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公共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7 16:31: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就业公共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就业公共管理论文

篇(1)

1.“德才兼备”是对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性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生未来将会就职于在各个公共领域,唯有具备道德责任意识,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费席勒曾说:“谁在道德方面只想关心自己,谁就连自己也关心不了,因为他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关心整个人类。他的德行绝不是什么德行,而是一种甘为奴隶、贪图报酬的利己主义。……每一个熟悉我们的人,则会单纯由于熟悉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也与我们共同受到委托,去寻找和创造社会生活。”费席勒指出了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的辩证关系,明确了道德的基本内容。这恰与公共管理者的服务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公共管理中“德制”的建设,正是公共服务精神物化的过程。公共管理治理模式要求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在面对新时期各种诱惑时不仅能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任务,更要有道德责任意识,将公共管理这一职业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从“实”出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2.纵观国内外公共管理硕士生教育,不管何种教育模式,其基础都是深厚的理论知识。

好似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是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的基础,没有前者,后者就是无源之水”。实际操作能力固然重要,然而深厚的知识储备却是其薄发之基础。因之,公共管理硕士生在具备其他素质、能力的同时,要拥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只有那些既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人才,即T型(基础理论宽厚、博大精湛)人才,π型(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在两个以上学科中具有精深造诣)人才,才能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公共管理硕士生的教育目标即是未来公共领域的精英,然而,21世纪的公共管理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只有熟悉、掌握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公共经济等关联知识背景的管理者,才能化腐朽以神奇,自如应对。

3.问题的研析能力是对公共管理硕士生的根本性要求。

公共管理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决策,尤其是公共行政选择、政策有效性判断等,这不仅需要各种分析技能作为基础,还需要复杂的分析工具辅助。同时,拥有分析问题、研习问题的能力能够使他们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复杂环境时仍能够保持清醒、审时度势、选择最为恰当的解决问题路径。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旨在培养公共领域高级应用人才,对学生分析能力亦有要求,即培养他们具有熟练的分析技能。“他们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分析家。公共政策代表了一系列的选择,它一定要建立在有效的实证、经济、和制度分析的基础之上。同样现存的政策也必须经过评估来决定它们的有效性。这些都要通过对成熟分析工具的熟练运用才能实现。政策分析对于良好的政府治理至关重要。”公共管理硕士即将面对的是一系列错综交叉的事务处理,没有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他们何以承担治理、服务任务,提高管理水平?

4.社会能力,它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运用到社会实践、现实工作中去。

这不仅包括娴熟运用组织、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技巧,还包括有效的人际沟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探索与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将社会能力分为两种智力:社会智力(socialintelligence)和实践智力(practicalintelligence)。在他看来,社会智力是处理(人际)的一种能力,实践智力则是(处事)的能力。“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然而,公共部门管理人事繁杂、环境瞬息万变,未来的从业者恰恰需要这种社会能力,合理配备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任何组织都是有多元化的人群所构成的,而人力资源又是最弥足珍贵的。唯有合理的开发、使用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让整个组织成为一体。公共管理硕士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研究生,它旨在培育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部门现代化与专业化要求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因此要求公共管理硕士在具备广泛理论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能实际胜任公共部门事务处理,真正成为训练有素的公共事务实践者。

篇(2)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为提高企业的整体办事效率,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出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工作绩效考核的方法来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以达到上述目的。特别在现代物业管理企业中,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经营服务行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和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同样也引用了工作绩效考核的方法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但作为物业管理企业来讲,由于很多自身特点,在对员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时,很难以具体的数量和质量等标准来衡量。笔者根据自己在物业管理企业工作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对工作绩效考核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的运用做一些探讨。

一、目的明确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任何一种管理方法、方案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样,作为物业管理企业来讲,采用工作绩效考核的方法对员工进行管理,其目的首先要明确,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追求企业创造出最大效益,激励员工及时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还是树立领导权威性和权力象征性,或是作为惩罚“调皮”或没有完成工作目标员工的一种工具;其次,由于物业管理企业所有员工的层次不同,在对员工的培养教育方面是采用治病救人的方针还是一棍子打死不负责任的态度,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去思考。

