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工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5 10:26: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渠工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渠工程论文

篇(1)

相对于平原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山区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集中在农村安全饮用水和小型农田配套水利设施建设,但是在建设当中很少能够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水利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工程建设的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建设。由于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都是以平原地区的施工经验为借鉴,虽然也考虑到了山区施工的特点,但是在缺乏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很难在施工方案当中体现出来。此外,在引水渠的建设上,没有设计加压设备,导致一些海拔比较高的田地无法灌溉,这也是一个技术上的困境[1]。

1.2施工质量管理困境

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质量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要重视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但是,现在在施工质量管理当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近几年水利建设项目多,水利主管部门人手有限,监督指导力量薄弱,项目建设乡(镇)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缺乏,致使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上难度较大。

1.3施工资金困境

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山区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2011年全国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已经达到了3452亿元,截至到2013年已经达到4500亿元。尽管投资额一涨再涨,但是在山区水利工程建设上的投入比较少,仍然无法满足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2]。这对于主要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县,且山区县经济欠发达,地方配套能力差,无疑是杯水车薪。

二、山区水利工程施工困境处理方法

2.1通过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技术筹划

水利主管部门虽然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上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毕竟不是专门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机构,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应该聘请有资质的水利工程设计院,对工程施工建设进

行全面的技术评测,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通过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由水利工程设计院设计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技术,明确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从而为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保证,减少技术问题对施工进度及质量的不良影响[3]。在施工方案当中,应该明确山区水利工程的特点,保证工程建设以后,能够满足山区生活及生产用水的基本需要,争取在计划范围内不留下任何工程死角,使水利工程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构建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保证山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以当前只是派1-2名现场监督人员,负责工程建设是根本不能满足施工质量管理需要的。为此,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在山区水利工程建设上,应该成立项目部,确定项目经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2.2.1实行质量管理层级分工制

项目经理及项目质量负责人负责项目整体质量,各个施工队负责各自施工段的施工质量,而现场作业人员需要对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的质量问题负责。

2.2.2积极实施水利工程质量评定制度

根据山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目标,山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和要求,制定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评定标准,构建质量评定模型,赋予其相应的权值,以专家学者为核心,建立山区水利工程质量评定小组,对山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以评定的结果,作为考核项目部质量管理水平及各施工队质量管理水平的依据,决定项目部及各施工队的奖惩[4]。

三、加大山区水利工程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施工建设顺利进行

针对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山区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问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该预测工程的投入规模,确定好投资额以后,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上列出专项资金,明确资金投入计划和时间,保证资金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账,以免影响到施工建设。在资金使用上要做到专款专用,禁止挪用、截留山区水利工程专项建设资金,加强资金使用控制,建立起动态化的资金控制体系。另外,从整体上来讲,保证山区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国家加大山区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上,适当的向薄弱的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倾斜,确保山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充足,只有这样才能为山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资金保障。

篇(2)

肥城市地处山东中部,总面积1277.3km2,由于地形复杂,水资源时空、季节分布不均,十年九旱是基本市情。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m3,仅为全国的12.9%,属于极度贫水区。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共涉及13个街镇,221个村,山区人口23.65万人。因此,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貌的特点,加大山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相结合,新建以地形为主易积蓄的蓄水天池,利用管道的联通达到池池相连、池池相通,对接好现有的主管道达到保水利用、节约灌溉成本的目标。

1工程建设主要目标

通过建设山区水利工程,一是能够为农村人畜饮水提供饮水水源,有效缓解农村饮水困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二是能够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能够为农村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五是能够发挥防洪、除涝、保障安全等除害减灾功能。

2工程规划基本思路

以发展水源为先导,坚持开源和节流相结合,挖掘可用水源,按照“天上水蓄起来,地表水拦起来,外来水引进来,地下水保起来,全民节水动起来”的节水原则,肥城市确立了“优先利用客水、合理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利用雨洪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的总体方略。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在增强水库防洪能力的同时,增加水库蓄水量;新建“五小水利工程”,尽最大限度积蓄“天上水”;实施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河道清淤、险工护砌、修建拦河坝等工程措施,既要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又要使河道拦蓄雨洪资源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汶河水、黄河水等客水资源,积极做好引水调水工作,在满足农田灌溉用水的同时,节约保护地下水资源;实施引汶调水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起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多措并举保护地下水资源,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成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生态城市;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有利时机,进农村、社区、党政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组织开展节水活动,加强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从我做起、厉行节约”的节水氛围。

3主要建设经验及做法

3.1高度重视山区水利工程建设

通过专题调研,摸清全市607个行政村中221个山区村的用水现状,组织编制《肥城市山区水利工程规划》。该规划全面考虑了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实际情况,符合小型水利设施的发展方向,计划利用2015—2020年6年的时间,对221个山区村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综合治理。实现新增灌溉面积5187hm2,改善灌溉面积5320hm2,恢复灌溉面积2200hm2。目前,肥城市正紧密围绕这一规划,逐步推进工程实施。

3.2建立“三条线一大片,水利设施围山转”

