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4 15:07: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管理学原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管理学原理论文

篇(1)

教学计划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指导文件。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办学历史较短,因此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计划,而是直接沿用母体学校的普通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由于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的生源情况不同,社会和企业对两者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求也不同,因此这种把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等同于母体本科院校学生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这主要体现为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严重。工商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管理学及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基础上的,因此需要在低年级就开设一些诸如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但在高年级阶段,往往出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之间在内容上有明显的交叉重复。课程内容的重复一方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也挤占了教学实践的时间。此外,课程缺乏一些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内容,需要补充大量的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最新情况才能适应当前需求。

3教学方式不科学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多媒体的辅助,把经营管理的思想和知识点及实践方法传递给学生。这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4教材建设无特色

由于宏观上自主教学计划的缺失,导致在微观上教材的使用也缺乏独立性,绝大多数独立学院所使用的教材也是沿用母体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教材,这些教材并不是很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需要。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应结合其学生特点,体现因材施教,建设具有应用特色的、以应用分析与案例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教材体系。

5实践教学不规范

从目前国内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看,虽然对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开展意识,但大多数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认识实习、市场调查等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环节,而动手实践类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过少。再加上受实践教学资源紧缺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使得实习实践流于形式,只安排参观、市场调查或社会调查,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得到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导。

6教师结构不合理

当前独立学院专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不够合理,缺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很多从事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博士、硕士,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从学校一毕业就进入到教师行业从事教学工作,缺少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教师实践管理经验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讲授课程内容时缺少实践案例背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的教学显得苍白空洞、纸上谈兵。

二“职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理念及目标

1“职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理念

“职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理念就是为社会培养工商管理“职业人”。具体说来就是培育“入世的,为人的,建设的的”态度,反对“消极的,疏离社会的”态度;把“帮助学生消除与社会与职场的排异反应”努力融入整个培养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职场观念,建立对专业的综合性、系统性、程序性体验;培植学生整体理事能力和全程掌握能力;挖掘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及造物能力。

2“职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职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三大素质:职业素质、能力素质、行为素质。通过“职场化”教学,让学生对工商管理岗位能力要认知、应会,明白必须掌握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行业标准,也就是要学会一种谋生的技能。能力素质主要是完成相应岗位职业的本领,一种理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提高。行为素质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方面,有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合作意识等,这些是个体的行为,也是要通过职业锻炼由外化的力量转为内化修养的。只有三大素质协调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课程设置上,要求从岗位能力出发,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实践教学方面,构建模拟仿真与经营管理实战相结合、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就业指导方面,构建专业学习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专任教师与业务骨干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设置:从岗位能力出发,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课程是“职场化”教学的灵魂,没有与市场相衔接的课程,“职场化”教学将无法运转。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从体现管理岗位能力的角度出发,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使得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相融合,企业经营管理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具体设置时可按职业通用能力和管理专业能力两大模块来进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开设商务英语、社交礼仪、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来实现。管理专业能力可分为专业基础、专业实践、专业拓展三部分。专业基础能力通过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实践通过每学期阶段性实训和综合实训实现,专业拓展可由专业选修课和常规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讲座来实现。

2实践教学:模拟仿真与工商管理实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如进行产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商务谈判等训练。虽然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来组织实践教学,在项目的真实性、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面会非常有效,但往往由于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把正在实施的管理项目直接提供给学校使用。因此通过模拟仿真训练的手段来组织实践教学就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工商管理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能力。如大一进行体验式管理,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生可自主申请实战项目,参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大二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大三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大四部分学生实施创业计划并依托学校创业基地开办公司。

篇(2)

2独立学院的管理思路

2.1以德育工作为核心

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提升作用,可以从根本上矫正独立学院学生的自卑、缺乏毅力等心理弱点,因此德育工作可以说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的德育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2以学生管理为基础

鉴于独立学院学生极强的自我表现能力、较低的独立性、对学校管理者的不信任等因素,学校可以考虑将学生自主管理作为管理基础,校方的管理人员只进行监督和辅助。这种管理方法不只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而且也易于打消学生对管理者的逆反心理。

2.3以心理教育为手段

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在心理上较为敏感,说教甚至体罚之类的教育手段极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对抗行为。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手段应以心理教育为主,重交流、重了解、重引导,争取从心理上扭转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而不是依靠硬性的条规制度。

2.4以联合管理为辅助

基于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家庭依赖性太强的特征,学校在进行这些学生的管理工作时可以采用联合管理的方法。增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透过这一渠道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令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另外,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具有务实性强、渴望与社会联系的特征,所以学校采用与社会团体联合的管理方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5以过程控制为模式

