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0:26: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产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顺利开展还必须要有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队伍。我国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省级站、地级站推广人员素质较高,到县级及以下推广站的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乡级和村级问题尤为严重,加之基层推广员少,专业化知识掌握不足,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华而不实。基层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所依赖的都是基层的技术人员,而这些人员由于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不高,再加上上级对推广工作的不重视,根本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基层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的员工技术培训较为简单,远远不能满足新品种的培育、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等要求。正是由于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然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直接导致了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不过,技术指导以及咨询等服务难以落实到位。
1.2推广方式有待改进,水产技术推广手段落后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进行,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市场预测分析、水产技术资金筹集、水产品销售推广、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对应性强,行政部门过度干预导致上级推广部门作用弱化。此外,水产技术推广手段落后,水产技术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教育、科研与水产现实联系不紧密,成果转化效率低,渔民接受技术培训、高层次教育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密,水产技术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科研部门的新型技术服务于小众,水产技术成果推广受众缺乏全面性。
1.3基层水产站的推广资金缺乏
在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还面临着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的情况,进而制约了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发展与进步。由于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做支持,然后实际情况却是经费缺乏,直接导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缺乏资金支持。而且由于缺少资金以及奖励,大部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无法调动积极性,甚至是把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当成是负担,在推广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总体来说,现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下,推广组织的结构、编制、经费等由政府决定,基层推广部门得不到财政保障,不仅造成推广人才流失,也阻碍了水产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2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对策
2.1加强对推广人员进行培训
基层水产科技推广队伍的人数偏少,其知识的结构也比较老化,不能满足水产发展的需要,故而要不断加强水产科技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加强和完善培训机制。对在岗人员加强培训,确保他们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所优化,能够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较少的情况,水产部门可以定期派遣专家到基层进行知识技术培训,并进行新技术的示范以及指导等。此外,要鼓励以及指导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新知识,降低其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排斥性,充分发挥水产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技术推广工作。
2.2加快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拓宽水产技术服务范围,加强技市场预测分析、水产技术资金筹集、水产品销售推广、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作。弱化行政干预力度,在政策、经费上要对推广机构予以帮助,保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要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要做到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和市场需求、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挂钩。再者,还要丰富水产技术推广手段,实现推广方式多样化发展。推动水产技术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转换机制,规范运作方式,统一分配推广经费与物资,促进水产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教育机构把握人才与技术需求,推进教学与生产更好的结合。
2.3保障充足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
