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会计本科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5: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大会计本科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大会计本科论文

篇(1)

电视大学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拓者与实施者,其突出特点是:教育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大众;既可提供学历教育,又可提供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学习方式更为方便灵活,所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能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远程网络教育的形式对边远贫困山区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使电大成人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变革。教学模式由原来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转化为注重应用实践,转变过去学识考试测评向注重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测评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转变,因此电大教师的素质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具有了全新的内容。作为电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实践者,更是研究者,应在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逐步形成一套为学员广为接受乃至喜欢的教学模式。下面就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电大《基础会计学》课程性质与要求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从《基础会计学》知识结构体系来看,其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及技能、会计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等。实践教学包括:会计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员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能力,熟悉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2)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个别化学习能力,掌握自主学习后续专业知识的方法与手段;(3)专业实操能力,掌握会计业务实操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能基本胜任会计实际工作,为后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拓展与延伸做好准备。

自1997年春开始,笔者就《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总结,在遵循远程教学理论和传统的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结合课程特点和学员实际情况,突出“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新型教学关系,以学员的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学员的学习效果为切入点,全面优化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提炼课程实践,归纳课程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辅导中予以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

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实际教学辅导经常与教学目的要求相背离,主要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考评体系不尽合理;不重视实操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培养实际会计人才的需要和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和增强学员的专业技能能力、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员的群体差异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的学员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方方面面的差异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基础会计学》的过程中,由学员的群体差异导致的学习效果上的差异表现的更加突出。因为《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集教学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因此其重要地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而据新生入学调查:入学前接受过中等教育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学员约占10%,但一些中专技校或职业中学的学员所学的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并不系统、不扎实,没有经常接触实操,操作方法遗忘得差不多。从总体上看约占90%新生都没有接触过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更谈不上会计操作实践,可见学员学习起点这一群体差异非常明显和突出,而传统教学模式忽略这一差异,针对性不强,势必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突出。因此在现代开放教育中对《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围绕构建起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模式是课程改革探索的关键。

(二)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

不可否认,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曾经为筛选人才发挥过应有的作用。过去传统考试内容始终停留在较低的学识层次(理解、记忆),忽略对学员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已知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力不理想,测评考试的效果差。但在目前形势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考核模式显示出较大局限性:考试主要考察学员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题类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考试不注重考察学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既不符合现代信息时代的能力要求,也不利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受传统考试方式这一“指挥棒”的影响,教学方式多以“应试”为核心,目前许多电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员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专业技能和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对于《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由于会计改革的深入变化,对课本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要深化理解,这更需要老师与学员共同去探讨、去发展,因此应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模式,而不应一味遵循这种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方式。

(三)对模拟实习不重视,形成性考核过程不理想

由于《基础会计学》是电大会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很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却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通过刻苦的自学,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的作业,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专业问题,逐渐成为开放教育学习中最适合自主学习的主体。但是也有相当大比例的学员,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为文凭而“学习”,满足于60分。因此对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等过程学习采取消极应对办法,没有意识到模拟实习、形成性作业是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学习过程,抄袭形成性考核的作业现象严重,不参加会计模拟实习这样的实训机会,期末考试不严肃,甚至考试作弊。

(四)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足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课改的实践要求,现在电大许多专业教材都配备了相应的CAI课件。但现在许多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都比较简单,有的只会用PowerPoint作一些简单的幻灯片,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只是把书上的图片、文本简单地转化到计算机上演示,有的课件只是一些简单的题目,这样的课件与传统的小黑板无异。而真正起到解决难点又反映多媒体特点的课件很少,不能真正体现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主要问题有:

1.课件系统性差。没有体现《基础会计学》知识体系与章节关系;内容简单,材料不完善,没有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会计工作实操流程缺乏系统展现。众所周知,现有的《基础会计学》教学课件往往就是照搬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只不过搬上了计算机,配上了声音图像罢了,成了“电子书”。

2.针对性差,交互性不强。教学面对的是学员,由于不同群体、不同的学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各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各有特色。但是课件开发难于突破差异教学这一屏障,课件不一定能适合每位学员学习。而且许多课件的呈现的方式单一,交互性不强,这样使学员容易被课件牵者鼻子走,影响教学效果。

3.课件的开发与教学内容不协调。目前电大教师普遍缺乏课件设计开发能力,只能依靠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课件开发设计,而开发设计人员又缺乏专业教学能力,没有课堂实践经验,所以制作的教学配套课件往往不能和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正配套起来,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很难配合使用,甚至有的课件上出现了错误的情况。