沿北部旅游环山路一条线,充分做好雨洪资源利用文章。建设适应山区实际的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提升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沿中部康汇河一条线,做好地表水利用文章。充分用好矿坑水、雨洪水等地表水资源,扩大康汇河区域的灌溉面积,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沿南部漕浊河和安孙灌区一条线,做好客水利用文章。加大资金投入,调引汶河水,充分发挥漕浊河和安孙灌区的作用,为边院、汶阳、安庄、孙伯四镇山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水源;围绕尚庄炉水库周边区域一大片,做好农业水源载体打造文章。将尚庄炉水库作为中心水源,向周边辐射延伸,增加周边山区农田灌溉面积。

3.3积极争取并实施项目

2013—2014年实施完成的总投资7600多万元的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以及正在实施的2015年投资1200万元的新增省级农田水利项目县项目,都把山区村作为重点建设对象。近两年来,针对规划确定的221个山区村,逐步采取挂账销号的方式,先后完成了43个山区村的水利建设,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灌溉水平。

3.4加大山区水利投资力度,提升灌溉水平

肥城市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加大抗旱工程投入的机遇,提前编制项目规划方案,通过积极对上争取,促成抗旱应急调水、新建水库等一批项目的落地。上半年组织实施总投资560万元的湖屯抗旱应急调水工程,将汇河湖屯镇驻地段的矿坑水经7.6km管道,调至北部山区,6月30日完成了试调水。投资554万元建设了孙伯镇抗旱应急提水工程,通过9.6km的管道,将大汶河水提至孙东、西坞、东坞水库;投资550万元建设了石横镇抗旱应急提水工程,通过2.7km的管道,将赵庄水库内的黄河水,调至北部山区保安、对福山等山区村,满足抗旱应急灌溉需求。2016年度老城抗旱应急调水工程,已通过泰安市专家评审,该项目提取杨庄矿矿坑水,通过8.6km的管道,向老城街道办事处北部月庄、乔庄、大石关等村供水,确保120hm2农田的灌溉需求。

3.5积极策划项目,推进山区水利建设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项目,涉及15个镇街区、140个村,其中山区村110个。计划总投资2.3亿元,通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现全市607个行政村饮水主管网村村通,解决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大汶河2号坝至漕河引水项目,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自汶口2号坝上游北岸取水口由东向西,跨越岱岳区大汶口镇、马庄镇、肥城市汶阳镇,至引汶济漕干渠与漕河交汇处。年可引水3000万m3,能保证边院、汶阳、安庄、孙伯4个镇17万亩农田的灌溉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补给当地地下水源。三是中部山区河库联通调水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康王河南军寨段新建拦河坝1处,建设引水流量1m3/s的提水泵站,铺设调水管道,利用群力放水洞,将康王河水调至白云山南灌溉中央桃行,并调水至桃园杨顾李水库及其周边东里、长山、罗汉等水库,解决桃园镇中部山区缺水问题。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供水量500万m3/s,新增农业灌溉面积1334hm2。四是山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涉及8个镇街、165个山区村。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3800hm2,改善灌溉面积3933hm2,恢复灌溉面积1667hm2。五是肥城市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21亿元,涉及13个镇街、217个村,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km2。六是尚庄炉水库与周边水库连通项目,投资2300万元,通过建设连通工程,使尚庄炉水库与西张、东陆房、胡桥、张安东、陈楼等水库互通,增加尚庄炉水库的进水量,确保库区周围山区村农田及时得到灌溉。

篇(3)

2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确定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2.1确定配合比

确定配合比是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在水利工程的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通过相应实验来证明其可靠性和工程强度,既能够有效的满足之前水利工程的设计技术指标和相应的施工要求,并且应当在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之后才可以使用。除此之外,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有关单位应当确保混凝土的施工配料需要在经过审核之后才能进行签发,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来进行混凝土的配料,在这一过程中严禁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擅自的更改。另外,在确定配合比的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员一旦在施工配料中出现了相应的漏配、少配或者是错配,则配比出来的混凝土则不能被允许进仓或者是进行其他使用。只有在其质量要求符合了我国《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相关质量要求后才能对其进行使用,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有着更加牢固的基础。

2.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对于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应当首先进行基础面处理例如在进行砂砾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清理杂物,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平建基面,并且在浇10~20cm低标号混凝土时作垫层,从而有效防止漏浆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首先对于土基进行相应的碎石铺垫工作,然后在这一工作进行完毕后盖上湿砂,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施工缝凿毛或冲毛后,应用压力水冲洗,使其表面无碴、无尘,在结合面铺水泥浆或小级配混凝土,才能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缝结合良好。

2.3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的有效进行是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水利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之一。由于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往往存在衬砌结构壁薄和外露面积较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时工作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专业手法来对其进行养护,例如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湿草帘、湿芦席,从而通过这种方法来减少混凝土可能存在的较大温差,最终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变形等问题的出现。

2.4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必须选择适宜的原材料及确定恰当的配合比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及硬化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的波动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最终促进了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应用应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篇(4)

南部山区补给区人口密度408人/km2,人均土地0.245hm2。基本农田占60%,人均耕地只有0.04hm2。果园约有50%的品种老化,大多数园地蓄水保土功能低,主要果品有苹果、梨、杏。林地多为疏残林或幼林,水土保持功能较低;牧业用地主要为田间隙地或林下草地,生长以禾本科为主的草类,优势草种有黄草、白草、狗尾巴草等。经过对泉水补给区的实地查勘、调研、统计分析、发现区内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比例不合理,林木品种老化,生态功能较低,经济水保林少,造成农业生产值较低,水土流失严重。

