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4: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程序教学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VB的开课学期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对于从未接触过语言类课程的大一新生来说,C语言的学习,颠覆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很吃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对程序类课程感到害怕。
二、教学方法探讨
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于VB教学,应首先与学生谈VB,而不是教VB。首先,要让学生明白VB和C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编程方式,不要因为害怕C语言,而害怕VB。教学中,通过演示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演示只需要两行代码便可制作出美观的界面和可爱的功能。比如:示例1:制作美观的界面,实现窗体上的文字自动或手动的向下移动。突现VB相对于C语言的简单易懂,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所需功能。最后,启发学生:如果想让文字上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移或右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右交替移动,又要如何修改程序?通过上述示例的讲解,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直观、简单、易学、易用。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VB,VB对于他们有多么重要。这门课的开设除了承上启下其他专业课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证,VB在二级考证中相对比较易学易用。再次,告诉学生,有了C语言的基础,代码的编写会更为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属性、方法和事件这三个很枯燥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示例来进行解释。示例2:通过“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的事例,讲解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时,女生的脸色变红,脸的颜色为红色就是属性;女生尖叫起来,女生跳起来,这是女生本身做出的动作就是方法;蟑螂爬过女生的脚,这是外部事物对女生做出的动作,就是事件。通过这种类型的示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懂的概念。在讲属性、方法、事件的书写格式时,也可将这个示例写成VB伪代码的形式:属性的表示方法:女生.脸的颜色=红色方法的表示方法:女生.尖叫啊事件的表示方法:女生_蟑螂爬过至此,学生对VB程序一下就理解了。
3.实践中学习,项目中巩固
(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OP是一种计算机编程架构,它具备软件工程的灵活性、重用性和扩展性。OOP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坚持在真实的项目中锻炼编程能力,才能理解其精髓,进而活学活用。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项目,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优势在实践性较强的OOP课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实施时,教师化身为顾问,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用在实践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学生是项目的具体操作者,知识水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均能得到提高。
二、改革的必要性
O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不进行实践教学,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其核心思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难理解
由于面向对象概念较抽象,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特点,对系统的复杂性进行概括、抽象和分类,对象是OOP的核心,是将代码和数据封装起来的具有某些特性的具体事物的抽象。从学生角度来看,以知识点为中心的讲解教学方式理论性太强,不好理解,甚至有部分学生自始至终也无法掌握OOP的重要概念,不能满足课程考核要求。
(二)理论教学多
教师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把理论和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学习,只是把教师讲的内容在大脑中形成记忆,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的改革要点
项目教学法设计了完整的软件项目教学背景,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应用实践的缺点。学生在慢慢了解、逐渐熟悉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应用,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并训练相关技能。
(一)项目题目的设定
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引导时需要策略,创设学习的资源,协调学习合作环境。教学项目题目的选取是其中的关键问题,选题最好能与软件公司进行交流或合作,应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能体现出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并且可以进行客观评价。首先,项目题目应尽可能覆盖教学大纲的多项知识点;其次,应该构建具有完整项目的项目案例库,项目题目应有不同的难易度和适当的工程工作量,适应所教班级的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后,项目题目应尽量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并可以用一些标准,如软件是否易用、是否有良好的用户交互性等进行公平、准确的评价。
(二)互动增强
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仅限于课间十分钟或者课下较短时间的交流,交流时间少,沟通的问题也只是教学内容中个别的知识点。而在项目教学法中,沟通渠道是多向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宽度和广度都加大了。另外,即使在同一课堂上听讲,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仍然会有一些差别。
(三)角色换位
(1)介绍准备学习的概念;
(2)唤起学生对类比对象的记忆;
(3)确认类比对象的相关特征;
(4)对应目标对象与类比对象两者的相似性;
(5)指出类比的限制;
(6)归纳目标对象的重点。所谓目标对象指的是教师准备介绍的概念或问题,如类、对象、方法等,所谓类比对象指的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不熟悉的概念而使用的比喻。
2类比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作者在《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讲授数据访问对象为例,介绍类比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具体应用。首先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类比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逐条对照便于理解。接下来,把供水到用户家里的过程与使用DataReader读取数据的步骤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见表2)。再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应用类比教学法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流程。通过这样的类比教学,使学生对常见数据访问对象的作用、技术原理和编程步骤有了一个形象、清晰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
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沿用了体育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和完整法以及错误动作法、重复练习法、交换法、竞赛法、程序教学法、模式教学法等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的学者不断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出应当重视“快乐游泳”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观念上应该有所改变,不能再以竞技游泳教学为中心。将各种游泳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高校游泳的教学。
3、高校游泳教学方法的应用特征
