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5: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利水电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利水电论文

篇(1)

水闸施工前期准备是确保水闸施工顺利的关键。前期准备包括材料准备、设备准备、质量检查、方案审核等等。结合水闸施工实际,水闸施工前期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前期对各道施工工序作严格审查,确保各道工序的可行性。审查时要对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考查,包括核对施工措施、管理制度等等,务必要做好一切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水闸施工的安全高效。其次,要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加强,要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确保人才的优良,以便能圆满完成水闸施工。在施工设计图纸方面,要掌握好施工技术要点,并制定一套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为后期水闸施工的顺利奠定基础。

1.2施工中的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将水闸施工划分为若干个小项目进行具体施工,在施工要采取正确的施工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的保证水闸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具体的施工中包含着多种施工内容,如土石土方开挖工作、混凝土施工工作以及金属结构件的施工工程等等。做为水闸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要对该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施工操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在完成开挖工作后,还要派专人将开挖工作成果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确保开挖工作质量达标。在混凝土的施工中,要想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复验,保证施工用原材料达标,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配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在试验室配比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工程施工换逄后,再确定具体的混凝土混合成本比例,此外,在混凝土的浇筑中,要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振捣不良而产生的混凝土浇筑气孔,避免麻面、孔洞、裂纹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为水闸施工提供坚实的结构基础。最后,要严格控制施工中的金属结构质量,要参照行业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进行具体的施工作业。由于金属结构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艺施工技术,因此要从材料、工艺及安装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1.3施工后期管理

施工后期管理主要是保养和质量检查,重点包括水闸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检查需由专业的质量监督部门执行,对工程质量给予审查和评定。实际操作时为了进一步确保单元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可构建由业主、施工方、建立方三方质量监查体系,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作仔细检查。对于那些已然完成后期审查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审查工作不能就此停止下去,必须贯穿水闸施工管理和水闸使用全过程,及时汇总相关资料,保证工作无遗漏。

篇(2)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 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2.毕业设计完成效果。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措施的系统实施,毕业设计取得了以下较好的成效:(1)实现了“三年不重题”、“真题真做”,缓解了毕业学生数量多与教师资源有限的矛盾;(2)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评分科学、合理;(3)毕业生的CAD绘图和文字处理水平显著提高;(4)毕业论文题目与导师科研项目结合,解决了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5)“就业与毕业”得到了较好兼顾,实现了“毕业设计质量不下降,就业不落后”的局面。

篇(3)

2业主单位管理职责

业主负责审批施工承包人申报的工程项目分包计划及分包申请,严格控制、监管施工承包人的分包工程范围;严格审查分包商的过往施工能力、业绩与是否具有相关的施工资质;对工程项目分包情况进行备案,定期上报分析工程分包的相关信息;定期针对工程项目分包进行审查;监督检查施工承包商对其分包商的安全措施保障与监管;负责对工程项目各参建单位分包管理的评估考核。监理机构根据合同对工程项目分包情况的说明进行相应的程监督和管理。建立分包安全监理体制;审查评估工程项目分包计划申请;报送工程项目各部分的分包情况;审查分包资质、业绩并进行现场评估;同时采用文件审查、安全检查签证、旁站和巡视等方法对分包商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分包部分的安全监理;动态核查进场分包商的人员技术与配备、施工机具质量与配备、技术管理等施工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监督其整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施工承包人是分包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负责人,其负责对分包工程的施工全程进行监管,确保分包的安全作业处于受控状态。承包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所有分包商的项目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分包商资质审查、现场准入、教育培训、动态考核、资信评价等管理制度。

