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5 10:27: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产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产技术论文

篇(1)

2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3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视化肥的科学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态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应控制在纯氮2250kg/hm2以内。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态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层。早施有利于作物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实践证明,尿素施用前经过一定处理,还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处理方法为: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田土,混拌均匀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内,下铺上盖塑料薄膜,堆闷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4)施肥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不同的地质,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发快长。夏秋季节气温高,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盐积累,可适量施用氮肥。

6参考文献

篇(2)

基本培养基为PP,添加6-BA0.05mg/L、白砂糖20g/L、琼脂粉4.5g/L,将各种物质混合后定容,pH调节至6.0,分装到350mL广口瓶中,每瓶装50mL,在压力0.1MPa、温度121℃下灭菌15min,冷却后备用。

1.2材料采集和消毒

本试验取尚未木质化的亳菊茎尖作外植体。选取长2cm左右的嫩芽,去掉外边叶片后,用洗衣粉水浸洗1~2min,然后用流水冲洗30min。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s,再用0.05%升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6次,用无菌纱布把材料表面水吸干后,置于已消毒的烧杯中备用。

1.3茎尖剥取和培养

在解剖显微镜下,左手拿镊子将芽夹住,右手用解剖针逐层剥取外层叶片,直至留1~2个叶原基。将茎尖迅速切下,接种到茎尖生长培养基PP+6-BA0.05mg/L+2%糖上,每瓶接种1个茎尖。为确保茎尖的成活率,整个剥取过程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茎尖培养分2个过程,先置于温度23~25℃下暗培养3d,再在光照强度2200~2500lux的培养室中培养,光照时间12h/d。培养10d后,茎尖开始长大,并逐渐转绿,30d后长成小植株,每个成活的茎尖单独建系。

2增殖培养

亳菊组培苗增殖采用2种方式。第1种方式是采用芽繁芽的方式进行增殖,将启动培养中获得的小芽接种到培养基PP+6-BA0.1~0.5mg/L+2%糖中,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2200~2500lux、光照时间12h/d的条件下培养30d,增殖比例达1∶4以上。这种增殖方法使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相对较高,极易出现弱苗,且玻璃苗的比例较高。第2种增殖方式是通过单株切段的方式进行微扦插,将培养的单株切割成1cm左右的顶芽和茎段,茎段带1~2片叶,接种到培养基PP+6-BA0.02mg/L+2%糖中,顶芽和茎段分开接种。顶芽接种7d后开始生长,30d后芽生长至5~6cm;茎段接种后10d左右,侧芽开始生长,培养30~35d后,侧芽生长至4~5cm,然后进行重复微扦插,平均继代增殖比例可达1∶3.5以上。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取第2种增殖方式。

3生根培养

将顶芽或茎段接种到生根培养基PP+IBA0.05mg/L+2%糖中,接种后10d开始陆续长根,同时芽开始生长,培养30d后,长至高度4~5cm、根3~5条、根长2~3cm,生根率可达100%。

4脱毒组培苗移栽

将长好根的试管苗取出,洗掉根部的培养基,再移栽到装好基质(泥炭和珍珠岩以体积比3∶1拌匀)的50孔穴盘中。组培苗移栽至穴盘后浇透水,苗床应搭小管棚覆膜,保持80%~90%的空气湿度,并覆盖防虫网。7d后逐渐掀开薄膜放风,然后浇1次透水,15d后完全除去薄膜,并视基质的干湿程度浇水。30d左右完成组培苗的驯化过程,使成活率达90%以上。

篇(3)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处理方式对草莓果实硒累积量的影响

处理一从缓苗后开始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果实内硒含量达到48.4微克/千克;处理二使用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果实内硒含量达到36.5微克/千克;处理三使用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从缓苗后开始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果实内硒含量达到61.8微克/千克;三个处理分别是未使用含硒肥料(对照)硒含量(6.8微克/千克)的7.11、5.37、9.09倍,可见温室草莓使用含硒肥料对提高果实含硒量试验效果明显。从试验结果看,单纯使用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能够提高果实含硒量,但不如单纯使用氨基酸硒叶面肥的效果好,说明叶面吸收硒的能力超过根部的吸收能力。而同时使用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从缓苗后开始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成熟时果实内硒含量最高。说明通过根系和叶面同时吸收硒元素,生产出的草莓含硒量最高。

