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5: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在,我们简要探究一下国际化的人民币将如何影响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在今天的全球货币体系中,无可否认,当谈到世界货币时,我们的选择少之又少。这种情形是非常危险的。在发达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时,我们看到了金融市场是如何骤然停止的,全球货币金融系统是如何濒临坍塌的。一个更多元的货币体系将更有利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如果全球的流通手段包含更多的货币,那么任何一种货币主导全球流通手段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一种货币大量盈余却仍然升值的情况就是国际货币种类过少造成的不寻常产物。由于种类过少,当少量几种主要国际货币的国内经济政策偏激并且有悖其国际货币的地位时,整个世界都将承受灾难。许多主要发达经济体制定的货币政策并不顾全大局,就像是封闭的经济体和金融系统一样。货币政策制定的结果就是,它创造了一种对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极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虚假信心,以及无法充分理解其对全球的影响。在一体化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内,政策的影响被泄露。获得较差收益的投资者和储户并没有放弃并说到:“既然我获得的收益如此少,那么我就把它用出去或者少存一些。”不,他们开始寻找其他手段为他们的存款保值,包括在境外投机搜寻更好的回报。结果就是,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远远低于那些主要经济体的决策者们的预期,同时资本流入的接收国也面临很大的政策难题。人民币的崛起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希望它能使得世界货币体系不那么扭曲,也能减少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阻力,而且,能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分担责任和享受益处。
三、马来西亚与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怎样影响马来西亚呢?对马来西亚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而无害。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任何有利于两个经济体之间贸易和投资流动都是好的。我们知道,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面临以及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我们也知道,中国需要采取渐进的措施,为自己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问题提供一些空间。但是,我们也知道,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政策框架的发展,其金融系统和经济开放程度也会更高,从而人民币更加国际化。马来西亚的决策者们在经济与金融方面不遗余力地加强与中国的联系。至于将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我们也已经落实了基本的基础设施,并且会继续改进,使其更便宜,更方便。然而,私营部门才是决定人民币用于国际收支情况的关键因素。像汇丰银行这样的机构具有向马来西亚的客户或更广泛的商业群体普及人民币,以及给决策者提供反馈信息,并方便其为人民币的贸易增长建立一个更有利的环境的潜力。
当前,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贸易比重逐年增加,以及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使得许多国家遭受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这为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虽然目前对人民币是否需要国际化,以及国际化的路怎么走,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从中国决策层的动作来看,如加强区域合作、争取更大的IMF投票权、与多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等,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近期中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行动也越来越快。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无法回避。
中国如何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更深入更全方位地审视和评价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我国贸易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避免人民币国家化后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过大的冲击,趋利避害,是本文重点关注和研究重点。
当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仍然众说纷纭。有乐观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走出去正在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币必将成为和美元、欧元并立的三大国际货币之一;有专家学者持反对态度,认为由于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资本项目等方面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没有消除之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路还很漫长。本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本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二是该国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一)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如果当国内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或人民币升值时,将导致境外人民币回流,增加国内人民币供给,削弱紧缩政策效果;而相反情况下则导致境内人民币外流,从而减少国内流动性,减弱扩张政策效果。同时,大规模人民币资金出入必然导致国内货币供求关系变化,一旦这种变化节奏超过控制幅度,势必对货币市场平稳运行造成冲击,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我国面临汇率升值、利率上升压力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境外需求会不断增加,如果我国央行对境外资金需求考虑不足,人民币汇率将会面临升值和利率水平上升压力,从而影响出口,降低国内投资,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随着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的扩大,如果境内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跟不上,境外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就会产生跨境套利和套汇行为,进而冲击境内利率和汇率。
(三)加剧国际收支风险防控难度一是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不断增加流出会使国际收支顺差规模扩大、外汇储备规模增加,进而增加国内货币供给,会使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二是加剧企业融资套利行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境内外汇差利差较大背景下,企业会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进行套利,采用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通过海外银行机构融入较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会加剧净流入压力。三是加剧境内外短期资本跨境流动,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难度加大。