2.3.1针对于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的现状,应该加大对技术推广资金的扶持力度,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每年根据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资金扶持量,使基层水产部门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的推广,进而有利于当地水产的发展,也会相应的带动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不断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3.2乡镇等基层水产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候要充分考虑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安排,并且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灵活妥善的运用多种资金筹集渠道,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推广资金,在推广的时候不会因为资金短缺而使进程受阻。
2.4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2.4.1技术指导和培训近年来,有些基层水产推广机构在水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例如,在新品种引进、发展集约化、健康养殖、池塘高效生态养殖、鱼病防治、生态调控水质等技术的示范、引进和推广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此外,通过组织交流学习、开展各项专题培训,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了专业骨干力量,为养殖户提高了养殖技能。
2.4.2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近年来,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信息服务的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水产信息网站等多种途径,为广大水产养殖户提供苗种、饲料、病害防治技术、养殖新技术、新理念、新经验等。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探索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走对路子,也需要政府相关方面的保驾护航。
(一)必须搞好规划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就是各地人民政府在水域滩涂总体利用规划中制定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规划,这是渔业部门管理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法定地域范围。
(二)必须严格执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
各地人民政府要继续推进渔民养殖的有效证明,做好核发工作,养殖证也是渔民开展养殖生产的基本依据。
(三)加强执法监督的体系建制
进一步加强病害防治、水产原良种,渔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监督管理,加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等体系建制;加强养殖水域水质的监测、养殖生物疫病测报与防治工作,以提高从业人员岗位技术的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资格鉴定,提高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环保型、高效的饲料和水产药物,实现技术推广和服务队伍建设的有效提高。
(四)加强管理
各地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渔业水域污染案件,保护养殖渔民的合法权益。而水产养殖业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将来向何处走,值得深思,努力建设现代水产养殖业,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我国成为世界养殖强国,应该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和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是一条必由之路。
1、光合细菌高密度鱼虾池水中所含的大量粪便和残饵,腐改后产生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污染水体和底质,造成鱼虾生长缓慢甚至中毒死亡。同时,水体富营养化后病原微生物滋生,鱼虾会感染发病,光合细菌能吸收水体中有的有毒物质,长成自己有效力的细胞,并形成优势群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净化水质。施用光合细菌,苗池每次用10-50毫克/升;成鱼、虾、蟹池首次用5-10毫克/升,以后用量减半,每次间隔7-10天。
2、硝化细菌在水环境中,硝化细菌可将由腐生菌和固氮菌分解或合成的氨或氨基酸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毒成分转化为无毒成分,净化水质。成鱼、虾、蟹池每次施用硝化细菌2-5毫克/升。
3、乳酸菌群乳酸菌属嫌气性菌群,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杀菌作用,能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致病菌增殖和无机物腐败;并能使木质和纤维素有机物发酵分解,有利于动植物吸收。
4、酵母菌群酵母菌属好气性菌群,它能利用植物根部分泌及其他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物质。酵母菌能为乳酸菌、放线菌等提供增殖基质,为动物提供单细胞蛋白。
2.选择长荡湖网围养殖户3个,养殖面积55亩,主养河蟹,套养鲢鳙鱼、黄尾鲴、螺等,种植浮萍等水生植物。
3.主养品种放养规格、密度、饵料投喂、疾病防控、增氧换水、养殖管理等均按各自模式不变。
4.在8月初持续高温季节,对池塘循环水净化区净水口与网围养殖区进行抽样,委托检测机构检测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5.在9月初,对池塘循环水养殖单位、长荡湖网围养殖户及其周边养殖单位(户)高温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在11月,对池塘循环水养殖单位和长荡湖网围养殖户产量、产值、效益情况进行测产统计。