二、方案具体化

物业管理企业追求的不仅仅是服务结果,更重要的是注重服务过程,在制定工作绩效考核时,就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对考核的项目和内容尽量体现员工的服务过程;同时还需要物业管理企业有针对性,这是因为:第一、物业管理企业的员工有多个层次:如高级管理人、一般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安、保绿、保洁等操作人员;第二、每个层次的员工所服务对象、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等各不相同;第三、各个层次的员工服务过程也不相同。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其工作绩效考核的项目、内容、办法、标准等也应有所不同,在制定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方面相应就需要具体化。

三、实施过程客观、公正、透明

工作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考核者,一定要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员工,务必做到“对事不对人”,不携带任何个人主观性和感彩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使员工明确意识到对待的是这件事情而不是某个人,否则,工作绩效考核就失去了客观真实目的,整个公司的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考核成绩就会从下向上形成一种在上级领导面前只会溜风拍马、不讲实话、不做实事,整天想着如何去取悦领导而不去做实事的不良风气。同时,在工作绩效考核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公平或不真实的现象,以及员工对考核者考评不理解的问题等,这就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增加考核的透明度,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在内部公布,建立申诉机构,畅通申诉渠道,接受员工的监督,避免不公平、不公正事情的发生,以增加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3)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工商管理专业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经过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理性推理判断、思考传承创新等,能够较深入地对管理实践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目前,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在毕业论文选题不合理、撰写格式不对、没有达到要求,论文价值不高等。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管理制度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还有指导教师方面的等等。

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问题分析

1.1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

目前,一些高校对毕业论文的审核和答辩走过场,要求过松,强调通过率,却特别强调就业率,因此,学生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在了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职业资格,花费很多时间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书,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没有压力,敷衍了事,应付过关,基本上没有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合理

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具有方向性的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选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题大而空,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对实践中的一些管理问题没有亲身接触经历过,没有感性认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基本上都不懂,在选题上主要还是借助网络,东凑西拼;第二,选题难易度掌握不准确。学生对所选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不了解,选题时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情况,没有对题目进入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选题不合适,容易出现难易程度不均的情况;第三,题目不确定,易变。主要表现在,学生选题一般是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而毕业实习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如果学生实习的单位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选择题目不符,就难以搜集资料,另外,有些已签约的学生,就业实习单位要求学生毕业论文与企业相关,学生就得放弃原来的毕业论文选题。

1.3毕业论文写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作为学生科研辅助部分,对于论文题目、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绪论部分和研究内容、参考文献、答谢以及字体、符号、行距、图表的标注、公式的编写都有严格的要求。很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思路不清楚,没有从发现存在问题到分析问题的原因到解决问题的脉络来写,语言表述不流畅,文字组织不规范,表现出较差的文字和工具使用操作能力。

1.4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

只有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发现存在问题的本质所在,才能有自己的观点,写出的论文才有个性。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论文基本上都是重复往届的题目,所研究的也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分析方法简单,论文属于拼凑结构,没有从新的角度、新的观点对问题进行挖掘和论证,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思路和新的观点。

1.5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投入不够

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一般每个教师每学期都承担至少3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教师还面临着申报各类教改、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等科研任务要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承担的毕业论文指导学生最多为6人,实际上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早都超过了这个,有些教师还要指导承担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从当年的9月份开始,到学生答辩,跨度达9个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任务巨大,学校在这方面恰恰缺乏激励机制,指导学生的工作量为6-8学时/生,既是评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提不起教师的积极性。

1.6毕业论文监管不严

为了做好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高校都会出台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都有明确要求,但毕业论文的撰写在大四的第二学期,这个时候正是学生在外进行毕业实习的时候,由于毕业实习属于分散实习,学校和学生的联系基本上是靠QQ联系,有些同学甚至还联系不上,指导教师很难有效地指导毕业论文。在相似度检测方面,虽然学校规定毕业论文的相似度不得高于30%,优秀毕业论文的相似度不得高于10%,但有些学生在提交检测论文时采用删除抄袭的内容,或者对已有内容增加标点符号、增加词语来应付了事,而作为指导教师和二级学院管理方,不易察觉。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方法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毕业论文作为学生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关系着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关系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师生只有正确对待毕业论文,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2.1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方法