随着高校游泳教学的不断认识和不断改革,游泳教学观念逐渐由简单的泳姿的掌握到快乐游泳。让高校游泳更加社会化、大众化,易让高校学生接受,而不是单纯枯燥的体能训练,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里掌握游泳这以生存技能。所以,高校游泳教学方法不断的接受新的元素,逐渐的进行自身的完善。
(1)游泳教学的讲解法和示范法。讲解法也即语言法,是指教师正确的运用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和动作要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动作技术、技能的掌握的基本方法。动作示范法是游泳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最直接和效果较好的一种直观方式。它是教师(或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要领和方法。示范和讲解有机结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示范特别重要,直观地观察动作有利于学生观察动作的实质,迅速、准确的模仿动作。
(2)程序教学法和模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是运用程序教学原理和特点,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和编制,按步骤循序渐进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实施程序、检测程序和游泳技术教学程序教材,在教学中会有学生的反馈。程序教学法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模式教学法是根据游泳教学的一般规律,制定出教某一游泳姿式的计划步骤,确定每次课的主体练习极其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安排一个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游泳教学的分解法和完整法。在游泳教学中,分解法和完整法的单独运用,都存在局限和不足,而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则可以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弥补各自的不足。在游泳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完整―分解―完整的组合教学方法。
(4)游泳教学的练习法和错误动作纠正法。游泳教学中通常采用的练习法包括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水中游戏要考虑学生的游泳基础、教学内容等的实际情况。在游泳教学中,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动作常会出现缺点和错误,要纠正和改正,否则学生易形成动力定型,会影响动作技能的掌握。纠正错误要抓主要矛盾,对学生的错误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共性错误集体纠正。
(5)分层次教学法和分组互助教学法。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以及起始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起始水平和主观努力的不同,以及学生在水中的实际技能掌握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出层次进行教学。从实践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是游泳教学法中一个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自由结合分组互助教学法,将学生自由分组,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岸上模仿练习和水中练习,由教师统一指挥,按组进行练习,定量完成教学内容。
(6)辅助器材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辅助器材包括救生圈、浮漂、浮板、脚蹼、护目镜、呼吸管、鼻夹、竹竿、哨子等,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辅助工具。针对初学者,一些教学辅助器材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多媒体计算机也应属于辅助器材这一列。教师可以结合动画示范和讲解,学生可以针对自身动作的错误,自行分析和纠正。
(7)深、浅水教学法。合理利用游泳池深浅水域教学的原则。安排具有救生员资质认真负责的教师作为游泳课教学时段的游泳教学安全负责人,在上课时合理划分游泳池教学区域和教学时段,统一对上游泳课的教师进行教学时下水出水指挥,监管制止教学时出现的违纪现象和危险行为。
4、高校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简介:徐霞琴(1978―),女,江苏溧阳人,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初中体育组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一、前言
篮球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篮球技术的多样性、多变性以及组合性,为课堂教学带来了难度。同时,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趋向于教学的整体性,缺乏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这样就容易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采用适宜学生实际的篮球教学方法设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质上各种篮球技术都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技术环节所组成的,因此,立足这一思考,依据程序教学原理,借鉴分解教学方法,对“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的动作结构顺序及各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进行细致剖析,设计了“分解步骤式”教学方法,旨在为篮球教学探寻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篮球技术教学分解步骤设计的指导思想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积极提倡程序教学法以后,引起了广大心理学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其核心是:人类行为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它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有序地选择教学信息,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
程序教学是根据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预先设想,把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直线地编排,并把这些学习材料分成许多连续的步子,然后呈现给学生。
在呈现每一个步子学习时,要求学生进行回答(行为)反应。如果学生按照要求回答(行为)正确了,再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和目标,则继续进行这一步子内容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要按照规定顺序的内容学习,不能随意跳越任何步子和内容。
根据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思想,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在仔细剖析篮球技术动作结构的基础上,把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篮球技术内容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小步骤内容,并编制出学习顺序,让学生按既定的程序进行每一步骤内容的学习。经过及时的练习考查获得学生在某一步骤内容上的学习反馈信息。如果学生按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则继续下一个单元学习,否则,就继续学习和练习当前步骤内容的技术动作,从而逐渐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
这种教学设想把篮球技术练习中的反馈、强化和每个小步骤内容的练习效果联系起来,从而及时对学生形成刺激,学生在练习和思考过程中更进一步强化了技术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这样保障了教学效果。
三、“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分解与步骤设计的基本思路
“运球行进间上篮”是篮球技术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内容,这项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球能力、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脚步动作、身体平衡能力以及手臂投篮技巧,因此,它是篮球技术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
从整个技术环节和动作顺序看,“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包括了“运球―跨步拿球―上步―起跳―投篮”这几个环节。完成该技术时的手脚协调配合、脚步动作连贯性以及投篮时的身体平衡与手法用力是最核心的技术环节,也是初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球―跨步拿球” 需要学生上下肢配合一致;“跨步(拿球)―上步―起跳”是行进间上篮的核心技术动作,需要掌握好步幅、步数、速度和制动;“起跳―投篮”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手法和控制好手臂用力。
