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5 10:26: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围术期护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围术期护理论文

篇(1)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设检验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围术期情况: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腹部伤口愈合耗时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1。护理满意情况:观察组满意43例、较满意14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93.44%(57/61);对照组满意30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度80.70%(46/5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180;P<0.05)。

三、讨论

篇(2)

1.1.1心理护理:结肠癌患者在入院时心理上较为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为主,进行结肠癌手术前,患者往往没进行过其他手术,心理上较为焦虑、恐惧。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良好的应对患者的提问,为患者排忧解难。术前除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要详细了解以外,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其他相关资料,如患者的情绪状况、知识水平等,以预判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重点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及社会支持系统,在工作之余及时与患者家属密切交流,获取关于患者的更详尽真实的资料。术前尽量宽慰患者,全面介绍手术过程、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技术的先进性,可与同病室的患者互相交流手术成功的经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术后要及时在患者恢复清醒时出现在患者身边,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帮助患者度过手术后最危险最困难的阶段。

1.1.2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在病区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放松心情,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1.1.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患者术后需要留置胃管和导尿管,会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在术后患者腹胀消失后即可拔出胃管,逐渐恢复患者的术后活动,减少因留置导管而导致的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留置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使其加重。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有无炎症、感染等的发生。

1.1.4患者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数日,由于麻醉作用及术后伤口需要恢复及留置导管等问题,需要卧床静养。避免患者长时间采取同一卧位,以免压迫同一部位发生褥疮。患者在伤口允许的情况下,可用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相交替,以免躯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1.2.5环境控制:保持病区的温度在18~25℃,温度尽量不要过高或过低;湿度在40%~60%;病区的走廊等公共空间的照明要充足,病房的光线应柔和不刺眼。病房通风设施应定期清洁,每日通自然风两次,达到彻底换气。护理人员操作轻柔、说话声音轻,要确保患者的治疗环境安全、洁净、舒适。

1.2效用评价标准

①于住院之前、住院中期、出院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量表的主要量化因子有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敌对,采用五级评分体系,打分范围在0~4分。如果评分超过3分则视为存在精神障碍。②住院期间统计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主要有肠瘘、呼吸道感染、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③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为我院结合本科室护理实际情况所制作。主要调查的方面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者的语言、行为、知识水平、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每个方面均从多角度设置10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三分评分等级:不满意、部分满意、满意。总满意度=(满意+部分满意)/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卡方统计,以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3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1例死亡,病死率为1.20%;对照组出现2例死亡,病死率为2.41%。35例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17%;对照组3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6.99%;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治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患者心理健康度无显著性差异。于出院前1d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3.5%。接受舒适护理的结肠癌围术期观察组患者在病死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篇(3)

1.1注重健康宣教、实施整体护理,建立护理病历,与病人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带病人去看经搭桥后的病人情况。

1.2增加营养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制定营养食谱,以利术后恢复。应控制肥胖病人热量摄入,控制体重,以减轻心肌耗氧量。

1.3控制心率、血压术前最佳心率在60次/分左右,血压130/85mmHg以下。

1.4旁路供材的保护大隐静脉将用做旁路材料,术前避免损伤和炎性反应,禁忌下肢静脉注射。

1.5做好术前准备

1.5.1皮肤备皮范围前胸至双侧腋后线,上起颌下,下至双足,剃净汗毛避免损伤皮肤。术前晚沐浴、更衣、更换床单元。紫外线房间消毒1小时。

1.5.2肠道术前一日中午开始以番泻叶泡水服清洁肠道、防止术后腹胀及减少术后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1.5.3呼吸道

1.5.3.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氧气吸入,每日3次,每次lh,改善心肌缺氧状态。训练病人掌握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鼓励病人吹气球、练习憋气达45秒以上,锻炼肺功能。

1.5.3.2禁烟至少1个月,保持口腔卫生。术前请口腔科洁牙。每天四次刷牙,五次漱口(3%双氧水及1/5000呋喃西林液)。

1.5.4训练病人床上排便。

1.5.5做好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在执行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恐惧,以便更好配合。

2术后护理

2.1循环系统的监测

2.1.1体温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每小时测量肛温一次。肛温超过38℃即用冰袋控制体温。

2.1.2血压术后30-60分钟测一次。平均动脉压应保持在70-80mmHg。如果血压过低影响脑、肾血流量和移植血管的通畅。血压过高可引起出血、吻合口破裂[2]。

