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7 16:31: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改进设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改进设计论文

篇(1)

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设计方案不但要满足供水和供电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包括环境保护工作在内的国家以及各地政府相关规范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在设计中,如果遇到了一些无法使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于非标准的设备必须提出详细并且准确的参数要求,并且这些参数要求都应是合理的。另外在建筑设计已经确定了围护结构的情况下,自动化的控制程度、选用设备的型号以及空调相关专业的系统布置与系统的节能都是有重大的关系的,因此对于设备选型不应太过保守,分区时应根据不同的实用功能进行操作,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热损失,建议设计热回收机,针对冷却塔风机以及水泵等还应采取变频调节。

为适应全年符合的不断变化,暖通空调系统应有良好的调节性能,我们常见的调节性能好的方案有VRV变频空调系统和VAV空调系统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的耗能都很小,但是一次性的投资费用都是很高的。有些办公建筑并不是全天使用的,因此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就应考虑其能适应夜间不工作的要求。由于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适当的减少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数量,但是可能会造成投资费用的上升,这就要求了应进行技术经济性的比较,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应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对于需经常调节控制的并且设备数量较多的工程以及大型的系统工程应采用自动控制,从而有效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自动控制系统应尽量的简化。

篇(2)

一、现有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分析

1.工作流程

按照四年制普通高校教学计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基本在第八学期开学进行,历时十五周左右。毕业设计(论文)整个过程分为选题、开题、研究设计、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五个阶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是,一般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指导教师拟制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在题目确定以后,学生一般要经过开题、研究收集资料、题目设计、中期检查和验收答辩等环节,直至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现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升学压力很大,从第七学期开始,毕业生就将重心放在寻找工作和考研上,基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数量远比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导致高校师生比过高,很多高校的不少专业,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超过8人,甚至达到十几人;[2]部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有限。

由此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存在已下问题:

(1)师生比过高导致论文的题目假、大、空现象严重;课题的类型趋于理论研究、模拟仿真的比例越来越高,硬件或软硬结合的综合性课题的比例在减少。[2]

(2)部分学生轻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所选的题目采取网上下载、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手段,没有真正结合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去研究、去解决、去综合应用。

(3)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过多依赖于电子邮件、电话等,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时间越来越少,对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2]

(4)学校管理部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还不能做到有效、实时进行监控,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各个阶段上缺乏强有力的考核监控机制。[1]

二、我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的研究

过程管理基于目标管理,是对目标的无限分解和细化,它将管理的中心前移,通过实现科学的流程而最终趋向目标,具有落实性、可控性、创新性、闭环性、发展性等特点。[1]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方法

(1)依据过程管理理论,学校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细分为七个环节:

教学大纲、选题指南、选题和任务书、阶段报告和检查、成绩评审和答辩、成绩评定和评优、材料存档。

(2)学校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分为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两个方面:

管理流程的主要环节包括:教学目标和方向规划、教学人员组织和任务协调、教学过程控制及教学信息管理。

业务流程的主要环节包括:选题、任务书、阶段报告和检查评价、成果评审和答辩、成绩评定和评优、材料存档。

(3)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关键点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目的、教学大纲和选题指南的意义、任务书的作用、阶段报告和检查的性质;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学过程的专业性、教学文件的指导性、教学文档格式的规范性如何体现;

(3)领导的价值观、学术带头人的专业水平、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突破点

(1)教学计划:推行选题指南、强化任务书工作;

(2)教学组织: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3)教学过程:采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平台;

(4)教学考核:评分区别学习表现(态度)、成果质量、答辩效果。成绩由指导教师、成果评阅人、答辩小组独立评分;

(5)教学文档: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简化流转。

三、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在校生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新模式、新思想,不断完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可操作运行机制,才能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设计是一项好系统性、很复杂的工作,这是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具有眼界开阔、眼光具有前瞻性的,还要不断的分析和钻研专业的技术知识,在后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因此,怎样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是所有专业的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道路设计缺乏长远规划,网络结构不合理

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很多城市缺乏长远规划,只把目光放在当前,只是一味地担心道路是否足够宽,而忽略了不同级别的道路施工的宽度和密度之间的特性; 忽略了道路的车辆承载能力,只做面子工程,导致城市道路今天改、明天补,一旦车辆稍多些就会导致交通拥堵不堪。

