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5: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设计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设计管理论文

篇(1)

当众人关注的目光聚集而来,承担设计总承包的现代设计集团有关负责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也要感谢项目业主方———上海机场集团,给了一个让国内建筑设计师独立创意并进行项目管理的舞台。

话语虽短,意义深长。

唯“洋”至上的悲哀

不知何时起,国内重大公共建筑中标方案中,已经很难见到本土建筑设计师的名字。应当承认,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国外设计师在各地“创意”了一批优秀的建筑项目。以上海为例,从中国古塔中汲取灵感的金茂大厦,晶莹剔透的上海大剧院,都是国外建筑设计师领衔,并广受好评的建筑。

但劲吹的“洋”风,正引起越来越多建筑专家的忧心。如今,不少项目业主在新建建筑设计方案招标中,非“洋”不取;在建筑造型上,优先考虑的不是实用、经济、美观,而是好不好看,是不是新、奇、特,有没有“眼球冲击”。于是,中标的国外设计方案,建筑造型一个比一个大胆、奇特,有的已经到了“怪异”的程度。先不论建筑建成后是否与周边建筑和谐、用材是否节约,光是项目实施时的施工方案、结构安全问题,就已引起广泛争议。在一些大规模的城市开发项目中,有些国外设计师由于缺乏对中国的国情、风土人情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深刻了解,拿出的方案也并不十分符合当地发展的要求。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国外建筑设计企业并不能单独参与项目投标,必须与国内设计企业组成联合体,方有投标资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外建筑设计企业通常会选择与一些当地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由于“洋设计”在市场上更为吃香,许多国内完全有能力独立承担项目设计的企业,也只能和国外建筑企业联合,以求获得项目。但是,他们在联合体中只能从事设计咨询、施工图设计及一些辅助工作,属于从属地位。

国外设计师出马的项目,设计费用也通常比由国内设计师单独完成高。于是,有个别国内设计企业,通过向国外某些设计事务所上交一定的费用,打着其招牌在国内招揽业务,也扰乱了整个行业的秩序。

大师匮乏的窘境

今年已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五个年头。随着市场环境的更为公开、公平、公正,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必将与国外建筑设计企业进行更充分的竞争。要应对今后的激烈竞争,建筑设计企业更需要的,恐怕还是内功的历练。

从一些大型项目的实战经验来看,国内不少设计企业的技术水平,包括设计图纸的绘制,结构、电气安装等细部处理等,已经和国外设计企业不相上下,要说最主要的软肋,还是在设计理念上比国际一流建筑设计企业逊色,创意能力不够。

放眼国际,很多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规模并不大,但由于有一个或数个富有创意的大师级设计师领衔,在重大项目上极具竞争力。反观目前本土建筑设计企业,尽管人数成百上千,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凤毛麟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曾经涌现了诸如江欢成、邢同和、汪大绥、蔡镇钰等建筑大师,但此后便鲜有新面孔出现。

建筑大师匮乏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建筑师本身的创意不够,还有建筑设计企业论资排辈严重,年轻人无法快速脱颖而出;社会舆论对建筑界的新秀关注不够等。包括上海建筑设计“领头羊”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在内的一批建筑设计企业,已经深深认识到人才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比如:现代建筑设计启动了一项以中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工程,致力于培养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设计精英,去年还隆重表彰了五名“科技精英”和六名“优秀导师”。但总体而言,整个建筑设计业界,大师仍旧紧缺。

建筑设计是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对建筑设计企业来说,参与市场竞争,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资金、生产设备等要素则是其次的。近年来,国内建筑设计市场上,小型事务所迅速增加,它们以灵活的经营机制、专业特色的经营理念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与原有的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展开差异化市场竞争。可以想见,今后不断寻求本土化的境外建筑设计企业、传统的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和新兴的民营建筑设计事务所,将展开一场无声的“人才之战”。它们争夺的,不止是大师,还包括那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好演讲展示才能、宏观项目管理才能的“全才”。

专家认为,要适应这场竞争,对国内设计人员来说,必须进一步提升设计理念,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一味洋化,而是要不断培养融国际先进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的设计观念。对于原有的国内设计企业而言,还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不断求变,以求获得人才、留住人才。

全过程管理是趋势

浦东机场扩建工程彻底打破了我国建筑设计师为外国建筑设计师打工的格局,转为15家国外建筑设计和咨询公司为中国建筑设计师打工。

篇(2)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信息管理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设计管理的整体效率。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的信息管理存在几个问题:一方面是信息的准确性,如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使用不当等,有时设计院为了掩饰设计中的一些小失误或错误往往虚报信息,造成建筑施工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同时也会造成设计单位相互之间的沟通中出现信息失准。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及时性,很多时候存在信息传递滞后的现象,如某一设计单位需参考另一设计单位的资料时,信息传递滞后导致后续的设计无法进行,最终将影响整个建筑设计的整体效率。

1.3设计质量评价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设计质量的评价主要由设计单位、政府主管部门、业主对建筑设计质量进行评定,某种程度上这种评价制度可以促进建筑设计质量管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非常规性与有限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时点上。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专业人士进行的,主要的利益主体却很少参加其中,因此这样的评价体制很难反映不同主体的意见,那么其产生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有些评价是在阶段成果产生后开展的,有的甚至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缺乏对设计的评价和控制,作用非常有限。

2提高建筑设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也从原来的保暖与遮挡恶劣天气上升到居住舒适性、美学上的要求,同时人们也有足够的时间与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情况和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为了设计出更好的满足人们要求的建筑,这就需对建筑设计加强管理。

2.1建立完整的建筑设计管理制度

在建筑设计中包含了诸多的专业且涉及的内容较广,设计是群体性的活动,要保证建筑设计管理正常有序有效的进行,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框架是必须的,所设计的设计管理制度使相关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明确,指令传达路径简单明确。这样可以避免逐级或多级请示造成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进而避免整个设计进度难以推进。一个完整明确的建筑设计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一个完整明确的设计质量管理体制建立后,为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以达到设计质量控制的目的,必须制定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为把好质量关、进度关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未雨绸缪,不要等问题出现才去寻找解决措施。在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时,将质量责任制细化,责任明晰,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制定奖罚制度以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做好不同部门相互衔接,职责与分工明确及紧急情况的备用方案,各部门之间质量信息的沟通与协调。在设计质量控制中需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查,查看使用功能机质量要求是否达到设计规范与业主标准,检查设计中易忽略的、易出错的常见问题,将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与可能阻碍施工与设计进度的地方尽早地消除。建筑设计管理体制中管理人员作为其重要组成成员,每个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深度的培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实行考核制度,提高管理人员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的宣传工作,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把质量这根弦绷紧在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脑海里。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前,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通病以及易出现质量问题处的检查力度,对重点工序、关键环节施工进行严格控制。

3建筑设计管理需考虑的方面

3.1建筑设计与环境关系

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年增强,在房地产建筑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卸放位置与处理是否妥当对周围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环境设计,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构成内外环境的多样的、自由的、协调统一,将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垃圾妥善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做一份环境影响报告以评价修建建筑物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合理的选择建筑外墙装饰材料与建筑周围绿化植物以免对环境及周围的植被等造成破坏。

3.2社会习惯的改变

在人们生活与教育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之后,人们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得到极大的提高。随着这些社会观念、社会习惯、社会趋势的变化对建筑物建造设计等方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建设符合社会习惯的建筑物,如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等,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之前对这些进行调查研究。