(四)金融体系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也是人民币业务、机构、交易网络国际化的过程,将使国内金融体系在国际市场范围面临更多风险暴露和传染。
(五)影响我国地缘政治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会威胁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的铸币税收益,可能会引起我国与关系国的地缘政治关系出现摩擦和冲突。
二、现行本外币分离监管模式及效果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主要负责金融宏观调控,外汇局负责对跨境外币资金按交易项目划分实行全口径监管,我国对本币和外币的管理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外汇资金与人民币资金流动环节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异,本外币账户之间缺乏联动管理,直接影响监管效果。
(一)现行监管模式:外汇政策严格而人民币政策宽松
1.经常项目下:一是两部门对货物贸易企业分类口径不一致,造成一些企业处于两部门监管真空,企业可自由选择收支币种进行单边规避监管。二是两部门对企业资金流核查内容、程序、标准不一,容易给企业规避税收政策或汇出异常资金造成可乘之机。
2.资本项目下: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方面,外管局对境外投资者投资行为有一整套制度、程序,而对使用人民币投资行为如何审核却无相关明确要求。二是外债统计口径不一致,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远期信用证等暂未纳入现行外债管理,可能导致部分产能过剩的企业规避外汇管理。
(二)监管效果评估:未形成监管合力
监管效果不佳我国本外币的联动趋势日趋明显,以当前单一的以人民币为主的监管体系或以外币为主的监管体系已难以适应当前监管的需要。
1.政策法规缺乏整体性,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外汇局按交易项目划分的分割式管理模式与人民银行搭建的监管体系存在冲突之处,进一步人为割裂了跨境资金监管的整体性。两部门的各业务系统完全分割,一些重要的非现场分析工具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外汇局与人民银行跨境办、其他职能部门(如工商、税务)的信息交换、政策互通、协作监管等十分有限,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削弱了监管整体效率。
2.双重交叉监管,监管效率低下。由于外汇局和人民银行在人员配置重复、统计监测体系未有效对接、对跨境人民币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查处机制,导致本外币双重交叉监管,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需多头咨询,多头登记备案,重复管理现象突出,企业和银行往往会同时执行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的相关规定,外汇改革的实施效果被削弱。
三、如何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体系
从以上分析中看出,我国需从战略高度认识并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体系,消除现行体制下本外币互动效应不协调问题。
(一)构建监管大格局
筑牢金融高边疆金融乃是一个国家必须要保卫的“第四维边疆”,货币本位、中央银行、金融网络、交易市场、金融机构与清算中心共同构成了金融高边疆的战略体系。建立这一体系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货币对资源的调动强度和效率。人民币要实施国际化战略,就应该在金融高边疆的战略下进行整体布局。人民币的国际化,并非只是将货币放出海外进行体外循环这样简单,人民币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是国家利益之所在,哪里就是货币当局监管的新边疆,必须进行有效和可靠的监控,以确保这些海外流通的人民币处于“合法”使用的范畴。人民币走出国门的前提条件就是:放得出、收得回,看得见、管得着。
(二)建立一体化监管机制
形成监管合力跨境资金管理法规应突破币种限制,以跨境资金的流入、流出为出发点,搭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支持本外币跨境业务的发展。一是改变本外币分开管理的跨境资金监管模式,可从以外汇收支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居民和非居民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二是新的监管机构按照监管流程进行设置:设立对公和对私服务受理窗口,受理各类跨境业务;按监管主体性质分设银行监管部门、企业监管部门以及个人监管部门,进行分类管理;设立跨境业务检查部门,对被监管机构进行常规、专项、违规的各类检查及处罚。三是以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为目的,形成监管合力。人民银行、银监会、外汇局等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宏观审慎的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框架。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市场准入、业务管理、违规处理等方面的职责,形成本外币联合监管机制。与反洗钱、征信、支付结算、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产品管理相结合,从多角度、多方位对监管对象加强管理,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三)实施主体监管
整合系统资源,完善监管手段主体监管就是以经济主体(包括涉及跨境资金流动的企业、金融机构、个人)为单位进行监督管理。通过综合利用系统数据和外部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划分信用等级,实现以经济主体为单位的分类监管、预警监测和违规处置。密切跟踪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变化,提高对跨境资金流动预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本外币全方位监测系统,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提供有力手段。整合现有外汇局及人民银行有关业务管理系统,搭建统一的监测平台,综合考虑宏、中、微观管理需要,科学设置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实现本外币统一跨境流动监测。逐步引进其他外部数据,实现立体监管。加强监测境外人民币流动状况和需求变化,加强对国内银行在境内外系统内有偿调拨资金的管理,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的监管,探索银行创新产品登记制度,方便及时掌握新情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逐步理顺政策法规体系,尽快改变外汇政策与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松紧不一的局面,明确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细节问题,消除政策套利空间。重点针对资金流与货物流不匹配、无真实背景的交易行为、异常转口贸易、外债全口径等方面,防范跨境资金借道人民币渠道流入风险。
关键词:影响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中国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大国。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使人民币币值成为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贸易逆差国之间贸易冲突的焦点。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两个月内两次要求人民币升值,高盛首席经济学家不断怂恿人民币尽快升值,投资大师索罗斯也呼吁人民币应升值到位。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冲击中国的出口贸易,从而恶化国际收支,也会给中国的外汇储备带来巨额损失,因此即使是在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之下,中国政府仍表态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然而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经济过度依赖美国的弊端被充分暴露,加上国际上改革目前以美元为单一核心货币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呼声高涨,人民币面临的不再仅仅是是否升值的问题,而是是否逐步国际化的问题。
