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0:26: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视新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纵观多数电视新闻报道过程,我们发现很多的新闻事件被翻滚播出,但是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但是,现阶段的观众希望看到更加多样化的新闻,其不仅仅对于新闻编辑内容提出了要求,还对于新闻编辑的表现形式提出了要求。如果还以单一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形式为主,忽视新闻传播规律和观众的需求,势必使得新闻的收视率不断降低,甚至达到被观众所厌恶的程度。据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基层电视台广泛的存在,也是不利于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电视新闻编辑的表现形式单一化,会成为阻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倡导将创新理念运用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去,是改变现阶段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现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正视目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缺陷,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进行探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齐头并进,是现阶段我国新闻媒介发展的现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样的态势将长期存在。对此,电视新闻编辑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新闻供应能力,还应该在此过程各种实现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以保证电视新闻信息报道的质量。要想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编辑的效能,首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端正意识。具体来讲,应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明确信息把关人的定位,积极引导和帮助受众去理解新闻信息,做好新闻的加工处理,规避单一的新闻报道模式;其二,合理区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将电视媒体界定到更高层次的解读上,以便补充新媒体快餐式的新闻报道方式的弊端,从而达到更加好的新闻报道效应;其三,在明确自身电视新闻编辑地位的同时,高度重视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改变编辑方式,研究受众的心理,以便实现电视新闻质量的提升。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现实经验为基础。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不断总结和归纳自身经验教训,在现实过程中去树立正确的新闻编辑意识,找到自身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缺陷,对照现阶段市场需求,积极进行改善和调整,以保证自身经验体系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在电视新闻企业内部建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交流平台,鼓励电视新闻编辑参与进去,为促进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其二,积极结合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经验,对于现阶段的编辑工作模式进行改善,尝试以全新的方式去进行革新,以保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仅需要编辑过程的调整和改善,还需要强化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应该涉及到:其一,政治素养的正确性,避免出现与形势不吻合,与社会主导价值观出现相互违背的情况;其二,夯实的理论素质,无论是新闻传播学,市场消费心理学,还是大众传媒学,都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有所涉猎,这是保证其新闻报道专业化程度的关键所在;其三,新闻信息判断和处理能力。尤其在现阶段信息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在这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对应的素材,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素质之一。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其实也涉及到很多技术操作上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也是难以保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效能的。因此,在促进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利用先进的编辑技术,以实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效能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依照实际工作的需求,采购相应的专业化编辑软件,并且组织专业化的编辑培训,使得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可以迅速的适应新技术去进行工作,以便实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质量的提升;其二,鼓励电视新闻编辑人员针对于技术操作经验进行交流,营造良好的相互学习的氛围,以实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其三,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该不断利用空余时间去接触全新的技术,并且将其利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由此实现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
