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6: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三角贸易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三课合一”教学模式的的具体操作
(一)教学内容设计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
把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定若干具体的任务。对于每个项目下的任务,教师设置具体的、详细的、真实的情境和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外贸英语函电》或《外贸单证实务》的教学内容进行,由教师设计具体的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二)操作方法
1.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再分开
进行对于每项内容,首先由教师讲授相关内容和基本知识,接下来就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了这个项目后再进行下个项目的讲授和操作。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任务把全班同学按每四名学生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小组长,由组长来组织学习计划的制定和管理任务,并组织小组成员商讨、确定完成小组目标的方法和步骤。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小组目标。
3.评价交流
在各小组完成规定的任务后,选定1-2个小组成员用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再由其他小组给予评价,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通过这个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实例下面以几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三课合一”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1.交易磋商
首先由教师讲授国际贸易交易磋商的基本知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以及讲授如何撰写询盘函、发盘函、还盘函和接受函,然后由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和进口方,要求按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进行价格的磋商与确定,在这个项目中,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知识的综合运用。
2.贸易术语的选择
首先由教师讲授《INCOTERMS2010》中的11种贸易术语,包括每种术语的适用范围、风险划分等,再以1~2篇信函为例来讲授如何与外商进行贸易术语的磋商,然后给出具体的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和进口方,用信函的方式磋商并确定以何种贸易术语成交。在这个项目中,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知识的综合运用。
3.进出口合同的履行
首先由教师讲授出口合同的履行和进口合同的履行过程,在这个项目中涉及到很多单证的操作,比如如何填写开证申请书,如何制作与取得各种单据:商业发票、装箱单、汇票、报关单等,这些单证的操作需由教师详细讲授。在这个项目中还涉及到信函的撰写,如卖方在审核买方通过银行开来的信用证,经审核后发现有与合同不符之处,需要买方修改,卖方通知买方修改信用证;或者是卖方在货物装运前,迟迟未收到买方的信用证,这时卖方应催促买方及时开来信用证。在对相关知识讲授后,教师设定具体的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出口辅助方、进口方、进口辅助方来完成证(开证、催证、审证、改证)、货(备货)、船(租船订舱、出口装船并取得提单)、款(制单结汇)全过程的操作。在这个项目中,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知识的综合运用。
【摘要】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关键词】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 称为“社会间接资本”
【本页关键词】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写作 本科论文写作
【正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长沙外商投资环境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快跨省市区的交通干线建设,尤其要重点打造连接粤、港、澳和出海快速通道,提高与粤、港、澳和出海港口之间的人流、物流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为商品进出口和粤、港、澳地区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着力加强长株潭路网建设,建成长株高速、黄萍高速、长潭西线高速,形成长株潭高速外环。三是完善骨架干线,加快国省道、县乡道改造步伐,全面形成市区到县(市) 、县(市) 到辖区乡镇“一小时交通圈”。四是在水路方面,长沙市要大力提升航道等级,完善港口设施和码头功能及吨级结构。重点建设好霞凝新港工程, ,将其建成中国内陆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航运港口;配套建设好霞凝物流园区,形成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内河水上通道;加强与上海、中部口岸的“大通关”合作,积极探索区域通关改革,缩短长沙出海航程;五是着力加快市、县(市) 、乡(镇) 三级客货运站场建设,基本形成以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各县(市) 、乡(镇) 为连接点的客货运输网络;六是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火、电比例结构,加快推进地区性电网与省网相连促进区域间电力互补,使电力供应充足。
三、利用外资,促进长沙加工贸易的发展那么长沙如何利用外资,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列政策措施:在贸易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将加工贸易的发展置于一个战略的高度,重视和鼓励其发展。在吸引加工贸易转移方面制定较进取的策略,提供比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优惠的引资条件,在政策、交通设施、电力和劳工等方面发挥长沙的吸引力,同时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招商,实施外资带动,推动加工贸易实现大跨越和大突破。将产业招商与加工贸易招商项目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促进加工贸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我市的农业资源和天然资源丰富,出口以粮食和其他原料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如果能利用外资,大力发展配套的加工工业,会有助于提升长沙的出口产品结构。充分发挥长沙在资源、人才、技术、交通等的比较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建设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更大范围地聚集为跨国公司配套的加工制造商,形成大规模产业群。重点发展以IT为代表的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强产品的加工贸易,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积极吸引和承接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大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加工贸易。各区县可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结合本地的特色经济,培育潜力大、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加工贸易龙头产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逐步建立起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积极利用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的优势,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成本。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将实现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口岸功能和退税功能、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集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基地、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我市加工贸易企业可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将深加工结转产品直接出口到保税物流中心,然后由下游企业从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节约物流成本。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关键词】
商务英语;大学毕业论文;现状研究;问题;对策
一、引言
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论文的选题、摘要的写作与翻译,关键词的提炼,论证的过程、语言表述等等)已受到很多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无需重复讨论此类的问题。在连续几次毕业答辩中,笔者发现商务英语大学论文关于现状研究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很有必要在此提出并加以讨论,以引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注意,避免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犯同类错误。
二、商务英语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现状研究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对“现状”这一概念的模糊和错误认识
首先,什么是现状研究?所谓现状研究,就是对当前的某一现象状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1]可见,现状研究的时间段应当是“当前”。然而,怎么理解“当前”这一概念呢?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当前”,是指“近期的时间概念,视野范围内的时空阶段。[2]可见,现状研究,应当把时间段放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具体地讲,就是近一年内。然而,有些学生将现状研究的时段放在了十几年前,甚至三十年前,恰恰缺少近一年(即,2016年)的数据。例如,有一学生以“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为题,然而,该生追溯了珠三角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的大约三十年的外贸发展状况,恰恰缺少近一年的数据和事实。显然,这不是现状研究,而是历史研究。又如,有一学生以“中国电子商务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为题,其实,这也属于现状研究。然而,该论文所选择的时间段却是中国电子商务从开始至2012年前后这段时间,而最重要的近一年(即2016年)的数据却被完全排除在外。当然,还有学生将现状研究的时间段放在“历史”和“现在”两个阶段。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之所以犯这种致命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对“现状”这一概念存在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但也有学生是因为一时无法收索到近一年内的相关数据和事实,就只好用历史数据来充当近期数据了。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混淆“现状”和“历史”这两个概念,不能用“历史数据”来代替“现状”