从目前的管理经验来看,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往往重结果,轻过程,这不仅导致管理能效的下降,而且个别情况下还会产生管理工作完全失效的现象。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有必要采用过程控制这一模式,以加强管理工作的可控性。

2.6以弹性管理为原则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个性鲜明,性格差异也比较大,在实际进行管理时如果采用一刀切的管理原则,很有可能对相当一部分学生造成不公平,引发学生的不满。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遵循弹性管理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耐心了解,采用适性最高的管理方法。

篇(3)

独立学院自创办以来,行政管理工作面对许多的困难,管理理念陈旧和管理文化落后,严重阻碍了各项工作的良性运作,同时也是影响行政管理人员间的竞争产生螃蟹效应的重要原因。行政管理的领导者仍然固守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理念仅停留在害怕下属比自己强,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对下属好的行为既不鼓励,坏的也不批评,仅靠权力管理而忽视了领导力的管理。管理文化落后是企业管理失效的主要原因,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文化相对落后的现状,使得独立学院的管理相对失效。文化落后主要源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行政管理人员沉溺于落后的管理制度,对现有的竞争模式难以适应。

2.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竞争带来螃蟹效应的原因之一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中,激励方式单一、激励不公、激励制度僵化、忽视长期激励等缺陷显现出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在行政管理人员之间,不同层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存在差异性的需求,然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公平竞争的环境一度缺乏。再加上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仅注重年终的考核作为激励的重要手段,员工们的竞争忽视平时的考核制度,各种不正确的竞争手段流行于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进而加快了螃蟹效应等负效应的繁衍。

3.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竞争意识淡薄,忽视团队的力量

伴随着独立学院的竞争日益加强,行政管理人员间的竞争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员工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打不开新的优势局面。关键在于行政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淡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被忽视,从而导致螃蟹效应的结局。学校的办学成效不仅仅要拥有名师,更重要的是拥有团结的员工团队。独立学院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必须重视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凝聚团队的力量。独立学院往往忽视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特长,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从而无法产生协作高效的合力,在竞争中无法立于不败之地。

4.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竞争心理不平衡,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现代的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竞争使得员工的压力变大,每个人都可能会因为压力而出现竞争心理的不平衡。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也同样会显现因为竞争而导致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健康的心理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状态,从发展来看,是围绕着健康常模上下波动的过程。同时,在现代的员工心理中,大家往往会存在不担心分得少,而担心分配不均匀的心理。在工作竞争中,处处要求平均,人人要求平均,这样不利于团队的进步。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虽然不是很凸显,但在竞争中可感觉到这种心理若隐若现。

二独立学院应对行政管理人员竞争中“螃蟹效应”的措施

1.革新行政管理的理念,塑造团结协作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文化

在当前独立学院立足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行政管理中的理念是做好行政管理和促进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革新行政管理的理念是一种管理竞争中的进步,是开阔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也是一种人员竞争的新境界。同时,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模块必须注重塑造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文化是发展的软实力,是竞争中不可或缺的焦点,营造团结和谐、合作共事、心心相印的文化氛围,从大环境弘扬和倡导团队文化,有利于独立学院规范行政管理人员间的竞争,也有利于独立学院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人才选拔、任免制度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人才选拔、任免制度是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竞争的新型模式,也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对行政管理人员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优化行政工作,不但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人员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效能。同时,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有利于形成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也有利于减少不恰当竞争模式的产生。

3.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再造正确的团队精神

拥有一个充满激情、忠实可靠、精明强干的团队是独立学院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树立正确的职员竞争观的前提,所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再造正确的团队精神尤其重要。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中,要形成内部的集体荣誉感,让员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得合作日常化。若一个团队不懂得合作,没有团队精神,那么其负面影响会大于其贡献。学院谋发展,提高竞争力,则不可缺少团队成员的精诚协作,也不可缺少正确的团队精神。

4.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篇(4)

2.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最早成立的独立学院到目前也只有10年。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中年骨干教师较少,普遍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态。独立学院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或社会的实战经验,教师有双师证资质的比例较小,难以指导学生的实践。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数教师的专业背景是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或经济学,专业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3.实验室简单且设施落后有些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只安装了一些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模拟软件,基本上是根据课程的实验要求,由各专业教研室申请而建立的,因而分得过细,专业面窄,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有效利用率不高。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协作等。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实验室设施落后,电脑配置老化。如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只购买一些工商管理学科通用的ERP沙盘模拟软件、用友ERR软件,由于专业教师流动性大,原先经过培训会操作这些软件的教师过段时间就离职了,导致实验教师青黄不接,因而软件安装之后使用率很低。由于物流综合实训室需要较大的空间,学校暂时没有合适的地方就没加以考虑。