除了需要从技术的角度入手,积极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之外,还需要从配套设施体系构建的方面入手:其一,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到电视新闻企业的文化建设体系,以营造良好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氛围;其二,对于在参与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应该积极给予鼓励,以此去激发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实际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工作中去;其三,积极给予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电视新闻编辑创新体系的构建。
1.2创新新闻内容和形式
新闻内容是电视新闻的关键,因而编辑需在新闻的内容上进行创新。在进行新闻内容方面的创新时,首先,新闻的内容要通俗易懂,要明白新闻的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百姓,这样便更加利于观众理解和吸收电视新闻中的信息。当今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大多数人都喜欢直观简洁的新闻内容,不愿花时间多加揣摩,内容复杂难懂的新闻必然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其次,为了确保新闻内容的通俗易懂,编辑应当注重新闻与社会的结合,并对难懂的新闻搭配合适的解说和图文,新闻解说时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最后,编辑要增加新闻内容的含量,但并不意味着要将大大小小的消息全都说一遍,而是要有选择的进行,给大众一些贴近社会生活、价值含量大的消息。除此之外,新闻的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电视新闻形式的创新可采用这些手段:
1)融合各种形式的声音、文字、符号、表情等图文信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融合在新闻中,不仅可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度,还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技术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因而在编辑新闻时,可以融入一些文字制作、动画、图片、声音等元素,创新电视新闻的形式。
2)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参与新闻的机会。我国是民主法制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因而在电视新闻编辑中,要关注群众的意见,为群众提供参与新闻的机会,如群众互动,街头访问、电话随机采访等其他创新的参与方式,让群众参与到新闻中来,在尊重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治法治的前提下,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里所说的嗅觉,就是对新闻的本能认知,依靠以往的经验自然而然的判断消息的新闻价值。作为一名出色的编辑,必须能够拥有这样的基本能力,善于区分头条新闻和普通新闻,有追踪价值量大的消息的本能。注重独家新闻的报道,这就要求编辑能够敏锐的把握新闻的舆论趋势,善于挖掘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迎合大众口味,并将其做成新闻,紧跟时代潮流。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对大量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删减、编排等加工工作。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充足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各种信息包罗万象,这就要求编辑们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外,还要有更加广泛的知识领域、新颖的思维和良好的观察力。无论是宣传的艺术、手法、心理,还是军事、政治都要有一定的认知,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在工作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力求为广大群众做出更好的电视新闻。
2典型案例分析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在国民的新闻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它从1976年开始开播,并一直至今每晚与观众相约7点首播,甚至在一些家庭中,每晚半小时的新闻联播时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该节目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宗旨,在新闻界屹立将近39年,期间也伴随着许多改革和创新,就从2013年的创新改版来说,内容变得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使其收视率比2012年平均增加了24.32%,改版效果十分明显。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新闻联播》的历史播放记录也可在网络上观看,还可在网络观看直播,虽是电视新闻,却并不局限于电视,这种跟上时代潮流的转变,也为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除此之外,其也在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进一步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比起腾讯、新浪等网络媒体新闻和其他新闻杂志来说,有更强的可靠性,更易获得人们的青睐和信任。由此可见,创新对电视新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就更加体现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电视新闻的边缘化指的是电视新闻的主题和内容偏离公共事务,逐渐脱离服务于公共利益这一根本社会功能的趋势。电视新闻边缘化主观目的是吸引受众,其手段主要是“突破”新闻客观与真实的边界。内容上主要表现为追求新闻娱乐化,追求事件故事性、情节性、戏剧性,形式上表现为故意设置冲突、悬念,技术上则表现为主持人形象的娱乐化、播出语言的方言化及画面的“精致”与“炫目”。