2.1.3中心静脉压保持在8-12cmH2O,防止低容量性低心排。密切观察外周循环及术侧下肢血液供应情况。

2.1.4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测。发现影响血压的严重心律失常迅速通知医师处理。

2.1.5为确保冠状动脉灌注,防止冠状动脉痉挛,术后早期使用硝酸甘油,血压平稳后逐渐减量至停用。

2.2呼吸系统护理

2.2.1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烦躁或表情淡漠等脑缺氧征象。保持血氧饱和度97%以上。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

2.2.2吸痰时要注意观察痰液的色、质、量,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前后膨肺,向气管插管内打入雾化水2-3ml。防止粘膜干燥、充血、分泌物粘稠结痂。

2.2.3制定肺部锻炼计划,每2h翻身、拍背一次。每小时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做深呼吸各10次。咳嗽时压住胸部伤口,以减轻病人疼痛。

2.3引流管的护理胸管长度适宜,确保引流通畅,防止血块堵塞;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如引流液每小时大于100ml,持续达3h,色鲜红,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4泌尿系统观察尿量及尿色,每小时应大于30ml。当尿量减少至每小时20ml持续2h以上,应用利尿剂无效,应警惕急性肾衰的发生;若尿色为血红蛋白尿者,应用碱性药物碱化尿液并利尿,防止酸性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每日2次用碘伏擦洗会阴。

2.5有效止痛切口疼痛影响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肺扩张,影响患者休息,增加体力消耗。术后适当给予止痛剂,以减少患者痛苦,有利康复。

2.6抗凝治疗术后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林防止血栓形成,维持旁路血管通畅。术后第2天开始,坚持终生治疗。注意观察各器官有无出血,并指导病人掌握观察的方法。

2.7基础护理鼓励病人自己刷牙、漱口、饮水、正常进食、翻身、活动双下肢。护士一般不帮助病人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只是督促、鼓励、指导病人自己完成,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2.8饮食护理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教育患者不可用力排便。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糖、低脂饮食,戒烟酒。

2.9术后康复护理制定个体详细的训练计划:轮流抬高、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栓塞。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一般术后第一天可床上坐位,术后第二天即可坐于床边活动下肢。第三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维持心率在60-90次/分,血氧饱和度为96~99%。坐位时要抬高取血管肢体。活动要注意循序渐进。

篇(4)

1.1病例资料本组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16~47岁,平均33.8岁,开放性损伤16例,闭合性损伤17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5例,坠落伤4例,绞轧伤2例,火器伤1例,刀砍伤1例。致伤部位:肱动脉损伤2例,尺桡动脉损伤3例,股动脉损伤3例,股深动脉损伤3例,腘动脉损伤14例,胫前、后动脉损伤8例。动脉损伤类型:动脉完全断裂5例,不完全断裂20例,动脉血栓形成7例,假性动脉瘤1例。本组病例均合并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7例,伴行静脉损伤15例,神经损伤6例,其他脏器损伤5例。

1.2治疗方法血管吻合4例,血管修补20例,切开取栓子7例,结扎1例,静脉移植1例。根据骨折类型,分别用钢板、交锁髓内针、外固定器固定。

1.3结果手术成功修复32例,小腿中段截肢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切开减压治愈。股动脉吻合口血栓1例,切除血栓部位后静脉移植再吻合成功。无死亡病例。

2术前护理

2.1迅速止血,控制损伤部位的血管出血四肢血管因管径不同,损伤后发生出血的程度和休克的比例也不同。大血管如股动脉、国动脉损伤后出血迅速,休克发生率高。对活动性出血部位,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力量的大小能达到止血目的,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压力均匀,避免对局部血管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也可用止血带法,尽量靠近伤口,以能阻断动脉出血为宜。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则止血效果更佳。切忌用止血钳盲目钳夹血管,以免损伤邻近的血管神经,给手术修复带来困难。对骨折的肢体予简单有效的外固定,防止骨折分离移位,进一步损伤血管和神经,加重局部出血和疼痛。

2.2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序的血容量不足,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容量是救治成功的基础。接诊后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通常使用16~18号留置静脉针,其有操作简单、迅速、管径粗、补液速度快等优点。对穿刺困难者,果断行头静脉或大隐静脉切开插管,禁止在损伤肢体远端建立静脉通道,在紧急情况下,在配血的同时,10min内快速输入7.5%的氯化钠液200~400ml,多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一般均能使血压回升。随后可输入平衡液2000ml,此时如配血完成,即可输入适量全血,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从而保存患者的生命。

