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5: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临床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护理临床论文

篇(1)

2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60%;死亡6例,其中,4例为抢救后出现严重的肝性脑病,另2例为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

3护理

本组病例病情危重,抢救难度大,成功率仅达60%,与往年相比提高了1%。其临床护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心理护理

重症肝炎的患者,大都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而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又缺乏特效的治疗,有的患者发病后出现精神抑郁,怕被家人、亲朋厌弃,又忧虑病情不易很快好转而影响个人的前途及今后的生活,当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时,会极大刺激患者,产生忧郁、恐惧、绝望甚至濒死感觉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2],通过这样护理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消除其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帮助患者尽快地实现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并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安慰患者,向他们解释分析病情,并用自信的语言向患者传递现代医学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信息,使其具有安全感,并与医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求得患者的密切配合,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家属的密切配合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保证。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一方面能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能使家属积极地协助、配合抢救工作。在抢救环境方面,注意保持病房的有序和整洁也会在视觉和嗅觉上有效地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紧张、敏捷但又不失镇静、有序的工作作风,也是获得患者和家属信任的途径之一[3]。

3.2绝对卧床休息

重症肝炎的患者多病情危重,监护患者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2.1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协助患者洗漱、进食,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减少刺激;帮助患者经常变动,每2~4小时翻身1次,并记录患者和翻身时间,用50%红花酒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3.2.2注意口腔清洁口腔是重症肝炎继发感染和其他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合并口腔溃疡和鹅口疮者,可致口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可引起全身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因此,对意识清楚和患者应督促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对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和昏迷的患者,应每天检查其口腔内有无出血、溃疡和霉菌生长等现象,每天至少进行口腔护理3次。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

3.2.3饮食护理给以糖为主的清淡、低脂饮食。有肝昏迷前驱症状时限制蛋白质,严禁含氨物。有腹腔积液时用低盐饮食,并限制饮水量[4]。

3.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如皮肤出现大块紫瘢、鼻衄(可用1%麻黄素棉球填塞止血)、牙龈出血。如有消化道出血,及时报告医生,记录出血量,即送血型交叉配合,以作好输血准备。

3.4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4.1观察患者的意识对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患者的生活,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需求并尽量满足其需要。要注意患者的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行为异常提示为肝性脑病的先兆。

3.4.2观察体温每天测体温4次。因为重症肝炎肝细胞坏死时可以出现37~38℃持续低热。如突然出现高热,就要怀疑有继发感染。凡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者,应每半小时测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3.4.3观察脉搏如果脉搏加快或细速,提示为出血存在或出血的先兆;而高热时,相对的脉搏缓慢可为颅内高压,应及时报告医生。

3.4.4观察呼吸呼吸异常出现在肝昏迷、出血、继发肺部感染或大量腹腔积液压迫时,及时发现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同时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气味等。如闻到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样气味即肝臭,示病情危重。

3.4.5观察血压若血压明显下降,提示有大出血和休克的可能;若颅内压升高时血压有可能升高。

3.4.6观察瞳孔若出现瞳孔左右大小不等或不对称,注意有无肌肉抽搐或颤动,以便早期发现脑水肿症状,并通知医生及时抢救。

3.5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液体平衡情况。每天摄入量少于2500ml,则营养不够,可影响康复,应及时通知医生。每天尿量少于500ml也应通知医生,以便做相应的处理。对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观察利尿效果,准确记录24h排尿量。

3.6醋酸保留灌肠

采用食醋稀释后保留灌肠,使肠道酸化,可阻止氨的产生和吸收。对重症肝炎患者采用食醋保留灌肠疗效显著,本组病例中抢救成功的6例患者使用了此法,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护理方面应注意[5]:先用0.9%的生理盐水500ml清洁灌肠。注意观察洗出大便的颜色、数量和性质。灌肠时注意肛管要光滑并加以石蜡油,灌肠的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因压力过大造成黏膜的损伤。0.5h后,用20ml食醋加0.9%的生理盐水100ml做保留灌肠。每日1~2次,应尽量争取长时间保留。并记录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4讨论

重症肝炎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在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6]。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心理负担重,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易激动等不稳定心态。因此,在护理中应多给予精神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并给予理解、关心、体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重视疾病的观察与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池肇春.新编实用肝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16-120.

[2]黄晓专.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中注意的问题[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2):353.