泉水补给区域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9.4%。其中轻度侵蚀占34.08%,中度侵蚀占35.32%,重度侵蚀占19.28%、极重度侵蚀占11.32%。水土流失造成地表土大量流失,土层的土逐渐被水带走。土壤母质、肥力低下,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地生产力低。水土的流失还使沟系不断扩张,沟道下切,沟头不断前进,从而蚕食耕地,破坏宝贵的土地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与济南近郊区的发展极不协调,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山青水秀、林茂粮丰、的济南后花园。优化投资环境,以实现由传统的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的转变,为济南城区的南部山区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泉水补给区示范区原有的治理措施缺少系统的综合规划,多是单项、分散措施,形不成综合的防护体系,水土保持工程也不系统,不完善,有些工程年久失修,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原有的林地中疏残林面积仍较多。另外,由于农业不合理的种植模式,使现有的梯田可耕地、水土保持功能下降、保土不保水,对以上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研究。

二、治理措施的研究

2.1措施布局

南部山区多属石灰岩地区,水力侵蚀较严重。坡面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其次是荒坡,治理的基本要求是沟坡兼治,形成坡面、沟道多层防护体系,在坡上部修建窄条梯田,并栽植经济林,坡中部修建水平梯田,坡下部营造乔、灌林或混交林。沟坡防治体系:缓坡修梯田,陡坡造水平阶、鱼鳞穴,造林种草,兴建果园,形成以林草为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坡面防治体系。沟道防治体系:从上游到下游,从毛沟到支沟,支沟到干沟,兴建谷坊、塘坝、拦河坝等蓄水工程,以抬高侵蚀基点,防治沟道下切,形成以拦蓄工程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沟道防治体系。

2.2治理措施确定的原则及方法

(1)首先,确定生产发展的方向。南部山区的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林业、果业,发展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的高效农业,坚持用材林与经济林、片林与林网、速生林与乡土树并举的原则,合理配置树种结构,将科技兴农充分利用到农业生产当中。

(2)根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因素,进行土地资源等级评价,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科学分配宜农、宜林地,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思想渗入其中。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标准见表一《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标准》。

项目区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标准

表一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土地利用现状

耕地

耕地

耕地、林地

林地、荒地

荒地

地面坡度

<5°

5°~10°

15°~25°

25°~35°

>35°

土壤侵蚀程度

微度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土壤质地

轻壤

中壤

重壤

粗沙粘土

重粘土

有机质含量(%)

>1

0.5~0.8

0.3~0.5

0.1~0.3

<0.1

水资源条件

较好

一般

较差

土地适宜性

宜农

宜农果

宜农林

宜林

难利用

(3)措施与对策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来实现。

①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可以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各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的关键条件,二者必相辅相成。生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适宜泉水补给区的生态保护。

水土保持林: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山区立乔、灌、草相结合完整系统的水土保持植被复层结构。在分水岭地带,由于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多砂砾化,裸岩化,立地条件较差,应以耐干旱而瘠薄的树种全面造林;坡面中上部全面造林,减缓地表径流对下部果园田地的冲刷。水保林要求树木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枝叶茂盛,易繁殖,萌孽能力强,生长快,抗逆行强。土层瘠薄土地以侧柏、刺槐、黄栌、火炬树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以杨树、泡桐、香椿为主,造林以营造混交林为主,树种用针阔、乔灌混交,布局按带状方式,以形成复层结构。

造林整地时,株行间距按1.5×2.0m,呈“品”字型布设,整成标准的鱼鳞坑,该坑按等高线定位。

果园:果园经济林的建设应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改变传统的玉米、小麦的种植结构,既利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保护,更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果园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受市场欢迎,经济价值高的树种。果园地点应设在山地中下部较缓避风、向阳的缓坡地,多在山腰区域,土层较厚,整地的方式以水平梯田、水平阶、大穴为主。

果园在树种上应选择高档次、品质优良的梨、栗子、桃、杏、李子、冬枣、薄壳早产高产核桃等。

②工程措施有以下几种适宜泉水补给区:

梯田改造与重建:现有的梯田质量标准低,地堰年久失修,倒塌严重。将其按高标准进行改造。在区域内5~15°裸岩化荒坡上,通过砌垒石堰、搬运客土建水平梯田。通过研究发现,在梯田上游设置截洪沟,可有效避免冲刷,还可以削高填低使田面外高里低,并修筑内、外拦水埂,发挥拦蓄雨水的功能,另外还可以将地堰边种植金银花、花椒等护堰植物。以上系统科学治理,使原有和新建梯田标准高、水土保持功能强,并且还要注意田间设施如田间道路和灌溉排水的系统科学规划与设计。

梯田一般布设在15°以下的坡地上,主要种植果林与水保经济林不同的坡度,梯田的各个特性指标也不同一般可按表二确定的规格建设较为理想。

石坎梯田规格表

表二

地面坡度

(°)

斜坡长度

(m)

田面宽度

(m)

田坎高度

(m)

清基深度

(m)