一、什么是货币国际化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由本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决定其发行的数量以及发行的时间,是一国独立的重要表现形式,任何国家不得干预他国货币的发行。货币的购买力是单位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能力,根据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简称LOOP)和购买力评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货币购买力是货币汇率的根本决定因素。通常,一国货币通常并不参与他国的经济活动,如果该货币走出国门参与到他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则可视为该货币职能的国际扩展,或称为该货币的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被定义为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由本国居民和非居民使用和持有(Kenen,1983)。可以看出,货币的国际化包含了货币职能和使用空间范围的扩展,货币所执行的计价标准、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等职能都扩展到世界范围内,即国际化的货币应该全球范围内执行以上职能,广泛地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被使用。
Hartmann(1998)对国际化货币的职能进行了进一步说明,他认为国际化的货币应该同时在私人部门和官方执行三大类的职能:(1)交易媒介和干预货币职能;(2)计价货币和货币锚职能;(3)价值储藏和储备货币职能,即一国货币必须在世界范围内执行以上6种职能,才能成为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国际货币定义为: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类似金属货币的作用、可以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所持有、可作为外汇平准基金干预外汇市场的货币。
二、货币国际化对货币国的影响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货币体系,美国凭借美元核心货币的地位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大国,在享受全世界人民创造的财富的同时,将金融风险转嫁到世界各国。尽管表面上看来好处多多,但我们却看到,无论是欧洲央行还是中国政府,都坚持本地区和本国货币“非国际化”的态度,而“被迫”国际化日元的日本政府,也为日元的国际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分析一国货币国际化对国的影响,应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货币的国际化能够给国带来巨额的铸币税,且随着国际货币国际地位的提高,铸币税收入也会越高,因为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货币为了实现其回流,货币发行国的利率必然会比较高,利率越高则铸币税收入就会越低。其次,国际化使本国货币可以直接用于国际贸易的支付和结算,减少货币国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另外,国际化还可以提升货币国的国际地位,可以增强货币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还可以通过发行国际货币为本国的贸易赤字融资和减轻以本币计价的外债负担。
然而,货币的国际化也会给货币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首先,国际化就意味着货币国放弃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且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将被降低。因为,利率是中央银行影响国内经济最重要的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无论是在盯住汇率下还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货币发行国利率的变化会导致资本大量流出和流入,影响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国内经济发展的独立性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被境外增持,导致币值上升,就会降低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本国进出口贸易。
三、人民币国际化
1、为什么是人民币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当前货币体系缺陷的必然结果,改革以单一货币作为核心货币的金融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可以取代美元成为核心货币,因此,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更可行的方法是降低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形成一个以几种核心货币代替单一核心货币的货币体系。
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几种货币当中,欧元凭借其稳定的币值和欧洲货币联盟在全球经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首当其冲成为国际货币的选择之一,其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1999年为17.9%,2008年已达到26.5%。目前英国尚未加入欧元区,如果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英国加入欧元区,必定将大大提升欧元国际货币的地位。
亚洲国家中,日元的国际化程度最高,但日本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处于相对衰落的过程,其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正逐年下降,日本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也呈下降趋势,2011年福岛9级大地震对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以日元作为亚洲国家的代表登上国际货币舞台目前看来很困难。
亚元是各方希望看到亚洲各国构建的货币单位,但亚洲与欧洲实际情况不同。欧洲各国国土面积小,相近,政治制度统一,虽然德国与法国的经济实力最强,但欧洲各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构成统一的货币联盟能够提升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让其拥有对抗美元霸权的力量。而反观亚洲,拥有中国、日本和印度这样的大国,而且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和日本共同构成货币联盟是很困难的,加上亚洲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政治制度差异都比较大,亚元的构建并不可行。
与其寄希望于尚未“出生”的货币,将有世界第二经济体支撑的人民币国际化更为可行。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中国政府意识到人民币给美元当“跟班”的日子并不好过,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高,石油、铁矿石等关键生产要素的定价权掌握在美国和英国的几大期货交易所手里,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受到外国供应商的影响较大。而且由于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不得不一再为美国人埋单,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中国需要摆脱美国的阴影,而国际社会需要多种核心货币对美元进行制约,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作为一个以强大实体经济为支撑的货币加入国际货币体系无疑是众望所归。
2、人民币的国际化
(1)目前的人民币是否具备国际化的条件
