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7 16:31: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家校共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家校共育论文

篇(1)

美国高校课程理论专家GoodLad将课程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与体验层次课程,对应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则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体育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化,“健康第一”的思想已经广泛深入到中国高校体育教材的建设之中,这便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观念层次与社会层次。而各类学校依据课堂教学与体育课程标准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则属于学校层次的课程范畴。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与学生体验到的体育课程则分别为教学层次与体验层次的体育课程。因此,以校本课程理论为研究基础,开展对不同层次的高校体育课程研究工作,可以为课程质量的评价提供可靠的教学信息。

2.以课程效果为评价重点

评价重点放在学生所反映的课程效果的评价上,进而深入强调人才对社会发展的效果和作用。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及评价方案

1.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本文采用特尔菲法进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修正。通过综合高校体育学科的特点与课程质量评价的具体思路,应用三级结构式,对课程评价的一级指标(课程设施、课程条件、课程效果)进行初步制定,并利用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测评,最后利用三级指标对课程质量的各项评估要素进行具体评估。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为:将各级指标按照“不重要、一般、较重要、重要”的等级进行划分,并分别赋予其具体数值(8、6、4、2),然后请专家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打分。首先,根据专家对相关指标评价的平均分值得出专家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集中程度,具体计算公式为:Mj=∑=miijm1C1,上式中Mj为专家对某一评价指标计算的平均值,Cij表示标号为i的专家对第j个课程方案的评价指标,m则表示参与某一特定课程质量评价的专家总人数。通过对Mj的计算,可以得出专家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某一评价指标的具体分值,从而有利于高校对相关教学措施进行合理改革,并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利用指标平均值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外,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也是课程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W=2312sm(n−n),式中,m表示参与课程质量评价的专家总人数,n为课程质量指标评价的具体方案数,s则代表方案评价的效果等级排名的离均差平方和,且协调系数越高,则说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则越高。通过对专家指标评价的协调系数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用指标平均值而产生的计算误差,从而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的评价效果。

2.评价方案

根据上述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计算,进而得到《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表》,将课程质量的评价要素划分为A(91~100)、B(76~90)、C(60~75)以及D(60以下)四个等级,并利用综合权重分析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其具体步骤为:首先,由专家、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体育课程评价小组,并将含有评分因素以及要素分数的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最后结合权重计算出实际的课程效果质量评分,并将课程质量按照不及格、及格、良好和优秀等四个标准进行划分,进而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环节的改进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篇(2)

2强迫振动的消除措施

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所产生的原因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强迫振动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和研究,从而科学的降低振动的频率以及合理的利用振动来加强生产。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当的调整发生振动源头本身的振动速率,使得自激振动的运转速率和机器本身的速率适当的分开或者错开,这样才能减少共振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了共振的情况,就会使得整体的机器跟随轴承等零件一起发生振动,最终不利于消除频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各个材料之间接触的面积的精确程度,降低材料选择的粗糙程度,就可以帮助器械尽量不产生共振等问题,降低了振动所产生的影响。在降低运转速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比特定的胶皮等材料将轴承等方面进行加固,降低其振动所产生的频率。

3机械加工过程中利用振动的表现形式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振动的产生原因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振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来进行机械的加工和生产。在利用振动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振动的原理来延长刀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水平。一般的情况下,选择切割的力量比较小或者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进行加工,就能够提升刀片的使用水平。在适当的振动频率产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方式进行材料的加工和生产,这样会比在普通加工过程中刀片的磨损小的多。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就可以证明,这样利用振动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刀具的利用水平,从而降低机械生产的投入成本,最终为机械生产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我们利用振动的方式来切割时,要在加工开始之前提前了解刀具的振动频率和承受的压力大小,从而更好的利用振动来进行生产。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会发现刀片上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磨损,刀片的表面就出现了一些痕迹,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频率来进行生产,则会使得刀片切割的这个部分变得越来越薄,最终刀片就不能再继续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则需要重新按照振动的频率进行生产和加工,使得刀片和加工材料的接触面和之前的磨损等位置的痕迹编程网格化的形状,从而提升刀片的利用率。