在“分解步骤式” 教学设计时把学习内容分解成 “原地抬腿起跳投篮―上一步起跳投篮―上二步起跳投篮―原地运球上篮―行进间运球上篮” 这五个步骤学习内容(图1)。“原地起跳投篮”主要让学生练习投篮手法和空中平衡;“上步起跳投篮”主要练习脚步动作及其与起跳的衔接;“原地运球上篮”主要练习跨步拿球时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行进间运球上篮”则主要练习运球和上篮整体动作的衔接。教师为每个步骤内容都设置了练习目标和要求,学生按照这些步骤的顺序进行每一内容的练习,每一步骤练习结束后教师对学习结果进行考评,并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达到要求的学生就可以进入下一步骤的内容练习,没有达到的则继续在这站练习。这样,学习快的学生就能继续学习后续新的内容,而学习慢的学生则可以继续提高巩固现学内容,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需要。
图1 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
“分解步骤式”教学方法设计
在常规教学法中,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分解,并不会如“分解步骤式”般分成若干联系的小步子,即便教师也同样为学生设计了如上五个学习步骤和内容,但却是在每一步骤内容练习结束后,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地要进入下一站练习(图2)。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学习快、水平好的学生感到现有内容难度太低,学习慢、水平差的学生感到后续的练习难度大或完成不了的现象,最终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果。
图2 运球行进间上篮常规教学设计
四、“分解步骤式”教学设计的效能机理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解步骤式”教学,学生基本都能在一次课时中较好地初步完成“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动作。产生如此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该设计的特点密切相关。概括而言,“分解步骤式”教学设计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效能机理表现在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反应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通过这一设计思路,保证了每个阶段都能使学生产生反应,然后通过强化或奖励来巩固这些反应,并促使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学习反应。这些积极的反应组合形成一条积极的学习反应链贯穿于整个篮球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合理地预设小步骤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所呈示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认真剖析“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环节和结构基础上,合理地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技术学习是后一步技术学习的铺垫,后一步的学习又是前一步学习的延续,通过这些关联的、逐阶性的内容,来促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完整的运球上篮技术。并且,由于相临的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且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都意味着对前一步骤内容的较好掌握,因此,学生既能在学习中逐渐建立自信,也使得学生很容易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的学习。
3.及时有效地进行学习反馈
斯金纳等人把每一反应的及时反馈作为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分解步骤式”教学特别强调及时反馈,即在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个正确的学习反应必须立刻反馈。这个反馈的结果就是学生是否能够进行下一步子的学习,这也从侧面使学生知道了自己掌握技术的进度。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对上一步(前一技术动作)能按照要求完成,便可立即进行下一步(下一技术)的学习,这种进阶本身便是一种积极的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前面的技术了,可以开始第二步的学习了。
4.自定步调时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
“分解步骤式”教学时,按照学生对每一步骤技术的学习情况来决定该学生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骤学习,因此学生可以按照各人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学习的进度和速率。这与常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常规教学法会使技术掌握较快、水平较好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水平差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解步骤式”教学则相对关注到了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学习中个体差异的问题。
五、结论
(1)提高中学篮球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对符合中学篮球教学需要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设计。根据篮球技术结构特征和环节进行合理的分解划分,不能破坏完整技术。
(2)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与场地情况,合理安排小步骤的站点与数量,合理调整和安排队形分布。同时,由于小步子学习呈分散状态,教师更要加强对整个课堂的监控,了解每步子学习内容中学生的练习进程。
参考文献:
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3、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4、公共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5、“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6、“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7、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8、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9、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10、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11、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12、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13、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14、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15、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17、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18、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
19、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20、信息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而有选择地采用某种信息形式种类的问题。()
21、合作教育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学习压力。()
二、单项选择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苏格拉的D、赫尔巴特
2、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3、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C、课程的基础性D、课程的内容特点
4、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理论课程D、实践课程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6、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7、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A、2200学时B、20__学时C、1800学时D、2600学时