3.3技术进步的思想

科技日新月异,在建筑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将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房地产建筑设计中。计算机获得了极大程度的发展,采用计算机模拟与结构的优化,使分析的结构更加精细准确,如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可以采用ANSYS等有限元对其分析,建模过程中分别考虑整体的钢管、采用焊接形式的钢管、采用螺栓连接的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程度,同时对钢管壁厚、螺栓个数、螺栓预紧力等参数进行分析。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在地震设计中采用钢管混凝土,在地震发生前,这样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一旦自然灾害发生,这样的结构能充分发挥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建筑物设计时,应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与行业发展的前沿,将最新的施工技术与材料、设备应用于所建的建筑物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控制建筑物的设计成本与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建筑设计与科学技术继续向前发展。同时,房地产建筑设计施工所应用的新技术有可能存在着不适用现场的情况,这样将有利于科技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篇(3)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Abstract

Thepurposeofthedesignistodotheanti-seismicdesigninthelongitudinalframesofaxis5.Whenthedirectionsoftheframesisdetermined,firstlytheweightofeachflooriscalculated.Thenthevibratecycleiscalculatedbyutilizingthepeak-displacementmethod,thenmakingtheamountofthehorizontalseismicforcecanbegotbywayofthebottom-shearforcemethod.Theseismicforcecanbeassignedaccordingtotheshearingstiffnessoftheframesofthedifferentaxis.Thentheinternalforce(bendingmoment,shearingforceandaxialforce)inthestructureunderthehorizontalloadscanbeeasilycalculated.Afterthedeterminationoftheinternalforceunderthedeadandliveloads,thecombinationofinternalforcecanbemadebyusingtheExcelsoftware,whosepurposeistofindoneorseveralsetsofthemostadverseinternalforceofthewalllimbsandthecoterminousgirders,whichwillbethebasisofprotractingthereinforcingdrawingsofthecomponents.Thedesignofthestairsisalsobeapproachedbycalculatingtheinternalforceandreinforcingsuchcomponentsaslandingslab,stepboardandlandinggirderwhoseshopdrawingsarecompletedintheend.

Keywords:frames;structuraldesign;anti-seismicdesign

根据建筑方案图,本工程为四层混凝土框架,建筑面积约3200㎡,建筑标准层平面简图及剖面简图如图

摘要…………………………………………………………………………………I

ABSTRACT………………………………………………………………………II

引言………………………………………………………………………1

1.1建筑设计说明……………………………………………………………1

1.1.1平面设计……………………………………………………………2

1.1.2使用部分平面设计…………………………………………………2

1.1.3交通联系部分设计…………………………………………………3

1.1.4平面组合设计………………………………………………………3

1.1.5剖面设计……………………………………………………………3

1.1.6立面设计……………………………………………………………3

1.1.7基础和地基设计……………………………………………………3

1.1.8楼梯设计……………………………………………………………4

1.2结构设计说明……………………………………………………………5

1.2.1结构选型……………………………………………………………5

1.2.2内力变形及特点……………………………………………………5

1.2.3震害特点……………………………………………………………6

1.2.4梁、柱截面尺寸……………………………………………………7

1.2.5结构布置……………………………………………………………7

1.2.6计算单元确定………………………………………………………10

1.2.7荷载标准值计算……………………………………………………10

1.2.8地震作用计算………………………………………………………10

1.2.9框架结构侧移计算…………………………………………………10

1.2.10框架结构内力计算………………………………………………10

1.2.11各杆端弯矩值…………………………………………………11

1.1.12构件设计…………………………………………………………12

第一章结构选型与布置……………………………………………………13

1.1结构选型与布置……………………………………………………13

第二章确定计算简图………………………………………………………17

2.1确定计算简图…………………………………………………………17

2.2结构布置………………………………………………………………18

2.3荷载计算………………………………………………………………19

第三章框架内力计算………………………………………………………29

3.1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30

3.2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39

3.3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45

第四章框架内力组合……………………………………………………54

第五章框架柱截面设计…………………………………………………60

第六章楼梯结构计算设计………………………………………………71

6.1梯段板计算…………………………………………………………71

6.2休息平台计算………………………………………………………72

6.3梯段梁的计算………………………………………………………73

第七章现浇板楼面设计……………………………………………………75

7.1计算方法…………………………………………………………75

7.2双向板计算………………………………………………………76

第八章基础设计………………………………………………………80

8.1荷载计算……………………………………………………80

8.2确定基础底面积……………………………………………………81

8.3基础结构设计……………………………………………………83

第九章电算校核分析………………………………………………………88

结语……………………………………………………………………………94

参考文献………………………………………………………………………95

致谢……………………………………………………………………………96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公共建筑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陈希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10周景星,王洪瑾.基础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1庄崖屏,江见鲸.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12包世华,龙驭逑.结构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江苏省建筑配件标准图集.施工说明(苏J9501)第二版.南京: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站,1995。

14赵西安.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篇(4)

首先定义一下尺度,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建筑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讲到尺度时应注意它与尺寸之间的区别,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寸是用度量单位,如:公里、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建筑及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不同的尺度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尺度使高层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见,尺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高层建筑设计中尺度的确难以把握,因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很容易根据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层建筑物的体量巨大,远远超出人的尺度。二是高层建筑物不同于日常用品,在建筑中有许多要素不是单纯根据功能这一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它们的大小和尺寸的,例如门,本来可以略高于人的尺度就可以了,但有的门出于别的考虑设计得很高,这些都会给辨认尺度带来困难。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

1、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1.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从一个城市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也是一座城市给一个进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独尊,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干道、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也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上海市,黄浦江可谓是城市一条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宽大、雄壮的气势。但由于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过于靠近黄浦江,其他高层建筑也跟着靠近黄浦江建设,使黄浦江的尺度感变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壮,而改变了老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2.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

1.2.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等级之间还有1~2个尺度等级,也不易过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复杂而难以把握。

1.3街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例如:上海南京路两边的高层建筑置于后面,裙房置于前使两侧的建筑高度与街道的宽度的比例为1∶12,形成良好的购物环境。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如:在新加坡老区和改建后的一条干道的两侧,为了不致造成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沿新区一侧作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同中相似的裙房,高层稍后退,形态效果良好的对话关系。

1.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

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对入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上海图书馆门前采用柱廊的形式,使出入馆的人有一个过渡区,这样使建筑更具有近人及亲人性。

1.5细部尺度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们喜欢触摸,有的事物我们不喜欢触摸--我们通过说“美妙”或“可怕”来对这些事物做出反应,形成人的视觉质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取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或者换言之,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优美的感觉。勒·柯布西埃在拉托尔提建造的修道院是运用或者确切地说是留下大自然“印下”的质感的优秀典范,这里的质感,也就是用斜撑制作在混凝土上留的木纹。

2、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2.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1)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2.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2.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篇(5)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和重要,在大大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加强了成本核算,对于机械设备管理中采用租赁方式给予重视,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国有体制下,建筑机械设备的投资,由于受所谓固定资产旧式概念的影响,基本上采用的模式为:单位购买—单位所有—单位使用。就如笔者本人单位而言,其大型建筑机械设备购置时间,从最早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建筑企业,把资金主要都投入到主业中,用于持续投资建筑机械设备的资金几近于无,所购设备使用年限基本上都已超过10年,部分已经报废,在用建筑机械设备陈旧。虽然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革新,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克服了许多困难,狠抓了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创新使机械设备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笔者仅就这些当前管理工作的现状作出剖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与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技术层面来讲