同时,由于道路设计者仅局限于根据当前的形式进行设计,忽略了城市的整体道路网络结构,就会使设计出的道路难与整个城市道路网进行匹配,造成交通紊乱,加重交通负担,影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2、 道路设计多忽视环境的保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也面临超负荷和饱和。很多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一味追求道路的直与宽,不惜牺牲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绿化,从而不但对周边环境进行破坏,更是无法真正降低噪音对居民的污染。

3、 道路设计不能体现所在城市的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特色危机已经出现,大多数城市都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趋向一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更多元化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也包括其中。而很多城市道路的设计缺乏对原有城市道路本该具有的风格和特色的考虑和表达,在道路改造中对原有道路和建筑物间的和谐造成了破坏,使得改造后的道路和原有历史、人文气息不协调,甚至格格不入,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底蕴较深的城市中表现最为突出。所以道路设计师在道路工程的设计时要尊重城市的历史、人文精神、文化和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着眼于城市整体的特性,这样不仅突出了地方的特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的成本。

4、 道路横、纵断面设计不完善

城市道路横、纵断面设计的好坏对城市交通安全、道路的美观和排水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很多城市对于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尤其是机动车道设计的宽度过宽,而对非机动车和行人道路设计则过于狭窄甚至不留,导致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存在巨大隐患。绿化带更是少得可怜。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城市道路设计的纵断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排水的需求,仅仅将纵坡面设计成起伏状,不能很好地保证排水顺利,同时也违反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的改进措施

1、确保城市道路施工的高效性

城市道路施工是将设计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关系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一步。如果一个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就无法达到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例如:对于人行道,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它是否平整密实,能否做到雨天不溅水、晴天不绊人,而不是人行道铺装的景观效果有多好。这并不是人们不喜欢美丽的色彩和图案,而是由于以往人行道的建设缺陷给人们留下了担心和恐惧,连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都不能满足,人性化目标更是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道路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施工期间,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把质量关,做到不论工程规模大小,均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

2、 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

为了使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进行良好的匹配,应对道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加以关注,由系统论的观点得出:系统的整体通常大于系统内部各分项系统功能的单纯累加。因而,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应将系统论的观点在道路设计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应研究目标设计道路在城市全局性建设中发挥何种功能,坚决抵制原有设计方案当中――有空地就做绿地、将关注的重点单纯的禁锢于本工程项目当中的方式。应将目标道路设计同所在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加以关联,采取系统性设计方法。

3、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详细考虑车辆组成、车速、周边路网、流量等问题,所以在设计前期,要认真开展调研及交通分析等工作,进而获得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城市道路规模及等级都应结合交通分析予以确定,许多城市道路设计单位在实际中的交通分析不够详细,设计依据不足,因而应不断提高对交通分析工作的重视,道路建设部门应提供必要支持,深入开展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等前期技术设计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设计质量。

4、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更是易于被设计人员实际工作中所忽视,诸如设计的城市道路为弯曲形状等常见情况时,道路转弯半径的确定,一般是在设计时根据道路红线或道路原来线路形状进行确定。转弯半径由此确定具有相对流畅的线性,但认真对比设计规范,可发现设计规范中针对道路平曲线都具有十分详细的要求。所以,城市道路在平面设计时,应严格遵照设计规范与标准进行,并结合城市道路形状及周边实际进行综合考虑。

5、 加强对城市道路的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城市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6、 完善道路横、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要注意道路横、纵断面的设计,严格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综合考虑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安全性。保持横、纵断面各项技术指标、垂直对齐方式的平衡性,如果不均衡,给会给人不愉快的感觉,在视觉上失去平衡。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应与相交的道路、广场等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对非机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安全性; 同时注意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等等。

总之,城市道路构成比较复杂,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尤其是在等级、结构及类型上都存在明显差别的各类公路。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虽然比较复杂,但具有系统性,设计人员应结合道路周围实际情况综合进行考虑,才能设计完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进而确保城市道路的建设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玉静,曹雷.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探讨[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18)

[2] 刘剑峰. 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30)

篇(4)

【Abstract】Inordertostrengthencontinueofaccountanteducation,exaltationaccountantofwholecharacter,overallexaltationaccountancyworkquality.《Theaccountancyisfromtheindustryqualificationstemporaryway》and《theaccountantcontinueeducationbetemporaryprovision》continueeducationtotheaccountantofimplementandcheckmakeexplicitprovision.But,theaccountantcontinueeducationcurrentlymediumexistenceofsomeproblem,makeeducationofeffectbiggivediscount,underneathisrightnesscurrenttheaccountantcontinueeducationexistenceproblemofanalysisandsuggestion.