篇(3)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对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艺术高等教育也逐渐呈现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大众化的趋势,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从单一化向多层次发展。在一个以艺术的生产和消费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无论是大众还是艺术专业人才都很容易将艺术的大众化理解为庸俗化,理解为迎合、迁就大众的品味。因此,培养艺术人才既不随波逐流又还原生活的精神气质,造就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的大众,是艺术高校道德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

对于艺术高校来说,培养艺术人才是一项系统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也是如此。艺术专业学生有着相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他们既有着艺术专业学生的群体特征,也有着各自的个体特征。正确把握他们的特点,是做好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一)政治理论修养欠缺,思想倾向复杂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长期集中接受专业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政治热情,政治理论素质十分欠缺,“为艺术而艺术”的职业观,“艺术超越政治”的超然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不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的心理;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他们大多在思想认识上不太完善,对社会的认识及鉴别力不够,对政治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认识上似是而非。这影响到思想道德认识空间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往往走向片面化,只局限在自我及周围的有限范围内,对社会关注不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往往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违背法律的规范即可,忽视了自己对于社会道德建设所承担的义务。有的学生在处理学习和其他活动,包括与人交往时,实惠化、功利化、势利化、庸俗化倾向明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充斥着校园不小的市场。

(二)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

艺校类高校的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善于用直观的、鲜明生动的抽象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而回避严谨、精确的抽象逻辑思维。受专业教学和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艺术生在对形象、情节、情感、行为的把握和运用,善于求新、求异、求变,善于敏锐捕捉社会和人的内在变化和特征,根据社会的审美标准、受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创作受人欢迎的艺术品。可以说,是艺术实践铸就了艺术高校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的前卫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遇事想到就做、不拖泥带水、通常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但是这种思维上的求异性容易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刻意摹仿所谓艺术大师不修边幅的形象,籍以吸引他人关注或以高傲自居。

(三)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

艺术类高校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代就接受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其中不少学生参加过艺术比赛,获得名次。故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心很强烈。然而其往往陷入追求名利的实用主义,对人生的理想目标十分困惑。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对社会现实认识较为深刻。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甚至所学技能已经能打工挣钱,这并非坏事,但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容易侵蚀一些学生,使他们表现为情绪化突出,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

(四)学习上态度端正,生活上自由浪漫

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上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务实,讲求实际。他们思想中充满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重视竞争,努力在大学里、社会中完善和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趋向务实,树立了讲求实效的品格。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并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生活上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开放、自由、自立、浪漫、“随遇而安”的生活。他们把满足多种自我需要,作为高质量生活的标志之一,在生活方式方面、在表现和满足人的各种欲望方面,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思想顾虑,“敢为天下先”、不畏人言、敢于离经叛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确实特别想得开、很开放,衣着注重性感、生活无拘无束、乐于模仿影视中的浪漫情调等。

二、加强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做好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当前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水平实际,既要肯定他们特点中的长处,又要针对不足,抑制短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坚持正面引导,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应该努力作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心态,注重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艺术类高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指向发展专业技能和成就事业方面,同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报告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诱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

第二,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艺术类大学生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靠外部的教育和他人的帮助,但更需要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艺术类高校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加强其自觉性的培养,而自觉性的养成,又有赖于对学生的自律和自省教育。所谓自律,就是自觉约束、控制自己;自省,即指自觉回忆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提高艺术高校教师德育水平,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艺术类具有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能,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教育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方面,教师要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行为风貌等作为劳动手段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楷模,从而达到教育和感化学生的目的,即所谓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不渝地把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感召和感化学生。防止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脱节,甚至出现在思想上给学生误导的现象发生。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艺术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三)放大艺术生的“明星效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艺术类的大学生们总体上看是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容易成为一个集体中的“明星”。如此,我们便可放大这一效应,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艺术类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一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明星效应”适度的放大,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加强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艺术类学生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老师宠爱,同学羡慕,往往使他们自我感觉极好。可是他们进入大学后,以往的那种核心地位和优越感都荡然无存,从而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心里失衡、经济焦虑、学习焦虑、对艺术的理解偏颇等等,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自我封闭等等。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更为昂贵的学费和更为激烈残酷的竞争使他们的反应更为强烈,更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偏差。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加大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做好宣传和研究工作,使学生的咨询工作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艺术类学生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协调,作好宣传和研究,使工作规范、细致、深入。

