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31: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围手术期护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创伤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关节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受到许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和关节滑膜、软骨、半月板、韧带的损伤,用关节镜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和康复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并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我科自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共实施膝关节镜手术130例(41个膝关节),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130例中,男88例,女42例;年龄15~68岁,平均37.2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十字韧带损伤25例,膝关节感染30例。130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前平均住院2.5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了解患者受伤经过及损伤情况,了解其痛苦或其他不适应程度,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卧位;了解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患,特别是凝血机制障碍;是否有精神系统疾病;是否存在重要脏器的严重器质性病变;是否存在糖尿病等都应考虑到。
2.1.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术后有一段时间不能行走,以后需通过功能锻炼后恢复,并介绍做这些练习的重要性,讲解术后做这些练习仅有轻度疼痛甚至无痛,清除紧张情绪,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2.1.3按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护理(1)术前一天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进行备皮、清洗,避免皮肤划伤;(2)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h禁水;(3)手术晨按医嘱给术前用药。
2.2术后护理
2.2.1腰麻后常规护理(1)术后6h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定期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抬高患肢一般用枕头或软垫,使患肢抬高约20cm,以利静脉回流,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减轻肿胀;(4)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一般切口采用加压包扎或冰袋冷敷24h,以利于减轻伤口出血和肿胀。切口有引流管的,一般在24h~48h内拔管。如果切口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并报告医生,同时要观察足趾的末梢循环、温度、皮肤、颜色及感觉运动等,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2.2.2功能锻炼(1)术后第一天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2)术后第二天开始做抬腿运动,抬高患肢15~20°,每天3次,每次5~10min;(3)3天后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遵医嘱使用CPM机来恢复关节功能,每天2~3次,每次1h,锻炼前应向患者解释术后进行CPM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支持循序渐进为原则,每日增加5~10°,并且从被动到主动,术后1周下地,但禁止做剧烈运动,如频繁上、下楼跑步,负重等,以免影响关节的恢复功能。
3康复指导
临床心脏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脏介入,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介入成功的关键[1]。本文为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2.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均符合心脏介入治疗的标准[2];(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手术前后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等。除上述常规护理以为,观察组运用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如以下方面。
1.3.1心导室的安全管理
心脏进行介入治疗和检查的地方为心导室,心导室与普通手术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医院领导应当根据本院心导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容主要涵盖: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医护人员职责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内容。依据有关规定对所有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有效进行各项工作。
1.3.2成立专门的管理组
护士长应当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心导室管理组。选出年资较长的护士担任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分工应当明确,在仪器设备管理、消毒灭菌、日常运行等方面,都要将具有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组成员。护士长负责监督,并定期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对于管理不当的地方护士长应当督促护士及时改正。
1.3.3加强对护士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能培训
科室护士长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总培训者,针对心脏介入方面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进行,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1.3.4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脏介入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规定,鼓励护士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及时发现每个护士在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管理质量,促进护士护理水平的增高。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观察组低,(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80%,(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脏介入治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治疗技术,为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通过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和操作规范方面评分分别为(94.65±3.27)分、(93.42±2.28)分,对照组分别(79.53±4.05)分、(77.36±2.85)分,对照组评分比观察组患者低;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满意度100%低。综上所述,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戴晓鸥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
参考文献
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为此,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嗜铬细胞瘤手术8例,均治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3~61岁,病程2~5年,均具有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8例患者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全部阳性,6例术前经α-受体阻滞剂准备,8例均经手术治愈,并经病理学确诊。