2.3加强伤肢观察,警惕血管损伤的可能四肢动脉损伤的局部临床表现有硬指标和软指标两大类征象[1]。前者临床表现典型,包括肢体受伤部位趾(指)端脉搏减弱或消失;伤动性出血;快速增大的血肿或搏动性血肿;肢体远端有缺血征象;扪及震颤或闻及杂音。后者表现不典型,包括小而稳定的非搏动性血肿;与血管解剖有关的神经损伤;不能解释的低血压;受伤当时曾有活动性出血;接近大的血管部位的穿透性损伤。由骨折导致的血管损伤,尤其是闭合性损伤主要动脉完全断裂者较少,多为不全断裂或血栓形成,有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常重视骨折表现,而忽视了血管损伤的症状。我们将上述硬指标和软指标的观察作为常规观察指标,24h内连续密切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2.4积极进行术前准备一般认为,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在6~8h内得到修复比较安全,因此接诊后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抽取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以便能及时输血,同时急查血常规、生化、肾功。对休克患者行留置导尿,观察并记录尿量及尿的性质。及时做抗生素及TAT、奴夫卡因皮试。根据结果,尽快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3术后护理

3.1监测生命体征,重视全身情况的观察和处理术后早期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对伤情重者进行CVP、24h出入量、尿量监测,若CVP<5cmH2O,尿量<30ml/h,则提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应快速补液;若CVP<15~20cmH2O,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心排出量下降,应减慢输液速度,酌情予强心、利尿治疗。还要每天监测血生化、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早期发现肾功能不全,早期处理。直到患者一般情况稳定。

3.2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室内应保持温暖、安静,室温维持在22℃~25℃,温度过低时可用烤灯局部照射。室内禁止吸烟,防止尼古丁引起血管痉挛。疼痛患者及时给予止痛镇静药物。术后1周内每小时观察1次患肢血循情况,注意与健侧对比。若患肢出现皮肤苍白或浅灰色,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多为动脉栓塞;若出现肢体肿胀,皮肤颜色变为紫红色或暗红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多为静脉栓塞。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血管探查手术。本组1例术后发现股动脉血栓形成,及时手术获得成功。还要密切注意患肢是否出现严重肿胀、感觉运动是否出现异常,特别是牵拉痛明显时,应警惕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本组2例术后小腿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发现切开减压。

3.3保持肢体适当,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同时进行骨折固定和血管手术,制动和功能锻炼是一对矛盾。术后抬高伤肢,使之略高于心脏并维持在功能位,过高动脉供血不足,过低静脉回流不畅。在2周内,伤肢严格制动,绝对卧床休息,因此时手术的血管张力高,脆性大,吻合口易发生痉挛或栓塞。此期间可进行远端肢体的被动伸屈活动,有利于血液回流和防止静脉血栓形成,2周后方可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篇(5)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常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因此,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45例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8~72岁,平均51.3岁。部位:前交通动脉瘤20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基底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高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确诊。

1.2手术方式45例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动脉瘤夹闭术,其中单纯动脉瘤夹闭41例,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4例。

1.3结果45例患者,治愈39例,好转4例,合并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

2护理

由于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后7天~3周内易发生再出血,行手术治疗前,动脉瘤处于无保护状态,如护理不当,即便是轻症患者也非常容易出现突然恶化的可能,所以,做好各项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

2.1健康教育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颅内动脉瘤多病情危急,患者及家属对突发重病难以承受,会产生各种负性心理。护士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知识层次和心理承受能力,反复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持情绪稳定和卧床休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的内容,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康复训练指导和预后,使患者和家属树立治疗信心,配合检查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基础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尽量住小房间,保持病室安静,限制陪护、探视,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控制血压,血压升高是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使动脉瘤内压力降到破裂的临界水平以下,是预防和控制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遵医嘱口服或静脉微量泵注入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稳定阶段,一般降低基础血压原有水平10%~20%,高血压者降低30%左右,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3]: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预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

2.3严密监护病情及时发现再出血体征动态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发现出血及再出血的体征。对于病情好转后又突然加重,出现剧烈的头痛、昏迷、脑膜刺激征等再出血表现,及时处理。本组1例中年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出现意识丧失,血压升高,护士及时发现后,遵医嘱给予降压脱水治疗,查CT确诊为动脉瘤再次破裂,急诊行手术夹闭,患者康复。

