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模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27 16:14: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信息化模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信息化模式

篇(1)

近年来,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一批IT新技术的推陈出新,掀起了又一轮IT技术革命的浪潮。这些新技术与企业的结合,将带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资源虚拟化

在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云计算中的虚拟资源,并按资源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等支付费用。这种IT资源的虚拟创新租用模式,一方面可以把传统模式下企业信息化初期大量资本投入,转变为企业小额日常开支及运营成本,从而大大减轻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及投资风险,弥补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可使中小企业也能及时享用到IT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大企业站在同一竞争水平线上。

应用弹性化

由于云计算采取的虚化技术、海量存储计算和负载平衡等先进技术形成共享的动态资源池,实现了IT资源向上级管理机构集中。一方面,能使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应用需要,动态地购买和配置所需的IT资源与服务,而无需再为短期波峰业务应用预留大量闲置资源,造成长时间资源等待的浪费。另一方面,云计算模式下的统一数据标准和模型、模块化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基于SOA的开放软件架构,还可使企业信息化应用动态弹性地调整相关功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政府机构、合作伙伴等应用系统的弹性连接,及其数据、流程及应用的集成,从而可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模式创新,使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敏捷制造、协同商务等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易实施。

终端移动化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个人智能信息终端应用的普及,企业员工个人IT使用行为也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企业的IT应用。据调查,超过七成的企业CIO认为个人的IT消费行为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IT应用,45%的企业CIO考虑将个人信息终端与企业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移动平台与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整合,不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对办公人员的束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加强企业、员工以及合作伙伴间的远程协作,尤其是可轻松处理常规办公模式下难以解决的紧急事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企业内外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终端移动化不仅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创新的重要方向,而且也将成为促进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引擎。也许不远的某天,用户只需用一部手机,就可跑通企业全部业务流程。

信息大数据化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企业信息处理的数据类型从以传统的企业人事系统、财务系统、ERP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为主,拓展到了电子邮件、文本文件、网络新闻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由传感器、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等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据统计,企业中20%的数据是结构化的,80%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而且,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长速率远远大于结构化数据,前者为63%,后者为32%。增长如此迅速且庞大繁杂的数据资源,既给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带来巨大挑战,也给企业产品、营销、管理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手段。

社交网络融合化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工具的发展,带来了企业信息交流沟通方式的新一轮变革。特别是随着社交工具的全员化应用发展,企业管理软件与社交平台的整合,将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另一重领域,并催生出诸如社交企业、社交商务等各种创新的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

企业信息沟通平台的社交化,一方面,可使企业内外部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自由、开放和高效,从而可以实现企业内外各方更多的互动与协作,并使企业对各种问题的反应也会愈加迅捷,做出的判断和决策会更加准确与符合实际,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也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企业信息沟通平台的社交化由于消除了组织内外不必要的界限,使企业能够及时感知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加快创意产生。根据调查,企业信息交流平台社交化,可以使企业沟通效率提高50%、客户满意度提高48%、服务响应及解决周期缩短63%。产品开发周期缩短 1/3。如果将企业社交网络平台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软件实现整合与对接,可进一步实现信息交流、沟通协作、知识管理、应用集成等更多增值功能。

供应链管理智能化

篇(2)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篇(3)

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启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电子商务,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西部地区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信息化可以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灵活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提供机会,使企业树立大市场观念,拥有更紧密的市场供应链营销手段,同时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使企业更容易进入全国或国际市场,给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与集团公司或大型跨国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但是虽然实施信息化战略十分重要,由于西部中小企业普遍实力较弱,自己投资建设网络平台,将承受开发成本、技术保障费用等压力,加重了企业的经济包袱,相反,持观望态度将会使企业延误时机,失去抢夺潜在客户的良机。如何低投入、快捷地实现面向内部资源管理和面向外部、如何达到企业和销售渠道、用户之间直接、快速的融合成为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IT外包模式以其降低成本,获得灵活、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资源服务成为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ASP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近几年来,随着ASP概念的兴起,有不少敢于尝试的中小企业尝到了甜头,关注这种新型业务模式的企业正变得越来越多。ASP是1999年于美国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出的概念,所谓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应用服务供应商)是指在双方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基础上(协议内容可以包含价格、服务水平、商业机密等),用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由服务商保证这些业务流程的平滑运作。通俗地说,ASP是一种业务租赁模式,企业用户可以直接租用ASP的计算机及软件系统进行自己的业务管理,从而节省一大笔用于IT产品技术购买和运行的资金。对企业来说,与整个运行相关的风险可以被分摊,IT应用技术也可及时更新。 ASP模式提供的是“一对多”的服务,服务商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出租软件使用权,且ASP的服务产品更多的是打包化的和标准化的(而并非客户化或为少数人服务)。