“边界”之争近年来成为诸多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反映在新闻领域首先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新闻主义写作运动,尝试将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相结合,引发了第一次“新闻边界”之争。“新新闻工作者运用景象、音响和人物内心的思考。以各自的风格表现了各种各样的题材。”“虽然它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一般说来,它是利用感知或采访技艺获取对某一事件的内部观点,而不是依靠传统新闻事业中常用的采集信息和提出老一套问题的标准手法,它还要求利用写小说的技巧,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写方面。”新新闻主义由于大量借鉴文学手法而遭到新闻界批判,于20世纪70年代销声匿迹,而在其存在的10多年间,并没有被美国新闻界所认可,“尽管新的非虚构性的报告文学出现在各种杂志和书籍中,这场写作运动没有扩大到报纸上。”但新新闻主义却在文学界引起了轰轰烈烈“非虚构小说运动”,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新新闻主义不仅仅是一个文体问题,它首先是一个新生的文艺思潮,而且迅速地由思潮发展为拥有众多作家作品独立的文学流派了。”新新闻主义代表作家汤姆,沃尔夫本人也认为“新新闻主义是美国20世纪以来唯一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流派”。
显然,新新闻主义之所以被新闻界“边缘化”主要是因为其企图突破新闻的“边界”——真实与客观,而代之以文学的真实与客观。“传统新闻认为世界就是客观的外在世界,可以用实在物体来描述。新新闻主义则认为真正的世界并不是外在的物的世界,而是内在世界,在于人的感受和情绪。”
如果说新新闻主义是借助“文学的真实”从外部挑战新闻边界的话,那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持续了10多年的美国公共新闻运动,可以说是来自新闻界内部的边界挑战。
公共新闻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但其核心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不再是“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公共事务的“参与者”、“研究者”、“组织者”、“领导者”等,“其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公共新闻运动的逻辑是,既然新闻“客观性”、“真实性”赖以存在的基石——个人理性已坍塌。那么。“客观”与“真实”的新闻已无法将非理性个体引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那么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应担当起组织、领导公众讨论、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通过集体理性恢复新闻的应有功能。该逻辑存在的问题是:(1)集体理性如果存在,那么它是被媒体“操纵”的,如果媒体具有代表集体理性的“资格”,那么“民意”所形成的政府应被取消,由媒体行使政府职能:(2)如果集体理性不存在,那么公共新闻运动该何去何从?显然,取消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功能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那么公共新闻运动方向也只能是回归到传统。
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公共新闻运动企图“突破”传统新闻“客观”、“真实”的边界。如果成功,新闻则要么划入“政府”领域,要么划入“科学家”领域等,也就是说,公共新闻运动在突破传统新闻“客观”与“真实”边界的同时,必将侵入其它领域,亦如,新新闻学入侵文学领域一样,可以说,公共新闻运动的实质是取消“新闻”。
我国电视新闻边缘化的实质同新新闻主义和公共新闻运动一样试图突破新闻“客观”与“真实”的边界,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个别学者的充分关注,特别是在纪录片领域,因为电视新闻入侵了纪录片的“客观”与“真实”,使得“纪录片”变得面目全非,“因此,纪录片边界理论必须得出一种清晰而确定性的语言边界,在影像、广义纪录片和狭义纪录片之间寻找出它们之间语言的差异点,否则,在纪录片来说,语言之间的界线含混不清导致了许多纪录片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对话层次上的差异与混乱。”电视新闻边缘化不仅模糊了电视新闻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界限,也使得电视新闻与其它类型电视节目甚至与电视剧的差异变得越来越不清晰。
电视新闻边缘化不仅在价值导向上使得电视新闻采编出现重大偏差。而且由于电视新闻突破“客观”与“真实”的边界。娱乐功能变得十分突出,从而导致了电视新闻节目与文学、电影等艺术的功能区分度降低。
在全媒体时代下,传统的电视新闻主要是以立体化和全方位的声像作为主要媒介内容生产和传播。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自由度,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受众互动,但是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起来,宽松的网络环境吸引了更多的网民,言论发表也更加方便自由。因此,电视新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添加与网友互动的内容,以便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在开展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对网友的言论进行点评,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网友参与的激情。不断强化电视台与网络结合,积极拓宽电视新闻传播的途径,切实增强电视新闻的宣传力度。[2]例如,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央视网实现了由央视网络版向大型视频新闻网站转变的局面。
(2)电视新闻与移动媒体相结合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手机作为重要的通讯和交流工具,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沟通联系。随着使用手机的人员不断增多,手机网络快速发展,电视新闻多媒体化逐渐显现出来,甚至促使手机成了人们随时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手机接收信息成本较低,手机上网人数不断增加,从而直接推动手机成了电视新闻重要的传播途径。[3]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不仅仅是传统媒体,还应该充分借助新媒体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报道,从而有效实现新闻与移动媒体较好的结合。
(3)电视新闻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
