核心系统,一般具有标准功能和统一的接口,可外包给能提供合适SLA协议的云计算供应商。这主要以SaaS的形式提供包括电子邮件、OA系统、日历以及内容管理系统等在内的软件服务。如果中小型企业没有能力自行建立系统平台的能力,可以选择信用度较高的云计算服务商进行外包。如果企业已经构建了IT系统,只需要将原有系统转移到云计算平台之中,在实现IT系统与云计算无缝集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1)首先明确制定一个长远的云计算战略,理清云计算与其业务之间的关系,明确企业需要调用何种资源,使进行实施和维护云计算达成共识。(2)信息化建设模式中的系统集成需要组织一个对基础系统框架和流程有深入了解的IT专家团队去实施。而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对系统内部基础并非很了解的管理人员,云计算集成通过减少开发过程以及实施维护过程的资源弥补这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云计算
有了云计算之后,企业将能够更好处理不确定的因数。如果投资很多钱在IT上,那么公司将接触到更大的风险。由于不断增长的需求,很多企业在TI上过度投资,最终导致成本的增加、TI管理/维护的不确定性变大。云计算供应商降低企业对内部IT系统如IT支持、安全、备份以及硬件的不确定性与成本。因此,企业的老板不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TI设备的采购、管理及升级上面,可以将精力投入研究一些增长机会,而不用承受重要的资本支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云计算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因为企业拥有的IT设备更少。IT服务器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运行。当一家企业决定使用云计算服务时,能源消耗将会减少,账单上的数据也将变小。因为那些昂贵的IT设备会移到一个安全、监控、防救灾的IT中心。当现场IT出现问题时,员工的效率将会受到影响。而采用云计算之后,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工作。他们可以在家里工作,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访问。出行的时间和成本明显降低,甚至提高了员工的士气。那些获准访问软件的员工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向云计算供应商团队寻求支持。管理层可以通过供应商提供的管理控制台远程监控每个员工的活动。大型的跨国公司已经转移到云计算,因为它与传统的IT系统相比更低成本、高效、灵活。因此,中小型企业必须效仿。如果云计算能够满足这些大企业,它也能够满足中小企业。云计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云计算时代已经不远。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加强,对于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因素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应当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入一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状态。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虽然将会计记账与汇总报账等业务进行了统一处理,但是单位的固定资产等实物仍然是由本单位内部尽心管理的,这就使账面与实物的管理分离开来,有些单位如果不对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如实登记的话就会带来账实不符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就会使单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与可靠性。
(二)单位财政资金的专户管理与核算缺乏规范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专户管理与核算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没有真正理解预算外资金的概念。没有清楚地意识到预算外资金也属于财政性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之前,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以致现在有些单位仍然将预算外资金当作本企业的内部资金使用;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关于财政资金核算的会计科目设置的不是十分规范,这里面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会计相关规定中没有出现过的会计科目。比如“应缴收入”等,而且还存在着错用、混用会计科目的行为。使财政资金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三)违背收付实现制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应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然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到支出结算票据而款项未支付时就更作支出并以应付款挂账,或者开出收入票。这种做法违背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导致单位虚增收入或虚增支出。
二、应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I作
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工作不仅能够避免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能够提高广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普及程度,提高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应当在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中增添“上级补助收入”与“上缴上级支出”等类似会计科目,这样就能够清楚明晰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中关于接受上级补助与单位上缴收入支出等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
(二)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