ASP最大的特点是:ASP向用户提供应用系统的有偿使用权及服务;应用系统被集中放置在ASP的IDC(Internet数据服务中心)中,具有充足的带宽、电力和空间保证;ASP按月向用户收取服务费。中小企业用户可以在这种新的信息运营模式下找到比传统网络信息服务更加实用、便宜和有效的服务内容。中小企业可选择主机托管、应用软件(包括电子商务、ERP、eMail、、CRM等)、网络租用(包括路由器、交换机、Modem、防火墙等)、热线支持、坐席出租(如Call Center坐席)等平台租用应用以及主机监控、数据备份、数据库优化、安全管理(包括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系统升级等监控与维护应用,建立起企业面向内部资源管理和面向外部的电子商务平台。

目前,ASP主要存在以龙头企业带动的ASP、面向中小企业的ASP、跨区域的ASP三种应用服务模式,象广东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宁波爵溪街道办和北京联合生产力信息技术公司等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符合国情的ASP实践的典型案例。广东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创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中心购置了计算机,引进CAD软件,建立实验工厂、监测认证中心等,专业从事面料、染色、印花、提花的设计和实验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宁波爵溪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不仅是爵溪镇500多家针织企业共享的电子商务中心、产品设计中心、企业管理中心、技术咨询中心,还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电子政务中心。北京联合生产力公司是在863项目―“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联合山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辽宁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装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30多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的企业,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技术及商业信息增值服务等。ASP服务平台不仅促进了单个企业的信息化,还为上下游合作伙伴间供应链的信息化提供了便利,当ASP服务平台上的客户增加到一定数量,通过授权很轻松就实现了供应链的信息化。

ASP外包模式的适用性

节省企业的IT投资。ASP服务商可以聘用专门人才集中管理设备和应用系统,中小企业不必再增聘专门人才,这样一来,企业以较小的投资,快速利用ASP服务商提供的IT工具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并且避免了人才竞争带来的压力。

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ASP服务商可以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教材,提供在线技术培训,因而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人员教育成本。

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ASP服务,企业可以真正将精力放在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上面,避免对IT系统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日常维护,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业务运作效率。

减轻应用系统的后续维修与升级负担。企业可以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再添置新的应用服务,也不用担心应用系统捆绑在哪个平台上。这些问题全部交给ASP供应商的专业人员解决。而ASP服务商可以通过一次升级完成,节约了再训练成本。

ASP服务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一个中小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出于规模和投资考虑,可能不会采取备份和容灾措施,也不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但ASP服务商却可以提供公共的灾难备份系统,甚至为企业提供大型存储网络和数据中心技术,使企业享受最优秀的专业化信息服务。

同时,ASP服务的收费模式非常灵活,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投资回报率高,同时风险最低。

ASP外包的成功要素

确定合适的外包模式

很多企业没有透彻分析自己的IT需求,选择外包服务只是为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结果有些企业被一些巨大长期的服务合同所束缚,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得不偿失。企业只有对需求有了准确地把握,才能做出正确的服务选择,而盲目地全面外包,只会丢失自身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企业至少应该掌握核心层次的自,这是培育、提高和保持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应该全面考虑供应商的名气、市场份额和成长、响应状况、外包协议种类是否多样、价格、经验、规模和历史等因素。在IT外包的过程如果不认真选择供应商,就会造成承包商龙蛇混杂的局面,最终导致项目的拖延,乃至整体失败。在选择外包商时,更不能基于主观或个人偏好,或只选择最低报价。价格只是总费用的一部分,在价格方面获得的好处可能会在运营费用和性能方面失去。