2护理[1]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痛、多汗等症状,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表现为排尿后血压急剧上升,有的轻微刺激即血压升高。同时手术危险性大,术前准备时间长,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故护士必须在言行举止上让患者满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的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顺利接受手术。
2.1.2降压扩容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血压升高而血容量不足,因此,术前的降压扩容是治疗的重点。常用降压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其优点是作用维持24~48h,控制血压效果好,口服用药方便,根据病情逐渐加重,随时调整,但可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改变,服药后要有人在旁边照顾,不要随意下床活动,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护士要多巡视患者。扩容是术前准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术前3天,每天输全血2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平衡液1000ml及5%的葡萄糖液500ml,同时摄入饮食不限盐,以利于血容量恢复。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肿瘤切除后患者的血压很不稳定,患者回房后取半卧位,设单人病房,24h专人护理,尽量减少搬动,常规吸氧,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口腔、皮肤护理。
2.2.2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血循环中儿茶酚胺急剧下降,使长期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开放,术前虽然进行了扩容治疗,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循环血量不足。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压不同程度的下降,少尿,均经输血、输液及对症处理后得到纠正,因此,必须做到:(1)保持2条静脉管道通畅,一条用微量泵调整药液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另一条用来补充血容量,监测循环功能。(2)严格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根据CVP来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3)准确记录24h尿量,为医师提供补液量作参考。(4)注意水电解质紊乱,按医嘱检测各项生化指标。
2.2.3保持尿管通畅每2h挤压导尿管1次,更换时勿过度牵拉或打折,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并做好记录,每天尿道口用0.033%碘伏抹洗2次,防止尿路感染。
2.2.4预防呼吸道感染手术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为使痰液便于咳出,常规予氧气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达到消炎、止咳、祛痰效果。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翻身拍背,进行有效排痰,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3小结
手术摘除嗜铬细胞瘤虽然危险性大,但只要充分地做好对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就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为此,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治疗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临床特点:伴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6例,并发症占61.1%。
结果
108例患者均在术后7~14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担心病人年龄大,怕疼痛、意外,怕下不了手术台。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向家属和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地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让相同手术、年龄相当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告诉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中不会引起疼痛,术后还可留置自控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手术。②术前检查: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故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一般手术所需的检查外,要增加肺通气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应用长效口服药或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水平,使之空腹状态下<10mmol/L。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以免术后咳嗽影响伤口愈合。③手术前1日的准备:根据医嘱做好备皮、药敏试验、必要时配血,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告诉病人禁饮食的时间。根据医嘱晚9时给予通便灌肠1次,并注意观察灌肠后的效果。注意病人的睡眠情况,必要时使用催眠镇定药,保证患者的休息,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④手术当日的护理:术晨测量病人的体温及血压,根据医嘱留置尿管,需要时留置胃管,注意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确保胃管留置在胃内。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将患者安全交于手术室人员。
术后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麻醉常规护理,给予多参数监护及氧气吸入,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选用面罩或鼻塞给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0.5~1小时记录1次。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糖尿病病人注意血糖监测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血压高的患者有要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术后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血压平稳后均可采用半坐卧位,既有利于呼吸,又利于腹腔的引流,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取半坐卧位,用双手按住患者的伤口,让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尽,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3]。术后活动术后当日可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做屈伸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天可根据情况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不能下床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饮食的护理: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胆瘘的观察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术后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应警惕胆瘘的可能。及时处理胆瘘,一旦发现胆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遵医嘱术后静滴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腹壁引流管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出院指导:责任护士于病人出院当日做详细出院指导,如饮食、活动等等,对带T管的病人要详细交代“T”管的自护方法及夹管的时间,并告知夹管后如有发热、腹痛、黄疸或腹胀不适应立即停止夹管,及时就诊。