Dwyer Jr和Lothian(2002)对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条件进行了归纳:a.较高的单位价值b.币值长期稳定c.是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发行的货币d.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较为发达e.国际货币是人类行为的货币选择的自然演进 结果而非计划产生
欧元之父Mundell(2003)认为决定一国货币是否能国际化的因素是人们对该货币的信心,支撑持币者信心的因素有a.该货币的流通范围和规模b.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稳定的预期会增强信心c.管制程度d.强大的、持久的综合国力以及币值的稳定性。
对中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来说,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成为亚洲多数国家商品的出口市场,成为亚洲主要的经济增长拉动力量,而且中国高达2.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强后盾。然而因此就认为人民币可以与美元一争高下,却也显得过于乐观了。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世界第二,但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比不到10%,贸易占比也仅为10%,而同期美国经济总量占比为23%,中国经济规模对世界的影响仍太小,不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支撑。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也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弹性都不够支撑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很长的建设时间,即使当中国的经济规模接近美国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仍不能达到美国金融市场的先进程度。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只有银行资产与美国的比较接近,而无论是股票市值、债券市值与美国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金融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同时应加快对金融安全网的建设。
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看,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签署了总额高达65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在香港设立人民币个人业务结算试点,积极推动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建设。人民币虽然不是世界硬通货,但已经成为中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结算货币之一。然而,货币互换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其目的是为了缓解金融危机下各国美元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减缓国际贸易的严重下滑,并非承认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由于中国政府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人民币至今仍无法自由兑换,而且人民币境外投资渠道的缺失使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小组(2006)通过对特定货币境外流通范围指数、特定货币境外流通数量指数、特定货币在国际贸易中支付数量指数、特定货币在国际贷款中计价数量指数、特定货币在国际债券中计价数量指数、特定货币在直接投资计价数量指数、特定货币在境外国家官方储备数量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测算后得出人民币的国际化综合指数仅为2,而美国是100,欧元是39.4,日元为26.2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仍很低。
(2)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间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19世纪80年代,一战结束前,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起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二战即将结束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表现出了一些不稳定性,一系列“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欧债危机、卢布暴跌、英国脱欧等事件都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愈发动荡,因此学界对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争论也日益激烈。全球经济面临的衰退趋势和源自多方的挑战使得各国为了经济的尽快复苏纷纷采取不同的政策,意图解决这些问题,重建国际货币体系。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投身于亚投行的建设。2015年,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在这一轮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重大机遇面前,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我国货币能够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期待。本文通过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进程的分析,梳理主体货币国际化的发展规律,发掘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出建议。
一、各国货币国际化过程对比及经验总结
尽管各国经济环境及货币政策有所不同,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是可以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吸取经验的,本部分通过讨论国际主体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总结各种主体货币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经验教训。1.美元发展历程及国际化经验总结一战后,美国由于远离战场,经济实力迅速跃居世界前列,但仍无法取代英镑的霸主地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元进一步挤压英镑占据更大的国际市场,美元正式超越英镑;随着美国不断借助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利益,其凭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确立世界货币霸主地位。从美元逐步走向国际霸权地位的进程来看,美元之所以能够超越英镑,是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支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便是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和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扭转了美元颓势,可见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公信力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2.欧元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借鉴经验欧元的诞生是当今世界经济史上首次出现区域集团整体放弃国家货币,通过统一货币结成货币结盟的尝试。经过了数十年欧洲各国经济、政治各方面合作的铺垫,并继承了此前欧盟成员国德国、法国的货币马克和法郎的既得国际货币优势,以欧元区整体的经济贸易实力作为依托,欧元于1999年问世,并于2002年作为区域内唯一法定货币流通使用,这意味着欧洲的货币经济一体化取得了重大进展。