4.实践基地流于形式近几年,独立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中都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有些仅限于形式,使用率低,没有形成校企联合培养师资和学生的有效机制,没有实质的合作事项。实践教学是个系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现场教学都需要企业配合,实习基地和学校要互动双赢才能保持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南国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了12个实习基地,如林安物流园、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圆通快递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恒纳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云海金属家具有限公司等。但除了与林安物流园在现场教学、就业、实习、教材编写、讲座、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合作之外,其他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些几年来就只举行过一两次现场教学,有少数几个学生实习,有些从未开展过实践教学。

5.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执行不到位物流管理的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化理解,但目前专业主干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比较低。虽然有些专业课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既有理论学分又有实践学分,但实践教学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规范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而相当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讲授,没有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如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158,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学分)40学分,占25.3%。但专业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执行不到位,基本上没有实现,效果不理想2.6实践教学评价不科学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才能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而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不到位,缺乏明确操作流程,实践教学目标难以达到。有些独立学院将实践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内容,没有制定独立的教学计划。学生实践环节缺少科学指导,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实践教学手册,实践过程容易浮在表面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没有形成规范的考核指标,凭考核者的主观意志,考核存在很大随意性,缺少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手段。

二、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1.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重视校内实训应全力打造一个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开放性、共享的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实验室建设时应统筹规划,考虑前瞻性和持续性,使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相匹配,与专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相协调。通过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可以了解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提升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校内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切实落实课程实验、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现场的操作示范、讲授、座谈、讨论、模拟等多种形式,亲身体验实际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模拟情景题,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式多样的校内实训,让学生的组织能力、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应变能力、团队意识得到大幅提高。

2.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都需要高素质的实践师资队伍。通过引进和培养等方式,打造具有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好过渡和平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企业、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有效平台,实现三方共赢,形成教学、科研、企业三者之间的稳定的联系。借助区域地理优势实现资源分享,使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更为协调、更为密切,形成校企长效全面合作机制。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应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特长,促进教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使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的培养,使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符合企业要求,真正做到专业与岗位无缝对接。学校应鼓励年青教师到企业调研或挂职,通过企业实践积累教学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挂职教师为企业解决一些管理中的问题,为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协助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需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各种大赛促进了大学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动了物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强化了实践教学。教师通过指导参赛学生,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相关岗位的要求,与参赛院校、同行交流,共同探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5人组成学生研究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型主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部高校物流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通过研究分析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案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学习企业经营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大赛的现场答辩,训练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

4.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完善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应通过调研分析,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现状,确定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指标。指标应尽量定量化、形成系统,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结合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考核学生参与的实践状况。对学生的考核形式除少数课程仍沿用理论考核外,多数均应改用作品的演示、现场答辩、现场技能操作、项目策划设计、竞赛等形式,必要时开展实际任务考核或与产学研合作单位联合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力[6]。明确的评价标准,对师生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风建设。

5.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来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实施。完善实践教学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激励教师不断了解实践教学工作的新理念、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实践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通过颁发证书,激发学生参加实践训练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篇(5)

(一)账物管理脱节,资产数据缺乏统一性

调查发现,广西区内独立学院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各自使用不同的软件管理固定资产,绝大多数独立学院财务部门使用“用友”财务软件,近一半的独立学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普诺迪”软件(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系统)。财务部门负责报账,只重视会计核算,即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总价值核算,设置固定资产总账,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所独立学院的财务部门设置了固定资产明细账,普遍认为只有资产管理部门才设置详细的资产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只重视资产的验收、入库登记、打印标签、变更、调拨、报废和清查盘点等,许多在资产部门已经办理了入库手续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到财务部门报账、办理财务核算;一些已达到报废年限或未达到报废年限但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在资产管理部门已进行报废注销处理而未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核销,进而导致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现象。不同的软件管理独立学院相同的资产,因管物和管账脱节,造成财务账面资产与真实资产无法一一对应,账实不符,甚至相差甚远,最终导致资产数据缺乏统一性。

(二)资产日常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资产管理工作起步晚,可借鉴经验少,多数沿用母体公办学校的资产管理模式。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资产的种类及数量增多,在资产管理中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大了资产管理的难度。尤其在管理手段方面,目前,78%的独立学院仍然使用单机版资产管理软件进行资产管理,这种单机版封闭式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局限,不适应独立学院资产优化管理的要求。在单机版管理软件运作状态下,不论是资产使用部门还是财务部门要了解资产信息,都无法直接获取数据,都需要到资产管理部门查询。在单机版管理软件运作状态下,资产管理信息数据更新缓慢,甚至滞后,特别是对资产增加、减少、调拨或注销等资产信息短缺,数据不对接,导致资产账实不符、资产数据失真等情况,从而造成资产信息不共享、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浪费现象的普遍存在。