8、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
A、12学时B、10学时C、8学时D、6学时
9、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多少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
A、5--9门B、6—8门C、5—7门D、4—6门
10、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11、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B、接受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12、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
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
13、学与思的关系是()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
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
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14、被动信息是()
A、首先由学生先作用于环境而后引发出来的信息
B、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C、无法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D、可以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15、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联系”的是教育家:()
A、斯金纳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6、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卢姆
17、坚持“从做中学”的是 美国著名教育家
A、杜威B、斯金纳C、布鲁纳D、布卢姆
18、提出程序教学的是:
A、杜威B、斯金纳C、布鲁纳D、布卢姆
19、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A、程序性教学B、启发式教学C、发现式学习D、掌握式学习
20、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是:
A、先行组织者模式B、掌握学习C、程序教学D、教育过程模式
21、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A、罗杰斯B、赞科夫C、洛扎诺夫D、巴甫洛夫
22、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A、罗杰斯B、赞科夫C、洛扎诺夫D、巴甫洛夫
三、多项选择题
1、大学的课程按照基础性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2、选修课程通常可以分为:
A、“套餐式”课程B、限制性选修课程C、非限制性选修课程D、“拼盘式”课程
3、理论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有()
A、理论性课程属于间接经验B、理论性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C、理论性课程系统性强D、理论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
4、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特点有()
A、实践性课程属于直接经验
B、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C、实践性课程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D、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前瞻性B、合理分配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6、编制课程计划时处理思想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A、在重视学生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B、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C、加强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D、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7、课程计划的前瞻性要求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应当有“超前”意识,这种“超前”意识的含义包括:()
A、要将教学内容提前引入,促进学生“超前”发展
B、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C、及时引进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
D、考虑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
8、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的原则()
A、少而精B、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统一C、处理好教科书与其它参考资料关系D、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
9、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关系的论述上,下列哪一种论述是正确的()
A、课程计划时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
B、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是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某一局部的细化,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C、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是教学大纲的细化,教科书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D、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等同教科书的计划,是教科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10、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A、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B、注意逻辑和结构C、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D、语言要有艺术性
11、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是:()
A、讨论课前要布置阅读作业B、讨论前要准备C、讨论中要引导D、讨论后要总结
12、为了上好习题课,下列选项中教师应注意的环节有()
A、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B、编写或选择习题C、要使学生做好准备D、即使反馈评价结果
13、实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A、感知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设计性实验D、观察性试验
14、大学的实习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A、毕业设计B、毕业论文C、教育实习D、生产实习
15、一般说来,选择教育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培养目标B、教学内容C、学生的情况D、学校的教育条件
16、教育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A、词汇B、语言C、符号D、模型、图像、实物
17、教育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有以下方面:()
A、规范、简明B、幽默、风趣C、语音清楚、语调节奏优美D、生动
18、使用符号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A、规范、简明B、简洁、明了C、系统、清晰D、讲究艺术
19、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A、简洁B、与讲授相结合C、讲究展示的方法D、讲究艺术性
20、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21、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非指导教学B、先行组织者C、合作教育学D、程序教学
22、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B、高难度教学C、暗示教学D、程序教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
1、错;2、对;3、对;4、对;5、错;6、错;7、错;8、对;9、对;10、错;11、对;12、错;13、对;14、对;15、错;16、对;17、错;18、错;19、对;20、对;21、错。