6.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中数据以M(平均值)、SE(标准差)表示。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的种草水域中,pH值网围组高于池塘组,差异极显著(p<0.01),沟渠组高于池塘组,差异显著;化学需氧量网围组显著低于池塘组与沟渠组;氨氮网围组显著低于池塘组;总磷、总氮网围组最低,亚硝酸盐沟渠组最低,但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2.沟渠组、网围组高温损失低于池塘组,网围组高温损失最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池塘组与周边同比减损最高,沟渠组次之,网围组最低,池塘组与网围组差异极显著,沟渠组与网围组差异显著;总的亩均利润沟渠组高于池塘组、网围组,差异均极显著;成本利润率沟渠组最高,网围组次之,池塘组最低,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3.pH值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化学需氧量水生植物单一型最低,与双组型差异显著,与复合型差异不显著;氨氮单一型最低,双组型最高,两组差异显著;总磷、总氮、亚硝酸盐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4.高温损失复合型高于双组型和单一型,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同比减损复合型最高,双组型次之,单一型最低,复合型与单一型差异极显著,双组型与单一型差异显著;总亩利双组型高于复合型、复合型高于单一型,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本利率双组型较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5.各组间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亚硝酸盐差异均不显著。其中30%以下组pH值最高,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最低,70%以上组氨氮、亚硝酸盐最低。
6.30%以下组高温损失最低,30%~70%组高温损失最高,两组差异显著;70%以上组同比减损最高,30%以下组最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70%以上组总亩利最高,30%以下组总亩利最低,差异不显著;30%~70%组本利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
三、小结与讨论
1.综合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养殖净化区与网围养殖区经水生植物净化后的pH、氨氮、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均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一级和《地表水水质标准》Ⅲ类水标准,COD达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地表水水质标准》Ⅴ类水标准,因此,经水生植物处理的养殖水符合排放要求,也可满足循环养殖用水要求。
2.湖泊网围水域水质优于池塘循环水净化区,池塘循环水沟渠型净化区水质好于池塘型。网围养殖高温损失、同比减损均较少,总亩利和本利率较高,可认为高温期间网围养殖水位、水温、光照条件的改变更适于水草生长,湖水自净能力增强,受高温干旱影响较小;池塘循环水养殖中,沟渠组高温损失较低,总亩利和本利率高于池塘组,同样是由于沟渠蓄水量大于池塘,加上水草的净化作用,保障了足量优质水源,而池塘组同比减损最高,表明在净化区水量偏少的情况下,种草仍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抗高温作用。
1.2信息汇聚智能体设计信息汇聚智能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结构具有两项功能:一方面起到环境因子数据的中转作用,按现场监控智能体的要求,采用轮询的方式读取本池中各信息采集智能体发送来的数据,并发送给现场监控智能体;另一方面兼有图像采集与发送功能,利用串口CMOS摄像头进行养殖物图像采集,摄像头通过RS232与CC2530中的无线单元ZigBee相连,由无线单元ZigBee完成图像向现场监控智能体的传输。
1.3环境调节智能体设计环境调节智能体由无线收发模块和工控机组成,两者通过RS485相连,如图4所示。无线收发模块负责接收现场监控智能体通过无线通信发送过来的环境因子数据,进行解调,最终上传给工控机。工控机接收到数据后,首先根据其具备的知识对数据进行推理(推理模块),并将推理结果(调节任务)交给决策模块进行评价和决策。决策模块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各种状态数据对推理结果进行评价和决策,如果具备执行该任务的能力,则交给控制模块去执行,否则启动通信模块与现场监控智能体进行协商。控制模块通过设备接口把任务交给执行机构去完成。决策模块还能通过人机界面向操作员分发报警、决策请求等事件,并接收操作员的输入信息。工控机强大的控制功能和可扩展性,使得一个环境调节智能体能够对所有养殖池的环境参数进行调节。系统中的执行机构主要有电磁阀(温度和pH调节)、水泵、增氧机、搅拌机等,用于调节养殖池中各环境因子,以提供养殖物生长的最佳环境。环境调节智能体对养殖环境的调节采取闭环控制,即执行机构在进行环境调节的同时,该智能体中的无线收发模块实时读取养殖池中的各项环境参数,并进行判断,任一项参数达到调节要求即关闭相应的执行机构。
1.4现场监控智能体设计现场监控智能体由信息收发单元和监控计算机组成,两者之间通过RS232/485总线连接,其功能结构与环境调节智能体基本相同。信息收发单元负责接收各养殖池中的IGA上传来的信号,并传送给监控计算机进行保存,监控计算机通过比较判断,如需要对环境进行调节,则通过信息收发单元以无线方式通知环境调节智能体工作,实现对养殖环境的闭环控制。监控计算机的另一项任务,是通过信息汇聚智能体定期采集养殖物质体的图像(此时信息采集智能体处于休眠状态),并利用专用软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与诊断,如发现有病变嫌疑则及时报警,避免重大损失的发生。
1.5各智能体间的协作基于多智能体的协同水产养殖监控系统,通过多智能体之间的相互协作,来增强系统的监控能力,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便于适应多变的养殖环境,其协作模型如图5所示。下级智能体接收到上级智能体的任务请求后,根据自身的能力描述和当前状态,判断任务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处于故障状态或忙碌状态,则对该请求进行回绝;如果能接受这项请求,则返回接受信号,对请求的任务进行评
2监控软件设计
现场监控智能体的监控软件采用C语言编制,具有参数配置、实时监控、历史数据和系统说明4个模块的功能。实时监控模块用于对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温度、pH以及水位等关键因子进行自动监测。每台计算机同时监测6个养殖池,分池、分监测点以数值的形式显示关键因子,并通过算法综合判断,给出养殖环境状态的提示。如图6所示为1号池的实时监控界面。历史数据模块用于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参数配置模块用于对各养殖池的理想参数进行设置。系统说明模块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并对软件的使用提供帮助。