(二)对“特点”、“优点”、“缺点”、“存在问题”
这四个概念的混淆在现状研究中,我们常常是通过对某一事物近期数据和事实的分析,得出该事物现在所具有的特点、优点、缺点,或存在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分不清“特点”、“优点”、“缺点”、“存在问题”这四个概念。所谓“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任何物质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同其它物质所持有的共性。比如同样是人,有的语速快,有的语速慢,有的个性张扬,有的个性谦和,比较之下,都是一个人的与众不同,在某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与众不同,就是特点。[3]所谓“优点”,是指人的长处、好的地方,其与缺点相对。优点是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更优秀、更好。[4]所谓“缺点”,是指人或事物的短处,欠缺之处,其与优点相对。缺点是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认清自身不足而尽量改之。[5]所谓“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指“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麻烦”通过对这四个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特点不一定是优点或缺点。特点是不同于其他事物之处。但是,有些学生,在分析现状时,却习惯于将事物的某个特点归于优点或缺点。例如,上文提到的“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一文,该生将“珠三角企业GDP增长速度减缓”这一特点归入到“缺点”这个范畴。显然,这是不对的。珠三角企业GDP增长速度减缓,只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的,或相对于以前而言的,只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或必然结果,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可能还是优点,因为,这符合“软着陆”的原则。但是,该生却盲目将这个特点归入“缺点”这个范畴,显然,她混淆了“特点”与“优点”、“缺点”之间的区别。同理,“缺点”不能等同于“存在的问题”。前文已经指出,所谓“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指“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麻烦”。事实上,“缺点”是导致“存在问题”的部分原因,除了“缺点”,外部环境的恶化也可能导致企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缺点”归入到“问题”这个范畴,而应当分析,这些缺点是如何导致问题的。但是,仍然有学生,误以为,缺点就是问题。例如,企业技术不够先进,这是一个缺点,但是,这个缺点并不必然导致问题。因为,这样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技术不够先进的劣势,生产一些低端产品,来满足低端市场的要求。
(三)“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专业知识或概念的混淆
仍以“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一文为例。按照该论题,论文应当论述分析珠三角地区专门从事外贸的企业的现状。然而,该生在文中阐述的却是珠三角地区各行各业的从事生产的企业在外贸活动方面的情况。显然,“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两个概念被混淆了。“外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外贸活动的公司”,这些公司一般不从事生产活动,他们的业务是组织货物(或服务、技术等)的进出口,通过差价从中谋取利润。而“企业外贸”是指各行各业从事生产的企业对外进行贸易的情况。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体系以来,珠三角地区及中国其他地区专门从事外贸的企业或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小,特别是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兴起和发展,这类外贸企业已大大地猥琐,相反,企业的外贸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对策
(一)加强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
本文所谈及的三大问题,其中前两个都属于基本概念的问题,属于普遍性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存在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中,同时也存在于其他专业的论文中。学生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如,“现状”、“特点”、“优点”、“缺点”、“问题”等),往往自以为是理解的、清楚的,而实际上却是模糊的,或是想当然的。我们往往因为对自己太熟知的东西(或概念)缺少思考,而造成对它们的错误的认知。因此,我们应当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加强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并将此类涉及基本概念的共通问题纳入教学中,以避免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屡犯此类错误。
(二)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
本文所谈的第三个问题,是属于商务英语领域里的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应当在相关的专业课(如,外贸实务、电子商务等)的教学中呈现出来。同理,其他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概念的差别,都应当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得到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以避免学生在论文基本完成时,甚至在毕业论文答辩时,才发现此类错误。这类错误,往往不属于局部错误,修改的难度很大,是论文的硬伤。
(三)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毕业论文的指导,是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才能避免学生犯基本概念的错误,以及其他涉及论文全局的错误。教师应当对学生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从选题、开题报告、初稿、中稿到定稿,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检查论文中语言表达的错误,因为此类错误容易修改,它并不影响论文的全局,即使放在论文写作的后期修改,都不影响论文的进程。教师应当重点检查论文是否存在上文所谈及的基本概念上的严重错误及专业知识或专业概念的错误,尽可能杜绝论文出现难以修改的硬伤。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东莞乘着改革之风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方。自改革开放,东莞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承接了港澳台的产业转移,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了外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并快速地成为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成为省内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之一。东莞的加工贸易产业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其劳动密集度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过大等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全球消费需求放缓、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国内国外经济环境下显得尤其突出。因此,面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以及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环境,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严重制约着东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东莞只有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这种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本文着力于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抓住了经济发展的脉搏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总结东莞可行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二、东莞市经济发展历程分析
东莞靠“三来一补”起家,发展了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广为人知的“东莞模式”(刘斌,2009)。东莞是世界知名的加工贸易城市,有“世界工厂”之称,即东莞的产业模式主要是加工制造为主。东莞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外向型经济,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东莞的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外资,尤其是港澳台的外商投资;二是东莞的加工制造业主要向外出口产品,这使得东莞对外的依存度非常高。东莞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三高的加工制造产业在现今资源有限的环境下突显生存的困难。如今,东莞的制造业总体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制造业结构比例发展程度偏低,其表现在制造业的重工业化程度偏低、高加工度化偏低、以及技术集约化偏低。此外,东莞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弱,企业规模小,在以外资为主体的投资结构中,大型国企数量屈指可数,而民营企业又小而散,缺少在生产和研发上能发挥龙头作用的企业(谢文新,2006)。本文根据东莞的加工贸易发展,将其发展的历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4)。以东莞虎门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东莞虎门太平手袋厂的成立显示东莞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开始。1978年12月东莞成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来料加工装配办公室,实行全面的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服务。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84-1992)论文格式范文。在“三来一补”快速发展的基础上,1984年东莞提出了“向农村工业化进军”的发展战略,开始了从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1985年,东莞的撤县设市政策大激励了东莞的经济发展。为了给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中小型香港企业为主,二是产业布局较为分散。