篇(4)

青海省的气候条件很适合甘蓝型优质油菜的生产。生产的油菜产量高,平均产量可达3750kg/hm2,最高产量达到5250kg/hm2;产值高,每生产1kg油菜籽的产值,比生产1kg春小麦的产值高2~3倍;品质优,需用量大。

甘蓝型油菜生产全机械化技术包括整地、播种、育苗移栽、植保、收获、秸秆还田、脱粒等环节,核心内容是机械化播种、育苗移栽和收获。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油菜生产技术装备,是提高油菜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甘蓝型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必由之路。

1栽培技术要求

油菜直播通常采用条播和点播,要求下种均匀,无明显断条,行距相同,行向笔直,播种深度2~3cm,播量5.25kg/hm2,行距25~35cm。

2整地技术要求

耕地深度应在20cm左右,深浅一致,翻垡良好,地表植物残株覆盖严密;整地平整,土壤松碎,墒性好,上虚下实,底肥覆盖严密。

3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要求

一般采用育苗装置,将种子播入营养钵内,在一定条件下集中育苗,然后将育好的钵苗用移栽机移栽到大田。育苗移栽的种子必须进行精选,经过包衣处理,制钵机制取营养钵时,需按要求配制好营养土。根据不同品种和耕作制度,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移栽油菜小苗,用土压实,不产生萎根、伤苗现象。

4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要求

播种前3d喷施除草剂,播种机进行播量、行距调整。播种量按5.25~6.00kg/hm2,与22.5kg/hm2尿素、5.25kg/hm2二铵和37.5kg/hm23911颗粒剂混合调匀,使总播量达到97.5~105.0kg/hm2。其调整方法可按不同类型播种机的调整要求进行。

5农艺管理措施

甘蓝型油菜种植区的气候特点表现为苗期气温低、蕾薹期干旱、花期以后气温升高,进入雨季。往往造成苗期生长缓慢、营养积累量小;蕾薹期以前花芽分化水平低,无效枝和无效果多;花期以后,枝叶徒长,打乱生殖生长过程,造成落花落果、秕粒率高、千粒重小。应根据高原气候影响状况,用农艺措施调节和控制。

早期开始争取获得较多的田间生长时间,增加油菜对外界水、肥、气、热资源的吸收量,播种、松土、间苗、定苗、防治病虫害、追肥、浇水要提前,实行秋耕、秋施肥和冬灌栽培措施。

重点促根、促叶,前期增水、肥,中期控制水、肥和中耕,减缓生长速度,延长花期分化发育时间,保证后期落花落果少,无效果比率降低,角粒数增加,无倒伏,实现丰产丰收。

6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

6.1病害防治要求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休闲轮作制,同时注意种植密度适宜,灌溉恰当,施肥量科学合理。

6.2虫害防治要求

甘蓝型春油菜的苗期害虫主要是黄条跳甲成虫和茎龟象幼虫。一般用22.5kg/hm23911拌种或进行毒土处理,能防治上述2种害虫。若处理效果不好,可在盛花期前用药剂喷杀。

6.3草害防治要求

甘蓝型春油菜的苗期草荒治理,主要是针对野燕麦、香薷、微孔草、灰绿黎、荠草等杂草,一般用48%的氟乐灵乳剂2250~2550mL/hm2,以尿素或砂土为稀释剂,进行混合拌匀,于播种前撒于土壤表面,立即用圆盘耙或旋耕机将药剂带翻入表土下6~8cm处可以基本防治苗期草害。7油菜收获技术要求

7.1分段收获

在油菜80%角果呈黄色时,用割晒机收割铺放田间,边割边捆,即时堆垛,以防裂角落粒。放置7~15d,待油菜后熟干燥后,再用联合收割机或脱粒机脱粒。用收割机拣拾时,应将联合收割机割刀部分换成拣拾器,同时更换凹板网筛,调低清选风扇的风速,调小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拣拾脱粒。