2.4DSA护理造影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造影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常规做好实验室检查,做心电图,拍胸片,术前一天做碘过敏试验,会备皮,术前6~8h禁食水,术中协助医生安置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4~6h,24h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患肢制动8h,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2.5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患者后期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4]。脑血管痉挛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病理体征。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动态变化及双侧肢体的肌张力和活动情况。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均提示为脑血管痉挛的先兆,应根据医嘱持续低流量吸氧,合理使用抗血管痉挛药,我科常规在诊断为SAH后,均应用尼莫通注射液50ml(含10mg)微量泵匀速持续静脉输入7~10天,速率为2ml/h,即0.4mg/h,注意避光,观察血压、心率变化,保证用药安全。

2.6术后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取平卧位,24h专人监护,尽量减少搬动,严密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采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记录24h出入量,保持静脉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伤口渗血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7出院指导鼓励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保持乐观情绪和心态平静;坚持服用抗高血压、抗癫痫、抗痉挛等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改药,以免病情波动;指导其进低盐、低脂、清淡富有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若再次出现症状,及时复诊,每3~6个月复查1次。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较积极的治疗方法,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认真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基础护理、DSA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提高了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4:268-269.

篇(6)

 

乳腺癌是一种以多中心发生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效果较好。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0例。按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年龄36---70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0例,占28.6%;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30例,占42.8%;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20例,占28.6%。患一侧乳腺癌的62例,占88.6%;患两侧乳腺癌的8例,占11.4%

二、方法

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相关信息,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

三、结果

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担心手术后外表改变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护理论文,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心理,从语言、态度、行为上关心、疏导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家属尤其是其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对心理素质好,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向其介绍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和正常的生活方面信息,这对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术前准备

(1)术前做心、肝、肺、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各种血象、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和术前四项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为手术提供相关信息。

(2)手术野皮肤准备。备皮的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水平,两侧至腋后线,同侧上臂上部1/3和腋窝部,若手术中需要植皮的,应同时做好供皮区的准备。由于、乳晕部皮肤不甚平滑,更要注意清洁,并避免割伤皮肤,同时要防止切口感染,术前12小时常规禁食,术前留置尿管,防止全麻术后出现尿失禁或尿滞留。

二、术后护理

1、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根据麻醉方式取合适的卧位,若为硬膜外麻醉,应去枕平卧4—6小时;若为全麻,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保护呼吸道通畅。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改良根治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患者平卧6小时后改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切口引流。

2、饮食指导

由于手术创面大,对机体的创伤和消耗也大,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闷、切口疼痛、发热等。术后24小时应持续给氧,在应用止血药物的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密切观察伤口和引流液的量、色,以便早期发现出血倾向。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出入量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以保持体液平衡,内环境稳定,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处理。

4、伤口止痛与引流护理

为使胸部体疗进行和患者有良好的休息,术后通过肌肉注射或硬膜外使用止痛泵。为防止根治术后创腔积液,皮瓣坏死感染,常在腋窝下和胸骨缘放置引流管,其目的是吸出创面积液护理论文,避免皮瓣或所植皮坏死。因此,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防止变压、扭曲、堵塞和滑脱,更不能随意拔出。应挤压引流管1次/小时,确保引流通畅,特别是注意引流液的量、色站。一般术后1—2天引流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至创腔基本无渗液,创面皮肤紧贴时即可拔管。

5、患肢观察与护理

根治术后腋窝外用纱布绷带或胸带等绷带加压,包扎,松紧适度,以消灭死腔,使皮瓣或所植皮于胸腔紧贴,利于伤口愈合。一般术后第4天打开伤口,肘腋窝基本上与胸腔紧贴。应密切观察伤口及患肢血运情况,若皮肤呈紫绀色,伴皮温低,脉搏不清,患者局部肿胀麻木,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包扎过紧,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绷带松紧度。或者发现皮肤颜色异常,渗液,组织下有波动感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并发症护理

1、预防气胸、胸部感染

注意做扩大根治术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检查胸部,包括肺部听诊和胸部X线检查,以判断有无因手术损伤胸膜而引起的气胸。若并发气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充分止痛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更换,以及时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排痰,预防肺炎、肺不张。