第三阶段:提升阶段(1992-2002)。90年代后,东莞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成熟,港台资本大量进入,而且内地大量的低价劳动力进入,两者结合形成了“双优势”,使东莞展现了极大的竞争力。在这一阶段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众多的外资企业的民营企业形成了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台商的大量涌入无疑是这一阶段的最主要特点。
第四阶段:转型升级阶段(2002-至今)。东莞在2002年就开始进行加工贸易的产业转型,在石碣和清溪两个镇各选择三家企业开展转内销试点工作。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加快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在这一阶段,东莞加工贸易大量引入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前两个阶段分别以港、台资本为主,这一阶段以欧美、日韩等跨国公司资本为主。
三、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因素分析
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使东莞的外向型经济受到波及,增速放缓。由于发达国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较大,而本地的消费不旺,导致东莞出口工厂普遍订单下降,业务量减少。同时,由于两头在外的企业境外融资难度加大以及欧美采购商付款期加长,导致东莞很多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生存空间缩窄(刘斌,2009)。据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比2007年回落2.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比2007年回落9.6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增幅比2007年下降12.3%,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增幅比2007年下降0.6%。另外,由于外贸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日益加大,致使中国的出口贸易形势略显紧张,即国外环保壁垒和反倾销迫使东莞产业升级,同时也为东莞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
(二)国内环境的因素分析
东莞产业转型的内部原因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的增加。近年来人民币升值与人工成本也加深企业的成本问题。二是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使政府改变了发展战略。东莞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工厂型城市,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三是治安环境恶劣,投资商和市民等对此反响大。东莞大部分企业属地劳动密集型企业,东莞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比例高达6:1,给东莞的治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治安环境恶劣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使各级政府、投资商、市民不堪重负。四是珠三角规划中的“深莞惠经济圈”的战略性发展要求。东莞作为连接深圳和惠州的中间城市,东莞确立了“建设以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显得必要和迫切。
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产业就地升级和转移
产业升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的改造和升级,主要的做法是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员工减少化、工艺流程技术升级和品牌化;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代替密集型产业。这两个阶段分别表示了产业就地升级和转移两个途径。东莞市经济发展所遇到的瓶颈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价格上涨后所带来的成本上升。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于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就地改造和升级。目前,东莞市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群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对这些产业进行改造的办法来实现产业升级,远比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产业容易得多。而第二阶段的产业升级是进行产业转移。所谓的产业转移就是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相对更低的地区,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发展更为先进的产业。东莞已经与其他地区合作共同建立产业转移园区,以把一些产业转移出去。
(二)销售渠道由外销转向内销
外销转内销对于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东莞企业一直以来都以国外市场为主,当把市场转向并不熟悉的国内市场时,东莞企业缺少内销的经验与渠道,尤其是扎根东莞的台资企业。尽管这样,但这一途径是东莞企业未来所面对的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之一论文格式范文。其中,东莞企业要想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现在的市场竞争,讲到底是不同品牌的竞争,很多东莞企业之所以不愿意从价值链中的代工转向自己销售,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无法容易地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难以与同行业的产品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而自己无法走向价值链的更高层级。
(三)发展制造业总部经济
东莞市政府提出加快东莞总部经济发展,是东莞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东莞市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进一步优化商务环境,推进多元化融合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2005年,东莞东城等镇区已相继提出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引进金融、设计、研发、销售等区域性总部中心。2007年,东莞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引导金融、保险、证券、贸易、通信、科技、法律等机构的地区性总部进驻东莞大道两侧,大力将东莞大道打造成总部经济长廊”。另外,全市也针对总部经济来快速地启动了总部一号——松山湖,而厚街也会被打造成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东莞是一个知名的制造业城市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在三种产业的比例中,第二产业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按照工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在一定程度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即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别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东莞市已重点提出要完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还需要发展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零售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五)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东莞要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个关键的途径是通过创新体系的建立来完成。无论是产业就地升级,还是外销转内销的行销转变,还是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业,都需要通过创新来达新的转变。此时,政府需要大力推动创新体系的建立,借助政府的巨大的行政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引导国内外企业完成创新。创新的内容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东莞市的现实基础来看,东莞产业创新以政府推动为主,这是因为东莞原有的科研实力较弱,创新动机不强。
参考文献
[1]刘斌.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东莞产业升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18-220
[2]谢文新.东莞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J].国际经贸探索,2007(2):23-27
[3]王保林.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考[J].管理世界,2008(5):172-173
[4]崔学海.东莞产业升级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5):225-227
二、关于经济作物的研究
经济作物是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种植的重要农作物之一。经济作物的种类包括甘蔗、蒲葵、茶叶、花木、蔬菜和水果等。20世纪70年代编写的《珠江三角洲农业志》,其中第四本关于珠江三角洲蚕桑业发展史,第五本关于珠江三角洲主要作物和畜牧、林木历史,第六本关于珠江三角洲果木业发展概况和荔枝龙眼、柑桔、香大蕉、菠萝四大(笔者认为是“五大”)水果生产发展史,这些都涉及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作物种植的历史。[10]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作物种植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主要经济作物专业区。据叶显恩等人的研究,明清时期在珠江三角洲开始逐渐形成甘蔗、茶叶、蒲葵、蔬菜、花木和水果等专业种植区。例如甘蔗的种植,至明末已经形成以番禺、东莞和增城为中心的甘蔗产区。[11]刘正刚等对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果树栽培进行了讨论,指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对果树的认知、分类更为细化,通过接枝、驳枝等技术培育果树的新品种,在实践中注重气候、土壤、防护等对果树栽培的影响,对果品贮藏也进行了新的尝试,进一步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商业化发展。[12]陈伟民对宋代岭南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经验进行了讨论,经济作物论述主要分副食作物、纤维作物、辛香作物、果树作物、糖料作物、花卉作物和林木作物七大类分述。[13]王双怀讨论了明代华南的棉花、蚕桑、诸麻、甘蔗、茶叶、芝麻、油菜、油桐、乌桕、荔枝、龙眼、槟榔、杉树、诸竹、诸菜、香料、染料和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分布及其地域特征,认为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经济作物的生产具有较大刺激作用,而经济作物的增长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4]司徒尚纪讨论了明代广东农业和手工业分布的特点,认为明代广东农业中,经济作物种植业是最发达的商业性农业,其中蚕桑、甘蔗、水果、鱼苗、蒲葵、种香、花卉、蔬菜等,已形成商品性集中产区,成为商品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地理特征。[15]唐森、李龙潜分析了明清时期广东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认为由于粮食作物品类的单调,水稻所产又不足供食,广东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发展,在明以前肯定受到极大的限制。明清时期广东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出现了新的趋向,诸如明清广东经济作物品类繁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专业化的农作物区的出现;明清时期广东经济作物种植的目的,已不单纯地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的需求,而是作为商品生产投入流通领域去获取交换价值。[16]李华分析了明清时期广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认为广东农村种植经济作物有悠久的历史,但经济作物大面积生产,农产品的商品化,则是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开始的,到了清中叶,广东有些府州县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江南五府而跃居第一位。