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方法,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了解必须掌握那些专业理论知识,怎样通过文献检索和培养文献阅读理解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在这点上曾尝试,它们的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导师,在大二第二学期写学年论文,大三写文献综述,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针对学生许多薄弱环节,给学生增加一些讲座或课程,“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的写法”、“统计方法应用”等。在学习中,学生还可以申报校级和省级学生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学术训练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教师指导过多的学生,精力不够,很难达到对每一个学生精心指导,每个教师最多指导学生为6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团队性的作用,要定期召开论文工作进度会议,对于共性的问题,通过面向团队授课的形式来解决,同时,也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单独辅导,解决针对性的问题,把团队指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

2.2把握好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重视选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以下原则:第一,专业性。学生选题要紧密结合专业,要把所学专业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通过毕业论文写作,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第二,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企业实践管理活动,要学会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识与经验。以实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选题,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第三,学术性,毕业论文不等于调研报告,不能停留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上,不应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要从某种现象的出现,分析这种问题出现的机理,怎样解决。第四,创新性,创新不等于原创,本科生只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发展的现状,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存在的问题,得出比较新的观点,或者通过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改进现有的分析方法,也能实现论文的突破,体现创新性。第五,可行性。要量力而行,考虑自身的知识功底,所选题目不能太难。选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对于论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时间阶段都应有要求,不能把选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程序环节,走过场。学生在做选题报告前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将自己的研究问题内容、研究方案与他人进行比较,在选题报告汇报时要详细解释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支持条件等细节问题,必要时,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学生开题[4]。

2.3做好论文的答辩工作

制定规范的答辩程序,严肃答辩纪律。答辩前,由学校有关部门出具学生毕业论文相似检测度报告,符合要求的才有资格答辩。首先,由指导教师和论文评审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审查,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撰写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可要求学生重新修改,并给予学生相应的修改意见。答辩时要有评分标准,答辩秘书要做好记录,对答辩小组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一一记录,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应重点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论文的创新之处,能够使答辩小组成员准确判断出论文是否体现创新性和实践性,对于工作量较小、应用价值缺乏的论文原则上不准通过,限期整改。这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论文的创新性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参加答辩的学生应该衣着整洁、大方,答辩区内禁止喧哗吵闹,答辩学生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向答辩小组申诉,但不能在现场无理取闹,更不能语言不逊,出口伤人。

2.4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越强,对毕业论文越负责任,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就越高。学校要定期邀请指导经验丰富,指导水平强的教师或企业专家对其他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激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践管理活动,丰富教师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还应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要求教师特别是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培养当中,对于成绩好的给予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对于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认真的老师实行指导导师淘汰制。

3结论

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关系着学生将来的就业,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社会重视、学校重视、师生重视,通过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加强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论文的规范写作培训,一定能够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目标。

作者:王利 陆毅华 李养良 单位:九江学院 西安市韩森寨小学

参考文献:

[1]方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1,3:110-111.

篇(4)

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有利于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为拓展中间业务,在电子设备、通讯网络、资金清算、电子银行和基金托管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还不高,丰富中间业务产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空间还很大,如果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将有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扩大非信贷盈利资产,使现有以资产负债业务和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经营结构,向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存贷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经营结构转变。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了解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如果发起设立基金公司,有条件和能力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基金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财品牌,利用自身擅长的理财技巧,将不同产品进行有效组合,打造富有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形成雄厚客户资源积累,最终走出银行业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层面。

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协议条款规定,现在距离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基金,进而过渡为混业经营,可以实现业务多元化,提高管理风险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实力雄厚,自己发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拥有以下一些优势:第一,商业银行在与资本市场联系紧密的几个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第二,商业银行拥有先进的业务技术系统和资金清算的强大优势;第三,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拓宽收入渠道,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于信贷领域;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可为基金客户提供全面、便捷的各项服务,通过结算、信贷、储蓄等服务手段,可以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投资特点及其他相关信息。