3现场试验
试验现场选在山东省日照市的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试验鱼池规格为6m×6m,水深0.5m。鱼池中养殖大菱鲆,其适宜的养殖环境为:温度10~20℃,溶解氧大于6mg/L,pH为7.6~8.2。据此,试验鱼池的初始环境因子参数设置为:温度17℃,溶解氧7mg/L,pH为7.9。试验以温度值的变化为观测点,以验证环境调节智能体的工作性能。
(1)系统的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2)通过人工措施在10:30的时候使水体温度降低到15.7℃,此时环境调节智能体开始工作,起动加热系统给水体加热,11:21池中的测量温度为16.6℃。试验测得加热时间约为56min42s,水温达到设定温度要求,加热系统自动停止。系统工作效率高于一般的在线监测系统,满足环境调节要求。
2常规应用
高锰酸钾在水产养殖中的防治对象主要为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以及水生生物的真菌性病害,如鱼类水霉病、鳖和蛙的肤霉病;鳗鱼弧菌病、烂鳃病、烂尾病、赤鳍病等;虾丝状细菌病、幼体粘污病、黄鳃病、虾蟹链壶菌病等;鱼类中华鳋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鲤嗜子宫线虫病、车轮虫病、口丝虫病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浸泡法和泼洒法。2.1浸泡法目前最常用的范围之一,主要用于鱼种放养时鱼体浸泡消毒、杀虫,以及防止鱼卵孵化早脱膜,常见用量为10~20mg/L,浸泡15~30min,但往往实际生产中浸泡鱼体的容器水量、药液浓度、浸泡时间凭经验掌握。2.2泼洒法用于养殖水体大面积泼洒杀虫和消毒。因高锰酸钾受水体有机物影响作用效果而降低,以及用量较大(2~5mg/L),高锰酸钾的价格较高,用药成本不划算,故一般大面积水体应用较少,仅用于一些小水面的名贵水产品养殖。3特殊功效养殖水体“转水”的急救、增氧、解毒。“转水”在北方地区水产养殖中时有发生,因受水源条件限制,水体有机物含量高,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一遇天气突变或营养盐类供给不足,藻类大量死亡,即“转水”或称“倒水”现象,造成水体严重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偏高,水色由浓变清,有的甚至清澈见底,有浓烈果腥臭味。养殖鱼类生命受到威胁,有的甚至全军覆灭,损失惨重。目前采取的应急措施主要有:①向水体加注新水,但北方地区普遍存在加注新水困难。注水在水产养殖中是一种急救措施,不定期或临时向水体加注水,要求进水量大、时间速度快,增加溶解氧,稀释有害物质浓度。注水仅对养殖面积较小的鱼塘起作用,对大水面作用甚微。加水是一种日常水质调节措施,一般定期向水体加新水,对水量、速度没有明显要求,避免水质老化。②向水体泼洒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药品,如硝化菌、复合芽孢杆菌、吸附剂等,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这些有害物质,达不到急救作用。③向水体泼洒速效增氧剂或大粒氧,增加水体溶解氧,以缓解严重缺氧。因溶解氧受水温、溶解度影响,快速释放的氧气形成微气泡,释放到空气中,持续时间不长。④向水体泼洒解毒药品,以解除有害藻类死亡释放的毒素对养殖鱼类的危害。目前大部分解毒药品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或Vc类,对解除有机物等中毒效果不够理想。笔者曾采用高锰酸钾解救因“转水”严重缺氧的案例,使养殖鱼类转危为安。案例1.天津市武清城关江××,养鱼水面0.33hm2,因“转水”严重缺氧,氨氮、亚硝酸盐指标偏高,24h不停开增氧机,用速效增氧剂替换增氧机,1h后又缺氧浮头,连续七天得不到好转,烧坏一台增氧机。采用高锰酸钾每米水深用3.75~7.5kg/hm2,稀释到不染手指为宜,向浮头严重的鱼群泼洒,浮头现象当即消失。并通过藻类调济接种,使水质得到恢复。案例2.天津市武清白古屯杨××,0.67hm2养鱼池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养殖鱼类以暗浮头现象在水面集群游动,气温越高表现越明显,连续五天得不到好转。通过上述方法当即消失,并结合肥水培养藻类使水质恢复正常。案例
3.唐山市陡河水库曾
××,养鱼池0.53hm2,养殖高峰季节8月,池塘养殖鱼类荷载量约17500kg,晚上21:00左右,水质发黑有腥臭味,养殖鱼类严重缺氧浮头,不抱增氧机,扎塘边,特别是上半夜,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意味着有“泛池”危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采用高锰酸钾急救,备用7.5kg/hm2,上半夜用3.75kg/hm2按上述方法泼洒,养殖鱼类及时恢复抱增氧机,就减轻了“泛池”死鱼的危险,如下半夜有返弹,再用3.75kg/hm2泼洒,结果只用了一次,第二天水质就恢复正常。
4分析原因
4.1改良水质作用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迅速氧化水中有机物质,降低了以水呼吸为主的耗氧量,直接和间接起到了改良水质的作用。4.2释放初生态氧高锰酸钾在水中释放出初生态氧,与水分子结合成氧,避免了速效增氧剂因受水温影响溶解度,形成微气泡逸出水面,所以高锰酸钾增氧持续时间长。国外有人把高锰酸钾作为增氧剂使用,用10~15mg/L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可使池水溶氧量提高1.5~5mg/L。4.3氧化有毒物质高锰酸钾可迅速氧化水中有毒物质,如有害藻类分泌或死亡产生的毒素;氧化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如敌百虫、马拉硫磷;有机硫农药如“福美”化合物类的福美鋅,“代森”类的代森銨等中毒。因此,人、畜因这类物质中毒常采用1∶2000~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以解除农药中毒。
1.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国内水产养殖领域的GIS课程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教师较少。在现有的教师中,大多数是GIS专业的科班出身,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项目研究也比较少。
2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