欧元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各欧盟国家的合作与共赢,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的优势使欧元有了坚实的货币基础。但是,由于欧盟内部经常出现内部冲突,各国关系渐显恶化,很难为欧元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这就导致欧元发展缓慢,各国的经济实力逐渐下降,这也无法为欧元提供足够的经济实力的保证,所以,欧元进一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扩发份额的可能性也十分小。3.英镑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借鉴经验英镑在18世纪时是现代世界最先实现国际化的货币。17世纪-18世纪,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海外贸易、对外投资和殖民活动等途径,使得英镑在世界上占据了霸主地位;后来,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逐渐成为当时最大的工业品输出国;19世纪70年代,形成了以英镑为主的金本位制度,英国主导了世界金融体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镑都是最重要的贸易结算活不和储备货币。一战后,随着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英镑时代”逐渐结束,英镑的国际地位也逐渐衰落。从英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实力是成为国际货币的根本性因素,一战时期英国国力强盛,但由于其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英国的经济实力就相对减弱,导致英镑的地位逐步被取代。这鲜活的教训不得不被我们重视,经济实力很重要。此外,不仅要增强经济实力,还要完善国内金融体系,良好的国内环境才能铸造出国际性的货币。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以及后来的金本位制度,使英镑走向辉煌,但是由于没有保障措施,使得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后,取代英镑成为世界霸主。因此,全面内外协调发展,才能使货币走向全世界。4.日元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借鉴经验日元国际化走的是一条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道路,通过外汇管理改革使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境外日元离岸市场的迅猛发展,也间接地加速了国内金融制度的改革、发展和完善。20世纪50年代,在“贸易立国”战略的推动下,日本经历了为期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期,随着日元对美元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大,日本鼓励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日元计值,日本政府逐渐放松日元管制。随之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日本,使得日本国内经济泡沫愈多,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停滞和萧条期,可以说日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在这一时期相对下降。从日元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货币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国家要适当的为货币放开空间,为货币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此外,要逐步扩大国内金融市场,完善国内金融体系,为货币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更要将货币推向国际。另外,要建立起保障措施,为突况做好准备,防止出现类似于日本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从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来看,经济实力对于货币地位十分重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有所放缓,增长乏力,尽管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这也是要归功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从政治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走区域化到国际化的道路。正如欧元,欧洲各国团结力量发行统一货币欧元,强大的政治力量为其保驾护航。还有日元,在走国际化道路失败后,由国际化转向区域化,在亚洲有很大的影响力。人民币目前在周边国家和旅游国家发展的很好,但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化进程还有待推进。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完全可以利用当前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取得的优势,从区域化发展入手,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并不算完备,市场化程度并不高,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且监管方面仍存在发展不健全、干预过多、交易环节不够简单等问题。英镑的跃步发展就是建立在英国金融体系发展完善的基础上,以英国强大国力作为支撑,一举获得成功的。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离岸金融市场风险集中,我国应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化改革,丰富产品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创新。人民币国际化的直接后果会导致实际经济部门尤其是出口部门要求货币贬值以出售更多产品。为了维持其他国家的居民、企业对我国货币价值有信心,我国就要降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尤其是不能够让公众对未来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这需要我国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制定的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近年来中国持续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居高不下,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较大,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面临的情况类似,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国家来说稍显不足,对于国际化带来的风险应对能力有待提高。中国应参与到本轮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中去,如果国际货币制度没有这轮洗牌,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政府应该积极主张和参与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明确提出建立超国际货币的改革方案,并力争在未来的超国际货币的构建中体现人民币因素。借助于国际货币制度的安排,可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使人民币的地位与中国经济的地位相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些基本的进展,国际认可度也在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大型机构选择持有人民币。但是人民币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本文通过分析主体货币的国际化进程的经验,为人民币国际化建言献策,以期人民币能够稳步扎实推进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杨现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与欧元之争:文献综述[J].西南金融,2009,(04):12-14.