[3]聂国英.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福建医学杂志,1999,21(1):110.

[4]李继云,侯秋菊.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J].包头医学,2002,26(2):88.

[5]赵富荣.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J].护理探讨,2003,(2):70-71.

篇(2)

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11个病区,包括创伤骨科中心、内分泌儿科、消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发放调查表71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03±9.99)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51名,硕士11名。职称:医师19人,主治医师25人,副主任及主任医师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时选取以上1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6岁的患者、ICU及特级护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龄7~86岁,平均年龄(41.98±15.06)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分级护理内容认知调查表,共17项分3个等级,对63名住院医师知晓《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问卷信度为0.79,效度为0.80。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和医师共同对以上11个临床科室当日、次日2d内按医嘱确定为一、二、三级护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术及病情变化改变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逐个登记(医嘱护理等级);其次,根据《常规》中的护理分级依据,评估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标准护理等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2],进行3等级10大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按Barthel指数进行记分。

1.3评定标准

根据《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判定护理等级。一级: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生活上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需一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0分者;二级:病情较重或重病恢复期,有功能障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赖,需二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1~60分者;三级: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数记分>60分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W检验。

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3种护理级别方法判定等级后,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484,P<0.01;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25,P>0.05;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859,P<0.01。

3讨论

3.1分级护理制度是进行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3]。《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各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要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人们对享受高品质和保护其个人权益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力,而护理工作的独特性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在医院整体服务满意率中占据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有力保证。

3.2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是落实分级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

以医嘱形式下达的分级护理,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调查资料显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提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常规》中规定一级护理的患者应绝对卧床,生活上完全依赖护理即完全由护士护理,但医嘱护理分级中完全依赖护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赖护理者为76.19%,不依赖护理即让一级护理患者自理生活者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医嘱护理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为0,被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分别占25.53%和26.60%;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实施及要求掌握不确切,从疾病诊断及医疗的角度出发,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不但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和分级护理质量落实[5],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因此,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

3.3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作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能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6]。调查显示:以病情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患者实际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应补充并完善其内容。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美国康复医疗机构常用的评估方法,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独立生活功能的变化,体现需要的护理程度,但未包括医嘱所含有的大量治疗工作[2]。本组资料中,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记分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两组级别护理评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对护理的依赖程度。分级护理等级存在的差异性,由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程度不同所致,两者判断方法应互为补充和完善,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或病情变化时,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对其生活自理缺陷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量化护理服务内容,不断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护理侧重点,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达到最有效的护理,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论文关键词:医师分级护理调查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医师对患者分级护理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临床护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6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一、二、三级护理登记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掌握不确切;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结论住院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应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的内容,以人为本,确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篇(3)

军队医院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等级,是由医师根据《中国人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1](以下简称《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等级设特级、一、二、三级护理并分别设统一标记,由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为了解军队医院患者的各项护理服务要求与患者的护理等级、护士所付出的劳动强度、时间以及护理服务的效果是否一致,分级护理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是否相适应,我们对某军队医院住院医师对分级护理制度相关内容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对3个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并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较为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提供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服务。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11个病区,包括创伤骨科中心、内分泌儿科、消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发放调查表71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03±9.99)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51名,硕士11名。职称:医师19人,主治医师25人,副主任及主任医师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时选取以上1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6岁的患者、ICU及特级护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龄7~86岁,平均年龄(41.98±15.06)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分级护理内容认知调查表,共17项分3个等级,对63名住院医师知晓《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问卷信度为0.79,效度为0.80。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和医师共同对以上11个临床科室当日、次日2d内按医嘱确定为一、二、三级护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术及病情变化改变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逐个登记(医嘱护理等级);其次,根据《常规》中的护理分级依据,评估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标准护理等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2],进行3等级10大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按Barthel指数进行记分。

1.3评定标准

根据《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判定护理等级。一级: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生活上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需一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0分者;二级:病情较重或重病恢复期,有功能障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赖,需二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1~60分者;三级: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数记分>60分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W检验。

2结果

2.1医师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情况(见表1)

被调查的63名住院医师在校期间接受护理等级教育者仅有20人,占31.75%。

2.2护理级别评估情况(见表2)

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3种护理级别方法判定等级后,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484,P<0.01;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25,P>0.05;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859,P<0.01。