2.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PPT进行演示讲解之外,视频文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与模仿,上机操作。例如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专题地图的编制等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通过网络各种GIS论坛辅助教学,针对各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展开分组讨论,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GI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的理论进行了解外,重点放在了GIS软件的使用以及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软件的使用,做到大多数学生了解GIS在其所学专业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学生所学专业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借助于GIS工具进行解决,需要用到GIS中的哪些分析工具等等。然后针对真正对GIS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GIS相关课题的实际研究中。这样就做到了知识普及和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2.3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一些实例进行教授。例如数据的采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我们也会模拟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例如渔场的选址、流行性疾病的分布、渔业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案例进行讲解,这些案例都是水产养殖领域实际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3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
3.1开课时间作为一门新开设不久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的选择必须要兼顾到GIS与水产养殖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既不能开设的时间过早,因为学生还没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体会不到GIS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不能开设过晚,由于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经过较长的生产实习过程后才能完成。如果开设太晚,势必会与生产实习的时间发生冲突,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作者认为较适宜的开课时间应该在三年级的下学期。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的掌握,同时又不会占用每年五月份开始的生产实习。
3.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上机操作。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除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空间数据的编辑、转换、分析等实验通过先演示后验证的方式进行讲授之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阅专业论坛、参与小型的研究项目等方式力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3.3考核方式实验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报告和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成绩比例分配上,实验报告占40%,综合考试占60%。实验报告的书写确保学生掌握GIS软件的使用;综合考试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防治措施
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对策
在防治过程中只要能够掌握其发病规律,就可有效的避免此类疾病的发生。在防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网箱是设置在大水体中且鱼群密度很高,因此预防不能照搬池塘养鱼的方法,如不宜使用全箱泼洒等方法。首先,饵料配方要合理,投饵量要适当,防止因饵料配方不当引起鱼的营养缺乏症或因饵料不足使鱼体消瘦,发生鱼病。饵料加工杜绝使用霉烂、变质原料,混合各种添加剂时,要搅拌均匀,否则也是引起鱼病的原因。其次,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要深埋不能乱丢,防止传播病菌或败坏水质。其次,种苗的消毒。种苗消毒可以采用复合型的二氧化氯或者高效的菌毒消毒剂进消毒处理,采用还需要此阿勇肠炎灵、鳃病灵、克血灵或者烂尾灵拌饵喂食。当鱼苗处于发病季节前后,应该每隔半个月使用高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药物进行消毒。并使用大蒜素和克血灵拌饵投喂两天,同时还可以在发病季节每隔两周左右用新鲜生石灰化水泼洒一次,调节水的PH值。
2.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继发性的感染细菌性疾病是水产感染病毒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些水产疾病主要包括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灼病以及病毒性的败血症等疾病。预防该种疾病的重点是要做好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工作,同时,还需要采用相应病毒的预防措施。首先,在对鱼塘彻底清塘之后,在放养的前一周之内,采用精碘进行消毒一次,精碘对病毒病的预防有着优良的治疗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来临之前,应该加强对网箱(鱼塘)进行消毒处理,以增加消毒的次数。在发病季节之前采用精碘消毒两次;最后,对已经发病的鱼应该积极的采用内服药物进行防治,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2水产养殖污染的最佳管理模式
2.1构建水产养殖环境评价机制