7.2联合收获

篇(5)

1选用良种

主推皖麦38、烟农19、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等5个品种。

1.1皖麦38

该品种属半冬性,抗寒性强,中熟,全生育期230d左右。株高80~85cm,较抗倒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形,白粒,角质,千粒重38g。中感条锈病(慢锈)、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蛋白质含量14.2%,湿面筋含量36%,沉降值51.8mL,吸水率60.9%,稳定时间9.7min。

1.2烟农19

该品种属半冬偏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叶色深绿,苗壮;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5~90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寒性好,耐瘠耐渍;后期活力好,熟相好;中抗白粉病、纹枯病;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小穗排列紧,每穗结实30~35粒;籽粒饱满度好,角质,千粒重40~42g,粗蛋白含量13.8%,湿面筋含量37.5%,属优质蒸煮类小麦品种。

1.3皖麦50

该品种为半冬性的中筋小麦品种,生育期235d左右,比对照皖麦19早熟2d。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叶片宽厚,抗寒性较强;苗期起身略晚,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3cm左右,茎秆坚硬抗倒,产量三因素协调,落黄性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1.4周麦18

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较壮,叶细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半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0cm,根系活力强,耐旱、耐渍,抗倒伏;长纺锤形穗,小穗排列较密,大穗,结实性好;籽粒均匀、饱满、有黑胚;成穗数570~600万穗/hm2,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5~50g;丰产性好,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枯病,感纹枯病。

1.5西农979

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幼苗匍匐,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5cm左右,茎秆弹性好,株型略松散,穗层整齐,旗叶窄长、上冲。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色泽光亮,黑胚率低。越冬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稍弱,抗倒伏能力强,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熟相一般。中抗至高抗条锈病,慢感锈病,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自然鉴定,高感叶枯病。

2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耕深20~25cm。并耙透耙匀,特别是旋耕的地块,一定要耙实,做到上虚下实,以利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同时对于地下害虫较多的地块,要采取土壤处理的方法杀灭地下害虫,可用40%辛硫磷或40%的毒死蜱4.5kg/hm2,拌干细土300kg随犁撒施。

3种子处理

播前要精选种子和晒种,并进行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每50kg种子可用40%的甲基异柳磷或40%的辛硫磷100mL,对水2.5~3.0kg拌种,拌种后闷3~4h,再拌20%三唑酮乳油75mL,阴干后即可播种。

4平衡施肥

施肥原则: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平衡配比,氮素化肥在保证总氮量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前氮后移。高产田块底施有机肥30t/hm2以上,纯氮225~240kg/hm2(尿素487.5~525.0kg/hm2,其中70%作基肥施用,30%拔节期追施),五氧化二磷112.5~135.0kg/hm2(普钙937.5~1125kg/hm2),氧化钾90~135.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硫酸锌、硫酸锰各15kg/hm2,也可根据各乡镇取土化验结果,确定各乡镇肥料配方。

5适期早播,足墒下种

皖麦38、烟农19适播期10月1~20日,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适播期10月8~20日,在适播期内尽量早播。播种时一定要做到足墒下种,保证一播全苗。

6精细播种

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皖麦38、烟农19播量90~135kg/hm2,皖麦50、周麦18、西农979播量105~150kg/hm2,晚播适当加大播量,行距23~25cm,播深3~5cm,切忌播种过深。

7科学管理

7.1适时灌溉

适时浇好越冬水、起身拔节水和孕穗水。遇到连阴雨天气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涝。

7.2防冻保苗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追施腊肥、灌水等措施,防止越冬期冻害和倒春寒的危害。

7.3控旺防倒

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5%的烯效唑525~600g/hm2,或15%的多效唑750~1050g/hm2对水喷雾,防止旺长和后期倒伏。

7.4化学除草

小麦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开展化学除草,药剂可选用75%杜邦巨星15~18g/hm2、5.8%麦喜150mL/hm2、40%快灭灵30~60g/hm2等,对水450kg喷雾。