二、单项选择题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国内译为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Siemens等研究者对慕课概念进行了解析――“大规模”指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众多,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在线”指学习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学习活动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指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没有限制。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慕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组成成分来看,慕课可分为“基于社交网络的慕课”“基于任务的慕课”和“基于内容的慕课”。另外,根据依托理论的不同,又有研究者把慕课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获取和掌握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传播和复制的xMOOCs;基于网络的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自治和社会网络学习,侧重于知识的创造与生成的cMOOCs;基于任务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注重学习者对知识深度加工的 tMOOCs。
慕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汇聚或混合学习资源
汇聚或混合学习资源旨在为分布于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学习资源提供一个集合点,并将这些学习资源或信息通过网页等形式提供给课程的学习者,形成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2.促进社会化互动
社会化互动是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主要差异之一。xMOOCs中的在线讨论区就是用来供学习者进行在线的深度交流和分享的区域。
3.提供自主学习支持
慕课中的自主学习根据理论基础不同可以分为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和以关联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于xMOOCs)的自主学习,可以依据程序教学法的“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反馈”“自定步调”原则进行设计,如将每个知识点以简短的视频方式呈现,同时视频中穿插各种测验和习题,并进行及时反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存在于tMOOCs)的自主学习则应着重于情境或任务的设置,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基于关联主义(存在于cMOOCs)的自主学习需要提供给学习者相应的讨论主题、推送辅助学习材料和知识人际网络,以供其更好地为进行社会化交互做好准备。
4.设置多元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维度多为成绩本身,而慕课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和学习者时空分离的网络环境中,因此,学习评价应更加灵活和多元。例如,增加参与度、满意度、情感体验度等指标,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持续使用慕课进而享受到慕课带来的益处。
慕课的教学策略设计
常见的慕课学习模式有自主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两种。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展开学习活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进而自主地完成针对性的系统练习,积极地参与课程论坛中的互动讨论,完成课程学习。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程教学视频的观看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课堂上则是教师解答疑难、困惑,同伴交流讨论的过程。除了上述的两种模式,还有研究者提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慕课内核教学模式。
慕课的教学评价设计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慕课教育,教学评价都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由于慕课的大规模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无法保证因材施教。因此,慕课的教学评价环节应具备三个特征:
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式多元,价值取向多元,也就是说慕课教学里学习者、教师、教学资源、平台服务都是评估的对象。
一、重视学习方法的探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属性,其核心是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动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习的选择性、独立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性、批判性、自由性、生成性、超越性及其有个性特点的意义建构。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注入式传授,实际是知识灌输,重视大运动量的练习、作业,实际上流于机械训练,学生面对的是教师的权威控制和教材的“霸权话语”,其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和交差式(为了交作业)的练习,根本无主体性可言。
现代教学要培养具有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这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应由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的方向进行。首先,应该积极开展学习理论的研究,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应该成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其次,应该注重学法的研究。当代学习方法改革的实验和创新,异军突起,占尽。放眼看来,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自由学习(即非指导性教学)、问题解决学习等等名词术语、教改项目、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二、重视教法学法的统一,突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
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观念,动摇了教师“满堂灌”、“控制练”、“考法宝”的教学方法体系,出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整合统一。教师具有主导作用,但不能“主宰”教学活动,“教学教学”不能有教无学,也不能有学无教。因为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交往。保持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适当张力,消弭教法与学法的分离,寻求教的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有机统一,应该成为传统教学方法回应“学习方法”挑战的对策之一。
思想的磨合激荡,实践的创新选择,使“以教为中心的”教法与“以学为中心”的学法从对峙走向整合,从分离走向统一,从“一统天下”或“完全取代”走向双方张力的积极互动。既然已经在“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这一基本观点上取得了共识,那么,出现“发现学习—发现教学法”、“自由学习—学导式教学法”、“自主学习—对话交流教学法”、“探究学习—发现式接受式探究学习教学法”、“建构学习—掌握学习教学法”、“活动学习—‘茶馆式’教学法的变化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应该倡导“注入式灌输”向启发式教学、主导式教学向合作学习教学、接受式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学会式教学向会学式教学、讲授法向谈话法讨论法的转变。所有这些变革,集中体现了“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统一活动的方法”即互助互动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情知教学的整合,突出教学活动的生命性
传统的教学重知轻人,先是割裂知识与智力、能力的关系,尔后开始强调知识教学与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的统一,这既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也表现在教学过程的活动方式即教学方式上。如由传授教学法发展到“启发式”教学法,由讲授式教学法发展到“讲练结合”教学法,由授受式教学法发展到“发现式教学法”,其他如“演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实习作业法”、“参观法”、“示范模仿法”等等,无一不是为了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的目的,体现出浓厚的主知主义、理性主义色彩。