(三)资产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处理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资产使用效率。根据调查中发现,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这几个部门却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沟通,财务部门注重会计核算,因没有设置详细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很少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实核对。资产管理部门则只满足于管好资产的验收、入库登记、调拨、报废等事项,很少与财务部门进行账账核对。而资产使用部门工作随意性比较大,怕报废程序繁琐,不及时办理资产的报废手续,资产调拨也不到相关部门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由于这些部门在资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缺乏沟通协调,管账的不问物,管物用物的不理账,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其结果就是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学院存量资产的数量、分布状态、使用状况等信息,无法对学院资产进行有效调配和监督,极易造成学院资源不能共享、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

(四)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少,管理制度不健全,这是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现有的资产管理制度几乎都是参照母体公办院校的执行,有些制度年份久远已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甚至滞后。有的制度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涉及到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转让、清查、盘点等具体环节时,执行起来有难度。再加上独立学院的管理重心在教学科研,学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资产管理中有漏洞、有死角,资产账物不符、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现象时常发生。由于缺乏完整有效的制度管理,加上监管措施执行不到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严重影响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益。

(五)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工作不规范

据调查发现,目前广西区内独立学院中尚有近一半的独立学院没有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且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偏少,特别是各院系二级资产管理单位没有设置专职的资产管理员,一般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兼管资产管理工作。这些兼管人员大多数学历层次低、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对资产管理工作不熟悉,管理意识、责任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加上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或系统的理论学习,致使资产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造成了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专业资产管理人员的缺失与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规模和迅速增长的资产水平很不适应,在目前状况下,加强资产优化管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二、独立学院资产优化管理的对策

加强独立学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是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必须充分认识并视资产优化管理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加强独立学院资产优化管理,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以资产清查为基础,在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建立统一的、全面的、详细的资产信息系统,为实现资产优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是资产优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独立学院应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对学院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进行资产的账实核对。各二级学院、各系部及机关各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资产明细账,以账查物,以物对账的方式进行逐一盘查,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状况,掌握各单位的资产配置情况,同时,在清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漏洞,如有账无物、有物无账、闲置、报废不及时等,特别对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的资产要做好记录,对账物不符问题进行彻底清查,找出原因,及时按规章制度和相关程序进行清理。经过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进行账物对、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资产的账账核对后,确保做到资产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在此基础上,在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建立统一的、全面的、详细准确的资产信息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为实现资产优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也为今后资产的统筹配置、调剂等优化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二)依托校园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实现资产优化管理提供“科学手段”

独立学院应根据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依托校园数字化网络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利用资产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提供动态、实时、准确和完整的资产信息,能有效克服单机版封闭式管理的缺点,减少资产管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对固定资产的申购、审核、入账、调拨、报废及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实时、动态调控。资产管理系统向全院开放,学院领导、各二级学院、各系部和各行政部门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其所辖范围内的资产存量、资产总量、资产性能及使用现状,这样便可以在全院范围内实现资产数据信息公开及资源共享。此外,在合理配置增量资产时,可以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系统的调剂功能,根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将闲置或使用效率较低的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促进内部资产的合理流动,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利用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对接,使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便于适时对账,确保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以资产信息化带动资产管理现代化和规范化,实现资产优化管理的科学化。

(三)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为实现资产优化管理发挥“纽带”作用

独立学院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保持畅通的交流通道,确保部门之间的资产信息传递不脱节、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不脱节。如资产使用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向资产管理部门报告资产的使用状况、资产存量及报废情况,以便资产管理部门实时、准确地掌握全院资产的信息,有利于全院资源信息共享和避免资产重复购置。资产使用部门将同样的资产信息报财务部门,以方便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地进行财务核算,确保资产信息传递不脱节,使资产从物到卡、从物到账能一一对应起来,确保资产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只有加强资产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才能全面盘活存量资产,力争物尽其用;才能优化增量资产,确保资产配置合理、科学规范。因此,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实现资产优化管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四)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为实现资产优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资产管理专职机构,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资产优化管理的根本保障。当前状况下,独立学院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本学院发展实际及资产管理现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比如资产的申购审批、调拨变更、报废处置、清查和盘点等制度,还应配套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和考评奖惩制度。比如“申购审批制度细则”,凡属于学院资产的购置,都要严格按照资产采购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按购置资产的金额大小权限进行审批,并依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合理调剂、共享共用,实现资产整合和优化配置;“清查和盘点制度细则”,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半年或一年组织院内各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责任追究制度细则”,要求各资产使用部门本着“谁使用谁管理”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分工负责,分层负责,提高资产管理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形成资产弄丢了要赔、资产坏了要修、资产报废要交等基本共识,提高资产管理的效能。同时,要充分发挥资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作用,将资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时反馈到各部门和专管人员,对于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违制度必究。逐步实现资产管理制度化,为实现独立学院资产优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五)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为实现资产优化管理提供“人员”保障