2、患肢上肢水肿

是根治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切除腋窝淋巴结后,来自上肢的淋巴结回流受阻或大静脉被结扎,其水液静脉栓塞、感染、放疗、积液、局部复发等因素,均可使回流障碍加重。术后协助患者抬高上肢15—30CM。出现上肢水肿,应用弹力绷带包扎,继续抬高患肢。局部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患肢不宜行静脉穿刺、肌肉注射、抽血、测量血压,避免牵拉、受压,保护患肢免受伤害。

四、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对根治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术后1—3天,进行患肢、肘、腕、手指及颈部运动;术后3—5天护理论文,进行肩部运动,先进行耸肩,然后行肩部环形运动,一般每次2小时,一天两次。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患肢搬动、提拉重物。

改善体形。增加信心,注意休息,坚持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疲劳,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告知患者及家属眼定期复查。第1—5年,每半年来院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直至终身。如遇下列情况及时复查:(1)患侧胸壁出现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2)对策乳房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3)出现咳嗽、胸痛、肝脏肿大、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等,复查时做全面体格检查。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术后5年内应避免妊娠。教会患者自我检查乳房的方法,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的表现。多吃蔬菜,忌食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小结

通过对7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李佩文,邹丽琰,乳腺癌综合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160-283

篇(7)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4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并接受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ueresectionofprostate,TURP)。患者年龄64~76岁,平均(69±3.7)岁。患者均为单纯前列腺增生,无长期心血管疾病史,无运动障碍及其他生理系统疾病合并症。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年龄、BMI指数、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术前1d下午由手术室护士进行访视,发放术前访视卡,使患者了解术前自身准备内容,术中配合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手术室护士术前阅读病历,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过敏史、术前准备情况及身体状况,以便充分做好准备,使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当日进行早会,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并列出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准备膀胱镜、电切镜等常规器械,并提前温水加热冲洗液。术前与患者做好交流,适当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过程中不谈论无关的话题及患者的病情,避免影响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心。在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和器械,保管好手术切除标本等。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2~3d内,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持续冲洗液颜色及进食情况等,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收集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信息,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客观评估。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进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进手术室后心率、血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心率及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1.54%,与对照组21.15%相比更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越来越多的男性患者因排尿困难加重而接受TURP术,该手术本身技术成熟,应用普遍。由于此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为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给予一些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首先,尽管TURP术为经尿道的微创手术,但是手术失败所带来的真性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难免会引起男性患者的心理恐慌和焦虑,造成患者术前心理不同程度失衡,并产生一系列身心变化,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同时,经历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且术后长达数日的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对患者来说耐受程度不一。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多数伴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刺激症状,亦或下降,必要时需口服药物治疗。此时,术前、术后针对性的适当心理疏导以及护理指导尤为重要,若只给予常规护理,忽略了患者本身的感受,这些生理上的创伤与心理上的恐惧都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围术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即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使患者减轻术前焦虑、恐惧的心理,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初步掌握一些围手术期的自护方法,从而降低其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使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另外,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手术室整体护理标准,使手术室护理有其独特的模式和规范,从而不断丰富手术室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篇(8)

1.1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采取对症护理

1.1.1新生儿与婴儿期(0岁~1岁)此期患儿害怕陌生人与环境,有喜憎之分,当陌生人接触时表现出惊恐、啼哭。此期护士应指导和鼓励父母参与围手术期护理,生动与患儿以语言,动作联系情感,增加患儿及家长安全感,信任感,消除恐惧和陌生。

1.1.2幼儿期(1岁~3岁)此期患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智力方面能表示同意和不同意,心理活动开始萌芽,自理能力差,担心与父母分离。此期除指导和鼓励父母参与护理外,护士应善于用简单鼓励的语言与患儿沟通,禁止使用限制,强迫其服从等形式来进行护理措施的实施,尽量取得患儿配合[1]。

1.1.3学龄前期(4岁~6岁)此期是患儿动作语言逐渐完善阶段,智力发育的发展阶段,想象力逐步增强,某些时候有攻击性,尤其面对手术时想法固执,“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此期护理应充分运用图片、模具、书籍及手术康复期儿童对比等形式直接向患儿讲手术经过,告知他们手术的必要性,用英雄人物形象鼓舞他们的意志,不可用欺骗手段伤害自我保护意识,以得到患儿信赖。

