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4 15:07: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

篇(1)

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和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一般更强调升学率,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机械式套用定理、定义和公式。高中三年,每天只是往返于教室,食堂与宿舍之间,大部分时间沉沦于题海中不能自拔。这就是当代高中生的真实写照。总之,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分数。即便如此,其结果也常常是事与愿违。据资料显示,我省自实行3+综合考试以来,物理平均分只有40-45分,08年更是跌破40分大关。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物理第二课堂还有没有必要开展下去?又如何开展呢?

其实,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考成绩的重压下,物理第二课堂仍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机械般的解题成为研究的过程,让重复的阐述成为探究的能量。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甚至是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就能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第二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支配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人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很难。而物理第二课堂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脑中现有的知识,使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应用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求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弥补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性。那么对于以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难点,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和吸收。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练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磁感线在磁体外由南指向北,而在磁体内部则由北指向南,以及动量,冲量……等等一大堆让人挠头的物理问题。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的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的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2.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这对于学生未来深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物理第二课堂可选取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火箭发射的过程,组织学生课外制作水火箭,加深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在学习日光灯原理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将日光灯发光的过程进行演示,而在实验课上学生没有得到亲历,因此对于氖管和镇流器的工作原理还是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了解各原件的结构,再对比上课所学的知识,从而真正理解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3.针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选择活动内容

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的运用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物理课堂以学为主,课堂上运用知识以考试为主要方式,这会让学生往往以应付考试为主,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在运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中,既可让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磁感线方向,也可让拇指指向磁感线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电流方向,学生往往只是记得一个判定的方法而忘记另外一个判定方法,在学习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之后,更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导致判定错误。所以,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就可以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一些深入课本的动手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践判断而最后得出结论。

三、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1.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小组,以若干人为一组,挑选一个社会课题(课题可以由老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开发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分发一些调查问卷,采访一些周边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对所调查的课题做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让学生融入社会,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遵守的原则

为了保证物理第二课堂有序、有效的进行。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实践性强的原则

在物理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2)促进教学的原则

物理第二课堂它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所以老师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不应该太注重它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更应该注重它促进教学的作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如在开展几何光学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常会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是没有这些仪器的,我们就可以寻找不同的办法自己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仪器来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既达到了完成实验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的实施都会围绕着学生进行开展,物理第二课堂也应如此。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不能只注重培养成绩好的学生或只注重提高成绩差的学生。

总之,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应该让学生真正参与、动手去感受课本中的知识,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物理第二课堂才能谈发展,物理第二课堂才有研究意义。

篇(2)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1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1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12345678下1页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1些新的问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1种教学活动方式.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1,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2,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1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1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1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1页12345678下1页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3.1问题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1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1习题改成:某1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1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1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1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1种提问比前1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3.2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1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1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1位教师在教牛顿第1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图1),教师演示.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演示(1):1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1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教师提问

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提问2:(1)与(2)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

提问3: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3):1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提问4: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1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5: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1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

提问6: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3以问引问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1个/问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2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上1页12345678下1页

下面是教师A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1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亲自研究1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

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1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表1).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1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也有1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教师A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1大亮点,但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1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上1页12345678下1页

篇(3)

2.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规律是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同时又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课时紧张、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等原因,高中物理实验课越来越少。笔者认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实验必须要有。鉴于课时紧张等原因,可以灵活进行实验教学。对于一些物理规律老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时,老师可以将小车放在斜板上,斜板表面放上不同的材料,让同学们先猜测放哪个材料小车滑得最快,斜板表面是什么材料时小车滑得最慢。通过小车直观的速度对比给学生一个摩擦力的概念。对于教材中要求的或者一些比较重要又易于操作的实验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老师则负责方法性的指导工作。