(五)搭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德育工作有机协调的平台

个人品德的形成,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艺术院校更应实行开放式教育,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环境。这就必须强化德育实践教育环节。德育实践活动是克服学生言行不一,形成良好品德的最好途径。艺术院校的德育实践活动要重点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主动走进社会、走入社区,为地方和社区服务,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和各种技能大赛,搞好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支持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邱光伟,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篇(4)

高职院校新闻媒体,作为我国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本应该做到思想坚守、育人育德,为提高当前的青年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新闻媒体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的主战场,依然存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诸多不足和缺陷之处。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新时期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对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以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更好的完善和加强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高职院校新闻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方式多样化

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包括了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电台、高职院校新闻网络等多方面内容,这使得高职院校内的新闻信息传播具有丰富性的特点,同时也实现了新闻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以及更加的具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时效性,同时也追求有效性。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泛运用多种方式传播新闻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有效性。

新闻信息通过高职院校的新闻网站在网络上可以迅速传播,而且网络上可以大量的传播信息,包括各方面的信息,包罗万象。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也实现了跨空间,甚至跨时间的进行,完全打破了限制,同时也突破了信息内容及含量的限制,这样就实现了新闻信息传播速度的极大提高。而且通过网络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可以广泛利用到多媒体技术,这使得信息的形式丰富多样化,真正实现图文并茂、声影同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能够传播新闻信息,使受众可以让多种感官接受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也使得原本相对严肃而又单调的宣传教育内容可以非常巧妙地融合于当前的高职院校新闻信息之中。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自主的浏览网络信息时,通过阅览生动活泼而且轻松愉快的信息,同时获得了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丰富了知识面,从而很好的实现了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是以学生作为受众的,因而具有相对而言较强的针对性。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新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以及反映的问题主要都是以围绕学生这一特定受众而展开,因为它与其他社会新闻媒体相比较更具备一种亲和力,容易让学生在思想上更易于接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更多的关注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又将时事热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深入报道,加以舆论引导,使学生更有兴趣进行关注,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形成影响的作用。并且高职院校新闻媒体通过开放的交流平台,转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直接强制性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

校园媒体传播特别是校园内部网站的互动式交流平台,能够吸引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教育改革要求下的主动式参与,在这样的交流互通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思想碰撞。可以说,高职院校校园新闻媒体在这个方面很大程度的促进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式的变革。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信息时,往往采用许多形式进行全方面的报道,实现图文并茂、声影同步,运用包括传统的文字报道,加之现代化的影音素材,令很多原本乏味的单一性文字表述,通过多媒体影音媒介,更为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功能的高效高质性。

(三)高职院校新闻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如今,网络的发展极为迅猛,可以说几乎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都可以说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高职院校新闻媒体也注意到了网络的影响力,因而出现了校园网络平台,并快速的发展起来。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充分利用网络来协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的新闻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包含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再加上网络上传播也非常的快捷迅速,并且易于保存,因而结合了以上特点的网络成了高职院校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好载体,成为了高职院校新闻媒体的新宠,也受到了广大高职院校师生的欢迎和青睐,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二、当前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的不足

(一)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一个重要工具,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院校育人氛围的形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的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来获取大量的信息,因而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是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然而如今的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往往只是反映当前学校的工作以及一些会议的报道和领导的讲话,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通过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尤其是校园广播,总是报道一些娱乐方面的新闻,往往成为了一个“八卦”站,这就忽视了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对于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也往往都忽视了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只重视实际工作的宣传、事务与说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忽视了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当前高职院校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往往出现一种“只报道表面,不深挖实质”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获取信息后,因为没有很好的思想引导,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形成了一些并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当前网络的发展及其迅猛,网络上许多形形的信息对高职院校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产生极大的冲击。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里,大学生们思想活跃,反映灵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如今大学生广泛涉猎各种信息,而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最主要的途径。然而青年大学生那个在心理和思想上依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还欠缺社会经验,政治素质依然较低,这就比较容易受到一些报道的“误导”。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信息时不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自主消化,这容易产生学生在思想上的“误解”,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导向性定位。