【Keywords】Accountant;Continueeducation;Problem;Suggestion

1.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培训内容层次单一,方法单调。

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未充分考虑会计人员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往往相同,缺乏针对性,由老师集中讲解,学生听课,缺乏交流和沟通,这对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影响。课堂效果不理想。而平时的自学,往往各自为政,时间和效果均得不到保证。

1.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继续教育中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比较重视,而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内容较少,并且平时不少单位忽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3缺乏培训与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

对与会计人员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缺乏培训,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缺乏往往对工作有较大影响。

1.4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会计从业资格暂行办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和检查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与规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①部分会计人员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会计从业资格年检。②具体培训机构管理不严,甚至简单应付了事。使得培训质量很难得到保证。③考试要求不严。考试走过场;有的甚至不组织考试,发一个证了事。

2.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2.1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的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2.2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

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2.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

2.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会计人员假账不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靠几天的培训不能解决,需要常抓不懈,财政部门、各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树立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会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2.5加强与会计业务相关知识的培训。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经济交流的增加,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对于会计人员越来越重要。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除一些常规计算机操作和知识外,应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和财务软件的安装和日常维护,有条件的应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和设计方法;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掌握一定外语知识,要重点培养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使其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达到一定的书面和对话交流能力;第三、要加强其他相关知识如经济、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篇(5)

1 设计理论

当年,壳版石油公司研究所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计算方法方面,编制了BISTOR和BISAR电算程序,解决了多层体系应力、应变的计算问题;对沥青混合料抵抗疲劳和永久变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室内环道和野外现场进行了新的试验,尤其在高温时(60℃)层状体系理论的适用性得出了肯定的评价,据此提出了1978年版的设计方法。

1.1 路面模型

1.1.1把路面层体系,面层材料土基场面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表征,除土基μ用0.35外,各层材料μ用0.25,材料性质假定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各层水平方向为无穷大,土基在向下的深度方向也为无限,但一般以三层连续体系为基础。

1.1.2荷载图式采用一个圆或几个圆上作用着垂直和水平的均布荷载,荷载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δ为21.3cm;两轮中心距为1.5倍当量圆直径;至于层间接触,假定为多层弹性体系层间完全连续接触条件。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所有设计方法都把双轮当作当量的单圆的不合理规定,使荷载图式开始接近实际。

1.2计算机计算

1968年开发的BISTOR程序可计算多层连续体系单轴或双轴垂直荷载下任一点的应力、就变和位移,包括主应力、主应变及其作用方向。1973年开发的BISAR程序扩大到可计算n层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或综合荷载,层间接触条件也扩展到完全连续、完全滑动、或部分连续部分滑动三种状况。对沥青面层处于高温状态时,试验证明当处于短促荷载时间及出现较小的变形时,即使温度高达60℃,如果沥青面层的性质以劲度模量表示,则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结果与用非线性弹性或粘弹性理论所得结果并无差别。

2 设计指标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路面结构。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控制指标;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路面结构以路表面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对重载交通路面宜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强度。

3 设计参数

3.1交通分析

标准轴载统一采用BZZ-100标准,推荐以轴载比表达的换算公式;仍采用弯沉等效、层底拉应力等效原则,根据多层弹性理论分析弯沉、拉应力与轴载P或π、δ因素的关系。结合公路上实测不同轴载汽车的弯沉对比、疲劳试验、容许弯沉公式以及直槽测试拉应变验证提出。路面刚度用弯沉值控制,Ld=Lo=LR/AT,其中Ld为设计弯沉值;LR为容许弯沉;AT为相对弯沉变化系数;Lo为竣工验收弯沉值,且:

式中,Ld为设计弯沉值(0.01mm);Ne为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As为面层类型系数;Ac为公路等级系数;Ab为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取1,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取1.6)。

强度验算中要求路面的疲劳弯拉应力σm≤σr,其中σr为容许拉应力,它是通过σsp和Ks来确定的,σsp为在规定条件下通过劈裂试验获得的材料劈裂强度,也称为间接抗拉强度;Ks为抗拉强度修正系数,是根据沥青混合料或半刚性材料疲劳规律并考虑间歇时间、裂缝传播速度、交通量折减和横向分布等室内外试验条件的差异等因素经修正而得出的,且:

式中,Ag为沥青混合料级配系数(细、中粒式取1,粗粒式取1.1)。

3.2材料设计参数

材料的模量是表征材料刚度特征的指标;抗拉应力是反映材料强度的指标,这两个重要指标均是以静态参数为前提。弯沉拉应力指标均用静态抗压回弹模量计算,抗拉强度σsp由圆柱体劈裂试验来测定,而静态抗压回弹模量E静压又是通过σsp来确定。以沥青层或半刚性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或验算指标时,应在l5℃条件下测试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路面厚度计算时,引用了综合弯沉修正系数:

式中,Ls为实测弯沉值;Eo为土基回弹模量值;P为标准车型的轮胎接地压强(MPa);δ为当量圆半径。该经验公式是通过试验路段的结果回归分析得出的。

4存在的问题

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从设计角度看,材料的低温抗裂性没有得到完全体现;沥青混合料的参数取值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回弹模量和抗拉强度应力都是在静态作用的前提下得出的,而实际道路行车时所受的荷载都是动态的、随机的,与实际有较大出入;对路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出现的车辙问题,不能从设计角度加以控制;

对设计弯沉值计算中所用到的基层类型系数考虑不全面,取值范围较单一;半刚性基层Ab取值为1、柔性基层取值为1.6,在l和1.6之间的区间较宽;由于对基层的半刚性与柔性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F经验公式是对试验路段的试验结果的经验总结,通过数据回归分析而得出的,由于试验路段本身在施工条件、方法、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路段的代表性、地理位置、人为因素等都会影响F的真实性;对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和车辙问题。在设计阶段考虑不足。

5解决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使设计方法更接近于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下面拟从设计理论、设计标准、材料参数等方面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5.1设计理论

现在的路面设计程序。如HPDS2006等,通过电算计算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的精确解,取代了过去有一定误差的查图法,但多层弹性层状体之间,并不一定是完全连续的,对于绝对光滑或部分连续光滑没有考虑,即使考虑也无法计算出精确解,故与实际结果有一定误差,所以不妨参考引进SHELL设计法中的BISAR程序,可以计算N层体系作用垂直和水平荷载层间的三种状况。

5.2设计标准

5.2.1以弯沉为设计标准,拉应力验算只是静态作用,没有考虑路基的垂直压应变ξz与重复荷载作用次数N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控制车辙的一个主要因素故应加以考虑,把该推荐指标引入设计中:

5.2.2沥青面层只是以层底拉应力为验算指标,而水平拉应变ξθ没有体现出来,拉应变正是沥青面层疲劳开裂破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ξθ与N有关系,故可以引入关系式ξθ=CN,C为混合料的类型系数,它与模量有关;

5.2.3对于其他整体性基层的设计,我国也只是用拉应力验算,故在此也应引入水平拉应变及与荷载次数N之间的联系;

5.2.4路面表面的总变形主要是由于表面层在重复荷载的作用下引起的,表面上看就是车辙,而该指标在我国设计方法中根本就没有涉及,更谈不上控制了,所以可以引入国外设计法中的表面总变形指标h,计算如下:

式中,hi为第i层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σi为行驶的车轮下沥青层内的平均应力,σ=mp;P为接地压力;m为平均压力与轮载接地压力之比;Smη为沥青粘滞部分的劲度,Smη=3η/W to;η为粘度;w为车辙通过次数等效数,且W=C2A2N;to为一次通过的时间;C2为系数,每条车辙的总轮数与每个车道总轴数之比,一般等于1.4;A为依赖于轮载谱的比例系数;Cm动载修正系数。另外,车辙深度RD按下式计算:科式中,Δh为基层的永久变形;Δδo为土基的永久变形;

5.2.5在温度急剧变化的地区,由于温度应力超过沥青层抗拉强度而引起沥青面层的低温缩裂,与荷载无关,我国以抗拉强度σ≤σr,进行控制,但如果材料温度应变过大也会产生开裂,所以也应考虑用水平拉应变ξθ来辅助控制。

5.3材料参数

对于材料的回弹模量,我国主要采用静态下的抗压模量静。如在路基土回弹模量值测定中用承载板法测定结果,只能是静态值,而没有采用动态弯沉仪或测震仪测定其动态回弹模量,所以应考虑运用动态仪测定,以使设计参数更切合实际。

篇(6)

一、建筑设计中的暖通工程

我国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也发展迅速。为了适应不断扩张的人口对生产生活空间的需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尤其近几年来,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量激增。建筑暖通工程作为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定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暖通主要包括采暖、空气调节以及通风三方面,又被称为暖通空调。