3.合作讨论教学法的应用。合作讨论教学是粤教版的一大亮点,在粤教版教材的活动中有一半都是合作讨论活动。讨论教学一般是按照座位或者学生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老师为学生选择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具有趣味性且难度适中的讨论题。讨论教学一般需要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乱抓一气,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也可以由老师抛出问题进行梯度式的讨论。笔者认为,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在初步学习时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情境教学,在每一章节学习完后可以采用讨论教学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如机械能的章节学完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对机械功、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等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进行一个大讨论,帮助同学们把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类,同时实现知识之间的融汇贯通。

4.及时合理的教学评价。构建高效课堂的最后一步是及时合理的教学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尽量正面积极,当然有错误一定要指出来,但是不可以严厉批评,因为严厉批评不仅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要给予肯定,对于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成绩中下和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要以激励为主,针对成绩较好又有些骄傲的学生则要严格要求。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指导

1.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一节课的效率不仅取决于听讲的认真程度,也取决于预习的效果。通过预习可以知道大概要学习什么内容,哪里有拦路虎,哪些知识点需要深入思考。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在预习时就可以和以前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2.对学生课堂听讲的指导。听课首先要听知识的重难点;其次要听自己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部分;第三要听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四要听老师对一节课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最后要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中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重点的知识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笔记,用心理解。只有学生认真听、有策略地听,一节课才能真正达到高效。

3.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指导。课后作业是对一节课学习成果的检测,老师可以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份作业题,题量不需要太大,难度也不需要太高,但是必须要覆盖当天所讲解的知识点,包含比较常考的题目类型,让学生使用尽量多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所有的题目都要求学生独立闭卷完成,所有的答题过程都要求规范作答,这样不仅能检测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训练了他们的答题规范。

篇(4)

1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想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具备探索精神,才能发现物理现象的规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讲解理论花费的时间就占一节课的四分之三,学生极缺乏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只能机械式地吸收理论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课后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课堂上实验探究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讨,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例题2小车上有一竖直杆,总质量为M,杆上套有一块质量为m的木块,杆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车静止时木块可沿杆自由滑下.问:必须对小车施加多大的水平力让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木块才能匀速下滑.此题涉及到物理力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把解图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打开解题的思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解题方法,根据力学的相关基本公式,一步步得出题目的答案.

2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过程,课堂上有效的互动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由于教师和学生掌握的物理储备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接受能力受限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与学生互动沟通的过程就是反复确认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加强教师和学生有效沟通的环节,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打下基础.例题3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00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2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那么:(1)纸带的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2)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和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从O点到所取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J,动能增加量=J;(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4)实验的结是.这个例题是物理实验探究的例题,学生根据实验的问题和要求要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堂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还要提醒学生实验要注意的事项和解答相关问题,才能确保实验课程顺利进行.综上所述,优化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还是增强学生物理实验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为了提高教学目标,实现质量教学,物理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教学.

作者:姚留兵 单位:江苏省口岸中学

篇(5)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最能提高学习能力的手段就是“提问题”。新课改教学理念认为,老师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善于提出学习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进而应用于实践。所以,老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置,最好在课堂之初能够设置问题悬念,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物理问题。

2.物理实验的增设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性的学科,它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实践基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问题,解决物理疑难。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因而他们抱有好奇的心态和探求的欲望,希望可以在物理世界里遨游,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点心理因素,在课堂上增设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的能否完好达成,可见,教学方法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意义颇深。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慎重选择教学方法,以免因教学方法选择失误而导致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失败。

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的具体手段

1.培养双向备课

简单来说,双向备课就是老师和学生各自分管一些独立内容,从而完成备课的全部内容,间接地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同时,备课质量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完成双向备课:

(1)老师备课。老师在进行课前备课时,需要仔细研读此节内容的大纲,注重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设立既定的教学目标,便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2)学生备课。此处主要指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对学习内容大致轮廓有所把握,并且借自己的力量去寻找辅助课堂教学的资料,从而为高效教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课堂导入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学生上课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为课堂开始后的10~35分钟,前10分钟学生的思想游离在下课的欢乐中,后10分钟处于学习的疲惫时间,只有课中25分钟左右的时间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如果老师想要延长学生的集中学习时间,也不是不可能,注重课堂导入过程即可。比如,在讲“摩擦起电”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老师可以事先将摩擦好的棒子准备好,再准备一些细碎的小纸片;其次,老师可以创设神秘的课堂气氛,扬言为大家变魔术;最后,小棒子吸起小纸片,完成整个魔术过程。可能这些游戏都属于小把戏,但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一学生来说,却是极为神奇的,而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法。