胆总管探查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的最佳选择。
论文关键词胆石病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70岁以上胆石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其护理效果。结果:108例患者于手术后7~14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手术。我科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使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胃癌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58.5岁。胃体癌38例,胃窦癌28例,胃贲门癌14例;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细胞癌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术后7d~12d拆线。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后伤口疼痛或出现手术并发症,患者都有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讲解胃癌的基本知识及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消除病人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我们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焦虑心理,增强了治疗疾病的信心,给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2术前准备术前增加病人营养,以提高手术耐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胃癌病人饮食宜煮、炖、煨,不宜炒、煎、禁油炸食物,防止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出血。如患者有进食梗阻症状,则应嘱其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新鲜血。术前2d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争取病人的密切合作。同时讲解术后呼吸(胸式呼吸)咳嗽、翻身、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指导深呼吸、按压伤口咳嗽的方法。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每15min~30min一次,测体温每4h1次,2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
2.2.2术后去枕平卧6h~8h,然后可改为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术后6h协助病人活动下肢,做屈伸运动,每日4次~6次,每次2min~3min,以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生命体征稳定的病人,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而定,早期活动以防止腹胀、便秘及肠粘连,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2.3饮食护理胃癌术后病人待肠蠕动功能完全恢复后,饮食由清流、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一般术后3d~5d试饮水;6d~8d给予流质,如米汤、蛋花汤、菜汤;9d~11d给予半流质如米粥、面汤、馄饨;12d~15d可进软食,如软米饮、煮软较烂的青菜、肉类。胃癌术后早期不宜进食富含纤维素及胀气食物,如豆浆、绿叶蔬菜。
2.2.4口腔护理术后病人留置胃管,禁食时间长,口腔易发生溃疡。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三次。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有口腔溃疡应以0.1%醋酸液漱口,龙胆紫涂擦溃疡面。
2.2.5皮肤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术后病人卧床时间长,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术后协助病人翻身、按摩骶尾部1次/2h至病人能下床。
2.2.6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残胃内淤积可增加胃内压,影响其血运,并对吻合口起消化作用,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生理盐水每天冲洗2次,加强观察。正常情况下,24h内胃管引流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量为100ml~300ml。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从术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在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态。
2.2.7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或敷料脱落。如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对麻醉未清醒病人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时用约束带,如发现有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出血在术后24h内应注意病人有无上腹胀感及大量的呕血、便血或胃管内持续流出鲜血。如果出血量多时,还会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要加强巡视,尤其是在24h内[1,2]。术后出血一般多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等措施得到控制,无效者需再次手术。
2.3.2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症、水肿都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注意观察病人进食后有无饱胀及呕吐,同时根据呕吐物中是否含有胆汁,判断吻合口是否发生输入空肠袢梗阻或输出空肠袢梗阻,以便给予相应的持续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的处理。
2.3.3吻合口瘘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出现于术后4d~6d内,其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应注意腹痛及体温的变化情况。
2.3.4倾倒综合征较为少见。此症可能是食物失去胃的幽门括约肌的控制,残胃排空过快,使高渗性食物迅速进入空肠,使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肠道和刺激腹腔神经丛所致[3,4]。表现为进食10min~20min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心慌、头晕、腹泻等,平卧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应以调节饮食为主。嘱病人进干食,每次进餐后平卧10min~20min,症状多数在6个月~12个月内自行减轻或消失。
2.4出院宣教出院后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面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禁止进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身体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需化疗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体会
通过对8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积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高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通过对病人进行出院宣教,使病人得到疾病的保健知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竺雪红.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术期监测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73473.