①机械设备陈旧,技术状况下降。

②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高低不一。

③修理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养困难。

④配件质量好坏不一。

(2)从管理层面来讲

①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

③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2产生建筑机械设备问题的多方面因素

(1)国有大中型企业购置建筑机械设备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大都已进入使用寿命晚期,经过10多年的使用,即使维修保养到位,其设备现状已不具备良好状态,为了能投入使用,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其使用,从经营上来说,已是一种负担。

(2)我国建筑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建筑机械是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现在一些培训点,为了更快让人员投入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实践都不够,一些人员可能今天还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待用工,而明天就成为了一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许多操作人员仅仅只会动按钮,而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作业都不懂,这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作业过程中对安全事故的预防都有害无益。

(3)在90年代初期,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在此期间,许多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都大量引进了一批大学生,但从此后,却很少招收中等专业人员,这批大学生现在留在建筑企业的,都已成长为管理人员,但对于进行实际操作的维修技术人员,已出现了人员断层现象,基层大量缺少电工、机修工等维修人员,造成建筑设备维修力量薄弱,设备维修保养困难。

(4)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配件也打断了专营,进入了市场,其利弊众说不一。但有一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机电配件市场上,许多鱼目混珠的配件摆上柜台,这些产品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使用寿命有限,或强度不够,造成维修工作不力。

(5)国营企业的企业等级是以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划分的标准,造成各企业重占有、轻效益,对建筑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每个单一的企业都在进行,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和资本的低效益,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租赁意识不足,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管理长期处于重用轻管、管理粗放、不重视经营成本的状态,经济效益和机械设备利用率较低,成本核算不清,对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现代租赁观念中,追求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是其核心内容,这种分岐导致我国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租赁业在宏观管理上还没有具体的部门统一地对租赁业实施有效管理,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无法形成一个规范的、具有规模效益的社会租赁市场,对租赁业在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6)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系统完备的、旨在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的《租赁法》,只是在《合同法》、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及专业银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对融资租赁有一些简单的规定,致使租赁业近似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环境之中,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租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租赁业发展的需要。经营性租赁业无法可依,租赁合同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租赁市场就难以规范运作,租赁合同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没有根据租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其经济规律的财政税收政策。由于租赁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够正常运行,而我国则长期将租赁融资视作贷款,在税收上视同一般商业行为,因此租赁业的经营资金和正常利润无可靠保障。企业看不到利用租赁方式进行交易的独特优势,因而影响了其实行租赁的积极性。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但租赁市场的建设没有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进行筹划,基本上属于盲目的、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表现在租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用于租赁的机械设备数量少,机型陈旧老化,同时由于租赁企业的资金无可靠来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强,租赁市场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这种无序的、自发的、粗放的、主要针对企业内部需要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是一种功能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生命力非常脆弱的市场,虽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实现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化规模运作和增强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竞争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一些私人公司涉足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其购买的设备均是新设备,并进而和生产厂家联合起来,实施以租代买,在租赁费用上,用较低价位对原有市场进行争夺,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7)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租赁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已有2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由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租赁市场与全国其它行业一样,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管理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从事租赁业务的人大多数未从事过租赁专业工作,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租赁业发展的需要,急待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和充实专业人员的素质。

3解决建筑机械设备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加强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以法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维修队伍的建设,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提高国营建筑企业的维修技术力量,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努力提高陈旧设备的活力。

(2)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想办法改善管理条件。近年来,客观上由于大部分单位管理条件差,经济紧张,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改善设施,这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因陋就简,立足现有条件,挖掘潜力,千方百计搞好保障。在此情况下,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当前的困难,要精打细算,堵塞各种漏洞,做到计划开支,制度监控,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找信誉好的经销商购买配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弥补维修经费不足。

(3)广泛宣传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领导者对租赁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是搞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既是一种商品交易方式,也是一种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从集团化运作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把握机械设备租赁对建筑施工的深层意义,树立“机械设备使用比占有更重要”的现代租赁经营观念。要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对机械设备租赁给予高度重视,下大力解决租赁市场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

篇(6)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技术层面来讲

①机械设备陈旧,技术状况下降。

②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高低不一。

③修理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养困难。

④配件质量好坏不一。

(2)从管理层面来讲

①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

③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2产生建筑机械设备问题的多方面因素

(1)国有大中型企业购置建筑机械设备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大都已进入使用寿命晚期,经过10多年的使用,即使维修保养到位,其设备现状已不具备良好状态,为了能投入使用,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其使用,从经营上来说,已是一种负担。

(2)我国建筑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建筑机械是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现在一些培训点,为了更快让人员投入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实践都不够,一些人员可能今天还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待用工,而明天就成为了一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许多操作人员仅仅只会动按钮,而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作业都不懂,这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作业过程中对安全事故的预防都有害无益。

(3)在90年代初期,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在此期间,许多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都大量引进了一批大学生,但从此后,却很少招收中等专业人员,这批大学生现在留在建筑企业的,都已成长为管理人员,但对于进行实际操作的维修技术人员,已出现了人员断层现象,基层大量缺少电工、机修工等维修人员,造成建筑设备维修力量薄弱,设备维修保养困难。

(4)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配件也打断了专营,进入了市场,其利弊众说不一。但有一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机电配件市场上,许多鱼目混珠的配件摆上柜台,这些产品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使用寿命有限,或强度不够,造成维修工作不力。

(5)国营企业的企业等级是以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划分的标准,造成各企业重占有、轻效益,对建筑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每个单一的企业都在进行,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和资本的低效益,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租赁意识不足,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管理长期处于重用轻管、管理粗放、不重视经营成本的状态,经济效益和机械设备利用率较低,成本核算不清,对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现代租赁观念中,追求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是其核心内容,这种分岐导致我国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租赁业在宏观管理上还没有具体的部门统一地对租赁业实施有效管理,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无法形成一个规范的、具有规模效益的社会租赁市场,对租赁业在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6)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系统完备的、旨在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的《租赁法》,只是在《合同法》、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及专业银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对融资租赁有一些简单的规定,致使租赁业近似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环境之中,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租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租赁业发展的需要。经营性租赁业无法可依,租赁合同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租赁市场就难以规范运作,租赁合同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没有根据租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其经济规律的财政税收政策。由于租赁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够正常运行,而我国则长期将租赁融资视作贷款,在税收上视同一般商业行为,因此租赁业的经营资金和正常利润无可靠保障。企业看不到利用租赁方式进行交易的独特优势,因而影响了其实行租赁的积极性。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但租赁市场的建设没有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进行筹划,基本上属于盲目的、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表现在租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用于租赁的机械设备数量少,机型陈旧老化,同时由于租赁企业的资金无可靠来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强,租赁市场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这种无序的、自发的、粗放的、主要针对企业内部需要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是一种功能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生命力非常脆弱的市场,虽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实现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化规模运作和增强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竞争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一些私人公司涉足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其购买的设备均是新设备,并进而和生产厂家联合起来,实施以租代买,在租赁费用上,用较低价位对原有市场进行争夺,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7)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租赁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已有2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由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租赁市场与全国其它行业一样,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管理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从事租赁业务的人大多数未从事过租赁专业工作,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租赁业发展的需要,急待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和充实专业人员的素质。

3解决建筑机械设备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加强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以法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维修队伍的建设,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提高国营建筑企业的维修技术力量,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努力提高陈旧设备的活力。