3.发挥学生主体

新课改施行之后,其内容标准中多处屡次提及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要以服务于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老师立于督导者、命令者的地位去监督学生,课堂也以展示老师个人的主置为主,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主体地位被忽略。针对此问题,老师需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教学位置,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比如,可以利用一些差异教学、任务教学之类的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而为课堂高效教学做好保障。

篇(6)

1.应付性的提问,使得问题只浮于表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这样的模式往往忽略了思考的过程,答案一般是“对不对”或者“是不是”之类浅显的答案.

2.问题含金量不高,没有针对教程提出相应的问题,具有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

3.提问过于简单模糊,表意不明,意思重复,使学生回答失去方向性.

4.跨度过大,无法顾虑到学生的思维习惯,缺乏层次感,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不高.

5.提问模式相对单一,导致课堂气氛活跃度不高,学生回答问答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6.教师在搜集答案的过程中,常以标准答案为标准,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的答案不能给予相应的提示和解释,轻描淡写,一概而过.

7.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且思考方式相对单一.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提问”是能够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的一种有效的上课模式.”有效提问”带来的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掌握情况的了解方式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和上课的效率,将介绍两种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问层次多样化,体现教学目的

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为了能够使提问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提问上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设计问题,使得提问更具有层次性,便于学生吸收新的知识,例如以下这道题: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同步卫星发射到至近地圆轨道a,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b运行,最后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c.轨道a、b相切于Q点,轨道b、c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a、b、c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a上的经过Q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b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

B.卫星在轨道c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a上的速率

C.卫星在轨道a上的经过点P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b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

D.卫星在轨道c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a上的角速度

针对该类型的题目,具体的提问可以根据以下的步骤带领学生进行思考

提问一:一般发射卫星的过程中,那种发射方法更能将卫星发射的更高?

提问二:一般情况下卫星绕着某一轨道稳定运行的同时,突然增加速度时卫星将如何进行运动,这涵盖哪种力学原理?

提问三:卫星在近地点处被点燃起火,点火前后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和它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从这点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提问四:试分析点火前后,卫星在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存在什么样的变化?

提问五:试分析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卫星在动能、引力势能、机械能方面存在什么样的变化?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提问六:试分析卫星在远地处受到的万有引力和自身所在的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说出你所得知的信息.卫星的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卫星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引力势能、机械能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篇(7)

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教学工作中的各项问题,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解决问题的措施,让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保障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需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案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则逐渐转变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思考和反思,然后运用相应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举例

(一)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在这一节中,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②掌握角速度、线速度的相关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③了解频率、周期的涵义;④清楚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导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章节内容的思考和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提出以下问题:①同学上学中,步行、坐公交、骑自行车这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最快?②我们通查个所讲的快慢中,主要指的是“速度”,那么比较的是什么速度?③提到圆周运动,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想到的主要是轮子(为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埋下伏笔),那如果是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怎样比较他们速度的快慢?

第二,新课教学。完成新课导入后,教师就可以直接进入新课教学的环节。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定义圆周运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定义,可以设置问题:怎样度量质点做圆周运动的速度?然后让学生利用相关的物品,比如圆规等,对圆周运动进行模拟,同时注意观察圆周运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等概念。

第三,课堂总结。根据以上教学环节实施,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自由发问,提出其中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再做出补充,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

三、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一味重视“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因此,最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整个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

比如在“圆周运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当教师提问步行、坐公交车、骑自行车三种方式来上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丰富的图文信息、多样化的视频资料等,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保障教学时间的前提下,设置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在组内展开讨论,然后让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陈述相关的观点。此外,在实验课环节中,有些实验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此时同样需要教师将学生分组完成,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设置问题时,必须要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启发性,当问题提出后,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才能保障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案设计的实施效果。此外,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一方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避免学生问题受挫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现象,认识到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篇(8)