(三)高职院校新闻媒体轻视自身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在高职院校内部,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承担着很大一部分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的任务。因而,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所报道的内容,最广大的受众都是在校的青年大学生,所以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往往都轻视,甚至忽视了自身的影响力,因而并没有很好的运用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了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三、加强高职院校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发挥校园媒体整体效能

高职院校新闻媒体的最大受众群体就是广大的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因而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那种高高在上、空洞说教的姿态,必然会导致广大受众,即广大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丧失。同时,由于以往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总是只报道好的方面,不报道校园内存在的一些不足,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助长一些不正当的分歧和行为,从而造成了广大高职院校大学生对高职院校新闻媒体信任的缺失。媒体的存在和发展是建立在受众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失去受众,谈何发展。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想要实现突破和不断发展,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方式,克服刻板教条的做法,坚持从广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关注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坚守“学生本位”理念,广泛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以鲜活生动,形象有趣的新闻内容来吸引广大的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力争满足广大大学生多元化各层次的需求。

此外,高职院校校园新闻媒体在不断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重点需求的同时,也应当不断整合各类媒体资源的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校园网络平台的优势,借助网络平台的快捷、海量等特点,更好的实现校园媒体的多元化功效,特别是思政教育领域的联动功效。

(二)强化高职院校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整体优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要强化校园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我觉得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高职院校的新闻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高职院校新闻媒体必须得到受众,即在校的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信任和信赖。如果高职院校新闻媒体成为了一公信力缺失的媒体,那么高职院校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无从谈起了。高职院校新闻媒体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杜绝“放大话、放空话”的作风,踏踏实实地报道真实有效的新闻信息,从而获得广大受众,也就是广大的青年大学生的普遍认可。

高职院校新闻媒体要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除了要强化其自身在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力外,还必须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也是能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非常关键的一点。环境因素是一种重要的熏陶力量,通过环境因素的渐进影响,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思政教育是以一种亟需大环境影响的教育类型,因此,校园环境的优化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效果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校园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高职院校的新闻媒体当属于人文环境的重要范畴,其主要作用就是要不断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中的舆论环境。正能量的舆论环境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推动力,良好的舆论环境有益与身处期中的高职大学生群体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形成向上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偏向性的选择健康、纯洁的传播信息,促使其端正行为,秉正思想。

篇(5)

【第一章】某施工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绩效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路能源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6)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48-02

非营利组织又被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将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是指以服务公众利益作为机构的使命和目标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缺失,组织效率低下甚至中饱私囊等诚信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实践中的绩效评价结果不尽如人意,不仅没有达到激励非营利组织,实现优胜劣汰的目标,反而掩盖了治理缺失导致的组织生存危机,也没有体现出组织真实的效率状况。

一、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理论依据

萨拉蒙曾经指出,志愿部门作为人类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有着固有的缺陷的,会产生“治愿失灵” [1]。发达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规范,自律性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第三方机构在内的评价体系。中国在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研究和实践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受到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法规不完善,管理制度行政化。虽然建立了绩效评价机制,由于没有实行规范的非营利组织的法人治理机制,由于治理缺失导致的非营利组织“内部人”控制问题泛滥,违规操作较为普遍。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水平是衡量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标志,也是评价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标准。治理(governance)的基本含义为统治、支配、管理、管理方式。早期用于与宏观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企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中。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界定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3]。Saidelr认为,“在非营利部门,治理一般是指董事会成员和执行长发挥关键作用的行动领域,它与目标、基本的组织活动、决策、参与者以及环境有关”[4]。由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先天的“所有者缺位”,就特别需要通过建立规范的治理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内部人控制”,从而降低“成本”。 Gies、Ott和Shafritzs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明确界定为“非营利组织用以设定长期方向并维持组织完整的机制”[5]。

国内对治理的认识是从经济改革中的公司治理开始的。正如张维迎指出的,公司治理概念同样适用于非公司企业,作为公司治理研究应不限于公司法意义上的公司,即营利性企业,应包括一切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6]。在英文中,公司(Corporation)一词最初实际是指自治城市、行会、慈善团体等非营利组织。这里,公司即企业,企业不仅包括盈利性企业,还涵盖学校、医院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这些非营利组织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营利企业的区别在于不得将营利用于分配,谋取私利。由此,公司治理是与非营利组织治理紧密相连的,即治理首先是指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王名、贾西津认为非政府组织不存在一个完整产权的拥有者,其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利益相关主体的治理结构[7],Henry B.Hansmann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就会出现 “合约失灵”现象[8]。非营利组织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法人,不能简单地照搬企业法人治理的现成模式[9]。二、基于治理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