(2)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想办法改善管理条件。近年来,客观上由于大部分单位管理条件差,经济紧张,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改善设施,这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因陋就简,立足现有条件,挖掘潜力,千方百计搞好保障。在此情况下,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当前的困难,要精打细算,堵塞各种漏洞,做到计划开支,制度监控,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找信誉好的经销商购买配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弥补维修经费不足。

(3)广泛宣传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领导者对租赁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是搞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既是一种商品交易方式,也是一种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从集团化运作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把握机械设备租赁对建筑施工的深层意义,树立“机械设备使用比占有更重要”的现代租赁经营观念。要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对机械设备租赁给予高度重视,下大力解决租赁市场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

篇(7)

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现状

在过去我国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设计单位是无需承担由设计失误导致的任何损失赔偿,而且很多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为国有独资事业单位,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设计单位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风险观念和风险意识依然不强。我国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在新《合同法》中专门对工程设计进行了民事责任界定,规定工程设计单位要对自身设计的失误承担完全的民事责任。一旦由于设计问题导致工程无法顺利完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工程设计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工程设计者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风险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开始纷纷进入到中国市场,致使许多大型工程项目的开发商更愿意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合作,从而导致我国传统设计遭受更多的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需要积极适应国家化形势,并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管理项目。

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工程设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一)工程设计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工作主要是要在工程施工前确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并确定这些风险是否会对未来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威胁。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识别:第一,专家调查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该领域及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找出工程的潜在风险;第二,工程分解法。该方法主要将工程项目分解成一份份更易管理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小块的分析来识别风险;第三,事件分析法。就是将之前了解到的相关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这些事件进行逐步分解,从而分析潜在风险。

(二)风险评估

通过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方法就叫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将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排序,并反映出不同风险对该工程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工程需要找出解决这些风险的方法。风险评估是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决策树法。即用树形结构图来分别标出各种风险出现的概率,并以此估算风险大小;第二,专家评估法。即将以前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罗列,并请专家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对风险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和打分,从而确定这些风险的的重要程度;第三,等风险图法。即将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风险后可能产生的结果作为标杆,且设定为纵坐标轴,以概率为横坐标轴,通过对不同发生概率和后果相乘,在坐标轴上标出结果相同的点,并将这些点连成曲线,并以此表示风险分布的一种经济学方法。

篇(8)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经济也得到了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管理的落实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目前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开始出发,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路径,希望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怎样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每个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关键。完善的建筑企业体系,不仅要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实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这时成本管理则认为保证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本文着重从目前我国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情况展开分析,探讨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1当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1.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①成本管理观念僵化的问题在当前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比较突出。当前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主要目标在于项目施工成本中的资源消耗,对资源消耗展开重点控制,但是在企业供应却并没有进行重点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缺少对成本支出的优化;②对成本管理概念的认识不足。目前很多企业将成本管理看作是成本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认为这项工作与企业中其他部门关系不大,严重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这对成本管理非常不利,限制了企业的发展;③成本考核制度体系缺乏科学性。目前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在适应形式上的发展,项目经理并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职责。同时企业内部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奖罚制度,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对成本管理起到实质上的作用;④成本管理目标不明确。现在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都受到了限制,始终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管理目标体系不明确,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形成目标成本,不能事先统计出自己的盈利情况,只能在完工以后才能清楚自己的盈亏。

1.2成本经济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2.1从整体性角度分析

传统经济成本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利用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利润,但是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不同分支上得以实现的,传统成本管理要求将不同目标分配到各责任中心,利用对个人绩效进行控制的方式提高整体绩效,对部门及作业进行了分割,这种情况下个体只会将单一目标的实现作为自己的工作,严重忽视了其他相关工作的进行。

1.2.2从功能结构角度分析

企业目标只有以组织目标的保证为前提,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求对全员、全过程展开成本管理,而传统企业将管理重点放在了采购、财务等部门职能的发挥上,这种管理理念根本不能深入到各环节中,因此不能形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1.2.3从开放性角度分析

传统成本管理仅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进行控制,而现代企业采用开放性的思想,深入分析和研究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尤其是充分重视对产品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对产品的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以及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

2当前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证明,加强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有利于对企业项目成本的控制,同时对企业后续发展也非常有利。具体来说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2.1成本管理反映了施工质量

成本管理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紧密相关,例如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施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等,都可以通过工程质量体现出来,这不仅体现了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成本管理对建筑经济带来的效果,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2.2成本是产品价格确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要想确定建筑产品价格,首先应对企业成本进行计算及评估,然后对各市场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才能对建筑企业产品的价格进行确定。

2.3成本管理是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与质量的竞争,但是归根结底是企业产品成本的竞争。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对成本管理加以重视,在市长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2.4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密切相关

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和管理决策都以企业成本核算为基础,因为企业决策的回报率和企业投入的成本存在直接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与决策。

3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实现路径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3.1企业管理者应提升责任意识

①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的力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对核算质量进行保证。②要制定出完善的约束与奖励制度,整理和收集变更工程项目的资料,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审核,这样才能加强对工程施工情况的了解与掌握,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

3.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在建筑成本控制工作中,材料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到了超过50%的比例,所以应该认真的做好材料成本环节。项目中标以后,项目部应该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预算进行编制,为后续施工操作提供依据。采购部门应该结合项目材料需求计划对材料进行购买,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用量过度的现象,材料管理部门一定要将调查工作做好。此外,采购工作中应落实招投标方式,由相关部门统一对材料人员进行安排,采购过程中应注意额度,不能出现材料积压或材料;浪费的现象。派出专人对材料采购量和采购价格进行监督,完成采购以后应及时将采购信息上报相关部门。

3.3落实成本核算的监督与管理

成本核算是经济成本管理中最开始的一项工作,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代表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成本核算工作做得不好,将会对后续工作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建筑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将自己的职能发挥好,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紧抓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同时还要严抓成本核算管理。

3.4控制成本与合同签订

完成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之后,应该和相关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施工方还要和企业针对合同内容进行相应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承包合同签订完成以后,还要针对整个工程的预算过程制定成本计划书,对工程任务清单进行总结,统筹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购买的机械器材等。

3.5使用劳务承包商

在准备工作完成以后,企业还要对劳务队伍进行挑选,选择一支信誉良好、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队伍,与其展开详细的谈判,同时在后续工作中还要不定期的展开考核。企业可以利用劳务分包招标制度展开招标,施工企业则可以成立招标小组,评委由项目经济担任。最后,招标小组应拟出详细的招标说明,邀请三家以上劳务队伍参加投标,最后按照劳务队伍竞标书的信誉程度,从这几家劳务队伍中选择最理想的一个。

3.6将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做好

建筑工程完工以后,投资方应结合施工图纸、施工承包合同等相关资料,按照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工程量展开科学计算,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

4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建筑企业应该充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建筑经济中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成本管理理念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所以,我国建筑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工程建设过程中,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根萍.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90.

[2]袁德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管理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3):32~33.

[3]王文佳.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4(11):129.

[4]单连杰.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0(24):111.