对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住本院妇产科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2.4±4.6)岁;其中产科24例,妇科70例;手术类型:卵巢癌根治术18例,阴式子宫切除术22例,全子宫切除术26例,剖宫产术24例,其他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围手术期加强病情监测,定时测量患者呼吸、体温、血压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对患者综合状态进行评估,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2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术前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因患者大多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或不能够全面进行认识,对手术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详细讲解疾病的大致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4]。术前完善各项检查,观察患者有无低蛋白血症、免疫性疾病以及贫血等,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感染[5]。术前根据要求禁饮食。术区备皮,保持手术区域洁净,防止微生物滋生。需经阴道手术的患者术前1d或手术当天需冲洗阴道,必要时术前灌肠1次。术前进行药物过敏性检测,术前1d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②术中护理:术中严格无菌观念,无菌操作,护理人员与医师做好配合,减少手术时间。对于手术时间较长者,术中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③术后护理:术后应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因手术可造成阴道菌群失衡,引发感染,因此,术后积极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肢体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嘱患者家属每天使用温水擦洗患者身体,尤其对外要重点擦洗,防止致病微生物滋生。术后加强营养,以高营养、高蛋白食物为主,适当增加纤维食物摄入量,增加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相同手术方式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两组总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
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发生感染情况分别为:卵巢癌根治术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1例,全子宫切除术0例,剖宫产术0例,总感染发生率为4.3%(2/47)。而对照组则分别为:卵巢癌根治术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3例,全子宫切除术1例,剖宫产术0例,总感染发生率为12.8%(6/4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9,P<0.05)。
产妇临产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及母乳喂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同时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概述。
1 心理状态分析
1.1 待产期
1.1.1 恐惧心理 自怀孕到分娩这段时间里,她们经常从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及书本等处接受到有关妊娠、分娩的信息,而这些人往往将个人的经历加以渲染、夸大,对分娩这一必然过程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感,常常感到害怕、恐惧和紧张,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更加重了这种感觉。部分年龄较大者认为自己年龄偏大会难产,而一些高危孕妇(巨大儿、骨盆畸形等)需手术结束分娩者,因为对手术不了解,惧怕麻药会对胎儿及个人产生不良影响,另有部分初产妇因对胎儿性别的企盼(多见于独生子或纯女户家庭)以及惧怕胎儿畸形等,导致初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心理[1]。
1.1.2 焦虑心理 产妇入院后都希望尽快分娩,早日出院,但因个体差异,胎位、胎儿大小、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初产妇到预产期时无临产征象,就会认为到期不分娩是一种异常现象,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担心胎儿是否有问题,自己分娩是否会不正常等。还有部分经济困难者,害怕不及时分娩会增加经济负担,因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复杂心理。
1.2 临产期
1.2.1 烦躁心理 初产妇临产时由于剧烈阵痛,加之疼痛却有增无减,会觉得这段时间漫长无边。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后,身边无家人陪伴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产妇易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常常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不由自主的寒战、出冷汗等,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1.2.1 怨恨心理 临产时的剧烈疼痛,会让产妇难以忍受,将这种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儿,企望能尽快处理掉胎儿或期望医护人员或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缓解这种疼痛,而这种愿望一旦无法实现,就会认为家人及医护人员对她痛苦置之不理,而产生怨恨心理论文下载小论文。
1.3 分娩期
1.3.1 害羞心理 分娩期因产妇此时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稍有缓解,但是因抬头下降,坠胀感明显,产生便意,此时需要用腹压和肛提肌的力量,但是产妇往往因为惧怕大便(害羞)而不敢用全力,导致产程延长。
1.3.2 无助心理 第一产程较长时间的疼痛,会使产妇消耗很大的体力,到第二产程时,助产人员要求产妇配合尽可能地向下屏气,而体能不足而出现疲乏无力,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时受到助产人员的呵斥或责备等,产妇往往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
2 护理措施
2.1 待产期 首先对新入院产妇,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周围环境、病室的设施及住院的各项制度,减轻或消除其紧张情绪。其次向患者讲解分娩的一些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有一正确的认识。让产妇及家属适当了解一些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说明,使产妇有所了解,主动配合,在进行操作时做到轻、细、稳。在进行交谈时,要使用文雅和气、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要亲切、和蔼,使患者对你产生信任,使其精神、情绪都得以放松,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从而平静地过渡到临产期。
2.2 临产期 临产后患者常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甚至有些体质较差或痛觉敏感者更是觉得难以忍受,因而心情烦躁,大喊大叫,并产生恐惧、孤独感,甚至怨恨情绪。在此期首先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哭闹、喊叫等行为责骂或者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针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其次有意识地与患者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为,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帮助患者休息,同时给予安慰,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2.3 分娩期 分娩期因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相对减弱,而下坠感和憋胀感增加,并伴有便意,此时护士应耐心安慰,告知有便意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也不必要害羞,在应该用力时大胆地向下屏气,并告知胎儿在产道时间过长的危害性,讲解分娩时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并询问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在宫缩间歇期可告诉产妇全身放松休息,适当地应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帮助初产妇解除畏惧、害羞、无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产人员安全分娩。