主知重智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富于理性而单调乏味、逻辑严整而枯燥无趣、肃整冷峻而沉闷呆板、有紧张活动而无勃勃生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有目标任务而无求知兴趣,有死记硬背而无探索欲望,有机械练习而无求新冲动,有好胜心而少好奇心,有好成绩而少好心情,有高分数而无“高峰体验”。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辨析知识正误却不一定能做出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却不一定有追求真理的热情态度,有刻苦勤奋的表现却不一定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能遵守教学规范和纪律却不一定能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却不一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样的人就是所谓“单向度的人”。
这种割裂知、情、意的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末就受到教学改革家如赞科夫、布鲁纳的批评,他们指出,教学活动应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豪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割裂知、情、意的教学方法也持批判态度,他们指出,人的知、情、意具有统一性,教学活动要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应激发人的潜能,促进认知与情感、意志的统一发展。更尖锐的批判则来自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他们指出,心灵不是信息加工器,而是意识、思维、想象力、目的性、创造性与认知的有机集合体;他们批判传统教学使人丧失个性,成为无血无肉无感情的抽象的人,强调教育教学必须关照人的“整体心灵的培育”。
转贴于
我国以叶澜先生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家将人本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为“生命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为了人们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分门别类知识的增长,而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生命活动。
在这样的教育思想理论的背景下,暗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对话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游戏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以及非指导性教学等纷纷涌现,并日益受到重视。还有发现教学、程序性教学、掌握学习、“探究—研讨”教学等教学方式中包含的反馈策略,也被迁移借鉴到各种新老教学方法中。其中,上海青浦教学实验改革的情意策略、及时反馈鼓励策略和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影响较大,为许多学校教师借鉴采用。所有这些注重情知整合的教学方法的采用以及与这些教学方法相关的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和融洽、愉快、活跃、开放、宽容、合作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必定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热爱之情,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灵感、兴致和个性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同学和老师对话交流,智力互激,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从而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智慧,而且会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受到锻炼,潜能得到诱发,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创造力得到解放,主体性得到提升。
四、重视教育技术的开发,突出教学方式的现代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主题。教学理论应该高度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开发,探索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1.出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形态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趋势。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方式。如果说现行多媒体教学还因为多数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未能表现出全新形态的话,那么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同传统课堂教学听音型、听说型、听说对比型、视听比较型相比,则因其将听音、听说、视听、对话、示范转播等多种功能结合于一体,而具有了“全新”教学方法形态的特征。而教学网站、学习网站的始建,网络课程的开放,师生“在线辅导答题”、“视听对话”、“网上练习作业及批改”等形式的尝试,足以说明“网络多媒体”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
[HTK]2.出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充实和完善现代教学方法的趋势。[HTSS]这里所说的现代教学方法,一是指上世纪下半叶国外出现的发现学习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图示教学法、程序教学法以及我国上海育才中学实验的“茶馆式”教学法等;二是指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主张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及影响较大的“情景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上述教学方法如采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教学,有利于创设逼真的情境,呈现生动形象的音、像、画,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在网络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生既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究和发现,也可以采取有指导的发现和探究学习,可以自主检索文献,查询信息,调取相关材料,也可以同教师或同学网上交流和协商,自由陈述不同意见,表达见解和疑问,还可以在虚拟实践活动中进行练习和作业;教师的指导、评议、反馈强化可以个别化、及时化,也可以在线“旁观”无组织的自由学习。
3.出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的趋势。传统教学方法指的是教育学中所说的“常用教学方法”,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等。这些常用传统教学方法历经数百年,自然有其难以被完全取代的地位与作用,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而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采用,则可以扬长避短,概括地说可以解决呈示信息的效率、效果问题,使演示更加形象、生动、动态和直观。教与学的网站使学生有充分表达意见的平台,使作业批改、练习指导反馈更加及时,使复习个别化和因材施教更加现实,使参观、见习感知突破时空局限,使实习作业有更加仿真的情境。举例说,网上“虚拟实验操作”,既可以提高效率,人人动手,解决传统实验设备有限、难以全员动手的问题,又可以节约教学资源。此外,在网络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反复练习、及时复习等也更有可能。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16~318.
[2]靳玉乐,李森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60~162.
财务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理财理税方向)、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其前期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等,后期课程有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典型任务,具体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资金筹集资金投放(投资)营运资金(经营过程中)收益分配。二是企业资金静态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收益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能为企业进行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将来的从事的工作岗位,还需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时虽以本课程大纲为准,但需要有课前、课后的延伸;教学场所以校内为主,但不能缺少校外的实践体验。因此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二个定位、三种手段、四种场所”。