3分包商准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依法实施的分包活动进行干预。必须选用合格的分包单位,严禁与施工资质和能力不符合要求的队伍、非法人单位或个人签订分包合同。对分包商的资质审查应在每年年初或新工程合同签约前进行。审查的重点是分包商的施工能力、施工技术保障、施工安全措施与质量保障能力,以及分包商在类似工程的施工业绩。对于管理混乱或上年度发生过人身死亡和质量事故的分包商,将予以更换不得继续使用。施工承包商应与分包商建立长期稳定、和谐的合作关系,避免人员频繁变动。分包商资质审查内容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执照和施工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证明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分包商施工简历、近三年安全、质量施工记录;确保安全、质量的施工技术素质(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及特种作业人员取证情况;施工管理机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及其人员配备;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机械、工器具、计量器具、安全防护设施、用具的配备;安全文明施工和质量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的分包计划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由承包商向监理机构提出关于拟分包内容和类别的分包计划申请书,经监理机构审批后,报业主审批备案。承包商工程项目部及下属的专业工地不得越权自行招用分包商。承包商应对拟选用分包商的资质文件和拟签订的分包合同、安全协议报监理机构审查,业主批准。合同、安全协议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分包工程项目、工作内容、工程量及分包合同价格,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分包工程项目质量与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分包合同管理

施工承包人在工程分包项目开工前,应与业主批准的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分包合同中必须明确分包范围与性质(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主体工程范围内的施工分包只能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根据分包性质与范围,结合现场实际签订分包安全协议。签订分包合同、安全协议的发、承包双方必须是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独立法人单位,签字人必须是发、承包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严禁与不能有效代表分包单位的人员签订分包合同。必须确保分包合同中分包范围与方式、分包安全责任、分包费用约定与支付等关键条款的内容与公司规定一致,严禁签订含有专业分包内容的劳务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不得包括大型机械租赁和主要材料采购内容,不得出现分包单位负责编制施工指导性文件的条款。承包商与分包商签订的合同、安全协议必须遵循施工承包合同的各项原则,满足承包合同中的技术、经济条款,应明确发、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分包商只能在分包合同、安全协议签订后才能进场施工。严禁在没有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签订后的分包合同、安全协议应报监理单位和天池公司备案。施工承包商应及时向分包商支付工程款或劳务费用;承包商要督促分包商不拖欠施工人员工资,避免在分包过程中因费用等方面的纠纷影响分包安全。施工承包商应履行自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合同确定的目标进行严格监督和动态管理,及时预测和分析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风险和偏差,提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消除分包安全风险。

5监督管理

业主按审查批准的分包计划和资质报审文件,动态核查分包安全管理情况,按规定定期组织开展分包检查,及时纠正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对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不服从管理的分包商及违反本规定的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有关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责令其整改或停工整顿,直至解除合同,并追究其违约的相关责任。对无资质或资质不合格的队伍采用资质借用、挂靠等手段取得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应坚决取缔。监理机构应严格审核施工承包商所报送的关于分包工程的各类报审文件,定期或不定期核查分包商人员、机械、工器具等资源配备是否与入场验证相符,每月将分包管理情况报天池公司备案。监理单位本部按季度定期检查所属各项目监理部的分包安全监理工作。施工承包商负责建立包括分包商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方案。分包作业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要立即按预定的应急处置方案有效处置,并按规定及时进行报告。分包商必须严格落实分包作业现场管理和安全防护要求,严禁工作负责人不在现场或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的情况下开展施工。必须依据分包合同约定组织进行分包施工,严禁未签订分包合同先行施工或超范围施工。必须在分包作业前进行全员安全技术交底,严禁不按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分包作业。

6分包培训

施工承包人要建立健全分包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分包培训资金投入,建立分包人员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将分包单位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质量人员、安全人员和主要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纳入本企业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范围,督促分包单位对所有进场作业人员按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分包商必须使用合格的分包作业人员,严禁未经培训考试合格的分包人员、无证的分包特种作业人员进场作业。项目实施中,施工承包人项目部要为分包人员提供业余学习场所,采取集中学习、授课、播放影视片等形式,开展分包人员安全施工常识、安全工器具使用、安全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技术与方法、事故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等方面的培训。