3 小结
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情况,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陌生、恐惧、不安全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新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环境、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 医院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服务方向、服务范围将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并对效益、质量标准和服务水准加以控制。手术室护理管理也由凭借经验进行终末质量监督, 向运用现代管理方法进行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的转变。
1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手术室护理管理既有护理工作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诸如如何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提高手术间的利用效率, 手术操作的协调配合水平和病室部门间的协作效能, 适应急症和重大手术任务的能力, 以及组织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等, 实行科学严格、有效的管理是其关键。手术室护理管理以组织管理为基础, 技术管理主要是无菌管理为重点, 安全管理作保证, 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管理。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手术室护理管理以组织管理、医风建设为基础, 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为重点, 强化安全管理为保证, 勤俭节约为方针, 满足病人治疗和抢救为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全方位管理。
2 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措施
2.1 手术室护士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专业技能和理论考核,由护士长和科内质控小组成员定出考核标准,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对于好的给予表扬及奖励,差的给予批评和教育,帮助其改正,确保高质优效的完成各项手术任务,明显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益。三抓四到位:抓业务学习,抓住时期提问并就问题展开讨论,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四到位即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清点核对到位,奖惩到位。制定二线班工作制度,随着急诊手术量的增加和手术质量的要求,我们将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安排在二线班上,这样,不仅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加强了中午和夜间人员紧缺的补充和备用,也加强了二线班的责任性,保证随喊随到。
2.2 加强无菌观念,降低切口感染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就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需要达到“三个100%”和“四严格”标准,即完成对手术间的消毒严格,保证清洁无菌,空气培养合格率达到100%; 完成对各类器械包的高压灭菌消毒,合格率达100%;手术大夫、护士手细菌培养合格率100%。四严格即严格核对各类缝合线、无菌手套,无菌纱布、引留管等的有效期,保证质量;严格监督大夫、护士无菌操作和规范洗手;严格消毒手术区域皮肤;缝合后切口严格消毒。
2.3 加强科室协调,积极配合手术:手术室的管理与其他科室的管理略有不同,完善科室与科室、患者与科室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室之间的协调,在某种程度上对手术的顺利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与科室间的协调牵涉到患者的利益,科室的工作成绩,医院的形象。所以,作为护士长必须定期的与协作科室进行交流,听取临床大夫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更好地配合手术。
3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新进展
3.1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利用质控结果与奖金挂钩的方式能够对护士起到激励作用。以现代护理理论、系统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解决问题学说和弹性原理为依据进行围术期和弹性工作制的新尝试,有利于护士责任心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水平也将得到完善。
3.2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科学化管理,在繁忙的护理管理中运用动态的管理方法,不失时机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手术病人安全的渡过手术关。同时对护士执行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起到了督促检查作用,对医疗护理隐患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3.3 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往的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方式是在手术间内配合手术,护理工作完完全全以“手术”为中心。由于手术室环境与外界隔离开来,极少和手术病人进行交流,还有某些护士单纯地追求技术, 从而忽视了病人的一系列的反应,进而加深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隔阂。现在的手术室护理已经从片面的术中配合向围手术期的全过程护理转变。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之外和病人进行交流、接触,她所完成的不仅仅是配合手术,还是手术病人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对手术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即完善术前随访、术中安慰、术后关心,辅助手术患者以最佳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3.4 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手术前后访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患者产生较明显的、 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引起其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影响麻醉及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护理人员改变以往关心手术部位转为关心整体的人,使病人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护理。通过术前访视、健康宣教、缓解病人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加强护患合作,为手术过程默契配合打下基础。
3.5 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工作业绩被赏识、进修培训等内在的激励因素通常能够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的业绩;行政待遇、监督等外在的维持因素,仅仅能够消除不满和怠工,却无法刺激员工潜力的发挥。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高劳动强度的工作,手术室护士必须达到高应急水平。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而管理者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完全能够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促使他们把爱心融入工作,并能缓解各种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手术室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已由单纯的术中护理发展为全手术期的护理,由一般的护理向专科护理扩展,这就要求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不断加强护理学习,更新知识,勇于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张艳,崔一嫣.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现代护理学,2001,(4).