清基宽度

(m)

5

5.7

5.7

1.0

0.5

0.7

10

4.6

4.5

1.3

0.6

0.8

15

4.6

4.5

1.7

0.8

0.9

梯田在施工时应首先确定堰坝线。先在坡度适中地方划出一条与等高线正交的基线,然后根据地面坡度按表二确定梯田的规格。石堰在砌筑时汪基应当特别注意,一般尽可能清理至岩基,以保证地堰的稳定性,清基宽度为0.7~0.9m,由下向上按1:0.2的边坡系数收缩。

③坡面拦蓄工程:

该项工程的实施可有效的拦蓄地表水,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层的冲刷,也是山区生态功能保护用水的一项重要手段。比较有效常用的形式有蓄水池、水窖、旱井等。

④沟道工程措施:

在沟道内层层布设谷坊、塘坝等蓄工程,可以做到“高水高用,低水低用,梯度开发”。

谷坊可有效地防止沟床下切冲刷,谷坊可分浆砌石谷坊和干砌石谷坊二种。在沟道上游建干砌石谷坊,减少洪水一,拦蓄泥沙在沟道中下游建浆砌石谷坊还可兼顾蓄水,谷坊在位置的选择上应当注意以下几条:

a.谷口狭窄;

b.沟床基岩外露;

c.上游有宽阔平坦的储沙(水)池;

d.在有支流汇合的情形下,应在汇合点下游兴建;

e.在天然跌水附近不兴建谷坊。

篇(5)

(1)由于渠线经过地段地质、土壤条件较差,如有软弱土层、断层、风化土层,岩层倾向渠内,沿层面容易产生滑坡。

(2)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3)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

(4)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边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5)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动。

(6)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2.渠道的滑坡处理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滑坡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挡、暗涵(或埋管)、渡槽及改线等。

2.1排水导渗。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支挡。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如加固坡脚砌挡墙,干砌护坡等,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坡脚受洪水冲刷,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等等。

2.4暗涵(或埋管)。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5渡槽。山区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可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6改移线路。一般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整个渠床都要发生大的位移和沉陷。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

上述是山区渠道滑坡常用处理措施,滑坡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用。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彻底整治。

3.渠道滑坡防止

(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2)施工阶段,应平台开挖后抽沟,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在渠道日常维护管理中,渠道应严格控制在正常水位运行,要加强渠道巡视检查,检查排洪设施是否运行正常,渠道杂草淤积要及时清理,对局部渗漏破坏和集中漏水,应查明原因,堵死通道,做好渠道防渗处理。对于渠道裂缝,应查明裂缝类型并进行处理。对不太深的表层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的办法处理,对较深的内部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置。

4.结论

对于渠道滑坡的处理,很可能几种方法同时采用,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排水措施,无论何种滑坡,都必须进行排水处理,水对滑坡体滑面有软化、加剧滑坡体发生的作用,所以大多数渠道滑坡都发生在雨季,须加强渠道巡视检查,争取做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篇(6)

一、工程概况

北疆供水工程总干渠为大(2)型II等工程,渠线全长100多km,主要有引水明渠、隧洞、渡槽、分水闸、节制退水闸、防洪工程以及伴渠公路、35KV输变电线路、通讯光缆-等组成。运行期为每年的4月至9月,主要任务是向沿线农业开发区及下游地区输送工农业用水。

二、工程特点

(一)工程地处荒漠、戈壁,环境条件恶劣

该工程深居大陆腹地,自北向南横穿荒漠、戈壁,远离人群,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最低气温-42.7℃,最高气温39.6℃,多年平均气温3.4℃,季风活动频繁,特别是4月至5月风速极大、风力极强,最大定时风速高达28m/s。

(二)规模大,运行管理难度大

该工程规模大、渠道长,全线采用自流输水,辖区各种水工建复杂,对供水过程的控制要求较高.从而加大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三、组织机构

该工程于2001年建成投入运行,主要由运行管理处在上级建管局的领导下全面负责运行管理工作。通过8年的运行管理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运行管理体系。

总干渠在运行前成立了工程运行管理处,运行初期处机关设置运管科、办公室,渠道沿线设置2个管理站、10个管理所,共配置管理人员87名。经过多年的运行管理实践与自动化系统的逐步完善,运行管理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更加科学合理,目前人员配置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精简高效”的原则。由2站10所缩减为2站3所,岗位定编5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51.72%,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占63.79%,是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四、运管体系

(一)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4年提出并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现在该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2000版IS09000核心标准之一,该标准作为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适用于各类组织,不受组织类型、规模、行业范围的影响和限制。因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性、广泛适用性、标准体系的严谨性和认证审核的公正性等方面满足了组织对质量管理的需要,各行业的组织能够取得IS09001:2000标准认证已成为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与国际市场管理接轨的重要标志。

北疆供水工程总干渠投入运行后,如何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发挥工程最大效益,是工程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2年运行管理处开始推行ISO900h2000标准,并通过了北京恩格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成为全疆水利行业最早贯标的单位。运行管理处在贯标中将IS09001=2000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管理理念与工程管理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对文件、记录、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运行过程、内部审核及认证审核等的控制,大大地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规范了质量行为,降低了运行成本,发挥了工程最大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信息系统管理的运用