上课时,如果只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听不出重点,精力分散.如果讲解重点内容时有问题过渡,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回答问题时必定精力集中,专心思考.整堂课用几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串起来,学生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设计与学生认知发生冲突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反思,突破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是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老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边做、边讲、边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技巧

2.1 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1 要研究“如何问”

教师“问”得精,学生才能“思”得深,不要片面追求提问的数量,否则将变成满堂问.

常用的问句有:(1)对思维活动的要求不高的判断性问句.如“哪个正确?”(2)要求学生对所提问的内容做出完整、准确的叙述性问句.如“是什么?”(3)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诊断性问句.如“什么地方不理解?困难在什么地方?”(4)要求学生讲清道理,说明理由,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述理性问句.如“为什么这个正确?”(5)要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思路,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发散性问句.如“还有哪些可能性?”(6)要学生对已有答案质疑,分辨是非的求异性问句.如“有什么不同看法?”

2.1.2 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研究“问什么”,减少提问随意性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使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接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高不可攀或繁琐浅显的提问,学生都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分重点的满堂提问是低效率的.

“问题”从哪里来?可以来源于学生熟悉的事例,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人提出几个相关的、递进的问题,并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逐个设计问题,常用在引入新课和学习新课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可以来源于物理知识应用方面,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社会,常用在巩固练习阶段.这样,兼顾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问一些基本的、清晰度高的问题,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

另外,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提问.有时老师[HJ1.3mm]提问,学生没反应,可能是提问的角度不对,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要考虑换个角度提问,问题要具体、清楚.设计的问题,如果能够引起学生的争论,说明学生的原认知与学习内容相冲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是最好的问题,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特别深刻,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1.3 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要研究“什么时候问”

提问前,通过必要的语言、手势、板书等,让学生注意到老师即将提出的问题.

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倾听教师所提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准备.点名回答后,由于全班同学已经有所思考,课堂讨论大家就有话可说.

不能先点名后提问题.这样不管“问题”质量如何,课堂教学效果都是很差的.

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让全体学生思考一番,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才让学生回答,若学生回答不出来,不必等他回答,可以由他另行指定其他同学回答,而让他倾听、比较、思考,加深理解.

2.2 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

结合多年来我校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听课,对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问题设计做一些反思.

2.2.1 通过提问,控制课堂节奏

有几节课,学生连续做实验的时间过长,大约15分钟,有的学生不会用好时间做该做的事情,思考该思考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把课堂实验分为几个阶段,例如“纸带打好了?”“纸带打好,该处理数据了,黑板上有提示”或简要地评价学生实验.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2 演示实验前,老师要交代清楚“看什么,怎么看”

如“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课的引入,两位老师都用了小实验:摆球从鼻子处释放.老师的问题非常好,指向明确:“球会砸到鼻子吗?”实验之后学生就会想“为什么会这样?”顺利进入课题.

有几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好,没有“问题”,简单的“下面请看视屏”.学生毫无目的地看.

2.2.3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

对“小球碰鼻子”实验的讨论,第三位是女生回答“小球的机械能会变小.”老师追问“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摆球第一次摆到鼻子处,第二次就不能回到鼻子处.”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老师如果把握好,肯定学生的观察仔细,猜想有根据.再分析小球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减小.多一句“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那么会看到什么现象?”“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得出“如果小球摆动过程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结论,就很自然了.可见,教学中要有“预设”,也要关注“生成”.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时,学生回答“有点像抽水机.”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会应用类比的方法,有思维深度,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回应,例如:“我们一起给它取名好吗?叫它抽热机好吗?”当然稍后要讲清“电冰箱”、“压缩机”等准确概念.