[2]陈平,管清友.大国博弈的货币层面--20世纪60年代法美货币对抗及其历史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04):25-47+155-156.
[3]李稻葵,尹兴中.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02):31-43.
[4]李俊久,姜默竹.人民币“入篮”与国际货币体系未来走向[J].现代国际关系,2016,(06):1-8+65.
[5]卢露.论国际货币体系新格局与日元的国际化[J].现代日本经济,1993,(05):38-41.
[6]陆磊,李宏瑾.纳入SDR后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基于货币功能和储备货币供求的视角[J].国际经济评论,2016,(03):41-53+5.
[7]陆前进.美元霸权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兼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01):61-69+76.
[8]曲凤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化趋势及我国对策[J].新金融,2009,(05):23-25.
[9]王宇哲.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可持续性及治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4.
[10]徐奇渊,李婧.国际分工体系视角的货币国际化:美元和日元的典型事实[J].世界经济,2008,(02):30-39.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层次上自由兑换、流通,进而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储备以及国际市场干预中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的职能,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经济过程。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历史。若传统的商业惯例都愿意接受和使用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就容易成为国际货币。二是贸易和金融发展水平。一种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有较大份额的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天然优势。三是自由完全发展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四是对货币价值的信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债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使得美元和欧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有一定的削弱。然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以及中国政府在历次危机中展现的高度责任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民币FDI已进入试点阶段
2011年6月,央行公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成为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又一重大举措。
(2)在贸易计价结算领域
人民币主要在我国与周边一些小国的贸易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和企业中使用,2010年6月,结算试点地区范围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地区和部分行业中已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且这一势头还有继续扩大迹象。
(3)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
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先后与韩国,马拉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4)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1.进出口结算比例有所改善,不平衡风险依然存在
2010年以来,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结算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还存在着进出口比例不平衡,即进口结算支出远大于出口结算收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算比例不平衡的现象,2010年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构5.5:1,大部分人民币升值的益处都被输送到了国外市场。尽管201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比例达到1.4:1,但这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被广泛接受的结果,更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导致利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额提高,不是一种正常的平衡,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再次提高,进出口结算不平衡的状况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2.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
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是现有国际货币对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挠行为。从宏观方面来说,在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下,美、欧也不愿意把原有货币体系中的“铸币税”收益与中国分享。况且美国和欧洲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拥有强势货币,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买方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美国和欧洲掌握了货币结算的选择权。从微观方面来说,原有货币体系中的很多制度也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比如,国际上大宗商品、重要能源以及与能源相关的一些衍生工具都以美元来计价、交易,这一点对于人民币来说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必然导致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时,投资渠道受到限制。
3.宏观金融调控难度加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弱的风险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其流通范围会继续扩大,世界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剧增。境外人民币资产不仅会对境内人民币的汇率、利率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也会冲击境内的流动性管理并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境外人民币资产的汇率和利率价格会对境内形成冲击。突然大规模的货币回流或货币需求都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于被动局面。
四、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防范
1.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如果脱离与之密切关联的经贸与投资网络,是不可能深入发展的。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该从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网络系统入手,注重发展我国的亚洲区域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扩大人民币记值定价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规避外汇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检测;尽快解决人民币回流途径问题,我国政府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协商,通过缔结人民币境外流通双边协议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2.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完善中央银行职能,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从根本上说,一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程度,较大的经济规模、较强的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态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信心的经济基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并且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建立更加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加灵活的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及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及其他间接的调控手段,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不受干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3.发行“熊猫债券”