资产管理人员思想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产优化管理的成效。独立学院要完善资产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独立学院应当根据单位实际,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与保管。同时要创新资产管理手段,大力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人是资产的管理者、使用者。再好的管理软件、管理制度都必须通过人而起作用。这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必须重视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加强进行资产管理知识、规范和意义的宣传,并经常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辅导与培训,请专业人士介绍先进的资产管理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尽快熟悉资产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程序、手续和责任,确保各项制度、政策落实到位。另外,要加强对现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电脑技术操作和网络软件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资产管理员的计算机应用和实际操作水平,逐步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程序性、规范化和效率化,为实现资产优化管理提供“人员”保障。

篇(6)

一、利用“首应效应”,扭转管理模式。“首应效应“是指首次感知到的食物能在感知者的记忆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且不易改变。即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这种现象就叫首应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在一个试验中得到了证明。德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专制式、放任式和民主式三种。专制式和放任式是管理方式的两个极端。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多采用专制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阻碍。因此,追求一种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已成为管理者们一致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管理者们转变自己的管理观念,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让首应效应发挥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像学校管理一样,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经制订,就要坚决执行,不能随意放松要求,而且要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第一个违反制度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那么你的规章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了,你的首应效应也就发挥不了正面的作用。在这方面,全国优秀班主任孙维刚老师做得很好,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他本人样样都做到。

二、巧用“南风效应”,走进学生心灵。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与南风比威风的故事,看谁有办法让行人先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一阵凛冽刺骨的冷风,行人为了抵御寒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行人暖意渐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开了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师生关系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温暖。没有人不希望被尊重,没有人不希望得到师爱。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从学习到生活再到个性的全面了解,把自己无微不至的爱传达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会在老师对他的尊重与爱护中拉近自己与老师的距离,愿意与老师做朋友,在双方共同构建的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的平台上进行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心交心,以情传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善于发挥‘情感效应’,教师对学生真挚深厚的感情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教育教学管理中,要让南风效应永存。学生盼望赏识、渴求关爱,如枯萎的禾苗盼望甘霖。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就好像给学生的学习、成长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学生会永远沐浴着一片阳光。学会运用南风效应,它会助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助你的教育教学管理如虎添翼。

篇(7)

2遴选兼职教师

2.1制订统一的遴选标准

在整个临床教学工作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业务思想素质和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教学工作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科教科从各临床医技科室遴选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热爱临床教学工作、有临床教学经验的临床医师兼任带教教师。

2.2注重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整体素质

聘请医学院校的相关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来我院指导临床教学工作,通过介绍临床教学经验、带教查房示范、规范查房要求等,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意识和临床带教水平。通过此方法,在提高临床带教教师临床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根据区县医院教学实际情况,实行教师分级带教

我院根据接收的几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如实习生、全科生、进修生),根据兼职教师带教资质进行分级带教。同时,还对我院目前接收的一些专业如影像技术等专业的实习生特聘了兼职教师进行专业带教,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带教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专业化、精细化。

3加大教学投入,改善临床教学条件

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保证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医院的发展中,院领导充分认识到科研、教学工作对医院发展和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投入力度、管理措施等方面充分考虑和满足教学的需要,近几年不断加强教学条件的改善工作。例如,各科室为临床教学购置了幻灯机、教学模型、教学挂图及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临床教师每月的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及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在硬件上保证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由于不断加强改革和创新,近几年来,我院临床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逐步增强,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4建设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1听课、检查

我院科教科工作人员按照“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兼职教师管理实施办法”等多项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情况,召集医学生开会,倾听师生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及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向上级报告;各客座教授通过不定期到科室听课、检查,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教师教学,向管理部门提供改进管理与服务的合理化建议;各科室主任及科室教学秘书按要求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监控,通过听课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组织整改;组织教师参与听课,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本科室教师的教学水平;每学期组织教学会议,学生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对教学及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4.2反馈与调控