篇(4)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

对于基础施工作业方面我们需要做好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对于基础较浅的的施工作业面方面,要首先根据施工需要,划定一条基准灰线,并根据这条基准线画出槽边轮廓线,从而使整个施工的作业面顺利有序的展开。而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施工方面,要结合实际的施工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科学的排查和考虑,进而进行基础开挖等工作作业,从而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同时影响施工的情况发生。另外,还需要保证整个工程地基的强度。地基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和支撑,因而必须保证其可以承受建筑物的所有结构负荷,在地基相关结构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等方面严格把关,务必使其达到相关要求和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基和基础工作面的相对广阔,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最后,任何材料都有其使用寿命,在地基施工前也要充分考虑到地基变形值的范围等因素和问题,要确保其始终处于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避免建筑物的开裂和倾斜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3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加固

3.1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所谓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指的是直接在施工点进行打孔作业,然后用混凝土或沙石等材料进行现场浇筑,其具有施工方便,节约材料,成本低的特点,但其也存在不易操作、技术间隔时间长等缺点。总的来说,其主要有以下两种施工方法;第一种是挖孔灌注桩,这种灌注桩的的承重力和尺寸较其他两种都更加牢固,其直径为1m~3m之间,桩体的深度达到30m左右。这种挖孔灌注桩的单根承载力可达到10000kN~40000kN,能够很好的满足建筑整体对地基牢固程度的要求,第二种是打拔管灌注桩,这种灌注桩是是将与桩的尺寸相似的钢管套上桩靴打入土中,然后将钢筋骨架放入钢管内并浇筑混凝土,最后再将钢管拔出,进而形成灌注桩。除此之外,这种施工方法也可使用振动灌筑法,利用振动力将钢管打入土中。当其到达设计标的高时停止振动,当钢管打入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利用进料工具将混凝土灌入钢管内,随后在震动的同时慢慢拔出钢管,使桩的混凝土在震动和播出的过程中密度和牢固程度不断增加,进而形成灌注桩。

篇(5)

2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实际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历时时间长,建设过程中的物价波动情况难以控制。通常情况下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进行合理调整,将价格风险的比例转移给建设单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一)完善合同文件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开发中,合同文件是双方承包的行为准则,也是确保双方利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中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不会对项目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便需要在合同文件中明确列出价格调整的可控制范围,以及各项数据的来源和调整方法,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价格调整有章可循。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就很容易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

(二)搜集详细的价格调整基础资料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物价波动引起价格调整对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项目设计概算中需要有详细的价格调整基础资料作保障。例如: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价格指数调整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就需要详细的价格调整基础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准确的反映当前市场发展的情况,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地域"特征。

(三)合理争议合同处理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期以利于乙方的形式编制合同内容,所以很容易产生合同争议。如果合理解决合同中产生的价格争议,有利于约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双方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物价波动中价格调整对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的影响力,则需要合理处理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合同争议。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双方应该坚持互利的原则,通过积极协调沟通,有效解决价格调整引发的争议。如果产生的争议无法处理好,则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积极采取争议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成立的争议处理机构必须坚持公平合法的原则,以全面调查为重要基础,平等公正的衡量项目建设中价格调整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冲突。

篇(6)

2相关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环境不断受到破坏,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环境评级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制度,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很容易发生一些环境破环现象,水库地震就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情况。并且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导致自然资源无法得到恢复,水资源会受到很大的破坏,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简单地说,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必须要全面地思考,利用综合分析的方式,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资源在不断地受到破坏,必须要不断加强环境评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首先,要严格做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评级工作,对于一些没有达到标准的工程项目,必须严格禁止,不能批准立项。而且在环境评级方式上,应对施工前的设计阶段、施工过程以及竣工后的运行进行全面的评价,重点分析其对环境以及经济的影响。其次,在环境的评级方面,必须要能够采取相关的定量方式,要能够利用合理的计算方式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环境影响参数,可以着手研究模糊数学分析的方法在环境影响评级中的应用。对于环境成果的表达,必须要能够针对相应的工程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一些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工程可以采用一览表的方式进行评价。最后,在环境评级中,对于一些不利影响必须要进行改善,针对不同的影响,制定出治理的措施,从而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篇(7)

