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5: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预习指导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79-01
作为古老的艺术门类,文学和舞蹈都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学和舞蹈的出现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化到文明的标志。汉代《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舞蹈是在语言表达不易的情况下出现的。事实证明,文学与舞蹈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比翼双飞,一同闪现着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
文学与舞蹈同根而生,血脉相连。当今,越来越多的文学文本改编成了舞蹈作品,如芭蕾舞剧《雷雨》、《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古典舞《谢公屐》、《踏歌》、《绿带当风》也是从文学文本中来的;另一方面,舞蹈的成就也推动着文学的发展,它们互为一体、彼此作用,一起推动艺术发展。从创作来看,二者的不同主要在性质方面:一个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是形体的艺术。文学塑造形象的工具是语言,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舞蹈塑造形象的手段是动作,通过动作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思想。文学语言表达具有间接性,读者不能直接感受艺术形象,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舞蹈的表现非常直观,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直接感受。比如舞蹈诗《藏谜》,舞蹈中的老阿妈非常虔诚,从九寨沟出发,一路奔波到拉萨布达拉宫朝拜,舞蹈通过老阿妈的经历,展现了一路上所见的舞蹈、服装、民族风俗,作品中的“牦牛舞”动作热情奔放,展示了藏族生活的情趣。《藏谜》中“赛装”一段,穿着有不同藏区的各色服装。揭示了藏民族的生活风貌,使人感受到了藏民族“把财富装在身上,把家驮在马上”的特点,舞蹈的艺术特征在这个作品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二
舞蹈和文学皆反映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文学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的诗歌;关汉卿、莎士比亚的戏剧,巴尔扎克、福楼拜的小说。舞蹈作品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舞剧《天鹅湖》,都是因为深刻反映了时代本质而载入史册的。
无论文学或是舞蹈,无一例外都要打上社会意识形态的烙印。以中国当代文学为例,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要求具备社会主义性、民族性、现代性,如余华的《活着》《兄弟》《十八岁出门远行》,贾平凹的散文《秦腔》《静虚村记》,小说《高老庄》《废都》《白夜》,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汪曾祺的《受戒》。中国当代舞蹈作品也同样有此要求。社会主义性,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阶段建设所倡导的英雄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当代文学和舞蹈由于受审美意识形态影响,都有体现社会主义性的一面,如舞蹈《红色娘子军》、《中国革命之歌》、《红绸舞》、《春江花月夜》、《东郭先生》、《艰苦岁月》、《第一次站岗之前》、《洗衣歌》、《丰收歌》、《挤奶员舞》、《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白毛女》,不仅在艺术上是经典之作,也在思想性上独树一帜,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三
别林斯基说:“无论如何,在任何意义上,文学都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这是文学的民族性意义,舞蹈亦同样如此。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不同,就产生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与舞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越发展,民族个性才越鲜明。文学和舞蹈要从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努力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文学和舞蹈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才能对文明的进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除了社会主义性、民族性之外,文学和舞蹈还应有现代性特征。要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的要求,适合现代人所有的艺术品味,像文学中莫言、张贤亮、余光中的作品,舞蹈中《阿里郎》、《中国结》、《荷花舞》、《孔雀舞》、《舞》等,都是具备现代审美意识的优秀舞蹈作品。
总而言之,无论舞蹈也好,文学也好,都应当与时代同步,着力创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经典作品,努力使中国当代文学和舞蹈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创新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江口隆哉,金秋.舞蹈创作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一)法律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是调整公民行为的社会规范。而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另一种形式,规制公民的义务,依赖于社会舆论实施,它是公民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和原则的总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马克思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受到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并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服务。二者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其次,法律和道德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法律贯穿着道德精神,道德的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汲取的。道德通过对法律某些规定的公正性和公正程度的评价,促使法律的废、改、立,使其保持法律的伦理方向。法律则通过立法和司法,促使某些道德规范完善和发展,制约不道德行为。法律和道德的社会本质和服务方向是一致的,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培养和赞扬的行为。法律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石。道德和法律的区别,道德是基于人性至善的观点而立德,法律是以人性之恶而戒行。从法理上讲,二者的区别存在五点。首先,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用成文的规范形式表达出来,按照程序实施的。而道德是以社会意志出现的,它的存在形式有多种,而表现形式是社会舆论。其次,违反的后果不同。违反道德通常受到的是社会舆论的批评、谴责,这种惩罚是不经过程序,直接实施的。而违法是要按程序处理的。所以道德调节具有灵活性、普适性,这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道德制裁没有确定性。其三,二者调节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同。法律是通过为人们确定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来调节公民之间的关系。而道德则是通过为公民指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而调整公民之间的关系。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道德则是以义务为本位的。其四,法律和道德调整的对象是公民有意识的行为。但法律主要调整的是公民做出的外在行为,道德则是要求公民的外部行为和内在动机都符合道德准则。其五,二者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同,法律的体系结构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系统,而道德体系结构则是个别的道德规范组织在一起,没有制度化。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法治模式下公民法制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其内涵是在国家主导模式下对公民的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法制意识以及法治信仰的培育,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引导其树立法律信仰的教育形式。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国家培育公民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道德习惯的教育形式。其内涵是对大学生有目的地实施道德影响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当代社会公民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公民,法治公民和道德公民是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也是高校和大学生所追求的目标。