必须进一步构建水产养殖污染预警机制,以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的质量、稳定性、数量及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能够从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生态资源承载力基础上出发,对水产养殖和自然资源的平衡关系进行构建,在水产养殖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中将水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等各项资源纳入其中,依照模糊评判理论,同时借助于调查问卷方式,对和水产养殖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符合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在进行水产养殖业发展之前,必须要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作为前提,不断的对和水产养殖环境具有一定关系的环境承载力及养殖容量等实施多方面评价。依照当地不同水资源、土地、湖泊、水域、水库及地下水资源等各种资源现状,对其养殖规模及养殖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同时还要对其相应的等级进行划分。最终还要依照当地的生态环境等级及最低容量原理,对其水域承载力和养殖容量确定出一个最佳方案,以此促进水产养殖和当地生态环境的融合可持续发展。
2.2提高水产养殖生产规范性
很多水产养殖协会、国际发展组织、NGOs以及政府的相关渔业管理机构等等,均对水产养殖的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了制定。这些规范要求对于水产养殖的生产管理以及操作行为等等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但是这些规范要求的制定,大部分都是依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制定的“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进行制定的,其全部都要依靠渔农的自我遵守完成,并不具有法律效应,这样也就导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不会依照这些规范进行,从而导致大量水产养殖污染的发生,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对水产养殖的生产规范性进行提高。简而言之生产规范性也就是对其相关操作进行规范,其中主要包括的就是BMPs,其能够对水环境质量实施有效的改善,当然也并不是说BMPs能够在所有水产养殖场所适用。另外,想要对水产养殖进行有效的规范,还需要广大生产者看和政府通力合作,以能够对实施BMPs的正是法规文件形成,确保水产养殖污染管理的有法可依。
2.3加强水产养殖水体管理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是其污染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水产养殖水体之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能够导致收纳水体富营养化,那么其能够通过以下措施对其营养负荷进行降低:在进行浮游藻类丰度进行维持的时候,只使用必须肥料;在进行放养量和投饵率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适当,以防超出池塘的消化能力;对水体交换尽量不增加,或者是最大化的减少;近可能的进行重复用水,或者是将其外排水体进行暂存;对池塘中各层水体进行适当的混合,以提高下层水体水质;选择使用优质饵料,以对水质稳定性进行保障;对鼓风设备进行使用,以能够避免对极端低浓度DO情况的发生等等。
2.优质实习基地不多由于实习基地资源比较紧俏,海洋技术系在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时要求较低,而且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大多到水产养殖和育苗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一类的企业大多建于沿海滩涂和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交通不便,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劳动强度大,有时还有加班、夜班的情况,每年都会出现个别学生因不能适应艰苦的环境而擅自离岗或要求换企业的情况。
3.经济负担降低企业对实习的积极性目前大部分水产养殖和饲料生产企业为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首要目的。学生的实习费用逐年增加,而高校一直对每个学生的实习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由于学生不是实习单位的员工,企业一般不愿投入过多的经费,而且水产养殖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造成企业利润相对减少,这就挫伤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士气,影响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的积极性,甚至当企业不能从与高校的合作中得到实惠时,便不愿自找麻烦将其做为实习基地,更不愿意承担长期的实践教学任务,另外,由于近几年实习安排不当,如实习时间短、学生在实习基地不能安心实习、工作表现不好等不利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留下了负面影响,因此,校外实习经常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这极大地限制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发展。
4.实习内容单调,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由于实习单位都具有一定的生产任务,而且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行业竞争导致产品配方和生产技术具有保密性,一些饲料生产企业不愿让学生参与所有的生产,往往只允许进行饲料原料或成品饲料品质分析,一般水产养殖、育苗企业也只允许学生进行简单的饲料投喂、疾病预防等工作。对于名贵水产品养殖企业,由于投资风险巨大,养殖技术要求高,实习学生常常处于实际生产的,陷于简单的体力劳动之中,企业安排学生工作随意、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实习基地还存在着实习教学内容不稳定、养殖场地小、基础设施差、实验过程简单等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不能系统地参与行业生产并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从中学到的知识有限,很难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