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仍然有待完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的缺失印证了“3S”技术在水利水电测绘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水利水电测绘中,GPS和RS的结合在现代已成为行业标准,为水利水电测绘提供了传统手段完全不具有的经济效益、时间和成本优势,卓有成效,但是与GIS的整合这一环却严重缺失,虽然GPS和RS的结合和应用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缺少依托GIS的信息资源化和集成化却往往成为后续产业链条发展的掣肘。这个环节的缺失将会制约“3S”技术以及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各数据、技术的应用与耦合尺度研究缺乏。由于新数据和新技术的应用多来源于国外文献,而非行业标准,相应的适用范围,应用前提和技术之间的衔接和处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基于NMGCOSR的CORS系统在国家三角点破坏严重的背景下成为解决平面起算点的重要方法,但是其应用与全球定位系统测绘规范的标准存在偏差和误差,在不能满足时如何增加控制点,精度控制方面有待研究。在此环境下,因GPS高程测绘以其监测点不需要通视、劳动强度降低、不累计误差,效率高等优点取胜,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研究表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差异即垂线偏差所带来的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高层系统之间的误差计算,尤其在高纬度地形复杂的山区,然而误差的计算和修订研究缺乏。以目前的技术水平,GPS高程测绘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4等以上几何水准精度要求差强人意。该方法的优势在误差的不确定下反而难以成为真正的优势。

1.2管理方面的挑战

信息资源化与大数据建设支持薄弱。虽然水利水电测绘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水利工作和管理者在信息意识方面不是佷强,在信息资源化建设中,看重硬件建设,轻视资源开发的现象还有很多的;对信息资源建设没有足够和合理的投入,没有测绘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的大的远景规划。信息资源网络化只是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电子信息化最为基础的步骤,中国现在已迈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理念和项目如何在测绘行业中得到对接、应用与实践,大数据产业如何与水利水电工程耦合以实现数据、工程、服务产业链条的三位一体这是水利工作者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不足。各水利测绘单位长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信息开发、研究、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信息市场的迅速发展,水利测绘行业迫切需要一批既懂信息,又懂技术、懂开发、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群体。这类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使得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制约。

篇(8)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基地需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部分土地进行废料处理,此外,还需要一些土地搭建临时设施。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废料随地堆放与土地随意挖掘的现象,这些行为都可能会造成附近土地的地理结构发生改变,四周的植被生长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植被被直接破坏。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临时生活设施,不但会影响到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也会直接渗入土地表层,对周围的土壤条件造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会用到大量的重型机械。重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土地进行碾压,导致土壤密度加大,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以及一些植物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水利水电工程还可能会引起地质灾害发生。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施工中不但需要改变河流的水位,还要改变河流的结构,洪峰指标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河流抗灾防洪的能力很可能被降低。并且,水利水电工程对山体的改造很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1.2水文结构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位结构和水文特征。修筑的大坝坝体对河流上游而言,会造成水的深度增加,河水流动的速度减小,水位线提高等等问题。河流上游水位线的提高代表着上游的水体总量与原来相比有了明显增加,而河水的流动速度减慢,则会对水体的自动净化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致使河水的平均温度上升,水体的溶氧量下降,不利于水中的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生长。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河流下游而言,会导致部分支流发生干枯与缺水情况,对下游的取水与灌溉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水利水电工作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河道结构进行改变,进而造成河床的原始水平发生变化,引起河床变形与水土流失。

1.3陆生生物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还会对一些农田、草丛、林地等造成严重破坏。水利水电工程会占用很大部分土地。工程所占用的土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时性占用的土地,还有一类是永久性占用的土地。临时性占用的土地一般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弃渣场以及土石料场等。临时性占用土地对周围植被造成的影响一般都是临时性的,当不再占用土地后,土地的土质条件与周围的植被会慢慢的自我恢复,如果情况稍严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植被进行重建与恢复。永久性占用土地主要包括公路建设、移民安置区、淹没区以及枢纽建筑物等等。永久性占用土地对植被造成的影响要比临时性占用土地所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对周围植被的破坏是不可恢复的,具有毁灭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充分了解与掌握永久性占地与临时性占地的具体范围以及存在的植物种类与动物种类,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珍稀物种灭绝。