三、关于农业商业化的研究
一、国际收支概况及成因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06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下降6%;收益顺差11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84%。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03亿美元,下降11%;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增长12.7倍;其他投资顺差133亿美元,上年为逆差40亿美元。200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截至2007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2万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至1990年开始,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这种情况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内外经济情况分析,不难发现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是造成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论文大全。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经济。
2、 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的缺口,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我国居民和企业都被迫过度储蓄,而资本市场的落后使得储蓄无法通过其它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
3、 外资政策的扭曲。我国各省、市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其产业结构趋同率高达70%,不但是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全球经济金融不平衡迅猛发展。原来亚洲设在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同时主要发达国家长期保持“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导致其贸易逆差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较大的贸易顺差,后者再通过输出资本弥补了发达国家国内储蓄不足,这种格局可能还将持续。
除此之外,我国宏观经济前景看好、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际流动性过剩等问题都是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这种不合理结构的原因。这种体制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但对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进行深层次的结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落脚到FDI的引进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上。
二、FDI流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FDI(对外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这种投资既涉及两个实体之间最初的交易,也涉及二者之间以及不论是联合的还是非联合的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所有后续交易。从1979-2004的25年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00亿美元,FDI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对外资及外资技术的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平面同质性扩张以及大量出口导致的贸易摩擦等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FDI战略。
2006年数据显示,与德国、日本等主要贸易大国相比,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高出3-4个百分点,仅低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58.9%,其顺差占贸易总顺差的51.4%,但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附加值低。
东道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收益是利用外资弥补本国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和技术缺口。目前,我国国民储蓄大幅过剩,外汇储备远远高于进口和偿还外债的需要,引进外资的收益集中在弥补技术缺口方面。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以长江三角为例,FDI技术外溢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面效应。一方面,跨国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研发资金,又十分注重技术竞争,2004年我国申请的专利中,国内发明专利的绝对比例数量虽然有不少的上升,但仅占申请总数的23.6%,而国外占86%;同时跨国公司极力抑制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扩散,外资企业的独资化和技术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在抢占制高点的同时,纷纷成立知识产权部,对其在华知识产权活动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使得以前在合资企业中,中方可以分的一定的先进技术的条件越来越难以实现,要通过模仿和借鉴实现也增加了不少困难。另一方面,FDI的大举进入将中国企业向产业链低端排斥,国内企业仅具有对产业低技术部分如组装的加工能力,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德的创新能力,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第三,跨国公司具有优越的科研环境,对国内企业的科研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其实施的人才战略,是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向跨国公司逆向技术扩散,进一步加削弱了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
国际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导致我国资本项目巨额顺差,同时又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引起我国贸易项目持续对外顺差。一边是FDI在中国市场占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且长期享受国内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和所属国资源的节约化,一边是中国经济承担着产业低端化和重复投资的巨大损失和大额顺差的巨大压力,两相差距之大,是我国在引进外资这一政策上必须予以重新审视和调整把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我国国内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2005年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14.11万亿元,当年GDP为18.23万亿元,储蓄率高达77.36%,2006年全年,居民户存款增加2.09万亿元,存款余额高达16.15万亿元,而全国银行业机构贷款有效需求却相对不足,2005年仅为2.5万亿元。从消费与投资的比例来看,2002-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6.1%、26.2%、27.6%和25.7,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只有8.8%、9.1%、13.3%和12.9%,二者比例失衡加剧。同时投资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一边是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极度紧张;一边是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另一边则是医疗、教育等部门投资严重不足;以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唐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性问题突出,而广大中西部资金严重不足;城市存在流动性过剩压力,农村依然资金匮乏。这些问题都突出反映出我国经济内部失衡的严重问题:储蓄剩余意味着消费不足,同时存在的资本项目持续顺差实际也映射出国内储蓄转化投资的渠道不畅,民间资本成长缓慢,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不足,经济对外资的依赖过大等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落后而引起国内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如余永定指出,许多企业需要资金,但由于信贷规模的限制,于是以各种方式引入外国资金,然后把外汇卖给政府,以换取人民币资金,从而突破信贷规模,即所谓的“绕信贷规模”,使得外资流入不但没有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反而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形成“双顺差”,另一方面,国内储蓄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让渡给国外部门使用,这种资源配置的无效性使得我们出现了一个“穷国借给富国资源以供富国超支消费的”讽刺局面。