3讨论

3.1分级护理制度是进行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3]。《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各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要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人们对享受高品质和保护其个人权益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力,而护理工作的独特性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在医院整体服务满意率中占据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有力保证。

3.2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是落实分级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

以医嘱形式下达的分级护理,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调查资料显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提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常规》中规定一级护理的患者应绝对卧床,生活上完全依赖护理即完全由护士护理,但医嘱护理分级中完全依赖护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赖护理者为76.19%,不依赖护理即让一级护理患者自理生活者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医嘱护理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为0,被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分别占25.53%和26.60%;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实施及要求掌握不确切,从疾病诊断及医疗的角度出发,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不但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和分级护理质量落实[5],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因此,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

3.3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作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能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6]。调查显示:以病情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患者实际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应补充并完善其内容。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美国康复医疗机构常用的评估方法,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独立生活功能的变化,体现需要的护理程度,但未包括医嘱所含有的大量治疗工作[2]。本组资料中,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记分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两组级别护理评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对护理的依赖程度。分级护理等级存在的差异性,由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程度不同所致,两者判断方法应互为补充和完善,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或病情变化时,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对其生活自理缺陷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量化护理服务内容,不断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护理侧重点,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达到最有效的护理,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篇(4)

随机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期间产科实习护士106人,将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5±3.7岁,大专生21例,中专生32例。对照组: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6±3.8岁,大专生22例,中专生31例。两组实习护士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如下:(1)自愿选择带教模式;(2)临床护理经验半年至一年;(3)积极接受护理实习教学并配合研究。本项研究内容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

(二)带教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传统带教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选取合适的带教老师统一对实习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理论教学。

(2)理论教学完成后,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导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过程总共耗时一个半月。

(3)完成大纲教学内容后对学员进行考核。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临床路径带教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带教老师将大纲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进阶和实践。基础阶段为期两周,为学员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相关内容。带教老师一对一对学员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辅以临床实例和相应解决方法帮助实习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

(2)进阶阶段为期两周,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阶段带教老师反复操作和演练至学员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带教老师关注学员各项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指导和纠正。

(3)实践阶段为期两周,实习护士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的具体内容、相关操作以及解决方法均详细、完整传授至实习护士。

(三)效果评定

首先,在为期一个半月的带教工作完成后对实习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满分100)形式进行。实践技能考核通过临床护理操作(包括非常熟练、熟练和不熟练)进行。然后,调查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此项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

(四)统计学方法

实验资料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首先,考核两组实习护士的专业技能。据统计,实验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90.3±4.1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86.79%。对照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81.5±3.8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69.81%。然后,统计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满意率90.57%,对照组仅为73.58%。

三、结论

产科是临床护理和治疗的重难点科室,若临床路径能有效实施于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便可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本项研究于产科护生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专业医护人员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计划以全程照顾和考虑患者,给予最高质量的护理。其次,临床路径提供有效的教育,规范具体环节。带教老师采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指导实习护士。然后,此方法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带教老师通过悉心指导和实例讲解传授护生沟通技巧于实习护士。最后,临床路径通过辅导、演示和实践增强实习护士的综合技能。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经临床路径带教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学习结果更好且具有更专业的实践技能。

篇(5)

1.1卧床时间与压疮关系:4例压疮患者手术时间3h-8h,其中病例1出现产后DIC紧急抢救,病例2、病例4术中出现膀胱损伤进行膀胱修补,病例3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因此手术用时较长,加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患者腰骶部持续受压达9-14h。国外有关学者提出,在69.75mmHg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不可逆损伤[8]。另有报道提出患者处于被动,局部受压6h以上可能发生压疮[9],可能是长时间的被动使患者变得躁动,耐受性降低,患者臀部和骶尾部的扭动增多,增加了扭动过程中皮肤与床单不断的摩擦,增加了皮肤的外界受力。正常情况下,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术约需1h,如需要进行其他妇科手术或因发生产后并发症如胎盘残留、子宫收缩乏力、DIC等需要紧急处理时必然要增加产妇平卧位的时间,因此术后出现压疮的风险加大。