在全媒体时代下,我国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这主要是因为新闻传播过程中,讲究的第一原则便是真实性。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反应党的路线和方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电视新闻还应该在舆论快速传播背景下,坚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合理地将社会新闻报道和舆论结合起来,充分凸显传统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效实现社会效益和新闻价值双赢,以便推动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更好的发展。
二、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策略
(1)积极联合新媒体,有效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力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播放时间固定、接收地点限制的局面,同时逐渐摆脱了人们单单依靠电视新闻来获取信息的途径,促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利用互联网来观看电视新闻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优势的传媒力量。在2010年1月,我国通过了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发展的方案,这个政策为电视新闻媒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媒体也逐渐开始实现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较好的改变了以往单一终端服务向多终端服务的现状,有效提升了电视新闻的传播力。更重要的是更新了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理念,创新了新闻信息传播技术,拓宽了传播手段,这样便为电视新闻节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因此,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新闻应该不断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紧紧围绕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及时反馈受众对信息的意见,通过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受众的参与度,切实提升电视新闻的节目质量。
(2)加强媒体监管,切实保持电视新闻公信度
1)尽量避免出现播出失误现象
在全媒体时代下,由于拓宽了新闻信息的来源,扩大了受众沟通交流的空间,这样便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更加全面和生动,但这样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信息的安全风险,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安全和监管工作增加了负担。尤其是在近几年电视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口误门”、“哈欠门”、“补妆门”等各类失误问题。
2)合理规避娱乐化趋势
在通常情况下,判断一个新闻节目是否存在过度娱乐的倾向,便需要以最终传播效果为判断标准。这主要是因为新闻信息传播主要是宣传真实、善良和美好的一面,而娱乐化的新闻信息传播却只是以增加收视率和吸引更多的观众为主要目标,盲目的满足受众感情宣泄的需求。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获取途径不断增多,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信息判断的标准。再加上当前电视新闻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收视率,这样便直接导致电视新闻节目在报道的过程中偏向娱乐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电视新闻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不断鼓励创新,坚持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进行严格监管,合理规避娱乐化趋势,从而确保电视新闻节目在坚持创新性和思想性的原则下,不断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性,合理清楚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低速化现象。
(3)强化电视新闻互动性,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形式
为了激发受众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加大参与新闻活动的力度。将单一性的电视新闻向互动性过渡便是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性质的过渡,能够有效地让受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彻底将受众群体从传统的被动接收模式中挣脱出来。其具体的方法是:首先,通过电视直播、热线电话、手机短信以及异地切换实时视频等手段,来对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进行有效地提高。其次,对于网络媒体(如博客和微博)的嫁接而言,要加大合作的力度,从而从根本上实现电视直播与网络在线的双向实时互动效果。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媒体的发展为电视节目增添了活力,这不仅体现在新闻内容的选取上,还充分体现在新闻节目表现形式的独特上。因此,可以通过网络BBS论坛、微博评论、短信互动等多种形式来有效增强电视新闻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合理增强电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例如,安徽省芜湖市广播电视台的《第一看点》是一档民生类栏目,从2014年初开始,通过植入“芜湖第一帮”微信平台、短信互动等多种形式,同时栏目主持人也在节目中抛出一些与观众互动的民生话题,节目的社会关注度明显提高,收视率也是一路上扬。此外,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真实程度要求很高,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很强,在一些突发、紧急的事件发生之后,电视新闻可通过网络、移动通讯等平台,以直播、连线等方式为广大观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现场信息,融合多元媒体,为受众带来高质量的新闻信息。
(4)积极完善深度新闻策划和报道,提升新闻信息价值