三、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模式研究

1.以德国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直接下设基金管理公司来开办基金业务。商业银行直接以全资附属的方式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这种模式一般在混业经营的国家中较多出现。由于该模式下商业银行对基金管理公司具有出资和控股关系,为了满足基金管理法规的要求,在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基金管理人的情况下,应有另一家商业银行来进行基金托管。

2.以美国为代表的由金融集团控股方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来开办基金业务。该模式是由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在其旗下直接或间接设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托管银行等,形成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其特征在于基金公司完全独立于金融集团旗下的商业银行。从我国的国情和金融体系特点来看,我国银行走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模式最可行,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可以作为银行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的一个试点。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该模式开办基金业务,在法律和监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3.该模式符合目前分业监管的监管现状,监管成本较低4.随着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

四、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

截至200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已达24.5万亿元,M2/GDP的比例已达189%,是世界比例最高的国家。但企业依然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以致民间融资异常活跃。中国金融管制过严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扭曲了社会融资的结构,同时也使全社会的金融风险集中体现在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商业银行直接设立并运作基金的风险不容忽视。就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而言,除了普通金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外,还包括利益冲突风险、内部控制风险、联动风险等。

1.利益冲突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设立的基金和托管基金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2.联动风险。联动风险指某子公司面临的风险会迅速传染给其他子公司和整个集团,使整个金融控股公司出现问题;同时,由于我国自2003年以后不再发行封闭式基金,现在商业银行设立基金也要设立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份额不固定,投资者可以自由赎回,其流动性问题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一旦商业银行基金的流动性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放大到整

个银行的流动性上,从而引发整个银行的风险。

3.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利益。为了营销基金,商业银行内部部门之间利用关联交易倾斜资源,出现“利益输送”现象。“利益输送”现象在基金市场上表现的很明显。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同时管理着很多支基金,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把资源倾斜到旗下的某些基金,从而打造几只所谓的明星基金。

五、小结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只是混业经营的第一步,也是中国金融改革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单一银行体系向多元化市场体系过渡的过程中的一步。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结构严重依赖于间接融资的格局下,商业银行设立基金有利于优化银行盈利模式,探索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实现混业经营的银行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几年来通过开办基金托管和代销业务,在人员培训、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能否给银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取决于银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商业银行要真正做好基金业务,必须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商业银行与基金公司在利益分配、风险预警与隔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基金业务推动银行改变依靠贷款规模增长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促进中国银行实现向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篇(5)

1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旱是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最开始核心竞争力只是经济学的观点,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所以被引入经济、管理以外的几乎所有领域,其概念也逐渐被引申到了个人核心竞争力上来。事实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套用普哈拉哈德和哈默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内化了的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够史加有效地让用人单位快速接纳自己从而取得工作机会的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大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技能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等途径,全而整合发展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性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找到适合才能发挥的工作岗位,理想就业而实现自身价值。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水平、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关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木要素,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公认的明确的定论。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几大基本要素。

1.1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

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价值取向、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强烈的社会贡任感。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是高校毕业生顺利成功就业的敲门砖。

1.2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科知识与文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综合体现,是系统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灵活的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完善而全而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前提,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未来工作的新型人才。

1.3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

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观念、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融通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想象能力、能动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同化顺应能力等,是各种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综合参与的结果。学习创新能力是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1.4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人的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涉及适应社会和人际适应两个维度,具体包括生活知识技能的掌握、正确活目标的确立、社会生活规范的遵守、社会群体的融入、社会角色的承担、社会生活的适应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调查分析

篇(6)