“看谁写得又快又多.你还知道哪些有方向性的自然过程?”让学生写多,写快的目的是什么?问题可以改为“你认为具有方向性的自然过程还有哪些?写出一两个例子,看谁写得准确.”不要写多而是写准,学生会有更多时间思考,老师能更好地评价.

“回答到了关键”是对学生的鼓励.

老师不要重复学生的回答,“重复”不是评价.如果担心同学们听不清楚,可以提醒发言的同学大声回答,或再请其他同学回答.

2.2.4 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思想性、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简单的问题作为过渡,例如“什么是机械能?什么是守恒?”老师不一定点名回答,自问自答就可以了.

“跳高为什么要助跑?”结合实际,又紧扣教学内容,照顾到学生的思维水平.

引入新课做了“小球碰鼻子”实验,在复习巩固阶段,老师问:“小球来回摆动,会不会碰坏鼻子?”这个问题设计不好,因为刚上课时已经用实验回答了.问题可以改为:“小球来回摆动,为什么不会碰到鼻子?”

2.2.5 问题提出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问题一:“从实验看出,跳水运动员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接着可以提问题二:“怎样设计实验研究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定量关系?”

比较学生的实验和老师的实验后“这组是老师做的.0.16/0.15;0.37/0.36;0.61/0.60”还可以接着问:“为什么老师的实验误差小呢?”引出“我们一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把物理课上出物理的味道.

2.2.6 设计若干个问题,编写阅读提纲,指导学生读书

指导学生读书也是教学方式之一,而通过问题式的阅读提纲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生成资源,引发思考.“势能的变化与机械功”一节,课本有错误,老师应当指出,也可以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

2.2.7 提问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内容都探究,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回答

“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老师突然提出“纸带中某点的瞬时速度怎么求?”学生答不上来,问题的提出需要有知识铺垫.如果把问题设计成“回忆一下,我们研究过自由落体运动,用了哪些器材,纸带如何选择,瞬时速度怎么计算?”引起学生注意,学生稍加思考,老师给出提示,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这部分内容学生忘记了,又像上新课一样再证明一次,势必花很多时间,冲淡本节课的重点.

2.2.8 多余的问题、无效的问题和不合适的回应

完整的陈述句却讲成“它可以什么?”、“做什么功”.

多余的问题,如:突然冒出“我们学习物理多少年了?”、“是不是真的正确,还是老师骗你们呢?”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19-01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立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注意力的较好途径。有效提问不仅是对知识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意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立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1、巧妙设立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知识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对上节课内容掌握的好坏,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出几道习题,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说明已经掌握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而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那说明对上节课的知识学习的不够透彻,这时教师要进行再次讲解。反复讲解,不仅能够让不会的学生学会知识,还可以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加深印象,促进其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通过问题的引入能够将内容更好地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问题教学的运用,不单单是教师设立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出题,出题的基础是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这就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加入主观内容,不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而是为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而回答问题。不同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考方法,通过对多种思考方法的了解,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理解知识,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设立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问题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潜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很多教材中都有“试一试”、“想一想”、“猜一猜”等题目,这些题目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扩散性,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这些题目,为学生讲解知识,那么就很容易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创设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师单纯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述,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问题,将知识点融入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并通过问题的提问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学习“浮力”这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讲解《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如此大的一艘船会沉默,为什么海水不能将船浮起来等等。听完故事之后学生都深深地沉浸在想象中,想起自己小时候玩的纸船,并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极大的兴趣,亟待想了解大船沉默的原因,于是都开始了主动的分析和探讨,这样的课堂无疑是高效的。

2、创设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性问题是指所设立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能够联想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物理教师设立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够让学生触类旁通,那么就能提高知识的关联系,促进学生学习。另外,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例如,在学习“机械波的传播”这方面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质点振动速度和波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知识,教师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取一个长度为一千米的木棍,让其在一秒内向前方水平移动一米,请问这个木棍的速度是多少?这种运动形式波传播的距离和速度各是多少?这样设立问题,将复杂的波动知识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木棍来解释,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很好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3、设立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因此,在授课中教师要合理分析问题,设立具有概括性,并且能够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的问题,可以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增加问题的难度,促进学生理解。