7.5防病治虫

重点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防治纹枯病,可选用20%的井冈霉素375~750g/hm2或30%戊唑醇悬浮剂150mL/hm2对水喷雾;防治赤霉病,可选用80%的多菌灵超微粉1.125~1.500kg/hm2对水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可选用30%戊唑醇悬浮剂150mL/hm2对水喷雾。防治穗蚜,可选用10%的吡虫啉225~300g/hm2,或24%的添丰225~300g/hm2对水喷雾;防治麦蜘蛛,可选用40%的氧化乐果1125mL/hm2对水喷雾;防治吸浆虫,蛹期可用40%的辛硫磷3.00~3.75kg/hm2,或40%的毒死蜱3.00kg/hm2,拌干细土撒施,成虫期用40%的毒死蜱1.125~1.500kg/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750g/hm2对水喷雾。

7.6追肥保优

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尿素150kg/hm2左右。无灌溉条件的,拔节肥应根据雪雨情况,适当提前。

7.7叶面喷肥

篇(6)

2杏仁饼粕的生产技术要求

2.1杏仁饼粕的预处理

取低温压榨脱脂杏仁饼粕,用定量上料机给料到湿磨机,边加料边加水和碱液,磨料的同时按照1∶8的比例加入50~55℃热水,将湿粉碎后的料液经过混合器、输送泵输送到预浸罐中,将预浸罐中料液的pH值调至7.5~8.0。

2.2杏仁蛋白质的提取

预浸罐杏仁饼粕浆液经离心泵打入浸提罐,55℃下搅拌并浸提20~30min,以转速4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离心重相经螺杆泵转移到二萃罐,按照1∶4比例加水,用NaOH溶液调节pH值为7.5后,进行重复二次浸提,55℃下保温搅拌并浸提20~30min,经离心后得上清液。将2次离心的清液管道中混合泵入酸沉罐中,在线用盐酸调节pH值至4.0~4.5,搅拌15~30min后于4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弃去上清液,重相即为杏仁蛋白质。沉淀的杏仁蛋白质加水搅匀洗脱酸,按照1∶4比例加水,再离心得杏仁蛋白质。

2.3中和杀菌

酸沉后的重相用碱液中和,中和使蛋白质结构展开,调节糖度12%±0.5%,pH值7.5~8.0。中和30min后120℃杀菌闪蒸,出料温度控制在60℃。

2.4酶解

水解条件:底物质量分数10%~15%,酶添加量0.3%~0.5%(以蛋白质物料质量计),水解温度54~56℃,水解pH值7.5~8.0,水解过程用碱液保持pH值7.5左右,水解时间4~6h,连续搅拌;于85℃条件下10min可灭酶或板式换热器灭酶。将原料液中的蛋白酶失活。酶解液经过过滤,用板式换热器对酶解液加热,进料温度为酶解时温度,灭酶温度105℃,杀菌时间5~10s,即可使水解液中的蛋白酶失活。

2.5膜分离系统

将灭酶中和后的杏仁蛋白酶解液离心得离心液,将离心液选用连续微滤膜微滤,膜孔径为0.2μm。使用超滤分离的杏仁多肽含量达90%,分子量为10kDa的多肽可达99%以上。

2.6浓缩

杏仁多肽溶液黏度较大且为热敏性物料,因此选用双效降膜式浓缩装置。料液由加热器顶部加入,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内壁成液膜状向下流动,由于向下加速,克服加速压头比升膜式的小,沸点升高也小,加热蒸汽与料液温差大,所以传热效果较好。气液进入蒸发分离室进行分离,二次蒸汽由分离室顶部排出,浓缩液则由底部抽出。