手术患者因受到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一定刺激,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常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恐惧感和手术中疼痛感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必然导致生理变化,影响患者手术的圆满顺利完成。因此对手术室患者的心理护理相当重要,现总结体会如下。
1 护理问题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特殊的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医护工作人员的不熟悉,使患者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担心手术带来的疼痛,担心自身承受不了手术,对恢复健康没有信心。
2 护理
2.1 保持手术室环境整洁,医疗器械和医用物品的摆放都必须整齐。手术室护士必须强化感染意识,树立绝对无菌观念,保证消毒质量,严格各种规范程序,确保各类手术的圆满顺利完成。
2.2 术前访视 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情绪反应及对手术的思想准备情况、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予以解答,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介绍手术室的有关情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深深感染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要注意运用规范的语言、标准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装束举止、主动与患者沟通。在语言沟通过程中,配合相应的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强化沟通效果,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3 术日晨接患者 热情问候患者,关心患者的睡眠情况。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同时注意遮盖,多给予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及家属,使其产生依托感,其恐惧焦虑心理就会减轻。
2.4 护士要注意衣帽穿着整齐、举止端庄。医护人员的仪表言行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便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孤独无助的心理。此时护士应适时地给患者以鼓励、安慰,使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有的患者处于清醒或半清醒状态,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避免对患者产生一切不良刺激。当遇到意外情况时,不应惊慌失措,以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手术室护士要有准确、敏捷、果断的医疗作风,熟练快速的反应操作技能;手术室护士除具有一般的护理知识和素质外,还要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娴熟和果断地配合医师抢救
2.5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主要是想迫切知道手术效果,要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情况,并说明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时术后切口疼痛、周身不适、使患者烦躁不安,告诉患者疼痛及不适逐渐减轻至消失,用和蔼亲切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有较快恢复作用,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按患者的年龄作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儿童思想单纯、容易相信他人、自尊心强,好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进入手术室后表现出违拗心理、固执、变得不配合治疗,术前与患儿建立感情,了解特点,使其熟悉环境,消除恐惧,做治疗时注意表扬他们、分散其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从而顺利的配合手术治疗;青年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应减少或过早暴露患者的特别部、尽量在减少工作人员下进行术野消毒,术中不可对他们讥笑,不然其会感到不受尊重,受到委屈,表现愤怒,甚至要求停止手术;中年患者主要顾虑就是手术后功能问题和劳动力降低,严重病症的预后,家庭经济问题等,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言行十分关注,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多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目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和麻醉情况,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产生安全感,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老年患者最大特点就是怕死,耐受性差、疑心重,最担心手术成功与失败问题,应该多安慰,多关心,多帮助,护理人员应注意引导、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3.2 按患者疾病的性质针对性的护理 肿瘤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肿瘤的性质及手术的成功与否,医护人员一般会告诉患者手术顺利、成功,以达到他们安心养病;剖宫产患者对胎儿和情况及胎儿性别特别关心,术前应了解产妇意愿,如胎儿符合产妇意愿可以提前告诉她,使她精神愉快,反之要向产妇解释、安慰;使之努力配合手术的完成。
3.3 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语言技巧;护理人员除了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术及过硬的基本功,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度责任心;同时要掌握患者心理护理知识,认真分析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发现心理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涂顾芳.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全国护理论文交流会论文集,1998,4(4):64.