科教科作为职能部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是其重要的工作职能。教学质量控制方法之一是收集反馈意见并做出改进性调整或规定[3]。通过教师的工作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核查、整理、分析后,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上报领导,及时反馈建议,做出相应改进性调整或规定。各专业临床科室中每位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5效果

5.1教学工作重要的意识得到提升

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使我院教师教学意识明显增强,对教学工作都非常重视。院领导也将教学工作列入每年工作的重点之一,逐年增加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各专业临床科室在医疗工作繁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保证选派医疗水平高、责任心强、教学热情高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各教师按照医学院校及我院的教学规范,认真组织教学,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5.2教师素质得以提高

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管理质量。教师经常接受质量控制人员的检查和反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有方向性,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相关激励制度的制订和逐步完善,鼓励教师多出成绩,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3学生素质得以提高

科教科在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队伍的管理。根据质量控制人员的检查和反馈结果,制订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此外,科教科工作人员每月深入教学科室及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关心其生活情况,使学生有约束机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多数能够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能力。

5.4教学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明确了教学管理职责,使教学管理工作由初期的摸索和经验化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转变。同时,根据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的信息,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法及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学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6下一步工作的探讨

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没有尽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根据探索、实践和反馈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

6.1建立教学质量科学评价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科学评价体系是临床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关键[4]。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我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结合不够合理,有些标准不符合我院实际,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导致某些测试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真实质量。因此,需要与我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符合时代要求、可操作性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更科学地评估和促进我院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6.2改革绩效评价体系

借鉴国内同行的先进经验[5],结合本院实际,在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科教科建立了教师及学生的动态数据档案,并将其作为年度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为教师奖惩、年度考核提供了依据。但教学奖励的力度还与医疗工作奖励有差距,而且作为非直属教学医院,教学质量评价未与职称评聘挂钩,导致个别教师存在轻教学、重医疗的现象。可通过加大奖励力度,加大教学工作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中的份量来进一步改革绩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产生。当前,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内容并没有针对新的变化及时修订,而且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授课教师也没有根据新的变化对授课内容及时作出补充和调整,教学模式也没有发生变化,致使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发现在学校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所学理论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脱节,所学理论知识用不上,工作理想化,致使学生在课堂所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1.2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的锻炼

对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不熟。独立学院大部分教师是青年教师,他们从高校到高校,拥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熟悉。因此,讲授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缺少对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的补充,这样使得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与学校所学的有很大偏差,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1.3课堂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普遍的教学方法很少联系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作深入分析的引导和帮助不够,还只停留在将原理解释明白、将理论概念阐述清楚的层面上,致使授课效果不是很理想。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但很多独立学院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还不够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只是停留在表层,这使得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还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校外实践教学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是更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未能和实际有效结合,导致学生掌握知识过于片面,对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比较差。

1.4学生主动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动力不足

学生毕业后要尽快地适应社会,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就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对社会、对工作岗位要求有较多的了解和熟悉。在授课过程中,尽管大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走向社会,通过企业实习或者企业调研来更多的了解社会和熟悉工作要求,但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动力,不少学生针对这些教学要求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对岗位工作流程和要求进行全面了解。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2.1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编写出版合适的教材

独立学院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比重点大学的学生相对要差些,学生对授课教材的依赖度比较高。因此,选择一本既紧跟当前形势发展要求又能够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合适教材至关重要。这要求所选的教材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所选择的教材既要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和简明性,又要具有实践的例证性和参照性,是管理理论和管理实务并举的教材。二是课程内容绝大部分能够反映当前实际工作的要求,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尽可能与实际相一致。三是选择案例尽可能多的教材,让学生通过案例阅读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2.2建立案例库,引入案例教学

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目前,很多教材要么缺乏案例,要么案例比较陈旧。为此,课程教学团队应该根据当时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建立合适的案例库。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易接受理论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课上课之前就把案例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学生可在上课之前理解和消化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并引导小组各成员各抒己见进行讨论,通过对案例的深入讨论,可使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义,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可以在班上发言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的总结。因此,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老师也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二是通过案例讨论与交流,学生的思维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建立和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工作,参加一些培训机构举办的实战培训,倡导老师参加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同时可聘请企业工作经验丰收、具有较好理论水平的稿件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从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实践教学的模范带头作用。

2.4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人力资源课程更侧重于管理的技能和经验,以及对心理行为的开导和控制。因此,授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和课堂特色,对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在案例教学、虚拟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教学等模块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习与娱乐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篇(9)