北疆供水工程非常重视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信息系统的运用。建设期在渠道沿线埋设了通讯光缆,主要解决了沿线的通讯,也为运行后信息系统建立奠定了基础。

运行以来通过陆续的建设现已经建成了一套适应工程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数据中心、工程安全监测、水雨情、水质监测、闸门远程监控、无网电区电源自动供电、动力与环境远程监控、远程图像监控、办公自动化系统、会议电视系统等专业应用子系统,实现了两大功能:一是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二是为科学、合理的输水、配水、防洪、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实时数据和专家决策支持功能。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用减少了管理人员,节省了管理成本,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安全输水、精确量水、实时监测和科学调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目标管理考核的实行

制定出目标管理,有利于科学评价和衡量管理处的管理水平和年度业绩,激励管理处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确保管理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管局对管理处实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每年由建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制定北疆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处考核办法和标准,对考核目标、考核方法、内容、等次、标准及奖惩措施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将目标管理考核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管理处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千分制,主要从供水生产、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程维修与技术改造、水费征收、内部管理、政治工作、平安单位建设和综合治理、关心职工生活等方面制定考核目标。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每年由建管局成立考核组,年内不定期的对管理处工作进行抽查,年终进行现场考核评分.考核优秀进行相应的奖励,不合格进行相应的处罚。

篇(7)

渠道测量的目的,是在地面上沿选定中心线及其两侧测出纵、横断面,并绘制成图,以便在图上绘出设计线;然后,计算工程量,编制概算或预算,作为方案比较或施工的依据。渠道工程的勘察放线,是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只有在现场放线位置合适、测量数据准确的基础上才能因地制宜的做出经济合理的工程设计来。

一、渠道现状(树形)导线图的绘制

首先考虑由建设单位代表提供精确的可满足测量要求的渠道现状(树形)导线图;若设有,再考虑由建设单位代表提供渠道导线图的草图,根据草图出本次测量人员会同三方(建设单位、测量、设计)一起完善渠道现状导线图;如若连草图都设有,则由本次测量人员会同三方一起用手持GPS测定渠道现状导线图。渠道现状导线图应明确标出渠道各个拐角、拐点及起点、终点的位置,分水闸、节制闸、桥涵等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位置,上下级渠道和各个建筑物的名称。各个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要标明,如不同渠段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节制闸、分水闸的流量,交通桥的过荷要求等。渠道现状导线图的绘制目的是便于这次渠道测量和绘制渠道设计导线图。使用渠道现状导线图可以使渠道测量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渠道测量的准确性。

渠道上的闸、桥、涵等交叉建筑物称为其配套建筑物。渠道测量的技术要求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J3-81DLJ201-81CH2-601-81)》执行。渠道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渠道及配套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定、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渠道横断面测量等三部分。

二、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

为了绘制渠道设计导线图,应当精确的把其位置都在渠道设计导线图中标出来。这项工作主要是使用GPS来完成的,主要测出渠道拐角和渠道始点、终点及其配套建筑物中心位置点的坐标,并在图纸上用适当的比例和图例明确表示出来。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是利用间视法测量路线中心线上里程桩和曲线控制桩的地面高程,以便进行渠道纵向坡度、闸、桥、涵等的纵向位置的设计。为便于计算渠道长度、绘制纵断面图,沿渠道中心线从渠首或分水建筑物的中心,或筑堤的起点,不论直线或曲线,均应用小木桩标定里程,这些木桩称为里程桩。木桩的间距一股为100m或50m,自上游向下游累积编号。这种按相等间隔设置的木桩称为整桩。在实际工作,遇到特殊情况应设加桩。整桩和加桩均属于里程桩。

1.下列情况应设置加桩:中心线上地形有显著起伏的地点;转弯圆曲线的起点、终点和必要的曲线桩;拟建或已建建筑物的位置;与其它河道、沟渠、闸、坝、桥、涵的交点;穿过铁路、公路、和乡村干道的交点;中心线上及其两侧的居民地、工矿企业建筑物处;由平地进入山地或峡谷处;设计断面变化的过渡段两端。为了注记地表性质和中心线经过的主要建筑物,必要时要绘制路线草图。

2.纵断面测量时需要连带测定的数据和注意事项

(1)渠首交上级渠道的桩号,及交点处的坐标和渠底高程、水位高程;(2)已建节制闸、分水闸应测出闸底、闸顶、闸前闸后水位高程,闸孔宽度和孔数;(3)已建桥(或渡槽)应测出桥顶、桥底高程;桥面(路面)宽度和其跨度;(4)已建涵洞或倒虹吸应测出其跨度和顶部高程;(5)已建跌水或陡坡应测出其宽度、长度、落差和级数:(6)渠道拐角、拐点及翼再睽邕施物的中点坐标;(7)与河沟、排渠、道路和匕下级苴的交角;(8)渠道穿过铁路时应测出轨面高程;穿过公路时应测出路面高程;同时应测出道路宽度;(9)渠道沿线所留的BM点的高程和位置坐标;(10)渠道末端坐标,及其所灌溉的农田地面控制高程;(11)如果大段的渠、堤中心线在水内,为便于测量工作,可以平行移开,选择辅助中心线。三、渠道横断面高程测量