由于传统的电网企业具有自然垄断经营属性,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缺乏竞争创新意识和机制,因此,其财务与业务及整体经营环境的管理融通和衔接较弱,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执行不到位。一方面,供电企业按部门管理固定资产不利于资产的到位管理,例如物资供应中心对设备未能具体到台,只能采用批次的管理方式,从而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而部门间沟通不畅和融合程度较小,从而加重了条块分割的程度,更不利于建立全局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二)固定资产的价值与实务管理相脱节,实务管理职能有待完善。供电企业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价值管理,却由计划建设部、各供电所、市场营销部和办公室等诸多部门进行实务管理,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与技术设备管理的角度会因部门过多而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各自记录的内容与总体要求不相一致,账本与实务难以核对,账实不符。当前我国许多供电部门或多或少存在只关注账面管理而忽视实务管理的问题,相关单位在实际使用固定资产时会出现分工不明、工作失效的问题。例如,一些部门针对将要闲置报废的资产作为非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内部各部门固定资产的转移未办理相关的财务调拨手续,从而造成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相符,产权不明确。由于供电企业内部制度流程的不完善,生产、使用、财务等各个部门的资产信息不对称,相关工作无法衔接,造成当资产实物发生变化时,账、卡却没有进行相应更新;部分固定资产卡片以批量而非以单项资产进行登记,并且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从而导致账卡物不相符。供电企业过去的用地多数是通过财政划拨取得,导致企业存在很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证照不全、产权不明确的问题。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应为这些资产及时补办证照。一般来讲,补办证照要交付额外的税费,使得企业背负更多的负担,所以一些电力企业不愿自主补办证照,企业进行股份改制后,固定资产会因被列入无产权一栏而无法入账,从而形成供电企业帐外帐,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改善。一方面,供电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属于事后管理,对资产的增减变动、资本化开支、费用化开支等都没有进行有效地预算管理,有些企业存在忽视使用过程的管理而只关注投运和报废管理,从而为暂估资产和预测折旧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当前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例如会计核算体系将每年用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检修的开支列入当期费用予以列支,而未能归集至单项资产,从而不能评价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益。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实行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和价值变化情况的记录、对比和分析,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优化资产结构,适时调整与企业经营性质不想适应的结构比例,从而促进供电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最大化。

(一)树立固定资产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的理念。一方面,供电企业执行价值管理的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构建、技术维修、报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特点,从而能确定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估计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以准确地进行固定资产相关成本费用的核算。另一方面,其他实物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要通过相关的培训了解固定资产核算、经济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强化基建、使用和运行维护等各个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同时各个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从自己的专业视角提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通过上下联动、互相配合,使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能够真正地相互渗透,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的全方位综合管理。

(二)加强固定资产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应当以优化资产计划、设计、购建、使用、维修、更新改造及其报废等各个流程的管理为主线,并对各业务流程进行关键控制点的分析,从而强化资产业务流程的控制,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到实处。例如,某供电企业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流程有大修理费用支出、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建设、固定资产增减等,相关管理人员为每个流程绘制了流程图,并编制了对应的关键控制点表单,控制表中明确列出各状态固定资产的关键控制点、控制要件、控制程序及措施和主要责任人等,从而明确了各部门在每个流程中的责任,确保资产在各个阶段的职责分工。

(三)构建固定资产、预算与工程管理系统有效集成的全新管理平台。固定资产成本与运营效益的管理应与预算、工程管理相结合,财务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成本的构成特点来设计资产采购、建造、修理、更新改造等预算表格的内容。首先,在编制预算时应对相应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进行编号,从而便于追踪在修理和更新改造中使用所涉及固定资产的原编号信息。其次,财务部门可通过对比业务部门填制的预算信息与成本市场信息,以初步判断固定资产预算成本的合理性,并依据预算中固定资产购入期和建设期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动态追踪。最后,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实际与预算情况的比较分析,进行有效地控制不合理的支出;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和建设期推迟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经济性与科学性。

篇(7)

1引言

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业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变得愈来愈激烈化,因此,注重安全管理,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办,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然而,近年来国内城市建筑坍塌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委托,2005年成立了以周丰峻院士为组长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咨询项目组,重点针对我国“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技术”开展咨询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提出忠告:“要时刻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

虽然总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但在有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问题。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

2.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2.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2.4建筑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并且建筑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导致建筑施工环境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施工环境恶劣而造成的。

2.5建筑施工技术不够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不熟悉,从而导致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2.6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使部分施工现场无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7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

很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安全监理认识模糊、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督促建筑企业进行整改,不能及时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安全监理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办法

3.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施工的观念

在管理工作中,应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首要位置,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将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