二、全面挖掘学生身上的长处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我们通常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优等生不需要管理者去管理,会自发的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习成绩优秀,中等生大多都是学习成绩平平,但工作能力较强,学生干部大多来源于这部分学生,因此中等生的管理不在此篇幅中赘述,差等生则一般是最让管理者头疼的一群人,学习成绩较差,组织纪律性也不强,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通常是这批人。通过这几类人的特点,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能更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促进优等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常较为忽视优等生的管理,因为这群学生在管理者的思想中属于自觉性较强,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政策规定的一类人,因此很少会有管理者对其投入较大的精力。其实,优等生通常只是个人优秀,属于自我管理型,很少有优等生会去主动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这类学生较多抱有“只扫门前雪”的心态,作为学生管理的工作者,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中的员工发展理论,应该充分关注到这类学生的这一特点,给这些优等生布置一定量的工作,或要求他们和需要帮助的同学结对,以增强他们的团队责任感,帮助这些同学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不能因为优等生的优,就对他们放松要求,进行偏袒,和其他同学采用双重标准,这样不仅不利于优等生的自身发展,降低这类同学的抗压和受挫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发现差等生的闪光之处

既然有优等生,相应的也会有差等生,学生管理工作者一般会将较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差等生身上,抓纪律,抓考勤,抓宿舍,抓晚归等,主要管理的内容都涉及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上来说,每个员工都有闪光之处,这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是可以借鉴的。要让学生转变,根本上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化被动为主动,将“老师要我做”转变成“我自己想做”,这就需要管理者发现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肯定,并以该闪光点带动其他方面。比如某同学在行为规范上欠缺,但在人文艺术上十分出色,辅导员或其他学生工作者可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其长处进行表扬,而后提出要求,使学生在心态上发生改变。同时,管理者自身也应该多思考,多挖掘差等生之差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差等生本身习惯的问题,还是存在其他客观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帮助差等生进步。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团队建设

(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应用

班级作为高校这个组织中的最基本构成单元,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中的班级不同于高中、初中、小学,高校学生的心智模式、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班级运行规律,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才能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当前,“90后”的人群已是高校学生的主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状态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们追求独立自主的思维和决策,另一方面又往往对各种问题缺乏必要的处理能力。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社会背景、素质差异,但由于主流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集体生活的意识,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甚至存在着自私、冷漠等心理方面的问题。1.班级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方法等的总称。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化管理应用到高校的班级管理中,就是富有每个班自身特色的班级规章制度。虽然学校层面、学院层面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大多较为宽泛,缺乏细节性、具体性的内容。班级的规章制度则应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特色,建立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并在全班表决通过,以增加其神圣性及民主性,这样的制定方式对于日后的班级管理具有良性作用,为符合当代学生特质,班级规章制度也可用例如“班级公约”、“集体守则”或其他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的名称代替。在班级中,规章制度一旦订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及时反馈。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闭环,从计划到组织到领导到控制,然后根据新的反馈内容制定新一轮的计划,继而进入一个新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前文提到的学生干部队伍就承担着管理职能,他们在班级规章制度订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对于违反规定的同学,照章处理,他们是制度的执行者、维护者,同时他们也需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带领班级同学及时修正,以保证整个班级秩序的正常维持。2.以目标管理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这一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中,恰好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进行自我人生规划,妥善运用大学时间。目标管理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员工参与,这与前文制度化管理中全员参与的思想不谋而合。其次,目标管理的第二大特点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这与目前高校提倡自我管理模式异曲同工,通过目标的自我制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学生作为目标管理的实施者,不断修正自己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但目标管理也存在缺陷,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它更适用于自律性较强的同学,而自律性一般及较差同学则需要来自学生干部以及老师的帮助和监督。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课程的体系结构、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每门学科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就业形势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带领学生开展自我规划的制定。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分学期制定相应的大学生活学习规划,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管理者每学期根据个人目标进行激励和参照,另一方面,若目标制定者发现目标有不完善处,可及时在下一学期进行修订。班级中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相应的目标后,班级目标也可制定,目标可以有多种导向,如学习成绩、班级氛围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的应用