但目的相通,并不意味着教育形式的相同,法律与道德本质的区别,注定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相互独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目标一致性,决定了二者相互联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所以,必须坚持一手抓法制,坚持以宪法为指导下的权利本位的法制教育,无论是法理信念、法治信仰,还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部门法都要以有效方式给予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意识;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注重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特别是优秀传统道德。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但问题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仅凭人的天性去行善往往是不可靠的,行为还需要借助法律规范来强制,进而进行教化。反之,只有法律的底限要求的不为,也很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道德的高层次为人的修养。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具有的普遍约束性和道德教育具有的层次性,要并行不悖,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应呈现出互动性与交叉性,在法制教育中体现道德精神,在道德教育中渗透法治元素,将二者的教育作用最大化。其次,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异质性,决定了二者独立发展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厘清,法制教育解决的大学生权利保障问题,认清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法律普遍性约束。道德教育解决的是大学生的修养问题,具有层次性差别。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均衡,形不成教育平衡支点,对于道德教育重视,忽视了法制教育,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的后果是道德教育效果空泛。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必须以法制教育的独立发展为前提,加强法制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分量。形成一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全员重视法制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并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认真研究,以形成独立的教育科目。使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两个轮子走路,羽翼双飞,平均用力,形成合力,既避免道德教育的空泛又解决法制教育实效不足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削弱了法制教育的独特性和固有本质,使得法制教育缺失了超越的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式———法治哲思,造成法制教育的德育化,这是弱化法制教育的特征。法制教育实质为普法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它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大学法制教育应是其中最为重要一环,如果法制教育忽略了法治思想的渗透,那么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依然从道德考量,就会遵从于权威、人情和关系,最终会使得自身权利附属于权力。这和国家、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相悖的。弱势的法制教育一旦与强势德育教育结合,其后果很必然是依附于德育教育,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呈现出道德教化的“高大上”,缺少了法制教育所应蕴含的法治精神。要改变这种依附情况,法制教育必须有其独立发展空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蕴含着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独立的意境。二者在约束路径上是不一样的,法制教育是注重他律的教育,法治的本质其实也是在追求一种对秩序的认同,也就是对法治的认同和内化,强调的是从大学生内心中有一种所敬畏的边界,树立一种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加强大学生对法律在本质上的理解,侧重于对权利的彰显。强调他律,对于个体来讲,其所关注的是自己的外在行为合乎法律规定的约束,他律能够充分限制个体的为恶,最大限度地约束人的不良外在行为。法律规范表达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普遍性要求。道德教育注重的是自律,道德教育基于人性之善,道德境界是分层次的,是逐渐向上的,对人的德性要求是分层的。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是需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其追求的道德层次会越来越高。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其关心的是大学生自律情结,专注于义务的认同,在反思和自责的过程中,强化自新的修养,这是传统儒家文化“修齐治平”的精华,也是古代君子之德所追求的境界。至此,大学生法制教育独立于道德教育的发展是合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的的。
二、加强法制教育独立性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独立性发展,是由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决定的,也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法治社会所倡导的,摆脱隶属于道德教育的地位是由法制教育的特异性决定的。只有更好地独立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作用。各高校应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强化法制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规制,制定具体措施推进法制教育。
第一,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体系建设。从教师的法律素养到学生法制教育目标以及法制教育目标考核给与明确化,大学要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开展工作。
第二,强化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增加法制教育教学课时。创新法制教育课堂教学的教材和教法,增加上课时数,仅凭十几个课时很难谈及大学生法制素养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建议单独开设法制理念课程。要积极拓展教学时空,利用媒体、网络、社团普及法律知识和理念。
二、高职生英语学科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对于本科高校和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性学习习惯明显偏低,其中有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的问题,也有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当然也和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引导、老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有关。通过对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的调查得出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目前高职英语学生自主性学习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历史基础性原因
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间,其中近70%的学生在中学、中职阶段,没有养成基本的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他们基本上就是根据老师的安排和要求,被动机械地执行老师的要求,对学校作业也是草草带过,在课堂之外,他们几乎没有安排时间去加深巩固英语学科的学习。在课堂上,极少有学生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课堂小组谈论任务也是很被动的参与,其中有效参与的成分很低。在课堂教学之外,近92%的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听力、口语的练习,对该记忆的单词和课文也是置若罔闻,没有动力和兴趣去做。这样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的英语成绩很不理想,此时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负担,让他们只能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被动的盲从。
2.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知识缺乏和元认知控制水平较低