1.2BMI与压疮关系:BMI与压疮间的关系尚未被明确阐明。Kottner等[10]的一项包括50,446例住院病人的研究发现较瘦的患者(BMI17.00-18.49)发生II、III、IV期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肩部位置压疮的概率高于体重正常(BMI18.50-24.99)、超重(BMI25.00-29.99)和肥胖(BMI≥30.00)的患者,提示了BMI是预测身体躯干部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而足部压疮与患者BMI无关,提示了BMI不是预测足部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Shahin等[11]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认为BMI<18.5kg/m2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Balzer等[12]同样认为BMI较低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同时亦认为高龄、合并其他疾病、自主活动能力受限及自理能力受限均是预测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相反有研究认为肥胖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高于体重正常患者[13]。可能是由于肥胖患者较大的体重给骨性凸起处皮肤施加了机械压力,从而造成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本研究中4例压疮患者的体重指数1例偏小(BMI=17.50),1例超重(BMI=28.44)(分娩时BMI≥27为体重过重)[14]。另2例虽然分娩时BMI处于正常范围,但随着孕期营养摄入增加,孕妇体重平均会增加12.5kg左右,持续性垂直性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越大,组织发生坏死所需时间越短。

1.3营养状态与压疮关系:已有较多研究证实营养不良、体重降低、营养物质摄入过少与压疮具有明确相关性,是预测压疮的风险因素。亦有学者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贫血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中4例产妇均在术中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500mL),致使血红蛋白下降41-48g/L,血浆白蛋白下降4.5-15.2g/L。由于产后大量出血造成丢失过多红细胞和血浆白蛋白,又因摄入不足,使产妇术后形成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随之萎缩。一旦局部组织受压,肌肉和脂肪的保护作用减弱,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其中1例BMI过低,说明已经存在营养不良,肌肉和脂肪对骨隆突处的保护作用减弱,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压迫时间过长也容易产生压疮。

1.4物及镇痛泵的使用与压疮关系:此4例压疮患者均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都使用了镇痛泵。术后镇痛泵在缓解产妇疼痛的同时使产妇因畏惧疼痛或担心导管脱出或受压而影响了产妇的主动活动,从而增加了骶尾部持续受压的时间。麻醉及镇静药物的使用可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压疮;术后使用镇痛泵比未使用镇痛泵患者的压疮发生率要高3倍。

2预防剖宫产术后压疮的对策

近年来,压疮现患率被用作评价护理质量和压疮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的指标,并且也被用来评估预防资源的需求量,作为制定预防计划和分配预防资源的依据。一旦发生压疮,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压疮的预防知识。

2.1加强术前访视:对有压疮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责任护士做好健康指导,包括术后翻身活动重要性、饮食的选择等。对孕期体重过高、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患者要重点交班,填写压疮评估表。

2.2加强手术管理:手术室护士术前要访视患者,评估压疮的高危因素,对手术时间长者需要提前准备预防压疮: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因素中手术时间与压疮的发生率有关。故术中患者身下要放置预防压疮的气垫,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进行保护。手术床整,不可牵拉患者增加皮肤摩擦。剖宫产手术麻醉时待消毒液干燥后再让患者取平卧位,医生消毒手术范围时,消毒液不要使用过多,避免流入骶尾部。

2.3加强回室后管理: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出室前护士再次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回室后与病房护士进行交班。病房护士要对手术过程进行了解,对于手术时间超过2h,产后大出血、体重过重、低蛋白血症、妊娠合并糖尿病等高危产妇,回室后病房护士必须协助产妇每2h翻身一次,严密观察受压皮肤情况。对于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术后建议采取抬高床头,床头抬高角度控制在30度以下,既可以缓解腰骶部受压又可以降低剪切力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篇(6)

2、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在临床的带教中,带教的教师基本上属于兼职,不仅承担着临床的工作,同时还兼顾护生的带教工作,带教教师为了应付日常的工作,忽略了对护生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讲解及操作的示范,甚至还出现指派护生跑腿打杂的现象,或者教师担心护生出错,让护生参与的机会极少,导致护生失去了动手锻炼的机会。

二、实习护生方面

1、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在当前的实现护生中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护生还存在着对妇产科不感兴趣的现象,对妇产科的临床实习不重视,在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在临床的实践学习中,护生由于在措辞上的使用不正确,导致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处于不友好的状态,甚至还出现与患者争吵的现象,出现投诉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临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相关的法律及安全意识薄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在医疗上的纠纷也越来越普遍,然而在临床的实践中。护生由于在学生接受的法律知识教育少,并且护生相关的法律意识不强,在临床的护理实践中很难发现潜在的法律问题。