“一个中心”是指以工作过程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采用实践专家访谈法,对财务管理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据此设计学习情境。
“二个定位”是指该课程应定位于学生的就业所需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进行课程项目内容开发和教学组织,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公司理财是既具有技术属性,又具有管理属性的一项工作,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所以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组织要达到双重效果。
“三种手段”是指将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当中,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认识实习阶段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性质,二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为专业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设计有关解决公司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顶岗实习。
“四种场所”是指课程学习的场所分别有教室、校内实验室、企业、网络资源,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采取在教室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在实验室完成财务管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去企业去亲身体验财务管理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三、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主要达成学生职称、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知识水平,能力目标主要让学生获得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主要是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其一,知识目标:了解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对象,工作的方法;掌握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的计算;掌握企业筹资的方式和途径,不同筹资方式个别资金成本以及综合筹资方式的成本计算;掌握证券投资种类,证券投资收益的评价;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净流量计算、评价指标计算;掌握营运资金的有关成本,货币资金、存货资金最佳量、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的计算;了解收入的形成,利润的分配程序,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方法,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报表的编制;财务控制中心的指标类别、指标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计算。
其二:能力目标:具备合理地选择筹资方案能力;具备对证券投资、项目投资评价的能力;具备为企业制定货币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的能力;具备能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的能力;具备为企业编制预算的能力;具备能结合企业不同控制中心考核指标对各中心运行效率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
其三,职业素养: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还需维护债权人、股东的利益,保持良好的信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遵循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其一,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遵循“注重理论适度、强化实践操作、兼顾其他课程”的原则。一是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特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课时设计方面采用了“理论授课+课内实验”的模式,理论授课重在既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又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计技术职称的晋升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实践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及财务分析等;二是考虑本专业的“课程链”,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依据不同年级专业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的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结构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将每一个项目设计成几个模块,将模块再细化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教、学、做”完美结合,具体内容安排表1(以80课时为例)。
其二,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分析法:每章的理论讲述都以具体案例为背景进行阐述;分组讨论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筹资成本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计算、营运资金成本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计算等内容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在资金时间价值实践运用、财务预算等内容可采用;图示教学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项目投资净现金流量确定与净现值计算、货币资金与存货管理等,都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或难点问题,我们利用简单的线段或坐标图示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其计算原理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教学法: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计算、不同证券的估价、存货资产的管理方法等,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异同点,找出有规律性的共同点及有特殊性的不同点,然后运用简单表格列示,这样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全面掌握相近或同一系列的知识;程序教学法:对项目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复杂问题,通过设计符合逻辑结构的教学程序,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法: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分析等内容的授课,主要采用模拟企业实际业务,通过设计综合性强的教学案例及业务流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互动教学法: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涉及的分析指标多达30个,有许多计算方法,老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把企业近两年财务报表给学生,让学生站在企业的立场分析财务状况并写出简要文字说明,老师给予评价,这样很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导向、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导向:按财务管理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成八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再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依次开展每个项目的教学。