1.1.4学龄期(7岁~14岁)此期患儿视觉范围扩大,接受能力强,能清楚地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爱提问题,注重实际,身心发育较快,出现怕羞心理。此期护理应注重患儿的自我意识,尽可能让患儿提出各种问题,护士作出相应的解答,使他们积极配合手术。1.2术前用物准备工作小儿外科手术室应同时备有不同尺寸,不同规格和不同长度的器械,司械护士在共同访视时掌握小儿身体年龄的前提下,选择合适规格的手术器械,选用与患儿身体相适应的支持固定装置和手术敷料,以防铺巾处器械工作人员身体挤压造成患儿的意外损伤,最近发明的抗菌防湿敷料均能明显减少伤口的感染率。

2术中护理

2.1麻醉诱导期护理当患儿条件符合父母陪护下诱导麻醉,术前充分向父母讲明麻醉诱导过程及小儿可能的反应,术后巡回护士及患儿父母共同带领患儿进入手术室,这种由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患儿父母共同参与的诱导方式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创伤,有利于今后心理发育,患儿易于合作,术毕麻醉恢复也较为迅速。2.2手术中配合及护理

2.2.1手术配合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对呼吸道进行管理,协助手术医师安置患儿。建立静脉通道时,由于小儿血管细小,应预先在穿刺部位加温,司械护士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力求做到稳、准、快。

2.2.2体温及代谢护理婴幼儿易出现低体温,年长儿则以术中高热多见[2]。必须保证一个最适宜的手术环境:一般室温24℃~26℃,湿度要求50%~60%,应备用可调电热毯,辐射加热器等应急设备,司器护士应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暴露时间。

2.2.3体液电解质护理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尤其早产儿,对钠、氯的排泄能力低,小儿无论脱水或水潴留,将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巡回护士必须精确计算,记录液体出入量,小儿即使小量的失血也十分关键,因而要求备好口径精确的吸引瓶,测量管。估算时,各种敷料,手术上的失血应计算在内,而冲洗液应从总估计量中扣除,并依据各种监测指标协助麻醉医师及时准确地补充液体。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小儿全麻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面色、口唇、切口敷料等情况,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清醒后适当约束肢体活动,防止哭闹,合理、科学固定各科导管[3]。

3.2常见并发症护理小儿全麻后低氧血症多发生于术后几分钟,应着重加强SpO2监测,及时给予面罩吸氧。拔管后小儿易出现喉挛,应先置于适当,头后仰,给予持续正压吸氧。抽搐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发生时应使其侧卧,头偏向一侧,迅速备好吸氧器,放置牙垫,吸氧同时备齐抢救药品。

3.3术后随访由术前访视过的同1名护士对合适的病例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随访,以收集有关手术操作、麻醉、手术,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的资料,从而对围手术期间护理工作做出客观评估,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篇(9)

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为此,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嗜铬细胞瘤手术8例,均治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3~61岁,病程2~5年,均具有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8例患者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全部阳性,6例术前经α-受体阻滞剂准备,8例均经手术治愈,并经病理学确诊。

2护理[1]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痛、多汗等症状,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表现为排尿后血压急剧上升,有的轻微刺激即血压升高。同时手术危险性大,术前准备时间长,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故护士必须在言行举止上让患者满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的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顺利接受手术。

2.1.2降压扩容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血压升高而血容量不足,因此,术前的降压扩容是治疗的重点。常用降压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其优点是作用维持24~48h,控制血压效果好,口服用药方便,根据病情逐渐加重,随时调整,但可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改变,服药后要有人在旁边照顾,不要随意下床活动,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护士要多巡视患者。扩容是术前准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术前3天,每天输全血2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平衡液1000ml及5%的葡萄糖液500ml,同时摄入饮食不限盐,以利于血容量恢复。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肿瘤切除后患者的血压很不稳定,患者回房后取半卧位,设单人病房,24h专人护理,尽量减少搬动,常规吸氧,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口腔、皮肤护理。

2.2.2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血循环中儿茶酚胺急剧下降,使长期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开放,术前虽然进行了扩容治疗,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循环血量不足。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压不同程度的下降,少尿,均经输血、输液及对症处理后得到纠正,因此,必须做到:(1)保持2条静脉管道通畅,一条用微量泵调整药液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另一条用来补充血容量,监测循环功能。(2)严格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根据CVP来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3)准确记录24h尿量,为医师提供补液量作参考。(4)注意水电解质紊乱,按医嘱检测各项生化指标。

2.2.3保持尿管通畅每2h挤压导尿管1次,更换时勿过度牵拉或打折,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并做好记录,每天尿道口用0.033%碘伏抹洗2次,防止尿路感染。