在高校中,学生在第一课堂(即班级)之外最多的就是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之中,如何在各类活动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将这些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充分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发挥活动中个体的潜能,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力,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最终实现各项活动的目标。在第二课堂中,直接将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措施进行运用,如企业文化建设转变成社团文化建设、企业组织设计简化为课外活动项目小组成员设计、各活动中人员的配置与培训、个人潜能开发、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奖惩标准等。1.第二课堂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每年,学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志愿者团队、社团、科学创新活动小组等等。这些团队每年都会针对新生组织招新,为组织补充增加活力。目前学生活动团队招新的主要流程为一问一答,考官个人的想法往往主导了面试的整个过程。但是,由于受到个人能力或者首映效应的影响,面试者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应试者的突出才能和潜质。针对此情况,我们可以将面试量化,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面试评价量表,进行定量的分析,以减少各种偏误造成的影响,选出适合的成员,这样就能在团队的招新阶段避免对人力资源的浪费。笔者通过自身从事的工作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第二课堂中并没有如自己预想的一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充分说明高校中的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发和培训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以社团为例,很多时候社团成员只是简单的执行者,而不是活动的组织者,大多数社团成员实际上并没有机会参与活动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而社团的负责人们往往凭借自己过往的经验,仅仅注重追求社团活动的效果,而很少有意识地对干事进行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换言之,现在的第二课堂中的种种团队只关注了活动本身,而忽略了活动中的主体,人。大多数时候学生活动团队在大量的重复过去的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也因为他们对人的开发和培训不够,从而导致整个团队停滞不前。笔者认为,在学生团队中应当大量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和培训体制,在新成员加入时,可以对其就团队宗旨和内部文化进行宣讲,以使其了解团队的历史、目标和工作模式。应充分调动新进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责任,每一个成员都应共同参与团队的建设,每个成员都是团队的管理者,成员之间应当平等相处。此外,应在内部提倡平等协作与自由竞争,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刺激成员的上进,为每个成员发挥与提升能力提供同等机会,个人在团队中的发展完全由其发挥的作用决定,这样的操作方法不仅能增强成员工作的动力,更使成员有归属感和成就感。2.第二课堂中的组织内部建设第二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团队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人员流动较大。学生在初入团队时往往较有激情,但在经过一年以后,热情退却,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离开,仅剩一小部分同学会继续留在团队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些人才就会流失。因此,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中的人力资源能量,就要革新学生活动团队的机制,组织和人员的配置方式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可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思想,主动精简人员,将边缘化人物剥离,或通过轮岗的方式来吸引团队成员兴趣并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团队发展的目的。

篇(10)

(一)树立节能意识,杜绝能源浪费能源是学校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网站、校园广播、班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节能问题的宣传和教育,使学校的每一份子都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节能意识。首先,增强学校领导的节能意识。由于学校的很多设施的购置离不开校领导的批准,所以,要通过研讨会、播放节能宣传片等方式提高学校领导的节能意识,在一些能源设施的购置上,本着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添置,避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浅行为。同时,提高校领导的节能意识,还可促进学校供水、供电、供气等陈旧设施的更换与维护,减少能源在传输中的浪费。其次,增强学校老师的节能意识。老师的节能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与之接触的学生对节能问题的认识,所以,可通过观看节能宣传片、写节能专题论文、部门能源用量控制等措施增强学校老师的节能意识,减少办公室、实验室等能源浪费现象。最后,增强学校学生的节能意识。学生在学校中占据主体地位,学校节能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我们可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节能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开始。

(二)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能源管理确有实效要想实现学校能源管理的有效运转,必须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的能源管理方式。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能源管理体制,从能源的采购、供应、使用,到能源的监督、清算,都应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并有专门能源管理部门和人员做好相应记录。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实现定额管理制度。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实验室,抑或教室、宿舍等,只要是涉及到能源的地方,都要在近期能源实际耗用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额限制,对于定额以内的部分,学校承担能源费用;对于超过定额的部分,可以制定合理的能源超额管理办法,由使用人员承担部分费用;对于长期未超额的部门或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长期超额的部门或组织给予警告或处罚。而对于公共场所的水电能源则可实行装表计量制度,按照既定限值合理使用能源。此外,还可明确规定各种节约能源的具体行为,如必须使用节水龙头、节水型器具和节能灯具;必须配备水电计量设施;浴室必须实行IC卡计费系统管理,按实际用水时间计费;绿化必须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应当使用中水或雨水;景观用水不得使用自来水等取得了很好的节能实效。

(三)加强培训,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在职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学校能源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包括节能意识、能源管理能力、能源管理专业素养等等,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与安排,如节能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可进行能源管理专业方面的培训,并安排监督管理学校各个部门的节能状况;能源管理专业强的工作人员可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并采取各种措施负责降低学校能耗。其次,招募节能意识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为学校能源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招募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进行能源管理,尽量减少教师、领导家属管理的情况,并可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薪酬制度,合理估算能源管理人员为学校节约的能源金额,将节约的能源金额按照一定比例奖励给能源管理人员,激励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能源节约空间。

上一篇: 市场监测论文 下一篇: 给排水工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