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5: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有线传输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与其他传输技术相比,光纤传输技术有着较为突出的优越性,现阶段其己经基本取代同轴电缆传输技术、绞合电缆传输技术等成为当前最主流、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技术。加强光纤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意义重大。
2.1光纤有线传输新技术的应用
我国最早的光纤传输技术即为PDH技术,其主要采用图像与语音结合的多媒体方式进行光纤传输,传输方式相对简单,且传输设备也比较单一,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这种准同步数字传输技术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2.1.1SDH技术的应用SDH技术是继PDH技术之后的一种更严密、更灵活的传输技术。以SDH技术为主的光纤传输节点设备又称为同步数字序列设备,SDH技术传输设备正为全球各领域广泛应用于光纤节点处理和传输中。由于当前的SDH技术相较于之前的PDH技术在网络传输与处理功能、业务处理能力及传输网络的灵活度与运行能力、网络维护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极大地弥补了原先的PDH技术的缺点和不足。2.1.2DXC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出现是在SDH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之间相互传输、转化等信息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该技术的使用可以通过光纤数字技术传输网络配线、软件管理、业务监控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进而做到光纤业务分级处理、动态信息监控,从而保证了信息传输的质量。2.1.3DWDM技术的应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简称DWDM,现今它大致向两大领域发展:用于DWDM系统长途传输骨干网的大容量长距离,以及用于DWDM系统本地骨干传输网,其具有大容量短距离、多业务接口的低成本以及多速率的特征。使用DWDM技术,能够增长光纤的传输容量,可达几十倍、几百倍,这给IP业务的指数性增长提供了条件。DWDM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容量超大,“透明”传输数据,高度的组网灵活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兼容全光交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已有投资的特点。
2.2光纤有线传输网络改进方案
2.2.1骨干层骨干层改进由四部分组成:①通过收敛骨干层的带宽和路由,让它生成网状或环状型的组网,且节点的扩展性要非常强;②尽量使用不同种类的光缆路由组网,及不同种且能对其进行自愈保护SDH环网系统中的直达电路;③为了使障碍点降到最低,应尽最大努力缩减跳线转接;④把接入层业务进行负荷分担处理,尽量采用接入环双归属,合理地增加骨干环与骨干节点的数量。2.2.2光缆线路光缆线路作为连接传输设备的物理介质,若中心局房对应管辖区域没有清晰的划分,根据目前的设备类型的组成,核心层承担两局间电路和调度电路,为传输系统提供物理上的光通路,并且至各局的业务趋于均衡,建议对设备区域进行中远期的规划划分,使运营商选择符合自身网络发展的设备类型。故光缆线路优化要求根据网络的组成,若中心局房对应管辖区域合理并有清晰的划分,通过设备搬迁调整实现合理划分,从而为本地SDH光传输网的网络结构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考虑经济、工程等因素。假设各环路均为STM-16环路,既可提高设备的可控能力,网络结构调整和设备搬迁替换过程可进一步对生产性能高效性的各指标进行评估比较。以通路规划的思路,可采用拓扑,又可适当引入设备厂家,采用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方式,提高竞争力。2.2.3接入层从两个方面入手对接入层进行优化,根据接入环容量已经趋于饱和的实际情况对运用光纤资源并且做出接入环的裂变,相当于把接入部分进行化一为二的裂变,以此提升网络的容纳量;把接点数设置在8个范围内更加适应当今的环网中的节点数的现状。运用拆环的方法来提高环路的容量大小来解决接入节点相对多的环路。由于业务发展不断增大的需要,通过提升环网的容量实现升级。2.2.4设备依据考虑的着重因素进行设备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的网络规划和商务谈判等情况,优化方案实施的难点是搬迁替换设备过程和调整网络结构应标准规范,现今MSTP设备的优选处理能力弱于SDH光传输网设备,而且要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为基础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②对厂家设备环境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网层面的分布对厂家设备环境进行优化。而且在实际优化的过程中,要对电源、光纤、机房等条件进行充分地考虑,运营商在准备的阶段应做好与设计院等各方意见的协调工作。不能局限在一个厂家的设备,要做出详细的方案,但也不宜做出过多的电路割接方案,尽可能地形成一个具有完善、稳定调整目标的网络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044-01
随着IPTV、网络流媒体、移动电视等业务的出现,给传统有线电视网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广电产业为了巩固其传统电视业务,开始进行了传统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同时在新的社区铺设了双向广电网络,而Epon技术依靠其点对多点网络结构、扩展性、低成本等的特点逐步被广电公司采纳,论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升级改造、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实施过程。
1 双向网络建设与改造
1.1 实施网络建设与改造必要性
随着三网融合的到来,广电将面临着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的市场格局,唯有推行全行业数字化建设与改造,才能在三网融合中增加其天平上的砝码。
1.2 实施网络建设和改造步骤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技术已经进入成熟使用阶段,特便是宽带IP技术与和高带宽光纤网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传统音频、视频业务快速发展。其双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步骤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推动有线网络从模拟向数字化转换;(2)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向未来有线网络靠拢;(3)推动三网融合业务,提供优质有线网络综合业务。
2 Epon+EOC/LAN技术实现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方案
2.1 方案实施基本思路
我县小区已经完全实现有线光纤网络覆盖,部分小区已经部署到住宅楼,在接入用户住宅区部分目前大部分主要还是同轴电缆。在网络结构上光纤端主要是采用星型结构,在用户端主要采用树形结构,目前需要对用户接入端进行网络升级改造以及双向网络建设。其实是步骤作为:(1)在小区中增加光节点,同时每个节点服务数量从300户降低为150户,同时光纤到小区逐步扩展到光纤到楼,以及在光节点与楼宇交点处使用五类线接入用户室内;在进行光纤到楼宇时,首先将主干光纤部署到小区弱电机房,后通过无源光纤分配到小区大楼,实现FTTB功能;对于农村接入建设,根据农村用户分散居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双向数据传输建设。
2.2 EPON+EOC建设方案
EPON+EOC建设方案主要是在原有HFC网络基础上而设计,在原有HFC网络基础上构建独立于HFC网络的宽带IP网,并充分利用HFC网络中的接入端已经是同轴电缆的网络。在该方案中,通过EPON技术提高光纤骨干的网络带宽,通过EOC技术实现用户接入端的双向数据传输。在EPON+EOC建设方案中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分别通过小区光接收器和EPON光纤网络传送到ONU设备中,然后通过合波器和分波器将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通过一芯光纤传送到小区。由于该方案使用了独立HFC网和EPON网,各自将以太网数据和CATV信号接入到同一个光纤线路中,在用户端通过无源EOC合波器和分波器实现两者信号数据的合并与分离。
EPON+EOC可以有效解决对HFC网络小区改造,其组网方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通过EPON技术实现光纤网的大容量、高带宽、高性能;利用EOC技术实现用户接入端(同轴电缆)的双向数据传输改造;方案是在HFC网络基础上扩展宽带IP网,不对原有HFC网络做任何变更;可以为用户提供10M独享带宽;
2.3 EPON+LAN建设方案