“熊猫债券”指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虽然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及存在资本管制等问题,债券发行规模有限,但其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有利于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或者减缓外汇储备中美元进一步增长,避免汇率波动给外汇储备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建立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卉.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的运动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层次上自由兑换、流通,进而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储备以及国际市场干预中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的职能,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经济过程。货币的国际化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1]
1.经济实力:《2015亚洲》报告称,201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比例将达到近五分之一。
2.贸易规模:2015年3月数据,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持续增长。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今年7月出口进口总值同比双双下降,低于预期。但是中国的贸易规模在全球贸易中仍然影响巨大,经常账户交易的近四分之一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3.货币币值的稳定性: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表示,人民币汇率已基本保持稳定,不希望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
4.金融市场规模:来自Bloomberg①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股市规模约为3.4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Credit Suisse②预计到2030年,中国公司债发行量将激增10倍,且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将超过英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5.稳定的政局和较强的政治地位:中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家实力的增强使自身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也给中心区国家、边缘区国家等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二、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
原本各国的金融机构只能从事本国货币存贷款业务,但是二战之后,各国金融机构从事本国货币之外的其他外币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有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外币存贷款中心,这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称为离岸金融。
(一)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在跨境人民币投融资[2]中的归类
1.境外机构离岸市场融资,到境内投资;
2.境内机构在岸市场融资,到境外投资;
3.境内机构离岸市场融资,到境外投资;
4.境内银行在岸市场筹资,向境外提供信贷融资:(1)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2)跨境人民币项目贷款;(3)跨境人民币账户融资和同业拆借。
(二)跨境人民币贸易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资金所有权与资金使用权分离的产物,融资成本的实质是资金使用者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由于企业融资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有交易就会有交易费用,资金使用者为了能够获得资金使用权,就必须支付相关的费用。而跨境人民币贸易的融资成本实际上包括两部分:资金使用费和融资费用。资金使用费通常是融资所支付的利息;而融资费用指融资过程引发的一切费用,企业在贸易融资中兑换外汇的费用和汇率损失,也属于融资费用。
此外,一般企业融资的成本还包括: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担保费用,风险保证金利息等。
(三)人民币汇率浮动引发的附加融资费用
当人民币升值时[3],意味着兑换外币数额的能力增强,以人民币支付国际贸易款项时能避免汇兑损失。当人民币汇率呈现强烈的贬值预期时,持有外币可以对冲汇率风险。如果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人民币或是外币的支付方式,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跨境贸易融资成本。
三、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
在中国大陆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的状态下,持有相关业务牌照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为国际投融资者提供境外人民币投融资平台。
(一)离岸金融市场的类型[4]
1.内外一体型.主要是资金的出入境不受限制,高度开放。这类市场要求所在地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完善的金融市场、较高的服务水平,以及成熟的宏观调控机制、丰富的市场调控经验、货币完全自由兑换。
2.内外分离型。通过政策导向,在利率、汇率管制、税收政策等方面几乎没有限制,但与国内在岸市场隔离。离岸市场的金融机构必须通过离岸业务专用账户进行交易。
3.避税型。没有实际资金交易,不需要纳税,只起到账户簿记的作用。这类市场管制更加宽松、税收更加优惠。
(二)当前人民币离岸市场情况
中国通过双边互换协议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与32个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定,总规模超过3.1万亿元人民币。建立了香港、台湾、新加坡、伦敦、卢森堡、德国、法国、多伦多等多个离岸人民币市场。
1.香港。香港是全世界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之一,早在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就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关于香港个人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合作备忘录》,香港可以进行人民币清算业务,中银香港成为清算行。2004年,香港可以开展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等个人业务,为人民币留存海外开放了窗口。2009-2010年上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渐渐消散,香港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的受益地区。2014年,香港作为第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整体人民币支付量的市场占有率为72.4%。
2.新加坡。2014年,新加坡取代伦敦,成为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中心,更多中国企业利用新加坡与东盟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新加坡占整体人民币支付量市场的6.8%。
3.上海。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差不多两年了,上海将成为中国境内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上海自贸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意味着人民币资金进出更加便利,鼓励区内企业在自贸区进行跨境贸易时用人民币结算;未来开放力度如果进一步加大,境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区内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用于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
四、自贸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如何改变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模式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如果国内的进口企业与国外的出口企业进行商务买卖时,需要申请融资(如跨境延期付汇),那么国内的金融机构不能跟国外公司直接开展付汇业务,而需要通过离岸或海外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业务。如图1所示。
离岸或海外金融机构跟国内的进口企业A与国外的出口企业B签署跨境贸易融资合同,受让B享有的对A的应收账款,而后A执行贸易融资的付汇模式有两种。如图2所示。
如果在自贸区建立新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注册在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可以跟A和B签署跨境贸易融资合同,根据B为A核定的信用额度,由该自贸区金融机构为A或B提供融资。这样的新模式的形成,不但为国内企业解决了跨境贸易中的融资需求和信用风险担保问题,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图1
图2
图3
五、结论
促进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首先需要让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融出人民币,获得相应收益,尤其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难的问题;其次需要解决的是,让流出境外的人民币可以流通和交易[5]。因此,在人民币尚未完成国际化之前,要努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币可以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顺利进行。
在自贸区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对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过来对人民币发展成为具备国际结算、计价、国际投资及国际借贷职能的国际化货币也非常重要。从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来看,上海自贸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刘仁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评估与控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P15~P25.