毋庸置疑,新型媒体在时效性上是具备了相对优势的。但在新闻详实性的保持上,其终极的砧码是在于电视新闻之上。因此,作为电视台应该加强新闻团队的职业化程度,大力完善深度新闻的策划与报道,将往日受众群体的“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方向过渡,从而为电视新闻能在深度性上独占鳌头提供有效的保障。新媒体的应用,不但能够改变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传统习惯,还能彻底颠覆电视新闻为主的地位。新媒体的应用,代表着用户为主力军的时代即将到来。其快速、准确、全面以及博大人文情怀的完美展现,势必会对人们未来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
2培养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过程中的剪辑意识
记者是电视新闻拍摄的主要工作者,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对电视新闻拍摄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拍摄出更好的新闻,培养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显得非常重要。这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应加强编辑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培养电视剪辑意识,也需要培养电视编辑意识,加强电视编辑基础理论的学习,注重电视新闻素材的选取,使自己具有编辑意识。另外,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电视新闻记者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应充分了解新闻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准确判断新闻事件的主题和拍摄重点,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若遇到突发新闻事件,应具有预见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掌握过硬的拍摄技术,不仅要具有剪辑意识,也需要熟练操作摄像机,充分了解摄像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尤其是运动镜头的使用,掌握画面的构图原理及色彩饱和原理,拍摄出丰富、真实的画面和有价值、有用的素材,从而为新闻报道提供完整的内容。总的来说,培养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是促进新闻报道的有效途径,只有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得到提高,才能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真实的素材。
二、将时政新闻民生化
在全民构建和谐的法制社会的今天,时政新闻依然是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人们通过收听和收看时政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和动态,了解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在这个全民提倡创新的时代,时政新闻也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创新时政新闻的写作,都是目前新闻工作要改革的内容。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要和创新密切结合,内容报道的创新和写作形式的创新都是新闻具有生命力的体现。新闻的传播也是大众传播的形式之一,人们通过纸质、网络、口口相传等方式传播新闻。所以没有创新的新闻,没有创意的报道,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都影响着他对工作的付出以及结果的形成。紧密联系群众,报道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才是一切创新的根本。任何脱离群众、脱离百姓的新闻都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动画在电视新闻报道的运用新趋势
从动画的制作原理出发,人们不难发现其具备高度的可控性,逐格制作、连续播放令其拥有很高的发挥空间③。通过现代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动画的制作变得非常高效,但是这些高效并不影响制作者对其每一帧画面的控制。由于这种可控性,促使了动画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拥有了无可替代的优势。众所周知,在采集电视新闻的时候,很多现场画面是无法获取的,但是通过动画却能完整地呈现所缺少的画面,而动画的广泛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反映新闻事实。动画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主要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1.动画可以预演事件趋势
在电视新闻中,记者可以实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拍摄,却无法穿越时空局限获取未来的真实影像,即使新闻事件在下一秒就会发生,也无法获取。面对这种将来时态的叙事,动画却可以轻松完成。动画可以直接展示即将发生的事件,对未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演,诸如“神舟九号”即将发射之前,央视就开始对其发射和运行轨迹以及与天宫一号对接进行模拟。这样一来就让电视观众在屏幕面前获得了较为直观的印象。这样,动画在新闻中的运用构成的动新闻,能够演示事件规律,带来可视化的画面演示。尽管观众可以从电视上明显分辨出这是动画制作的画面,但是观众都不会否认其具备的客观真实性。
2.动画可以再现没有拍到的画面
新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人们无法预见大多数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更无法提前架设摄影器材进行拍摄录制。在新闻报道采录的规范里,除去新闻会或者约定采访之外可以提前架设设备,其他提前营造新闻采访或者进行摆拍式采录都是违反新闻伦理规范的。因此,新闻事件发生后,许多关键画面是无法摄取的。要解决画面素材缺乏的难题,只好采用其他方式弥补,包括字母、画外音、主持人口述、外景记者出镜等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对于以视觉画面为特点的电视媒体来说,并不是最好的补充方式。为了让观众获得更直观的印象,有的电视台甚至聘请演员来重新展现事件场景,这种做法无疑是“劳民伤财”之举。而动画的出现,则更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动画再现新闻场景,既直观又可以降低成本。
3.动画能凸显重点信息与细节信息