中国长期苦于资本不足,在总体上是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几乎每年都要向国外借新债,但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资金净流出国。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流出,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可见并不是中国资金严重不足,也不是国内企业多得用不了,从根本上说,最关键的是由于国内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引起了“双顺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形成。论文大全。
四、纠正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纠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对引入的FDI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制止地方政府把FDI的引入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减少或禁止一些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产业趋同性强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进入,把通过借款或FDI 而得到的外汇用于购买外国资本品、技术、管理和支付其他费用,促进本土产业链的技术升级。
2、 深化推进我国人才战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体系,提高我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强国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中国不能只发展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一个技术大国。
3、 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投融资体系,以及价格形成体制,使国内储蓄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的同时,充分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提高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和透明度,以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同时逐步拓宽市场投融资渠道,引导资源流向真正需要并且有发展潜力的部门,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
4、 鼓励企业在国内上市,同时鼓励新兴企业,中小型企业到海外发行上市。
5、 增加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缩小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公共支出,鼓励合理消费。
结语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加剧了我国的国际风险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和产业的不平衡发展。
立足自身找原因,中国想利用FDI的流入来引入外国先进技术、管理和网络的目的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其实FDI并不是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条件,反而挤出了本土技术创新,并加大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对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论文大全。因此,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在积极观察、应对国际环境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应认真审视国民经济内部是否合理地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余永定.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与中国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2007,(1).
[3]王军.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J].海南金融,2007,(1).
[4]陈柳.长三角地区的FDI技术外溢、本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研究,2007,(1).
黄桂良(1979-),广东韶关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台港澳经经济。
摘要: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分析金融发展对广东以及珠三角、东西两翼与山区对外贸易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长期、短期,金融发展对广东进出口贸易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东西两翼和山区。
关键词:区域金融;对外贸易;面板协整;TSLS估计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6-0021-06 收稿日期:2009-01-12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的第一大外贸大省。1987-2007年,广东进出口总值从210.4亿美元增加到6340.4亿美元,连续二十多年居各省区首位,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5.4%提高到29.2%,外贸依存度从92.5%提高到155.1%。然而,广东外贸发展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2007年,珠三角进出口总额为46393.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6.2%,比1998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东西两翼、山区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281.7亿美元、537.2亿美元,占全省的10.4%、1.4%,分别比1998年下降了7.7个、0.2个百分点;各市外贸依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75.9倍,比1998年扩大了30.1倍。
金融部门具有降低风险、有效配置资源、动员储蓄、便利交易和加强监督管理等功能,金融的发展可以使这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增加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从这一角度说,金融发展是形成广东当前对外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金融发展呈现出与对外贸易发展相似的态势。全省金融规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7-2007年,广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从1987年的766.8亿元、979.6亿元增加到47016.4亿元、27497.8亿元。分别在1988年、1984年居全国各省市的首位。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区域差距逐步扩大。2007年,珠三角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40490.3亿元、24955.0亿元,占全省存款、贷款余额的86,5%和90.8%,比1998年提高了4.5个、12个百分点。为此,本文试图运用实证方法,分析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并从金融的角度提出促进广东对外贸易快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金融对外贸发展的影响。国外方面,Kletzer & Bardhan(1987)认为,信贷限制较低的国家会专业化于使用外部融资的产业,而信贷市场限制较高的国家要么面临更高的外部融资成本,要么面临信贷配给,因此将专业化于不需要外部融资的产业。Baldwin(1989)通过建立金融市场比较优势来源的模型,证明了金融市场更发达的经济更容易分散需求冲击的风险,生产风险产品的企业面临更低的风险溢价和更低的边际成本,金融市场更发达的国家能更好地分散专业生产风险商品的风险。Levine等(2000)认为,金融发展能使资金更好地分配和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外部融资的成本。Beck(2002)利用56个国家36个产业的数据,发现在1980-1990年,使用更多外部资金的产业的平均出口额在金融发达国家更高。Hur,Raj和Riyanto(2004)利用52个国家23个行业的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和企业资产性质对外贸出口的促进作用。
国内方面,白当伟(2004)对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理论做了一个综述。孙兆斌(2004)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对出口商品结构具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原因。齐俊妍(2005)认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资本禀赋和促进技术进步来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金融发展的水平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陈建国和杨涛(2005)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对我国22个行业出口的结构升级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出口的结构升级有一定的作用。徐建军、汪浩瀚(2008)基于跨省面板数据,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区域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进、出口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现有文献大都是在国家层面探讨金融对外贸发展的影响,极少涉及省域的层面,更没有文献研究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影响的问题。广东是我国外贸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省份,且各区域外贸发展水平严重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以广东为对象,研究金融发展对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对于全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鉴于此,本文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分析金融发展对广东以及珠三角、东西两翼与山区对外贸易的影响,以期为促进广东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供参考。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指标选取
1.金融发展。国内外研究中,通常用金融相关率(即M2与GDP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因受数据获得性的限制,本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记为F)来反映广东以及珠三角、东西两翼与山区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
2.对外贸易。本文用出口依存度即出口额,地区生产总值(记为E)来反映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用进口依存度即进口额/地区生产总值(记为I)来反映进口贸易的发展水平。
(二)数据处理