例如,在学习“串联电路”这节课程的时候,设立这样的问题:“夏天我们经常用到的电扇为什么有些风速大,而有些风速小?”、“电扇的风速是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的?”、“如何改变电流大小?”、“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来改变电阻的大小?”等等,由上述问题可知,每一个问题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并且问题难度逐步升高,只有彻底理解了前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回答后面的知识。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层层推进,不仅能够加深学习印象,而且可以提高理解效率。

三、结束语

问题教学法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问题的设立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立适度的问题,不仅不能难度过高,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难度过低,失去应有的意义,这样才能建立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10)

【分类号】G633.7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将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由传统课堂教学为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分析和探究能力,同时培养独立思考行为,培养学习技能作为新课改重要内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要不断改善自我思考,和实践相互结合,所以药品深化物理知识。通过对于物理知识学习,可以从根本上弄清楚物理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实验辅助工具重要性。要做到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课程学习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思维进行学习,最重要是培养创新能力。

一、课程改革中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方面相关教学方式都有着相当大变化,教学方式明显变化收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中,很多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固有教学模式,很难从实际中适应新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式课程分类比较细致,要求教师对于知识点进行罗列,但是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新的教学方式出现,使得整个教学课程比较宏观花,所以需要教师去自己把握,同时要求教师重点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增加课程实践活动安排,这会在很多程度上加大教师对课室安排,新课改注重理论同时更加注重对于实践活动学习,但是旧时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了解,所以需要对于新课改研究。

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加强了对于实践活动要求,实践活动完成大多数是在实验室,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性课程要求比较低,实验室准备资源跟不上新课改。由于资源缺乏,很多高校都没有新的课程改革,新课改不 仅局限于教科书学习,更多是从其他一些书籍中进行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了教师安排布置学习任务,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相应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思维在传统教育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式,无法在很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改北京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问题

在新课改进行不断加深形式下,也发现很多阻碍新课改因素,第一,高中物理教师缺乏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专业素质,缺乏综合能力,无法胜任高中物理教学新模式,导致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不高,进展比较慢;第二,没有很好利用网络技术,再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今天,应该多应用现代教学工具,更好提高学生积极性;第三,尽管对实践教学呼声很大,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动手体验学习很少,这些都是新课改中高中物理教学发展阻力。

三、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重要措施

(一)、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素质,高中物理教师执行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工作主体,,对于教学能力能否改革直接影响,提高高中物理教师自身素质,保证较早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拥有和新课改课程匹配的基础素质,还要不断培养教师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胜任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模式。在很多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实验探索中,物理教师要起到领导作用,只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好教学方向,带领学生更好学习物理知识。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于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和先前物理教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要不断引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物理教学工作。通过运用普通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网络组员,为学生物理开拓更广阔平台。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工作,还可以增加血色花姑娘接触物理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内外物理研究动态,使得传统死板物理教学性模式转变为生动形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进网络技术,减少教师教学压力,帮助教师更好进行教学。

(三)、将物理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高中生会面临绝大学习压力,很容易使得血色好难过失去对于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消极,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在实验室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血色好难过进行知识讲解,让物理知识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亲自解决生活中很多物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气氛,同时还会增加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变化,提出课改后高中物理教学现状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相应改革,最后要想更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要不断建立新的教学理论,摒弃旧的教学方法,迅速树立正确素质教育观念,主动迎接各种新的挑战。新课改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学方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新课改改变传统教学中繁,难,骗和旧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科技联系,重视知识实际应用性,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得学生改变学生学习正确价值观。

结论: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发展领域,只有坚持新课改教学才能在教育文化事业和科学经济不断发展。高中物理作物高中教学中重大组织部分,必须得到很好重视,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素质和创新教学方式,发展高中教学物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柯文挺.在探究中学习化学――浅谈新课改的一点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2] 昆.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上一篇: 现代语文论文 下一篇: 电子教案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