[2]张琦.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新布局[J].金融贸易,2015年第1期.
[3]宫宇燕.均衡汇率与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屠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J].金融论坛,2011年第12期.
[5]李豫.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金融,2011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高晶(1985.4.16-),女,籍贯天津;三井住友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信审经理助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在读,金融学方向。
注释
①Bloomberg:全球商业、金融信息和财经资讯的领先提供商。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企业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美欧日等境外企业和我国境内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是以它们的本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由此带来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通常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如果能以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则境内企业可以避免承受这类汇率风险。从而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时,我国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企业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部分消除。
(2)有助于企业营运成果清晰化。当我国进行贸易结算时,通常其经营成果较为透明,表现为进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企业的收益能够较为清晰的固定下来,这样就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
(3)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当企业在贸易中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从中资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的收费标准来看,买入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2.5,卖出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5收取费用。而一般的外资银行这项交易的收费标准则普遍高于中资银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企业进行国际结算主要使用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因此为控制汇率风险承担了大量的外币衍生产品的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若采用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衍生交易费用即可大幅降低。
(4)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这样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公司的内部交易的贸易之中。若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话,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
(5)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一次汇兑本身就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简化了结算过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企业可以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相关资金投入,这也有利于企业加快运转速度。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带来了机遇,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人民币结算也可能会引起境外债权债务关系,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会形成外国企业持有人民币的现象,由此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在外汇管理方面,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可能会使当前的进出口核销制度出现一系列的操作性困难。
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币结算试点,其作用也不可高估。当前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的稳定和扩大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1)人民币结算尚处于试点阶段,是否扩大到香港和东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还要根据试点的效果来稳步推进。
(2)即使人民币结算扩大到其他国家,其使用规模既受限于这些国家所持有的人民币规模,又受限于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此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水平主要还是取决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复苏,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结算对出口的直接刺激作用仍有待观察。
2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浅析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前提条件的完善与发展
4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5 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6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
7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8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及应付措施
9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10 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危险分析
11 人民币升值后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举措
1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分析
13 人民币贬值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4 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15 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6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风险防范
17 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发展研究
18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创新
19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小额贷款发展
20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21 浅析外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2 从日元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
23 欧洲负利率及其经济影响
24 我国汽车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
25 ××省农村支付环境现状及政策建议
26 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探究
27 美联储量化宽松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28 ××省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29 民营银行的发展及问题分析
30 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问题分析
31 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与对策
32 地方债务风险与银行信贷的关系
33 ××省小额贷款公司问题的研究
34 信用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
35 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调研
36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对策分析
37 ××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38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9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40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41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探究
42 p2p网贷的风险探析及防控对策
43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对策
44 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控制研究
45 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收益及管理建议
46 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47 基于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
48 当前我国P2P网贷内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49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物风险探究
50 中信银行对公信贷贷后风险管理研究
5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2 ××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53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54 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5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分析
56 ××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研究
57 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58 P2P平台与小微企业融资合作可持续性的探讨
59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60 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通过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独立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相对稳定的汇率三者不可兼得,即存在所谓“不可能三角”关系。我国奉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意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条件下的基本稳定。事实上,汇率管理有余,浮动有限,汇率较为稳定,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累积,对国际资本流入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在寻求规避本国风险,追逐国际套利机会的背景之下,更是窥歔中国。我国虽然尚未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但国际资本通过各种变通的渠道流入我国的趋势并未逆转。
二、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不会改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