由于金融统计系统对于广东各市存贷款数据较完整的统计始于1998年,本文选取1998~2007年广东21个市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出口额、进口额和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基础数据,计算出21个市的金融相关率、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以此构造全省的面板数据模型,然后分别构造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面板数据模型,其中,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中山、珠海、惠州、肇庆等9个城市,东西两翼包括汕头、汕尾、揭阳、潮州、湛江、茂名和阳江等7个城市,山区包括韶关、清远、河源、梅州、云浮等5个城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数据来自中
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统计资料。出口额、进口额和地区生产总值来自相关年份《广东统计年鉴》。对变量F,E和I取对数值,分别用lnF,lnE和lnI来表示。
(三)研究方法
1.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影响。本文参照徐建军、汪浩瀚(2008)的研究方法,运用面板协整理论来分析面板数据之间的长期均衡效应。首先建立以下面板模型
lnEi,t=αilnEi,t-1+βilnFi.t,t+εi,t
(1)
lnIi,t=αilnIi,t-1+βilnFi,tεi,t
(2)
其中i=1,2,3,…,N,t=1,2,3,…,T。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个数,T表示个体的观测时期数,参数αilnE为自回归系数,εi,t为随机误差项。
对(1)与(2)式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在变量存在同阶单整的情况下,可进一步采用E-G两步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为此,先对面板数据模型(3)和(4)进行回归,得到相应的面板残差ei,t。如果面板残差ei,t是平稳的,那么lnEi,t或lnIi,t分别与lnEi,t存在协整关系,βi反映了金融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程度。如果面板残差ei,t是非平稳的,那么lnEi,t或lnIi,t分别与lnFi,t不存在协整关系。
lnEi,t=αi+βilnFi,t+εei,t
(3)
lnIi,t=αi+βilnFi,t+εei,t
(4)
2.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的短期动态影响。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5)和(6):
lnEi,t=α1lnEi,t-1+α2Fi,tα3+lnFi,t-1
(5)
lnIi,t
+βt-m+1lnFi,t-n+ξiυi,t
其中i=1,2,3,…,N,t=1,2,3,…,T。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个数,T表示个体的观测时期数。在(5)式中,α1度量了前一期出口对当期出口的影响,α2度量了当期金融发展对当期出口的影响,αt-m+1度量了当期金融发展对当期出口的影响,ηi为所度量的各截面单元的个体差异,μi,t为随即扰动项。在(6)式中,β1度量了前一期进口对当期进口的影响,β2度量了当期金融发展对当期进口的影响,βt-m+1度量了当期金融发展对当期进口的影响,ξi为所度量的各截面单元的个体差异,υi,t为随即扰动项。
由于lnEi,t和lnLi,t分别与误差项相关,此处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TWO Stage Least Squares,即TsLS)对模型进行估计。其中,选取lnEi,t-2作为lnEi,t-1的工具变量,lnIi,t-2作为lnLi,t-1的工具变量。
三、实证分析
(一)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影响
1.面板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5.0软件,对广东和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的出口依存度(lnE)、进口依存度(lnI)和金融相关率(lnF)分别采用LLC、IPS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统计量和相伴概率值见表1。结果表明,广东以及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的出口依存度(lnE)、进口依存度(lnI)和金融相关率(lnF)三个变量均存在单位根。而一阶差分值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变量不存在单位根。由此可得,广东和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三个区域的出口依存度(lnE)、进口依存度(lnI)和金融相关率(lnF)三个变量同时存在一阶单整,即I(1)。
2.面板协整检验。得出面板数据存在一阶单整后。进一步检验面板数据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按照前述的研究方法,我们以广东和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面板数据为基础,根据模型(3)和(4)进行面板回归,可以得到相应地区金融发展对进口、出口的弹性系数值,结果见表2。然后,根据求出的面板残差序列,运用LLC检验、FADF检验、FPP检验对广东和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的面板数据回归后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3。由检验统计量和相伴概率可知,广东和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面板数据的回归残差均不存在单位根,说明在广东和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均存在协整关系。
尽管金融发展对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三大区域进、出口贸易存在长期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金融相关率(1flF)的系数即反映了金融发展对不同地区对外贸易长期影响的差异。从表2可知,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长期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84、0.842、0.546。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东西两翼和山区。与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相似,金融发展同样促进了广东的进口贸易。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金融发展对进口的弹性影响系数(1.088、0.656、0.710)表明,珠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进口的长期促进作用也明显大于东西两翼、山区地区。
(二)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的短期动态影响
1.金融发展对广东出口贸易的短期动态影响。对模型(5)进行TSLS估计,对应的参数估计值、t
值、R2和面板残差的LLC检验与IPS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计量结果表明,动态面板模型(5)的估计结果可用来揭示金融发展对广东外贸出口的动态影响。其中,α1度量了上一年出口对当年度出口的影响。对广东而言。上一年的出口依存度每增长1%,本年的出口依存度就增长0.568%;a2度量了金融发展对当期出口的影响,其中珠三角地区的α2值达到了1.323,且大于全省的α2值(0.953),表明珠三角金融发展对出口具有的促进作用已超过全省的整体影响水平,而东西两翼、山区的α2值为负,表明东西两翼、山区金融发展并未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α2度量了上一年金融发展对本年度出口的动态影响。所有地区的α3均为正,表明金融发展对广东三大区域的出口都有一定滞后作用。从三大区域α3的系数可知,珠三角地区的α3最小(0.283),而东西两翼的系数α3(0.636)最大,山区的系数α3次之,这是因为珠三角金融发展对当期出口的支持作用发挥较大,从而导致滞后效应的降低。而东西两翼、山区金融发展对外贸出口促进作用的滞后效应较大,对当期的支持作用发挥较小。
2.金融发展对广东进口贸易的短期动态影响。采用与模型(5)相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得到模型(6)的TSLS估计结果,对应的参数估计值、t值、R2和面板残差的LLC检验与IPs检验的结果如表5所示。β1度量了上一年进口对当年度进口的影响。对全省来说,上一年的进口依存度每增长1%,本年的进口依存度就增长0.376%;β2度量了金融发展对当期进口的影响,其中珠三角地区的β2值达到了1.278,且大.于全省的β2值(0.省略)
注释:
①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8》。
②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白当伟.2004.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2008年4月,笔者承担的院级重点课题《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正式启动由于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我院07级国际商务专业2个班的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对珠江三角洲近200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总量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国际贸易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这些岗位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为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建立提供依据,并以之指导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我院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的主体是从事进出口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的中小型民营和三资企业。我们将从事进出口生产、加工与贸易业务的民营和三资企业中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这类企业数相加,发现这类企业共有126家,占总体调查样本数的68%。这一数字与我们近几年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取是合理的,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3.调查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设置了以下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外贸企业的类型,包括企业的性质、规模、进出口业务比重等;(2)外贸企业在今后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3)外贸企业获得国际贸易人才的主要途径;(4)外贸企业设置的主要国际贸易业务岗位;(5)外贸企业对主要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6)外贸企业对现有岗位人才能力、素质的满意情况;(7)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外贸企业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与来源分析
1.1总体需求分析对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186家企业3年内对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需求数量为2076人,平均每个企业需求11.2人。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未来三年内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