EPON+LAN建设方案主要适用于新建小区环境,不对原有电视网做任何的调整,只需要通过EPON技术单芯组网,并将ONU交换机直接部署到楼道处,然后通过五类双绞线接入到用户端;其数据传输过程是: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分别通过光接收机和EPON构建的光纤网络发送到各自的ONU交换中,然后通过合波器和分波器将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整合入一芯光纤中,并将整合后的信息发送到小区,小区通过信号分离器将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分离,并通过小区中的HFC网络和EPON网络将CATV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发送到楼道中,并分别通过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线路传送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用户就可以通过双绞线上网,利用同轴电缆线观看电视节目。
EPON+LAN组网特点主要是对新建小区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建设,其组网方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该方案适合于综合用户接入,适用于政府、企业等行业用户接入;由于在用户端采用了同轴电缆线接入与双绞线接入,其有线电视业务和数据业务是互相独立的;该组网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65K-1G的网络带宽能力,可以满足不用用户的带宽需求;其组网中ONU设备支持远程维护;
由此可见EPON+EOC/LAN组网方式可以满足开展综合业务的需求,符合了网络发展方向,通过该组网方式可进行远程维护与管理,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
2.4 组网方式实现
其新建小区组网实现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3个光工作站接收光纤数据传输,3个光工作站间通过4芯光缆进行互联。中心机房将视频和数据信号通过骨干网络输送到小区光工作站地理交接箱中,通过1芯光纤进行视频业务传输,通过1芯光纤传输数据业务,剩余两芯作为链路冗余备份。
3 结语
论文主要分析了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提出了有线电视EPON+ EOC/LAN网络建设与改造方案,结合有线电视原有HFC网络的特点与EPON+EOC/LAN技术模式特点实现有线电视网双向数据传输建设与网络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的一种新体系。
综观“三网融合”精神,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要加快推动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论文写作,切入点。也就是广电、电信企业按照国家广电总局“三网融合”总体方案中明确的双向进入的业务范围,开展相关业务。其中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由广电部门负责,宣传部门指导。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做好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国有电信企业在广电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IPTV传输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
显而易见,随着政策和体制的理顺,广电网的核心—有线电视网络必将在“三网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而电信网在广电部门的监管下,从事相关业务。有线电视网有着其它网无法替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途径便捷,有线电视网从自己的传统的视频传输业务出发,通过双向化改造和业务平台的搭建,实现对数据和话音业务的承载,不仅可以在家庭拥有量最大最普遍的电视机上,而且还能够在多屏(电视机、手机、电脑)之间实现业务切换;其二,信息权威,有线电视网络是党和政府宣传舆论和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是政策法规、公共信息的权威传播者,具有公认的信息公信力,拥有保障信息的正确性、权威性的体制和机制,由有线电视网络主导的三网融合在信息服务提供、利于各行各业和个人有效使用信息方面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其三,安全可控,不同于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其它基础网络,有线电视网是独立、安全的网络体系,从建网之初就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属性;其四,内容丰富,依靠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雄厚的音视频资源,通过内容和服务的集成和分发平台和海量的媒体资源系统,充分发挥广电内容服务的优势。
广电网虽有独特的优势,但就“三网融合”后的全新一代互联网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目前有个别城市真在试点,但大多数特别县级城市还应加强和加快网络建设的改造和统筹规划,重点是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就国家管理部门加紧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从而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构建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论文写作,切入点。为了迎接三网融合,零散分布在国内各地的网络需要整合起来。
广电网要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要把确保网络安全、文化安全贯穿于“三网融合”的全过程,要做到同步同进、并重并举。按照属地化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监管机构和技术监管系统,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职责。广电主管部门要将IPTV、手机电视业务纳入安全播出和行业管理范围,切实加强监管。论文写作,切入点。
同时切实推动产业发展,要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广电要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加快改革步伐,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积极发展新兴媒体,满足各类终端和用户对广播影视的需求,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使广播影视赢得用户,赢得市场。论文写作,切入点。
广电网要适应“三网融合”后的新体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1)技术创新,就是改造现有的网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2)体制创新,就是通过组建的国家级网络公司来打造适应“三网融合”的运营主体;
(3)服务创新,就是在内容方面要开发多种业务形态。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多个层面的,它不光是一个网络的技术和物理的转变。论文写作,切入点。它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1)在网络方面要加快升级改造推动广电网的传播方式,从过去的模拟单向传输向数字双向互动转变,往宽带化、双向化、全程全网方向发展;
(2)在业务方面克服过去的互联互通不足、开放性不够,往开放化、共享化、联通化方向发展;
(3)在终端方面要克服过去网络分散、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加强网络的支持,向具有互相跨平台的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标准化、智能交互化方面发展;
(4)在用户方面要转变过去的单一服务方式,向市场化、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转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
(5)在运营方面要完善广电网的体制机制,要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6)在管控安全方面最终实现在内容、业务、网络上可管、可控、可信的网络。论文写作,切入点。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要在上述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建设下一代广电网要达到的目的:形象地说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它可以跨区域、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去获取他想要的内容和信息,通俗的讲就是在全国的广电网上建一张互联网。
世界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引发整个电视广播产业链的变革,数字电视是这一变革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一个从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直到用户端都以数字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图像质量高、节目容量大(是模拟电视传输通道节目容量的l0倍以上)和伴音效果好的特点。重要的是数字电视可以提供给用户交互的、全新的业务体验。
1.数字电视的现状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了开展有线数字广播影视业务,重点选择一些城市建立示范网,加快实施模拟用户整体向数字平移,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从此,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就在全国拉开了帷幕。