建筑是人们作用于自然地理环境上的产物,工程暖通是人们为了提升生活舒适度,采用物理方法对局部气候条件的调节。我国现代化起步较晚,数据显示,与其他一些和我国气候条件较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没平方米建筑采暖的能耗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但是我们的建筑的舒适程度却落后于他们。因此,在我国建筑的暖通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二、高层建筑工程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工程暖通的设计我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标准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以下简称《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以下简称《制图标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设计深度规定》)等从理论以及数据标准上规定了暖通工程的设计。

由于当前我国的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难度。造成了各种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建筑暖通工程的质量,也对建筑暖通工程的性能造成影响。高层建筑工程暖通设计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设计图纸数据不够完善

暖通空调的设计图纸是在工程主体结构基础上对空调风管的布置,出风口的定点,各楼层之间的风系统平面图及立体图。

设计图纸是工程设计理念的书面成果也是工程建设的指导。对于暖通安装工程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图纸的指导,将无法顺利施工。在暖通工程图纸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与建筑施工人员独立施工。会因为没有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造成设计的图纸和规划使用的材料与实际的施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施工会因为图纸的误差而延误,工程一旦返工会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2. 空调系统选择不合理

我国暖通工程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是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也是近几年的现象。由于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对供暖系统也存在比较复杂的要求。对于一些有特定温度湿度要求的房间,就很有可能要从整个建筑的空调系统中分离出单独的一个支路,这就会增加暖通工程的施工量,加大后期维护的难度,造成了更大的能耗,增加了日常生产生活的成本。

3.供暖管理的落后

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后,必须对使用和运行的过程中进行配套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建筑的暖通工程的维护管理因为管道的隐蔽性,导致难度加大。在高层建筑中,为了适应不同的业主的需要,会对建筑结构加以改变,固有的一些暖通工程也会随之改变,旧式的供暖管理方式难以满足需要。

4.采暖能耗大,效率低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类型以季风气候为主,冬夏两季温差大。我国普遍实行节能50%的标准,即使执行节能65%的标准,耗热量指标高出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50%以上。冬季,我国既有建筑采暖能耗较大,效率低。

三、暖通设计问题的改进措施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因此人们在对建筑工程的功能提出更多样的需求的同时,对配套的建筑暖通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1.规范设计图纸

鉴于图纸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须严格规范设计图纸。从图纸中数据的准确性到图纸的保存使用都必须有完善的程序。暖通工程图纸设计人员应该加强与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的沟通联系,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准确把握各项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施工前要可以再次对图纸进行校核,发现图纸中存在的与现实施工条件不符的地方,避免返工和延期。现场安装施工人员是图纸的执行者,在施工前和过程中要认真阅读图纸,深入掌握,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调整。

2.合理选择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是人们对室内外气候的调解,它的应用的合理与否影响到了建筑内部人员的活动,高层建筑空间较为封闭,内部人员数量较大,人们的活动影响到了室内的温度,空气质量,暖通工程中的空调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状况。

空调在一个建筑中可能是"中央空调系统",也可能是"中央空调与独立空调的混合系统",也可能全部是"独立空调的系统"。对于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但是在使用者对于一些特定温度湿度房间的需求时,可以在中央空调基础上混合独立空调,降低工程改装难度,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人们营造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3.加强暖通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暖通工程尤其是暖通空调由于我国气候的季节性特征,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的管理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针对高层建筑业主对建筑结构的改变,暖通工程设计人员应在建筑改造前期对暖通工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适应建筑的变化,从而发挥良好的暖通效果。对于改造之后的图纸,暖通工程人员也应该仔细研究,妥善保管。确保各项后期暖通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开展。

4.降低能耗,提高供暖效率

与一些暖通工程较为先进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材料、产品、技术上都有极大的落后性。要改变这种状态降低供暖能耗,必须多管齐下。对于建筑物本身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在暖通的设计上选择先进的材料、产品及比较先进的技术。

暖通工程是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是暖通工程的设计还是施工都直接关系到节能建筑的耗能的程度和建筑入住的舒适度,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暖通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在提高供暖效率的同时推进建筑的节能工作。

小结

当今社会,人们对住宅办公等建筑场所的要求在最开始的实用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强调美观和舒适度。因此,建筑设计者都必须重视通暖工程在整个建筑中的位置,不仅要保证最后建设出来的暖通工程美观与舒适并存,更具有强大的实用性。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建筑行业和暖通工程也都有着更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乐乐.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170.

[2]林广都. 探讨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科技资讯,2013,14:50-51.