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的外贸企业总数应在4万家以上。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因此这些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基本能反映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按照每家企业需求11人计算,可得出珠三角地区未来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岗位设置与岗位需求分析问卷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岗位主要有外销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商检员等岗位。约65%的企业分别设置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约25%的企业则采取“一脚踢”的岗位设置方式,即由业务员兼做其他岗位的工作;还有约10%的企业只设置业务员、跟单员等个别重要业务岗位,单证、报关、报检等工作采取委托或外包的形式请他人代劳。大中型企业多采取第一种方式,采取后两种方式的主要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问卷还显示,外贸企业对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在未来3年预计需要招聘的2076人中,外销业务员1059人、跟单员374人、单证员270人、报关员166人、报检员145人、其他62人,分别占51%、18%、13%、8%、7%和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的外贸企业在未来3年中对各种岗位人员都有一定的需求,但需求的主体还是外销业务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应该是以外销业务员为典型岗位的包括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在内的岗位群。广东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这一目标岗位群对就业人员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制定出合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1.3岗位人才来源与要求分析在回答“企业获取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主要来源”这一问题时,186家企业有110家选择向社会招聘、61家选择院校毕业生、9家选择企业内部培养、6家选择其他途径,分别占59%、33%、5%和3%。在回答“企业主要录用哪一类院校毕业生”这一问题时,选择“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的仅有2家、选择“大学本科生”的有66家、选择“普通大专生”的有61家、选择“高职大专生”的有50家、选择“中专或职中生”的有7家,分别占1%、35%、33%、27%和4%。
在回答“企业录用院校毕业生时,对人才的专业要求”这一问题时,有9家选择“必须是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151家选择“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26家选择“不考虑专业背景”,分别占5%、8I%和1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外贸业务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2)外贸企业的现职员工流动性较大、跳槽频繁,企业员工流失多,但从社会招聘也相对容易;(3)院校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上手慢,不大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
其次,大专层次的院校毕业生是外贸企业向院校招聘一线员工时的首选。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86家企业中有111家在招聘院校毕业生时主要面向大专层次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外贸业务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企业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
第三,高职大专毕业生在外贸企业的招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虽然外贸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偏向普通高校的本科和专科生,但愿意聘用高职大专生的比例也高达27%,与本科和普通大专相比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第四,外贸企业招聘业务人才时普遍重视专业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考虑应聘人员专业背景的企业占比达到86%。这说明外贸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2.外贸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与满意度分析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业务岗位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了适应国际商务环境、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等三大类共21个能力项目,还设计了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4个职业素质项目,要求接受调查的企业对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进行评分。每个能力或素质项目依据其重要性最高可以给10分,最低1分。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现有在岗业务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问卷还就上述能力与素质项目要求受调查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评分,满意度最高值为l0分,最低值为1分。这两个调查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在每类能力及职业素质下提供了“其他”选项供企业补充和评分,但极少有企业增加能力和素质项目。因此,我们没有在表1中统计“其他”选项的得分。这也反映出列表中所选取的能力与素质项目基本涵盖了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
2.1重要性得分分析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重要性得分情况是:最低6.04分,最高8.91分,中值为7.57分,平均值为7.55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都比较重要,企业对所有的能力与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其次,表1得分在8以上的项目有运用外语能力、建立与维护客户关系能力、开拓新业务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程度、团队合作精神。这表明:外贸企业特别重视上述4种能力与4种素质;业务人员在注重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在运用外语进行客户管理、业务开拓、交易磋商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业务人员在进行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素质的修养,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人际关系。
2.2满意度得分分析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的满意度得分情况是:最低6.08分,最高7.94分,中值为7.22分,平均值为7.11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外贸企业对业务员不同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差别不大且普遍偏低。
其次,表中数据显示,企业对业务人员适应国际商务环境的几项能力不太满意,这几项的得分没有一项超过7分。而企业对业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满意度都在7分以上,在各类能力与素质中得分最高,说明企业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是比较满意的。第三,表中数据还显示,企业认为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项目,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并不高。这表明员工在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与企业对员工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院校毕业生使用中的问题与培养建议分析
问卷中设置了两道陈述题,希望企业就院校毕业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进行陈述。186家企业中有132家在问卷中提出了问题与建议。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和建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不会做人的问题,包括职业忠诚度不高、频繁跳槽、浮躁不踏实、不虚心学习、人际关系差、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绝大多数问卷都提及这些问题,并建议加强学生的素质修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3.2外语能力差的问题。132份问卷中有87份提到了院校毕业生存在外语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3.3动手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66份反映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专业能力不强,建议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
3.4适应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43份反映院校毕业生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建议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三、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从上述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同样的不足。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除了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外,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本次调查,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定位为:服务于广东外向型经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理论知识、具有进出口业务岗位操作能力、面向珠三角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一线业务人才。