1.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每年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总是东奔西跑联系合适的企业,还要落实食宿等后勤事务,花费了不少精力,另外企业也因追求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感到难于安排。为此一些学校纷纷组建校内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较校外实习基地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实习就近就地、相对稳定、专业性强、设备先进、教学功能齐全、有利教师管理、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等,这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节约实习费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包括水产养殖专业的大部分专业仍缺乏规范性的校内实习基地,学校应该加强校内实验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特点、生产实际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统筹兼顾、合理规划。
2.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校外实习基地是基地所属企业和学校的共同财富,保持学校和实习企业良好的关系是搞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必须坚持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原则。水产养殖和育苗池塘一般面积大、环境差、设备简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学生却能很好地学到水产养殖模式、育苗技术、疾病防治技术等。因此,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的顺利开展,学校不能过分地增加企业的负担,要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发展规模大、专业对口、距离学校近、学生实习效果好的校外实习基地经费投入,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科技含量,保证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的同时能增加收益。另外,政府应制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企业只有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适当资金补偿的情况下,才能尽全力建设好实习基地,保证实习基地能够正常运转。
3.加强与大型企业的科研合作在选择作为实习基地时,应选择水产养殖、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或上市企业,因为这样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比较雄厚的经济和科研实力的企业,才能与学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全面合作。在科研项目中,高校借助学校人才优势和企业发展方向,共同寻找合适的研究项目,在产学研上能更好地合作,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高校要适当多开展应用型研究,将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促使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知识讲座、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3],让企业感受到实习基地的建立能够给企业带来新技术和新信息,能够提高企业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效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欢迎学生实习,并提供食宿和生活补助,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和生产实际,才能增强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4]。同时,教师通过到基地工作,才能了解企业和农民急需,科研立项才能更符合生产实际,贴近生产需要。学校还可以经常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学,并定期举办技术、学术交流活动,使双方能够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带队教师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水产养殖工作量大,需要充沛精力和体力作保障,另一方面为了培养青年专业教师,学校一般提倡年富力强的教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但派到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在实际生产上往往有一定差距,对水产方面的生产经验不足,难以完成实习指导任务[5]。因此,学校应对青年教师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进行培训,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并定期选派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接触交流,或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和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应用技术发展前沿的能力,使指导教师既能从深层面上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胜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能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其专业研究能力[6]。
5.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只有建立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才能保证校外实习基地持续、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从基地实际情况出发,与基地所属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内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责任与权利。只有在实习过程中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考核,才能提高学生、教师的重视程度,才能保障实习基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