新闻事件的实拍画面具有时空一体性,虽然可真实反映新闻内容,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无法集中表达空间形态内的情感和理性内容。但是动画则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将零散的信息集中化,可采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现新闻事实,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新闻传播的信息量。与此同时,动画的很多特技效果可以对重要信息进行特殊化处理,有助于凸显重点信息,展现事件关键部分,呈现事件的细节,让画面更加生动,让观众获得更好的感官享受,更简明且深入地获取信息,也为观众在短时间内全方位地理解信息创造了条件。
三、电视新闻报道中动画广泛运用的新思考
1.动画滥用可能影响新闻客观真实性
在电视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中,摄影机实拍是维持事件真实性的最好手段和重要保证。而电脑动画通过电脑设计就可以完成画面构建。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画面由动画制作者设计,是虚拟世界的映像,是一种虚拟的现实。因此,其动画有被滥用的可能。伴随着动画技术的发展,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影像和现实事件的相似度会越来越高,甚至可能高到无法辨别④。现在,合成画面已经被广泛地采用。比如前面提到BBC制作的《与恐龙同行》的动画纪录片,它们几乎可以将动画角色与实拍场景(或现实角色与虚构场景)进行完美地混合,这种画面看过去,几乎让观众无法分辨虚拟和现实⑤。这样一来,就可能带来真实性的危机。毫无疑问,动画技术可能获得超越现实镜头,让观众获得最佳感官体验的同时也难辨虚实,这种动画画面,用于虚构的电影和电视剧中固然没有问题,但是用于电视新闻报道中,却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触犯相关新闻法律法规,这是动画在新闻报道运用中必须避免的。
从前,传统新闻都是以一种较为严肃的硬新闻为播报内容,虽然具有了权威性,但是却给受众带去了要开动脑经分析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的压力。这种费力需要思考的信息不会给受众带去轻松的感觉,而像“说天下”这种,利用调侃的方式播报新闻节目,能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一份轻松的新闻美餐,且它也不具备让人一看就觉得心生厌烦的冷漠与严肃,而是以轻松、幽默为主要特色,并以平民化为视角,把严肃的硬新闻变为富有大众化、口语化、故事化的方式播报出来,“通过电视,娱乐更加社会化,并成为现代人类生存的减压阀”,它说得轻松,博得俏皮,就像老朋友和你聊家常、讲笑话,从而能够给受众带去一种亲切、轻松的感觉。这种形式还特意强调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描述性,时常还会有一些再现的情节,演绎的成分,更直观、更具体、更贴近,很容易被受众理解与接受。从“说天下”的收视率不断上升,就可以看出受众对这个节目的喜欢程度。
1.2受众解决严肃新闻的有效手段
要把严肃新闻公之大众,必须考虑大众的接受水平和接受习惯。用一味的“灌输”新闻的方式,并不能引出严肃新闻的教育目的,新闻即使播出去也不会被受众所注意。“说天下”则用最适合的方法,激发受众的兴趣,让受众对严肃新闻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刺激,从而让受众能够对这种类型的新闻产生需求。如此一来,也就可以将受众的被动需求新闻转换成为主动状态。另外,通过轻松、调侃的方式,将新闻进行娱乐化处理,不仅能够让受众产生兴趣,还能够达到受众真正吸收新闻信息的这一目的。
1.3有利于缩短新闻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在媒体和受众间架起了一道友好的桥梁,并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平台,让受众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节目当中,对新闻进行评价与讨论,从而使受众产生与媒体的心理接近感。比如:“说天下”在播出的过程当中,电视屏幕下方会滚动播出受众对该节目的意见与评价,让受众在观看新闻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其中,真正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综上可以看出:新闻的“娱乐化”倾向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看,有利必有弊。因此,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存在着一定弊端的。
2探究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弊端
对娱乐化的追求与倾向,是当前新闻界最典型的变化与方向之一。有关研究人员就明确指出:过多的做娱乐性新闻等同于一种慢性毒药,长期受到这种新闻的影响,会导致大众慢慢遗忘自己生活在怎么样的世界、怎么样的社会中,甚至还会让人蒙蔽双眼,无法正确面对挑战,同时也失去了努力进取的意志。所以,我们在享受娱乐化新闻带给我们的轻松与愉悦之感时,还应当严格抵制娱乐化新闻的负面影响,避免被其涤荡掉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媒体用社会责任换取了经济利益,而公众则失去了参考的依据,得到了“娱乐”麻木。如此一来,传媒的公信力以及社会的监测功能等作用,也将会在新闻“娱乐化”的浪潮之下尽被弱化。
电视新闻的实效性和快速传递是电视新闻编辑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的加强电视新闻的实效性,才能保证电视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实时状况。在同一条新闻的报道时,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尽快找到新闻不同的播报点。目前很多电视新闻报道实效性不足,只是对别人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行简单的复述,并未在新闻中融入自身的见解,使观众产生厌倦的情绪。
2.1创新电视新闻节目
要对报道的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精心选择,借助于丰富电视新闻的信息量来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要通过不断的对新闻信息量进行扩充来推动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并且言简意赅的电视新闻播报内容,使所报道的新闻通俗易懂,在提升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的同时满足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编辑的节目类型和频道数量向多元化发展。由于电视新闻节目具有线性流行的特征,因而做好电视新闻的文字内容、动画以及声音等环节的选择工作是尤为必要的,通过对这些环节有效的整合来保证电视新闻的内容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精神需求。