广电总局提出了两点:一是促进广电系统内节目的制作、编播、传输这三个环节的全面数字化,二是数字电视作为一个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信息服务平台。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功能,包括标清电视付费业务、多路声音广播业务、电子节目指南、广播式信息服务、视频点播业务等等。对于广大的有线电视网络来说,后一种更有实在意义,有线电视数字化非常有利于电视节目的盈利,一是开展付费电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一直以来电视节目的盈利都是通过在节目中反复插播广告来实现,在这种方式下强迫观众接受大量的他们不喜欢看的广告,致使观众产生厌烦情绪,付费电视则是今后广电系统另一种节目盈利模式,其特点是节目专业化、个性化、可交互性,并且不含广告,观众要看完全没有广告的电视节目就必须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看到,称之为电影院模式。二是“三网融合” ,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一种线路就可以提供所有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会为业务创新提供了空间,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用户来说不光是看电视节目还能够点播、互动、享受各种文化娱乐,同时还能够享受到各种信息化服务,给老百姓带来的更大变化就是让我们过去是“看电视”变成是“用电视”。
我国目前在推动数字电视的进程中我们遇到的三个问题:一是节目贫乏:目前在国内,电视节目还没有形成市场,节目制作与运营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没有规范的节目流通和交流机制,为此,节目贫乏的情况相当突出,使得很多频道播出的节目内容重复,很多用户都抱怨:“频道再多也没有用,播出的都是同样的节目”。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对节目资源的整合,加速制、播体制的转变来达到目的。免费论文。二是数字电视的标准制定工作: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推进任务艰巨,2006年8月,国家标准委颁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国家强制性标准,在2008年开展的16项配套标准研制中,已经了9项行业标准。但这些标准以后也不足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传输链路体系,因为这个体系需要其他大量的技术标准来管理。而我国在数字电视核心技术上积累不足,导致在标准制定上并没有太多话语权。三是数字电视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重大行业,对它的发展政策、扶持政策还太少,出得太迟,远远不能满足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快制定鼓励数字电视终端产业政策、数字电视解码功能(数字模块一体机、单频网广播系统等)的终端强制要求政策,加快产业扶持政策的明确和出台,在这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在2009年,地面数字电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政府划拨25亿元财政资金,计划用 3-5年的时间,完成全国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与覆盖工作。除了网络覆盖获得财政资金支持之外,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也获得了资金支持。5月底,国家发改委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就2009年数字电视发展做出方向性指导和规划,并计划为部分项目提供不低于500万元的投资补助资金。
2.数字电视的发展
发展数字电视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促进广电系统的网络资源的整合。由于广播电视系统一般采用省、市、地、县“四级办”的方式管理,导致了各级机构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无序性与自发性。目前,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水平和服务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广电总局在最新的《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要求,省级广播电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明确整合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具体实施,确保2010年底前各省基本完成整合,为今后全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节目平台、监管平台、服务平台来促进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并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的收费难、以及用户私拉偷接信号的问题。
3.数字化提供的功能
3.1提供更加丰富的节目:一个模拟频道需要占用8MHZ带宽,同样的带宽将可以传送6—10套的数字电视频道,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有限的频道资源提供更广泛的内容,增加更多的专业频道,例如电影、钓鱼、足球、戏曲等。免费论文。满足不同用户的内容需求,可达数百套节目上。
3.2大大提高信号质量: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不会降低信杂比,可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数字设备输出信号稳定可靠。数字信号特有的性质能够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和多次复制、转发中保持原有的质量。另外,支持传输显示1920×1080(1080P逐行、1080i隔行)或者1280×720(720P逐行)分辨率的数字图像格式,其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如果按照原来模拟的传输方式,传输一个高清电视频道需要占用4-5个模拟频道,基本上有线电视就无法为老百姓传输高清节目,而现在一个频道可以同时传输一套高清+一套或二套标清的电视信号。
3.3数字化信号易于实现存储,复制和提供新功能: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和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存储和复制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中家庭应用中可以在电视中随时可以象电脑一样存储已播的精彩画面和内容。模拟电视时代受多径干扰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很难进行移动接收,即使在移动速度非常低的情况下接收,图像和声音效果也非常不理想。而数字电视除支持固定接收主流业务外,还可以进行便携和移动接收,图像声音质量非常理想。
3.4数字化处理适用于多业务、多媒体应用和具有互操作性、可分级性和可扩展性:数字电视不仅可以用于看电视、听广播,而且可进行家居购物和理财、交互式电视教育、图文杂志阅读、电子政务、VOD、电子游戏等,还可直接与因特网连接,作为个人电脑使用。这些交互式的节目和服务一改用户以往被动的收视为主动选择收视,这些将给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收视感受,极大地激发起用户对数字电视的兴趣。
3.5大大提高功率/频率利用率:一套数字电视节目仅仅占用同一个数字电视频道(SFN单频网)而覆盖全国,大大节约了频率资源,同时避免的各地的频率冲突和相互干扰。此外,现有的 8MHz模拟电视频道,可用于传输一套数字高清晰度+一套标清的电视节目或者6-10套高质量的标清数字电视节目。而且经过测试表明,地面数字电视接收门限较模拟电视峰值功率门限低,这样可以节省发射功率,或在相同功率下,增大服务区。
说明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
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
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它是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因此,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需要用中、英文两种形式书写。
摘要的长度一般1-2段,在文字量上以300字左右为宜。
摘要写作方法
1.1常见问题
研究生毕业论文,尤其是硕士毕业论文,摘要一般都要500字以上。按照《读者》杂志每千字稿费150元计,这毕业论文的摘要怎么也值75块钱。可是实际上,很多论文的摘要都只能算是“赔钱货”。
这些“赔钱货”大多是这样的:
通篇都是“为啥要做论文所述工作”,写得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至于到底做了啥,根本不提或者只有几句;
像“领导发言稿”:“在XXX的英明决策下,我充分发挥了X员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万难,完成了本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运行效果良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像“科普文章”:“本文利用了J2EE技术,这是由Sun公司(现在已经被Oracle收购)创建的一种企业信息化开发技术,并且使用IBMWebSphere作为容器,构建了可以扩展的体系结构。J2EE是一种跨平台技术,能够一次编写,多次运行......”