[5]张卓颖.浅析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22):111~112.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二:高职高专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顶岗实践

顶岗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顶岗实践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统一,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用人企业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如何能将顶岗实践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针对建筑经济管理专学生顶岗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指导。

【关键词】高职高专;顶岗实践;建筑经济管理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大类中工程管理类所属的一个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第一,建筑会计与审计方向;第二,建筑物资管理方向。同时规定了对应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训安排等。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并结合我院自身优势、教学软硬件环境、师资条件等,确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建筑会计与审计。尽管如此,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在顶岗实践中依然会出现问题:用人单位对专业认知存在偏差;顶岗实践学生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专业,介绍自身的优势。首先,从专业名称上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名称涵盖范围大,与工程造价等专业相比无法给人明确的专业定位。单从专业名称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针对性不强,好像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精。这就使用人单位出现理解偏差,直接导致对该专业学生试用率降低。其次,一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清晰,使其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导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或者岗位。在顶岗实践座谈会上,很多学生都反映了这个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对该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践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尝试了一些解决方案。

针对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更积极地与合作企业交流。从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到顶岗实践前至少保证该专业学生有两次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锻炼。这种锻炼与顶岗实践相比时间虽短,但是却可以增进企业与学生双方的了解,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一方面,通过假期锻炼,学生可以将本学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利用。学生对企业的好奇感,对工作的热情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假期实习对企业来说不会有过多的用工成本,却可以分担部分日常工作,对于工作努力,悟性高的学生企业可以及早培养,为日后奠定基础。另外,为了使用人企业对该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引入了让企业走进校园,走近专业的方法。主要有:定期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讲座;不定期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竞赛,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利用节假日组织企业专家与该专业学生的小型座谈会,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了解,对该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后续的顶岗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自身对专业认知不全面,无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问题,同样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主要是三阶段专业教育。第一阶段的期初教育。入学初,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接触专业,难免对所学专业出现迷茫,这时组织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对专业有初步了解。第二阶段的专业深化教育。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后,随着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对专业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这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但同时又会出现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这些课程对专业有什么作用?我的专业以后能胜任什么岗位?等问题产生困惑。在此阶段对学生就专业方面进行二次介绍,能够在学生最迷茫的时候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对专业的深层次剖析和介绍,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可以有相对全面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困惑。第三阶段的专业总结教育。进入到大三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进入到收尾阶段。学生已经将专业课程以及相关的校内实训全部进行了学习和训练。学生完成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基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适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欠缺的就是将专业系统化,有时还无法理解所有知识在专业方面的架构和关系。这时对毕业学生进行专业总结教育,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疏理,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方向等问题给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学生对专业认知更清晰,透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更有信心,也能更有自信的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在对最近一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我们就尝试了以上方式。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和学生反馈,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愿意接受该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而学生也因为能够更全面,透彻的介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企业,获得了更适合专业的岗位。教学中我们不会就此止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有益于学生顶岗实践的方式方法。

篇(9)

关键词: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暖通空调集成化建筑系统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Abstract

Beinganactivetopicinthefieldofcomputeraidedbuildingdesign,IBDS(IntegratedBuildingDesignSystem)hasmadegreatprogressandattractedmoreandmoreattentionofacademicandindustrialcirclestheseyears.ThispaperintroducesthebackgroundandtheconceptofIBDS,discussesandreviewsitsrelatedtechnologyanddevelopment.

Keywords:buildingCADHVACIBDSSTEP

1前言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普及,近年来,国内外在计算机建筑设计包括模拟计算、图纸绘制和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有了较大进展,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由于社会发展对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十年来逐渐提出(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IBDS)的概念,世界各国相应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开始产生一些中应用于实践的成果。本文综述IBDS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2提出IBDS的背景

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的由来出于如下四方面原因:

2.1模拟分析软件的可应用性

从70年代初起,采用模拟分析方法计算建筑物结构负荷、预测建筑物热环境特性、分析供热空调系统工作状态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已广泛开展,到目前似乎已相当成熟。但这些模拟分析方法在实际设计中应用的却很少。据近年在北美、西欧[1~3]的调查,建筑设计中使用计算机做计算的在50%以上,但所用软件多数是根据设计手册上的比较粗略的算法编制而成的,其功能仅代替手算,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设计效率,但并不能提高设计质量。在设计中真正使用模拟分析软件的不足20%。对一些设计公司的调查表明,虽然他们购买了一些大型模拟分析软件,但往往不是为了在设计中使用,而是为了向客户显示实力,争取市场。

20多年来模拟分析方法的研究与相应软件的开发表明,模拟分析软件的应用对建筑设计是很重要的[4],它们可以准确预测系统特性,从而提高系统性能,降低运行能耗。但是为什么很难付诸实际应用?调查结果表明,除商业性原因外,尚有如下技术原因:

①使用困难。为做一次模拟分析,需准备和输入大量的数,这是一件枯燥而耗时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要分析不同的问题,往往需要使用不同软件,这些软件间尽管所需要的数据有许多是相同的,但所要求的格式不同,又要重复输入。为了得到一点结果,人要围着机器转,设计人员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这样做。

②结果不可信。曾请三十余名自认为有模拟分析经验的工程师对同一建筑用同一程序做能耗分析,所得结果的最大与最小差别竟在一倍以上[5],类似的实验曾做过多次,结果均是同样的现象发生[6]。由此使人产生怀疑,甚至得出悲观的想法[7]。究其原因,发现模拟分析是一完整过程,要获得正确的答案,不仅与所用软件有关,还与使用软件的全过程有重要关系[8]。一座建筑物很复杂,只能选其一部分并在简化后做模拟分析,而不同的选择与不同的简化,结果就会相差很大。模拟软件一般都要求输入许多设计人员很难确定的系数,如房间换气次数、窗帘遮阳系数、室内发热量等,这些系数的取值很不同,导致结果偏差很大。再就是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选取也存在很大影响。面对一个软件,设计人员很难对这些选择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同的决策又有结果大相径庭。由此,当模拟计算结果与经验估计出的结果或手册法结果相差悬殊时,该信哪一个?设计人员最终又选择了经验数据或手册法。当计算模型越复杂时,要求输入的数据就越多,输入数据的不确定度也就越大,从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度越大。

③特殊问题不能解。当被分析系统复杂或特殊时,由于计算软件的通用性不够,往往又不能分析计算。例如采用蓄冷水池的空调系统或蓄冰系统,一般常见的分析软件就无能为力。即使简单地对系统做模拟分析,要根据软件中所确定的设备模型形式去输入设备性能参数,如果设备厂家提供的性能参数的形式与软件中的设备模型不同,用户就无所适从。

结果是:"凭经验能估计出的结果,计算机大概也能算出,可是还要输入大量数据,结果也不一定比估出的可靠。碰见新东西估算不了,计算机也算不了。这样,要计算机何用?"这大概是模拟分析技术不能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2CAD技术的迫切要求

尽管模拟分析技术迟迟不能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却后来居上,在近十年内飞速发展起来。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筑、空调系统设计使用计算机绘图已在70%以上。据报导国内设计院中计算机绘图也占到50%以上。这是由于CAD技术顺乎潮流,提高劳动生产率,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计算机绘图与计算机分析计算相结合?CAD应用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包括资料检索(查样本、手册、工程图纸等)、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等在内的设计全过程,而不是仅作为一个绘图工具。

计算机图形输入与处理技术很快就使人们认识到,它不应仅是为了绘图而输入图形,而是用户向计算机输入所要研究的系统的最理想的手段。根据所输入的图形获取系统信息,从而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数据输入困难,准备数据工作量大的问题。目前已有很成功的软件用于建筑学设计中,代替以往的建筑模型,通过CAD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向人们显示建筑物的外部及内部的视觉形象。结构设计亦已可以从图形输入开始,直接进行各种力学计算。国内近几年已开发出供暖设计CAD软件,可直接在建筑图的基础上索取建筑物信息,做简单的供暖负荷计算,然后自动完成热水供暖设计计算,并得到管网设计图纸及材料表,这些都是极好的尝试。CAD技术的推广,使设计部门已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随之而来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硬件和软件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已通过CAD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计图形信息,与现有的模拟分析技术相结合,真正解决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提高设计质量呢?