3、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护生在学校期间,各专业课程结业较早,护生对基本理论遗忘较多,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护生对于临床的常规处理发生诸多不解,动手操作会素手无策,影响下阶段实习的顺利进行。

三、病人方面

病人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重点,是理论知识实践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妇产科的服务对象存在着特殊性,会面临着患者的性器官、家庭婚姻及生育问题,在临床教学中由于面临的患者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了出现不愿意配合临床教学的现象。同时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部位,患者由于心理问题,不愿意面对众多的护生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对带教教师有一定的信赖,在护理操作中不愿意让护生参与其中,导致了护生在临床中的实践机会大大的减少。临床护理教学对策

1、加强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训“德高为师,道高为范”。带教老师不仅是护生的道德榜样,同时更是护生知识的传授者。带教教师不仅要严格的符合相关的认知条件,同时还要对带教教师进行临床护理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带教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同时要求院内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护理或带教教师进行相关的护理理论学术讲座,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常识,丰富教学经验,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2、教学方法改进带教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应该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妇产科护理的兴趣。如在妇产科疾病的相关护理中,一般的护理程序主要包括查房;病人的病案分析;护理操作示范;观摩自然分娩、人工流产等相关的教学影片。护理教学查房可以帮助护生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教师可将自己在临床工作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护生。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护生脱离学校,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紧张的心理,而带教教师在临床教学中要不断的鼓励护生、多关心护生的心理情绪,避免在护生出现错误时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出现歧视护生的现象,应及时与其他工作人员联系,尤其是主管医师,取得医师的支持及帮助。带教教师在护生进行临床护理实践前要对护生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的详细步骤,帮助护生树立信心,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在护生与患者接触时,帮助患者与护生建立一定的情感关系,不断的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护生临床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

篇(7)

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在不断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例如,护士可以抽出闲暇时间学习心理学、语言逻辑学和社会学等,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人文关怀精神,掌握人性化护理技巧。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注重自身人格修养,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运用人性化思维落实人文护理服务。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当、行为规范、仪容整洁、和蔼可亲的外在形象。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自我。主动以人文护理的理念指导实践,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发扬爱伤观,主动换位思考。

1.2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病情沉重的患者心理状态经常会发生变化。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神情萎顿、自我否定、愤世嫉俗的现象。患者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会对临床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甚至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使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缺乏依从。另外还要关注患者的社会支持组织建设是否有保障,是否缺少关爱,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我院可以借助医院内部的心理专家,通过心理知识讲座的方式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以便于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开展。利用交接班、给患者做治疗的机会强化患者的心理建设,使患者从心理上战胜自我,积极对抗疾病,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有实施计划的康复护理。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1.3护理人员要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

安全感是患者至关重要的需要,也是患者最为缺乏的。他新到一个环境要很快适应这个环境中的人和事,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护士正确的引导,耐心的讲解。护理人员要树立安全护理思维,尽量帮助患者缓解身体上的痛苦、消除内心的困惑。护士必须做到使患者敢于敞开心屝向你倾诉他的难以启齿之言,要让患者感到护士就是他的知音。护理人员不能随便在背后议论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患者保守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将患者的切身利益置于护理工作的首要位置。护理人员在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时,必须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优质的护理环境、使患者享受到最贴心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使住院患者能够尽早恢复健康。

1.4对人性化护理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

医院要对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改革,实施交接班模式。护理人员在换班时,要将每个患者的详细状况巨细无遗地传递给接班的同时,使护理工作能够保持连贯。这样让患者感觉到护士对他们非常重视和关爱,充满有安全感。做好交接班工作,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护士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和关注着他们。

篇(8)

一、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

1.1临床实习管理组织的建立及带教教师的选拔

1.1.1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学办公室主任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二级管理组织,由教办分管护理教学干事、护理部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指导、督促检查;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2带教教师的选拔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我院严格掌握带教教师的任职条件,带教教师须满足以下条件。(1)大专毕业3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带教能力;(2)热爱护理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实纲、实习计划、护生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4)勤奋好学,能用新理论、新技能和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

1.2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的制定

1.2.1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制定出不同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1)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2)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3)实习科室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

1.2.2带教教师拟定科内实习计划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办公室的总体要求拟定本科实习计划,设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将计划上交教办,制定计划时需注意明确:(1)实习目的和目标;(2)完成目标所用的技术;(3)项目评价,对学生实习、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