Peter F.Drucker 指出,管理繁荣已成过去,追寻管理绩效的时代已经来临[10]。绩效评价是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研究的难点之一。引发人们对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质疑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效率的问题。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指在组织管理中,依据特定的指标和测量标准对组织的工作过程、效率及结果等各方面进行评定和判断,得出评估结论,以改善组织绩效的过程[11]。对此,Alexander、Nank 和 Stivers 提出,非营利组织既然也是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理所当然应该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它也必须规定工作绩效及衡量标准,基于效率的绩效评价,会威胁到非营利组织的本质特征[12]。对此,Michael Edwards 等人认为,必须加强绩效测量和责任性之间的联系[13]。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其绩效评估不能像营利组织那样以单一的经济利润指标作为评估的标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比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复杂得多[14]。

目前国内外受到普遍应用的“3E”评估方法,借助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与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比较,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该评估方法的导向比较关注组织的经济、效率与效果,其结果是衡量绩效的情况,在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中,更需要从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出发强化治理问题。“3E”评估模式很难体现这个要求。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受行政化管理的制约,对治理问题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现实中通常使用政府评价的框架和方法判断组织绩效。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变,学者开始逐渐从重视经济效益等定量指标向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能力、社会影响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转变。邓国胜构建了非营利性评价、使命与战略的评价、项目评价和组织能力四个子模块组成的非营利组织评价模型,侧重考核组织的使命和基础能力情况[15]。还有学者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引入科学规范的评估机制及其体系,建立了一套由基本状况、组织治理、公共责任、资金使用、信息披露、筹资活动等指标构成的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16]。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非营利组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起来。由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和财产多是来自政府的财政资助,社会捐赠及会员的会费,其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资金和财产的效率自然是社会问责的焦点。同时,组织评价的结果还成为社会公信力的标志,直接影响着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赢得社会资源的能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各界注入的资金和物质资源越来越多,人们对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承担的社会公益功能期望越来越高。为了充分发挥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必须首先建立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治理制度,形成规范的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使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走上正轨。

国内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及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实践中并没有实现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只是在绩效评价中将部分治理指标纳入其间,是一种兼而有之的混合体。这种绩效评价的结果既无法反映治理的真实情况,也没有体现社会资源的利用情况,无论是治理问题还是效率问题都不能清晰地得以发现。不仅如此,隐藏的治理薄弱问题会被掩盖,而这正是威胁组织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总之,对于中国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需要从源头入手,抓住影响公益性非营利组织问题的主要矛盾――治理机制的建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绩效评价体系,以加强其针对性,实现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Lester M.Salamon.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Foreign Affairs[J].1994,(4).

[2]李惠萍,俞燕.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信,2010,(7):74.

[3]安南.联合国千年报告[EB/OL].http://省略/millennium,2006-02.

[4]Saidel,J.R.& Harlan,S.L.Contracting & Patterns of Nonprofit Governance.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J].1998,(3).

[5]Gies,D.L.,Ott,J.S.,& Shafritz,J.M.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Essential Readings[M].Pacific Grove,CA:Brooks Cole Publishing.

1990:83.

[6]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关系[J].经济研究,1996,(9):3.

[7]王名,贾西津.基金会的产权结构与治理[J].经济界,2003,(1).

[8]Henry B.Hansmann.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J].Yale Law Journal.1980,(89).

[9]刘畅.非赢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探索[J].社会科学,2006,(4).

[10]Peter F.Drucker.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M].harper & ow publishers inc.1974.

[11]周凯.政府绩效评估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

[12]Michael Edwards,David Hulme.Too Close for Comfort? The Impact of Official Aid o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World De-

velopment[J].1996.

[13]Alexander,Jennifer,Renee Nank & Camilla Stivers,Implications of Welfare Feform:Do Nonprofit Surival Strateigies Threaten

Civil Society?”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J].Vol.28.