1.2摘要的目的
大论文摘要,是对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叙述,使得读者能够仅仅依据摘要,即可了解作者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手段。
所以,在撰写大论文摘要时,要不时地问自己:
读者知道我要做什么吗?----------------------doWHAT?
读者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HOWtodo?
1.3摘要的结构
对于计算机/通信领域的硕士毕业论文来说,论文摘要的结构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其中1、2两个部分所占篇幅不超过摘要的50%,第3部分所占篇幅不少于摘要的50%:
1.3.1第一部分.论文工作的背景
i.论文的来源,可能包括:来源于何种项目、何种部门?由谁实施
ii.论文工作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可能包括: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1.3.2第二部分.论文工作所使用的技术方法
i.论文使用了哪些技术?只需简单罗列即可。
ii.论文遇到了/解决了哪些技术问题及困难?
1.3.3第三部分.论文工作的具体内容
i.如果是软件开发项目,则按照需求分析、[架构/方案设计]、概要/详细设计、[实现]、[测试]、部署实施(注:中括号中的内容可选)的次序说明所做工作;
ii.说明分析设计的结果,要列出结果的内容。例如“分析了XX局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其中功能需求包括资产录入、资产核对、资产报废等,对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和安全需求做了描述;”,“设计了系统方案,其中包括利用EJB实现5个功能模块、以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协议对外提供数据交换接口、利用开源数据库MySQL存储资产信息;”,“设计了5个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资产录入界面、资产管理模块、数据库封装模块、......”
iii.说明实现的步骤方法。例如“利用jQuery、JSP实现了基于web的界面,利用EJB实现了5个功能模块的业务逻辑、利用iBatis实现了数据库读写,......”
iv.说明测试的内容。例如“设计了15个测试用例,测试了系统的5项功能、数据库访问性能以及系统安全性,其中5项功能测试均已通过,1项性能测试无法满足要求,需要改进”
v.说明部署实施的内容。例如“本系统在xx市政务系统中部署运行”。【特别注意】在这一部分,绝对不能对自己的工作做任何评价。评价你的论文工作的水平,是论文评审专家、答辩委员会、论文的读者才能做的,你自己是没有资格评价自己的论文的。例如:“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符合xx业务平台维护管理实际需要,获得公司内部各级相关人员的一致认可,同时也为今后的xx系统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和借鉴的模式”这类文字是绝对不能出现在摘要以及论文正文中的。
1.4摘要的段落
一般情况下,大论文的摘要分成三段,分别对应上一节“摘要的结构”中1、2、3三个部分,也就是俗称的“摘要三段论”。过多或者过少均不合适。
下述例子的主要问题是:
1.段落划分不合理;
2.起承转合僵硬,不符合中文行文习惯。
【错误的例子】
摘要
近些年来有线数字电视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基于双向传输网络的互动电视成为引领新时代电视业发展的新潮流,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广泛采用了IP技术进行传输并能够为用户提供点播、直播、回看和各种增值业务,使用户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各种各样定制化服务。作为互动电视这个新型庞大系统的运营商来说,如何能够有效针对网络中传输的各种码流进行统一监测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因为各种点播业务发生的时间随机,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实时地掌握各个链路的流分组的状态和发现问题时准确的定位发生问题的节点正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本文使用了J2EE技术、Flex技术、C++语言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以对整个网络的TSoverIP流进行检测管理的系统。
首先对整个码流监测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其中功能需求包括MonitorServer管理平台和DataCollector数据处理程序两部分,还以示意图的形式给出了系统的界面需求。
在系统设计部分对码流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设计,对系统数据库的表和字段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列举出相关字段含义。然后分别对MonitorServer的实时监测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和业务配置模块,DataCollector的调度模块、配置模块、HTTP长连接模块、HTTP短连接模块、汇聚模块和入库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处理流程和相关类的设计等。章节的最后介绍了各个子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的设计,整个协议是基于XML实现的。
在系统的实现章节中,本文给出了部分核心模块的算法设计和代码实现,并以文字的方式阐述了相关调用过程。
接下来的章节阐述了整个系统的部署环境和最终的运行结果,展示了最终的用户界面。
最后,对本文和作者在课题期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正确的例子】
摘要
近些年来有线数字电视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基于双向传输网络的互动电视成为引领新时代电视业发展的新潮流,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广泛采用了IP技术进行传输并能够为用户提供点播、直播、回看和各种增值业务,使用户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各种各样定制化服务。作为互动电视这个新型庞大系统的运营商来说,如何能够有效针对网络中传输的各种码流进行统一监测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因为各种点播业务发生的时间随机,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实时地掌握各个链路的流分组的状态和发现问题时准确的定位发生问题的节点正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本文使用了J2EE技术、Flex技术、C++语言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以对整个网络的TSoverIP流进行检测管理的系统。