(五)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目标不明确

电大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人才”,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开放教育“宽进”的学员的实际水平,如何设法为他们开辟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是电大老师应尽的责任。对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应当立足于现实,针对《基础会计学》的学科特点,科学地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就目前《基础会计学》多媒体一体化教材十分便于学员自学的特点来看,如果教师将少而精、系统而又适用的知识融入《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可为大量的学员在短时间内创设自主学习的起码条件,从而扩大《基础会计学》的适用群体,有效地避免生源流失。

三、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思考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模式

结合电大《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提高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电大教育应重视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电大老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员。

1.利用“学识层次分类法”,确立能力考核评价导向。课程考核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员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员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员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学识层次分类法”主要根据认知进行分类。而且这种方法仍被广泛地用来指导如何改进教学。学识层次分类法由于认知意味着获得、储存知识和开发智力,掌握与某学科有关的知识主要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而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该方法将认知行为分为以下六个层次:①理解;②应用;③知晓;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根据认知行为的六个层次,在教学设计时涉及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内容和学识层次。这个方格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包括学识层次和教学内容间的平衡、以及不同学识层次的分配等。通过教学实践操作,学员不仅在教学中掌握了账务处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2.教学辅导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大部分为业余学习,要想在有限的教学辅导课时里,使学员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又不增加学员的负担,就必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丰富的材料进行去繁就简,把最有价值、最精华的内容传授给学员,做到“厚积薄发”、“画龙点睛”。同时注意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训练,着重分析解题的思路以及探索专业实践操作,让学员思考、讨论,最后再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规律。使学员掌握“看现象,找规律,抓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对一些章节内容则少讲或不讲,让学员自学和阅读。

(二)注重学员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基础会计学》课程必须贯彻专业系统性、应用性原则,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对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加深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辅导模式,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根据《基础会计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员将来就业岗位时的要求,把学员分成若干组,每一组负责对财务部门的某一个岗位的业务范围、岗位特点、流程以及内控制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辅导,小组成员的工作由每一小组组长来分工协调,调查可以采取走访、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最后形成书面报告。这种辅导与小组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员的学习个性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和张扬,真正形成“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辅导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实验、参与实操、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员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员。侧重学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辅导中,突出学员收敛思维的同时,注重学员的发散思维培养,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

2.根据专业胜任能力,选择教学内容。基础会计学对于学员来讲,是一门极为抽象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员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在教学时,应本着“先易后难、先原理后实务、先基础后专业、先核算后分析”的原则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员感受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会计如何为企业的分析、管理和决策服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在教学中加入大量鲜活而贴切的事例,力求讲课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做出区分,大量陈述性的知识少讲或是不讲,而侧重去展现思考的程序,讲授程序性知识。

3.注重会计案例的使用,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在教学中应注重会计案例的使用,培养学员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帮助学员成为决策者,这种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企业的实例,模拟了现实环境,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感觉到,学习会计并不枯燥,会计活动就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讲解和练习题中还引用了一些真实公司的数据资料,这些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公司名称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并且能更方便地说明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4. 注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统合。适当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保证教育成功的基础,不适当和不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能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甚至会导致教育的失败。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原则应是:一要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二要结合教学内容,三要结合教学对象,四要结合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想发挥其功效,关键在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统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统合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所选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范围,还要熟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程序和所需的约束条件。基础会计学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五讲教学法)、实验法、案例法和讨论法、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讲授法具有系统性、条理性、重点性、信息量大、启发性强等特点,适合集中讲述大量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法具有主体性、发散性、探究性的特点,适合学习争议性较大的知识点;自学指导法具有独立性、广泛性与经典性,适合应用于学员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总而言之,在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条件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中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在电大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把教师从简单、重复的教学环节当中解放出来。如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电子教案,不仅在设计方面更加灵活,而且在文字及图表的处理上更加丰富,还避免了教师在授课时低效、重复的板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与学员展开更加灵活的讨论,对学员进行启发式教育,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员录的被动局面。通过精心制作电子教案,选择适当的教案播放方式和节奏控制,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员思考提问,使整个授课方式交互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员并不满足于辅导时间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他们还希望在课外能与老师随时联系,以得到在学习上的帮助。为此在网上设立了课程教学论坛、E-mail答疑、电话答疑,供师生发表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随时答疑。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开拓了学员的视野,又培养了学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还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

(四)加强专业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电大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评价,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统设必修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意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按阶段安排学员完成相应作业,及时对作业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形成性考核与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用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宫兴国.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会计之友,2008,1:68-70.

[2]程淮中.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罗其安.基础会计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 研究生英语论文 下一篇: 污染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