订立灵活有利的合同

合同是企业在确定ASP服务时的重要一环。如果合同一开始就对价格和服务级别定得过死,而没有包含任何用于持续改进的重要机制,那么在开始阶段定下的固定条款很可能会阻碍持续发展,合作双方不能从学习的机会中得到好处。同时,如果合同缺少灵活性,那么所有外包合同基于的一些关键假设,包括技术、商业条件、人员和其它相关问题,在合同签署后都有可能会改变。一旦双方不能持续进行有效沟通,必然会导致项目结果南辕北辙。

ASP是不断探索、创新的信息化模式,但当前ASP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也难以回避,主要有:对ASP服务商的信任问题;用户对存放于ASP服务商系统中数据能否安全、ASP能否保证机密商业数据不会被泄露;通过ASP方式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否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服务质量与使用成本;外界因素,如通信线路故障等。不管怎样,IT外包的先进和ASP成功经验是值得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所借鉴的, IT外包模式无疑会使企业更加专注其核心竞争力,制胜于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篇(4)

1.少数标准型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标准件产品或服务,客户集中,客户的数量较少。如:IT硬件分销公司、批发业等。

2.少数个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多为个性化的,客户集中且数量较少。如:建筑设计、各类职业咨询公司等。

3.大众标准型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标准件产品或服务,客户分散,客户数量多。如:饭店、娱乐业、旅游、房产中介、汽车零售业、零售行业等。

4.大众个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多为个性化的,客户分散,客户数量较多。如:行业应用软件公司、诊所、汽车修理站等。

有些行业的企业可能会分散在四种类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判断。

少数标准型、大众标准型企业与少数个性型、大众个性型企业的差异在于用户参与的程度不同,前者由于用户介入较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为标准件。后者则是用户较深入地介入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更鲜明。少数个性型和大众个性型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沟通渠道更为重要。而少数标准型、少数个性型与大众标准型、大众个性型企业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客户的集中程度,前者由于客户较为集中,更容易与客户联系,与客户的信息沟通相对容易。而后者客户分散,与客户的信息沟通相对较难。

少数标准型企业可以向少数个性型企业转化。大众标准型企业可以向大众个性型企业转化。而信息化在企业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服装业,客户一般参与度较浅,但是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客户对企业运营活动参与加深,显然提高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是对竞争对手提高了进入壁垒,所以企业应该考虑利用信息化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参与程度。

四种信息化模式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业务经营的管理、费用的管理、员工管理等方面。二是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简单的说就是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的接入,实现网络信息的和网上订单,让更多的客户知道企业的产品,让更多的客户能够找到企业。同时也包括网上采购等。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功能有强弱之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从弱到强,大致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处理、决策支持、综合服务四种方案。

事务处理,典型功能为统计、计算、文字处理;典型方案为Word、Excel等。

系统处理,典型功能为计划、综合统计、管理报告生成;典型方案为管家婆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

决策支持,典型功能为分析、优化、评价;典型方案为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

综合服务,典型功能为上述三种功能的综合集成;典型方案为ERP系统、进销存系统。

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功能从弱到强,大致可以分为:展示、沟通、交易、协同商务四种方案。

展示:目的仅是宣传公司,介绍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典型方案为简单的网站。

沟通:除具有展示功能外,还能提供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如留言簿。

交易:具有网上交易的功能,客户可以在线订购产品或服务。如网上购物、客户关系管理。

协同商务:能与关键的交易伙伴们共享业务流程、决策、作业程序和数据,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提高竞争优势。如供应链管理。

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内外功能强弱的不同,可以将信息化模式分为:内弱外弱型、内强外弱型、内强外强型、外强内弱型四种类型。

企业信息化的四种优选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大企业,它不需要功能面面俱到,不需要功能多么强大,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就是最好的。

结合前面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以及信息化模式的划分,可以得到不同类型企业与不同信息化模式的最优组合,如上图所示。

少数标准型企业,客户集中,产品或服务为标准化,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迫切性为最低,选择内弱外弱型即可。例如,某IT硬件分销公司的信息化方案为展示性网站+管家婆软件。

少数个性型企业,客户集中,产品或服务为个性化。这类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内强外弱型。例如,某建筑设计公司采用的信息化方案为沟通型网站+建筑专用信息系统。

篇(5)