[2] 姚芳,李小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4):278.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从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在护士长指导下,由专科组长负责,对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系统化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结果 经过培训后的护士具有熟练的专科手术配合技能,能熟练操作本专科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保养方法,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手术室 专科护士 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课题[1] 。为全面提高围手术期和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6月起进行了专科化分组管理,并培养了一批专家型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得到了手术医生及患者的肯定,现将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 培训对象
选择我科除护士长、专科组长外,在手术室工作满5年以上的注册护士11人,年龄20~34岁,平均26岁;学历本科6人,本科在读4人,大专1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3人,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培训。
2 培训方法
以在职培训的方式,在护士长指导下,专业组在明确本专业方向的前提下,由专科组长制定本组专科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同时进行效果的评价。
2.1 培训目标 加强培养和提高专科护士在工作中“求难”(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难点、矛盾点 )、“求异”(敢于对不科学不合理的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求新”(需要有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 )、“前瞻”(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处理各种情况的意识)[2]。要求专科护士在接受培训后能够做到(即考核标准):(1)熟练、全面地掌握本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手术的配合技能,熟知专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2)熟悉手术室各种管理制度,掌握专科业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好的教学指导能力;(4)具备基础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2.2 培训内容与方法 针对过去通科配合手术护士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手术室专业特性重点聘请相关专业老师讲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医学知识,另外还有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护患交流等知识,采取理论讲课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课老师包括护士长、专科组长、外科医生、高年资手术室护士和厂家技术人员。
2.2.1 专科理论讲课内容 (1)专科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病理生理改变。(2)专科疾病手术治疗新进展,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重点。(3)手术器材新进展及应用,专科器械、仪器的使用与保养,包括仪器的构造、性能、原理、操作步骤、使用注意事项及一般故障排除等。(4)急救护理知识,包括过敏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常用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与配制方法。(5)专科手术配合、手术的摆放技巧、本专科最新发展动态和新理论等。
2.2.2 操作技能培训 操作技能培训内容主要有新器械、仪器和设备的实物操作演示、手术摆放演示和正规的手术配合示范带教等。手术配合带教采取组长负责制,将流程概念引人教学和培训,按手术配合流程图完成各项操作[3]。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洗手配合流程,见图1。规律、标准的流程提高了护士的动手能力和记忆力。而短时间内重复、多次配合同类专科手术,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熟练程度。
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导线、管道、摄像头 尖刀,气腹针10mm鞘卡尖刀,10mm鞘卡5mm鞘卡2个抓钳分离钳牵引钳可吸收夹钛夹剪刀可吸收夹电凝钩状钳纱条胆囊取出后撤用物创口贴
图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洗手配合流程(略)
2.3 考核 培训结束,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负责考核,理论采用笔试、口试的方式进行;操作实践能力考核采取:(1)随机抽查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手术的摆放等。(2)实物操作演示,仪器的故障排除,仪器保养等。(3)情景模拟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的配合,以考核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教学查房、小讲课形式考核协调沟通能力、管理理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5)通过问卷调查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工作能力。根据考核成绩,决定是否授予专科护士资格。
3 效果与体会
3.1 培训结果 通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培训,日前,我院手术室已为五个专科组分别培养了2~3名专科护士。她们具有熟练的手术配合技能,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能熟练操作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保养方法。患者满意度与分组前相比提高了11.96%,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分组前提高了13.5%。
3.2 体会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护理学的发展,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势在必行,因为专科护士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因为他们把精力集中在临床护理的特殊方面,能将新理论和设想试用于临床,他们所作的一切对他们所在部门的护理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4]。通过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的满意度,同进也提高了护士参加专业学习、参与科研、参与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5],以适应现代大型综全性医院的发展,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52.
[2] 王 宇,付菊芳,张惠杰,等.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思路及实践[J].护理研究,2006,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