[3]王国龙,李洪霖.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 科技与企业,2013,20:248.

篇(7)

作者简介:刘任熊(1978-),男,湖南隆回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杨财根(1972-),男,江西南丰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与旅游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编号:JSJM15001),主持人:刘任熊;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项目“旅游企业发展态势及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影响分析”(编号:JSJM1405),主持人:杨财根;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编号:苏教师〔2012〕39号),主持人:杨财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研究”(编号:B-a/2013/03/013),主持人:李畅、刘任熊。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32-0091-06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甚至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由多个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诸多原因,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低下,相关现实与理论争议似乎越发激烈,如徐苏凌等认为高职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需要重新审视[1],王海岳认为高职毕业论文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当务之急[2]。目前,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最大支撑行业之一,就业前景看好,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选择该专业,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当前规模庞大,“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与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文以此为基点探讨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问题。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综合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高职院校能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标志。《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高教厅[2004]14号)(以下简称“高教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论文在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

高职院校各大专业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毕业设计(论文)的支持。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高技能的旅游行业与企业专业人才,学生的技能提高主要通过校内学习、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等三个主要环节相互影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与校内学习相互影响,同时毕业设计(论文)也与企业实践相互影响,没有校内课堂等学习环节,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综合的能力会非常欠缺,而没有企业实践环节,学生对旅游市场与旅游企业的感知体验就是空白,相关职业技能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既是对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能力的运用及深化,也是对企业实践技能的梳理与提高。因而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在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完成,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旅游企业的指导教师共同来指导,唯有学校与企业的合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相应行业企业工作技能。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局如图1。

图1 以提高技能为核心的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格局图

二、当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问题

(一)各环节缺乏“第三方”参与

篇(8)

在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现代城市高楼大厦已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体现,但是城市建筑的发展还需要解决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地域差异较大,人文特征有别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为人们提供舒适可行的安居环境,是建筑企业或者机构需要重点思考的方面,这也是保障其发展的一个前提。其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水平和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囿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剖析解决。

一、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我国近些年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来看,城市建筑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升,建筑工程设计也开始多样化,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较为注重对于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相关问题,但是具体分析来看,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而且这些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需要引起设计者和相关管理者的关注。

1.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牢固性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一个建筑工程最为主要的就是要保障具有牢固性,这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更主要的是对于居住者的一种安全保障,引起要切实做好牢固性的管理工作。载现代社会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做好工程牢固性的相关工作逐渐成为一个较为重要且必须思考的问题。但是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力度还不够,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切实的解决。在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中,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灾等都有可能对于建筑物造成巨大的冲击,致使建筑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做好地基工作。比如在我国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众多房屋、桥梁等出现坍塌的情况,都是因为没有做好工程牢固性的保障工作。

2.构造柱和承重柱的区分问题

土木工程砖混结构建筑的构造柱和梁配合设计,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止墙体断裂的情况,是一种重要的保障措施,更是对居住者生命财产进行保障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一些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尤其是没有分清楚构造柱和承重柱的概念,将承重柱的设计方法直接套用到构造柱设计当中,没有为构造柱设置基础。因此,难以抵抗地震的震动强度,从而导致结构裂缝、沉降等,甚至引起建筑物倒塌。另外。为了方便分析承重柱受力,将其截面面积设计得太小。这样在外力的作用下,柱体和梁体就会出现开裂问题。

3.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是一个地域差异较大的国家,每一个地区都具有自身的特征,不仅仅是居民对于建筑的需求,更主要的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需求问题,比如地域环境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在我国东西南北土质、水质、文化等因素差别比较大,比如在潮湿度方面,南方比北方较为潮湿,那么如果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考虑,而采用同样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没有区别,那么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有效改进措施

作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进行实地调研,不断 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尤其是对于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改正,提高认识,全面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保障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全面做好牢固性设计工作

前面对于牢固性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在未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做好内力组合设计工作。内力组合是土木工程结构承载力抗震设计的要点,它要求在调整承载力抗震系数的基础上设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应大于没有考虑抗震要求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如果采用非抗震设计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则抗震设计需要对承载力抗震的系数进行调整。通过综合受弯梁、偏压柱、受剪等的系数调整,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两一个方面是做好板设计和配筋。板设计和配筋的结构设计,要分析板长边和短边的长度。如果长度差距< 2mm,则适合采用双向板计算的方式设计;