2.7喷雾干燥

杏仁多肽溶液经浓缩后选用压力式喷雾器,压力式喷雾器动力消耗少,大约每千克溶液消耗4~10W能量,而且产品容量大、溶解性较好。在排风温度达到85℃时开始喷雾,高压泵压力为3~20MPa,喷雾器的喷雾头转速15000r/min,水分蒸发量350kg/h,进风温度180℃,出料温度80℃。喷雾干燥后可以直接进行包装。产品需要均匀或有结块,则添加旋风分离和冷却过筛工艺对产品进行分级,分级后进行包装。旋风分离是尽可能除去多肽固体颗粒中所携带的气体,达到气固分离,风量640~1050m3/h,风速12~20m/s,杏仁多肽粉在底部聚集,较细较轻的尘粒由上部旋涡气流带往上部,转入布袋除尘器中进行粉尘回收。布袋除尘器过滤面积18m2,风速2~4m/min,含尘气流从进气口进入下箱体后部分沉淀,轻微粉尘通过滤袋时被滤袋阻留,气体进入上箱体,从出气口排出。粉尘积附在滤袋外壁而不断增加,被压缩空气从喷嘴喷出。将旋风分离和布袋除尘回收的多肽粉收集到暂存罐。多肽分子量小、容重低,容易跑粉,干燥系统必须使用布袋除尘器进行截留。

2.8冷却过筛

旋风分离后的多肽粉进行流化床设备冷却,暂储罐下粉后,在流化床视孔中观察粉的运动情况,及时调整各段的温度,使分子以悬浮状态均匀向前移动,流化床进风温度70℃,出风温度40℃。冷却后,过100目的振动筛,对产品进行筛选包装。若不需要流化床冷却设备,则需延长管路,使喷雾干燥后的粉充分冷却,之后进行包装。

2.9包装

包装采用粉体包装机,根据所需要的包装要求,设置包装机的参数,定量包装。

篇(7)

2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3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视化肥的科学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态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应控制在纯氮2250kg/hm2以内。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态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层。早施有利于作物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实践证明,尿素施用前经过一定处理,还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处理方法为: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田土,混拌均匀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内,下铺上盖塑料薄膜,堆闷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4)施肥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不同的地质,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发快长。夏秋季节气温高,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盐积累,可适量施用氮肥。

6参考文献

篇(8)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与安全管理中,要结合传统管理理念与安全模式的应用基础上,创新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方式,尤其是在机电技术与实际运营的结合中,打破传统的高风险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注重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对于提升煤矿的综合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严格执行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因此,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整体运行都有很大的推动性。其中,在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煤矿安全运行与管理机制不科学,没有制定出现场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也没有形成现场管理的综合管理机制,在机电管理体系的运行中,没有全面落实到实际安全生产之中,从而导致机电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运行秩序上的混乱[1]。

1.2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没有充分考虑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因素,尤其是在矿井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对于机电设备管理的综合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机电基础管理的效率也相对较差,在注重煤矿地下采掘现场的设备管理中,没有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由于机电设备运行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产生的事故相对比较多,其中,在运输设备的安装、运行以及检修与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人员触电事故,因为没有严格进行设备的检修,也没有做到详细的综合管理。

1.3机电管理技术人员素质不到位

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煤矿企业要注重对人员素质的整体培育。但是,有一些机电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煤矿企业也没有组织专门的培训,因此,在整个技术管理与运用中就会出现与实际管理相脱节的现象。同时,在坚持相应的考察抽查管理中,也没有对整个管理形成科学化的模式,因此,在机电设备操作路径中,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对于整个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反作用。在多种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有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技能不强等影响,就会给整个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差,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2]。

2构建机电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方式

2.1加强管理,突出机电设备的综合运用效果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在全面构建规范化的管理路径中,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条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关政策,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全面落实管理机制的相关责任,解决现场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一是要落实责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奖罚等机制,对于安全意识强、机电技术强、责任心强的员工,要给予积极的奖励。二是要加大对设备的综合投入。在不断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投入过程中,形成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开支,对于机电设备的主要维修以及相应的改造,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形成设备更新管理模式,并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三是要结合实际需要更新设备。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并加强对新技术的管理,增强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效益。