第一,企业小。对他们来说,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长足发展,告诉这些企业的决策者两年后会如何,其实并没有太大现实作用,关键是去解决这些决策者们今天的现实问题。

第二,资金少。少花钱多办事、开支第一、需求其次的心态和实际情况难以改变。这种状况在信息化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实施过程,因此业内曾高呼“快速实施”的概念。

第三,要求标准化。今天,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员工技术水平低的现状难以改变,这就要求解决方案样板化、操作傻瓜化、简单、易懂、维护方便。

更为重要的一点,中小企业中最需要信息化系统,使用信息化系统频率最高的不是普通员工,也不是某部门负责人,而是企业的决策人――老板。对他们来说,需要通过系统,实时掌握公司运营情况,掌握各种关键数据的实时变化情况,以此来根据市场反应,快速做出相关对策,灵活部署市场行动。

综合来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要想真正得到突破,就首先需要在先进、便捷、实用、安全、经济上做文章。

中小企业与ASP应用服务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客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服务商将保证这些业务流程的平滑运转,即不仅要负责应用程序的建立、维护与升级,还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服务的交付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客户是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这些服务。

在ASP模式下,客户不再拥有一个应用程序,也不需要负责对程序的内外部维护。客户在签订合同后,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连接到位于远端的、集中式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然后在本地处理计算产生的结果。

ASP模式使中小企业用户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降低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提高信息化系统整体的质量和层次、使企业能随时享受最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模式尽管很有前景,但眼前企业在面对ASP时也有很多的顾虑,而这些顾虑大大限制了企业采用ASP的步伐。

在与互联网有关的顾虑方面,企业比较担忧互联网的安全(如黑客攻击)、速度以及使用费用方面的一些问题。

这些担心既有ASP服务商本身的问题,也有用户对ASP的不了解。比如现在真正有专业能力,有信誉的ASP服务商还比较少;目前基于B/S模式的应用软件也很缺乏;ASP服务商提供的软件系统与企业个性化需求的结合问题也是用户比较担心的;同时,企业对将公司重要的商业数据外包给第三方管理和存储也感到不踏实。

最后还有一个习惯的问题,现在大多数用户可能还不习惯于每天通过上网方式来管理一个企业。

ASP模式的应用前景

虽然ASP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企业也存在一些顾虑。但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ASP面临的一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篇(6)

1.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先导。传统商务环境下,企业多按职能部门进行具体业务的运作与考核。按专业职能分别执行任务,各自处理信息,阻隔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也降低了具体业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ERP要求企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决策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依物流、资金流设计具体业务流程,及时汇总整理每天的营运资料,实时跟踪生产过程,处理生产中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JIT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因此,实施ERP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ERP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SCM从整个市场竞争与需求出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

3.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CRM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4.全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ERP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为企业提供商务解决方案。它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作和协同工作),通过机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和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

企业信息化无固定模式,一个典型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应包括前台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及后台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

1.前台: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篇(7)

    1.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先导。传统商务环境下,企业多按职能部门进行具体业务的运作与考核。按专业职能分别执行任务,各自处理信息,阻隔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也降低了具体业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ERP要求企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决策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依物流、资金流设计具体业务流程,及时汇总整理每天的营运资料,实时跟踪生产过程,处理生产中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JIT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因此,实施ERP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ERP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SCM从整个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出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

    3.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CRM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4.全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ERP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它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作和协同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和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

    企业信息化无固定模式,一个典型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应包括前台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及后台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

    1.前台: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1)建立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企业的主页、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服务内容的介绍等。

    (2)建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一是卖方解决方案:生产供应商提供基于销售的门户站点,众多的买方可以到卖方的网站上进行采购。二是买方解决方案:采购商建立自己的采购站点,为众多的供应商提供网上供货的机会。三是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在网上以中介形式将供应商和采购商联系起来,通过向客户提供会员服务收取月租费或按交易记录收取交易费。

    2.后台:建立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真正信息化的企业,内外所有的工作都应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完成。这些内容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OA)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比较

    为了跟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区别,我们把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称为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不亚于从手工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飞跃。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带来的影响,先对两类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一对比。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财会部门边界范围内的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

    (3)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的系统

    (4)事后核算型系统

    (5)与业务处理分割的系统

    (6)与管理控制分割的系统

    (7)无法实现与企业内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

    2.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企业边界范围内的非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