如果两者的长度差距在2 ~ 3mm 之间,则适合沿着短边的受力单向板进行计算,并将足够的构造钢筋布置在长边位置。根据工程结构板的具体大小,可按照弹性的方法计算。对于连续双向板跨中的最大弯矩计算,要求根据荷载分布的具体情况,对满布荷载进行分解和间隔进行布置。

2.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

针对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对于环境因素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设计中,我国的设计人员必须及时提高认识,对于环境问题进行解决,首先是要认清楚当地的实际土质,土质环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程度,也就是要求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土质情况进行充分的考察了解,如果在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域进行建筑,就比考虑进一步进行加固的问题;其次是做好天气等问题的考察,在我国南北方的雨水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这些区别进行不同的建筑设计,比如在南方,雨水较多,那么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有效防水、防潮的问题,避免因雨水过多而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最后是要区别地域人文环境,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区和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有所区别。

结语

篇(9)

一、新形势赋予了农村信用社审计新的时代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审计的内部控制现象普遍,法人形式的治理模式已滞后

社员代表最高权力是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法人形式治理模式,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形成三方局面同时行使对应的决策执行权、行驶监督权、管理权,三方面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但是,现实上的“三会”却不是名副其实,很多是由上级领导的指认或者是委派任命的,而且现阶段很多最初的所有者由于长期的经营,时间较长等原因在经营过程中变成职工,直接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混乱。因为出现利益的不均衡,就会严重影响所有者的监督和制约管理。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形成内部控制的小团体、小社会,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

(二)新形势下的市场定位不明确

当今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主要的支持农村建设的金融力量,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地位不明确,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也显然的失去竞争力。现阶段重放轻收、重息轻本、重大轻小是农村信用社的工作特点,现阶段很多的银行贷款向着所谓的大企业、房地产等热门行业倾斜。很多基础扶持的小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因为贷款利率高,很快就失去客户,没有具体明确的市场定位,难以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和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

(三)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查错防弊、会计舞弊的审计是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特点,很多局限在会计的业务上如:基础阶段的凭证、账簿、报表等的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整个财务流程是否合规合法等进行审计,内部审计的范围很局限,缺少在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审计,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导致内部审计没有从根本上服务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无法适应新时展的趋势和经济的发展形势。

(四)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

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的目的也仅仅是停留在“查错防弊”,同样仅仅停留在账本,税目会计上的基础审计,这就会导致出现随意性和科学性。当前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来确定,审计的手段滞后。很多基层的信用社财务人员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很多会计信息没有很好的建立,更加导致经营管理的农村信用社的很多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很好的运用。

二、完善农村信用社审计的措施

(一)逐步创新审计模式和组织方式

新形势下的我国经济形势正在逐步的向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由于各金融审计力量要受到各省级审计机关的支配,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隶属于省级政府管理,市、县级政府没有权限管理,所以要解决就要在审计组织方式上着手。从三方面着手首先省级审计机关牵头,县级组织整合审计力量,运用社会审计机构及监督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合作。同时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农村信用社的监督动态信息库,充分积累客户的信息资料,充分保证客户资料的及时准确,可以使得管理者和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经营管理的信息。同时可以从宏观上及时了解和掌握金融监管政策,及时发现审计中的风险点和审计的重点。可以及时有效的组织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形成各层面审计监督合力。

(二)理顺农村信用社审计体制,建立农村信用社审计的立法制度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依然停留在社员的阶段上,但是现阶段逐步交给省政府后,相对应的经营风险和相关责任都已经逐步的发生改变。导致农村信用社审计不在是单纯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这样就会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加强各省审计机关和省级政府的沟通协调工作,将审计纳入监督的范畴,同时及时制定农村信用社审计的立法工作,形成法规文件,以法规的形式制定下来,这样的审计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同时在审计中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提高审计独立性要通过对企业制度的变革,只有审计的独立才能够充分发挥审计制度的优势,农村信用社制度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从新经济发展趋势看,新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审计采用隶属于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这种形式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科学、有效,是现阶段新形势下内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这种模式改变现行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内部审计人员完全彻底的脱离基层,统一由相关部门即审计委员会领导,这样的模式就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与各基层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从而从侧面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三)扩展审计范围,抓住重点审计,开展审计热点的全面审计

传统的审计是单一模式的。新时代下的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应该从传统的模式向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审计,例如:相关的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经济违约责任等,但是新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更应该密切关注的是新兴产业,如:金融创新型业务、银行金融保险业务等,向新型产业发展,才能创造新的增长点。同样的新型的审计模式可以防范新业务的操作风险,同时能够及时的发现风险防范措施,新的业务、新的措施,才能创造新的黄金点,才能保证农村信用社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扩展审计范围,从全局出发,积极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重点审计,可以抓住审计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审计,这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四)加强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创新,从而定位目标市场