工学交替:在专业计划中安排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依次完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性质和知识需求、财务管理岗位专业实习、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等任务,采取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完成某一任务的原理和工作程序,然后再向学生下达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六、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需具备一定的教学环境,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室设施应该包括具备上网功能的电脑,可供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可移动桌椅供学生分组讨论;陈列柜供资料存放、成果展示。校内实训室应该配有相应财务管理软件和配套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应以中型企业为好,具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岗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也可以是一些财务咨询公司,为其他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咨询、做账等业务。考虑到大部分企业财务资料不愿对外的情况,我们应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根本,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七、建立科学的“二结合”考核体系
一是过程与结果的考核相结合,将平时作业、课堂的过程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校内与校外考核相结合。考核总体系由考核项目、考核点及权重分配构成,具体可见表2,其中课堂任务、企业实践采取个人独立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对完成任务结果采取个人自评占30%、小组评定占30%、教师评定占40%三方相结合的形式,从是否参与任务、工作方式、完成质量三方面进行评定,具体可见表3。
八、教学团队建设
总之,一门课程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除了以上所提到七个方面以外,还需配备良好的师资,好的师资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程的师资最好是有专任老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年龄方面是老、中、青结合,职称方面是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
文秘专业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秘书实务,档案管理,秘书礼仪等。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打破单一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现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效果很好。而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导致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日渐消蚀。因此很多案例讨论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另外,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文秘专业的实践课程如果能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会很好。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哪些是要让学生获得的终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二、应用情境性、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以满堂灌的方法对课本重难点进行教学。此法实际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只是人云亦云,培养不了创新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如情境性、任务型教学。
情境性教学,由于确定实际问题或真实性任务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问题或任务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因此,情境性教学又称抛锚式教学。
情境性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如在教授秘书值班工作时,可以创设一个值班办公室,准备好桌椅、电话、值班日志等。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如在值班时接到紧急电话或遇到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
3.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如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协作学习。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任务型"教学,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以任务为中心,强调做事情的过程,这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如在教授秘书接待工作这一章时,在课前先安排接待一个参观团体的任务。经过学生两人之间、四人之间或在小组内开展"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他们带着问题思考、讨论、组织材料。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直接影响着任务的完成。等到课堂讲授时就可以先让各小组讲解自己的接待程序和步骤,然后再结合新课程边学习边评价。
在"任务型"学习中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尊重个性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又在组织、动手能力方面得到锻练,培养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高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上升,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力军,但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尤其是年轻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乏专业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实践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因而在其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自然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欠佳。
针对年轻教师缺乏教学技能与实践经验这一情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应做的工作:一是对所有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职业道德和技能。二是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发达国家大学一般每隔3~4年就为在职教师提供一次带薪学习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供了方便,不仅教师和学校受益,学生更受益。三是为教师创造条件,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四是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五是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角色的转变和新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之间合作、配合与研究,共同思考,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避免闭门造车,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扩招速度较快,致使办学经费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
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属于仿真型建设,主要是指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学校要大力投资建设各类模拟实验室,改善实验条件,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应用技术。特别要发挥高校资源共享的优势,组建高校实验中心,这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在校园里要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各种学派、学术思想的自由讨论和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保证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挖掘和保护学生创新的"灵感",宽容学生的失败。同时要树立一种严谨求实的作风,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