2应对措施

2.1做好废料废水的处理工作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料废水是土地与河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废料随地堆放,对施工周围的环境与土壤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影响,即使在施工后将废料移除,植被也很难继续存活,土壤条件也不能恢复如初。废水的随意排放会造成下游水体污染,而下游水体一般作为下游城市的生活用水与灌溉,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进行污水去污处理。对于废水与废料的正确处理方法是:第一,在水利水电工程前期的设计阶段,就要确定好废料的安放处,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废料可用来填埋垃圾场,也可以用来作为沟地填料。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废料进行低害化处理或是无害化处理。第二,在施工环节,要全面考虑废水与废料的运输排放会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尽可能安排合理的运输与排放通道,避免大型机械对土地进行反复碾压。第三,对于污水,要先对其进行处理,如果处理后的污水对水体的影响较小,并不影响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则可将少量的污水排入下游。如果污水的污染度较高,则需要将污水运到专门处理处进行处理。

2.2建立环保监督部门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将环境破坏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提到工作日程上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破坏环境。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有大有小,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及时有效的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特别是环境保护问题,施工单位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环保监督部门。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技术进行长远分析,监督正在进行的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分析其影响达到何种程度,做好记录工作,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分析以后的施工工作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

2.3对陆生生物的保护

陆生生物包括陆生植物与陆生动物,水利水电工程对陆生生物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陆生生物的保护工作,进而保持陆地的生态平衡。对陆生植物的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是由施工活动、移民以及水库淹没所引起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护陆生植物,可以用特殊的标志将需要保护的植物围起来,避免对其生长环境造成影响。对于一些比较珍贵的树木,可以使用离体保存的方法进行保护。优先选择可能会被淹没的植物,储存其组织、茎、根以及种子。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建设中淹没了动物栖息地,致使动物资源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移民搬迁,土地的开垦范围增加,导致动物栖息地变小,栖息环境遭到破坏。

篇(9)

水利电力工程中,混凝土的体积往往较大,因此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裂缝,此时就需要进行灌浆技术对其进行修复,嵌缝技术就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形式,其可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复。沿着裂缝开槽,在槽内嵌入塑性材料或者刚性防水材料等,达到封闭裂缝的效果。常用的塑性材料包括聚氯乙烯胶、塑性油膏等等,刚性的封闭材料则包括聚合水泥砂浆等。混凝土裂缝的灌浆技术则常用环氧灌浆技术,就是将环氧树脂灌浆材料进行灌注,环氧注浆的材料往往选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二胺等等。

1.2孔口封闭灌浆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灌浆技术,也可称之为循环灌浆技术。孔口封闭灌浆技术适应最大压力>3MP的帷幕灌浆工程项目,小于其参考值的帷幕工程则需要选择性应用。利用孔口封闭灌浆技术应注意一下几个要点,如钻孔的直径控制,应<60mm;孔口管道必须进行牢固的嵌入,买入到岩层的深度按照灌浆的压力所定,最大的灌浆压力则控制在5MPa以内,最大压力时嵌入岩层的深度应>2m;灌浆应选择循环式施工,自上而下的灌注,分阶段进行;孔口管道分为多个灌浆段,应尽量选择较短的分段发方式,压力增加应尽量快速,段长和相应的灌浆压力应进行事前试验;灌浆过程中应经常性的活动灌浆管,回浆管应保证15L/min的回流量,防止灌浆管道出现凝结。

1.3大吸浆灌浆技术

应用中主要是控制灌浆的压力和流量,通常利用低压或者自流的方式对裂缝进行灌浆,泥浆流动性降低后在逐步升高压力,以此增加灌浆量。同时限制灌浆的流量,采用低流量配合压力,减少灌浆在裂缝中的流动速度,使得泥浆沉淀,灌注量降低后再增加压力,提高灌浆量,直至完成灌浆。