强化风险导向审计,才能使得农村信用社审计会以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为导向,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它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全面而且全方位。如果推行这种审计思路表明内部审计部门将把整体价值最大化作为工作的重心。当进行此种审计方式时,可以结合绩效考核、内控评价、财务管理制度等发挥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建设职能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时展的产物,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核算应该走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化道路,而且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势头发展很快。目前为止,农村信用社的柜台业务无论是对公还是对私都已基本上实现了电算化、网络化,实现了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电算化的快捷操作,实现了流程化的作业。建立整个联社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联社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对审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改进和创新很多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使之更加高效。利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技术是会计电算化审计的优势,会计电算化能够对审计的对象、目标的客户群、市场的宏观环境、金融形势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调研,只有充分和科学的研究,不断地分析,才能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状况和风险管理状况等内容及时、全面地分析、监测和评价,从而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

四、总结

新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审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是一种组织内部建立的审计活动,其长远的目的是使农村信用社能够更加长远快速的发展。目前新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国家正在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经济形式,经济竞争程度加剧,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地开阔创新,才能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得到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阎红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排险”角色分析[J].财会月刊( 理论) , 2005(08).

[2]刘丽.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审计[J].理财,2011(03).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工程造价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近几年,全过程造价管理渐渐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业主对工程投资效益更加重视,对工程造价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业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将是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的趋势。

1 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80%~90 % ,而这一阶段的耗资只约占总投资的0.5~3%。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十分重视,不惜下重本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而我国经常出现工程造价的“三超’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借鉴己完成的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再者有时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1.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拟建项目一经决策,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5%以上,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和工期长短。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深入分析的不多,在设计中重技术轻经济,认为自己只要按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就行了,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问题那是造价师(预算员)的事,经济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没有紧密合作、各做各的事,缺乏沟通,设计造价超标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责、权、利不明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积极性不高,造成了设计与造价控制脱节的现象,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控制总造价。

1.3 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图纸的质量和深度不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中介工程量清单错算,漏算,再有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为了中标,恶意报低价,使招投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无法真正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4 忽视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

在施工阶段没有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经常出现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增加签证及设计变更和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算时候搞突击,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1.5 忽视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大多数工程在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高估冒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用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而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僵持不下,工程结算一拖再拖,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工程造价的确认。

2 加强和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加强和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2.1 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工程造价研究和论证,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的措施。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也要防止过分高估,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合理,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

2.2 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要求设计人员在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的同时,尽量节省投资,精心设计。

(1)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工程设计采用招标制,将会促使设计人员增加风险意识,提高设计水平和经济核算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在设计招标工作中,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而且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要引入竞争机制。

(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扭转设计概预算本身的失控现象。增强设计人员实事求是地编好概预算的自觉性,切实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改变设计过程不算帐、设计完了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变为“算了画”,能真正实现时刻想着“笔下一条线,投资万万千”。

(3)实施设计阶段监理,通过设计监理避免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失误,确保设计的质量,使设计得到优化,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3 加强工程招投标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建设工程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对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起到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完善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招标投标竞争定价机制的作用。

(1)要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标底的质量,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标底,标底的编制一定要切合实际,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中小型项目实行中标价一次性包死,不留缺口。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

2.4 建立完善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要建立项目法人制度,由项目法人对工程的投资负责,在跟踪管理的同时,没有项目法人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

(1)要严格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工程建设严格按投资计划执行,严禁擅自提高建设标准,严禁计划外开工项目。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人员、监理人员的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若遇有重大设计变更,总造价突破原投资估算时,还必需报原批准部门或单位批准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

(2)加强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对于变更的内容和工程量的增减要进行现场抽样实测实量,以保证变更内容的准确性。只有完善的工程变更制度,才能有效地把工程变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5 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工作的管理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工程竣工结算时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等,资料的收集和取证必须注意其有效性;要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咨询单位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层层把关;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减少差错率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在进行工程结算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工程量的准确性,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等。最终能交出一份合理的竣工结算审核报告,从而真正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3 结束语

总之,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是一项集技术性、专业性、经济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把关好每一环节的投资实施有效控制,发挥高质量的服务作用,才能实现工程质量、工期、投资三控目标,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学生历史论文 下一篇: 公募基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