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以及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在我们调查的高职生中,他们对自己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其中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在对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知识方面,他们对自己作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思维过程和特征认知甚少,比如对于个体内差异的认知不高,就是对自己情趣、爱好、潜力、克服困难等认知方面的不清晰;对个体间差异的认知不高,即对同学学习认知间的差异性认知不高;对于自我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水平的各种因素如记忆、意志等认知不足。二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任务认知方面的存在不足。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方向下,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作用等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偏差,当英语学习变成了填鸭式的任务学习,为了高考或等级考试的目的时,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已经完全失去科学和理性。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能够体现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没有尊重语言学习科学规律,当然是事倍功半,甚至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必要性。三是学习者对学习策略认知不足,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了一些阻碍学习效果的学习策略,老师没有及时制止和提醒,结果就造成了学习者如同吸鸦片一样,对一些阻碍学习效果的学习策略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症,不愿意尝试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元认知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学习者在元认知控制方面的不足也随之而来。元认知控制是学习者将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调控和调整,整个过程都是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操作。通过调查,在英语学习认知活动的计划方面,近85%的受访者在学习活动之前,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对英语学习的各项活动、学习的结果、学习选择的策略、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都没有充分的考虑和计划,学习就是一个“他主性学习”的过程,完全是被动地适应任课老师的上课节拍。当然,一个没有科学计划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督也是没有效率的,学习者不会根据英语学习的目标做出及时的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活动的结果和不足,也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认知水平,根据自我评价和同学老师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策略。相应地,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自我调节能力也存在着被动和不足,没有体现出时效性。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68%的学习者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也没有及时修正、调节自己的认知策略。在这68%的学习者当中,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提出意见时,也只有大约1/3的学生主动做出调整和修正,近2/3的学生还是无动于衷,继续自己的低效率的或近无效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3.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强调的不是很突出。比如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培养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校训口号体现培养道德高尚、专心致志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等三个方面,多数倾向于人文学科的高职院校也从道德、能力、文厚等方面进行人才的培养。但反观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的安排,由于学制和学习时间的原因,学校都专心于专业能力的教育,对于人文素养的提高,学校投入的精力较少,比如一般高职院校都开设《大学语文》学科,其实高职生汉语水平偏低,基本的书写和写作水平都不高,这样也严重影响了英语学科的学习和提高。同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处于被边缘化的地步,英语课时也在逐渐的压缩,让位于专业课和实践课,老师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评价体系上,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没有和专业培养目标相融合,一般还是受到了考试指挥棒的引导,大多以是否通过等级考试如大学英语A/B级考试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的教学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偏离了语言学科的教学规律,让学生重新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起点,使教育目标的严重偏离。学生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很难去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都是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学习语言的目的是沟通和交流,学校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就无从谈起了。
4.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我们对多个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观摩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还是延续高中阶段教学的老路在走,教学形式还是倾向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还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为主,课堂教学没有体现出话语交际环境的创造、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互动、任务法教学、情景教学等理念,即便教学中使用了高科技的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也只是为了更快、更便捷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便利。目前的课堂中,老师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没有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的地位,教师的角色偏离了方向,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裁判员,又是课堂教学的远动员,学生变成了课堂教学的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没有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而且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元动力和积极性。
三、高职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指导的培养
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各个专业不同的教学特点,在不同的专业中对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创新,从根本上?对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进行学习指导。
1.强化第一课堂的学习,为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打好基础
基于高职教学的实际,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低,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也较低,这就要求老师课堂上加强学生元认知策略水平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情调控能力和认知策略能力。这样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班级特点,进行了大班化和小班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多媒体大班教学时,我们进行英语阅读和写作翻译的教学内容;而采用多媒体小班化教学时,我们进行英语视听说的教学内容,这样在打好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小班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调控和认知策略能力。
2.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
在语言的学得和习得互动方面,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和语言输出是基础,但是语言内容是不断更新的,语言的内容也是广泛的,大学生的语言习得主要内容都是来自课堂之外的。在信息渠道日益多样化的年代,要求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在第二课堂构建方面,我们创建了网络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该中心有各个版本的高职英语和职场英语的教学学习软件,高职英语三、四、六级考级学习交流中心,中心网站有各大英语学习网站的链接和介绍。我校图书馆单独设置了英语自主学习的图书杂志阅览室,供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提供支撑,我们在自主学习中心上传了相关老师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MOOC、微课、网上题库等材料,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和教学,在学习认知策略水平、情感调控能力、认知策略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达到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