2.3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之一就是信息处理技术。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数据存储技术,二是数据传输技术

近十年来,数据存储媒介从几百kB的软盘,发展到目前已初露头角的存储量为上千MB,而大小相当于一张普通软盘的光盘。目前已有操作读光盘,每张成本(不包括信息价值)仅一两美元,便可储存泰晤士报全年几万个版面的全部内容。预计在本世纪内可读写光盘也将以很低价格出现。这样,大量的产品样本、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资料,就应该以光盘或其他电子方式储存,并以各种极方便的方式检索、查询。

但是,这些以电子形式储存的资料和信息不应仅像书本手册那样供查询用。我们在设计、绘图、计算中使用这些样本、手册中的数字和规则的真正的意义在于,这些存储的信息能够被计算机"理解"和直接使用。例如,做一台表冷器的选择计算时,如果计算机能从光盘上检索到有关表冷器的资料,直接取出有关数据,而不是由使用者读出再重新输入,计算机就有可能对储存于光盘内所有有关的表冷器做一遍分析计算,找到最适宜的型号。这样,将使设计与模拟分析过程产生质的飞跃。但是,怎样才能使所存储的信息被计算机"理解"和真正使用?如果仅是以书本上的形式储存,计算机就不可能理解。必须采用一种数据结构去存储这些信息,信息的产生来源于各处,例如各设备厂家或标准制定单位。产生出的数据库也要被各种计算机分析软件查找和使用。信息被利用的次数越多,花费同样成本输入此信息所产生的效益就越高,因此制定标准的通用数据结构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事。

数据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所提出的也是数据标准化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信息高速通讯基础的开发与建设。美国近年要在全国实现"信息高速公路",这类系统的建成将使全球范围内任两点间的信息查询与传输如同打电话一样方便。这样,将来的设计图纸、技术要求、设备性能等技术文件将以EDI(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传输,则这些信息被计算机接收后,能否被"理解"和直接使用也成为重要问题。可见,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数据结构标准化。

2.4CIM哲理

CIM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JosephHarrington在1974年提出,1981年开始被广泛接受,并被认为是信息时代的工厂自动化模式。但从当今的应用情况看,CIM远远超出机器制造业的范围,它是一种组织、管理生产的哲理、思想和方法。CIM是一种综合自动化系统,它在新的管理模式与制造工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系统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支撑软件,把孤立的、局部的自动化技术,子系统及企业员工,灵活而有机地综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生产过程的物质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以适应新的竞争模式下的市场对生产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速度和高灵活性的要求。

设计院可以看成生产思想产品(各种设计文件和图纸)的部件,一个设计项目相当于一项订货,设计过程(加工过程)是由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经过若干设计阶段通力合作完成的,需要各专业按计划有条不紊地互提资料,互相会签,最后由成品档案室验收、归档,并向甲方提交全套设计文件和图纸。其间各专业内部尚需分工和遵循严格的质量保证程序。建筑的招标、设计、施工、高度和运行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完全可以借鉴CIM的思想方法,采用CIM的核心技术--集成技术,把建筑、结构、设备(暖通空调和给排水)、电气、室内设计和概预算等专业,集成于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充分共享有关数据和资源,解决建设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错、漏、碰、缺"等问题,真正实现建筑设计整个过程的全计算机化(无纸设计)。

3IBDS的概念

如上所述,设计院目前面临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与实际上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来产生效益的矛盾。问题主要在于各种应用软件的分散性,数据不通用,难以互换,以及对各种计算分析过程没有或无法自动给出正确的指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适应,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IBDS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在近十年内迅速发展。IBDS的核心就是将以往分散的各功能软件如绘图用CAD、计算模拟程序、数据库管理等结合在一起。通过通用的数据结构和数据转换工具,使这些功能软件能互用各自的各种资源,全面地完成设计、分析、计算任务。

IBDS应该提供建筑设计各专业工程师从方案选择、初步设计、分析计算到施工图绘制的全过程。人们希望有了设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设想后,通过IBDS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等,不仅将方案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将量化的结果输出,工程师再依据它去修改方案,重新设计。因此,IBDS必须采用开放性的体系结构,把设计院的"人和资料"集成在一起,具体表现在:

不同专业的数据模型的集成

建立各专业通用的标准化的中央建筑数据库。该数据库把建筑设计涉及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室内设计和概预算等专业所用的数据模型统一起来,集成在一起,保证各专业所用建筑信息的一致性。建筑师画的建筑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可以作为建筑底图,传给其它专业。其它专业的工程师可以在该建筑底图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进行修改、重新定义以及添加专业的特定数据,然后进行各专业的有关设计计算。例如,设备专业工程师可以计算建筑物的空调供暖负荷,在建筑底图上布置空调供暖管道,进行水力、热力计算分析等;结构专业工程师可以进行各种受力构件的设计计算分析。一旦建筑师改变建筑物的平面、空间布置,会直接反映在各专业的建筑底图上,从而避免其它专业的"冤枉"劳动。

不同设计阶段所使用的模拟软件的集成

建筑设计在不同阶段需要用到性质不同,细致程度不同的模拟软件,IBDS应充分考虑建筑设计在方案选择、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模拟软件对输入数据模型要求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尽量保证前一阶段的计算结果和数据可应用于后续阶段的设计计算,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和不一致性。

设计资源的集成

把建筑设计有关的设计手册、标准法规、工程图纸、设备产品手册等数据和资料以数据库、知识库等方式集成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以便设计人员查询和使用。

可见,集成化的中央建筑数据库IDM是IBDS的核心。IBDS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各专业CAD系统通过IDM进行数据集成和通讯。

HBDS的体系结构示意图

IBDS的特点除了集成化、标准化和网络化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智能化,即采用KBS(基于知识的系统)来组织和指导建筑设计过程中模拟软件的使用全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发挥计算工具的功能。1989年国外一些学者开始提出PAM(PerformanceAssessmentMethod)的概念[9]。PAM是解决模拟软件"结果不可信"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PAM指出,要保证用程序做模拟分析能给出正确结果,必须正确指导和严格管理模拟分析这一全过程。这包括:

对所分析的对象进行正确的简化。例如,从多层多房间的建筑中取出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做分析计算,复杂水网的简化;

对每个物理过程选取正确的物理模型来近似。例如一空调设备,采用动态模型还是静态模型?集总参数还是分布参数?是否考虑墙内表面长波辐射?对流换热系数取常数还是作为温度及风速的函数?透过窗的太阳辐射在各内表面的分析:

一些不确定的输入参数的选取,如房间换气次数,人员设备必热量,气象参数的确定,窗的开闭,遮阳等;

系统控制的确定。例如应按照房间为定温去计算热量还是计算定热量下的温度或其它某处控制下的温度和热量变化?如何考虑空调系统的控制和人的操作调整?