2.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外贸企业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时,对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而对员工在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的不满也超过了对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满。因此我们建议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3.根据外贸企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优化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业务岗位是一种操作性、技能性非常高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外贸企业业务岗位的设置和各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同时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4.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工作
外贸企业的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调查也反映出了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与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证来加以解决。通过考证的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与职业岗位的了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5.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院校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偏低的问题与我们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结果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说明我们的外语教育确实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教学计划中外语课程的门类与比重,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2)增加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比重,让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3)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改善外语学习的环境。
6.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历史知识。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对此,教师可生动地讲解,形象地展示,巧妙地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要把握导入环节,做到先声夺人。魏书生老师曾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对此,教师可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并采用多种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深刻体会禁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图像资源,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血腥的资本积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地图,观察“三角贸易”的路线,动手画出“三角贸易”的简易示意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贸易”,记忆“三角贸易”路线。
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黑奴贸易路线的记忆,深刻理解黑奴贸易的罪恶,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乡土历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开展“我写历史小论文”、“家乡考古”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海峡两岸的交往”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总结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不少诗人都对海峡两岸的亲情作出了深情的抒发。对此,我利用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进行总结。这首诗情深意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情渲染,把握教学中的情感结合点
教学是通过语言讲解来实现的,教师的语言技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语言与情感的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把情感融入教学之中。
例如,在讲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加重语气,使学生体会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开展相关活动。
例如,在教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开展辩论会,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使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教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联系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世界各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问题引导,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从中国的出口表现来看,欧美、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加剧之势。西方国家一方面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又重新要求人民币升值,以便削弱中国出口优势。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称人民币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至少需要升值20%,对美元汇率更是要升值40%。2009年10月22日,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他长期撰文的《纽约时报》双周专栏发表题为“The Chinese Disconnect”(可译为“中国人的不合作”或译为“中国人的脱节”)的文章指责中国放任货币贬值,敦促美国政府“有关中国货币,必须采取措施应对”。
其真实目的在于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以便美元贬值,同时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而减轻美国面对的巨大财政赤字和不断借债的压力。美元贬值一方面可以缓解其金融体系内部逐步累积的大量债务,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压力。同时,作为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会显著缩水,中国国民财富将大量流失,中国被迫为美国人买单。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可以推动美国出口。据测算,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个百分点,出口企业增长速度受其影响放慢3到4个百分点。
二、问题的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货币均为美元的衍生物。因为美元是由美国发行的,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售的是实物财富,而得到的是结算货币(即美元)。 自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只要国际贸易以美元结算,其实质就是由美国操控这些被交易的资源。美国政府只需加速印发美元,就能将大量美元注入其他货币区来迫使其他国家提高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从而促进美国的对外投资和出口。所以大量国际收支赤字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但是对美国却是有利的。美国可以放任其国际收支赤字无限扩大,并通过美国国债吸收其他各国央行的盈余美元为其预算赤字融资,从而奠定美元的霸权地位。
目前全球主要货币均在贬值,只是贬值的幅度不等。自从中国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至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为第一阶段,期间人民币以爬行钉住美元的方式逐步升值了21%。2008年7月至今为第二阶段,人民币汇率事实上重新回归到盯住美元的刚性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逆市反弹而继续升值。然而,从2009年3月起,由于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过程中,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美元大幅贬值,美元指数持续走弱;同期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导致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贬值。
如何确定人民币均衡汇率?国外汇率理论对人民币汇率是否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能够成立的汇率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以及资产平衡理论等),在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并不完全实用,不能简单地套用于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因为均衡市场利率和货币的完全可兑换这两个前提条件在中国不成立,所以利率平价在中国的解释能力不强,无法形成均衡汇率,汇率较难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不符合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资本管制情况下,实行钉住汇率有其客观必然性。
三、 国际汇率理论中的三元悖论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g)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gle), 即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也就是说,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我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其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我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建议
(一)抑制国际游资涌入我国市场
国际游资具有流动性强、逐利性强、期限短的特点。当资本项目管制疏松时,其大量涌入容易冲击我国的资本市场;而当我国国际收支恶化时,大量内流的短期资本极易发生剧烈的逆转。这种大量无序的流动无疑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危及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
(二)逐渐改变中国出口结算方式,规避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尽量避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结算,改用本国货币或者采取商品互换的方式,和其他各国建立货币互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