2.2.4预防呼吸道感染手术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为使痰液便于咳出,常规予氧气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达到消炎、止咳、祛痰效果。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翻身拍背,进行有效排痰,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3小结

手术摘除嗜铬细胞瘤虽然危险性大,但只要充分地做好对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就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为此,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治疗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篇(10)

36例脑垂体瘤患者中男性17例,平均年龄(39.4±12.5)岁,女性19例,平均年龄(35.3±14.8)岁,患者均为成年人,发病时间15天至2年不等。就诊病例中,9例出现头痛,18例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14例出现闭经溢乳或不育,9例出现阳萎不育,3例出现面容改变或肢端肥大,1例甲亢。患者术前均实施了脑垂体MRI检查和内分泌激素检查,证实为脑垂体瘤。手术方法均为单侧鼻孔蝶窦方式切除手术。术后对脑垂体瘤病理分析确诊为脑垂体瘤。

1.2临床表现

就诊病例中,9例出现头痛,18例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14例出现闭经溢乳或不育,9例出现阳萎不育,3例出现面容改变或肢端肥大,1例甲亢。

2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脑垂体瘤切除手术前,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脑垂体瘤疾病及切除手术的宣教工作,宣教工作主要包括脑垂体瘤病症的介绍,切除手术的具体方式方法、手术风险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同时还是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通常来说,脑垂体瘤患者病程长,各种临床表现,如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都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患者与家属及时沟通想法,当患者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时,如烦躁、害怕等,护理人员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疏解不良情绪。

2.1.2术前准备

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一定要预防感冒,感冒会使鼻腔充血,并且会有大量分泌物,会直接影响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切口愈后。在进行脑垂体瘤切除手术前要进行术前适应训练,手术前三天开始训练患者尽量完全用嘴呼吸,而不使用鼻腔,这是因为肿瘤切除手术后需要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以防手术切口感染。脑垂体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术后初期病人无法控制排泄,因此在手术前要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仰卧排便,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后遗症。适应术后用口呼吸。术前1d剪双侧鼻毛和备血等。嘱患者术前12h禁食水,保证充足睡眠。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保持鼻腔清洁干燥,无充血发炎的症状,这一点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前决条件。同样在手术前三天,用氯霉素擦拭患者鼻腔,或直接服用抗生素。手术开始前,先剪去两侧鼻毛,以免在手术中损伤鼻腔,造成伤口,引起感染,然后还要用医用酒精擦拭鼻前庭。要求患者注意饮食营养,多补充高蛋白高能且易消化的食物,在手术前12小时不要吃东西和饮水,保证充分的睡眠。

3术后护理

3.1常规护理

手术后两周内,患者宜采取仰面平卧的,并抬高头部20°左右,若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的情况,要求保持平躺,不使用枕头。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手术后,患者仍然使用口插氧气管进行呼吸,注意调节氧气流量,氧气流量在3.5L最佳,告知患者及患者不能随意取出氧气管,并及时处理患者口腔鼻腔中分泌物,保持氧气管的清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等。观察鼻腔情况,切勿用鼻呼吸,定期用无菌棉签蘸医用消毒液擦拭鼻腔,保持鼻腔干净,采用流食进食,多食用高营养,富含纤维物质的果蔬,多喝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并注意排便。要求患者戒除不良饮食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等,要求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反应,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和医生。

3.2尿崩症

一般每小时尿量超过300ml?每日总尿量在4000ml以上,尿比重在1.005以下,应诊为尿崩症。护理人员要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总尿量,如果患者确诊为尿崩症,可以根据医生意见,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并及时补充营养液。

3.3视力恶化

视力术后恶化,往往首先表现为视力下降,多为术后出血,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情况。注意患者视力变化,当患者视力出现明显降低时,要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给予诊断。特别是注意观察瞳孔的对光反射是否恢复。

3.4脑脊液鼻漏

当鼻腔出现明显渗出物时,要密切观察渗出物的性状特征,如果渗出物为无色水状时,可能是脑脊液鼻漏,要及时告知医生,将渗出物送检。如果对渗出物进行尿糖测验的结果呈阳性,那么渗出物很可能是脑脊液。如果确诊为脑脊液时,尽量绝对卧床,避免一切剧烈活动,特别是会增加颅压的动作,可通过引流治疗脑脊液鼻漏。

3.5电解质紊乱

上一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下一篇: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