模拟计算过程的控制。例如初始影响的消除,计算时间步长,边界输入参数的离散方法,总的模拟计算段的长度与时间的确定等;

输出结果的处理。如何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结论。

以上诸条的正确条件并非固定,而是与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例如为计算冬季供暖负荷,可以用稳定的KFΔt模型,而要计算夏季空调负荷,就要使用动态模型。再例如验证建筑物表面结露的可能性时,需考虑全部外墙的传热;而论证是否要装社会空调,夏季房间是否过热则需取可能是最热的一间或几间朝西或朝南的房间进行计算。目前可以列举出十几种不同的对建筑和空调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的目的,对于每一目的,上述各问题的恰当选择都可能不同。

所有这些问题,落实为具体的模拟计算过程,就成为如下四个问题:

①模拟计算程序的选取

②实际建筑和空调系统的再加工(简化)

③输入数据的确定和输入文件的生成

④模拟计算结果的后处理

国际能源组织(IEA)组织十余个国家合作,就各种不同的目的和使用不同程序如何进行上述第②③④步工作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大批PAM手册。实验结果表明,让程序使用者按照这些手册去一步步做,可显著提高模拟计算工作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可信赖性[10]。

将这类手册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作为知识库存储于集成化环境中,再开发出可按照这些知识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加工的专家系统,就可以使这一使用过程自动完成,只要使用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专家系统即可能选取适宜的程序,生成相应的数据文件,运行模拟分析程序,最终向使用者显示由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

与传统的CAD软件相比,IBDS不再是以计算程序为中心,使用者围绕着计算程序准备数据,运行程序,检查结果。集成化环境使使用者成为中心,将各种绘图、计算、数据资料准备好,随时供使用者在设计分析中使用。使用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和创造能力,利用CAD系统去设计、分析各种系统,而将一切重复和琐碎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完成。集成化设计环境的指导思想就是,使用者应是计算机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计算机的应用应最大范围地开发人的创造力,为人提供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而不是把人变为机械式工具。

4实施IBDS技术

4.1革新CIM(集成)技术

正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一样,集成也是IBDS的信心技术。IBDS系统采用STEP标准化的建筑数据库,把建筑设计各专业的数据模型集成起来,把设计的不同阶段集成起来,把各种设计用的模拟软件集成起来,把各种信息资源集成起来。总之,IBDS依赖集成技术把建筑设计院的两大法宝"人和资料"有机地统一起来,保证设计过程中信息共享和传输的计算机化。

4.2STEP(产品数据交换标准)技术

STEP(StandardfortheExchangeofProductModelData)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84正在制订的标准ISOCD10303。STEP采用一种中性文件机制,是CAD/CAM数据交换的标准[11]。它规定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以至于产品全部生命周期中,包括产品形状,解析模型、材料加工方法、组装分解顺序、管理数据等方面的必要信息定义和数据交换的外部描述。现在普遍认为STEP将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唯一CAD数据交换标准。

STEP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数据模型的定义,它采用EXPRESS数据定义语言来写成。这种语言可以准确定义所描述对象的数据模型,小到单个简单的汽车零件,大到一档复杂的建筑物。STEP的另一部分就是具体的数据文件的表述方式,它是由任意词条构成,每一条的形成都遵守数据模型中的定义。这样,只要理解了数据模型,就能读懂根据此数据模型按照STEP方式写出的任何数据文件。如果制定出统一的数据模型,使大家都按照这一模型去描绘所研究的对象,所生成的数据文件就很容易交换,通过一些转换工具可以很容易地将其转换为各种软件内部特定的数据文件。

由于STEP在描述数据模型和易于交换数据方面的突出优点,它很快被工业界和标准化组织采用,作为定义数据标准的工具和交换数据的方法。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数据库应该采用STEP技术,把各专业的图纸、数据库、产品设备等标准化,以便不同CAD系统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不同模拟软件之间、设计院与甲方和厂家之间,能够自由而方便地相互传递和交换信息。

STEP标准化是IBDS集成化的前提和保证,它可以避免CAD计算分析软件开发方面的大量重复性劳动,与此数据标准兼容的软件均可以交换使用,从而使各部门有可能分工协作,共同开发我国的集成化环境。IBDS的每一块功能软件均可以独立在市场上出售,被其它符合此标准的软件所使用,这将使软件研制开发者直接受益。

4.3AI(人工智能)技术

目前的CAD系统已能较成功地应用于绘图和设计计算,但用于方案设计的却很少。其实方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标的快速反应能力。IBDS系统采用AI技术,把工程师的设计经验、规则、思维活动等模糊、随机、不完备的知识,通过一定的结构来组织和表达,让计算机能够理解、推理和判断,辅助工程师进行方案选择。AI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是专家系统,特别是DSS(决策支持系统)。可见IBDS的智能性体现在各专业设计型专家系统应用的好坏。

4.4计算机网络技术

IBDS的实施应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基础,特别是基于光纤和卫星的全球范围的快速ISDN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建筑设计的有关数据库、知识库等软件资源和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资源,传输有关设计资料和文档,允许位于不同地点的设计工程师同时参与一个建筑的设计。同时还可使设备生产厂家能将产品信息直接提供给CAD系统。

4.5HCI(人机交互)技术

HCI技术在计算机的应用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擅长于用形象思维、回忆联想、发明和创造等对客观世界中的不确定、不完备甚至矛盾的事物和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和理解。计算机则擅长于确定性、重复性、机械性的数据处理。在IBDS中,应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的各自优点,把繁琐和费时的数值性的设计计算交给计算机完成,让工程师有充分的时间做方案选择等关键的决策工作。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方式才能让建筑设计工程师喜欢IBDS,在实际设计中自觉使用它。

4.6计算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从80年展起来,已被广泛应用于CFD等科学计算领域。科学计算的核心问题是计算模型,包括其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几何描述、计算方法和过程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做许多计算,如何采用图形、图象、动画等方式,在计算开始时准备数据,计算过程中以某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计算完成后以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形式表达结果,等等,都是视算一体化要解决的问题。眼睛是人类接受信息的最佳器官,只有把各种模拟软件的使用过程可视化,让用户用眼睛去看、理解和判断,而不是"两眼一摸黑"地撞运气,才能反模拟软件用对、用好,真正发挥它们的用处。

4.7分布式数据库(知识库)技术

分布式的数据库采用计算机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存储建筑设计有关的设计手册、标准法规、工程图纸、设备产品手册等数据和资料、使设计院、管理单位、厂家、甲方等建筑业有关单位的人员可以共享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

4.8OO(面向对象)技术

OO技术是现代软件工程技术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使对现实世界的描述更接近客观自然,是IBDS系统的保证之一。OO中的抽象、封装、继承等机制可对复杂系统进行简化、分解和解耦,有助于复杂系统的描述。OO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上述的MIS、HCI、CIM、可视化、数据库、AI等领域。以OO为基础的C++语言是开发IBDS的良好工具。

4.9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就是用图形、图象、动画、声音、文字等人类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存储各种信息。多媒体技术在IBDS中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

4.10协同工程技术

协同工程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来支持建筑设计的集成化的协同作业,也就是不同专业或同专业的不同工程师同时进行设计。如建筑底图由不同的建筑师分工画不同的部分,在计算机里实际是在同一图形上加工,完成后的图纸传送设备、结构、电气等专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工程师重画图纸,而且当某一工程师改变图纸时,能自动及时反映到其它专业的系统图上,从而解决不同专业之间的"打架"问题,方便互提资料、会签等。

除以上讨论的几种技术外,还有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可应用IBDS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技术、TQC(全面质量控制)技术[12]等。合理运用所有这些技术才能充分发挥IBDS的功能保证IBDS成功。