3.丰富第三课堂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语言学习的目的主要体现在语言交流应用上,为了摆脱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方面,主要是在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基础上,利用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一是积极安排和丰富英语角的活动和内容,让学校英语角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乐土,让外教定期开展不同话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愿意去参与,融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二是让学生积极创办英语报刊,让学生在出版报刊、阅读报刊、讨论报刊内容的活动中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三是学校定期开展英美文化讲座,让学生加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学生在对外交流中的语言文化冲突。四是学校定期开展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戏剧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快乐,欣赏到自己语言表演的成就感,促进他们语言实践的情趣和动力。五是学习设立英语广播电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每天都能欣赏到广播电台的内容,并能利用网络和电台主持进行互动,这样学生可以在近似真实的环境中,促进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与幼儿爱心教育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舞蹈与幼儿美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自主学习”正是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强烈欲望,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但这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动参与,相反,它对教师导学的要求更高了,比如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结构合理、起伏和谐,让学生如坐春风,如临大海,美不胜收,乐而忘返,怎样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入理想境界?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导”出一节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休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课文中,学会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优质课?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质疑善思,寻求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来?如何营造民主氛围,使所有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有层次、有深度的“动”起来?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去体验、发现、探究、自读、自悟,获得富有成就感的快慰?如何使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目标等等,都切实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谋划,课内精心组织方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当好指导者
“自主学习”是新时期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完善,是对教育思想、方法的扬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优化教学过程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作用。教师应在启发诱导上多下功夫,变“教”为“导”,使“教”为“学”而存在,使教学之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由“学”体现出来。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归宿。教师的“导”重点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主体意识,巧妙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二是要优化学法,促成“会学”。古人日:“授人一鱼,只供一时之需,授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精讲点拨,学法指导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课文,学习新知识的一般程序、基木方法、技能技巧灵活运用读书学习的常识渗透介绍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浯言文字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自然领悟并掌握,再拓展延伸,最终促成“学会”。
三、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当好参与者
“自主学习”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教师的角色随之而由“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以自己的感召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要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交流融合,共同活动,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教师有效地参与学生的学习,亦能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好地使“教”为“学”服务,顺利地实现“教学相长”。
四、教师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启迪者和促进者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应体现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独立见解能力和自我鉴别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契机,相机诱导,适时启迪,善于开掘拓展,以便成功地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促进学生形成真知灼见,让思维闪烁出创新的火花,并放射出光芒,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大作家雨果说:“想象即创新”,联想和想象可谓是相得益彰。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为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应抓住相似点。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知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需要进行虚构。二者共同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艾青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升华。例如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课,全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来构成诗文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自主探究,明确诗人的想象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逻辑的。诗人把星空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通过由人间到天际连续并且递进的联想和想象:“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珍奇一天河、牛郎、织女一流星、灯笼。”从而建立起彼此联系,构成一个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整体。其想象新颖奇特而不荒诞,合理有序而不违背逻辑,构成了完美的想象空间,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学生感悟诗境,领会联想、想象的方法特点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结合现代生活的变化,想象牛郎织女儿孙的生活,想象诗中街市今天的繁华景象,想象天河景区的优美,尝试在原诗的基础上,再续写一节诗《天上的街市》。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延续,又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拓展和自我才华的展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很有帮助。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学与思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恰到好处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再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比如:学完《狼》之后,教师可设置疑问,除课文中屠户的方法外,在何种情况下,你还有什么方法不至于被狼吃掉?供学生自主思考,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踊跃寻思,有的学生可能说:“文中表明的是‘一屠夫晚归’呀!禽兽是怕火的,狼再凶狠,也有它的弱点,可以打着火把前行,不就安全了吗?”或许有的学生会认为,狼的贪婪是步步加深的,吃到骨头后才想着要吃屠夫,不如来个缓兵之计,屠夫可把装着骨头的担子一低一高的挂在树上,让狼费力气,拖延时间,借狼贪吃骨头的机会,屠夫可抄刀快跑,也许就能脱离危险吧,这样的思维开发无疑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见解,从而收到创新学生思维的效果。