对垂直于路线中线方向的地面高低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横断面测量。横断面图是确定渠道横向施工范围、计算土石方数量的必须资料。横断面测量的精度要求:横断面地形点的精度,包括地形点对中心线桩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应±1.5m,山地、高地应≤±2.0m,地形点对邻近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0.3m。横断面测量的测设要求:

1.中心线与河道、沟渠、道路等交叉时,应测出中心线与其交角。当交角大于85°、小于95°时,可只沿中心线施测一条所交渠、路的横断面;当交角小于85°或大于95°时,应垂直于所交渠、路和沿中心线方问各测一条断面。

2.横断面通过居民地时,一侧测至居民地边缘,并注记村名,另一侧应适当延长。横断面遇到山坡时,一侧可测至山坡上l-2点,另一侧适当延长。

3.横断面上地形点密度,在平坦地区最大点距不得大于30m。地形变化处应增加测点,提高横断面的精度。

4.渠道沿线察看。渠道放线测量的f司时应注意观察沿线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并以桩号为准做好记录。新建渠道应察看是否穿越农出或林带、居民点等;老渠道应查看已建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并应做好记录。注意查看渠道沿线是否有可供渠道施工用的道路、水源和料场。较重要的交叉建筑物还要测大比例尺地形图。

四、提交测量成果

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经过资料整理、数据计算、计算机绘图等内业工作后,最终应向设计人员提供测量成果。设计所需要的测量成果包括渠道导线图、渠道纵、横断面图及其软档文件,其技术要求均应以满足设计需要为准。

1.对渠道导线图的要求:应包括上下级渠道中心线(及辅助中心线)、渠道拐角、拐点及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中心点位置和坐标,渠道与河沟、排渠、道路和上下级渠道的交角等实测数据;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名称;制图比例和指北针等。

2.对渠道纵断面图的要求:渠道纵断面图要比例适当;标明拐点桩号及拐角;标明已建或拟建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主要特征高程、其中心点的桩号;标明渠道沿线的BM点的位置坐标和高程;其它关键数据也部要标出。

篇(8)

2工程概况和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2.1工程概况

扶风县位于关中盆地西部,西宝高速、西宝北线中段,全县总土地面积745.8km2,耕地面积77.6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59亩,县内农田成方,道路成网,交通比较便利。全县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00.6万亩,平均复种指数150%。经济作物主要有辣椒、苹果等,农业产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2.2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

目前项目区已有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和小型水库工程。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陂塘9座,小型灌溉泵站343处,农灌机井2843眼,水窖810眼,小型灌区渠系291km,大中型灌区渠系1080km,机井灌区灌溉渠系117.3km,低压输水暗管112.8km。设施灌溉面积5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3.4万亩。全县共有宝鸡峡、冯家山灌区干、支渠道122.8km。2000年以来,该县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改造、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灌区改造等项目,投入资金3100万元,共衬砌改造干、支渠38km。县管水库共有11座,均为小型水库。太川水库、官务水库、白家窑水库、五郡沟水库,共灌溉面积5.8万亩。总体而言,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渠系建筑物损坏严重,抽水站年久失修,机泵老化,农田灌溉以土渠输水、大水漫灌为主,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单井控制面积小,灌溉保证率低。无法满足灌溉需求,严重阻碍项目区经济的发展。

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设计

为了改善扶风县灌区上述水利工程现状,对整个扶风县分4个项目区分别进行系统的节水改造工程的设计。整个节水改造工程的典型设计如下所述。

3.1机井工程设计

按照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用水量要求,设计井孔深度180m。本深度内可有四层水,总厚度为40m,井孔口径为550mm,井管材料采用铸铁井管。滤水管有效工作长度50m,实管长度130m,合计总长度180m。管外填砾厚度为140mm,填砾直径10mm~20mm,砾料采用扶风县沙厂生产的标准砾料。井壁管连接形式采用焊接连接。根据井孔设计的地质条件和含水层岩性来确定计算参数,从井孔柱状图上得知含水层总厚度M=40m,含水层的岩性以粗中砂为主,选择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15m/d,采用滤水管有效工作长度L=50m,井孔直径D=550mm,滤水管外径ds=0.288m,井管直径d=0.25m。为保证管井的使用寿命,避免过高的渗透流速对滤水管的腐蚀、结垢、堵塞等破坏,在设计中我们采用小于允许入管流速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Q=Л×dg×L×n×Vg,将相应参数代入式中可得Q=195m3/h。计算的理论出水量,代表了滤水管的进水能力,而设计流量应小于计算的理论值,所以应乘以0.3的安全系数,才能作为设计出水量,即Q=58.6m3/h。