首先对整个码流监测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其中功能需求包括MonitorServer管理平台和DataCollector数据处理程序两部分,还以示意图的形式给出了系统的界面需求。基于前述需求分析,设计了码流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详细说明了系统数据库的表和字段并列举出相关字段含义;分别对MonitorServer的实时监测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和业务配置模块,DataCollector的调度模块、配置模块、HTTP长连接模块、HTTP短连接模块、汇聚模块和入库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处理流程和相关类的设计等;此外,介绍了各个子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的设计,整个协议是基于XML实现的。在系统的实现章节中,本文给出了部分核心模块的算法设计和代码实现,并以文字的方式阐述了相关调用过程。继而,在随后的章节阐述了整个系统的部署环境和最终的运行结果,展示了最终的用户界面。最后,对本文和作者在课题期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1.5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绝对不允许使用GoogleTranslate直接翻译中文摘要。这种翻译出来的摘要,是不可能被导师或者匿名评审专家通过的。
英文摘要不必全部直译。只要中文摘要中主要的流程、方法、结论、成果保持直译,其它内容采用意译的方式也无不可。
英文摘要不要使用长句。中文摘要的长句,完全可以通过意译,或者句子切分,翻译为英文短句。摘要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连词的使用。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感器最早在军事等领域应用,传感器网络由空间上分布的许多自动装置构成计算机网络,通过传感器,装置对不同位置的物理或者污染物、运动、压力、振动、声音、湿度等环境状况进行协同监控。虽然传感器网络最早起源于军事监测,现今已经在交通控制、家庭自动化、健康监护、生态监测等很多民用领域应用。传感器集成了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具备通信、计算、感知等功能。而论文中的主角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对网络分布区域内各种监测或环境对象的感知和采集,并对其进行处理,最后以多跳中继的方式,通过随机无线通信网络,给用户终端传输信息。在交通管理、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远程控制等领域方面都离不开传感器网络技术,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
水文测报系统
传感器网络与其他无线网络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络,它是具有分布式的智能网络系统。传感器网络实现了虚拟计算世界和真实物理世界的耦合。传感器网络中,网络在得到信息后,将其汇报给用户。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水文测报系统也进入了网络时代。水文测报系统为一个计算机网络。而系统按照不同的用户,将其分为中央机、中枢机、中心机、现场机。在国家防洪防旱调度指挥中心或者国家水利部服务的为中央机,在流域级管理的信息系统称为中枢机,服务于市级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称为中心机,而布置在现场环境的水文传输以及遥测系统称为现场机。建立水文测报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将在现场采集的水文数据传达到数据处理中心,再通过决策和融合处理,满足系统同于管理与组织的目的。由现地机到中心机、由中心机到中枢机、中枢机到中央机,水文测报系统采用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现场装配的传感器,将各种水文数据由各个水文测站进行采集后,在进行存储前,适配器会将不同标准与格式的数据转变为具有统一标准格式的数据,并通过等无线方式或等有线方式传输到中心机,再对各种数据分析、处理、存储后,通过例如:、等传输至上层控制中心。
获取与处理信息是为了能够使传感器资源达到最优工作状态,用户除了能够及时掌握环境内的影响因素数值外,就需要控制与管理资源。管理层与系统组织控制与管理了分布于网络环境中各个节点上的数据源设备。智能仪表仪器、工作站、计算机等都在网络节点上体现。其核心设计就是采用分布模式代替了原来集中控制的测控网络,使其成为具有智能化、网络化、分散性、可互操作性、开放性的测控系统。
水文测报系统中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由处理、传递、收集水文实施数据的各种计算机、通讯设备、传感器等装置共同组成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主要用于水利的调度和防汛,其分为中心控制站、信息传输通道、遥测站这3部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仅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处理小流域范围内的数据收集,并提供出水库、重点河段的水清和雨情等。
中心控制站将各个遥测站的水文数据集中,在经过了整理和计算后,对闸门的启闭进行控制,并及时预报洪水情况,最终实现水利调度。中心控制站的设备主要有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电台等组成。信息传输通道分为无线和有线两类,作为电波传输线,它将中心控制站与遥测站连接。无线电通道克服了距离或障碍的困难,中继站在通信距离大于五十公里位置设置,能够满足各个方向通信要求。而有线通道可采用电话线为其专用线路,有线通道的不足之处在于受恶劣天气影响较大,会增加架空线等设备的成本。而有线通道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较为可靠方便,抗干扰能力强等。人们往往采用脉冲调制数字通信来作为传输信息的方式。遥测站中有电源设备、电台、数传机、编码器、水位计、雨量计等仪器设备,通过中心控制站的控制,遥测站实现自动收集水文参数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编成脉冲信号,传递于中心控制站。
我国的湖泊、江河分布范围广,例如太湖、长江等流域范围内存在着人力难以观测障碍,而在这些难于达到的流域部署传感器节点,就可对高精度的数据做到了如指掌,在水文监测中,使用传感器节点所组成的传感器网络,具有着显著的特点。第一,传感器的节点可以在节点之间进行监控,且具有通信能力,可以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实现对复杂情况的控制。无线传感器节点其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存储功能和计算功能。第二,传感器的网络节点具有精度高、采集数据量大等特点,每一个局部区段的具体信息都可以由每个节点检测,其节点分布的范围广、密度高。第三,该传感器网络人为影响流域的因素小,因为传感器节点的部署简便,仅需要部署一次即可,且体积小。
2.1结构
传感器节点能够分布在不相邻的测控区域中,也可以集中部署在同一个区域内,不管如何布置,都可以形成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在水文测报中的应用如图所示。传感器节点向网关节点传送感知到的数据,而将传感器节点传输来的数据传到基站就是网关节点的任务,期间,数据会经由传输网络进行传输。传输网
图传感器网络用于水文测报系统的体系结构图
络的传输方式可以是无线也可以是有线。它负责协同综合网关节点、传感器网络网关节点信息的局部网络。基站备有本地数据库,用于传感数据的存放。通过,基站可以将数据传输至用户数据处理中心。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通过连接了的计算机,发出命令控制基站。
2.2功能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es a number of signal transmission development of CATV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able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able TV at present,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re briefly explained.