3.2加强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健全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与此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3.4创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此外,施工环境要采用合理的色彩,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减轻眼睛及全身的疲劳。同时,还要减少噪声、粉尘等对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使施工人员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

3.5规范施工操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监理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规范脚手架搭设、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对施工中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坚决杜绝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3.6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

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投入,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3.7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篇(8)

首先,控制物业管理人工成本投入你需要搞清楚和掌握小区的资源,不同的小区资源,采取不同的配置。

小区资源主要包括:物业的类型,多层还是小高层或高层,小区的住户数、小区出入口的数量、小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小区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商业面积(含学校、幼儿园、会所、商铺、酒店等),绿化面积(包括覆盖率、植物种类等)、收费面积(不同物业的收费面积)、小区的收费标准(这一点十分重要);小区的设施设备包括电梯、配电房、水泵房、消防、监控、对讲系统、配电箱的数量、监控探头的数量;生活(消防)水池个数、所处位置、容积率、会所基本情况;游泳池基本情况、活动中心等;地下停车面积、停车位数量、楼层、基本设施设备情况;地上车位面积、停车位数量、所处位置等;道路的面积、路灯的数量;沙井、雨水沟的位置、走向;化粪池数量、位置、容积率等。

第二步,根据小区的资源情况,确定小区的等级标准和服务标准。

资源决定了小区的服务标准:2元/㎡的管理费收费标准与3元/㎡的管理费收费标准,在服务品质上肯定有差距。所以说,不同的资源应改有不同的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与服务等级、服务标准对应。不同的服务等级对应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因此,我们可以把小区分为若干等级。小区等级的确认主要依赖小区的资源。参考数据有:小区的占地面积、公共设施(配套)面积、收费面积、绿化面积等等。例如

1、A1类小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管理面积:30万㎡以上

收费面积:20万㎡以上

收费标准:3元/㎡以上

2、A2类小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管理面积:15~20万㎡

收费面积:13万㎡以上

收费标准:3元/㎡以下

3、B1类小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管理面积:10~15万㎡

收费面积:8万㎡以上

收费标准:2.5元/㎡以上

4、B2类小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管理面积:8~13万㎡

收费面积:6万㎡以上

收费标准:2.0元/㎡以上

5、C1类小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管理面积:3~8万㎡

收费面积:4万㎡以上

收费标准:2.0元/㎡以上

6、C2类小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管理面积:2~5万㎡

收费面积:2万㎡以上

收费标准:1.2元/㎡以上

与之配套的是A1类服务标准,A2类服务标准,B1类服务标准,B2类服务标准,C1类服务标准,C2类服务标准等等。第三步,掌握了小区的详细资源情况、资料、数据,以及小区的等级标准和服务等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资源的情况、标准,确定小区人力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配置也是小区的定员定编。

小区的人力资源配置主要计算数据是人均管理面积㎡/人。如多层不带电梯的物业,人均管理面积是1300~1400㎡/人;多层带电梯的物业,人均管理面积是1200~1300㎡/人;高层住宅的物业,人均管理面积是1600~1700㎡/人;写字楼物业,人均管理面积是2000㎡/人左右。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不同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参考数据,乘以一定的系数。例如,在同等条件下,“开放式”小区的管理难度远远大于“封闭式”小区的管理。所以,对开放式的小区乘以一定的系数才能体现出公平合理。

参考的数据有:

1、物业的种类、物业的建筑面积、公共设施面积;

2、治安防范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3、物业的管理收费标准;

4、物业的服务等级和服务标准。

例如,公司内部对比分析:

案例1某公司A管理处与B管理处比较:

(1)资源

A管理处:小区客观资源:小高层物业6栋、240户、建筑面积34802㎡,绿化面积4500㎡、收费面积24703.76㎡,收费标准:住宅2.8元/㎡.设备:地下停车场车位89个、游泳池、会所各一个;月管理费收入69170.53元;目前岗位人数34人。

B管理处:小区客观情况:小高层物业4栋、244户、建筑面积33038㎡、绿化面积3040㎡、商业面积1200㎡、收费面积26900㎡.收费标准3.0元/㎡、商业3.0元/㎡.设备:电梯8台、水泵房、消防系统、地下停车位86个。清洁外包。月管理费收入80700.40元,目前岗位人数29人。