    (3)业务流程重组以后的系统

    (4)实时数据处理的系统

    (5)与业务协同处理的系统

    (6)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

    (7)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

    四、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

    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商场收款机采集的销售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

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企业生命周期;信息化建设模式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life cycle;the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23-02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及信息化建设模式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点 中小企业是一个与大型企业相对应的概念,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参照国际上通行的作法,依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和具体国情,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具有资本金少、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特点。

1.2 企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模式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模式即企业开展信息化的方式,它是指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信息化范围,明确信息化重点,确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路线等内容。

2 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中小企业从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开始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直到依法破产,被接管,被收购或其它原因而灭亡为止的一段时期称为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它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揭示企业持续成长得规律,从而避免和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战略目标、企业自身资源等都有所不同,因而本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着重以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特点和目标需求为出发点,决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同时,我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生命周期的前三个阶段,下面主要针对生命周期的前三个阶段展开信息建设模式的研究。

3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3.1 初创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其规模相对较小,资金短缺,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整体具有很高的效率,产品或服务没有定型,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对于信息化的要求都不高。

3.1.1 信息化目标 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其发展战略必须和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的目标无外乎两个:一是生存,并且生存重于发展;二是如何管理,包括对客户、员工、工作流程的管理等。因此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开源节流”,帮助企业生存下来的目的;在企业的某些部门引入管理型软件,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管理。

3.1.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ASP模式或SaaS模式 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对IT资源依赖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①借助网站建设进行网络推广。首先企业得存活下来,活下来以后它才能管理得更好,企业需要围绕如何宣传自己,怎么做营销,怎么做电子商务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建网站进行网络推广。②引入管理型软件实现企业重要部门的管理信息化。企业最迫切需要引入信息技术的是财务部门,其次可能是库存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等。

为了实现上述建设目标,考虑初创期的企业资金比较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因此不适合采用企业自我定制以及外购的模式,最好采用ASP和云计算模式下的SaaS模式。

3.1.2.1 ASP模式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外包的一种衍生形式。服务商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负责对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对系统进行维护与升级,以及对系统进行日常管理。而这一切的服务交付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客户通过互联网远程获取这些服务。ASP模式实施成本低、速度快,个性化强,为中小企业信息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便利,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同时,ASP模式的灵活、多变性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小到网站界面风格,大到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ASP的普适性,满足了分布式公司对远距离办公的需求;并减轻了企业负担,使其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等。对于急需电子商务但资金技术等能力有限的制造业企业来说,ASP是非常合适的一种选择。

3.1.2.2 云计算环境下的SaaS模式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应用软件销售方式,用户不需要购买软件而是通过租赁软件的方式首先对软件进行在线体验,然后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自己定制所需要的功能模块,收费模式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使用功能进行收费,用户使用软件不需要考虑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问题,这些工作都是由SaaS提供商来完成。之所以提到云计算模式下的SaaS,是因为云计算的出现对SaaS的重要助推器,在云计算环境下SaaS才是真正意义上的SaaS。

3.2 成长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其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快速发展,由单一产品转向多个产品线;人员大量增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日益复杂,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

3.2.1 信息化目标 这一阶段的信息化目标应该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企业内部的工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工作方式自动化,即业务流程再设计,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能够为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为后续的企业发展和信息化持续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扩展平台和基础。

3.2.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流程驱动模式 根据成长期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目标,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更应采用流程驱动模式。流程驱动的核心首先是业务的集成,进行整体布局,把初创期的各种系统如库存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有机整合,实施企业内部全面信息化,其重点是企业决策层面的信息化,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经营模式、作业流程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整个信息化过程需要由最高决策者牵头进行,其形式有企业资源计划(ERP)。该模式工程量巨大,风险程度较高,但成功实施会极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缩短企业进入成熟期时间周期。

流程驱动模式将规范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内部的支持和工作流程,将业务需求和系统实现的业务链有机连接,以适应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结构的优化。

3.3 成熟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 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发展方向比较明确,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业务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3.3.1 信息化目标 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控制成本,利用信息技术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设计经营网络,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可持续竞争力的目的。

3.3.2 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协同商务模式 这一阶段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应该采用协同商务系统模式,使得中小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能够与整条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的系统进行对接,可以分享相关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解决信息化孤岛问题,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持续及整理。

协同商务模式是指以Web环境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化的思想。协同商务系统的框架如图1所示。

4 结论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战略上有效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创新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渐进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上述关于从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对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可以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践指导,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以期达到切实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壮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怀诗.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及其创新之路——以甘肃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0,(4).