Key words: Cable TV; broadband network; telephone networks;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N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音像技术的综合发展,人们预言: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所谓的信息社会就是基于上述三大技术的综合发展和使用。这样就产生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的发展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两者缺一都不能促进有线电视的发展。
有线电视数据通讯目前的技术构造是一个基于同轴电缆的共享式数据通讯系统,采用ASK/FSK或CABLE MODEM进行数据传输,由于ASK/FSK传输速度受到限制,因此只适合于数据传输量较少的专用系统,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传输,需采用CABLE MODEM技术,由于数据传输信道共享,网上的各个节点的带宽又有限,这正是有线电视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应为:由单向传输系统向双向系统的发展。
1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已不再象以往那样:每个小区都自成体系,具有接收电视信号的前端、传输外线和楼内分配网络,属于封闭的、小型独立的共用天线系统。今天的电缆传输网络不需要前端,要建成双向传输宽带网络,它不但要符合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还必须执行所在地域有线电视网的总体技术要求。
1.1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在HFC接入网中,为了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同时采用了空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从光节点至前端(或骨干网的分前端)的光纤传输链路中,上下行信号采用空分复用:从光节点到用户的电缆网中,上下行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数据传输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1.2回传通道的噪声
在HFC网络中,反向通道的汇集噪声是影响双向数据传输的主要问题。由于反向噪声大,数据传输链路的C/N大大降低。因此,解决反向回传通道的噪声问题,是Ⅲc网络顺利开展双向业务的关键。
上行通道中汇集的噪声来源于多种形式。其中,影响上行信号传输的主要是信号的削波失真、网络结构噪声和侵入噪声。
1.2.1、传输系统
包括光节点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快、双向延长放大器、线路分支器、分配器、供电器、同轴电缆等。光节点中的正向光接收机将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置于光节点内的RF宽带放大器放大至较高电平,再由延长线上的延长放大器、同轴电缆和线路分支、分配器,将信号下行信号分路传送给各分配系统。来自分配,系统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口沿着正向传输的途径进行反向回转,经同轴电缆、线路分支器、分配器、延长放大器,进入光节点,送人回传激光器。
1.2.2 分配系统
包括双向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双向用户终端和同轴电缆等。
延长线路将下行信号传送到各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分配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所需电平后,经过同轴电缆、分配器、分支器,传送给每个用户终端。来自用户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用户应用设备的回传发射机,通过用户电缆回送人用户终端,经过分支器、分配器和同轴电缆,送到分配放大器的输出端,经分配放大器放大到合适的电平,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送入传输系统。
1.2.3电缆分配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受土建规划的制约,各种形式风格住宅小区的土建设计千差万别,建筑物大小、高低、形状各异。特别是各小区内建筑群体布局各不相同。因此,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
2 器材选用
2.1同轴电缆的选用
系统内所有电缆均选用物理发泡电缆。延长线的电缆,应选用外导体为铝管结构的一12电缆。所有外线电缆均采用稳定的聚乙烯外护套。
2.2 延长放大器
由于光接点服务区都不太大,采用手动增益控制放大器(MGC)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延长放大器按使用的模块不同,有推挽放大器和功率倍增放大器延长放大器一般应选用双模块功率倍增放大器。
2.3双向放大器上下行通道结构
双向放大器总体上由正向放大通道、反向放大通道、分波器、混合器、稳压电源组成。
正向放大通道由前置衰减器和均衡器、一级放大模块、级间衰减器和均衡器、二级放大模块组成。
反向放大通道由反向放大模块、衰减器和均衡器组成。
3用户分配网络
3.1住宅建筑(楼房)用户分配网的组成作为住宅小区网中的分配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
3.2用户分配网使用的设备
3.2.1双向用户分配放大器
采用双模块功率倍增型或双模块推挽型。
3.2.2分配器和分支器
分配器和分支器都是无源网络设备,其主要功能为既对下行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对上行信号进行汇集。
3.2.3同轴电缆
分配系统中使用的电缆均采用物理发泡同轴电缆。分支器、分配器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采用-5电缆。分配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分配器,其输出端的分路电缆距离较长,宜采用-7或-9电缆。为了降低回传通道的噪声,应选用四屏蔽电缆。
4网络电视在MP3播放器出现之后,各种CD、录音机、磁带的销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如同MP3播放器的出现一样,现在的传统电视仍然面临着相同的境遇。网络电视的兴起,究其原因,主要是观众可以不必按照电视台的编排来收看节目,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还可以跳过一些令观众讨厌的广告的侵扰。网络电视以它的随意性和跳过广告的能力深受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
5有线电视网络 虽然网络电视技术蓬勃发展,但是,有线电视网络仍具有自身不能比拟的优越性。第一,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大。有线电视网络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其覆盖面积已远远超出网络电视的覆盖面,甚至一些偏远山区也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收看到电视节目,在这方面网络电视具有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第二,有线电视网络的收视人群大。因为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更为广阔,操作起来更为简洁、方便,有利于我国更为多数的人群选择有线电视网络。第三,现在的有线电视网络的有效尝试。现在,有的有线电视采用机顶盒的方式,双向交互、全面普及,并对机顶盒进行适当有效的软件升级。第四,拓宽有线电视的一些业务。目前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可以实现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为自己的家庭缴纳水电费,还有电影点播业务等。我们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在屏幕加减的时候,影像播放窗口变小,频道以列表的形式列出,方便用户调整频道。同时,还可以预留一部分的地方,作为一些信息的渠道,更为方便观众了解最新资讯。
6 通讯自动化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传输方式的比较
6.1以太网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络传输方式。以太网是目前网络技术中比较先进成熟,实时性强,应用广泛,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通讯技术。对于一个智能小区通讯系统,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价格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以太网从各个方面均能满足要求,是目前智能小区多选用的通讯手段。
6.2电话拨号
电话系统是现有通讯手段中历史较漫长,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电话系统的发展从过去单纯的语音通话系统,已发展成为目前集话音、数据通讯、网络通讯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系统。在电话系统中发展起来的DDN、ISDN、ADSL等技术已在广域网络数据通讯领域体现了其技术方面的先进性。
总而言之,利用电话系统进行数据通讯,实现小区智能管理,已不再是理想手段。
6.3 ISDN和ADSL
电信系统已经发展出了利用一根电话线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等各种服务的技术,是电信数据通讯业务未来发展的主流。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无论ISDN还是ADSL技术,均需对电信局的交换机增加配置,为此增加一大笔的费用,决定了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从工程实施角度来看,只需在用户端加装一个相应的传输装置即可。
综上所述,从技术上来讲,ISDN和ADSL均为先进的技术,实时性强,传输速率高,性能稳定,工程实现方便,应用于智能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较为理想,但目前因费用昂贵,所以不被广泛采用。
6.4专用网络
专用网络指目前应用于专业智能大厦和楼宇控制系统的通讯方式,如LONWORKS,CEBUS等,目前这些技术在智能大厦和楼宇控制领域已占主导地位。
LONWORKS 和CEBUS等专用网络系统均有较规范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系统调试也无难度,系统构成为一个集中分散式的树型结构,由各个层次的通讯节点和末端的控制节点构成,在末端的控制节点实现对设备的监控,中间的通讯节点则负责数据信息的传输。
6.5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在目前住宅建设中是必备的,因此利用这一现有系统来充当智能系统的数据传输媒介,可以省去部分布线的费用。有线电视系统的数据传输占用了部分电视的传输信道,并要求有线电视系统提供双向通讯机制。