2.2提升素质,加强对人员的综合培养

在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定期培训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养。因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全面实现机电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在进行岗前培训、岗中培训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机电设备技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煤矿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在注重综合培训的基础上,定期选拔优秀的人次进行技术培训,在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整个专业技能以及基本业务素质训练,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构建多样化的培训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将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不断转化为成果的运用。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的路径中,强调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整个技术工作思路,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基础上,形成讲座、现场指导等培训模式,并加强与高校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沟通,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注重好宣传,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采取积极有效的绩效评定方式,形成相应的奖励管理机制,更好的调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人才,更加有利于提升煤矿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3]。

2.3落实制度,形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

首先,煤矿企业要制定出技术管理针对性考核文件,并严格落实该考核文件中所规定内容,使机电技术管理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管理质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针对机电设备相关检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岗检查制,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定位于各关键岗点及要害场所,当岗位轮换之后,需实施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此外,煤矿企业还需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所有工序均要编写安全管理计划与具体管理流程,并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施跟踪全程管理,而对于部分重点生产区域,还应由相关领导深入到现场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与相关流程标准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整体质量水平[4]。

3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中,要注重对煤矿综合管理效能的全面运用,在注重机电设备综合效能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注重将安全文化注入到每一个管理之中,同时,对于整个管理的综合应用,要搭建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推动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

作者:苏飞 单位:山西兰花同宝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帅彪.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4,(03):237.

篇(9)

橡胶树的生长对温度、光、水和肥等都有一定要求,但我县民营橡胶园开发种植没有按照胶树生态学的要求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标准化、科学化开发。主要表现在不按要求进行等高开垦、修筑平台、营造防护林和修筑林间道路等,造成后期橡胶园中耕管理、割胶都十分不便。许多民营胶园在海拔900米以上或者坡度25度以上的地块,超界限种植;行距在5米左右,大部分株距2米左右,随意扩大种植密度,每亩在40株以上。盲目开发,重种轻管,没有统一规范的种植技术标准。

(二)橡胶园的管理问题

橡胶园种植中耕管理的好坏,是胶树能否迅速成长、按时开割的关键。目前,我县民营橡胶种植农户重种轻管,不按胶树生长要求开穴施肥,导致成活率低,胶树长势不整齐。少数施肥的农民也没有正确掌握施肥时间,肥料单一,致使胶树生长缓慢。

(三)割胶问题

割胶技术是橡胶生产的核心技术,割胶技术的差异,可以导致胶乳产量差异20%~30%以上,可以导致橡胶树有效割胶年限从10多年到30多年的巨大差别,还可以导致割面病害等病虫害发生危害率的极大差异。因此,割胶技术是直接影响橡胶树胶乳高产、稳产、经济寿命长短的关键。我县割胶技术采用“减刀、浅割、增肥”的生产方法。由于我县胶农文化水平普遍低,胶园分散不集中,有效的新成果难以推广普及,新的栽培管理技术、新的割胶制度推广较慢。低频割胶制度d3、d4等已全面推广,而我县民营胶农还是采取d2的割胶制度(胶价好时一天割两刀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橡胶园重割轻管,投入不足,单位面积产量偏低,经济寿命短。近几年我县孟定农场橡胶亩产量120.1公斤、单株产量3.6公斤,而民营橡胶亩产只有80.2公斤、单株产量仅有1.8公斤,橡胶亩产相差39.9公斤,单株相差1.8公斤;孟定农场橡胶树经济寿命长达30~35年,而民营胶树则为10~15年,经济寿命相差20年。其主要原因:一是民营橡胶随意降低开割标准(胶树平均围径达不到40厘米就开割)。二是民营橡胶对开割胶树肥料投入不足,或不按需施肥。三是民营橡胶无预防和防治意识,难以做到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和统防统治,错过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四是胶农割胶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水平低。割面规划不合理,乱开或不开割线;新割制应用滞后,割胶频率高,耗皮多;操作技术差,致使割面受损严重,诱发橡胶溃疡,造成有效割胶株数少,单位面积产量低。五是民营胶园面积大而散,割胶工严重紧缺,劳务费高,特别是种植大户,劳务费从前2年利润的3∶7分成,涨到了近2年的4∶6和5∶5分成。六是由于近2年橡胶价格低,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县民营橡胶停割面积已达3100亩。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民营橡胶的发展。或产量低,或经济寿命短,不利于民营橡胶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体提高耿马县民营橡胶园管理技术的措施