(2)对比

A管理处与B管理处都有电梯、配电房、水泵房等设备和地下停车场、公共走廊、电梯厅、架空层等公共设施。

不同的是A管理处有游泳池、会所,B管理处没有。B管理处有商铺,A管理处没有。

(3)分析

a.A管理处与B管理处在整体资源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人力成本投入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一个用了34人,一个用了29人。

b.B管理处的月管理费收入高出A管理处17%,人工成本却低出了17.24%.

c.A管理处人均创收2034.43元/人;B管理处人均创收2782.77元/人。

案例2行业内W公司C管理处与X公司D管理处比较

(1)资源:

a.X公司D管理处

小区客观情况:建筑面积29.0万㎡、绿化面积11.96万㎡、商业面积1万多㎡;

物业:高层14栋,其中27层10栋、25层4栋。

设备:电梯29部,有配电房、水泵、消防系统、监控系统、对讲系统。

设施:游泳池、学校、幼儿园、地下停车场。车位1180个,停车使用率80%左右。

b.W公司C管理处

小区客观情况:高层8栋、小高层8栋、1548户、建筑面积26万㎡、绿化面积4.9万㎡、收费面积25.49万㎡;

收费标准:一期别墅2.8元/㎡、小高层1.8元/㎡;二期高层住宅3.2元/㎡,别墅3.8元/㎡.

设施设备:电梯42部、配电房、水泵房、消防、监控、对讲系统。会所、游泳池各一个,地下停车位1400个。清洁外包。目前管理处岗位人数230人。

(2)支出:

a.X公司D管理处所有设施设备养护维修到位,该项花的钱花到位。该项包给专业公司维护的,交由专业公司维护。

b.X公司D管理处共有人员218人。除负责X公司D管理处的物业管理外,还负责附近“G”小区(2万多㎡)的物业管理;F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保安服务;附近H宿舍的设施设备小修、抢修和应急维修等工作。

(3)收入

X公司D管理处收入:收费面积20多万㎡,管理费2.6元/㎡,商业6.0元/㎡;月收入(不含停车费、商业面积管理费收入)约80万元。

(4)对比差距

X公司D管理处的管理建筑面积比W公司C管理处高出23%,6.2万㎡;人力成本控制却比W公司C管理处低出5%,少用12人。一个是218人,一个是230人。

X公司D管理处的人均面积是1577.98㎡.W公司C管理处的人均管理面积是1130.43㎡,相差1.39倍。

不含商业管理费收入,X公司D管理处的人均创收3640.86元/人;W公司C管理处人均创收为3381.88元/人。X公司D管理处高出W公司C管理处1.07倍。

W公司C管理处每平方米管理费的收费标准高出X公司D管理处1.17倍,相差0.45元/㎡的情况下,人均创收却低出7%.这就是同行间的差距。第四,有了人力资源配置,我们还要根据小区的服务等级确定小区人员的收入。不同服务等级的小区对应不同的服务标准,不同的服务标准,员工的劳动付出也不同。为了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不同服务等级的小区员工的收入也不同。

例如,

1、操作层员工

一类小区保安员月工资1400元/人(不含社保)。个人素质要求:身高1.75米,高中毕业,退伍军人等。二类小区保安员月工资1200元/人(不含社保)。个人素质要求:身高1.70米,初中毕业,不一定是退伍军人等。三类小区……其他各类操作员工也类似。

篇(9)

1.内部物流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有些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业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了“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煤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

2.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

由于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从煤炭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来看.相对于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采购行为不规范、层层设库,使材料积压现象大量存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材料及产品多次中转运输,使许多煤炭企业额外支出了大量的运费。

3.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品质要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如在物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效果,但在仓库布局、物资存放、装卸搬运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不配套的现象。同时,传统仓储管理的落后方式短时间内不易撼动,为现代物流管理手段的引进设置了障碍。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4.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