时代的变迁逐步表明,未来的文明已经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变化,找准自己恰当的位置,不断探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才能取得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育人成果。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理论篇)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12
(一)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一些必要的交流与互动
当代之中,学生们的想法和行为都随着社会的变化慢慢的向着更开阔的方向发展。其中,学校的教育方式、老师和学生们的思想都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于是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之外缺乏交流。并且有一部分的学生希望能自由一点,希望没有教师们太多的束缚,而教师们放松的管理方式给了学生肆意挥霍的空间,使得一些学生不再专注学习,沉迷于游戏等网络世界。两种方面的原因相互产生作用,最后造成师生之间缺少一些必要的交流与互动。
(二)学生数量增多
由于当前国内的不同高校都纷纷进行扩招,虽然这样给了很多学生们再次深造的机会,但是在学生们人数增长的同时,教师的队伍却没有变化,一直保持在最初的数量,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人数的比例严重的不协调。所以在中职日常的舞蹈教学当中,一个舞蹈教师经常就要教导数以百计不同的学生,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导过程中往往很难照顾全面,而舞蹈教学方式也就只能保持在一些基础的教育层次上,造成师生之间没有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的机会。
(三)社会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步入了大学,学生们需要背负的责任就会有所增加,相对其需要承担的压力也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而增加。有相关的调查研究得到的资料表明,当代的大学生中大约有20%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出焦虑甚至抑郁等情况。这一情况的发生,对当代学生的学习方面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和方法
结合当前中职在舞蹈教学中实施的情感教育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舞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责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中职教育也随之提升了要求。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舞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舞蹈教学的内容和训练的方式与强度。另外,舞蹈教师也应该从根源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思路,要注重结合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教学,对传统的舞蹈理念进行转变,而不是单一的形体的训练。不同于高中的教学,因为中职的教学之中课上教师对学生所讲解的信息比较多,所以课余的时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比较少,教师对学生们课堂上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不太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中职教育的特点,明确自身存在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舞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有独特的理解,有自己的想象空间,要充分的利用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与发挥去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在对舞蹈认知原有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开拓。
(二)开发新的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措施
在教师教授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主人翁的意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去以此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先播放一段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然后在音乐中教授学生各种动作技巧,做好示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给予不同的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舞蹈的美。又或者由舞蹈老师在网上找一些知名的舞蹈演员的视频,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刘岩的《胭脂扣》等,然后对学生讲解各种的舞蹈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舞蹈。同时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要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词语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更好的学习。在教学时候,学生们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失误,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避重就轻,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同时尽量不要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抵触的心理,当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出表扬,使其能了解教师的苦心并更加刻苦的训练。
水稻是桦川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到2009年全县水稻面积达4.8万公顷,由于桦川县已全面采用水稻旱育苗技术,春季育苗用土量大,造成了旱田耕层土壤及山地植被破坏比较严重。另外,有的农户把旱田除草剂的残留随土运到水田,使水稻植株遭受药害;水稻苗床使用化学药剂封闭除草,处理不当,也易产生药害。2006~2008年,参照《北方水稻》关于稻壳育苗的先进技术,3年来,不断进行试验。2008年,育出了同土育苗一样的壮苗,25d就可以盘好根,根长苗壮,深受广大稻农欢迎。
1粉碎稻壳旱育苗的好处
1.1解决取土难问题
桦川县春季气温较低,回暖晚,土壤解冻慢,受雪水和雨水的影响,土壤温度低,造成水稻育苗取土、运土、筛土困难;且土地法管理规定,不准许乱取土。纯水田的创业、星火等乡镇,取育苗土难已经成为广大稻农的一块心病。采用稻壳育苗,用20%的过筛细土,80%的稻壳粉,能解决大量拉土或花钱买育苗土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旱田耕层土壤和山地植被破坏问题。
1.2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长年堆积或焚烧稻壳易造成环境污染。据资料介绍,稻壳中含硫93.4%、钾0.74%、氮0.24%,通过转化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
1.3解决苗床杂草和药害问题
近年来,大豆田连年用豆磺隆、乙草胺等化学农药进行封闭灭草,使化学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量增加。这样的土壤用来育苗,水稻秧苗常受到残毒危害,抑制幼苗根系生长,严重的可致枯死,插后低节位分蘖减少。同时苗床用化学药剂封闭灭草,常因覆土不匀,床面高低不平,药液向低洼处渗透,造成局部药害,影响秧苗素质。而稻壳中不含草籽、不用封闭灭草,所以用稻壳育苗不存在产生药害问题。
1.4根多苗壮
2008年,在桦川县悦来镇悦强村高玉文大棚及敬夫村李登有大棚用稻育苗试验成功,可以提早育苗5~7d,稻壳比土壤的保暖性强,可使床温平均比土育苗提高1.5~2.0℃。粉碎稻壳育苗的根系多于土育苗,可达15条根,地上部及地下部鲜重之和达20g以上,能培育出壮苗,盘根又快又好,25d就可盘好根。稻壳育苗运苗轻便,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均可,只要秧盘拍平压实的营养基质有2.5cm厚,就不会发生散苗现象。
2粉碎稻壳育苗技术标准
2.1秧田选择
采用稻壳育苗,秧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方。秧田与本田比例在1∶120左右。
2.2整地做床
(1)提倡采用高标准大中棚育苗,做大中棚苗床。北方早春气温低,地温凉,提倡采用酿热物育苗技术,即将苗床土下挖25~30cm,土分放四周,清平床底,呈方槽状;然后将稻壳或稻草或其他作物秸秆等铺放在底部,厚度10~20cm,铺平压实后,将挖出的表土回填床内,表土厚度25cm,床面整平,步道踩实略低于床面,这样的苗床可用2年。酿热物育苗可有效解决早春由于地温低影响秧苗生长发育问题。
(2)苗床要翻深5cm,高标准整平耙细,并在苗床四周修筑5~8cm高的土埂。如果苗床整地差,含水不均,就会影响稻苗对水分的吸收。
(3)置床施肥。床面上均匀撒施尿素20g/hm2、磷酸二铵50g/hm2、硫酸钾25g/hm2,并用镐等工具将其反复掺混在3~5cm深的土层内;或施优质过筛农肥10~15kg/m2,与10cm深床土混拌均匀,确保床面平整,土壤细碎,育秧盘能与床面充分吻合,不悬空。
2.3稻壳处理及铺放
准备5kg/m2稻壳粉,浇透水后堆积存放半年为好。用饲料粉碎机将无杂质的新稻壳中度粉碎,稻壳粉3~4mm。桦川县的桦糠米业、付士米业、三绿源米业等大型米厂,在磨米机上安装了粉碎稻壳机具,可直接接收稻壳粉。稻壳不能粉碎过细,否则吸水和扩散能力差,易造成夹干层现象,导致水分不均,使出苗率下降。因此,一定要中度粉碎为好。在播种前1~2d再用水浸泡,边拌边浇水,保证稻壳吸足水分,做到尽量减少出苗期用水量。育秧前1d晚上控去多余水分,准备拌壮秧剂。壮秧剂用量同土育苗相同,按标准用量使用。在拌壮秧剂时,用少量细土先拌匀,再混拌于浸好的稻壳粉中,一定要混拌均匀,然后闷2~3d时间,等待铺放。秧盘铺放稻壳时,一定要压实,达到标准密度,才能提高吸水和保水能力。苗床浇透底水,第2天把纸盘上面铺放经过拍平压实后厚2.5cm以上的营养基质。
2.4播种及覆土