3.2输水渠道设计

以法门镇齐村北十一支一斗渠衬砌工程进行典型工程设计。渠道总长度850m,主要灌溉齐村的部分耕地,控制灌溉面积650亩,亩均控制渠道长度为2.5m~3.1m。渠道设计流量的大小,应根据作物的灌溉制度及所控制的灌溉面积,按照同一时期不同作物同时用水量的情况计算,计算得出渠道设计流量为0.1m3/s。渠道纵坡比降的选择,应由实际地形条件而定,尽可能使渠底比降与地面坡度相一致,在满足灌溉引水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大的比降,但斗渠一般不大于1/500。因此,根据项目区的地形特点,选渠道比降为1/600。为了提高灌溉效率,节水节能,节约占地,降低供水成本,同时也为了机械化施工,渠道断面设计为“U”型砼断面,渠道设计流量为0.11m3/s,纵比降为1/600,选用渠道断面为D40断面,衬砌厚度为5cm,选用C15砼浇筑。渠道每隔5m设一道伸缩缝,缝型为机械切割半缝,缝宽为2.5cm,缝内用焦油塑料胶泥填塞。

3.3抽水站设计

依据原有抽水站设计灌溉面积、设计流量、配套机泵型号不变的原则,对该项目区的35座抽水站实施改建设计,更换62台(套)新的节能机组,使其发挥原有的效益。确定以扶风县项目区召公镇大槐村抽水站作为典型设计。该工程位于信邑水库以南600m处,引水水源为美水河水,控制灌溉面积380亩。经实际勘测调查,该抽水站地形扬程8.23m,根据控制灌溉面积、灌水定额、轮灌天数、每天灌溉时间及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设计流量,由设计流量和抽水扬程确定水泵型号。确定了水泵的流量与扬程,可利用“水泵性能表”来选择所需水泵。

3.4低压暗管设计

本次工程拟钻凿180m深的钢筋砼管井1眼,根据已成机井水文地质资料,机井出水量为32m3/h,静水位35m,动水位95m,地块长方形,东西长400m,南北宽234m,面积约为140亩,机井位于地块西北角。地块内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辣椒为主。作物种植方向为东西走向,地块北偏东稍高、西部较低。设计灌水定额按式m=1000Hγ(覻1-覻2)/η计算,根据该区实际情况,计算得小麦、玉米的灌水定额40m3/亩,辣椒的灌水定额27m3/亩。本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辣椒为主。玉米、辣椒生长期处在雨季,适当补充灌溉即可满足要求,取灌水周期为12d。管道布设形式为梳齿状,依据管灌技术规范,结合地块形状以及经营管理体制,耕作习惯,机井出水量等实际情况,在地块西边界布设1条主管道,垂直主管道布设3条支管道,管道长度720m,在管道上安装出水口进行灌溉。项目实施后,区内小麦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日开机时数取16h,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根据机井控制面积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流量小于单井出水量,故采用单井出水量为设计流量。管径采用经济流速法确定,根据计算得管道管径选择为外径110mm,内径105.6mm的UPVC管。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为5.77m,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的10%计算,取0.57m。水泵设计扬程由管道系统的水头损失(h),机井动水位(h净),机井至供水最不利点的高差(h)等确定,即H=h净+h+h+2.0(出水口要求水头),该机井配套水泵设计扬程为95+5.77+0.33+2.0=103.1m。按照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进行水泵选型。

4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扶风县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项目计划衬砌渠道82.1km,改造渠系建筑物639座;在机井灌区,新打配套机井41眼;铺设低压管道28.16km,出水栓981个;可新增灌溉面积7640亩,改善灌溉面积26222亩。井灌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8;抽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提高到0.65;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增379.42万kg。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使其管理的灌溉面积增加1.3万亩。该项目建成后,作物复种指数由150%提高到180%,年可增产粮食379.42万kg,粮价按现行市场价1.8元/kg计算,可增收379.42×1.8=682.96万元。经济作物每亩增收按100元计算,可增收3.39×180%×0.4×100=244.08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年可节水186.60万m3,按每立方米水0.1元计,可节约186.60×0.1=18.66万元。整个项目实施后,共可增收945.70万元,取水的分摊系数为0.4,即水利项目净收益为925.54万元×0.4=378.28万元。依据以上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的分析计算,并根据有关评价指标计算规定进行分析计算,成果如表1所示。由经济评价分析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12.44065%大于经济基准收益率8%;经济净现值844.10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7,大于1.0。故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篇(9)

2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2.1工程总体规划布置

根据实地勘察,规划在长沟骨干坝水源工程左岸某一建设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扬水小泵站1座,水由泵站通过320m长扬水管道输送至左岸地势较高的灌溉区,再输送至田间各级管道进行灌溉。田间采用占地少,施工和管理方便的管道输水节灌技术。按地埋干、支两级管道布设,干管基本平行等高线布置,长510m,支管沿干管基本垂直等高线布置,其余间距约100m,末端支管长150m,其余支管长200m左右,沿支管每隔50m左右设垂直地面竖管及给水栓进行灌溉。干支管结合处设闸阀井,井内安装水表及支管控制阀和节制阀等设备。管材均选用PVC管,田间采小畦灌溉。

2.2设计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是灌区设计的主要依据。查宁夏区域统一灌溉定额表知:灌溉区主要作物净灌溉定额分别为:小麦:M净=175m3/亩。胡麻:M净=120m3/亩,马铃薯:M净=120m3/亩,则综合净灌溉定额为:0.6×175+0.1×120+0.3×120=153(m3/亩)。灌溉区采用两级管道输水,灌溉水利用系数按经验值η水取0.85,则综合毛灌溉定额:M综,毛=M综,净/η水=153/0.85=180(m3/亩)。200亩灌区年总灌溉需水量为3.6万m3。不同作物在生长关键期灌水次数和时间有所不同,小麦全生育期分4次灌水,即冬灌、拨节水、抽穗水、灌浆水,平均净灌水定额为175/4=43.8(m3/亩)。胡麻和洋芋年灌水3次,其中播前灌溉1次,生长期灌溉2次,每次约40m3/亩。