5IBDS的现状和展望

IBDS的概念是在约10年前提出的[13],而真正开始组织开发则是最近6~8年间的事。但IBDS的发展却异常引人注目,1991年6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集成化建筑环境会议,即有近300篇论文,几百人参加(包括韩国、台湾的学者)。迄今已召开了四届会议,有关的研究讨论越来越深入[14~17]。1988年美国能源部投资3000万美元开始AEDOT系统的开发,目前已研制出示范系统,并开始进一步向实用性发展。欧洲十来个国家的有关研究单位联合开发COMBINE系统。该项目历时五年,投资已超过1000万欧洲货币单位,在1995年6月已完成概念研究和原型示范系统。1990年EIAAnnex21SubtaskD"DesignSupportEnvironment"开始,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士等国专家就集成化建筑设计环境的开发状况做调查和分析。开始于1995年9月的IEAAnnex30"BringingsimulationtoApplication"又是一个新的国际合作项目,它的目的也是研究如何把模拟软件通过IBDS应用于实际建筑设计工程中。到目前为止,IBDS还处在研究和开发阶段,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供实用的IBDS。

我国建筑设计应用CAD从80年代中期开始,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是1991年年底之后。在全国大约9000家从事建筑设计的单位中,甲级院都装备比较好的CAD系统,并且近年来微机数量增加很快(1992年增加8000台,1993年增加31000台)。在具备计算机硬件的同时,国内一些公司和研究单位推出实用性的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和工程概预算的CAD软件。但是,目前设计单位中不同的专业应用计算机技术水平差别较大[18],而且大部分CAD软件只是用计算机代替图板和丁字尺绘图,没有把绘图和计算集成到一起。在数值计算中应用较多的是结构设计。可喜的是,最近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开始IBDS的研究探讨[18]。与国外的开发研究状况相比,我们认为国内此领域的工作尚需在长远规划和相互协作等方面得到重视和加强。

计算机集成化制造系统CIMS是国家863重大项目,十几个单位联合攻关。IBDS在国外与CIMS的重要性相当,它可以解决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设计与施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是否应该将IBDS作为重点目标,做好长远规划,一步步为之努力,而不仅是在目前的CAD系统的基础上添添改改,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80年代初各部门即研究开发暖通空调模拟软件,十多年后,除个别软件广泛使用外,大多数使用者却转向国外一些著名的模拟计算软件。如果我们按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会不会十年后发生类似的现象,即国外成套的成熟的集成化环境进入我国而将我们的取而代之?现在可能是需要整体考虑、长远规划的时候了。

IBDS涉及范围广,工程浩大,很难由一个单位独立完成,必须联合协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又无国家财政支持,如何进行联合协作?又如何能与国外竞争?联合与协作不是分工编软件,而是通过不断交流,进行概念研究和标准制定,这方面的工作量远比具体编程大,必须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而合作的结果会使参加各方均受益。能否在国家的支持下,由学会组织,有关设计和研究单位合作,在联合开发我国的IBDS呢?

IBDS是一个完美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系统,虽然它的实施尚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但是它的哲理、思想和方法无疑是正确而深刻的。IBDS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并且创造一种崭新的设计文化。

6参考文献

1DSeth.AmarketsurveyofenergyanalysisprogramsinNorthAmerica.IntbuildingPerformanceSimulationAssociation,USA.

2SMacmilan,DBloomfield.EnvironmentalPerformanceModelling-USAinPractice.ProceedingsofCIBSENationalConference,May1993.

3Theimpactofthermalmodellinginpractice.Areporttothe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ofUK,May1992.

4CHo.Whyismodellingimportant?BEPACSeminar:ModellingBuildingEnvironments.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ofUK,1993.

5EJAllen,DBloomfield.Improvingconfidenceinthermalcalculationprocedures.ProceedingsofCLIMA2000,Copenhagen,1985.

6LJones.Theanalysisasafactorinthepredictionofenergyconsumption.Proceedingsof2ndIntsymposiumonenergyconservationinthebuildingenvironment,Copenhagen,1979.

7RHByrd.Thelimitationsofcomputermodelsintendedtoaidenergyefficientdesignofbuildings.ProceedingsofBEPAC,York,1994.

8AWijsman.Buildingthermalperformanceprograms:InfluenceoftheuseofaPAMProceedingsofBEPAC,York,1994.

9DBloomfield.Theworkof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annex21oncalculationofenergyandenvironmentalperformanceinbuildings.ProceedingofBEPAC,York,1994.

10BWarren,JWiltshire.ApplicationofsimulationprogramstotheassessmentofoverheatingriskinbuildingsandtheworkofIEAannex21.ProceedingsofBuildingSimulation''''91,Nice,1991.

11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STEP标准化情况,CIMS标准化研究动态第9期。

12DBartholomew.QualityAssurance.BEPACSeminar:ModellingBuildingEnvironments.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ofUK,1993.

pilationofprojectfocusingondesignsupportenvironment.IEAAnnex21subtaskDreport.

14PCWalraven.Integratedcomputeraideddesignsolutionsforbuildingmanagement,maintenanceandmodernisationofbuildings.ProceedingsofCIBSENationalConference,May1993.

15CRobin,JBrauandJRoux.Integrationofexpertknowledgeandsimulationtoolthethermaldesignofbuildingsandenergysystems.EnergyandBuildings,1993,20.

篇(10)

一、高层建筑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总之,在城市整体环境中,高层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大高度大,在城市设计中主要控制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这两方面,既建筑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尺度(对城市、其系统和天际线方面)

一座城市中所有的新建筑皆对城市的形式及其系统产生影响。不过,高层建筑对于城市,以其绝对的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它得与城市达成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它必须决定体量问题,以及新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作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天际线会成为城市标志,高层建筑构成各种形象并深印到人们心里,甚至人们已经把天际线看作他们的城市、地区,有时还包括他们生活方式的象征。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孑然孤立,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道路、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会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西安市,兴善寺为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房地产开发使得兴善寺周边建设了一些高层建筑,削弱了兴善寺作为该区的标志性建筑群,从而失去了该区特色。而以钟楼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建筑高度的控制,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开元庞大的体量对其造成压迫。

2、街道尺度(对城市街区、人行道和街景方面)

街道尺度是根据街道生活来确定的,显然最重要的是街道上行人与大楼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必须形成与周围建筑物的联系以加强城市结构,并促进在其底部的城市生活。如果这些被忽略,高层建筑将孑然孤立,缺乏与街区的任何联系或不承认自己属于城市街区,而它却是其中的一部分。为避免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分离,可以使高层建筑的立面正好位于街道线上,而且在其门厅内部结合着过渡区的话,那么这座高层建筑的底部就能将内部空间与外面的街道生活联系起来。

具体的说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高层建筑的底部必须与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其设计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当,高层建筑就变得与街道分离了,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还有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而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使周围建筑与之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以免削弱原有保护建筑的特征,如泉州清净寺街区的改造。

3、整体尺度(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2)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除了需注意以上三点外,还应考虑细部尺度。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尺度、街道尺度、整体尺度、细部尺度等综合考虑。高层建筑不是单个存在,而是整体存在。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应将高层建筑群集中设计,以形成城市的主节奏,使城市天际线统一且富于变化。然后根据不同街区的需要设计具有该区特色的高层建筑,最后使高层建筑与外部街道生活及周围环境相适应,最终达到城市设计的目的。

三、结束语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必须用协调环境的方法以尝试保持最少的环境干扰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它们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土木工程预算论文 下一篇: 学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