目前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应为:由单向传输系统向双向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工业界很多人士引以为自豪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数据通信速率也在快速发展,最终,在计算机能力和通信能力的竞赛过程中,通信赢了。数据通信传输速率的快速发展更是让人难以想象,这样的发展速度要依靠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问世。光纤技术现已相对成熟,下面就光纤的优点和业务上的需求来研究一下光纤的发展趋势。
一、光纤优点
1。频带宽
频带的宽窄代表传输容量的大小。载波的频率越高,可以传输信号的频带宽度就越大。目前,采用先进的相干光通信可以在30000GHz范围内安排2000个光载波,进行波分复用,可以容纳上百万个频道。
2.重量轻
因为光纤非常细,单模光纤芯线直径一般为4um~10um,外径也只有125um,。论文格式。比标准同轴电缆的直径47mm要小得多,加上光纤是玻璃纤维,比重小,使它具有直径小、重量轻的特点,安装十分方便。
3.抗干扰能力强
因为光纤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传光,不导电,不受电磁场的作用,故光纤传输对电磁干扰、工业干扰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因此,在光纤中传输的信号不易被窃听,因而利于保密。
4.保真度高
因为光纤传输一般不需要中继放大,不会因为放大引人新的非线性失真。只要激光器的线性好,就可高保真地传输电视信号。
5.工作性能可靠
一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组成该系统的设备数量有关。设备越多,发生故障的机会越大。因为光纤系统包含的设备数量少(不像电缆系统那样需要几十个放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故一个设计良好、正确安装调试的光纤系统的工作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6.成本不断下降
目前,有人提出了新摩尔定律,也叫做光学定律(Optical Law)。该定律指出,光纤传输信息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1倍,而价格降低1倍。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t宽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就为大型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光纤传输方式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由于制作光纤的材料(石英)来源十分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而电缆所需的铜原料有限,价格会越来越高。显然,今后光纤传输将占绝对优势,成为建立全省、以至全国有线电视网的最主要传输手段。
7.损耗低
在同轴电缆组成的系统中,最好的电缆在传输800MHz信号时,每公里的损耗都在40dB以上。相比之下,光导纤维的损耗则要小得多,传输1、31um的光,每公里损耗在0.35dB以下若传输1.55um的光,每公里损耗更小,可达0.2dB以下。这就比同轴电缆的功率损耗要小一亿倍,使其能传输的距离要远得多。此外,光纤传输损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全部有线电视频道内具有相同的损耗,不需要像电缆干线那样必须引人均衡器进行均衡;二是其损耗几乎不随温度而变,不用担心因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干线电平的波动。
二、业务上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
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数目在不断的增加,Internet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通信容量不断的加大,因此,数据通信的带宽要求显得更加重要。目前,为了解决数据能够在主干网络中顺利的传输,在通信介质方面,对于主干网络都采用了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光纤作为主干网络的传输媒介,解决了主干线路数据负载问题,使得数据能够顺利传输。光纤在主干网络中取代了传统的铜线介质,但“最后一英里”问题上,还没有完全的普及光纤,这就造成本地回路成为主干网络的瓶颈。随着3G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最后一英里”问题应该尽快解决。目前,采用的接入方式有:FTTH、FTTB、FTTC。
相关数据表明,2002年至2006年,我国宽带上网用户比例由9%上升到52%。宽带用户成为大多数,这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宽带时代。宽带接入已经成为固网运营商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而宽带业务的需求必然刺激相关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光纤具有近似于无限的带宽,端到端的全光网络是宽带接入的最终解决方案。随着光纤接入成本不断下降、铜缆接入网运维成本的攀升,运营商网络将向以宽带为特征的下一代网转型。论文格式。随着今后更多高带宽业务的出现,FTTH上马也是大势所趋。论文格式。
正是基于这种共识,各固网运营商在铺网时都遵循光进铜退的准则,将投资重心转向光纤接入网。新建商业楼宇与住宅区原则上采用光纤覆盖,控制铜缆投资。FTTH已经从实验室中走出,真正贴近普通用户,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新时期。
在最近几年,FTTH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FTTH,一方面受到了企业用户和高端家庭用户的欢迎,与将来可能需要一次次地带宽升级相比,一劳永逸的光纤接入更受他们的青睐。FTTH使得在家里能享受各种不同的宽带服务,如VOD、在家购物、在家上课等。 另一方面,铜线和光纤价格的一涨一跌,也使得部署FTTH的成本正呈现下降的趋势。长远来看,DSL的成本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极值点,但FTTH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而且从运维成本上来说,与DSL相比FTTH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宽带接入的最终发展方向,FTTH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尤为迅猛。我们可以预期,凭借着层出不穷的宽带应用以及日益庞大的用户规模,中国、亚太地区FTTH将率先成为宽带接入的主流,引领全球光接入产业的腾飞。应该说,光纤网络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很广泛的,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应该主宰未来的通信市场
参考文献
【1】 潘爱民。《计算机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前言
目前,我国大型石化企业在厂内的通讯方式,一般仍然采用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即依靠有线通讯电缆来传输信号,配合以传统的程控交换机和防爆电话,防爆扬声器等等设备终端来实现在防爆区与非防爆区之间的通讯。这样的通讯系统庞大,线缆众多不易于人员维护,加之厂区内部腐蚀性气体,工作环境,自然环境等经年累月极容易造成设备的线缆损坏,影响通讯,由于是有线电缆连接在事故发生时更加容易遭受破坏。一旦通讯中断,对企业的事故救援,员工的人身安全,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大力发展无线通讯网络在企业的应用。 1、无线通讯技术的重要作用
石化工厂厂区面积大,人员分布散,防爆区内移动作业人员和零散作业人员众多。无线通讯系统对满足人员通讯需要,加强防爆区内分布人员的动态管理,优化厂区网路结构,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的有线,无线互联互通,相互结合的信息传递,保证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常用的无线通讯技术分析
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GPRS/CDMA、数传电台、扩频微波、无线网桥及卫星通信、短波通信技术等。 2.1 数字电台用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工作环境,能够提供标准RS-232接口,可直接与计算机、RTU、PLC等数据终端连接,实现透明传输。数传电台的传输速率从1200~19.2Kbit,传输距离20~50公里。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接收灵敏度高等特点。数传电台技术比较成熟,标准统一。但随着GPRS/CDMA技术的日渐成熟,相应的设备价格的降低,使得在很多应用场合中数传电台被GPRS/CDMA所取代。但同时,数传电台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智能化、网络化、高带宽的数传电台也不断涌现。
2.2 扩频微波和无线网桥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数据传输技术。扩频微波最大优点在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保密、多址、组网、抗多径等,同时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等特点,特别适合野外联网应用。而无线网桥是无线射频技术和传统的有线网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桥是为使用无线(微波)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的点对点网间互联而设计。它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LAN互联的存储转发设备,可用于固定数字设备与其他固定数字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可达50km)、高速(可达百Mbps)无线组网。这两项技术都可以用来传输对带宽要求相当高的视频监控等大数据量信号传输业务。
3、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简介
“蓝牙(Bluetooth)”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标准,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种公开的无线通讯技术规范。它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互联,使得近距离内各种通讯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讯。由于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单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别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讯设备,使设备去掉了连接电缆的不便,通过无线建立通讯。 蓝牙技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采用高速跳频(Frequency Hopping)和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access—TDMA)等先进技术,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讯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作为一个新兴技术,蓝牙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成本过高、有效距离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满意等。但毫无疑问,蓝牙技术已成为近年应用最快的无线通讯技术,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4、超宽带(UWB)技术研究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讯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宽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无线通讯方案。与常见的使用连续载波通讯方式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因此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分之一。在高速通讯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讯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UWB的特点如下:
4.1 抗干扰性能强: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 4.2 传输速率高:UWB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几十Mbit/s到几百Mbit/s,有望高于蓝牙100倍。 4.3 带宽极宽:UW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高达几个GHz。超宽带系统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带通讯系统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4.4 消耗电能少:通常情况下,无线通讯系统在通讯时需要连续发射载波,因此要消耗一定电能。而UWB不使用载波,只是发出瞬间脉冲电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发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所以消耗电能少。 4.5 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时扩频,接收机只有已知发送端扩频码时才能解出发射数据;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极低,用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接收。 4.6 发送功率非常小:UWB系统发射功率非常小,通讯设备可以用小于1mW的发射功率就能实现通讯。低发射功率大大延长了系统电源工作时间。 4.7 成本低,适合于便携型使用:由于UWB技术使用基带传输,无需进行射频调制和解调,所以不需要混频器、过滤器、RF/TF转换器及本地振荡器等复杂元件,系统结构简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更容易集成到CMOS电路中。
5、结束语
总之,无线通讯方式由于其建立物理链路简单易行,成本低,可以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调整项目方案,灵活性好,系统的功能扩展方便,因此特别适合石化行业对通信链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方旭明,何蓉.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讯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着铁路运输速度的迅速提升,再加上其相对方便舒适的环境和价格上的优势,势必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作为他们旅行的交通工具,然而,伴随着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交通上的快捷与方便,车体与铁轨的振动故障对公共财产及人身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伴随着我国铁路立体跨越式的迅猛发展,轮轨间激扰力与激扰频率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增大,变宽,结果会造成电机等吊挂设备和车内设备的高频高幅振动,引起车体设备振动能量的急速加剧。如果超过了铁路各设备所允许的振动强度范围,未来的工作性能指标及使用寿命将会受到过大的动态载荷和噪声的严重影响,情况越发严重会导致零部件的早期失效。当前大量事实表明,在长期作用的情况下,铁路振动故障可能会导致货物破损,轨道破坏,列车脱轨等危险情况。为确保铁路“安全、经济、快捷、舒适”的特点和优势,铁路建设要不断发展完善其各项功能,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各国都加强了对铁路振动的检测及分析,也增加了对其的投入力度。
今年我国对铁路振动检测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明显增加,并且研究范围扩展到众多方面。以往铁路振动检测系统只配备在一些重要单位或者要害部门,而在2000年以后,各个铁路站段及各个振动检测站点基本都已经涉及发展应用到。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近些年又不断完善各项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为了保证铁路的运输安全、高效舒适的科学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确保铁路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准确检测高速铁路的振动并判断故障是摆在铁路工作者面前不容缓的实际问题。
1.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本论文用于铁路基础设施监测的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下位机系统和上位机节点两个大的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方案的结构框图下位机系统里包含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和电源模块五个单元。
振动传感器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数字化,通过IIC数字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STM32F103ZET6。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振动传感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通过RS-232串口通信,运用MAX3232电平转换芯片及CH340 RS-232串口转USB芯片,实现了XYZ三轴振动数值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控制显示。因为目前个人电脑上已很少有串口,所以我们使用RS-232串口转USB口芯片CH340G,数据可以从USB口进入PC上位机。由于每一个节点的检测范围有限,使用多个这样的节点共同检测则可以扩大系统的监测范围,提高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多个下位机节点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系统功能的。
2.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硬件设计思想
本论文的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以及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对铁路振动的振动数据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数字化,并通过IIC实时数据传输方式与单片机处理器通信,接着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有线通信模块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及存储,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合理依据。
微处理器中有数据处理分析算法的设计,完成对采集到的实时振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判断当前得到的振动数据是否在铁路设备所能产生的振动范围之内并对数据进行干扰点剔除,去直流及多项式趋势项和平滑处理,计算出与自然坐标系夹角的角度,使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性能与数据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错误上报率。
2.2 系统介绍
如图2所示,系y硬件部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由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配置振动传感器的控制寄存器,内部控制寄存器来决定信号的采集速度、通信方式、数据输出格式与带宽,振动传感器根据内部控制寄存器的值按要求采集振动信号。
实时数据传输模块:振动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IIC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处理器,为之后的数据处理分析奠定了基础。
微处理器模块:主要工作是通过系统软件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完成振动数据信号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然后控制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完成的数据上传至PC上位机进行显示及存储。该模块是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RS-232有线通信模块进行联系的核心部分。
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完毕的数据,通过RS-232串口通信的方式传递给上位机,上位机会自动显示及存储数据,供振动故障的判断使用。
电源模块:通过该模块,将5V外部直流电源转换成系统所使用的3.3V电源。
结论
本论文设计了一套铁路振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下位机整体检测模块PC上位机整体控制数据流向,并对上传的检测数据进行显示保存。从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比较来看,它能够更加高效、深入、细致的对铁路振动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分析及显示存储,并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资讯,2009(1):129-130.
[2]段合朋.铁道车辆振动特性及平稳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柴东明.铁路实用微型振动测试仪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4(1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