手插软盘育苗,每盘播芽种100g;机插软盘育苗,每盘播芽种125g;钵盘育苗,每盘播芽种45~55g,达到培育壮秧的标准。如果育苗期气温偏高,芽长2mm即可;如果育苗时气温偏低,稻种要求催大芽,芽长5mm左右。播种后,及时用细土均匀把稻籽盖上,再用稻壳粉把这层土盖上即可,总覆盖厚度不超过1cm,太厚顶盖现象严重,保温和保水性能差。覆籽后用细眼喷壶浇水,不用苗床除草剂,直接用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压严,避免温度和水分散失。
2.5苗床管理
(1)水分管理。在秧苗立针期揭地膜,掌握好浇水时机,减少浇水次数,浇水量过大,容易徒长,降低肥效。早上浇水为好,有落干现象就用喷壶补水,整床落干,再全床浇透水。浇水时尽量采用细喷、微喷技术,以免浇灌“猛头水”冲掉稻壳的表层营养元素。
(2)温度管理。在秧棚内放1支温度计,秧苗1叶1心温度控制在28~30℃;2叶1心温度控制在25℃;3叶以后温度在22~25℃,以后随着秧苗长大,加强通风炼苗,3叶期以后,如果夜间气温在10℃以上时,可昼夜炼苗。但要注意天气预报,如果有霜冻,夜间要闭棚。提早整地,及时插秧,以免秧苗徒长或青枯。
(3)追肥。如果2.5叶时秧苗黄绿,可在2叶时追施硫酸铵50g/m2,或在插前3d追施磷酸二铵150g/m2,追肥后用清水浇苗。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3注意事项
(1)采用稻壳育苗,拌壮秧剂和覆盖稻籽用土量占20%,壮秧剂必须与稻壳粉充分混匀,稻壳粉占80%比例。
对待公司的招聘信息和录用信息,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不像以前那样迫不及待了。多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学生家长、毕业生和就业指导老师对于企业招聘趋之若鹜,“先就业再择业”“到基层去从基层干起”,于是大学毕业生回家卖猪肉的、蹬三轮车的都有了,甚至“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几年下来,虽然世界经济危机并未散尽硝烟,但“技工荒”“用工荒”“抢工忙”在各地陆续上演。家长和毕业生原有的就业焦虑逐渐回归理性,对就业区域的选择、对就业企业的深入了解、对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远期分析等等逐渐成为人们的就业行为指向。
2.人才市场正在向卖方市场转变
最近几年来,人才市场的风向标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广西为例,“2011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应届毕业生供求比继续维持低位,仅为0.87,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比较宽松”。“2012年第三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共计3483家,毕业生求职人数为25097人,毕业生需求人数为9712人,供求比达到2.58”。2013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广西毕业生职位总体竞争压力较为平衡,供求比仅为0.98”。这个数据明显小于2012年,也小于2011年,人才市场有向卖方市场转变的趋势。作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省份广西尚且如此,全国形势也可见一斑。
3.职业期望日益提高
“毕业生期望平均薪酬比用人单位提供平均薪酬高出288元/月”,但“2012年第三季度广西人才网中应届毕业生职位提供的平均薪酬为2129元/月,比上季度上涨7.15%,其中通信类取代证券/投资/其他金融类,成为毕业生职位薪酬水平最高的职位类型,其平均薪酬达到3761元/月,较上季度增长47.13%”。而2013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热门职位竞争激烈,冷门职位则乏人问津,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毕业生的平均薪酬达到2368元/月”。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薪酬要求存在明显的妥协倾向,并且逐年递增。
二、就业观念变化的社会原因分析
1.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一些领域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本上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即使到近年,也保持在8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速度,这样的速度导致我国持续出现“民工荒”和“技工荒”,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多达1300万人左右。”这与九十年代中后期政府面临繁重的“再就业”任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价值规律自然要发挥作用,不能阻挡。
2.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导致薪资要求提高
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由于“用工荒”引发的众多企业不断加薪使得一线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的待遇有了较大提高。“据猎头公司Hays的调研,三分之二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去年加薪幅度达到或超过6%,这比调研中任何其他亚洲国家都高;超半数(54%)中国企业称加薪幅度在6-10%之间,12%的公司加薪幅度超过10%。只有5%的中国公司表示没有加薪。”对更好生活的向往自然而然成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合理要求,也是家长送子女读书的目的之一。
3.物价上涨影响就业区域和就业岗位选择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物价持续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房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引发了比较广泛的社会焦虑。“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6%,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预期目标控制在3.5%左右”。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需要对工资待遇和生活支出有具体的考量,在选择就业区域和就业行业、岗位等方面就会反复权衡。
4.经济转型导致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提高
2008年10月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强调和实施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这就意味着科技将逐渐取代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主导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导致企业用人要求越来越高,员工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相应的付出也越来越多。不论是接受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还是接受学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型或者技术应用型人才,当他们努力过之后,对就业就自然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期待。
三、高校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分析
当前高校的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关系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顶岗实习只是专业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它只是为未来就业培养能力,积累经验。这种顶岗实习一般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由学校与企业直接安排,企业没有明确的用人计划。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就像参加校内学习一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本上是原来校内学习的延续,并随着环境的好与坏而增强或者减弱。这种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到第五个学期进行,包括初步体验性顶岗实习和基本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
2.顶岗实习是毕业前的就业过渡
其目的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这种顶岗实习方式也是在较好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由企业和学校直接安排的,而且企业有明确的用人计划。但往往计划数和实习岗位数是不对等的,基本上是前者小于后者,存在淘汰率。企业参与教学内容、教学地点、教学日程、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等制定的积极性较高,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与指导也更到位,因此学生实习的实战性也更强。这种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五到第六个学期进行,即“2+1”学制的第三年。
3.顶岗实习就是就业
有人称之为准就业或预就业,顶岗实习岗位就是就业工作岗位。这种顶岗实习方式有的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实习岗位比较集中,由校企双方组织招聘;也有的是学生直接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获得的岗位,实习岗位比较分散。这时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目的是用工,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就业。学生的岗位是百分百的工作岗位,无论待遇和工作要求都处于试用性质。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第六个学期。