1.3实习质量的管理

1.3.1按计划开展带教工作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及实习计划、实习目标,对护生进行带教和管理。

1.3.2带教教师指导及督促检查以下内容(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指导,科室通过教学查房、专科疾病知识讲座、早交班、危重患者床旁提问等形式,护生轮流担任责任组长。(2)调动护生主观能动性,让护生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自查、互查、教师督查后讲评。(3)每轮护生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教师召开护生实结会。

1.3.3护理教学组对护生实习进行现场抽查(1)抽查护生对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2)对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质量进行检查;(3)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服务态度及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反馈;(4)询问护生对教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

1.3.4教办组织召开教学情况联系会(1)通过召开带教教师联系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通过召开学生组长联系会,收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1.3.5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1)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本轮护生实习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进行总结;(2)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实习结束前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结合教学办公室、护理教学组检查情况和各病区教学资料记录情况等进行教学质量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评出带教先进科室和优秀带教教师,并给予奖励。

二、效果

2.1促进了带教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教学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护生的焦虑心理,加快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角色转变。

2.2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水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护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护生的综合能力及服务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她们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发表临床护理教学论文的篇数也明显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

(1)医院的护理基础条件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把学生当成劳动力使用,如学习期间顶班等。(2)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编,致使带教教师在工作中承担了多种角色,因而使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篇(9)

1.1信度考试的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反映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试卷的信度与考试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程度呈反比,信度的高低能保证学生考分真实可靠。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卷信度>0.50表明信度好,>0.80信度很好。信度系数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公式计算[2]。α=(k/k-1)(1-∑Si2/St2)(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α的范围为[-1,1]。本次试卷信度为0.53,可认为该试卷的信度良好,考试成绩可以信赖。

1.2难度试卷的难度系数P采用平均分方法计算,即P=x/W(x为学生的平均分,W为试卷的满分)。两个班级总人数为481,平均分为69.4分,难度为0.69,一般认为P值介于0.4~0.7之间,试题的难易程度较适中,该考试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1.3区分度将考生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把成绩列前27%和成绩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2组每题的难度,即PH和PL,则D=PH~PL(又称两端法)[3]。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区分开。本次考试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表1。

2ICU班与普护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总体情况对比ICU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45~98分(73.10±10.99)分,全距54分;普护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39~96分(67.30±10.81)分,全距57分。结果显示,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未采取教学改革的普护班,见表2。

2.2各类型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对比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的得分情况,发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在各个题型平均得分高于普护班。

3讨论

3.1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卷面成绩显示,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各题型平均分,ICU班明显优于普护班,表明进行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以后,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用药护理过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激发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护生初步具备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能力及用药监护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咨询、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质量检查、配伍禁忌检查的能力,为步入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今后,可以进一步将改革成果普及到所有的护生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篇(10)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3个月~3岁。Ⅰ度6例,唇红部裂开;Ⅱ度28例,上唇部分裂开,但未及鼻底;Ⅲ度12例,上唇、鼻底完全裂开;Ⅱ度、Ⅲ度患者同时伴发牙槽裂12例,腭裂14例。麻醉方式:基础麻醉+局部麻醉;手术方式:Tennison法11例,Millard法35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唇裂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多较自卑,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与患儿亲密接触、抚摸、拥抱、引逗患儿,给予其情感满足,消除陌生及恐惧感,为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打下良好基础。唇裂患儿心理、社会行为能否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及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唇裂患儿的出生对其家长的打击很大,患儿家长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向家长讲解疾病原因,多与家长交流、解释,要告知唇裂患儿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围,除部分伴发腭裂的患儿的语音功能稍差外,其智能指标大多正常,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全亲子关系,鼓励孩子以正常心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2术前护理

2.2.1体检

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局部皮肤有无湿疹、感染等,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常规胸透、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特别应注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2.2术前健康教育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向家属讲明手术是根治唇裂唯一有效的途径,其最佳手术时机为单侧3个月~6个月,双侧唇裂6个月~12个月。唇裂患儿喂养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窒息或梗死,母亲应有耐心。患儿吃奶时宜取半坐位,患儿在进食过程中会吞入大量空气,应常拍其背部助其打嗝,吃完奶后再喂少量水冲洗口腔。术前2d~3d指导家属停止母乳喂养,停止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改用小匙或滴管喂奶,以便为术后喂养作准备,因术后初期吸吮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2.2.3监测体温,注意保暖