2.3机泵选型及配套

机泵选择要根据设计流量及最大扬程确定。设计时要注意:①扬水管道尽量选用比经济流速计算管径偏大,以减少水头损失,降低水泵扬程;②在计算水头损失时一定要按照选用管径的内径而非外径计算,否则计算水头损失偏小,可能造成扬程不够现象;③配套的电机功率宜略大于选用的水泵轴功率,使水泵在正常运行时尽量能在高效区工作,且满足最大、最小扬程时都能运行。

2.3.1设计流量

机泵设计流量按公式Q=mAα/Ttη确定,为方便计算,选择主要作物小麦灌溉所需流量为水泵设计流量。式中:净灌水定额m=43.8m3/亩,灌溉面积A=200亩,种植比例α=0.6,灌水延续时间按T=8(d),机泵每天工作时间按t=16h,灌溉水利用系数取η=0.85,则设计流量计算结果为Q=48.3(m3/h)。

2.3.2设计扬程

①管径的确定。管径计算根据经济流速公式d=1.13(Q/V)1/2进行计算。经计算,水泵进水管管径选取ф110的钢丝胶管,出水管选取直径为Φ140的PVC管,干管和支管分别为Φ125和Φ110的PVC管,压力等级均为0.6MPa。②管道水头损失计算。管道水头损失包括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③设计扬程的确定。机泵设计扬程按公式H设=hf+hj+h+0.2进行计算,一般选择灌溉最不利点计算设计扬程,在干管末端连接的支管末端供水点为本灌区最不利灌溉点(地面高程2125.5m),最低取水位2077.5m。

2.3.3机泵选型及电机配套

根据设计流量Q=48.3m3/h和设计扬程H设=60.3m,选用1台80-50-250A型水泵,根据水泵的转速、轴功率和动力等系数选用1台Y160L-2型电动机,配套的电机功率宜略大于选用的水泵轴功率。

2.4管道设计

管道纵断面设计包括设计水压线,管道中心线,地面线。一般要求地面线高于管道中心线(沟涵处除外),设计水压线高于管道中心线,否则不合理,需要调整管路。管道横断面设计:设计管沟开挖深1.5m(最大冻土层下),底宽0.4m,口宽1.3m,边坡1:0.3,地埋管道以上填土必须夯实。在管道的转弯处或起伏变化较大处设混凝土镇墩,以便稳定管道。同时,可根据需要,在管道隆起部位设自动排气阀,管路最低处(如沟道)设泄水闸,以防水锤等现象发生,确保管道正常运行。

2.5泵房设计

设计泵房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2m2,水泵基座采用防渗效果较好钢筋砼整体现浇结构,泵房长7.52m,宽4.68m,净高3m,内部分工作房及配电房。泵房内水泵安装高程为2081.4m,设计进水池最低水位2077.5m,池底高程2076.00m,泵房进水池为圆形,进水池前设引水渠,均采用钢筋砼整体现浇结构。

篇(10)

1.1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灌溉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节水灌溉技术种类很多,但每种灌溉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充分论证和分析,采取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地区往往不能兼顾这些因素,而盲目选择一些高新技术,而最新的、最先进的未必就是最适合的,盲目选择的结果往往造成经济成本增加而灌溉效果却并不好的情况。经济强一些的地区,可考虑喷灌或者是微灌技术,经济差的地区应最大程度减少投资,要考虑合理规划沟渠,采取渠道防渗措施进行节水,对于经济作物可考虑采取喷灌或者微灌的方式。

1.2要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投入力度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较之以往有所加大,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逐年增多,但在节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支持及投入上仍然严重不足,政策不完善,投入也明显不足,这方面也是制约节水灌溉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要在这方面有所侧重,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保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力促进节水工程规划和建设,狠抓节水灌溉措施的落实,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1.3要把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进行有机结合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农业的总体产值,增加经济效益,但以往的水利农业是按两条线来走的,节水灌溉做到了节水,但农业生产上却没有明显的提升收益,农业生产没能和节水灌溉有机结合,虽然节约了水但没能提高生产效益,同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要把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有机结合起来,节约水源,又能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

1.4培养农业生产者新的思想意识我国的农业生产者,主要是以广大农民为主,由于地域特点、生活习惯、传统思想、文化程度等因素的束缚,大多意识相对保守、思想陈旧,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往往需要很长的适应期。以往的农业生产都是大小漫灌,浪费严重,这与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及水价的相对低廉有直接关系,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水利知识,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水资源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灌溉用水水价,以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建设。

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全面由于政府在节水灌溉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支持,再加上以往的灌溉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以及农民收益较低难以有更多资金用于投入工程建设,所以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一些新技术难以广泛采用,而有些工程在使用过程中老化失修而失去应有的功能,达不到节水增效的目的,有的甚至不能使用,致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难以落实,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上一篇: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 下一篇: 财会人员素质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