2水利电力工程大坝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

水利电力工程对质量要求较高,在水利电力工程的大坝工程中有多种灌浆技术被应用,但是应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技术措施,不同的灌浆技术也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2.1吸浆量较大的灌注措施

在水利电力施工中,大坝的施工需要灌浆作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但是因为地质和限制的因素,使得泥浆不能很快的凝结,此时泥浆冲基础底部渗出,导致灌浆效果不佳。此时应进行低压灌浆观察泥浆的流动情况,选择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灌浆。也可选择方法限制吸浆的情况,加速泥浆的流动情况。然后提高泥浆的黏度从而控制流动性,降低泥浆流速而保证凝结。进行灌浆的过程中应考虑对泥浆的组份进行调整,同调节灰水比和外加剂填入的方式来控制泥浆的凝固速度,人为控制泥浆流动性。在水利电力大坝工程的施工中,也可采用灌注间歇砂浆和砂浆的方式来提高灌浆的施工质量,灌浆过程中,灌浆间隔控制在2~6h,最后泥浆凝固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扫孔和复灌等。

2.2漏水通道灌浆

水利电力大坝工程因为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往往存在不可控的问题,施工过程中环境复杂且地质改变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施工中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影响灌浆的质量。针对这个问题应采用一些外部干扰的措施,如爆理,利用爆破方式破坏漏水结构,再在漏水的位置采用灌浆的方式进行控制。但是这样的处措施往往不能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增加了工程成本以及难度。所以在实际的工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控制,利用模袋灌浆,一般选择尼龙和聚丙烯为材料的袋子,进行堵漏并灌浆;利用填充级别的配料,在漏水的地方进行处理,利用大粒径的砂石进行灌浆;利用双浆灌浆技术,将水泥浆和速凝剂分别从两个管道进行灌注,使其进入到混合器,混合后再进入灌注的区域,这样可以增加防渗漏的效果,对漏水点进行控制。

2.3接缝灌浆技术

水利电力大坝的工程中,坝体填筑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施工项目,在施工中其将直接影响到整体质量。坝体建设中首先应合理的规划工作量,选择工艺和施工方案使之适应项目需求。对坝体施工的工作量进行分配与组织。灌浆施工也应按照坝体施工的需求进行选择与实施。根据坝体情况准备建筑材料和场地等,根据作业时间来控制材料质量,避免土料热量的流失等,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在水利水电坝体施工中灌浆技术主要是针对接缝处理,是一种主要的技术措施。通常选择盒式灌浆、骑缝灌浆、重复灌浆等。在施工中3种灌注方式可以进行重复使用,根据不同的灌浆特征以及工程情况配合使用。盒式灌浆因为灌浆的质量较高,回浆管的管路不易阻塞等优势,在坝体接缝灌浆选择中被普遍认可。但是系统消耗的管材相对多,其成本使其受到限制。重复式灌浆系统布置方式主要因为不堵塞管道而能进行重复施工。骑缝灌浆管理系统因为其扩散模式的灌浆形式较为流畅,并且压力分布平均,管路不易阻塞。水利电力大坝的接缝施工通常压力在0.2MPa左右,在坝体灌浆前应进行分析与计算,保证灌浆的顺利开展,必须保接缝灌浆的开张度与泥浆粒径的比例,理想的开度为1~3mm,在灌浆中应控制开度的扩张。

篇(10)