[2]卢淑静.中小企业和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匹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3).

篇(9)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268-01

一、前言

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它主要担负着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职责,利用其自身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所涉及到的人、物、环、管等影响因素,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同时亦为职工生活区、职工家属等提供语音和网络应用、增值业务等专网服务。

二、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具体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相关网络技术与管理方法,继而对企业全部信息所开展的一种系统化的网络化管理模式。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该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在此种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不仅使等效于显著缩短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空间距离,继而促进其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与密切,而且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也能非常方便地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平台来获取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重要信息,最终可达到显著提升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企业信息化的网络基础建设

1、ISP供应商的接入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人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目前我国的少部分企业已建成了ISP连接的网络结构并在逐年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2、核心层

核心层的主要功能为优化骨干网络的传输,进而确保骨干层的设计最后所实现的传输效果具备较好冗余能力、可靠性以及高速等诸多特点。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应尽量不将网络的控制功能通过骨干层来实施,另外,从某种层面来看,核心层可谓是网络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与汇聚者,故在本环节的设计方面以及相关设备的选用方面均应做到绝对的严格要求。

3、汇聚层

汇聚层为整个企业网络信息的汇聚点,同时也为接人层与核心层的中间层以及连接本地的逻辑中心。通常情况下,汇聚层多采用可管理的三层交换机以及堆叠式交换机,以此最大程度满足宽带与传输性能的要求。

4、接入层

通常情况下,可将接人层直接理解为在企业网内直接被用户连接与访问的部分,因为该部分涉及到形形的用户,故其相关设备一般不需要太高程度,但同时应尽量满足其具有高端口密度的特点。

5、Valn的应用设计

在整个网络的规划过程中,VLAN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VALN广播仅在子网中进行,这样便可消除产生广播风暴的条件。同时VALN的设计其最重要的目的即是要最大程度增强网络本身的安全性,其常规方法为限制不同VLAN之间的随意通讯,以此避免出现干扰其他子网的情况。

6、远程用户VPN的接入

vPN即虚拟专用网(viartlPrivateNetwork),我们可将其理解为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而稳定的隧道。隧道技术为vPN的核心技术,其数据包的封装与加密一般通过PPTP与L2TP两种协议完成,继而实现低成本的高安全特性的数据传输。

四、我国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1、网络安全意识不高,缺乏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人才

企业更注重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导致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被忽略,因此所表现出来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够高。同时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员工们都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不够看重,觉得网络安全隐患不会发生。另外,也由于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比较少,特别是关于系统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而且在一些企业当中,甚至有的系统管理职工根本不具备网络安全管理的技术与能力,这是目前较为普遍且严重的问题。

2、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跟不上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没有做好维护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企业对于网络的安全愈加重视,不过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过快的因素,在企业中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有所不足,很难实现与时代主流的信息技术同步。同时很多企业内部还缺少一整套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防护变得极其脆弱。如果受到网络攻击时,将有极大的可能出现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的情况。

3、外部攻击带来的安全隐患

除了来自于外部的恶意攻击带来危害外,企业内部人员通过各种手段和外界勾结,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视。企业内部人员由于能力参差不齐,造成的认为失误,比如造成信息的格式化、重要数据的丢失、垃圾邮件泛滥等情况。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可以修改指定的计算机程序,使得这种程序在指定时间运行造成大规模的计算机信息泄露。

五、企业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1、做好安全规划,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网络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和基础,但是网络技术只能暂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对企业的网络安全进行一次全面的规划,要以系统且可观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企业网络安全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一套系统全面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注重安全区域的划分

现代企业内部的网络安全系统都是以物理隔离的方式来进行,不过仍需要对一些安全区域进行划分,其中防范区域、重点区域以及开放区域是网络安全区域划分的三个重点划分对象,这些安全区域必须对其实行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设定严格的访问权限限制,将这些重要环节设置成较高的安全级别,同时将一些重要的数据、服务器以及数据库等放置在这些安全区域内,这样就能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