[14]Bernd Helmig,Marc Jegers,Irvine Lapsley.Challenges in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A Research Overview [J].International

篇(7)

中图分类号:C85

文献标识码:A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45-020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1000多所,占全国高校的68%,高职在校生将近8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 “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和发挥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提升学院品牌形象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既是学院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水平同样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

1高职院校科研现状

1.1 全国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高教研究》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编辑部对2000~2007年科研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统计期刊为《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等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发表文章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少、比例低,发文总数少。以论文数量最多的2007年为例,在全国1109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院校为110所(2006年104所),仅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9.91%(2006年9.07%)。110所高职高专院校在14家高等教育学核心期刊上共206篇(2006年194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6.26%(2006年6.17%)。②发表两篇以上文章的南北方高职院校在文章总量、发表院校数量上差异较大。2004年起,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编辑部开始对发表两篇以上的高职院校及进行统计,图1为04~07年在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南方、北方院校数量的对比,图2为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南方、北方高职院校论文总量的比较,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北方高职院校在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上,不管是学校总量还是论文总量,差距很大,并且差距并没有缩小的趋势。③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文情况稍好于其他高职院校,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到08年为止,国家批准了3批共100所重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08年数据还未统计出来,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前2批批复的70所示范性建设院校中,有20所院校共发表了54篇论文,贡献率1.64%。

1.2 我校目前科研现状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2001年九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院校,2007年成功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科研发展,学校领导多次强度科研重要性,要求教师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并且在2006年召开首届学院科研大会,奖励科研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学院领导自己带头申请项目,,全院教师科研积极性大增,科研活动取得显著成绩。2006全年,教职工数量是之前几年数量的总和还多,并且在申请科研立项、专利申请、编写专著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07年,全院共140篇(其中核心期刊24篇,一般期刊104篇,增刊12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写教材15本,参加学术交流并获奖论文12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科研意识日益增强,采取了相应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但也要看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实施效果不佳的现象还较普遍。

2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存在问题

2.1 师资力量薄弱某课题组曾对全国九省一市高职院校教师基本情况调查,从被调查教师年龄结构看,20~29岁的教师占38.5%,40~49岁的教师占20.5%,50岁以上的教师占3.3%,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科研经验有待提高。从职称上来看,初级职称占18.9%,中级职称站39.3%,副高职称占18.9%,正高职称占0.8%。被调查的教师中,有68.9%的教师是直接有院校非配进入高职院校的,13.1%的教师是由中专升格后转入高职的,4.1%是由中学调入的,8.2%是由其他高校调入的,5.7%是为其他渠道调入。从这些教师的学历来看,4.9%为专科学历,77.1%为本科学历,17.2%为研究生学历,0.8%为博士学历,可见,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为本科毕业,学历层次有待提高。

篇(9)

2.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

吴思锋[1]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做过调查:在360个选题中,但与商务英语有关的只有230题,占63.89%,与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不到10题,占2.78%;几乎所有的选题都是理论性,且缺乏新意。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一般是英语专业与某一具体职业相结合。学生在大学的基础阶段以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逐渐接触到某一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国际商务贸易为职业方向的英语专业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帮助学生掌握国贸实务、外贸单证、报关、报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酒店商务为方向的英语专业则放在培养学生前厅、餐厅、客房等部门的酒店业务操作技能方面。虽然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之前已经学习了《商务英语》或《酒店英语》等以职业为背景的英语课程,但是在撰写毕业设计的时候,学生往往避开职业话题。尽管现在国家加大了应用性英语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的方向一般理论性较强,因此,有些教师喜欢指导中西方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等毕业设计。

3.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创新思路

3.1论文选题依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选题应该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将来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