2“3S”技术的特点和集成化趋势

遥感是一种高效能的信息采集技术,正走向集多种传感器、多级分辨率、多谱段和多时相为一体并形成以获取信息为主,可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的综合信息流程,具有信息获取的瞬时性、信息的丰富性和信息的周期性等特点,是GIS获取信息和进行数据更新的一种重要手段。遥感和摄影测量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遥感技术的历史是摄影测量,而摄影测量的现展是遥感技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遥感获取信息的平台多为卫星,而摄影测量则为飞机。因而摄影测量获取信息的地域范围相对小一些,比例尺和分辨率要高一些。摄影测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进入数字摄影测量阶段,他所提供的数字化地理信息更是建立区域性的地理信息系统最直接简便和主要的数据源。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援时系统。由于GPS定位的高度灵活性和其定位的精确性,已经给测绘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已由最初的大地测量,发展到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和航空摄影测量。

GPS作为一种定位手段,可应用它的静态和动态定位方法,直接获取各类大地模型信息,解决传感器位置和姿态的快速定位问题,这样也就解决了遥感信息的定位问题。现在GPS与摄影仪如RC30连接,在航空摄影瞬间,测定摄影中心的空间位置和摄影仪姿态,使摄影测量外业控制工作大大简化,从而实现了卫星遥感信息和摄影测量信息(采用DPS技术)直接进入GIS数据库成为可能。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空间数据库,数据输入输出转换和通讯设备等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用来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和信息。GIS是一种进行地理信息管理和空间分析的先进工具,通过它所具有的多目标数据库,分析软件和应用模块,可实现信息查询、检索、空间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地图和各类专题图的制作,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和评价,环境动态监测以及区域开发管理和规划决策等。测绘行业本身是搞地理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所以GIS自然是一种理想的基础平台和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它的应用范围越来广,发展越来越快。根据1994年的统计,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已达到31亿美圆,年增长率在35%以上。据GISResearch公司的估计,从1992~2000年的8年间,美国的数字化服务市场将达到300亿美圆。

在GIS的建立过程中,费用最高的是地理信息的获取。采用RS(或DPS)和GPS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更新和定位,作为GIS的数据源,正是最合理的集合。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3S”技术的集成实际上是当前测绘技术、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地图制图技术、图形图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专家系统和定位技术及数据通讯技术的结合和综合应用。可见,将“3S”技术集成化是当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3用“3S”技术对传统测绘方法进行现代化改造

信息时代需要的是最新的数字地图、数据库,而不是模拟地图。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成果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改变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差,数值化产品严重匮乏的局面,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和分发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当务之急。在《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有40个项目涉及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立。

为此,国家测绘局提出,“九五”期间,我国测绘事业改革和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应用“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测绘技术对传统的测绘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地理信息产业,大力开发专题数据库,电子地图等数字化测绘产品,加速测绘产品的更新换代。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湖北、湖南、海南、陕西、黑龙江、上海等七个地图数字化基地,将国家基本图进行数字化,建立地图数据库。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负责研究并实施的《国务院综合国情GIS》(简称9202工程)第一期工程已于93年12月完成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也于1996年12月完成,受到了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评价。各省如山西、河北、云南等省也正在加紧建设本省的《省情地理信息系统》,在大城市中,已建和在建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等更是不胜枚举。各部委各行业也在竟相建设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铁道部1995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铁道航测遥感“九五”科技进步讨论会,明确了在“九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

地矿部以武汉地质大学开发的《MAPCAD》地学地图彩色编辑出版软件以及《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为龙头,研制生产了数字化仪、扫描仪,形成了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体系,一个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了,领先一步占领了数字化制图出版的市场,并且正在有计划地分批武装省地矿局测绘队伍,使其地图的编制印刷计算机化、数字化,极大地促进了地矿测绘科技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没有实力就没有地位,就难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S”技术是测绘科技发展的必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4.水利水电测绘科技的现代化

水利水电测绘队伍是我国测绘行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在省部属勘测设计机构中,测绘专业人员就有8000人以上。在50年代,就较早地开展了航测和地面摄影测量的工作。70-80年代,引进了不少模拟式航测仪器和一部分解析测图仪,以及数量较多的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90年代以来又逐步引进了GPS接收机。训练有素的测绘队伍,精良先进的仪器装备,为水利水电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科研提供了可靠的测绘服务和测绘保障。

上一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论文 下一篇: 满族文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