(一)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建立行之有效的橡胶园管理制度

首先是对橡胶管理技术人员(各植胶村辅导员)进行分期、分批系统的业务培训,更新橡胶园管理理念,使技术员能够胜任橡胶管理工作。其次是组织技术员对各自村寨的橡胶园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定期检查橡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三保一护工程(保土、保水、保肥、护根)、割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肥技术等,并及时纠正。改变过去旧的传统观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扩散蔓延,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投入成本。

(二)加强橡胶园管理,退胶还林,提高胶农经济收入

对没有按照橡胶树的生物学特性要求种植的橡胶园,海拔在900米以上、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橡胶园,要退胶还林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密度不合理的要留长势较好的橡胶树,砍去长势较弱的橡胶树;修环形路,营造防护林。按时开展中耕管理,搞好橡胶园“三保一护”工程。对全县的胶园土壤肥力进行监测,根据橡胶园土壤肥力情况监测结果进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

篇(10)

针对全县幼龄茶园面积大,修剪不到位、修剪不合实际,竹山县分别在九里岗和大观山茶区开展定型修剪技术示范,通过疏苗间苗和三次规范的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当苗高达到25~30cm,有1~2个分枝,在一块茶园内达到标准的茶苗占75%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方法:在离地面15cm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次年,树高达到35~40cm,剪口高度25~30cm。如茶苗达不到此高度,则推迟修剪。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高度上提高10cm,剪口高度35~40cm),加快了茶树分枝和茶蓬形成,提高了茶园投产速度,使全县投产茶园每年以一万亩的速度递增。

1.2示范推广重修剪和台刈生产技术

老茶园面积较大,是制约竹山茶叶产业效益的瓶颈问题。从2007年开始,竹山县以大观山茶区和九华山茶区为中心坚持开展茶园茶蓬标准化改造,在春茶采摘结束后对茶园茶蓬进行统一的的重修剪,修剪后的茶蓬高度控制在50cm、幅宽30cm。对衰老茶园实行台刈和茶园土壤土质改造,台刈后的茶园每亩投入饼肥75kg,茶叶专用配方肥每亩75kg(分两次施入),同时将修剪下的茶树枝条经过腐熟杀毒后施入茶园,以节省改造成本。通过实施茶园重修剪,使一部分低老茶园重换生机,茶叶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茶园效益由原来的亩产值920元提高到3400元以上。

1.3开展绿色防控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根据全县茶园分布状况与病虫害发生特点,重点加强生物防控能力建设。一是利用农业防治技术,通过加强茶园管理,增施肥料,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二是利用物理防治技术,在大观山、大泉山、九里岗等主要茶区安装太阳能灭虫灯、杀虫黄板,控制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三是规范化学防治技术使用,按国家农药使用规定,推广应用高效、低残留农药。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大观山、霍河、圣水、大泉山等茶园获得了中农有机茶认证,认证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

2开展平衡施肥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平衡施肥的前提是测土。竹山县对全县已建的18.5万亩茶园和计划兴建的茶园进行了全面的土壤调查,取回土样3000个,通过检测,系统掌握土壤所缺营养元素,根据检测结果实行配方施肥。其次是配方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重视基肥,分期追肥。在肥料品种上,以速效氮肥和茶叶专用肥为主。严格把握追肥时间及次数,成龄茶园每年追肥2~3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又叫“催芽”肥),第二次在5月下旬,第三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追肥用量上掌握“前多后少”,第一次占全年追肥总量2/3,第二次占1/3。施肥方法:沿树冠垂直向下开沟或打穴,深10~15cm,追肥时随施随盖土。再者是套种绿肥。秋季在茶园套种红花草籽,开花以后进行绿肥压青,改良茶园土壤,增加茶园有机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通过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茶园偏施氮肥现象得到了有效纠正,茶叶产出率大幅度提高,由此竹山县获得了“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中国产茶大县”和“优质茶板块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 高校研究生论文 下一篇: 移动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