四、高校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的顶岗实习,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均有各自的理解和不同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保姆式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的顶岗实习基本上是专业对口的,有本专业带队老师负责指导,从生活、安全、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工作方法、作息时间、工作协调等,全方位负责。学生依旧是在老师呵护下的学生,只是增加了企业指导老师,学习的场所和方式有所改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带有明显的学院色彩。这可以看作计划经济时代大中专院校学生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的延续。
2.开放式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下,实习岗位也基本上是对口的,至少是相关联的,并且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实习企业、实习岗位。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指导倾向于宏观层面,辅之以个别指导。财经类学校的商科专业关联性岗位比较多,也比较集中,但专业对口性不是很强,为保障实习的积极性,需要满足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因此倾向于开放式管理。
3.放羊式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下,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关系全在于学生的个人选择,有的可能对口,有的可能是关联的,也有的可能是无关的,学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工作性质。学校的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基本上只能了解其单位变更或者岗位变化的动向,对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工作指导。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学校指导老师无法发挥作用。至于企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则基本上跟学校不相关,大多是老带新的模式,一些新办企业可能直接用人,不安排人员负责指导。
五、完善高校顶岗实习管理的几点思考
1.顶岗实习岗位和专业的对口性问题
在“2+1”模式下的顶岗实习,由于时间长,离毕业时间还早,与就业的关联度不高,因此应该要求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或者高度相关。而在“2.5+0.5”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时间在毕业季的寒假前后是用人单位的招聘高峰时期,顶岗实习和就业应聘事实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其他考虑,不能强求专业与岗位的对口。
2.顶岗实习待遇和学历能力的对称性问题
我们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使得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总是强调“不谈钱”,不谈待遇,只谈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殊不知一个不会维护自己权益的毕业生也是很多企业看不上眼的。另外,高职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因此工资待遇问题,包括实习工资、试用期工资和转正后工资,都是他们非常关心的。毕竟现在物价上涨、农民工工资也在上涨,企业面临的用工荒不能转嫁到顶岗实习的学生身上,学生和家长有权期望合理的工资待遇。我们要教育和帮助学生去争取与自己的能力、学历、经验和年龄等对等的待遇,尤其是要告诉他们如何去把握时机和场合,如何注意提要求的技巧。
3.吃苦耐劳和工作环境的选择问题
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用人单位的一贯要求,但我们在教育学生要养成吃苦耐劳品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顶岗实习的工作环境。《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规定,职业学校选择的顶岗实习单位原则上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安全防护条件完备”。“学校应当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岗位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应包括:学生实习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健康、安全防护等方面。”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也充分意识到了当前企业经营状况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作为学校和教师也就不能一味地迁就企业,还应该对企业加以甄别,对学生不能接受的工作环境要区别对待。
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1000所左右,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有600多所,在校学生共计达到400多万人,一个成规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愈来愈困难、初次就业以后的转岗适应能力较差、创新精神不够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各高校毕业生工作定位下移:研究生做本科生的工作,本科生抢专科生的饭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会被社会淘汰,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从学生就业角度探讨高职教学的改革。
一、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一)扒识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只有进行明确和恰当的自身定位,高职教育才能真正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发展中都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这是两者的共同点。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因此高职教育主要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一般没有必要探寻学术理论上的为什么,高职毕业生只要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就行了,这就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界限之所在。但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是本科教育的翻版,往往只是对课时和科目作了简单压缩,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学制,因而对共同点体现有余而对区别体现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这一点与高职教育是相同的。但高职教育的学生都接受过高中文化教育或具有与其相当文化基础,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只接受过初中文化教育,因此两者的文化基础不同。不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上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比中等职业教育扎实,经验和应用知识应比中等职业教育更宽泛,也要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技能应比中等职业教育更高。但目前的高职教育过于强调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而忽视了上述的其它几点。
(二)加强紊质教育.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能为的提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旧的工作岗位的不断消失,技术含量更高的新岗位的不断涌现,使得一个人终其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变小,也使得一个人在学校掌握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其终生职业生涯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对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岗位群集,它的教育目标不是简单地针对职业岗位进行的终结性教育,而应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的职业发展或职业生涯的一种终身教育。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制
1、开展个性化、开放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教学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多动脑、多开口和多动手,多进行实际综合案例讲解;积极创造条件多让他们参与实习和实际工作,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本专业的实际拉能,并尽可能使他们掌握相关专业的实用知识技能,使之成为复合型应用技术型人才。要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的个胜和创意,培养他们开放式的学习思维,鼓励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公共资源和机会自觉学习、不断学习、开放式地学习,以培养他们自我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对社会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吸取先进教学经验
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科技、新的产业成出不穷,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新的社会需求和各行各业的最新发展,把新的科技、教育和产业成果有针对性地及时引人到高职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吸取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掌握最新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高职人才。