虽然极少数大型煤业集团通过ERP系统的上线,实现了集团内部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了内部信息、库存资源共享。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一方面.一些企业主要考虑到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转换.对设备、人员培训的再投入较高.产生被动应用计算机管理物资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解决库存管理问题的过程中,许多煤炭企业尽管已开发了不少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而由于对内部物流管理结构掌握不准确,业务流程不够优化,项目成功的不多。

5.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物流冰山说”指明企业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的委托物流费用,而实际上这些委托物流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头是潜藏在海水中的冰山主体,即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与配送、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T人进行装卸等费用都计人了原材料、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把物流成本明确地列出来,也没有正规的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和机构,计算方法不标准,因而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6.物流人才缺乏

企业物流人才缺乏,愿意到煤炭企业来工作的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主要面向社会物流煤炭企业物流领域需要熟悉煤炭行业.又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在物流活动优化重组中,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将采购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物流职能集成,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加速物流周转.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在企业外部,按照市场细化的要求,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加快区域化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供应链联盟,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

鉴于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很不规范的现状,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业集团可以采取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办法。将企业现有物流服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去,成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或“物流事业部”,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新公司为企业自己的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市场上揽业务,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利用率。

3.将弱势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

据统计,煤炭企业有80%以上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是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细化,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物流资源外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煤炭企业应改变原来“企业办社会”的经营模式,将所有与运输有关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4.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

物流的管理效率体现在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过程中。煤炭企业要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定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线到线”的精细物流方式.实现物流信息化。

5.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压缩煤炭生产过程中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降低材料成本、采购成本以及运输、仓储、装卸、库房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的潜力巨大。因此,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了解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结构,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并评估物流部门对煤炭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注重物流成本效益,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超级秘书网

6.进行科学的采购分析,加强库存控制

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问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在采购分析时.首先根据企业生产需要.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确定未来的需求计划。其次需要考查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问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制定合理的储备量。物流部门要结合以上两个方面,计算出比较合理的交货周期和经济订购批量。

7.加快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篇(10)

二、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从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我院以培养理论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培养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如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践教学内容最关键的一部分,课程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基础实践(实训)课程、专业实践(实训)课程、模块实践课程、公共素质拓展课程、专业素质拓展课程等,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职业生涯规划,并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努力方向;我校在每年的寒假进行6周的社会实践,不同的年级根据学校的安排和老师的指导选取不同的社会实践项目,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我院采取“3+1”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第四学年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实习基地去顶岗实习,可以充分地了解工商企业的运行工程、提高自己职业技能,为就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尽量以应用性题目为主,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去研究问题,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和技能。总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同时,我院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竞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用了大量的学时进行课堂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大量的应用型课程都规定了一定的实践教学学时,用以深化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比如笔者讲授的《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等课程,都在适合的章节采用了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探究法、体验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和运用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模拟实训是借助模拟实验室或模拟训练室,训练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职业核心技能。让学生在最接近于实际工作环境中体会整个业务的运作流程,体验不同职位角色的职能与所需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我院建立了物流硬件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金融保险综合实验室、VBSE实训室等15个综合专业实训室。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在相应的实训项目中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提高相应的职业技能。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连、牡丹江等地建立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在工作中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五)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考核方式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而适当调整,我院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对知识掌握及运用水平的方法,多数课程都采用了全过程考核的方式。如《管理沟通》课程考核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出勤情况20分、课堂表现5分、课前演讲5分、实训30分、个人作业5分、小组作业10分、口试测试15分、期末测试10分。考试内容既涵盖了重点测试理论的测试题,又有重点考察实际沟通技能的,考核内容比较全面。同时,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都占有一定的学分比例,社会实践由院里和教务处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检查,对未如期实践或未达到实践要求的学生不予通过。顶岗实习由所在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考核,如未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不予合格,按未修满学分处理。严格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保障教学效果的真正实现。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院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大多数理论功底深厚但缺乏工商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而实践教学需要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能力建设。首先,以本院具有一定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为基础,开展教师团队建设,青年教师可以在团队中学习成长。其次,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实习教学基地去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能力;再次,应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人员来校任教。

上一篇: 社会学本科论文 下一篇: 古典文献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