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刺激下,多样化的媒体渠道开始出现,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因而提高电视新闻的信息量至关重要,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电视新闻内容编辑时,电视新闻编辑应重视删减和添加的工作,使所报道的新闻能够反映出新闻素材的主题;其次,要查看和审核将要采访的素材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确定电视新闻节目的主题,删掉那些与电视新闻主题相关度不大的内容,提升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对于电视新闻的编辑,既要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还要对新闻有足够的敏感度。作为一个创造性的劳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本质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编辑、整合和传播的思维过程,因而在编辑中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因为只有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才能使电视新闻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继而大幅度提高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的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使观众对电视节目有持久的关注,以此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在电视新闻编辑时,要具有足够的敏感度,要对报送的新闻稿件和素材进行有机整合,找到新闻的主旨所在,特别是确定新闻报道的头版头条新闻时更要具有敏感度和创新意识,因为此类新闻代表了当天的舆论主体以及观众的兴趣集中点,只有对新闻有深入的挖掘才能把新闻的重点和价值予以展现。此外,为了找到更多新闻的亮点,要进一步提升新闻的敏感度,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便于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效率。
2.3做好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时应始终坚持创新的观念,要知道新闻的编排质量对于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和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都有突出影响,因此,要全面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以头条新闻为基础,加强新闻的整合和规划,全方位确保新闻播放的节奏与速度,并且要做好电视新闻的串联工作,这些对于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十分重要。在电视新闻编排的过程中,为了充分的体现创新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以新闻素材的具体供应情况为基础来修改和更新电视新闻节目单的时间、顺序;其次,对于同一个新闻,可以采用分期传播的方式;再次,在对新闻的播放效果进行优化时,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新闻节目多样化、创新化和连贯化的目的。在对头条新闻进行编辑的过程中,应以观众的心理趋向和现实需求为前提,找到能够快速吸引观众的新闻点,最大限度的激发观众的兴趣,同时要使选择的内容突出新闻的重点和主体,从而达到活跃观众思维的目的。
2.4提升主持人的专业素质
作为评论层次较高的节目,电视新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非常之高,节目主持人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要能够对多种形式的新闻及时的做出自己的评价,要深刻把握及理解新闻内容,并且迅速的摆脱播放者的角色,在节目中引导观众的思维,使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较强的特点和个性。与此同时,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还应当切实具备清晰的思路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此将电视新闻的主要内容彰显出来,调动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兴趣。还应当注意的是,切勿一味的模仿别人已报道过的新闻,即便是报道也应当在新闻中加入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及态度,并且将新闻中所蕴含的主旨、重点加以提炼。
二、常见的成就个性化新闻播音的技巧
(一)投入感情去工作
对于任何一件事,只有自己足够热爱,同时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将事情做好,新闻播音的个性化同样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用心以及感情投入。只有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播音工作中,才能认真地为每一位观众服务,更加注重观众的反应,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不断进步的要求。而对于现阶段的新闻播音工作,工作人员投入感情后不仅能深入了解稿件的内涵,更是通过自己的声音,将故事声情并茂地传播给了观众,让观众爱上新闻播音,进而爱上新闻。
(二)时刻以最佳状态面对工作
任何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有一种比较积极的心态,而播音工作更是如此,良好的播音状态对于播音节目,尤其是新闻播音节目是至关重要的。播音主持人只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观众,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活力,不是纯粹死板的氛围,让观众爱上新闻。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整体工作的准备就会越到位,播音时一些简单的错误就不会出现,同时在整个播音主持过程中,思路清晰,对于整个播音的声音都会把握得很好。新闻作为对于事件的真实反应,播音主持人适时地增加一些播音技巧,更会让观众朋友对于整个新闻事件易于接受。良好的工作状态还会让播音工作人员在播报时声音洪亮,让观众不自觉会被其所感染。此外,播音员在整体播音过程中,要注意与周边工作人员以及荧屏前观众朋友的互动,让整个新闻节目更有活力。电视新闻播音与一般的电台播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里的播音员要上镜,所以妆容也很重要,简单的淡妆,既突出了层次,也给观众朋友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增加了新闻节目的可看性。相反,极度夸张的浓妆不仅让整体新闻节目分散,更是让观众不知道在看些什么,让观众反感,整体节目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