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有时引起体温不升。术前使体温不低于36℃,否则影响患儿血液pH值,不利手术;体温不升时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放入保暖箱或空调房内。

2.2.4术前准备

术前2d开始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点鼻;术前1d或当日给适量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面部,用棉棒清洗鼻腔、口腔。术前4h禁止喂奶,可喂食10%葡萄糖注射液30ml~50ml,以免因术后患儿饥饿哭闹引起伤口出血、裂开等。

2.3术后护理

2.3.1回病房前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垫起双肩约15°,使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备吸痰器,随时吸出口、鼻腔内血性渗出物和痰液,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口唇颜色,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保暖。

2.3.2回病房后护理

患儿回病房后立即用夹板固定双肘,关节制动,以免输液针头脱落及用手搔抓伤口,待其完全清醒后可喂少量糖水,以免饥饿引起哭闹致创口张力增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减轻疼痛。嘱家长不要刺激患儿,避免其大声哭闹或嬉笑;看护好患儿,防止跌跤、坠床碰撞创口,引起伤口出血、裂开。

2.3.3伤口处理

患儿术后回病房未清醒前,可给予局部冷敷,减轻局部疼痛、出血、肿胀。有血痂伤口先用3%双氧水清洗血痂,然后用75%酒精清洗消毒,无血痂伤口可直接用75%酒精消毒,如患儿流涕,随时用消毒棉签清除分泌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为了减少上唇张力,有的患儿需戴唇弓减张固定,唇弓一般在拆线1周后去除,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及皮肤压伤,如有应予以调整。为减少患儿啼哭,可适当使用镇静剂,避免伤口裂开或产生明显瘢痕。为使鼻翼塌陷畸形和Ⅱ度以上唇裂患儿术后鼻孔保持良好的形态,可用大小合适的橡皮管支撑患侧鼻孔,凡士林纱条及橡皮管应于术后24h取出,以免导致伤口感染。术后5d~7d分次拆除缝线,红唇内侧及黏膜的缝线不必勉强拆除,可令其自行脱落。拆线后因伤口系初期愈合,尚不牢固,家长要看护好患儿,避免摔倒碰撞使手术伤口裂开。

2.4饮食护理

完全清醒后,协助喂少量温开水或牛奶,勿过烫,用汤匙喂时动作轻、稳、准,不刺激伤口,以防损伤切口或加重疼痛。合并腭裂患儿,口腔与鼻腔相通,口腔清洁差,每次进食后喂患儿几口水,起到漱口作用。

2.5出院健康教育

患儿术后1月内勿吸吮,仍采用汤匙喂食。嘱要让其伤口痂皮自然脱落,切忌搔抓,术后3个月复诊。合并腭裂患儿,指导家长待患儿1.5岁~2岁时手术较为合适,因年龄小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年龄过大影响矫形效果,妨碍语音功能恢复等。患儿年龄增大后,唇、鼻部往往又会出现新的畸形,需二期手术治疗,鼻部畸形在14岁后基本稳定,此时手术治疗矫正,可获得最佳效果[2]。

2.6定期电话随访了解创口愈合情况,唇部的功能状态以及患儿心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讨论

现代医学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护理模式也从单纯的重视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发展为全面重视病人生物、心理社会方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整体护理。护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二阶段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通过护理程序,不但使病人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病人还能够掌握促进健康的方法。超级秘书网

幼儿唇裂修复术,手术前后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生长代谢旺盛,早期进行手术可以尽早地恢复上唇的正常外形和功能,并可使瘢痕减少到最小程度,对伴有牙槽突或腭裂患儿,唇裂整复后在正常位置有肌肉活动,可产生压迫作用,促使牙槽突及腭部裂隙逐渐靠拢,为后期整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幼儿期进行唇裂修复,可减少喂养困难,并减少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不良心理刺激。唇裂患者(包括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会面临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在护理上应重视患者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患者成为一个生理及心智健康的人。由于唇裂畸形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唇裂的护理也要重视护理的连续性、程序性和综合性,强调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全方位,不间断而又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的护理方法,以不同治疗阶段的医院内护理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综合院外咨询和健康教育使患儿获得全面的治疗与康复。

上一篇: 工商公司管理学论文 下一篇: 现代公共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