3.1.1就业岗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对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素质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般来说,一门专业的设置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建立在对市场、行业,以及相关高校等多方面进行缜密调研的基础之上的。在确定了某一专业针对的行业之后,必须对相关的岗位群进行分析。通过认真分析具体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后确定某一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规格与目标。一个专业每门课程的设置都以培养学生具体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毕业论文属于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学分,必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必须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就业岗位和毕业生职业素质与技能要求是关键的内容。下面我将分别以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方向)及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我曾经对常州市及周边城市从事外贸业务的140家企业进行过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共100家企业需要外贸业务员,占62.12%;其次是商务行政助理,共25家企业对此类岗位有需求,占15.52%;需求商务贸易口译/笔译类人才的企业最少,共14家,占8.69%;其他类岗位占13.67%。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商务行政助理、商务贸易口译/笔译、外贸业务员为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专业的主要三大岗位,占毕业生从事岗位的86.33%。我曾经对常州及周边21家酒店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在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学生目前从事的岗位中,酒店管理人员(前厅、客房、餐饮)所占比例最高,为26.56%,其次为服务员(前厅、客房、餐厅、康乐),占25%,再次为酒店行政业务人员,占23.44%。由此可见,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三个部门的岗位应该为该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

3.1.2毕业生素质、技能要求

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贸易方向)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能懂得贸易流程与实务操作、营销知识与策略、消费心理学、互联网知识、行业知识。能进行单证制作、报关报检实务操作,了解贸易活动中的国际经济政策、法规等。应用英语专业(酒店商务方向)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流利运用酒店服务用语。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会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酒店商务运作能力。

3.2选题举例

为了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应用英语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跟学生一起确定实践性较强、范围较小的题目,学生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或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撰写论文的第一手资料。如国际商务贸易向可以写“常州大学城商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地板行业的外贸出口现状及措施(问卷调查+分析)”、“?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机械制造业出口现状及对策(问卷调查+分析)”、“常州恐龙园的运作现状与策略”、“?摇?摇?摇?摇?摇(江苏省某一城市)大型超市的促销策略”等。酒店商务方向的学生可以写“常州市酒店业员工流动率过高现象研究——以**酒店为例”、“嬉戏谷开元度假村SWOT分析”等。

3.3指导方式

为了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毕业论文,最好将毕业论文的撰写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进行。学生通过实践,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岗位有了亲身体验,写出的论文能够避免纸上谈兵。高职教育的关键和重中之重是校企合作。在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采取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对学生共同执导。企业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校内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论文和写作指导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两类教师的共同指导能够提高论文撰写的质量及学生的职业技能。

3.4质量监控

3.4.1杜绝抄袭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所学课程与自身水平的限制,为了顺利毕业,只好抄袭他人学术论文,造成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低下[8]。为了杜绝学生抄袭论文的不良风气,指导教师特别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布置论文撰写任务之前,通过学术界的一些事例说明抄袭论文的危害。第二,把好选题关。对于学生报上来的题目,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对于那些经常的题目要毫不留情地让学生更换,建议学生写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题目范围缩小,网络上类似或完全一样的文章几率相对会减少。

3.4.2撰写进度

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之初明确地向学生说明选题、开题报告、提纲、初稿、二稿的具体时间。由于毕业论文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进行,论文的指导方式与一般课程大不相同。一些学生往往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论文只是形式,只要其他课程通过就行了。由于学生已在顶岗实习,从某一种意义上讲,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没有以前那样宽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因一时疏忽耽误了论文的撰写或敷衍了事不顾质量,导致不能正常毕业,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指导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论文撰写进度实施的跟踪,对于不太自觉的学生,不可完全听之任之,要多做思想工作,毕竟学生刚刚走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需要老师在思想上开导。

3.4.3语言质量

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通常用英语撰写。由于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会犯很多的语言错误,尤其是语法和词语搭配上的错误。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把关,一方面通过不断地修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会得到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能够确保论文的语言质量。

4.结语

毕业论文撰写是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结合毕业生今后从事的就业岗位及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才能确定切实可行的论文题目。通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共同指导,创新立体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为了确保论文的进度与质量,指导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在思想上和专业上对学生耐心指导。

参考文献:

[1]吴思锋.高职商务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新模式研究——以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27-29.

[2]杨志康.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元化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50-51.

[3]刘敏.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5-107.

[4]陈蓓.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创新探索——以南通职业大学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高职教育,2011,(5):178-179.

[5]洪琳.高职院校应用英语毕业设计监控体系研究[J].华章,2012,(28):272-273.

[6]冯秀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改革探讨——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6-78.

篇(10)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上一篇: 体育系毕业论文 下一篇: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