3、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

系统的安全防护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化的工程,这就需要企业为此建立一个专业的、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防火墙的日志管理以及其安全的检测,防火墙具有入侵检测功能,所以就需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和审计工作。

4、建立网络管理制度

要想保证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就必须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网络管理制度,首先领导应当做出高度的重视,着手调节网络安全技术部门的压力,并将这种压力扩散到每一个部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网络安全小组,做到及时、实时地进行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同时还应加强网络安全的基础性建设,对一些机房、配电房等的基础设施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需要配置相应的防火、防盗以及防水等设备,在建立设备的当天需要定期对一些设备进行统计记录。

5、制定好定期检查的制度

管理制度的推出必须要求职工进行严格的遵守,同时管理人员也应严肃地对待。企业方面也应该组织其专门的人员来对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的检查,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从而提高网络安全度。

六、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唯有不断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方可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势必将促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获得根本性变革,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篇(10)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占到了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为我国创造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和45%左右的税利。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在发展中的小城区,中小企业更是为当地提供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就业机会。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年中小企业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资金短缺、缺乏合理的管理、信息化基础较差等问题,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完善,其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集成度不高,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只有约为10%的企业左右实施了CRM 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方案。

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自步入云计算时代以后,云安全、云存储、云模式等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而云计算的定义至今都没有得到统一的标准。与国内的云计算相比,国外的云计算技术相对而言更加的成熟。亚马逊、微软以及谷歌等实力强劲的软件公司都在致力于云计算的开发研究,并且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方案,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回报。

云计算在国内的应用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网络硬盘、云安全、电子邮箱以及搜索引擎等与云计算有关的服务也逐渐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在国家试点城市的推广下,各级政府与企业都在努力加快与云计算有关的建设与运营工作的进度。政府信息平台、互联网产业园以及电子云商务中心等项目项目也相继开展。我国的云计算技术正在不断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三、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因此信息化投入容易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进而促进企业收益的提升,而这又能进一步追加其对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然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从投入产出比来看,信息化的投入收效甚微,但其面临的管理困境又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老改进,因而中小企业在多种信息化应用模式之间徘徊。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以财力、营销、自动化办公设备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需求,但随着中小企业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这些功能需求已不能动态地适应这种变化。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节省成本成为摆在众多中小企业前的难题。中小企业往往受人才、资金成本缺乏的影响,从而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

四、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中的措施

合理运用信息化建设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维持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社会的步发展早已步入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会。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云计算应用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也非常迅速。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网络用户数量庞大,尤其是中小企业用户,为“云计算”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用户基础,目前我国已有很多省会城市开始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1.云计算应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

(1)云计算的计算能力超强

云计算技术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网络中空闲计算机的有机联合,让企业的海量数据挖掘工作更快速地开展。而在工作人员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输入指令的方式随时进行数据查询与计算。

(2)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云利用计算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需要购买各种硬件设备,它可以通过租借的形式直接向服务商租用服务器,并且价格非常便宜。以水力发电企业为例,他们只需要向云计算服务商提供企业的相关数据即可。

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法

(1)基本框架的建设

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基本框架可以通过改造企业原有信息化流程的方式实现。基本框架的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第一,企业自身需求的分析以及云计算特征与企业信息化流程的匹配分析;第二,信息化选择,主要就是企业信息化供应商及其产品的选择;第三,云计算所采用的服务模式,主要有PaaS、IaaS、SaaS这几种;第四,云计算运行与操作平台的建设;第五,相关支持项目的建设,比如计费方式与安全性建设等。

(2)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根据企业目前所使用的IT线路、环境以及经营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寻找出需要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地方。

第二,设计与选择整体方案。通过对硬件平台、应用软件、操作平台以及永华访问模式的选择以及安全系统、自动化流程的设计来确定应用方案。

第三,实施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将云计算信息化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资源部署全面,建立起完善的服务系统。

结束语: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云计算正在改变着传统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模式,企业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新科技、新技术的运用。如何在日益完善的云计算环境中部署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利用功能强大的云服务解决信息计算任务是当前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电力企业工作总结 下一篇: 土建施工员月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