3、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社会适龄青年的充分就业。尽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取决于其专业化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但与毕业生的就业知识和就业技巧也有关系。在这方面,已有不少高校做了尝试和努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就业的压力也愈来愈大,各学校必须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而有更多的投人,不仅为毕业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联系更多的适需就业单位,还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专门培训,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向毕业生传授有关就业的知识,使毕业生了解有关就业的法规政策,提高毕业生与人沟通和“推销自己”的技巧。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帮助毕业生了解有关自主创业的法规政策、路径和所需要的条件。
(四)结合社会实际设置课程体系
当前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从知识型劳动者和智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追踪和引进高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尽量把体现高新科技发展特征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地反映到教学中去;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教给学生学习高新科技知识以及高科技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方式,为他们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特别要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地思考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和本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此来促进本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超级秘书网
要坚持做企业调研和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形成适合于工作岗位需求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进行模块化整合,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的同时,重视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提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2在八年制医学生内科实习中实施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2.1实习生导师的选择
内科实习阶段导师全部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教研室,要求至少具备主治医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医德高尚、医疗作风严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热爱教学工作,同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导师选聘以个人申请和专科推荐相结合,择优录用,最终经医院教育处审核批准。
2.2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习生导师制由教学院长直接牵头负责、内科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实习开始前,组织导师进行统一培训,明确教学计划、导师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使导师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导师和学生分别进行总结,评比教学效果。每名实习生导师在每个实习轮次负责指导1名实习医师;而每名学生在内科实习阶段始终由一名导师进行指导。学生每周书写大病历1份,由导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修改。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导师与学生每周至少见面2小时,由导师带学生在床边诊查患者、分析病情。导师着重对学生的临床能力、沟通技能、学习方法、科研能力和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辅导,尤其注重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培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实施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导师制的意义
与本科生不同,八年制医学生有专门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其科研工作。虽然导师制的核心内容都是“因材施教”、“个体化”教学,但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施行的导师制与其在研究生阶段所施行的导师制存在明显不同,实习生导师制并不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主要目标。八年制医学生的实习生导师制的主要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导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在导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中到达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实习生导师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医疗作风;(2)对刚进入内科实习阶段的学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重点加强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培训,如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基本临床操作等;(4)训练学生规范的临床思维方式,做好从书本到临床、从学生到医生的思维模式转换;(5)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技巧;(6)使学生初步接触科研,培训其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7)可为学生今后选择专业方向提供一定的建议;(8)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不良心理状况及时予以疏导。与传统的八年制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模式相比,导师制具有明显的优势。与传统实习方式的松散的管理模式不同,在实施实习生导师制后,学生虽然仍分散在各个不同临床科室、跟随不同的带教老师实习,但导师可与不同科室带教老师互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全程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并对每名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周固定时间的师生接触,使导师能够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式的个体化指导,这种方式尤其有利于强化对学生临床基本功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相比起八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实习生导师与学生年龄上的差距较小且交流时间较多,因此能够更顺畅地沟通、交流,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实习生导师更容易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加以干预。对导师而言,固定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导师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并能够激励导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对学生而言,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带来的是更强学习主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导师制源于国外的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2-3],但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中的实施目前还是一项新事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未成熟。实习生导师的临床和教学能力如何、教学态度和理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师生之间是否能够真正有效沟通、如何对导师进行奖优罚劣等问题都会明显影响实习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实行导师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充分重视下制定合理完备的导师选拔、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从而使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个体化”教学的有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